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鸡冬季饲养管理

2024-11-01

肉鸡冬季饲养管理(共7篇)

肉鸡冬季饲养管理 篇1

1 冬季肉鸡消毒管理

冬天饲养肉鸡要加强消毒, 包括进鸡前的消毒和平常的帯鸡消毒。因为冬天是病毒病的高发季节, 病毒怕热, 不怕冷, 因此消毒非常关键。

1.1 进鸡前消毒要领

消毒前先把鸡舍清扫干净, 鸡舍升温到28℃以上。甲醛和高锰酸钾按2:1 (即1立方米用42毫升甲醛21克高锰酸钾) 。熏后通风24小时以上。 (以鸡棚没有刺鼻性气味为准) 。

1.2 带鸡熏蒸要领

要选择合适的消毒药主要有碘制剂、氯制剂及中药熏蒸散, 最好用中药熏蒸散 (不但可消毒, 而且可去除氨味) 。

消毒前先升温, 如用消毒液消毒, 请用37℃左右的热水, 这样带鸡消毒应激小, 效果好。

消毒要全面彻底。

2 冬天饲养肉鸡要加强温度和通风的管理

因为冬天天冷, 温度上不去, 肉鸡生长速度慢, 易得大肠杆菌和伤寒。因此鸡舍的升温和保温措施非常重要。升温就是要根据鸡舍的方位、长短选择炉子安放位置。如果鸡舍为南北走向, 北边多放炉子。如果是东西走向, 炉子放的偏北些。要鸡棚四个角都放温度计, 不断调整炉子, 以使温度达到平衡。现在有一种自动暖风炉, 效果不错。

保温:冬天可在鸡舍顶部加一层防冻布, 可在鸡棚里面加一层塑料薄膜, 根据鸡大小、密度不断调整空间, 使温度达到鸡所需要的温度。

通风:冬天冷、风大, 通风是有讲究的:通风道主要是大棚进出口和朝阳面通风口, 进出口进风时, 进出口与棚中间要用塑料布做隔离, 有一定的空间, 让进来的空气有个预热, 不能让风直接吹到鸡。朝阳面进风口要高于鸡的背部。出风口最好在棚顶, 且要高出棚顶半米。出风口大小要可调节。

肉鸡整个周期温度为:1~3天33℃~35℃, 以后每周下降3℃, 最后稳定在22℃~24℃合适。在具体的操作中即要看温度表, 又要看鸡群, 鸡群散的开, 有个别鸡张嘴为合适, 如果大群聚堆儿说明温度低, 大群都张嘴、喘, 说明温度太高。晚上温度比白天高2℃~3℃。

3 冬天病毒多, 要免疫好

3.1 免疫注意事项

要挑选正规厂家的疫苗, 要从正规渠道进疫苗, 要了解疫苗的特性 (像新城疫VI应激大, 冬天就少用, 最好用克隆30) , 要根据冬天特点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 (主要是加强流感、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免疫) 。

免疫疫苗:点眼滴鼻的要吸收好再放下鸡;油苗先加温到38℃左右再免疫, 以减少应激。

3.2 推荐免疫程序

5日龄或7日龄:新支二联克隆30~120, 1.5倍量点眼滴鼻, 同时注射新支流油苗0.3毫升/只。

12日龄或14日龄:法氏囊B87或法多价疫苗2倍量饮水。

21日龄:新城疫“克隆30”或“VI”3倍量饮水。

35日龄:新城疫“克隆30”3倍量饮水 (根据情况可做可不做) 。

4 冬季病多, 预防保健要跟得上

主要是清热宣肺、保肝护肾, 防病毒、防流感, 推荐用药方案:

1日龄:小鸡进来后, 先让其自由活动, 停几分钟开始加多维和5%葡萄糖水, 6~8个小时后开始加料, 要少添、勤添。

2~4日龄:用复方黄芪多糖+杆净杀绝 (主要成分:头孢、黏杆菌素) 净化蛋垂直传播的大肠杆菌、沙门氏杆菌。

8~9日龄:用慢呼清 (主要成分:硫氰酸红霉素) 防止疫苗应激引起的呼吸道病。

9~11日龄:用瑞玛球迪 (主要成分:磺胺喹唖啉钠) 预防小肠球虫。

15~17日龄:用克毒灵 (主要成分:双黄连) +灭杆大师 (主要成分:头孢、丁胺卡钠) 防呼吸道、抗病毒。

23~26日龄:温热康 (主要成分:金银花、板蓝根等10多位中药提取物) +杆痢克 (主要成分:氟苯尼考、强力霉素) 防止病毒大杆混合感染。

28~30日龄:肠治久安 (主要成分:新霉素、阿莫西林) +排球先锋 (主要成分:妥曲珠利、常山酮) 防球虫肠炎。

33~36日龄:新感康 (主要成分:银翘散) +泻必止 (主要成分:牛至油) 防病毒肠炎。

每7~10天用芳香熏蒸散 (主要成分:苍术、艾叶等) 消毒。

另外使用大连施倍得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一款肉鸡中药微生态CEM, 作为保健效果不错。

它含有:黄芪、板蓝根、大青叶、金银花等20多种名贵中药, 枯草芽孢杆、双歧杆菌、酵母菌、乳酸杆菌等20多种有益菌, 含有大豆低聚糖、玉米低聚糖等。

4.1 微生态CEM的功能

提高免疫力, 降低发病率。新城疫、流感等病毒病发病率下降50%、呼吸道发病率降低60%、肠道病发病率降低80%。

改善饲料品质, 提高饲料利用率, 降低料肉比。

提高生长速度、提高成活率。

减低鸡舍氨味, 净化环境, 减少呼吸道发病率。

4.2 保健及用药方案

1~3天:复方黄芪多糖+杆净杀绝 (主要成分:头孢、黏杆菌素) 。

3~12天:1000只肉鸡使用CEM 15克。其中9~1 1 天用球虫药排球先锋 (主要成分:妥曲珠利、常山酮) 。

12~20天:1000只肉鸡使用CEM 25克。其中15~17天用克毒灵 (主要成分:双黄连) 。

20~30天:1000只肉鸡使用CEM 35克。其中23~27天用温热康 (主要成分:金银花、板蓝根等10多位中药提取物) +杆痢克 (主要成分:氟苯尼考、强力霉素) 。

30天以后:1000只肉鸡使用CEM 45克, 其中33~38天用新感康 (主要成分:银翘散) 拌料。

用以上程序预防, 肉鸡生长速度快, 鸡舍氨味小, 发病率低, 成活率明显增加, 每只鸡多赚3~5毛钱。

以上是冬季肉鸡饲养管理及疾病预防的的方法, 经许多养殖户应用效果显著, 希望对大家有些帮助。

哲理性小故事

有一家牙膏厂, 产品优良, 包装精美, 受到顾客的喜爱, 营业额连续10年递增, 每年的增长率在10%~20%。可到了第11年, 业绩停滞下来, 以后两年也如此。公司经理召开高级会议, 商讨对策。会议中, 公司总裁许诺说:谁能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让公司的业绩增长, 重奖10万元。有位年轻经理站起来, 递给总裁一张纸条, 总裁看完后, 马上签了一张10万元的支票给了这位经理。那张纸条上写着:将现在牙膏开口扩大1毫米。消费者每天早晨挤出同样长度的牙膏, 开口扩大了l毫米, 每个消费者就多用1毫米宽的牙膏, 每天的消费量将多出多少呢!公司立即更改包装。第14年, 公司的营业额增加了32%。

启示:面对生活中的变化, 我们常常习惯过去的思维方法。其实只要你把心径扩大1毫米, 你就会看到生活中的变化都有它积极的一面, 充满了机遇和挑战。

冬季大棚饲养肉鸡技术 篇2

1 大棚的改造

1.1 按大棚东西走向, 坡面朝南, 将北墙原竖放水泥板一律改为横放, 空出部分作出通风用, 剩余水泥板备用。

1.2 将坡面脚部薄膜适当掀起, 作通风用, 掀起标准为能满足大棚内不同时期鸡只保湿与通风。

1.3 沿着南北走向的钢筋骨架向北接竹竿, 使其基本与北墙

平齐。其上铺塑料膜和草帘, 草帘北端要垂下一部分, 适当挡住通风口, 起保温并防风直吹鸡身作用。

改建好的大棚, 冬季和春季要防止草帘进雨水后霉烂, 有风时防止防雨膜和草帘被风吹起, 惊动了棚内鸡群。

2 育雏前的准备

2.1 先将地面平整、压实

地面养殖可直接铺垫料, 并在棚脚处立棚栏防鸡逃出。网上养殖则要立柱架网。网的高度要考虑除鸡粪时的方便, 一般为1~1.3m, 宽约2~3m, 两排网架纵向延续, 中间留为走道。

