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计算(精选12篇)
自主计算 篇1
学习数学的目的是为了让数学更好地服务生活,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而言, 就是要逐步引导他们能够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简单问题。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 我设计了“今天我当家”的实践活动性作业, 让学生在生活实例中主动探索、思考、计算, 把数学知识有效地运用到生活中, 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从而激发学生自主计算的意识, 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亲爱的同学们:
你和爸爸妈妈在外面的饭店吃过饭吗?你知道你们全家在外面吃一顿饭需要花费多少钱吗?今天老师想请你们当当小管家, 记录一次你们全家人在饭店吃饭的菜名和每道菜的价格, 填在下面的表格中。然后调查一下在家做同样的菜需要多少钱, 对比一下在饭店吃饭和在家吃饭的花销后, 完成下面的作业。
想一想:如果你当小管家, 你会建议全家人在哪里吃饭?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在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时, 学生需要经历收集数据、自主计算、解决问题、归纳总结的过程, 这样的课内外结合的开放性实践活动作业, 对学生而言, 要比常规的计算题、应用题更贴近生活、更有趣、更具挑战性。在参与活动的学生中, 有94.99%的学生能够独立完成, 4.29%的学生需要在家长的协助下完成, 0.72%的学生因不理解活动的要求而没有完成。从实践活动的调查反馈中可以看出, 大多数学生非常喜欢这样的实践活动, 不仅在吃饭的过程中认真记录下每道菜的菜名和价格, 回家后还用心调查这些菜的实际价格, 能够熟练地运用加减法进行计算、比较, 最后得出结论。在这一过程中, 学生发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感受到了数学对生活的作用。在解决问题时,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自主计算, 提高了自主计算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家长而言, 在学生特别是低段小学生完成的过程中, 需要家长的支持和帮助, 需要家长付出时间和精力, 这无疑会给家长带来一些麻烦, 但从家长的反馈中发现, 74%的家长认为这样的活动让孩子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加以应用, 不但拉近了数学和生活之间的距离, 而且增强了孩子的学习兴趣, 提高了孩子的计算能力, 更重要的是让孩子在生活中学会了观察、思考、计划、节约……很多家长希望能经常有这样的实践活动让孩子参与, 同时自己也会采用这样的方式帮助孩子养成自主计算的习惯。“今天我当家”是数学实践活动的载体, 它让学生经历了了解、对比、计算、思考的过程, 经历了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过程, 让冰冷的数学变成了火热的思考, 让家长切身感受到和孩子一起学习成长的快乐。
数学中的算法知识, 如整数加减法的计算, 是人们经过上千年的实践探索逐渐优化形成的, 学生在经历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和程序性算法的探究后, 还需要有应用过程。这样的应用过程不能仅仅局限在书本上的计算题中, 更应该体现在生活中。作为教师, 我们需要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数学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帮助学生克服机械运算的学习方式, 让自主计算成为学生生活中的一种习惯, 引导学生用发现的眼睛去观察生活、用敏锐的大脑去思考问题、用娴熟的计算能力去服务生活。
自主计算 篇2
1、哈尔滨工业大学考试科目: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
2、南京大学考试科目:同统考科目
3、南京大学软件学院考试科目:数据结构、软件工程、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网络
4、东南大学考试科目: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
5、东北大学考试科目:同统考科目
6、吉林大学考试科目:同统考科目
7、电子科技大学考试科目:数据结构+操作系统
8、南开大学考试科目: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C++程序设计
9、中国人民大学考试科目:数据结构(C)50分,系统软件(OS与数据库二选一)50分,系统结构(NET与组成二选一)50分。注:OS需结合Linux10、中科院沈阳所考试科目:同统考科目
11、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考试科目: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
12、华北电力大学考试科目:数据结构+操作系统
13、南京理工大学考试科目: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
14、中国海洋大学
15、华东师范大学注:考试范围参考教育部考试中心编制的统考卷考试大纲
16、天津大学考试科目:数据结构+程序设计
17、华东理工大学考试科目: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
18、北京工业大学考试科目:数据结构+C程序设计
19、西北工业大学
20、西安交通大学考试科目:同统考科目
21、北京交通大学考试科目:操作系统或数据结构
22、重庆邮电大学考试科目:数据结构
23、武汉大学考试科目:同统考科目
24、中南大学考试科目:数据结构可以选考40825、湖南大学考试科目:同统考科目
26、苏州大学考试科目:数据结构+操作系统
27、西北大学考试科目:数据结构+操作系统
28、北京科技大学考试科目:组成原理 或 软件工程
29、哈尔滨工程大学考试科目:同统考科目
30、国防科大考试科目:计算机组成原理离散数学 二选一
31、大连海事大学考试科目:数据结构
32、安徽大学考试科目:数据结构+操作系统
33、浙江工业大学考试科目:408全国统考、C++程序设计、自动控制原理三选一
已确定参加统考的高校:
1、清华大学
2、浙江大学
3、中科院北京各所
4、北京邮电大学
5、北京大学
6、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7、华中科技大学
9、大连理工大学
10、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11、华南理工大学
12、中国农业大学
13、山东大学
14、厦门大学
15、上海交通大学
16、复旦大学
17、同济大学
18、合肥工业大学
19、四川大学
20、兰州大学
21、北京理工大学
22、中山大学
23、重庆大学
24、上海大学
25、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自主计算 篇3
摘 要:本文研究并构建了英语自主阅读、自主测试及考试计算机网络系统,有针对性地收集了大量国内外阅读资源,建立不同等级、不同难度的阅读题库和评分答案,导入数据库中,使学生通过网络和浏览器自主独立完成网上阅读、测试和考试,既方便学生检查自己的阅读水平是否有所提高,又扩大了学生的词汇量和阅读知识面,保证了网络教学的科学、合理、高效,推进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的深度融合,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自主阅读;自主测试;网络教学;题库;在线交流;原典资源;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6)17-0094-03
一、引言
利用网络进行英语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1]。教育信息化应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注重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在促进教育公平,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广泛共享,提高教育质量,推动教育理念变革,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人才等方面具有独特的重要作用,是实现我国教育现代化宏伟目标不可或缺的动力与支撑。网络创造的独特语言空间,为学生在课堂内外提供了丰富的阅读资源,使学生掌握的语言知识有了学以致用的机会,进而巩固和提高他们的语言知识和语言应用技能。随着移动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将计算机网络与传统教学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开发出基于网络的英语自主阅读、自主测试及考试系统,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人机交互优势,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教师从网上下载语言材料,对学生的阅读进行引导,使学生在网上独立、自由检索和浏览,扩大其知识面,加深了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学生的阅读不再仅仅局限于教材,更多的是贴近现实生活的活生生的材料,教学手段的革新从根本上引发了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的变革。
二、英语阅读教学现状
传统教学中,教师是教学的领导者,知识的传授者,教师没有为学生提供足够的空间去发挥他们的想象,课程设计忽视了学习的主体,削弱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教学过程缺乏对阅读课程的总体把握,课文内容的讲解过于细致,学生没有意识到是学习的主体,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没有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更没有将已学的知识和经验应用于学习之中,教学效率低下,教学质量和课堂效果不尽人意。教材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目前使用的许多教材,从文章题材、内容等方面,各有长处,但教材内容跟不上时代的快速发展,有些材料已经过时或与实际生活脱节,可读材料远远低于课程教学所必需的数量和质量,更不用说满足学生多层次、个性化的阅读需求。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破解制约我国教育发展的难题,促进教育创新与变革,是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的重大战略抉择[2]。针对阅读课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结合英语专业特点,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提出英语专业阅读课程计算机网络教学模式,该模式既保证传统课堂教学的优势,又能借助网络技术的优点,扬长避短,将英语专业阅读课程的教学提上一个崭新的台阶。
