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会计核算问题

2024-10-26

环境会计核算问题(精选12篇)

环境会计核算问题 篇1

会计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能够使会计工作水平得到有效提高,并进一步促进社会经济健康发展。财政部在2009年4月发布的《关于全面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日益普及,会计工作应当按照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的要求,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

一、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化的核算任务

在新型的网络环境下,会计核算工作应该注重对现代信息技术革命发展成果的利用。对于现代社会来说,衡量社会进步的主要标准是信息进展速度的快慢,而会计信息化产生的根源则是对专业术语的不断更新,以及对现代社会信息化发展的适应。会计信息化的本质要求,是要人们站在企业全局、展望新世界的角度上,对信息化工作做出合理,正确的认识。这样做不仅能够促使企业进一步形成新型的信息管理系统,还能够从根源上实现社会经济信息化的目的,即快速发展,从而为企业信息化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对于企业来说,实现会计信息化的根本目的和任务就是建立新型会计信息系统。这不仅能够满足现代企业管理建设的需要.还对会计电算化到信息化的转变具有深刻影响。

二、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化核算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一)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化核算的特点

在网络环境的背景下,信息化核算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 时效化。

网络科技的引入使得会计工作的各项流程都从手动纸质输入转变为计算机操作.从而大大提升了会计工作效率,同时也提高了会计信息产生及录入的时效性。

2. 协同化。

网络科技的发展同时也促使会计核算迈入全面化的业务发展阶段.摆脱了过去独立的业务发展结构。无论是在企业内部、还是在与银行及当地税务部门的业务联系上.都借助网络从很大程度上加快了会计核算速度。

3. 程序化。

在网络环境的背景下.会计信息化内部控制的程序化转变,会使得在信息输入的过程中.对传输介质产生较大的依赖性。而通常情况下,企业对于财务软件程序都具有极高的要求。所以,如果企业财务程序中存在较为严重的漏洞时.就很容易威胁到整个系统的安全陛。

4. 广泛化。

对于传统的会计信息化核算来说,只是对于企业内部部分业务活动的信息进行搜集.而在网络环境的背景条件下,就可以采用多套账簿的记账方法,来满足经营者对于企业财务状况的了解。信息化的"棋盘式对照表"能够有效地避免传统模式下指标单一的缺陷,从而更好地改善会计主体资金的运转状况。

(二)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化核算存在的问题

在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化核算虽然具有诸多优点,但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1. 会计信息化使组织控制能力降低。网络环境下对于数据的访问和交换都是通过应用服务器进行的,所以在这个过程中自然能够有效地降低人工输入的环节。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信息资源共享.财务信息复杂化以及交叉速度加快等都从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制度对其的牵制效果。而信息来源的多样性也同样可能对会计的审计稽核能力造成不良影响。

2. 由于网络环境的开放性,使得会计信息核算失真的风险加剧。信息在网络环境下的传输基本都是通过通讯线路进行的,所以就可能遭到非法拦截或者非法窃取。而且.在网络环境中信息基本上都是以电子数据的形式进行储存的,所以信息一旦被删除.修改、转移或者伪造,都很难被发现。

3. 网络环境下对会计信息核算安全性、严谨性的要求更高。在会计工作的各个流程中,网络技术都起到了不容小觑的作用。网络技术大规模引用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风险。如果会计档案存在的电子数据载体出现问题.会计数据一旦流失就意味着全部性的丢失。

4. 网络所具备的开放性、分布式以及远程实时处理等优点.也是会计信息系统难以到达一致性.造成可控性降低的主要原因。所以如果一旦会计信息系统出现任何故障,其所造成的影响是极大的,而系统的恢复成本也是极高的。

三、解决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化核算问题的对策

(一)强化系统内部控制,提高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化核算能力

在会计信息系统加强其内部管理控制的过程中.管理层重视是其最为主要的前提条件.也是必不可少的基础。与此同时.进行内部控制还应该建立起企业相应的管理规章制度。另一方面.将信息化操作细分为操作和监控两大岗位,也有助于企业加强自身内部控制。这样做可以对每一笔业务进行实时的监控、备份与审查。如果经营者或者上级主管审查部门对会计数据产生疑问时,可以通过监控备份对原始信息数据进行审查分析,从而更好地辨别财务信息的真假性。这就从根本上避免了财务漏洞的产生.也加强了电算化系统内部各部分之间的牵制力。

(二)加强第三方监控、数据加密和身份认证等方式防止数据失真

1. 采取网上公证的手段来有效防止数据失真.也可以从一定程度上预防数字化数据被修改或者被伪造。为了加强对交易凭证的监控,企业可以借助网络实时传输的优势来实现监控的开展。

2. 在交易进行的过程中,为了避免交易过程中出现伪造凭证或篡改凭证的现象,交易一方可以通过交易密钥随时查看自己传递给交易另一方的原始凭证和单据。

3. 在软件开发过程中,企业还必须重视测试的重要性.加强各部门之间的交流。同时应当注重实时监控.从而更及时地发现问题并采取合理的解决方法。

4. 通过对电子签名加设密码来增强安全性。当前会计信息化系统都是采用无纸化录入.所以只有保证应用软件的稳定性,才能确保整个信息数据传输过程的良好运行。

(三)增强网络会计信息化安全控制

面对网络环境下安全问题,可以从如下几方面增强会计信息化的安全控制。

1. 转变会计人员的观念,培养他们良好的安全职业道德与自律性。财务数据反映了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无论是对政府.投资者.债权人或者社会公众,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会计人员要有良好的自律意识.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才能保证自身不会危害企业经济信息的安全。

2. 系统软件的安全控制。要按操作权限严格控制系统软件的安装与修改.按操作规程定期对系统软件进行安全性检查。当系统被破坏时.要求系统软件具备紧急响应.强制备份、快速重构和快速恢复等功能。

3. 数据资源的安全控制,建立数据备份和恢复制度。数据备份是数据恢复与重建的基础,是一种常见的数据控制手段。企业应建立起完善的档案制度.加强档案治理。

(四)全面加强会计人员的素质,提高会计信息化核算水平

目前.我国财会队伍不能满足新形势的需要,必须不断更新观念.完善自我.才能在新世纪的激烈竞争中胜任本职工作.满足会计发展的需要。网络环境下财务及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不仅要求软件的设计者具有很高的会计.企业管理和网络技术等交叉学科知识.同样也要求掌握财会知识.并能够在更复杂的硬件和软件环境中有效地应用系统.完成企业在网络环境下各种经济业务的核算和管理工作。

四、总结

目前,随着网络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完善.对于会计行业来说,其发展前景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在会计信息化的发展环境下,只有科学化的发展模式才能推动会计行业的高速发展,从而摆脱被市场淘汰的局面。所以.为了促进会计学科的发展.就必须在网络环境的背景下.抓住会计信息化的特征.加强会计信息化确认及其核算的规范性,并不断对其更新与变革,以更好地适应市场的变化,有效地转变会计职能。

网上浏览,请登录中国总会计师网(www.ccfo.com.cn)

环境会计核算问题 篇2

第一,计量属性的选择。有人认为,环境会计应当使用多重计量属性,包括货币计量基础和非货币计量基础。其实会计的基本计量基础就是价值计量,其他物理量计量只能是作为会计计量基础的辅助性工具。会计核算一直将其他生产核算的计量标准作为辅助性、基础性的计量前提加以应用。这些非货币计量的过程,有的由车间核算员完成,有的完全由非核算人员完成。非货币环境会计计量工作,大多不是由会计人员直接完成的,而是由专业技术人员测定和计量的。

