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鸡的脂肪肝综合征

2024-07-10

肉鸡的脂肪肝综合征(共5篇)

肉鸡的脂肪肝综合征 篇1

脂肪肝综合征 (fatty liver syndcacie, FLS) 是一种多发于肉用仔禽及产蛋禽,主要由于能量摄入过高而某些微量营养成分不足或不平衡,造成机体内代谢机能紊乱,而导致肝脏脂肪过度沉积及出血症状、死亡率增高的脂类代谢性疾病。随着我国肉鸡饲养业的迅猛发展,集约化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全国各地均有FLS发生的报道,且呈逐年增多的趋势,给肉鸡饲养业造成了很大的危害。

1 发生原因

脂肪肝综合征的发生主要受遗传、营养、环境和其他因素的影响。

1.1 遗传因素

有人曾经认为,遗传因素在脂肪肝综合征的发生上有重要作用,从品系看,某些品系的鸡容易发生这种综合征,但没有什么确实的证据来证明这一点。也有人在田间实验时发现,不同品种鸡对脂肪肝综合征的敏感性不同。

1.2 营养因素

1.2.1 饲料脂肪与蛋白质的比例

据报道,低蛋白日粮,特别是动物蛋白和小麦为基础的日粮与脂肪肝综合征的发生有关;在低脂肪、低蛋白的日粮中提高脂肪和蛋白质水平或者氨基酸的含量时,降低了该病的死亡率,证实了蛋白质脂肪的比例及含量对其发生有一定的影响[1]。

1.2.2 脂肪与糖的比例

何德肆综述,鸡摄入了过量的能量,来自碳水化合物的能量比来自饲料脂肪中的能量对肝脏的损害更大[1]。他们在用一种谷物代替了玉米的试验研究中证实了这一观点。玉米-大豆日粮比小麦-大豆日粮导致更多的脂肪肝,为了使二种日粮中的能量含量保持一致,在小麦日粮中加入一定量的脂肪,而二组试验鸡脂肪肝变性的差异不仅与饲料种类有关,而且与饲料中的糖和脂肪比例有关。

1.2.3 微量元素与维生素

据报道,日粮中加一些B族维生素的饲料可以有效地减少脂肪肝综合征的死亡率[1]。龙进学[2]综述,微量营养,如维生素C、维生素E、维生素B族、锌、铜、硒、锰、铁可影响自由基的产生与抗氧化保护机制活性之间的平衡和这些过氧化物的清除。上述元素缺乏任何一种,可能导致脂肪肝综合征的发生。国外很多报道都认为:饲料中缺乏胆碱、蛋氨酸、维生素B、维生素E等时易引发,添加后再配合其他措施,对其发生有一定的减少和控制作用。

1.2.4 日粮与日粮类型

研究者发现以小麦等谷物为基础的日粮比玉米为基础的日粮饲喂鸡,要少发生脂肪肝综合征。日粮中低钙量导致产蛋量下降,因鸡仍然保持正常采食量,相对多的营养成分转化为脂肪贮存于肝脏,最终引起脂肪肝。日粮类型影响,饲喂颗粒料的鸡发生率升高。有人用含有低脂肪、低蛋白的粉碎小麦为基础日粮饲喂雏鸡,能复制出脂肪肝―肾综合征。

1.3 环境因素

1.3.1 应激因素

特别是当饲料中可利用生物素含量处于临界水平时,突然中断饲料供给或因捕捉、雷鸣、惊吓、噪音等可促进脂肪肝综合征发生。尤其是热应激,加重代谢温度,进而很快发生代谢失调,应激释放的外源性皮质类酮和其他一些糖皮质类固醇可促进葡萄糖异生和加强脂肪的合成,使体内脂肪沉积加快。

1.3.2 温度

脂肪肝综合征主要发生于高温季节,是与机体内的高水平的肝脂肪沉积相关。高温环境还使死亡率升高。据报道,鸡体内的温度较正常高2~3℃后,患该病的鸡死亡率提高了20%[1]。病鸡肥胖,高温天气新陈代谢旺盛,血管充分膨胀,导致肝脏破裂出血,并引起大量死亡。

