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肝的中医药治疗

2024-06-21

脂肪肝的中医药治疗(精选12篇)

脂肪肝的中医药治疗 篇1

例, 药物组成:黄芪30g、何首乌20g、山楂15g、泽泻15g、丹参15g、郁金15g、白术20g、鳖甲散6g。以30 d为1个疗程, 共治疗3个疗程, 总有效率达94.29%。张传科[12]等用肝脂合剂 (黄芪、草决明、丹参、焦山楂各30g, 白术、虎杖各15g, 绿萼梅、荷叶各12g等) 治疗高脂血症合并脂肪肝46例, 一月为一疗程, 3个疗程后, 结果显示治疗后血清ALT、AST、TC、TG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1) , 肝脏B超影像观察灰阶值治疗前后有显著变化 (P<0.01) 。总有效率为78.26%。张加军[13]等采用散瘀化浊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60例, 组成:柴胡、郁金、茵陈、莱菔子、黄连、泽泻、草决明、夏枯草、丹参、生山楂、泽兰、白术、白蔻仁、制首乌、桑椹子、青皮、党参、黄精、当归、白芍等。设肝得健对照组。3个月为一疗程, 两级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93.3%、53.3%, 比较有显著差异 (P<0.05) 。李毅[14]等自拟五虫方 (水蛭、蜈蚣、全蝎、乌梢蛇、僵蚕、蚕蛹) 治疗128例脂肪肝。对照组用舒肝丸、丹参片。疗程3个月。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6.7%、28%, 全方具呈抑脂降脂抗凝, 护肝, 增强纤溶性, 增加肝血流量, 改善肝脏功能, 防止肝纤维化和硬化之功效。唐红敏[15]等研究复方玉芩胶囊治疗肝郁气滞血瘀型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患者70例, 治疗90d后, 结果显示复方玉芩胶囊能有效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患者CT所见肝脏病变程度及有效降低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血脂。

2.4其他

郭氏[16]等运用调脂运脾丸 (丹参、田七、郁金、山楂、绞股蓝、神曲、何首乌、泽泻、莱菔子、蒲公英、苦参) 配合耳穴贴压治疗脂肪肝56例, 治疗组予口服调脂运脾丸, 同时予王不留行子贴压单侧耳穴肝、胆、胃、肾及饥点, 每3日更换1次, 双耳交替贴压, 3周为1个疗程, 3个疗程后评效, 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是87.6%、64.9%。安淑玲[17]等采用整合疗法治疗脂肪肝56例, 用HD肝病治疗仪经皮给药加循经推按, 并辩证口服中药。结果显示:临床治愈28例, 显效13例, 有效15例, 无效0例。整合疗法的优点是见效快, 特别是消除临床症状时间明显改善。排脂、降转氨酶、降脂、降体质量、缩腹围也是其他方法无法比拟的, 且不良反应小。李伏娥[18]穴位透入配合肝病治疗仪治疗脂肪肝48例, 对照组常规治疗, 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用肝病治疗仪加中药 (茵陈汤合越鞠汤) 水煎剂穴位 (肝俞、命关、脾俞、期门) 透入。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1.67%、64.70%, 比较P<0.05。

3结语

近年来, 脂肪肝发病率越来越高, 对脂肪肝的临床及实验研究报道也越来越多。多数医家认为脂肪肝的治疗着眼于疏肝理气、健脾化湿消浊、补气活血益肾、消积导滞等方面。常用中药有:泽泻、丹参、山楂、首乌、郁金、绞股蓝、茯苓、柴胡、姜黄、虎杖等。中药复方多能改善肝功、降低血脂、减轻肝脏脂肪变性, 且少有副作用。但也存在一些不足, 病因病机及辨证分型因人而异, 无统一的认识。临床多用复方, 应加强复方中各药的研究, 以明确其在复方中的作用和地位, 组成高效、合理的方药, 更方便地推广于临床。还应加强中药抗脂肪肝作用机制及复方配伍规律的研究。实验研究中, 造模多用四氯化碳、过氧化玉米油、乙醇、高脂饮食等, 并不符合临床发病规律。今后应尽快统一中医脂肪肝病名, 病因病机, 辨证及疗效判定标准, 并探索其症候演变规律。

脂肪肝的中医药治疗 篇2

第一,诊断明确。包括西医诊断中脂肪肝的分类、分期、分型、分度和中医诊断中的辨证分型。诊断不明确就抓不住主要矛盾,就不能做到“急治标,缓治本,标本兼治”,也发挥不出“整合疗法”的优势,影响治疗效果,因此要西医诊断与中医辨证相结合。

第二,治疗方案随证变化。脂肪肝是一种病理状态相对固定,但治疗中的“证型”又不断变化的疾病,因此治疗法则应相对灵活。常用的治疗法则有疏肝、利胆、健脾、和胃、补肾、活血、理气、化痰、利湿、清热,这些治则要根据患者的不同和疾病所处阶段的不同,抓住主要矛盾,结合HD肝病治疗仪的经络、穴位治疗,药物导入治疗及口服中西药物治疗,并与食疗、体疗有机整合,制订出最佳的治疗方案。

第三,综合判定疗效。治疗前后要从影像学变化(B超或CT)、血生化指标(肝功、血脂)、症状体征三项指标来考虑。一般只要有一项指标有明显改善,其他两项也会改善,有时临床表现不同步。

第四,合理应用HD治疗仪。运用肝病治疗仪时,针对不同的病人,需要采用不同的强度、配穴、导入药方及体位、循经手法,这在临床上很有讲究,应因人因病施治。医生应认真与患者沟通,并作好记录,经过一周左右的时间,找出针对该患者的最佳组合方案。

第五,患者积极配合。脂肪肝治疗须医患密切配合,戒酒、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及饮食习惯,这对提高临床疗效关系重大。门诊治疗无法控制患者的饮食,如患者配合不好疗效会大打折扣。

第六,坚持治疗。因脂肪肝就医的患者大部分是在职人员,由于各种原因坚持治疗有困难。此时可利用家用型肝病仪在家治疗,定期复查。医生要帮助患者克服急于求成的心理。

蒙医药治疗脂肪肝37例临床观察 篇3

【关键词】 脂肪肝;蒙医药;古日古木-13味丸

【中图分类号】R2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5)17-0008-0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脂肪肝的发病率不断升高,有报道其发病率可高达10%左右,而且发病年龄日趋提前,目前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1]。本病属蒙医学“肝热症”的范畴,是由于各种外因导致体内三根失调,变色希拉功能紊乱,精华与糟粕分解受阻,未消化之精华客于肝脏而导致[2-3]。笔者采用古日古木-13味丸为主剂的蒙药治疗脂肪肝取得较好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74例脂肪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选患者诊断标准参照《内科学》[1]和《中国医学百科全书·蒙医学(下)》[2]中的相关诊断标准:患者可有乏力、右上腹轻度不适、肝区隐痛或上腹胀痛,严重者可出现黄疸、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症状;辅助检查中血脂(甘油三酯)升高,消化系彩超或上腹部CT提示脂肪肝的典型表现。排除合并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酒精性肝病患者;两周内使用过相关药物治疗的患者及妊娠妇女或哺乳期的妇女。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观察组中男17 例,女 20 例;年龄20~56岁,平均年龄(36.7±11.2) 岁;病程6~42个月,平均病程( 11.32±3.51) 月。对照组中男18例,女 19例;年龄23~55岁,平均年龄(35.3±12.6) 岁;病程8~35个月,平均病程(12.72±3.92) 月。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口服还原性谷胱甘肽片治疗400mg/次,日3次;观察组给予蒙药治疗,早:哈日嘎布日-10味丸,3g,用阿拉坦阿如拉-5味汤3g做药引子送服;中午:古日古木-13味丸,3g,用额力根味汤3g做药引子送服;晚:钦纳德棍斯勒,3g,温开水送服。两组均治疗4周后评价疗效。

