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改策略

2024-09-07

批改策略(共12篇)

批改策略 篇1

作业, 是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的主要途径, 也是教师检查教学效果、调控教学活动的依据。然而, 在课堂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 作业教学的改革却相对滞后, 作业成了改革中的“死角”。在数学教学中, 教师批改作业往往一人独批、独改、独评, 批改工作量大, 反馈时间过长。作业上的对钩或叉子很可能只表明了数学教师发现了错, 而不能清楚地向学生提示错在哪儿、怎么改。倒是有些教师不仅批了正误, 还辛辛苦苦地加注了答案, 以为“大功告成”, 没想到有些学生一得到答案就觉万事大吉, 养成了根本不去复习旧课和反思错题的坏习惯。这使学生不懂的问题越积越多, 成绩依然上不去。时间长了, 教师和学生对作业都疲于应对。可见, 拘于形式的作业批改, 不但达不到作业教学预期的目的, 反而让作业成了师生的一种负担, 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情感, 最终影响了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

笔者认为, 作业批改不是简单的甄别, 作业反馈也不应被“满堂灌”独占。教师要想从沉重的作业批改负担中解脱出来, 除了减少作业量、合理设计作业外, 还应该着眼于教师和学生两大主体, 完善作业批改与反馈中的发展性功能。作业的批改, 既不应一味地延续“全批全改”的形式, 也不应一味地倡导“零作业批改”的方法, 而应在“有做必改、有改必评”的前提下优化作业批改的方法, 有选择地使用不同的批改方式, 并运用相应的高效反馈策略, 使作业成为辅助学生学习的有效手段和师生情感交流的平台, 最终促进学生学业的发展。

为解决数学作业批改效益较低和反馈时间过长的问题, 笔者在作业改革的实践中, 始终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把作业的批改和反馈当做师生共同完成的活动, 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角, 从而及时地获取了真实的信息反馈, 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笔者将多种作业批改和反馈策略总结为教师批改的三大策略和学生批改的三大策略。如图1所示。

一、教师批改的三大策略

作业批改是师生的一种对话。教师与哪些学生对话、怎样对话, 才能让对话持续下去, 并真正达到做作业和批改作业的目的, 是教师在设计作业之初就要考虑的问题。教师对作业的批改和反馈, 应做到形式多样、选好对象、讲求评价的艺术性。

1. 批改与反馈形式的多样性

“做—批—讲”的单一作业对话形式已无法满足学生主体性和合作性的要求, 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 作业批改与反馈方式应该从单一型向复合型发展, 讲求灵活运用多种方法。

(1) “面批—面订”

“面批—面订”, 指教师当着学生的面当场批改和订正。它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教师按照答案进行批改, 学生当场订正作业并说明错误原因;另一种是教师旁观,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当场批改自己的作业。对于不是很肯定的题目, 学生在教师点拨下边订正、边批改。

这是一种相对于“背批”来说, 费时更多、但效果特别突出的方法。这是因为, 学生看着教师批改, 容易对自己的错题引起重视, 并且对自己的错误印象更加深刻。学生在自己订正过程中,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解题方法和步骤, 具体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从而改进自己的教学。教师的当面指导, 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对有进步的学生, 教师的及时表扬, 可使学生树立信心。在面对面的过程中, 师生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亲密、和谐。

“面批—面订”这样的批改方式, 虽然并不新颖, 却很有效。它既避免了学生不认真订正作业, 又提高了学生做作业的效率和作业的质量。更重要的是, 它可以使学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还减除了教师第二次批改和反馈的烦恼, 真是一举两得。

“面批—面订”这种形式, 比较适用于那些综合性强、容易混淆的内容, 或者解题的步骤较多、知识的应用性和迁移性较强、学生又容易订正错误的题目。例如, 在布置下面的作业时, 笔者让学生当面作图订正, 效果非常明显。 (见图2)

A和B两地在一条河的两岸, 现要在河上造一座桥M N, 桥造在何处才能使从A到B的路径AMNB最短? (假定河的两岸是平行的直线, 桥要与河垂直。) 看谁能最迅速地架一座最好的桥?

这类题目操作性强, 知识的应用性和迁移性也较强, 学生往往很难理解作图的原理, 更容易忘记。所以在这类题目的处理上, 采用“面批—面订”的方法, 有助于学生理解和作图操作。

(2) “精批—精纠”

人们经常听到教师抱怨“作业难改”, 看到“学生忙着写、教师忙着批改”的情形。究其原因, 关键在于这些教师对批改作业的技巧缺乏探究, 将每次作业同等看待, 以同样的方式进行批改, 忽略了知识的差异性和学生认知的差异性。

笔者认为, 教师应该根据作业内容, 适时采用“精批—精纠”的方法, 有效避免上述弊端。“精批”, 是指为了让学生达到灵活应用的要求, 对各类巩固性练习作业的批改, 教师不仅要给予对错评价, 而且还要指出错误原因 (可以做上记号) , 写好阅后记, 进行反思, 从而改进以后的教学。“精纠”, 是指教师要对学生的解题步骤作详细的讲解, 并在学生改正后再作第二次批改, 保证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例如, 以下是学生学习全等三角形刚接触说理题时的作业。 (见图3)

已知AD⊥BC, DE=DB, AD=CD, 请说出直线AB和CE的位置关系, 并说明理由。

学生对全等题条件的理解没什么问题, 但是在证明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不用垂直条件, 而直接用90度角的问题。这是一个常见的规范问题, 对于类似的规范性要求, 笔者在批改中一定做到“精批”, 要求学生改正时“精纠”。这是因为, 这类题目本身不难, 但由于学生刚接触几何说理, 证明过程往往不规范。所以, 教师不但要帮助学生圈出不规范的地方, 还要对其整体作出仔细的评价, 并在课堂上进行重点讲解和强调, 让学生对这类题目的解题步骤引起重视。

(3) “分层抽改—学生自查”

“分层抽改—学生自查”这种批改与反馈的方式, 在作业比较简单或题量大的时候最适宜运用。具体操作过程是:事先把班上的学生分成3个层次, 随机抽改各个层次中的学生作业5本, 及时记录他们所出现的错误及创新解法。然后在习题课上讲评这些作业的时候, 先抽调部分学生上黑板板演或者直接用投影仪将其解题步骤投影出来, 师生集体评分, 让被抽查的学生自己发现问题, 并订正错误。最后, 教师进行点评, 推广创新的解法, 并总结学生应该注意的知识要点和难点。其他学生通过自查来理解知识并改正作业以后, 再将作业上交, 由教师查阅。

采用这种批改与反馈的方法有3个益处:其一, 节省了教师批改作业的时间;其二, 在整个反馈过程中, 学生通过自己思考来讨论解决难题, 不但易于集中注意力, 还能使学生对这些作业印象深刻, 从而易于理解和记忆;其三, 也是最重要的是, 这种方式还可以通过让学生做“小评分员”, 来体验到学习的“成功感”, 从而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笔者在“布置概率初步”“几何图形的初步知识”“统计初步”中等章节的作业时, 常采用“分层抽改—学生自查”的方法。

2. 作业评价的艺术性

课堂教学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一幕:学生拿到下发的作业时, 正确率高的学生兴高采烈, 错误较多的学生会神情沮丧。但无论是哪种学生, 他们普遍注重的是成绩, 并不急着纠错, 一般要在教师的明确要求下才进行改正。一些后进生在经常要面对很多错题的压力下, 产生了畏难情绪, 甚至自暴自弃, 懒于动笔, 学习始终处在被动状态。如何把教师的“强制订正”转变为学生的“主动完成”, 如何让学生在平时感觉到“我能行”, 从而充满信心地、主动地、牢固地掌握知识呢?

笔者认为, 学生不愿意主动订正作业, 主要是他们对“√”或“×”这样单一的、没有感情色彩的评阅方式早就失去了热情, 对于错题更加不屑一顾。倘若学生拿回的作业本上, 不再是教师的“评判结果”, 而是教师给予的一份“礼物”, 他们怎么会采取冷漠的态度呢?所以, 教师应将原有的区分性评价转变为激励性评价, 并尝试在作业批改中投入自己的情感, 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心意, 让作业批改与反馈成为师生之间的一种交流平台。

(1) 更改错题标记

在批改作业中, 针对学生在作业中出现的错误, 教师不再用一个红红的“×”来标出, 而是用画“?”“---”“∧”“○”等符号来引发学生的重新思考。对于完成得特别好的地方, 则画上“☆”, 表示赞赏与肯定。虽然只是批改符号上的一点小变化, 但却可以折射出教师教育理念的改变, 可以看出教师对学生自尊心、自信心的小心呵护。学生不再为那些刺眼的“×”而感到惭愧了。

例如, 在完成方程 (组) 和方程 (组) 的应用作业时, 学生往往不注意解题的规范要求。如果像以往一样看到错误就打“×”, 学生往往在同一个错误中不能自拔, 不知道该如何改正。笔者在批改这类作业的时候很关注学生错误的原因, 学生正确到哪一步, 就批改到哪一步, 让学生自己能很快找到自己的问题在哪里, 使订正更有针对性。另外, 学生也经常在解方程的时候不写过程, 而在应用的时候写详细的解方程过程, 笔者在批改的时候很注重对学生这方面的要求, 用“∧”表示规范缺漏, 用“---”表示删去多余步骤, 帮助学生做到解题简洁明了。

(2) 引入亮点标记

学生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被肯定、被尊重、被赏识的需要, 教师的“好”“棒”等称赞或“△”“☆”等符号, 都能成为激励学生的亮点标记。及时有度的激励性评价, 能有效引起师生情感共鸣, 教师应毫不吝惜。笔者在作业中看到学生一题多解或者有所创新时, 即便学生没有完成整个解题过程, 只是在步骤中出现好点子时, 笔者也会给予画线和“☆”的赞赏。

(3) 引入教师的情感符号

在教学过程中, 师生之间往往会建立深厚的感情, 彼此的心情也往往会相互影响。而且每一个学生都希望自己在教师心目中留有一个好的印象, 都从内心深处希望得到教师的喜爱。所以, 教师在激励学生的同时, 还可以加入一些情感符号。比如学生的作业有进步, 教师比较满意, 就可以在学生的作业上画一个笑脸, 表明教师很高兴;假若学生的作业不认真, 教师则可以画上一个难过的脸蛋, 表明看着作业比较伤心。这样, 学生感受到了教师的情绪, 会更加努力地完成以后的作业, 得到更多的笑脸。

(4) 引入作业评语

对闪光点给予亮点标记, 对错误和不足的指出, 教师可采用各种评语来激励学生。例如, 对聪明的“小马虎”, 笔者的评语是:“其实你离成功很近, 只需要一点点细心!”对书写潦草、尚欠认真的学生, 笔者的评语是:“你的思维配上漂亮的字就完美了!”对优秀学生偶尔的懈怠, 笔者的评语是:“我简直不敢相信这是你的作业!”“你已经很棒了, 但是你是否觉得可以更好呢?”