三、英语自主阅读、自主测试及考试计算机网络系统研究
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和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知识获取过程中的其他人,如教师和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而获得[3]。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意义的主动构建者,但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以学生为中心,强化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发现,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亲身体验知识获取的乐趣。网络可以帮助学生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环境,将学生由被动的知识接收者或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学习的主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则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鼓励学生借助多种学习资源主动建构知识。
学生是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具备独立、自由的人格,每个学生都蕴藏着独立学习的能力,以学生发展为根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培养责任心和自主学习能力,充分调动学习主动性,促进学生大胆探索、自主发展。网络上的英语资源非常丰富,包括美国各大著名高校的开放资源和许多英语国家提供的信息资源,大量都是原生态资源,给英语专业阅读课程的教学提供了生动、原典的阅读材料,也可以通过Amazon等网站直接购买英文原著,这些都为阅读课程的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和帮助,使学生在原汁原味的语言情境中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激活潜藏在内心的兴趣和动力,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将优秀的英语阅读资源共享和开放,为学生创建真实的目标语境和阅读的社会文化场景,提供自然真实的语言学习情境,使学生与英语国家的人们享有相同的阅读资源,为英语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创造良好、优美的语言环境,也为培养地道的专业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加快信息化环境下科学研究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融合,推动最新科研成果转化为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创新信息化教学与学习方式,加快对课程和专业的数字化改造,提升个性化互动教学水平,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动学科工具和平台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主服务的意识与能力[4]。教师收集大量针对英语专业学生的国内外阅读资料,建立不同等级、不同难度的阅读题库和评分答案,作为整个计算机网络教学系统的基础,将阅读题库和评分答案分别导入到不同的网络数据库中,并给不同的题目设置相应的难度系数,编写相应的网络软件系统,根据预先设置的题目难度系数,由网络随机抽取不同的题目让学生在网上阅读和测试,既保证不同的学生抽到的题目完全不同,又可以保证同一个学生抽到不同的题目,并且可以为每一个学生建立阅读测试成绩电子档案,方便学生检查自己的阅读水平是否有所提高,也便于教师了解每一个学生对阅读的掌握程度,保证了网络教学和测评体系的科学性、合理性、有效性,英语阅读计算机网络系统,实现学生自主独立完成网上阅读和测试,扩大了学生的阅读知识面,提高了学习效率,为英语专业阅读课程建设,提供一种全新的教学、改革模式。
四、英语自主阅读、自主测试及考试计算机网络系统构建
高等教育信息化是促进教育改革、创新,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创新前沿,进一步加强信息资源建设,推进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的深度融合,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的现代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促进高等教育质量全面提升。英语阅读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阅读速度,增强英语语感,扩大词汇量,增加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知识,培养学生独立领会、细致观察语言的能力,提高学生细读、略读、查阅等阅读技能,通过阅读训练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掌握语言文化背景知识,运用网络技术丰富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大量题材丰富、广泛的原文阅读材料,使其能自主阅读和测试,提高教学效率,增加学生课后阅读量。
英语自主阅读、自主测试及考试计算机网络系统,采用B/S(Browser/Server,浏览器/服务器)模式,网络数据库软件采用Microsoft SQL Server,网络服务器操作系统采用Microsoft Windows Server,Web服务器采用Microsoft IIS(Internet Information Service),软件采用ASP(Active Server Pages)方式编写,用VBScript作为浏览器动态网页的脚本程序设计语言,数据库数据通过结构化查询语言SQL(Structure Query Language)查询、添加、删除、修改和保存,将网页信息和ASP程序代码分别保存为不同的文件,可以分别进行修改,只要一次访问即自动编译网页并驻留服务器内存,此后则直接执行编译后的网页,大大提高了网页的访问速度,提升了系统的性能。整个系统分为学生自主应用和教师管理两个子系统,学生自主应用主要包括学生自主阅读、阅读成绩查询、学生自主测试、系统公告查询、阅读考试、在线交流、学生登录和密码管理等功能。教师管理主要包括阅读文章及答案导入、考试文章分配、学生阅读成绩查询、阅读成绩统计、统计成绩查询、成绩导出、教师信息管理、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公告发布管理、教师登录等功能,如图1所示。用先进、灵活的网络技术,方便学生阅读和测试,调动学习主动性,培养自主阅读能力。
整个系统采用开放式设计,教师可以很方便地补充、导入和修改文章,查询、统计阅读成绩,管理系统。学生自主阅读功能,实现文章在线阅读,既可以从题库中直接选择某篇或某几篇文章阅读,也可以由系统随机抽取文章自主阅读,阅读时间没有限制,学生可以仔细阅读,每一篇文章根据问题的数量自动生成相应个数的答题选项,学生针对问题选择相应的答案,学生随时可以查看已经阅读和还未阅读的文章,也可以查看自己的历史阅读文章,但已经提交答案的文章只能查看不能修改,避免学生反复修改答案提交,猜测正确答案。阅读成绩查询功能,让学生查看已经提交的每一篇文章的得分和自己的选项,但不显示标准答案,避免共同作弊。学生自主测试功能,实现系统从题库中根据不同的难度系数随机抽取文章自主测试,但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读完指定数量的文章并提交,测试时间和文章数量由教师事先设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安排时间自主测试。系统公告查询功能,学生可以在线查看教师在系统中发布的公告信息,及时了解同学和自己的阅读情况,有利于学生相互比较和自我鞭策。阅读考试功能,由教师指定时间和文章考试,学生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由系统自动批改,提交试卷即可看到考试成绩。在线交流功能,方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学生登录功能,实现学生登录信息是否合法的系统验证。密码管理功能,实现个人密码的在线修改和管理,保障了系统的安全。阅读文章及答案导入功能,方便教师将整理好的文章、问题及标准答案导入数据库,作为整个系统的数据基础。考试文章分配功能,由教师从数据库中指定用于考试的文章。学生阅读成绩查询功能,方便教师查看每一个学生每一次的成绩,既可以查看自主阅读的成绩,也可以查看自主测试和考试的成绩,使教师对学生阅读情况了如指掌,便于决策。阅读成绩统计功能,可以根据不同的年级、专业、学号、姓名、性别、阅读时间等,统计学生成绩。统计成绩查询功能,可以根据不同的年级、专业、学号、姓名、性别、阅读时间等,查询学生成绩,便于比对。成绩导出功能,方便教师导出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测试和考试成绩。教师信息管理功能,对教师编号、姓名、密码等信息进行管理。学生信息管理功能,对学生学号、姓名、密码等信息进行管理。系统公告发布管理功能,教师可以编辑、修改、发布系统公告信息。教师登录功能,实现教师登录信息是否合法的系统验证。
系统从2010年研发以来,已在云南大学使用多年,教师、学生普遍认为:该系统激发了阅读兴趣,扩大了阅读量和知识面,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结束语
英语自主阅读、自主测试及考试计算机网络系统,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教师是教学的引导者,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自主学习,从单一的课本获取知识,转化为多渠道获取知识,学生成为教学的核心,充分利用Internet,获取原始的英语资源,将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有机结合,使教学模式更加灵活。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知识更新周期大大缩短,只有高效的知识获取手段和方法,才能适应高速发展的信息化社会,运用计算机网络教学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Reid I. Reflections on Using Internet for Evaluation of Course Delivery[J].Internet and Higher Education,2001(4):61-75.
[2]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EB/OL]. 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177/201203/133322.html.
[3]Flavell J H. Piagets Legacy[J].Psychological Science,1996,7(4).
[4]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 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177/201407/171904.html.