2.2 检查安装好照明和取暖设备放好温、湿度计并校正。清选和消毒所有养鸡用具, 干燥后放人大棚。

2.3 消毒

常采用福尔马林和高锰酸钾熏蒸, 按15m L/m3福尔马林+7.5g高锰酸钾为一个单位计算, 初养大棚可用1~2U, 而经养大棚则要用2~3U, 熏蒸时要密封通风口, 并保持一定湿度, 对不易消毒部位要用石灰水或其他消毒水喷洒, 坚决不留死角。

2.4 准备好常用药品、疫苗及饲料。

3 育雏的管理

用塑料薄膜将棚内地面或网架横向隔出一小片区域作育雏用, 根据鸡苗大小, 逐渐纵向扩增育雏面积。进雏前24h调节好棚内温湿度, 使育雏区温度达35℃, 湿度达65%~70%。初养大棚要提前48h升温, 并排除棚内地面蒸气。

3.1 温度各生长时期鸡只对温度的需求不同, 但同其它

环境养鸡一样, 基本为1~3日龄35℃, 1周龄35℃~32℃, 1~2周龄32℃~29℃, 2~3周龄29℃~27℃, 3~4周龄27℃~24℃, 4周龄以后为21℃~18℃。值得注意的是, 温度的降低是个缓慢的过程, 其调整是以鸡群生长有舒适感为标准。每天棚内温度要基本稳定, 早春和冬季昼夜温差大, 要做好棚顶走檐的草帘和棚脚草帘的掀盖工作。给温方式一般用地炉, 这要在进雏前做好准备工作, 也可用煤炉给温, 但要防止煤气中毒。

3.2 光照

进雏后开始48h连续光照, 强度为每10m2光照为25W左右, 以后为23h光照, 21日龄后, 逐渐改为16h光照, 8h黑暗, 可根据不同季节及时间在傍晚开灯, 次日早晨关灯。灯泡的安装可以沿棚东西走向, 每5~8m一个灯座, 根据生产需要装上不同功率和颜色的灯泡。

3.3 饮水喂料

除非免疫需要, 一般应不断水, 鸡苗进雏后, 先给温开水, 内加5%红糖和电解多维。饮水后2~4h, 在料盘上撒肉仔鸡保健料。第1周给料6次/d, 以25~30min/次盘料内基本吃完为宜。第2周改用料槽或料桶, 给料5~4次/d。第3周以后饲喂3次/d, 保证料桶不断料但陈料较少。每天饮水器要早晚各清洗一次, 料桶要保持清洁, 并适时逐渐更换不同时期鸡料。

3.4 通风通风能满足肉鸡对氧气的需要及有害气体的

排出, 但通风时以保温为前提, 同时要防贼风侵入及风直吹鸡身。当环境中有害气体超标时, 雏肉鸡就出现精神沉郁、呼吸加快、羽毛松乱无光泽等症状。若有害气体继续蓄积, 雏肉鸡则会出现眼角膜混浊、眼睑水肿、流泪、流鼻涕, 进而食欲费绝, 并出现运动失调等神经症状, 直至死亡。

3.5 湿度棚内湿度不要过大, 0~21日龄以65%~70%为好, 以后改为60%~65%。

3.6 环境卫生

棚内最好杜绝外人参观。及时消除粪便, 保持养鸡用具的清洁及饲养员自身的清洁卫生, 以处于减少鸡消毒次数, 从而达到减少应激。可以将棚内一角隔离开, 供病鸡隔离饲养, 死鸡用塑料袋密封带出大棚, 定点解剖诊断并远离大棚销毁。