3. 对象的选择性

对象选择性, 指教师批改和反馈要“因人而异”。因为学生之间存在着个性差异, 不同学生的自觉性和理解能力也不同。因此, 教师在进行作业批改与反馈时, 应改变那种无视学生个别差异的一刀切现象, 要有意识地进行“因人而异”的指导策略。

(1) 作业免批制

“作业免批制”, 指教师对某些学生的部分作业给予不交、不批甚至不做的特别对待方式。笔者在所任班级中采用了“自己申请—一周批改—教师抽查”的作业免批制度。学生如果在基础训练作业中, 一周内每天都获得满分, 则这位学生的基础训练作业可以在下一周内免批。并且免批的学生名单每周都张榜公布。

免批确立制度

本制度实施原则:先申请, 然后在接下来的一个星期中, 作业以最严格的要求批改, 达到要求者可以获准作业免批, 免批周期为两周。

1.一周作业A组题全对者, 可以申请免做A组题。

2.一周作业C组题确实有困难者, 可以申请免做C组题。

3.两次单元检测达到优秀者, 可以免批A组、B组题。

4.两次单元检测不及格者, 可申请免做C组题。

5.申请免批者可随时自愿结束免批。

6.达到以上几项者可以不申请免批。

7.免批到期后可以申请继续免批, 经抽查合格可继续免批。

8.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 学生可自助申请免批内容。

9.教师可以抽查免批学生的作业情况, 被抽学生必须予以配合。

10.免批制度解释权在辅导组长会议。

在实施过程中, 教师对那些“免批”的学生不是完全放开, 而是采用“自批—自纠制”, 同时将批改内容进行转移。比如, 免批的同学已经完全可以掌握基础训练的内容就可以免做、免批, 教师可以额外奖励一些综合性、知识性较强的题目。而对于这类题目, 教师可以采用个别批改和反馈的方法, 对免批学生进行个别批改 (最好是面批) , 并进行点拨。这让学生锻炼了发散思维, 使他们体会到解答难题的成功感,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 从而营造出一种积极思考的学习氛围。

实施“免批制”这种策略, 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优秀学生“吃不饱”问题, 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自主能力, 还可以通过免批名单的动态更新, 在学生之间形成一种相互竞争的局势,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最终促进他们的学习成绩的提高。

(2) 作业跟踪监督制

“作业跟踪监督制”, 指的是教师不但要监督某些学生的作业上交时间和作业完成情况, 必要时还要对他们进行“查漏补缺”——针对他们知识的缺漏部分进行额外补习。这一般不固定人员和时间, 主要针对学生批改中出现问题多的学生, 采用跟踪监督制。

作业跟踪监督制度

在作业批改过程中出现以下情况者, 作业将被跟踪调查。

1.一次作业不交者。

2.两次作业没有订正者。

3.免批学生抽查不合格者。

4.作业优秀但检测不理想者。

5.辅导组长被组员投诉者。

6.作业潦草, 辅导组长提出意见者。

7.作业书写屡次不规范者。

8.因各种原因请假三天以上者。

9.主动申请作业跟踪者。

10.辅导组长提出的特殊情况者。

在实施之前, 先在学生中生成一个“跟踪条例”。比如, 作业完成不及时、作业态度欠认真、或作业准确率有待提高……若学生在一周内出现上述情况, 则要实行一周的“跟踪”。具体的“跟踪”过程, 指的是学生必须单独向教师上交作业, 接受教师的个别批改 (主要是面批) , 教师则要从多个视角批改他们的作业。如, 学生的作业书写态度认真吗?答题整洁规范吗?本次作业比上次作业有进步吗?学生做得比较好或者进步时, 教师及时予以表扬;学生需要改进的地方, 教师予以及时点拨, 并当面进行订正, 并且每次作业都进行横向、纵向比较。

实施“跟踪制”这种策略, 使那些学习态度不端正的学生产生一种压力, 迫使他们认真完成作业, 有助于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二、学生批改的三大策略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 教师完全可以摆脱单边批改的重负, 让学生成为批改主体中的一员。这不仅能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而且能锻炼学生的能力和素质, 极大地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在作业改革中, 笔者采用“自批—自纠”“互批—互纠”“组长承包责任制”三大策略, 实现了作业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1.“自批—自纠”

(1) 课外“自批—自纠”

课外“自批—自纠”, 主要指学生在作业做完后 (即上交之前) 进行的自我批改。因为教师一般都要求学生在做完作业后要检查作业, 笔者认为, 可以让学生在检查过程中先以较小的符号作注释, 进行自我批改。教师审阅的重点放在对学生注释的修改上。学生发现自批与教师的批改不同时, 易于产生反思。为使自己的作业批改不至于难堪, 学生会更加重视自己的作业。

(2) 课内“自批—自纠”

课内“自批—自纠”, 主要指教师在课堂上公布课堂作业的解题过程和标准答案, 学生对照答案自己批改和订正作业。师生共同讨论新解法, 共同完善答案。学生对于无法自己解决的问题, 可以自我提问, 然后教师作出富有针对性的讲解。学生自行批改和订正后, 作业再交回教师检查核定。

学生对作业的自行批改和订正的过程, 能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课堂, 更容易集中注意力, 产生一种紧迫感和成就感。而教师也可以通过检查学生课堂中自批自纠的作业, 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从而进一步改进教学。

不管是课内还是课外, “自批—自纠”都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互批—互纠”

学生之间是平等的, 他们以自己的理解相互审视对方的作业, 用自己的标准评判同伴, 这实际是一个再学习的过程。学生感到有些答案模棱两可时, 就需要思考与分析, 从而可以避免下次自己在解题过程中犯同样的错误;而有些数学题目有多种不同的解法, 哪种解法更为简便和确切, 也是学生在互助批改中需要讨论解决的问题。通过讨论, 学生可以找到自己在解题过程中的不足, 从而对自己的解题进行进一步的优化。批改以后, 学生还可以互助订正, 共同完成订正任务。这种批改与反馈, 往往给学生深刻的印象, 它有利于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平等、竞争关系, 共同进步。

“互批—互纠”让同学们相互讨论, 相互监督, 相互竞争。生生之间有了更多关于学习的话题, 彼此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密和谐。这促进了友谊和团结, 甚至连班主任管理的工作也省事了不少。

3. 组长“承包责任制”

组长“承包责任制”, 这种方式实际上是形成以班级小组为单位的学习共同体。具体操作办法如下:将作业按学习小组分开, 指定一名学习较好的任组长, 组长先将作业交给教师由教师批改, 批改结果由组长和教师共同讨论, 解决其中的疑问。然后组员把作业交给组长, 由组长全权负责批改。小组利用课外时间, 主要采用组员和组长之间相互讨论的方式, 解决题目中的疑问, 并相互监督订正。最后, 每个小组挑选出有异议的和他们认为好、中、差三类作业各1本, 给教师复查, 教师从中了解各层次学生的作业情况, 以便进行分类辅导。

有些时候, 教师还可以给共同体成员上一些相互讨论的习题课。这种习题课, 首先按照学习小组安排座位, 同组同学围坐在一起。每个小组由组长领导, 共同解决组员作业中存在的疑问。若有些问题组长和全部组员都无法解决, 则可以举手向教师求助。教师可以依据每个小组的实际问题进行单独讲解, 也可以对一些普遍性的问题进行全班讲解。并且每次习题课都可以留出最后的两三分钟对每个小组的表现进行评价, 表扬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 并指出课堂上的某些不足, 争取在下次课中改进。

这种方式, 不但使“吃不饱”的学生有事做, 还以轻松的形式锻炼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进一步巩固知识;同时, 那些平时课上听不懂的学生, 在同学面前也可以大胆提问, 得到单独的指导。对整个班级而言, 这种方式还可以营造出同学之间和睦相处、互帮互助的良好氛围。

在采用学生批改作业的同时, 教师也采取一系列的监督体系。除了上面说到的“免批确立制”“跟踪监督制”外, 还可以采用“抽查公告制”, 对优秀的批改和不好的批改采用奖惩公告制度, 确实保障学生批改作业的有效性和积极性。

作业抽查公告制度

对下列情形的学生进行班级公告。

1.每周免批学生。

2.每周跟踪学生。

3.作业特别优秀的学生。

4. 作业创新做法的学生。

5. 优秀辅导组长。

6. 进步明显学生。

7. 优秀自批学生。

8. 优秀互批学生。

三、研究成效

这次作业改革, 使笔者和学生不再成为作业的奴隶, 终于从题海里面逃离出来, 提高了教学效率, 促进了师生健康发展。笔者自己感觉现在自由支配的时间比以往多了不少, 也可以静下心来研究课堂教学的效率问题了。由于学生作业订正及时, 作业批改和反馈的时效性加强, 信息真实度高, 学生作业中的错误能得到及时的评价和指导, 所以订正效率高, 不会产生累积问题。采用了“面批—面订”的方式, 以及多样化的评价方式, 学生和教师的交流变得顺畅, 以往苦口婆心的劝说和严厉的责骂都没有产生的效果在这个不经意的过程中出现了。学生的作业质量也有了很大幅度的提高, 学生和笔者的距离越来越近了, 师生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融洽、和谐, 课堂教学效率大大提高。

批改策略 篇2

学生英语写作是一个过程, 写作后的反馈是写作过程的延续, 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与否同教师的反馈效果密切相关。由此可见, 有效批改和反馈的作用不言而喻。

