脂肪肝病人的健康指导(精选9篇)
脂肪肝病人的健康指导 篇1
脂肪栓塞综合征 (fat embolism syndrome, FES) 是创伤后, 尤其是多发伤长骨骨折或骨盆骨折的严重并发症[1], 可表现为意识障碍、呼吸困难、进行性低氧血症、发绀、皮下及内脏出血、昏迷或突然死亡等[2]。长管状骨折, 尤其是以股骨干为主的多发骨折发病率最高[3], 如合并创伤性休克、感染等并发症, 病死率高达50%~62%[1]。脂肪栓塞综合征的早期诊断与及时治疗非常重要, 早期的预防、密切的观察、科学的护理是保证抢救成功的关键。2008年7月我科收治1例多发骨折同时并发脑部及肺部脂肪栓塞病人, 虽经积极救治, 终因抢救无效死亡。现报告如下。
1 病例介绍
病人, 女, 21岁, 因“从5 m高处坠落, 致左下颌骨骨折、左桡骨远端骨折、右尺骨近端粉碎性骨折、右耻骨骨折、双股骨中段粉碎性骨折及创伤性休克”于2008年7月3日07:00由“120”急诊送入院。入院时意识清楚、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呼吸急促。查体:体温37.2 ℃, 脉搏165/min, 呼吸45/min, 血压70/40 mmHg (1 mmHg=0.133 kPa) , 面部肿胀, 下颌皮肤裂伤3 cm×5 cm, 右肘部、左腕部、双下肢肿胀、畸形、功能障碍, 有骨擦音及骨擦感。骨盆挤压、分离试验阳性。立即建立3条静脉通道, 双上肢、双下肢给予夹板外固定, 行保留导尿术;急诊查头部CT检查、腹部床旁B型超声报告:未见异常;急诊实验室检查:红细胞2.1×1012/L, 血红蛋白64 g/L;血气分析:动脉血氧分压为6.67 kPa。交叉配血后输B型血红细胞悬液2个单位 (800 mL) , 给予吸氧4 L/min, 床旁心电监护监测生命体征。行口腔内清创缝合术及左胫骨结节牵引术。术后患肢抬高, 血压逐渐回升至 (92~116) / (54~92) mmHg;心电监护示:窦性心动过速;指血氧饱和度90%~97%。7月3日16:00, 病人突然出现意识模糊、烦躁、呼之不应, 呼吸急促40 /min, 双侧瞳孔等大、圆形, 直径约0.3 cm, 对光反射灵敏, 体温38.5 ℃, 脉搏160/min, 血压90/60 mmHg, 指血氧饱和度87%, 立即调整氧流量至8 L/min, 急请神经外科、心内科、ICU会诊。查血气分析:动脉血氧分压为5.61 kPa;行头颅CT检查排除颅内器质性病变。诊断为“全身多发骨折并发脑、肺脂肪栓塞综合征”。发病危通知, 静脉输注促醒、保护脑细胞、抑制脂肪栓塞、解痉、扩张血管、活血化淤降低血液黏稠度的药物, 病情无好转, 病人昏迷进一步加深, 双侧瞳孔散大, 直径约0.6 cm, 对光反射消失, 心室颤动, 心率140/min, 呼吸28/min, 指血氧饱和度82%, 血压为0/0 mmHg。立即气管插管, 静脉注射呼吸三联针, 给予强心、升压等药物。17:00心搏、呼吸停止, 经抢救无效死亡。尸体解剖报告:脑动脉、肺动脉主干及各级分支广泛性血栓栓塞。
2 原因分析
2.1 创伤性休克
由于病人系全身多发骨折伴创伤性休克, 低血容量和低血压提供了脂肪滴在微循环滞留并形成栓子的机会。脑栓塞及呼吸衰竭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
2.2 低氧血症与应激反应
低氧血症造成静脉壁缺氧, 内皮细胞的超微结构发生变化。创伤后机体的应激反应, 使血内脂类的稳定性发生变化, 引起一系列血液流变学和理化性质的改变, 在脂肪栓塞形成的不同环节起协同作用。
2.3 局部骨骼损伤破裂
长管状骨骨折和多发性损伤后, 局部骨骼损伤破裂, 骨髓腔内脂肪滴在创伤血肿张力的挤压下从破裂的静脉窦进入血循环而造成的肺、脑、皮肤的血管栓塞。
3 护理体会
3.1 消除脂肪栓塞形成的条件是预防发生栓塞的关键
3.1.1 积极有效的评估
有多发骨折的病人, 入院时即要进行仔细全面的入院检查。在临床护理时要注意骨折断端是否已经复位, 固定是否牢固。因为早期复位及内固定可以降低脂肪栓塞综合征的死亡率及多脏器衰竭的发生率。
3.1.2 体位
注意保持骨折肢体安全有效的制动, 减少各压力点压力, 促进血液循环。在翻身、更换床单、皮肤护理和搬移时动作要轻柔, 以减少或杜绝骨髓内脂肪滴进入血循环。密切观察伤肢血供情况, 及时处理过紧的外固定及包扎物。
3.1.3 抗休克, 纠正低血压、低血容量状态
建立2条以上静脉通道, 必要时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PICC) 及深静脉置管, 保证伤后及时输血、补液及抢救药品的输入。及时补充血容量、纠正休克及低血容量状态, 可减少血管外源性脂肪滴进入血循环。保留尿管, 观察尿量变化[4], 以了解肾脏功能。
3.1.4 必要时应用镇静、止痛药物
可消除或减轻疼痛刺激, 从而减轻创伤后应激反应引起的血液流变学改变及脂肪代谢紊乱。
3.2 严密观察有无脂肪栓塞形成的症状
3.2.1 严密观察意识、瞳孔变化
