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批改(共5篇)
自主批改 篇1
作文批改是作文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 按照传统作文批改的办法, 一般是由教师包办, 全批全改, 但效果不佳。那么, 如何转变批改方式, 提高实效呢?笔者一直在探索和实践, 最终找到了新路子:让学生自主批改作文。在作文教学中, 这种方式的转变, 有利于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提高写作水平。
一、传统作文批改方法的弊端
传统的作文批改, 一直遵奉着“学生写, 教师改”的模式, 并且提倡教师精批细改。其实, 这种模式存在着明显的缺陷, 不但没有什么实效, 而且害惨了语文教师和学生。
首先, 工作量巨大, 挤占过多时间, 不利于整体提高教学水平。通常情况下, 每位语文教师教两个班, 一百多位学生, 每位学生每学期八篇作文, 批改的工作量相当大, 这必然会使本已繁重的教学工作更加繁重, 影响到教师在钻研教材、教法和充电学习方面时间的投入, 不利于整体提高教学水平。
其次, 劳神费力, 但收效甚微。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教师伏案批改, 绞尽脑汁, 从字词到句段, 乃至整篇文章的构思和布局, 都要或删或改或补, 花费了大量精力。但结果呢?在拿到作文本后, 大多数学生只是简单过目, 看看评语和分数就往抽屉里一塞了事, 少有人认真思考、琢磨和改正。教师辛辛苦苦的批改也就付诸东流了。这让人想起叶圣陶先生对作文批改的精辟见解:“我当过语文教师, 改过学生作文不计其数, 得到一个深切体会:徒劳无功。”
再者, 批改周期长, 影响了指导价值。作文批改费时费力, 从作文收交上来到作文回到学生手中, 持续时间长, 学生已失去写作时的那种热情。在批改中发现的问题不能及时反馈给学生, 批改也就起不到及时指导的作用。
第四, 缺少参与, 学生的写作水平难以提高。作文是个大练场, 大多数学生都是倾尽自己的心智而写作。作文展现了他们不同的思想认识、生活态度, 可以说是见仁见智。但是教师批改作文时却以一种思维、一个标准去衡量, 难免有失偏颇, 也将学生引入教师的思维定式。教师的包办, 使学生处于一种被动的接受状态, 压抑了其参与写作的积极性。
二、指导学生自主批改作文的依据
常言道:“文章不厌百回改。”好文章是写出来的, 更是改出来的。凡是文章写得好的人, 大都很重视修改, 在修改文章上下过很大工夫。曹雪芹“披阅十载, 增删五次”, 才写成了“字字看来都是血”的《红楼梦》。而对于修改问题, 作家艾芜说:“写作还有一个过程, 就是修改过程。修改时, 把作品当成不是自己的, 从别人的角度去吹毛求疵, 冷静地修改。”可见, 创作上有成就者皆通此理, 即好文章是要修改的。
作家创作是自己改, 学生要有好的作文, 同样也要自己来修改。叶圣陶先生说过:“改与作关系密切, 改的优先权应属于作文本人, 所以我想作文教学要重在培养学生的自改能力。”新《课标》也明确指出:“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当代教育家魏书生已经十几年没批改过一篇学生作文, 都是让学生互批作文。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 学生是认识的主体, 只有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动脑、动口、动手的积极学习状态, 才能让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得到培养和提升。它特别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 而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作文批改方式, 严重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 把学生当做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 抑制了其写作的兴趣。
基于前辈的教导和实践, 新《课标》精神和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引, 我们语文教师应该毫不迟疑地把作文的批改权归还学生, 放手让学生自主批改, 教师腾出时间做好指导工作。
三、指导学生自主修改的操作步骤