1.3 疗效判定 参照有关文献[4]拟定。痊愈: 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或完全消失,肝功能、血脂及 B 超检查结果均恢复正常;显效: 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明显缓解,肝功能及血脂比治疗前至少改善 50%,B 超检查基本正常;有效: 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有一定程度好转,肝功能及血脂比治疗前至少改善 30%,B 超图像显示逐渐恢复;无效: 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甚至加重,肝功能、血脂、B超图像无明显变化。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数据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9.19%,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1.0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脂肪肝是以脂肪代谢紊乱、脂肪过多积聚于肝脏为表现的疾病,是引发冠心病、脑血管病的潜在危险因素,疾病早期无明显症状,因而往往不被重视,给心脑血管疾病的产生留下不利因素。本病目前西医常用一些调脂药物,但因疗效不确切,不良反应较多,从而影响临床疗效及应用。本病属蒙医学“肝热证”的范畴,主要是由于过食锐、热性肥甘食物,或汗后着凉、强力劳作等外因导致体内三根失去平衡,胃火衰败,精华与糟粕分解障碍,使得未消化之精华客于肝脏而导致本病。近年来一些蒙医学者们采用蒙药治疗本病得到了较好的临床疗效[5-7]。蒙药古日古木-13味丸、额力根味汤和钦纳德棍斯勒具有清肝热、解毒、杀粘等功效,主治肝肿大、肝热症、肝功衰竭、中毒等疾病。哈日嘎布日-10味丸和阿拉坦阿如拉-5味汤具有抑赫依、希拉、消食、消黄疸之功效,主治不消化病、皮肤发黄、肝热等疾病。

综上,古日古木-13味丸为主剂的蒙药治疗方法对脂肪肝有很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435.

[2]白清云.中国医学百科全书·蒙医学(下)[M].蒙语版.1版.赤峰: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127-128.

[3]苏荣扎布.蒙医内科学[M].1版.呼和浩特:民族出版社,1989:321.

[4]李培富.中西医结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临床研究[J].中医学报,2014,8(29):1222-1223.

[5]陈金花.蒙药治疗脂肪肝临床观察[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9,3(3):17-18.

[6]包·纳日斯,毕力夫,范昕建,等.以地格达-4为主药治疗脂肪肝的临床总结[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8,11(11):22-24.

[7]钢巴特尔,旭仁花,张玉宝,等.脂肪肝的认识及蒙医治疗[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8,4(4):24-25.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中医药治疗 篇4

1 病因病机

非酒精性脂肪肝在中医古代文献中并没有记载, 根据其症状及临床特点, 可把其归属于祖国医学的“胁痛”、“痰痞”、“瘀血”、“积聚”、“痞满”等范畴。最早记载见于《难经》:“肝之积, 名曰肥气”, 故也称之肥气病, 是指体内肥脂之气过多地蓄积于肝脏;《素问·痹论》:“饮食自倍, 肠胃乃伤”和吴鞠通“肝气之郁, 痰瘀阻络”及《金匮翼·积聚统论》:“积聚之病, 非独痰食气血, 即风寒外感亦能成之”, 揭示该病成因与情志、饮食、痰湿及瘀血有关。近代医家则立足于临床, 紧扣中医理论, 充分结合现代医学探究此病病机, 胡义扬教授[1]认为, 在病因病机认识方面, 主要有肝失疏泄, 肝血瘀滞;脾失健运, 湿邪内生, 痰浊内蕴, 以及肾精亏损, 痰浊不化等, 病机基础与痰、湿、瘀、积等有关, 与肝、脾、肾三脏功能关系密切。何东仪等[2]认为本病多责之于饮食不节、情志郁结、病后失于调养等, 导致脾虚肝郁, 痰湿阻滞, 瘀血内结, 相互搏结于肝而致, 痰、湿、瘀是主要病理因素;林鹤和[3]认为脾虚失运为本病发病的内在基础, 湿热中阻、痰瘀互结为脂肪肝的主要病机。

2 治则治法

本病为本虚标实。本虚为脾气虚弱、肝肾亏损;标实为痰湿内蕴、气滞血瘀。随着疾病的发展, 虚实夹杂, 互为因果。故于治疗中应遵循《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谓“坚者消之”、“结者散之”、“逸者行之”、“衰者补之”法则, 虚则补之、实则泻之, 临证时于辨证基础上结合具体情况灵活运用, 其中行气疏肝、活血化瘀、化痰利湿、健脾补肾为基本治法。

3 辨证分型

目前为止非酒精性脂肪肝尚未有统一的中医证型、分型标准以及治法方药。刘敏等[4]指出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病理变化是肝脾功能受损, 痰湿内蕴, 痰瘀阻络, 肝失条达, 根据临床表现, 将本病分为痰湿阻滞、肝郁脾虚、瘀血阻络、肝肾阴亏4型, 并指出脾虚痰湿型脂质沉积较轻, 痰瘀互结型较重。付静等[5]则将本病分为肝郁脾虚、痰浊内阻、湿热蕴结、气血瘀滞、肝肾阴亏5型。刘文全[6]认为本病与肝、脾两脏密切相关, 气滞、痰郁、血瘀是本病的主要病理变化, 从病程发展的角度, 将本病分为肝气郁滞、痰湿内盛、痰瘀互结3型。叶蕾[7]将46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按中医辨证分为痰浊挟瘀、湿热中阻、脾虚湿阻、肝肾阴亏4型, 并进行肝纤维化指标检测, 结果痰浊挟瘀型患者的Ⅲ型前胶原、层粘连蛋白明显高于其它3型。邓银泉、范小芬则分别从血液流变学变化[8]、胰岛素抵抗[9]、肝纤维化[10]3个方面对脾虚痰湿、湿热内蕴、痰瘀互结3个证型的相关指标进行比较, 结果显示痰瘀互结的血液粘稠度、肝纤维化指标高, 而胰岛素抵抗则以脾虚痰湿型为高, 从而揭示了此3型在证候上的区别。

4 治疗

4.1 辨证论治

黎运呈、盛国光[11]按临床分期进行动态辨证, 认为脂肪肝的基本病机为痰湿阻滞、瘀血阻络;脂肪肝早期的病机多伴有肝郁脾虚, 后期的病机则多伴有湿郁化热、肝肾不足。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整个发展过程中, 应根据其病机变化特点, 于早期阶段运用疏肝健脾、活血化瘀、化痰利湿的治法, 后期阶段运用化痰消瘀、清热利湿、补益肝肾的治法;通过实验研究, 证明以上分阶段的治疗方案能提高大鼠脂肪肝细胞抗氧化能力, 减轻肝损害, 同时降低脂质过氧化产物, 保护肝细胞;尤其在减轻大鼠肝细胞脂肪化、降低炎症活动度的疗效上显著优于其它治疗措施。刘敏等[4]把非酒精性脂肪肝分为4型:①痰湿阻滞型:治以理气化痰、祛湿泄浊为主;②肝郁脾虚型:治以舒肝健脾、理气活血为主;③瘀血阻络型:治以活血化瘀、祛痰散结为主;④肝肾阴虚型:治以养肝益肾、补益精血为主。刘文全等[6]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133例:①肝气郁滞型, 治以疏肝理气;②痰湿内盛型, 治以化痰祛湿;③痰瘀互结型, 治以软坚通络。结果:治愈27例, 显效50例, 有效37例, 总有效率85.17%。

4.2 专方或基本方加减治疗

4.2.1 概述

胡义扬[1]认为从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思路出发, 对脂肪肝发展的不同阶段结合临床经验确立相应的治疗方法, 采用专方论治或基本方治疗, 则是目前脂肪肝临床观察报道的主流。消、补法属于八法中的二法, 所谓的“结者散之”, “虚则补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专方、基本方加减治疗研究, 亦多从行气、活血、化痰、祛湿、健脾、补肾入手, 符合中医消、补法的应用范畴。

