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炼自我

2024-09-24

锻炼自我(精选12篇)

锻炼自我 篇1

兴趣, 表现出积极情绪, 导致了行为上爱好某项活动, 从而形成行为习惯。如果缺乏对某一活动的兴趣, 就不可能产生对该活动的爱好, 一般来说, 也就不可能形成从事该活动的习惯。反之, 随着对某一活动的兴趣的形成和爱好的增长, 习惯性也就越强。学生们之所以踢起足球来不觉得累, 就是因为他们非常喜爱足球这项活动。随着我们对这项活动的深入, 学生从“只知乱踢到踢出些门道”, 踢的过程, 也就是学生的爱好不断增强的过程, 及养成经常从事体育锻炼的习惯的过程。

一、按照学生个性特点, 因材施教, 区别对待

由于学生家庭、生长发育、兴趣爱好、接受能力、身体素质及运动技能等方面的差异性, 在体育教学中, 教师应注意区别对待, 因人而异, 科学地、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练习密度和强度。例如, 在跨越式跳高教学中, 素质好、弹跳能力好的学生是越跳越有劲, 但那些体质差的学生, 怕跳不好, 被同学笑话, 怕教师指责, 总是躲在别的同学后面或站在一旁观看。此时教师因人而异, 对弹跳能力好的同学提高横杆高度, 提出改进和提高动作技术的要求;对体质差的学生降低横杆高度, 增加一些辅助练习和诱导练习, 并耐心和蔼地鼓励、帮助、辅导他们。对于他们在锻炼中表现的一些不足之处, 不讽刺挖苦, 奚落嘲笑, 而是及时注意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 哪怕是微小的进步, 都随时加以肯定, 公开进行表扬, 这样就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消除对体育的厌学倾向。

二、以课外活动为突破口, 改革教学形式

教学形式的多样化, 既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使他们养成自觉、主动学习习惯的重要内容, 也是目前改变学生厌学体育的重要手段。从目前各学校的教学情况看, 学生对课内教学相对比较重视, 而对课外活动重视不够, 缺乏必要的引导和组织, 形式单调。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部分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而且还使一些学生把体育课当成了一种累赘, 从而导致了厌学倾向的产生。因此, 改革体育教学形式, 丰富课外活动是引导学生投身体育、培养兴趣、戒除厌学行为的重要方面。因此, 学校首先应根据体育场地、器械、设备, 开设田径、体操、球类、等各项体育活动, 配备有体育专长的教师或学生分工负责, 现场辅导, 学生可凭自己的兴趣和爱好, 自主选择参加各种体育活动。其次是进行课外体育辅导, 这是学校辅导体弱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一种很好的教学形式。这种辅导是体育课教学的补充, 可以完成体育课授课计划内无法完成的任务。从而大大提高学生体育的能力和兴趣。

三、提高教师素质

学生的直接感觉对象是教师, 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全面的。如果教师工作马马虎虎, 上课松松散散, 对学生放任自由, 讲课精神不振, 就会诱发学生对体育产生厌学行为。因此, 教师应严格要求自己, 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和强烈的教学事业心。同时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 时刻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对学生的体育学习有着直接而强烈的影响, 因此教师要以自己的模范作用、表率作用和文明形象感染学生、影响学生, 对学生关心、爱护和体贴。此外, 教师生动形象的讲解, 准确、熟练、轻松、优美的动作示范, 可引起学生对动作的直接兴趣, 使之产生跃跃欲试之感。因此, 教师较强的业务能力和优秀的心理品质, 是获得威信、密切师生关系, 提高教学质量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

综上述, 我们在体育教学中始终把对学生自我锻炼的培养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使学生养成自我锻炼的习惯。在培养学生自我锻炼的兴趣与习惯的同时, 要加强体育理论课的教学、扩大理论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在体育实践课中, 要课内课外相结合, 加强理论指导下的锻炼方法, 放手让学生自己大胆去实践, 积极创造条件开展新运动项目, 改善运动条件, 全方位广泛地吸引学生参加锻炼。利用学校的宣传工作, 如广播、宣传窗等, 大力宣传体育锻炼知识面的来源。为我们继续探索如何培养学生自我锻炼的兴趣与习惯提供理论依据, 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而努力奋斗。

