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锻炼

2024-10-02

积极锻炼(精选10篇)

积极锻炼 篇1

《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明确规定:普通中小学校、农村中学、职业中学每天应安排课间操, 每周安排三次以上课外体育活动, 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 (含体育课) 。而事实上, 学生除每天的课间操和每周的两节体育课外, 几乎没有进行其他体育活动了, 即使有, 也是学生自己凭个人的兴趣自由活动而已, 而不是正规的体育锻炼。由于缺乏体育锻炼, 学生的健康受到影响, 最明显的是超常体重的学生比例不断增加、近视眼的学生越来越多等等。造成学生缺乏体育锻炼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学生自我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差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要加强学生的体育锻炼, 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体育教师就要把提高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作为工作的一个重点来抓。要提高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体育教师应做到一个加强、二个培养、三个示范。

一、一个加强

一个加强就是体育教师要摆脱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 加强对体育基础知识的教学, 使学生知其然, 更知其所以然。提高学生体育文化素养, 增强学生体育自学的能力, 促进学生体育锻炼积极性的提高。

体育基础知识主要包括体育基础理论、动作技术结构、运动学、运动生理学、体育卫生常识等。通过对体育基础知识的教学,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常见运动项目的名称、技术要领、要求及注意事项、安全保护措施等, 以便把握活动与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 以及每个动作对身体各部分的要求, 并能正确对待、解决体育运动中出现的一些意外情况。

对体育基础知识的教学可以通过多渠道、多方式进行。如, 对技术动作结构的讲解, 就可以利用下雨天气在室内进行。除教师的言语讲解外, 运用幻灯、录像、挂图, 使学生形成完整的技术概念, 也可以结合课堂内容进行教授。如, 教排球时, 就可以讲解准备姿势、步法、战术阵形、比赛规则等, 也可以在帮助学生处理运动伤病时, 讲解造成运动伤病的原因、具体处理措施、如何预防等。

二、二个培养

现代教学论认为, 教学应注重于个人能力的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积极性的提高, 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生体育锻炼能力的提高。而体育锻炼能力如何, 又是通过对运动时间、方式的有效把握和对有限空间的有效利用与否来体现的。学生自拟锻炼目标和计划的能力提高了, 就会科学地统筹和安排锻炼的时间、方式、运动量等。利用和创造条件进行锻炼的能力提高了, 就会扩大学生锻炼的空间。

1. 培养学生自拟锻炼目标和计划的能力

对学生自拟锻炼目标和计划能力的培养, 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自身实际和可能达到的水平出发, 与体育课要求相辅相成, 制订长短目标, 长短结合。依据目标, 设定实现步骤、方式。制订计划要以个体因素为基础, 符合锻炼的三大原则, 侧重于内容的连续性、项目的丰富性和全面性。

2. 培养学生利用和创造条件进行锻炼的能力

充分利用和创造条件进行锻炼的能力的培养。首先教师要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创造性地利用各种条件进行教学。如, 利用校内的台阶进行单足跳、交换跳的教学;利用成排的树木进行蛇形跑、障碍跑的教学。其次, 善于从教学内容出发, 设计出丰富多彩、别开生面的体育游戏, 如, 发展学生腰部力量的教学中, 可以设计抬轿子、背人跑的游戏等。第三, 根据教学目的, 利用已有的场地、器材, 要求学生设定活动方案, 如, 在铅球教学中, 就可以要求学生针对推铅球对身体各部分的影响, 设计一套徒手操或轻器械体操, 用于教学的准备活动。第四, 经常举行体育器材一物多用的比赛, 如, 给学生每人一根同型号的跳绳, 要求学生创造出三种以上的体育活动等。

三、三个示范

中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判断能力。他们开始凭借已有的知识、经验, 用挑剔的眼光来审视每一个教师, 并决定自己受教育影响的方向、大小。体育教师要吸引学生, 加大对学生影响的效力, 做好学生体育锻炼的榜样示范不可缺少, 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要让学生从教师的形象、气质、风度上看到体育锻炼的好处, 受到感召, 又从教师经常持久的锻炼中得到教育, 从而积极主动地进行仿效。

1. 形象示范

体育教师既是灵魂的工程师, 又是健美的塑造师。他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 还要有健美的体魄, 优美的体态, 站立行走姿态矫健, 还必须具备一两项运动专长, 如, 在三级跳远的教学中, 教师除了准确、优美的示范, 专业、生动的讲解外, 还可以用简笔画把这一过程中重要的动作形态在纸上定格出来。篮球专业的教师, 在自己参加篮球比赛时, 组织学生观战, 向学生展现自己快速的奔跑、敏捷的抢断、灵活的突破、巧妙的分球等。

2. 气质风度示范

体育锻炼应做到意志坚强、精力充沛, 对待学习、工作积极主动, 精神振奋, 遇事沉着冷静。如教学中, 突然发生学生昏厥倒地的情况, 教师首先要稳定其他学生的情绪, 保持镇静, 然后对学生的昏厥症状进行全面细致的观察、分析, 迅速做出准确判断, 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 及时进行处理等。

3. 经常锻炼示范

体育教师是体育锻炼的组织者、指导者, 也是体育锻炼的积极分子和体育锻炼的高手。如, 坚持每天的晨跑、打太极拳、做健身操等;带田径队的教师, 还可以适时适当转换角色, 变教练为陪练。如, 在训练学生短跑时, 教师可以和学生在同一起跑线或不同起跑线同时起跑进行比赛。也可以在学生训练长跑时, 教师一同进行。既可以讲解如何分配体力, 如何由直道进入弯道, 如何超人等, 又可以及时进行示范, 做到教学与锻炼的巧妙结合。

体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体育教师要抓住当前新课程改革的契机, 努力把学生的体育锻炼推向一个新的台阶。

积极锻炼 篇2

学习目标:

1、理解参加体育锻炼的意义

2、树立自觉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意识

3、了解自己参与体育活动的状况

4、根据实际,自觉积极地参加课内外体育活动 教学重点:懂得体育锻炼的益处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参与”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展示课件)

教师临时客串记者,模拟采访学生。

教师提问: A“你平时喜欢看体育比赛吗?” B“你喜欢哪些运动项目?” C“你最喜欢哪位体育明星?” D“为什么喜欢呢?”

