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报表附注财务分析

2024-05-27

会计报表附注财务分析(通用10篇)

会计报表附注财务分析 篇1

企业的财务会计报告主要由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组成 (不要编制和提供财务情况说明书的企业除外) 。那么, 如何对这些会计报表及附注进行分析呢, 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一、业绩分析

财会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的经营情况是比较关注的, 比如收入、利润等指标完成情况如何, 同以前年度同期相比有何变化等。具体分析,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分析企业收入的构成情况。企业的收入主要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其中, 主营业务收入是企业最重要的收入指标, 对该指标的分析, 可采用本期收入和以前年度同期相比较, 一般使用最近三年的数据为好。在主营业务收入分析过程中还要注意各收入项目在收入总量中所占的比重, 以便了解企业主营业务在同行业中的地位和发展前景。主营业务收入应占有企业总收入的绝对份额, 否则, 该企业被认为是处于非正常经济状态或主营业务不突出。

2、分析企业的盈利能力。利润指标是企业最重要的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之一, 通过对该指标的分析, 可以了解企业的盈利水平和企业发展前景。通过观察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补贴收入及营业外净收入在企业利润总额中所占的份额, 还可以评价企业利润来源的稳定性。

3、分析成本费用对企业利润的影响。成本费用是影响企业经营利润的重要因素, 在收入一定的条件下, 成本费用越低, 企业的利润就越大, 反之亦然。这可通过销售利润率或成本费用利润率来验证。同时需要对成本费用作进一步的分解, 以便了解各成本费用项目所占的比重, 从而使企业管理者可以有的放矢的压缩有关开支, 达到以最小的投入取得最大的产出。

二、资产管理效率分析

对于企业来说, 各项资产运转能力的强弱, 体现了管理者对现有资产的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率。资产使用效率越高, 周转速度越快, 反映了资产的流动性越好, 偿还债务的能力越强, 企业的资产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对资产管理效率的分析, 主要是通过以下指标来进行, 即应收帐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投资报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和总资产周转率。

对应收帐款周转率, 通常可采用帐龄分析法, 重点分析应收帐款的质量状况, 评价坏帐损失核算方法的合理性, 对于呆帐和坏帐, 还要具体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对存货周转率的分析, 主要是将这一指标与同行业和企业以前年度同期进行比较, 同时还要对影响存货周转速度的个别因素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如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等存货周转情况, 以找出影响存货周转率水平的根本原因。

对投资报酬率的分析主要是看投资期限和投资回收期, 从而可知企业的投资是否有效, 投资风险的程度有多大。

对三大资产 (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和总资产) 周转率的分析, 主要是看企业对资产的使用效率, 是否有不良资产。

三、到期债务偿还能力分析

偿债能力是企业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 包括偿还短期和中长期债务的能力。偿债能力是债权人最关心的, 鉴于对企业安全性的考虑, 也越来越受到股东和投资者的普遍关注。企业的偿债能力主要是通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股东权益比率和利息保障倍数来进行。

1、一般情况下, 流动比率为2时比较理想。但对不同行业有不同的要求, 如非生产性企业, 由于存货较少, 流动性资产主要是现金和变现能力较强的应收帐款。其流动比率较低也是合理的。

2、一般而言, 速动比率1比较适合。但由于流动资产中有可能存在帐龄较长的应收帐款, 所以, 企业的实际偿债能力会受到影响。为弥补该比率的局限性, 较客观的评价企业的偿债能力, 还可以用超速动比率来进行评价。该指标是用企业的速动资产, 即用货币资金、短期证券、应收票据和信誉好客户的应收帐款来反映和衡量企业的变现能力及短期偿债能力的大小。该指标由于剔除了与现金流量无关的因素如待摊费用和影响速动比率可信性的重要因素如信誉不高客户的应收帐款, 因此, 能客观地评价企业的变现能力和短期偿债能力。

3、一般来说, 资产负债率为60%较适宜。比率过低, 说明企业负债经营的意识不强, 比率过高, 企业的财务风险太大。

四、现金流量分析

现金流量表是用来反映企业创造净现金流量的能力。对现金流量表的分析, 有助于报表使用者了解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现金流入、流出的信息及变动的原因, 预测未来期间的现金流量, 评价企业的财务结构和偿还债务的能力, 判断企业适应外部环境变化对现金收支进行调节的余地, 揭示企业盈利水平与现金流量关系。由于现金流量的客观性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 对现金流量的分析, 可以对其他指标的分析起到很好的补充作用。

1、现金流量与销售收入比。该比率说明了每实现一元销售收入所获得的现金流量。比率越高, 说明企业经营产生现金流量的效果越好, 支付能力越强。

2、现金流量与营业利润比。该比率说明了每实现一元营业利润所获得的现金流量。比率越高, 表明企业实现帐面中流入现金的利润越多, 企业的营业质量越高。

3、现金净流量与净利润比。该比率说明了每实现一元净利润中所获得的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入的数量, 反映企业净利润的收现水平及企业分红派息的能力。

总之, 企业财务报告分析是一项非常重要和细致的工作。目的是通过分析, 找出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以评判当前企业的财务状况, 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企业经营者、债权人、股东和潜在的投资者, 通过分析报告, 可从不同的角度及时了解企业的信息, 从而为各自的目的对该企业作出一系列的决策。

摘要:财会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的经营情况是比较关注的, 比如收入、利润等指标完成情况如何, 同以前年度同期相比有何变化等。本文对这些会计报表及附注提出了几种分析的方法, 使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能够理解和掌握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所揭示的真正的经济内涵。

关键词:财会会计,会计报表,分析方法

参考文献

[1]、熊焰韧。知识经济下的企业财务报告[J].财务会计, 1999, (9) :22-24.

[2]、阎达五, 耿建新, 戴德明。高级会议学[M].北京:中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8.300-320.

会计报表附注财务分析 篇2

【关键词】 非上市企业 会计报表附注 问题 建议

新《企业会计准则》强调:报表附注是财务报表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会计报表附注拓展了企业财务信息的内容,突破了报表揭示项目必须用货币加以计量的局限性,增进了会计信息的可理解性,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可比性,体现了决策有用性的特征,使会计报表使用者能更充分了解其所关心的经济实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及未来的发展,并作出正确的决策。目前报表使用人获取会计报表附注的主要途径是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后的审计报告。

我集团对外参控股40余家企业,涉及化工医药、机械装备、建材轻纺、金融担保等多个领域。从近年来获取的被投资单位审计报告来看,大部分企业已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只有少数几家执行企业会计制度。报告附注披露形式多样,有的十分精彩,言简意赅,重点突出,如系统内的上市公司、上市公司的子公司等,报表附注格式漂亮,披露严谨、充分;有的则洋相百出、删繁就简、含糊不清,主要是一些中小企业审计报告附注。审计报告附注披露的参差不齐,折射出了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报告质量的高低。

一、非上市企业审计报告会计报表附注披露存在的问题

1、披露内容不严谨

第一,部分会计报表附注与会计报表金额不一致,主要会计项目附注的数据纵向、横向加减合计不一致。会计报表与会计报表附注数字相互勾稽、吻合,这可以说是对附注披露最基本的要求。出现这种错误,往往是审计、复核人员的粗心所致。

第二,会计报表附注中不同部分内容相互矛盾。如某公司会计报表附注中重要会计政策、会计估计的说明中阐述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方法:一般持有被投资企业股权比例20%以上,应采用权益法核算;50%以上时,应当采用成本法,并编制合并会计报表,而财务报表项目注释中显示其持有某企业的股权比例为38%,且没有说明特殊原因,实际核算方法却为成本法。持股比例要求选用权益法,但企业采用了成本法,既不能准确反映长期股权投资的真实价值,又会对损益产生重大影响。又如某公司会计报表附注中重要会计政策、会计估计的说明中阐述坏账准备计提采用年末余额百分比法,但财务报表项目注释应收款项却显示没有提取坏账准备。会计报表主要项目注释的披露与前面主要会计政策与会计估计表述内容大相径庭,容易导致财务报告使用者无所适从,极大地影响了审计报告的质量。目前,一般是由会计师事务所代编企业附注,而会计师事务所编制附注都采用程式化的模板,未认真地逐一进行复核、修改。