1.科学建立批改小组。自主批改之前, 首先, 要把班上的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 小组的人数不要过多, 也不要过少, 一般每个小组4个成员。这是有科学依据的, 研究表明, 4-6人的小组工作效率最高。其次, 小组成员要合理搭配。作品水平的好中差搭配、男女比例、性格差异等都要考虑进去, 使小组的组合达到最佳状态。这要求教师事先要摸底调查, 充分了解班上学生的作文能力、性格爱好等。第三, 选好小组长, 小组中必须选出一位作文水平较高、能力较强的人担任小组长, 做好组织协调组员及总体把握的工作, 避免因组织不力而影响批改工作。第四, 两两对面而坐。小组建立后, 成员一般不再变动, 在作文课上, 学生就以小组为单位坐到相应的位置上, 两两对面而坐, 聚拢在一起, 便于集体开展批改作业。
2.明确作文批改的要求。教师要让学生明确批改什么, 为了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教师根据每次作文的实际情况拟定批改要求。当然, 这要以学生总结为主, 教师点拨为辅。一般情况下, 要从格式、卷面、错别字、病句、标点、中心、选材、结构、表达、语言等方面考虑, 这是每次批改作文的共性要求。将这些要求的具体内容印发给学生, 使学生心中有数。但是每次的写作是不一样的, 除了这些共性要求外, 还要根据每次作文的特点提出针对性的批改要求, 比如给材料的议论文, 要拟定这几点:①开头简洁, 引出论点, 回扣标题, 回扣材料;②论点明确;③论据充足;④叙例简练, 例中内容和例后析理要点题;⑤论证方法的正确运用;⑥结尾突出中心, 回扣标题, 回扣材料等。将这几点用幻灯片显示出来, 并逐条给学生讲解清楚, 这样, 学生的批改才有依据。
3.教师示范批改过程。在学生明确批改要求之后, 教师就要给学生现场作示范性批改, 这是自主批改初期不可或缺的一步。其做法是挑选出典型的好、中、差三篇作文, 印发给学生, 师生合作, 共同逐篇批改。这个环节, 教师的示范要具体, 要细, 要实, 对照批改要求, 边读边问边讨论, 写上眉批、总批, 打上分数, 并写上批改日期。当面示范批改, 直观明了, 便于学生掌握作文批改这把“尺”。同时, 用不同层次的作文示范批改, 对比鲜明, 使学生更深刻地感悟本次作文的写法与批改法。
4.学生自主批改。完成上述步骤后, 学生心中已经有了丈量作文的“尺”了, 此时, 要让小组成员来完成批改任务。先每组分发一篇, 轮流浏览, 初步感知作文。然后由小组长朗读, 小组成员共同讨论文章的优缺点, 共同研究, 对照要求, 逐项提出批改意见。如果有不同意见, 组内讨论, 也可请老师解决, 以便提出最佳的批改意见。最后经过小组讨论, 写上总批, 打上分数, 签上日期和批改者姓名。这个环节之后, 进行组与组之间的交流反馈, 提名几组进行交流, 由某组小组长边读本组批改的作文, 边读评语, 其他同学参与评论。如果对修改有不同看法的, 可说出理由, 通过大家的评论来判定其是否准确。交流三五篇之后, 同学们对本次作文情况和批改情况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教师此时要趁热打铁, 再发给小组三篇作文继续批改。全部批改完后, 每组挑出分数最高和最低的两篇, 推选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学展示批改成果, 陈述优秀文章的优秀之处, 以及分数较低文章的不足之处, 并交流此次批改体会。教师随后随机抽查学生的批改情况并作点评。点评后, 及时把作文返还给本人, 让本人反思, 吸取批改者提出的意见和建议, 趁热修改, 重新写出更好的作文。
5.尝试多形式批改。上述批改方法适用于各种作文的批改, 但人都会有喜新厌旧的心理, 心理学研究也发现, 新鲜的事物会激发人探索或学习的本能。因此, 在作文批改实践中, 要对上面的方式灵活变形, 尝试多形式批改, 激发学生的批改兴趣。略举数例阐释:
专题式批改。平时作文专题训练, 如“细节描写训练”、“议论文例后析理训练”、“点题扣题训练”等。指导学生抓住本次专题训练的特点来修改, 不求多, 一练一得即可。
激励式批改。写作水平低的学生, 要注意保护其写作和批改的积极性。从作文中找到其优点就是对其最好的激励。每学期用一次作文批改时间, 引导学生专门给他们的作文找优点, 并写上鼓励性的批改意见, 激发其写作热情。
欣赏式批改。挑出班上的佳作, 发给学生作欣赏性批改。欣赏身边熟悉的同学的佳作, 感觉很亲切, 感觉成功触手可及, 极易诱发同学们心中的创作欲望, 而被欣赏者也体验到了成就感。
合理运用多形式批改方式, 可以避免因单调刺激而带来的消极因素, 学生在兴致勃勃的批改中领悟写法, 提高写作水平。
四、学生自主批改作文的意义
首先, 改变了教师疲于奔命做无用功的状况。教师角色变换, 变批阅者为活动的组织引导者, 把自己从包揽式的苦评中解放出来, 从而得以减负, 找回了本属于自己的宝贵时间, 自己就有更多的时间用来潜心研究教学, 进一步提高教书育人的效率。
其次, 让学生体会到了批改的成就感。学生原先只写不改, 现在既写又改, 改与写有机结合。学生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用自己的能力解决老师交给的批改任务, 体验到了批改的成就感, 从而更激发学生在“改”中学“写”。