教师鼓励学生踊跃发言,相互交流,并且适时用幽默风趣的语言进行点评,调节课堂气氛。

二、组织学生讨论参加体育锻炼的意义。

A笼养兔鸽(兔子跑不多远、鸽子飞不多高就会死亡)

B运动剥夺试验(限制人体运动,人就会告别健康)

C“7大于8”(每天连续学习8小时,不如劳逸结合学习7小时的效率高)在学生谈感想的基础上教师加以简要的总结,实验表明:如果没有运动,人的健康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生命就会受到威胁,运动的少,生命力就脆弱。→ 生命在于运动“life depends on sports”。(1)这句体育格言出自(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2)、我国先秦时期《吕氏春秋》—“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3)、古希腊人:如果你想强壮,跑步吧!如果你想健美,跑步吧!如果你想聪明,跑步吧!那么体育锻炼究竟有什么好处?(讨论时间5分钟)

三、树立自觉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意识

既然体育运动有这么多好处,我们就应该主动参与到运动中来,从小养成锻炼的习惯,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师生共同解读奥运会创始人顾拜旦先生倡导的“参与比取胜更重要”的奥运精神。并联系实际,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项活动,体验其中的乐趣。视频

四、了解自己参与体育活动的状况 1互动游戏:①、双手背后交叉互勾。②、反口令动作“指鼻子,摸耳朵”。

2、现场问卷调查。

3、对照答案,计算得分。

4、参考标准,作出评价。

五、学生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方法。

六、结束部分:

1、教师总结本次的知识点: A、生命在于运动 B、体育锻炼的多种价值 C、体育锻炼重在参与 D、创设锻炼方法

积极锻炼 篇3

关键词:体育锻炼;习惯;培养策略

新课标要求,青少年学生要注重身体锻炼,要从小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能够自觉而积极地参加体育活动。在生活实践中也证明了身体健康是最重要的,若是离开了这个中心环节,其他的事情都是零。而一个人的体育锻炼习惯往往是从小养成的,这样对于小学生来讲,让他们从小培养锻炼身体的习惯尤为重要。身体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一个人的生活质量,以及家庭、社会和工作等。为此本人参加了此课题的研究,通过实践研究获益颇深,下面就此谈谈见解,以供参考。

一、身体锻炼的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吃喝都发展到了较高的水平;从另一个角度,人们的饮食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细粮和肉类不断增加,还有一些小吃食品等,这些都导致人们的体质下降,健康出现问题,若是不加强体育锻炼,抵抗能力和免疫能力下降,最终会出现疾病,乃至威胁到健康生命。若是一个人注意饮食,养成良好的锻炼身体习惯,就会使体质健康提高,身体好了,生活质量也就提高了,给家庭、社會都会带来幸福,也就有利于对社会作贡献,作为学生也会努力学习了。所以,锻炼身体要从娃娃抓起,让学生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这样更有利于社会发展。

二、培养学生身体锻炼的措施

1.作为学校要让老师和学生上好体育课,给学生安排足够的体育锻炼时间和机会。决不能挤占体育课,更不能乱串体育课,要把学生体育锻炼写进教学工作计划中。

2.要培养学生锻炼身体的兴趣,鼓励、表扬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行为,让他们懂得体育锻炼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更要懂得人的生理结构知识,人的各种器官情况,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珍重对健康的意识。

3.教育学生要认真锻炼,踏踏实实,从点滴做起。并引导学生加强对自己锻炼计划的实施,进行自我评价、自我监督。不断提高学生积极参与锻炼的自律性,从而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总之,积极参加各种体育活动也助于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积极锻炼 篇4

一、体育锻炼有助于学生自我意识的提高

特奥运动的口号是:“让我获胜, 如果我不能获胜, 让我勇敢地去尝试。”其充分说明了体育运动鼓励人去检验自己面对新的挑战和完成新的任务的能力, 人在体育运动中一次次地证明自己的能力, 这种证明不再是用语言而是用活动。因此, 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也是自我认识的过程, 进而可通过正确的自我认识从而自觉地修正自己的认识和行为。

二、体育锻炼有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

体育锻炼能有效促进血液循环, 促进大

隔开网球场和羽毛球 (篮球) 场的通道也很有讲究, 和两侧体育馆的通高设计不同, 通道被分为上下两层。下层主要以服务性设施为主, 包括器材租赁处、小卖部、自动售货机、可供出租的储物箱等等。其中,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储物箱 (见图4) , 上下五层的储物箱完全是利用走廊两侧的空间进行安置, 有效利用了空间, 能满足所有来馆学生的使用。每个箱子就是一个方形塑料盒, 可以锁在柜脑获取更多的氧气, 从而提高脑力劳动的效率;有助于促进人的视听觉、本体感觉、神经过程的均衡性和灵活性的提高, 能够有效增强神经系统功能;此外, 参与体育活动, 有助于大脑皮层的相关区域形成兴奋与抑制合理交替的机制, 从而降低疲劳感, 提高文化学习效率。

三、体育锻炼有助于学生情绪的调控

很多人认为, 体育运动的益处只限于提高身体素质、防病治病, 却不知其对人的情绪健康也有很大的益处。国外有一位心理学家, 曾用体育疗法治疗人的抑郁症并取得良好疗效。这位心理学家对13位抑郁症患者进行了5个月的观察和治疗, 结果发现, 通过体育疗法, 病人的忧郁状况大为改观, 精力变得充沛了许多, 也变得愿意与别人交往, 情绪和注意力明显好转;绝大多数人感到自己已经从抑郁中解脱出来, 又能正常学习和工作了。

体上储存衣物, 也可取出拎至浴室更衣用, 十分方便。

上层通道设置了很多诸如乒乓球、沙壶球、桌面足球等趣味性的桌面体育项目。此外, 上层通道的视野较好, 坐在这里休息时, 可以很直观清楚地观看到两侧网球馆和羽毛球 (篮球) 馆内的比赛。

体育馆不仅十分注意安全, 也同样重视卫生。运动场地和器械每天都有专人打扫、清洗和消毒。在器械区、休息区和饮品售卖区, 到处都设有无菌饮水设备、干洗手设备和消毒纸巾, 既卫生又方便。

总体来讲, 加拿大的学校体育馆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外观比较朴素, 不像国内大学体育场馆那样宏伟富丽;占地面积也要比国内体育馆小, 没有像国内体育馆那样在门口及四周设有大量的台阶和外部装饰。体育馆外观的高度也和国内的相差很多, 因为这边的体育馆普遍建造为半地下式的, 所以从外面看加拿大的一些大学体育馆通常是一个并不起

因此, 当遇到挫折和烦恼, 或感到生活单调乏味时, 不妨到运动场上去, 参与一些有趣的活动。只要置身于运动中, 就会忘掉一切烦恼, 就会感到生活是富有朝气的, 生命的力量是如此旺盛。虽然, 在运动之后会感到身体上的疲劳, 但在精神上却得到莫大的满足, 也会进一步认识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四、体育锻炼有利于提高学生人际交往的处理能力

人际交往对建立、巩固和发展人际关系十分重要。学校体育作为一种媒介, 是调整、引导和建立良好的学生关系的重要途径。如, 不同民族的学生在一起互相学习不同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 人与人容易产生共鸣, 达成共识, 增进彼此的信任和情感。同时, 在相互学习中能够密切配合、真诚交往, 从而有助于增进不同民族互相了解与交流, 学会谅解, 形成团结一致、相互合作的氛围, 进而达到感情交流、融洽人际关系的目的。

眼的建筑。这样做的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 方便建立联通教学楼和体育馆的地下通道。因为加拿大纬度高, 冬季气候寒冷, 所以联通学校各个建筑的室内连廊是十分必要的。另外, 半地下式的建筑更有利于保温, 能够节省能源。

积极锻炼 强身健体国旗下讲话 篇5

老师们,同学们:大家早上好!

