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环境会计研究

2024-12-31

当前环境会计研究(共3篇)

当前环境会计研究 篇1

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是与其所处的环境密切相关的。它适应经济环境而产生, 又伴随经济、政治、科技等环境变化而变化。随着新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的接轨, 传统的会计受到了冲击, 会计人员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一、经济结构、经济体制环境直接影响着会计的内容

(一) 建国初期, 公有制是我国社会主义国民经济的基础, 采用计划经济体制。为顺应经济体制的需要, 由财政部审定、由各企业主管部门分别提出的各行业统一会计制度陆续颁布实施。在当时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计划经济时代, 信息需求用户少, 主要是所有者;信息需求也较简单, 重点反映组织的盈亏状况。

(二) 80年代以来,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深入, 我国逐步建立了国家宏观控制的市场经济体制, 企业的组织机构及经营方式也发生了变化。企业经营者与所有者分离, 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形式成为我国主要的公司形式。为吸引外资, 采取了合资、合作、独资的形式。遵循市场经济规律, 完善了竞争机制。市场由买方市场转为卖方市场, 顾客需求急遽变动, 产品生命周期越来越短, 竞争日益激烈, 为能够在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 企业间不断兼并、重组。企业关注的重点从单纯地降低批量成本、提高产品质量, 转为在有利可图的基础上提高顾客满意的程度这个更为全面、综合的目标。简单计算企业的盈亏, 已不能满足企业的经营管理, 为追求企业利润最大化, 企业开始注重事前的预测、计划, 事中的控制、监督, 事后的考核和评价。响应会计分工也更明细具体化, 有成本会计、责任会计、管理会计、预算会计等名目繁多的工种。

(三) 90年代随着证券货币资本市场的发展壮大, 会计信息的用户已不局限于所有者, 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他机构、公众、企业的经营决策者都成为会计信息的用户。投资者需要了解企业的投资风险、投资收益和企业的支付能力;债权人要了解企业的偿债能力;政府及其他机构要了解企业资产营运活动和国家资源配置情况;供应商要了解企业的经营能力、企业采购业务的支付能力;企业的经营决策者要掌握企业财务状况, 以便总结生产经验, 调整企业的经营决策, 修正经营方案, 完善制度, 改进措施。由于经济环境不断变化, 会计业务日趋复杂。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 如企业报送财务报告的格式、企业年度会计报表要接受注册会计师审计、企业会计信息披露原则等。

(四) W T O入世对会计的影响。随着国门的打开, 企业投资、筹资已面向全球。不仅是跨国公司、即使是国内公司也开始向国际货币市场融通资金。这意味着国际货币、资本市场对贷款人或筹资者应提供在国际可比且可靠的财务信息, 这已成为会计国际化的一大动力。在国际资本市场, 多种多样的衍生金融工具引发一系列的会计处理难题, 譬如财务报表的合并、外币折算、物价变动、国际税务的处理, 这对传统的会计和实务带来巨大的冲击, 迫切需要有一套公认、一致、科学的会计标准来规范企业会计行为, 确保生成公开透明、高质量的会计信息, 促进企业的国际经贸交流和投融资活动。2006年2月15日国家财政部颁布了包括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的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 并于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率先实施。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对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加以规范, 实现了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内涵上的统一, 进一步完善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提高了我国的对外开放水平, 也是我国会计改革和会计准则建设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二、社会文化环境对会计的影响

社会文化环境, 是指一个国家人民的传统思想习惯、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对经济的传统态度和看法等等所形成的一种文化氛围。主要从以下四个因素反映:个人主义相对集体主义、权利距离大小、对不明朗因素反映的强弱、阳刚相对阴柔。

个人主义盛行、对不明朗因素反映较弱、权距较小、阳刚之气盛行的社会文化环境, 决定了会计模式特征为:会计管理上强调专业导向, 行业自律, 较少依赖法规, 政论政策作用较小;在会计准则上强调灵活性和可选择性;会计地位教高、具有较强的权威性;会计信息披露上偏向于透明公开;会计处理方法上强调真实反映;会计核算方法偏向乐观, 大胆创新, 保守性较低。相比之下集体主义盛行, 对不明朗因素反映较弱, 权距较大, 崇尚阴柔的社会文化环境, 其会计管理模式强调立法、立制、行政管理;会计准则强调指令性、强制性和统一性, 会计职业地位较低;会计信息披露上偏向保密;会计核算上保守严谨, 严格遵循历史成本原则, 保守思维方式造成了会计上的稳健原则, 要求“准备金”大量使用, “或有负债”详细记录, “呆账损失”多分摊;不相信外界监督, 依赖于内部控制制度。