自主计算 篇4
本节课以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为主线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课始, 我设计了介绍算筹和介绍算盘。以上导入设计是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 从学生的好奇心理着手, 老师用生动的语言加以描述, 然后用多媒体展示出生动的画面, 从而把学生带入到几千年前发明创造的生活的情境中, 这样既能吸引了学生, 又能自然而然地把学生引到学习活动中来, 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介绍计算器这一环节, 我先让学生认识计算器, 然后再使用计算器。“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计算”也是教学的重点之一。为了突出这一重点, 我设计了“尝试使用”和“基本练习”两个步骤, 目的是让学生在尝试使用时规范操作方法;在掌握操作方法后熟悉键盘, 进行熟练操作;在熟练操作中总结操作的经验, 养成操作技巧。接着是一系列练习, 如:比一比、算一算、做一做。这些环节的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辩证的对待计算器。教学过程应立足于学生, 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在人与计算器的挑战赛中, 引导学生辩证的对待计算器, 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在“做一做”这个步骤里, 让学生知道人不能被“机器”所限制, 应该比“机器”更聪明!既是对知识在理性上的提升, 又活跃了课堂气氛, 拉进了老师和学生的距离。随后, 我安排了一个找规律的题目, 顺势介绍了各种计算器。探索规律是体现用计算器计算的数学价值, 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我主要想通过三个步骤来突破。
首先是先用计算器算出下面各题的积, 再找一找有什么规律。目的是活跃气氛, 激发学生探索数学规律的兴趣, 为下面的数学探险作铺垫。
其次是数学探险。在这个步骤中, 我先出示8个1乘8个1, 学生用计算器计算的答案肯定不一样, 这样安排的目的是引发矛盾冲突, 激发他们解决问题的需要和欲望。
再次是挑战极限。爱因斯坦还说过:“发现和提出一个问题, 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老师这里有一道比较复杂的算式你会算吗?这样安排的目的是着眼于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
二、活动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计算器, 了解计算器的功能, 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一两步连续运算, 并通过计算探索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
2.使学生体验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方便和快捷, 感受计算器在人们生活和工作中的作用, 会灵活使用计算器,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和简单的推理能力。
3.使学生经历计算工具的演变过程, 不断丰富学生的体验, 感受人类的智慧,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活动过程
(一) 揭示课题, 明确目标
师:在日常生活、工作中, 人们时常会遇到数目比较大或比较复杂的计算, 一般我们会借助计算器。 (出示计算器)
今天我们一起来好好认识一下它, 学学它的使用方法。 (出示课题:用计算器计算)
(二) 知识介绍, 激发情感
1.介绍算筹
谈话:说起计算工具, 它的发展其实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下面让我们一起穿越时光隧道, 看看古人是用什么来进行计算的。
教师出示视频, 介绍算筹。
提问:如果用算筹来进行计算, 怎样算呢?
(师演示计算过程)
2.介绍算盘
提问:用算筹计算是人类一项伟大的创造, 不过, 遇到大数目计算, 怎么办?
教师介绍算盘。 (师演示算盘计算)
(三) 自主学习, 熟练使用计算器
1.介绍计算器
提问:谁来介绍一下, 你的计算器上都有些什么?
提问:找一找, 你的计算器上也有这些吗?
小结。
计算器的构成:显示器和键盘
计算器的常用键的基本功能。
2.使用计算器
初步体验。
师:谁愿意到前面的电脑上来算一算? (指名演示)
3.用计算器计算
基本练习。
师:你们也想算吗?
拿出练习纸, 独立完成。
(四) 分层练习, 巩固成效。
1.比一比
师生比赛。
小结:计算器只是帮助我们计算的一种工具, 并不是所有情况下都有必要使用计算器。
2.算一算
提问:为什么有的不用计算器?
那什么情况下用计算器合适呢?
小结:看来计算时, 我们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学会合理使用。
3.想一想
师:丁丁用计算器计算时, 遇到了一个问题, 一起来看一看。
拿出练习纸, 先独立思考, 再小组交流。
4.找规律
(1) 猜一猜。出示:在计算器上输入1~9这九个数字中你最喜欢的一个数字, 连续输9次, 然后用它除以12345679, 最后告诉我商是多少, 我就能猜出你最喜欢的数字是几?
(2) 做一做。出示:11111111×11111111=, 试着用计算器计算:1111111×1111111=?
独立尝试, 说说你的计算器呈现答案的情况。
师:看来计算器使用时, 有时还有一定的局限性, 怎么办呢?激励: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老子曰:“天下难事, 必作于易。”
小组讨论, 思考解决的办法;全班交流。
根据学生的回答在屏幕上演示探索规律的过程。
追问:如果是9个1×9个1, 结果是多少?10个1乘10个1呢?
师:10个1乘10个1, 这时规律就变化了, 课后同学们可以继续研究。
提问:这一题用计算器真的无法计算吗?谁愿意用这个计算器来试试?
(指名演示)
(五) 课外延伸, 了解更多计算工具
师:看来, 根据不同的计算, 可以选择不同的计算器。师介绍大数目的计算器、“房贷计算器”“个税计算器”“云计算”等。
(录音介绍云计算)
(六) 全课总结, 畅想美好未来
自主计算 篇5
探析自主学习策略在中专计算机教学中的运用
文/蔡 薇
摘 要:随着我国对教育的不断创新改革,以往传统的教育模式已逐渐被新时期的教育模式取代。新时期的教育把创新能力摆在首位,旨在调动学生的自学能力及学习的积极性。所以,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要慢慢适应不断更新改革的教育模式,在新的模式下做到教学相长,达到最佳的效果。对于中专的计算机专业,要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通过对目前中专学生计算机学习现状的分析,进而提供一些自主学习策略。
关键词:自主学习;中专;计算机教学;学习策略
在以往的教学中,课堂都是老师的主场,采用的都是老师讲授,学生被动接收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学生被动的学习计算机知识,但这样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由于对专业技能的.要求高,所以学生需要在不断探索中,才能加深对知识的印象,可见,传统的教育模式不能满足需求。所以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加强实践能力,把课本上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计算机比较灵活,这就决定了学生只有自主学习,才能更好地掌握技巧,促进本专业的快速发展。
一、中专院校自学现状
在自主学习观念的推动下,中专院校的教育模式有所改变,但其结果并不理想,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学生整体素质较差,操作能力低
现在的计算机具有娱乐性,在教学中,学生沉浸在电脑的娱乐中,忽视了专业知识及在待人接物方面的技巧。对于合格的工作者来说,良好的创造、团队精神、个人素质与职业道德是不可缺少的,在某方面,这些都比专业技能重要许多。有的同学对于电脑系统相当熟悉,对于一些实物模棱两可,这对自主学习也是一个障碍。
2.学生学习缺乏积极性
中专学生很多都是未能顺利进入高中的学生,在自身来说,内心具有强烈的挫败感,对于专业的学习缺乏成功与自信的体验,
没有明确的目标,在学习过程也就没有了动力。而对于老师枯燥的讲解,学生大多会产生厌烦心理,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3.由于我国实行的是应试教育,学生早就习惯了老师讲解,自己被动接收的教育模式
简单的问题,学生只要稍稍动脑就可以解决。像VB这样难的程序设计,需要学生动手又动脑,学生会嫌麻烦而不愿意思考,学习策略也就很难掌握了。
4.没有充分运用自主策略
在教学中中,计算机老师没有认识到教学是以学为中心,往往对自主学习有疑惑,只是一味的授课,而没有注重学生自主学习的培养,没有给学生自己学习的空间。学生的自主学习,需要老师的充分信任及有效的指导,帮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让学生看到自主学习的成效,这也是充分自主学习的策略。
二、如何运用自主学习的策略
1.有效安排教材课程
以前的计算机教材难度偏大,而且难易程度没有明显的划分,老师只是讲解没有进行深化,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在课程安排中,老师应在了解教材后,结合学生特点,对教材进行补充与删减,使之与实际的教学内容更贴近。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知识也在不断更新。对于计算机而言,教材不断更新不利于学生掌握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把以往完善的知识与新的知识结合在一起,做到与时俱进,保证学生有更多的知识补充。每个学习阶段都应遵循先易后难的顺序,所以中专教师在教授计算机时要从简单的开始,帮助学生打好基础后,方便以后对更难知识的接收,所以在教学中,老师是很重要的,老师要确保教材与课程能很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恰如其分的做到教学相长。
2.转变教学观念,注重实践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由原来的灌输教学模式转变为提高学生创造力与实践能力的教学。在给同学进行知识讲解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认知兴趣,让学生学会自己学习,自主学习。在计算机课堂中,学生有各种不同的兴趣,对于学生的喜好,不能用好或坏来评价,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老师在这过程中要进行正确引导,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对待方式,对于那些性格外向,敢于表现自己的学生,老师可以在课堂上留下悬念,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而那些性格内敛的学生,老师则应该注重与其沟通,让他们感受老师的关怀,从而引起对学习的兴趣。
3.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对于涉世未深的中专生来说,不论是在学习还是在生活中的成功事例较少,没有尝试成功,缺乏自信心。计算机专业是他们认为比较难的学科,学生只有带着浓厚的兴趣及强烈的自信心才能把知识学好。所以老师不仅要教授知识,还要帮助学生成长。
总之,自主学习是提高课堂效率的良好策略,有利于促进学生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帮助他们全面发展。对于中专学生而言,计算机的学习需要把学生作为主体,让他们形成自学意识,在学习中不断开发思维,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唐梁兵。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 卫生职业教育,(01)。
