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会计、环境审计及其实施方略探讨(通用12篇)
环境会计、环境审计及其实施方略探讨 篇1
会计委派制的实施环境及其出路
2006-8-24 10:22 侯中生
摘 要:会计委派制因会计信息日益失真造成国家资产流失而产生,但试行中还存在着其所需的实施环境不充分及现行政策法规不到位的问题。因此,会计委派制应先完善相关的法规而后再适时出台;同时,应成立专门的会计管理机构,管理属地内会计人员的应聘及委派事宜;也须明确会计职权,确保依法行政;还应处理好必要的各种工作关系。
关键词:会计委派制;实施环境;出路
一、会计委派制产生的背景及存在问题
会计工作是经济管理的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对会计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但由于会计管理体制和监督机制不健全等原因,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也日益严重,一些单位领导人干扰会计人员依法行使职权,授意、指使、强令篡改会计数据,造假帐,设帐外帐,转移国家资产,偷逃税收,扰乱了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严重影响了会计职能的发挥和会计信息质量,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了切实加强会计监督和管理,发挥会计工作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基础性作用,从而促使人们对会计人员管理体制进行论证、探讨,在此背景下,从改革会计人员管理体制入手,会计委派制就应运而生了。
近年来,我国先后在一些地方党政机关、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以及乡镇集体企业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等单位进行了会计委派制试点工作,从实际效果看,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果,但随着会计委派制的逐步推进,许多矛盾和问题也都显现出来。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重管理,责任不明。大多数的委派人员在业务上要接受会计管理部门的领导,行政上要受单位领导人的领导,在夹缝中求生存,感到左右为难,其工作积极性难以提高。(2)委派会计职权难到位。一些单位对委派来的财会人员不信任,在研究重大经济问题时,不通知委派的财务总监参加,有意“架空”委派来的财会人员,使他们行使的监督管理职能流于形式,达不到预期的效果。(3)委派会计缺乏相关制度及其配套措施的支持。我国目前的会计委派制尚处于试行阶段,各种制度还不健全,有关委派会计人员的选拔任(聘)用制度、重大事项报告制度、继续教育制度、业务考核制度、奖惩制度等还未具体化,委派人员行使职权的力度缺少政策支持和法律支持。
怎样使这种尝试健康有序地成长发展,并成为一种新的管理制度为社会所接受,避免或减少与其他方面的矛盾冲突,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为其创造有益于发展的土壤环境。
二、实施会计委派制所需的环境政策法律环境
就现行的规定来看,会计人员作为单位内部的管理人员,其任免应属单位领导人的职权范围,《中华人民共和国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规定,厂长有权“任免或聘任、解聘企业中层行政领导干部。”虽然其中也同时规定“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但目前仍没有法律对会计人员的委派做出规定,而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也有规定“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的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任免应当经过主管单位的同意,不得任意调动和撤换。”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会计主管人员任免的主动权在用人单位,除此以外的其
它任何机构在法律上是无权过问会计主管人员任免的,因而当前首要的任务是修改上述法规有关内容,让委派的会计人员在法规中的身份予以明确。政府支持
会计委派制能否顺利开展,最关键的一条还是各级政府是否给予大力的支持,因为此项工作涉及到政府、企业等相关部门,并非财政部门的工作。尽管财政部、监察部就会计委派的试行意见专门下文,而现在所反映出来的情况和问题仍非常严重,这就需要各级党政领导真抓实干,亲自过问并汇集财政、人事、税收、企事业单位主管部门的同志在一起,对会计委派人员的地位、职责、管理内容、人员调配、经费安排等问题予以明确规定,为会计委派制顺利实施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争取被委派单位的理解
委派会计人员在充分支持被委派单位依法理财,自主管理的前提下,发挥其监督作用,坚持“服务、促进”的宗旨,按照有关规定,正确履行职责,同时,要配合被委派单位开展业务,寓监督于服务之中,并注意工作的方式方法,处理事务时,尽可能与有关方面协商,以争取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实现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三、会计委派制的发展出路完善相关法规,适时出台
首先要完善《公司法》和《企业法》的有关条款,主要是修改这些法规中有关会计人事任免权的规定,对相关的会计职责权限重新界定与划分,单位会计人员和企业财务会计人员可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由会计委派机构实行统管统派其次,应在其他相关法规中明确规定,会计委派机构与各行政企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之间存在着一种统管统派的关系,并同时强调,实行政企分开并不是放弃政府对行政企事业单位的宏观调控与监管,而相反政府更应该通过对会计人员的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的统管统派,从源头上消除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遏制由会计行为所滋生的各种奢侈浪费及腐败行为,使会计改革和会计操作步入良性运作的轨道;第三通过试点,总结经验,适时出台《会计委派法》,以法的形式,对会计委派的法律操作及兼管职责权限、待遇以及所承担的法律后果进行全面规范,确保委派会计以法行事,监管有力。成立专门的会计管理机构
全国各地应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尽快成立会计管理局,管理属地内会计人员的应聘、委派事宜。具体制定应聘、委派计划,办理与各单位申请聘用会计人员的协议书,约定会计人员工作范围、内容和各自的权利义务以及应承担的责任;按有关程序考核确任会计委派人员的任职资格;定期对其进行业绩考核,以作为续聘、解聘和奖惩的依据等;规划会计人员的培训、发展与预测供求情况,统一管理区域内的会计委派工作等。在管理体制上,会计管理局是一个仍属同级财政部门领导的相对独立的政府机构,应与财政部门保持密切配合和经常性的协调,通过实践,逐步完善财政局与会计管理局对企事业财务会计工作的管辖范围与权限。会计管理局应想方设法,帮助企业会计部门在提高效益,强化会计监督,增加财政收入上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也能更好发挥财政监督职能,对此财政部门也应给予会计管理局以更大的支持。3 明确会计职权,确保依法行政
委派会计人员具有管理和监督的双重身份,其主要职责是,监督所在单位国有资产营运情况,对国有资产流失应承担相应责任;监督所在单位的财务收支活动,对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监督所在单位执行国家财经纪律情况,对违反国家财经纪律的行为承担相应责任。其主要权限是,审核所在单位对外报送的财务报告;参与拟定所在单位的财务会计管理规定;监督检查各项资金运作和资金收支情况;对重大财务收支项目,与单位主要领导人联签批准;参与拟定所在单位的年度决算方案、分配方案;审核所在单位的新项目投资可行性报告和重大经济合同。
4、处理好几个工作关系
在工作中,应争取被委派单位的理解和支持,处理好工作中的几个关系。一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新《会计法》明确规定,单位负责人为本单位会计责任主体,对本单位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而实行会计委派只是改变了会计工作的管理形式,单位负责人的主体地位丝毫没有变,委派会计只有审核监督权,有义务向会计单位反映会计核算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处理意见,但并没有最后的裁判权。因而委派会计一定要处理好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坚持以单位负责人为主,委派会计为辅的原则,无条件地为单位生产、经营服务,为其出谋划策。二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委派会计人员代表政府和主管部门行使会计监督权,是监督的主体;派入单位及其负责人是被监督的对象,是监督的客体。委派会计的监督权的行使,必须体现在为单位提供会计专业服务的过程中。三是服务与监督的关系。委派会计有两大基本的职责,即财务收支审核权和经济合同参与决策权。在工作中一定要行使好这两项基本职责,做到服务与监督并重,寓监督与服务之中,既不能脱离服务搞监督,也不能失去监督搞单纯的服务,要全心全意地支持派入单位的各项工作。会计委派制试行至今,虽然已有一段时间了,但它毕竟是一新生事物,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借鉴。只要我们针对试行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完善配套措施,在相宜的环境中,这种新型的会计管理体制一定能日益发挥出它的重要作用。不仅可以大大改观“数字出官,官出数字”会计信息严重失真的局面,而且可以加强会计监督,从源头上遏制腐败现象的发生。
