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会计报表

2024-06-27

环境会计报表(共10篇)

环境会计报表 篇1

时代在发展, 企业会计行业也在向着高效工作发展。电子信息技术在会计行业的应用, 使会计电算化成为未来发展的主流。会计电算化相比较于传统人工会计来说, 具有诸多优势, 对于会计信息的纪录和处理更加准确, 而且能够通过更加科学的方法进行会计预测等, 会计电算化逐渐成为会计行业的核心模式, 能够满足更多客观需求。但是目前会计电算化应用和推动过程中, 暴露出一些短时间内难以解决的问题, 这些问题都会影响企业会计工作的效率, 也会影响会计电算化发挥作用, 所以我们必须要针对这些问题, 采取有效的措施, 才能更好的推动会计电算化的发展。

1 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状况

1.1 会计电算化的基本情况

会计电算化就是运用计算机技术进行会计工作, 实现高效化准确化的工作目标。计算机技术是会计电算化的基础, 信息化和数字化是会计电算化的重要特征。会计电算化是为了满足更高的经济发展要求, 未来会计电算化将不仅限于计算机会计工作, 更强调整个会计信息系统的建设。

1.2 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工作产生的一些影响

我国会计电算化起步较晚, 技术应用也还处于探索阶段, 新旧交替出现问题也在所难免。首先, 很多企业在应用会计电算化时, 对其本质了解甚少, 存在一定的偏差, 不少的企业将会计电算化简单的认为就是计算机技术的应用, 用软件和计算机来代替人工会计工作, 可是实际上这还远远不够, 缺少会计信息系统, 报表编制会受到严重的影响, 这种错误的应用方式忽略了会计电算化的系统化建设要求。其次, 会计电算化工作同样需要严格的管理, 而目前很多企业在电算化方面缺少严密的管理, 使得电算化工作在系统中难以发挥协同作用, 出现问题不能进行统一的规划。再次, 电算化属于新兴事物, 对工作人员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很多传统会计工作人员一时间很难适应新的工作模式, 理论知识落后, 专业技术确实, 成为目前电算化发展的一大障碍。同时, 也正是因为这种巨大的改变, 使得报表编制工作存在众多难点, 需要工作人员认真研究, 确保会计电算化的工作效果。

2 目前会计电算化环境下报表编制的难点分析

2.1 资产负债报表的编制难点

资产负债报表对于企业的借贷双方来说非常重要, 报表的编制可能导致借贷双方在合计数量上产生不一致问题, 这也是会计电算化工作中报表编制容易出现的问题。资产负债表的编制工作对会计电算化工作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这种不一致的问题也有多方面的原因, 为了解决报表编制困难, 从以下几点进行分析:

第一, 报表模板的选取以及函数参数的设置难点。很多财务工作者在使用会计电算化软件时, 十分依赖会计软件提供的软件, 在进行报表编制时, 缺少进一步的分析和检查。很多会计电算化软件在开发过程中, 使用的报表模板和函数都多少存在误差, 在应用过程中也不能完全依赖软件系统进行报表的编制工作。如果软件系统的内容缺少及时的更新和矫正, 仍然需要跨级人员对报表进行人工的检查和处理。更何况不同企业的会计环境不同, 数据更是千差万别, 完全依赖于软件进行报表编制, 很容易出现问题。

第二, 科目编码不对等难点。科目编码对于会计电算化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标示信息, 也是识别会计数据内容的重要参数, 如果在资产负债表的编制上, 出现了科目编码的基础设置错误, 就会导致前后不一致问题, 这也是导致最后合计数目不对等的主要原因。

第三, 期末损益类科目结转差错重难点。资产负债表在期末需要借贷双方核对统计数目, 除了每一笔合计数量要一致, 期末损益结转情况同样关键。对于企业的一般业务来说, 合计数量的一致是最关键的, 其次就是损益结转环节, 及时合计数目一致, 也会导致期末不对等问题。

2.2 利润表编制难点

第一, 取数函数存在不确定性。很多企业在实现会计电算化过程中, 缺少对利润报表细致有效的管理, 企业对于利润报表的填制没有一个完整的工作规范, 使得很多情况下每个会计人员的填制方法各不相同。利润报表中的取数方法不同意, 就容易造成报表填制不确定性。比如报表中的“本期金额”, 有的会计人员会填本月金额数量, 有的则会填年初到本月的金额数量。

第二, 红字处理和蓝字处理的误用。红字处理主要针对报表中有关损益科目等相关的特殊业务, 而在使用会计电算化软件和信息系统时, 常会出现蓝字处理的误用。这种错误对于数字化报表来说, 会导致数据的不可识别, 蓝字处理的误用让报表失去完整性, 数据丢失以及报表的缺失, 使得最终期末利润报表的填制也很难保证其完整性, 这会对企业的经营造成巨大的影响。

3 结束语

企业发展和社会进步, 对会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为了促进会计工作的发展和革新, 会计电算化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实施会计电算化着实改变了传统会计工作的面貌, 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难度, 提高了会计工作的准确度和效率, 这种改变能够很好的满足经济发展的要求。但与此同时伴随的问题, 也需要得到完善的解决。报表编制的不一致问题以及数据缺失问题, 是会计电算化环境下报表编制需要注意的工作重难点。从会计电算化工作原理出发, 仔细分析可能产生问题的环节, 结合基础工作理论尝试解决, 为会计电算化更好的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杜鹏.谈会计电算化发展对会计实践的影响[J].时代金融, 2013, (03) .

[2]黄嫦娇.关于电算化环境下主要财务报表编制方法的探讨[J].中国总会计师, 2012, (05) .

[3]虞红英.企业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J].财经界 (学术版) , 2015, (08) .

环境会计报表 篇2

会计报表是由公司的财务人员出具的,属于审计报告需要查阅资料中的一项。

需要提交的资料如下

营业执照(外资企业还提供批准证书,外汇登记证,组织机构代码证)

审计财务报表

审计截止日期12月31日各科目明细表

债权债务往来询征函,银行对帐单

盘点表

房屋所有权证等权属证书

验资报告

公司章程,重大决议

及其他资料

在审计的时候,会对相关的情况做一些建议;

审计费用的收取各地都有不同,一般是按照注册资金的比例计算,工作报告《会计报表审计报告》。

会计报表属于企业财务的基本资料,在很多情况下,工商,税务,银行等单位都要求提供。

所得税汇算清缴需要出具的涉税鉴证报告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报告不是一个概念,企业所得税涉税鉴证报告是指具有法定资质的社会中介机构依照企业所得税的相关规定,对纳税人涉及企业所得税税款缴纳的事项,按照规定的工作流程、报告格式及有关要求出具的书面报告。

具有法定资质的机构指的是税务师事务所和会计师事务所,有些地方有只认可税务师事务所的出具的情况。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第九章检验的要求:时间为每年3月1日-6月30日,年检时需提交检验报告书、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副本。

对是否出具审计报告是有要求的,需要提交审计报告的企业是:

1)股份有限公司、期货经纪有限公司

2)前一年下半年至上一年上半年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

会计报表分析方法 篇3

【关键词】 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利润表;报表分析

一、企业对外提供的会计报表

1.资产负债表。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会计报表,被称为会计报表第一表,提供了编制单位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全貌。一般来说,资产负债表分析可以从结构性分析、偿债能力分析和资产负债变动情况分析三个方面展开,力求全面、系统地利用好这一张财务报表所提供的相关财务信息。