锻炼自我 篇2

(一)颈部左右侧屈训练

1.目的与作用

伸展椎体左右侧方附着韧带肌肉,让颈椎周围肌肉肌力增进,颈椎侧方活动度增加。

2.动作要领

训练的时候先进行深呼吸,在吸气同时颈部往左偏伸,呼气同时回到中立位,右偏侧屈训练同上。以上动作都进行5到6次。

3.注意事项

需在颈椎侧方稳定性好的条件下练习,对于颈部肌肉劳损,颈椎脱位、颈椎退变病人康复非常适合,侧屈程度视颈椎活动度而定,循序渐进。

(二)颈部前屈后伸训练 1.目的与作用

牵张椎体前后方韧带还有肌肉,让颈椎屈伸肌群肌力增进,颈椎前后方向活动度增加。

2.动作要领

训练的时候先深呼吸,在吸气同时颈部侧屈训练部往前屈曲,呼气的时候颈部回复中立位,后伸训练同上。以上动作都进行5到6次。

3.注意事项

这样的动作适合于颈椎损伤脊柱冠状位较稳定的病人,屈曲、伸直型颈椎骨折病人防止此项康复训练,屈伸程度按照颈椎稳定性来决定。

(三)颈部旋转训练

1.目的与作用

伸展椎体周围韧带肌肉,滑润椎体间关节,改善颈椎各方向活动度。

2.动作要领

颈部先往右侧屈曲、外旋,再往后伸展,最后左屈、内旋,以上动作都进行5到6次。

3.注意事项

这样的动作适合于轻度颈椎椎体退变病人,可以让肌肉韧带弹性得到改善,退变的发生得到延缓,不过各方向活动范围以小于正常为好。

(四)颈椎推体旋转运动 1.目的与作用

改善下位颈椎活动度,增进其周围肌肉肌力,滑润椎间关节。

2.动作要领

头颈往右后转,目视右方;头颈往左后转,目视左方。以上动作都进行5到6次。

3.注意事项

进行这个动作的时候需以椎间盘和椎体为整体活动,这样的动作适合于颈椎退变患者或上位颈椎损伤后固定牢靠早期康复。

(五)回头望月 1.目的与作用

极力伸展椎体前部附着还有周围韧带肌肉,让颈部两侧肌群肌力增进,颈椎侧方还有伸展活动度改善。

2.动作要领

头颈往右后上方尽力转,双目转视右后方,似向天回望月亮,以上动作都进行5到6次。

3.注意事项

这样的动作对于椎体活动度较好的早期颈椎病患者很适合,不妨能进一步改善椎体活动度。不过活动范围要循序渐进。

(六)海底窥物 1.目的与作用

极力伸展牵张颈部后部韧带肌肉,让颈椎后部肌群肌力增进,颈椎侧方及伸展活动度改善。

2.动作要领

头颈前伸并转往右下方,双目前下视,似向海底窥视,接着还原往左。左后上方动作同上,以上动作都进行5到6次。

3,注意事项

这样的动作不适合椎体稳定性较差的病人,可用于颈椎骨折术后中后期康复。

二、提高颈部稳定性

(一)缩颈提肩运动

1.目的与作用

让颈部颈夹肌、头半棘肌、斜方肌,菱形肌的肌力增强,颈椎稳定性增强。

2.动作要领

训练开始的时候深呼吸,自然下垂双手,靠颈项肌肉尽量把躯体上干向上移动。接着自然放松。以上动作都进行5到6次。

3.注意事项

可用于颈椎骨折或者是脱位固定稳定后的早期康复。

(二)颈部左右侧屈抗阻训练

1.目的与作用

让双侧胸锁乳突肌的肌力、颈椎侧方稳定性增强。

2.动作要领

训练的时候先深呼吸,在吸气同时颈部往左偏伸,同时以同侧上肢放到该侧头颅顶颞部并施加一定的阻力,尽力向左偏,呼气同时颈部缩回,右偏侧屈训练同上。以上动作都进行7到8次。

3.注意事项

可用于颈椎稳定性增强的后接康复训练。

(三)颈部后伸抗阻训练

1.目的与作用

让颈椎椎体后群肌肉的朋力、颈椎前后稳定性增强。

2.动作要领

训练的时候先深呼吸,在吸气同时把双手交叉在头颅枕部,尽量让颈部后伸。以上动作都进行3到5次。

3.注意事项

自我锻炼治疗胃下垂 篇3

一般胃轻度下垂者无症状。下垂明显者有腹部不适、饱胀、恶心、呃逆、暖气、饭后腹胀、腹部下坠感、腰酸、厌食、便秘等症状。长期胃下垂者常有消瘦、乏力、站立性昏厥、低血压、心悸、失眠、头痛等症状。患者常会听到自己腹中有咕噜咕噜的声响。

治疗胃下垂目前尚没有特效药,一般都为对症治疗,疗效不佳。体育疗法以卧位锻炼腹肌和腰背肌为主,加强腹肌和腰背肌的力量,给胃和其他脏器强有力的支持,同时也能提高胃本身及内脏韧带的紧张度,并配合腹部的按摩活动,其效果比较显著。

1.仰卧起坐:仰卧在床上,两手放在身体两侧,头向上抬,用腹肌的力量使身体坐起来,然后再躺下。如不用手扶床坐不起来时,可用手稍加帮助,每天早晚各做10~20次。

2.仰卧挺胸:仰卧在床上,以头和腿支撑身体,用力将胸腹部挺起来,一起一落,每天早晚各做10~20次。

3.印卧抬头:仰卧在床上,两手扶住头的后脑勺,头尽量往上抬,然后停留2秒钟再落下,每天早晚各做10~20次。

4.仰卧抬臀:仰卧在床上,两手放在身体两侧,两腿屈曲,两脚掌蹬在床上,臀部尽量向上抬,然后停两三秒钟后放下,每天早晚各做5~10次。

5.举腿运动:取仰卧位,两腿并拢,直腿举起,悬在离床20~30厘米高处停止不动,控腿约10秒钟,然后还原再做第二次,每天早晚各做10~20次。

6.摆腿运动:取仰卧位,两腿并拢,直腿举起,在离床20~30厘米处停止不动,再慢慢地向两侧来回摆动,每天早晚各做10~20次。

7.V字形平衡操:取坐姿,双脚上举,膝与脚尖均伸直,双臂上举,使全身保持V字形,坚持30秒钟,每天早晚各做5~10次。

8.高抬腿原地走:站在地上,两条腿轮流高抬,膝关节屈曲,大腿和身体呈直角,抬后放下,像原地踏步一样,每天走200步。

9.腹壁运动:配合呼吸运动、使腹壁一张一缩前后运动,增强腹肌的力量,使其对胃有一定的支撑力。每顿饭前做一次,每次30~50下。

10.按摩腹部:站位、坐位、仰卧位均可,用右手手掌在腹部上下左右按摩,由轻到重,由慢到快,每日按摩两三分钟,以空腹时按摩效果为最好。

初中学生自我锻炼能力提升的思索 篇4

1 自我锻炼能力提升的作用

1.1 认知能力

初中学生正处于懵懵懂懂的年纪, 而教师就是学生正确的引路人, 在学生不知该怎么进行锻炼的时候, 教师应提供科学的锻炼方法去帮助他们, 还可以通过教学实践让学生清楚的知道进行自我锻炼的价值与意义, 进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锻炼, 培养自我锻炼意识[1]。初中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不仅是个人的身心健康得到了发展, 而且体质也得到了增强。

1.2 运用能力

只有自身亲自实践才是提高运用能力的关键因素, 没有知识的基础是不存在的, 要想发展初中学生的运用能力, 它必须要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初中学生自我锻炼能力为以后进行终身体育锻炼奠定了基础。在课堂中,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中去, 学生可以利用教师空出的时间, 针对自身存在的不足, 自由支配选择适合自己的练习内容。另外, 教师可以针对初中学生各不相同的情况, 布置符合个人特点的课后练习, 利用课内外时间相结合的特点来给予学生一个积极锻炼的机会, 进而提高初中学生自我锻炼的能力。

