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肉鸡的饲养管理(精选7篇)
优质肉鸡的饲养管理 篇1
引言
优质肉鸡是近年来在市场的不断需求下饲养规模和数量都在不断增长的一种肉鸡。因其肉质好、符合国内居民的传统饮食和消费习惯, 且相比于普通肉鸡来说经济效益更加明显, 越来越多的养殖户选择饲养优质肉鸡。但是在优质肉鸡的饲养管理方面, 很多养殖户并不清楚其中的要点, 以至于疾病频发, 死亡率过高, 严重影响了养殖户的收入和信心。养殖户应该制定出合理的饲养管理措施, 提供适宜的饲养环境, 力求达到最好的生产效果。根据优质肉鸡的生长发育规律及相应的饲养管理要求, 将优质肉鸡的饲养期分为3个阶段:育雏期 (0~周龄) 、生长期 (4周龄~出栏前2周) 和肥育期 (出栏前周~出栏) 。不同的阶段对饲养管理方面的要求不同。
1 育雏期的饲养管理
1.1 饮水、开食
雏鸡进入育雏舍后, 应及时供给清洁与舍温一致的温开水 (第1周内给雏鸡饮用温开水) 。在第1次的饮水中加入3%~5%的葡萄糖, 以使雏鸡尽快恢复体力;根据实际情况建议在前2~5d的饮水中加入电解多维、抗菌药物, 以增强鸡的免疫力, 阻止病菌传播;保证鸡群能够自由饮到清洁卫生的饮水。
在雏鸡充分饮水后 (约2~3h) 即可开食。小规模饲养的情况下, 开食一般是把全价粉料拌湿后饲喂;规模化饲养, 开食饲料一般是用全价颗粒碎裂料。将饲料撒放在开食盘、深色塑料布或料桶底上饲喂, 1周后换成料桶或料槽。2周龄内要少喂勤添, 每天至少4~6次;以后每天投料3~4次。为保证饲料新鲜、营养平衡, 每次投喂饲料时, 料槽、料桶里不要有剩料, 但也不能长时间断料。
1.2 温度
温度是育雏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初生雏鸡体温调节能力差, 既怕冷又怕热, 必须提供适宜的环境温度。具体温度控制可以参考如下:进雏后1~3d为34~32℃, 4~7d降至3~31℃, 以后每周下降2~3℃ (可分2~3次降温, 每天降温不超过1℃) , 直至降至18~20℃, 保持稳定。温度过高, 鸡的采食量减少, 饮水增多, 生长缓慢;温度过低, 卵黄吸收不良, 增加饲料消耗。
1.3 湿度
适宜的湿度为:1~10日龄为65%~70%, 有利于腹内卵黄吸收, 防止雏鸡体内水分过量散失而造成脱水;10日龄以后由于雏鸡呼吸量、饮水量以及排粪量增加, 室内容易潮湿, 应注意通风换气, 降低湿度, 相对湿度应保持在55%~60%。
1.4 通风换气
通风换气是调节鸡舍环境条件的有效手段, 不但可以输入新鲜空气, 排出氨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 还可以调节温度、湿度。为保持舍内空气新鲜, 有利于鸡群生长发育, 要在保持温度适宜的同时, 注意通风换气, 但要防止贼风的侵袭或温度骤降诱发疫病。
1.5 光照
光照对生产性能的发挥有一定影响。现代优质肉鸡多采用连续光照, 1~3d给予24h光照;4d以后给予23h光照, 1h黑暗的办法。1h黑暗是为了让鸡群熟悉黑暗环境, 一旦夜间停电不致引起鸡群惊群, 发生意外。对于放牧饲养的鸡群, 晚上鸡回舍后进行补光补料, 具体的光照时间可以根据不同的出栏要求灵活制定, 但不应超过23:00, 以免影响第2天放牧时的采食能力。
1.6 饲养密度
饲养密度受饲养方式和鸡舍环境条件 (特别是温度、湿度和通风等) 的影响较大, 具体情况可视环境条件灵活掌握, 夏季高温地区、通风降温条件差的饲养场密度应降低。以下为在良好环境条件下的推荐值:0~2周龄45~40只/m2, 3~5周龄30~20只/m2, 6~8周龄15只/m2, 9~10周龄12~8只/m2。
1.7 合理分群
雏鸡入舍后, 根据体质强弱, 将雏鸡分群。随着日龄的增加, 要适时扩群, 降低饲养密度。由于公母鸡的生理基础不同, 对生活条件的要求不一样。公鸡增重快, 个体强壮, 竞食能力、争斗性较强, 同时对蛋白质和赖氨酸等的利用率也较高, 饲料效率高。而母鸡由于内分泌激素方面的差异, 对能量的利用率高, 沉积脂肪的能力强, 因而增重慢, 饲料效率差。所以, 育雏结束后一般在第4周, 要进行公母分栏饲喂。及时挑选、淘汰病弱残鸡以及生长速度慢的个体, 并进行大小分群饲养, 以提高群体的均匀度。
2 生长期、肥育期的饲养管理
2.1 饲养
2.1.1 调整饲料营养