1.3.3 饲养方式

笼养要比平养易发,其原因是:笼养时自由采食,活动量小,能量消耗少而使过多的能量转化,使脂肪过度沉积;笼养鸡不能食粪获得部分所需营养,例如生物素,可能引起脂肪代谢紊乱;笼养生活空间小,很难控制适宜温度,容易出现热应激。

1.3.4 饲料中有毒物质

脂肪变性也因饲料中存在有毒物质引起。鸡日粮中含有黄曲霉毒素是主要病因之一,可导致非常强烈的损害。油菜副产品产生的芥子酸,也能引起肝脏脂肪变性,同时伴有肝出血。

1.3.5 激素

雌激素分泌过多会导致脂肪的生成,失去反馈机制的调节。甲状腺素也可能影响肝脂肪的沉积。

1.4 其他因素

包括抗生素的使用、疾病的发生、性别等。日粮中添加抗生素能使发病率增加;疾病使家禽易受应激,而可能导致本病的发生。

2 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

2.1 临床症状

发生脂肪肝综合症的肉雏鸡于试验几天后即出现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食欲下降、站立不稳、喜卧、腹大柔软下垂,严重者嗜睡、瘫痪、单侧卧地、体温升至42℃、甚至死亡。少数病例鸡冠、肉髯苍白,偶见鸡冠增大[3]。

2.2 病理组织学变化

肝脏因脂肪变性、肿大黄色、质地柔软、易碎、肝包膜下有大小不等的出血,切面外翻,触之有油腻感。心包积液,心肌柔软,冠状沟脂肪沉积明显。肾肿大,色苍白。镜下观察,肝窦充血肿大,肝细胞出现大小不等的脂肪滴,脂肪弥散,分布于整个肝小叶,使肝小叶完全失去正常的网状结构。

3 血清学及血液流变学变化

何维明等报道:患FLS的鸡血白蛋白明显降低,血液SGTP值、血液及肌肉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均显著增高,肌肉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试验组是对照的2.2倍和2.0倍,肝脂肪含量为43.86%[4]。崔恒敏等[3]报道,FLS鸡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全血高切还原指数、全血低切还原指数、全血高切相对指数、全血低切相对指数显著升高 (P<0.01) ;ESR血沉、血沉方程k值显著降低 (P<0.01) ,这可能是FLS鸡血液成分的变化导致高黏状态造成的,肝血液受肝动脉与门静脉双重血液供给,当血液黏度增大时,血流灌注减少,使肝缺血,造成肝的合成、解毒、排泄等一系列功能减退[5]。同时血液黏度增高,血流缓慢,对血液循环和组织灌流产生直接影响,可使病变组织进一步缺血,加重原有病变。

4 脂肪代谢及发病机理

4.1 脂肪的代谢生理

肝脏在鸡的糖和脂肪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进入肝细胞内的外源性或内源性脂肪解离为脂肪酸和甘油后,一部分脂肪酸在线粒体内氧化供能,或转化为细胞结构的组成部分,而大部分脂肪酸在粗面内质网中合成甘油三酯、磷脂,并与胆固醇和载体脂蛋白结合成为脂蛋白,再进入血内供其他组织利用或转变为脂肪库。当鸡体内发生脂肪代谢障碍时,大量脂肪沉积于肝脏,引起脂肪变性,发生脂肪肝。

4.2 脂肪肝的发病机理

在各种原因的影响下,导致中性脂肪合成过多;肝细胞内脂蛋白合成障碍及脂肪利用障碍时,均可引起脂肪在肝细胞内堆积而发生脂肪肝。

4.2.1 中性脂肪合成过多

饥饿等应激过程中,由于大量体脂肪发生分解,进入肝内的脂肪酸过多和在肝细胞内合成的甘油三酯过多,当超过了脂蛋白形成和其转运入血液的速度时,则出现甘油三酯在细胞内堆积。