意识是表示大脑皮质功能状态, 反映病情程度的标志之一, 而瞳孔变化是颅内疾病病情变化的重要指证[5]。当病人并发脂肪栓塞后, 导致脑组织循环性缺氧[6]。意识、瞳孔将随之发生变化。如无脑外伤的骨折病人, 突然出现昏迷、抽搐、复视、颈项强直、偏瘫或肌力下降、瞳孔大小不等、括约肌麻痹等, 均提示脂肪栓塞引起脑缺氧、脑水肿的可能。通过定时连续观察意识、瞳孔大小、形态、对称性、光反射的灵敏度来评估脑栓塞的轻重程度, 对判断病情、及时抢救非常重要。
3.2.2 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
生命体征的记录可协助医生做出正确诊断[7]。当体温升到39 ℃以上时, 应及时给予物理降温, 以降低脑细胞耗氧保护脑组织, 将体温控制在38 ℃以下。
3.2.3 科学补液
由于肺、脑组织的栓塞, 造成组织局限性或弥漫性水肿, 如液体输入过快, 会加重组织水肿, 直接影响病情与转归。严格24 h液体出入量统计, 根据病情和各项监测指标掌握输血、输液速度, 制订输液计划, 防止再灌流损伤, 维持有效血容量。
3.2.4 保持呼吸道通畅
及时清除口鼻腔分泌物, 持续氧气吸入, 严密观察呼吸情况及指氧饱和度的变化。保持氧浓度在45%左右[8]。有研究表明:吸氧流量控制在6 L/min~8 L/min, 效果最佳, 血氧饱和度可提高12%~16%[9]。血氧饱和度恢复至95%时停止吸氧。方法:可采用乙醇湿化、面罩吸氧, 提高氧弥散差, 使血红蛋白得以充分氧合, 减低肺泡的表面张力, 改善肺泡顺应性。必要时建立人工气道, 行机械通气, 以提高肺泡及动脉氧分压, 纠正低氧血症。
3.3 预防并发症
护士及时给予心理安慰和饮食指导, 进食高蛋白、高糖、高维生素、低脂饮食, 禁食脂肪餐。加强晨晚间护理, 保持口腔、会阴部及皮肤的清洁, 定时协助翻身, 预防压疮, 防止吸入性肺炎、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
4 小结
多发骨折同时合并肺、脑脂肪栓塞较少见, 临床护理观察的难度大, 早期不易发现确诊和及时救治, 临床病死率较高。呼吸支持是脂肪栓塞综合征最基本的抢救并措施[10], 本病一旦确诊, 应及时转入重病监护病房。病人护理的重点是伤后早期评估病人的创伤史、临床表现、X线检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 进行综合分析。对临床多发性管状骨骨折的病人, 护士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掌握本病的特点, 进行预见性护理, 及早发现病人的生命体征、意识、瞳孔变化[11], 积极主动地配合医生治疗, 是病人得到及时抢救, 获得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骨折,脂肪栓塞综合征,创伤性休克
脂肪肝病人的健康指导 篇2
真相:维生素B12会增加肝肾负担是谬论。有人认为,维生素B12超量会增加肝肾负担,提醒大家不要喝功能饮料。功能饮料是否能喝、能喝多少是另一个问题,但“维生素B12超量会增加肝肾负担”是完全错误的。通常说“超量有害”是指超过“最大摄入量”,但目前我国对于维生素B12并没有这一限量。
谣言:糖对人体有害,不要吃
脂肪肝病人的健康指导 篇3
近期我院收治1例腹膜后巨大脂肪肉瘤病人, 现将围术期护理报告如下。
1 病例介绍
病人, 女, 45岁, 文盲, 农民, 已婚, 洪湖市黄家口人。以右侧腹部隆起伴右腰部隐痛不适3个月入院。入院时查体:体温36.8 ℃, 脉搏88/min, 血压13/9 kPa, 意识清楚, 体形消瘦, 呈贫血貌。浅表淋巴结不肿大, 心肺未见异常, 右侧腹部隆起, 右中腹部可触及一头大包块, 上极位于右肋弓下约5.0 cm, 下极达脐下10 cm, 质地硬, 表面光滑其底部活动度差, 叩实音, 肝脾不肿大, 无移动性浊音, 肠鸣音正常, B超提示后腹膜可见26 cm×26 cm×15 cm大小肿块, 肿块血供丰富, 脐上部已绕右肾及下腔静脉, 查血常规, 肝功能、肾功能均正常。术中发现腹膜后巨大包块, 约34 cm×24 cm×16 cm大小, 呈棕色, 质软, 包膜完整, 表面有粗大的血管, 上极达肝右叶脏面, 下极达脐下10 cm。包绕右肾并与之粘连似冰冻。术中将右肾、右输尿管与肿块一同完整切除, 肿块重约5.5 kg, 术中输全血2 000 mL, 病理报告为黏液性脂肪肉瘤。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护理人员做好思想准备
病人瘤体巨大, 全科医护人员都非常重视, 反复讨论病例。分析术中、术后可能发生的意外, 如由于肿块已包绕肾脏无法剥离而会并肾切除, 或分离肿块时出血, 造成失血性休克;对手术时间长、麻醉耐受力差等均做了充分的准备, 并查阅了各种有关资料, 组织大家学习, 使每个护士均能掌握护理要点和注意事项, 以便更好地护理病人。