4.2.2 消法-活血化瘀、祛湿化浊

王微等[12]选择113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 分为中药组61例和对照组52例。中药组给予化浊去瘀方 (药物组成:柴胡15g、丹参30g、泽泻10g、半夏10g、白芍10g、当归15g、大黄6g、山楂15g) , 对照组给予熊去氧胆酸 (UDCA) 口服。观察结果为中药组总有效率为85.12%, 优于对照组的51.19% (P<0.05) ;中药组患者B超影像复常率为31.11%, 优于对照组的9.16% (P<0.05) ;两组血清ALT、AST治疗后均有所降低, 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01) , 提示中药组在改善血中TC、LDC-C、HDL-C水平方面优于对照组 (P<0.01) 。王京齐等[13]根据清热利湿、活血化瘀、降脂减肥需要, 采用四生降脂方 (生黄芪40g、山楂15g、草决明15g、荷叶15g、薏苡仁15g、焦神曲15、丹参20g等) 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64例, 肝郁偏重者加柴胡、枳壳、郁金等, 湿热偏重者加黄芩、车前子、川木通等, 血瘀偏重者加桃仁、红花、当归等。总有效率为93.7%。

4.2.3 补法-疏肝健脾, 补益肝肾

李海军等[14]以健脾补肾中药 (由炙黄芪30g, 党参、炒白术、山萸肉、枸杞子、肉苁蓉各10g, 干姜、肉桂各6g, 熟地、炒山药各20g组成) 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 对照组50例给予一般保肝、降酶药, 疗程8周。治疗组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肝功能、降低血脂、改善肝脏影像学方面疗效确切, 无明显不良反应。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7.12%及71.11%, 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05) 。

4.2.4 消补并用

董筠等[15]以疏肝健脾、理气活血、祛痰化湿为法, 自拟复青降脂汤 (生大黄8g、柴胡6g、郁金15g、白术10g、茯苓15g、泽泻20g、丹参20g、生山楂20g、红曲10g、何首乌10g) 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30例;治疗后, ALT、AST、TG、TC明显降低, B超声像图明显好转, 临床症状显著改善, 总有效率达83.3%。吴其恺等[16]以健脾补肾、祛湿化痰、行气活血为治法, 治疗组予脂炎消煎剂 (黄芪、制何首乌、五味子、莪术、丹参、泽泻、荷叶) 治疗, 对照组服用多烯康胶丸;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4.11%, 对照组为58.18%,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05) ;治疗组患者ALT、AST和GGT均有明显降低, 血清TC、TG及LDL-C较治疗前显著降低, HDL-C较治疗前明显升高, 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0.01) 。李芳等[17]以理气健脾、活血化瘀为治则, 拟理气化瘀方 (丹参15g、赤芍15、柴胡10g、郁金12g、姜黄12g、泽泻15g、白术10g、大黄10g、荷叶10g) 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合并气虚加生黄芪、党参, 肝肾阴虚加女贞子、黄精, 脾虚不运加陈皮、山楂, 痰湿内蕴加苍术、茯苓等;观察肝脏B超、血脂、肝功能及体重、腰围变化, 总有效率为90.32%。

4.3 中成药

中成药有服用简单、携带方便等优点, 既保留了中药的特色优点, 又省却了煎煮的不便, 为大多数患者所接受, 依从性好。季光等[18]采用胆宁片 (生大黄粉、虎杖、青皮、陈皮、郁金、山楂、白茅根等) 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 (湿热型) 102例, 设对照组 (采用去氧胆酸片治疗) 33例, 结果胆宁片和去氧胆酸片均能有效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病 (湿热型) 患者体质量指数以及肝区不适、乏力、食欲减退、肝功能、血脂、影像学等;其中对体质量指数、主症改善, 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组织学的证据显示胆宁片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病 (湿热性) 有较好的治疗效果。邢练军等[19]采用清肝活血颗粒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60例, 并设对照组30例用强肝胶囊治疗;结果显示, 清肝活血颗粒具有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和保肝、降酶、祛脂作用, 治疗组痊愈率为21.67%, 总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分别为13.33%和80.0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5) 。陈丽华等[20]以脂肝康 (姜黄、何首乌、枸杞子、山楂、泽泻、决明子、生蒲黄等) 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 对照组以东宝肝泰片治疗, 1个月为1个疗程, 治疗1~3个疗程后, 观察患者的症状、血脂、肝功能及肝脏B超的改善情况。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5.3%,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8.6%。结果表明脂肝康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有较好的疗效。

4.4 其它

潘国清等[21]将200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133例, 口服血塞通胶囊及玉屏风口服液, 对照组服用脂必妥胶囊。结果表明治疗组治疗后在综合疗效、症状疗效、肝功能、血脂检测、B超检查等方面均有明显改善 (P<0.05~0.01) , 且均优于对照组 (P<0.05~0.01) 。叶子[22]等采用滋阴化浊汤 (药用黄芪、丹参各20g, 麦冬15g、玉竹15g、生白芍15g、泽泻15g、茯苓10g、柴胡10g、黄连6g) 合二甲双胍片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 结果示:治疗组总有效率93.9%,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1%。两组的TNF-a、瘦素、HOMA-IR比治疗前有所下降 (P<0.05) , 脂联素升高 (P<0.05) , 治疗组均比对照组改善明显 (P<0.05) 。证明滋阴化浊汤合二甲双胍片可通过提高靶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减轻非酒精性肝病的高胰岛素血症, 调节血脂, 从而减轻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肝损害。

5 结语

怎么治疗脂肪肝 篇5

【功能主治】祛痰化湿,活血消脂。主治脂肪肝。

【偏方组成】当归须60克,牡砺粉60克,白芥子50克,莱菔子50克,白茯苓150克,川楝子30克,山楂150克,三七20克,何首乌80克,丹参50克,蒲黄60克,决明子150克,芦荟30克,水蛭30克,泽泻150克,麦芽60克,肉桂30克,炒白术150克,陈皮50克。

【用法用量】诸药粉碎为末,过筛,水泛为丸如小绿豆大,每次服5克,1日3次,3个月为1个疗程。疗程前后,化验血脂及肝脏B超检查观察对比。必要时以1/5量作煎剂,每日1剂,水煎3次,分3次服,以加速疗效。

【加减】胁痛甚者,加青皮30克,赤芍100克;大便秘结者,加大黄30克;乙肝病毒携带者,加虎杖、白花蛇舌草各100克。

2、山楂泽泻治脂肪肝

【功能主治】主治脂肪肝。

【偏方组成】生山楂、泽泻各20~30克,丹参、生何首乌、草决明、黄精、虎杖各15~20克,白芍、醋柴胡各10~15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分2~3次服。1个月为1疗程。

【加减】若恶心者,加法半夏10克;若腹胀者,加炒莱菔子15克;若吐酸水者,减山楂剂量,加乌贼骨20克。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脂肪肝患者40例,经用药1~4个疗程后,其中治愈27例,显效10例,有效2例,无效1例。

3、玉米须麦芽治脂肪肝

【功能主治】降脂利湿,疏肝理气,活血化瘀。主治脂肪肝。

【偏方组成】玉米须、麦芽、丹参、茯苓各30克,生山楂、何首乌、赤芍、当归、白术各15克,丹皮、青皮、陈皮、柴胡、黄芩、甘草各10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服,20剂为1疗程。

脂肪肝的中医药防治及调护 篇6

杨晋翔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急症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分会副主任委员、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会长、北京市中医学会脾胃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分会常委、世界中医药学联合会康复保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随着我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富贵病”出现在人们身边。多坐少动的工作方式,吃吃喝喝的社交应酬,使很多人尤其是中年人营养过剩的现象日益严重。脂肪肝的患病率在节节攀升,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日前国内脂肪肝的发病率为10%~15%。脂肪肝是个隐藏在我们身边的“杀手”,由于脂肪肝早期不被人们重视,拖延到中重度脂肪肝,出现肝功能异常和肝纤维化,甚至演变成肝硬化。脂肪肝患者往往同时伴有肥胖、血脂异常、高血压等,比常人更容易发生糖尿病、冠心病。