第二,关于货币计量属性条件下的计量基础选择。会计上一般选择以货币为计量属性的“历史成本”、“现行成本”、“现行市价”、“可变现净额”、“未来现金流现值”等价值观念作为会计核算的价值基础,最新会计准则还引入了“公允价值”观念。传统的`财务会计在资产确认时,一般采用“历史成本”作为计量基础;而管理会计则更多地关注“可变现净额”和“未来现金流现值”。现代会计中,则有很大的融合性,财务会计在其会计要素的计量与核算中,较多地使用了“现行成本”、“现行市价”、“可变现净额”和“未来现金流现值”、“公允价值”的价值基础。

环境会计核算问题 篇3

摘要:环境会计(又名绿色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有关环境法律、法规为依据,研究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之间的关系,计量、记录环境污染、环境防治、开发、利用的成本费用,并对企业经营过程中对社会环境的维护和开发形成的效益进行合理计量与报告,综合评估环境绩效及环境活动对企业财务成果影响的一门新兴学科。它是以自然资源耗费应如何补偿为中心而展开的会计,它试图将会计学与环境经济学相结合,通过有效的价值管理,达到协调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目的。本文拟就与环境成本相关的问题进行初浅的分析。

关键词:环境成本 确认 核算 会计

0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环境污染现象也日趋严重。环境问题对我国的会计制度提出了挑战,要求我们将环境会计纳入会计体系;要求我们制定关于环境方面的会计准则;要求我们将环境会计的内容列入会计核算内容的范围;要求会计信息应包含环境会计信息在内。环境成本是指在某一项商品生产活动中,从资源开采、生产、运输、使用、回收到处理,解决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所需的全部费用。

1 我国建立环境会计的必要性

1.1 我国环境现状提出的要求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值规律对有关社会生态平衡、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问题“无能为力”,从而加剧了我国资源的枯竭与环境的恶化,从根本上制约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会计则把维护生态平衡,优化生态环境等问题当作反映和控制的对象,引导和监督企业通过一定的社会经济活动去保护资源,维护生态环境。

1.2 正确衡量国民生产总值和企业生产成本的需要 传统会计核算的办法未将环境资源列入资产核算,经济增长的指标不能如实反映经济发展速度,虚增了国家富有程度,夸大了人均收入和经济福利。企业成本只计算人造成本,而对“自然资本”忽视不计,造成企业对自然资源的无偿占用和污染,以牺牲环境质量为代价虚增利润。环境会计通过企业的社会资源成本,加入于产品成本中,能较准确地核算国民生产总值和企业生产成本,促进企业挖掘内部潜力,维护社会资源环境。外资企业加强环境会计核算,可防止资本的外流。

1.3 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企业与环境关系密切 社会环境的恶化直接影响到企业自身的发展,通过环境会计核算,积极协调企业与环境资源的关系,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可使企业健康发展,通过环境会计来反映、控制、并向政府及社会报告,使公众了解和支持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

2 环境成本的确认

环境成本是指在某一项商品生产活动中,从资源开采、生产、运输、使用、回收到处理,解决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所需的全部费用。在权责发生制原则下,环境成本的确认应符合以下条件。

2.1 环境成本的发生起因于环保 环境成本必须是因环境原因而引起的。这有两种情况:一是为达到环境保护法规所强制实施的环境标准所发生的费用。二是国家在实施经济手段保护环境时企业所发生的成本费用。有些国家实施环境税、征收环境保护基金、对超标准排污企业征收排污费,我国在这方面还亟待加强。

2.2 环境成本的金额能够计量或估计 由于计量是会计的属性,因此作为环境成本也必须是可计量或可估计的。如采矿企业所产生的矿渣及矿坑污染,每年需支付相应的回填、覆土、绿化的费用就很容易确认和计量;而有些需采用定性或定量的方法。如水污染、空气污染的治理费用,则需要通过合理的估计。环境成本的确认是环境会计的基础,有助于环境会计的核算。

3 环境会计核算账户的设置

环境会计核算仍可按照“资产类账户”、“负债类账户”以及“损益类账户”三个方面进行账户设置。

3.1 资产类账户设置应包括:①“应收账款——××公司的赔偿费”,其它公司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对该公司造成自然资源或环境的破坏而应支付的资金。②“其它应收款——奖励费”,因环保有功和有效而收到的奖金。③“递耗资产”,指矿藏、油井、森林、淡水等天然形成的可供人类利用的,而不断耗竭的自然资源。④“长期环保投资”,指政府部门或企业为减少和防止环境污染以及提高环境质量而进行的长期投资。

3.2 负债类账户设置包括:①“应付环保费——排污费、造林费”等,反映和监督环保费用的计算缴纳情况。②“应付工资——应付环保人员工资”,反映应付给政府和企业环保人员的工资总和。③“预收环保费”,某公司因客观原因而使该公司自然资源或环境遭到破坏,并且是在双方协商情况下进行的,这时该公司可以预收此公司的环保费,以便于以后冲销。④“环境借款”,企业环保部门因资金紧张等原因,向其它部门或其它公司借入的用于环保的资金。⑤“应交税金——应交环保税”、“应交税金——应交资源税”,反映企业开采自然资源和因污染环境而支付的税金。

3.3 损益类账户包括:①“环保产品销售收入”,用来核算企业销售环保产品的收入。其贷方登记已销售环保产品的销售收入,借方登记期末转入“生态损益”账户的金额。由于是损益类科目,结转后无余额。②与收入相对应的是“环保产品的销售支出”,其借方登记已销环保产品的实际成本和发生的费用,贷方反映转入“生态损益”的数额,结转后无余额。③“生态损益”,主要核算自然资源的效益和损耗,该账户用于说明企业生产经营行为对生态环境的影响。④“其它业务收入”,核算由于环保技术的采用而使企业获得的收益。

在财务报表中,环境会计一般应设置“资产负债表”、“成本表”、“利润表”。环境会计资产负债表用来揭示企业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资产和负债及其所有者权益状况;环境会计成本表用来揭示企业在环境保护方面所发生的各项成本和费用;环境会计利润表用来揭示企业在有效环境保护中所取得的效益和所做出的贡献。另外,应在报表附注中对国家规定的环境保护标准是否达到,环境保护投资与支出,环境污染罚款与损失,环保改进措施所带来的可计量收益,对污染他人损失赔偿费及其他各种环境负债进行说明;除此之外,还应有其它部门统计的相关环境状况资料作为参考。

4 企业环境会计的处理

环境成本只有纳入企业会计核算体系,才能加以控制。会计核算体系则应根据环境成本的不同情况,进行不同的会计处理:

4.1 科目设置。设“环境成本”,属于损益类科目,期末转入“本年利润”。

4.2 账务处理。本期发生的仅与本期相关的支出,发生时借记“环境成本”,贷记“银行存款”等。本期发生的不仅仅与本期相关的支出,可分以下两种情况:①预付待摊。受益期在一个会计年度以内的,发生时借记“待摊费用——环境支出”,贷记“银行存款”等;摊销时借记“环境成本”,贷记“待摊费用——环境支出”。当摊销期限超过一个会计年度时,“待摊费用”改为“递延资产”;期末转入本年利润,借记“本年利润”,贷记“环境成本”。②预提待付。发生时借记“环境成本”,贷记“预提费用”;付款或结清时,借记“预提费用”,贷记“银行存款”;期末转入本年利润,借记“本年利润”,贷记“环境成本”。