2.1.2 做好病人及家属的心理准备
因为人是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等多元素的综合体, 病人及家属对疾病的态度、有战胜疾病的信心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护理人员反复向病人及家属强调手术的必要性以及保持良好心态、乐观情绪对疾病的治疗和恢复的作用, 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 以其特殊身份多关心、体贴、帮助病人, 使其克服忧虑、恐惧及不良情绪, 树立与之共同战胜疾病的信心。我科全体医护人员竭尽全力为其做好一切准备工作, 病人与家属均深受感动, 表示一定配合好手术。
2.1.3 做好各种术前准备
说明术前检查与准备的意义及可能出现的不足, 使病人消除恐惧, 积极配合。检查心、肝、肾功能是为了了解病人的身体状况, 便于确定手术日期。导尿是为了避免手术中误伤膀胱及排除术后尿潴留。
2.2 术后护理
病人于静吸复合麻醉下行剖腹探查术, 术中将右肾与右输尿管及肿块一同完全切除, 肿块重约5.5 kg。
2.2.1 严密观察病情
注意严密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 特别是巨大肿瘤切除后腹膜后可能广泛渗血, 术后应严密观察内出血和休克, 按医嘱给予补液、止血, 并制订护理计划, 并按护理计划进行护理。
2.2.2 输液、输血血管选择
宜选择上肢血管输液、输血, 以避免下肢输液、输血致下腔静脉压力过高, 可能造成肾静脉绕扎线滑脱。
2.2.3 引流管的护理
妥善固定好引流器, 以防止扭曲、压折, 保持适当、有效位置, 注意观察引流物的颜色、量等, 引流管每天更换1次, 以预防感染。
2.2.4 逐渐减轻腹压的处理
术后在病人腹部切口处放置沙袋 (重约1 kg) , 采取逐渐更换取下的方法。本例病人术后先放置1 kg沙袋6 h, 再更换0.5 kg的沙袋, 维持6 h后改用棉垫, 脐带加压包扎, 2 d后逐渐撤下, 目的是逐渐减轻腹部压力, 以适应静脉的回流。
2.2.5 疼痛的护理
根据病人对疼痛的耐受力和感知程度进行必要的心理护理, 如暗示转移注意力, 并把有关知识介绍给病人, 说明疼痛的规律或让其他术后病人现身说法, 介绍克制疼痛的经验, 疼痛难忍影响睡眠时可给予止痛剂, 如疼痛定、双氯、哌替啶等, 或镇静剂如地西泮等, 使病人能安静休息。
2.2.6 严密观察肾功能
准确记录尿量;观察每日尿量颜色、比重、酸碱度;每天或每2天抽血查肾功能, 防止肾衰竭, 因为一侧肾脏切除后可引起对侧肾脏反应性无尿、衰竭。
2.2.7 饮食营养的保证
在病人肠功能恢复、肛门排气后根据病人的胃口供给易消化、富有营养、色香味俱全的饮食, 如蛋类、鱼类、新鲜蔬菜、水果等, 告诉病人这些食品的营养成分以及对增加机体抵抗力、促进组织修复的作用。
2.3 化疗的护理
在病人伤口一期愈合7 d拆线、机体状态较好的情况下对病人实施了1个疗程的化疗, 在化疗前向病人详细说明化疗的意义可减缓肿瘤的复发和转移、提高生活质量, 并强调术后化疗越早越好。介绍化疗可能会引起皮肤指甲色素沉着、脱发等, 但这些都是暂时的, 停药后可以恢复, 不必担心。另外在护理中注意保护静脉, 有针对地使用静脉, 严防药物漏于皮下引起组织坏死。
2.4 出院指导
烧伤病人的健康教育 篇4
【摘 要】临床护理健康教育是一种解决患者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增强整体护理效果、提高护理质量的有效手段,促使患者自觉建立健康行为,自觉配合护理,提高生存质量。总结健康教育在烧伤患者治疗中的方式和内容,以便有针对性和前瞻性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
【关键词】烧伤;健康教育烧伤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现代科学秉着社会-生物-心理三重要素,在医疗方面不但针对生理疾病方面,还要应付心理上的健康工作。通过护理人员对病人相关健康知识的教育,不仅增强了病人和医护人员之间的感情,还提高了病人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一定程度上能够消除病人内心的顾虑和内心一些不良的心理情绪,协助他们建立对抗疾病的自信心,从而促使他们加快康复的步伐。另一方面,健康教育还可以提高病人及其家属应对疾病的能力与知识,增加他们在面对疾病时的应变措施,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烧伤对于病人来说是一个意外的不幸,对许多人内心都会造成较大的打击,因为烧伤不仅在生理上带给了患者较大的痛苦,影响了他们正常的生活质量,而且在心理上也造成了一定的阴影,使得许多人对烧伤后的生活失去了信心。所以,健康教育对于病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健康教育的方式