从临床发现引起脂肪肝的危险因素有不合理的膳食结构,不良的饮食习惯,长期大量饮酒,多坐少动的生活方式,有肥胖相关疾病的家族史,滥用药物有关等。而发生肥胖性脂肪肝,酒精性脂肪肝,肝炎后脂肪肝,糖尿病性脂肪肝,药物性脂肪肝等。

中医药防治要辨体质

◎ 痰湿内停

此类体质的人群比例最高,这类人外表有丰满的体型,不仅不愿意运动,嘴里总是“黏黏的”,不喜欢喝水,咽部好像有东西堵着,周身困重,胸喘憋闷,头晕恶心,舌苔又白又厚,可以用陈皮、苍术、茯苓、厚朴、泽泻中药等进行防治。

◎ 湿热内虚

年轻人中湿热蕴虚体质较多,表现在平常性情急躁易怒,易于激动、口干口黏、口苦、肋易胀痛、小便发黄、大便不爽、舌苔又黄又腻。可以用薏米仁、通草、滑石、蔻仁、杏仁、青蒿、茵陈等中药进行防治。

◎ 肝郁脾虚

这类人相对内向,心情容易抑郁不舒,情绪易波动,工作时易感疲乏,气短胸闷,不想说话,自身免疫力低下,易感冒,食欲较差,舌泛边有齿痕。可以用柴胡、白术、白芍、当归、茯苓等中药进行防治。

◎ 气滞血瘀

这类体质也较常见,表现为胸部胀闷,好像有东西压着不舒服,面色偏黑,常伴有各种疼痛,女性朋友则出现痛经,舌和唇色紫暗。可以用绿萼梅、八月札、香附、郁金、丹参、桃仁等中药进行防治。

餐桌上防止脂肪肝的食物

◎ 芹菜炒香菇

芹菜400克,香菇50克、食盐、醋、酱油、味精等调料适量。该方具有清肝热、调气血的作用。

◎ 蘑菇烧豆腐

嫩豆腐250克,鲜蘑菇100克。砂锅内放入豆腐片、鲜蘑菇片、盐和清水,用中火煮沸后,用小火炖15分钟,加入调味料即可。该方具有补益脾胃,化痰理气作用。

◎ 红焖萝卜海带

海带50克、萝卜100克,丁香、大茴香、桂皮、花椒、素油、酱油适量。将海带用水浸泡一天,然后海带、萝卜切成丝。将海带油炒几下,放入调料及清油烧开,改中火烧至海带将熟,再放入萝卜丝焖熟即可食用。具有利水下气作用,适用于肥胖性脂肪肝患者。

◎ 黄豆炒白菜

黄豆60克、白菜60克、炒熟食用。黄豆中的皂草苷可与人体的脂肪结合,所含磷脂可除掉附在血管壁上的胆固醇,并可防止肝脏内积存过多的脂肪。白菜有清热利尿作用。

◎ 芦笋冬瓜汤

芦笋250克、冬瓜300克,再加入盐等调料一起煮汤后食用。具有清热利水、调脂降压作用。

除笔者介绍的上述的“四菜一汤”外,在餐桌上还有哪些防止脂肪肝的食物呢?如洋葱、大蒜、豆类、菌类实物、玉米、山楂、苹果、燕麦、甘薯、萝卜、芹菜、黑木耳、红枣、茄子、荷叶、黄瓜、番茄等。我们的膳食中还有许多低脂低糖食物,如荞麦、小米、苦瓜、菠菜、胡萝卜、茼蒿、香菜、空心菜、荠菜、蕨儿菜、苋菜、油菜、马齿苋、荸荠、茭白、竹笋、玉竹、黄精、紫菜、海参等。

防止脂肪肝需要管住自己的嘴

饮食治疗是脂肪肝患者最基本的治疗措施,而营养治疗的原则是控制总能量和糖类的摄入,提高蛋白质的质和量,给予适量脂肪,补充足够的维生素,微量元素和膳食纤维,同时戒酒,改变不良饮食习惯,以促进脂肪酸的氧化分解,有效改善肝功能,防止脂肪肝的发生和发展。

饮食疗法原则上应根据患者的目标体重,正确调整每日热量摄入和科学分配各种营养要素,并坚持合理的饮食制度。机体热量的来源为食物中的蛋白质、脂肪和糖类,其需要量要与年龄、性别和工种等有关。过高热量摄入可使人的体重增加,脂肪合成增多,诱发脂肪肝。因此,合理控制热量摄入,节制饮食是防治脂肪肝的首要原则。在三大营养物质的合理分配上,现在主张,在总热量一定情况下,应给予脂肪肝患者高蛋白质、低脂肪、适量糖类的膳食,一般每天所摄入总能量应控制在每日每天标准体重20~25千卡,不宜吃得过饱和太油腻,避免脂肪合成过多;适当选用低脂牛奶、鱼类、虾类等高蛋白低脂食物,促进肝细胞的复原和再生;限制使用动物内脏、蛋黄、鱿鱼、沙丁鱼、鱼卵等含胆固醇高的食物;增加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有玉米麸、糙米、豆类、番茄、木耳等。脂肪肝患者应多进食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新鲜蔬菜和水果。少吃糖类、蜂蜜、果汁、蜜饯和各类甜点心;要戒酒,饮食宜清淡,少食刺激性食物。

合理运动“赶走”脂肪肝

合理运动可以保持人体的能量平衡,防治多余的热量以脂肪的形式储存起来,并有助于控制血脂和血压,只要每天运动30分钟,就能起到预防脂肪肝的作用。

◎ 选择运动类型

脂肪肝患者的运动项目应该以中低强度较长时间的有氧运动为主,包括慢跑、中快速散步、骑自行车、游泳、上下楼梯、打羽毛球和乒乓球、爬山、跳舞、跳绳、做广播体操和打太极拳等。

◎ 掌握适当的运动量、运动时间和频率

运动量的中等强度为宜,即运动时呼吸、心跳增快,并感到轻度疲劳,轻微出汗,但不应感到头昏,呼吸困难或呕吐等。而在运动后疲劳感可以很快消失,精力、体力和食欲均保持良好。运动时间每次不少于30分钟。每周3~5次。如果为急性脂肪肝或脂肪性肝炎活动期,或伴有肝、肾、心功能不全等情况时、应适当控制和减少运动量,以休息为主。

中医中药治疗脂肪肝探讨 篇7

1 脂肪肝的临床表现

1.1 湿热藴结

主要症状:一般在病人的右胁处会有肿胀感, 病人会感觉那个地方有些不适, 有时会有疼痛感, 口中会感觉味苦, 腹部也会有膨胀感, 大便的粘稠性较高, 舌质出现微红, 舌苔的部分颜色会变为黄色并有一种腻人的感觉[4]。发病机理:脂肪肝主要是因为体内湿热引发的, 湿热在肝部分聚集使得肝功能出现障碍, 肝脏的疏通功能不能很好的进行, 所以病人会出现右胁处的膨胀疼痛感, 同时肝功能的疏通障碍会使胆汁排泄出现问题, 这也是病人会觉得口中发苦的原因。湿热还会使病人体内的虚火上升, 病人会觉得腹部有膨胀感, 大便较油腻。

1.2 体内痰癖受阻

主要症状:右胁处会感觉阵痛, 病人脸色变得很灰暗, 精神萎靡不振, 而且有嗜睡症状。病人舌苔颜色呈现暗紫色, 偶有瘀点出现。发病机理:此病症大多是因为病人体内的痰湿导致气血受阻, 痰淤会使血块在肝脏部位成型, 导致部分经脉不通, 这是病人右胁部位感觉疼痛的原因之一。淤血在肝脏部位受阻使得气血不能完全上升到面部, 使病人面色晦暗。同时, 气血不畅也使病人血液循环不能正常的进行, 脑部血液的不充足, 以致出现萎靡不振的现象。肝脏部位的痰瘀受阻也会使得胃功能出现障碍, 所以舌苔处的颜色会呈现暗紫色, 有时有瘀点出现[5]。

