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指导意见(通用8篇)
高中历史教学指导意见 篇1
山东省普通高中历史学科教学内容调整意见(试行)
历史学科调整意见分四个层次。第一、二层次(即黑体、宋体字部分)是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第三、四层次(即楷体字部分)是具体细化的教学内容。
“内容标准”中有少部分教学内容在不同的模块或专题中重复出现,在调整时将这类内容进行了分解和迁移,合并到其他相应的模块或专题中。调整意见中带▲的即属此类内容。
调整意见中带★的内容,一部分是建议选学的教学内容,一部分是各版本教材中表述不尽相同的教学内容。凡带★的内容,不列入各级、各类考试评价范围;带★的内容是否选学,由各学校自行确定。
历史(Ⅰ)
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了解西周宗法制的基本内容
(2)了解西周分封制的基本内容
(3)结合西周宗法制、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3.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1)了解汉、唐、宋、元君主专制发展的史实
★汉武帝削弱相权
唐设三省六部 宋设中书门下、枢密院(或枢密使)、“三司”
元设中书省(2)了解汉、唐、宋、元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史实
★汉平定七国之乱、实行推恩令、设刺史 ★北宋削弱节度使,派文臣做地方官员 元朝实行行省制度
(3)了解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
★汉代察举制、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 科举制度
(4)结合各朝代中央、地方行政机构变化的情况,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4.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1)了解明朝废丞相、设内阁的史实
★(2)了解清初议政王大臣会议及设内阁的史实(3)了解清朝设置军机处的史实
(4)认识明清君主专制制度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二.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1.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1)了解鸦片战争的基本史实
★虎门销烟战争爆发 ★三元里抗英 《南京条约》及其影响(2)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基本史实(3)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基本史实
甲午战争爆发 黄海大战 《马关条约》及其影响
★台湾军民的反割台斗争(4)了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基本史实
义和团运动的兴起
八国联军侵华
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
《辛丑条约》及其影响
(5)通过上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2.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1)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
金田起义
《天朝田亩制度》
★天京事变
《资政新篇》
天京陷落(2)认识太平天国运动的作用与局限性 2.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1)了解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
兴中会与中国同盟会
▲三民主义
★保路运动
黄花岗起义与武昌起义 中华民国的建立与清帝退位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3.概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1)了解五四运动的史实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五四运动的过程 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2)了解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及其影响
4.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1)了解国民大革命的主要史实
★中共“三大” 国民党“一大” 北伐战争 四一二政变
七一五政变
(2)了解土地革命时期的主要史实
南昌起义 八七会议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红军长征(3)了解抗日战争的主要史实
日军侵华罪行(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八一三事变、★细菌战、★三光政策、★日军在沦陷区的残暴统治)
全民族抗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战、中国共产党敌后抗战)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历史地位
(4)了解人民解放战争的主要史实
★重庆谈判与政协会议 内战爆发与粉碎国民党军队的进攻 战略反攻与三大战役 ★北平谈判
渡江战役
(5)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1.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
(1)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
第一届政协会议 新中国成立及其历史意义(2)了解新中国民主政治制度的基本内容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3)结合新中国民主政治制度建设的基本史实,了解中国民主政治的特色
4.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1)了解“一国两制”的提出及其基本内容
(2)了解香港、澳门回归以及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基本史实(3)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 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1.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1)了解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 “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及其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2)了解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 与苏联等国建交 出席日内瓦会议 出席亚非会议
3.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1)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的主要史实
★“乒乓外交”尼克松访华与《中美联合公报》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2)了解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
(3)探讨中美、中日建交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4.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1)了解新时期外交政策调整的基本史实(2)了解中国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3)了解中国参加地区性国际组织的重要外交活动
参加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各项活动
推动上海合作组织成立 ★加强与东南亚国家联盟的合作(4)认识新时期我国重大外交活动的作用 六.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1.了解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和希腊城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认识西方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条件
★(1)了解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
(2)了解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对希腊文明的影响(3)了解希腊城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 希腊城邦
城邦公民
(4)结合希腊文明的形成,了解西方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条件
2.知道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认识民主政治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
(1)了解梭伦、克里斯提尼、伯利克里等人的改革,知道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2)认识雅典民主政治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 ★(3)认识雅典民主政治的局限性
3.了解罗马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在维系罗马帝国统治中的作用,理解法律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价值
★(1)了解古代罗马从共和国到帝国的发展历程(2)了解罗马法的主要内容 《十二铜表法》 “万民法”(或查士丁尼法典)
(3)结合罗马法的作用,理解法律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价值 七.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1.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制内阁形成的史实,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1)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形成、发展的史实 光荣革命 《权利法案》责任制内阁
(2)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2.说出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1)了解独立后的邦联状况
(2)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及联邦政府的成立(3)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八.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1.了解巴黎公社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其在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上的经验教训
(1)了解巴黎公社革命的主要史实
★第一国际 ★普法战争与3月18日革命 巴黎公社的革命措施
(2)认识巴黎公社在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上的经验教训
2.概述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史实,认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1)概述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史实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二月革命、四月提纲、★七月事件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胜利、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2)认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
▲3.概述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的史实,认识其历史意义 九.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1.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1)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形成的史实
二战后初期美苏关系的变化
★铁幕演说 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 ★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经互会、华约
(2)了解美苏“冷战”下国际关系的重大史实 德国分裂、朝鲜战争、越南战争 ★古巴导弹危机
(3)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2.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1)了解欧洲共同体形成的史实
★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欧洲共同体(2)了解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的史实
★日本的民主改革
美国的扶植、日本发展经济的政策 日本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3)了解中国振兴的史实(4)了解不结盟运动兴起的史实