环境会计核算问题 篇4

一、地质勘查单位会计核算中出现的问题

传统的会计核算制约了地质勘查单位的发展。由于地质勘查单位的特殊需求, 传统的会计核算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地质勘查单位发展的需求。地质勘查单位的会计核算缺乏必要的基础数据, 制约了企业会计核算管理的发展。地质勘查单位没有建立完善的考核机制, 减少制度在执行过程之中耗费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提高企业的会计核算管理水平。在地质勘查单位之中缺乏一致的目标, 各部门各自为政, 很难将对会计核算的管理放在首要位置。地质勘查单位对于会计核算的管理需要企业所有部门的参与, 通过实施过程和生产组织来实现目标成本, 在这个过程之中财务会计人员不起主要的作用。通过对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的充分使用, 完善资产的优化配置, 及时为预算的调整提供有效的基础信息支持, 地质勘查单位的部门决算主要向员工展示当年企业收支情况的执行状况, 如果只传递当前的财务信息, 这会使企业的资产在使用过程之中, 缺乏必要的检查和监督, 因此在地质勘查单位的核算报告之中, 不仅要体现企业的预算收支状况, 还要全面地反应企业的负债和资产状况。

二、完善地质勘查单位成本管理的方法

提高地质勘查单位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重视企业项目部门的核算工作。地质勘查单位想要提高核算的质量, 首先要保证核算数据的精准性。企业可以通过提高项目部门核算人员的福利待遇和工资来吸引高素质的核算人员。培养核算人员高度的责任心, 促使其主动提高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在工作中努力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严格遵守会计制度的各项规定, 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真实的记录和反应, 对违反法律和法规的弄虚作假行为, 要予以坚决抵制。我国目前地质勘查单位会计核算管理工作的评价体系还不够完善。在优化评价系统的同时, 要着重考虑会计核算管理的各个细节, 真实完整地反应会计信息。通过定期业务考核来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素质, 使会计核算管理人员产生竞争意识, 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 不断完善地质勘查单位的核算制度。

在地质勘查单位之中建立一个完善的核算制度比较简单, 但是如何严格地遵守制度, 是每个企业都要研究的问题, 核算人员要对人员和原材料的状况都加以详细的记录, 使核算的效率得到提高。同时, 统计部门为财务部门及时地提供准确的产量资料, 使会计核算的基础要求得到满足。准确的会计信息可以弥补预测信息的不足, 对收集来的各种信息进行分类, 挑选有价值的信息, 及时、准确地反应会计主体在未来一段时间的发展趋势。地质勘查单位还要建立严格的制度规范重点项目资金的使用, 减少资金浪费的现象, 使项目建设可以完成预期的目标, 获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地质勘查单位的经费都需要单位自己筹集, 在很多地质勘查单位都出现了资金短缺的状况, 因此, 地质勘查单位更变以往的会计核算管理观念, 使企业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用。首先, 地质勘查单位要树立信息管理理念。新的市场形势需要地质勘查单位的领导在成本管理之中多研究市场, 制定出科学的财务决策。地质勘查单位的内部成本管理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 单位的成本管理者必须要对市场进行深入的研究, 对现代信息及时、高效的掌握。地质勘查单位的核算人员应该整理和收集好原始资料, 企业还要安排专职人员对地质项目的文件进行管理。要在财务管理之中引入现代化的信息技术, 如互联网技术, 加强职工的在职培训, 使职工能掌握新思想、新信息, 紧跟时代步伐。因为在新时代之中, 地质勘查单位已经参与了市场竞争, 所以在企业的运营之中要以市场作为导向, 树立起重视经济效益的经济观念, 财务人员充分发挥控制职能和预测职能, 促进财务人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的提高。可以使用多种方式筹集资金, 以弥补地质勘查单位资金不足的问题, 要使地质勘查单位有善于负债和敢于负债的思想, 提高地质勘查单位经济效益, 充分调动起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使地质勘查单位在行业之中的竞争优势得到最大的体现。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企业自身的经济发展相结合, 不能在发展之中把“人”当作手段, 充分地发挥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加强地质勘查单位对人的约束和激励, 建立起“权、责、利”三者相结合的有效的运行机制, 使地质勘查单位的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地发展, 从根本上保证了地质勘查单位会计核算管理目标的实现。

树立和谐发展的成本管理理念。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地质勘查单位想要不断发展和完善自身就离不开和谐社会。同时地质勘查单位还要不断健全考评机制, 使地质勘查单位的各个部门对考核目标都有明确的认识, 在执行、贯彻会计考核指标之后, 要制定有影响力的奖惩措施, 以鼓励会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 并维护考核制度的严肃性。

三、总结

总之, 地质勘查单位在新的形势下必须改变以往的理财观念, 使会计核算管理在地质勘查单位之中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 逐步建立起一套完善的会计核算管理机制, 降低企业的管理成本, 使企业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魏俊英, 曲炜.浅谈会计核算管理职能的创新[J].会计之友, 2007 (2) .

[2].邹国剑.我国政府会计改革后的现状、问题及建议——从现行预算会计制度谈起[J].财政监督, 2009 (18) .

企业会计核算问题研究 篇5

近几年,我国医院面临的外部环境越来越复杂、激烈,有效控制、管理医院会计财务支出成为体现医院服务水平的因素之一。

在此情况下,医院为寻求持续、稳定发展,需要力争以尽可能小的投资为人们提供最佳服务,最佳配比服务效益与会计支出。

一、目前我国医院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

1.不重视成本核算,管理制度缺失

对于目前许多医院而言,其并没有意识到成本核算的必要性、重要性,没有深入分析医院成本,发现医院运行问题。

虽然许多医院也设立了专门的财务管理部门,但会计人员工作集中于财务账目核对、出纳方面,如仅记录所花费的资金费用、报表登记,没有对费用用途进行分配,没有计算各产品的单位成本与总成本,成本管理缺乏真实数据。

同时,一部分医院对政府资金过度依靠,成本核算制度缺失,体系不完整,成本核算缺乏依据与制约。

例如,在成本分析评价方面,分析评价制度缺失,核算资料仅是各科室奖金提取的参考,管理制度缺乏实效性和可行性。

2.成本核算方法落后,核算科目不全

在以前的《医院会计制度》中,将医院成本核算划分为药品成本核算、医疗成本核算两部分。

原制度还规定了直接、间接两种成本费用,其中间接费用主要包括后勤部门、行政管理部门等发生的管理费用,且人员分配按照药品、医疗等部门人员配备比例要求,成本核算缺乏针对性,不能对管理成本水平进行真实反映[2]。

同时,在原会计制度中,没有对医疗纠纷赔偿、医疗费用减免等支出、费用进行专门的会计科目核算,而是将其算在成本中,从而导致结余情况失真、核算不实。

此外,在公立医院中,不计提折旧固定资产,计提修购基金,在报表中“固定基金”、“固定资产”以购入价进行原值反应,从而出现资产基金虚假增长现象,违背权责制度。

3.会计监督不足,全面核算未形成

强化会计内部监督制约是会计成本核算制度的初衷,但是,目前监督人员监督行为只能参照会计部门账面,对日常财务管理缺乏参与,成本核算监督不足。

例如,在传统会计成本核算中,上级部门付给会计部门经营资金,因此,会计部门需及时向上级部门报告资金运营、去向。

但是,会计核算中心统一分配会计资金,上级部门无法及时获取资金运用信息,不能全面掌握资金情况。

同时,成本核算体系不完整,成本核算效果不能得到真正发挥,如医院重视后期成本核算,分析医院活动结果,但并没有根据具体分析结果提出改进措施,没有发挥降低成本作用。

二、新《医院会计制度》下优化成本核算措施

1.强化成本核算意识,完善核算制度

在新《医院会计制度》下,提高医院成本核算意识,需要医院每位会计工作人员的自我提升和每一位员工的协助。

对于医院相关领导而言,其需要充分重视医院成本核算工作,全面了解新《医院会计制度》内容、规定,理解、领悟新制度的深层次意义、价值,以此对员工提出新的要求,指导财务工作。

对于财务管理部门而言,应加强成本核算体系化、制度化建设,制定科学、规范的成本核算制度、明确会计人员工作职能,科学分工,并制定规范、完整的行为准则标准,使成本核算有据可依、有章可循。