优质肉鸡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要不同, 及时更换相应生长阶段的饲料是促进其生长的重要手段。生长期、肥育期鸡只生长发育快, 采食量增加, 获得的蛋白质等营养较多, 可适当降低饲料中蛋白质的含量。肥育期适当提高日粮能量水平, 对改善肉质、增加鸡体肥度及羽毛光泽有显著作用。
2.1.2 防止饲料浪费
鸡有挑食的习惯, 容易把饲料撒到槽外, 造成浪费, 为避免饲料浪费, 每天应多次喂料, 至少3次。每次投料不可超过料槽高度的1/3。同时, 及时更换合适大小的料槽。每周调整料槽高度, 一般使料槽或料桶上沿高度与鸡背等高或高出2cm。必须保证有足够数量的料槽且分布均匀, 以免影响采食, 造成鸡群采食不均, 影响群体的均匀度。
2.1.3 供给充足饮水
新鲜清洁的饮水对鸡只正常生长发育尤为重要。每采食1kg饲料要饮水2~3kg, 气温愈高饮水量愈大, 如果得不到充足的饮水, 就会食欲下降, 造成增重减慢, 且易因为脱水降低鸡只的抗病力。为使所有的鸡只都能喝到充足的饮水, 自动饮水的要保证饮水器内不断水, 使用饮水器的要保证有足够的饮水器且分布均匀, 任何地方的鸡都能够方便的饮水, 饮水器的高度要及时调整, 边缘与鸡背保持相同的高度, 防止饮水外溢, 造成鸡舍内潮湿。
2.2 管理
2.2.1 观察鸡群
这两阶段鸡只新陈代谢旺盛, 生长发育快, 稍有管理不善, 就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 饲养人员不仅要严格执行卫生防疫制度和操作规程, 认真做好各项工作, 还必须在饲养管理过程中, 时刻注意观察鸡群的健康状况, 做到及早发现问题, 及时采取措施, 提高饲养效果。
2.2.1. 1 观察活动状态
正常情况下, 雏鸡反应敏感, 精神活泼, 挣扎有力, 叫声洪亮而脆短, 眼睛明亮有神, 分布均匀, 如扎成堆或站立不卧, 闭目无神, 叫声尖锐, 拥挤在热源处, 说明育雏温度太低;如雏鸡撑翅伸脖, 张口喘气, 呼吸急促, 饮水频繁, 远离热源处, 说明温度过高。
2.2.1. 2 每次饲喂时观察有无病弱个体
如发现鸡只蜷缩于某一角落, 喂料时不抢食, 行动迟缓, 精神萎靡, 低头缩颈, 翅膀下垂, 应立即隔离治疗, 病情严重者要及时淘汰。
2.2.1. 3 观察呼吸情况
当天气急剧变化、接种疫苗后、鸡舍氨气含量过高和灰尘多的时候容易激发呼吸系统疾病, 故应在此期注意观察呼吸频率和呼吸姿势, 有无鼻涕、咳嗽、眼睑肿胀和异样的呼吸音。
2.2.1. 4 每天观察鸡的采食饮水变化情况
如果采食量比前1天略有增加, 说明情况正常, 如果减少或连续几天不增加, 则说明存在问题, 需及时查明原因, 应注意附近鸡群是否有病鸡存在。饮水量的徒然增加或减少也不正常, 一般也是有些疾病的先兆症状或饲养管理的不当。
2.2.1. 5 每天进入鸡舍时, 要注意检查鸡粪是否正常
正常鸡粪颜色为深棕色至褐色, 应为软硬适中的堆状或条状物, 钝端上面多覆盖有少量的白色尿酸盐。
此外。还应注意观察有无啄肛、啄羽等恶癖的发生。
2.2.2 及时分群
随着鸡只的增长, 要及时分群, 主要有如下方式:公母分群、大小强弱分群。优质肉鸡公鸡生长速度较快, 体型偏大, 对蛋白质的利用率较高;母鸡对蛋白质的利用率低, 对能量的利用率高。按照公母、大小强弱分群, 有利于提高增重, 提高整齐度和饲养效益。饲养管理中要做到及时扩群, 降低饲养密度, 密度过高, 易争抢采食和打斗, 均匀度降低, 在饲养面积许可的情况下, 密度宁小勿大。
2.3 放牧饲养
优质肉鸡耐粗饲, 抗病性、适应性强, 适于放牧饲养。在有条件的地方可以采用放牧或半放牧饲养方式, 放牧饲养要点如下:
雏鸡饲养至30日龄左右、体重在0.35~0.4kg时开始进行放牧饲养。在转移至放牧地前几天, 逐渐停止人工供温, 使鸡群适应外界气温。选择晴朗暖和的天气进行试放, 开始时时间短些, 以后逐渐延长时间, 使鸡慢慢适应放牧饲养。开始放牧时仍保持舍饲时的喂料量, 让其自由采食, 然后由全价饲料为主食向昆虫和杂草为主食过渡, 且在配合饲料的投放方面, 采取清晨少喂、中午不喂、晚间多喂的饲喂制度, 以充分发挥其觅食能力, 节省饲料, 这样既可提高成活率, 降低生产成本, 又可显著改善肉质品质。
参考文献
[1]田亚东.我国优质肉鸡生产现状与发展趋势[J].农村养殖技术, 2011 (22) .