4.2.2 脂蛋白的合成障碍

磷脂酞胆碱 (卵磷脂) 是合成脂蛋白的必要成分。脂肪综合征主要发生于母鸡,为了高产,过多的给予能量饲料,当饲料中合成胆碱的甲基供体如蛋氨酸等或合成甲基所需的维生素B、叶酸等缺乏时,可引起磷脂酞胆碱合成受阻,因而肝细胞不能将甘油三酯合成脂蛋白转运人血,引起甘油三酯在肝细胞内堆积,造成脂肪过量。或因血浆中乳糜微粒增多,使脂肪通过血液转运时特殊的“包装材料”脂蛋白和磷脂合成不足,使甘油三酯在肝细胞内蓄积,并致肝脏脂肪变性。胰抗脂肝因子有抑制糖转变为脂肪或促进磷脂合成的作用,故其缺乏时也可引起脂肪浸润。此外,磷脂缺乏也可能是肝内脂肪堆积的原因之一。

4.2.3 脂肪利用障碍

在维生素E缺乏、肝中毒等一些病理情况下,由于组织细胞内的脂肪水解醇和脂肪酸氧化酶体系活性降低,脂肪酸的氧化受阻,肝细胞对脂肪利用发生障碍,因而引起脂肪在细胞内堆积。

4.2.4 酶的活性下降

肉鸡发生脂肪综合征的重要因素是生物素缺乏。当肉鸡摄入的生物素不能满足需要时,生物素依赖酶的活性就会降低。

5 判断标准

腹腔内脂肪异常沉积,肝肿大色黄、触之有油腻感,低倍镜下每个视野有三分之一的肝细胞发生脂肪变性或中倍镜下每个视野有二分之一的肝细胞发生脂肪变性,肝脂肪含量 (以肝干重计算) 超过正常对照的20%[3]。

6 防治措施

(1)调整日粮中的蛋能比,产蛋率高于80%时,蛋能比以60为宜,产蛋率在65%~80%时,蛋能比以54为宜,降低日粮的能量水平及增加粗纤维的含量,以降低FLS发生率。

(2)日粮中以小麦、大麦、麦麸代替玉米,或在日粮中添加鱼粉、苜蓿草粉、酵母以增加蛋氨酸、胆碱、VB12等嗜脂因子,可以有效降低FLS。

(3)日粮中添加足量的维生素、微量元素和矿物质等,以防止FLS发生。在产蛋高峰期,饲料中加人蛋氨酸8g、氯化胆碱1g、VE20个IU, VB120.012mg能有效防止FLS的发生。

(4)每吨饲料加氯化胆碱1 000 g、蛋氨酸500gVE1万IU, VC500 g,连用3周,或病情严重时每吨饲料加入肌醇900 g,连用2周,可成功治疗FLS。

(5)饲料中添加钙或在饮水中添加乳酸钙,可以补充机体钙总摄入量4%左右,能有效的降低FLS的发生。

(6)饲料中添加Se lmg/kg、Co 20 mg/kg、蛋氨酸0.5 g/kg、色氨酸l g/kg也能有效防止FLS,但对FLHS效果不尽人意。

(7)防止应激。选育抗应激品种,或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硒,可以起到抗应激作用。炎热天气,加强防暑降温,给予充足饮水,也可在饮水中加入20 mg/kg的VC或1%碳酸氢钠,以缓解热应激。(8)改善生活条件,控制适当的饲养密度,保持室内适宜的温度及湿度,避免不必要的环境干扰。

(9)尽可能避免某些传染病 (如禽霍乱) 和中毒病 (如黄曲霉毒素中毒) 对肝功能的损害,以防引起肝脏的脂肪变性。

参考文献

[1]何德肆.脂肪肝综合征的研究进展[J].养禽与禽病防治, 2003, 2, 4-8.

[2]龙进学, 韦平.蛋鸡脂肪肝综合症的研究进展[J].中国家禽, 2001, 23 (16) :6-8.

[3]崔恒敏, 张富, 李英伦, 彭西.肉鸡脂肪肝综合征血液流变学和生化指标变化的研究[J].中国兽医科学, 2006, 36 (03) :225-229.

[4]何维明, 杨福有.饲粮蛋白能量比值与鸡脂肪肝综合症发生率的关系研究[J].畜牧兽医学报, 1992, 23 (2) :107-111.

[5]王天佑.血液流变学[M].乌鲁木齐:新疆科学卫生出版社, 1992, 48-63.