再者, 发挥了学生在批改中主体地位的作用。在传统作文批改中, 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学”的积极性被抑制。而在自主批改中,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作为批改者来审视他人和自己的习作, 是活动的主体。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成为主动的学习者, 参与的积极性被极大地调动起来, 全体学生都主动参与进来, 在团结协作中展开批改, 感悟作文。
总之, 我们的作文教学, 要积极探索有效的批改途径, 大胆改变传统的批改模式, 推行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批改方式, 加强指导, 教给方法, 完善做法, 学生的修改、评价能力和写作水平将会在批改实践中逐渐提升。
参考文献
[1]李中彦.新课标理念下的高中作文评价研究综述[J].语文教学通讯, 2007 (12) .
[2]顾丽华.高中作文有效性教学浅说[J].语文天地, 2010 (23) .
[3]陈梓生.探讨作文教学评价的有效做法[J].读与写 (教育教学刊) , 2011 (3) .
学生自主批改作文方式之探究 篇2
一、传统作文批改方法的弊端
传统的作文批改,一直遵奉着“学生写,教师改”的模式,并且提倡教师精批细改。其实,这种模式存在着明显的缺陷,不但没有什么实效,而且害惨了语文教师和学生。
首先,工作量巨大,挤占过多时间,不利于整体提高教学水平。通常情况下,每位语文教师教两个班,一百多位学生,每位学生每学期八篇作文,批改的工作量相当大,这必然会使本已繁重的教学工作更加繁重,影响到教师在钻研教材、教法和充电学习方面时间的投入,不利于整体提高教学水平。
其次,劳神费力,但收效甚微。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教师伏案批改,绞尽脑汁,从字词到句段,乃至整篇文章的构思和布局,都要或删或改或补,花费了大量精力。但结果呢?在拿到作文本后,大多数学生只是简单过目,看看评语和分数就往抽屉里一塞了事,少有人认真思考、琢磨和改正。教师辛辛苦苦的批改也就付诸东流了。这让人想起叶圣陶先生对作文批改的精辟见解:“我当过语文教师,改过学生作文不计其数,得到一个深切体会:徒劳无功。”
再者,批改周期长,影响了指导价值。作文批改费时费力,从作文收交上来到作文回到学生手中,持续时间长,学生已失去写作时的那种热情。在批改中发现的问题不能及时反馈给学生,批改也就起不到及时指导的作用。
第四,缺少参与,学生的写作水平难以提高。作文是个大练场,大多数学生都是倾尽自己的心智而写作。作文展现了他们不同的思想认识、生活态度,可以说是见仁见智。但是教师批改作文时却以一种思维、一个标准去衡量,难免有失偏颇,也将学生引入教师的思维定式。教师的包办,使学生处于一种被动的接受状态,压抑了其参与写作的积极性。
二、指导学生自主批改作文的依据
常言道:“文章不厌百回改。”好文章是写出来的,更是改出来的。凡是文章写得好的人,大都很重视修改,在修改文章上下过很大工夫。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才写成了“字字看来都是血”的《红楼梦》。而对于修改问题,作家艾芜说:“写作还有一个过程,就是修改过程。修改时,把作品当成不是自己的,从别人的角度去吹毛求疵,冷静地修改。”可见,创作上有成就者皆通此理,即好文章是要修改的。
作家创作是自己改,学生要有好的作文,同样也要自己来修改。叶圣陶先生说过:“改与作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应属于作文本人,所以我想作文教学要重在培养学生的自改能力。”新《课标》也明确指出:“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当代教育家魏书生已经十几年没批改过一篇学生作文,都是让学生互批作文。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只有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动脑、动口、动手的积极学习状态,才能让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得到培养和提升。它特别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作文批改方式,严重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把学生当做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抑制了其写作的兴趣。