二战后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兴起
第一次不结盟会议(5)结合以上相关史实,了解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
历史(Ⅱ)
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1)了解原始农业的概况
(2)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进步的基本史实 ★(3)知道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
(4)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精耕细作
小农经济
2.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1)了解古代中国手工业的主要门类及其成就 冶金 纺织 陶瓷
(2)了解古代中国手工业的经营形态 官营手工业
私营手工业
家庭手工业(3)了解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3.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1)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况
★商业的兴起 唐、宋、明、清的商业概况(2)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4.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二.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1.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1)了解自然经济逐步解体的史实(2)了解主要的洋务企业
(3)了解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主要表现
(4)了解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史实
2.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1)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
民族工业发展的“短暂春天” 1927~1936年民族工业的发展 1937~1949年民族工业的困境(2)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1.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1)了解一五计划的主要内容及其成就 ★(2)了解《论十大关系》的内容
(3)了解中共“八大”的内容及其作用
(4)了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基本史实(5)了解60年代初国民经济调整的主要内容(6)了解 “文革”对国民经济破坏的基本史实
(7)总结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 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2.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3.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五.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1.列举荷兰、英国野蛮抢夺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商品市场的史实,认识殖民扩张与掠夺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
2.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1)了解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 ★工业革命的条件 工业革命的成就(2)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条件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
★垄断组织(或大企业)的出现(3)探讨两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六.罗斯福新政与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
1.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
(1)了解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 ★(2)了解胡佛自由放任政策的影响
2.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1)了解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
整顿财政金融
调整工农业生产
实行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
保障劳工权利(2)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及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3.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家为例,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了解美国等国家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史实(2)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国家大力干预经济、福利国家 ★经营者革命、人民资本主义、第三产业和新经济 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1.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
(1)了解新经济政策实施的背景
国内战争的影响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影响(2)了解新经济政策的内容及其作用
2.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认识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1)了解“斯大林模式”的形成及其主要表现
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单一公有制和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
★高度集中的政治和思想文化体制(2)认识“斯大林模式”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
3.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1)了解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内容 ★(2)了解上述三次改革的影响 八.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1.以“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为例,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1)了解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布雷顿森林会议 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了解资本主义世界贸易体系的形成
历史(Ⅲ)
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1)了解百家争鸣的基本史实 道家
儒家
墨家
法家
(2)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3)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2.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1)知道汉初黄老之学(或无为而治)的基本史实(2)了解董仲舒的思想主张
(3)知道汉武帝“独尊儒术”的措施
3.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1)知道“三教合一”的基本史实
(2)知道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 ★(3)知道陆王心学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
4.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1)列举李贽的思想主张及其影响
(2)列举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主张及其影响 ★(3)列举唐甄的思想主张及其影响 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3.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4.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三.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1.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1)了解林则徐、魏源“开眼看世界”的基本主张及其影响(2)了解洋务派“中体西用”的基本主张及其影响
(3)了解康有为、梁启超维新变法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作用 六.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1.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1)了解古希腊人文主义的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智者学派
苏格拉底
★泰勒斯、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斯多亚学派(2)理解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内涵
2.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 人文主义的含义
(1)了解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文艺复兴的背景
薄伽丘、莎士比亚 ★但丁、彼特拉克、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其罗(2)了解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宗教改革的背景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加尔文教(3)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七.近代以来世界科学技术的历史足迹
1.了解经典力学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在近代自然科学理论发展中的历史地位(1)了解经典力学的主要内容 ★哥白尼、伽利略
牛顿
(2)了解经典力学在近代自然科学理论发展中的历史地位
2.简述进化论的主要观点,概括科学与宗教在人类起源问题上产生分歧的根源(1)了解进化论的发展历程
★神创说与早期生物进化思想
达尔文的进化论 ★赫胥黎 ★(2)概括科学与宗教在人类起源问题上产生分歧的根源
▲3.以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等为例,说明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5.以网络技术为例,理解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八.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1.了解影视艺术产生与发展的历程,认识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选修课程
(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一.梭伦改革
★六.穆罕默德〃阿里改革
(二)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一.专制理论与民主思想
★七.人民群众要求民主的斗争
(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四.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
★1.了解美苏冷战局面形成的主要过程,认识冷战局面形成的原因和特点 五.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
★1.了解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认识局部战争与冷战格局的关系 ★六.和平与发展──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
(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1.简述秦始皇兼并六国、建立中央专制集权国家的主要史实,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 ★二.东西方的先哲 四.“亚洲觉醒”的先驱
★1.概述孙中山领导推翻清王朝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主要史实,评价其在二十一世纪中国社会中的历史作用
六.杰出的科学家
★2.了解牛顿、爱因斯坦等人成长历程及主要科学成就,认识他们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高中历史教学指导意见 篇2
一、新课标下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任务和要求