[2]张贵华.优质肉鸡林地高效养殖技术[J].养禽与禽病防治, 2009 (04) .
[3]格日乐, 孙艳炯, 李美霞, 宝山, 张少华.优质黄羽肉鸡的生产技术[J].畜牧与饲料科学, 2009 (Z2) .
[4]李连任.现代肉鸡养殖需要转变的观念[J].中国牧业通讯, 2010 (02) .
优质肉鸡山地圈养配套技术 篇2
1 场地选择与鸡舍建造
选择距村庄有一定距离,交通便利,地势高燥,通风、光照良好的果园、山地或稻田,未被传染病或寄生虫等病原体污染过,还应有充足、无污染的水源供鸡饮用。放养肉鸡的果园宜在居中地段,选择适当避风平坦处用土墙或砖木及油毛毡搭成双坡式高约2 m,跨度5~6 m,长10~20 m的简易鸡舍,鸡舍坐北朝南。
2 饲养管理
2.1 育雏阶段
2.1.1 选好鸡苗
山地、果园及稻田养鸡是一种以放牧为主、舍饲为辅的饲养方式。因其生长环境较为简陋,应选择适应性强、抗病力强、耐粗饲、脚粗壮而有力,勤于觅食的土鸡或仿土鸡品种,注意不能断喙断趾。
2.1.2 统一育雏
由于每个农户饲养的土鸡量较少,而规模育雏投资大,生产成本高,大部分农户难以实现,实行统一育雏可解决这个问题。育雏室一般借用农户的空闲育雏室或其他闲置房,亦可用塑料大棚做育雏室。为了便于管理,按1 000羽雏鸡建立一座育雏室,由专人负责,育雏时间35 d左右(视气温而定)。在育雏期间必须为雏禽的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其育雏方法与其他品种相似,温度:第1周龄35~32℃,第2周龄32~29℃,第3周龄29~26℃,第4周龄26~20℃;湿度:一般在育雏阶段前10 d室内相对湿度保持在60%~65%,10日龄后因雏鸡体重增加,呼吸量与排粪量也随之增加,应注意通风,相对湿度控制在55%~60%;营养:育雏阶段喂鸡花料,添加些切碎的青嫩蔬菜叶,以后过渡到肉鸡料,上市前十几天喂催肥饲料。
2.2 育成阶段
2.2.1 脱温
育雏到2~3周龄(根据不同季节、不同气温灵活掌握)可逐渐进行脱温,开始时可于中午前后停温2~4 h,后逐渐过渡到白天停温、晚上给温,经6~7 d后雏鸡习惯自然温度时才完全停止给温。此时可将鸡转移到山地果园或稻田鸡舍内,鸡舍必须事先用百毒杀或农乐等消毒。若鸡舍温度偏低,夜间还需继续保温几天。
2.2.2 放牧
(1)果园放牧:在鸡舍旁搭盖凉棚,设置料槽和饮水槽,开始时可选择鸡舍附近1 m左右放牧,仍按原来的次数饲喂,以后逐渐减少饲喂次数,并逐步扩大放牧的范围和延长放牧时间,每天放牧前先喂给适量配合饲料,傍晚将鸡群召回后再一次补给饲料。为了便于管理,通过每次喂食锻炼鸡群听口哨声集中回舍采食或避雨等习惯,同时,利用果园的边角地种植青草或进行土法育虫(如松针叶诱蚁、牛粪育虫等),既能补充鸡饲料供应,又能在一定程度上为果树提供肥料。还要视果园大小将果园围成5~8个小区,进行轮流放牧。一可避免果园防治病虫害时喷洒农药造成鸡的农药间接中毒(一般喷药过后7~10 d才可放牧);其二,有利于牧草的生长和恢复;其三,放牧范围小,便于气候突变时的管理。(2)稻田放牧:比较简单,只要在鸡舍周围放些稻草,让雏鸡寻啄稻草、稻田里的谷粒、青草和昆虫等,一般不需要另外添加饲料,可节省大量成本,但季节性较强,需等稻子收割完稻田闲置时才能放养。(3)山地养鸡:与果园放牧类似,早晚补充饲料,同时进行松针叶诱蚁和牛粪育虫,不受果树喷洒农药限制,也无需严格轮牧。
2.3 催肥阶段
上市前十几天加强饲养, 补充饲料, 进行催肥。
3 免疫程序
1日龄鸡皮下注射马立克病冻干疫苗,10日龄鸡新城疫Ⅱ系-传支H120二联苗滴眼滴鼻,禽流感疫苗注射,15、23日龄法氏囊疫苗饮水,28日龄新城疫L系-传支H52滴眼滴鼻。
4 结论与分析
1)利用山地、果园和稻田放牧式养鸡可获得比舍饲更高的经济效益。经测算,稻田养鸡饲养110~120 d,平均每羽体重2.0 kg,每千克18.00元,成本22.00元/羽,纯利14.00元/羽;山地、果园养鸡,饲养90 d,平均每羽体重1.50 kg,每千克16.00元,成本16.00元/羽,纯利8.00元/羽;而舍饲鸡平均体重1.50 kg/羽,每千克16.00元/羽,成本需18.00元/羽,纯利6.00元/羽。