肉鸡腺胃炎的综合防治 篇2

该病呈现发病日龄逐步提前的特点,已有2日龄仔鸡出现腺胃炎症状的报道。该病病程较长,易反复,用药有效果,停药便复发,有的需治疗20多天。该病呈现垂直传播,使用任何消毒方法效果都不明显。 该病的病因比较复杂,归结下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传染性法氏囊病毒、网状内皮增生症病毒、鸡传染性贫血病毒、呼肠孤病毒、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念珠菌及某些厌氧菌等单独或混合感染都会导致腺胃炎的发生。

2.眼型鸡痘也被认为能引起肉鸡腺胃炎。鸡痘发病季节,北方一般多发生在秋季和冬季,而这个时期也是腺胃炎发病率最高的时期。从发病规律上看,先发生了鸡痘,然后继发为腺胃炎,而后有其他疾病的混合感染,而且没有有效的药物进行针对性治疗。

3.肉鸡生长过快,饲料消化率较高,饲料粗纤维含量偏低,肉鸡饥饿感较差,腺胃和肌胃没有排空的时间,腺胃和肌胃得不到充分的锻炼和保养,导致腺胃和肌胃功能明显下降,引起腺胃炎。

4.霉菌毒素的影响。镰孢霉菌产生的T2毒素具有腐蚀性,可造成腺胃、肌胃和羽毛上皮黏膜坏死;卵孢毒素可使腺胃与肌胃相连接的峡部环状面变大坏死,黏膜被假膜性渗出物覆盖;圆弧酸可造成腺胃肿大,黏膜增生,溃疡变厚,导致腺胃炎的发生。

二、防治措施

预防腺胃炎需要加强日常饲养管理,并做好综合防治措施。把好鸡苗关,从正规种鸡场引进鸡苗,确保鸡苗质量,防止腺胃炎等疾病的垂直传播。避免饲喂潮湿发霉的饲料,要求养殖户购置的饲料在5天内用完,放置饲料的地方应该尽可能保持通风、干燥,在饲料中添加脱霉剂;增加饲喂次数,待鸡吃干净料槽内的饲料后再添加,防止饲料在料槽内时间过长。30日龄内的肉鸡每天空料2小时,肉鸡空料后,腺胃和肌胃排空,促使腺胃和肌胃中长时间储积的有害物质排出。每天腺胃和肌胃都会得到锻炼和保养,既能预防腺胃炎又能降低后期由于腹水症和猝死而引起的死淘率。对于发病鸡群可以使用西咪替丁、氢氧化铝胶等来制酸和保护胃肠溃疡面免受损伤;使用青霉素、阿莫西林等抗菌消炎控制继发感染;配合使用黄芪多糖、葡聚糖、甘露寡糖以及扶正解毒散等来提高机体免疫抵抗力,改善鸡群的免疫抑制现象。

腺胃炎治疗暂未发现有针对该病的特效药,而且该病也没有疫苗,无法进行免疫接种。这就要求饲养管理人员做好其他疫苗的免疫接种工作,并做好日常卫生消毒工作,提高饲料水平,控制霉菌感染,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有效预防腺胃炎的发生。

肉鸡的脂肪肝综合征 篇3

1 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

ALPHA -Plus型冷冻干燥机, 德国CHRIST公司制造;TU-181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购自北京普析通用公司;FA-4001电子天平, 上海精科天平厂制造;KDC-1042离心机, 购自科大创新公司;RE-52A型旋转蒸发仪, 上海亚荣生化仪器厂制造;KQ-100超声波清洗机, 昆山超声仪器厂制造。以上仪器均由河北联合大学药学院唐山市新药基础重点实验室提供。

1.2 药品及试剂盒

姜黄素原料药 (含量>97%) , 南京泽朗有限公司生产;总胆固醇 (TC) 、三酰甘油 (TG)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 试剂盒, 均购于南京建成试剂有限公司。

1.3 试验动物

1日龄AA肉鸡, 北京爱拔益加家禽育种有限公司提供。

1.4 姜黄素固体分散体的制备

将姜黄素与聚乙烯吡咯烷酮按1∶4的质量比溶于无水乙醇, 超声振荡5 min, 转入旋转蒸发仪中除去溶剂乙醇, 即得橙红色姜黄素固体分散体, 粉碎, 过40目筛, 备用。