第三,附注中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各项目填列不正确等。如某公司间接法编制的将净利润281.31万元加上调节的明细项目和为510.54万元,不等于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251.28万元,经仔细与具体项目核对,原来是将投资损失(减收益)一栏填错了,投资收益380.9万元应列示-380.90万元,却填成380.90万元。

第四,同一家会计师事务所不同报告期会计报表附注对同一内容的表述不一致或逻辑不符。如某公司在上年附注中披露固定资产中无运输设备,在本期报表附注中披露的固定资产期初数中却包含运输设备等,也无相关变化说明。

2、披露不完整

第一,部分企业(执行新企业会计准则)只列报了现金流量表主表,附注中未披露间接法编制的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按企业会计准则第31号现金流量表规定,企业应当在附注中披露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信息。直接法和间接法编制的现金流量表互为补充,互相验证,可以让使用人对不付现的成本和不影响经营活动的现金流一目了然。

会计报表附注财务分析 篇3

一、我国上市公司会计报表附注披露规范存在的问题

(一)外部问题——准则和制度规范存在的问题

会计报表附注披露的规范要求有四个,分别是《企业会计准则——财务报告的列报》、《企业会计制度一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企业财务报告条例》和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的《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15号——财务报告的一般规定》,我们可以看出,会计报表附注披露的规定是政出多门,比如《企业会计准则一财务报告的列报》中有对关键计量假设的说明,还有重要资产转让及其出售的说明;企业合并、分立的说明;重大投资、融资活动的说明;而证监会的《财务报告的一般规定》中就没有,因而,从会计报表附注披露的规定上来看,存在着政出多门,相互冲突的情况。

(二)内部问题——上市公司披露存在的问题

1、附注披露不真实,隐瞒真实信息或故意捏造虚假信息

企业为了业绩考核或者为了取得信贷资金和商业信用或者为了偷逃税款等而粉饰财务报表,必然要在报表附注中披露虚假信息,以支持虚假的表内信息。在报表附注中通常对委托理财、大股东占用资金、诉讼、关联交易、担保事项等重大事项进行隐瞒或不予及时披露。

附注中的虚假信息,局外人很难及时发现,所以容易被误导做出错误决策,造成投资者的经济损失。如对重要事项的说明。不少企业都有不实的陈述。中国高科、宁波华通、西藏圣地等,都因虚假信息的披露而遭到证监会的处罚。

2、附注披露不充分,故意隐瞒关键信息,避重就轻

按照规定,财务报表附注信息应翔实地给予披露,不得有任何的隐瞒和遗漏。但在实际操作中,大多的企业财务报告中反映的附注信息有一种倾向——报喜不报忧。即对有利于本企业的信息大片披露,而对于不利的信息则寥寥数语,简单带过,如对企业的偿债能力、负债的具体内容、资金去向和利润构成等方面的信息披露不够,或以保护商业秘密为由,不披露对企业不利的信息,对有披露义务的事项也是一笔带过。

3、故弄玄虚,堆砌大量不相关的数据

“决策有用观”认为,信息质量最重要的特征是相关性。但很多情况下,相关性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取决于信息提供者的职业判断,加之附注披露规范的调整空间比较大,所以附注披露不相关的问题特别明显。上市公司往往在附注中罗列大量不相关信息,转移信息使用者的注意力。

二、改进上市公司会计报表附注披露

(一)制度层面附注披露不规范的改进

1、完善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

统一制定机构,各制订部门之间统一协调,形成一套合理公平的制定程序;同时对于企业在报表附注中披露什么,怎样披露应该有一套具有和披露财务报表一样的操作细则,使报表附注披露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2、加大会计报表附注信息虚假披露成本

会计报表附注信息的虚假披露给信息使用者带来巨大损失,因而,我国会计准则制定者以及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即会计监管部门应加大对于会计报表附注信息披露的惩罚力度,加大其造假的成本。

对上市公司的披露违规行为,不仅要处罚上市公司,更应对公司董事会和相关责任人进行严厉责报、警告、罚款,重则取消上市资格,给社会公众等信息使用者造成严重损失的,追究有关人员的民事、刑事法律责任,决不姑容妥协。对违规的会计师事务所也要加以处罚。这样,才能有效地遏制上市公司管理层的有意违规披露行为,减少信息的不对称性,保护证券市场各参与主体尤其是信息劣势者的利益,维护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二)公司层面附注披露不规范的改进

1、会计报表重要项目的披露说明

例如,除了对货币资金项目构成说明外,还应要求增加对货币资金的变动情况、投向等问题的说明,对存在违规行为的资金项目应单独披露具体情况,说明对公司可能造成的影响,不能估计影响的,应说明原因。

2、规范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及会计差错更正的信息披露。

对于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上市公司应严格按准则要求详细披露变更的内容、原因等要素,不得有遗漏,尽量减少以后补丁公告的出现。对于会计差错更正,为了加强对上市公司“重大会计差错”信息的公开管理,上市公司应将重大会计差错作为重大事项及时公告。

3、重要事项的披露方面

公司报表附注应披露发生在报告期内涉及公司的重大诉讼、仲裁事项,陈述该事项基本情况。同时,公司应披露重大合同、担保事项及其履行情况,并详细披露有关合同的主要内容,如有关资产的情况,涉及的金额和期限、收益及其确定依据,同时披露该收益对上市公司的影响。重大担保应说明担保金额、对象、类型和决策程序等。

(三)建立有效的报表附注披露监督体系

首先,上市公司会计报表附注的披露规范离不开完善的监督契约,各信息使用者均应从各自利益出发监督附注披露的可靠性、相关性和及时性;注册会计师和财务分析师加强对附注的审核分析,报表附注的披露规范存在的问题才会得到改善。增加各利益部门对会计报表附注披露的强制性要求,对附注披露规范起到监督作用。

其次,可以引入银行、工商、税务和质检等部门对企业的评价。银行是上市公司发展所需资金的重要来源之一,公司信用等级是银行放贷的重要依据,所以银行在贷款时要求企业提供相应的资信等级报告,此报告应与审计报告具有相同的法律效力,主要包括企业的资信等级、授信额度以及上年的还款情况。银行应该定期到企业进行回访,了解其生产经营情况。这些信息企业都应该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税务部门行使国家赋予的税收职权。因此,在报表附注中,对公司年纳税情况进行披露,并且具体到企业所缴纳的各种税类的名称、金额等。对于没有及时、足够纳税或偷税漏税的企业,税务部门要及时把相关信息反馈到企业,同时要求在附注中披露。

最后,目前对管理当局信息披露包括附注的监督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政府及相关部门,二是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利益相关者。限于专业知识,监督功能容易出现缺位的现象。可以加大形成战略投资者的步伐,加强对附注披露规范的研究和分析,实现有效监督和控制。

参考文献:

[1]侯立新,魏敏轻松读懂上市公司财务报告,企业管理出版社,2007,10

会计报表附注财务分析 篇4

《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规定: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的支出,应当区分研究阶段支出与开发阶段支出。研究阶段的支出应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开发阶段的支出同时满足规定条件的,才能确认为无形资产。该准则还要求企业披露“计入当期损益和确认为无形资产的研究开发支出金额”,并在资产负债表中无形资产项目下单列“开发支出”项目,列示当期按照规定可以资本化但尚未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从而暂时未转入无形资产的金额。

2007年2月2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发布《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15号——财务报告的一般规定(2007年修订)》等3项信息披露规则的通知(证监会计字[2007]9号)对三项信息披露规则做出了修订,指出:公司应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等相关准则要求,披露报告期内采用的重要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同时按本规定要求并结合公司实际进行披露。规定中进一步提到公司应该披露“划分公司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研究阶段支出和开发阶段支出的具体标准。”