3.7 疫苗免疫接种疫苗接种项目和时间应根据各地具体情况而定, 以下仅供参考。

7 日龄接种新城疫Ⅱ系或Ⅳ系苗 (点眼滴鼻各1滴) 。14

日龄接种传染性法氏囊弱毒苗 (饮水) 。28日龄接种新城疫Ⅱ系或Ⅳ系苗 (饮水) 。

浅谈冬季塑料大棚肉鸡饲养与管理 篇3

1 塑料大棚选址及搭建

用于规模养鸡的大棚建在背风向阳、排水良好、交通方便、水电充足、地势较高且干燥的地方, 为利于通风换气和冬季采光保温, 其朝向最好沿东西方向建棚。棚呈拱型, 高度应在2~2.5 m以上, 长宽视养殖规模而定。一般来说, 大棚组建以场地中轴线左右两侧各1.5 m处为基线, 每隔2 m埋立一根站柱, 左右对称, 高矮一致为宜。组建好的塑料大棚顶部要铺草帘和防雨膜, 要防止草帘进雨水后霉烂或被风吹起, 惊动棚内的鸡群。四周塑料薄膜要适当延长、密封折压, 用缆绳顺棚封牢, 以便卷起, 接受阳光照射和通风。大棚两端都要设立活动门。棚顶上面每隔3 m设一个直径约50 cm的通气孔。

2 育雏前准备

育雏前, 要彻底清理大棚地面泥土, 除去表层2 cm深的旧土, 换上无污染的新土, 整平、压实, 待大棚地面干燥后, 将大棚封严用福尔马林 (30 m L/m3) 、高锰酸钾 (15 g/m3) 熏蒸24 h, 打开薄膜通风, 排除甲醛及可能还有其他有毒气体。使用前要在干燥地面铺上厚度不小于5 cm的干净、干燥的垫料, 如铡短的稻草、麦秸 (6~10 cm) 、稻糠、花生壳等 (后期可用干沙做垫料) 。均匀排布好所有饮水、喂料器具。然后再用2.5%的火碱液对棚内地面、饮水器、料槽喷洒消毒12 h以上, 再用清水冲洗干净、晾干备用。

3 塑料大棚内的环境控制

3.1 温度

塑料大棚透光好, 吸热快, 温度高。棚内稍加热, 温度就会升高到35℃。育雏时若采用地面平养方式育雏可直接铺垫料, 并在棚脚处立栅栏, 以防鸡逃出。若实行网上育雏则要立柱架网。决定网的高度时要充分考虑除粪时的方便, 网架一般高1~1.3 m, 宽2~3 m。2排网架纵向延伸, 中间留为过道。一般来说, 棚内温度要求一般不能低于18℃, 1周龄应保持温度在33~35℃, 以后每周降低2~3℃, 直到21℃左右。温度是否合适, 除观察温度计外, 还可以通过观察鸡群的活动来判断。当温度合适时, 肉鸡表现活泼, 分布均匀, 食欲良好, 饮水适当, 睡眠时不挤堆, 安静, 听不到尖叫声;温度过高时, 鸡不好动, 远离热源, 张口喘气, 采食量减少, 饮水量增加, 往往出现拉稀现象, 温度长期偏高则生长发育缓慢, 羽毛缺乏光泽;温度过低, 肉鸡主动靠近热源, 发出尖叫, 夜间睡眠时不安静, 易挤堆甚至出现压死或憋死现象, 应视不同情况灵活调整棚内温度。常见调整棚内温度方法有:用塑料薄膜将棚内地面或网架横向隔出一小片区域, 每隔5~8m在棚内装上不同功率和颜色的灯泡, 用地炉或煤炉加温, 并根据鸡苗的大小和数量逐渐纵向扩大育雏面积。

3.2 通风

大棚养鸡最重要的措施之一是通风。一般可在塑料薄膜边缘绑上木棍, 制成活动的。通风时, 将边沿卷起即可, 同时要注意这种通风是以保温为前提的, 要严防贼风侵入及风直吹鸡身, 尤其是在25日龄以后, 除了要提高棚内温度外, 还要根据平常棚内温度、湿度及空气污浊度不定时打开通气孔进行通风换气, 降低舍内尘埃、二氧化碳和氮气等有害气体的浓度, 降低舍内湿度, 保持空气新鲜。