2.利润表及利润分配表。对利润表的分析,一般要结合资产负债表,对企业获利能力和资产的营运管理能力进行分析。通过不同行业企业盈利情况的横向比较,可以分析评价企业的价值。对利润表的分析,还应注意利润表的纵向比较;通过分析企业不同时期的利润增减变动和费用的支出情况,来评价企业管理当局的经营管理能力和水平。对利润分配表的分析,主要分析企业的股利分配和盈余情况,主要是通过计算有关股利分派的比率、企业盈余构成以及在此基础上分析企业管理当局的管理风格,有助于股票投资者在股票市场上分析、评价企业股票在市场上的价值定位。

3.现金流量表。现金流量表是以现金为基础编制的财务状况变动表,反映企业一定时期内现金的流入与流出,表明企业获得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能力。通过分析现金流量表,可以了解企业本期以及前期的现金流入、流出及节余情况,正确评价企业的偿债能力和支付能力,发现企业财务方面存在的问题,正确评价企业利润的质量,科学预测企业未来的财务状况。在实际工作中,对会计报表进行分析时,要注意多份报表的相互结合,要观察同一企业相同时期的多份报表,不同企业同一时期的同类报表,还要分析同一企业不同时期的同类报表,提供尽可能详实的财务资料。随着我国加入WTO,我国的会计政策必将与国际接轨,将会有更多新的东西要求我们去学习掌握,作为经济通用语言的会计报表分析也不例外,将会产生出更多新的、先进的科学方法,其重要性也将愈来愈高。

二、财务报表分析的特征

财务报表分析是就是以财务报表为主要依据,采用科学的评价标准、和适用的分析方法、遵循规范的分析程序,通过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重要指标的比较分析、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情况及效绩做出判断、评价和预测的一项经济管理活动。

1.财务报表分析是在财务报表所披露信息的基础上进一步提供和采用财务信息。财务报表分析以财务报表为主要依据进行的、从提供财务信息的角度看、它是在财务报表所披露信息的基础上、进一步提供和利用财务信息,是财务报表编制工作的延续和发展。

2.财务报表分析是一个判断过程,通过报表信息了解发生变化的原因、对企业的经营活动做出判断:在分析和判断的基础上再做出评价和预测。财务报表分析的过程也就是比较分析、对企业的经营活动及其效绩做出判断、评价和预测的过程。

3.科学的评价标准和适用的分析方法是财务报表分析的重要手段。财务报表分析要清楚地反映出影响企业情况,以及效绩方面的分析与整体分析相结合。由此可知、科学的评价标准和适用的分析方法在财务报表分析中

有着重要作用,既是分析的重要手段、也就是做出判断、评价和预测的基础。

三、会计报表分析方法

1.比率分析法。是根据会计报表有关项目之间的内在关系 ,计算其数值,借以衡量和评价企业财务各主要方面能力的一种方法。根据反映财务信息的不同,比率分析可分为偿债能力分析、资金运营能力分析和获利能力分析。

2.比较趋势分析法。是采用比较的方法对若干期间的财务报表按时间序列做出分析,以便找出其发展趋势,为规划未来提供有用的财务信息的一种方法。该方法的基本原理是将若干期的财务报表以第一期(或另选某一期)为基期,计算每一期间各项目对基期同一项目的变动绝对数或相对数,使之成为一系列具有可比性的数值,以显示其在各期上升或下降的趋势。

3.结构分析法。是以会计报表上某一关键项目为基础,将其金额作为100%,其他有关项目的金额均按关键项目换算为百分比,以发现报表上的重要项目,并分析其变化的一种方法。资产负债表常以资产总额为100%,损益表常将销售收入作为100%,现金流量表常将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作为100%。

4.因素分析法。是依据分析指标和其影响因素的关系,从数量上确定各因素对指标影响程度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常用实际值与计划值进行比较。如世界闻名的杜邦财务分析体系是采用“杜邦图”,将企业权益报酬率与销售净利率、资产周转率和权益乘数四大财务比率按内在联系排列,以体现企业权益报酬受后三者乘积影响的程度,从企业销售、资产利用和举债经营三方面综合分析企业的经营状况。

四、用“比率分析法”对财务报表进行分析

1.偿债能力比率。是指企业在一定期限内偿付债权人债务的能力,包括短期偿债能力和长期偿债能力。

(1)流动比率:是指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其公式为: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2)速动比率:是从流动资产中扣除存货部分,再除以流动负债的比值。其公式为:速动比率=(流动资产- 存货)÷流动负债。

(3)资产负债率:是负债总额除以资产总额的百分比,它反映在总资产中有多大比例是通过借债来筹资的,也可以衡量企业在清算时保护债权人利益的程度。其公式为: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2.资产管理比率。是用来衡量公司在资产管理方面的效率的财务比率。包括应收帐款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等。

(1)应收帐款周转率。是年度内应收帐款转为现金的平均次数,它说明应收帐款流动的速度。用时间表示的周转速度是应收帐款周转天数。其公式为:应收帐款周转率=销售收入÷平均应收账款应收帐款周转天数=360÷应收帐款周转率。一般来说,应收帐款周转率越高,平均收帐期越短,说明应收帐款的收回越快。否则,企业的营运资金会过多地呆滞在应收帐款上,影响正常的资金周转。

(2)流动资产周转率。是销售收入与全部流动资产的平均余额的比值。它反映全部流动资产的周转速度,其公式为:流动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平均流动资产。

3.盈利能力比率。是企业赚取利润的能力。它关系到所有者能否获得股利,债权人的债务能否清偿,是业绩考核的重要指标,主要有资产净利率,净值报酬率等。

(1)资产净利率。是企业净利润与平均资产总额的百分比。指标越高,表明资产的利用效率越高,说明企业在增收节支和节约资金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公式为:资产净利率=净利润÷平均资产总额×100%。

(2)净值报酬率。是净利润与平均股东权益(所有者权益)的百分比。它反映股东权益的收益水平,指标值越高,说明投资带来的收益越高。其公式为:净值报酬率=净利润÷平均股东权益×100%。

参考文献

[1]崔也光.《会计报表实用编制与分析方法》.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 9)

环境会计报表 篇4

我国的现代技术迅猛发展, 现代工业社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以难以预料的速度破坏着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面对着在这一问题上所付出的巨大代价, 如今保护生态环境,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已经成为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共识。我国的上市公司, 作为我国经济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他们的环境信息披露直接影响我国政府环境问题的深入研究。而在上市公司中, 来自化工板块的环境信息则占了环境信息的绝大部分。所以, 对来自化工板块的环境信息披露的研究就变得尤为重要。

2 环境信息披露

2.1 理论内涵

环境会计是指“从社会利益角度计量和报告企业事业机关等单位的社会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及管理情况的一项管理活动。它旨在指导经济资源作最有效运用及最佳调配, 以提高社会整体效益。”

环境会计的信息披露基本目标就是向信息的使用者, 包括投资者、债权人、社会公众、政府以及公司员工等提供有关信息披露主体对其环境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和对于决策有用的环境会计信息。