[2]张羽,赵琳,李媛。自主学习策略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风,(13)。
自主计算 篇6
一、“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内涵
1.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本身没有固定的模式,既是一种现代教学理念 ,又是一种学习方式,与之相对的是被动、机械学习。其实质是通过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主动参与来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自主能力、自主习惯,使其成为一个会学习的人。
2.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某个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活动。它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多种互动的交流方式,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自我表现的机会,既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发表自己的学习心得,也能使学生养成注意听取别人意见的良好习惯,促进学生之间的互相启发、互相帮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3.探究学习
探究学习是指学生在实践中进行学习,在学习中独立发现问题,获得自主发展的学习方式。从这一概念可以看出,探究学习是围绕“问题”(或者称为“项目”、“任务”)展开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获得知识和能力,促进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二、建构“自主、合作、探究”式计算机技能教学模式
经过探索和实践,我们认为“自主、合作、探究”式计算机技能教学的课堂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来进行:
1.创设情境,明确目标
上课之前,教师应精心创设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教学情境。可根据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选取能为新的知识提供最佳联系的旧知识,把复习旧知识的教学环节设计成为新旧知识衔接的金桥,采用任务、设疑等形式,唤起学生的原有认知,激发学生探究思考的兴趣。
2.呈现问题,启发诱导
质疑是创新的开始,一个好的问题比一个好的回答更有价值,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通过点拨、启发,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我在讲授《For-Next循环结构》时,在开头的情景创设里,提问如何打印6个竖行排列的“*”。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水平,答案都是6行print “*”,我不动声色,继续设置疑问:如果要打印100行,1000行 “*”呢?学生思考讨论后,不难发觉解决这个问题实际上就是在重复书写print “*”这个语句,这时我提出设想方案:我们希望解决这个问题时,只要告诉计算机重复操作的次数,剩下的工作让计算机自己去完成,行不行呢?通过这样的问题情境的创设,自然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3.自主探究,设疑质疑
在计算机技能教学中,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个学生都能围绕探究的问题,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并在理解知识的同时再次提出问题,由教师根据教学中的重点、难点设疑来刺激、挑战学生,充分激发他们的兴趣,培养他们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4.合作探究,解惑释疑
学习《For-Next循环结构》时,我将学生分成三组,选择三个改错题,让他们寻找错误之处并加以纠正,然后每组完成一道题目,进而使他们掌握For-Next循环语句的格式。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互相帮助,合作学习并且积极发言,建立了组与组、学生与老师间的多维互动合作交流方式,充分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往能力。
5.分层练习,升华新知
在升华新知里,本着“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循序渐进”的原则,教师可以采用分层教学法,设计几个面向全体学生有一定弹性的任务,让学生运用学法和迁移学法,自主解题并自觉检验,鼓励发散思维并激励求异思维,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6.评价讨论,共同进步
全面公正地评价是提高“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效率的一种有效途径。教师要引导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发现学生中有创新的作品或思想时,应该及时发现其合理之处,予以肯定或表扬,同时对于不足和原因,也要加以及时纠正,从而激励学生形成一种积极探究的氛围。
实践证明,在计算机技能教学中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使课堂的气氛变得活跃、平等、民主、宽松、和谐,建构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能提升学生学习的能力,还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他们综合素养的提高。
自主计算 篇7
一、创设探究情境, 激发自主学习的欲望
情境的创设关键在于情, 要以情激境, 以最好的境、用最浓的情来导入新课, 形成“问题”。“问题”可以由教师在情境中提出, 亦可由学生提出。学生因情景的巧妙渲染, 激发起了学习热情, 引发了学习兴趣, 同时认知系统也随之开始运转。如在教学“分数大小的比较”时, 我采用讲故事的方法激发学生提问题:唐僧师徒在取经的路上找到了一个西瓜, 悟空来分西瓜。悟空说:“我分给八戒1/4个西瓜, 分给沙师弟2/8个西瓜……”悟空的话还未说完, 八戒就大声嚷嚷起来:“猴哥这样分不公平, 你这不是明摆着欺负人吗?”听完这个故事后, 请同学们来评评理:“悟空公平吗?”一石激起千层浪, 学生心中产生了疑团:“八戒的份数少, 是否分得少呢?”“两个分数谁大谁小, 该怎么比较呢?”这样, 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 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
二、创造探究条件, 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说:“应该引导儿童进行探索, 自己推论, 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 而引导他们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课堂教学时, 教师可用适当的手段对学生思路进行引导, 但为了让全体同学的主体性得到更充分发挥, 潜能得到更好的挖掘, 探索精神能更快形成, 教师要积极诱导学生的思维, 引导他们自学, 利用“诱思导学”为后面的教学过程做好铺垫。这样, 学生的整个认知系统就会被激活, 并高速运转起来, 就会由最初的兴趣萌芽状态进入到主动探索理解新知识的过程。如教学“圆的面积”时, 通过“化圆为方”的实验, 让学生探索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可提出“怎样计算圆的面积”这一探索问题, 让学生思维集中在“面积”上。再利用小组探讨、观察等教学手段, 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在“形变而面积不变”上, 逐步理解圆的周长、半径和拼成的近似于长方形的长和宽的关系, 从而自己发现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在整个过程中, 教师恰当引导, 学生处于主体地位, 体现了自主学习的价值。
三、传授探究方法, 提高自主学习的质量
1.激发学习情感, 营造探究氛围。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 其责任是激发学生自己去学习、探究数学, 并与学生一起做数学。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 发表独立的见解, 敢于与教师争论。这样, 课堂上就会呈现出一种积极的、向上的、自然的、和谐的新景象。如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 我这样指导学生:一是动手操作, 让学生用小棒自由摆出自己喜欢的图形, 在相同时间内, 看谁摆的最多。结果出现两种情况, 一些同学摆出相同的几个图形, 一些摆出不相同的几个图形。教师提问:你一共用了几根小棒?你想怎样列算式?你是怎样想的?学生自由列算式, 学生有的摆出2个三角形, 列出加法算式3+3=6。再引导学生说出算式中加数有什么特点?学生有的摆出4个正方形, 列算式4+4+4+4=16;有的摆出3间房子, 列算式6+6+6=18;有的摆一把小伞和一间房子, 列算式4+6=10……在此基础上, 让学生分别列出加法算式, 并观察每个算式中加数的特点。二是由加法算式引出新的运算, 说明求2个3相加的和、4个4相加的和、3个6相加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 而4+6则不能用乘法算式。三是观察比较, 通过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的比较, 得出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四是抽象概括, 通过以上三个层次的教学, 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 在教师的引导下, 学生就能水到渠成地抽象出乘法的意义。
2.创设问题情境, 学会发现与解决问题。小学生由于年龄和知识水平的限制, 他们还不善于思考问题, 所以在学生学习新知时, 我巧妙地把教学内容 (思想、方法、知识) 转换成一连串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 (设置问题情境) , 启迪学生思维, 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 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设置的问题是学生感觉和意识到的问题, 是学生迫切希望获得解答的关于教学内容的问题, 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了问题意识。设置问题情境的根本目的在于提供给学生一种自我探索、自我思考、自我创造、自我表现和自我实现的实践机会, 从而有效地增强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信心, 形成积极、乐观、进取的良好个性品质。学生具有了强烈的问题意识, 才能驱动学生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如在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以后, 创设问题情境:一根18厘米的细绳可以围成几种不同的长方形?学生根据已学的知识讨论得出:18厘米就是所要围成的长方形的周长, 周长÷2就是长方形的一个长与一个宽之和。然后借助钉子板, 让学生实际动手操作, 积极思考, 并结合小组讨论各抒己见, 大家学习的积极性非常高, 课堂气氛十分活跃。通过这样的探究活动, 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逐步培养学生用数学观察周围事物、分析和研究各种具体现象的意识, 增强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体验探究过程, 保持自主学习的动力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 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 这种需求特别强烈。”在素质教育中, 我们不仅要满足学生心灵深处那种强烈的探求欲望, 而且还要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愉悦。因为这种成功的情感体验, 能产生强大的内部动力, 促使学生一次又一次地探究学习, 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和源泉。如教学“分数与小数相乘”时, 出示一组题, 多数学生认为可以化小数为分数后再相乘, 也可以把分数化成小数后相乘, 也可以先约分再计算。教师在肯定的基础上又继续启发学生探究:你能找到别的解法吗?此时, 学生思维异常活跃, 自主探究情绪高涨, 个个跃跃欲试。在小组相互合作、相互讨论中, 有些学生认为还可把小数和分数的分子相乘做分子, 分母不变。此时, 教师循循善诱, 使学生明确当小数和分数的分子相乘的积是整数时, 用这个方法比较简便。接着再出示一组练习, 让学生巩固新知。这样不失时机地将练习题进行变化引新, 激发了学生的求异心理, 发展了创新思维。