在实际教学中, 我们发现传统的文科教学, 在作文(包括英语作文)的批改上盛行着两种方法: 一是教师用刺眼的红笔进行“√”和“×”批阅, 最后用一两句不痛不痒的话稍作点评;另一种则是教师经常对学生的作文进行面批。对于前者, 几乎所有人(包括进行批改的教师)都认为其效果甚微, 这种简单但过于“粗放”的方式显然已跟不上当今的英语教学;但对于后者, 在肯定其效果以及教师的敬业心之时, 我们不得不为那超负荷的工作量给教师身心带来的巨大压力而担心, 同时也为他们在外语教育和教学时间分配上的合理性感到忧虑。毫无疑问, 作文批改已成为英语教师和其他文科教师最耗时和最疲惫的工作。而且, 即使付出了许多时间和精力, 其反馈效果还是不太理想, 使得很多学生学了十多年的英语, 却拿不出一篇通顺像样的作文。为此, 笔者试图从传承与创新的角度, 提出几种想法, 以求教于大方。

教师的批改和反馈不仅要给学生的作文一个等级或者分数, 还要作出一种过程评价。只有充分体会到了写作和反馈的过程, 学生才能始终处于一种主动的学习之中,反馈的效果才会更加趋向于合理化和理想化。因为学生写作是一个过程, 写作后的反馈是写作过程的延续, 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与否同教师的反馈效果密切相关。由此可见, 有效批改和反馈的作用不言而喻。那么, 如何对学生的作文进行有效的批改和反馈呢? 这就需要教师们在批改时创造人性化的反馈环境, 兼顾不同学生的写作水平。所谓创造人性化的反馈环境是指教师应该站在学生的立场上, 贴近每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因材施“评”。这不仅可以缓解学生思想上的压力, 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因此, 对于写作基础较好的学生除了肯定之外还要给出改进意见;对于写作基础较差的学生, 则应采取鼓励与指导相结合的方式——使用激励性的语言树立其自信心, 并用商量的口气予以指导。(1)当堂批改

学生刚写好作文, 对题目的理解、构思、结构、用词造句等都还记忆犹新, 若此时教师趁热打铁, 当堂指导学生进行批改, 就能产生很好的批改效果。如: 以“How toBuild a Harmonious Society?”为例, 根据对学生的了解, 制订了如下的当堂批改方案。分别选出好、中、差各一篇作文(不署名且事先不告诉学生各篇作文的等级), 通过教室投影放映给全班学生阅读, 然后通过电脑显示提供评价标准: 作者的观点是否明确;各段是否服务于该观点;段落间及段与段的连接是否合理、流畅;结尾是否做到了首尾呼应或深化主题, 或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等。再让学生对照标准, 评价这三篇作文。这样做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明白作文评分要从内容(思想和材料)、语言和结构三方面入手。接着要求学生对这三篇作文作总体反馈。学生的反馈与实际情况可能大相径庭, 不过教师恰好可以就这点进行针对性的分析。然后, 教师再进行示范性的分析, 分别指出三篇课堂习作中的优缺点。这样, 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了参照, 都有了发展的空间, 也便于学生对自己的作文有更为深入的了解。(2)彩色批改

传统的做法是教师用红笔批改学生作文中的错误,然后给出分数。红笔批阅的内容也就是错误的内容。殊不知, 学生的心理是害怕红色, 甚至抵制红色的。既然这样,那何不换位思考一下呢? 不妨试着和学生进行沟通, 使用一些学生认可的方法进行批改。有些教师在批改学生作文时, 尝试用绿色荧光笔画出学生习作中的好词好句, 用紫色画出学生在时态和搭配等方面的错误。紫色的批改常侧重在句子层面的错误上, 更易于学生进行改错和加强记忆。实践证明, 用除红色外的彩笔进行修改, 不会对学生造成视觉上的冲击, 可以缓解红色的过度“警示作用”对学生自信的打击。所以, 彩色批改法不仅不伤害学生的自尊, 而且还使教师和学生摆脱了审美疲劳。这种批改方法也可用于学生的相互批改中。(3)符号批改

根据研究, 教师的批改中有相当一部分属于“鸡肋”,因为这些所谓的“错误”仅仅是与教师的风格不太吻合而已。如此“食而无味”的“鸡肋”不仅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还有可能因此而改变了学生原想表达的意思。符号批改的出现, 既减轻了教师的负担, 又给学生提供了思考的余地。学生由接受教师的既定观点变成了主动进行探究性的学习, 使学生真正成为写作的受益者。

例如, “/ ”表示不必要的用词;“? ”表示不理解学生在表达什么;“// ”表示此处需要另起一段;“!”表示学生在此处犯了不该犯的错误;“[ ] ”表示此部分必须重新安排;“﹏”表示这部分不太正确, 需要更清晰的表达。

教师用符号标出了学生犯错的类型, 有助于学生辨认错误, 进行自我订正, 从而达到让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符号批改的有效实行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对于符号进行一段时间的磨合和适应, 且在批改时并没有必要标出学生犯的所有错误, 而是应该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有所侧重。(4)师生间对话

师生间对话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因为每个学生的错误都是不一样的。这种批阅的方式可以在课上, 也可以在课后;可以一次完成, 也可以多次完成。从反馈效果来看, 师生间对话产生的沟通余地较大,教师可以从语言知识、内容, 甚至文体的恰当和拓展有序等方面给予学生以指导。以下是批阅的三步骤: ①What is the purpose of your paper? 过去学生关注的焦点除了作文的得分之外就是教师批改出来的语言错误。所以, 当学生刚接触这个问题时可能相当不适应。但只有强迫学生去反思自己的写作目的,他们的写作才有可能有质的飞跃。毕竟, 写作目的才是写作的第一要义。故此方法在实行时也需要一段磨合期来矫正学生过去形成的错误观念。对于这个问题, 如果学生的第一稿还不清楚的话, 那么, 这个步骤就必须持续到第二,甚至第三稿, 直到他们可以给出明确的答案。②Is the content appropriate? 一旦学生有了一个明确的目的和符合目的的内容以后, 教师就可以把重点放到文章的组织结构上, 去探讨修辞手法、逻辑性、段落的完整性、段落中的论点、有效的开头和有效的结尾等问题。笔者认为, 作文的语言表达相当重要。要使语言表达既精炼、条理清晰, 又生动形象、轻松活泼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这是个人写作风格的形成,而这毫无疑问是一个慢慢积累的渐变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的有效批改和指导就会起到非常大的促进作用。所以, 内容的批改是批改的重中之重。在批改的最后, 还可以让生生之间以及师生之间进行换位对比, 让学生欣赏并能理解表达中的“生花妙笔”。

③ Are there any sentences that totally impede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article? 在经历了上述“目的—内容”这样一个自上而下的过程之后, 教师可以把重心移到更为微观的句子上——在句子层面上寻找语法错误, 但也不用面面俱到。如果文章存在很多主谓不一致的话, 便可以把焦点放在这个主题上,然后分析出语法错误的原因, 并要求学生改正文章中所有类似的错误。

上述三个问题是一个自上而下, 由整体到局部的批改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还可以使用沉默的方式, 让学生自己谈论文章, 教师仅适时给出一些肯定或者建议即可。这样, 学生作品的完整性可以得到保持, 还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通过师生间对话的方式, 学生能够真正明白自己在写作上存在的问题, 并得到教师的具体指导。况且, 教师的敬业精神足以使学生感动, 他们自然而然会产生一种“再写不好作文难见江东父老的感觉”。这种批阅的效果就完全体现了出来。

由于学校里可以详细地跟学生对话的时间有限, 而一般性的批阅又难于达到理想的效果, 教师可以尝试使用电话或网络的方式, 给学生更多有效的建议。2.运用学生批改的方法, 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1)互相批改

在学生完成初稿以后进行分组。一般来说, 有两种分组方法, 一种是将差不多层次的学生分在一组, 这样有助于双方的提高。另外一种就是由教师批阅第一层次学生的作文, 第一层次的学生批改第二层次的作文, 依次类推。笔者比较倾向于后者, 因为这样教师可以在体力不透支的情况下有更多的精力进行“面批”, 且学生在此过程中能“以人为镜”照出许多自己不曾意识到的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 为了确保所有的学生都能认真地修改他人的作文, 教师应该密切观察每个学生的进度, 了解他们的困难和需求, 以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学生一旦接受了这种方法, 在写作时就会不自觉地把同伴也列为读者群, 使得学生的作文更符合他们的年龄、心理、兴趣等时代特征, 文章也更为真实、耐读。最后, 安排的是集体讨论,要求学生把一些典型的错误罗列出来, 当然, 他们还可以提出不同的看法。这种方法产生了多层面的互动, 为每一个学生提供了丰富和正确的反馈信息。

值得提醒的是, 这种批阅的模式不可经常进行。一方面, 学生的能力毕竟有限, 批阅的质量不一定会达到预期的效果。另一方面, 经常这样批阅的话, 使学生在写作的一开始, 就会动力不足, 因为, 即使写得再好, 教师也不知道。还有的学生, 懒得从更高的层面去思考、去感悟, 所以, 这种做法只能偶尔为之。(2)自我批改

自我批改是指在学生上交作文第一稿之后(第一稿教师不予批改), 教师就一些注意点和可能产生的问题作公开指导, 再将第一稿发还给学生。学生在得到教师指导的基础上, 对自己的初稿进行评价(可以要求他们用英文写一段自我评价)并进行修改。经过这样两个步骤后, 学生上交终稿, 教师再对终稿进行批改和简单的反馈。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充当了批改的主角。自我批改能够鼓励学生在教师“技术支持”的基础上, 去发现问题并予以改正。学生只有在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长处及短处之后, 才能理清思路, 有针对性地完善自我, 寻求更大的进步。总体来说, 学生批改的方法体现了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懂得了向同学和教师学习, 学会了如何正视问题, 培养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会大大促进英语学习主动性的提高。3.利用网络资源的优势进行修改

网络的普及, 使师生间能克服空间的阻碍而进行有效的沟通, 特别是在节假日, 教师可以通过电子邮件或QQ 群等方式指导校园外的学生, 学生也可以通过自己及同学的批改来完善自己的作品。通过WORD 的“审阅”工具栏, 教师和其他同学可以很方便地插入批注, 交流各自的想法。而且这些批注的颜色可以任意设定, 还可以保存成不同的版本来记录整个批改的过程(通过页面视图可以观察到批改的整个过程), 便于进行自评、互评和反思。网络批改的应用, 不仅可以摆脱时空的束缚, 还能取得不错的效果。