新课程的颁布和实施使教学目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教学目标由知识化向全面化转变, 教学方式由单一化向多样化转变, 就连教材都有所不同。高中物理课程中物理实验教学大纲的变化包括以下几点:
(一) 核心理念的转变
高中物理实验的名称由“物理实验”变为“物理实验与科学探究”, 这体现了新课改对于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已经由验证的思想转变为收集资料, 作出猜想, 实验探究和得出结论四个阶段, 突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目标。
(二) 物理实验教学方式的转变
物理实验的形成过程是知识的了解过程, 也是知识体系的形成过程, 从实验的准备阶段到最后的结束, 学生都是实验的主体。教学大纲中不给出具体的实验器材或者给出部分实验器材, 由学生来完成实验的准备和流程, 有利于知识体系的形成和动手能力的形成。教学教材版本并不是全国统一, 现在先存在四个版本, 各有特点, 相互补充。
二、现在的高中物理实验存在的问题
(一) 教学实际中, 轻实验重理论的思想仍然存在
在部分学校里, 学校打着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旗号, 但是仍旧只关心学生的分数, 关心考试大纲的内容, 忽略学生的能力的形成。实验往往是形式主义, 存在凑实验数据的现象。这样“纸上谈兵”使得原本生动活泼的实验变得索然无味, 给学生形成一种实验无用的错觉。同时,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多媒体教学已经发展起来, 然而也出现了一些弊端, 很多学校为了节约时间, 用多媒体演示实验代替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 使得实验教学流于形式。
(二) 教师包办多, 学生真正参与少
教学应该以知识为主是没有错的, 但是实验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 更重要的是学生独立思考和团队合作能力的提升, 当然还有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在实验课上, 教师往往过分担心学生听不懂而亲自上阵, 怕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而将实验的整个步骤和细节一一讲解, 有的教师甚至将实验结果都告诉学生, 学生只是照做。这样的实验教学看起来很“漂亮”, 井然有序, 但是对于学生来说没有挑战性, 只是操作而已, 并没有发挥出实验教学的真正作用, 挫伤学生做实验的积极性, 更不能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验能力。
(三) 实验设计和评价体系不健全
实验教学往往是在同一时间按照统一的操作进行, 学生的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和实验设备完全一样, 甚至实验的结果和数据都完全一样, 这种广播操式的实验学生没有兴趣。分组实验往往出现一个人在操作而其他人只是观察的情况, 影响个人素质的提高。
三、解决的对策
(一) 改革实验教学模式
知识的获取应该是一个主动的过程, 而不是被动接受的过程。在实验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该注意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 让学生自主地参加知识的获取过程, 并充分发挥个人的能动性, 找出实验中的规律, 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和思考, 形成教师引导, 学生思考、探索, 由学生设计完成实验, 得出实验结果和数据, 并对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思考, 最终掌握知识的实验流程。这种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对于实验报告, 不设固定的格式, 但是要求学生写出自己的实验心得和感觉可以优化的地方, 这样才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 改革考试评估方法
学生实验的成绩的获得不再仅仅由考试成绩决定, 而是由平时成绩、实验报告和考试成绩按照一定比例组成。平时成绩指的是学生上课时的表现;实验报告指的是学生对于实验的掌握情况;考试成绩指的是学生最终对于实验知识的掌握情况。考试内容并不是千篇一律, 教师可以将各类题目分开, 电脑随机选取其中的一些题目进行组合, 形成不同的试卷, 不仅可以避免抄袭的现象发生, 对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和更好的掌握知识也起到了督促作用。
总之, 成功的物理实验教学是将物理生活化、具体化。积极探索物理实验的教学方法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有着重要的作用, 只有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摘要:物理作为一门自然科学, 实验教学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教学过程中适当进行实验操作, 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本理论知识, 将理论与实际操作结合, 对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然而, 由于我国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 很多教师思想观念存在偏差, 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灌输, 忽视了实验教学, 导致了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存在教学时间少、课程设计不合理、评价体系不健全等问题。本文从高中物理教学实际情况出发, 探讨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实验教学的意见, 以期能够提升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高中物理,实验教学,问题,改进意见
参考文献
[1]王军晖.新课程下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自主探究模式的构想与实施[J].物理实验, 2007, 27 (1) .
高中历史教学指导意见 篇3
一、过分注重“探究式”学习,忽视合作探究学习的本质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特征,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特征的“探究式”学习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并逐渐成为占主流地位的学习方式。这种方式对于改变过去机械的、被动的“灌输式”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通过课堂上对学生的关注,我们发现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不管是否有合作的必要,教师都要求合作探究学习;学生缺少探究的兴趣;学生自主、内化的时间不充分,盲目要求合作学习;学生的“问题”意识不强,他们普遍存在“不问”“不敢问”“不主动问”“不多问”“不会问”的五不现象;教师在合作学习中未能体现点拨、引导的作用,对一些问题泛泛而过,不了了之等等。
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探究”,是一种学习思想,或说是一种学习方式。学习方式的选择运用,要受到教学环境、教学内容、学生水平、个性特点等多种因素的制约,所以说并不是所有的学习内容都适合让学生通过探究去解决。针对这些现象,我认为教师应该做到:(1)探究学习首要的是培养学生“探究”意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2)要让学生明确探究活动的目的,明确了目的,才能给学生的探究指明方向,才能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3)探究学习要教给学生一定的方法。(4)教师对探究学习的指导要有耐心,但又不能过“勤”,以免干扰学生学习思维,要给学生做、说、写的机会,给他们充分展示自己思维的空间,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合作探究学习的实质。
二、过分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以学生为主体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条重要原则。传统的课堂教学过分强调了教师的传承作用,新课程则强调转变教师的角色,把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
但有些教师似乎没有在新课程中找到准确的角色定位,他们由过去的“一切都管”变为“一切都不管”,课堂上一味地体现“学生为中心”,教师做“甩手掌柜”。很多东西教师都是让学生去自学,让学生给学生讲解。课堂上教师不讲授,完全是学生的活动,教师的作用被淡化,使得课堂缺乏正确的引导,学生就像一盘散沙,对需掌握的知识模棱两可。而事实上,很多知识只靠学生自学是理解不了的。传统的教师讲授仍然不失为好的教学方法,只要你不是满堂硬灌就可以。
其实,教学作为一个过程,是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交互作用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合作进行的。任何一个教学目标的实现既离不开学生,也离不开教师,两者缺一不可。教师只有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人的发展为本,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科学的指导作用,才能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自主学习的精神实质也才会得到充分的体现。
三、过分强调激励性评价,忽视批评教育的正面意义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新课程提倡激励性评价,对于激励学生上进、体现自身价值、树立信心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激励教学原则已成共识,但如果不讲究分寸,过度的庸俗化则成为大忌。在课堂上,经常能听到教师“太好了”“你真棒”“真了不起”“掌声鼓励”这些语言,学生无论怎样回答都嘉奖一番。滥用表扬,不更正学生回答的错误,结果使表扬失去应有的效果,还让学生不知对错,心中一片茫然。适时的激励可以鼓励学生进取,而过多、过滥、过于简单的激励语言则不利于培养学生内在的、持久的学习兴趣。
激励必须建立在客观评价的基础上,提倡鼓励并不是放弃批评。事实上,没有批评的教育是一种不完整的教育,一种不负责任的教育。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创造性的回答一定要给予肯定和鼓励,而对于学生错误的回答,除抓住可取之处给予适当鼓励外,更要实事求是地指出其不足,帮助他们分析出错的原因,以便使其在以后学习中不再重复出错。正面批评所起到的积极作用,是其他任何形式的评价所不能比拟的,只要是实事求是而不是有意夸大、故意拔高,一棍子打死不给出路的批评,是能够被学生接受的,是不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的。
四、过分使用多媒体教学,忽视常规教学手段的优点
随着时代的进步,信息技术已愈来愈多地运用到各个领域中,以现代技术手段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也是势在必行。多媒体进入课堂给中学历史教学注入了活力,通过色彩鲜明的图像、有趣的动画效果、优美的音乐等,将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形象、直观,吸引了学生的注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已经在教学中展示出它的优势,它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多角度、全方位地把学生引入一个崭新的教学环境,又可以在瞬间展示大量的资料。
但有些教师在实施新课程中又进入了舍本逐末、喧宾夺主的误区。有些学校硬性规定教师必须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并且是课堂教学评价的一项重要内容,以此证明教师是否具有先进的教学能力,因此,从新课导入到教学流程,从内容板书到材料提供,从提出问题到答案呈现,从知识归纳到教学小结,完全依靠多媒体,整节课无一个字的板书。
课改之“新”的灵魂不在形式、不在技巧花哨,而在内容、在观念更新,许多行之有效的传统教学手段也是长期教学经验的积累和总结,不能轻易丢掉。例如,课堂提问、讨论、演讲等等,这些教学手段在教学中也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各种教学手段各有其长处,应取长补短,优势互补,不能把运用多媒体看做是课堂教学的唯一手段。
五、过分追求标新立异,忽视课堂教学的严肃性
新课标“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因此,很多课堂为了体现学生的“动”,热衷于让学生进行角色体验、探究讨论、互动问答等。
课堂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无疑给课堂增添了不少色彩,但有的课堂明显带有“表演”的痕迹。尤其是在一些公开课上,教师和学生课前都下足了功夫,这样的互动是经过了预先“演练”的,它并没有反映出学生真实的思想——这种教学互动是不真实的。真实的互动是建立在学生知识“内化”后的观点和想法等的自然流露的基础之上的。过于追求模式和形式花哨不仅不利于学生产生和表达自己的观点,反而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新课程改革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课堂教育教学理念,我们在将之落实到课堂教学的同时,也要学会思考,而不能盲目跟风。我们要处理好传统与改革、继承和创新的关系,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只有大力倡导、研究、发展、完善那些科学的、能适应教育教学发展规律的课堂教学改革,才能为新课程改革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高中历史教学指导意见 篇4
第一单元 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世界文化遗产
第1课 世界文化遗产的由来
教学要求:
了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重大举措及其意义;能简介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知道世界遗产的三大类别;了解世界文化遗产重要概念;了解《世界遗产公约》的主要内容;知道世界文化遗产登录的标准;了解文化与自然协调一致的思想是确认世界遗产的重要原则,理解《世界遗产公约》和《世界遗产名录》对文化遗产保护的作用。认识世界遗产是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说明:
教学中要重视结合具体的案例,帮助学生了解世界文化遗产等重要概念。
“中国丰富的世界文化遗产”一目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第2课 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教学要求:
知道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理解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原则;理解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艰巨性。
认识保护文化环境和保护自然环境对世界遗产保护的重要性;认识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重大意义;体会保护世界遗产是历史与未来赋予的传承文明的重任。
说明: 本课理论性较强,教学时要结合相关案例以帮助学生理解。
第二单元 古代埃及的历史遗产
第1课 雄伟的金字塔
教学要求:
知道埃及金字塔的概念;列举吉萨金字塔建筑群中的经典之作;了解胡夫金字塔的主要建筑成就及狮身人面像的艺术成就;知道古代埃及金字塔研究中遇到的疑难和奥秘;认识古埃及金字塔群建筑的成就和意义。感受古埃及人的智慧与艰辛劳动,说明古埃及文明在世界古代文明产生和发展中的地位。说明:
古埃及金字塔给后人留下了诸多难解之谜。复习时可以此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收集资料,进行探究,这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古埃及文明的神奇性,同时也有利于治学方法的培养。“马斯塔巴”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第2课 阿布辛拜勒神庙的新生
说明:
本课内容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第三单元 古代希腊、罗马的历史遗迹
第1课 雅典卫城和奥林匹亚遗址
教学要求:
知道雅典卫城的主要建筑,了解其主要建筑特色和历史价值;了解帕特农神庙的主要建筑艺术成就,感悟雅典建筑艺术蕴含的人文精神内涵;知道奥林匹亚遗址在古代希腊的主要功能及地位;知道古希腊奥林匹亚竞技会的起源、发展,认识其主要特点,理解其历史价值与精神价值;认识奥林匹克的含义,了解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兴起,讨论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宗旨和精神。认识古希腊城市国家雅典的历史特点。
说明:学习本考点可联系必修1专题六的有关内容。
“古希腊奥林匹亚竞技会的衰落与消亡”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第2课 古罗马城的建筑艺术成就
教学要求:
了解罗马古城的悠久历史;列举古罗马建筑群的代表性遗址;知道罗马古建筑遗址群的建筑特色;认识古罗马建筑的艺术成就,感受古罗马建筑艺术的粗犷、豪迈和磅礴的气度;体会罗马人在人类文明发展中所体现出来的继承与创造的胸怀与能力。
说明:学习本考点可联系必修1专题六的有关内容。“众多的凯旋门”一目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第四单元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遗产
第1课 佛罗伦萨的文化遗产
教学要求:
了解文艺复兴时期佛罗伦萨经济、文化发展的背景。了解文艺复兴时期佛罗伦萨留给后人的著名文化遗产及其建筑风格、艺术特色和人文主义精神。认识佛罗伦萨作为文艺复兴文化中心的地位。认识文化中心在文明扩展中的作用。
说明:可联系教材必修3专题六中的相关内容。第2课 罗马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遗产
教学要求:
了解圣彼得大教堂所体现的历史、宗教、建筑和艺术等方面的成就;了解西斯廷小教堂中的著名壁画作品;认识米开朗基罗、拉斐尔、贝尔尼尼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体会文艺复兴是一个需要巨人同时又产生巨人的时代。
说明:可联系教材必修3专题六中的相关内容。
第五单元 中国著名的历史遗迹
第1课 世界建筑的奇迹万里长城
教学要求:
知道秦长城、汉长城、明长城,了解万里长城独特的建筑风格、复杂的建筑结构和浩大的建筑规模。感受古代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与艰辛,体会长城丰富的文化内涵;认识长城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和影响;领悟长城所体现的中华民族凝聚力和民族精神。
说明:可联系教材必修1专题一和选修4第一单元的有关内容。
第2课 秦始皇陵及深埋两千多年的兵马俑
教学要求:
了解秦陵兵马俑的布局、阵容及其所反映的历史状况;了解秦始皇陵的结构布局和历史文化内涵。感受秦陵兵马俑所体现出来的古代中国工艺、美术、造型等方面的高超技艺;体会秦陵兵马俑气吞山河、庄严凝重的艺术震撼力。
说明:可联系教材必修1专题一和选修4第一单元的有关内容。
第3课 世界屋脊上的布达拉宫
教学要求:
了解布达拉宫的建筑特色;知道布达拉宫、大昭寺等建筑艺术所呈现的藏汉合璧的风格。体会藏汉人民民族团结的精神;认识西藏历来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说明:“藏式园林建筑的代表作”一目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第4课 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典范—北京故宫
教学要求:
了解北京明清故宫的布局结构和主要特点;认识北京故宫三大殿和内廷建筑的地位和特色;认识北京故宫所体现出来的中国古代高超的宫殿建筑技术和中国特色的古代宫殿建筑风格。感受我国古代宫殿建筑艺术的非凡成就和我国劳动人民杰出的创造才能。
说明: “藏品丰富的文物宝库”可以作为北京故宫的主要特点之一加以认识。
第5课 瑰丽的夏宫—颐和园
教学要求:
了解颐和园的修建历史。了解颐和园的布局结构和主要特点;认识颐和园所体现出来的中国古代高超的园林建筑技术和中国特色的古典园林建筑风格。感受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精美和颐和园的恢宏气势,树立对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和古代建筑的保护意识。
说明:“政治活动区和居住区的主要景物”和“游览区的迷人景色”两目中的主要内容可以作为中国古代园林建筑艺术的突出成就加以感悟。
第6课 突显皇权的明孝陵
说明:
本课内容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第7课 宏伟壮观的明十三陵
说明:
本课内容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第8课 古色古香的平遥古城
教学要求:
了解平遥古城的历史、建筑布局及古民居的特点。了解平遥古城中的古建筑和文物珍品的研究价值。了解“日升昌”票号创立的背景,理解“日升昌”票号的文化内涵。认识平遥古城的文化内涵
说明:“双林寺和镇国寺的彩塑珍品”一目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联系教材必修2中有关明清时期中国商业发展的知识,理解平遥古城的历史与文化内涵。第9课 清新典雅的皖南古村落
教学要求:
了解西递、宏村这两个皖南农村古代民居的历史和特点;了解以西递、宏村为代表的皖南古村落水系和徽派建筑的主要特征以及杰出成就。探讨文化与自然、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说明:联系教材必修1、2的有关内容,理解明清时期皖南古村落民居建筑群形成的历史与文化内涵。
第六单元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昆曲
第1课 古雅的昆曲
教学要求:
了解昆曲这一重要概念;知道水磨腔、《浣纱记》、折子戏等概念。了解“花部”与“雅部”之争;知道昆曲诞生、兴衰的过程。感受昆曲作为“近代百戏之祖”的艺术价值和中华民族文化的魅力。
说明:注意联系昆曲等理解“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重要概念。
第2课 昆曲的拯救和保护
教学要求:
了解中国戏曲中的角色、脸谱等;探究昆曲对我国其它剧种的影响;认识昆曲独特的文化价值;探讨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说明:“昆曲独特的文化价值”一目是本课的教学重点。第七单元 具有警示意义的世界文化遗产
第1课 殖民罪恶的见证—戈雷岛
教学要求:
知道塞内加尔的戈雷岛是西方殖民者进行奴隶贸易的见证地;认识殖民主义的罪恶。树立尊重人权和人类共同进步的价值观。
说明:教学中可联系必修2专题五的相关内容。
第2课 德国法西斯的杀人工厂—奥斯威辛集中营
教学要求:
知道德国法西斯对犹太人的种族灭绝罪行,了解奥斯威辛集中营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原因;理解人类为吸取历史教训、避免重蹈历史覆辙而做出的努力。形成民族平等、珍视人的生命权利、珍爱和平的意识。
高中物理高效课堂指导意见 篇5
一、物理高效课堂的基本模式
(一)物理新授课
1、物理新授课是指学习理解新的物理概念和规律,建构新知识的课型。
2、新授课的基本流程: 1.预习——
2.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3.实验探究或理论分析、建立新的概念规律—— 4.分析比较、明确内涵—— 5.典型分析、应用巩固—— 6.检测反馈
3、新授课重点做到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根据本节课物理概念规律的特点,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图片、视频、实验、故事、魔术表演等创设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动力。
(2)理解物理概念、规律的确切含义。能够清楚认识概念和规律的表达形式(包括文字表述和数学表述)。
(3)能够鉴别关于概念和规律的似是而非的说法。理解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如概念的定义式与决定式的区别等。
(4)理解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会在不同情况下根据适用条件做出正确的判断,选择正确的表达形式。
(5)合理运用课堂导学案,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体会知识建构的过程。
4、注意事项
(1)做好初高中知识的衔接,克服前概念的影响。由原有认知和生活经验所限,学生对某些概念可能已经存在一定的认识,有的不完整甚至错误,它会影响学生对新概念规律的理解,教学中要认识这些错误的严重性,帮助学生克服原有认知中不足。如速度在初中阶段是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到了高中,速度是位移与时间的比值,且速度是矢量,有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区别。
(2)忌不做实验直接给出概念和规律。能用实验演示的一定要做实验,难以操作的实验可以播放实验录像或图片。
(3)忌贪多求全,难度过大。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建立,需要巩固加强,适当的对比分析是必要的,但不能把相关的知识全部联系起来,把新授课上成了复习课,学生消化不了反而夹生。
(4)忌重结果、轻过程。在教学中要重视物理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如物理概念引入的原因及物理规律的建立过程的教学。正如1939年英国学者贝尔纳指出:“如果学生不能够以某种方式亲自参加科学发现的过程,就绝对无法使它充分了解现有科学知识的全貌。”
(二)物理习题课
1、物理习题课是指在新授课基础上进行知识扩展,典型分析,巩固应用新知识的课型。
2、习题课的基本流程: 1.自主预习—— 2.交流质疑—— 3.自主纠错—— 4.合作交流—— 5.典型讲解—— 6.课堂巩固—— 7.检验矫正
3、习题课重点做到
(1)精选习题。选取有利于暴露学生认识不足、有利于概念比较分析、有利于规律基本运用的典型问题,(2)联系实际,突出物理建模。不同的物理情景中有不同的物理条件,研究对象及物理过程的确定具有一定的规律,把它们模型化,能够有效解决物理问题。能够根据已知的知识和物理事实、条件,对物理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得出正确的结论或做出正确的判断,能把推理过程正确地表达出来。
(3)强调知识的拓展与延伸。通过习题处理,进行概念的辨析和规律的应用,拓展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扩大其内涵。如牛顿第二定律有瞬时性、连接体、超重失重等典型问题的运用。
(4)突出物理方法的运用。物理解题方法很多,有类比法、图象法、极值法、对称法、微元法等,要善于将题型分类,总结解题方法与技巧。不仅要讲解常规解题方法,对一些能启发学生思维、培养
学生创新能力的特殊解法也要予以重视,让学生在一题多解的训练中体会最优解法的优美之处,同时也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
(5)提高分析与综合能力。能够对所遇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研究,弄清其中的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物理情境,找出其中起重要作用的因素及有关条件,能够把一个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较简单的问题,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运用物理知识综合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4、注意事项
(1)忌习题选择不分类型,不分层次,缺乏条理性、系统性和典型性。
(2)忌就题论题,不讲变化。对于每道题按原题讲完之后,教师要把原题变式,即对某知识点从多个侧面、多个角度进行合理的形式变换加以考查,如可以对原题的提问方式进行改变,也可把习题的因果关系倒臵,或把几个题目、几个过程进行组合等。
(三)物理实验课
1、物理实验课是指通过实际操作,完成实验探究、验证、测量等内容的课型。
2、实验课基本流程: 1.提出研究课题—— 2.设计实验过程—— 3.熟悉实验仪器——
4.进行实验操作和数据收集——
5.分析论证—— 6.评价与交流
3、实验课重点做到
(1)明确实验目的。学会使用什么仪器?测量什么物理量?探究物理量间的什么关系?验证什么物理规律? 掌握什么实验方法?