1.3 自制能力

人的自制能力一般都是取决于自身的思想素质, 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锻炼才能够真正获得自制力。比如, 最实际的方式就是坚持每天早上都要慢跑3 km。不论天气如何都要坚持, 所以在这一过程中就可以得到磨练, 从一开始的新鲜到讨厌, 每天都去做自己心里不愿意做的事情, 久而久之对于这样的事情, 就会成为你生活中的习惯。只要愿意去坚持, 一份心中的苦差事也会成为美差, 身体越来越健康, 生活的态度也在逐渐的改变, 同时意志得到了磨练, 自制力也得到了提高。

2 自我锻炼能力提升的途径

2.1 意识层面

要想让初中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得以提高, 就必须要让学生的观念得以转变, 并且在他们的自学能力等方面进行更深层次的培养。所谓自学能力, 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自主完成教学任务, 积极获取知识的能力。其次要重视自我锻炼, 养成终身体育的意识。

认知是基础, 行是关键。初中学生对于这个概念不是很清晰明了, 教师应该在课上对学生进行教育, 让学生意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 从而养成自我锻炼的习惯。

2.2 行为层面

初中学生要通过经常性的锻炼来加深体育锻炼的目的, 作用的认识, 进而就能强化初中学生锻炼的动机, 坚定锻炼的信念。初中学生要有计划的去练习, 在此基础上来养成自我锻炼的习惯, 并使这种行为贯穿于自己的生活中。努力把体育发展的生活化、现代化, 有助于体育文化价值的开发与利用, 同时也使人类的智力和认知的能力得到了发展。通过体育锻炼可以促进人们的身体形态、心理健康的发展, 提高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自我体育锻炼是初中学生课外活动的重要内容, 培养良好的自我锻炼习惯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还可以通过体育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享受运动带来的快乐, 促进身心全面发展。为了促进学生无限的自我发展, 全身心的投入到体育锻炼, 获得快乐, 就要努力提高学生自我锻炼的能力[2]。

3 自我锻炼能力提升的策略

3.1 培养锻炼习惯, 正确科学锻炼

初中学生要养成自我锻炼的习惯并不是在短时间内就能养成的, 而是需要长时间的坚持。就目前情况来看, 只有部分学生对体育锻炼是有着直接兴趣的, 还有部分学生就只是有着间接兴趣。前者是积极主动地, 对体育本身感兴趣, 可以从事一切身体活动, 而后者则是被动的, 仅仅是为了体育课的学习成绩而感兴趣。初中学生有着强烈的自主意识, 叛逆的行为, 不容易控制, 只能通过学校制度的保证, 才能对学生的外在进行直接性的刺激, 强制性地让学生养成自我锻炼的习惯。久而久之, 初中学生自我锻炼的习惯也就形成了

在实践中寻找提高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方法。初中阶段, 是学生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 对运动素质的发展也有着一定的影响。在课上。同学们的兴趣爱好也有着不同, 最好是按照同学们的兴趣来进行分组, 再由其中一组学生来设计要锻炼的方案, 然后带领其余各组学生一起进行锻炼, 教师对练习过程进行指导, 也可以参与其中与学生一起锻炼, 课后针对于本节课的内容, 组织等等进行点评从而得到提高。例如:变速跑、等距间歇跑[3]。关于中间休息的时间要进行严格的控制, 不能长时间的休息, 不然效果就不会很明显。通过长时间的实践, 这种可以向学生推广这种锻炼的形式, 这一基本方法学生很容易就能掌握的同时还可以创新出一系列新的锻炼方法, 来进行科学的锻炼。

3.2 设置多种渠道, 丰富锻炼方式

体育锻炼的方式有很多, 活动的范围也很广, 但如果是在校园进行, 就必须要有所选择。我们可以结合学习场地、器材的特点, 选择简单易学的, 对技术要求不是很高的来进行教学、锻炼。比如, 山地车模块、越野模块、轮滑模块等等[4]。这些模块和休闲体育都是紧密相关的, 而且这些内容也都需要学生走出校园, 面对自然, 这样学生的兴趣也就很浓厚, 也能很好的展示自我, 亲身感受到运动带来的快乐和满足, 并将这种感受带到其他项目中去, 可以更积极的参与体育锻炼, 逐渐把运动兴趣转化为自觉积极主动的运动习惯。

结合传统竞技体育内容, 展开体育锻炼。像羽毛球、篮球、乒乓球、跳绳、跑步等内容, 同样是很好的健身活动的内容。在课堂上,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与, 让一些班级中的骨干带领不爱运动的同学一起参加这些简单的体育活动, 培养他们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 在这基础上, 再结合不同种类的小型比赛, 进一步促进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热情, 就能很好的养成自我锻炼的习惯, 从而能力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凌月红.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价值观的探讨[J].湖北体育科技, 1996 (1) :67-70.

[2]常金花.体育教学中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J].锡林郭勒职业学院学报, 2006 (2) :34.

[3]管水法, 刘卫中.高中学生自我锻炼能力培养的实践探索[J].浙江体育科学, 2001, 23 (1) :27-30.