1.5 日粮组成及营养水平

参照NRC (1998年) 并结合生产实践配制基础日粮。基础日粮组成及营养水平见表1。

1.6 分组情况

将450只1日龄AA肉鸡 (初始体重差异不显著) 随机分成5组, 每组设3个重复, 每个重复30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 姜黄素低剂量 (Cur-L) 组、高剂量 (Cur-H) 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80, 150 mg/kg姜黄素, 姜黄素固体分散体低剂量 (Cur-LSD) 组、高剂量 (Cur-HSD) 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80, 150 mg/kg姜黄素固体分散体 (姜黄素固体分散体剂量按纯姜黄素计) 。

1.7 饲养管理

肉鸡采用地面平养, 按重复分栏饲喂, 自由采食和饮水, 控制温度、湿度和光照, 卫生学指标符合鸡的卫生要求, 免疫接种及鸡舍消毒按常规方法进行。

1.8 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分别在28, 42日龄禁食12 h后, 每组随机取9只肉鸡, 每个重复3只, 称重后心脏采血置离心管中, 3 500 r/min离心10 min分离血清, 用于生化指标的测定。采血后的鸡立即宰杀, 取腹脂30 g左右置于-20 ℃冰箱中保存, 备用。

1.9 测定项目

1.9.1 血清生化指标

测定血清中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密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方法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1.9.2 皮下脂肪厚度和肌间脂肪宽度

在肉鸡尾椎前端、背正中线切开的皮肤转角处用游标卡尺测量两侧皮下脂肪的厚度。肌间脂肪宽度为大腿切离处内侧胸肌侧突部位肌间的脂肪带宽 (用游标卡尺测定) 。

1.9.3 腹脂率和肝脂率

肉鸡屠宰后, 剥离腹部脂肪和肌胃周围脂肪称重。腹脂率=脂肪重/活重×100%。将部分肝脏匀浆后, 放入冷冻干燥机中冷冻干燥48 h, 在索氏提取器中用乙醚抽提肝脏脂肪, 测定肝脏脂肪含量。

1.10 数据统计

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姜黄素固体分散体对肉鸡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见表2)

注:与同日龄对照组相比, 同列数据肩标a表示差异显著 (P<0.05) , b表示差异极显著 (P<0.01) , 无肩标表示差异不显著 (P>0.05) 。

由表2可知:在肉鸡28日龄时, 与对照组相比, 姜黄素低剂量 (Cur-L) 组肉鸡血清中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三酰甘油含量没有显著变化 (P>0.05) ;姜黄素高剂量 (Cur-H) 组肉鸡血清中总胆固醇和三酰甘油含量均显著降低 (P<0.05) ;姜黄素固体分散体低剂量 (Cur-LSD) 组肉鸡血清中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显著降低 (P<0.05) ;而姜黄素固体分散体高剂量 (Cur-LSD) 组肉鸡血清中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极显著降低 (P<0.01) , 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显著降低 (P<0.05) 。在肉鸡42日龄时, 与对照组相比, 姜黄素低剂量 (Cur-L) 组肉鸡血清中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三酰甘油含量没有显著变化 (P>0.05) ;姜黄素高剂量 (Cur-H) 组肉鸡血清中总胆固醇和三酰甘油、低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显著降低 (P<0.05) ;姜黄素固体分数体低剂量 (Cur-LSD) 组肉鸡血清中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显著降低 (P<0.05) ,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显著提高 (P<0.05) ;姜黄素固体分散体高剂量 (Cur-HSD) 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含量极显著降低 (P<0.01) ,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显著降低 (P<0.05) ,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极显著提高 (P<0.01) 。

2.2 姜黄素固体分散体对肉鸡脂肪沉积的影响 (见表3)