我国无形资产会计准则在初始计价中企业内部开发支出允许部分资本化的会计处理方法的引入,对于研究开发费用较大的企业产生的经济后果是巨大的,将使有的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表现出开发期费用减少、利润增加,从而造成所有者权益的增加,资产结构随之发生变化,权益比率上升,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同步提高,有利于增强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

二、研发支出会计处理变更对企业的影响

以深圳市大族激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002008)为例,该公司公布的2007年年报的财务报表附注中关于开发支出列示了如下内容:

单位:元

期末数为公司执行新会计准则确认的内部研究开发项目开发阶段的资本化支出,截至2007年12月31日止,相关开发项目尚未完成。上述余额中包括尚未消耗的材料683万元(按原会计制度该部分未消耗掉的材料亦不计入损益)以及人工费等其他项目共计1564万元。对于管理费用的发生额披露如下:本期较去年同期相比管理费用增加7735万元,增长73%,增长原因主要为公司经营规模扩大及增加合并单位所致。其中技术开发费明细详见表2。

单位:元

同时,公司按照2007年执行的新会计准则,将符合准则要求的开发阶段的技术开发费记入开发支出2247万元,记入无形资产231万元(不含本期摊销数),转入存货486万元。

从公司公布的财务报告可以看出,自行研发项目支出会计处理的变动对公司产生了以下影响:第一,增加了利润及净利润,提高了企业盈利水平。该公司2007年报称:按《企业会计准则第38号——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研究开发费的会计政策变更采用未来适用法,此项变更增加2007年度利润1785.75万元(含已转入无形资产的221.75万元,已扣减当期摊销数9.25万元)。这个数据占公司总利润的8%。第二,鼓励了研发投入,增强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大族激光在年报董事会报告中称:2007年公司科技研发开发投入8125.55万元,约占公司销售收入的5.47%,同比增长126.31%。2007年共申请各种专利211项,同比增长145.35%,专利申请达历史最高水平。第三,降低了融资难度,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融资压力。截止到2007年12月31日,公司资产负债率已达53%,由于公司固定资产较少,公司间接融资能力受到一定限制。可以想见,资产负债率本已“不堪重负”的高科技企业,如果失去研发费用资本化的支持,再融资的难度无疑又会加重不少。

三、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研发支出会计报表附注现状

企业内部研发支出会计处理的区别会直接导致企业损益的变动,而研究开发阶段的划分合理性与否是决定研究开发支出费用化或资本化的关键。如果本应作为研究阶段的支出人为地划分为开发阶段支出,那么可能会造成上市公司资产虚增、利润虚增,直接损害投资者的利益。我国财政部和证监会鉴于研发支出的处理可能带来的盈余操纵问题特别在会计信息披露上做了明文规定,以此规范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增加监管力度,但在实际操作中仍然出现了一些问题。现以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2007年年报为例进行说明。

公示2007年年报的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共221家,其中在2007年年末资产负债表中列示开发支出项目金额的有22家,这并不意味着其他公司没有类似的会计处理,只能认为只有这22家公司到2007年年末为止还有已经发生的开发支出尚未转入无形资产,因为披露比较详尽,所以本文选取其年报数据进行比较分析。

首先,研究开发阶段划分标准缺乏透明度和可比性。按照证监会的规定,上市公司对于划分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的具体标准必须进行披露,这段文字一般应显示在“重要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部分。就公开的2007年财务报告而言,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对于研发阶段的划分标准总体上可以分成几种情况:

(1)说明详尽,充分体现了行业特色。某些上市公司对于研究和开发阶段的划分标准在附注部分做了详细或可操作的说明。如北京双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12月31日合并资产负债表年报显示,该年度确认为开发支出的开发阶段支出为3492639元;同期计入当期损益的研究阶段支出40804941.84元全部计入当期管理费用;该公司研发支出合计约4429.75万元,占其营业总收入的比例约为19%。该公司在重要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中说明:公司将取得临床批文前所处的阶段均界定为研究阶段,取得临床批文后至获得生产批文为止所处的阶段均为开发阶段。类似的公司总共有5家,在有相似会计业务的22家公司中占了23%,其共同特点都是在企业会计准则的一般规定基础上结合本公司或行业的特点进行了补充甚至是列举式说明。

(2)只有企业会计准则中提到的一般性说明,没有具体标准。这种做法是大多数上市公司采用的,共有16家,占73%。这些公司只是在附注段里拷贝了会计准则里的相关规定,而没有结合该公司和行业的特殊情况补充具体规定。

(3)只在报表中列示了“开发支出”项目的金额,但是没有附注说明相应的划分标准。这种做法的有1家上市公司。该公司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中列示了“开发支出”项目的金额,在合并财务报表重要项目的说明段中指出:“管理费用逐年增加主要是因为公司经营规模扩大、人员增多以及技术开发投入增加所致。”说明当期该公司应该存在研发项目,且分别存在计入当期损益的研究支出和计入资产项目的开发支出。但在附注中没有提到研发阶段的划分标准,严重违背了企业会计准则和中国证监会的有关规定。

其次,研究开发支出用于资本化和费用化的数据披露详略缺乏可比性。按照准则的规定,对于企业内部研发支出的数据,信息使用者应该可以通过资产负债表的“开发支出”项目、“无形资产”项目、会计报表附注中重要会计政策的披露以及报表重要项目的注释中予以了解,但综合比较22家存在开发支出的上市公司2007年的年报,这些数据的披露详略呈现出较大差异。

(1)同时存在研究支出,并且列示了管理费用明细项目。在这22家公司中,有6家公司除了存在资产负债表中的开发支出项目以外,也在会计报表重要项目注释中披露了研发阶段存在的计入当期损益的研究支出,其中有2家公司在管理费用项目中做了详细注释,使管理费用金额和研究支出项目金额能相互稽核。

(2)同时存在计入当期损益的开发支出。企业会计准则明确规定,开发阶段的支出必须满足相应条件才能予以资本化,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后转入无形资产。但是对于绝大多数企业而言,往往认为划分为开发阶段就已经意味着开发支出可以全部资本化,所以在这22家公司中仅有3家公司列示了计入当期损益的开发阶段支出,其余上市公司的开发阶段支出全部予以资本化。

(3)不存在计入当期损益的开发支出和研究支出。理论上认为,研发一个新项目或新产品,研究和开发阶段都是必须的,而且从实务上看,同时满足规定的5个条件并不容易。但是在这22家公司中,有14家公司在研发过程中除了可以用于资本化的开发支出以外,不存在任何研究支出和不满足资本化条件的开发支出,其中当期计入开发支出的金额占当期利润总额的比例最高的公司达到18%,这部分开发支出如果按照旧准则继续计入当期损益的话对这类公司的业绩影响无疑是非常巨大的。所以在企业没有明确解释划分具体标准的情况下,信息使用者有理由怀疑这部分开发支出是否真的满足了规定的五个条件。

四、规范上市公司自行开发支出会计报表附注的建议

首先,划分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的标准必须具体而明确。研究开发活动在不同行业和性质的单位确实表现出不一样的情况,但是对于相对较成熟的一些高新技术行业而言,明确划分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的标准并不是绝对不可能。研究和开发阶段在技术研究方面有很多重叠,但仍各有侧重。研究阶段强调学术和技术意义,开发阶段则强调市场价值和经济意义。如果相关职能部门能结合专业特点、借鉴某些上市公司和国际会计准则的划分思路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划分标准,同时要求上市公司强制执行,那么研发支出的会计处理将更具有可操作性。

其次,当期研究支出、开发支出以及分别计入当期损益和开发支出项目的开发支出金额必须明示。财务报告体系中所属财务报表并不是截然分开的,许多指标之间存在着关联性,对于信息使用者而言,由于无法获取上市公司的凭证和账簿资料,所以很多信息需要通过公示的财务报表有关项目的对比得到。作为研发支出,既然理论上存在着必备的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而且对于开发阶段的支出必须要在满足五个条件时才能予以资本化,那么投资者应该可以借助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的数据和报表附注综合分析而获取上市公司在研发过程中的相关支出及其处理原因,从而对该公司的前景进行适当预期,提高会计信息的有用性。