大恒优质肉鸡育种研究与应用 篇3
该研究针对优质肉鸡育种的理论、技术和实践问题, 开展了为期10 年的持续研究, 取得以下成果: (1) 育成青脚白皮、黑脚乌皮、黄脚白皮等特色突出、外貌一致、生产性能稳定的优质肉鸡新品系5 个, 并通过省级审定, 取得《畜禽新品种 ( 配套系) 证书》。 (2) 在肉鸡育种的数量遗传学研究方面, 建立了用于经济评价联合与非联合生产系统和推导性状经济价值的确定性模型并推导出了相关性状的经济价值。建立了应用基因流方法推导生产性状和繁殖性状的累积贴现表达值的系统设计方案, 并确定了在肉鸡母系中针对祖代和父母代繁殖性状遗传选择的纯种与杂种联合选择方法, 为肉鸡育种提供了精细化的数量遗传学方法。 (3) 创建了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良种产业良种输出等三大育种联盟, 构建了涵盖优质肉鸡产业链的产学研技术创新体系, 形成了新型高效的畜育种研究与成果转化创新模式, 为我国畜禽育种研究与产业化开发工作提供了良好示范。 (4) 发表论文34 篇, 出版著作7 部, 制定4 个省级地方标准, 并已颁布实施。在14 个省 ( 市、自治区) 推广大恒优质肉鸡父母代5 162万套, 新增社会总产值508 亿元, 新增社会纯收益1. 20 亿元。经专家鉴定, 成果总体上居国际先进水平, 其中优质肉鸡育种规划、配套系组合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等方面居国际领先水平。
项目持有方: 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四川农业大学、四川大恒家禽育种有限公司
优质肉鸡的饲养管理 篇4
1 材料与方法
1.1 甘露酵素
由国龙科技饲料 (上海) 有限公司提供, 美国Global Hi-Tech Corp生物研究中心生产。
1.2 试验时间和地点
2008年4月1日— 7月24日, 在江苏省沭阳兄弟牧业有限公司鸡场进行试验。
1.3 试验鸡的分组
将饲养于同一开放鸡舍的式, 360只1日龄太湖雏鸡随机分成3组, 每组120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 试验1组和试验2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04%、0.06%甘露酵素。基础日粮组成见表1。
1.4 饲养管理与测定指标
采用地面厚垫料平面方式饲养, 在整个试验期间鸡只自由饮水, 自由采食, 煤矿炉加温, 由同一饲养员饲喂管理, 按正常免疫程序接种疫苗, 各组的饲养环境一致。每天记录各组鸡只的采食量, 并记录好各种数据。测定指标:体重、平均日增重、采食量、饲料报酬、死亡率。在试验第70天早上全部空腹称重, 统计各组的采食量, 并根据增重和采食量计算日增重和料重比。
注:其他含有植酸酶0.010%、小麦酶0.035%、禽用多维0.025%及禽用多矿0.180%等。
1.5 数据处理
使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处理, 进行方差分析和LSD多重比较。
2 结果与分析
2.1 各组增重情况 (见表2)
注:同列同项数据肩注字母完全不同表示差异显著 (P<0.05) , 完全相同表示差异不显著 (P>0.05) ;与对照组相比, 数据肩标*表示差异显著 (P<0.05) , 肩标相同表示差异不显著 (P>0.05) 。
由表2可知, 在整个试验期间鸡的平均增重和平均日增重以试验2组最高, 试验1组次之, 对照组最低。经过方差分析, 试验2组和试验1组平均增重比对照组分别提高18.76%和17.58%, 平均日增重也分别提高18.76%和17.34%, 均差异显著 (P<0.05) , 而试验2组和试验1组间平均增重和平均日增重差异不显著 (P>0.05) 。
2.2 各组采食量和料重比 (见表3)
注:同列数据肩注字母不同表示差异显著 (P<0.05) , 字母相同表示差异不显著 (P>0.05) 。