我国的社会文化环境是:集体主义观念强, 对不明朗因素反映较强, 从民族性格上, 大多数较保守、传统、不易接受新兴事物, 创新精神较差。企业会计和财务方面的规定被明确在“公司法”与“会计法”等中, 各行各业各种经济业务均有相应的会计制度, 事无巨细, 几乎均作规范。企业会计人员碰到新的经济业务时也是首先寻找会计制度看有无相应规范, 若无相应规范再向国家财政机关要求规范, 然后才作出相应处理。可见我国会计文化中具有强烈的规避不确定性的趋向。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会计实务问题层出不穷, 会计准则需要规范的内容日益增多, 体系日益庞杂, 在这样背景下, 我国制定了一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 废止了各行各业的会计制度, 改变了会计理念, 确立了资产负债表观, 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 赋予了企业更大的自主裁判权, 为企业灵活处理会计业务留下了空间。

我国文化偏好中庸之道, 崇尚“和为贵”, 注重通过温和方式协调职工与企业、职工与社会乃至职工相互之间的关系与矛盾, 因此, 即使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经济中, 企业仍须向职工提供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等福利, 以缩小贫富差距, 安定民心, 促进社会稳定与发展。相反阳刚社会崇尚财富、竞争、成就, 偏好优胜劣汰, 金钱至上, 因此企业除了向职工提供合理的薪资和退休金外, 甚少再向职工提供其他福利, 当然也就没有必要再做相应的会计规范了。

三、科学技术对会计的影响

科学技术为会计处理提供了手段和工具, 促进了会计业的发展。

(一) 建国初期, 市场不发达, 科学技术力量较弱, 会计处理手段基本上是手工。会计人员以纸、笔、算盘等完成会计核算中的数据的记录、计算、分类、汇总、记账、结账、编制报表、计算成本等。为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 会计核算过程需要多名会计人员, 不断反复验证, 看账证、账账、账实是否相符。会计人员的技术含量低, 通常根据以往的会计处理程序, 进行套算, 具备初中数学水平就可以, 大部分是没有经过会计培训和教育的人员从事会计工作。企业领导把财会工作视为“抄抄写写”。

(二) 80年代后期, 经济的发展, 信息用户范围的扩大, 手工处理会计信息, 已不能满足需要, 加之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开始引进电子计算机来处理那些数据处理量大、计算简单且重复次数多的经济业务, 进入到会计电算化阶段, 使会计的工作效率、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等到了极大提高。在手工条件下, 会计核算工作由许多人共同完成, 而使用计算机后, 输入一张记账凭证, 计算机可以自动完成, 记账、汇总、转账、出报表等;资金管理、成本管理、销售收入、利润分析等常规的、结构化较强的工作也由会计信息系统自动、准确高效地完成。解放了一大批会计核算人员, 从而引发了会计人员的危机。这时期的会计人员大部分接受过系统的培训, 素质水平有所提高, 但还是满足于统计数据, 反映货币形式的经济活动, 忽略了非货币信息, 会计信息失真, 不能真实客观地反映企业经济活动的实际情况, 无法满足企业内部及企业外部有关方面了解企业情况、进行决策的需要。

(三) 90年代末、20世纪初, 网络的发展, 推动了电子商务的发展, 电子商务的发展推动了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它通过简单、快捷、低成本的电子通讯方式进行商品和服务的买卖及资金的转账, 将信息流、商流、物流、资金流完美结合, 与传统贸易相比具有高效率、低支付、高收益及全球化的特点。

1、会计工作发生变化:电子商务使资金流、物流、信息流“E网打尽”, 他的发展模式使手工会计模型下的会计流程、会计方法都发生了变化, 传统的会计组织、会计核算软件也发生了变革。为了符合网络化及电子商务发展的要求, 财务人员的工作方式由手工方式、局域电算化方式而迈入一个全新的工作方式:互联财务。产生诸如以下变革:在线办公、分散办公、移动办公、远程传输和查询。财务人员的工作不仅关注企业过去的经营成果, 将越来越多地关注企业财务信息的时效性和对未来的预测。

2、电子商务的网络化和无纸化环境, 使会计信息系统处于一个良好的开放性环境, 会计系统能动态地、实时地、快速地、准确地获取、处理和反馈发生在业务环境中的会计信息。

四、当前会计人员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一) 21世纪, 是经济飞速发展的时期, 在会计方面, 新的问题、新的知识也层出不穷, 会计人员应不断学习, 终生接受会计教育。