在成本核算制度完善方面,管理者需要根据自己医院具体运行情况、特点,制定具体的内外部制度,如评价体系、业务流程、人员激励体制、核算执行效果等。

2.加强科室成本核算,实现新旧制度过渡

新《医院会计制度》第三十条明确划分了医院科室成本核算,分为医疗辅助类、医疗技术类、临床服务类、行政后勤类[3]。

这样,根据制度对科室的定义,医院应重新梳理、分类医院内部科室,以此与新制度相配合、适应。

同时,医院还应根据医院具体情况,调整核算科室的分摊登记。

例如,可利用三级分摊方式细化成本核算,依据受益者优先承担成本原则,向各临床科室分摊平台科室成本,加强各科室成本管理。

同时,针对目前各科室成本管理存在问题,提出管理措施,如登记、核算科室材料、药品、器材使用情况,建立健全原始数据记录、收集工作,核对成本核算数据,坚持月末对账等。

此外,新会计制度调整、删减了会计科目,这样,为优化医院成本核算,医院应熟练掌握新制度标准,如入账标准、分类标准,设立专门核算部门,实现独立核算。

3.完善成本核算软件,加强全过程核算

目前,医院缺乏统一归法的成本核算软件,成本核算信息化水平较低。

因此,在以后成本核算中,医院应完善成本核算软件,使软件系统与行政后勤、实物管理库、医技科室等系统形成良好的联网衔接,最大限度收集、存储、汇总、传输成本核算数据,自动生成成本报表,提高成本计划、分析评价、成本控制功能,提高核算效率。

同时,在新《医院成本核算》制度下,应从成本预算、控制、考核三方面进行成本核算管理,如根据医院具体情况确定预算目标,编制成本预算,并设置专门小组人员监督预算执行过程,建立成本责任制,控制成本。

此外,评价、考核医院运行中的成本管理结果,分析核算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完善核算制度,规范核算过程。

三、结束语

浅析企业会计核算问题 篇6

关键词:企业;会计核算;内部管理

引言:现阶段,有些企业由于受到技术与资金层面的影响,企业内部会计核算工作已无法适应当前市场体制的发展需求。因此,为了能够更好地实现企业财务管理,使企业能够有序的进行生产运营,就必须正视现今企业中存在的会计核算相关问题,重视财务管理工作在推动企业实现长远发展中的重要意义,最终,让企业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作用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1]。

一、当前企业会计核算存在的主要

(一)会计部门职责不清,从事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升。当前,有相当部分的企业所设置的会计部门都未能满足有关规定的硬性标准,存在的问题有,分工不明确、层析不鲜明、办公设施落伍。还有一些企业由于权衡成本支出,普遍任用一些兼职的会计人员,亦或是“家族式经营”,直接让亲戚来担任企业的会计、出纳,更有甚者,放弃了对会计部门的设置。这样一来,就使得企业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远不能达到会计的有关规范标准,会计工作严重缺乏专业性。某些企业即便愿意花较大资源聘任出色的会计人员,但是由于企业自身的工作环境、行业发展前景不容乐观,从事会计工作的专业人才体系缺乏稳定性,频频产生人事变动。

(二)会计核算的主体地位得不到认可。由于企业并未明确地归纳明晰的企业产权和个人财产的划分,导致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频频发生冲突,部分企业的经营者往往就是企业的投资者,而投资者也有可能是经营者。长期以往,个人财产和企业财产频繁产生相互侵占的现象,而这也增加了会计员工在进行核算时的工作难度。还有的企业为了图一时之便,把会计核算的程序进一步简化处理,最终导致违法建账、会计核算操作违规的现象屡禁不止。其主要表现特征就是,建账不清,直接通过票据来取代账本,或者是账本中账目凌乱,失去了建账的本质意义。

二、加强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的对策

(一)提高会计核算的监控力度。健全完善企业会计核算工作,必须要设置独立的监督机制,只有保证监督机制的严肃性、独立性、权威性,才可以保证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系统的整体运行。总体而言,对会计核算工作的监督必须从两个层面入手:一方面,正确地梳理企业内部各部门间的业务关系,构建企业审计部门,并配置专业的审计人员,对企业会计部分人员的岗位核算工作展开不定期的审查,查漏补缺,旨在完成内部监督的目的。另一方面,加强与会计师事务所、独立董事、以及第三方机构的密切合作,旨在对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监督力度达到全面延伸,实现外部机构对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监督。

(二)提高会计核算人员的综合素质。企业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主要体现在职业素养与道德素养两个层面。面对日渐激烈的市场竞争形式与企业现代化发展的不断深化,诸如会计电算化、电子凭证等众多会计创新工具正在逐渐应用于会计核算工作。因此,企业在摒弃传统会计管理中任人唯亲的现象,更应当让会计核算人员不断加强对创新工具的学习,强化会计核算工作的先进性、专业性, 紧跟行业的发展步伐。并且,企业还需要重视对会计核算人员的专业知识、法律法规以及最新政策的配需,定期对培训成果进行考察,最终保证会计核算工作的专业知识能够达到企业会计核算的要求[2]。

(三)保证会计核算工作的独立。企业会计核算的原则就在于必须保证工作的独立性,只有独立性身份得以彰显才能够确保核算工作的客观性、公正性。然而,现阶段我国许多中小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普遍缺乏这一点,确保核算的独立性是开展工作的重要前提。一方面,要特别重视会计核算岗位分离的原则,即核算必须要是独立的部门全权负责,明确核算部门的工作人员的权责,合理梳理工作人员和其他部门人员的关系,保证会计部门拥有较高的独立性,保证岗位人员间不存在财务舞弊的存在可能。另一方面,加强企业领导班子的会计核算意识,重视会计核算工作,弱化领导层对核算工作的行政干预。

三、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会计核算制度的健全完善,重点须从会计的基础工作入手,确保每一个程序的真实、客观。除去加强企业内部管理,还应当最大程度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社会监督职能不仅可以让企业强化自身的会计管理工作,还可以发挥社会监督作用对企业发展的推动作用。加强社会监督职能,能够有效推动中小企业的会计工作有序进行。

参考文献:

[1] 朱勤丰.中小企业会计核算问题及其对策[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33):23-26.

环境会计核算问题 篇7

关键词:中国国情,环境会计制度,构想

环境会计 (Environm ental Accounting) 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 经过30多年的探索和研究, 环境会计已成为世界性的重要课题。我国自2001年1月成立了中国会计学会环境会计专业委员会, 对环境会计理论与实务进行了研究。与目前发达国家会计学界在环境会计研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相比, 我国的环境会计研究相对滞后, 尤其是在实务方面, 尚缺乏可操作性的环境会计制度对企业环境会计行为进行规范。

环境会计是以环境资产、环境费用、环境效益等会计要素为核算内容的一门专业会计。环境会计核算各会计要素, 都采用一定的方法折算为货币进行计量。但环境会计货币计量单位的货币含义不完全是建立在劳动价值理论基础上的。

一、环境会计的核算模式

1. 根据自然资源损耗, 对资源进行计价核算反映企业生产经营自然资源消耗过程中给环境造成的损失。

一是自然资源消耗。主要是指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自然资源超定额消耗的部分。这些可计量或估量的自然资源可按历史成本直接计价。值得一提的是, 水、土地、森林、矿产等自然资源的损耗也应列入核算范围之内。二是环境污染所造成的损失。