由表3可见:对照组的总采食量与试验1组、2组大致相同, 但其饲料报酬却最低。试验1组和试验2组的料重比分别为2.76和2.71, 比对照组分别改善了9.21%、10.86%。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试验1组和试验2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显著 (P<0.05) ;试验1组的饲料转化率比试验2组低, 但差异不显著 (P>0.05) 。
对试验数据进行的方差分析结果表明, 2个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生长速度和饲料转化率都存在着差异显著 (P<0.05) , 但试验1组与试验2组之间差异不显著 (P>0.05) 。结果表明, 添加甘露酵素能显著提高优质肉鸡的生长速度和饲料转化率, 添加量在0.04% 就可达到显著水平, 在0.06%时其生长速度虽有所增加, 但试验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
2.3 各组的成活情况 (见表4)
由表4可知, 对照组、试验1组和试验2组鸡的死亡率分别为5.83%、2.50%和3.33%, 对照组鸡的死亡率明显高于2个试验组。 从饲养过程中观察得知, 试验1组和试验2组的鸡精神饱满, 食欲旺盛, 羽毛有光泽;而对照组的鸡只大小不一, 整齐度较差, 常出现拉稀, 且死亡7只, 试验1组和试验2组70日龄存活率分别比对照组提高3.33%和2.50%, 可见甘露醇酵素对提高鸡的免疫能力、降低死亡率具有明显的效果。
3 讨论
近年来国内外的大量试验结果表明, 饲料中添加某些特殊的酶可帮助分解一些有碍吸收的物质。和美酵素和甘露酵素都含有高活性的乙型甘露聚糖酶和多种半纤维素酶, 可以分解饲料中对营养吸收有害的乙型甘露聚糖和难以消化吸收的半纤维素, 从而提高饲料报酬。据贾锦瑞等[1]报道, 在饲料中添加0.05%和美酵素, 肉鸡的增重效果极显著, 并能提高经济效益。伍晓雄等[2]在蛋鸡饲料中添加和美酵素, 每吨饲料可提高经济效益14.84元, 添加甘露酵素每吨饲料可提高经济效益138.66元。目前有关甘露酵素在优质肉鸡生产中的应用研究报道还是很少。本试验添加0.04%甘露酵素就有显著效果, 这也是养禽者提高经济效益的一个好途径, 至于甘露酵素对其他品种肉鸡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的影响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贾锦瑞, 付先强, 王世敏, 等.商品肉鸡饲料中添加和美酵素饲喂效果的观察[J].当代畜牧, 1995 (6) :30-31.
优质肉鸡的饲养管理 篇5
1dw基因的研究进展
1.1 dw基因的遗传特性
dw基因由俄国学者Behtank于1935 年首先发现, 1949 年Hutt开始研究矮小来航鸡, 并在1959年将dw基因定位于鸡的Z染色体上。 dw基因为伴性遗传, 呈简单的孟德尔遗传规律, 位于“Z”染色体上肝脏坏死基因in位点与无翼基因we位点之间, 靠近银色 (S) 及金色 (s) 羽基因, 慢羽 (K) 、快羽基因。 dw基因与银色基因和慢羽基因的交换值分别为7%和6.6%。正常基因 (DW) 对dw显性, dw纯合子的公鸡和携带dw基因的母鸡才表现为矮小体型。
1.2 dw基因对生长发育的影响
dw基因的主效应表现在对生长发育的显著影响, 但dw基因对孵化期的胚胎生长发育影响并不明显。 用相同重量的正常型鸡种蛋和矮小型鸡种蛋入孵, 雏鸡初生重无显著差异, 但dw基因能延缓卵黄囊的吸收。 雏鸡生长时, dw基因对生长的影响表现为一个渐进的过程, 8~10周龄时, 与同一来源的正常型鸡相比较, 矮小型鸡的体重母鸡约低30%, 公鸡约低40%, 存活率提高3%。 dw基因对骨胳的生长均有抑制作用, 但主要表现在对长骨特别是跖骨长度的影响。 成年矮小鸡跖骨长度为成年正常鸡的1/3左右, 因而表现出矮小的体征。
1.3 对产蛋性能的影响