2.1 语言教育方法
通过与病人聊天,谈一些关于健康知识方面的东西,并解答他们内心的疑惑,使他们对健康教育能够理性认识。比如说我们可以通过在对病房进行巡查时,关心的问及病人身体状况,并为他们答疑解惑。
2.2 文字教育方法
通过相关的文字媒介(如报纸、刊物、宣传册等)将医护人员想说的东西印刷在上面,然后依次发给病人们来阅读,让他们通过自身的学习实践来达到健康教育的目的。也可通过在医院里贴一些宣传知识的画报或者在病房里放一些关于健康知识的刊物等都可以。
2.3 实践教育方法
透过一些实际当中和病人面对面的交流互动,一对一的教育模式展示,教会病人如何进行功能练习,如何进行康复护理自助工作,从而加快病人的康复进程。
2.4 电化教育方法
电化教育方法即通过多媒体音响设备向病人传达健康教育信息。烧伤病人的健康教育的内容
3.1 入院宣教
3.1.1 探视、陪护规定及预防感染常识的宣教
对于烧伤病人情况的不同,有些会采用半暴露或者暴露的医疗方法。由于烧伤皮肤暴露在空气中极易受到细菌的感染,因此常将烧伤的病人与其它疾病的病人分离开来进行治疗,这样既可以减少空气中的细菌量,又可以避免交叉感染。也因为烧伤病人的这种特殊性,常对烧伤病人居住的房间进行消毒处理,对于探亲的家属进病房时,务必叮嘱要穿戴好隔离的衣服,以防止病菌感染。
3.1.2 心理宣教
烧伤最常见的就是可能在烧伤部位产生疤痕,影响面容,因此患者常希望能够早点治好创伤。对于医护人员在这方面要特别注意患者的心理,并向他们讲述医院的医疗水平及专家的专业水平,让他们能够尽量消除内心的顾虑与不安。
3.2 手术宣教
3.2.1 手术前的宣教
手术治疗是消除严重烧伤病人创面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因此对于严重烧伤的病人来说,我们需要耐心的向他们讲解手术治疗的必要性,并向他们介绍医院关于手术质量的专业师资力量和先进的医疗手术设备,让他们能够减小内心的恐惧和不安情绪,积极配合医疗护理人员的治疗工作,同时还要训练他们在术后一系列床上生活运动。
3.2.2 手术后的宣教
手术后的宣传教育,重心应该放在病人与医护人员的配合医疗上,需要明确告知病人有关的饮食习惯,休息体位的摆放和术后的一系列正常的不适症状,以及一些非正常的症状都需及时与护理人员进行汇报,从而及时进行医疗救治。为了提高植皮的成功率和减少局部出血的情况,常采用术后制动的方式。
3.2.3 饮食种类及加强营养的教育
对于烧伤病人来说,特别是一些严重烧伤的病人,由于身体组织受到强烈的刺激,常会产生紊乱的现象,同时会在创面丧失很多的功能蛋白质,身体质量下降等反应。因此在手术后,根据医生的叮嘱,进行有条理的营养补充。
3.3 康复宣教
在康复医疗过程中,一定要给病人讲清楚有关体位的摆放和水肿部位抬高的必要性等问题,以减轻患者的痛苦。由于烧伤的创面在恢复的过程中常会产生疼痛感,导致患者不太愿意将肢体伸展开来,久而久之,就会产生肌肉萎缩的现象;康复后期烧伤后的创面常产生疤痕,比较严重的会产生功能障碍或者关节变形,所以一定要叮嘱患者每天坚持进行康复功能训练,并向他们陈述其中的关键作用,一直到机体功能完全恢复位置。在这一系列的康复程序中,应该将物理治疗与药物治疗相结合,以达到最有的康复效果。
在烧伤患者创面康复后,因为容貌的改变,创面发痒,肢体动作障碍等,对于他们的工作、家庭、婚姻等都会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常会在心理上造成沉重的负担,护理人员就要多举一些成功的烧伤病例来激励他们对生活的勇气。
参考文献
脂肪肝患者的健康教育 篇5
1 临床资料
本组46例均为我科住院病例, 其中男31例, 女15例;年龄35~67岁;其中肥胖者21例, 有饮酒史者41例, 高脂血症者42例, 高血压者32例, 糖尿病者11例。
2 健康指导
2.1 心理指导
大多数患者对脂肪肝不以为然, 认为脂肪肝对健康构不成威胁。对此类患者应及时指出脂肪肝的危害:长期的肝细胞变性会导致肝细胞的损害, 进而发展成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癌;脂肪肝患者常伴有高血脂症, 血液黏稠度增加, 其中的低密度脂蛋白 (LDL) 极易穿过动脉血管内膜在血管壁沉淀, 使动脉弹性降低, 管径变窄, 导致血液循环障碍或血管破裂;脂肪肝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肥胖性脂肪肝患者若血糖浓度超过正常水平, 虽未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但一般都认为是糖尿病前期;肝、肠、胃、胆是消化系统的重要器官, 机体摄取蛋白、脂肪、糖类三大营养元素都要经过肝脏的代谢, 脂肪肝患者肝脏功能受损, 长期下去就会影响消化系统功能及营养的吸收。