注:与同日龄对照组相比, 同列数据肩标a表示差异显著 (P<0.05) , b表示差异极显著 (P<0.01) , 无肩标表示差异不显著 (P>0.05) 。

由表3可知:在肉鸡28日龄时, 与对照组相比, 2个姜黄素 (Cur-L、Cur-H) 组肉鸡腹脂率、肝脂率、皮下脂肪厚度均无显著变化 (P>0.05) , 即没有明显降低脂肪沉积的作用;姜黄素固体分散体低剂量 (Cur-LSD) 组肉鸡腹脂率、肝脂率显著降低 (P<0.05) ;姜黄素固体分散体高剂量 (Cur-HSD) 组肉鸡腹脂率、肝脂率极显著降低 (P<0.01) , 皮下脂肪厚度显著降低 (P<0.05) 。在肉鸡42日龄时, 与对照组相比, 姜黄素低剂量 (Cur-L) 组肉鸡腹脂率、肝脂率、皮下脂肪厚度均无显著变化 (P>0.05) ;姜黄素高剂量 (Cur-H) 组肉鸡腹脂率显著降低 (P<0.05) ;2个姜黄素固体分散体 (Cur-LSD、Cur-HSD) 组肝脂率、腹脂率、皮下脂肪厚度分别显著 (P<0.05) 及极显著降低 (P<0.01) 。

3 结论

试验结果表明, 在日粮中添加姜黄素固体分散体能降低肉鸡血清中胆固醇、三酰甘油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 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 可以降低肉鸡腹脂率、肝脂率、皮下脂肪厚度, 改善鸡肉品质。

摘要:为了研究姜黄素固体分散体对肉鸡脂肪代谢的影响, 试验将450只健康的1日龄AA肉鸡随机分成5组, 每组设3个重复, 每个重复30只, 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 在4个试验组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姜黄素80, 150 mg/kg及姜黄素固体分散体80, 150 mg/kg, 研究其对肉鸡脂肪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日粮中添加姜黄素固体分散体能降低肉鸡血清中胆固醇、三酰甘油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 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 降低肉鸡腹脂率、肝脂率、皮下脂肪厚度, 改善鸡肉品质。

关键词:姜黄素,固体分散体,肉鸡,脂肪代谢

参考文献

[1]王广彬, 赵瑞杰, 金大鹏, 等.姜黄素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研究进展[J].黑龙江畜牧兽医, 2009 (9) :33-34.

[2]许东晖, 王胜, 金晶, 等.姜黄素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草药, 2005, 36 (11) :1737-1740.

肉鸡的脂肪肝综合征 篇4

【关键词】 综合护理干预;单纯性脂肪肝;肝功能;预后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419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746-0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9年4月-2011年4月共收治了单纯性脂肪肝患者72例,经临床诊断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关于脂肪肝酒精性和非酒精性的诊断标准。现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6例,其中男24例,女12例,年龄为23-67岁,平均47.5岁,病程1周-15年,平均7.8年,观察组36例,其中男23例,女13例,年龄为22-66岁,平均47.8岁,病程2周-14年,平均7.7年。两组患者间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等方面比较,P>0.05,无显著差异,两组患者间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的护理干预。

观察组:采用比较综合的护理干预。

健康教育:给患者讲解一些单纯性脂肪肝的发病机制,以及如果不能得到很好的治疗将发展成的结果:会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会威胁到生命,让患者充分认识到脂肪肝的危害。然后给患者讲解一些平时需要注意的一些問题,鼓励患者进行健康的生活方式,平时多加强体育锻炼,多消耗一些体内的脂肪。

饮食护理:患者的饮食方案定制可以根据中国膳食营养参考摄入量以及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并根据患者本身的情况身高、平时活动量、身体状况等。一般每人每天的总热量的摄入为120kj/kg[1],要保证高蛋白质的摄入量占到总热量的15%-25%[2],蛋白质应该以鱼、蛋、奶、瘦肉等优质的蛋白质为主。平时要少吃甜食和糖类,水果可以以一些含糖量比较少的水果为主,例如西红柿、橘子等。脂肪的摄入应该以植物脂肪为主,控制在总热量的20%-25%[3],多进食一些含有膳食纤维和维生素的食物,比如:水果、蔬菜、谷类等。