环境会计、环境审计及其实施方略探讨 篇2
(一)环境管理会计的定义
迄今为止,不同组织对环境管理会计的定义有所不同。环境管理会计的概念最早是由联合国“改进政府在推动环境管理会计中的作用”专家工作组提出的,他们认为,环境管理会计是“为满足组织内部进行传统决策和环境决策的需要,而对实物流信息(如材料、水和能源等)、环境成本信息和其他货币信息进行的确认、收集、估计,编制内部报告和利用它进行决策”。这个定义强调了环境管理会计范围内须考虑的实物流信息及货币流信息,以及环境管理会计通常使用的信息分析技术。
在过去的十几年,针对企业环境事件导致的经济后果越来越多,国际上成立了许多专门研究环境管理会计的机构,如Tellus学会、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司环境管理会计专家工作组以及美国环保署的环境管理会计研究与咨询中心等。这些机构对环境管理会计(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Accounting)的定义阐述如下。
1. Tellus学会:环境管理会计是组织说明其业务的物料使用和环境成本的专门会计。物料会计,是通过跟踪工厂或营运场所物料流量的方法,将其投入和产出反映出来,以达到评价资源效率和发现环境改进机会的目的。而环境成本会计是进行环境成本的确认,并将其分配到物资流或公司经营的其他有形方面。
2. 国际会计师联合会:环境管理会计是通过开发和实施恰当的与环境有关的会计系统和实务,来达到对环境和经济绩效进行有效管理的目的。它包括与环境有关的会计信息的披露和审计,但更侧重的是生命周期成本核算,全成本法,收益评价和环境管理战略的规划。
3.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部环境管理会计国际专家组:环境管理会计是用来辨识和度量当前生产流程的环境成本以及采取污染预防或清洁流程的经济效益的各个层面,并且将这些成本和效益集成到日常业务决策中的一种机制。
(二)环境管理会计与环境财务会计的区别
环境管理会计起源于环境会计,它是环境会计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环境会计由环境财务会计和环境管理会计两部分构成。两者的区别主要包括:第一,环境财务会计是专门关注与环境相关的投资、环境负债、环境收益和支出,及与组织环境业绩相关的其他重要支出的外部会计;而环境管理会计是专门关注资源流动的实物信息,同时关注相关成本、收入货币信息的内部会计。第二,环境财务会计需要向外呈送相关的环境财务报告,并且这种外部报告具有强制性;而环境管理会计没有专门的外部报告要求。第三,环境财务会计是帮助外部利益关系人了解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对财务和环境的影响;环境管理会计则是帮助内部管理者了解环境信息对企业经营决策的影响。
(三)环境管理会计的特点
环境管理会计的主要特点是:强调公司内部成本,不包括企业难以确认的外部社会成本或外部环境成本;强调与环境有关的成本,如废弃材料的损失价值、废物管理成本;强调以实物量表示的材料和能源流动的信息;强调在环境管理中的运用,但也可用于企业内部管理和决策的许多领域,并日益用于外部报告。
二、环境管理会计的作用
(一)对投资决策的影响
如今,企业的发展也不单单只考虑经济效益,还要兼顾环境保护,“先污染后治理”的模式已经被社会所淘汰。现今的环境保护工作不再是“事后治理”,而是从最初开始就要进行全程控制。从这种意义上来说,企业的投资决策活动必须注重环境效益,它要求企业从整体效益出发,才能符合社会的要求。下面以一项设备购置决策为例说明环境管理会计在投资决策分析中的运用(采用净现值法)。
例如,某企业将要投产的新产品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一种残余物,该残余物可以用两种方法清除。
1. 采用蒸汽去除法。
所需设备投资50万元。每年发生的开支有:购买材料6万元,交纳排污费6万元,生产控制支出4万元。这种处理方式会产生一种有毒废气,企业目前没有处理该废气的能力。但国家近几年将会颁布一部有毒废气排放的控制法规,企业的行为很有可能面临巨额罚款,经过估算,罚款额将高达150万元(假定罚款在设备报废时一次性支付)。
2. 采用碱式去除法。
该工艺不释放任何废气,只会产生1种含碱废料,废料可回收制造肥料。其费用:设备投资100万元,购材料8万元,交纳排污费2万元,生产控制支出3万元,碱废料回收1万元(假定两套设备使用年限均为10年,采用平均年限法提取折旧,无残值;不考虑所得税的影响;折现率为15%)。两种方案投资及现值,见表1。
元
资料来源:龚凌、李锋民,《论环境管理会计》,工业安全与环保2004年第1期。注:60000×(P/A,15%,10);*1500000×(P/S,15%,10);*500000+301128+301128+200752+370770-250940
从表1可以看出,方案1的净现值是大于方案2的净现值,应选择方案2。如果不考虑环境损害的罚款支出,则方案1的净现值就是1 052 068元(1 422 838-370 770),小于方案2的净现值,应选择方案1,这一错误决策会给企业带来损失。
(二)提高质量
环境管理会计首先体现的是一种环境管理理念,环境管理理念要求企业采购无污染或少污染的原材料和使用清洁的能源。在生产过程中,通过产品生态设计、全面质量管理、成本企画等方法的综合运用,有效地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售后产品不含危害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因素,易于回收利用。
环境管理会计是一种应用技术。作为企业环境污染主要动因的资源流动与消耗,需要企业利用环境管理会计系统去跟踪、识别和分析整个资源流转,深入各环节分别计算废弃物发生成本,寻找全面提升环保效率、降低环境污染和提高产品质量的潜在动因。“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由于消费者对企业质量的信赖,必然会增加对其产品的购买,市场需求的扩大和市场份额的提高,增强了企业的竞争能力。
(三)有助于改善企业形象,增强企业竞争力
环境管理会计向企业内部的管理者提供进行管理决策所需要的与环境有关的信息,为企业整体的环境管理系统的建立提供支持,向利益关系人提供改进环境业绩的保证,树立企业形象,增强企业竞争优势。如从事清洁生产的工厂可以给公众留下正面、有形的提示,向公众传递该企业是对社会负责的企业,是保护环境的企业,是善待环境的企业等有利信号。企业实施环境管理会计可以获得资源的节约、政府的奖励、企业形象的提升、知名度的扩大、员工意识的提高,对员工健康损害的减少等好处,使企业竞争力得到增强。
(四)更好地预测环境成本和效益
环境管理会计可以帮助企业管理者认识自己的产品或服务从投入到衰退整个生命周期将发生的环境成本,帮助企业识别和预测环境管理活动的财务利益和其他商业利益,预测推行环境管理体系所产生的环境效益。通过比较成本、效益,更好地计量和报告环境业绩和财务业绩,以取得高层管理者的支持,从而保障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实施。在实践中可采用净现值、投资回收期、内部收益率等传统管理会计的指标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评价。
三、我国建立环境管理会计的必要性
在我国,不论是当前的环境管理制度,还是企业自愿实施的环境管理体系,都存在着与环境管理会计的联系,主要表现有:企业在投资决策中,可以利用环境影响评价所确定的主要环境因素,分析其对环境的可能影响,并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从而把环境因素纳入投资决策分析中,使企业投资活动对环境产生有利影响。另外,要使企业环境行为得到控制,必须有一定的考核制度。企业环境管理体系的运行,要求通过内部审核或外部审核进行检查,以发现偏离目标的行为并及时纠正,这需要通过建立环境业绩评价体系来保障其实现。创建我国环境管理会计的必要性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体现出来。
(一)我国企业同样存在环境活动和环境业绩
我国企业,尤其有污染能力的企业只要运转,就必然会或多或少地给环境带来污染,许多企业也确实为环境净化保护做了巨大的贡献。因此,企业就应该对环境保护活动的业绩予以适当的反映和对外报告。
(二)对外开放也要求我国尽快创建环境会计,以便改善投资环境,更好地进行国际交流和合作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一些大型外国企业进入国内,我国企业不仅面临残酷的国内竞争环境,而且必须接受世界经济环境的挑战。我国现在的许多企业在实力方面同国际大型企业相比较差,从长远来看,如果不重视环境治理及核算,将不利于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也对企业自身的发展带来危机。
(三)企业内部管理也需要环境会计
环境会计不单单为企业对外提供环境信息,还为企业内部的管理服务,为企业长期、短期预测与决策、日常控制、事后分析评价提供有益信息,从而保证实现最佳的环境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
(四)环境管理会计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环境管理会计对于政府利用环境会计信息制定相关的法规政策,改善环境质量;投资人及社会其他方面清楚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对环境的影响,确定企业的环境经济效益乃至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大的作用。
结语
我国环境保护政策和环境管理制度,已经对企业产生影响,许多企业已经开始实施了环境管理体系。虽然环境管理会计当前仍然存在一些理论及实践等方面的问题和困难,但是其在我国企业的实施有着广阔的前景。随着人们对环境管理会计认识的深入、研究的深化和应用的普及得到解决,我国企业才能真正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实现我国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可持续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田志莹.推进我国企业应用环境管理会计的建议[J].科技资讯,2007,(34):181-182.