dw基因种蛋孵化率高出正常鸡4%~6%, 就精液量和精液品质而言, 矮小公鸡一般优于正常型公鸡, 种蛋受精率和孵化率显著高于正常鸡。对于肉用种鸡, 引入dw基因的作用要比蛋鸡明显, 因为肉用种鸡体重大, 体脂多, 产蛋率低, 受精率差。 引入dw基因后一般认为母鸡的产蛋率会上升, 减少畸形蛋和裂纹蛋, 大幅度地提高合格种蛋数和孵化率。研究还发现, 矮小型蛋鸡的蛋比重、蛋壳强度、哈氏单位、 蛋黄比例均比正常型蛋鸡的有显著提高, 蛋壳质量明显优于正常型蛋鸡, 矮小型鸡的破蛋、畸形蛋、软壳蛋比普通蛋鸡减少约50%, 种蛋合格率和孵化率高。
2日照麻鸡配套系的选育
2.1 日照麻鸡矮小基因的导入
日照麻鸡通过与速生型肉鸡 (国外品种) 杂交, 使F1代在生长速度、饲料报酬、生活力等方面均有显著提高, 在肉质上要比速生型肉鸡风味、 口感要好, 目前国内也称此种鸡为仿土鸡。以经选育的矮小型黄鸡品系C系♂ (来源于法国引进的矮小黄鸡D系) 和日照麻鸡产蛋量较多的B系♀进行杂交育种。 生产出具有矮小基因的F1代日照麻鸡♀和含有隐性矮小基因的正常型F1代日照麻鸡♂, 通过F1代日照麻鸡♂和日照麻鸡♀交配, 选择具有矮小基因日照麻鸡♂和矮小基因的日照麻鸡♀横交固定。 2006年选择青脚矮小型日照麻鸡♂40只与青脚矮小型日照麻鸡母鸡400只组成0世代核心群, 以后每年选育一个世代, 每个世代40个家系, 每个家系10只母鸡。 采用43周的早期鉴定以及个体选择和家系选择相结合的方法选择。 组建新家系时按避免1/4同胞的非近亲交配制度进行表型同质选配, 继代繁殖。育成鸡小群笼养, 翅号确定系谱。 产蛋期个体笼养, 逐日记录产蛋, 人工授精。各世代采用基本相同的饲养管理条件和饲养方法, 以保证选种的准确性和性能的可比性。
2.2日照麻鸡父母代矮小鸡的选育
2.2.1杂交产生的F1代横交固定世代选育时, 对出壳的纯黄、白色以及弱残个体及时淘汰, 剩余按家系系谱穿带翅号。
2.2.2 10周龄时对选留的公、母全群称重。 先按家系的体重平均值及变异系数大小排序, 淘汰体重平均值太小及变异系数太大的家系。 然后在入选家系内再按个体体重大小进行排序, 淘汰体重上限10%以上的个体并根据留种率确定体重下限, 再结合个体的羽色、胫色、体型等外貌性状进行选留公母鸡。 同时, 将无同胞姐妹、全同胞公鸡数超过4只的多余小公鸡及鸡冠发育小而苍白、 弱残掉号的公鸡一律淘汰。 18周龄时, 检测鸡白血病、鸡白痢阳性率, 再根据体型外貌进行一次公母鸡选择。一般除极度发育不良、白血病阳性、白痢阳性、病残掉号鸡外, 全部选留。20周龄时, 进行公鸡的精液品质鉴定, 淘汰无精、少精或精液品质差的个体。
2.2.3 43周个体测定结束后, 以个体性状表型值和家系群体均值为主要依据, 进行综合指数选择。根据每代实际进展和选育要求, 适当调整各性状加权值。 种公鸡按半同胞43周及亲代66周的产蛋量、 开产日龄等资料进行选择, 选留优秀家系中的优秀个体。种母鸡以优秀家系中优秀个体为主, 补充一般家系中突出的优秀个体。
2.3 通过配合力测定组建日照麻鸡优质肉鸡配套系
选择生长速度快的国内地方麻羽品种A系♂和选育的青脚矮小型日照麻鸡CB♀杂交生产出正常的商品代优质肉鸡。
3日照麻鸡配套系生产性能与推广
3.1 矮小型父母代日照麻鸡母鸡生产性能
矮小型父母代日照麻鸡母鸡的开产日龄体重比正常型同胞低21.8% , 产蛋高峰提前1周, 68周龄产蛋总数比正常型日照麻鸡多8枚, 平均种蛋合格率、平均受精率、入孵蛋孵化率均比正常型日照麻鸡多1个百分点, 出雏数多6只, 1~68周龄总耗料数比正常型日照麻鸡低9.47 kg, 只占正常型日照麻鸡的80.27%。
3.2 推广应用情况
为了使日照麻鸡配套系能在生产中大面积推广应用, 使其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山东纪华家禽育种有限公司已在国家级专业期刊登广告20余次, 充分利用各种博览会、交易会、商贸洽谈会活动展示和宣传日照麻鸡配套系, 扩大了产品的市场知名度与影响力, 自矮小型日照麻鸡父母代推向市场以来, 受到了市场的广泛好评与接受, 现已推广到江苏、浙江、安徽、山东、四川、江西、河南等地, 累计推广日照麻鸡肉鸡父母代种鸡940套、商品代鸡4 456万只, 累计向会提供商品代雏鸡158 860万余只。 按每只父母代种鸡饲养利润20元, 商品鸡饲养利润2元计, 新增产值14.088亿元, 新增利润27712余万元;以饲养每只日照麻鸡父母代种母鸡比饲养每只隐性白羽鸡节约饲料9.47 kg计, 目前在向社会累计推广的种鸡饲养中共可节省饲料8 900余万kg, 每只父母代种鸡净增效益5元、商品鸡净增效益1元, 共净增经济效益163 560余万元。