(二) 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要求企业会计人员拥有敏锐的职业判断力、掌握多元的知识结构。杨纪琬先生临终前曾经说过“会计学作为管理学的分支, 其内容将不断地扩大、延伸, 其独立性相对地缩小, 而更体现出它与其他经济管理学科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支持、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现有会计人员应扩大知识结构, 不光懂得本专业知识, 更应该熟悉相关学科知识, 如:产品知识、市场知识、生产知识、技术知识、质量知识、安全知识等, 使会计人员适应多元化经济发展, 可以应付各种复杂环境, 解决各项复杂问题。

(三) 由于会计核算的自动化、更由于电子商务的发展, 会计人员的工作重点和工作价值发生了巨大的变革。重点不再是记账、算账、报账, 而转向预测、分析、决策。面对经济、科技的飞速发展, 会计人员不应被动地接受或继承旧的思维方式和规则, 在思想观念上需要主动性、开放性及开创性。要主动面对新情况, 积极地参与到新的业务发展领域中去, 还要敢于采用新思想、新方法和新技术。

经济愈发展, 会计愈重要。会计作为国际通用商业语言, 在经济的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会计人员需提高业务素质, 道德素质及其他各项素质, 提高会计工作效率, 来适应经济的发展, 推动我国会计事业的发展。

摘要: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是与其所处的环境密切相关的。本文着重阐述了经济环境、文化环境、科技对会计的影响及会计人员应对新挑战的对策。

参考文献

[1]国建.直面WTO的我国会计制度的变迁.财会周刊

[2]燕辉.浅谈当前我国会计环境影响下的会计职能——当前会计工作“难点”与“困惑”分析及其对策.财会周刊

[3]秋鹤, 刘俊.浅谈电子商务对财务会计的影响.财会周刊

[4]建桥.论中美文化差异与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财会周刊

[5]周南.IT环境下传统会计面临的十二大变革.财会周刊

当前环境会计研究 篇2

对当前农村环境保护问题的研究

摘要:以农村环境保护问题为研究对象,运用归纳、例证等方法对农村环境问题的危害、产生根源、解决措施进行分析.通过分析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制约农业持续发展、威胁农民生命财产安全、扰乱农村稳定,阐明了农村环境问题的危害,指出农村环境问题是“三农”问题的重要内涵.从滥伐、滥牧、粗放式农业生产、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及乡村企业污染加剧等方面剖析了农村环境问题的.主要根源.提出了我国农村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是加强农村环境政策体系创新、城镇化、发展现代生态农业、推进农业集约化经营、多途径有效控制乡村企业污染等.作 者:陆新元 熊跃辉 曹立平 张胜 LU Xin-yuan XIONG Yue-hui CAO Li-ping ZHANG Sheng 作者单位: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境监察局,北京,100035期 刊:环境科学研究 ISTICPKU Journal:RESEARCH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年,卷(期):,19(2)分类号:X24关键词:农村环境 “三农”问题 环境污染 生态破坏

会计在当前信息化环境的质量要求 篇3

1 信息化背景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信息化主要是指以软件、硬件、网络、通信、多媒体等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IT为主要的动力而形成的全球信息化和知识经济社会。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 会计信息质量在经济生活中显得尤为重要, 但在会计工作中, 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仍然存在, 尤其是当前信息化的背景下, 会计信息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和更新的定义。

1.1 信息化背景下会计信息的特征

1.1.1 会计信息量大, 传递速度快。

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进步, 使得会计信息处理和传递的速度大大加快, 效率迅速提高, 而成本却相对低廉, 从而为扩大信息处理和传递范围, 及时、准确、充分地处理和传递各种信息提供了可能。

1.1.2 信息的快速传递使得金融市场、商品市场对会计信息的依赖日益加强。

有效信息的高效率低成本流动将降低资本市场的融资成本, 促进社会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在高度发展的信息时代, 强大的信息处理和传递能力为市场参与者获得所需要的任何信息提供了技术的物质基础, 同时市场参与者对信息提供了技术的物质基础, 同时市场参与者对信息的需求, 将促使信息提供者采用一切方法来满足用户的需要, 这使得半强式乃至强式有效的资本市场将成为现实。这一切对会计信息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

1.1.3 会计电算化不能满足要求, 网络会计飞速发展。

会计电算化起步于20世纪的70年代, 发展在20世纪90年代, 但与以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为背景的知识经济社会对会计工作的需求相比, 尚存差距, 在这样的情况下, 网络会计应运而生并取得飞速发展。

1.2 信息化背景对会计信息质量的主要影响

1.2.1 财务报告使用者广泛化和多样化, 使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受到挑战。

在信息化的背景下, 会计信息在全球范围内交流成为必然趋势, 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一方面要满足本国会计目标的需要, 另一方面要满足国际经济环境和国际金融市场的需要, 多样化和广泛化的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会计信息质量造成重要影响。