2.2 基本内容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基本内容有: (1) 企业环境活动的财务影响; (2) 企业的环境绩效; (3) 主要环境会计政策。

2.3 基本特征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基本特征有: (1) 可靠性。可靠性是指会计信息应能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 不应存在重大的差错和主观偏见, 而应做到客观准确。 (2) 相关性。相关性是指提供的会计信息是能帮助使用者分析、判断和决策所必需的资料。 (3) 可比性。可比性是指财务会计提供的信息应能有助于同一会计主体不同时期的比较, 有助于不同会计主体相同指标或类似事项的比较。 (4) 及时性。及时性是指财务会计所提供的信息应在规定期限内送达使用人, 这是保证会计有用性的前提条件。 (5) 可理解性。可理解性是指会计信息应该清晰明了, 便于使用者理解和接受。

2.4 披露方式

环境会计披露形式具有多样化的特点:既有定性的信息也有定量的信息既有货币信息也有以实物技术等指标表示的非货币信息。对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 一方面可以借鉴财务报告的思路, 利用财务报表、报表附注以及财务情况说明书来揭示因环境问题引起的财务影响, 叫做表内披露;另一方面可以编制专门的环境报告来提供企业的环境绩效状况, 即表外披露。如图1所示。

3 以化工板块招股说明书为依据分析环境信息披露的发展

招股说明书主要包括主要资料、发售新股的有关当事人、风险因素与对策、募集资金的运作、股利分配政策、验资报告、发行人公司资产状况、重要合同及重大诉讼事项等。一般的环境信息披露则主要分布在重大诉讼事项及风险因素与对策中。因此, 笔者在分析的时候主要侧重以上两方面。

3.1 上市公司化工板块样本的选取

为了便于比较, 按招股说明书的发布时间将化工板块的上市公司分为三个部分, 分别是1998年以前, 1998年到2004年, 2004年至今。样本分布如表1。

3.2 环境信息披露的发展趋势

通过笔者的调查, 在1998年以前, 1998年到2004年, 2004年至今, 环境信息披露的发展趋势可归纳为下图。

3.3 各阶段环境信息披露的内容比较及现状分析

3.3.1 披露项目比较

由上表2可以看出, 从1993年以后, 增加了对于环境污染风险及环境治理策略的披露。内容上是存在的有关环境污染的原料, 产品, 和治理的方案。这些部分均属于强制性披露的内容, 是中国证监会对于招股说明书中所要求的披露内容。企业的自愿披露内容不多, 甚至没有。只是对污染产品及其处理能力做了相关说明。信息的接受者只能了解现阶段的污染风险, 并不清楚该企业对于环境风险的长久性的规划。

1998年以后, 由于政府和企业环保意识的加强, 上市公司增加了自愿披露的内容。对于企业自身认为重要的或是必要的环境问题均做出相应解释。政府明显加强了监督处罚力度, 大多上市公司都增加了是否达到国家标准这一指标, 并对环境治理的策略披露的更为详尽。使信息接收者对于企业的发展, 特别是环境方面的处理能力有了较全面的了解。

2004年以后自愿披露的内容明显增多。强制性披露逐渐退出重要的地位。说明全社会对于环境问题都有了深刻的认识。都自主性的披露更多的内容, 而不是单纯依靠法规政策。这一时期, 一个重要的突破就是更多企业开始侧重于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企业的研发和自主创新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也使信息披露者对企业环保方面的能力有了创新性的了解。

3.3.2 环境信息披露现状

通过上图, 可得出以下几条结论: (1) 开展环境信息披露的公司比例在不断增加但还是处于起步时期披露的环境信息中大部分都是定性描述, 定量描述的非常少, 而且大多定性描述的文字篇幅和内容都还满足不了国家和公众的需求; (3) 重污染行业的年报中环境信息披露的程度要比其他行业披露的多; (4) 年报中环境信息披露的情况与公司所在地区的发展情况以及公司的上市时间并无直接关联。

3.3.3 招股说明书中环境信息披露在各阶段的差异

根据对各阶段环境信息披露现状的分析, 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尽管我国上市公司自愿披露的环境信息呈逐年增长趋势, 披露的内容由1993年以后不断增加。但总体水平仍然很低。

(2) 公司规模大、盈利能力好的上市公司会披露更多的环境信息, 说明规模大、盈利能力强的企业承担了更多的社会环境保护的责任。如中达制膜, 保定天鹅, 云天化, 东华能源等。

(3) 虽然我国环保总局2003年发布了《关于对申请上市的企业和申请再融资的上市企业进行环境保护核查的通知》, 但企业和金融机构在对待财务风险方面并没有把环境风险作为考虑因素。在2003年以后我国大多数上市公司也没有有关财务风险方面的环境信息披露。

(4) 受市场约束大的企业披露的环境信息多。由上述表可看出, 凡是披露的环境信息多的企业, 大都具有良好的声誉, 并且受市场约束比较大。

(5) 与国家环保总局和证券监督委员会指定的相关政策有关。法规政策越详细, 企业披露的相关环境信息越多。从表中可以看出, 随着我国的不断进步, 法律法规不断完善, 企业披露的环境信息也逐年增多。

(6) 人们环保意识的强弱。现阶段, 人们的环保意识越来越被加强, 企业的管理层们也越来越重视这个问题, 所以披露的有关环境方面的信息也越来越多。

4 我国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改进措施

4.1 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1) 披露主体的范围仍然较窄。

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在《关于企业环境信息公开的公告》 (环发[2003]156号, 以下称《公告》) 中规定环境信息公开的范围为“超标准排放污染物或者超过污染物排放总量规定限额的污染严重”的企业自2004年开始在每年3月31日以前, 在当地主要媒体上公布上一年的环境信息。其他企业可以“自愿进行环境信息公开”。此处的环境信息当然包括了环境会计信息。

由上述文件的规定可见, 国家只对“超标准排放污染物或者超过污染物排放总量规定限额的污染严重”的企业强制要求其公布环境信息, 而其他企业自愿。超标准排放的企业毕竟是少数, 同时在“自愿”原则下, 大多数的企业没有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压力和动力。与2003年以前的有关统计资料相比, 至2007年, 进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企业数量有了较大的增长, 但仍然主要集中在上市公司, 尤其集中在重污染行业,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主体范围依然较窄。这一状况的存在, 直接阻碍了社会公众对企业环境信息的获取, 不利于对企业的环境社会责任进行评价。

(2) 披露的内容缺乏实用性。

将《公告》下发前后进行对比, 可以明显看出, 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有了明显的改进。《公告》之前, 我国企业对外披露的环境信息主要集中于企业与环境有关的历史性信息, 如对环境治理进行的投资、环保设施的建设, 多数企业仅是列明某项环保设施的改造或者建设正在进行。这些并不是真正的环境会计信息。《公告》出台之后, 这一状况有了很大的改观。