临床上要通过健康教育使患者正确认识脂肪肝, 指导患者调整心态, 脂肪肝是可以治愈的, 即不能不重视, 亦不能悲观绝望, 早期患者只要去除病因和积极治疗原发病一般可恢复正常。
2.2 饮食指导
脂肪肝患者的饮食调整是治疗脂肪肝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也是使此病不再复发的重要保证。它是在保证机体蛋白质及各种营养素的基本需要的基础上造成热能消耗的负平衡状态, 使体重逐渐降至标准体重 (以每周降0.5~1.0 kg为宜) 。饮食治疗需较长时间才能获得较好疗效。
2.2.1 脂肪肝患者存在的不良饮食习惯
长期大量饮酒可引起脂肪肝, 在我国每天摄入乙醇40g连续5年以上或连续5d每天摄入>80g乙醇者即可导致脂肪肝[2];过量的摄食、吃零食、宵夜;过分追求高品位、高热量、调味浓的食物 (如煎炸食品、巧克力、高糖饮料等) , 会引起身体内脂肪过度蓄积;饮食无规律, 如经常不吃早餐, 或者三餐饱饥不均会扰乱身体的代谢动态, 如晚餐过多进食比三餐均衡进食更容易发胖;进食速度过快者不易产生饱腹感, 能量摄入过多会导致肥胖, 诱发脂肪肝。
2.2.2 脂肪肝的饮食原则
清淡饮食:脂肪肝患者应禁酒、低脂饮食, 合理控制热能摄入量, 采用低热卡饮食, 每天热量摄入为5021~7531KJ, 脂肪以不超过总热量的15%~20%为宜, 不吃或少吃饱和脂肪酸 (如猪油、牛油、羊油、黄油、奶油等) 及高糖类食品, 并尽量提高不饱和脂肪酸 (如橄榄油、菜籽油、茶油等) 的份额;同时限制胆固醇 (如动物内脏、蛋黄、鱼卵、鱿鱼等) 的摄入量;多进食青菜、水果和富含纤维素的食物, 以及瘦肉、河鱼、豆制品等;不吃零食;睡前不加餐。合理搭配饮食:把三大营养素合理地搭配, 适量增加蛋白质的摄入量, 重视脂肪的质和量, 限制糖类饮食, 增加高纤维类食物的摄入, 如玉米麸、糙米、豆类、香菇、木耳、水果等, 有助于增加饱腹感。养成有规律的进食习惯, 定时定量。
2.3 适量运动
有氧运动能有效改善人体脂质代谢, 促进机体新陈代谢, 加速脂质转运、分解和排泄, 对脂肪肝的预防和症状改善有很大帮助。运动项目可选择慢跑、快走、爬楼梯、骑自行车、游泳、广播体操等。运动应适量, 每次持续30min以上, 每周3次以上。运动强度是否达到一定标准可以通过运动后劳累程度和心率 (脉率) 确定:运动时脉搏20~30岁130次/min, 40~50岁120次/min, 60~70岁110次/min, 运动后疲劳感于20 min内消失。运动时间最好选择清晨、下午或晚上进行, 散步的最佳时间为饭后45min。
2.4 进行健康教育前要对患者发病的诱因、饮食结构、作息时间、生活
习惯、对疾病的认知、态度等进行评估, 判断出患者存在的问题, 为其制定个体化、针对性强的饮食、运动计划。帮助并督促患者执行, 使其在住院期间坚持完成计划, 建立起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患者出院时, 将书面的饮食、运动指导处方交给患者, 并注明复查时间。
3 小结
单纯靠用药并不能有效地控制脂肪肝, 其治疗效果有赖于患者的自身保健和健康生活方式的建立。单纯性脂肪肝如能持之以恒地进行饮食调节, 并适当运动, 能够逐渐减少细胞内沉积的脂肪, 使肝功能恢复正常。即使发展为脂肪性肝炎和肝纤维化, 经过积极治疗后, 肝脏病变仍有可能得到逆转。但是, 一旦任其发展演变为肝硬化后, 即使再作积极治疗也很难使肝脏恢复正常。
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是防治疾病最重要、最有效的手段。护士通过健康教育使患者及家属对脂肪肝的相关知识有较深的了解, 帮助患者明确自己存在的问题, 建立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 使患者不仅在医院治疗了疾病, 还获得了保健的知识和养成良好习惯, 杜绝疾病复发, 提高了生活质量。实践证明, 健康教育是低成本、高效益的有效护理教育方式, 值得提倡。
摘要:目的 通过有计划、系统的健康教育, 帮助脂肪肝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以消除疾病、预防并发症。方法 对我科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期间收治的46例脂肪肝患者从心理、饮食、运动等方面进行健康教育。结果 健康教育对脂肪肝患者的康复有促进作用。结论 通过健康教育, 使脂肪肝患者了解疾病的有关知识, 建立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 能促进疾病痊愈。健康教育是低成本、高效益的有效护理方式, 值得提倡。
关键词:脂肪肝患者,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
[1]范建高, 曾民德.脂肪肝[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0:56.