3.3 湿度

大棚养鸡一般采用地面垫料平养, 而垫料又以农村铡短的稻草、麦秸、稻糠、花生壳等居多。冬天, 北方地区昼夜温差大, 由于棚内生火, 内外温差大, 热气到了棚顶, 遇冷变成水滴降落到地面, 棚内湿度大。一般来说最初3 d, 鸡舍内相对湿度要求在70%左右, 这对促进雏鸡腹内卵黄的吸收和防止雏鸡脱水有利。10日龄以后肉鸡相对湿度要求保持在55%~60%左右, 这样才能有利于保持棚内干燥, 防止肉鸡因垫料潮湿而引发腿病及球虫病。

3.4 光照

光照的目的是延长肉鸡的采食时间, 促进生长。一般培育苗鸡的头2 d光照时间要连续达到48 h, 以后改为23 h的光照, 1 h为黑暗, 这1 h的黑暗应保持在一定的时间, 不能随意变动, 使鸡能够适应突然停电时的环境变化, 避免受惊吓死亡。光照强度为由强变弱。头2周每20 m2地面安装一只40 W灯泡, 以后换上15 W灯泡, 使肉鸡能见到食槽和水槽即可。此外, 在光照强度均匀分布上, 不要使用60 W以上的灯泡, 要以灯高2 m, 灯距2~3 m为宜。这样通过前期控制生长, 后期再补偿性的生长, 不紧不影响肉鸡出栏时的体重, 而且还可提高饲料转化率, 降低肉鸡腹水症发病率。

4 卫生管理和疾病预防

4.1 管理方式

做好塑料大棚饲养肉鸡的卫生管理和疾病预防工作, 应采取全进全出制的饲养管理方式。出售后对大棚及其环境进行彻底清理消毒。

4.2 饲养密度

肉鸡的饲养密度要根据不同的日龄、季节、气温、通风条件来决定。一般来说, 1~2周龄雏鸡, 每平方米可饲养30~40只, 2~4周龄每平方米饲养20~25只鸡, 4周龄以后每平方米只能饲养8~12只鸡。而冬季肉鸡饲养密度要高于其它季节, 以地面平养8周龄为12只/m2, 较为合理, 这样有利于提高棚内的温度。

4.3 饮水

雏鸡刚接入育雏棚时应先饮水后喂料, 最好是温开水。饮水中可加入速补一类的水溶性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能促进雏鸡生长发育, 提高成活率。饮水器数量要足, 并摆放均匀, 4~5 L的圆形饮水器可供100只雏鸡饮水。饮水器的高度也应随苗鸡生长逐渐调整, 以防饮水外溢, 保持垫料干燥。饮水的质量要求新鲜、清洁、卫生。饮水器每天都要清洗和定期消毒。

4.4 喂料

雏鸡饮水后2~3 h后开始喂料。最初雏鸡一开食要喂肉仔鸡前期的全价饲料, 并将饲料撒在干净的饲养盘上让鸡自由采食, 不限量。4~5 d后逐步撤减喂料盘, 1周后可用圆形料桶或长形料槽。除第2周需要限饲外, 其他时间自由采食。第二周实行限饲, 喂九成饱可减少肉鸡猝死症的发生。饲喂次数应适宜, 一般每日加料6~8次, 每次加料不宜过多, 以不要超过料槽深度的1/3为准, 过多会造成浪费。4~5周龄用中期料, 6周龄至出栏用后期料。各阶段之间在转换饲料时, 应逐渐过渡, 有3~5 d的适应期。若突然换料易使肉鸡出现较大的应激反应, 引起鸡群发病。

4.5 制定科学的免役程序

4~5日龄鸡肾传弱毒苗、传支H120, 2倍量饮水或点眼。7~14日龄鸡新城疫Ⅱ系2倍或Ⅳ系苗1.5倍量饮水或滴鼻点眼。16~18日龄法氏囊中毒苗1倍量饮水或法氏囊冻干弱毒苗双倍量饮水, 23~25日龄禽霍乱油乳苗每羽皮下注射0.5 m L (快速型鸡可免) , 27~29日龄鸡新城疫Ⅳ苗双倍量饮水 (如7~9日龄已注射过新城疫苗可免此项) 。注意事项:免疫时应先详细阅读疫苗使用说明书, 按要求实施免疫, 不能随意加大或减少疫苗用量, 不能图省事与其它疫苗或药物混用。一般来说, 新城疫、法氏囊免疫时间安排应间隔2 d, 传支应间隔4 d。