教师党性锻炼自我总结 篇5

(一)通过学习培训,自己的理论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

学习无止境,学习始终贯穿于整个工作、生活之中,通过理论学习,自己的眼界开阔了,知识丰富了,思路打开了,不仅对当前我国形势有了新的认识,而且思考各项综合问题时感觉茅塞顿开,许多问题从理论上找到了依据,对原来在工作实践中觉得不好解决的棘手问题找到了切入点,感觉收获很大,理论水平得到了提高。因此,我必须始终把理论学习放在第一位,把加强理论学习升华为一种境界、一种责任。

(二)通过学习培训,更增强了自觉履行职责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1.认真履行职责,做一名勤政为民的领导干部。

作为一名科级领导干部,我们要增强对本职岗位的光荣感、责任感、使命感,立足本职,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努力在本职岗位上做出扎扎实实的业绩。首先要端正思想,心系发展,坚定不移地把上级的各种精神同工作实际结合起来,一心为群众办事。其次要树立群众无小事的思想,把群众的需求作为工作的出发点,把群众的满意作为工作的归宿点。积极地为群众服务,让群众满意。再次要牢固树立“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的思想,坚持言行统一,把求真务实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踏实做人,躬身做事。

2.严格自律,做一名清正廉洁的领导干部。

作为一名科级领导干部,应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觉悟,提升自己的素质。首先要加强党性锻炼和个人修养,不断锤炼自己的意志,其次,要不断排除私心杂念和外来的各种不利影响及诱惑,排除个人私欲所带来的烦恼和忧愁。严格按照党的廉正建设要求,廉洁自律,自觉接受党的监督,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事。

3.加强沟通协调,成为一名综合型的领导干部。

作为一名科级领导干部,应不断加强沟通与协调水平,提高处理事情的综合能力。社会在进步,经济在发展,经济发展离不开稳定的社会、离不开各项事业顺利地开展。可以这么说,沟通和协调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一个重要的条件。

培养中学生自我锻炼的能力 篇6

1.学生不重视体育课

学生普遍采取应付的方式来对待教师的知识传授和动作示范,课外时间几乎全都用于学习其他学科了,甚至有些学生因为课业繁重,而放弃了体育锻炼。学生缺乏体育锻炼的意识,也没有深刻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和掌握体育锻炼的方法,自我锻炼能力下降。

2.体育教学内容与过程存在问题

目前,教师还是非常注重竞技化的体育教学,因为它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长期机械、单调的训练抑制了学生体育锻炼的热情,不利于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

3.家长对体育不重视

家长都希望孩子能把大量的时间用在文化课的学习上,不赞成他们在体育锻炼上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

4.学生活动场地受到限制

许多中小学的体育设施简陋,特别是体育场馆缺乏,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这也是学生不重视体育锻炼的一个因素。

二、提高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方法

1.让学生明确自学的目的

为了使学生明确自学的目的,教师必须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解放思想,明确学习任务,根据自己的能力高低来确定适合的学习方法。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过程中,要让学生明白,自学能力是培养其他能力的基础,学生具备了自学能力,就等于手中拿着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受益终身。

2.了解学生,掌握实情

要培养学生的自主锻炼能力,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掌握他们对体育与保健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主要包括自主锻炼和人体健康、自主锻炼和人体心脏、生理变化规律以及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等。同时,教师还要对学生的自主锻炼活动能力、运动特长、兴趣爱好做到心中有数,针对不同的学生实施不同的自主锻炼方式。

3.课堂上敢“放”,丰富教学内容

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有计划地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上唱主角,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具体内容如下:①让学生轮流当体育委员,带领其他学生做慢跑、热身操等准备活动;②让学生自选活动项目,每节课安排10分钟左右的“自由活动”时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点来选择活动项目,也可以自由组合来进行锻炼;③让学生自学自练。教师可根据教材的特点,启发和点拨学生,促使他们主动参与活动。学生通过观察、思考、练习、再练习,直至掌握动作要领;④让学生自创。教师有意识地让学生参与创造体育游戏,创编体操、武术等组合动作,不断开发学生的潜能,调动学生的创作积极性,使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我锻炼能力不断得到提高。

4.对学生进行身心健康教育和人文关怀

在教学中,教师要多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当学生在学习、生活和锻炼中出现困难时,教师要多关心和鼓励学生,增强他们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教师要为人师表,表现出朝气蓬勃、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以自己的言行举止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体育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有效途径。体育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学生自我锻炼的积极性,尽职、尽责地为学生的自我锻炼创造条件、营造气氛,把课堂教学任务有效地转化为学生课内外自觉锻炼的行动,形成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学习态度,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

参考文献:

[1]朱万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王景英.教育评价[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4.

锻炼自我 篇7

1 自我锻炼

指导股骨骨折患者有目的、有计划地实施包括患肢在内的全身肌肉和关节活动锻炼。其方法以主动活动为基础, 以促进骨折愈合, 恢复患肢功能, 增强机体抵抗力为目的, 因此称之为自我锻炼。此方法对手术及非手术治疗的患者均适用。

2 自我锻炼的方法

2.1 患肢肌力锻炼和关节活动

由于受骨折的限制, 要在不影响骨折复位的情况下进行自我锻炼。内容包括:股四头肌收缩, 踝关节背伸和跖屈, 足趾活动, 同时辅以髌骨被动活动。根据患肢肿胀程度, 每日3~6次, 每项内容逐渐进行, 每次10 min~15 min。感到疲劳时减少每次活动量增加活动次数。锻炼方法正确会对骨折端产生机械性刺激, 利于骨痂生长。

2.2 三点或五点支撑

抬高上身和臀部, 患者两手拉住牵引架上的拉手, 同时用健侧腿蹬在床面上, 无牵引架时用两肩或双肘关节及头部做支撑, 将整个上身和臀部抬起来, 每隔2 h做1次, 夜间睡眠时间间隔3 h~4 h做1次, 每次抬起至少15 s。患者因骨折不能翻身, 骶尾部易发生褥疮, 此项锻炼是预防褥疮的有效措施。体质虚弱及肥胖患者抬起或持续15 s有困难时, 由他人用手托起腰、臀部给予帮助, 也可以两侧交替垫软枕达到解除骶尾部皮肤受压目的。

2.3 健侧肢体的肌力锻炼和关节活动

具体内容包括:握拳伸指、肘关节屈伸、股四头肌的屈伸、踝关节背伸跖屈、足趾活动、高抬腿、扩胸深呼吸等。以上内容有腰部疾患的患者做高抬腿时有痛感, 其余项目均无痛苦, 易接受。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分别于上午、下午、睡前各做1次 (肌肉收缩、放松为1次, 关节屈曲、伸展为1次) , 每次20 min~30 min, 锻炼内容逐项进行, 6~10次/min为宜。速度过快, 肌肉收缩不充分, 速度过慢活动次数减少, 达不到锻炼的目的。