基于前辈的教导和实践,新《课标》精神和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引,我们语文教师应该毫不迟疑地把作文的批改权归还学生,放手让学生自主批改,教师腾出时间做好指导工作。
三、指导学生自主修改的操作步骤
1.科学建立批改小组。自主批改之前,首先,要把班上的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小组的人数不要过多,也不要过少,一般每个小组4个成员。这是有科学依据的,研究表明,4-6人的小组工作效率最高。其次,小组成员要合理搭配。作品水平的好中差搭配、男女比例、性格差异等都要考虑进去,使小组的组合达到最佳状态。这要求教师事先要摸底调查,充分了解班上学生的作文能力、性格爱好等。第三,选好小组长,小组中必须选出一位作文水平较高、能力较强的人担任小组长,做好组织协调组员及总体把握的工作,避免因组织不力而影响批改工作。第四,两两对面而坐。小组建立后,成员一般不再变动,在作文课上,学生就以小组为单位坐到相应的位置上,两两对面而坐,聚拢在一起,便于集体开展批改作业。
2.明确作文批改的要求。教师要让学生明确批改什么,为了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师根据每次作文的实际情况拟定批改要求。当然,这要以学生总结为主,教师点拨为辅。一般情况下,要从格式、卷面、错别字、病句、标点、中心、选材、结构、表达、语言等方面考虑,这是每次批改作文的共性要求。将这些要求的具体内容印发给学生,使学生心中有数。但是每次的写作是不一样的,除了这些共性要求外,还要根据每次作文的特点提出针对性的批改要求,比如给材料的议论文,要拟定这几点:①开头简洁,引出论点,回扣标题,回扣材料;②论点明确;③论据充足;④叙例简练,例中内容和例后析理要点题;⑤论证方法的正确运用;⑥结尾突出中心,回扣标题,回扣材料等。将这几点用幻灯片显示出来,并逐条给学生讲解清楚,这样,学生的批改才有依据。
3.教师示范批改过程。在学生明确批改要求之后,教师就要给学生现场作示范性批改,这是自主批改初期不可或缺的一步。其做法是挑选出典型的好、中、差三篇作文,印发给学生,师生合作,共同逐篇批改。这个环节,教师的示范要具体,要细,要实,对照批改要求,边读边问边讨论,写上眉批、总批,打上分数,并写上批改日期。当面示范批改,直观明了,便于学生掌握作文批改这把“尺”。同时,用不同层次的作文示范批改,对比鲜明,使学生更深刻地感悟本次作文的写法与批改法。
4.学生自主批改。完成上述步骤后,学生心中已经有了丈量作文的“尺”了,此时,要让小组成员来完成批改任务。先每组分发一篇,轮流浏览,初步感知作文。然后由小组长朗读,小组成员共同讨论文章的优缺点,共同研究,对照要求,逐项提出批改意见。如果有不同意见,组内讨论,也可请老师解决,以便提出最佳的批改意见。最后经过小组讨论,写上总批,打上分数,签上日期和批改者姓名。这个环节之后,进行组与组之间的交流反馈,提名几组进行交流,由某组小组长边读本组批改的作文,边读评语,其他同学参与评论。如果对修改有不同看法的,可说出理由,通过大家的评论来判定其是否准确。交流三五篇之后,同学们对本次作文情况和批改情况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教师此时要趁热打铁,再发给小组三篇作文继续批改。全部批改完后,每组挑出分数最高和最低的两篇,推选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学展示批改成果,陈述优秀文章的优秀之处,以及分数较低文章的不足之处,并交流此次批改体会。教师随后随机抽查学生的批改情况并作点评。点评后,及时把作文返还给本人,让本人反思,吸取批改者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趁热修改,重新写出更好的作文。
5.尝试多形式批改。上述批改方法适用于各种作文的批改,但人都会有喜新厌旧的心理,心理学研究也发现,新鲜的事物会激发人探索或学习的本能。因此,在作文批改实践中,要对上面的方式灵活变形,尝试多形式批改,激发学生的批改兴趣。略举数例阐释:
专题式批改。平时作文专题训练,如“细节描写训练”、“议论文例后析理训练”、“点题扣题训练”等。指导学生抓住本次专题训练的特点来修改,不求多,一练一得即可。
激励式批改。写作水平低的学生,要注意保护其写作和批改的积极性。从作文中找到其优点就是对其最好的激励。每学期用一次作文批改时间,引导学生专门给他们的作文找优点,并写上鼓励性的批改意见,激发其写作热情。
欣赏式批改。挑出班上的佳作,发给学生作欣赏性批改。欣赏身边熟悉的同学的佳作,感觉很亲切,感觉成功触手可及,极易诱发同学们心中的创作欲望,而被欣赏者也体验到了成就感。
合理运用多形式批改方式,可以避免因单调刺激而带来的消极因素,学生在兴致勃勃的批改中领悟写法,提高写作水平。
四、学生自主批改作文的意义