一千多年前,在古希腊山岩上刻着这样一句格言:“如果你想聪明,跑步吧,如果你想强壮,跑步吧,如果你想健美,跑步吧,”从这句格言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呢?这句格言,向我们揭示了一个哲理——健壮体魄人人都可得到,那就得积极运动,坚持锻炼身体。

同学们,相信你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想当科学家,相当医生,军人,老师……可在实现这些理想的同时,得要有一个重要的前提,那就是你必须要有一个健康强壮的身体.如果你没有健全的身体,当了科学家也就谈不上创造与发明了,当了医生不但不能给病人看病,反而要人家来照顾你.所以,有一个健全的体魄对于我们的学习,长大为祖国建设有着很大的关系.我们应该从小做起,积极锻炼身体,为今后的工作,学习打下结实的基础.有些同学也许会说,我很喜欢体育锻炼,可没有时间锻炼呀!作业这么多,就只好牺牲体育锻炼了,不!俗话说的好:磨刀不误砍柴功.我们现在进行体育锻炼,虽然会占去一点时间,但是,我们所获得的将是体质的增强和学习效率的提高,并培养良好的锻炼习惯和独立锻炼的能力,这不仅保证你们现在健康学习的需要,而且也是你们将来工作,生活的终身需要.那么,怎样科学地进行身体锻炼活动呢 请同学们记住三句话:

第一,体育锻炼要循序渐进

积极锻炼 篇6

摘 要 本文通过分析高校大学生的健康问题,论述了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提出了有效的体育锻炼方法与途径,阐述了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 体育锻炼 大学生 心理健康

一、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

大学生正处在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正在迅速走向成熟又未完全成熟,世界观和人生观正在形成,他们不停地在思考、选择和探索。当代大学生心理特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思维达到了较高和较成熟的程度。大学生思维的特点是:思维从经验型转向理论型思维;独立性和批判性增强了;思维有一定的创造性。二是智能发育趋于成熟。大学生这个年龄段,由于知识的丰富、经验的积累,他们不再满足于现象的罗列而主动地探究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三是自我意识逐步增强。大学时期,由于脱离父母监护、生活空间扩大,大学生独立感、成人感增强,开始重新审视评估自己,并关注他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四是情感情绪日益丰富但欠稳定。随着大学生活各方面需要的日益增多,大学生的情感日益丰富而强烈。四是容易接受新的事物。大学生对校园和社会中出现的新事物新观点新理论表现出浓厚兴趣,容易受其影响。五是性意识进一步发展。大学生性生理已发育成熟,性意识开始觉醒,感情欲望逐渐增强。六是意志的目的性和持久性突出。

二、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1.环境适应方面

刚入学的大学生往往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心理学上将这一时期称为“大学新生心理失衡期”。俄罗斯一著名专家萨拉托夫指出,单单对于大学一年级的新生来讲,其学习生活特点就是自我调节,否则就难以适应从中学到大学的巨大转变,甚至导致身心健康的损害。

2.学业方面

有些大学生不习惯大学教师的讲课方式,有的学生感到大学学习生活太枯燥。经调查部分学生感到学习负担过重,使得学生大脑过度疲劳,皮层活动机能降低,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和想象力都受到限制,影响学习效率,表现为考试焦虑,成绩不稳定,学生总处于一种压力之下,长时间紧张会使学生不同程度地产生心理疾病。

3.人际关系方面

处于青年期的大学生,思想活跃、感情丰富,人际交往的需要极为强烈,人人都渴望真诚友爱,大家都力图通过人际交往获得友谊,满足自己物质和精神上的需要。但面对新的环境、新的对象和紧张的学习生活,使得一部分学生由此而导致了心理矛盾的加剧。此时,积极的人际交往,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使人精神愉快,情绪饱满,充满信心,保持乐观的人生态度。

4.就业方面

十分严峻的就业形势给在校大学生带来了新的压力,近年来大学生就业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使在校大学生担心自己所学的专业在社会上无用武之地,担心将来的就业问题。高校连续几年的扩招,增幅较大,势必造成高校毕业生高存量,高膨胀给高校毕业生就业带来了信念的压力和难度。加上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退役军人和残疾人员的就业安排等,就业形式更加严峻,从而使部分大学生毕业即失业。

三、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产生的影响

体育锻炼是一种低经济支出,低风险和低副作用的有效改善心理健康的手段。现阶段有不少医生及体育工作者都普遍认为体育锻炼可以调整和治疗抑郁和焦虑状态,它能调整心境、缓解应急,使学生注意力集中于有限的刺激范围,失去了时间的感觉,忘记了个人的问题,具有控制感和能力感,并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体育锻炼具有丰富多彩的特点,锻炼者在轻松自主的活动中可以更多地领会和体味体育锻炼的乐趣,从被动锻炼转为主动地进行体育锻炼,从短期变为主动积极参加和长期地进行坚持,使其身心健康的发展更协调和持久,对焦虑和抑郁等消极情绪的控制调节和治疗作用更为显著。

四、结论

1.大学生作为我国21世纪建设的主力军,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虽然大学生在社会同龄人中是佼佼者,但心理尚未成熟,认识问题,自我调节,自我控制能力还不强,往往因为遇到挫折和障碍而产生忧虑和烦恼,造成心理压抑和心理紧张,甚至会出现轻生的现象。

2.作为体育教育工作者,要高度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在体育教学中大学生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要做到同步的原则。要充分认识体育锻炼对培养大学生心理素质的作用,具备适应社会的健康心理。通過有效的体育教学手段,完善大学生的个性修养,克服心理障碍,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造就心身健康,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五、建议