1.3 肝肾两亏

主要症状:病人自主感觉肝脏部位疼痛, 在日常生活中精神萎靡不振, 时常出现腹胀、腹痛, 严重时会出现右胁剧痛腰膝酸软, 头晕目眩, 不能正常视物。发病机理:出现这些症状的主要原因是肝肾两部位气血不足, 导致两部位功能障碍, 肝血不足会出现头晕目眩, 不能正常视物等症状。

2 脂肪肝临床中医中药治疗

中医中对脂肪肝的治疗要从病患的生活起居和生活习惯开始, 其次了解病患的身体状况后再进行分析, 针对病人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对合理快捷的治疗方法。一般对于脂肪肝的治疗可以大致的分为几部: (1) 化瘀祛湿:从根本上对脂肪肝进行治疗, 以疏通滋补等方法来帮助病人固本培元, 加强病人的自我恢复能力[6]; (2) 利水渗湿; (3) 选用补益药。

2.1 化瘀祛湿

赤芍、三七是用于治疗脂肪肝的主要中药, 研究表明, 这两种药物对于脂肪肝的治疗效果最为明显, 所以选用药材时, 这两种药材是必备药物。

2.2 利水渗湿的药物的选用

脂肪肝发作部位是肝脏, 但是对于脾、胃、肾的影响也很大, 日常饮食不当会使肝脏部位脂肪堆积, 造成肝脏疏通排泄障碍, 这里就需要选用利水渗湿的药物加强肝脏部位对脂肪的运输和处理, 减少脂肪在肝脏部位的堆积时间和负担[7]。脂肪肝的治疗也可从脾、肾、胃三部分开始, 从这些部分加强对于脂肪的处理和运输, 从一定程度上也可减少肝脏部位脂肪的堆积, 在这些部位就要选用一些较为平和的中药加以治疗。

2.3 补益药的运用

脂肪肝是一种行程较缓慢, 治疗复杂的疾病, 在中药治疗中, 对这样的疾病要讲究循序渐进, 重在滋补的原则。所以, 补益药的运用就显得非常重要, 一般情况下在中医的治疗中会选用像山楂、首乌、白术、白芍、当归这样药性较为平和的中药对病人的身体进行补养。举例来说:山楂中就蕴含丰富的脂肪酶, 脂肪酶能够使得脂肪水解, 同时山楂中还含有多种有机酸, 这些有机酸能够提高蛋白酶的活性, 使得脂肪的处理更加高效[8]。

3 结束语

中医文献中没有脂肪肝相关的记载, 但根据本病的发病原因, 机理, 临床症状及体征等, 属中医瘀证, 积聚, 胁痛及痰浊等范畴。中医认为脂肪肝虽然病位在肝, 但与胆、脾、胃、肾等脏腑有密切关系[9]。因此, 从肝脾论治, 可起到事半功倍的疗效。脂肪肝是一种可逆性病变, 只要早期诊断加及时治疗, 一般均可恢复健康。但很多人认为, 脂肪肝不痛不痒, 所以并不重视诊治, 结果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临床所见, 部分脂肪肝患者并存着纤维化, 甚至肝硬化, 肝衰竭等, 可以认为脂肪肝是肝纤维化及肝硬化的前期病变[10]。

中医讲究对症下药, 脂肪肝中药治疗中, 需要了解病患的身体情况和具体病状之后, 才能选取相应的药物治疗, 和西医相比, 更具优势的是, 中医理疗法注重的是后续补养, 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脂肪肝复发的几率[11]。

参考文献

[1]马俊海, 王琳.脂必妥与易善力联合治疗脂肪肝70例[J].四川医学, 2001 (01) :62.

[2]王正红.单味水蛭粉治疗高脂血症78例疗效观察[J].天津中医, 1998 (01) :25.

[3]刘凯, 乍传富, 蔡海江.原发性、家族性高胆同醇血症药物治疗进展[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1991 (05) :315-317.

[4]喻嵘, 吴勇军, 嗣衡.茵陈五苓散对高脂蛋白血症及其脂质过氧化影响的实验研究[J].中医杂志, 1997 (02) :104-107.

[5]翁维良.降血脂中荸药研究进展[J].天津中医, 1986 (01) :3-4.

[6]苏建超.膈下逐瘀汤治疗脂肪肝的临床观察[J].黑龙江中医药, 2006 (04) :35-36.

[7]王宗伟, 黄兆胜.脂肪肝研究进展[J].临床肝胆病杂志, 1998 (01) :11.

[8]刘瑞杰.高脂血症和相关疾病[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1999:73-134.

[9]金群.中医分型辨治脂肪肝76例[J].江苏中医, 1997 (08) :10.

[10]吴益萍.辨证分型治疗脂肪肝87例[J].实用中医药杂志, 2000 (07) :14.

脂肪肝的中医药治疗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4年5月—2008年6月在我院门诊治疗的脂肪肝患者82例, 男57例, 女25例;年龄23~67岁, 平均45.3±6.5岁;病程1~11年, 平均3.87±1.25年;全部病例均符合诊断标准[2];其中轻度脂肪肝41例, 中度33例, 重度8例;有饮酒史20例。采用B超检查方法进行临床分组, 将上述样本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1例, 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辨证分型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予一般治疗, 包括去除病因、戒酒、控制体重、合理饮食 (以低脂肪、低碳水化合物、高维生素为原则, 同时给予适量的蛋白质) , 注意休息, 适量运动。治疗组根据中医辨证论治分型治疗:

(1) 痰湿内阻型。症状:脘腹痞闷, 形体肥胖, 多痰, 困重肢倦, 乏力, 口腻, 便溏不爽, 舌苔白腻, 脉滑。治法:化痰祛湿。方药:二陈汤加味。陈皮、半夏、茯苓、苍术、白术、枳实、竹茹、泽泻、生山楂、米仁、蔻仁、厚朴等。

(2) 湿热内壅型。症状:胁胀脘闷, 恶心呕吐, 小便黄, 口苦, 便秘或秽而不爽, 舌苔黄腻, 脉弦滑数。治法:清利湿热。方药:茵陈蒿汤合小柴胡汤加减。茵陈、栀子、柴胡、半夏、黄芩、蒲公英、赤芍、枳壳、车前子、土茯苓、泽泻、虎杖等。

(3) 脾虚湿阻型。症状:乏力, 纳呆, 脘胀, 便溏, 舌淡苔白薄腻, 脉细缓。治法:健脾祛湿。方药:陈夏六君汤加减。太子参、炒白术、茯苓、炙甘草、陈皮、半夏、葛根、藿香、木香、山楂、神曲、蔻仁、苍术、米仁。

(4) 肝肾阴虚型。症状:头晕目眩, 咽干少寐, 腰膝酸软, 午后潮热或盗汗, 耳鸣, 大便偏干, 舌红少苔, 脉细数。治法:滋养肝肾。方药:一贯煎加味。北沙参、生地、麦冬、首乌、山萸肉、淮山药、丹皮、女贞子、决明子、杞子、五味子等。

(5) 肝郁痰滞血瘀型。症状:胁胀痛, 情志抑郁不舒, 肝脾肿大, 面色暗, 身见血痣, 舌质瘀斑, 脉沉弦或涩。治法:疏肝理气, 化痰祛瘀。方法:柴胡疏肝散合桃仁四物汤加减。柴胡、赤芍、川穹、丹参、郁金、香附、枳壳、陈皮、桃仁、红花、地龙、僵蚕、鳖甲等。

对照组患者服用易善复胶囊, 456mg/次, 3次/d。两组均以3个月为1疗程, 1疗程后评定疗效。

1.3 疗效标准

治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 肝功能、血脂恢复正常, B超等影像检查恢复正常;显效:临床症状、体征基本消失, 肝功能、血脂基本恢复正常, B超等影像检查脂肪肝减轻一度以上;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基本消失, 肝功能、血脂有所改善, B超等影像检查有所减轻;无效:临床症状、体征、肝功能、血脂、B超等影像检查无明显改善或加重。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3.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采用χ2检验, P<0.05, 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注:中西医治疗总有效率P<0.05。