首先,改变了教师疲于奔命做无用功的状况。教师角色变换,变批阅者为活动的组织引导者,把自己从包揽式的苦评中解放出来,从而得以减负,找回了本属于自己的宝贵时间,自己就有更多的时间用来潜心研究教学,进一步提高教书育人的效率。
其次,让学生体会到了批改的成就感。学生原先只写不改,现在既写又改,改与写有机结合。学生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用自己的能力解决老师交给的批改任务,体验到了批改的成就感,从而更激发学生在“改”中学“写”。
再者,发挥了学生在批改中主体地位的作用。在传统作文批改中,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学”的积极性被抑制。而在自主批改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作为批改者来审视他人和自己的习作,是活动的主体。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成为主动的学习者,参与的积极性被极大地调动起来,全体学生都主动参与进来,在团结协作中展开批改,感悟作文。
总之,我们的作文教学,要积极探索有效的批改途径,大胆改变传统的批改模式,推行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批改方式,加强指导,教给方法,完善做法,学生的修改、评价能力和写作水平将会在批改实践中逐渐提升。
参考文献
[1]李中彦.新课标理念下的高中作文评价研究综述[J].语文教学通讯,2007(12).
[2]顾丽华.高中作文有效性教学浅说[J].语文天地,2010(23).
[3]陈梓生.探讨作文教学评价的有效做法[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1(3).
“自主合作式”作文批改法浅探 篇3
一、理论依据
1.“合作学习”理论。小组合作学习是目前是世界上普遍采用的一种课堂教学理论和方略, 由于实效显著, 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方法。它的核心是反对教学过程中的强制性和专制性, 反对教学中的不民主与师生关系中的对立性, 反对一切压制和妨害学生个性发展的做法, 要求尊重学生人格, 重视发展学生个性, 培养他们的自信心与自尊心。它是“以合作小组为基本形式, 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中的互动, 促进学生的学习, 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 共同达到教育目标的教学活动”, 是一种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 其目的是通过实践活动基础上的主体合作与交往, 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2.“主体参与”理论。现代教学论认为, 作为认识活动主体的学生是具有丰富个性的能动的主体, 他们能够自主地、创造性地与教师一起完成教学任务。“主体参与”理论明确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认为教学过程就是“教与学相互影响与作用”的过程, 应该坚持“师生协同”的教学原则。只有学生主动参与教学, 才能实现促进学生发展的目标, 才能确保其各个方面素质的提高。主体参与是人们进行实践活动的一种形式, 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
3.团体动力学说。教育社会学认为, 同辈团体是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现实因素, 强调集体教育的功能, 强调学生互帮互学, 共同发展。提出在课堂教学中要改变过去班级知识作为制约学生课堂行为的一种“静态的集体背景”, 使班级、小组等学生集体成为帮助学生学习的一种“动态的集体力量”, 使学生集体成为认识的主体系统发挥作用。
二、操作程式
1.分析讨论, 明确要点。每次作文训练都有特定的目的与重点。批改时, 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训练的目的, 对立意方向、选材范围、结构安排、表达方式运用等内容进行讨论。分析可能出现的问题, 把握批改的基本要点, 提高批改的准确性和针对性。
2.陈述结构, 逐篇评改。首先, 由每个成员分别介绍自己的构思、设想, 朗读习作, 并作简要自我评价。这实际上是写作思维的展示过程。其次, 小组成员共同对每篇习作, 由局部到整体进行全面分析评改, 充分肯定其成功的方面, 指出其存在的问题, 提出修改意见, 并将这些内容写在文后, 供修改时参考。这实际上是写作思维的矫正过程。