参考文献

会计报表附注(小企业会计准则) 篇5

20、资本公积

21、盈余公积

22、未分配利润

-11-

七、用于对外担保的资产名称、账面余额及形成的原因;未决诉讼、未决仲裁以及对外提供担保所涉及的金额。 本公司无此类事项。

八、公司持续经营的计划、未来经营的方案。

(发生严重亏损的,应当披露持续经营的计划、未来经营的方案。)

九、已在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中列示项目与企业所得税法规定存在差异的纳税调整过程。

十、其他重要事项 本公司无其他重要事项

×××有限公司

二一四年 月 日

会计报表附注三题 篇6

企业财务会计报告向其使用者(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等)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完整的财务会计报告应由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财务情况说明书共同组成,企业提供会计报表附注是法定要求,会计报表附注不是可有可无。会计信息披露已进入“附注时代”。

法律——199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会计法》,规定财务会计报告由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组成。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会计报表附注的地位。

法规——2000年6月21日国务院发布《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明确:企业年度、半年度财务会计报告应当包括会计报表附注。会计报表附注是为便于会计报表使用者理解会计报表的内容而对会计报表的编制基础、编制依据、编制原则和方法及主要项目等所作的解释。附注是指对在会计报表中列示项目所作的进一步说明,以及对未能在这些报表中列示项目的说明等。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应当按照本条例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对会计报表中需要说明的事项作出真实、完整、清楚的说明。

部门规章——1992年财政部发布《企业会计准则》,第一次以部门规章的形式确定了企业财务报告应包含会计报表附注(第五十七条),并对附注的主要内容作了原则规定(第六十四条)。2006年修订为《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四十四条、第四十八条对此作了相应的规定。

规范性文件——1997年5月22日,财政部颁布了我国第一项具体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对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在会计报表附注中的披露做出了具体规定。其后颁布的其他15项具体会计准则都对相关交易及事项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应当披露的内容和格式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1998年1月27日,财政部印发《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其中对会计报表附注的内容概括为十个方面。

其后,财政部分别于2000年12月29日、2001年9月14日、2004年4月27日发布《企业会计制度》、《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小企业会计制度》。对各种类型的企业会计报表附注的内容与格式做出了相应的规定。

2006年财政部修订和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会计准则》(包括准则、指南等)对会计报表及会计报表附注的内容与格式做出了详细的规定,最终形成了会计报表和会计报表附注的整体框架。其中:《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是总框架,《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是关于列报的专门准则。其余具体准则从各自不同的方面对披露做出了具体的规定。

在会计信息的披露方面,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上市公司)由于是公众公司,涉及面广,影响大,其信息的持续公开包括公司会计报表附注信息披露,更有强制性要求。

中国证监会第一次对会计报表附注信息披露提出明确要求是1997年12月发布、1999年、2001年、2002年和2003年进行修订的《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的内容与格式准则第二号——年度报告的内容与格式》(以下简称“《年报准则》”)。《年报准则》以“会计报表附注指引”的方式对会计报表附注信息披露的具体内容作了比较细致、明确的规定。2001年更将对会计报表附注信息披露的要求,从《年报准则》中独立出来,发布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15号——财务报告的一般规定》。为配合2006年新发布会计准则的施行,保证上市公司、拟上市公司财务会计信息披露质量,证监会又于2007年2月2日进行了修订。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与拟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已形成以《会计法》、《公司法》、《证券法》为统领、《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上市公司管理条例》、《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为支撑、《企业会计准则》、《公开发行证券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为基础、《公开发行证券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编报规则对特殊行业、特定环节会计信息的披露及内容与格式准则做出了具体化规定。目前已就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从事房地产开发业务的公司、季度报告内容与格式、证券投资基金等做出了特别规定)、《公开发行证券公司信息披露规范解答》、《公开发行证券公司信息披露个案意见及案例分析》为补充的分层次的会计信息披露体系。

二、有意义的形式——真实、准确、完整基础上的格式规范

会计报表附注总的编制要求是真实、准确、完整,不能有虚假、误导性陈述和重大遗漏。

会计报表附注的内容具体包括三个方面:

1、会计报表数据的文字描述;

2、会计报表项目的明细资料;

3、会计报表以外的补充附加资料(表外事项)。

《会计法》对会计报表附注内容未作具体规定,只对单位提供的担保、未决诉讼等或有事项,提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在财务会计报告中予以说明。

《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企业会计制度》、《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对会计报表附注的内容作了最低要求的规定。

《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及其《指南》对企业会计报表附注做出了具体、翔实的说明。指南区分一般企业、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类型对企业会计报表附注的内容与形式做出了具体规定,应作为实务中编制会计报表附注的指导。

一般企业会计报表附注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会计准则的要求在附注中至少披露下列内容,但是,非重要项目和企业不具有的项目除外;企业金融工具业务具有重要性的,应当比照商业银行附注中相关规定进行披露:

(一)企业的基本情况

1. 企业注册地、组织形式和总部地址。

2. 企业的业务性质和主要经营活动。

3. 母公司以及集团最终母公司的名称。

4. 财务报告的批准报出者和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按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等规定,企业所有者或其他方面有权对报出的财务报告进行修改的事实。

(二)财务报表的编制基础

说明企业的持续经营情况。

(三)遵循企业会计准则的声明

企业应当明确说明编制的财务报表符合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要求,真实、完整地反映了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四)重要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

企业应当披露重要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至少应当披露存货、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性房地产、固定资产、生物资产、无形资产、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资产减值、职工薪酬、企业年金基金、股份支付、债务重组、或有事项、收入、建造合同、政府补助、借款费用、所得税、外币折算、企业合并、租赁、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金融资产转移、套期保值、石油天然气开采、合并财务报表、每股收益、分部报告、金融工具列报等。在披露重要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时,应当披露重要会计政策的确定依据和财务报表项目的计量基础,以及会计估计中所采用的关键假设和不确定因素。

(五)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以及差错更正的说明

企业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及其应用指南的规定进行披露。

(六)重要报表项目的说明

企业应当尽可能以列表形式披露重要报表项目的构成或当期增减变动情况。

对重要报表项目的明细说明,应当按照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顺序以及报表项目列示的顺序进行披露,采用文字和数字描述相结合进行披露,并与报表项目相互参照。

(七)或有事项的说明

1. 预计负债的种类、形成原因以及经济利益流出不确定性的说明。

2. 与预计负债有关的预期补偿金额和本期已确认的预期补偿金额。

3. 或有负债的种类、形成原因及经济利益流出不确定性的说明。

4. 或有负债预计产生的财务影响,以及获得补偿的可能性;无法预计的,应当说明原因。

5. 或有资产很可能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其形成的原因、预计产生的财务影响等。

6. 在涉及未决诉讼、未决仲裁的情况下,披露全部或部分信息预期对企业造成重大不利影响的,披露该未决诉讼、未决仲裁的性质以及没有披露这些信息的事实和原因。

(八)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说明

每项重要的资产负债表日后非调整事项的性质、内容,及其对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无法做出估计的,应当说明原因。

(九)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说明

1. 母公司和子公司的名称。母公司不是该企业最终控制方的,说明最终控制方名称。

母公司和最终控制方均不对外提供财务报表的,说明母公司之上与其最相近的对外提供财务报表的母公司名称。

2. 母公司和子公司的业务性质、注册地、注册资本(或实收资本、股本)及其当期发生的变化。

3. 母公司对该企业或者该企业对子公司的持股比例和表决权比例。

4. 企业与关联方发生关联方交易的,该关联方关系的性质、交易类型及交易要素。交易要素至少应当包括:

(1)交易的金额。

(2)未结算项目的金额、条款和条件,以及有关提供或取得担保的信息。

(3)未结算应收项目的坏账准备金额。

(4)定价政策。

5. 企业应当分别关联方以及交易类型披露关联方交易。

对小企业而言,会计报表附注的内容要比上述内容简单得多。

三、“关系万千重”