五、设置探究障碍, 磨练自主学习的意志
在学生获取一定感性认识的基础上, 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思维加工, 将认识由具体、简单上升为抽象、复杂。教师应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类指导:对中等生, 指导他们巩固所学新知识以后, 尝试思考与解决稍深一点的问题;对于学困生, 则指导他们进一步理解与巩固所学新知识中最基本的部分;对于优等生, 应指导他们在掌握新知的基础上, 去尝试解决综合性更强、条件更复杂、难度更大的问题, 提高他们的自我发展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 学生分层练习, 获得不同层次的发展, 培养了创造力, 产生了强烈的愉悦感, 进入新的良性心理循环过程。根据问题的难易度和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水平与学习要求, 设计行之有效的练习, 做到巧练、有目的地练, 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对知识进行不同层次的练习, 有利于增强学习信心, 提高学生素质, 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
高职院校计算机课程自主学习探讨 篇8
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课时少;学生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差异较大;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习兴趣不高;学生对在学习过程中感受信息文化、增强信息意识、掌握相关的技能与应用能力认识不足。计算机基础教学能否跟上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应用基础课该如何教?本人认为,要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就得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自主学习是高职学生获取知识、发展技能的重要条件和途径。所谓自主学习,就是学生依靠自己的努力,自觉、主动、积极地获取知识。自主学习能力则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能力。具有这种能力的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善于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善于积极思考,敢于质疑问难,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强烈的探索和进取的精神。
1 制定培养目标
高职学生要掌握自主学习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要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在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技能的基础上,能够熟练使用办公自动化软件,并为熟练使用计算机和进一步学习计算机有关知识打下基础,从而提高他们实战能力和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2 优化教学内容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包括如下内容: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系统、文字处理、电子表格、演示文稿、计算机网络与Internet应用、信息安全、常用工具软件。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高职生的认知水平和层次以及就业需求的实际情况,组织和选择教学内容。教师要深入浅出地讲授一些最新的计算机科学的发展动态及科研成果,帮助学生了解计算机技术发展的状况;教学内容的安排一定要符合教学规律,保证计算机教学内容具有发展性、先进性、科学性、全面性。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专业特色、学习特性、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创设学生感兴趣的、符合专业需求的活动情境,将知识有效地导入到学习活动中,并不断更新教学内容。
3 加强资源配置
单一枯燥的教材和练习册无法满足不同程度学生的需求,也不太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对拓展知识和培养能力极为不利。自主学习模式需要丰富的学习资源来支持。加强资源建设,尤其是网络资源的建设,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服务,这是自主学习模式实施的客观条件。在硬件建设上大力普及计算机、多媒体等终端设备设施的推广应用;进一步加强校园网络安全建设,确保网络学习互动平台安全、快捷、稳定运行。完善学生宿舍校园网络建设,学生寝室要免费提供无线路由服务,方便笔记本用户无线上网。在应用资源建设上以职教新干线网络学习互动平台建设为基础,以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建设为载体,以计算机基础课程为主要表现形式,建设共享的计算机教学资源库和“数字化空间教室”,计算机教师教学空间开设计算机应用课程介绍、教师介绍、教学大纲、授课计划、电子教案、课程课件、学生练习题库、案例库、学习视频、实践指导和计算机考证等栏目,为学生提供资源检索、信息查询、资料下载、教学指导、学习咨询等服务,形成一个以教育教学资源、教育教学管理、信息交流沟通的建设与应用为核心的师生网络互动环境,真正实现教育教学资源共享,更好的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良好的服务。
4 更新教学理念
教师必须转变观念,以全新的教育理念参与日常教学活动,教师在计算机学科教学中要把主要任务放到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上来,把重点放在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上;在教学中要处理好教师、知识、学生三者之间的关系,使得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过程中能达到和谐统一。
教师要科学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认知能力和学习方式的不同,帮助和指导学习者确定学习目标,选定学习内容和进度,选择学习方法和技巧,监控学习过程和评估学习效果等。首先,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让他们在情感方面先自主起来。其次,要发挥学生的能动性,鼓励和督促学生积极、主动、自觉地管理自己的学习活动,尝试自我调控学习的方法、节奏和进程。再次,教师大胆放手让学生独立学习。学生只有在自主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在良好的学习氛围的熏陶下,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才可能逐步形成自主学习的观念,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5 改革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法根本不适应当今计算机教育。根据高职的教育培养目标与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必须遵循“能力本位”的原则,采取“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任何教学或学习模式的有效实施都要通过学习主体才能体现出来。要教好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愉快地学习,从而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专业的不同和学生个体差异采取灵活多样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如采取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法、演示法、实践法、类比法、启发式教学法等等,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论是哪种教学法都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自主学习的能力。使之由“学会”到“会学”,形成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模式的实施不仅取决于社会对自主学习的认识和教育的发展状况,还取决于学生自身的素质,教师角色的转变和学校制度的保障。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应满足信息社会发展和社会实际需求,要不断地进行改革和调整,只有这样才能使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质量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才能使学生具有很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
参考文献
[1]庞维国.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自主计算 篇9