3.综合评价, 组间交流。在逐篇评改的基础上, 各小组对所批改的几篇作文进行总结分析, 作出综合评价, 将成败得失逐条归纳, 对典型问题做具体剖析, 并评选出本组最佳作文, 然后由各组组长向全班交流, 使优秀作文得到鼓励, 使各组间取长补短, 组际间形成竞争, 促进写作能力和评改水平的不断提高。
4.典型赏析, 整体归结。这是一个认识升华的过程。组内评改、组间交流, 其重点都是“评价”, 这一过程侧重于“欣赏”。组与组之间以“点将”的方式进行, 点到哪个组就由哪个组的组长朗读本组评出的优秀作文。“点将者”既可以对此文加以自我评述, 又可以点其他组队此文进行评析。通过对典型习作的赏析, 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该次作文写作要领的理解与把握, 促进学生认识能力的提高。最后指导各小组根据交流与典型赏析的内容, 对整个写作与评改情况进行总结。
5.自我完善 , 反思提高。 这是个体独立提升与完善的过程。每位同学按照小组评改的意见, 对照习作进行独立修改, 反思本次作文中的得失, 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 既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 又提高作文修改能力。一篇好的文章不经过几番精雕细琢的修改是肯定不行的。因此, 让学生养成修改作文和反思的习惯是提高学生终身写作能力的重要环节。
三、教学功能
1.“自主合作式”作文批改, 加强了学生之间的语言交往, 使学生的听力与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传统的作文批改方式批改和讲评都是教师一个人的事, 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评价, 只是教学与学生的单向交流。“自主合作式”批改方式是在一个开放的环境中进行的, 形成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小组与小组之间的多向交流, 每个成员都可以表达见解, 陈述观点, 既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又促进了分析概括能力与表达能力的提高。
2.提高学生的评改能力和作文批改实效。“自主合作式”批改法, 其评改任务主要由学生自己完成。强化了学生的自主意识, 激发了学生评改的兴趣, 使学生逐步掌握了作文批改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不仅学会了怎样修改作文, 而且为提高欣赏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且, 这种批改作文的方式, 减轻了教师批改作文的负担, 使全批全改、精批精改、面批面改、针对性的辅导成为了可能, 大大提高了作文批改的实效。
3.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由于运用了群体交往机制, 在批改过程中, 既有合作又有竞争, 培养了学生参与、合作、竞争、交往的现代意识, 使学生在保持个性发展的基础上, 促进了相互了解, 加深了友谊, 提高了合作学习、互相激励、互相交流的能力, 树立了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协作精神。
自主批改 篇4
[关键词]作文教学 PDCA模式 自主互助批改 习作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9-085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根据这些理念,我们不仅要改变语文课堂教学的模式,在作业批改特别是作文批改方面,我们也需要做一些改变。
在以往的习作批改实践中,我们发现,教师费时费力地批改习作,收效甚微,学生拿到作文本也只是粗粗看上一眼作文等级,并没有好好审视教师为什么这么改,教师提出了怎样的建议。更为关键的是,学生的修改水平往往只停留在平常修改病句的层面上。所学不能致用,这是当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严重问题。
鉴于以上理由,我认为学生经过三、四年级习作的初步学习后,五年级便可以开始引导他们自主互助批改习作了。经过几年的实践,我发现PDCA模式是提高学生自主互助修改习作能力的有效办法。它不仅能就地取材,充分地利用教学资源,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有利于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这个模式中的P、D、C、A即Plan(策划)、Do(实施)、Check(检查)、Action(处理)。具体实施流程见下表。
那在实践中,如何运用这种模式进行习作自主互改的训练呢?