[2]张袆.我国管理会计发展的新方向:环境管理会计[J].会计之友,2008,(8):14-15.
环境会计、环境审计及其实施方略探讨 篇3
【关键词】信息化环境 审计 会计实务
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对各个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其中会计、审计行业也不例外,信息技术不仅带来了先进的审计技术手段,而且还加大了对信息安全的审计风险。因此审计人员不仅要对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数据真实性进行有效的辨别,对其内容运用审计手段辨别真伪,还需要对信息系统夫人软硬件以及整个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内部的健全性进行有效审计,从而找到会计信息系统的薄弱环节,提高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充分发挥审计对会计实务的促进作用,从而不断推动会计实物的健康有序的发展。
一、信息化环境下审计对会计实务的影响
(一)对财务分析报告的影响
会计信息化对财务的具体目标以及报告的具体内容有着重要的影响,随着会计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其所呈现出来的多元化的发展方向不断地显露出来,在某种程度上影响财务报告目标及要求的具体实现,因为随着财务信息使用者的不断增多,对彼此的信息的使用内容和时间很作做出调整。随着信息化经济发展的要求来看许多无形的资产在财务报告内容上占据着越来也重要的作用,许多企业的执行者如果忽略了对这些无形资产的有效把握,很容易在以后的决策当中走上错误的道路,从而给企业带来一些不必要的损失,所以会计信息化对企业财务报告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无形资产额合理把控上[1]。我们传统的财务报告以纸张的模式记载,以纸质的模板为载体,运用高科技的载体手段把所需要准备的财务报告通过数据传输等方式进行描述使用,有效的完成行动效率。
(二)对会计操作手段的影响
在日常的应用中使用一些较大的数据困能够较大的提升数据的处理能力,并且大型数据库比起小型数据库具有較大的优势,大型数据库能够进行任务的同时进行,并且在处理速度和效率上不会因此受到影响,还有就是会计信息化能够利用财务软件实现较好的财务管理工作。能够较快的对财务信息进行处理,够保证在处理的过程中确保信息的安全性。总之,随着我国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和,其对处理会计实物的帮助也越来越多。一些财务支持软件也在不断的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为决策者提供了更加准确和完整的决策依据。帮助决策者更好的处理公司日常实务。
二、信息化环境下如何强化审计提高会计实务质量
在信息化条件的审计工作中,要根据新形势新要求不断强化对会计实务的监督监管力度,特别是对会计的信息安全领域更应该加以重视,审计对于会计信息安全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审计与会计信息之间存在着较多的相关因素,目前我国的审计制度还处在初级阶段,在市场运用中还有许多不足的地方需要不断的完善和加强,只有不断的完善审计制度,才能保证会计工作的有序进行,对会计实务的有序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审计执行的过程中,还会对会计的相关工作进行监督管理,防治出现错误的工作方法和方式,从而造成公司乃至个人各方面不必要的损失。
(一)不断完善审计控制的内外环境
内部环境对于审计的具体实施提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提高审计的效率和方法具有重大意义,审计内部控制的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审计工作能否顺利展开,因此环境在审计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一定的技术措施,不断完善内部环境的监管力度,特别是那些管理人员更应该在监督和教育方面加强管理,从而不断提升他们的职业素养和道德水平,而如果是在企业的内部,可以有条理的让企业的经营者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来对员工的不当行为进行约束,加强对他们的考核力度,从而使会计能够在压力和竞争中不断得到成长。
(二)不断完善监督管理制度
审计制度最大的作用就是对企事业单位进行监督,而内部监督是随内部管理的再监督,可以协助管理人员对企业践行行之有效的监督,并且根据达到的效果及时反馈监督信息,提出建设性的管理意见,针对会计行业的突出问题,提出面临的突出问题,寻找最好的解决方案,对会计实务形成监督和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模式,从而从根本上杜绝工作中不利于会计业务展开的因素[2]。
(三)加快我国内部审计制度的完善,提高会计业务水平
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各项制度的完善情况来看,我国的内部审计制度还不够完善,还有许多比较的迫切的问题需要得到解决,公司职员的业务素质不高,企业对公司审计力度不够等等都会影响到公司的健康发展,因此要不断的完善公司的内部制度,提高审计制度的应用水平,还需要针对公司的具体需要加强内外部的监管力度,不断完善会计人员的培训体系,不断完善有关会计人员的规章制度,不断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为企业提供一中完整的严密的内部监管网络,从国家方面来讲,要不断的加强审计工作的支持力度,制定有关方面的额法律法规,从而更好的维护我国会计行业的平衡发展。
三、结语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加深,会计领域的要求变的也越来越高,不同的企业单位更具自身发展需求,寻找一条适合市场发展的会计信息系统,而其中所面临的问题也是现在社会需要的迫切解决的,会计信息系统的本质就是要把当前比较流行的会计学、审计学与现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结合起来,从而达到一种不仅对会计实务进行有效控制、方便审计工作能够顺利展开以及能够对会计行业实施行之有效的监管的一种服务系统,相信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会计信息系统也会不断的得到完善,从而较好的满足社会各方面的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蔡文欣.会计信息化对会计实务的影响[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01:144-145.