锻炼自我 篇8

高校教师肩负着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任,是国家最宝贵的财富之一,随着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高校教师面临着更大的压力和挑战,随着高校教师工作压力的不断增加,因锻炼机会减少导致的体质下降及相应健康损害已成为社会的突出问题。本文对广西高校教师参加体育锻炼的形式、时间以及参加体育锻炼后的效果的自我评价的分析,目的在于了解体育锻炼与高校教师身心健康的关系,了解广西高校教师进行体育锻炼的状况,让他们对体育锻炼做一个科学的自我评价,以提供给相关人群做参考与借鉴。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以广西11所高等院校150名老、中、青各个年龄段的在职教师为研究对象。其中南宁5所(广西大学、广西医科大学、广西民族大学、广西财经学院、广西师范学院),桂林3所(广西师范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桂林工学院),柳州1所(广西工学院),玉林1所(玉林师范学院),百色1所(百色学院)。35岁以下教师50人; 36~45岁教师50人;46岁以上教师50人。

2.2 研究方法

本次调研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把我区11所本科院校150名老、中、青各个年龄段的在职教师作为研究对象。问卷的发放和回收采用入户调查的方式进行,当场发放,回答完毕当场回收。

3 广西高校教师对体育锻炼的认识及体育锻炼状况分析

3.1 对参加体育锻炼的目的评价

结果显示,广西高校教师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由高到低的排序(按选中率从大到小排序)见表1,其中排在前三位的是增进健康,增强体质;缓解紧张和疲劳;充实生活。在不同的年龄段中,排在前两位的都是增进健康、增强体质与缓解紧张和疲劳两项,这一结果充分显示教师对健康的重要性有着充分的认识,认识到健康不仅仅要有健康的体魄,同时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都要有一种完好的状态。有着健康的身体才能保证生活、事业的需求。另一方面,现今社会的压力大,高校教师的压力大也使得高校教师想通过体育锻炼来缓解紧张和疲劳。

3.2 参加体育锻炼的次数和时间

本研究根据每周锻炼频率和每次锻炼时间的不同,首先将受试人群分为3类:经常锻炼者、偶尔锻炼者和不锻炼者。经常锻炼指每周锻炼3次以上,每次锻炼30 min以上;偶尔锻炼指参加体育锻炼,但不能达到上述条件。在本文的锻炼效果分析中,主要以经常锻炼和不锻炼人群为研究对象比较其体质差异。

从表2可以看出中高级知识分子体育锻炼情况。在35岁以下年龄段有65%的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36~45岁年龄段有35%的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46岁以上年龄段有55%的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这可能是年龄的关系,年轻的教师由于某些兴趣爱好使他们投入体育锻炼的时间比较多。而36~45岁年龄段的教师参加体育锻炼的偶然性很强,他们认为自己年富力强,无须锻炼也能保持良好的体形和身体状况, 对体育锻炼尚未感到迫切性。而46岁以上的教师随着年龄的增长,更加认识到参加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和必要性。41~50岁年龄段的中高级知识分子正是个人成就和社会影响的鼎盛期,肩负着家庭和社会的重任,他们要付出较多的精力和时间进行工作和家务,这制约了他们进行体育锻炼的时间和次数。

4 参加体育锻炼的效果评价

4.1 对睡眠效果的自我评价

由表3可以看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教师不做梦、不失眠的占36%,睡眠质量普遍较好,一般情况下都没有经常做梦、失眠的。偶尔参加体育锻炼的不做梦、不失眠的占22%,不做梦、不失眠率明显少于经常锻炼者,而且也有6%经常做梦、失眠。不参加体育锻炼者经常做梦、失眠的人数最多,有12%,而不做梦失眠者占8%,明显少于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者和偶尔参加体育锻炼者。这说明人的睡眠质量与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是成正比的,参加体育锻炼多的人睡眠质量要明显好于偶尔参加体育锻炼者和不锻炼者。

4.2 进食情况自我评价

由表4可以看出,经常锻炼的人中不挑食、不偏食者占了90%,没有经常挑食、偏食的人,偶尔挑食、偏食者也只占10%。偶尔锻炼的人中不挑食、不偏食者占62%,少于经常锻炼者,经常挑食、偏食者也占了18%,偶尔挑食、偏食者占了20%,比率也大于经常锻炼者。不锻炼的人中,经常挑食偏食的人占30%,所占比例是最大的。这说明了体育锻炼与人的进食效果有关,参加体育锻炼多的教师进食效果明显好于偶尔参加体育锻炼者和不参加体育锻炼者。

4.3 身体健康状况自我评价

由表5显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教师身体状况普遍良好,基本上没有经常生病的人,不生病的人占24%,比率也明显高于偶尔锻炼和不锻炼者;而不参加体育锻炼的教师经常生病的人占22%,是三类锻炼者中所占比率最多的。由此说明,参加体育锻炼同样与身体健康状况有着密切联系,参加体育锻炼多的教师生病次数明显少于偶尔锻炼者和不锻炼者。

4.4 身体机能自我评价

由表6显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教师行动快捷轻便的占了88%,偶尔感觉四肢乏力的也只占12%,没有经常感觉四肢乏力的,这说明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教师身体机能普遍良好。而偶尔参加体育锻炼者行动快捷的只占36%,明显少于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者的比率。不参加体育锻炼者经常感觉四肢乏力的就占了24%,所占人数比率远远高于经常锻炼者和偶尔锻炼者,行动快捷者也只占了14%,比率少于经常锻炼和偶尔锻炼者。由此说明,参加体育锻炼同样与身体机能状况有着密切的联系,参加体育锻炼多的人身体机能普遍好于偶尔参加体育锻炼者和不参加体育锻炼者。

5 讨论

睡眠质量好、食欲好、不经常生病都是身体机能良好的表现,综上所述,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每周3次以上,每次至少30 min)对高校教师身体的形态、机能、素质等状况有不同的影响。