一、策划(PLAN):选择目标、小组讨论
计划是这个模式的重要部分。目标能否实现,关键在于策划。一个优秀的策划会产生不同寻常的结果。
(一)选择目标,科学有效
习作要发下去让学生互改,但由谁来改谁的呢?这可不是一个随意的问题。我是这样设计的——让作文好的改作文差的,让作文差的改作文好的,中等生交叉批改。这么做的目的是:作文写得好的学生习作能力强,修改能力也强,而作文写得差的学生习作往往毛病百出,这正好给了好生一个锻炼的机会,以便提升他们的语文综合素养。而习作能力差的学生,修改习作自然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这时,让他们改作文写得好的学生的习作,就正好借助这个机会让他们好好欣赏一下优秀习作,顺便学习他人的写作方法,弥补自身的不足。这样一来,既互改了习作,锻炼了学生批改习作的能力,又拓宽了视野,提升了学生对习作的认识,也降低了学生畏惧写作的情绪。
(二)小组讨论,评价要素
目标选定后,习作下发前,就要引导学生小组讨论——根据本次习作的类型,评价习作优劣的标准有哪些?除了考虑习作过渡合理与否,句子流畅与否,用词准确与否,字形与使用标点正确与否外,还应该从哪些方面去评价一篇习作呢?
比如,本次要修改的习作是《节约用水建议书》,那评价这次习作的优劣,除了包含建议书的格式外,还要考虑建议书的内容方面是否写清了建议节水的理由(水资源的匮乏及浪费用水现象的严重等)及节约用水的措施(措施是否可行、具体、丰富)。这两块的内容,是否详略有别,最后的号召是否有力等。
再比如,本次要修改的习作是《××文章读后感》,那评价习作优劣就包含了下面几个要素:读后感概括主要内容是否简洁,提出的主要感点是什么,作者举了哪些事例来说明他的感点,这几个事例是从正面还是从反面去说明感点的,有没有遵循有详有略的策略,作者是如何总结感点的。
当然,这些评价要素,不是教师灌输下去的,而是学生自己在小组讨论中发现的。小组讨论后派代表集中反馈,教师梳理后进行板书,供学生批改时参考。在这些要素的发现过程中,学生又经历了一次自主的习作指导。
二、实施(DO)——自主互助,初改习作
在学生习作分发下去后,我要求学生在小组内实行自主批改,遇到有困惑的地方,在小组内提出,互助解决。小组内解决不了的,再请求教师帮助。这样,习作批改的难度进一步降低,也提升了作文批改的乐趣。
批改完习作后,最为关键的是评语的撰写。这对学生来说,又是一次片段写作的练笔。基本上,我引导学生采用先扬后抑的方法来写评语——先写优点,再用诚恳委婉的语气写缺点。但在具体的习作批改中,必要时,我会在黑板上写一段评语,抛砖引玉,供学生参考借鉴。然后,我让学生先把自己的评语写在草稿纸上,修改润色后再抄到同学的作文本上,并要求在评语后签上批改者的姓名,以便教师考核、奖励及辅导。这样就能培养学生认真拟写评语的习惯。
三、检查(CHECK)——教师再改,评价初改
习作经过学生初改后,在字词句的斟酌上,教师可以少花很多的时间。教师此轮批改首先要再次对习作进行篇章结构上的审视、批阅;其次,在批改时应着重关注学生的批改情况。对批改非常认真准确的,我往往会在评改学生的后面写上“好”,在讲评课上对他们所在的小组进行加分并给予肯定;如果评改的观点跟教师的出入较大,说明学生对习作的优劣把握还存在困难,应把这些学生的名字抄录下来,利用课余时间做个辅导,促进他们共同进步。对初改的评价应作为教师再改的重点。
四、处理(ACTION)——交流反思,有效循环
自己的习作在学生的初改和教师的再改过程中能否被认可,他们会提出怎样的建议呢?其实每一个学生都很期待这个结果。于是,我再次把习作发给作者本人,并给予一定的时间让他们仔细阅读、审视、反思。之后,组织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从习作的修改中获得的启发。以小组集中反馈和个人特别反馈两种方式进行展示,做到点面结合,把握全局。
同样的,对于每一个学生,他们也都批改了别人的习作,他们都对自己的批改评价是否获得教师的认同充满好奇。为了更大的优化学生的习作互改过程,在第二轮的习作互改环节中,被改者与批改者不变。这样,批改的同学就可以看到自己对上一个单元习作的批改评价与教师对这篇习作的评价有没有很大的差距,如果有,差距在哪里,产生分歧的原因自己能不能找出来,从中能得到怎样的启示。