在编制会计报表附注时,要注意处理好多重关系。

(一)会计报表与会计报表附注的关系

会计报表是主体,是核心,会计报表附注是补充。不能仅仅通过会计报表附注对相关信息进行披露,而使会计报表的反映不充分。

(二)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披露的关系

会计报表附注的披露要坚持财务信息的核心地位,同时通过非财务信息提升财务信息的价值。

(三)充分性与适当性的关系

会计报表附注作为会计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披露时既要使会计报表使用者能从中得知企业全部重要的会计信息,以利于他们做出决策及评价,又要保护企业的商业秘密。要做到既充分又适当,内外兼顾。如由于商业秘密等特殊原因,某些信息确实不便披露的,可以申请豁免。

(四)规范化和灵活性的关系

会计报表附注格式和内容应力求统一规范。但由于企业有上市与非上市、大中企业与小企业之分。执行会计制度的情况很复杂,行业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制度》、《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小企业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准则》等并存。各个企业应灵活掌握。

(五)相关性与重要性的关系

相关性原则,又称为有用性原则,是指会计信息应当满足向有关方面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的需要。重要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在全面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同时,对于影响决策、评价的重要经济业务应当分别核算、单独反映,并在会计报告及附注中作重点说明,而对于次要的会计交易及事项,在不影响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情况下则可适当简化合并反映。

(六)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的关系

会计报表附注应该由企业财务人员根据会计核算资料和其他相关资料自行编制,这是现行会计法规、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要求,也是会计人员编制企业财务会计报告应负有的责任。这是一种会计责任。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存在由负责对单位会计报表进行审计的注册会计师代为编制的情况。不过,这种代编并不能解除和替代会计责任。因此,在会计报表附注的编制中,要分清会计责任和审计责任。要以提供企业财务报告的单位作为第一人称叙述,其内容与会计报表相吻合,即使是由注册会计师代为编制,在编制完成之后,也要办理被审计单位确认的手续。同时,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对单位会计报表进行审计时,要按照《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要求,处理好审计业务与服务业务的关系,实施充分适当的审计程序,出具合法、规范的审计报告。如果企业财务报告中未提供会计报表附注,注册会计师应提醒被审计单位予以完善,否则不能出具标准审计报告。

参考文献

[1]陈作明主编.科学技术档案管理学.档案出版社.1988年9月

[2]邓绍兴, 陈智为主编.档案管理学.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我国会计报表附注改革探讨 篇7

会计报表附注是为了便于会计报表使用者理解会计报表的内容而对会计报表的编制基础、编制依据、编制原则和方法及主要项目等所作的解释。它是对会计报表的补充说明, 是财务会计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

1.1 财务报表附注的含义

为了研究财务报表附注的作用及意义, 我们必须对财务报表附注含义有个概括了解, 进而对其在我国发展现状和面临的问题提出建议。

我国的2006年新的《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对于附注的解释是:“附注是对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等报表中列示项目的文字描述或明细资料, 以及对未能在这些报表中列示项目的说明等。”

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数量繁多、种类各异, 企业按照一定的程序、方法, 把日常发生大量的、不同性质的经济交易和事项进行确认、分类、计量、汇总成系统的会计核算记录后定期编制高度概括、浓缩的数字性财务报表。为了便于使用者理解, 一些在报表中被高度概括、浓缩的项目需要进一步分解、解释或补充, 这样, 附注就逐渐成为财务报告的组成部分。

1.2 财务报表附注的作用

财务报表附注是财务报表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对报表本身无法或难以充分表达的内容和项目所作的补充说明和详细解释。笔者认为, 财务报表附注的作用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财务报表附注拓展了企业财务信息的内容, 打破了三张主要报表内容必须符合会计要素的定义, 又必须同时满足相关性和可靠性的限制。形式上, 财务报表以数字为主, 报表附注则侧重于文字, 辅以数字注释两者结合。内容上, 财务报表附注除原有的内容外, 还披露了企业报告所采用的主要会计处理方法, 会计处理方法的变更情况, 变更原因及对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动情况的影响, 非经常性项目的说明, 财务报表中有关重要项目的明细资料, 其他有助于理解和分析报表需要说明的事项等。

2 财务报表附注信息披露的动机及披露的内容

财务报表信息公开的目的在于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为投资者和潜在的投资者的决策分析提供参考。

2.1 财务报表附注信息披露的动机

从历史上看, 企业对外披露财务报表的行为主要起源于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 企业经营活动的日益社会化和复杂化, 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不但需要更多参与者集团的贡献与合作, 而且也会对这些相关社会利益集团产生更大的影响, 企业有义务也有必要向这些团体提供财务及相关信息。笔者认为, 从这些利益集团对财务报表附注需求出发, 可以从下面几方面来看:

投资者需要会计报表附注信息以提高经济决策的合理性投资者明智的投资将有利于经济的增长和企业竞争力的提高, 促进资源的优化。在日常生活中, 投资者须对股票价值进行评价, 并分析与股票市价的差异, 从而作出买入、继续持卖出的决策。在此过程中, 投资者势必要关注股票定价问题。这就使投资人更加关注上市公司财务报表信息的披露, 加之投资者通过阅读和分析公司所披露的表外附注信息, 从中进一步理解公司以往及本期的盈利水平和风险状况, 并结合公司管理水平、市场利率变动、行业特点等诸多主、客观影响因素加以考虑, 从而对未来的盈利水平和风险状况作出合理预期, 并据此对公司股价作出相应的评价, 进而作出理性的投资决策。

2.2 财务报表附注披露的内容

财务报表附注究竟应包括哪些内容, 目前尚无统一的说法。一般而言, 传统报表附注包括五方面的内容。

企业的一般情况:简介公司的机构性质、经营范围、主要业务品种和经营概况等内容。若公司在报告年度内收购、出售资产或吸收合并等引起机构主营业务发生变更时, 应予以说明。必要时, 还可对诸如上市改组时资产的剥离情况进行说明。

企业的会计政策:包括企业执行的会计制度、会计期间、记账原则、计价基础、利润分配办法等内容, 对于需要编制合并报表的企业来说, 还要说明其合并报表的编制方法;对于会计政策与上年相比发生变化的企业, 应说明其变更的情况、原因及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

会计报表主要项目附注:包括对主要报表项目的详细说明, 如两个期间的数据变动幅度达30% (含30%) 以上, 且占公司报表日资产总额5% (含5%) 或报告期利润总额10% (含5%) 以上的, 应在该项目上明确说明原因。分行业资料:如果企业的经营涉及到不同的行业, 且行业收入占主营业务收人的10% (含10%) 以上的, 应提供分行业的有关数据。重要事项的揭示:主要包括对承诺事项、或有事项、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和关联方交易等内容的说明。

3 我国财务报表附注信息披露的若干问题

3.1 我国财务报表附注披露的现状分析

会计报表附注并非产生于证券市场, 但它会随着证券市场的进一步繁荣而逐渐完善起来。可以说, 证券市场越发展, 对会计报表附注的编制要求就会越高。我国的证券市场目前还刚刚起步, 还存在很多问题,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 新的经济业务不断发生, 导致了一些财务信息不能进入财务报表的主表, 需要在附注中进行披露, 考察目前我国的披露情况, 可以发现很难令人满意。比如, 对关联方交易的披露, 有的企业“删繁就简”, 有意回避;有的企业“点到为止”, 模糊不清。许多企业对其主要投资人、关键管理人员以及其关系密切的家庭成员的披露缺乏, 甚至空白。对或有事项特别是预计负债方面揭示不明确或回避揭示。

目前, 虽然绝大多数上市公司能够在规定期限内披露对外披露年度报告, 但分析发现, 多数上市公司选择报告期限的后60天而非前60天对外披露年度报告, 其中选择前30天披露年度报告的上市公司不足1%, 选择前60天披露年度报告的上市公司不足20%, 信息的滞后严重削弱了其决策的相关性。甚至有些企业故意使内容滞后。