治疗组临床治愈15例, 显效17例, 有效6例, 总有效率92.68%;对照组临床治愈12例, 显效13例, 有效9例, 总有效率82.92%, 两组间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表明采用中医辨证治疗脂肪肝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

3 讨论

脂肪肝起因多为过食肥甘厚味、过度肥胖、情志失调、或饮酒过度、或感受湿热疫毒、久病体虚以致肝失疏泄, 脾失健运, 肾气失充, 湿热内蕴, 痰浊郁结, 瘀血阻滞而最终形成湿痰瘀痹阻互结于肝脏脉络形成脂肪肝。其病变部位与肝、脾、肾等脏腑密切相关。主要致病因素是痰湿, 病理基础是以脾虚、肾虚为本, 气郁、血瘀、痰湿、湿热为标。脾气虚弱, 水谷精微不布, 聚而成痰浊;湿邪困脾, 恣食生冷, 伤及脾阳, 外感寒湿, 内舍脾胃, 脾不能正常运化水湿, 停聚而成痰浊。痰湿互结流注血脉使体内血脂升高, 肝主藏血, 脂质积聚于肝, 则成脂肪肝。故脾虚痰湿是脂肪肝重要的病理因素。临床上常出现肢体倦怠, 便溏纳呆, 神疲懒言, 体胖苔腻, 胸脘痞闷, 肢体困重, 恶心呕吐等症。情志抑郁不舒, 肝主疏泄, 肝气郁结, 气滞痰湿阻滞, 气滞血运失畅, 久之痰瘀互结, 故肝气郁结是病位在肝的重要原因。同时肝气郁滞, 横逆犯脾, 肝脾不和, 致气血失和, 痰浊丛生, 久则痰瘀互阻, 阻滞血脉, 使之痹阻于肝脉。临床上常出现肝区不适, 胁下痞块, 情志抑郁不舒, 舌瘀暗, 脉涩, 女子月经不调等症。肾在脂肪肝的形成过程中充当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素问》中有“年过四十, 而阴气自半也, 起居衰矣”的说法。人到中老期, 肾中精气渐衰, 气血渐虚往往处于生理性肾虚状态。由于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加快, 竞争激烈, 劳神过度, 加之饮食不节, 生活无序, 而使人各脏器功能受损, 久必及肾, 耗损肾中精气, 出现未老先衰, 进一步加速了肾虚的改变。李中梓在《医宗必读》中提出著名的“乙癸同源, 肝肾同源”的观点。肾中精气亏损, 阴阳失衡, 藏精及气化功能失调, 水不涵木温土, 肝失疏泄、脾失健运, 血脂失于正常运化, 积于血中为痰为瘀, 形成高血脂症, 瘀阻于肝则形成脂肪肝, 临床上常出现腰膝酸软等症。同时感受湿热疫毒, 影响肝胆疏泄功能, 湿热痹阻于肝, 则形成脂肪肝, 是形成肝炎后脂肪肝的重要要原因之一。

针对不同的病因病机, 采用相应的辨证分型, 治疗上多采用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治则, 临证时于辨证基础上结合具体情况灵活运用, 将病因与主证同时纳入辨证, 用药标本兼顾, 特别是整体与局部兼顾, 以提高疗效。以化痰祛湿、清利湿热、疏肝理气、化痰祛瘀、健脾祛湿、滋养肝肾为基本治法, 脾健则尽其分清泌浊之职, 化精微为气血, 化水湿为津液, 以绝浊脂代谢再生之源, 肝调则尽其疏泄气机之用, 协调脏腑气化, 调控气血津液, 以除浊脂转运紊乱之虞;祛痰与化瘀兼顾, 痰瘀同治不可偏颇。如此既可除已成之痰瘀, 又可截断其互结之势。根据具体病因临证适当加味, 效果更佳:如慢性乙型肝炎是引起肝脏脂肪变性, 可联合拉米夫定片等抗病毒治疗、调节免疫及护肝抗炎治疗等, 使慢性肝炎恢复到最理想的状态, 脂肪肝自可减轻;酒精为主要原因引起的肝脏脂肪样变性, 劝告病人严格戒酒外, 亦可在辨证基础上适当加解酒护肝药物以提高肝脏解毒功能, 药如葛根、葛花、生甘草、黄芩、蒲公英、枳椇子等, 常有助益;药物性肝损害引发的脂肪肝, 嘱病人立即停用该药物, 并在治疗时重用解毒药或增强肝脏解毒功能的药物, 如生甘草、栀子、连翘、茯苓、大黄等;过食肥甘厚味、过度肥胖引起的脂肪肝, 嘱病人节制饮食、适量运动等不同措施来控制体重外, 临床可选用一些缓泻的中药如大黄、郁李仁、麻子仁、何首乌等, 亦可加入山楂、决明子、瓜蒌、荷叶、茵陈、泽泻等祛脂药;糖尿病患者发生脂肪肝应积极控制糖尿病, 但应避免损肝药物:如天花粉等的使用。临床观察表明, 以中医辨证治疗脂肪肝较单用西药易善复软胶囊治疗有更好疗效, 显示祖国医学治疗脂肪肝, 能显著降低血脂, 改善肝功能, 修复肝损伤, 减轻肝纤维化等, 从而达到祛邪而不伤正、扶正而不留邪之目的, 充分显示了中医药在治疗脂肪肝中的优势, 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探讨。因此, 对脂肪肝做到早期诊断, 及时治疗, 对其预后是极为重要的。临床治疗中, 若能重视饮食、生活起居和运动锻炼的配合, 积极消除病因, 可以加强疗效, 预防复发。

参考文献

[1]梁扩寰, 李绍白.肝脏病学 (第2版)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 2004:755.

脂肪肝的中医药治疗 篇9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4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82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进行研究, 其中男53例, 女29例, 年龄21~62岁, 平均 (41.7±2.9) 岁。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 每组各41例, 观察组采用肝病治疗仪进行治疗,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两组在性别、年龄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本研究保障了患者及其家属对研究过程的知情权, 并在伦理委员会的准许下进行。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综合常规治疗, 积极治疗原发病, 制定饮食方案、保证运动量、改善不良习惯。治疗组在此基础上, 应用北京宏波科技发展公司生产的HD-91-Ⅱ型肝病治疗仪治疗, 以低频为主, 输出量根据患者耐受程度调整, 一般为30%~70%。穴位以肝俞、期门、日月、章门、命关为基础, 选用脾俞、足三里 (双) 、梁门、中脘、大横、天枢 (双) 、神阙、水道、气穴、关元。每日1次, 每次30 min。

1.3 护理方法

(1) 饮食护理。对患者每天每千克体重供给脂肪0.5~0.8 g, 碳水化合物2~4 g, 蛋白质1.2~1.5 g, 保证多种维生素的摄入, 每日摄取蔬菜500~750 g。 (2) 运动干预。根据患者的体重、体能、兴趣与爱好, 测定适合个人的运动计划, 比如慢跑、中快速步行、骑自行车、上下楼梯、打羽毛球、跳舞、游泳、跳绳等。 (3) 心理护理。向患者讲述非酒精性脂肪肝形成的病因, 引导患者树立治疗脂肪肝的科学态度, 提高战胜脂肪肝的信心, 消除抑郁、焦虑的心理, 保持平和心态。

1.4 观察指标

评价并比较两组治疗效果。 (1) 显效: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好转, 有关血清生化指标恢复正常或影像学检查有明显改善; (2) 有效:主要症状、体征减轻, 有关血清生化指标较前下降, 影像学检查有改善; (3) 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变化或加重, 有关血清学生化指标和影像学检查无改善或恶化。