环境会计、环境审计及其实施方略探讨 篇4
基于信息环境下会计审计的诚信价值的研究报告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向前发展,各个行业的技术日益创新提高,信息化时代到来了。我国的各大企业在信息化和工业化潮流的引导下,渐渐形成了具有整体性和规模性的信息化建设体系。这个体系是时代进步的表现,但是新事物的出现总是需要经过一段时间才会被人们所接受,这段时间就是发现并改正新事物缺陷与不足的时间。信息化模式在会计审计工作中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诚信价值问题就是值得思考的一大问题。
环境会计、环境审计及其实施方略探讨 篇5
摘要:审计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时注册会计师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其取决于两方面的风险:一方面是财务报表在审计前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另一方面是审计人员实施程序后未能发现重大错报和漏报的可能性。随着计算机技术渗入被审单位的会计系统和审计工作,也产生了其风险结果。如何在计算机环境下切实有效地控制不确定性引发的审计风险及其不良结果,旨在获取最大程度的安全保障,得到最可靠的审计结论,己成为审计理论界和实务界极为重要的课题。本文对计算机控制环境下审计风险的概念、影响要素以及降低审计风险应重点关注的领域做出了介绍,并提出了一些控制与防范措施的建议,旨在降低计算机控制环境下审计风险。
关键词:审计风险 计算机控制环境 审计人员
一、计算机控制环境下审计风险的概念
随着信息系统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完善,传统的财务运作和审计方式受到了冲击。计算机审计是以被审计单位计算机信息系统和底层数据库原始数据为切入点,在对信息系统进行检查测评的基础上,通过对底层数据的采集、转换、清理、验证,形成审计中间表,并且运用查询分析、多维分析、数据挖掘等多种技术方法构建模型进行数据分析,发现趋势、异常和错误,把握总体、突出重点、精确延伸,从而收集审计证据,实现审计目标的审计方式 。其主要包括两点内容,一是对运用会计电算化的被审单位的信息系统的设计、数据处理过程和处理结果进行审计并对其进行评价。二是审计主体运用计算机技术辅助审计,即把信息技术当作一种有力的审计工具,利用计算机和相关软件,使审计测试工作实现自动化。计算机技术在财务上的普遍运用也给审计工作带来了新的风险点。计算机审计风险可以从两方面理解:一方面是指审计人员接受委托并利用计算机技术对运用了计算机技术的被审单位进行审计,未发现被审单位财务报表中存在的重大错、漏报,而对财务报表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另一方面是指虽然审计人员针对计算机控制环境下的被审单位出具了符合事实的审计报告,但是由于被审单位高经营风险而造成利益相关者的损失,法律要求审计主体对其损失进行一定的补偿的可能性。
二、基于计算机控制环境下审计风险模型分析
年 10 月,国际审计和鉴证准则委员会(IAASB)发布的审计风险准则中,提出了新的审计风险模型概念,即: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与国际审计风险准则中的相同,,我国财政部也正式提出了新的审计风险计量模型,即在过去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1983年提出的审计风险模型(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的基础之上,将其中的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要素统一为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另外财务报表整体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也纳入了考虑。信息化技术对审计线索、审计技术手段、审计内容、审计环境和内部控制都产生了巨大影响,而这些变化也使得审计风险增加。审计人员为了识别、控制审计风险,在运用审计风险模型时,应重新评估与分析影响审计风险要素的因素,以保证审计质量。
(一)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与分析
重大错报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在审计前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它包括两个层次:财务报表层次和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认定层次。
农业环境保护实施发展探讨论文 篇6
我国采取了指令规制、技术创新和经济激励等多种农业环境保护措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农业生产污染影响,维护了农村生态环境。但是,很多政策措施并没有得到有效实施,政策力度不够,环境保护水平还比较低,与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需求还相距甚远。其主要表现为:
(一)直接管制乏力。制定法律法规,对污染排放和主体行为做出规定,依法强制实行,是世界各国污染控制的主要手段。这种手段要求不仅包括不同层次的法律法规文本,还要制定具体的执行标准、处罚细则,并有相关部门监督执行这些法规,并对违规行为实施处罚,只有这样才能发挥作用。目前从土地到灌溉水到农药使用,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但是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农业生产经营者并不知晓这些法律法规及标准,不知道如果遵守这样规章以及相应的权利和义务,也没有相关的部门进行宣传、监督和执法。此外,农村地域宽广、农业生产规模小而分散、农业生产技术和方式复杂多样、农户自身素质不高等特点,对实施这种强制性指令控制手段提出更高要求。
(二)技术推广难度大。当前农业生产技术的推广难度非常大。第一,由于农村青壮劳动力的外出转移,农业生产经营者出现兼业化、老龄化和女性化的趋势,年龄结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风险承受能力较弱,对新技术的使用意愿和接受能力不强。第二,一些对环境影响小的新技术如生物制剂、物理防护手段等,往往物化成本高于传统的化学投入品,而且使用起来有相应的操作规程,较为费事,在没有相应收益增加的情况下,农户不愿承担这样的额外成本。第三,一些环保技术要求少施化肥、少打药,可能会导致产量下降或者产品品相不好,造成农户收益下降,影响农户的使用积极性。第四,当前农技推广部门力量较为薄弱,工作经费不足,难以进行技术推广,加上小规模分散经营的农业生产特点,新技术推广运用难度较大。
(三)环保产品市场发育不足。与工业品不同的是,大部分农产品最终将走上餐桌,其质量安全水平与居民健康水平息息相关,因此人们将更加关注农产品质量安全,更愿意为安全、绿色、有机的农产品买单。但是,农产品市场又容易出现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当优质农产品的信息难以辨别、确认和信任时,人们往往会选择劣质产品,一旦优质农产品的市场销售出现困难,所付出的成本难以收回时,相应的生产技术和方式就难以维持。目前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产品等环境友好型产品标识的市场推广不够,消费者的认可度不高,产品价格优势不突出,对生产者实施相应生产规范的激励不够。
二、完善农业环境保护政策的建议
当前全社会高度重视环境问题,要求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这对开展农业农村环境治理工作是个重要契机。应该结合农业生产和农民居住的特点,完善相关政策,改进工作方式,加快农业农村环境治理。
(一)加强基层环保建设,加大农村农业环境治理投入。正确认识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重要性,提高农业农村环境保护的认识,将农业农村环保工作切实放在一个重要位置。第一,加强农村基层环境保护管理机构建设,加强环保部门和农业部门的沟通协作,优化人员配备,提高工作效率。第二,严格执行国家的环境保护政策,确保工业企业的连续达标排放,确保城市垃圾的合理化处理,遏制工业和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的趋势,减少农村环境的外源污染。
(二)改进工作方式,落实各项法律法规和标准。尽管农业生产存在分布广、监管难、成本高等困难,但是落实各项法律法规和标准,实施强制性指令手段依然是控制农业农村污染的主要手段。首先要加强各项法律法规、生产规范、技术标准及其重要意义的宣传和普及工作,提高全民的环保和法制意识,引导农民自觉改进生产生活方式,合理施肥打药,对畜禽粪便进行处理,自觉控制养殖规模,提高企业的强化社会责任,自觉采用环保生产技术。其次,制定具体的排污标准、环保标准和处罚细则,明确监督部门,确保环保法规的执行,对违规行为实施处罚。防治没有环保处理实施的企业盲目上马,强制要求不达标企业整改,对严重违规的企业要关停;对一般小农户,要充分利用相互监督和村庄自治,建立健全举报机制,对造成严重环境影响的行为要严肃处理,对好的做法要加以表彰、奖励和宣传,并将村庄环境治理作为村干部的一项重要工作。