(2)明确实验原理。实验原理是实验的核心,应用了什么物理规律,解决了什么问题,涉及到了什么科学方法。从原理出发,把实验内容紧密联系起来。
(3)提高动手能力。实验课上要让学生充分行动起来,亲自操作使用各种仪器,在看、玩、用的过程中,熟练掌握各仪器的使用方法,正确控制实验条件,完成实验内容。
(4)培养观察能力。通过实践操作,学会观察物理现象,会记录、处理实验数据,从不同的角度研究分析问题。
(5)提高学习兴趣。实验课为学生提供了展示才华的平台,允许学生有自己的想法,在合理的条件下进行大胆的尝试,让学生提出问题并设法解决问题。自主合作,过程体验,感受自然规律的魅力,实验课能很好地提高学习动力。
4、注意事项
(1)课前做好实验准备,保证实验正常使用。教师课前要亲自操作完成实验内容,对可能出现的故障要做到心中有数,有必要的应对措施。
(2)让学生做好预习。课前的预习能保证课堂上目的明确,精
力集中。
(3)做好学生分组工作,课上小组要分工合作。
(4)课后学生要完成实验报告,培养学生科学严谨勇于探究的精神。
(四)物理复习课
1、物理复习课是指在已有知识基础上,巩固知识、加深理解、灵活运用,提升分析与综合能力的课型。
2、复习课的基本流程: 1.臵疑激趣、情景导入—— 2.交流讨论、合作探究—— 3.重点突破、精讲点拨—— 4.例析练习、当堂达标—— 5.自主梳理、总结提升
3、复习课重点做到
(1)精选例题,创设物理探究情境。重点选取物理思维含量高、方法通用性强、模型典型化的题目,再通过适当的变式引申、变式训练,以达到夯实双基、举一反三之效。
(2)题型要全面,能力要求要有层次。如概念辨析题、模型辨析题、过程辨析题等,通过训练让学生多层次、多角度地分析物理概念的含义,在探究反思中透彻掌握典型物理模型的本质特征,克服思维惯性,领悟并学会认真分析问题涉及的物理现象和过程,分析在各种条件下可能出现的结果和变化,以及导致这些结果或变化的物理原
因。
(3)掌握基本思想方法,提高解题效率。重视对各种物理思想方法的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如隔离法、整体法、逆向分析法、图像法、等效替代法、极限法等等,均为中学物理中基本的思维方法。
(4)归类对比,提高综合分析能力。将研究问题的对象、过程进行归类比较整合,使其模型化,这是实现转化、高效解题的有效方法。
(5)高三复习要严格依据考试说明。研究考试说明,明确考点要求,研究高考物理真题,把握命题规律,明确复习方向。在复习中梳理知识考点,不做偏题怪题,扎实巩固基础,提升综合能力。
4、注意事项
(1)只讲做题数量,不讲做题质量。把做题目当复习,只求做题结果,不求解题过程及题后反思。
(2)忌把复习课当作新授课。复习课上成了新授课的高密版,缺少新意,缺乏系统性整体化的建构。不少学生不重视概念的整理和复习,教师对于知识梳理也往往走过场,过一段时间又不知其所以然,当时犯的错误照犯不误。
(五)物理讲评课
1、物理讲评课是指讲评作业与试卷为主要内容的课型。
2、讲评课的基本流程: 1.自主纠错——
2.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3.典型讲解—— 4.课堂巩固—— 5.检验矫正
3、讲评课重点做到
(1)全面分析试卷或作业情况,做到心中有数。通过批改,发现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从知识理解、方法运用、推理运算、表达形式等多方法进行剖析,特别是物理建模能力和运用数学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会是学生的弱项。
(2)给学生反思的时间。有些问题通过学生自己反思是能够解决的,有些问题小组交流能够解决,这些内容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教师不要过多指导。针对各小组存在的共性问题和教师精选的具有思维价值、创造价值和发散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展示交流(如可以利用实验进行的探究性问题应该用演示实验或分组实验进行推理和验证)。对于展示情况展开质疑释疑,注意捕捉学生学习中发现的新问题、新观点和新方法,营造多维互动氛围。此环节教师要适时引导和点拨,保证展示的方向性和顺畅性。
(3)重点问题典型讲解。评错答,分析错误原因,直接暴露学生的思维缺陷,避免再犯类似错误。评优解,对那些简捷明快、构思巧妙的优解,更应该给予赞扬。及时地讲评,可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评新题,摸清试题的新颖之处,新知识、新情景、新构思、新题型等,把握其中的解题步骤,体会解题的切入点。
(4)突出解题的规范性。规范表述就是要把解题思路表达清楚,要有研究对象、研究过程或状态、所用规律、数学表达式等,结果的单位、方向、有效数字等,把优秀试卷进行展示,有利于起到示范作用。
(5)评价要有多样性。
4、注意事项
(1)忌主观臆断。老师不能凭自己的判断,选出自认为较复杂的难题进行重点评讲,学生的思维是有个性的,对物理概念规律的理解会存在差异,只有通过思维碰撞,让学生自己发现错误才能真正纠正错误。
(2)忌面面俱到。从头至尾对整卷逐题分析,这样的过程使学生只能被动地听,机械地记忆,剥夺了学生参与交流的机会,压制了学生的主动性思维,大大降低了讲评课的时效。
二、物理高效课堂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认真研究教学内容,提升学科自身魅力
(1)物理有模型,来源于真实的情景,来源于科学实验或科学假设,教学要联系科技、生产和社会生活,拓展视野,丰富知识面,让学生能够从情景中提炼模型
(2)物理有方法,比如理想化方法、控制变量法等,通过知识的获取过程,体会并掌握物理方法的运用。
(3)物理有思想,如守恒思想、等效思想等,渗透科学思想方法,用这些思想指导物理规律的学习,有利于物理知识的建构。
(4)物理有故事,如伽利略、牛顿、法拉第等科学家的经历,用故事感染学生,培养正确的科学态度,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通过学科自身内容的挖掘与整合,让学生对物理感兴趣,乐学、爱学,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减少空洞乏味的简单模型加复杂数学运算给学生造成的情感伤害。
2、强化实验教学,提高学科素养
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理论知识要通过实验检验才能得到证实。做实验,有利于培养动手能力,掌握科学方法;做实验,有利于理解物理规律,建立物理模型;做实验,有利于提高学习兴趣,激发热爱科学的热情;做实验,有利于团结合作,培养与他人交流的能力。
教师要有做实验的意识,把实验看成物理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内容,视作常规。课堂上有条件让学生分组做的实验,要摆上仪器让学生实际操作。不能分组做的实验,可以让学生参与进行演示实验。教师不仅要有能力做好现有的实验,还应设法自制教具,演示一些学生不常见的现象。实在难以完成的实验可以通过播放视频向学生介绍实验内容,忌有条件能做的实验不做,纸上谈兵。
3、以导学案为抓手,生成学习能力
导学案体现了教学目标,承载着教师的教学思想,保证学生能通过自学掌握必须的知识,把知识升华成一种学习经验。
导学案不是知识的简单堆砌,不是剪刀加糨糊的产物,它必须强化知识之间的紧密联系,它应该是一个科学的知识循环系统,强调知识之间的阶梯关系,注重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目标中寻找到成功感。
导学案经“五步”生成:主备人“个备”——学科组群议——主
备人修订——任课教师“个备”——课后修订。
编制导学案要求在难度、内容和形式上设计分为四个级别: 第一级为“识记类内容”,要求学生在课前时间必须解决; 第二级为“理解级”,要求学生能把新知识与原有知识和生活挂钩,形式融会贯通的衔接;
第三级为“应用类”,学以致用,能解决例题和习题;第四级为“拓展级”,要求学生能把知识、经验和社会以及最新科研成果挂钩。
第四级为“选择性”。导学案要求便于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精力自主选择。导学案实现了从教师带着书本走向学生,变为老师带着学生走向书本,学生带着问题走向教师的转变。
4、高效课堂的成败在小组,小组合作学习是关键
(1)分组。每个小组要兼顾高、中、低三个层次,即AA、BB、CC,一般6个人一组较佳。如果教室里人数比较多,每个小组也可以10人,但人数太多不便于合作探究,因此大组还可分为“组内组”,即A组和B组。
(2)选组长。学习小组长一般由学力较高的同学担任,小组长即可称为“学习领袖”,也可叫做“教师助理”,小组成员间形式一个紧密的学习利益共同体。组长未必是终身制的,也未必是全组的第一名,担任这个角色还需要其具有组织能力、公益心等;小组形式一般是固定的,在不同学科教学中,组长可轮流担当,目的是让不同的学生都能有相同的角色体验,以此发挥“团队学习”的效能。
(3)结对子。组内成员间,同质要结成两两对子,对子之间既
是竞争也是相互监督者。比如上课开小差的问题,就由对子来解决。为了鼓励对子间的竞争,小组长有时候要采用一点“手段”,比如要求对子间“下战书”挑战。
(4)组间竞争。小组间要充满竞争,“评价是武器”,老师上课一定要敢于调动组与组之间的对抗、拉力、质疑,并做好“即时性评价”。评价知识点的准确性;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状态、声音、形体语言等;评价小组表现等。评价是引领,久而久之,课堂自然会活跃起来。教师在高效课堂上,只需要通过对9个组长的询问来掌握9个小组的学情。而9个小组长,每一个人都负责5个同伴。这样形成两个层面的“1:9”(教师对组长)和“1:5”(组长对同伴),谓之高效学习法。
小组学习体现了新课改的核心——自主、合作、探究。通过兵教兵、官教兵从而达到兵强兵、整体提升的目的。所谓水涨船高,学习力较差的学生得到了提高,又反过来促进了帮助者的提升,课堂既活又实,事半功倍。
5、布臵作业应有层次性
物理知识要求理解能力高、领悟能力强,不同的学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根据教学内容可设臵不同的作业,体现不同的层次要求,既有基础巩固,又有能力提升,在完成基本任务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向高层次挑战。基础巩固可是物理概念的简单辨析比较,物理规律的简单判断与运用,可以参考学业水平考试的难度。能力提升可有一定的物理情景,涉及推理过程,分析与综合能力,运用相关数学知识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学力较弱的可完成基本训练、简单练习,学力较强的要完成有一定挑战性的习题,这样才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兴趣完成作业,达到巩固提高的目的。
6、充分利用媒体技术,多种形式进行展示
一方面是学生的展示。学生的展示有利于了解其思维过程,把握其学习动态,便于找到疑难点进行剖析。学生的展示有利于过程性评价,有利于规范化要求。
物理内容逻辑关系强,思维过程的展示非常重要,要给学生更多的展示机会。如同学间互相提问,讨论交流,或教师提问学生表述达,或到黑板上板演解题过程,或利用卡片展板进行展示等。
另一方面是学习内容的展示。应充分利用实物展示台等多媒体技术,改善演示实验的效果。有的演示实验观察目标小,现象不明显,且受条件的限制,教师只能在讲台前进行演示,只有前排个别学生能看清实验现象,增加了大多数学生理解上的难度,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利用投影仪将演示实验放大,使其在银幕上清晰的显示出来。既有利于学生观察现象,又缩短了观察时间,增强了演示实验效果。使用投影仪,将学生在学案和笔记本上的解答过程投影出来,快速方便,反馈及时。
高中历史教学指导意见 篇6
(征求意见稿)
为贯彻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全面推进我区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的实施,以《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为依据,结合我区普通高中实际情况,特制定内蒙古自治区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教学指导意见。