1.创建良好的校园体育环境

学校应不断的加大体育设施和场地建设的投入,使更多的场地和设施对全体学生开放,为学生提供体育锻炼和交流的机会。创建良好的校园环境,特别是健康的文化气氛,对于大学生的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培养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培养学生科学地进行身体锻炼,并且把体育锻炼作为日常生活的一种需要,成为一种习惯。体育教师是学生直接效仿的对象之一,对学生能否形成良好锻炼习惯有直接的影响。因此,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发挥为人师表,言传身教的示范作用,认真贯彻课堂常规,科学地安排教学过程,规范准确的讲解示范动作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3.结合体育教学来预防心理疾病

体育锻炼能预防心理障碍、治疗心理疾病和保持心理健康。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通过体育课教会学生运用积极的自我暗示,树立自信心,调整认知和重新认识自己的能力;体育锻炼项目及方法很多,可以根据个人爱好来进行,前辈们多年的教学经验及自身的实践感悟,着重以有氧锻炼项目为主,融到集体有规律性地进行锻炼,效果较为明显。

参考文献:

[1]王书君.学校体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调节作用的探究[J].大众科技.2009(1).

[2]卢刚.体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6(1).

积极锻炼 篇7

《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要求“中小学校要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体育活动的时间”。职校学生在校期间每天活动一小时体育锻炼得到保证, 而节假日的体育锻炼如何得到保障, 也是我们重点关注的问题。据江苏省教育厅职业教育调查报告指出, 职校教育已占到中等教育阶段的52%。一般职校生三年后毕业直接走向社会, 与普通高中学生相比缺少了继续接受体育的机会。而职校学生又是我国未来技术人才的主力军, 他们的身体素质直接关系到他们终身职业的需求。由此可见, 要重视职校学生的健康状况, 培养职校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 就必须重视职校生从事节假日体育锻炼的现状。本文通过调查研究, 了解职校生节假日自主参加体育锻炼的现状, 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改进对策, 为培养职校生终身体育锻炼提供参考依据, 以促使职校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 争做全面发展人才。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采用了分层抽样, 随机抽取了 (张家港市工贸职业高级中学、职教中心、第二职业中学、第三职业中学等) 四所职校的部分2007级财会、机电、服装、计算机信息、电子、国际贸业等专业为调查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座谈法等方法。

三、结果与分析

(1) 职校学生节假日自主体育锻炼的现状。

(1) 职校生节假日自主体育锻炼态度。统计结果来看, 非常喜欢和比较喜欢节假日参加体育锻炼的职校生分别占16.5%和70.3%, 不喜欢和不表态的学生各占13.8%。其中非常喜欢和比较喜欢的男生分别占20.5%和76.2%, 而非常喜欢和比较喜欢的女生分别占6.5%和76.2%。可见职校生中有七成以上的同学对节假日参加体育锻炼持喜欢的态度, 只有少数表现出不喜欢, 而女生的积极性明显低于男生。

(2) 职校生节假日自主体育锻炼动机。统计结果来看, 职校生参加节假日体育锻炼的动机列在前四位的分别为“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健身运动、终身锻炼”“喜欢爱好、培养特长”“消化教学、应对考试”, 所占百分比率分别为80.5%、70.9%、69.2%和25.6%。其中男生与女生都把“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放在第一位, 把“健身运动、终身锻炼”放在第四位。由此可见,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实施对学生影响比较大。同时, 由于职校生对自身认识不足, 而把“健身运动、终身锻炼”放在最后。男生把“喜欢爱好、培养特长”放在第二位, 女生则把“消化教学、应对考试”放在第二位, 这是男生和女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目的和观点差异所致, 女生比男生比较实际, 所以在体育动机上存在不同。

(3) 职校生节假日自主体育锻炼频率。职校学生每周参加一次体育锻炼的占26.7%, 1~2次占46.8%, 2~3次占17.4%, 3次以占12.5%。可见, 职校学生经常参加节假日体育锻炼人数比较少, 这与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提倡“每天锻炼一小时”相差甚远。对男生与女生的进一步比较发现, 女生参加校外体育锻炼频率次数明显不如男生, 差异性较大。由于在体育锻炼动机上差异不是太大, 这种可能与节假日体育锻炼在器材、时间、场地、锻炼伙伴等方面因素有关。

(4) 职校生节假日自主体育锻炼持续时间。统计结果来看, 职校生节假日体育锻炼每次时间在20分钟~30分钟的占60.2%, 而在30分钟~60分钟的占36.6%。由此可见, 对于一名正常发育的职校生来说, 体育锻炼持续时间比较短, 所起的锻炼效果比较差, 因此, 职校生在节假日体育锻炼时应注意时间的把握。从男、女生所占比例来看, 男生体育锻炼持续的时间明显高于女生, 这可能与男、女职校生的生理和心理差异有关。

(5) 职校生节假日自主体育锻炼参加锻炼的时间。从统计看, 60%以上的学生节假日自主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安排上无规律性, 有的早晨、有的晚上。这是由于职校生在校学习时间较短 (一般职校生三年后毕业直接走向社会) , 学习比较紧张, 加上社会实习较多。所以, 校外空余时间相对比较少, 而用在校外体育锻炼上的时间更少, 从而导致节假日体育锻炼无规律。而在男、女之间比较中, 差距不明显。我们知道, 职校生与普通高中生相比他们缺少了继续接受体育的机会和途径, 所以关心他们节假日的体育锻炼显得更为重要, 对于培养职校生终身体育锻炼习惯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6) 职校生节假日自主体育锻炼的形式。从统计结果来看, 职校男、女生参加节假日自主体育锻炼形式都以“与朋友、同学一起锻炼”排在首位, 并且达到达82.9%。说明职校学生参加节假日体育锻炼中以结伴进行为主, 把体育锻炼作为同学之间的交往、沟通、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机会。同时, 男生有37.8%的同学与不同人群一起进行体育锻炼。说明职校男生想通过体育锻炼, 扩大社会交往面和层次, 进一步增强自己的交往能力和适应能力, 而女生这一方面相对弱一些。

(7) 职校生节假日自主体育锻炼活动地点统计。职校生能锻炼的地方最多的是自家附近空地占53.12%, 最少的地方就是学校场馆, 占7.52%。表明职校生节假日体育锻炼的体育场馆与设施严重不足, 应加强学校场馆、公共体育场馆和运动设施免费或优惠向周边职校学生开放, 满足职校生节假日的体育锻炼的需求。