(3) 披露的形式缺乏规范性。

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第五条针对上市公司规定了“信息披露文件主要包括招股说明书、募集说明书、上市公告书、定期报告和临时报告等”“定期报告包括年度报告、中期报告和季度报告”。可以看出, 我国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日常对外披露的形式主要是以包含在年度报告中的董事会报告和财务报表附注为主, 披露形式比较单一。而对于自愿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企业, 则更没有明确的披露形式的规范。披露形式规范性的缺失, 使得企业的环境会计信息散见于不同的信息载体上, 给信息使用者, 尤其是企业外部信息使用者对环境会计信息的获取增加了难度, 从而不利于信息的传递与沟通。

(4) 披露的手段过于单一。

环境会计信息的构成, 要求其披露手段要多样化, 既要有货币性信息, 又要有非货币性信息;既要有定量的信息, 又要有定性的信息;既要有历史的信息, 又要有未来的信息。而我国目前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手段主要是以货币性信息为主定量地反映已经发生了的历史性信息对于未来的与环境有关的信息往往以定性描述为主, 缺乏或者难以进行货币性计量。信息披露手段的单一性, 使得会计信息丧失了可比性质量特征。

4.2 招股说明书中环境信息披露的改进

针对目前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情况的状况, 结合当前环境管理的实际需要, 可以通过以下建议来强化上市公司的环境绩效披露:

(1) 政府加强引导, 制定加强上市公司环境保护监督管理的规定。政府应制定一些相应的政策, 引导上市公司做好环境信息披露的工作。为了使上市企业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避免各行其是。可制定加强上市公司环境保护监督管理的规定, 明确列出上市公司需要进行披露的环境信息内容, 并规定其披露形式以及定期披露的时间, 其中应对重污染行业制定更加严格的披露规定。对于不符合规定的企业, 制定相应的处罚措施, 使其可操作性更强。

(2) 将对申请上市企业的核查引入对现有上市公司的监管中。国家环保总局已有一个重污染企业初步备选名录, 对于要申请上市的企业和申请再融资的上市企业也有相关环境保护核查的规定, 但对于已经上市的公司却还没有相应的环境保护核查的规定, 建议把上述规定引入到对现有上市公司的核查中, 使其定时进行相同标准的核查, 要求上市公司在其年报中做好详细的披露从而强化对现有上市公司的环境监管。

(3) 发挥公众的监督作用, 促进上市企业环保披露。应在全社会进行可持续发展和环境资源保护的宣传与教育, 切实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形成人人积极自愿参与环保的良好风尚, 并及时地将公众的意见反馈上来, 增加对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监督力度。

5 结语

如今, 我国的现代技术迅猛发展, 但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环境问题。而环境保护中重要的一个环节便是环境信息披露。我国的上市公司, 作为我国经济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表现着我国社会发展的历程。他们的环境信息披露直接影响我国政府环境问题的深入研究。而在上市公司中, 来自化工板块的环境信息则占了环境信息的绝大部分。所以, 对来自化工板块的环境信息披露的研究就变得尤为重要。但是我国的环境信息披露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应该大力加强规范化。政府加强引导, 制定加强上市公司环境保护监督管理的规定。将对申请上市企业的核查引入对现有上市公司的监管中。发挥公众的监督作用, 促进上市企业环保披露。

参考文献

[1]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中国环境保护法规全书 (1982-1997) [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5.

[2]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中国环境保护法规全书 (1997-1999) [M].北京:学苑版社, 2005.

[3]Stuart Bell Lib Hons, Donald Mcgillivray Llb Hons, Environ-mental Law, Blackstone Press, 2000.

[4]P.W.Birnie and A.E.Boyle.International law and the Environ-ment OXFORD, 2002.

[5]肖淑芳, 胡伟.我国企业环境信息披露体系的建设[J].会计研究, 2005, (3) .

[6]周一虹:《我国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探析[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06, (3) .

[7]周一虹.公司环境报告:压力、鉴定和双重性影响[J].生态经济, 2006, (10) .

[8]蔡传里.会计信息披露中的管理行为[J].会计之友, 2008, (3上) .

[9]黎小长.多层次会计信息披露的实现途径[J].会计之友, 2008, (3上) .

会计报表分析方法 篇5

会计报表的分析,按其使用者是企业管理者还是企业外部有关方面的不同,可以将其划分为服务于企业管理的报表分析与服务于企业外部有关方面的报表分析。这种分类对于明确报表分析的目的、要求与依据具有一定的作用。

2.2 按分析所涉及的报表种类划分

会计报表分析按其所涉及的报表种类,可以分为资产负债表分析、利润表分析和综合分析。资产负债表分析只涉及资产负债表项目,利润表分析只涉及利润表项目,而综合分析则同时涉及资产负债表与利润表项目。

2.3 按分析所涉及的会计期间划分

会计报表分析按其所涉及的会计期间,可以分为横向分析与纵向分析。横向分析又称趋势分析,它是根据连续几期的会计报表,比较各项的增减方向和幅度,从而揭示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变化及其趋势。纵向分析只涉及单一会计期间的会计报表,通过同一期会计报表上相关数据的比较,揭示各项目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作出解释与评价。

表1是京都公司简明的3年期比较利润表:

2.4 按分析所揭示的关系的性质划分

企业会计如何使用会计报表 篇6

企业由于是会计数据的直接掌控者, 能够了解内部情况并且直接进行操作, 不但要以量取胜, 更好做好真实性和准确性的保护工作, 实际操作中要对流动资金的运转, 债权责任, 盈利情况等进行详细规划和讨论, 除此以外要通过下列细节性的手段来判别是否存在会计行为的不端存在。

1 研究企业会计信息时间序列

利润操控是利用了会计核算权责发生制的特点, 利润控制如果拖延的时间过久则可能失去当时的效果, 如果不断延期确认资产就会导致下一周期的资产问题处理复杂, 如果提前将这一工作进行确认又会使下一周期的总费用下降, 通过这样的细节数据来断定是不是有利润操控的情况出现。

2 对资产负债表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

资产负债表的数据与利润的关系极为密切, 其数值的变多变少是和利润有着联系关系的。通过将一段时间的科目情况在一起比对可以得到利润发生转变的原因, 应收帐剩余存款的暴涨也是一个需要考虑的因素, 也许是跟信用政策有关, 也可能是违规操控, 特别要注意当年的末月工作, 这一时间最容易发生利润操控时间。集中体现为只有这段时间的余额数量突出, 而以前或以后的时间就会突然减少许多, 一旦看到这类现象应当加紧注意, 并且, 我们还应该分析应收账款与其他应收款、长期投资的增减变动关系。

3 结合运用现金流量表进行分析

资金是一个企业得以运转的重要介质, 也是企业内部追求的主要目的, 无论是一个刚刚成立的企业还是已经如日中天的大企业或者处于解体边缘的企业, 都对资金有着明确的需求, 如果一个企业正处于正常的运行情况, 是收入大于支出的。其数值反应在账目上也是持续上升的状态, 一个企业的运行能力越好, 越灵活, 越能够获得支付能力, 所以在对待账目检查时也应考虑到这一点, 判断账目的数值是不是可信。

首先要仔细阅读现金流量表的流入和流出项目, 并注意和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相关项目对照、验证。在此基础上进行结构和盈利质量分析。

3.1 结构分析

现金流量结构分析是指同一时期现金流量表中不同项目间的比较与分析, 以揭示各项数据在企业现金流量中的相对意义。通过这方面的分析, 可以发现在一定时期内影响现金余额增减变化的主要因素, 以便抓住重点, 采取有效措施, 促使现金流量结构合理。