(三)规范产品认证,加大市场宣传力度。严格规范各项优质农产品的产品认证,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降低认证费用,鼓励符合条件的专业合作社开展产品认证。加大市场营销,扩大销售模式,减少中间环节,将信息尽可能地传递给消费者,获取消费者的认可和信任,从而建立成长期的供销关系。加强对已获认证产品的监管,开展不定期抽查,一旦发现违规行为,立即取消认证标识,并进行信息披露,加强认证产品的公信力。
环境会计、环境审计及其实施方略探讨 篇7
近年来, 云会计技术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扮演着尤为重要的作用。信息的可获得性增强促进了财务共享服务的诞生, 推动了--“云会计”的新变革。所谓“云会计”至今为止并没有一个严格的定义, 其泛指企业运用云服务商提供的互联网在线虚拟会计信息系统服务, 以实现企业自身的会计定制化需求。云会计服务的模块化、多元化、分散化等特点与传统会计软件有很大的差别, 导致了现行的审计还无法满足云会计环境复杂性等要求。如何构建应对变化较大的会计环境的审计实施框架, 以降低审计风险, 成为目前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重点。
二、云会计环境下审计面临的挑战
1. 审计环境复杂化
从操作系统上看, 与传统财务软件较为稳定的应用系统边界相比, 个性定制化的服务模式导致各企业应用系统边界模糊, 除此之外, 系统之间的各个模块云服务商可根据企业的需求进行变动调整, 从而增强了审计环境的多变性和复杂性。由于目前云会计还处于起步阶段, 各服务商产品的相关标准并为统一, 产品版本过多相关透明度的不足, 也增加了注册会计师对审计环境的了解难度。从数据获取程度来看, 注册会计师在云会计环境下所获取的财务数据大部分要从服务供应商中提取, 而所提供的数据是否充分和适当, 即使能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其可靠性在云会计服务商与企业之间的商业关系中也会大打折扣。
2. 审计范围扩大化
在云会计环境下, 企业可以随意选择不同的云服务商, 甚至将不同的模块分散到各个云会计服务商中。这就可能会导致竞争对手直接会共用一个服务商, 如果未采取较为可靠的加密技术, 用户信息的安全性将受到极大的威胁。除此之外, 还需要考虑服务商服务器的性能以及在紧急情况下数据丢失的可能性, 这些都与云会计服务商的内部控制息息相关。由此可知, 审计人员需要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报告的可靠性提供合理的保证的同时, 必须确保云会计服务商提供的会计信息服务系统的可靠性, 如果第三方鉴证机构提供了相关的鉴证报告, 还需确认此鉴证报告的可利用性。在某些方面抽象审计逐渐向全面审计转变, 审计的重要性水平依赖程度减弱, 审计范围进一步扩大。
3. 审计证据来源多样化
会计服务的分散化使注册会计师收集审计证据的来源变得多元化。在新环境下, 企业、云会计服务商以及第三方鉴证机构等都可能成为审计证据来源的主体。在云会计下, 将IT审计证据分为一般控制层面和应用控制层面的审计证据。一般控制层面的审计证据需从云会计服务商中获取, 包括其提供服务的基础设施、技术构架, 程序的编译、软件的测试等方面, 以评估审计储存的完整性。应用控制层面的审计需要从被审计单位和第三方鉴证机构中获取, 包括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状况, 云会计服务商提供的在线会计信息系统的可靠性评价等相关审计证据。云会计环境下在线会计信息系统的复杂性扩大了审计证据的来源, 也加剧了审计工作的难度。
4. 审计风险加剧化
传统审计风险模型认为, 审计风险由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构成。在复杂的云会计环境下, 审计风险有所增加, 风险范围随着云会计服务商的加入进一步扩大。一方面, 在线的会计信息系统脱离了对纸质材料的依赖, 数据储存以无纸化形式存在, 且会计信息存在于一个共享的云端中, 数据的安全性受到威胁, 审计的可视线索消失。此外, 数据的可获性以及云会计环境下对审计人员综合素质的高要求, 也必然增大审计风险。
三、云会计环境下审计实施框架的设计方案
1. 云会计环境下审计工作的准备阶段
传统审计工作的准备阶段一般包括对审计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的确定, 并通过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来进行风险评估, 进而制定审计计划。基于云会计环境之下, 准备阶段的工作将有所改变。首先, 在制定审计目标时, 对于云会计服务商的审计目标也应当考虑在其中, 这一目标需根据审计的侧重点而制定。针对在线会计信息系统生成的财务报表做出的审计, 应当更加注重系统的运行是否有效, 财务数据的真实完整性, 而针对内部在线会计信息系统自身的审计, 其应当关注是该系统的业务流程、信息资源与企业的契合程度是否能够为被审计单位形成可信程度水平高的财务报表。由此我们可以看出, 在云会计环境之下, 对在线会计信息系统可靠性的评估成为审计的共同目标之一, 对云会计服务商提供的云会计服务相关性和可靠性的评估是审计工作中对财务报表预期不存由于错报和舞弊而导致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提供合理保证的前提。
云会计环境的变化无常使得风险评估在这一阶段显得尤为重要。鉴于云会计技术的不透明性以评估出云会计系统的可靠性, 因此, 审计工作必须利用专家或第三方评估机构的工作, 包括专家对云会计服务商的资质、技术水平、服务的基础设施构架以及对相关法规的遵守程度等, 以得出会计服务商提供的服务是可信性评价结论。此外, 风险评估环节中还应对在线系统的内部控制以及是否存在潜在安全威胁等构建风险矩阵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估。此外, 审计计划特别注重将被审计单位本期所使用的云会计服务商都纳入审计范围当中, 并根据云会计技术环境的复杂程度合理安排必要的审计时间, 在对云会计技术的评估和总体在线系统业务流程逻辑的了解方面, 投入更多具有IT技术专业的审计人力资源。
2. 云会计环境下审计工作的实施阶段
由于云会计环境下, 被审计单位通过接入云会计服务商的互联网借口便可获取会计服务, 因此, 新环境下的审计工作可以认为是更大范围内的IT审计工作。基于云会计环境, 审计工作可以分为一般控制层面和应用控制层面的审计实施工作。
一般控制层面中, 注册会计师需要确认云会计系统控制的设计和之下是否有效, 特别要关注的是系统的更新、基础设施的变更、访问技术的安全性、数据储存的安全性以及网络运行的安全性等, 虽然此类工作增加了审计人员的工作量, 也对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提高, 但是由于大多数云会计服务具有一定的共性, 因此对此类测试的重复程度非常高, 一般在测试完一类流程之后, 便可得出运行有效的结论, 这对后续应用控制的测试节省了更多的时间和资源。应用控制则应遵守传统审计规范, 特别要关注业务流程与企业目标的契合程度, 从云会计服务的业务流程过程当中找出相关风险点, 并挑选出重点流程进行穿行测试, 在IT审计中的穿行测试可以通过自动化软件结合大数据进行分析, 但此过程应更多结合外部专家的工作。
3. 云会计环境下审计工作的终结阶段
通过对审计证据是收集以及分析工作, 最终形成对被审计单位的综合评价, 并以此出具相应的审计报告。审计报告的初稿以审计人员的判断为基础, 审计人员通过在审计终端中选择相应的审计意见类型, 若是非标准审计报告, 亦可以选择事先编制好的出现相应错报或舞弊的模板, 审计人员根据具体情况在模板上做相应改正, 系统便可自动出具对应的审计报告。支撑审计报告的相关审计证据会在审计过程当中自动形成审计底稿, 并自动分类和编号。审计报告初稿在系统中经上级审核通过后, 最终确定审计报告。对于审计期后事项, 系统也会根据事项的具体性质和审计人员的判断, 形成具体的应对措施。
四、结语
云会计技术的发展对财务会计和审计工作来说既是挑战又是机遇,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带来的便利性能解决传统审计工作中的棘手问题, 提高了审计的效率。然而, 这也带来了更为复杂的审计环境, 需要更加完善的审计实施框架来为审计工作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准确性提供更为有利的支撑, 本文在云会计环境下构建的审计实施框架, 以新的审计环境为基础, 对于未来的审计工作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程平, 温艳好.云会计对审计的影响及对策[J].中国注册会计师, 2013, 11:121-124.
[2]王晶晶, 朱晓哲.云会计对企业审计影响分析[J].财会通讯, 2014, 28:103-104.