四、结论与建议

(1) 结论。 (1) 在职校学生中有86.38%的同学对节假日自主参加体育锻炼持喜欢的态度, 少数同学不喜欢。说明职校生除了自身体育锻炼以外, 同时想通过节假日的社区体育活动和竞赛来扩大社会交往面和层次, 提高自己的适应能力和交往能力。 (2) 职校生节假日自主参加体育锻炼动机中, 在追求身体素质和健康前提下, 男、女生表现出不同的个性:女生追求形体, 男生追求个性爱好, 培养自我的特长。这说明男、女生在锻炼的目的和观点有所差异。 (3) 职校生在节假日自主体育锻炼频率、持续时间上明显不足, 不能达到锻炼的效果。而女生锻炼明显不如男生, 60%以上的职校生节假日体育锻炼的时间安排没有规律性。因此, 在职校体育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科学的锻炼方法, 满足职校生节假日体育锻炼的需求。 (4) 职校生节假日自主体育锻炼的体育场馆与设施严重不足。加强学校场馆、公共体育场馆和运动设施免费或优惠向周边职校学生开放, 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

(2) 建议。 (1) 职校生在节假日自主体育锻炼时, 由于缺乏科学的指导, 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明显下降。因此, 社区体育指导员的培养有待进一步加强。 (2) 认真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 充分认识到体育场馆紧缺在一定程度上是影响职校生校外参加节假日体育锻炼的主要原因。开放学校体育场馆, 提高现有体育场馆的使用率, 是当前解决职校生节假日参加体育锻炼所缺器材、场地的有效方法。

摘要:职校生节假日自主参加体育锻炼, 是职校生强身健心、成为全面发展人才的有效手段, 是培养职校生终身体育锻炼习惯的有效途径, 是职校生不断提高自己的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有效方法, 受到职校生欢迎。教师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座谈法, 对职校生节假日自主参加体育锻炼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职校生节假日参加体育锻炼持有积极、喜欢的态度, 但在体育锻炼频率、持续时间上明显不足。影响职校生参加节假日的主观原因是职校生的惰性、时间和指导上有所冲突, 客观原因是体育场馆和设施的严重不足所造成。建议职校生节假日体育锻炼时要注意科学化、校内外一体化相结合。

关键词:职校学生,节假日体育锻炼,现状,人才,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积极锻炼 篇8

关键词:大学生,早锻炼,身体健康

一、早锻炼的重要性及意义

1. 早锻炼健身功能

研究报告表明, 人的肌肉力量及肺活量到八九十岁仍是可以训练的, 而身体柔韧性和协调性也可以通过良好的活动习惯保持相当长的时间。大量的健康社会学调查表明, 接近三分之一的疾病都是可以通过身体锻炼来预防的。毫无疑问, 早锻炼在很大程度上使成千上万的人, 尤其是进入老年后的人的生活充满活力, 成为减少全球医疗花费的行之有效的方式。

2. 早锻炼塑造美的生活

锻炼可以让人的身体强壮、健美, 使人从外在体形和内在生命素质上透射出对生活追求的勇气和智慧, 同时锻炼为社会输送着活力, 以其不可替代的方式引导人们塑造自身, 实质上也就是塑造生活。

3. 早锻炼塑造人的品质

持之以恒的早锻炼时对意志力和进取心的要求与考验, 激励着人们通过各种方式与途径去锻炼, 去战胜类似依赖、懒惰、胆怯、畏难恐惧、自卑等人性的弱点, 使人们的个性品质得到磨砺。

4. 早锻炼的娱乐功能

健康快乐的一生, 除了健康的身体外, 还需热心于身体娱乐的兴趣和情绪, 如同人们需要水和食物一样, 合理而科学的锻炼, 是保障人体发挥极限效能的有效保证, 从而获得愉快和成功的情感体验和学习动力。

5. 早锻炼可以加强人际交往, 发展适应能力

各种不同的专业人士, 都为了同一个爱好和娱乐而从四面八方聚集到一起, 互学共进、沟通情感、增进交流、共同提高, 从而调动了锻炼的兴趣, 提高锻炼实效, 使人的身体、心理、适应能力、精神境界都得到了升华。

二、提高早锻炼兴趣的途径和方法

1. 学校要进一步贯彻并创新大学生“健康第一”的思想教育工作

如何提高早锻炼积极性是新世纪高校面临的重要任务。世界卫生组织界定的健康标准是: 一是身体健康; 二是心理健康; 三是社会适应能力强。而长期以来形成的一整套高校体育早锻炼教育工作体系已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 高校教育部门要高度重视, 对青年大学生进行早锻炼教育要从思想上从深层次根本上认识, 对青年学生忽视早锻炼的问题采取有力的约束机制, 要求学校要为增进学生健康, 增强学生体质, 提高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 改变只重视专业教育而忽视早锻炼教育的不良倾向。

2. 学校早锻炼要从组织形式上彻底改革

长期以来, 普通高校早锻炼的组织形式要么是晨跑, 要么是做一套广播体操, 要么就是早读, 还有的根本不用出早操。这些内容单一乏味, 形式机械, 从实践效果来看, 并不令人乐观, 给人的印象是“高投入、低产出”, 学生早已厌倦。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 我们要大胆改革, 把传统的做操形式开辟为体育舞蹈广场、健美操俱乐部、球类活动中心、中华武术之家、各类游戏协会等, 把众多有共同兴趣爱好、情趣相近的参与者联系在一起, 让学生自己组织起来, 组织形式和活动内容由学生根据兴趣自主确定, 学生参与的意识更强、自我成就感也越大。各健身站设立辅导员和学生各种活动中担任组织、服务、裁判等不同的角色, 在角色转移中增加了自我学习和自我锻炼的机会, 提高了运动伤害的自我处理能力、人际关系的协调能力等, 让学生置身于开放、民主、和谐、轻松的气氛中, 并根据自发的兴趣或发展需要, 自主选择, 主动参与, 从而达到身体锻炼的目的。

3. 早锻炼的内容必须有利于学生兴趣的激发

早锻炼的内容实质是收到增强学生的体质实效。学校应积极改革教学内容、方式和手段, 提高学生积极参与锻炼的兴趣, 多选用那些兼具民族性与世界性、健身性与娱乐性、科学性与可接受性的可塑性教学内容。对于那些无法贴近学生未来生活和职业, 缺乏实用性与时代感的内容, 以及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因受竞技规则的限制被动掌握甚至不易掌握的内容, 应予以删除, 要具备以下几点: (1) 锻炼的内容必须具备足够的锻炼身体的价值, 并尽可能具有一定的技战术性、集体性、趣味性和娱乐性, 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对体育文化的需求和兴趣; (2) 早锻炼的内容新颖, 其难度不大, 必须是绝大多数学生通过一定时间的练习都能掌握的, 在学习上变“被动”为“主动”; (3) 学生所学的内容在受场地设备限制的条件下也能正常地开展, 并达到健身的目的, 从而塑造自己完美的人格。