运动指导:适当的运动可以有效地预防脂肪肝的发生或减轻脂肪肝的症状。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爱好,制定相应的运动方法、强度、时间、频率以及运动量,然后再在患者以后的运动中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地调整和完善。一般来讲运动主要以有氧运动为主,体质好的患者可以进行跑步、爬山、游泳等,体质比较弱的和老年人可以进行慢跑、散步、太极拳等。护理人员要多对患者进行鼓励和监督,让其能够坚持下去,只有长期的运动才可以起到作用。

心理护理:患者在查出脂肪肝后,由于对疾病不了解,往往产生恐惧、焦虑不安等症状。护理人员要向患者讲解脂肪肝的相关知识以及以往的成功案例,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鼓励患者积极地对待疾病。

1.3 统计学处理 将本次试验所得数据录入SPSS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取95%可信区间,当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后的血脂水平、肝功能指标、脂肪肝程度指标均有一定下降,观察组的降低幅度更为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细结果,见表1。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食用肉类、脂肪类食物逐渐增多,人们生活繁忙,运动又比较少,导致脂肪肝的发病率逐年增多,脂肪肝还会发展为肝硬化、肝功能衰竭、肝癌等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疾病。脂肪肝分为酒精性和非酒精性脂肪肝,单纯的脂肪肝目前还没有非常有效的治疗药物。但是通过饮食、运动等综合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地配合治疗,降低血脂、脂肪肝的程度,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参考文献

[1] 尹心红,李乐之.综合干预对单纯性脂肪肝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J].现代护理,2007,13(28):325-326.

[2] 李晓玲,马艳梅.单纯性脂肪肝病人综合干预效果研究[J].护理研究,2009,23(21):234-235.

骨折后谨防脂肪栓塞综合征 篇5

脂肪栓塞综合征的发病机理目前尚无一致的结论。一般认为该病是由于骨折后,患者骨髓内释放出的脂肪滴,或局部软组织的脂肪细胞发生碎裂,释放出的脂肪滴进入了破裂的血管后造成脏器栓塞而引起的。另一种观点认为,发生骨折后,患者的血液处于一种高凝状态,血液中的脂肪乳微粒变大了,其体积超过正常时的几十倍,甚至上百倍,从而造成了器官血管栓塞,引起该病。还有人认为该病系上述两种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

脂肪栓子形成后会随着血液循环最先到达肺部。当脂肪栓子阻塞了肺的小动脉及毛细血管后,会影响肺的血流量,导致肺的气体交换受阻,引起低氧血症,造成患者缺氧。另外,脂肪栓子分解出的游离脂肪酸会刺激血管,导致肺的血浆渗出增加,引起肺水肿。这样就会进一步加重患者的低氧血症。此时患者可出现胸闷、胸痛、咳嗽、痰中带血、气促、呼吸困难等症状。发生肺脂肪栓塞是该病患者早期死亡的重要原因。

如果肺内脂肪栓子的体积小于20微米,就可通过肺循环进入全身的血液循环,进而可造成脑、肾、心脏和皮肤等器官的脂肪栓塞。这时患者可出现烦躁不安、意识模糊、嗜睡、抽搐、昏迷、心律不齐、血压骤降和皮肤、眼底黏膜出血等症状。

对于脂肪栓塞综合征的治疗,由于目前尚无一种药物可以直接溶解脂肪,消除脂肪栓子,所以临床上均以对症治疗为主。正因为目前对该病没有特别有效的治疗方法,因而我们应积极地预防该病的发生。

那么,如何预防脂肪栓塞综合征的发生呢?在该病的早期,注意识别可能导致该病的危险因素,进行早期预防是防止该病发生的关键:

1.患者发生骨折后要尽早对骨折部位进行妥善固定,避免对骨折患者进行过多搬动,以免增加其骨折端血肿的压力,给脂肪进入血管创造机会。

2.要及时有效地防治患者休克,因为人体发生休克时脂肪可更快地被吸收到静脉内。临床调查显示,该病的发生率与患者是否发生休克或休克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因此,骨折患者要多喝水,以保证充足有效的循环血量,尽量避免休克的发生。

3.对骨折患者进行骨折固定或手术时,要做到轻、准、稳,尽量减少骨折端髓腔内的脂肪流入血管的机会。

上一篇:整形修复术下一篇:专业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