我国环境审计探讨 篇8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社会的发展和新的发展现的提出,环境审计的重要性日益彰显。首先阐述了我国建立环境审计的必要性,而后对我国环境审计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我国环境审计的建议。
关键词:环境审计;国家审计;内部审计;社会审计
1我国建立环境审计的必要性
1.1建立环境审计是当前环境管理的需要
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和城镇快速发展时期。目前,在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和环境管理、保护方面,未能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能源紧张、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已经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因此,环境资源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并迫切地要求加强环境管理。而环境管理责任主要是由政府部门及企事业单位具体承担的。其责任履行情况如何,需要由独立于环境管理者之外的第三者加以监督、鉴证和评价。建立环境审计可以对环境进行价值度量,为有效地治理环境提供可以依赖的信息,对环境管理起到重要的促进和保障作用。
1.2建立环境审计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
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把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重大战略。可持续发展要求人类的经济行为应当与自然发展相协调;同时要求当代人在追求目前发展与消费时,不能使后代人由于现代经济过快发展而饱受环境质量下降的恶果。要实现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相互协调,建立环境审计可以发挥其特有的功能:可以检查有关环保法律法规、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可以检查环保监督体系和控制制度的建立;可以检查环保规划和预算的编制;可以检查环保资金的安排、落实和使用,并做出全面评价。
1.3加入世贸组织需要尽快创建环境审计
现阶段有很多世界银行项目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项目以及国际交往中都会有很多环保要求,成了我们向海外投资难以绕过的“绿色壁垒,企业只有生产能被社会认可、接受的无污染的绿色产品,才能得以长期的生存和发展,同时,应防止发达国家向我国投资时把破坏环境和污染环境的项目引进到中国。我们所应采取的措施之一就是要开展环境审计。
2我国环境审计的现状分析
2.1对环境审计认识不足
我国正处在经济转型时期,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尚未真正树立。一些地方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对一些污染环境的现象采取默许容忍的态度,环境污染得不到有效遏制,环境保护工作往往难以开展。近几年对环境保护工作虽有所重视,但同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环境保护工作起步较晚,直到1999年,环境审计才作为我国审计理论的研究重点,但目前仍缺少系统的环境审计理论阐述,宣传工作也做得很不够。在这种状况下,环境审计没有被社会所公认,也没有被审计人员所深刻认识,环境审计的作用还仅限于消极的防范,环境审计应有的制约和促进作用还无从谈起。
2.2环境审计主体单一
我国环境审计的主体主要是国家审计机关,内部审计部门和社会审计组织的参与程度较低。环境审计主体单一化既不能保证环境审计质量,也很难使环境审计发挥防范作用。因为人员有限,完成所有审计工作难度较大,只能把已经出现严重环境问题的项目列入审计计划,使得事前监督薄弱,事后亡羊补牢,难以拓展环境审计项目的范围,减弱了环境保护工作的力度。
2.3环境审计范围狭窄
目前,我国环境审计的重点基本局限于环保资金的财务收支审计和合规性审计,环境审计成为事后审计。1、环境政策法规的执行审计,主要是审查有关部门是否严格执行国家的环保政策、规章和制度。2、环保资金的财务收支审计,主要审查各部门环保资金的使用是否符合国家的规定,是否专款专用。
2.4缺乏有关环境审计方面的法律、法规
长期以来我国对环境审计缺乏专门的立法。虽然开展环境审计也有某些法律依据,但这些法律、法规对于要开展环境审计是远远不够的。《宪法》、《审计法》等法规仅仅是对传统审计业务的授权,都没有明确规定环境审计的具体实施办法和相关的技术标准;中国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准则更没有环境审计的具体准则。这就使得审计机构执行环境保护审计时缺乏依据,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在对被审单位的环境业绩进行分析与评价时缺乏法律法规依据和评价标准。
2.5环境审计人员知识结构不合理
环境审计是一门交叉性的学科,其广度和深度对审计人员的素质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审计人员必须懂得审计方面的知识,如财务审计、绩效审计、管理审计等,还要具备社会学、统计学、工程学、环境经济学、环境法规等多方面的知识,但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审计人员来自会计、审计专业,其他专业的审计人员很少,几乎没有来自环境类专业的审计人员。
3加强我国环境审计的建议
3.1提高社会对环境审计重要性的认识
要加大环境审计的宣传力度,通过宣传环境保护对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使社会公众充分认识到环境审计的重要性,积极参与各种环境保护活动,支持和配合环境审计,同时也从侧面促使企业重视环境保护问题,以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促进企业的长久发展。
3.2拓展环境审计项目
今后一个时期,环境绩效审计和环境责任审计应成为重点拓展的项目。1、环境绩效审计。主要是对环保资金分配使用的经济性、环保投资项目的效益性和环保部门的业绩进行审查。2、环境责任审计。对每届政府官员的考察应从单一GDP标准转为绿色GDP标准,把环境责任审计纳入到对政府负责人的审查中,同时将环境审计纳入企业领导人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之中,使得政府部门负责人和企业领导人不再以破坏环境为代价获得经济发展,促使环境审计纳入常规审计,只有详细规定企业、各级政府党政领导人的具体环境责任和责任追究制度,才能使环境保护在实践中得到落实。
3.3紧密协作,开展环境审计工作
充分发挥国家审计、内部审计和会计师事务所各自的作用,实现外部审计与内部审计的有机融合。内部审计可以监督企业环境管理,同时能够为外部审计部门提供企业的环境信息。在目前我国环境审计人员素质较低的情况下,应充分发挥注册会计师在环境审计中的作用,会计师事务所可以对委托人指定的环境报告和环境经济活动进行鉴定和审计,由于这一中介组织以“第三者”的身份存在,因此能独立、客观、公正地从事环境审计服务活动。国家审计机关利用会计师事务所和企业环境会计部门提供的环境信息进行重点审计,如对大型投资项目和国有大中型企业的环保绩效进行审计,这样可以提高环境审计效率和质量,达到保护和改善环境的目标。
3.4加强环境审计立法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环境立法发展十分迅速,但我国环境立法仍远远不能满足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因此,环境审计缺乏法律依据。国家首先有必要通过修改和完善现成的法律,对环境审计做出专门的规定,要通过立法完善法律体系,使审计组织在环境监督、管理方面有特定的审计权限,充分发挥审计的作用,并应加强执法力度。其次,应加快环境审计准则以及实施细则和判断标准的制定,再次,应将环境审计纳入整个国家环境管理体系,使之成为服务于环境保护的环境管理体系的子系统。
3.5加快实施环境会计
环境会计、环境审计及其实施方略探讨 篇9
从事出纳工作必须有高度的责任心。出纳员每天与现金打交道,不能有半点的马虎和粗心,稍有不慎,就会发生差错。因此,无论发生的业务量多少,都必须坚持每天对账盘库,做到账款相符。二是安全意识。出纳岗位经常负责着现金,必须牢牢绷紧安全这根弦。三是服务意识。出纳工作就是为单位的正常运转做好服务,因此,工作中一定不要怕麻烦,周到服务,满腔热忱。四是公开意识。财务收支十分敏感,是单位的热点工作,需要定期地公布支出情况,接受群众的监督,获取支持和帮助。五是清正廉洁意识。出纳岗位经常同金钱打交道,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对于各种诱惑,要有坚定的抵抗力,永远保持清正廉洁的品格。六是坚定的原则意识。出纳守的是单位的金库,没有完备的审批手续,不能随便支付一分钱。七是顽强的抗挫意识。出纳工作很容易发生差错,要能很快从挫折的阴影中走出。
四、会计电算化下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的登记工作及账页形式发生了变化
手工方式下,每天依据收付款记帐凭证登记现金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是出纳员的必做工作。在单位实现会计电算化的条件下,记账工作是由系统自动、集中完成的。出纳人员无须依据收付款记账凭证每天登记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并结出余额,减少了工作环节,大大减轻了工作量;而且通过系统授权,出纳人员可以随时查询、打印银行日记账、现金日记账、资金日报表等。
五、银行对账工作变的更加轻松
在手工记账条件下,出纳人员定期都要将银行存款日记账账面余额与银行对账单相核对,以查明银行存款实有数。若存在未达账项,还需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其对账过程工作量是相当大的。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有很多的会计软件都提供了银行对账和自动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功能。银行存款日记账一般通过输入会计凭证、系统执行记账功能后自动生成;银行对账单可通过出纳人员手工输入或者通过导入等方式输入;然后出纳人员只要调用“对账”功能由系统自动对账即可轻松完成;若输入内容有不规范而导致对不上的账,可通过手工对账来进行补充。同时还可查询对账情况、取消所有已勾对的标志和输出“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参考文献:
[1]华红安:出纳工作的意识.财会通讯,2005.3
[2]王燕峰:浅谈如何做好出纳工作.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61
环境会计、环境审计及其实施方略探讨 篇10
从河道内生态环境需水量的`基本概念出发,提出河道内生态环境需水量的计算方法问题,认为尺度转换问题是河道内生态环境需水计算的基础;总结了目前国内外较为常用的河道内生态环境需水量的计算方法,同时对其进行了综合比较,指出了其优缺点;认为将国外和国内计算方法有机结合并进行合理改进,使之适合国内河道内生态环境需水计算,是今后国内河道内生态环境需水研究的方向之一.