4结论与讨论
4.1 矮小型父母代日照麻鸡母鸡由于体形小而紧凑, 单位饲养密度可提高20%, 受精率可提高2%~5%。 可极大地节约厂房和管理成本。
4.2 矮小型日照麻鸡性情温, 非常便于管理, 日常管理和其它的鸡种的要求基本相同, 但饲料中蛋氨酸、 色氨酸、维生素的添加量要求比正常鸡高, 可能是采食量少的原因。 自动饮水器的高度要比普通肉鸡低1/3。
4.3 矮小型日照麻鸡父母代开产日龄体重比正常型同胞低21.8%, 比文献报导的下降30%的幅度稍小了一些, 作为配套系母本的后备母鸡在培育期的限饲不用像一般种用肉鸡那么严格, 技术要求低。
4.4矮小型鸡日照麻鸡父母代母鸡的饲料转化率要高于同品种的正常型鸡的15%~20%, 原因主要为一是矮小型鸡体型紧凑, 体重小, 故而基础代谢低, 维持需要量少;二是矮小型鸡比正常型鸡的消化系统发达, 对食物消化较完全;三是矮小型鸡的甲状腺功能降低, 代谢的同化作用比异化作用强。
4.5经过多个世代的选育, 矮小型日照麻鸡父母代母鸡的开产日龄比正常鸡提前了5 d, 开产日龄提前, 导致开产蛋重有所减小, 但无有双黄蛋, 种蛋品质显著提高, 雏鸡出壳重比正常雏鸡轻1~2 g, 但不影响其肥育性能。
优质肉鸡的饲养管理 篇6
201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揭晓, 省畜科院蒋小松研究员领衔申报的“优质肉鸡育种目标评估及平衡选择研究”项目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资助批准。该项目的成功立项实现了我院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上零的突破, 这是优质肉鸡育种研究团队继承担国家支撑计划、公益性农业行业专项、国家现代农业体系和863重大专项等研究课题之后, 在国家级科技计划立项上又一重大进展。该项目属于交叉学科的研究, 以数量遗传、微观经济学和系统分析原理为基础, 针对育种理论和方法进行基础研究探索, 为肉鸡育种提供新的方法和手段, 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实用价值。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对该项目的资助必将促进我院动物遗传育种基础研究水平的进一步提升。[来源:省畜牧科学研究院收稿日期:2010-09-24]
肉鸡的饲养管理技术 篇7
1.1 选场搭棚
根据山地的走向, 选择地势高燥、背风向阳、昼夜温度变化不大的平地, 搭建坐北朝南鸡舍。鸡舍搭建不能过于简陋, 四周开以排水沟, 冬天可防寒保温, 夏天能防暑降温, 不积水。选场时应考虑水电的正常供应, 以保证照明、保温、通风、换气、供水等需要, 同时也要考虑今后规模发展扩大的可能性, 留有余地。
1.2 育雏准备
(1) 进雏前1-2周, 要把育雏室彻底打扫干净, 再用清水冲洗地面, 冲洗后用10%石灰水或1%-2%氢氧化钠喷洒地面、墙壁和屋角。
(2) 多次使用过的育雏室应强化消毒。首先用福尔马林与高锰酸钾 (每立方米空间用福尔马林20-40mL、高锰酸钾7.5-20g) 熏蒸消毒, 熏蒸时需泼湿地面和墙壁, 紧闭门窗12-24小时, 然后用1%-2%氢氧化钠、百毒杀等消毒药喷洒。雏鸡入舍前应开窗通风至无刺鼻异味。
(3) 把饮水器、料桶等用具一一清洗干净, 消毒好。
(4) 雏鸡入舍前1-2天铺好清洁干净的垫料 (刨花、锯末、干草等) , 育雏舍进行加温预热, 使室温达到适于育雏的温度, 以33-35℃为宜。
2 选择优质鸡苗