3.2 盈利质量分析

盈利质量分析是揭示企业保持现有经营水平, 创造未来盈利能力的一种分析方法。盈利质量分析主要包括盈利现金比率、净资产现金回收率、现金毛利率等指标的分析。

盈利现金比率指标反映本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与净利润之间的比率关系, 一般情况下, 该比率越大, 企业盈利质量也就越好。比率小于1时, 说明企业本期净利润中尚存在没有实现的现金收入, 在这种情况下, 即使企业盈利, 也可能发生现金短缺, 严重时会导致破产。在盈利质量分析时, 仅仅靠一年的数据不能说明问题, 需要进行连续的盈利现金比率的比较。

净资产现金回收率是对净资产收益率的有效补充, 这一名词更关注看得见摸得着的金钱, 更具有真实感, 因此如果发现一些单位常常确认收效但是从来拿不出现金的情况给予充分注意, 通过现金与收益间的关系来判断出当中是否有虚假报告和多少是虚假报告。

现金毛利率是对销售净利率的有效补充, 可以识别权责发生制下利润率计算不实或人为虚增的问题。值得注意的是, 对于特殊行业, 特别是一次性投资规模较大分期回笼现金的行业, 如房地产、大型基础设施建设等行业, 应该将该指标进行连续几期的计算, 以确定现金毛利率的合理水平, 正确评价公司业绩。

4 关注其他信息

4.1 会计报表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会计账目与账目之间不是毫无关联的, 往往有着前后因果关系或者并联关系, 因此, 两本账目的对比查看是有利于判断账目真实性的, 一旦发现内容出入, 要及时进入真实性的调查工作。

企业应按时向有关部门报送会计报表。企业实事求是的进行会计核算, 在规定的时间内可以完成所有的会计报表。如果一个企业没有充分的理由而不及时提供报表, 则应考虑到该企业是否私自做会计调整。为此, 报表使用者对于那些迟交报表的单位应多加留意。

4.2 利润来源分析

企业往往有一项重要投资的行业, 并带一些副业, 如果这些主要收益点比应有的情况要小很多, 甚至不成样子, 而其他收益占到的比重非常大, 就应检查企业是否在利用资产重组或股权投资等方法调节利润的可能。这种方法可能使一个负债累累的单位突然间拥有大量来历不明的资产, 这在收益率能够及时而明显地反映出来, 因此要非常注意利润比例和来历的突发性变化。

4.3 不良资产分析

利用虚拟资产作为“蓄水池”调节利润是某些公司惯用的手法。这些情况往往通过待摊费用、待处理财产损失等科目虚拟资产进行。通过多年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存货积压等产生虚拟资产、不良资产的可能性也较大。

4.4 关联方交易分析

将关联方的交易所得到的销售收入和利润减去后可以看出企业的盈利能力。因为该盈利并不是企业本身的能力, 而是借助于关联方的“支持”引起的。分析时可以从数量和金额大小、种类的变化和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影响大小中看出问题, 从而判断企业的盈利能力和财务状况, 决定是否值得投资, 以减少投资风险。

5 注意审计报告

审计报告中注册会计师对企业年度会计报表发表的审计意见, 要引起使用者的警惕和重视, 关注可能发生的利润操控。同时, 对于内部审计机构的审计报告, 也应高度重视。内部审计机构是企业自我约束机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大量事实证明, 凡是内部审计开展好的企业, 操纵利润的可能性较小。如果条件许可的话, 还可以翻阅公司的各种文件, 如商业计划、营销计划等。报表的使用者还要多关注有疑问的业务, 如改变核算时间, “放松”信用评估标准等。

最后, 应当注意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随着上述的操纵手段被揭穿和使用条件不够, 会渐渐产生更为隐形, 更为高智商的控制手段, 这需要人员进一步了解企业的内部情况, 把握一些微妙的变化来达到检查不利因素出现, 不断完善自己内部的评判标准提出更新更有实用价值的意见, 将所学所用融会贯通。

摘要:企业会计工作的真实性是保证会计行业持续生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何对真实性进行判断是检查单位应当补充的课题, 不但对于真实存在的不对和虚假能够快速辨别, 更要对一些隐形的因素给予关注, 调动自身的经验来判断数值间的理性关系是否合理, 从而达到能够判断真假报表的关系。推进行业向着更正规更严格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会计报表,利润操控,财务分析

参考文献

[1]朱嘉许.财务分析方法揭示公司操纵利润[J].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 2007, 2.[1]朱嘉许.财务分析方法揭示公司操纵利润[J].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 2007, 2.

会计舞弊与会计报表的审计 篇7

中国证券市场二十几年的起起伏伏, 使日益成熟的投资者对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 会计报表成为广大投资者了解上市公司经营状况的重要渠道。但中国乃至世界上市公司的会计舞弊行为层出不穷严重侵扰了资本市场的有效运行, 也引起投资者的高度警觉。

首先, 我们分析一下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动机: (1) 高管人员的利益与上市公司盈利直接有关, 个人主义、利己主义、拜金主义成为会计舞弊的直接驱动力。 (2) 国家监管政策一直是上市公司的压力所在。如为了获得投资者或供应商的持续支持, 或者为了避免连续亏损被退市或特别处理。爆出丑闻的浏阳花炮就是一例典型的为了避免亏损而进行财务舞弊的案例。 (3) 债务契约、客户及供应商契约等一般多对利息保障倍数、资产负债率等一系列反映偿债能力的财务指标有严格的规定, 违背契约条款可能陷入严重的财务困境, 如银行收回贷款将导致企业资金链断裂甚至破产。

随着我国上市公司的发展, 报表粉饰手段也在步步升级, 让我们分析一下会计舞弊的主要手段:

(1) 高估资产。具体形式有: (1) 存货计价不正确, 增加期末存货价值, 从而降低销售成本。 (2) 高估应收账款, 比如3年以上的应收账款依然挂账, 应收账款账面净值增加。 (3) 高估其他固定资产项目, 比如将研究开发支出列作递延资产。 (4) 利用资产评估调节资产价值是少数企业进行重大会计舞弊的手段之一。

(2) 虚增销售收入, 虚增利润。具体形式有: (1) 虚构客户, 虚拟销售。有些上市公司通过伪造订单、原始凭证、销售合同, 开具增值税发票等手段来虚拟销售对象及交易。如黎明股份即通过与关联企业或非关联企业对开增值税发票的形式, 虚构购销业务, 在回避增值税的情况下虚增收入和利润。 (2) 寅吃卯粮, 提前确认收入或费用。如天津磁卡公司将吉林天洁公司支付的1 100万元软件系统及技术服务收入计入当期主营业务收入。截至审计报告日, 合同硬件部分尚未履行, 该公司提前确认收入虚增利润。

(3) 关联交易。我国的上市公司多由国有企业改制而来, 上市公司与控股公司及其附属公司之间普遍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关系, 利用关联交易来调节上市公司的业绩已是不争的事实。如可以将公司生产的产品卖给其控股公司;研究开发费用也可以通过竞争性项目卖给关联方而转移到关联方;公司可以通过将宣称有价值的专利卖给关联公司使每股收益大增, 而这种专利价值难以判断。