还有一种方法是添加声音。只要通过改变文本在打印稿上的出现方式, 就可以方便地为文档添加声音。Word可以很容易地把文本围绕在不规则对象(如声音对象)周围, 包括对象自选图形(可以在绘图工具栏上找到)等等。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去创造性地完成写作任务, 而且使得内容更加亲切, 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提高作文的批改效果。同时, 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也掌握了计算机的使用技能。

另外, 通过使用Word 软件中的“修订”工具, 可以清楚地标明对文章提出的修改意见。而且, 通过电子文本撰写及电子邮件批改能提高效率。

在网络批改完成后, 教师可以要求每位同学上交一篇终稿, 进行打分, 再将所有学生的作文汇总成一个电子文档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发给每一位同学, 起到取长补短之功效。

目前, 很多学校都安装了多媒体教室, 一些学校还开通了互联网, 而且电脑房中午还向学生开放。有了这些硬件条件的支持, 教师便可以开展网络批改, 完成对学生作文的有效反馈。

4.两种评价的方法相结合, 积极使用激励学生的语言

教师在批阅学生作文的过程中应做到不让学生产生“语法问题是写作中的首要问题”这样一种错觉。也就是说, 教师不能在批阅的过程中只对表面错误作出反馈, 不能错误地把一篇文章当成一系列独立的句子看待, 以至于忽略了文章的整体性和逻辑性。教师有必要对文章的结构、内容、语言等进行整体的评论。一般而言, 整体性的评论出现在作文的末端, 而在批改过程中出现的评论往往是教师针对某个具体的问题所作出的。以下步骤可以作为参考: 首先, 教师对所需反馈的文章至少通读一遍。在读的过程中, 用绿色的笔将好词好句画出。

其次, 再读一遍, 这次要特别注意文章的结构和内容, 同时考虑最后给出怎样的总体评价。

再次, 进行总体反馈。注意这种反馈应该是全面但有选择的。要突出重点, 而不是指出学生所有的问题, 如果一味地指出学生的不足之处, 会让他们觉得自己的问题太多, 而对自己的写作能力产生怀疑, 以至于失去自信。反之, 教师在指出存在的问题前, 应先表扬学生所取得的进步, 然后再提出一些具有建设性且可操作性的建议。在写评语时, 疑问句会比祈使句更能反映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且不会具有太大的“杀伤力”。

最后, 在读第三遍的过程中, 教师在文中作细节评论,通常这种穿插在文章中的评论是对文章最后总体评价的细化。

例如: “In general, your language is very fluent and youexpress your ideas quite well.However, you might as well payattention to your use of tenses and voices.”很明显, 这样的评价在肯定了优点的同时又带出了缺点, 是一种整体性、激励性且易被学生接受的评价。

初中作文批改的策略研究 篇3

【关键词】初中语文;作文;批改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学生作文,编提纲,打草稿,要克服“十步九回头”的做法,提倡一气呵成,迅速将“意”变为“文”,使其物化,然后再修改。如果总是开头,总是失败,总是重写,必定会打乱学生作文的思路,没有继续作文的激情。

一、指导学生修改作文

学生认为写完作文就万事大吉了,修改文章是老师的事,因此学生写完作文后,很少有能认真读读的,更别提修改文章了。要想写出好文章,学生必须动起手来,对自己的文章反复推敲琢磨,精心修削改动,这也是我国自古以来长期形成的优良传统。

学生作文当文思泉涌时,往往手跟不上心,因此作文时丢字、错字、病句等毛病层出不穷,另外有时写作时贪快,对主题(中心)的把握不够准确等现象,这些都得通过学生来改正。

叶圣陶明确指出:“‘改与‘作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的本人,所以我想,作文教学要着重喜爱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

学生自改作文,体现了作文教学的改革精神,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的表现。学生自改作文,是作文教学对学生进行全程训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养成了自己改的能力,这是终身受用的。”

文章修改涉及的方面是十分广泛的,教师指导学生修改作文从哪里入手呢?其实总结起来主要是以下两方面:

属思想内容方面的有:

(1)主题(中心)是否明确、集中;(2)材料是否真实、恰当;(3)结构是否严谨;(4)语言是否通顺、连贯、得体;(5)标点符号是否正确——推敲语言;(6)有没有错别字;(7)书写行款是否规范——书写格式。

修改的具体内容有主题、材料、结构、语言、书写格式等方面,力求尽善尽美。

二、教师批改作文

教师批改作文这一环节很重要,如果只让学生写作文,却不进行批改,那么学生作文毫无意义。教师批改作文既是调查学生对本次作文写前指导的效果,也是为后面的作文评讲搜集资料。

作文批改是以学生个人作文为对象进行的,它能把写前对全班的集体指导变为个别的具体指导,更直接、更有针对性。很多时候人很难发现自己的毛病,所谓当局者迷,教师为学生指出了问题所在,学生就能很快认识到应该怎么写,不该怎么写。因此,教师批改学生作文,能够促进学生提高写作水平。

学生作文中,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人、对事的思想、态度,对历史与现实的看法,对是与非的评判,显示他们的美丑观念与价值取向,甚至倾吐他们的快乐与苦恼等都能够表露出来。一般情况下,他们的思想感情都应该是积极的、健康的,但有时也不免会流露不正确的、甚至是错误的认识。对此,教师要义不容辞地作为他们生活的良师和益友,衡文与育人相结合,与学生开展心与心的交流对话,以正确的思想意识指点迷津,拨开云雾,让真理的阳光驱散阴霾,照亮学生的心灵。这样批改作文,不仅仅只是在教知识,同时也是在教学生怎样做人,可以在思想上正确引导学生,把教作文与教做人的过程统一起来,引导学生做一个正直的人、做一个有益于社会、有益于祖国的人。

作文批改中,对学生作文进行一次面对面的调查,从学生作文反馈自己作文教学的得失,有利于调整今后的作文教学。批改学生作文,虽是从一人一本入手,但它的指导性可大大超出这个范围,使更多的学生受益。不仅了解了学生作文的水平,同时也是对自己教学的一个审视,可以了解自己教学中的得与失。

三、作文批改方式

作文批改是连接学生写作和教师评讲的过度环节,批改的成败直接关系讲评的成败。作文批改对于语文教师来说是一项很繁重的工作。但是,只要教师掌握了各种批改方式,不但能够减轻自己的工作量,而且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下面就介绍几种作文批改方式:

(一)全收全改

就是把全班作文都收上来,教师对每个学生的作文都进行详细批改。这种批改方式对于教师来说工作量很大,但这种方式不用每次都用。但笔者认为,第一堂作文课,或刚刚教一个班作文课时,必须全收全改。因为这不仅能够引起学生对作文的重视,而且是对这个班级学生作文水平的调查。

到一学期结束时,这种批改方式,可以具体地了解学生一学期来在写作方面的收获和问题。

(二)轮流批改

每次批一部分学生的作文。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一组学生应包括作文成绩好的、中等的和差的三种程度,便于教师了解各种类型学生的作文状况。没有轮到批改的作文本,教师只要翻一翻,批个“阅”字就行了。

(三)重点批改

批改的范围不能面面俱到,如既要考虑作文的思想内容,又要看表达方式;既要找出病句,又要圈出错别字等。这样就会使批改没有重点可寻,学生看批改也会印象不深。因此教师在批改过程中确定批改重点,这个重点一定要与写作指导中的重点要一致,其他方面可以简单带过。

(四)示范批改

在全部作文中选择一篇或几篇有代表性的文章,教师进行细致批改,并把批改后的作文及批语展示给全班学生看,学生针对教师的批改进行讨论,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五)当面批改

教师边改边讲,边指导,学生更直接地知道改与不改的缘由,有利于作文提高。叶圣陶认为:“给学生改文,最有效的办法是当面改。当面改可以提起笔来就改,也可以跟学生共同念文稿,遇到要改的地方就顿住,向学生提出问题,如‘这儿怎么样,‘这儿说清楚了没有之类,让学生自己去考虑。”但当面批改用的时间多,难以经常进行。

(六)互相批改

提出批改要求,把学生分成几组,每组负责批改几篇作文,让学生互相批改。但这种方式的批改要注意,分组一定要兼顾好、中、差学生都有,分作文也要做到好、中、差作文都有,一定要做到平衡分组和分配作文。

总之,教师在作文批改中各种方式灵活运用,不仅可以减轻教师的工作量,而且还会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韦志成.作文教学论[M].P153.

[2]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P157.

[3]任爱敏.差异发展教学理论在指导初中学生自改作用中的运用[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

[4]“教师下水”见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教育科学出版社,下册,1980:489.

小学数学作业的批改策略 篇4

一、符号提示策略

传统的批改符号只有简单的“√”和“×”, 这不利于学生对错误的认识和理解。当学生看到“×”太多时, 极有可能影响学生订正的心情和学习数学的兴趣。为了改善不良的现象, 我采取“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的思想, 增添了几种符号:“—”表示式子列错, “○”表示数字抄错, “△”表示单位名称错, “△△”表示答案不确切, “☆”表示正确且有创意等。通过训练, 学生能熟知每个符号的含义, 并能据此进行自我检查、评议、改错。

这种策略能启发和促进学生自我思考, 学生能及时纠错, 教师便于因材施教, 有助于培养学生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养成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 从中又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人文精神。

二、质疑暗示策略

根据作业错误情况提出质疑。质疑是一种暗示, 学生弄清疑问的过程就是发现错误、纠正错误的过程。

如:敬老院里有老奶奶11人, 平均年龄80.5岁, 有老爷爷12人, 平均年龄73.6岁。这些老人的平均年龄是多少岁?

根据题意我们可知老人的平均年龄应该在73.6和80.5之间。但此题许多学生会解答为: (80.5+73.6) ÷ (11+12) =6.7 (岁) , 这显然不符合实际。对此, 我在旁边加上评语:想一想, 老人的平均年龄是6.7岁, 这可能吗?再想想求“平均数”的方法好吗?