4. 创设和谐的学练环境与气氛

建立良好、融洽的学练环境和气氛, 有利于早锻炼兴趣的提高。体育教学不仅要加强学生对早锻炼的认识, 还要从校园环境入手营造全校园早锻炼的氛围, 全方位促进学生早锻炼思想认识能力。一所学校、一个班级或是一个小组, 良好的学练风气会成为一股无形的力量, 不断地吸引和推动学生们自觉进行学练, 激发受学生的学习热情, 无形中创设一种学练氛围, 一个自由环境, 使学生能够有活力、有定向、有秩序, 有自信心进行自我锻炼, 这样大学生在良好的学练环境中学到了运动技能, 形成一定的价值体系、思维方式、群体心理及思想观念, 也为大学生的人际交往, 情感发挥创造了平台, 对其人格塑造或个性化过程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 自然而然就提高了早锻炼的兴趣。

5. 早锻炼中要重视“教师投入”与“学生投入”

无论现代教育怎样变革, 现代教学手段多么先进, 教师仍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思想素质直接影响学生的思想素质。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说过:一个大学, 人才不是在课堂里教出来的, 而是在大师所创造的氛围中熏陶出的。社会心理学家认为, 教师以健康、融洽的情感投入到教学中, 会使学生产生安全感、责任感, 并使其产生积极向上的行为, 教师应爱岗敬业、学识渊博, 尊重学生的人格, 热情、宽容、平等地与学生交往, 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对学生做到严中有爱, 严中有理, 及时地了解和掌握各种信息, 妥善灵活地处理偶发事件, 渗透礼仪教育, 净化学生心灵, 让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在锻炼中尽情展现。学生要以强烈的好奇心、浓厚的学习兴趣、饱满的学习热情投入学习, 让自己在早锻炼中尽情地品尝合作、竞争、挑战、创新等带来的乐趣, 充分展示和培养自己的运动观察、模仿、记忆、思维、想象等能力, 让自己不但能掌握知识技能、而且知道如何独立地区学习新的知识技能, 使自己不仅体验到获得知识技能的乐趣, 而且体验到掌握方法、发现知识、创新知识的乐趣。这样, 从自身需要、兴趣爱好到持之以恒, 养成习惯, 从而形成了某种必不可少的需要, 这种内在力量最终使自己获得终身体育。

参考文献

[1]郭聪聪, 高勇.论高校早锻炼风气的养成[J].浙江体育科学, 2004, (03) .

[2]揣佳凡, 刘洪新.高校体育文化对大学生社会化的积极作用[J].内江科技, 2010, (01) .

[3]高振发, 李维.探索系部开展学生早锻炼活动的有效途径[J].体育师友, 2008, (02) .

积极锻炼 篇9

高职高专学生生源来自于高中毕业生, 主要学习技术技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对于学生的体育要求没有中学的考试要求, 采用选修课的形式进行教学, 教学时间短, 加上学校对学生体育锻炼不重视, 场地器材有限。所以, 分析影响体育锻炼因素, 对于提高高职高专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和增强体质, 改进高职高专额体育教学质量, 促进学生自觉参与体育锻炼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将揭阳职业技术学院大一、大二在校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年龄在19~21岁。

2、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观察法对揭阳职业技术学院大一、大二进行调查, 从每一个年级中抽取100名学生进行访谈, 对学生的参与体育锻炼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三、高职高专学生体育锻炼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1、体育锻炼的缺乏动力因素

体育可作为选修课程, 修学分的形式, 难于对学生形成锻炼意识强化, 学生只停留一周一节体育课的锻炼时间, 一旦修够学分便停止体育锻炼。

2、课余时间的生活方式岁多样, 但体育锻炼意识淡薄

调查数据显示, 从活动的类型 (包括:上网、聊天、逛街、看书、睡觉、体育运动、社团活动、兴趣学习、其他) , 男生分别为30.5%、25.6%、5.6%、10.5%、4.5%、11.1%、21.1%、5.6%、9.9%;女生分别为38.6%、35.4%、36.6%、25.6%、10.5%、5.6%、15.6%、9.8%、6.4%。体育活动参与相对欠缺, 尤其是女生怕出汗等因素参与度很低。

3、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连年呈现下降趋势

我校自2006年对全院学生进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以来, 选取台阶测试, 立定跳远、身高体重、肺活量、体前屈五项指标进行测试, 发现女生体质普遍下降, 男生从大一到大二的在校生活体质指标呈现下降趋势。

4、影响高职高专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因素的调查分析

运动技术因素在参与锻炼起到重要作用, 技术好的同学运动积极性较高, 对某项运动技术一点都不懂的学生相对来说参与运动的积极性必然受到影响。

(1) 《大学生体育与健康》作为高职高专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课程指导, 将体育课作为必修课, 学分为2分, 上课形式以选修教学为主, 开设的体育课程包括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武术、健美操、毽球, 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选课教学, 考试包括所选科目的基本技术考核和身体素质 (短跑100米, 中长跑男生1000米, 女生800米) 。 (2) 从访谈个别学生体育课参与体育锻炼情况来看, 学生觉得参与体育锻炼太累占主要因素;其次老师的教学方法过于单一, 照本宣科;第三教学内容陈旧和体育教师整体素质不高, 以上三方面是体育课制约学生参与体育锻炼主要原因。 (3) 学生对健身的重要性认识的影响因素。体育锻炼对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科学的参与体育锻炼与机体的健康呈正相关。体育锻炼对于心理有问题的学生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其中球类项目对于有压抑、人际关系敏感、孤僻、缺乏自信的学生有较为明显的改善作用, 提高他们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 使他们以健康的心态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从学生的调查中得知大部分学生不关心健身的重要性和认为健身不重要, 令人甚忧。 (4) 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与体育锻炼的影响因素。影响学生课余时间参与体育锻炼的因素是场地器材和课程负担重, 由于我校建校时间短, 近年不断扩充招生规模, 其配套的体育场地设施跟不上制约学生体育锻炼的热情, 对于职业技术类学生需要职业技能考试才能适应社会发展, 在校期间忙着“充电”, 一系列的考证热让学生将大部分时间放在学习上, 忽视了体育锻炼5结论 (5) 良好的生活方式有利于人的身体健康, 不良的生活方式会导致体质下降。学生没有产生体育锻炼的习惯, 被调查的学生将大部分课余时间花在上网聊天、玩网络游戏、逛街、睡觉上, 很少参与体育锻炼。 (6) 学校的场地器材, 体育课的组织形式, 体育教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影响不容忽视, 只有在客观条件满足学生, 才能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7) 相关政策和法规还没有落实到位, 没有校级的体育锻炼文件指导学生体育工作, 措施不够具体, 实用性不强, 未能全面调动体育教师的积极性。 (8) 学生对于健康的重要性认识和重视不够, 长期处于可有可无的生活方式选择上, 漠视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5、学生对学校体育场地满意程度的调查