(4) 企业重组。上市公司想方设法通过置换、剥离、兼并等方式将公司不良资产“变为”优质资产。还可以将持有的其他公司的股权, 赶在年度决算前高价出售, 虚增年报利润。

(5) 变更会计政策, 调节利润。由于同一交易或事项往往有多种可供选择的会计处理方法, 加之我国的具体会计准则无法涵盖涉及不到企业核算的方方面面, 因此许多上市公司利用会计政策上的选择和变更来操纵利润, 粉饰经营业绩。

(6) 会计信息违规披露。不少上市公司在信息披露中, 对有利于公司的会计信息过量披露, 对不利于公司利益的会计信息披露常常不够充分, 甚至三缄其口, 使投资者决策缺乏必要的信息支持。

2 会计报表审计方法

在审计发展史上, 公司财务报表舞弊一直是困扰审计界的重大问题。审计人员需要运用多种分析程序, 综合各种结果才能揭示出存在的财务报告舞弊。

2.1 分析性复核

常用的分析性复核方法有比率分析法和趋势分析法。例如一家公司的主营业务毛利率较前期发生重大变化或高出同行业平均值, 则可能存在高估收入或低估成本的舞弊行为。如果一家公司营业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例较前期出现下降或明显低于行业平均值, 管理费用占利润总额的比例较前期出现重大变化, 或余额出现较大幅度的变化, 财务费用与公司借款的比例明显与银行利率有差异, 则可能存在期间费用的舞弊行为。

2.2 交易实质分析法

应用交易实质分析方法, 可以透过经济业务现象发现经济实质。比如, 公司通过调整会计科目, 把应收账款转到其他应收款上或预付账款上, 推迟办理存货入库, 存货挂账预付账款, 然后少结转销售成本等办法提升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 使相关财务指标趋于正常。

2.3 资产质量分析法

对于虚构收入等欺诈行为, 检查时应采用审阅法仔细审查待处理财产损益明细账及有关原始凭证, 考察其投资是否存在, 其质量如何。审计时通过将不良资产总额与净资产进行比较, 若前者大于或接近后者, 即说明上市公司的持续经营能力可能存在问题, 也可能表明上市公司在过去多年因人为夸大利润而形成“资产泡沫”;如果当期不良资产的增加额和增加幅度大于利润总额增加幅度, 则表明上市公司当期的利润表可能是虚假的或错报。

2.4 税项分析法

在应付税法下, 企业所得税是根据税法计算而得。如果公司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差距扩大, 则表明公司提供给股东的财务报告有可能变得不是非常真实。根据会计公式计算的应交税金期末余额与公司的实际期末欠税额比较, 若两者相差较大, 则公司造假确定无疑, 基本手法就是虚开发票。反之, 若公司的实际税负非常低, 与其主营业务收入难以配比, 则其收入和利润都可能是虚构的。

论会计报表附注 篇8

会计报表附注是会计报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对会计报表本身无法或难以充分表达的内容和项目所做的补充说明和详细解释。《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规定, 会计报表附注的内容主要包括:不符合基本会计假设的说明;会计政策的说明;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承诺事项的说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说明;资产负债表重要项目的说明;盈亏情况及利润分配情况;资金周转情况;其他重大事项的说明。面对林林总总的报表附注内容, 很难将其披露动因一一加以阐述。现仅以会计政策及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为例对报表附注披露的动因进行探讨。

1.1会计政策披露动因

会计政策是指企业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和统一会计制度规定的原则, 制定的适合于本企业会计制度所采用的会计原则, 以及企业在会计核算中对于诸多可选择的会计处理方法中所选择的适合本企业的会计处理方法。

由于具体原则和会计处理方法均可依据企业自身特点制定, 加之企业经济业务的复杂性和多样化, 导致了存在着不只一种可供选择的会计政策。例如:企业期末存货计价方法就有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等。每一种计价方法对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中诸多数据的影响都是不同的。这就使得财务报表所提供的信息因选择不同的会计政策而出现差异, 从而造成会计信息的不可比性。为使报表使用者能更清楚、更方便地比较和分析企业的财务报表, 要求企业报出财务报表的同时, 提供编制这些报表所遵循的会计政策是十分必要的。

再者, 会计信息使用者在获得信息后, 首先考虑的是其质量水平及决策有用性。会计政策披露有助于信息使用者评估会计信息质量。对同一项经济业务采用不同的会计政策进行处理所起到的结果必然不同。但哪一种会计信息更能公允地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只有在企业披露其会计政策后, 信息使用者才能进行评判。比如在价格持续上涨时, 企业用先进先出法对存货计价, 会导致企业虚增利润。此会计政策一经披露, 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质量将做出较低的评价, 在决策时就会不完全依据甚至于不依据此信息。

1.2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披露动因

财务报告反映企业在规定日期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截止到规定日期的现金流量变动情况。在实际工作中, 有些交易或事项是在资产负债表日以后, 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前发生的, 而且这些交易或事项对企业报告期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现金流量可能会产生较大影响。为了使财务报告的使用者能够全面、客观地了解企业的财务情况, 就必须对这些交易或事项进行调整或在附注中进行说明, 以提供示范性会计数据来补充资产负债表日编制的会计报表的信息。

2会计报表附注的作用

2.1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

会计信息披露的目的在于帮助信息使用者做出更为合理的决策。充分发挥会计信息的做用, 提高会计信息的使用价值, 必须使会计核算提供的会计信息与会计报表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要求相关联。但由于会计报表只能以数字描述, 而且提供的是关于企业的历史信息, 无法详尽地表述各项目的具体信息以及披露预测性的信息, 而会计报表附注对表中各项信息所选用的会计政策进行说明, 并补充一些项目当前或未来的信息, 可提高会计信息有用性。

2.2加强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信息如果不可靠, 可能导致信息使用者做出错误的决策。报表中的信息不会仅因为它严格遵守会计准则, 选用了恰当的会计政策就能保证其可靠性。例如:当“应收账款”所核算的企业赊销额是公允的, 但它却不一定能充分揭示其可收回余额。如不在报表附注中进行账龄分析或不补充说明有无抵借发生, 就会削弱“应收账款”所提供的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2.3保证了会计信息的完整性

从形式上说, 会计报表以数字表示为主, 会计报表附注则重在文字说明, 辅以投资者能从中得知企业全部重要的信息, 以有助于他们做出最佳的投资决策。从内容上讲, 会计报表附注包括了企业概况, 企业采用的主要会计政策, 会计报表重要项目的明细资料, 企业重要事项, 期后事项、或有事项的揭示等, 从而使会计报表提供的信息更加完整。

2.4协调互相矛盾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

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有客观性、相关性、重要性和可比性。但各种质量很难全部达到要求, 它们之间存在矛盾是难免的。客观的信息未必可比, 可比的信息有时不够重要等, 会计报表附注不失为一种调合这些矛盾的良方。比如, 可比性要求会计信息可以横向、纵项对比。而要达到可比, 就需要会计核算时采用前后一致的会计政策或不同的企业采用同样的会计核算方法。相关性又要求会计信息有助于信息使用者做出各项决策, 信息使用者最希望得到的是关于企业未来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的信息。然而会计报表无法在表内确认这些信息, 通过报表附注可披露更多的相关性更强的信息, 从而提高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