一、课程性质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是与九年义务教育中的劳动与技术教育相衔接,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为主旨,以设计学习、操作学习为主要特征的基础教育课程,是国家规定的普通高中学生的必修课程。本课程是一门立足实践、高度综合、注重创造、科学与人文融合的课程。
二、课程理念和目标
(一)课程基本理念
关于课程基本理念应注重以下几方面:
1.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着力提高学生的基本素养
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要充分考虑到高中学生在兴趣、生活经历、地域特征、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差异,使全体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富有个性的发展。课程实施中应当避免机械的、单一的技能训练,要强调学习中学生技能的形成、思想方法的掌握和文化的领悟三者之间的统一,注重在拓展学生技术能力的同时,促进学生共通能力的发展。
2.注重学生创造潜能的开发,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学习活动中,要鼓励学生想象、怀疑和批判,要营造民主、活跃、进取的学习氛围,充分利用通用技术课程的内容载体、技术设计、技术试验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立足科学、技术、社会的视野,加强人文素养的教育
在教学中应当通过具体的技术实践使学生理解技术与科学的联系和区别,以及两者对社会发展、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注意将技术所蕴含的丰富的人文因素融入教学之中,开拓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和人文素养。
4.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努力反映先进技术和先进文化
课程内容要注重基础性、通用性和先进性并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应注意从学生现实生活所接触的技术内容向现代技术和高新技术延伸,使学生有机会了解现代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技术发展的新成果和未来走向,增强对当代先进技术及其文化的理解。
5.丰富学生的学习过程,倡导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应当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精心设计和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学生的学习过程应是主动建构知识、充满探究、生动活泼、不断拓展能力的过程,应当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技术学习特点,指导学生采取自主、合作、网络学习等多种方式学习通用技术课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课程目标
高中通用技术课程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为目标。课程的总目标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拓展技术学习的视 野,学会或掌握一些通用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技术及其设计的一般思想和方法;具有一定的技术探究、运用技术原理解决实际问题以及终身进行技术学习的能力;形成和保持对技术的兴趣和学习愿望,具有正确的技术观和较强的技术创新意识;养成积极、负责、安全地使用技术的行为习惯,发展初步的技术能力和一定的职业规划能力,为迎接未来社会挑战、提高生活质量、实现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在落实总目标的同时,还要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及以下五方面能力的培养:技术的理解、使用、改进及决策能力;意念的表达与理念转化为操作方案的能力;知识的整合、应用及物化能力;创造性想象、批判性思维及问题解决的能力;技术文化的理解、评价及选择能力。
通用技术课程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纬度构建了通用技术课程的具体目标,在这三个纬度的目标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贯穿过程始终的目标,过程与方法是组织教学内容的主导目标,知识与技能是基础性目标。在课程实施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应注意融合与协调,努力实现三者的统一。
三、课程实施建议
(一)课程安排建议
通用技术课程由9个模块构成,其中必修模块2个,选修模块7个。1.必修模块
必修模块的基本内容是技术设计。技术设计是技术的基础内容,是技术发展的关键,是动手与动脑相结合、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良好载体。它对学生理解技术、使用技术、应用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的技术素养的提高具有奠基作用。必修内容集中反映了提高学生技术素养的基本要求,体现了技术发展的时代特征,是学生未来生活必备、终身发展有用的基础内容,也是学习选修模块的基础。
2.选修模块
选修模块着眼于不同学生的不同发展要求,其内容是必修模块在不同具体技术领域的延伸和深化,旨在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更为多样的技术实践的机会,拓展学生的技术经历,提高学生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
3.修习要求
所有高中学生必须修习“技术与设计1”与“技术与设计2”两个必修模块,修完必修的2个模块可获得4个学分,达到高中毕业在通用技术学科方面的最低要求。
学生在修学必修模块之后可根据兴趣和条件自由选择选修模块学习,选修模块有7个,模块之间为并列关系。
① 对于理工科、农科发展倾向的学生,应至少修习2个选修模块,再获得4个学分,即共获得8个学分。
② 学生可以结合“绿色证书”教育或其他技术培训选择修习相应选修模快,获得“双证”.③ 学校要创造条件设置齐全选修模快,选修1 “电子控制技术”与选修5“家政与生活技术”2个模块可以优先设置;农村中学应设置选修模块4“现代农业技术”。
4.课程安排方案
通用技术课程安排指导方案,见表一。通用技术课程安排表,见表二。
通用技术课程安排指导方案 表一
学习科目领域技术通用技术第一学年第一学期技术与设计1/2-2第二学期技术与设计2/2-2第二学年第三学年第一学期第二学期第一学期第二学期选修/2-2选修/2-2选修总复习说明:表中“技术与设计1/2-2”表示“通用技术必修模块1/每周2课时,获得2学分”。
通用技术课程安排表 表二
模块技术与设计1技术与设计2电子控制技术建筑及其设计类别学分必修必修选修选修222222222教学时数***636开设学年(建议)高一上学期高一下学期高二高二或高三高二或高三高二或高三高二高二或高三高二或高三简要说明通用技术学习的导入模块,旨在使学生理解技术及其性质,经历一般的技术设计过程,形成结构较为完整的技术素养。技术与设计1基础上的必修模块以电子技术为基础的选修模块以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应用广泛的建筑技术为内容的选修模块。基于计算机技术的学习的平台,将机械传动与单片机的应用有机组合的选修模块。以较为先进的、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的现代农业技术的理念和方法,以及农业技术实验为主要内容的选修模块以家政与技术的联系为基点,旨在提高学生未来生活质量的选修模块旨在通过学生对服装的认识、欣赏、设计及简单制作增添生活情趣、提高生活品位、增强审美和造美能力的选修模块。侧重于技术应用和实际操作能力培养的选修模块。简易机器人制作选修现代农业技术选修家政与生活技术选修服装及其设计选修汽车驾驶与保养选修
(二)课程教学建议
1.课程标准、教材与教学
教学是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在新课程中,教师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本盟市选定的教材为主,参考其它版本的教材并有效地整合多种课程资源实施教学。教师应深刻地理解本课程的理念和课程标准,理解教材设计和呈现方式的涵义和优点,要依据自身的实践与研究,以课程内容的自主创造为前提,把教材作为教学资源之一加以利用,并在开发更具适合性、针对性的课程资源上有所开拓和创新。
2.课程教学设计与实施
教学设计是一个分析教学问题、设计解决方法并加以实施,进而进行评价和修改,直到获得解决问题的最优化方法的过程。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重视教学目标的表述,教学目标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要注意“目标”与“目的”的区别,目标的表述应是基本的、共同的、可达到的教学标准,而不是无法实现的最高要求。一堂课的教学目标应是全面、完整;明确、具体;学生知道本堂课的目标。教学设计要重视学习方式的设计,明确教学方法选择的依据,注重探究实践教学。3.引导学生亲历设计过程
设计是技术活动中的核心过程。在教学中,应让学生亲历由一系列环节组成的设计活动。首先,要重视学生的全员性参与,应密切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对技术问题的兴趣和研究愿望,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大胆创新,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促使其主动、有效地参与设计过程,获得直接经验。其次,要强调学生的全程性参与,即每个学生都必须经历设计方案的形成过程、方案转化为产品的过程、交流和评价的过程。为此,教师要重视改进教学方法,注意保持学生学习兴趣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提出问题,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运用各种技术交流和评价手段丰富设计过程,以促使学生获得比较完整的体验。
4.重视技术思想和方法的学习指导
技术思想和方法是从宏观的理论层面上提供了解决技术问题的思路和处理技术问题的方法。在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技术思想和方法的学习指导,并把它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精心挑选一些体现技术思想和方法的技术设计实例,引导学生应用技术思想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去体验、领悟技术思想和方法的真谛。
5.重视技术试验的教学