1.2.2 会计环境风险加剧, 会计信息质量受到应对环境的挑战。

不确定性和风险因素的挑战。信息时代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信息不完全导致经济活动的不确定性, 信息不对称表现为事前和事后不对称, 相应地带来了两种不同的后果:一种是由于信息事前不对称引起的逆向选择问题, 另一种是由于信息事后不对称引起的道德风险问题。这些都使会计环境的风险加剧, 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如何应对环境变化显得十分迫切。

1.2.3 会计质量特征范围的扩大。

会计信息的首要质量特征包括相关性和可靠性两项。其中, 相关性包括反馈价值、预测价值和及时性, 可靠性包括可验证性、中立性和反映真实性, 次要特征包括相关性。但在信息化背景下还应包括对实际情况反映的公允性、面对不同的会计要素会计计量方法从理论到实务也随之多元化。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市场的完善使得会计信息及时报告成为可能, 因此会计信息要着眼于未来具有前瞻性, 信息披露更及时更全面。信息时代的市场、金融创新迅猛发展, 这就要求高质量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还应具有相对性和动态性。

1.2.4 现代信息技术影响会计信息的采集和生成。

现代信息技术对会计工作环境、会计人员素质需求和会计模式等实力方面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包括计量范围、计量手段、传输方式都产生很大变化, 这势必影响到会计信息的采集和生成, 从而影响到会计信息质量。

2 信息化时代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

2.1 当前会计信息质量的现状。

会计信息质量不高, 失真的现象严惩会计工作对国家宏观经济管理与企业微观管理至关重要。会计信息质量是会计工作的生命。目前会计信息失真已达到了很重要的地步, 对国家宏观经济运行产生了严惩的负面影响。治理会计信息失真, 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2.2 信息化背景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

2.2.1 要求披露的信息量或信息范围不断扩大。

使用者不仅要求披露财务信息、定量及确定性信息, 还要求更多地披露非财务信息、定性及不确定性信息。信息需求由通用逐渐转为专用。未来的会计信息需求将呈现出多样性、多元化等特点。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财务报告专门委员会发展的综合报告指出, 信息使用者需要且企业能够提供的信息主要包括以下五类:a.财务和非财务数据;b.企业管理人员对财务和非财务数据的分析;c.前瞻性信息;d.关于管理产门和股东的信息;e.企业的背景信息。

2.2.2 对信息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

信息的质量是其相关性和可靠性的函数。然而, 可靠性和相关性在某些环境下却往往发生冲突。提高未来会计信息的质量就是要解决这一冲突, 特别是要满足用户对信息相关性的要求。

3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几点建议

要实现信息化对会计信息质量的新要求, 可从以下几点着手:

3.1 加强会计队伍素质的建设。

目前一些中小企业的财务人员依旧素质偏低, 对微机比较陌生, 网络就更是天方夜谭了, 实现网络会计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会计队伍素质不齐的问题。加强队伍建设, 不能急于求成, 要循序渐进, 教育更要从简单到复杂, 做到真正学懂。

3.2 财务流程要制度化、标准化。

一般来说, 财务流程都是按行业进行划分的, 信息化下的网络会计要求打破企业行业界限, 使财务流程制度化、标准化。标准化是将每一个这类系统“要素”规范化, 这是信息资源共享和系统兼容的前提条件, 包括统一制定财务数据编码、统一规定会计政策和统一核算方法。同时, 必须建立一套完整、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和财务流程。

3.3 技术上的要求。

目前, 财务软件百花齐放, 各有千秋, 但大多对数据库的自我保护不够。尽管通过口令、权限等设置实现了集中处理数据的保密性, 但对稍懂计算机操作的人员来说, 直接打开数据库修改数据并不是一件难事。

3.4 法律上的保证。

过去财务单据和报表都必须有各级领导和经办人的签字才能够生效, 而在网络化下, 网上签字代替了传统签字方式, 这样必须从法律上认可它的有效性。

3.5 工作制度上的保证。

集团公司可以建立网络安全控制制度, 网络会计牵制制度, 对网络系统的开发、维护、操作和网络周界实施控制, 并且通过建立网络责任中心和岗位隔离制度进行牵制。

3.6 构建多层次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

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的建立要考虑中国的国情。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应多层次化, 第一层次为总体质量特征, 即有用性;第二层次为主要质量特征, 包括可靠性、相关性、透明度、可比性和充分性;第三层次为次要质量特征, 包括如实反映、公允性、谨慎性、完整性、重要性、前瞻性和实质重于形式;会计信息的制约因素包括及时性、成本效益原则及相对性和动态性。

上一篇:网络直播红与黑论文下一篇:Ev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