高校教师参加体育锻炼,若活动强度不是很大,时间持续较长,这就使肺通气量和肺活量得到有效提升,身体供氧能力改善,新陈代谢水平增强。同时,参加体育锻炼还可以增强心脏的收缩功能,使输出量增加,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冠状动脉的血液循环,减少心肌缺血情况的发生。

同时,多参加体育锻炼有助于睡眠质量的提高、食欲的提高,有利于脑力劳动者消除疲劳,放松身心,以更加充沛的精力投入到工作、生活之中。 而缺乏运动则使人体新陈代谢功能下降,此类人患肥胖症、糖尿病、高血压、脑中风、心脏病等的可能性要比坚持合理运动的人高出五至八倍,心脏功能要早衰十年以上,动脉硬化、肾病、胆石症、骨质疏松症、癌症、精神抑郁症的发病率也明显升高。

体育锻炼对脑力劳动者生活方式的影响是对现代体育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是对脑力劳动者形成健康生活方式的促进,有助于脑力劳动者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

摘要:随着日益增加的工作压力,心情不好、焦虑、睡眠不良等消极心理状态也逐渐成为困扰高校教师的问题。本文从高校老师的身心健康出发,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等方法,把我区11所本科院校150名老、中、青各个年龄段的在职教师作为研究对象,概括整理出广西高校教师体育锻炼的自我评价结果。总结出体育锻炼对高校教师的身体健康及心理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广西高校教师,体育锻炼,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1]高军.论现代中老年教师的体育保健与康复[J].嘉兴学院学报,2001(6):90-94.

[2]曾吉,陈永军.对湖北省高校高级知识分子体育煅炼现状的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0(12):61-65

[3]赵宗跃,冯守东.我国知识分子健身活动调研[J].体育学刊,2003(4):32-36

锻炼自我 篇9

高校体育教育是我国学校教育中的终极阶段, 对形成完整的自我体育锻炼能力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体育自我锻炼能力是指学生在无教师的情况下完成练习任务和进行身体锻炼的能力, 是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体现。体育教学不仅是要教授体育知识或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更应该充分调动学生自我锻炼的积极性, 体育教师应该为学生的自我锻炼创造条件, 营造好的气氛, 把枯燥的课堂教学任务有效地转化为学生课内外自觉积极的行动。

同时, 体育老师应该立足于课堂,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以“健康第一”为教育理念。开展体育教育教学。教师在教学上应该根据学生自身的素质和技术特点, 适当的给学生“自由”运动的空间, 自行组合或个人自练, 在练习中多加指导, 并对学生的锻炼态度、锻炼成绩做出正确的评价, 从而激发出学生继续锻炼的热情。使学生逐步具备自我学习、独自练习、自我评价的能力, 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

1 影响大学生体育自我锻炼能力的因素

1.1 传统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大学生的运动兴趣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 体育教师如果还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教学, 要求学生服从命令, 步调一致的机械操练, 就会大大压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不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中, 教师不应该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 应该及时了解学生的锻炼情况和锻炼态度, 对学生的锻炼成绩做出正确客观的评价。由于教师在教学中的观念受到教学任务的影响和制约, 致使教学中只重视教学的完成情况, 忽略了学生对体育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教师的“填鸭式”教学又屡见不鲜, 这些都是影响大学生自我锻炼兴趣和自我体育锻炼能力培养的因素。

1.2 大学生体育锻炼的思想意识不够端正

目前, 大学生体育锻炼的主动意识不强, 主要原因是大学生对体育锻炼存有偏见, 思想意识不够端正。以致他们在上课的时候多数采取应付的方式接受体育教师的知识传授和动作示范, 课外时间更是不会用在学习体育知识上, 而是几乎全用在其他学科的学习或其他娱乐方式上。根本意识不到体育锻炼对其以后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有什么深远的影响, 对体育锻炼持满不在乎的态度。

1.3 家长和社会对体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大多数大学生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把时间用在学习专业课上, 认为这才是人生的正道, 进行专门的体育锻炼被认为是没有必要的。家长们意识不到学校体育在学生的素质培养中的重要性, 也意识不到养成自我体育锻炼的意识对大学生今后的学习、工作与生活的影响, 更意识不到体育是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身体, 健全的人格的一种方式和手段。家长和社会对体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这也是影响学生体育能力的一个重要原因。

2 加强大学生体育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方法

2.1 灌输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思想, 明确大学生体育的目的

现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健康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 社会上一些人已经开始有了终身体育锻炼的风潮, 而大学生们正好有学校体育教育资源这一得天独厚的条件, 就要使学校体育变成培养学生自己体育锻炼能力的重要场所。

2.2 培养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 激发自我锻炼的热情

2.2.1 组织体育俱乐部, 培养和激发学生热爱体育运动的热情

俱乐部教学是当今体育教育改革的方向, 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大学体育教育中, 采用的是俱乐部模式, 我国高校体育教育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开设不同项目的俱乐部, 让学生自由选择参加不同的俱乐部进行学习和活动。高校体育教师担任俱乐部指导教师或技术顾问, 这样能够充分展现体育运动项目的魅力, 张扬学生的个性, 激发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和自我锻炼的热情。

2.2.2 教师应采用多种方法与手段, 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有效的教学方法

体育教师不能按照原来传统的教学方法来教学, 体育教师和学生不应该仅仅是体育老师和学生的关系, 也应该是朋友, 能够真诚的交流和沟通。比如开展一些能激起学生兴趣、大部分学生都能够参与的活动。评测标准也要以促进健康为目的, 差异化量化标准。让每个学生都有自己擅长的一项体育运动, 不能只是看重体育成绩, 要让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自己培养出兴趣。

2.2.3 体育教师指导学生总结评价应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正确客观地评价自己, 在练习的过程中不能只看结果也要注重过程, 什么样的过程造就什么样的结果, 所以我们要客观的分析我们在练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扬长避短, 提高自己的素质。二是学会评价他人, 在他人练习的过程中, 认真观察, 认真分析, 找出其中的优点和不足, 然后学习他人的成功的学习方法, 思考不足的地方自己是否也存在。