4.6 搞好药物预防

冬季肉鸡养殖三要素 篇4

冬季鸡舍内外气温相差悬殊,在通风换气的同时,注意不要使舍内温度忽高忽低,严防由于温差过大造成应激反应引发疾病,通风口以高于鸡背上方1.5米以上为宜。当舍内气温急剧下降,防寒保温工作跟不上时,肉鸡易外感风寒,发生以咳嗽、喷嚏、呼吸困难等症状为特征的呼吸道疾病。

入冬前要对鸡舍进行维修,防止贼风、穿堂风侵袭鸡群。平地饲养的肉鸡要加厚垫料,利用垫料提高室内温度,同时要勤换垫料,中午开窗通风。一般情况下,在肉雏鸡6日龄时开始通风,并随日龄的增加加大通风。雏鸡入舍前3天,将舍内温度控制在34.5~35.0℃,此后1周内温度以35~36℃为佳。

二、强化饲养管理

1.科学管好新进雏。进雏前对雏舍进行冲刷、消毒、熏蒸处理,对饲管用具、工人衣帽等进行彻底清洗。肉雏鸡入舍后,要先饮水后开食,长距离运输的要及时补水。对于不愿意活动的鸡,应人工轰赶强制采食,但动作要轻,以免造成挤压致死现象。

2.地面干燥不返潮。鸡舍地面最好用三合土铺垫。另外,要控制饮水,一般饮水量是喂料量的2~3倍,不要在舍内贮水,用水管时要防止漏水。

3.选好垫料保松软。要用新鲜、干燥、柔软、不霉变、吸水性好的材料作垫料,最好为刨花。最好一次铺好垫料,不要零星添加,还要经常翻动使其不发硬、不赶毡、不板结。

4.饲料营养巧搭配。冬季气温低,肉鸡的热量消耗较大,配制日粮时可适当提高代谢能标准,适当降低蛋白质比例,并确保维生素含量充足。饲料应现拌现喂,防止冰冻,有条件的可以喂热料,饮温水。配制饲料所用的原粮必须无霉变、无杂质,以防诱发呼吸道疾病。日粮中含盐量不可过高,防止鸡只喝水多导致粪便含水量高或拉稀。

三、严防疾病传播

冬季防肉鸡腹水综合症 篇5

(1) 保持鸡舍足够的通风, 尤其用煤炉取暖的鸡舍。

(2) 根据鸡舍的通风情况合理安排饲养密度。

(3) 鸡舍内保持适宜的湿度。

(4) 做好传染性喉气管炎、支气管炎、鸡新城疫等病的防治。

(5) 补充维生素, 减少食盐的摄入。

秋冬季肉鸡养殖技术歌 篇6

基础技术定成败;

养殖风险始终有,

养前就要稳心态。

急功近利要不得,

自负孤傲易失败;

懂得多了风险小,

养殖效益自然好。

冬季鸡舍保温重,

忽视通风氨味浓;

呼吸道病是常事,

保温同时把风通。

无风晴朗暖和天,

背侧风口打开半;

过氧乙酸常消毒,

既可杀菌又降氨。

进雏刚刚两三天,

呼噜甩鼻为哪般?

检查管理是重点,

控好温湿是关键。

消毒不好也感染,

改善环境不散漫;

用药止咳又平喘,

氟苯尼考是首选。

养殖新户犯通病,

严格挑选别心疼;

科学管好新进雏,

病弱残雏坚决淘。

垫料松软吸水好,

一次铺好不乱搅;

饮水不可撒垫料,

地面干燥不返潮。

饲料营养巧搭配,

防止冰冻现拌喂;

饲料原料须无霉,

以防伤害肌腺胃;

病毒病要做免疫,

订好程序不违背。

细菌感染不可怕,

药敏试验选最佳。

生物安全是关键,

生存生长要两全,

环境消毒要做好,

环境监测要实现。

养殖虽然非航天,

真正管好也很难;