2. 环境保护所支付的费用是指为采取环境治理措施而发生的各项支出,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对“三废”的处理、控制、补救和减少自然资源耗费, 关注社会工作生活环境的各项支出。 (2) 环保有力的企业建立环保组织, 对环境会计进行宣传和对员工环保培训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定期开展环保方面的讲座, 收集绿色信息费用。除此之外, 还包括植树造林, 美化生活和工作环境费用。 (3) 环保不力的企业还会发生大量治污和诉讼费用。 (4) 对于生产制造企业, 有开发废物再利用、节能维护生态环境的义务, 所以有研发或引进环保技术的费用。

3. 环境保护取得的收益指企业从环境治理和保护中所取得的收

益, 即取得的隐性和显性收入, 对这部分收益进行会计核算不仅为企业决策者提供环保支出的效益情况, 而且有利于鼓励与鞭策企业进一步改善环保工作。其获得的收益主要包括: (1) 国家对环保有力并取得一定成效的企业进行物质或精神的奖励。 (2) 其它企业赔偿的污染损失。 (3) 企业环保取得成效, 减少污染, 投资者愿意选择该企业投资, 消费者乐意消费该企业产品, 其它企业愿意与该企业合作。 (4虽然环保技术研发费用很高, 但研发出的环保技术给企业带来的效益不可估量。 (5) 积极参与多种环保活动, 大力支持环保事业, 编印绿色宣传资料等各种方法传递绿色信息, 树立企业和产品良好绿色形象, 提高企业知名度。这无疑为企业发展带来无限生机, 从而为企业带来一系列显性或隐性的收益。这五项收益中的显性收益可按历史成本计价, 隐性收益可根据适当测算估计计价。

4. 环保效益主要核算企业由于依靠有效环境保护所获得的净收益, 它综合反映企业依靠环境保护获得超额效益的一种能力。

其计

算公式为“环保效益=环保收益一自然资源损耗一环保费用”。

二、环境会计的划分和会计处理

1. 环境成本会计划分。

(1) 环境预防成本。即用于维护环境现状或防止出现污染和破坏而发生的环境支出, 主要包括环保设备仪器的购置、环境监测等所发生的费用。

(2) 资源消耗成本。主要指的是单位个体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对自然资源的耗费及使用的成本支出, 实际上就是将资源产品生产所耗用的自然资源以货币形式加以表现及量化的过程。

(3) 环境污染治理成本。即对已经发生的污染和破坏进行清理和治理而发生的支出。

(4) 环境补偿成本。即对已经发生的环境污染进行补偿而发生的支出, 如企业由于排放废弃物而对其他企业或个人造成损害所支付的赔款、罚款等。

(5) 环境机会成本。主要包括资源闲置成本、资源滥用成本。

2. 环境成本的会计处理

(1) 资本化处理。企业为预防环境污染和破坏而购置或建造的固定资产可按收益期分别予以处理:1) 收益期大于5年, 并能形成有形或无形资产的支出, 借记“固定资产”, 贷记“在建工程”、“银行存款”;计提折旧时, 将当期的预防性支出列入“环境预防费用”、“环境治理费用”等科目, 贷记“累计折旧”。2) 收益期大于1年小于5年的环境支出作为递延资产分期摊销, 借记“环境预防费用”、“环境治理费用”, 贷记“长期待摊费用-环境支出”。

(2) 计入当期成本法。 (1) 对于企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污染治理费, 处理时可借记“环境治理费用”, 贷记“银行存款”等会计科目; (2) 对于企业因环保问题所支付的罚款、赔款以及其它损失, 处理时可借记“环境营业外支出”科目, 贷记“银行存款”、“应付账款”等科目; (3) 对于企业为开发设计环保工艺、支付环境监测等所发生的当期费用, 借记“环境预防费用”、“环境治理费用”, 贷记“待摊费用”或“长期待摊费用”。

3. 作为环境负债处理环境负债通常是由企业以往的经济活动造成的, 须以资产或劳务偿付的潜在性义务。

当企业遇到与环境有关的将来可能支付的费用, 能够合理而可靠地计量时, 可借记“环境损害费用”, 贷记“应付环境费用”

浅析环境会计核算的构建 篇8

我国对环境会计的理解大致赞同将财务会计与环境管理相结合, 以现有的财务会计的理论和方法来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思想。基于这种思想, 同时, 考虑到环境会计的特殊内涵, 我们可以将环境会计的本质定义为:环境会计是运用会计学、管理学、环境学、环境经济学、可持续发展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和生态学等学科体系中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 采用多种计量手段和属性, 对企业生产活动中所涉及的环境要素及其结果进行计量、记录、披露与评价的信息控制系统。

2 环境会计的核算原则

环境会计作为会计学的一个分支, 在遵循现行会计的一般原则的同时又须符合其独特性质的要求。正是这些独特的性质要求使环境会计要素的计量不同于现行会计要素的计量。一般应遵循以下独特原则:

(1) 社会性原则。社会性原则要求企业站在社会的角度, 以企业经济利益和社会环境利益的协调和融合为最佳标准来衡量企业的业绩。但由于外部经济一般不涉及企业自身的利益, 加之计量上的困难, 企业往往缺乏核算的积极性, 这就要求在经济活动中不断规范经济外部性行为, 在采用法律、行政方法的同时, 通过会计核算使其得以有效地实现。

(2) 政策性原则。往往由于经济利益的驱使, 企业很难主动地披露完整的环境信息, 这就需要国家政策和法律强有力的支持。环境费用与环境负债的确认, 要受国家政策和法律的约束, 在进行环境会计要素计量时, 要体现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和法律的要求。

(3) 推定性原则。环境会计要素在确认时, 不一定要有法律上的强制性义务, 而只需存在推定义务。这有两种情况:在不存在法律义务时企业负有推定义务, 或者在法律义务基础上的推定义务。例如, 企业可能按照超出法律规定的标准清除污染, 因为如果不这么做, 企业的商业信誉将受到影响。

(4) 预警性原则

绿色会计核算体系要反映环境资源现状和变化的方向、程度、达到预先发现环境资源状况对经济发展的制约并起到预警作用。

(5) 充分披露原则

绿色会计在提供会计信息时, 应将一切有关企业对生态环境的利用、保护或污染、损耗等情况报告给信息使用者。

3 环境会计账户的设置

为了能够使企业尽快揭示环境信息, 同时又能使会计人员在环境会计准则没有出台时能较容易参与到环境问题中来, 在这一过渡时期, 环境会计核算框架完全可以套用原先的会计科目, 只不过在各个与环境有关的会计项目上增设各种明细分类账, 如在管理费用下增设“排污费”、“绿化费”等;在预计负债下增设“环境污染负债”等。

4 环境会计报告的披露方式

由于环境问题的复杂性, 很多环境信息无法进入会计报表中, 因此, 在环境会计构建的起步阶段, 可以把环境问题对企业的影响的信息披露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环境问题对企业财务影响的信息披露;一部分是关于企业环境绩效信息 (即非货币环境信息) 的披露。

4.1 环境问题对企业财务影响的信息披露设想

笔者认为, 在环境会计构建初期, 环境问题对企业财务影响的信息披露不应采取像有些学者所建议的应单独编制环境资产负债表、环境损益表、环境现金流量表, 而是采取在传统会计报表中对有些报表项目加以调整的做法。

4.1.1 对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的调整

在现有的资产负债表、损益表中, 我们可以对某些涉及到环境问题的项目稍作调整就能达到对环境信息的披露, 比如在固定资产原价栏下面再添一栏:

其中:环保固定资产;

在管理费用栏下面添上一栏:

其中:环境污染治理费

排污费

环境管理费

环境监测费等等。

4.1.2 对现金流量表的调整

现金流量表中环境信息的披露也同样可以采取在传统现金流量表中作些调整的方式来加以披露。

如在“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一类中的“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一栏中披露:

其中:与环境有关的支出。

它包括企业因环境污染而发生的罚款、赔偿、排污费、绿色费以及环境污染治理费用等。

在“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一类中的“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支付的现金”中披露:

其中:购建环保固定资产所支付的现金;

购建环保无形资产所支付的现金;

购建与环境有关的其他长期资产所支付的现金;

购建与环境有关的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包括列入“递延资产——递延环保资产”中所支付的现金。

在“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一类中的“处置固定资产, 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而收到的现金净额”一栏中披露:

其中:转让环保无形资产所收到的现金净额。

在“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一类中的“融资租赁所支付的现金”一栏中披露:

其中:环保租赁所支付的现金

总之, 涉及到与环境相关的各类现金流量都应在各自归属的类别中加以揭露。

当然, 如果企业中的环保支出非常大, 完全可以对现有的将现金流量划分三类的方式改为划分四类, 如设“环境问题导致的现金流量”加以披露。

4.2 企业环境绩效信息 (即非货币环境信息) 披露的设想

由于环境问题的特殊性, 很多的事项根本不可能用货币单位来衡量, 但环境绩效信息对信息使用者来说又具有巨大的导向作用。因此, 在环境会计中披露企业的环境绩效是必须的, 而且是必要的。一般来说, 环境报告中应包括以下非货币环境信息。

4.2.1 环境法规执行情况

[J].当代财经.2000, (07) .

[2]宋胜菊.我国环境会计若干问题探讨[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1999, (05) .

[3]宋胜菊.我国环境会计若干问题探讨[J].财务与会计.2000 (2) :12-13

摘要:环境会计是会计学的一个新兴分支, 本文在环境会计核算的原则、会计账户的设置、信息的披露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设想。

关键词:环境会计,核算框架,绿色会计

参考文献

[1]李连华.论环境会计的概念及学科特征[J].当代财经.2000, (07) .

[2]宋胜菊.我国环境会计若干问题探讨[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1999, (05) .

企业环境会计核算模式及应用 篇9

(一) 宏观环境会计核算模式

当前, 我国宏观环境会计核算主要采取的是“主体-附属”的模式。这一模式由两个部分构成, 即主体核算与附属核算。主体核算方面, 主体核算的核心为国民经济账户和基本核算表, 依据货币计量和复试记账法来实施核算。国民经济账户包括国外部门账户、国内机构部门账户和经济总体账户, 基本核算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国际收支表、现金流量表、投入产出表、国内生产总值表。附属核算方面, 以主要账户和主体核算方法维持不变为前提, 建立能够对经济与环境内在联系加以反映的账户独立体系, 将环境资源间接地纳入到国民经济的核算范畴当中。其中, 附属核算脱离了货币计算和复式记账的约束, 来对环境资源实物的流量和存量进行显著特征的描述。我国通过自然资源实物量核算表的编制来实施附属核算。

(二) 微观环境会计核算模式

当前, 我国微观环境会计核算主要采取“中心-卫星”的模式, 这一模式由两部分构成, 即中心核算与卫星核算。中心核算方面, 指的是核算同会计确认包括可靠性、相关性、计量性、可定义性等标准相符合的自然资源环境和人工资源环境。对于能够以法规或市场定价来实施可靠计量的环境资源, 应当在会计系统中纳入, 进而开展计量、确认、记录及报告。对于中心核算的进行可以相关会计理论、制度、准则、方法为依据, 并进行资源资产减值准备、累计折耗、资源资产等科目的设置, 对于环境资源同确认条件相符的, 需实施耗用、取得、减值、补偿、处置等方面的核算。卫星核算方面, 对于只能以估价技术实施粗略计量, 而无法以法规或市场定价的环境资源, 因同会计确认标准并不相符, 故在现行会计系统中不能将其纳入并实施确认。卫星核算可以环境资源的种类为依据, 来进行辅助账薄的设置和价值量表与生态环境实物量的编制。企业以“价值最大化”为目的, 在生产和加工的过程中不会考虑自然资源的消耗、废弃物的利用以及环境成本, 传统会计在核算和监督企业的财务信息时也只考虑企业自身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成本和效益, 并未考虑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给社会带来的影响, 这与循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经济模式不一致, 也就是说循环经济给传统的会计核算带来了一定的冲击, 具体表现在:我国2006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 (财政部令[2006]33号) 第四条指出:“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 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 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这就是说传统会计的目标中强调三点:一是服务的对象是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 即会计信息使用者, 或也叫相关利益关系人, 主要指的是是潜在的投资者、经营者、债权人和政府等;二是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主要指财务状况、经验成果和现金流量, 而这些信息主要强调的是财务信息, 所以企业在信息披露的时候也只针对这些内容;三是管理层实行受托责任, 而受托责任只局限于“财产托付论”。这些都是在“末端治理”经济下无视生态环境的一种会计目标, 而循环经济强调的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经济, 因此传统会计的目标无论从内容上还是范围上都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二、宏观环境会计核算模式与微观环境会计模式的内在联系

(一) 内在目标存在一致性

宏观环境会计是以实施全面的行业、地区环境资源, 来对经济与环境的内在联系作出系统的显示, 从而为国家制定政策和实施宏观调控提供参考依据, 进而促进我国社会与经济的持续性发展。微观环境会计的目标则在于对企业环境受委托责任进行反映, 从而为债权人、投资者提供有用的信息决策, 进而促进社会和企业的持续性发展。两种环境会计核算在基本目标上存在着一致性。

(二) 信息质量特征基本相同

宏观环境会计在信息提供方面, 表现出重要性、可比性、可靠性、相关性的一般质量特征和效率性、公平性、协调性、社会性的特殊质量特征。而微观环境会计在信息提供方面, 更多表现为明晰性、一贯性、重要性、可比性、可靠性、相关性质量特征。两种环境会计在信息的主要特征上基本相同。

(三) 核算对象相似

宏观环境会计的核算对象是自然资源的流量、存量及其产生的经济影响, 进而弥补GDP中没有扣除资源价值和环境资源成本的缺陷。而微观环境会计则是以企业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消耗、恢复及补偿为核算对象。宏观环境会计核算对象中包含着微观环境会计核算对象, 两者存在相似之处。

(四) 确认、计量、记录与报告基本相同

宏观环境会计和微观环境会计在确认时, 均应满足同时满足可靠性、相关性、可计量性、可定义性, 在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方面基本相同。

三、企业环境会计核算实务研究

(一) 环境成本研究

环境成本主要包括环境污染预防成本、环境污染治理成本、废弃物回收利用成本、环境损失等。对于环境成本的确认, 应当以配比原则来进行, 即企业成本与企业收益间的彼此配合。这一原则的运用, 应对成本和收益间的关系进行判断, 当期成本只能配合当期收益, 如需到未来才能实现收益, 则就应对在未来期间进行相应费用的递延分配。依据环境会计指南, 环境成本不仅包括本期支出环境成本, 未来环境成本支出也应包含其中。而本期环境成本又包括资产化环境成本和处理环境成本, 对于前者的处理在日后的使用中逐步摊销。对于环境成本支出的预计, 应当以金额和发生可能性为依据作出合理的评估, 或视作环境负债处理, 或视作环境损失处理。在环境成本的计量方面, 通常采用两种方式, 一是基于传统会计期间损益计算, 于会计系统内部实施计算;二是进行单独环境会计核算系统的建立来实施计算。而对于不同的计量目的和环境成本性质, 则应用不同方式来作出处理。