我校体育场地包括足球场一块, 田径场一块, 篮球场六块, 排球场两块, 羽毛球场五块, 乒乓球桌十张, 全民健身大道一条, 对于一个全日制大专院校学生人数与体育场地面积达到一定比例来讲远远不够。环境对人的影响不容忽视, 良好的运动环境能调动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 当学校发展到一定规模, 体育场地设施应该配备相应的满足学生要求。

四、建议与对策

1、学院要不断加强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 宣传健身的价

值和作用, 加强体育教育课程建设, 形成政策性指导教学工作, 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

2、学校根据学生的数量建设与学生比例相当的体育场地、配备体育设备。

良好的场地和体育设施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激情。同时, 学校应该加强体育教师的培训力度, 使体育教师更新体育教学方法, 更新教学内容, 加强文化修养, 以适应时代教育的发展。

3、首先认识到健身的重要性, 从而改变思想和观念, 学

校要加强学生体育健康观念教育, 使学生认识到健身的重要性, 投身体育健身的活动中来, 为自己的健康服务。

参考文献

[1]王飞加:《高职学生生活方式与体育锻炼研究》, 《体育文化导刊》, 2009 (2) 。

积极锻炼 篇10

早在几千年前,快步行走就被中医论述为“百炼之祖”,而在奥林匹克的故乡古希腊,奥林匹亚阿尔菲斯河岸岩壁上依旧保留着古希腊人的一段运动格言,“如果你想聪明,跑步吧!如果你想强壮,跑步吧!如果你想健康,跑步吧!”行走,被认为是人类最基本的运动能力之一。跑步运动的门槛低,不需要任何器具和装备,也不需要伙伴和对手,是为数不多的包容性极强的运动。事实上,将行走与健身锻炼相互结合,特别是成为一项专门的健身运动项目,却还是近几十年来的事情。20世纪60年代,北欧瑞典、丹麦等欧洲国家的健身爱好者们,在严寒的冬季号召大家走出家门,用健康行走的方式抵御寒冷,锻炼身体,逐渐形成了如今席卷全球的健步走热潮。中国的跑步热如今有如火如荼的势头,对于处于青春期、朝气蓬勃的大学生群体来说,这种与自我身体直接对话的潮流时尚项目也是受到他们广泛的追捧,很好的促进了他们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达到身心愉悦、自然健身的目的。该文力图剖析大学生参与跑步运动的积极心理因素,了解这项热门运动对于大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心理影响,期待了相关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建议。

1 因素分析

调查了解中发现,大学生参与跑步锻炼并形成习惯而坚持,很多学生并不是为了减肥——健身这样直接的身体锻炼目的,他们更多的是在跑步中找到了自我的乐趣,找到了与身体对话的方式,体验到一种不一样的快乐,也就是说他们更多是在精神层面上有了显著的改变。因此,分析跑步热在大学生中流行的心理因素是极其有意思的事情。经过认真总结分析,我们总结出以下几点。

1.1 磨练意志品质,促进身心健康

毫无疑问,跑步是枯燥繁琐的重复性运动,它的运动时间长而周而复始,会让人产生疲倦和厌烦,同时,运动强度还在不断的增加,对于锻炼者的身心是一个极大的考验。经常参加跑步活动的人,能增加他们的忍耐能力,磨练其意志品质,锻炼他们的自制力、自信心、勇敢面对任何苦难,培养顽强拼搏、吃苦耐劳的作风和坚韧不拔的人生态度。同时,跑步如此受到追捧也是源于人们对于自身的健康意识逐渐增强,人们衣食无忧后对于身体健康的愈发关注,是一种社会意识的觉醒。随着中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家更深刻意识到身心健康、体魄健壮对工作和生活的价值,对于健康、休闲以及高质量生活的追求越来越明显,而跑步对于运动场地、时间以及个人条件几乎没有要求,参与的门槛低,继而成为民众最容易接受的锻炼方式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说,跑步也许就是“一场声势浩大却没有终点的自我循环”,跑友们说得最多、共通的感悟是:“从不会跑到会跑,不仅是体能的提升,也是精神层次的跨越。”跑步运动不仅能锻炼身体,更能培养良好的忍耐力、乐观自信、自控力等意志品质。

1.2 经历“跑步者高潮”

经常参加跑步的人,会在运动进行过程中体验到一种难以言表的身心愉悦过程,这是一种极度享受的身心体验——“跑步者高潮”。当达到此状态时,人们会感到身体轻松,精神上产生一种欣快感,感觉自身和情境融为一体,忘却自我,充满活力,超越时空障碍(张力为等,2003)。“跑步者高潮”是大部分经常跑步的跑友常能感受到的一种良好的身心状态,会感受到一种发至心灵深处的颤栗、欣快、满足、超然的情绪体验,由此获得的人性解放,心灵自由,照亮了他们的一生。迟化(2014)认为,跑步是使人们感觉到痛苦和快乐两极情绪差异最大的项目,这样一种痛并快乐的体验一般是在通过极点、第二次呼吸以后才能产生,是在经历长时间的艰辛努力后才能达到的状态,苦尽甘来,回味无穷,让锻炼者完全处于活动的本身过程,忘却自我,动作控制感增强,充满活力,享受过程,体验乐趣,激励自我更好的锻炼。

1.3 缓解压力,学会与自己身体的对话

美国人克里斯托弗·麦克杜格尔在《天生就会跑》提到,“逃离恐惧和奔向美好一跑步是人类两个最基本的渴望”。快节奏的生活和繁重的工作让都市人急需一个缓解压力的方式,而形式简单、过程便捷且经济实惠的跑步无疑是最好的途径。美国历史上,跑步热潮的兴起和社会经济的衰退历史息息相关,“跑步热多少反映了人们在一个并不十分美好的时代,渴望逃离和宣泄的身心需求”。同时,在长时间奔跑的过程中,人们逐渐会学会与自己身体的对话,融入大自然,享受在跑步过程中的“沉浸感”。越来越多的人将跑步定义为自我“禅心”的一种修炼,埃里克·霍弗在《真正的信徒》中提到:“宗教和许多群众运动的吸引力在于它们能让我们忘掉自己,把自我浸沉在我们认为比我们自己伟大的事业中。”跑步与此类似,虽然对身体来说在紧张地活动,但人可以抛掉自我意识,全神贯注,获得空白和安宁。万科总裁郁亮是商业圈中知名的跑步狂人,他曾经说过:“刚开始跑步时还会听音乐,现在听自己的脚步声、呼吸声、心跳声,比音乐更美妙”。跑步者的收获是在自我运动后得以体现,跑了就好,跑了就懂。