质疑常使学生感到愕然, 但愕然双能使学生产生找出“错在哪里”的兴趣, 而且提示为学生指明了“改错出路”。

三、建议重做策略

当学生作业错误较为严重或错误之处较多, 且解答很不完整或书写很不规范时, 可考虑让学生重做。使用这种策略, 最好能根据作业情况加些“友善的交谈式”评语, 使学生不会感到是惩罚和训斥, 而是“善意的为难”。如:若能重做此题, 对提高你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是很有帮助的。又如, 此题建议重做, 这对防止今后再犯类似错误大有帮助等。

四、“还原”练习策略

批改学生作业, 若发现学生基础不扎实, 某些旧知识和技能缺漏较多, 可编些与旧知识和技能有关的习题让学生还原练习。这种方法针对性较强。还原练习, 可以及时弥补知识上的缺漏, 重新训练有关技能技巧。

五、说明想法策略

重点讲解后, 学生还会错掉的题目。教师不要轻易地对其进行责怪或试图通过大量的题海战术强化学生的认知。否则, 一段时间下来, 师生都觉得疲倦。事实上, 我们做的许多工作, 有的是重复, 有的是很不需要的。一切的一切, 主要在于我们不了解学生。此时, 可引导学生说明一下自己的真实思考过程。

如:“国家一级保护兽类有23种, 比二级多77%, 二级保护的有多少种?一学生解答23× (1-77%) 。我在旁边加上评语:“你又出错了, 说明你的想法肯定有问题, 我很想帮你, 但需要你配合, 请你把对于这道题目的真实想法写下来, 我就知道怎么教你了。”

学生把想法写在了草稿本上:单位“1”怎么找我不会。什么时候用乘法做, 什么时候用除法做, 我不清楚。我还想, 一级比二级多77%, 二级就比一级少77%。

看了学生说明的这些想法, 我有的放矢地对其进行了指导,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指导过程简单说明如下:1.在分数应用题中, 通常出现这些格式, 即“……是……”“……比……”“……占……”“……相当于……”等, 在“是”“比”“占”“相当于”这些字后面的事物通常为标准量, 因为其他事物是与它作比较的。2.标准量知道用乘法计算, 标准量不知道用除法计算。3.“一级比二级多77%, 二级就比一级少77%。”这显然是错误的, 它不像平常的具体量之间的比较, A比B多20, 反之B比A少20, 多几少几只要直接相减。而多 (少) 几分之几, 在两数相减之后还要再去除以标准量。虽然两数相减的结果是一样的, 但由于后面的标准量不同, 所以答案也不一样了。

六、借鉴启发策略

为了帮助学生了解造成某类问题解答错误的原因并找到正确的解题方法, 可在学生作业上指明该题可借鉴课本、练习册等学生手头有的某些资料的例习题的解答和某些学生的解答, 使学生通过借鉴、回忆, 启发这类问题的解答方法。有时学生解题方法无误但方法不够简便, 也可采用此种策略。这种方法给学生指明了自我学习、钻研的途径,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还可适当减轻教师订正作业的负担。

如:教师可加“请你再看看课本第××页中例×的解答, 它给出了这类问题的解答思路”等评语。

七、对比分析策略

分析比较能力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基础, 这一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学生解题的正确性。作业中学生对某类知识存在问题较多时, 可安排一些对比题让学生强化练习。

例如, 在学习了加减法的简便计算后, 学生在计算中往往会出现182-42+58=182-100=82的错误。对此, 部分教师认为这是学生计算粗心所致, 然后专门出很多的类似习题让学生反复做, 期望最后达到“熟能生巧”的地步。其实, 刚出现这些错误时, 马上可以在旁边提示:请你再算算“182-42-58”。这两个算式都可以变成182-100吗?对比一下这两题有什么异同?

两道题放在一起对比, 找出算式的异同之处, 教师对这一“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可帮助学生提高分析比较能力, 在以后计算100÷25×4这样的算式时, 就不容易出现类似的解题错误了。

八、一题多解策略

作业中学生解答无误, 但本题尚有多种解法, 为了使学生广泛地综合运用基础知识, 提高基本技能, 更有效地发展逻辑思维, 提高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找到最简捷的解题途径, 增强学习兴趣, 可以让某些学生 (尤其是学有余力的学生) 去探讨另外的解法。有时也可指明另解的具体方法。

如“徒弟每小时加工零件135个, 比师傅每小时加工的零件个数少1/6, 师傅每小时加工零件多少个”这一题, 可以用多种方法来解答。

学生给出了一种方法, 教师可加评语:本题有多种做法, 你是否能再想想另一种方法?用比的知识或用列方程的方法……请把算式写在旁边的横线上好吗?

九、撰写“日记“策略

数学日记在数学教学中有其独有的魅力。如在学生解答完一些典型问题或找到典型解法后, 要求某些有较强探索能力的学生对这类问题或方法, 或加以概括、小结, 或加以充实、提高, 或加以变化、推广, 写出一篇数学日记。教师通过学生的作业引导学生深入探讨, 学生感到自然, 写起来也兴趣盎然。可以有效解决学生找不到选题的问题, 而且运用此策略既符合学生内心的创造精神, 同时也能培养高水平的数学人才。

老师如何批改作文批改方法 篇5

1、按提纲修改法

学生作文初成后,可要求他们按照作文前所列的提纲逐项进行检查、对照。如写我敬佩的一个人时,一名学生的提纲是这样列的:

1、爸爸是我敬佩的人。

2、具体叙述爸爸让我敬佩的典型事例。

3、爸爸真令我敬佩。

在他的作文中有这样一段叙述:爸爸很勤劳,为了我们这个家,他每天天不亮就起床,然后做饭、收拾屋子,打发我和妈妈吃过早饭,他又去开出租车。妈妈有腿病,行动不方便,只负责我的学习,每次作业她都要给我检查在对照提纲检查时,他发现写爸爸让自己敬佩的作文,却写进了妈妈的事,这样与提纲不符,于是删去了写妈妈的材料,重点写了爸爸让自己敬佩的内容。这种修改方法可使学生的作文逻辑性更强。

2、冷却法

学生对某一事物的认识,总是随着知识的增多而逐渐加深,所以作文写完后,如果搁置一段时间自己再看,就会发现其中的不妥之处,此时,再对作文进行修改,往往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如写难忘的一件事,一名学生写自己第一次学缝衣服的事情,没有在细节描写上下工夫。几天后,她拿出这篇作文再读,自己发现缝衣服的过程写得不够详细,于是进行了补充修改,最后改为:

我进屋把妈妈的针线篓拿出来,找了一条同我的衣服颜色相同的线,接着就穿针,谁知穿了几次都没有把线穿到针眼里去。我便学着妈妈的样子,把线捻了捻,捻得针尖般细,慢慢往里穿,终于穿上了,我特别高兴。再把线的一头挽个结,把衣服的破口对齐,便开始缝起来,不知怎么搞的,手总是被针尖扎着,手指流出了血,我慌忙擦掉,继续缝,可是针总是不听使唤,不是偏左,就是偏右

这样一改,使情节变得一波三折,生动具体,谁读后也会觉得这的确是令人难忘的一件事。

3、互改法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有的达不到最理想的效果,究其原因或是知识面窄,或是只从自己的认识角度看作文。采取互改的方法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互改前,老师要根据本次作文的训练要求,提出本次修改的主要任务。方法是先把学生按作文的不同水平分成四至六人为一组,要求每个人都阅读其他人的作文,如遇到自己认为需要修改的地方,应说清为什么要这样改,并征求作者意见。对有争执的问题,老师要给予点拨解决。这种方法可集思广益,激发学生修改作文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修改作文的能力。

修改作文还有比较法、抄改法等多种方法,只要有助于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以上方法都可灵活采用。

修改能力是写作的基本能力之一,修改是写作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道工序,常言道文不厌百改,作文是改出来的,不是写出来的。俄国作家契诃夫曾说过:写作的艺术,其实并不是写的艺术,而是删去写得不好的东西的艺术。古今中外成名作家均注重文章的修改即能充分证明修改的重要性。

浅析中学生作文批改策略 篇6

一、以欣赏的眼光,寻找学生习作中的美

语文教师要把学生作文看作是他们的劳动成果,必须抱着尊重、理解、欣赏的态度去看待学生的作文。有人说中学生的作文水平就那么回事,有什么好欣赏的?这样的心理是要不得的。中学生的习作当然不能与“大家”的文章相媲美,但倘若以中学生的年龄、学识水平去看他们的习作,就会发现其中不乏“美”。所以,语文教师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具体特点和学生现有的语文能力来确定“好作文”的标准。教师要时时记得:中学生知识储备不是很丰富,缺少人生阅历和情感体验,当然和那些“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成人会有所不同,他们的作文是利用有限的学识和情感体验在进行“粗放”式的创作。这样,就能从学生作文中找到“美”了。

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在中学生的作文批改中也需要语文教师炼就一双火眼金睛,明眸善睐地把学生习作中的“美”找到。当然,不指出学生作文中的不足也不利于学生作文水平地提高,但我们可以换一种更“美”的方式来说。也就是说,文批改要热情鼓励,委婉揭短。语文教师在评价每一篇作文时,都要去发现文章中的闪光点,真诚地激励学生,对于优秀作文要极力赞扬,使他们获得成就感。优美的描写、贴切的修辞自然会被美丽的波浪线衬托;学生有意无意的一处铺垫,一处真情的流露,一处生活哲理的感悟,教师都要找出来以相应的符号和文字加以肯定。这样一寻找,你就会觉得一篇篇文章就此变得优美了。

二、真诚对话,让学生感受人文关怀之美

教师对学生作文的表扬要不吝溢美之辞,但必须注意批语中与学生交流的角度,注意这种鼓励赞扬是发自内心的,让学生既感受到教师对他作文的关注,更能感受到对他本人的关爱。简单来说,作文是人写的。作文的灵动是因为写的人的灵气,作文的细腻感人源自于作者的丰富情感。所以,批改作文其实是在评价学生的写作能力,感受学生的人格和文学修养之“美”。也就是说,作文批改要针对学生,而不是针对眼前的这一篇习作。

“作文中心明确”,“作文语句不够通顺”等评语让学生感觉与己无关,所以漠不关心。而如果把它改成“你能把事情说清楚了”,“你感受到了父母的良苦用心,真是个懂事的孩子”等直指学生本人的评语,会产生一种视觉冲击力和巨大震撼力,学生就会不由自主地仔细读这个评语,去关注自己作文的成败得失。每个人都渴望自己的付出能得到大家的重视和赞同。