一、注重算理的推导过程,体验探索的过程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还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平时,我们教师和家长总是抱怨孩子粗心,明明会的,但总是算错,其实这说明学生的计算能力不佳。那是什么导致现在的孩子普遍计算能力不佳呢?个人觉得学生在计算中常常出错的原因不仅仅是马虎、粗心,而且还有其逻辑思维能力与计算知识、方法、技能的掌握和学习习惯等方面的因素。所以我们教师在进行计算教学时要注重算理的讲解,使学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努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笔者曾听过两位老师执教的《分数除以整数》,一位教师是通过ppt展示的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另一位老师是让学生通过画一画、算一算、写一写等方式来理解算理。两位老师都非常注重算理的推导过程。但从学生上课的回答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还是不能真正理解为什么分数除以整数可以转化为分数乘这个整数的倒数进行计算。我个人认为,这部分内容应该让学生在课前准备好纸,动手折一折,画一画,如何把这张纸的4/5平均分成2份,并通过操作得出先拿出一张纸取出4/5,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这样放手让学生去探索,注重了学生的合作交流,通过讨论发现知识的奥秘,通过交流拓宽全体学生的知识面。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理解五分之四除以二的计算方法,通过图式对照分析得到计算的方法,并在小组交流中理解计算的算理。课堂上应提供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允许并鼓励他们有不同算法,尊重他们的想法,让他们在相互交流、碰撞、讨论中,进一步明确算理。两位老师都忽略了学生动手探讨的过程,导致学生对算理的理解不够透彻,没有很好地突破难点。
二、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鼓励算法多样化
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每位学生都来自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知识背景和思考角度,他们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对同一个计算问题,由于认知水平和认知风格的不同,常常会出现不同的计算方法。教师要尊重每位学生的计算方法,优生可以做得更有深度,基础差的学生可以稍微简单些,争取人人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使学生有成就感、快乐感,树立学生的信心,从而促使他们心甘情愿地继续去寻求更多、更好的问题,而没有无可奈何被迫练习的感觉。所以我们教师在计算教学时应展示学生的不同计算方法,这样更有利于学生之间互相借鉴。
例如,两位老师在教学《分数除以整数》例题时,均给了学生足够的探索空间和时间,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4/5÷2到底等于多少,从而学生得到了多种不同的计算方法,展示了学生不同的认知方式。在多样化计算中有的学生的算法表现出从某一问题与其他问题的关系出发进行思考的倾向,如:有学生说到,4/5÷2=(4÷2)/5,理由是分数乘法是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所以分数除法也是这样。运用类比的方法思考问题对其他学生而言,都具有一定的启发性。而部分同学在其他同学的启发下得到了新的算法。两位老师都展示不同的算法,让每个学生都发表自己的不同观点,倾听别人的想法,有利于学生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与灵活性,从中受到启发,学会理解他人、欣赏他人。整个过程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索和交流的数学活动中来。在探索的过程中,教师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
三、在学生的评价和反思中优化算法
提倡算法多样化并不是让学生掌握多种方法,甚至是不好的方法。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算法优化。算法的多样化是一个逐渐领悟的过程。算法多样化有利于发展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造力,在多样化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归纳、比较,对计算方法进行优化,同样要经历一个思考和再创造的过程。
自主计算 篇10
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的, 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索、分析、学习完成一定的目标。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 不限于智力因素对学习状况的影响,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呈现强烈的求知欲望, 积极主动的思考、求知。
自主学习依托于老师的指导, 根据每个学生自身的条件制定夜袭目标, 选择学习方法, 通过自我学习和教师的因材施教在教学目标的宏观调控下的学习模式。自主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态度, 减少学生对老师灌输式学习的以来, 从而主动掌握知识。
二、培养自主学习的重要性
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要调动积极性和主动性, 投入学习中去, 在老师的指导下找到学习的方法, 提高自己学习的能力, 改变以往被动灌输式学习, 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的自主学习可以充分发挥在学习中的自主能动性, 可以有计划有节奏循序渐进的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学生除了接受课堂上的常规教学内容, 还能延伸学习内容, 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以形成自己对所掌握知识的独特见解和观点。
1.自主学习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生自主学习, 一般是老师在现在课堂上确定主题, 提出问题,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带着目标先自主学习, 并找出难点问题的解决方法, 然后在课堂上同学们共同探讨问题的正确解法, 并在课堂训练中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这一的学习方法, 可以调动学生的活跃性, 发挥出学习的潜能。
2.自主学习, 全面提高整体水平。教育是面对全体学生的, 要统筹学生整体的学习状况, 然而学生的学习状况参差不齐, 接受程度也因人而异, 因此提高学生主动能力, 便可以提高学生的整体水平。首先调动学习积极性高的同学, 他们建立了正确的学习方式, 学习成绩得到长足进步, 对其他同学来说是一种榜样和动力, 可以有效带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由被动变主动的自主学习, 可以让每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从而提高学习成绩, 增长信心。
3.自主学习, 发挥最大潜能。学生时代处于大脑活跃期, 拥有极强的记忆力和创造力, 拥有极大的学习潜能。学生能更好的运用自主学习就可以储藏更多的知识, 发挥自己最大的潜能。通常灌输式的教学方式, 容易限制学生的发散思维, 学习效果并不理想, 阻碍了真正潜能的发挥。学生想要更好的学习, 就要调动起对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学会自主学习, 才能更好的发挥自身蕴藏的潜能。
三、如何培养数学学习中的自主学习能力
数学是一种与学生的生活环境紧密关联的学科, 数学教学是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的数学活动而实现的一种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以自己已掌握的知识为出发点, 逐步培养自主学习及同他人合作的能力。数学教学的目的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归纳等活动强化自己的数学基础, 激发学生的思维发散, 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与学习信心。
教师在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中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作为学生的引路人、解惑者, 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合理地利用各种教学资源, 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设计特色教学计划, 因材施教, 使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的学习方法, 高效地取得数学学习的成功。
1.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样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影响因素, 具有较高自主学习能力的学生会产生较强的学习动力。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过程中, 应适当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预习。预习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方法, 学生在预习过程中运用已有知识和学习技能, 通过对学习内容的阅读与理解以达到获取新知识的目的, 从而更快地完成学习目标。
对于学生的自学能力的培养首先需要教师的自学提示。对于小学生而言, 自学能力的养成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和培养, 对于自主意识较差的小学生而言, 教师引导的方式就是为其建立良好的自学提示。
2.数学的学习过程是一种不断探索的过程, 过程中充满推理、试验、观察等挑战性活动。教师应该一改以往事例、讲解等陈旧的教学方式,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增强学生探索、合作的能力, 使学生在新的教学方式下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兴趣。
例如如下例题:在括号内填入数字是此数列具有一定规律并说明。1, 3, 5, ( ) , ( ) , ( ) ……
对于此类题目,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自我思考, 从多种角度推敲数列所隐含的规律, 并让学生间进行交流活动, 集思广益, 尝试解出多种答案。在此类题目的答题过程中, 只要学生给出答案并能合理作出解释, 就应给予肯定。学生给出的答案有以下几种可能:
(1) 填入7, 9, 11, 形成基数数列。
(2) 填入9, 15, 25, 使数列从第三个数起每个数为前两个数的和加1。
(3) 填入17, 87, 1481, 使数列从第三个数起每个数为前两个数的积加2。
此类教学方式更具挑战性, 使学生在深度的自我思考及交流合作过程中掌握学习方式, 更易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
3.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 进行灵活多变的数学教学, 激发学生勤学好问的学习能力, 探索学生的求知欲望, 同时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 加以合理地鼓励,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发展学生“从有到无”的探索能力。在学生的自学过程中, 通过已掌握的知识, 不断探索新知识, 并扩展自己的知识范围。以数学计算为例, 使用掌握的四则运算法则, 由简到易分别进行百以内、千以内至万以内的加减法, 总结归纳出计算规律, 掌握学习窍门, 增强探索求知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李美菊.浅析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培养[J].新课程 (小学) .2010 (09) .
[2]陈昊.提高小学生计算准确率的策略[J].新教育.2010 (12) .