试验是属于技术设计过程中的一种重要技术方法,是把科学知识和技术原理物化为技术成果的一条基本途径。技术试验有多种作用,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实验要求,选择和使用不同的试验方法,如对比试验法、析因试验法、性能试验法等;要加强对试验过程中目的的确定、任务的安排、方法的使用、仪器的选配和校准、数据的观察和处理等方面进行具体而有效的指导;同时,在实际操作中要密切注意个中细节和意外情况的发生,引导学生做好观测记录,抓住有价值的资料,力求试验结果的真实性、可靠性,从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和负责的科学态度;鼓励和培养学生在试验中进行合作性学习,积极培养团队精神和分工协作的意识。技术试验往往会有失败,要积极指导学生分析失败原因,总结经验,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和不怕挫折的意志。
在教学中进行某些规定的技术试验时,若因仪器设备等不足原因而在实施上造成困难时,应依据学校的实际条件,结合教学内容和要求,因地制宜的自行设计类似的试验项目来替代,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参与试验。
6.倡导学习方式的多元化
要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和学生差异,选择模仿、合作和研究等不同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模仿方式适用于学习工具的操作技能等技术;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小组全体成员的作用,注重分工的合理性和均衡性,培养学生协作、沟通的能力及共同奋进的团队精神;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要加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提高学生的技术探究能力。
7.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 在教学中,特别是在技能操作方法教学和学生动手实践过程中,要加强巡视,注意教学信息的及时反馈,根据不同情况,采用小组辅导、个别辅导和学生之间互帮互学等多种方式,及时给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在辅导过程中,要对所出现的技术问题给予分析和方法上的指导,防止出现教师代替学生操作的现象。
8.注重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使用
信息技术是一种重要而又普遍使用的现代技术,在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可以改变交和学的方式,降低学习技术的难度,提高学习技术的效率。要积极创设条 件,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和仿真试验等现代技术在构思方案、绘图、模拟试验等方面的应用,培养学生使用现代工具解决技术问题的意识和基本能力;要利用网络技术进行技术合作与交互式技术学习,以改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9.注重校本研究
实施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要充分发挥教师个人、教师集体和教研人员的作用,重视学校和校际技术教研组的作用,强调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协调与合作,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分享经验。教师要养成学习与反思的习惯,研究、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技术教学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把日常教学工作与教学研究融为一体。学校要为技术教师间进行信息交流、经验分享和专题讨论提供平台,倡导科学精神和实事求是的态度,营造求真、务实、严谨的教研氛围。
10.重视技术文化的教学
技术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技术都包含着丰富的文化意蕴。在教学过程中,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挖掘课程中蕴含的鲜活的技术文化,使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悟,获得对技术的完整和深刻的认识;充分发挥技术文化教育应有的功能,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和技术素养。
11.重视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在进行观察、调查、设计、制作、实习、试验等活动中,一定要加强安全教育,尤其在操作时,注意遵守操作规程,防止发生意外伤害等。
(三)课程评价建议 1.评价的原则和内容
评价应遵循“发挥评价的激励、诊断和发展功能”等评价原则。评价的内容要体现本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学生学习水平的评价可以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进行。
① 知识与技能
对学生学习技术知识的评价,应根据技术的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等类别进行评价。对于陈述性知识通常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对于程序性知识则要求学生在技术的实践过程中融会贯通,在问题的解决和实践操作中正确运用。
对技能学习的评价主要从学生使用工具和设备的技能、试验技能、交流技能、评价技能等方面进行。评价应从某一技能本身的操作要点和规范出发,依据课程目标进行,倡导和鼓励有新意的技能、方法。
② 过程与方法
对过程与方法的评价,重在评价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技术的决策能力和创造能力。对于不同的技术学习内容,学生经历技术学习过程的感受也不同,要根据内容特点确定过程与方法方面的评价重点。
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应着重从学生参与技术学习的态度是否积极认真;在技术学习中,是否具有精益求精、实事求是的态度,是否具有不屈不挠、克服困难、解决难题的信心和意志,是否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技术作品能否体现关爱自然、珍视生命等积极向上的情感等方面进行。技术学习过程中,对于技术文化的理解是体现学生价值观的重要方面。评价者要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发现并记录学生在技术学习过程和作品中所表现的丰富的精神内涵、独特的美学视角和富 有魅力的个性展示,以及对中西方文化的理解,并及时给出描述性的评价意见。
需要强调的是,在对学生的技术学习进行评价时,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不是孤立的、机械分割的,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应将三个方面有机融合起来,灵活运用各种评价方法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价。
2.评价的方法
评价方法应是开放、灵活、多种多样的,如书面测试、方案及作品评析、过程记录卡、访谈、活动报告等。评价者要根据具体的评价目标、内容,客观分析并灵活运用这些评价方法。
① 书面测试
选取来自生活和社会实际的问题分析、案例分析、产品设计和产品分析等题型,考察学生对技术原理的理解、技术方法的综合应用以及将技能方法迁移到新问题情境中的能力。
② 方案及作品分析
对学生制作的产品、产品模型、设计方案和技术图样、说明书、设计制作报告等进行评价。
在对方案及作品等进行评价时,要特别注意不要以成败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对于成功(达到设计要求)的方案作品,要从其创意是否新颖,各种指标是否合理,制作是否精益求精,以及设计、制作报告是否找出了成功的原因与不足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对于不成功的方案和作品,要着重评价设计中的合理之处和有价值的地方,看其是否有自主的新思路,设计、制作是否认真,特别要看其是否找出了不成功的原因及教训,要允许学生重新设计或制作,并重新进行评价。
③ 技术活动报告
技术活动报告由教师和学生分别纪录。教师记录全体学生在技术学习过程中有价值或有意义的信息;学生记录技术学习的内容、学习过程中的感受、技术试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设计与制作中的独到或有创意之处、对作品或方案的评价等过程性资料,从而形成学生的技术活动档案袋。家长和校外技术指导也可以记录学生在技术学习过程中的有关信息。
3.评价的管理
通用技术课程学生学业成就的评价等级可以分为优、良、合格和不合格。参与技术课程中某一模块的学习和实践的全过程,技术活动档案袋记录基本完整,方案、作品和书面测试达标,并能完成或基本完成所规定的任务,应视为合格。参加某一模块学习的全过程,取得合格或合格以上成绩者,获2学分。对有特别优秀的设计、制作成果,或有所创新、发明的学生,应给予特别鼓励。
(四)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建议 1.充分利用文本资源
《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是通用技术课程最重要、最基本的文本资源。在通用技术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学校和教师应始终把《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及其解读,作为重要的和必须充分利用的通用技术课程文本资源。文本资源还包括教材和各种教学参考资料等。学校应为教师和学生有计划地配置技术课程文本资源,并使它们得到合理管理和充分利用。
2.积极建设和有效利用物质资源 为保证课程的全面实施,学校应配备通用技术课程教学设备。在规划和配置通用技术课程教学基本设备工具与教学材料时,应遵循“合理投入、充分利用、避免浪费、量力而行”的原则,提倡自己动手、因地制宜、利用本地资源和生活 中常见的用品或废弃物等,制作可替代的简易仪器、教学设备、教具、学具等,要注意所用材料要对环境无污染,对学生身体无毒无害并安全可靠。
学校要充分利用物理、化学、生物及信息技术等学科实验室的场地、设施、工具、仪器等,为通用技术课程教学服务,还应充分利用校内外可使用的土地或劳动实践基地,开辟通用技术课程实践园地,如种植园、饲养基地、农艺园地或新技术试验基地等。
3.广泛开发人力资源 实施通用技术课程,师资是最重要的人力资源。应依据有关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师资配备的文件精神,把师资队伍建设放在首位,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师资队伍,并注意开发与利用其它人力资源。
4.努力做到资源共享
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网络为通用技术课程服务,引导学生学会合理选择和有效利用网络资源。学校和教师要注意开发和利用高等院校、中职学校、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等的设备、器材、基地等的课程资源,努力提高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水平,形成资源共享的局面。
四、保障措施
(一)师资队伍建设