购买鸡苗时, 一定要到信誉好、无传染性疾病、管理科学的种鸡场引进鸡苗, 切勿去那些不符合孵化卫生管理条件的孵化场购进鸡苗, 或贪图便宜购买不明来源的鸡苗, 同时应根据市场需求选择适合饲养习惯和市场消费需求的品种。选择原则为雏鸡大小、羽色均匀。雏鸡清洁、干燥, 绒毛松而长, 带有光泽。眼睛明亮有神, 行动机敏, 健康活泼。脐环闭合良好, 无感染。肛门周围绒毛不粘贴或呈糊状。脚皮肤光亮。雏鸡不能存在任何缺陷, 如独眼、跛脚、歪头等。
3 选择饲料及清洁饮水
在肉鸡的整个饲养阶段, 饲料成本约占养鸡总成本的70%-80%。应根据肉鸡不同阶段的营养需要选择适合不同生长时期需要的全价饲料。选用的饲料要安全、新鲜、适口性好, 且无霉变、无污染。目前饲料品牌较多, 要选择重质量、守信誉、技术力量雄厚、价格适中的饲料厂的产品。饮水应符合卫生要求, 清洁且无污染, 最好选用深井水、自来水。
4 饲养管理
4.1 饮水与开食
雏鸡经长途运输后极易脱水, 进育雏室后应先饮水, 水中添加3%葡萄糖和适量的电解多维, 同时在饮水中加入氟哌酸或环丙沙星等抗菌药, 以防治肠道疾病。在雏鸡充分饮水后, 并有1/3的雏鸡有觅食欲望时可给料, 开食时间一般在进雏12-24小时内。饲喂雏鸡一定要做到定时定量, 一般1-3日龄每2小时给料一次, 夜间给料一次;3日龄后每昼夜给料6-8次, 后期每日给料3次, 以后随日龄增长采用自由采食。
4.2 温度
温度是提高育雏成活率的关键, 地面平养适宜的温度为:1-7日33-35℃, 从第二周起每周降温1-2℃, 直至室温保持在21℃左右为止。温度合适与否可根据鸡群的表现来判断, 做到看鸡给温。温度适宜, 雏鸡分布均匀, 活泼好动, 睡眠安静;温度过高, 雏鸡远离热源, 张口呼吸, 频频喝水;温度过低, 雏鸡向热源靠拢, 拥挤打堆, 叫声不断。
4.3 湿度
适宜的湿度可以避免雏鸡发生脱水的现象, 有利于雏鸡正常的生长发育, 一般1-10日龄时湿度可控制在60%-65%, 以后为50%-60%, 方法有带鸡喷雾消毒或放置水盆等。
4.4 通风
在保证温度的前提下, 要尽量多通风换气, 以人进入舍内无闷气感觉及不刺激眼鼻为宜, 使鸡只时刻能呼吸到新鲜空气。需要注意的是, 通风换气前要提高室温。舍内有害气体允许的最大值为:氨气浓度≤15×10-6、硫化氢浓度≤10×10-6、二氧化碳浓度≤0.15%
4.5 光照
前两周要求有效光照3W/㎡, 以后1.5W/㎡, 灯泡距地面1.8-2m即可。1-3日龄实行24小时光照, 以后每天减少1小时, 两周后设定为12小时。
4.6 密度
应根据饲养季节和饲养条件来确定合适的饲养密度, 夏季可适当降低饲养密度, 冬季可适当加大饲养密度。一般1-10日龄雏鸡的饲养密度为45羽/㎡、11-30日龄为25羽/㎡、后期为10羽/㎡。
5 疾病防治和免疫接种程序
(1) 育雏阶段 (30日龄内) 不宜大量用药, 只需添加一些增强体质的维生素即可。
(2) 合理用药, 贯彻“预防为主, 防重于治”的原则。
(3) 畜禽一旦发病, 应先将病禽送往兽医防疫部门进行诊治, 确诊后选择敏感药物用足剂量、用够疗程, 一般3-5天为一个疗程。
(4) 做好预防性用药, 一般3-7日龄用金霉素、甲砜霉素、氨苄青霉素等药物预防拉痢, 15-35日龄用克球粉、磺胺类药物预防球虫病等。
(5) 饮水免疫前须把水桶、水管彻底洗净, 视天气情况掌握好停水时间, 保证疫苗在1-1.5小时内饮完, 时间也不能太短。7-14日龄每羽鸡的饮水量一般为5-8mL, 20-30日龄为20-25mL, 30-35日龄为30-35mL。需注意的是, 饮水免疫前后两天不得带鸡或饮水消毒。
(6) 点眼、滴鼻免疫时要保证接种质量, 要等疫苗吸入后才能放开鸡只, 开启的疫苗要在1小时内用完。
(7) 灭活疫苗在打开后须在1.5小时后注射完, 注射时要不时地上下左右摇动注射瓶。
(8) 接种完疫苗, 所用器具必须洗净、干燥、消毒后放好, 以备下次使用。防疫时用过的疫苗瓶、生理盐水瓶、包装盒、针头等杂物要全部清理干净和销毁, 剩余疫苗须烧掉或深埋。
肉鸡的一般免疫程序见表1。
6 搞好环境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