1.4 扩大社会交际面

目前,跑步已经成为中国最受欢迎、最具群众影响力、集竞技和健身功能于一体的田径项目,跑步热的蔓延,让大学生们能够相互认识并交往上一大批有相同兴趣爱好的跑友,跑步已演变成为一种多元化的社交手段,大家通过积极参加各种跑步比赛或者其他活动,进一步加深了解。跑友形成了一种新的社会化网络,大家走进户外,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和更多的人一起运动、交流,舒缓心情,感受快乐。大学生们聚会,跑步话题总能聚集很多学生,聊到感兴趣的话题时大家也是异常兴奋,感同身受。目前,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跑步爱好者在网上拉帮结派,在网下集体拉练。而同时,移动客户端的迅速发展也加快了知识、信息碎片化的进程,大家更加注重交互式的信息传递而不是被动式的接受,大家逐渐形成以不同的爱好和需求为特征的“圈子”,从最初的论坛、贴吧到现在更为快捷的微博、微信、手机APP等,圈子范围在缩小,但是针对性在增强。体育作为人们热衷的兴趣爱好,是最能聚集成圈子的凝结剂之一,跑步不仅可以“独乐乐”,而且可以“众乐乐”。分享跑步带来的快乐让更多人有了参与的热情,这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社交、个性、族群认同、信息筛选、话语权等需求,分享带来的快乐也让无数从未跑步的人有了跑步的冲动。“当个人的数据变成社交平台的一种分享,这不仅仅是一种记录,也是一种激励,激励人们不断自我挑战,谁都想要跑得更快、跑得更远,这样一种重要信息的分享,让跑步成为一件新的话题谈资,一种可以共享的社会资源,一种新的精神提升催化剂和一种更多元的娱乐方式”。

1.5 彰显个性,流行与时尚的结合

有统计显示,跑步如今成为羽毛球、篮球之后最受运动爱好者喜爱的第三大全民运动。2013年新华社评出的中国体育十大新闻中,“跑马拉松赛成为健身新时尚”位列其中。如今,形式各样的跑步热潮已经成为流行与时尚的完美结合。约跑成为都市人盛行的跑步方式,应运而生的是新的锻炼群体一—约跑族。跑步已经变成现代大都市中一个重要的时尚,移动设备用户常用APP里有个咕咚软件,4年时间里中国用户已有几千万,各种运动手环在中国卖的红火。人们对于身体锻炼的具体运动数据有了较好的了解和运用,每日运动标准的完成就是一个很好的动力。持续分享的跑步记录,既能传递自我一个时髦、有趣、自律、阳光的形象,也能让大家成为你运动的监督者。跑步热是近几年在中国才出现,而在美国,跑步热在城市人群中爆发并成为时尚已经是40多年前的事情。《阿甘正传》电影中,阿甘玩命跑步,一大堆人追随跟跑的片段反映的就是当年的这一潮流,成千上万的美国人加入跑步大潮,乐此不疲。

跑步成为一种健康方式和社交手段,借助手机、微信、微博等新媒体的推波助澜,人类内心深处的炫耀冲动得以体现而尽情释放。人们并不在意跑步的成绩如何,只是想在奔跑的过程中享受乐趣。跑步热已经成为一种流行文化,大学生是流行与时尚的潮头兵。如今的跑步活动有各种方式,跑步距离有长有短,年龄不限,也是彰显个性,满足人们各种各样需求的舞台。新形势下人们参与体育锻炼的各种需求不同,跑步运动已经开始分化,有单纯竞技类的马拉松比赛,也有强调参与的趣味跑等各种新奇形式,都是意外的火爆,报名人数人满为患。跑步和其他时尚活动进行完美结合,也是体现流行娱乐元素的一方面,如彩色跑、欢乐跑、彩虹跑、荧光跑等多种形式,运动强度并不太大,重在参与和娱乐,大家在运动的过程中展现自我,表达自我不同的述求,体现出别样风采,这也是不少大学生热衷于参与此类活动的目的,找到了一定的满足感与成就感。

2 结语

目前,跑步已经从小众运动变为城市里许多人热衷的运动,跑步热在中国已经不仅仅是一项健身运动,它正在以一种阳光、向上、乐趣、时尚的形象走进人们的生活,成为一种具备社交,娱乐等新职能的新兴休闲方式,体现的是一种时尚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已经成为一些人在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吉姆·菲克斯的《跑步圣经》在跑者圈中仍然被奉为入门经典书,书中他形容跑步对个人的意义是:“玩让我们保持年轻,且维持我们对相关事务严肃性的看法。跑步就是玩,这就是解脱”。跑步热潮的流行,让大学生们更积极主动的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对大学生参与跑步运动的积极心理因素分析,我们认为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分析认为,大学生参与跑步热的积极影响心理因素包括磨练意志品质,促进身心健康,体验“跑步者高潮”、缓解压力,学会与身体对话,扩大社会交际面,彰显个性,流行与时尚结合等多方面因素,跑步热对于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具有积极影响,我们必须多加引导,让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

摘要:跑步已经成为当下中国最火的体育锻炼方式之一。本文分析了跑步热这一话题对于大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心理因素,包括磨练意志品质,促进身心健康、经历“跑步者高潮”、缓解压力、扩大交际面、彰显个性等几个方面,期待为相关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建议。

关键词:跑步,大学生,体育锻炼,因素分析

参考文献

[1]史国生.忍受痛苦快乐永恒——跑步健身苦乐观教育探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37(11):112-116.

[2]蒋贵洋.新媒体在“路跑”赛事中的运用[C]//2014全国体育计算机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2014:66-71.

[3]周敏娴.跑,感受强风吹拂的滋味[N].文汇报,2015-02-10.

[4]边福荦.健身长跑过程中运动愉悦问题的研究[D].沈阳:沈阳体育学院,2014.

[5]孙喜保.当跑步成为一种生活方式[N].工人日报,2014-10-22.

[6]中国跑者:一道新风景[N].第一财经日报,2013-10-23.

[7]李原.他们在跑什么[J].商学院,2014(4):118-119.

[8]封寿炎.张扬城市的“奔跑精神”[N].解放日报,2014-09-24.

[9]蒋宁.浅谈城市“约跑族”[J].经济研究导刊,2012,179(33):271.

上一篇:中国纺织业困境下一篇:舆论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