(二) 环境资产研究

环境资产主要包括环境污染治理和保护设备、环境污染治理技术、环境许可证、资源开发与使用权。对于环境资产的确认, 应依据环境成本确认原则进行。相对应当期收益的环境成本被视作本期费用, 将其归于本期损益当中实施计算。而相对于未来收益的环境成本, 则落实资产化, 在之后的年度收益中逐步实施摊销。在环境资产计量方面, 通常采用以下几种方式:全部成本法、勘探成功法、现值法、发现价值法。其中, 全部成本法是将环境资产的全部成本纳入资本化, 并在日后的生产期内逐步进行摊销, 但在这一方法的操作上表现的主观性很大;勘测成功法是将勘探成功确认可产生预期经济效益时, 才可视作资本化, 反之则被视为本期费用;现值法则是将预期环境资产的期末现值作为资产价值, 但因选择贴现率会很大程度影响计量结果的可靠性, 故不建议采用此种方法;发现价值法是对所发现的环境资产价值实施计价, 之后再依据资源储存量的变化作出价值调整。

(三) 环境负债研究

环境负债是对企业将来所产生环境支出的会计确认, 包括环境负债和或有环境负债两种形式。作为企业负债的一种, 环境负债除具有负债的一般特性外, 还表现出一些特殊性质:环境负债是企业和环境保护相关事项为起因所产生的, 通常是以企业排放污染物损害人体健康和自然环境为前提;环境负债的连带性、追溯性较强, 其危害也有着较大的范围和影响。对于环境负债的确认, 可由环境修复责任、环境罚款责任、环境赔偿责任等方面加以认定。而在确认或有环境负债方面, 则依据应收账款可回收率、产品质量相关责任、未决诉讼、可能发生的处罚和索赔等方面加以认定。或有环境负债是一种预见负债, 是未来意义上的可能负债。在环境负债的计量上, 通常以司法程序来直接确定, 而在或有环境负债的计量上, 则以事项发生可能性的大小作为依据。

(四) 环境绩效与环境收益研究

宏观环境会计核算体系框架构想 篇10

一、当前会计核算体系的现状分析

1. 会计核算目标不明确

会计核算必须要确定相应的核算目标,这样才能有目标的去完成会计核算工作。但是,就当前会计核算体系运行的情况来看,核算目标不明确,只能模糊的确定核算项目,却未能真正对核算目标进行准确的定位,从而对会计核算的质量带来一定的影响。

2. 会计核算机构设置不完善

在会计核算体系运行下,需要结合事业单位实际的发展情况,制定适宜的核算机构,这样才更有利于会计核算工作的进行,同时对事业单位的稳定发展也有着一定的作用。但是,作者在对当前一些事业单位核算体系运行调查中发现,会计核算机构设置存在不完善的现象,如分工不明确、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核算工作不够全面等问题,严重影响到会计核算的工作质量。

3. 会计核算方法不规范

会计核算方法是确保会计核算体系有效运行的关键性因素,对保障会计核算质量也有着极大的作用。但是,当前会计核算方法中不规范行为屡屡发生,对会计核算的质量带来极大的影响,例如,会计信息造假、会计核算不全面、成本核算不规范等。

二、宏观环境会计核算体系框架构想

通过以上对当前会计核算体系的现状分析了解到,会计核算质量在受到多方因素的影响,使得核算质量一直不高,不仅无法将会计核算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甚至会因会计核算体系运行的不足如会计信息失真等现象,而对事业单位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对此,作者主要站在宏观环境角度下,对会计核算体系框架构想进行分析。

1. 基于宏观环境下明确会计核算目标

核算是会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基于宏观环境下的会计核算体系框架构想中,首先要考虑的就是明确会计核算目标。首先,对核算目标的明确要从宏观环境下进行全面的分析,一般情况下会计核算主要由核算主体、核算对象以及核算科目等结构组成,其中核算对象主要是指会计工作中需要核算的项目,如项目投资核算、材料设备核算等。其次,要根据会计核算项目的特点,明确核算目标。

2. 基于宏观环境下完善会计核算机构

会计主要是对项目进行核算,由于核算项目之间的差异性,必须要根据核算项目的具体特征来单独设置会计核算机构,这样才能确保各个项目核算的准确性,而且在宏观环境下,应将核算项目作为一个核算单位对其展开核算工作。另外,作为一名合格的会计核算人员,在掌握最基础的会计核算知识之外,还要了解会计核算各个项目的实际情况,同时还要结合单独会计制度来对其进行核算。此外,在宏观环境下,会计核算机构运行的过程中,必须做好各个环节的审核工作,确保各个核算环节的正确性、全面性等。

3. 基于宏观环境下构建合理的会计核算方法

会计核算方法是否合理对会计核算质量将产生直接的影响,更是会计核算体系架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宏观环境下的会计核算方法应本着合理性、针对性等原则,特别是受到传统会计核算观念影响而造成会计核算质量不高的现象,必须通过采取合理的会计核算方法来提高会计核算质量。首先,要加强会计核算重要性的宣传,让每一个会计人员都能提高会计核算的思想认识,并不断的提升自身会计核算的能力,为提高会计核算质量打下夯实的基础。其次,要重视会计核算虚假信息的审核,以往会计核算工作中,会计虚假信息频繁出现,给事业单位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宏观环境下构建的会计核算方法应重视对会计核算信息的审核,尤其是一些各项会计票据的审核,应严格按照发票管理审核的要求进行。再次,会计核算方法的构建,还应重视对成本核算的规范,会计核算需要对项目各项进出帐进行核算,尤其是在开展新项目时,需要购进一些材料、设备、机械等这些都需要大量的资金作为支持,而且也是项目投入成本较大的环节,会计核算方法不仅要注重对项目各项进出帐的核算,更要注重对成本的控制。

三、总结

综上所述,在市场经济体系不断发展变化的同时,会计核算体系也随之进行改进和完善。因此,需要将会计核算的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为事业单位的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但是,在当前会计核算体系运行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对会计核算质量带来一定的影响。通过本文对宏观环境会计核算体系架构构想的分析,作者主要对当前会计核算体系的现状进行剖析,同时也从宏观环境角度下,提出明确会计核算目标、完善会计核算机构、构建合理的会计核算方法等几方面框架构想,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对提升会计核算体系的运行质量给予一定启发。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变化,会计核算体系也应进行不断的完善。在宏观环境下,应对会计核算体系框架的构建进行全面的分析,确保会计核算工作的有效性,这样才能将会计核算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更有利于事业单位的发展。

关键词:宏观环境,会计核算体系,框架构想

参考文献

[1]庞鼎模.中小型工业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制会计核算体系的探讨[J].会计研究,1984(04).

[2]侯君丽.浅谈中小企业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及规范化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1).

[3]周守华,刘国强.会计越发展,社会越进步——充分发挥会计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J].会计研究,2014(01).

中小企业会计核算问题探讨 篇11

【关键词】 高职院校电子校务行政管理

1. 在中小企业会计核算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会计的基础工作比较薄弱

1.1.1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的设置没有严格按照相关的会计规范。

在企业的会计机构的设置上,很多独资企业根本不设置会计机构,有的虽然设了但是分工不明确、层次不清。在任用会计人员方面,小企业中最常见做法就是任用自己亲属来当出纳,外聘高手来当兼职会计。很多企业虽然同意聘请能力强的会计人员,然而受到工作环境和发展前景的限制,使得其对优秀会计人员的吸引力远不如大企业。同时,在会计从业人员的规范考核和资格认定方面也存在很多问题,经常出现会计无证上岗的现象。

1.1.2不能进行规范的建账。

在中小企业的会计核算过程中经常出现违规操作的问题,因为某种原因而出现不规范或者不依法建账的情况。出于逃避税收等方面的原因,一部分中小企业会设有两套账或多套账。甚至有些中小企业根本不设账,以票代账,即使设账,账目也十分混乱。

1.2管理模式僵化、核算主体不清

1.2.1经营权和所有权的高度统一。

中小企业中最典型管理模式就是将经营权和所有权进行统一,会计的核算主体界限不清,个人财产和企业产权的界限不清。企业的经营者就是投资者,出现个人家庭财产和企业财产的相互占用现象。这种模式会给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带来一定困难。