自主计算 篇11
关键词:自主学习;计算机应用;网站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5)12-0077-03
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在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知识不仅改变着人们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而且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这是对教育的严峻挑战,教育改革势在必行。知识在当今社会更新的速度不断加快,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不断地学习,不断更新知识来满足时代的需要。中职学生毕业后面临的就是工作,学生要适应新的环境、要立足社会就要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自主学习来补充知识,完善自我。本研究主要是通过自主学习网站来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理论是由瑞士的皮亚杰(J.Piaget)最早提出的。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下,借助其它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它强调每个学习者在自己积累的社会经验的基础上去独立建构知识。强调学习过程是一个主动接受知识、积极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只是对知识建构者起帮助、引导和促进作用。
人本主义认为人类具有天生的学习的愿望和潜能,这种愿望和潜能可以在适当的条件下被释放出来;当学生了解到要学习的内容与自身的需要相关时,学习的积极性就最容易被激发出来。
二、设计原则与思路
1.设计原则
实用性强,操作简单。自主学习网站营造的是一个教学和学习的环境,它的每一个功能都为教学和自主学习服务,要具有高度的实用性和易操作性,摒弃那些华而不实、严重脱离教学和自主性学习需求的功能。
自主学习,互动性和参与性强。设计时一定要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个体化和多样化,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开拓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扩展学生的知识结构。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的特点,在网站学习平台的设计中注重学习活动的交互性和学生参与的广泛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保证网站安全可靠。只有安全可靠的网站才能更好地为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提供良好的服务。因为网站里有很多资源和大量的教学信息,还有学生的学习成长记录以及学生的成绩等等,涉及到知识产权和个人隐私,因此,保证网站的安全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2.设计思路
系统的设计要体现先进的教学理念,发挥多媒体网络教学特点。自主学习网站呈现给我们的应该是开放的课堂、课本,多元的内容、评价,使师生探索的空间得到适度的拓展,满足学生个性的发展。先进的教学理论应该改变学习者学习的形式与方法,从教师的知识传授向学生的自主、能动、创造性学习转变,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
系统的设计要便于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导航是自主学习网站设计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能够为学习者提供及时有效的引导,以免在繁杂的知识资源中迷失学习目标,从而使学习者有效地进行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为引导学生更好地围绕自己的目标进行自主学习,帮助学习者更快地找到学习的内容,清晰明了的导航系统是必不可少的,只有清晰明确的导航才能真正发挥引导的作用,引导学习者高效地进行自主学习。
系统的设计要一体化。自主学习平台的设计要一体化,也就是说整个网站的设计在符合教学要求的同时,使学生能够在一个统一的学习系统中可以学习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而不需要来回在几个系统之间进行切换或者尽量少进行切换,这样可以降低学生自主学习的复杂性,同时也可以节省时间。比如,注册系统、讨论组、聊天室、自助教学系统、微博、练习系统、考试系统等之间尽可能少地进行切换用户名和密码,也就是说减少登陆的次数。
系统具有完全开放性。自主学习网站对教学和学习内容的形态需要比较复杂,这就要求系统具有完全开放性,能够容纳各种各样不同形态的网上教学内容,而不是仅仅限于一些专用工具开发的教学内容,应该支持多种多样的文件格式。
三、技术路线
1.网站模式
网站采用浏览器/服务器(Browser/Server,B/S)结构,具体结构为:浏览器/Web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采用B/S结构的计算机应用系统的基本框架如图1所示。“在B/S结构中,除了数据库服务器外,应用程序以网页形式存放在Web服务器上,用户运行某个应用程序时只需在客户端上的浏览器中健入相应的网址,调用Web服务器上的应用程序并对数据库进行操作完成相应的数据处理工和,最后将结果通过浏览器显示给用户。”
基于B/S体系结构的软件,系统的安装、修改和维护全在服务器端解决。用户在使用时,只需要安装浏览器就可以运行了,并且非常容易进行自动升级。另外,B/S体系结构还可以提供各种应用服务的联机、联网和统一服务的最现实的开放性基础。
《计算机应用基础》自主学习网站的研究与设计
2.开发环境及工具
(1)操作系统:Windows 7;
(2)Web服务器:IIS(Internet Information Server);
(3)网页开发工具:Macromedia Dreamweaver 8;
(4)数据库:Microsoft Access 2010;
(5)动态发布技术:ASP;
(6)图像处理工具:Photoshop CS3。
四、主要功能模块
《计算机应用基础》自主学习网站设计为四大模块,分别是用户模块、自主学习模块、评价模块和管理模块。用户模块包括用户注册、用户登陆等;自主学习模块包括情景任务、资源中心、网上练习、在线帮助、学习充电等;管理模块包括在线测试、交流论坛等;评价模块包括等级晋升、在线测试、成长记录、评价反馈等。学生可以在首页导航的指引下进行模块之间的切换或选择,自主进行学习、练习或测试等自主学习活动。如图2所示。
网站的主要内容模块如下:
1.用户模块
用户(学生)注册、登陆:学生在使用该网站时必须先注册,管理员(老师)审核同意后,才能使用相应的权限。注册系统的用户必须填写真实的姓名及相关信息,以便于学生在网站上进行自主学习和同学们进行学习交流和讨论。
2.自主学习模块
(1)情景任务。主要是创设情景,把学生置于具体的工作环境中,假如你到一个公司上班,现在要你制作200份名信片;假如你是一公司文员,现在要你做一个总经理做新产品推广PPT报告课件等。或设计一些类似游戏的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情景任务,如有关打字速度的游戏等。通过情景任务让学生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
(2)资源中心。自主学习知识模块包括有理论题、基本操作题、打字模块、Word模块、Excel模块、Powerpoint模块、网页模块和电子邮件模块等几个部分。而每一模块都配有相应的教学设计、教学课件、微课、教学录相、屏幕录制操作过程、学生练习、教学反思及建议等。
(3)交流论坛。交流论坛实质上是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为自主学习者提供一个相互交流、探索学习的环境。学生可以通过学习心得,讨论学习的方法,相互交流经验,也可以把自己遇到的疑难问题在网上进行发贴求助,从而达到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效果。
(4)在线帮助。当学生在做题过程中遇到难点困难时,可以通过在线帮助来解决问题。具体可以收听相应的教学录像或点击相应的题目,这时会自动弹出正确的解题步骤供学生参考(每个题目会有一个正确答案的链接)。或者学生在做题过程中遇到了困难或做完一题后点击评析按钮,这时会弹出一个友好界面提醒学生问题出在哪里,给出一个相应的引导或解析,引导对学生自主学习很重要,就像打游戏一样一关一关地往下走,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5)学习充电。学习充电站主要内容包括记忆规律与技巧、阅读能力的培养、学习的方法、意志力的训练等有关自主性学习能力培养的相关知识,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找出自己比较薄弱的环节有针对性地去学习或训练,从而培养和提高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
3.评价模块
(1)评价反馈。在自主学习网站中,最主要的是学生自主学习、探索、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借助于自我反馈、评价才能逐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建构,才能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合理及时的反馈、评价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能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的积极性。
(2)在线测试。学生可以通过在线测试来练习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的试题,配有及时反馈功能,供学习者进行自我测试与评价。
(3)等级晋升。类似于学生喜欢的游戏的一种等级进升,实际上是分层教学的一种,这个是和评价指标一致的,当评价达到相应的等级时就可以晋升一级了,通过这个平台会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因为学生之间相互比较,相互询问级别,他们会为此付出相应的努力的。
(4)成长记录。记录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习水平的发展过程,可以通过学生自主学习信息的收集来完成。如收集学生的在线时间、做题的速度、改错的次数、提交作业的次数、参与讨论的次数、测试的成绩及等级晋升的快慢等自主学习信息的收集,如图3所示。学生的成长记录主要是利用计算机的自动处理技术来获取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的大部分信息,系统将收集到的信息保存在相应的数据库中,再经过相关的处理和统计之后以图表或数字的形式呈现出来。
4.管理模块
(1)在线测试。进行在线测试系统中的试题的查询、录入、删除、修改。
(2)交流论坛。交流论坛的后台管理系统可以进行论坛常规设置、论坛管理、用户管理、帖子与留言管理及其他相关操作等。
五、设计价值
根据《计算机应用基础》学科的特点,设计自主学习网站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摒弃原有枯燥无味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与多种教学策略相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好个性化的高效自主学习平台和环境,既培养了学生的学科知识与技能,又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的后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设计在常规资源、学习网站的基础上,强化了自主学习模块和评价模块,记录了学生的网络行为,及时反馈,强化了个性化学习的服务,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为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提供了非常好的条件。本设计对于中职学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及其类似学科,对于成人的自主网络学习都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第二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2]封昌权.远程教育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中国电化教育,2003(3).
[3]胡志飞.浅探自主学习网站的建构与应用[J].读与写杂志,2009(6).
[4]侯慧玲.基于Moodle的C语言自主学习网站设计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7).
[5]景志华,李中帅,陈志海.网络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7).
[6]王焕景.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设计[D].河北大学,2005(6).