2.3 教师以体育课外作业为方法, 培养大学生自觉进行体育锻炼身体的能力

过去体育教师一直把重点放在体育课这个时间段上, 但是为了提高教学的质量, 教师应该采取留课外作业的方法来培养大学生的自觉锻炼能力, 因为仅仅是体育课的运动量是远远满足不了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需要的。所以体育教师就要在课外的时间,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以增强大学生的身体素质, 培养大学生自觉锻炼身体能力。如把一个班分成几个小组, 每个小组都有一个自己的小组长, 让这几个小组产生竞争的关系, 激起他们的竞争意识, 这样既能加强体育知识的巩固又能让学生对体育产生兴趣。

2.4 教师对大学生体育活动应及时加以指导, 提高对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

体育教师对大学生的体育活动应该及时的加以指导, 体育教师不能沉浸在自己“教”的角色里, 也要敢于在体育课中安排较多时间给学生, 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多与学生进行交流, 耐心指导, 鼓励他们,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老师帮着营造一种团结互助的学习氛围, 又能对学生的锻炼态度和练习的结果做出正确的评价, 学生们自然就会有想要继续坚持下去的动力, 自觉地提高自我锻炼能力。

3 小结

(1) 大学生自我锻炼能力培养是让学生在学生时代学会有“一技之长”, 通过自我锻炼让学生意识到体育锻炼对以后的工作、学习和生活都有深远的意义, 体育不仅能带来健康的体魄也能带来无穷的乐趣。所以, 学校体育教育对每个人来说都很重要, 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 学校体育教育不仅能培养学生进行自我锻炼的能力, 还能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打好体质基础。 (2) 培养学生自我锻炼学习的教学方式, 让教师不只是在教, 学生也不只是在学, 为学生创造出主动的学习机会, 变教为用, 变学为思, 变被动为主动, 挖掘学生内在的潜能, 发挥出学生的创造能力,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 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是当代大学生适应时代和素质教育的需要, 是培养终身体育一时的需要, 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减轻学生学习负担与提高社交能力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李素玲.学校体育教学应培养学生的现代意识[J].河北高教研究, 1996, 1.

[2]贾卫国.浅谈大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J].体育研究, 1989, 6.

在快乐的体育课堂中学会自我锻炼 篇10

传统体育课形成了一定的规律, 基本上上课的程序都一样, 即师生互相问好后就进行准备活动, 教师亲自做讲解、示范动作, 然后由学生自由练习, 最后是教师对这堂课进行总结概括。小学体育的体育课经过探索、实践, 我发现这样的教学模式既有其优点也存在很多问题。优点是:教学目标清晰、目的明确、过程清晰有序。当然, 传统的体育课也有其存在的问题: (1) 师生地位本末倒置。 (2) 只重视学生动作的锻炼, 忽略了对他们体育学习兴趣的培养。 (3) 学生只重视“练习”, 不重视“学习”。 (4) 课堂气氛古板、沉闷, 学生兴趣得不到调动。

二、体育课堂教学创新初露矛头

通过积极的探索和研究, 我得出了体育课的新课框架, 如下:导语新课—自由练习—竞争比赛—归纳总结, 在调动了学生的兴趣之后, 能够使其自我锻炼、自我总结最后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当然, 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的特点是不同的, 这就需要我们根据各个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征进行大胆参与:比如, 低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小, 大多好奇心强, 乐于模仿, 而且活泼好动。针对这些特点, 在体育活动时, 可以多安排一些好玩、有趣的体育活动, 让他们边玩耍边学习, 在玩耍中得到体育锻炼的目的。比如, 踢毽子比赛、跳绳比赛, 既可以训练学生们的腿部, 又可以让学生增强团队意识, 一举两得, 何乐而不为呢?中高年级的学生随着年龄增大、心智渐渐成熟, 在教学中, 教师应根据他们的性别不同、能力高低来制定不同的体育锻炼方法, 让学生对体育课的认识从粗浅到深奥, 从锻炼身体到分层次学习, 让学生在体育课上的失败和成功中得到做人做事的道理, 使他们可以随时随地地进行自我检阅和自我提高以及支配。

三、学生学习能力的转化和提高

学生不应该总是依靠体育老师细致入微的讲解, 他们的学习能力应该在体育课堂上逐步形成和提高, 那么如何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呢?我觉得具体来说应该这样做:首先, 我们应该深入调查和研究, 哪些体育锻炼项目学生感兴趣?哪些体育项目陈旧、应该淘汰。体育课应该达到一个学生自发主动地乐意学、积极学、主动学的境界。比如, 有的学生喜欢打乒乓球, 就可以在课下让他们自由地打, 并且定期举行乒乓球比赛, 让他们在你争我抢中获得体育锻炼, 收获到体育锻炼的乐趣;其次,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模式。俗话说:一枝独秀不是春, 百花齐放春满园。在体育教学中, 学生也要根据不同的兴趣爱好和能力分成几个小组, 比如:乒乓球锻炼小组、篮球比赛小组, 通过学习来督促和提高自己的体育锻炼本领。其次, 小组成员之间还可以在学习中交流和讨论, 最后达到提高自己的目的;另外, 还要给学生充分的自由活动时间, 让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进行自我锻炼, 这样, 既放松了情绪上的紧张又让学生的身体得到了锻炼, 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的自由活动和课本教材有机地结合起来, 让他们在活动中学习知识、运用知识。比如, 我曾经执教过一堂公开课, 在那节课中, 一开始我先出示了武术图解等不同的动作。展示给学生, 要完成的动作形式为锻炼“剪刀、石头、布”游戏方式完成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适合自己的, 一些动作怎么锻炼、怎么练习, 需要具体设计出方案, 先确定活动目的、活动参加的人数、参加活动的形式和胜负标准。可以通过让学生分组学习的形式来进行练习, 加强他们锻炼身体的积极性。在这一阶段中, 学生可以通过活动增强自己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让学生在体育练习中找方法, 在锻炼中观察、在观察中思考、在思考中提高、在提高中发展。最后, 我们应该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每一个学生都喜欢成就感, 都乐意得到老师的表扬和肯定, 所以, 我们应该让学生在体育课的学习中得到锻炼和收获的喜悦, 让每一个学生不但学到了知识而且得到了快乐。每一个学生的层次都不一样, 我们要根据不同层次的不同特点来进行表扬, 让他们都能感受到成功的乐趣。比如, 在跳高的练习中, 每一个学生能够跳到的高度不同, 我们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来给他们制定不同的高度, 等他们达到了老师的要求之后, 就及时给他们表扬, 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对于体育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说, 要多给他们鼓励, 让他们在老师的鼓励下得到进步和发展。通过体育课程的学习, 消除他们对体育课的恐惧心理, 增强了他们的自信。