1.5 统计学处理

选择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显效13例, 有效24例, 无效4例, 总有效率为90.2%;对照组显效9例, 有效19例, 无效13例, 总有效率为68.3%。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脂肪肝是指肝细胞内脂肪堆积, 主要表现为肝细胞脂肪变性和脂质蓄积。脂肪肝中, 非酒精性脂肪肝占78.1%, 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无过量饮酒史, 由其他原因引发病症[2]。目前临床治疗方案是去除病因及对症处理, 未找到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特效药物。肝病治疗仪的主要原理是根据中医经络理论, 在特定的穴位施加电脉冲使腹部肌肉运动, 进而消耗肝内脂肪, 减少堆积[3]。肝病治疗仪的应用为脂肪肝的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

在本研究中, 对患者分别应用肝病治疗仪治疗和常规治疗两种方案。结果显示, 应用肝病治疗仪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常规治疗。

综上所述, 肝病治疗仪应用于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治疗, 疗效确切, 显著优于常规治疗。

摘要:目的 探讨肝病治疗仪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治疗效果, 总结护理体会。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4月进行治疗的82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 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 分别采用肝病治疗仪治疗和常规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0.2%, 对照组为69.3%。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肝病治疗仪应用于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治疗, 疗效确切, 显著优于常规治疗。

关键词:肝病治疗仪,非酒精性脂肪肝,护理

参考文献

[1]林小清.护理干预对提高脂肪肝患者HD肝病治疗仪治疗依从性及疗效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 2013, 29 (20) :3134-3135.

[2]朱彤.肝病治疗仪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疗效和护理[J].中国民康医学, 2013, 25 (2) :74-75.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药物治疗 篇10

1 药物治疗

1.1 潘特生

能显著降低血清总胆固醇和升高血清高密度脂蛋白,加速脂肪酸在肝内的β氧化进程,抑制脂肪过氧化物的产生。100~200 mg/次,3次/d,口服,1~3个月为1个疗程。

1.2 辛伐他汀

为催化胆固醇合成的早期限速酶3羟基-3甲基二酰辅酶A还原酶的抑制剂。口服后对肝脏有高度选择性,大部分经肝脏吸收,在肝脏中发挥作用。10 mg/次,晚间顿服,4周为1个疗程。

1.3 美降脂

为内源性胆固醇合成的强力抑制剂,有高度的肝脏选择性,在肝脏的浓度明显高于其他组织。试服剂量20 mg,晚餐时一次顿服。

1.4 硫普罗宁

可直接与自由基结合,中和氧自由基对机体带来的病理伤害,抑制或减少氧自由基的产生;还使肝细胞线粒体中的ATPase活性降低,ATP含量升高,改善肝细胞功能;同时参与肝细胞物质代谢,维持肝细胞内谷胱甘肽水平,抑制肝细胞线粒体过氧化质体形成[6,7],发挥保护肝细胞膜、促进肝细胞的修复和再生的作用,是新一代保肝药物之一。

1.5 乙酮可可碱

为非选择性的磷酸二酶抑制剂,可增加cAMP和cGMP的聚集,从而减轻炎性介质和细胞因子TNF-α的损伤。研究显示乙酮可可碱治疗可提高AH的生存率,减少AFLD的主要并发症——肝肾综合征。因其抗炎和对肝脏保护的安全性,通常将其作为AH的主要治疗药物[8]。

2 中药治疗

中医认为,脂肪肝是由于过食肥甘厚味,伤食碍胃,或久卧久坐,体丰痰盛,或七情内伤所致肝疏泄失职,脾运化无权,水湿内停,痰浊内生,气滞血瘀而形成。脾居中州,是运化水湿的枢纽,而混浊内生,聚而为患则是脂肪肝的元凶。肝为将军之官,体阴用阳,主疏泄,性喜条达。王江河等[9]对100例脂肪肝患者中医辨证分型,属肝郁脾虚型患者较多(占65%以上),这与中医对脂肪肝的认识基本相符,为脂肪肝的中医治疗提供了较为客观的依据。

清热疏肝解郁,健脾化湿祛痰,活血化瘀可作为本病的治疗原则,李天望等[10]用丹参、大黄、云苓、泽泻、山茱萸、石决明、生山楂、柴胡等组方而成保肝降脂饮治疗脂肪肝。其方中柴胡疏肝利胆;丹参、大黄活血化瘀;云苓健脾祛湿;泽泻、山茱萸除水湿、消痰浊;生山楂祛瘀消积,诸药组方可祛痰湿、化瘀积、调节肝脾。

陈立群等[11]用健脾化湿、疏肝理气之二陈汤合逍遥散加味治疗脾湿肝郁型脂肪肝。方中半夏辛热能燥湿,茯苓甘淡能渗湿,陈皮辛温能利气,甘草甘平益胃,共具温燥淡渗、益脾理气之功,标本兼顾,健脾而不壅滞,燥湿而不助热。逍遥散中柴胡有疏肝解郁作用;当归、白芍养血活血柔肝;白术、茯苓、炙甘草健脾和胃功效显著,两方共用可健脾祛湿、疏肝理气,主治脾湿肝郁型脂肪肝。

王志强[12]用疏利降脂汤治疗脂肪肝取得较好疗效。药物组成:醋柴胡、郁金、枳实、茵陈、泽泻、茯苓、白术、陈皮、生山楂、决明子、丹参、赤芍。方中柴胡、郁金疏肝解郁,茵陈、泽泻疏利肝胆湿热;茯苓、白术、半夏、陈皮健脾燥湿化痰;生山楂消积化痰丹参、赤芍活血消瘀。

冯明辉等[13]经多年临床实践研制出去脂胶囊治疗高脂血症性脂肪肝,疗效显著。去脂胶囊选用草决明、红茶解毒化痰;茵陈、藿香、苍术芳香醒脾化湿;红花、大黄活血通络;鸡内金健脾消积。诸药合用旨在消除痰浊瘀毒,调节肝脾功能,疏通气血瘀滞,从而达到断本清源、分流疏导、消通净脂的目的。

脂肪肝的中医药治疗 篇11

提到脂肪肝,人们首先想到的一定是西医的诊疗。但可惜的是,西医对此并没有特异性疗法。若从中医的角度来说,该如何认识脂肪肝呢?

中医学有“肝主疏泄”“肝藏血”“肝者,将军之官”等说法,这些都是肝的功能表现。从中医传统认识来看,肝出了问题,比如脂肪肝、肝硬化等,这些都是疾病的局部表现形式;但论其发生的原因则有很多,而且互相牵连,互为因果,涉及到整体性的问题。因此,养肝护肝、合理调补非常重要。

中医认为,人的健康、养生与自然界四季相关联,称为“天人合一”。春季对应于肝,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人体的肝正好顺应这个特点,使得肝气生发、条达、疏泄。若肝气得不到舒展,人体就会产生情绪抑郁、胸闷不舒、善太息、食欲不振等症状。因此,春天养肝是一个重要问题。而且从临床来看,春季也是肝病比较活跃的季节。

春天肝功能波动较大与很多综合因素有关,健康人群也容易产生一些轻微的身体不适,如口苦、咽喉干燥等;而且经历了一个冬天的“藏”,人体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这些都可能会影响到肝的功能运行。

从现代医学来讲,脂肪肝可分为酒精性脂肪肝和非酒精性脂肪肝两种。对于酒精性脂肪肝,病因很明确,就是长期大量饮酒导致体内湿邪偏盛,日久化热,蕴结体内,损伤肝脾,气血不和,痰浊内生,最后停于胁下,形成积块(酒癖)。防治措施中最重要的就是戒酒。

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病比较隐匿,病因多为饮食不节、久坐少动、精神压力过大、过度肥胖等,因此而导致肝失疏泄,脾失健运,湿热内结,痰浊郁结,最后形成痰、湿、瘀互结,痹阻肝脏脉络而形成脂肪肝。中医学没有脂肪肝这一病名,多将其归为“胁痛”“积证”“痰证”等范畴。在临床上的主要症状有乏力、肝区胀痛、腹胀、口苦、口干、苔黄腻或滑腻、脉弦滑或略滑等。