作 者:张代青 高军省 ZHANG Dai-qing GAO Jun-sheng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环境与水利学院,河南,郑州,450002 刊 名: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ISTIC英文刊名:JOURNAL OF WATER RESOURCES AND WATER ENGINEERING 年,卷(期):2006 17(4) 分类号:X171.1 关键词:生态环境需水量 计算方法 研究尺度 河道★ 商品房合同
★ 商品房买卖合同
★ 套圈作文
★ 年终双薪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
★ 加班费的计算方法浅析
★ 商品房回购协议书
★ 商品房买卖合同补充协议
★ 商品房租赁合同范本
★ 深圳市商品房买卖合同
影响我国实施环境会计的因素分析 篇11
[关键词] 环境会计 可持续发展 会计准则
自从葛家澍教授等在《会计研究》1992年第5期上发表的《九十年代西方会计理论的一个新思潮——绿色会计理论》一文以后,陆续许多学者把自己关于环境会计的理论研究成果发表在有关的期刊上,引起会计界极大震动。十几年过去了,我国关于环境会计的研究还只是停留在理论阶段,没有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我认为影响我国实施环境会计的因素如下:
一、我国实施环境会计的有利因素
1.发展环境会计已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
从原始社会会计萌芽,到1494年意大利数学家卢卡斯·巴斯勒提出的借贷记账法,一直到现在比较完善科学的会计体系的形成,可以说发展环境会计已具备一定的传统会计的理论基础,虽然环境会计对信息核算、确认、报告等各方面有别于传统会计的地方,但环境会计还是可以把传统会计的一些理论借鉴过来。
2.国外环境会计的实践给我们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早在20世纪70年代,西方的部分会计学者就开始研究环境保护与会计处理技术的结合方式问题,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至今已发布了三个有关企业环境处理成本处理的公告。解决了石棉污染的会计核算问题、环境污染的处理问题和有关环境负债的核算问题。
自1999年以来,日本政府制定或修订了以《循环型社会基本法》为首的一系列与企业环境会计关系密切的法律法规。特别是2000年7月,日本环境省委托日本公认会计协会编写了《环境会计指南手册》,不仅收集了37家企业的环境会计处理案例,并且利用有问有答的方式,解释了人们所关注的问题。
3.国人环境意识的觉醒有利于实施环境会计
实施中国环境会计不仅是一个会计问题,同样是一个复杂的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随着环境污染加剧,广大国人也从对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喜悦中品尝到了环境恶化的恶果,也在有意识的抵抗一些污染企业在身边的建立,有意识的使用一些绿色产品。随着环境保护思想的普及与提高,会有更多的国人和企业加入到环境保护行列中来。
4.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奠定了环境会计实施的政策基础
我国政府十分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在法制建设、政府管制、经济调控和宣传教育等方面做出了相应的制度安排,明确制定了国家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方针政策。在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上提出了:“环境保护,是中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一项战略任务,是一项重大国策。”由此确立了环境保护政策成为我国基本国策之一。从此,环境保护政策特别是作为环境政策重要表现形式的环境立法,得到了快速发展,为企业实施环境会计奠定了政策基础。
5.我国环境会计的实务操作正在逐步形成
在我国现时会计实务中,还没有系统的环境会计和信息披露的制度或规范,企业环境信息的披露也刚刚起步,缺乏规范。可喜的是,ISO14000国际标准引入我国以后,一些外资公司和我国一些重视环境保护事业的企业开始尝试进行环境会计的实践。
二、我国实施环境会计的不利因素
1.传统会计学和经济核算方法的束缚
环境会计是以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为指导,运用会计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采用多元化的计量手段和属性,它是会计学的一个分支,环境会计的提出和实践对传统会计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所以环境会计的实务操作,虽然以传统会计理论为基础,但也需要发展创新传统会计所没有的内容。
2.国外还没有成熟的理论和制度规范可供借鉴
虽然美国、日本等国家和联合国及其相关组织对环境会计不论是在理论和实践都做了相关研究和约定,但没有全套成熟的理论可供借鉴,不像传统会计那样有国际准则和国内准则可供参考,现在环境会计的发展还是不普及,不规范,并没有强制各企业必须执行,所以世界环境会计发展也应向普及化、规范化发展。
3.国内对建立建全环境会计缺乏充分认识
严格说来,我国环境会计的研究还处于非常低的层次,国家虽然对环境保护非常重视,但到目前为止还未发布关于环境会计的准则,大部分企业出于自身短期利益的要求,对本企业对外部土壤、空气等造成的影响从不考虑,对国家和环境会计理论研究者的建议置若罔闻。
4.国内尚缺乏环境会计准则和相关制度
随着环境问题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绿色会计也逐渐被提上了议程,但是,目前国际上还没有专门的绿色会计准则。在我国现行会计制度中,还未建立与环境会计内容相关的配套核算体系,单独关于环境会计的会计准则也没有。
5.缺乏环境会计专业人才
目前我国环境会计基本上停留在理论研究阶段,会计实务的处理也基本上没有,一些大公司对环境会计的实践也大多停留在会计报表中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所以我国发展环境会的障碍之一就是缺乏相关环境会计专业人才,如果大部分传统会计人员都掌握环境会计知识,则对推动环境会计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
6.环境会计信息使用者要求不迫切
社会经济发展到今天,环境资料信息使用者仍然主要是政府部门。会计信息的其他使用者,如投资者、债权人、企业内部职工等并未真正关心企业经营中产生的环境问题、资源浪费等信息,這些都将阻碍环境会计的发展。
总之,随着可持续发展理论的进一步深入人心,人类会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工作。政府、投资者、债权人、社会大众等有关方面对企业环境问题方面的信息要求也会更多。这必将推动我国环境会计的快速发展,进而对环境会计规范提出新的要求,因此各有关方面一定要把握时机,尽快将环境会计理论研究和实务接轨,实现我国的环境会计实务操作。
参考文献:
[1]许家林:《中国环境会计研究回顾与展望》.《会计研究》,2004年4期
[2]张亚萍:《在我国实施绿色会计的几点思考》.《宝鸡文理学院学》,2004年4期
[3]陈秀霞:《关于建立环境会计的探讨》.《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1年4期
[4]刘明辉樊子君:《环境会计在日本》.《中国发展》,2002年2期
对化工企业实施环境会计的探讨 篇12
在这样一个基本背景之下, 会计界当然不能无动于衷, 环境会计应运而生。环境会计是将会计学、环境科学、现代经济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相互结合, 运用一定的方法, 以货币单位计量、实物单位计量或用文字表述等形式, 对企业给社会资源环境造成的收益和损失进行确认、计量、揭示和分析, 旨在指导对经济资源做最有效运用及最佳调配, 从而形成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笔者认为, 鉴于我国化工行业的财务运作现状, 将环境会计引入会计核算体系, 可有效地将环境因素与企业经营联系起来, 促使企业在制定发展决策的时候能够考虑到对社会的影响和贡献。