四、得出结论

(1) 体育课的学习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 课堂上要本着一切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教师不但要教给学生知识, 还要教给他们学习, 运用一切能力调动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让他们愿意积极的学习和发展。 (2) 开办体育锻炼小组, 给学生发展创造性思维创作了条件。 (3) 鼓励学生多学习、多思考,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三个部分, 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积极思维, 让自己解决问题。 (4) 体育课深全面贯彻了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的深化教育改革, 全面推荐素质教育的决定, 重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动手动脑能力, 全面贯彻了现代教学的观点。

摘要:随着科技的进步, 社会的发展, 体育教育教学观也应该与时俱进, 寻求立体化、多层次、重效益的方向发展, 学生不仅仅是接受知识和体能锻炼的知识传输者, 也应该是自主寻求体育能力、得到体育锻炼的一个主体。教师应该转化自身角色, 带领学生走向一个“自主创新、积极探索”的学习新天地。本文就针对体育课程中的创新和发展做了一些粗浅的见解。

关键词:创新课堂,自主学习,转化能力,收获喜悦

参考文献

[1]孙立平.浅谈主体性学习在体育教学的应用[M].中国学校体育, 2000.

[2]周连锦.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J].浙江教育研究, 2001.

强直性脊柱炎的自我锻炼 篇11

面对墙角而站,双足与肩等宽,左右手平肩支撑两面墙上(图 1a);双肩向前并伸展上胸、头及上背(图1b),坚持5秒钟后,恢复原位,重复5次。

二、伸展运动

取仰卧位,双上肢伸过头,尽量向手指方向伸展;足跟下伸,足背向膝方向屈,双腿向足趾方向伸展,伸展满意后再放松(图2)。重复5次。

三、转体运动

取坐位,屈臂与肩平,双手交叉,转体向右,目视右肘(图3),坚持5秒钟后复原。同样,转体向左,目视左肘,坚持同样的时间复原。重复5次。

四、转颈运动

取坐位,双足着地,头分别左转或右转,双眼注视同侧肩部,重复5次(图4)。也可以采取低头颈前屈,下颌尽量向胸靠,再仰头尽量向后,重复5次。

磁疗、音频治疗、短波及热疗等物理治疗可缓解肌肉痉挛、疼痛,有利于局部血液循环,提高生活质量、促进上述运动治疗的正常进行。我院风湿科还同时配合补肾、活血、通督、消肿止痛等中药外用,可收到更好的效果。

锻炼自我 篇12

一、首先要摆正师生教学关系

传统的体育教学所形成的师生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教师往往是课堂教学过程的控制者、体育活动的组织者和体育成绩的判定者。新课程强调,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应该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因此,在体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要始终将学生放在第一位,教师和学生要建立一种合作与互动的关系,把自己的角色定位在“传授方法的合作者———传道、讲解原理的参与者———受业、解决难题的引导者———解惑”。只有这样,学生坚持锻炼身体的习惯才能养成。

二、其次要充分利用教学手段

兴趣是激发和保持学生行为的内动力。学生在选择锻炼项目时也存在一定的兴趣差异,而这种个别差异往往又决定着知觉和选择性。学生会把不感兴趣的事情排列到知觉的对象之外, 而集中在感兴趣的事情上。教师在教学内容选择时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多选择操作简便、趣味性强的运动项目,并采取情景化的教学方法,努力营造轻松、愉快、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只有当体育教学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才能主动、自觉地进行学习,才有利于学生自我锻炼兴趣与习惯的培养。

三、改革学习评价的方法

我们以往在评价学生的成绩时大都采用的是终结性评价。这样的评价方法、评价内容和评价形式比较单一,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不利于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不利于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依据学生个人的进步和表现,对学生平时的体能、知识与技能、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等方面采取过程性评价。通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可以反映学生在这一段时间内的学习情况。这样,学生能尽早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继续锻炼的热情,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

四、指导学生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现在的学生接触的运动项目与过去大大的不同了,所涉及到的运动知识也有许多是我们教师需要培训与研究后才能跟得上。作为一名专业专职的体育教师,就要利用自身的学科优势,因势利导,把相关的、学生感兴趣的、紧跟时代步伐的一些活动内容与项目糅合进来。因为,锻炼身体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是不会改变的,改变的只是运动的形式。因此,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抓住运动项目的根本,并且系统科学地传授给学生。如有氧运动与无氧运动的区别,运动损伤与自我保护的重要性,锻炼的时机选择与运动前后喝水的注意点等。同时,教师要让学生懂得运动时自己心跳次数的检测方法以及为什么要做与怎样做准备活动。

五、加强良好锻炼习惯的训练

良好习惯的形成,是多方面因素作用的结果。但是对于体育活动而言,则是意志与毅力的结果,因为体育运动的本质,就是身体活动,身体活动讲究的就是意志和毅力,也就是严格要求与反复训练。严格要求即除了辅助于标准的动作规范、考核标准之外,还有辅助于考勤表、作业表、家庭联系卡等。反复训练是在照顾到学生年龄与情绪的情况下,有的放矢地逐个项目培养和训练、趣味和竞赛等手段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逐渐形成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上一篇:国内快递行业下一篇:团体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