3会计报表附注编制中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3.1兼顾充分性和适当性

会计报表附注最需处理好的关系就是充分性和适当性之间的关系, 因为这反映了更深层的矛盾。 会计报表附注, 既要使投资者和潜在投资者能从中得知企业全部重要的信息, 以帮助他们做出最佳的投资决策, 又要保护企业的商业秘密, 避免使其竞争对手得益的信息泄露。所以在编制附注过程中要做到既充分又适当, 内外兼顾, 不失偏颇。

3.2体现规范化和灵活性

附注的规范化是指其格式和内容应力求统一。对企业采用的会计政策, 会计报表有关项目注释, 分地区、分行业资料, 重要事项等要按规定顺序披露。对其中各项内容的披露要按照规定的格式;对没有规定格式的, 要规定披露的内容, 如对关联方应披露哪些内容等。

灵活性是指会计报表附注的编制要结合企业实际情况, 讲求实效。如何适应各种不同需要, 做到详简适度呢?概括地说, 多个投资主体从详披露, 单个投资主体从略披露;上市公司从详披露, 非上市公司从略披露;大型企业从详披露, 小规模企业从略披露。例如提供分地区, 分部门情况资料, 一般只限于对上市公司和大型、特大型企业的要求, 具体还要根据企业实际情况灵活掌握。

3.3讲求相关性和重要性

会计报表附注的编制还应符合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原则, 处理好相关性和重要性的关系。根据相关性原则, 附注的编制应注意将会计报表项目以外的与企业的财务状况有关联的日后事项、或有事项等加以反映, 以充分地向有关各方披露有用的信息, 但同时又要讲求重点, 不能事无巨细, 一概披露。要将重要项目从详披露, 次要项目从略披露或不披露。如涉及所有者权益的变动, 要从详;库存现金, 则可省略。

参考文献

[1]钱娟萍.完善资产减值对会计信息的影响[J].财会研究, 2007, (07) .

合并会计报表研究 篇9

合并会计报表也称合并财务报表, 是以企业集团为作为会计主题, 母、子公司单独编制个别会计报表为基础, 最后由母公司编制的能够综合反映集团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情况的会计报表。合并资产负责表、合并利润表、合并现金流量表、合并利润分配表共同构成了集团企业的合并会计报表体系, 从不同的方面反映企业的经营情况。目前, 我国集团企业的合并会计报表在一些方面暴露出了一定的局限性,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有些企业的合并会计报表格式没有严格进行统一。会计报表格式作为一种统一性的规范, 其内容、项目是不允许随意改动的, 更不能出现行次混乱、随意增行、缩行的情况, 否则将极有可能造成会计报表的错位, 导致合并结果出现大幅度的差错。一些企业对会计报表的编制不够重视, 随意调整财务软件当中的通用报表格式, 对企业不经常使用的会计科目进行删减, 严重影响了合并会计报表的质量。 (2) 合并会计报表的资料不够完整。编制企业合并会计报表的基础是各项报表资料的真实与完整, 任何项目中的资料不完整都会直接影响报表数据的完整性。有一些企业在报表编制完成之后, 不进行仔细的检查与核对, 有些遗漏信息未被发现, 这样的合并会计报表结果将不能被使用。 (3) 对集团企业间的利润未能及时抵消。按照我国现行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 为了避免重复核算利润的情况发生, 子公司对孙公司形成的利润, 需要通过“投资收益”科目进行吸收, 并在合并报表时抵消。然而, 在实务中, 有些公司却没有严格执行, 造成了利润的重复核算。

二、提高企业合并会计报表水平的对策

(一) 更加准确地把握集团企业的合并范围

新旧会计准则中针对合并会计报表的合并范围有诸多不同之处。旧会计准则中有多种不允许纳入合并范围的情况, 而新会计准则本着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 合并范围相对宽泛。合并范围的确定应该以控制权为基准, 对相关事实和因素进行综合性考量。总的来说, 只能在实际拥有一个企业经营、决策权并且能够从该企业获得利益的情况下, 才能将其纳入合并范围。新会计准则规定, 母公司应该将所有能够实施控制的子公司都纳入合并范围, 因此, 我们在进行合并范围的判断时, 应该充分应用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

(二) 改进会计处理方法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建设和资本市场的不断推进和完善, 会计从业人员也要重视对会计处理方法的进一步改进, 在此, 我们主要讨论两个方面的内容。 (1) 要重视对个别财务报表质量的提高。由于集团企业母公司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的时候, 需要以子公司的个别报表为基础, 因此需要子公司所提供的个别报表具有较高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客观性, 同时还应该提供相应的审计报告, 进一步提高个别报表的可信程度。 (2) 还需要提高新会计准则的可操作性。根据我国的最新会计准则, 对于合并方法的选择, 主要是取决于合并何方是否处于同一控制下这一标准, 也就是说, 只要符合统一控制的条件, 就采用权益结合法, 反之则采用购买法,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 这样的判断方式可操作性较差。鉴于此, 我国应该在充分考虑国情的前提条件下, 在设置应用条件时应该提高其实际操作性。

(三) 合理新设部分会计科目, 提高核算的准确度

目前, 我国会计合并表报还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导致母子公司之间针对盈余公积的抵消问题还存在一些争议。由于目前我国集团企业的母公司、子公司在各自的经济收入核算方面明细并不十分清楚, 因此, 集团企业的经营决策者难以根据现有的报表内容及其反映出的财务信息来进行准确的判断和决策。在这样的实际情况下, 合理新增部分会计科目, 或者是对一些科目进行细分都是十分必要的。举个例子, 可以将主管主营业务收入的会计表报进行内容上的细化, 将其分化出两条分支, 一条针对内部收入, 主要用于明确集团企业内部的资金使用情况。另一条则是针对外部收入, 主要进行在外资金周转、收支情况的核算, 同时跟进企业的对外投资等活动。其他领域也可以照此类推, 在某些必要的领域对会计科目进行新增或者细化, 让母子公司之间的经营状况和业绩收入等状况更加清晰明了, 同时促进母子公司的协调有序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 各个行业必定会经历规模上的整合, 合并会计报表将会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遇到的挑战和困难也将越来越多。鉴于此, 就要求从业人员在运用现有知识进行实务操作的同时, 更要注重对现有理论和政策的研究, 最终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合并会计报表的功能。

参考文献

[1]李玲英.合并会计报表编制及其局限性的探讨[J].财会研究, 2011, (16) .