合格的师资队伍是通用技术课程实施的必要条件。学校应依据文件精神,统筹规划,落实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师,同时还要积极利用当地社会的资源,聘请兼职教师。学校要为通用技术教师创造各种学习、进修的机会,使教师不断充实专业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高教学水平,成为一专多能的教师,更好地适应教育教学的需要。
(二)教学资源
各市(地)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要为通用技术课程的开设创造条件,适当增加经费投入,加强通用技术基地的建设。学校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开发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包括校内各具特长的教职员工、实验室、计算机房等场地和设备等;要建立通用技术试验室;要努力发挥各种教育基地及大学、学术团体、专业技术部门等资源的作用。
(三)教学管理
各市(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学校开设通用技术课程的指导、检查,要把学校开课情况和教学质量作为评估学校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内容。各盟市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努力解决好通用技术师资队伍的建设、职称的评定、教师工作量计算等问题。
(四)教学研究
各盟市教研部门具有指导本地学校开设通用技术课程的职能,要配备通用技术专职教研员。教研员要通过讨论、听课、公开教学、课题研究、教学评比等多种形式开展教学研究活动,要及时发现和总结学校、教师在实践中的成功经验,不断探索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学规律,加强通用技术课程的理论研究和科学实验并及时推广,要根据学校、教师的实际问题和困难,采取针对性的指导措施。
内蒙古自治区教学研究室
情境教学助力高中历史教学 篇7
情境教学方法是指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要求, 有计划地使学生处于一种类似真实的活动情境之中, 利用其中的教育因素综合地对学生施加影响的一种方法。
情境教学的运用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来进行构建。只有在普遍性的基础上注意情境教学的特殊性, 才能够引起学生的感情共鸣, 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促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 方能达到教与学的统一, 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情境教学的注意事项
1. 史实性
历史是研究历史的, 是以历史史料为基础进行研究与学习的学科, 其本身是真实的。这就要求在历史课堂上进行情境教学, 一定要尊重最基本的原则———历史的真实性。在还原历史情境时, 教师不可以信口开河, 不可以将电视剧、电影的一些情节随意运用于教学之中。教师必须要在有史料可循的基础上, 给学生还原历史情境, 这样才能保证历史的真实性。
如, 教师在讲到“新中国土地改革”时, 为了能够恰当地还原历史的真相, 可以到网上查找相关图片、准确的视频资料和相关原始资料。通过在课堂上展示这些资料, 让学生身临其境。这样才能在保证历史真实性的基础上让学生更加形象、深刻地了解到当年的历史。
2. 启示性
历史是有趣的, 历史是丰富的, 但是历史教学很多时候却是枯燥的。因此, 很多学生就错误地认为历史学习就是死记硬背。其实并非如此, 当然历史需要记忆, 如, 具体的时间、具体的事件的发生及当事人等需要记忆。但很多时候, 历史需要的是思维的延伸和拓展。这就需要借助情境教学来创造独特的环境以启示学生将历史思维的触角延伸得更广更深。
如, 在讲到“国民党政府灭亡”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 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学生探究其灭亡的原因, 就可以适当地在课堂上播放如“三大战役”“挺进大别山”等历史纪录片性质的电影。这样的做法, 不仅能够让学生在影片中轻松学习, 也能够让学生在进行观看电影的过程中, 注意捕捉细节探究出国民党政府灭亡的原因, 这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同时, 这样的情境教学也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国民政府的灭亡, 能够更加清楚地知道当时的历史究竟是何样, 有利于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
三、情境教学的实施方法
1. 创设历史情境
创设合理的历史情境能够引发学生积极参与的兴趣, 鼓励学生相互合作, 促进学习。恰当合理的历史情境的创设还能让学生在情境中不自觉将自身置于历史之中, 体会历史发生时的种种感受。这种做法能激起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让学生有想要参与其中的冲动, 使学生在具体的历史情境之中获得相互学习合作的机会, 促进共同进步。
如, 在进行“国共第三次合作”这一部分内容的学习的时候, 教师可以让学生分为两组, 一组为共产党, 一组为国民党。从两组中选派出同学扮演毛泽东、周恩来、王嫁先、蒋介石、王世杰、张群等历史人物, 设教室为重庆会场, 还原出当年国共两党进行谈判的场景。在谈判结束后, 还可以通过主持人来宣布国共两党和谈的成果, 借助旁白来阐述和谈及《双十协议》签订的历史意义。在谈判结束后, 还可以通过扮演历史人物的学生将1946年国共两党对待《双十协定》的不同态度、方式展示出来。
还原历史场景, 需要学生自己做很多的工作, 如, 搞清楚和谈的地点、时间、出席的人物、双方代表、协议签订的时间等很细小却非常重要的知识点。原本这些知识点在学生的眼中是枯燥的, 是难以消化的, 但是通过积极参与到这一历史情境的还原之中, 很多学生都能够切身感受到当年和谈的氛围, 就这样在轻松的氛围中弄清了很多基础知识。
2. 创设问题情境
进行历史问题情境的创设, 需要教师运用启发性的语言来进行课堂教学。通过创设问题情境, 学生的思路能够被启发, 而不再是以前简简单单的照搬教科书的“为什么”和“怎么办”了。在此, 我们不妨再以“国共第三次合作”为例。
高中历史教学指导意见 篇8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高中历史教学;差异
新课程下的初高中历史教材由于编写的结构、体例不同以及对学生能力要求的不同等各方面的差异,导致高中历史教师普遍感到高中历史难教,学生难学。因此,如何做好初高中历史的衔接问题就成了同仁们热议的话题,但大多数教师是从高中历史教学的角度来加以讨论和阐述,提出了许多有助于高中历史教学的意见和建议,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鲜有人从如何加强初中历史教学来讨论初高中历史的衔接问题。这里,我想就这一问题来谈谈个人的一些粗浅看法。
一、初高中历史教材编写和能力要求的差异
1.教材编写的不同
初中历史教材是完全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来编写的,即所谓的“通史”体例,这样的教材时序性强,易于掌握。根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在体系的构建上,既注意与初中课程的衔接,又避免简单的重复,遵循高中历史教学规律”,高中历史教材采用了模块+专题的体例。这样的教材时序颠倒,知识缺乏连续性和系统性。初高中历史教材这样编写不同的用意在于初中学生充分掌握了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到了高中阶段能“从历史的角度去认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更好地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这样的理想很美,可现实状况却并非如此。
2.对学生能力要求不同
由于初高中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不同,所以对其的能力要求也不同。根据课标要求,对初中学生的能力要求是“具有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陈述历史问题的表达能力、历史想象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和在此基础上形成一定的归纳、分析和判断的能力”。这说明对初中学生的能力要求侧重于对知识的识记和简单理解;对高中学生的能力要求则是“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说明对高中学生的要求侧重于理解和应用方面。
二、初中历史教学现状
1.从教师配备看
专业历史教师明显不足,不少学校是以其他科目的教师来兼任历史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2.从学校态度看
由于历史科目在中考中是开卷考,而且是等级打分,分值低。所以学校对历史教学是不够重视的,甚至还会有缩减历史教学时间的可能。这也是导致初中历史教学环境恶劣的一个重要原因。
3.从学生角度看
由于学校及教师的不重视,特别是历史科在中考中的分值极低,因此学生自然不可能对历史有太多的兴趣。这样的状况必然导致学生在历史学习上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到高中阶段后感到历史难学也就在所难免了。
4.从考试方式看
由于历史科目的边缘化,平时历史几乎无书面考试。以上初中历史教学现状的存在,归根到底就是由学校升学率的功利主义思想决定的。因此弱化历史教学也就不足为奇了。
三、对改变初中历史现状的几点建议
1.教育主管部门要重视
要加大对各学校专业历史教师的配备,同时要站在提高高中历史教学质量以及充分体现历史科目的德育和智育任务的角度出发,切实改善初中历史教学的恶劣环境。
2.学校要重视
各学校应把历史教学与语、数、外放在同等地位,建立和完善对初中历史教学的评估制度和方法,以能较好、较快地提高初中历史教学质量。
3.教师要重视
历史教师要改变传统观念,静下心来加强教研,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为适应高中历史教学要求,在初中如何提高学生对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等方面,都是初中历史教师要优先解决的问题。
4.考试方式和分值比例要改革
在把“升学率”当作指挥棒这一客观现实无法改变的情况下,应改变初中历史的考试方式和分值比例。在学校的历次考试中,如阶段考、期中考、期末考试中,历史都要参与进来,并且采用闭卷考试的方式,中考也是如此。在分值比例上可以参照高考分值,语、数、外各150分的前提下,历史分值提高到100分。在考试方式和分值比例都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自然就能引起各方面对初中历史教学的高度重视,初高中历史的衔接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当然,以上只是我作为一名高中历史教师对初中历史现状的一些粗浅认识,目的在于抛砖引玉,希望能引起各方面对初中历史的重视,从而真正实现历史的德育和智育任务。
参考文献:
宋山林.中学历史教学中内容观的更新[J].教学与管理,2003.
【高中历史教学指导意见】推荐阅读:
高中历史教学问题07-21
高中理科历史教学10-14
高中历史漫画教学05-19
高中历史教学随笔08-18
高中历史教学总结09-04
合作探究高中历史教学07-15
有效教学的高中历史10-17
高中历史故事教学05-21
我国高中学生历史教学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