3.2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表附注披露规范对策和几点建议

针对会计报表附注编制中出现的向题, 笔者认为应当从制度人手, 全方位、多层次的进行治理, 提高会计报表附注的编制质量。首先, 要完善相关的法规制度, 表现在我国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内容要不断完善和设立企业内部审计等监督机制;其次, 要强化信息披露的监督体系。会计报表附注的提供者应建立自身的内部监督机制, 加之注册会计师的强化审计和政府的有关部门从整个社会的角度加强监督。最后, 还要加大执法力度和惩罚机制的建立。

在附注披露重要会计项目方面, 应体现重要性原则。对重要项目数字变动会引起会计报表相关数据的较大变动的情况, 要在附注中详细地进行说明。如在披露应收账款时, 上市公司应采用账龄分析法来核算应收账款的坏账损失。同时, 应增加披露应收账款前五名的公司具体名称、欠款原因以及主营业务范围。这样企业就可以据此制定不同的收账政策, 保护投资者资产的安全。

3.3 引入银行、工商和税务等部门对企业的评价

银行是上市公司发展所需资金的重要来源之一, 公司信用等级是银行决策放贷的重要依据, 所以银行在贷款时要求企业提供相应的资信等级报告, 此报告应与审计报告具有相同的法律效力。银行向企业贷款时, 还要考虑企业所投资的项目是否有投资价值及企业的还款能力。银行通过定期到企业回访, 了解其生产经营情况。这些信息需要企业在附注中披露。工商部门主要办理公司的设立、变更、注销和年检等, 因此在报表附注中要披露工商部门对企业所出具的工商函 (包括营业执照的年检) 。税务部门行使国家赋予的税收职权。因此在报表附注中, 对公司年纳税情况进行披露, 并且具体到企业所缴纳的各种税类的名称、金额等。对于没有及时、足额纳税或偷税漏税的企业, 税务部门要及时把相关信息反馈给企业, 同时要求在报表附注中予以披露。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报表附注信息披露还存在诸多问题, 可以说, 这些问题的出现也是我国资本市场发展过程中难以避免的。无论从实践还是会计理论研究上来说, 如何规范上市公司会计报表附注的问题, 都将是一个长期的任务。会计报表附注的完善过程就是上市公司日益透明化、信息公平、对等的获得过程, 是市场经济不断朝着公开、公平、公正的方向迈进的过程。上市公司应该处于证券市场各方的公开监督之下, 才有助于上市公司和证券市场的相互促进和健康有序的发展, 才能形成上市公司、证券市场、广大投资者三赢的局面。

摘要:财务报表是财务表述和传递的主要手段, 财务报表整体分为表内和表外附注两个部分, 其中, 表内是主体, 附注则起支持和补充作用。随着经济的发展, 财务报表某些方面日益显示出局限性, 一种有效的改进措施就是增加财务报表附注信息的揭示。

关键词:会计准则,财务报告,财务报表附注,动机

参考文献

[1]陈亚娟.经济研究导刊[J].会计报表附注及其披露事项的分析, 2010, (26) .

[2]毕金玲.东北财经大学[J].上市公司会计报表附注披露研究, 2007.

[3]夏洪智.西华大学[J].企业会计报表附注研究, 2009.

会计报表附注信息披露问题探析 篇8

一、会计报表附注的重要性

会计报表附注是为了方便会计报表使用者能够更好的理解报表反映的相关内容, 对报表中的会计编制基础、依据、原则、方法等项目进行解释。一般的会计报表附注包括以下基本内容:不符合会计假设的事项说明;重要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及其变更情况、变更原因及其对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或有事项和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说明;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说明;重要资产转让及其出售说明;企业合并、分立说明;重大投资、融资活动;会计报表中重要项目的明细资料。

会计报表附注存在的原因是因为财务会计报表表现的信息不够完整, 缺乏相关的文字说明。会计报表附注在企业财务信息完整性方面, 重要性不言而喻。会计报表附注对会计报表中相关内容进行了说明, 可以更加直观的对财务会计报表进行分析。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 财务报表的准确完整性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附注作为会计报表的补充, 不仅可以保证财务报表的真实完整性, 也可以使财务报表更加清晰的进行表述, 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一个直观的依据, 方便了相关部门对企业财务信息的监督检查。

二、会计报表附注信息披露中存在的问题

(一) 会计报表附注规章制度不健全

相关的财务制度只是对财务会计三大主表的各种表达方式进行规定, 但是对会计报表附注的信息没有相关的规定, 各企业会计报表附注都是根据自身企业惯例进行编制, 因为没有相关制度的约束, 就会出现各企业在编制过程中的随意性, 极易出现只对公司的有利方面进行说明的现象, 影响了会计报表附注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二) 会计报表附注的重视度不够

在现代大多企业中, 对于会计报表附注的重视程度显然是不够的。会计报表附注披露的企业信息应该完整准确、客观公正。但是大多企业在会计报表附注没有做到, 有些企业的披露不够全面, 没有很好地体现出会计报表附注的作用。而有的企业更是在会计附注中直接披露对自己有利的部分, 对于自己做的不好的部分则选择了隐瞒, 完全违背了会计报表附注的初衷。同时, 对于企业自身管理者来说, 注意力的重点是放在了三大会计报表上, 过度关注报表的数字, 没有去关注在会计基本假设变更的情况下相关的会计报表附注信息, 会使整个企业在进行后期评估分析的时候出现偏差, 影响企业的经营管理。

(三) 现代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

现代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标志是管理权和经营权的分离, 即企业的所有者或绝对控股者并不真正的参与到企业管理经营之中去, 而是通过聘用专业经理人对公司进行日常的经营管理。这样就造成经营者对公司的相关事物较为了解, 而所有者因为没有参与到日常经营中去, 对企业相关运作的了解只能通过财务会计报表。这种现象就造成了企业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的矛盾, 在自身利益冲突的矛盾下, 会诱发企业经营者对于财务报表进行虚假的修改。当然, 财务报表本身因为有严格的制度要求和管理, 对于虚假报表的惩罚有一定的规章制度保障, 但是会计报表附注至今却没有一个完整的制度体系, 这就使得一些企业经营者为了自己的利益对附注披露内容进行隐瞒, 企业所有者因此不能真正的了解企业的经营情况, 造成经营的假象, 对公司的发展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四) 会计报表附注编制方法缺乏统一规定

会计报表附注因为其没有统一的标准, 就造成了会计附注在会计报表中的显示形式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在现代企业中, 会计信息附注的披露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对会计信息的披露不够完整, 有意的对一些信息进行隐瞒。比如隐瞒分公司的状况, 把其营业的利润计算到整个财务报表中, 这样企业信息准确性不能保证, 极易产生对企业以后发展前景的错误估计, 影响企业正常的决策。

不能真实的反映企业财务报表中未提及的情况, 对财务报表做不到真实的披露。因为现实中, 会计报表由于其复杂性, 相关人员不能在短时间内发现其虚假的问题, 需要对会计的各要素进行综合的查询以后才可以检查出相关的问题。

对于信息不能进行妥当的安排, 有些信息的保护过于保守, 有些企业甚至不能准确的分辨什么样的信息可以出现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什么样的信息不可以, 对于信息的把握没有一个合适的度, 造成有的信息不该披露在财务报表中, 但是却出现了, 造成一定的恐慌。有的应该披露的信息却没有在其中体现, 造成信息的偏差。

(五) 会计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不够

会计报表附注不是像财务报表的编制, 只要把数据进行相关的整合梳理就可以在相关财务办公软件上形成会计报表的, 而是通过分析财务报表中的相关内容, 从中提取出有用的信息, 这对当前的会计从业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企业中目前的会计从业人员存在很大的年龄差, 毕竟会计行业经验是十分重要的, 这就造成了那些资历较深的会计从业人员接受新兴事物的速度有一定局限, 对于会计报表附注的填写要求不能及时掌握, 造成信息的重点得不到体现, 影响财务其他相关工作。