由于临床的具体症状不同,我们根据辨证论治的原则,将脂肪肝分为湿热内蕴、肝郁脾虚、气滞血瘀、痰瘀互结及肝肾阴虚这五型。

湿热内蕴 胁肋胀闷或痛,脘腹痞闷,头昏沉,便秘或大便不爽,困倦乏力,或有恶心,尿黄,口苦口干。舌红,苔黄厚腻,脉弦滑。治宜清热化湿,可选胆宁片、茵胆平肝胶囊或龙胆泻肝胶囊。前者清热化湿、疏肝利胆,宜于症状轻者,每次2~3片,日3次;后二者清肝胆,利湿热,宜于症状较重者,均每次2~4粒,日3次。

肝郁脾虚 胁肋胀痛或隐痛,心情低沉,善太息、嗳气,四肢乏力,或有腹胀、便溏。舌淡或胖,苔薄白或腻,脉弦细或沉细。治宜疏肝健脾,可选逍遥丸或香砂六君子丸,前者偏于疏肝,后者偏于健脾,均每次9克,日3次。

气滞血瘀 胁肋胀痛或刺痛,疼痛走窜或胁痛拒按。妇女可见闭经或痛经,经色紫暗或夹血块等。舌紫暗或有瘀斑,脉涩或沉涩。治宜行气活血,可选血府逐瘀胶囊或丹参片,前者活血行气俱佳,每次6粒,日2次;后者重于活血,每次3~4片,日3次。

痰瘀互结 胁肋胀痛或刺痛,体倦乏力,脘腹痞闷,胁下或有痞块。舌偏紫暗,苔白腻,脉细涩。治宜化痰消瘀,可选山楂内消丸或大黄蛰虫丸。前者偏消导化滞,每次6~9克,日2次;后者善活瘀消痞,每次4.5克,日2次。二者均属猛药,需在临床医师的指导下服用。

肝肾阴虚 胁肋隐痛,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睡眠不佳,视物昏花,或有午后潮热、盗汗。舌红少津,苔少,脉虚细或细数。治宜补益肝肾,可选杞菊地黄丸或六味地黄丸。二者均为滋阴补肾名药,但前者兼补肝阴而明目,后者则重于滋补肾阴。浓缩丸均每次8~10丸,日3次。

对于无症状的脂肪肝患者,其表现为无症状或症状轻微,如身体肥胖、头部昏沉、胁肋不适等,多在查体时发现。可酌选宁脂片、白金丸、康灵合剂、降脂片、月见草油胶丸、绞股蓝总甙片、大黄胶囊等。这些药均以中药或其提取物为主制成,对高脂血症性脂肪肝、肥胖性脂肪肝有良效。

除了中成药以外,药膳也是中医临床中经常用到的。对于脂肪肝患者,可以试试以下几款药膳,如能坚持服用,配合运动锻炼,轻度脂肪肝是可以治愈的。

陈皮决明子茶——适用于痰湿型或体质偏胖的脂肪肝患者

【原料】陈皮10克,决明子20克。

【做法】将上2味用水浸泡30分钟后,放入砂锅中加水煎煮,先大火,后小火,重复煎煮2次,每次20分钟,过滤,合并2次滤汁,再用小火煎至300毫升,代茶饮。

【功效】燥湿化痰、清肝降脂。

丹参黄精蜜饮——适用于痰瘀互结型的脂肪肝患者

【原料】丹参15克,黄精15克,陈皮5克,蜂蜜15克。

【做法】将上3味先用水浸泡半小时,放入砂锅内,大火煮沸,小火煨煮20分钟,过滤,将滤汁倒入锅内,小火煮沸,关火,趁温热调入蜂蜜,拌匀即成。代茶饮。

【功效】滋阴补虚、益气健脾、化瘀降脂。

山地茶——适用于肝肾阴虚型的脂肪肝患者

【原料】山萸肉15克,熟地10克,琥珀冰糖10克。

【做法】将上2味药先用水浸泡半小时,放入砂锅内,大火煮沸,小火煨煮20分钟,过滤,将滤汁倒入锅内,小火煮沸,放入冰糖,融化后关火,趁温热调入蜂蜜,拌匀即成。代茶饮。

【功效】滋阴养血,温经养胃。

金小晶 主任中医师

南京市中医院脾胃病科主任中医师、教授,南京市市级名中医、硕士生导师。擅长中西医结合诊治慢性胃炎、胃食管反流病、炎症性肠病等消化系统疾病,对消化道肿瘤、自身免疫病等疑难杂症的中医诊治及慢性脾胃病、亚健康状态的膏方调理有丰富经验。现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分会委员,江苏省中医药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专业委员会常委,南京中医学会脾胃分会主任委员,南京市“中青年行业技术学科带头人”。

门诊时间:周一上午周二全天周三上午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治疗分析 篇12

关键词:枯草杆菌肠球菌二联活菌胶囊,复方丹参注射液,非酒精性脂肪肝,临床疗效

脂肪肝是因机体脂类代谢异常导致肝脏脂肪含量超过5%的疾病, 按照病因分为酒精性脂肪肝和非酒精性脂肪肝 (NAFLD) , NAFLD是一种无过量饮酒史、肝实质细胞脂肪变性和脂肪储积为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近年来, NAFLD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1]。本文采用枯草杆菌肠球菌二联活菌胶囊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NAFLD, 疗效较好,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5月收治的NAFLD患者200例, 均符合NAFLD患者诊断标准。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男61例, 女39例;年龄21~66 (43.5±6.4) 岁;病程0.5~15 (7.8±2.1) 年;轻度29例, 中度61例, 重度10例。对照组男65例, 女35例;年龄23~68 (45.5±6.9) 岁;病程1~17 (9.1±2.7) 年;轻度18例, 中度55例, 重度27例。2组NAFLD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疾病轻重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患者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2组均给予饮食、运动治疗。根据患者的肝功能及临床状况调节活动量及适当休息, 进食低碳化合物、低脂、高蛋白饮食及新鲜蔬菜、水果。2组均给予枯草杆菌肠球菌二联活菌胶囊500mg口服, 每天2次, 疗程为30d。观察组另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 每天1次, 疗程为30d。治疗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

1.3 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临床症状消失, 脾脏明显回缩, 肝脏恢复正常, 肝区无明显压痛或叩痛;肝功能检查恢复正常。有效:临床主要症状消失, 肝脏肿大稳定无变动或回缩, 肝区无压痛或叩痛;肝功能检查较原值下降一半以上。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 肝脏及脾脏功能无明显好转甚至加重[2]。总有效率= (治愈+有效) /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NAFLD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3%高于对照组的8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脂肪性肝病是由遗传—环境—代谢应激相关因素所致的以肝细胞脂肪变性为主的临床病理综合征。脂肪肝的发病机制至今尚未明了, 中医学属痰症、积症、湿阻、胁痛、淤血、黄疸、肝癖等范畴, 发病机制与痰、湿、淤、积等有关。中医认为多因饮食不节、起居无常、情志失调或久病体虚引发机体脏腑功能紊乱, 肝失疏泄、脾失健运、湿邪内生、痰浊内阻不化、神经亏损等引发本病。临床证实饮食内伤是NAFLD最为常见的原因。NAFLD是肝组织病例学改变与酒精性肝病类似但无过量饮酒史的临床综合征[3]。枯草杆菌肠球菌二联活菌胶囊为微生态制剂, 可用于NAFLD的临床治疗, 可调整肠道微生态失调, 改善糖类与脂类物质的代谢异常。复方丹参注射液具有改善微循环, 降脂保肝作用。本文采用枯草杆菌肠球菌二联活菌胶囊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NAFLD, 结果证实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卢向琴.丹参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荟萃分析[J].海峡药学, 2013, 25 (5) :83-84.

[2] 郭丽丽, 刘近春.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复方丹参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疗效观察[J].长治医学院学报, 2009, 23 (2) :117-119.

上一篇:PE燃气管下一篇:交流在歌唱中的作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