财务会计报表与内部会计控制 篇10

会计控制工作应当以内部控制为主, 其它控制为辅。不但要完善控制的整个体系体制规范, 并要落到工作实处, 通过政策, 人文, 群众监督等各个角度实现强化会计工作正规化的状况, 提升管理办法, 加强执行力度, 树立检查威信。这才能全面而真实地解决当前工作面临的问题, 国际上亦遵循会计管理工作内部控制与外部管理相结合的办法。

1.1 内部会计控制是以《会计法》为依

据, 以会计核算和监督为中心, 以会计相关工作中最薄弱的环节为重点, 研究制定操作程序, 便于监督检查。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主要是权责明确, 相互制衡, 内部牵制。这首先要从对主管领导、会计机构负责人、财务会计等人员工作的制约机制抓起。利于管理层达到自身的经营目的。保证全部资产得到有效的安置和处理, 减少损耗和外流。关于材料信息等实现准确性和真实性, 规范性的结合, 这有助于辨别风险, 找到纰漏之处, 为决策提供真实有效的依据, 同时, 应当促进法律规范的有效实施。对上层领导进行制约。a.必须有正规的法律程序作为行事依据和理论支撑。b.领导与财务人员, 销售人员, 采购人员应保持上下级关系, 更不可由一人担任。c.确保会计报表格式准确, 内容无误。责任到人。d.在工作范围内, 没有人有权利编纂虚假报表。e.给会计提供稳定而有理有据的工作空间, 不能超范围履行工作责任, 也不可逼迫他人履行自身的非法要求, 不合理要求。第二, 对财会人员的制约:出纳会计实行钱帐分管制, 相互监督、分工负责。 (1) 出纳人员不得兼任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费用以及债权债务帐目的登记工作。 (2) 出纳之间必须职责分清, 各司其责, 支票和印章要分人保管;不得一人既开支票、记录支票登记, 又负责银行帐的对帐工作;既管现金、支票又掌管存单、债券和票据。 (3) 会计绝对不得办理违反会计法律、法规的会计事项:A、不得变造伪造经济业务项事或会计资料并以此进行核算, 提供虚假的财务会计报告。B、不得随意改变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确认标准或计量方法, 虚列多列不列或少列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C、不得虚列或隐瞒收入, 推迟或提前确认收入。D、不得随意改变费用成本。E、不得随意调整利润的计算分配方法, 编造虚假利润或隐瞒利润。F、不能做两套帐, 搞资金体外循环。G、不得瞒报少报偷税漏税。第三, 对于与相关人员有亲属或好友关系者要求回避, 不可同时担任关键职位, 更不可同时作为领导阶层。一来引起下层人员的不满, 二来相互之间的独立关系受到影响。为了促进数据完整性的实现。必须以事实为依据, 岗位责任明确, 相互监督, 保证各自工作的权威性和有效性, 促进整体工作的和谐。相互帮助的同时, 相互制约。建立明确的责任意识。

1.2 内部会计控制始终贯穿于三产生产经营的全过程;

对三产整个经营管理活动进行内部会计控制, 强化会计的事前事中事后监督和会计核算, 从而渗透到内部各项业务的管理过程和各个操作环节, 覆盖所有部门和岗位。组织规划财务预算, 保护财产安全和为财务报表提供真实完整的相关程序和记录。包括对外的重大投资、资金处置、资金调度和其他重要经济业务的决策和执行的相互监督制约程序。实事求是制定各项人工、原料、低值易耗品、辅助材料的消耗定额, 合理编制各项经营费用预算, 健全各项原始费用的稽核制度。要特别严格控制购销和收付款中的进项价和销项价的结算控制, 工程项目的全程控制, 成本费用的控制中原料和辅助材料成本的高低和经营费用开支的大小并以合理的控制成本达到最佳的控制效益。对这些作为关键数据的实际资料进行分析研究, 从而发现问题并制定新的财务决策。

1.3 建立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体系

1.3.1 建立仓库管理制度:

对于仓库的看管和整理要有正规的手续和专门的人员, 健全记录工作, 保证准确, 每段时间, 通常是一个月, 一个季度或一年要重新整理账务进行核对, 及时发现账面疏漏, 以保证最终记录工作得到认可。

1.3.2 建立固定资产、低值易耗品清查制度:

一定保证账目和实物能一一入号。周期性进行清理和计算, 得到的盈亏数字立即上报, 实现记录价值。

1.3.3 建立货币资金及票证管理制度:

第一, 现金的管控有专门的人员, 每日每月实现收支完毕。现金的限额与库存应当保持平衡。第二, 对于重要工具必须分派给专门人员看管, 实行问责。例如支票, 印章, 钥匙, 对于重要的交易过程应当联合进行, 一来避免纠纷, 二来可相互监督, 废旧支票不可随意丢弃, 乱放乱用。第三, 专人看管存单和债券。分别按照时间的长短来分设账户, 并做到真实有效。第四, 对发票收据固定一处放好, 经过必要的利用和废弃手续。实行签名制。第五, 以上各个款项流程等要保质保量, 周期检查。

1.3.4 建立健全会计与主管会计制度:

A、与各分管货币资金、实物帐定期稽核。B、总分类帐、分类明细帐与各分管货币资金、实物帐之间要一致, 做到帐实、帐帐、帐证、帐据、帐表及内外往来帐务核对相符。C、判断资金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资金运用的合理性包括人、工、料、辅成本支出的合理性;经营、管理、财务等各项费用开支的合理性, 资产保值增值的成长性, 原始凭证审核的真实性, 记帐凭证科目处理的规范性。

2 财务报表与审计控制

财务报表的内容怎样能够做到准确和透明, 除了内部控制机制外, 还要突出审计力度。审计部门的工作应当有所遵循, 对单位内部的资料进行检查和控制。将国家和集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保证单位的工作通畅进行。应当增强审计工作的力度, 并严格执行所制定的办法, 这有助于提升审计部门的信誉程度, 不但要严格规范会计的行为, 也要规范自己的行为, 做到心中有数, 正直, 思想独立无偏见和守旧。

2.1 内审:

内审工作是审计工作的第一步。内审工作应当将全面性和独立性共同发展, 如果遇到问题应当注意解决的及时和态度的端正, 积极组织跟踪访谈和回访工作。

2.2 外审:

为了保证会计资料的多流程检查, 检查工作必须有注册会计师的参与。这样才能在法律上得到承认 (1) 注册会计师、会计师事务所有友谊要求委括方如实提供会计凭证、帐簿、财务报表及其他相关资料。 (2) 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注册会计师职业道行和职业规则的规定进行审计。 (3) 对所出具的审计报告负责。

各个单位都应当将诚信作为自身安身立命的标准, 注重自身的行为准则, 保证不做假账, 洁身自好。以法律为重要参考, 增强自身独立判断的能力, 增强内部审计控制, 最终得到最真实, 透明, 完整, 准确的报表。

摘要: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指单位内部各职能部门、有关人员之间, 在处理经济业务过程中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一种会计管理制度。建立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目的, 就是要强化内部管理、规范行为、纠错治弊、消除隐患、防范风险, 确保国家资产的安全、完整, 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报表工作失真时间以及较长, 而改善情况并不理想, 引起群众的责问。并在这个会计行业中引起了争议, 影响行业声誉。对社会和人民的财产安全造成威胁。我们应该明白, 数字的不真实已经带来实际利益的受损, 而且数字巨大, 应严厉打击。今后应以真实现状作为报表工作的主要依据, 能够真实反映企业运行现状, 不谋私利。将会计工作作为一项公正透明, 真实独立的工作来对待, 本文说明会计工作的几项要点, 希望有助于行业规范的形成。

关键词:财务会计报表,内部会计控制

参考文献

[1]赵楠.合并会计报表与汇总会计报表的比较研究[J].吉林财经大学, 2011.04.01.

上一篇:创业研究下一篇:女性形象电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