三、提高会计报表附注信息披露完整性的措施

(一) 健全相关规章制度

像财务三大报表一样, 进行相关制度的规范。在填制会计报表附注的时候, 对有关方面进行规范, 规定一些必须要出现的事项, 同时对虚假的会计报表附注进行相应的惩处, 像基本报表一样进行相关检查, 规范相应的填报制度。其次, 财务报表之所以被各企业重视是因为其要申报到相关的主管税务机关, 但是附注却不在申报的范围内。因此, 可以协助国家有关部门对会计报表附注信息披露进行规范, 通过国家的强制手段对其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进行监督。

(二) 加强对会计报表附注信息披露的重视程度

在企业内部进行相关的约束和激励机制, 企业对每个会计从业人员进行严格要求, 在企业内部提高员工对于会计报表附注信息披露重要性的重视程度, 尽量落实到个人, 进行权利的分配, 使得每个会计从业人员之间实现相互监督, 保证会计报表附注的真实完整性。同时国家机关也要加强对这一项的监管力度, 在进行财务相关检查的同时, 不要遗漏对这一项的检查, 通过国家的强制手段是企业把会计报表附注信息披露重视起来。

(三) 加强所有者对企业经营的控制

企业的所有者要尽可能的参与到经营活动中去, 及时的从管理者方面了解企业的日常经营情况, 对企业的经营管理进行定期不定期的抽查, 不要等到月末年末这些关键的时间点才对公司的运营情况进行关注。同时, 公司可以成立稽查小组, 不定时的对企业进行各项工作内容的稽查。稽查小组可以凌驾于企业管理者之上, 保证稽查数据的真实客观。这样就可以有效的避免管理者利用自身便利, 对会计报表附注披露信息造假或隐瞒, 保证企业正常的经营发展。

(四) 规定统一的会计报表附注编制方法

现代会计记账中, 对会计报表附注所要披露的信息及相关的披露形式没有具体的规定, 形成不了统一的规格模式。应该借鉴会计三大报表格式, 把会计报表附注的编写格式同样进行相关的规定, 形成统一的规范, 对相关信息的披露内容、具体披露方式、披露程度进行说明, 规范现阶段会计报表附注较为混乱的现象, 这样企业内部财务报表的编制也有据可依, 整个会计附注披露内容也得到了规范。

(五) 加强对相关会计人员的培训

会计报表附注的真实完整规范离不开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 因而会计人员专业素养的高低对会计报表附注披露信息有着至关重要的联系, 因此对会计报表附注披露信息提出新要求即是对会计人员的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加大对会计人员专业技能的培训, 鼓励相关会计人员进行职称考试等相关技能的提高。同时积极的展开会计人员的交流活动, 传递新的会计信息, 与时俱进。

会计报表附注所披露的信息对财务会计报表的完整性和真实性有着重要的作用, 但是现实生活中却并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 出现了像制度不健全、管理不规范、信息不真实完整等一系列的问题, 应该引起国家和企业的关注, 同时通过建立规范的制度、科学管理等一系列的方法对相关问题进行改进, 保证经济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何建国, 帅星.会计报表附注披露问题及改连[J].财会通讯, 2010 (11) .

[2]于洋.会计报表附注信息披露问题探析[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3 (6) .

[3]韩亚聪.我国上市公司会计报表附注信息披露问题的探讨[J].天津经济, 2012 (7) .

浅谈会计报表附注信息的披露 篇9

一、会计报表附注的编制内容和意义

会计报表附注包括五方面内容。1.企业基本情况:包括企业概况、经营范围、企业结构等内容。2.企业的会计政策:包括企业执行的会计制度、会计期间、记账规则、计价基础、利润分配办法等内容。3.会计报表主要项目附注:包括对主要报表项目的详细说明, 如对应收账款的账龄分析等。4.分行业资料:如企业的经营涉及到不同行业, 且行业收入占主营收入10% (含10%) 以上, 应提供分行业的有关数据。5.重要事项揭示:主要包括对承诺事项、或有事项、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等内容说明。

会计报表附注是财务报告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为会计报表使用者理解会计报表的内容而对报表的编制基础、依据、原则和方法等所做的解释, 为报表使用者决策提供更充分的信息。拓展和丰富了企业财务信息内容, 突破了揭示项目必须用货币加以计量的局限性, 增进了会计信息的可理解性, 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随着企业规模扩大、经济业务的扩展, 会计报表附注在整个会计报表中的地位日益突出, 科学合理的会计报表附注披露显得尤为重要。

二、会计报表附注信息的形式和作用

由于会计报表附注信息内容多, 范围广, 其揭示形式也较复杂, 在会计实务中多采用以下几种形式:

1. 旁注。

指在财务报表的有关项目旁直接用括号加注说明, 是最简单的报表注释方法, 如报表上有关项目的名称或金额受限制或需补充时, 可直接用括号加注说明, 这种附注方式将补充信息直接纳入报表主体, 不易为报表使用者所忽略, 但不宜过长。

2. 脚注。

主要是对表内项目所采用的会计、方法等以及表内无法反映的重要事项所做的补充说明, 它只对报表正文补充, 不能取代或更正报表正文中的正常分类、计价和描述, 脚注主要采用定性揭示并以文字为主。

3. 附表。

指为了保持财务报表的简明易懂而另行编制一些反映其构成项目及年度内的增减来源与金额的表格, 它实际上是对财务报表某些重要项目的明细表。

4. 其他财务报告。

会计报表附注信息有以下作用:

1.有助于增进报表使用者对会计报表信息的理解, 提高会计报表信息的使用价值, 帮助报表使用者做出更合理的决策。

2.有助于非财务信息的充分披露。通过非财务信息的充分披露, 可使报表使用者了解相关基本情况, 非财务信息在投资者评价公司价值时起着非常重要作用, 一般而言, 有35%的投资者决策时在考虑非财务指标基础上做出的。

3.有助于报表使用者在较短时间内全面了解企业的情况。会计报表中所含信息较多, 内容复杂, 报表使用者可能对其中重要信息了解不够全面, 而报表附注对会计报表中重要数据作进一步分解说明, 能充分保证报表使用者全面了解企业情况、意外事项和经营战略等重要信息。

三、会计报表附注信息披露中存在的问题

1. 会计报表附注信息披露过于简单、内容滞后。

有的企业钻现在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空子, 只披露对公司有利的会计信息, 不顾及投资者的利益。对重大事项删繁就简, 有意回避, 或点到为止, 模糊不清。

2. 相关监管部门监督不力。

上市公司报表须经注册会计师审计并签字认可, 增加会计信息的可信度, 降低报表使用者的风险, 有些上市公司对会计事务所出具的意见性的审计报告置之不理, 对注册会计师所揭示的问题三缄其口。

3. 会计报表附注信息披露混乱, 存在虚假信息。

如1997年以前的中国高科、1999年的宁波华通、西藏圣地等, 都因虚假信息披露遭到证监会的处罚。会计报表附注信息披露的失真, 会计报表使用者容易被误导而做出错误决策, 造成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

4. 财会人员业务素质有待提高, 对会计报表附注信息披露重要性认识不足。有些财务工作者多侧重于会计报表分析。

四、改进会计报表附注信息披露的建议

1. 不断完善会计准则及相关的法规制度, 加强会计报表附注披露的规范化管理。

随着市场经济环境的特点, 及时修订和完善会计准则, 尽量减少会计准则中不明确的规定, 同时对会计报表附注信息的内容、格式做出详细规定, 使会计报表附注披露更规范化。

2. 强化信息披露的监督体系,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监督者的素质。

作为会计信息质量监督体系的注册会计师, 应不断提高自身思想素质, 坚持其作为独立第三方的中介地位。企业应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加大约束力度。企业还应实行严格的会计责任制, 建立会计信息复核制度, 加强内部审计监督。