通过这些环节的磨砺,不仅学生修改习作的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而且习作批改的效果也得到了彰显;不仅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得到了提高,而且也更好地利用了教育资源。
我们的语文教学其实就是一个大的循环系统。PDCA是一种周而复始的质量管理循环。它每循环一次,学生的语文素养就会上升一个台阶,它将使我们的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在语文教学这个大循环系统中不断创新和持续改进,这样才能建立起语文教学的长效机制。
自主批改 篇5
目前一些青年教师批改作业存在两个问题: 一是轻视课内批改作业的作用, 而将作业批改放在课后。这样只能将教师往作业堆里推, 学生缺乏对自己作业质量作出自我评价的责任心。二是批改作业是讲究形式, 不重视效果。有些青年教师在课堂上了解学生作业情况时, 只通过举手的形式获取信息, 当看到许多学生都举手表示时感到相当满意。其实利用这种方法获取的信息含“水分”很高。至于学生做错的原因、错题的类 型, 教师不追究。针对上述问题, 我在批改作业方面做了探讨。
一、互批互改
即同桌学生先将作业相互交换, 相互判断对错, 并要求学生在错误之处记上记号, 然后换给本人。接着同桌互相讨论错误的原因, 及时改正。最后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批”和“改”的情况。这样做不仅有利于学生增强对做作业的责任感, 而且能提高学生的评价能力, 使教师及时而全面地掌握信息。
二、自批自改
即在教师的监督和指导下, 学生对自己的作业先做出判断, 认真检查和验证, 发现错误立即做出记号并及时改正。然后由同桌学生互相检查批改情况, 最后学生将情况汇报给老师, 这样做能对不诚实及粗心的学生起到监督作用。
三、面批面改
由于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 教师可以利用这种差异分层布置作业。分层布置的作业可以增强学生的受重视感和亲切感。 而且可以在晚自习时批改作业, 给学生造成做错了会在同学面前丢脸的压力, 而且可以缓解授课内容多与课时少的矛盾, 培养学生认真做作业的习惯。对于各方面都比较优秀的学生, 面批时一般只在具体细节上加以指导, 并增加作业的难度, 提出新问题, 保持他们对化学学习的持续热情。对一般学生则可以通过典型例题相似类型的多个练习, 培养解题的规范性。对于问题较多的学生, 则可以布置一些与经典题型完全相同的练习, 放低要求。而且通过不同层次的学生互相交流更正, 激起后进生的上进心。
四、小组轮改
对于学生家庭作业和部分课堂作业可采用小组轮改的方法。即让每个小组成员轮流当批改组长。批改时, 由组长担任“小老师”, 并以组长的作业为“标准”, 组员们共同研究题目的答案。确定正确答案后, 由组长完成批改工作并及时向教师汇报批改情况。应该强调, 千万不要因为后进生学习成绩差而让他们失去当组长的机会。因为采取“小组轮改”的方法可以激励后进生学习, 使他们学习更加主动, 做作业特别认真。在后进生当组长期间, 教师要给他们以鼓励和帮助, 多为他们“开小灶”。
五、集体评改
集体评改的作业适用于课后化学的实验实践。初中化学的核心任务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基础。中考化学试题以能力测试为主导, 重视理论联系实际, 关注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重视对科学素养的考 察, 体现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例如我设计了生活中常见的食用纯碱和食用小苏打的两种粉末的纯度, 稳定性和溶液酸碱性的实验作业, 并精心设计了问题。通过课上重复实验的方法, 让学生在课堂中对照自己做的实验, 进行讨论和分析, 最后由教师作综合评价。不同的学生对比自己的结果, 分析实验出现误差的原因, 相互探讨, 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际操作能力。此法有利于学生理清思路、掌握正确的处理问题的科学方法和提高辨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