为了满足学生的这种心理需求,教师可以利用晨读、鉴赏课前几分钟的时间随时将批改中发现的优秀作文进行朗诵。朗读时,着力营造一种隆重的氛围,动情地赞扬文章的佳妙之处。然后,迎着全班学生敬佩的眼神,报出作者的姓名,或让学生猜一猜,再请作者在掌声中领回自己的作文本。也可以把学生的优秀习作发给学生传阅,做到“奇文共欣赏”。这样做不仅能提供同学间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机会,而且让学生在作文写作中感受到自我价值的实现,感受到写作的快乐。另外,对学生作文的赏识,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写作水平,培养学生欣赏他人、相信自我、积极向上的品格,充分体现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作文这样一件“苦事”,原来可以变成学生期盼的“美事”。

三、因人而异,让每个学生都向往美

因为知识结构、生活体验的不同,学生的作文层次也不同,如果我们以每个人都一样的统一目标或一成不变的固定目标来衡量,有一部分学生恐怕永远不会被关注。为了让每个学生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让人人都能体验到成功,并能在各自的起点上得到个性的张扬,语文教师要满怀爱心地注视学生的成长。教师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确定不同的预期目标。因为对一个语文知识运用能力强、语文感悟创新能力强的学生和一个语文底子比较薄弱的学生而言,一篇成功作文的含义是不同的。

教师还要以发展的眼光,有连续性地来评价学生的作文。在他们作文的字里行间寻找这次较上一次在构思立意、遣词造句等方面的进步,一旦发现他们的点滴进步,立即给予热情的鼓励。如“这个词用在这里真准确”,“你尝试着运用修辞了,这令你的作文增色不少”等,让学生意识到教师在时时关注着他细微的进步,并和他一起分享这种进步所带来的快乐。这足以使学生对自己将来能写出“美文”心生向往,使学生有兴趣、有信心在写作上越走越远,创作出一篇篇文质兼美的好文章来。

总之,语文教师在批改学生作文时,不仅要以平等真诚的态度对待学生的作品,还要以发展的眼光、关怀的热情对待每一个学生,从而让学生在温暖中感受写作的愉悦,进而写好作文。

初中作文批改的策略研究 篇7

一、指导学生修改作文

学生认为写完作文就万事大吉了,修改文章是老师的事,因此学生写完作文后,很少有能认真读读的,更别提修改文章了。要想写出好文章,学生必须动起手来,对自己的文章反复推敲琢磨,精心修削改动,这也是我国自古以来长期形成的优良传统。

学生作文当文思泉涌时,往往手跟不上心,因此作文时丢字、错字、病句等毛病层出不穷,另外有时写作时贪快,对主题(中心) 的把握不够准确等现象,这些都得通过学生来改正。

叶圣陶明确指出:“‘改’与‘作’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的本人,所以我想,作文教学要着重喜爱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

学生自改作文,体现了作文教学的改革精神,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的表现。学生自改作文,是作文教学对学生进行全程训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养成了自己改的能力,这是终身受用的。”

文章修改涉及的方面是十分广泛的,教师指导学生修改作文从哪里入手呢?其实总结起来主要是以下两方面:

属思想内容方面的有:

(1)主题(中心)是否明确、集中;(2)材料是否真实、恰当;(3)结构是否严谨;(4)语言是否通顺、连贯、得体;(5) 标点符号是否正确——推敲语言;(6)有没有错别字;(7)书写行款是否规范——书写格式。

修改的具体内容有主题、材料、结构、语言、书写格式等方面, 力求尽善尽美。

二、教师批改作文

教师批改作文这一环节很重要,如果只让学生写作文,却不进行批改,那么学生作文毫无意义。教师批改作文既是调查学生对本次作文写前指导的效果,也是为后面的作文评讲搜集资料。

作文批改是以学生个人作文为对象进行的,它能把写前对全班的集体指导变为个别的具体指导,更直接、更有针对性。很多时候人很难发现自己的毛病,所谓当局者迷,教师为学生指出了问题所在,学生就能很快认识到应该怎么写,不该怎么写。因此,教师批改学生作文,能够促进学生提高写作水平。

学生作文中,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人、对事的思想、态度,对历史与现实的看法,对是与非的评判,显示他们的美丑观念与价值取向,甚至倾吐他们的快乐与苦恼等都能够表露出来。一般情况下,他们的思想感情都应该是积极的、健康的,但有时也不免会流露不正确的、甚至是错误的认识。对此,教师要义不容辞地作为他们生活的良师和益友,衡文与育人相结合,与学生开展心与心的交流对话,以正确的思想意识指点迷津,拨开云雾,让真理的阳光驱散阴霾,照亮学生的心灵。这样批改作文,不仅仅只是在教知识,同时也是在教学生怎样做人,可以在思想上正确引导学生,把教作文与教做人的过程统一起来,引导学生做一个正直的人、做一个有益于社会、有益于祖国的人。

作文批改中,对学生作文进行一次面对面的调查,从学生作文反馈自己作文教学的得失,有利于调整今后的作文教学。批改学生作文,虽是从一人一本入手,但它的指导性可大大超出这个范围, 使更多的学生受益。不仅了解了学生作文的水平,同时也是对自己教学的一个审视,可以了解自己教学中的得与失。

三、作文批改方式

作文批改是连接学生写作和教师评讲的过度环节,批改的成败直接关系讲评的成败。作文批改对于语文教师来说是一项很繁重的工作。但是,只要教师掌握了各种批改方式,不但能够减轻自己的工作量,而且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下面就介绍几种作文批改方式:

(一)全收全改

就是把全班作文都收上来,教师对每个学生的作文都进行详细批改。这种批改方式对于教师来说工作量很大,但这种方式不用每次都用。但笔者认为,第一堂作文课,或刚刚教一个班作文课时, 必须全收全改。因为这不仅能够引起学生对作文的重视,而且是对这个班级学生作文水平的调查。

到一学期结束时,这种批改方式,可以具体地了解学生一学期来在写作方面的收获和问题。

(二)轮流批改

每次批一部分学生的作文。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一组学生应包括作文成绩好的、中等的和差的三种程度,便于教师了解各种类型学生的作文状况。没有轮到批改的作文本,教师只要翻一翻,批个“阅”字就行了。

(三)重点批改

批改的范围不能面面俱到,如既要考虑作文的思想内容,又要看表达方式;既要找出病句,又要圈出错别字等。这样就会使批改没有重点可寻,学生看批改也会印象不深。因此教师在批改过程中确定批改重点,这个重点一定要与写作指导中的重点要一致,其他方面可以简单带过。

(四)示范批改

在全部作文中选择一篇或几篇有代表性的文章,教师进行细致批改,并把批改后的作文及批语展示给全班学生看,学生针对教师的批改进行讨论,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五)当面批改

教师边改边讲,边指导,学生更直接地知道改与不改的缘由, 有利于作文提高。叶圣陶认为:“给学生改文,最有效的办法是当面改。当面改可以提起笔来就改,也可以跟学生共同念文稿,遇到要改的地方就顿住,向学生提出问题,如‘这儿怎么样’,‘这儿说清楚了没有’之类,让学生自己去考虑。”但当面批改用的时间多,难以经常进行。

(六)互相批改

提出批改要求,把学生分成几组,每组负责批改几篇作文,让学生互相批改。但这种方式的批改要注意,分组一定要兼顾好、中、差学生都有,分作文也要做到好、中、差作文都有,一定要做到平衡分组和分配作文。

总之,教师在作文批改中各种方式灵活运用,不仅可以减轻教师的工作量,而且还会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摘要:初中语文作文批改是作文教学重要的部分。作文批改的方式、方法灵活多样能使作文教学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批改作业的策略之我见 篇8

一、作业批改要突破常规, 多样化进行

在学生较多、作业题量很大的情况下, 教师如果对所有的作业本进行彻底地、认真的批改, 往往会占用教师的很大一部分工作时间, 这样势必会占用大量时间, 影响教师的其他工作的有序开展, 还会影响作业批改的质量, 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但是如果不批改作业, 教师就不能很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自己的教学效果。在这种情况下, 我们可以打破作业批改的一贯模式, 进行多种批改方法的尝试, 灵活交替使用, 以达到好的效果。

1.“小组结合批改”式

小组作业批改通常以4-6人的小小组为宜, 即前后桌组合。作业批改时, 教师提出批改要求;由小组长主持, 先以小组中的一人的作业做“范本”, 大家逐题研究, 集体批改。这一过程是明确正确答案, 集体进行反思的过程, 批完“范本”, 然后逐个互批、对查。这样的批改有自己独特的好处:由于小组批改时, 每个学生的作业, 都呈现在小组全体同学面前, 同学间的赞扬与鼓励, 批评与帮助, 会极大激发了学生的上进心, 刺激学生的学习的主动和积极性, 作业水平明显提高。这样作业批改方式, 让学生当一回小老师, 推动学生在问题面前善于动脑, 敢于发表意见, 在不同观点面前, 善于追根究底, 敢于据理力争。

2.“精批”和“粗改”结合式

精批﹕即教师对学生作业认真仔细批阅。这种批改作业的方式适用于学习能力差的后进生。学生成后进的学生常常表现在上课时无法集中注意力, 没有明确的学习动机, 没有学习兴趣, 不动脑筋, 但他们的自尊心往往很强。在批改这种学生的作业时, 教师可以将他们单独叫到身边, 一边批改一边讲解, 在优秀的地方要予以赞许, 在错误的地方也要语气平缓的指出, 让学生在轻松自然的环境中, 看出成绩, 认识不足, 教师还可鼓励学生多思考多问, 给予他们充分的信任与尊重。

对于一些课程中的非重点内容“粗改”即可, 也可以以抽查的方式进行粗改。应该“精批”和“粗改”相结合, 找出亮点, 找出不足, 这样教师才可以再讲评练习时做到有的放矢, 让学生知道自己知识上的不足与缺陷, 做到对症下药。

3.“自检”和“自评”相结合

新课改提倡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 提倡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让学生参与教学。作业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一部分, 批改作业也可以让学生参与进来。教师可以将一些不太重要的复习类作业, 放手让学生“自批”与“自评”。这种批改模式可以在课堂讨论中进行, 教师要全程指导, 可以在这种活动中鼓励学生多多交流, 对后进生进行辅导。结束时, 教师应该对作业中出现的共性错误予以集中点评和剖析。“自批”和“自评”相结合的批改方式, 可以及时反馈作业中出现的问题, 也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二、作业的评语要更多体现鼓励与关怀