环境变差要直面,

冬季,应加强肉鸡腹水症的防治 篇7

1 临床症状

肉鸡腹水症多发生于30日龄左右。患有腹水症的病鸡, 一般表现为精神沉郁, 羽毛蓬乱, 冠髯发白或发绀;生长发育迟缓, 食欲减退或废绝;个别肉鸡还可见下痢的发生, 有的病鸡发生腹泻;腹围显著增大, 腹部膨隆下垂, 呈水袋状, 腹部皮肤变薄发亮或发紫, 进行腹腔穿刺, 可有黄色或淡黄色的液体流出, 病程多为1~5d;有的甚至无任何先兆, 便突然死亡。

2 剖检变化

根据本病的发病特点、临床表现以及病理变化可明确确诊病鸡患有腹水综合征。

临床病理剖检可见腹腔内有100~500m L甚至更多的淡褐或淡红黄色半透明腹水, 部分病鸡腹腔内常有淡黄色的纤维样半凝固胶胨状絮状物;皮下水肿、胸肌、腿肌瘀血;肝脏充血肿大, 呈暗紫色, 变厚变硬, 表面凹凸不平, 被膜上常覆盖一层灰白色或淡黄色纤维素性渗出物。肾肿大瘀血, 肠道黏膜严重瘀血, 肠道变细, 肠黏膜呈弥漫性淤血, 肠壁增厚;肺呈粉红色或紫红色, 气囊混浊;法氏囊黏膜泛红;喉头气管内粘浆糊样黏液;心包膜浑浊增厚, 心包液显著增多, 心脏体积增大, 右心室明显肥大扩张、柔软, 心肌变薄、松弛、瘫软。

3 病因分析

首先, 冬季饲养肉鸡, 鸡舍多采用煤炉取暖。养殖户为了保暖而将门窗紧闭, 很少通风换气。致使鸡舍内空气流通不畅, 氨气、一氧化碳和硫化氢等有害气体浓度过高, 含氧量下降。因此, 缺氧是导致此病的原因之一。

其次, 就是肉鸡患传染性支气管炎、慢性呼吸道病、气囊炎性大肠杆菌病、霍乱等疾病后, 引起鸡呼吸困难。造成机体慢性缺氧, 导致心力衰竭也可导致鸡只发生腹水综合症。

再次, 就是各种毒素作用。饲料霉菌毒素、毒性油脂、劣质鱼粉;药物中毒, 如磺胺类药物、土霉素、莫能霉素、马杜拉霉素、某些抗球虫药物等中毒可不同程度地引起腹水综合症。

4 防治措施

4.1 预防

(1) 改善卫生条件。在保暖的前提下, 注意鸡舍通风和调整饲养密度, 北方冬季天气寒冷, 鸡舍通风应选择每天的10~13h之间, 同时清理鸡舍内的粪便和垫料, 以降低鸡舍内氨气等有害气体浓度, 保持鸡舍内空气清新、充足的氧气。

(2) 加强饲养管理。在实际生产中, 可以在肉鸡2~3周龄时, 减少10%的喂料, 饲料中的能量不要太高, 食盐不能超量。钙、磷要充足并要平衡, 适当补充VC、VE和碳酸氢钠。要防止垫料、饲料发霉变质。

(3) 防止强烈应激。为了降低因转群、更换垫料、喷雾消毒、昼夜温差、噪声惊吓等强烈应激, 可在饲料中添加VC, 500g/t饲料, 或在饮水中加入电解多维、VE维持体内电解质平衡, 以缓和应激反应。

(4) 防止中毒感染。在预防和治疗疾病时, 投药时尽量不要过量使用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土霉素、环丙沙星等对鸡肾脏、肝脏毒性较大的药物和磺胺类以及某些抗球虫药物。同时, 肉鸡腹水综合征常继发大肠杆菌病或慢性呼吸道病, 可选用复方阿莫西林饮水, 氟苯尼考或替米考星拌料或饮水进行预防, 防止继发感染。

4.2 治疗

(1) 将病鸡隔离。病鸡每只口服双氢克尿噻6mg, 2次/d;并在饲料中按100mg/kg的量加入VC, 连用3d。

(2) 100kg饲料中加入氟哌酸100g, 连用3~5d, 可降低发病率。同时, 可用腹水消, 100kg饲料中加200g, 对轻度腹水症可以治愈。

上一篇:共存策略下一篇:宽带计划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