[7]张友生.软件体系结构(第2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自主计算 篇12
自主学习不能简单地等同于“自学”, 而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觉主动地学习。自主学习的提出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自主学习理论认为, 学习是学生自我建构知识的自生产的系统过程, 学习者能够根据自己的认知因素特别是自我知觉的变化进行调节、完善自我, 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等自我选择与自我负责。
职校中较多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水平较低, 主要表现为在学习中漫不经心, 对课程中的知识或技能掌握不完全正确或不牢固, 导致成绩不良。本研究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心理学等理论基础上, 通过对各个阶段的中职生进行问卷调查、访谈、测试及考试, 针对中职生在计算机相关课程学习中的自身情感体验, 研究中职学生计算机课程的自主学习的状况, 进而提出了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 帮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方法, 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同时为发展学生良好的人格, 为其就业、创业、终生学习等方面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一) 研究对象及内容
本文研究对象为尤溪职业中等专业学校2010级、2011级职专学生。
(二) 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行动研究为主, 辅以调查、文献研究等方法。
(1) 调查法。设计调查问题, 了解学生自主学习的状态、水平, 希望得到的指导方式。
(2) 行动研究法。组织课题成员, 进行自主学习指导策略研究, 制定相应对策, 在课内外运用, 观察效果, 并根据反馈的问题调整对策, 继续深入研究。在实践中不断探究、反思、提升。
(3) 经验总结法。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 认真做好各类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实施情况的纪录, 按研究内容撰写出经验总结, 进行归纳整理, 便于研究成果的不断提升。
(4) 文献研究法。分类阅读有关文献, 为此课题奠定理论基础;同时, 了解同类课题研究的现状, 为本课题研究提供借鉴, 为创新性研究奠定基础。
三、研究分析与成果
(一) 职校生自主学习现状及成因
一般认为, 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是逐步提高并趋于稳定的过程。随着学习经验的增加, 自主学习能力越强。通过对职专一年级学生的调查, 主要包括“你是否喜欢计算机课”, 学习方式、“不知或无法马上解决的操作技能如何解决”等问题。发现影响职校生自主学习的因素有:
1. 受学业成败归因的影响
调查表明, 部分学生倾向于把学业成败归因于自身努力与否, 虽然这样能促使学生为了避免学习上的再次失败而提高努力的程度, 想方设法提高自己的成绩, 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自己能力上的不足, 但是, 职校生已有明确的、分化的能力概念, 他们力求在集体中以别人的成绩作为参照, 在成绩相同的情况下, 他们往往觉得付出的努力越多越显示自己的无能, 从而常常产生一种驾驭和调控自己学习的无力感, 导致减少甚至停止对自己学习活动的调控, 因而极大地挫伤了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使自主学习能力的水平有所下降。
2. 受教师或家人的影响
研究表明, 教师或家长对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教师或家长对学生的学习期望过高或要求过急, 或对他们学习能力产生怀疑态度等, 都可能使学生产生消极情绪, 大大降低甚至丧失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调查, 了解到了学生的实际状态及成因, 为有针对性地展开研究提供了依据。
(二) 促进职校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策略
1. 创设宽松环境, 有利于自主探究学习
新的课程理念呼唤学科教学要彻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原有单纯接受式学习方式, 建立和形成新的学习方式, 即: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是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从这一意义来看, 网络教学可以很好地实现新课程理念。具体而言, 主要表现为:
首先, 网络充足的信息和自由的空间, 为学生自主建构知识提供了良好的环境。自主学习 (意义学习) 是相对于被动学习 (机械学习、他主学习) 而言的, 是指在一定教学条件下学生的高质量的学习。网上充足的信息资源, 为学生建构知识提供了广阔、自由的空间。利用网络, 学生不受时空限制, 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和学习水平筛选信息, 然后与原有知识建立联系, 将信息进行加工、编码和存储, 建构新的知识。同时, 网上资源形式丰富多样, 能够为学生创设丰富的、个性化的、利于知识建构的学习情境, 满足不同学习的需要。
其次, 网络教学能实现因材施教, 发展学生个性, 为学生探究学习提供了可能。所谓探究学习即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 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 (或科学) 研究的情境, 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 获得知识、技能, 发展情感与态度, 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网络在展示大量信息内容的同时, 也提供了多种信息呈现的方式, 能满足不同学习的需要, 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认知方式学习探索, 从而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2. 践行互动教学, 构建自主学习调控机制
在网络教学环境中, 教师可以运用计算机网络超链接技术组织教学内容或相关信息, 学生利用浏览器从中获得学习的内容, 学生也可以把自己的学习体会发布到网页上与他人分享交流。
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 包括教师与单个学生之间互动, 以及教师和群体学生之间的互动。前者适用于个别辅导, 当学生对学习产生疑问时, 通过电子邮件等方式向教师提出问题教师给予回答。后者常用于讨论课, 教师向多个学生提出同一问题, 通过讨论最后取得一致意见。在这种活动中, 教师常常作为引导者、促进者, 而学生则是积极的参与者。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互活动。学生之间可以利用即时通讯软件进行同步交互学习, 或通过BBS、E-mail等进行异步交流活动。
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教学中教师要做学生的促进者, 在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思想道德提高的同时, 实现自身素质的提高。
3. 实行内容分层, 有助于学生自主选择
在教学过程中可将项目内容设置为一般、提高、创意三个层次, 可操作性强, 有助于促成他们的自主探索学习。
一般层次:提出具体要求;有详细操作提示。
提高层次:提供素材;有操作要点提示。
创意层次:自己准备素材;自己设计方案。
同一内容的不同层次, 同一层次不同要求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学习目标, 根据自身的知识技能基础自主选择学习项目和学习方式, 从而实现人人均有进步。
4. 体验成功乐趣, 强化自主学习意识
体验成功是每一位学生强烈的动机趋向。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作为教师, 就是要不失时机地创设条件, 让学生有机会并且能够体验到成功。我们主要采用的策略:
首先, 学生独立探索, 让学生在独立探索中体验成功。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只是扮演一个引导者、组织者、建议者的角色。学生通过亲身操作体验, 在不断的尝试和实践中总结经验, 掌握相应的知识技能, 从而获得成功体验。
其次, 合理评价, 让学生在自我展示中体验成功。帮助学生建立自我评价标准、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教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标准评价, 有效地激励学生,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 有进一步学习的欲望;总结经验教训, 在新的起点上进一步自主学习, 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 不断超越自我。
(三) 计算机课程学生自主学习模式
1. 设计主题, 激发自主学习动机, 创造成功的前提条件
在以学为主的自主学习与探究性学习中, 主题的确定非常重要, 是学习成功的前提与基础。教师要在熟悉、吃透教材的基础上, 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 重新分类、整合, 就是把按照逻辑呈现的知识转化为学生待探究的问题。这些问题的结论最好是开放性的, 解决问题的途径是多样化的, 有进行探究学习的空间。比如:在教授Microsoft Word时, 我们对Word教学内容进行了重新组合, 为学生的学习准备了一般、提高、创意三个层次可操作的主题, 以促成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协作学习。
此外, 教师还可以挖掘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结合点, 使教学内容生活化或是结合学习内容从生活中寻找问题, 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比如:制作一封家书、贺卡、感恩报等。
2. 创设情境, 激发自主学习兴趣, 打下成功基础
良好情境能提高学生的课堂效率。我们尝试采用分层次练习将学生引入不同的问题情境中,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均有不同程度的进步。提供包含许多不同情境的应用实例和有关的信息资料, 以便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去主动发现、主动探索。例如:我们可以创设“简历的综合排版”这一情境, 学生需要按照要求进行综合排版, 在排版的过程中练习使用Word文档的“样式”、“段落设置”、“字体设置”等功能。
3. 整合资源,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创造成功学习平台
要想学生能顺利地进行自主学习, 要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作为学习的必要支持。例如:在有多媒体网络的教室内授课时, 我们事先为学生搭建一个信息资源的网络平台, 通过FTP、快盘等形式存储部分学习资源, 指导学生在发现问题时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解决问题。这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寻找资源、利用资源的能力。
4. 协作学习, 提高主动合作能力, 让学生在合作中体验成功
协作学习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通过彼此激励、互相帮助、共享信息、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活动。在学习比较复杂的内容时, 可以使用分组学习、讨论学习等方式加强学生的理解, 从而促成学生最终完成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通过协作学习,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获, 感受成功的喜悦。
5. 多元评价, 树立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
多元学习评价, 是以促进学生全方面素质的提高为目的, 在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时采用多种途径评价学生学习过程或学习成果。教师通过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完成作业的效果, 对学生学业成就进行整体的判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评价标准可以不同, 力求做到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式学习后获得成功的体验, 从而愿意学习、学会学习。
四、实践效果
经过一年多研究与实践, 增强了中职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较好地促进了职校学生的学习以及学生的专业成长, 提高了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通过实验, 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初步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习惯, 自主学习能力有所增强, 自主学习水平有较大提高, 持续发展将成为可能。对于中职学生的计算机学习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对于教师的教学也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五、结论与思考
通过研究, 突显了自主学习策略对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作用:促使学生学习从被动、依赖走向主动和独立, 学习计算机课程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时, 还有更多的问题值得我们进一步的探究与思考, 例如:如何引导学生确立适宜的期望目标, 逐步学会学习;如何更有效地引导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有待继续探讨和研究。
参考文献
[1]瞿梅福.学生学习活动研究.
[2]地方高校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和技能培养的探索与研究, 2010-1.
[3]杨秀莲.思想政治课网络教学资源的选择与运用[J].中国电化教育, 2007, (1) .
[4]王军伟.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课程和教材改革的研究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