3. 即使要保证信息披露的充分性, 又要注意披露的适当性。

会计报表披露即使要保护投资者、债权人等报表使用者的利益, 又要保护企业的利益;即使要使报表使用者能从中得知企业全部重要信息, 一帮助他们做出最佳投资决策, 又要保护企业的商业秘密, 避免由于披露过多而使企业处于不利竞争地位。会计报表附注披露要做到即使充分又适当, 内外兼顾, 不失偏颇, 同时还要遵照国际惯例。

4. 会计核算、信息发布和传输实现电子化。

会计核算应采用规范化的财务管理软件, 执行统一的会计政策、核算方法与管理控制制度, 提高会计报表附注的可靠性和相关性, 又可以使企业各部门在数据传递和交换是实现信息共享、相互制约, 进而从源头上防范会计信息失真。

5. 提供预测性、前瞻性会计信息。

会计报表附注财务分析 篇10

一、会计报表附注信息披露中的常见问题

(一) 忽视会计报表附注的重要性。作为会计报表的一种重要信息披露途径, 会计报表附注有利于使会计报表披露信息更为完整地反映出来, 同时也可以使表内项目、表外项目的补充更为便捷明了。当前, 一些财会工作者对会计报表附注的这些意义未能深入领会, 在信息的充分披露方面做得不到位, 相反, 会以个人私利为杠杆, 披露对自己有利的信息, 而对自己不利的信息则全力回避。同时, 也存在这样的情况:一些会计报表附注信息有诸如条理不清、主次不分、详略不当等不足, 将轻重不同的信息杂乱无章地罗列在一起, 如此一来, 附注信息披露成本就会相应增加, 披露信息的主动性会因此而逐渐降低, 会计信息披露内容不完整, 原本最值得披露的信息没有出现在附注上。对于一些会计信息使用者而言, 会计报表中的总资产、税后利润等数据是其关注的全部, 而同样拥有很大信息价值且应该引起注意的会计报表附注却遭到忽视, 与此对应的是, 相关政府部门往往对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状况说明书关注较少, 仅要求企业报送会计报表, 这加剧了会计报表附注的不合理认知。

(二) 会计报表附注信息披露质量不高。在当前许多企业财务工作中, 会计报表在披露会计信息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 而在某些企业中, 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等很不规范, 甚至没有, 尤其是表外项目等披露不足, 预测性和定量的信息不充分, 换句话说, 在报表外信息披露事项方面缺乏一致的要求和规范。在披露内容方面, 披露不完整的现象时有发生, 一些单位以实现操纵盈余、配股为目标, 避免对负债的确认, 信息披露中存在较为明显的倾向性, 避免不利事项的披露, 增加有利事项所占的比例, 尤其在预计负债问题上, 要么含糊其辞, 要么避而不谈。忽视对未来经济活动的预测同样是会计附注信息披露中存在的一个不足, 这意味着对企业发展和未来经营业绩缺乏关注, 借助于未来经济活动的预测, 投资者和债权人可以对企业未来发展有所把握, 据此为制定投资决策、防范投资风险寻求依据, 而会计报表附注信息关注过去的做法很难符合该目标的要求。

(三) 缺乏规范性的制度。制度对行为有规范作用, 保障会计信息披露内容的准确、完整离不开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的支撑。近年来, 一方面我国的会计准则制度不断完善, 成效日益显著, 另一方面其前瞻性明显较弱。例如, 在财政部颁布的相关法则中, 对于会计报表附注披露的要求对象在很大程度上是上市公司, 而以中小企业、非公开发行债券企业为对象的会计报表附注信息披露制度则相对欠缺, 这造成了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的统一性、规范性的不足, 这与会计实务发展的实际需要不相符合, 致使会计附注信息披露存在制度上的隐患, 影响了会计报表附注信息披露内容, 制约了会计报表附注信息披露功能的发挥。

二、完善会计报表附注信息披露的措施

(一) 提高对会计报表附注信息披露的认识。近年来,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不断深入, 尤其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推广与证券市场的发展对会计工作方法产生了深刻影响, 其中就包括对会计报表格式的影响, 固定格式的表内信息已经滞后于企业运行和发展的要求, 以预测性信息为代表的表外信息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因此, 为符合企业运行和发展要求, 应对会计报表附注信息披露充分重视起来。不仅如此, 还应将会计报表附注信息披露的重要性认识贯穿到编制报表的每一个细节之中, 分清主次与利害, 积极披露有价值的财务会计信息, 要将更多的笔墨放在大规模的企业披露上, 可适当减少对小规模企业的披露;要全面完整地披露多个投资主体的相关信息, 针对单个投资主体则可以适当进行简洁性披露。

(二) 健全会计报表附注信息披露制度。由于背景知识、风险偏好等方面的差异, 会计报表附注信息披露的使用者对披露内容的具体要求也存在差异。在实际的附注信息披露中, 要以有效的形式对各类披露信息进行组织, 以便将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企业置于同一个放大镜下进行规范和要求。当前, 我国只有针对上市公司的会计报表附注信息披露制度较为健全, 这既是不足也是契机, 可以对上市公司的相关要求进行参照, 以之为基础制订其他类型企业会计报表附注信息披露制度。在制度的完善过程中, 要着重加强披露范围、披露形式等方面的统一规范。作为会计信息的有机构成部分, 会计报表附注要接受不同信息使用者的检验, 包括相关政府机构、企业投资者、债权人等, 他们都将从中得知企业重要信息和内容, 与此同时, 维护企业商业机密的任务就变得重要起来, 为防止因信息过多披露而造成企业利益受损, 尤其是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受到影响, 因此, 还应增加保护企业秘密方面的措施。此外, 在披露制度完善过程中不但要加强对国际惯例的参考, 还应从我国实际出发, 使该制度更加符合我国国情。

(三) 提高会计报表附注信息披露的质量。在会计报表附注信息披露中要增加预测性信息, 尤其是与企业发展趋势相关的信息, 注重变现能力、盈利预测等方面的披露, 善于披露企业面临的发展风险和隐患, 从而为信息使用者的决策需求提供更多参考。会计报表中的信息代表着对投资人的责任, 社会责任不能以数据的形式呈现, 因而报表附注的形式是传达社会责任的最佳形式。要根据企业的不同有区别地对待其会计报表附注信息的披露问题。企业的类型不同, 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信息的具体需求会存在差异, 信息相关性也会不一样, 即使某些附注信息内容对关系到信息使用者的相关决策, 假如这些信息与会计确认和计量规范不符, 就不可以反映在报表中, 而只可以以附注形式进行揭示。可以看出, 相关性是事项被附注信息所披露的主导因素, 而具体信息使用者则是决策相关性的对象。

(四) 加强会计报表信息披露监督。就控制目标而言, 企业所有者与企业经营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 这导致了他们在信息需求上的细微差异, 由于经济利益的驱使, 企业经营者偶尔会剑走偏锋, 实施或纵容不正当的会计行为, 作出有违规范和要求的决策, 所以加强对会计报表附注信息披露的监督变得十分重要。报表附注的编制者应不断加强内部监督管理, 完善监管机制, 努力保证报表附注信息的全面性、真实性和可靠性。此外, 相关政府机构, 如财政部门、税务部门、审计部门等, 以及注册会计师等中介机构也要加入其中, 参与到会计信息披露的监督中, 只用通过各方通力合作, 才能使会计报表附注信息披露监督工作不断完善, 才能真正促进会计信息披露作用的发挥。

三、结语

会计报表附注信息披露是企业会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仅关系着会计报表是否如实反映企业发展运行状况, 而且影响着会计信息使用者的相关决策以及企业的长期健康发展。当前很多企业在会计报表附注信息披露问题上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 尤其是披露意识单薄和披露质量差等问题对企业造成了很大的不利影响, 应该将企业发展的需要与会计工作的实际相结合, 在不同层面采取积极举措, 改善会计报表附注信息披露。

参考文献

[1]何建国, 帅星.会计报表附注披露问题及改进[J].财会通讯, 2010, 6

[2]邱伟艺.会计报表附注信息披露问题分析[J].财经界 (学术版) , 2014, 11:188~189

上一篇:破坏模式下一篇:高中历史课的情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