脂肪肝患者健康教育的体会 篇6
1 健康教育的方法
1.1 专题讲座
由经过培训的护士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知识讲座, 重点讲解脂肪肝的相关知识和良好的生活习惯、防治方法及自我护理等。
1.2 个别教育
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个别教育是健康教育最好的一种方式[2]。护士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后针对性地详细讲解脂肪肝的病因及疾病转归, 耐心回答患者的提问, 有的放矢地进行健康教育。
1.3 文字教育
将一些共同的资料整理成册, 交给患者阅读讨论, 以便患者根据自己的时间和兴趣有目的地学习、记忆。
1.4 建立患者健康档案
取得患者知情同意后建立患者档案, 定期主动电话联系并督导患者采取有利于疾病的健康行为, 停止可能导致病情发展的危险行为。
2 健康教育的内容
2.1 讲解脂肪肝知识
肝脏是脂类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的中心器官, 但它并不能大量储存脂肪。当肝内脂肪的分解与合成失去平衡或运出发生障碍时, 甘油三酯和自由脂肪酸就会在肝实质细胞内过量积聚发生脂肪肝。引起肝脏脂肪代谢紊乱的原因可以是单一的, 也可以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例如长期酗酒、肥胖、高脂血症、糖尿病等。脂肪肝是一种可逆性疾病, 如能及时发现、早期治疗是完全可以治愈的。
2.2 饮食指导
告知患者高脂肪、高热量饮食是脂肪肝的主要原因, 患者应进食低脂肪、低胆固醇、优质蛋白质食物。多吃水果、蔬菜, 晚餐不能过饱, 不能饭后即睡, 否则易引起肥胖导致脂肪肝。有资料表明, 肥胖者中近半数有不同程度的脂肪肝, 严重肥胖者脂肪肝发病率为61%~94%[3]。对于有嗜酒习惯的脂肪肝患者应在严格禁酒的基础上给予适当热量、蛋白及富含维生素的谷类、水果、蔬菜, 脂肪量不超过总热量的20%。一般禁酒后4周~6周肝内脂肪可减少到正常水平[4]。对于脂肪肝伴糖尿病的患者在糖尿病饮食的基础上适当限制脂肪的摄入。
2.3 运动指导
运动是预防和治疗脂肪肝的有效方法之一。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及爱好制定适合于患者本人的运动方案, 长期连续地坚持有氧运动, 可消除肝内过多的脂肪。运动量由小到大, 循序渐进, 不可过于疲劳, 并持之以恒, 这样才能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2.4 心理指导
由于脂肪肝是一种慢性病, 治疗时间长, 成效缓慢, 较多的患者在治疗一段时间后就开始失去信心和耐心, 往往表现为焦虑、忧郁, 甚至心情紧张、烦躁, 担心会发展为肝硬化。此时, 护士要加强心理治疗, 除了向患者讲解疾病的基础知识外, 还要及时疏导和帮助患者调整不良心理状态, 向患者说明良好的情绪有利于康复, 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使患者的态度和行为向着有利于康复的方向发展。
2.5 合理按照医嘱用药[5]
目前治疗脂肪肝的药物很多, 部分患者盲目自行服药, 擅自缩短或延长用药时间。护士要指导患者在诊治过程中, 按照医嘱合理用药, 不可随意更换药物, 采取正确的服用方法, 避免使用对肝脏有害的药物。
通过对脂肪肝患者实施健康教育, 使患者对疾病知识有了全面了解, 提高了患者的自我保健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自觉采纳有益的健康生活方式, 消除危险因素, 起到了理想的防治效果。健康教育已成为脂肪肝治疗过程中重要的一环。
参考文献
[1]沈肇春.实用临床肝病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0, 645
[2]蒋春清.我国医院健康教育研究现状与展望[J].护理研究, 2001, 15 (3) :139
[3]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第1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1866
[4]姚希肾.临床消化病学[M].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1186
健康体检超声诊断脂肪肝的意义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9年6月—2009年12月体检发现的87例脂肪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男69例, 女18例, 平均年龄38.5岁。
1.2 检查方法
嘱检查者空腹, 平卧位和侧卧位常规扫查肝脏, 观察肝脏的形态、大小、包膜、实质回声、肝内管道, 并与脾、肾实质回声相对照, 常规显示二维图像, 然后取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 (CDFI) 状态进行观察。
1.3 使用仪器
使用PHILPS iu22型彩色多普勒超声仪, 腹部凸阵探头2~5 MHz.