一、环境会计的含义
环境会计是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为指导, 运用会计学基本理论与方法, 采用多元化的计量手段和属性, 对企业单位的环境管理系统以及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的会计, 它是会计学的一个分支。环境会计的目的在于协调企业与环境的关系, 改善社会环境资源状况, 提高社会总体效益。具体来讲, 就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尺度, 以有关资源、生态环境以及会计、税务、审计等法律、法规为依据, 研究社会、经济、科学的发展同资源、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 核算对资源、生态环境的建设、防治、开发利用的投入资金以及发生的各项成本费用, 分析对资源、生态环境投入资金所产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评价企业经济活动和宏观社会经济活动对资源、生态环境发生的正面或负面影响, 以期达到合理的配置资源、改善环境的目标。
国外学者根据环境会计的目的和功能, 把环境会计分为外部环境会计和内部环境会计两个基本领域。把涉及企业外部信息披露的环境会计称为外部环境会计, 把涉及内部经营管理的环境会计称为内部环境会计。外部环境会计是为了向企业的信息使用者提供与企业的环境保护活动有关的信息而建立的会计系统。内部环境会计是为企业在经营活动中进行环境保护决策建立的, 对企业的环境成本和环境收益进行确认、计量和评估的会计系统。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要涉及许多环境保护决策问题, 如环保资金筹集、环保投资决策、环保成本控制等。内部环境会计就是对企业内部的环境信息进行整理、计算、对比和分析, 帮助企业经营者制订长期的环境保护发展战略和目标, 使企业能够在实现环境保护目标的前提下, 取得良好的经营业绩。
二、化工企业的主要污染情况
1. 对大气的污染
比如, 在石油企业的钻井过程中, 由于井下地层压力较大会形成高压油气层, 经常会出现井喷现象。井下喷出的硫化氢中含有毒性气体, 人吸入70-150毫升/立方米硫化氢, l至2小时出现呼吸道及眼刺激症状;吸入760-1000毫升/立方米硫化氢, 数秒钟后出现急性中毒, 呼吸加快, 之后因呼吸麻痹而死亡。这种气体散发到空气中, 严重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同时, 在一些特殊化工产品生产过程中, 会产生很多废气, 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多, 从而形成“温室效应”。温室效应可以使地表气温升高, 会使冰川融化, 海平面上升, 淹没地势低的沿海地区, 还会加快土地沙漠化。
2. 对水源的污染
比如, 在石油化工开采过程中, 为了防止地面塌陷, 需要不断往地下注入清水, 这就造成了对水源的污染。在石油开采过程中, 会排出很多废水, 这种废水是高矿化度水体, 会对周围的河、湖和饮用水造成严重的污染。
3. 噪声污染
比如, 在硝酸铵的合成生产中, 机器设备的噪声非常大, 相当于100辆汽车同时按喇叭, 人们如果长期在这种高分贝的环境中生活, 会使神经系统受到损害, 还可能导致耳聋, 严重者会形成精神分裂症。
4. 破坏绿色植被
在化工企业周围, 由于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污染, 附近地区的植被会遭到严重破坏, 有的甚至寸草不生。这样, 会使绿色植被减少, 沙漠化加剧, 还会使农田减少, 影响农业生产, 从而带来严重的生态后果。
三、化工企业实施环境会计的措施
1. 优化企业内部环境费用的分配与控制
环境成本的核算可以分为外部环境成本内部化和内部环境成本的分配。就企业内部环境成本而言, 如何合理地将各种环境成本归集、分配到生产的各个环节, 对于企业环境业绩的优化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按照现行的会计制度规定, 一般费用中, 制造费用是以产量或人工费用为基础进行分配的, 而期间费用则直接计入损益。针对化工企业的具体工艺, 可以采用作业成本法对该化工企业的环境成本进行计算。在划分作业成本和确定成本动因时, 应注意将产生环境影响的作业专门设立, 这就形成了专门的环境作业成本库。作业成本作为一种战略性的管理决策工具, 可以为作业链分析奠定必要的基础。而通过作业链分析进行作业管理, 可以在确保产品对于消费者的价值不遭到削弱的基础上, 减少不必要的作业环节, 实现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要求。将这一方法应用于化工行业环境成本的计算, 不仅可以准确地将其分配给引起环境成本发生的产品线, 而且可以通过作业分析, 消除或降低具有环境影响的作业的影响程度, 从而降低环境成本, 并进一步节约产品生产的总成本, 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
笔者认为, 要通过各工艺中工作人员的介绍及他们对污染物的估计来分配环境费用。环境成本的降低, 可以直接影响企业的产品成本, 并可使企业的利润增加。比如, 石油化工企业钻井环节应占整个环保费用的20%;开采环节占环保费用的70%, 其中废气占20%, 废水占50%, 废油占30%;运输环节占环保费用的10%。
2. 建立环境成本责任中心
为了实现上述的环境成本控制, 化工企业可以建立一个专门的环境成本责任中心, 对环境成本进行单独控制。通常企业根据效益目标做出成本费用总预算, 然后向各责任中心下达预算目标, 各责任中心再向所属的各个部门下达指标, 然后由各部门分别采取管理措施。设置成本责任中心的目的, 一是协调企业内部各生产部门的关系, 对环境成本做出科学的规划, 综合处理各个生产环节的环境信息, 并予以披露;二是使某些不可控的环境成本变为可控, 从整体上对环境成本实施控制。当环境成本责任分散到各个生产环节的时候, 各生产环节只对已经发生的支出负责, 而该环节的某些环境行为可能导致其他生产环节未来的或有支出, 这些或有支出既不能对生产环节负责, 也不能对发生环节预防, 因而是不可控的, 这显然不利于环境成本的整体控制。统一的环境成本责任中心可以对各个生产环节的环境行为实施监控, 将不可控成本也纳入可控的范围内, 对环境成本做整体控制。
3. 积极进行企业环境信息披露
在实务操作中, 化工企业的环保责任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 没有公认的计量基础, 环境信息收集与计量存在问题, 这些都影响了企业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但是, 随着经济的发展, 资源的不断开发利用, 国家、企业以及个人已经越来越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因此, 通过对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 一方面可以使企业了解自己的环境行为及其影响, 从而科学、客观地核算企业的经营成果, 加强对生态环境效益的重视, 积极改善企业的内部管理, 提升企业的环保形象, 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最佳结合, 促进企业发展;另一方面, 企业的利益关系人需要了解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了解企业对环境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 并在此基础上做出理性的判断和决策, 所以他们要求对环境会计信息做出详尽的披露。通过环境成本责任中心的控制, 不仅可以降低环境成本, 还能够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如果把这种环境信息进行披露, 则会给企业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