现在的学生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 都有很强的自尊心。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 在课堂上对学生要关心、爱护, 在批改作业时也要多一份温情的关怀。有人说:“教师的语言如钥匙, 能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如火炬, 能照亮学生的未来;如种子, 能深埋在学生的心里。”一句简单而中肯、真诚而鼓励的批语足以传递一份深厚的师爱, 足以让学生在收获知识的同时体验理解、信任、友爱、尊重和鼓励。教师写评语应遵循以下三点:

1. 评语要富于情感, 善于鼓励

评语要中肯、客观而富于情感, 让学生能读出老师的关爱和奉献精神, 让学生能看到优点而不骄, 认识不足而不馁, 使优等生能发扬优点, 更上层楼, 使后进生能够改正缺点而有前进的动力和方向。批改作业时, 要指出缺点, 表扬成绩, 鼓励进步, 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上进心。千万不能写过于伤害自尊心和否定性的评语, 以免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评语要富于启发

根据学生的心理状况和作业实际, 教师在批语中要有启发和暗示, 对问题的解析留有余地, 给学生以思考和想象的空间,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引导学生领悟规律性的东西, 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

3. 评语要有连续性

所有的学生都希望能得到教师的关注, 尤其是后进生。后进生如果得到的不是老师的鼓励而是过多的责罚, 就会自暴自弃。所以教师对后进生的评语尤其要真诚而饱含独特的爱, 只要持续不断的在批语中予以鼓励, 加上课后的辅导和交谈, 能让很多后进生赶上来, 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周雪冰, 高祖武.《改革作业批改的尝试》, 《小学教学研究》, 1989年05期

[2]李德文, 李文光.《创造性思维教学评估与作业设计》

[3]钟启泉, 崔永漷主编.《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4]魏超群, 罗才忠.《数学教育评价》.广西教育出版社, 2005

丰富作文批改形式的策略研究 篇9

一、自我圈改,有效激励

自我圈改法是指学生写好作文后,教师不急于收作文,而是安排时间让学 生自己朗 读作文 ,让学生运用听觉器官来检查、修改自己的文章。学生可以边读边用红笔圈 出文中用 得好的词 句 ,好词用小圆圈标出, 好句用波浪线画出, 然后根据好词好句的多少给自己打“积 累分”,一个好词 加一分,一个好句加两分。“积累分”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激励手段,只要学生重视积累,仔细圈改就一定能在自我圈改中提高作文水平。当然,如果“积累分”不设上限,其趣味性、挑战性就会更强。长此以往,学生间就会形成一股“积累 竞争风”,学生积累 的心理需要被唤醒, 自然就能有针对性地看、想、记,并积极地去写。

二、家长参与,多元指导

通过调查发现, 笔者班里63位学生家长,其中40位家长都认为家长参 与作文评 改的方法 很好, 他们非常支持。家长纷纷表示,在劳作之余,他们最想做的就是看看孩子的作业,尤其是习作。言为心声,通过习作,家长能透视孩子的心灵, 摸到孩子思想深处的脉搏。由此可见,在独生子女占大多数, 家长素质普遍提高的今天, 让家长参与作文批改是完全行得通并深受欢迎的。如果说一位教师 批改几十 个学生的 作文 ,学生得到 的指导是 粗线条的 意见,那么让家长参与批 改、辅导 ,作文评改的指导线条就是有粗有细、多元纷呈的。在让家长参与批改作文前, 教师应通过家长会使家长了解作文批改的方法, 要求家长在批改学生的作文时, 赏识和批评相结合, 批改和导读相结合。在实际操作中,教师要注意到家长文化水平的差异, 给家长一定的批改空间, 鼓励家长在作文本上精批细改,写几句评语等。

三、学生互改,分层建构

学生互改作文包括学生互批和小组批改两种方式。学生互改可以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看到别人的作文, 增加学生间相互交流的机会,经过多次的批改实践,学生能够对写作的基本要求理解得越来越深刻。小组批改是将四个人分为一个小组,围坐在一起,轮流执笔,共同讨论,逐一批改四个人的作文。批改包括先疏通文句,然后按要求评论优劣,写出评语。交换作文批改的方式, 有利于刺激学生思考,令学生有被认同、被接受和被欣赏的感受, 而这种被认同和赞赏的感受会转化成一种“自我改善”和“自我提升”的内在动力,能够激励学生写好作文。

四、教师评改,总体把握

教师批改是经过学生自我批改、家长批改和学生互改之后的一道环节。教师批改可以对学生的自我批改、家长批改和学生互改 的情况有 一个整体 的认识 ,对全体学生的作文水平有一个总体的把握, 为以后布置作文和批改作文打下基础。因此,教师批改要简评与细批相结合、教师讲与学生谈相结合、书面批改与当面批改相结合、直接批改与间接批改相结合、 全面批改与择优集体批改相结合, 营造一个开放的作文评改过程。

浅谈小学作文有效批改的策略 篇10

一、既重文又重道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然而反观小学作文批改的现状, 只重文不重道的现象屡见不鲜, 不少语文老师只对学生作文中的错别字加以圈点, 并在总批时加上“注意错别字, 字应写端正”等语句便草草了事, 而对学生在作文中显露出来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等不闻不问。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 应该实践好“文道结合”的课标理念。我们在批改学生作文时, 要从具体的文章出发, 因势利导, 对学生在字里行间表露出来的健康思想倾向一定要在批改中予以肯定。同样, 对学生表露出来的不健康情调, 教师一定要在批语中指出, 或与他们个别谈话, 帮助他们正确认识。因为学生对自己思想品格的流露往往是不自觉的, 只有经过教师的评点和鼓励, 才会上升到理性的高度, 从而逐步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 培养他们良好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操, 使他们具有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在未来的生活中, 才经得起挫折的考验, 从而达到理想的彼岸。

一代文豪茅盾12岁时候作《论杯酒释兵权》一文, 以“从此朝廷失去有用之人”作为结论, 他的先生深情地批注“好笔力, 好见地。读史有眼, 立论有识。小子可造, 其竭力用功, 勉成大器。”批注虽短, 用意极深, 既重文又重道。读此批文, 感慨良多, 我们小学语文教师不妨学学茅盾的老师, 做到在作文批改中教育学生如何为文的同时又鼓励学生如何为人, 既重文又重道。有些教师在作文批改中重文轻道, 显然是失之片面的。

二、少批改多“迁就”

有些老师在批改学生作文时, 往往容易从自己的水平、好恶出发, 见到不满意的词句就改, 觉得啰嗦的节、段就删, 感到言未尽意的地方就增。虽然一片好心、费尽心血, 但结果却事与愿违。因为你增改的即使是“阳春白雪”, 但“曲高和寡”, 学生并不理解, 改也无益, 反而挫伤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老师在批改学生作文时, 应尽量做到“少批改多‘迁就’”。“迁就”就是尊重孩子的视点、遵循孩子的思点, “迁就”他们笔下的童真、童情和童趣, “迁就”他们与大人不能同日而语的观察视角和思维方式。比较浅显的错误, 当然要改;学生暂时无法理解的错误, 留待“日后再说”;对于啰嗦的节、段, 不必删改, 因为随着学生写作实践的增多, 这类毛病自可克服。至于那些表达不畅的地方, 教师可适当提示, 让学生自己改, 切不可“越俎代庖”, 教师没有必要把自己的表达方式强加于学生。即便对那些基本没有达到教学要求的作文, 也只能对学生反复启发, 鼓励其重写, 不能由老师“另起炉灶”。

如浙江绍兴有位语文老师, 批改学生作文时养成了一个师生共识的习惯———采用“两次批改法”评改作文。这位老师等学生作文上交后, 第一次一目三行地通阅一遍, 在不符合要求或有明显错处的段落旁打一个显眼的“?”, 不作其他的批注、评语。然后发给学生, 学生拿到自己的作文本看到某个段落旁的问号后, 自觉地把打有“?”的段落重写, 再抄到作文本上交给老师, 老师二次批阅后, 只打个等第就完事了。据这位老师多年的实践, 此法收效甚好, 既培养了学生自悟自改的能力, 提高了学生的习作水平 (在同年级平行班学生中作文水平明显突出) , 同时也减轻了教师精批细改的繁劳。

三、善欣赏常鼓励

小学生作文训练的目标很简单, 就是学会字、句、段、章的合理运用, 学会最基本的语言表达。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一般到小学五年级才有正规的写作训练, 那么前面的字、句训练就是一个基础。首先让学生练习组词, 用词造句, 合句为段, 整段为章。要求学生一开始就写出优美的文章, 那是不可能的, 是不现实的。针对小学生的特点, 我们要学会引导他们去观察和感受世界, 然后用简单的语言表达所见所感的事物, 只要表达清楚, 没有大的、不可理解的错误就行了, 不要求有深刻的思想、优美的语言。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作文教学和批改中摆正心态, 以柔化、宽松的评估要求来呈现, 不要求每一个学生写出来的每一篇作文都是优秀作文, 我们要做的是善于用欣赏的眼光去看, 经常用鼓励的语句去评价。

威廉·詹姆斯说过:“人性中最深切的心理动机, 是被人赏识的渴望。”因此, 教师在作文批改时与其煞费苦心地去挑错找病改成“满篇红”, 对学生的文章大动干戈, 把自己改得头昏眼花, 把学生改得兴趣全无, 不如细心地找一找学生作文中的亮点, 耐心地比一比与前几次习作的进步之处, 找出闪光点、引出成功源。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 哪怕是点滴进步, 我们都应该欢欣鼓舞, 大加褒奖:“这个标题极具吸引力, 像一块磁铁, 让人迫不及待想读完全文”“这个词、这句话把……写得特生动、特形象, 使……跃然纸上”“你这篇作文语句通顺、条理清楚, 进步真是太明显了, 愿你再接再厉。”如此等等, 学生在教师不经意的一句句赞美中, 感受了作文成功的喜悦, 点燃了对写作对文字的兴趣, 消除了他们对作文的恐惧心理和望而生畏的想法。对学生作文中的缺点, 应坚持鼓励为主, 婉转地指出, 使“忠言”也能“顺耳”。如把“言之无物、空洞乏味”改为“孩子, 你若能观察得更细致些, 表达得更具体些, 文章就会更加充实、生动”;把“语言啰嗦、废话连篇”改为“语言挺丰富的, 但废话不少, 仿佛胖子身上又增加了一堆肥肉, 给减减肥吧, 那样表达就会更精练、准确了”这样的评语, 学生不仅乐于接受, 还可以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作文, 确实还像刚学走路的孩子, 有不少缺点甚至错误, 但是, 教师教学时应该以欣赏为主, 鼓励为主, 千万不能求全责备, 千万不能使他们害怕。任何课程, 一旦使学生害怕了, 那就坏了, 害怕是厌学的先导。