2 结果
87例脂肪肝患者, 男69例, 女18例, 年龄<30岁者8例 (9.20%) ;伴高血压21例, 伴糖尿病7例。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升高者69例 (79.31%) , 血清丙氨酸转氨酶 (ALT) 增高者44例 (50.57%) 。根据肝脏声像图特点分为轻、中、重度脂肪肝, 轻度脂肪肝:肝脏大小形态正常, 肝内实质回声密集、增强, 后场回声减弱不明显, 能显示肝内血管边界及膈肌;中度脂肪肝:肝脏大小形态正常或轻中度增大, 前场回声增强, 后场衰减, 肝、肾对比度增大, 肝内管道或膈肌显示轻度减弱;重度脂肪肝:肝脏增大, 形态饱满, 前场回声明显增强, 后场衰减明显, 甚至无回声, 肝、肾对比度明显增大, 肝内管道、膈肌或右叶后部分显示很差或不能显示, 彩色多普勒不易显示肝静脉和门静脉的彩色血流信号[1]。
3 讨论
脂肪肝是常见的肝脏异常疾病之一, 系因过量饮酒、肥胖、蛋白质缺乏、妊娠以及慢性肝病、糖尿病、心力衰竭和药物毒性作用等使肝脏脂肪代谢功能发生障碍, 导致脂类物质的动态平衡失调, 脂肪在肝细胞内贮存, 若其贮存量超过肝脏重量的5%以上或在组织学上有50%以上肝细胞脂肪化时, 称为脂肪肝[2]。如脂肪量超过肝脏重量的5%~10%为轻度, 10%~25%为中度, 25%~50%以上为重度[1]。近年来, 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饮食结构的改变, 饮酒现象增多, 体育锻炼活动减少等多方面原因, 造成了脂肪肝的发病率明显增高, 发病年龄趋向广泛, 从年轻肥胖者至老年患者, 患者体重多超过年龄与身高的标准, 特别在肥胖儿童, 且同时伴有高血压、高脂血症、血糖升高、胆石症等疾病的发病率增高, 是导致身体出现亚健康状态的重要因素之一。
大多数人患脂肪肝后无自觉症状, 尤其是轻度脂肪肝患者, 多于体检时偶然发现。大多数脂肪肝是可以逆转的, 经体检早期发现, 针对性治疗, 脂肪肝会逐渐消失。但是, 若未被发现, 任其发展, 就会使病变加重, 最后发展为肝硬化。肝穿刺活组织检查是诊断脂肪肝的金标准, 但由于是有创性检查, 患者依从性差, 而超声检查能及时发现脂肪肝, 并且可对已诊断脂肪肝的人群进行动态观察。因此超声已成为诊断脂肪肝的首选方法, 通过定期超声检查, 及早发现脂肪肝, 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将会使脂肪肝对人们健康的威胁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李治安.临床超声影像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924-926.
健康宣教对脂肪肝的重要性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2011年2月—2011年5月来我院体检的人群中, 被诊断为脂肪肝的患者部分进行健康宣教, 并与未进行健康宣教患者做对比。共选出40例患者, 年龄30~45岁, 男女不限, 主要是肥胖型脂肪肝和酒精型脂肪肝, 血清转氨酶 (GPT) 、三酰甘油均有不同程度升高, 随机分为宣教组与非宣教组, 每组各20例。
1.2 方法
1.2.1 宣教组
1.2.1.1 找出病因, 有的放矢采取措施, 如如嗜酒要坚决戒酒, 避免酒精对肝脏进一步的损害。营养过剩、肥胖者应严格控制饮食, 使体能恢复正常, 生活不规律者尽量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不熬夜, 保持充足睡眠。停用会导致脂肪肝的药物如四环素、巴比妥等, 如有糖尿病积极治疗。
1.2.1.2 调整饮食结构, 提倡高蛋白质、高维生素、低糖、低脂肪饮食。不吃或少吃动物性脂肪、甜食。多吃水果蔬菜等富纤维食物, 以及高蛋白质的瘦肉、河鱼、豆制品等, 不吃零食, 睡前不加餐。
1.2.1.3 在肝功能恢复正常后根据病情适当增加运动, 促进体内脂肪及能量消耗。如每天至少快速步行1万步才能达到减肥效果, 也可以骑自行车、上下楼梯、爬坡、打羽毛球、跳舞、跳绳和游泳等有氧运动。
1.2.1.4 根据医嘱服用药物进行辅助治疗, 如有血胆固醇增高、三酰甘油增高者, 可在医生指导下选用1~2种降脂药物。如血脂康、舒降之、多烯康、维生素E等, 还有如月见草油、丹参、银杏叶制剂、决明子、首乌、大蒜、山楂等亦有较好的降脂调脂作用。肝功能受损患者可口服或静脉注射保肝药物:双环醇、甘利欣等。
1.2.1.5 定期来院随访, 复查肝功能、血脂指标和B超等检查, 以及时有效地采取针对性治疗。
1.2.1.6 告知患者心情要开朗, 不暴怒, 少气恼多交友, 有利病情恢复。
1.2.2 非宣教组
告知适当休息, 饮食控制, 同时配合药物治疗, 定期随访。
2 结果
12个月后, 宣教组18例肝功能、血脂测定B超检查均恢复正常, 2例均恢复阶段, 并主诉乏力和胃肠道不适等症状均有明显较前改善。非宣教组4例严格遵医嘱服药, 病情得到康复, 2例恢复情况较差, 主诉肝区胀满隐痛并伴有肝功能检查指标升高。另14例病情得以控止, 肝功能、血脂测定有不同程度下降, 但仍感精神状况欠佳、胃肠道不适, 如乏力、睡眠欠佳、食欲不振、恶心呕吐。
3 讨论
健康教育在临床医疗护理过程中已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护理人员运用所掌握的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相结合, 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来和患者传递与疾病相关的知识、注意事项等内容, 使患者对疾病有充分认识, 减少对疾病的恐惧紧张焦虑等不利疾病恢复的情绪, 勇敢面对疾病, 积极参与医疗护理过程, 促进疾病康复。
摘要:目的 通过对脂肪肝患者的健康教育, 从而达到有效控止脂肪肝的目的。方法 使脂肪肝患者建立合理的饮食习惯和良好的生活方式。结果 20例脂肪肝患者, 治愈率为90%, 10%的患者康复过程中。结论 通过医疗护理中的健康宣教, 大大提高脂肪肝患者的康复率。
脂肪肝病人的健康指导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来我院实行健康体检的500例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 男253例, 年龄19岁~79岁, 平均年龄 (51.10±12.34) 岁, 其中19岁~29岁25例, 30岁~39岁43例, 40岁~49岁52例, 50岁~59岁63例, 60岁~69岁47例, 70岁~79岁23例;女247例, 年龄19岁~79岁, 平均年龄 (50.02±12.13) 岁, 其中19岁~29岁24例, 30岁~39岁42例, 40岁~49岁51例, 50岁~59岁62例, 60岁~69岁46例, 70岁~79岁22例。
1.2 方法
所有受检者均实行B超检查, 检查前嘱咐所有受检者禁食、禁水12 h, 检查时取侧卧位, 使用超声诊断仪对受检者的腹部进行横纵面扫查, 注意观察肝脏的形态、大小, 内部回声光点的强弱、分布是否均匀, 是否可清晰显示肝后方轮廓以及血管网络分布等情况。期间为避免体内气体影响到检查结果, 应嘱咐受检者深吸气后尽可能屏住呼吸。所有受检者均由同一医师使用同一台B超诊断仪检查, 以避免不同医师之间的技术差别与诊断仪器的调节不一而对诊断结果造成影响。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不同性别之间19岁~29岁、30岁~39岁、40岁~49岁、50岁~59岁、60岁~69岁、70岁~79岁等各年龄阶段之间的肝脏检查情况, 并进行对比分析。
2 结果
男性与女性脂肪肝阳性率均于30岁后明显增加, 其中男女性30岁~39岁的脂肪肝阳性率高于19岁~29岁, 男女性40岁~49岁高于30岁~39岁, 男女性50岁~59岁高于40岁~49岁。另外, 男性各个年龄段的脂肪肝阳性率均高于女性。见表1。
3 讨论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 对健康体检也日渐重视, 通过例行身体检查, 可及早发现各种潜在疾病, 从而使疾病得到及时治疗和干预, 降低了隐藏的疾病风险, 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3]。脂肪肝是危害人们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疾病之一, 随着我国超声技术的不断进步, 将超声诊断应用于脂肪肝检查, 极大地提高了脂肪肝的早期诊断率, 为患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提供了更多保障[4]。
本研究结果显示男性与与女性脂肪肝阳性率均于30岁后明显增加, 其中男女性30岁~39岁的脂肪肝阳性率高于19岁~29岁, 而男女性40岁~49岁高于30岁~39岁, 男女性50岁~59岁高于40岁~49岁;另外, 男性各个年龄段的脂肪肝阳性率均高于女性。说明使用B超对健康体检者实施脂肪肝检查, 可有效检查出脂肪肝阳性情况, 为脂肪肝诊断提供较可靠依据。
综上所述, 对健康体检者实施B超脂肪肝检查, 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检查、诊断方法, 值得在临床健康体检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周敏.职工体检经B超诊断脂肪肝结果分析[J].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5, 28 (10) :1489-1490.
[2]邓兵水.健康体检中经B超检出脂肪肝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5, 17 (5) :47-49.
[3]李富武, 隗凯军.健康体检中经B超诊断的脂肪肝的临床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 2014, 30 (33) :123-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