数学作业批改实效性的策略 篇11

【关键词】数学作业批改 ; 实效性 ;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2-0222-01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对于指导学生学习,检查教学效果,调整教学方案,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新课改以来,课堂成为教师们研究教改的主阵地,大家普遍关注如何备课、上课,向课堂要质量,却忽视了课后作业批改的研究,全批全改的传统方法仍然被许多教师广泛采用。随着当今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作业批改环节中暴露出的矛盾也日益突出,教师每天埋头在那里“奋笔疾批”,总觉得时间不够用;而学生呢,作业分下来,往往只关注“我对了几题,错了几题”。教师辛辛苦苦批改作业,收效甚微。因此,作为教师,应改变自己的陈旧观念,接纳新理念,改进作业批改方式,提高批改质量,从而把教师从繁重的、机械的、甚至痛苦的批改作业中解脱出来,感受批改作业带来的乐趣。

一、数学作业批改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花费在批改作业上的时间太多。初中数学作业一般每天都有,学生天天做,教师天天改。而数学教师一般任两个教学班,若按每班平均45人计算,每次要批改90本作业,若每本作业平均用2分钟,就要花去3个小时左右,尤其是在批改几何作业,就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在此种情形下,老师有时顾此失彼,马虎了事,甚至出现错改、漏改的现象。

2.一定程度地压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大部分学生认为作业是交给老师批改的,作业也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而做的,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失去了主动思考、主动发现问题、自我反思的好机会,积极性也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而素质教育的突出特点是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3.反馈信息失真。学生做作业、教师批改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师生之间交流、反思教与学之间问题的重要渠道。但是不少学生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而抄袭作业、“参考”他人的作业,或是所谓的让同学“教”,而实际则是同学说答案,他记答案而已。批改这样的作业,教师所花费的劳动不仅是无效劳动,而且教师得到的反馈信息失真,影响了后续教学效果。

二、数学作业批改的有效方法

作业批改是促进教学的一种有效手段,应把培养学生的能力,尤其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放在首要的地位。作业批改方式的多样化,不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还能成为他们学习的动力;反之,若作业批改流于形式,作业不但失去本身的意义,甚至会造成学生的心理负担。为此,我进行了多样化批改作业的革新和尝试。

1.随堂统一批改作业。这一方法适宜于新课后,把难度不大的作业让学生当堂自我测试完成。方法是:集体讨论,消除分歧,统一认识,确定答案,自我批改。这样当堂集中批改,既能使学生实时知道错的地方、错的原因,在第一时间获得最新鲜的自我反馈,又大大减轻教师的工作量,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学生小组互批法。如在课堂上完成的常规性的选择题、判断题,课后完成的难度不大的代数题,或比较简单的几何题,一般采用互批法。教师将学生分组,每组都安排好中差不同水平的学生,由教师提供参考答案,利用课间休息时间,小组内互相批改,并把批改作业的情况特别是一些典型的错误和同学交流、向老师汇报。这样优等生能在帮助学困生指出问题、解决困惑的同时自己也得到了提高,而学困生也能欣赏到优等生的作业而深受感染、奋勇直追。小组批改作业,一则节省了老师的很多时间,二则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增强了学生成就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师分层面批和抽查复批法。首先由教师对承担批改任务的学生逐个当面批改,给他们做出批改示范和指导。针对待批作业的实际情况,师生共同研究和拟定批改方案,找出批改的重点和注意事项。这样,承担批改任务的学生,经过老师的当面批改和指导,相当于对自己的作业进行了一次认真反思,也明确了正确答案和批改方法。然后让这些学生回到班上,分头对其余学生的作业进行下一层次的当面批改,当发现错误时要同作业主人一起分析错因,及时加以纠正,共同提高。并将所批学生的新颖解法,典型错题记录下来。为了了解作业批改的情况,保证作业批改质量,教师还要对批改后的作业进行抽查,对作业中存在的明显问题要复批。

4.改变单调重复的批改符号,让数学作业批改“活”起来。传统的数学作业批改方式,教师为节约时间常用“√”、“X”、“A”、“B”、“C”、“优”、“良”、“很好”、“好”等简单符号来评判学生的劳动,作业的批改比较单一枯燥,缺乏师生情感和思想的交流,缺乏激励性语言。现在不少教师都在逐渐改变传统的作业批改符号,在批改作业时巧妙运用微型评语,让数学作业批改“活”起来,如在数学作业批改过程中,对于有创意、做得好的题目,写上“解得巧,方法很新!”、“你思维敏捷,方法灵活!”、“你解题思路独辟蹊径,老师为你感到十分高兴!”“你很聪明”等评语;对于学生作业中出现审题、判断等方面的错误时,在旁边写上“再想一想”、“请看清楚题目”;对基础较差的学生,在作业中适时地评语:“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老师期待着你有更大的进步!”等批语。这种带感情色彩的评语使学生感受到了老师对他的关爱与期待,从而逐渐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王芳.“统一作业”的弊端与改进[J].职业教育研究,2005,(1).

[2]宋璨,初中数学作业批改新探.

初中数学作业批改现状及优化策略 篇12

一、初中数学作业批改的现状

(一 ) 作业的布置多以书面作业为主, 加重教师批改的负担。

传统数学作业设计较单一, 并且多以书面作业为主, 大部分教师的批改方式如出一辙, 不具有独特性。然而, 数学这门课程的学习应该是丰富多彩的, 同样对作业的布置应当灵活多变。教师应当充分思考如何布置创新型的作业, 让作业具有可读性、可看性和可操作性。要让学生在完成数学作业的过程中将自己的数学思维与逻辑性相结合, 使学生的数学能力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培养起来。然而现阶段, 由于初中数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相对其他学科而言较繁重, 数学教师的时间往往被大量的备课占据, 在布置作业时往往只是参考书或是辅导材料上的相关例题, 缺乏创新性。繁重的书面作业不仅加重了学生的负担, 而且加重了教师批改作业的负担, 最终使数学作业难以发挥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作用。

(二 ) 作 业 批 改 趋 向于 形 式 化 , 难 以 达到 巩固 学生 所 学 知识的效果。

初中数学作业的布置和批改一直是数学教师面临的棘手的难题。教师往往面临这样一种困惑:如果布置大量的作业, 则往往批改起来十分劳累, 也难以花精力针对作业中出现的错题进行讲解。但如果布置的作业量太少或是不布置作业, 就会导致部分学生不主动花时间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针对这种情况, 作业形式化的批改成了大势所趋。教师往往会布置一定的作业, 但是不注重作业的批改, 例如作业收上来之后只是批上“已阅”“A”等符号。这就使学生即使高效率地完成作业, 也不知道自身学习的情况。部分学生更是认为既然老师不批改, 自己就没必要认真完成作业, 甚至采取直接抄袭他人作业的做法。因此, 作业批改趋向形式化可以说是阻碍初中生数学成绩提高的重要因素。

二、初中数学作业批改的优化策略探讨

(一 ) 针 对 不 同 学生 布 置 梯 度 化的作 业 , 减轻 自 身 批 改 作业的负担。

初中课堂是基础教育而不是精英教育, 教师应当为每个学生着想。有些教师热衷布置大量的书面作业, 使学生在题海中丧失对数学的兴趣。有些教师热衷布置高难度的题, 在布置作业时不考虑整个班级的接受和理解能力, 使得班级中部分学生花了时间但得不到成果, 从而丧失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形成恶性循环。对此, 教师可以考虑布置有层次性的作业, 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采取不同的作业模式, 一方面可以在有效降低作业难度的同时让作业灵活多变, 真正从学生的角度出发, 不让学生负担过重, 从而让整个班级的学生都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另一方面可以有效减轻自身批改作业的工作量, 减轻自身批改作业的负担, 从而针对不同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讲解, 让作业真正发挥其作用。

(二 ) 在 作 业 的 批 改 过 程 中 采 用 多 元 化的 评 价 方 法 。

对于初中学生而言, 老师对自己作业的评价可谓是重中之重。心理学家认为, 在整个初中阶段, 学生对自己教师的尊敬和依恋之情是非常强烈的, 他们对教师给予自己的评价非常看重。所以, 教师做好作业评价这一环可以说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影响学生对整个数学科目的兴趣。实际上, 作业的评价指标并不代表学生学业的最终成绩,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更多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所以, 教师的评价应当从维持学生的自尊心出发, 保护学生不受伤害。比如作业评价可以实现弹性指标, 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评价指标, 让每一个学生在作业中取得的进步都可以得到肯定, 从而激发对数学学习的热情。除此之外, 对学生作业的评价不仅可以采取等级的评定, 而且可以采取初中生喜爱的方式, 比如在作业的结尾画上一颗五角星或者一个笑脸, 写上几句评语, 这些做法往往对初中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提高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三 ) 针 对 作 业 中 所 暴 露 出 的问题进行 系统 化的讲解 。

实际上作业除了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以外, 更重要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基于此, 教师要抓住作业的这一性质, 例如在作业的批改过程中, 教师要帮助学生对做错的题目进行总结, 并且在课堂上针对这一部分错题进行系统化的讲解, 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解题水平与逻辑思维能力。

三、结语

通过大量的教学事例, 不难看出初中阶段数学的作业批改渐渐成了数学教学中较薄弱的环节, 也成了数学教学的最大重点与难点。然而, 数学作业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视的, 它与课堂教学一起构成完整的初中数学教育方式, 一份批改严谨的作业可以使学生更乐意面对在作业中所犯的错误, 并且在改正错误的过程中学好数学这门课程, 还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不知不觉地成长。希望每位初中数学教师都能多多思考, 更严谨地批改每一份初中数学作业, 让学生在数学的天空中翱翔。

参考文献

[1]黄耘.浅谈初中数学作业批改[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 2009, 3:66-67.

[2]陈红梅.初中数学作业批改的几点尝试[J].科教文汇, 2008, 5 (7) :70-71.

上一篇:科学评估方法下一篇:联合化学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