1.2.2思想观念落后、管理能力比较差

企业管理者的管理素质和能力都比较差,管理思想十分落后,这是所有中小企业共同面临的问题。很多企业管理者因为自身原因,没有把企业的会计核算管理纳入到企业管理机制中,没有一定的现代管理观念,使得会计工作丧失了在企业管理中作用和地位。

1.3财务的控制环节十分薄弱

在中小企业中,因为没有突出财务管理的重要地位,导致在企业财务控制环节中十分薄弱。这些薄弱环节主要表现为:第一,不能严格进行现金管理,导致资金不足或闲置。部分中小企业会认为现金是越多越好,这容易导致现金的闲置,不能参与到企业的生产经营中;有些企业在资金的使用过程中没有什么计划安排,导致不动产购买过量。第二,应收账款在周转方面十分缓慢,导致资金的回收困难。因为没有进行赊销政策的建立,没有一定的催收措施,所以应收账款容易形成呆账和不能兑现。第三,在存货的控制环节薄弱,导致资金的呆滞。很多企业的月末存货占用资金会超过其营业额的两倍,这就造成了资金的呆滞和周转失灵。

2. 当前对中小企业会计核算问题进行解决的主要对策

2.1强化政府的外部监管。

2.1.1努力提高税务人员的廉洁素质和业务素质。税务部门应对税收的征管稽查工作加以强化,进行严格的执法,避免中小企业出现偷税漏税的情况,要想做到这点,税务人员的链接素质和业务素质是关键。所以,税收的征管人员应进行业务学习,尤其是相关会计知识的学习,税务机关也要积极对税务人员进行稽查和考核。不断加强司法和税收等部门的执法力度,对于出现的会计违法违纪和偷漏税行为要严格处罚,坚持做到“事人兼治”,追究当事人的相关法律责任。

2.1.2在中小企业中积极推进管理和体制的创新。

积极引导中小企业进行组织结构的创新,加以分权管理,鼓励具有相应条件的个体工商户登记为私营企业,具备一定素质和规模的私营企业转变为股份公司,同时支持具有一定实力和较大规模的民营企业向规模化、集约化、国际化方向进行发展,逐步转变家族式的经营方式,推行現代企业制度,在民营中小企业中推行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一对会计工作加以强化。

2.2加强社会的外部监管.

对社会监督体系进行加强和完善,以此来对会计工作加以监督和约束。首先应对注册会计师事业进行大力发展,使得注册会计师监督作用和社会审计公正作用得到充分发挥,通过这种社会监督力量来对中小企业中的会计行为加以监督。第二,建立健全中小企业信用数据库,通过对中小企业的信用等级评定工作加以开展,对信用公示制度加以完善,来对社会各界公布企业的信用状况,建立中小企业的信用奖惩机制。促进企业优化融资环境、诚实守信,加大诚信守法中小企业的培养力度。以此来建立良好市场环境,这样既能够稳定社会经济,又能够实现有中小企业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有效解决了中小企业在会计核算中面临的问题。

2.3加强企业的内部监管.

2.3.1完善内部的控制制度,强化内部监督。企业对组织机构加以建立健全,通过对会计账簿、会计凭证、会计报表的强化监督和控制,来控制监督好款项、实物;对会计收支进行重点监督,对于那些审批手续不全的会计收支应及时退回,并要求更改和补充,做好会计的交接工作。

2.3.2加强对企业会计人员的管理,使得会计人员的知识水平和素质得到有效提高。对于中小企业而言,会计人员素质不高是导致账务处理混乱、会计核算不规范的一个重要原因。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可采取的措施为:一是加强对会计人员进行职业道德的教育,使其树立起会计职业的荣誉感和尊严;二是积极对在职会计人员进行后续教育,对于新发布的条例、法律、制度应组织企业会计人员进行学习,提高中小企业提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三是中小企业应从自身做起,对用人机制加以完善,敢于摒弃陋习、推陈出新,积极创造有利条件推动年轻有为会计人员的发展,使其才华得到充分展示;四是对在高素质会计人才的待遇方面应给予一定倾斜,从而吸引会计研究生、本科生到中小企业中工作,使其会计人员结构得到不断改善。

参考文献:

[1] 李卫华等.古村落旅游地居民综合感知及差异分析:以陕西韩城党家村为例[J].旅游科学,2006(6).

[2]黄洁,吴赞科.目的地居民对旅游影响的认知态度研究:以浙江省兰溪市诸葛、长乐村为例叨.旅游学刊,2003(6).

[3]昊忠宏,等.居民对生态旅游认知与态度之研究:以澎湖列岛为例[J].旅游学刊,2005(1).

[4]王莉,陆林.国外旅游地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与态度研究综述及启示[J].旅游学刊,2005(3).

[5]赵玉宗,等.国外旅游地居民旅游感知和态度研究综述[J].旅游学剥.2005(4).

[6]李志飞.少数民族山区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和态度:以柴埠溪国家森林公园为例[J].旅游学刊,2006(2).

现行条件下环境会计核算策略 篇12

环境会计理论的提出给传统会计核算带来了生机, 新的核算对象的出现也给会计核算带来了挑战, 核算面临的问题不容忽视。我国现行的环境会计核算存在问题:环境会计的核算过程中针对会计要素的分类理论繁多, 难以统一;会计确认标准尚未明确;会计核算内容难以量化为货币进行计量;相关法律法规仍存在漏洞, 监管职责分配不明;监管者以及社会大众缺乏环保意识, 有碍制度的贯彻实施;缺乏相关培训, 会计从业人员专业胜任能力与环境会计职能不匹配, 人才缺口大。在分析现行条件下环境会计存在的问题后, 我们从宏观角度出发, 提出六点建议。

一、确定环境会计要素理论

在对环境会计理论的研究过程中, 形成了以环境会计四要素论为主的各种环境会计会计要素理论。其中, “三要素论”着重于环境成本的考察, 忽略了环境因素为企业带来的收益, 理论不够完善;“五要素论”过分看重环境因素带来的外部经济效益, 在环境会计实际工作中难以量化环境资源所带来的外部经济效益;“六要素论”是参考传统会计理论体系产生的, 核算范围大, 由于环境资源存在难以量化、量化标准不统一等特性, 较大的核算范围给核算带来了巨大压力。“四要素论”中的环境会计要素包括环境资产、环境支出、环境负债和环境收益, 笔者认为“四要素论”的内容更具兼容性, 能够更好适应各类企业的具体情况, 有利于环境会计要素理论在会计实务中的推广应用。

二、分别制定环境会计会计要素的确认标准

在传统会计中, 会计要素包含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大要素。本文以“四要素论”为前提, 对环境会计要素确认标准提出建议。环境会计的确认标准可以从环境资产、环境负债、环境成本、环境收益四个方面进行确认。确认环境资产应首先明确环境资产的定义, 环境资产应该是特定主体在过去的交易或事项中取得的, 由其持有或控制的, 预期能为其带来经济利益的, 能可靠计量的自然资源。环境资产的确认应同时满足其定义以及该资产与信息使用者之间应具有决策相关性。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 (AICPA) 曾提出:环境负债就是因净化环境而形成的负债, 具体包括直接因净化环境发生的负债和预计因净化环境发生的支出。所以环境负债可以定义为由于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导致对环境的破坏而由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环境负债的确认在满足环境负债的定义的同时还应满足该事项是由于企业违反环保法规的不当环境行为导致的、其结果使得企业环境质量下降、企业因此负有一定的清偿义务。所谓的环境成本是指企业以环保为基准, 为减少企业活动对环境的破坏和影响, 所采取的预防和治理措施而支出的费用, 以及企业由此而需承担的其他支出。而环境成本的确认标准除了满足其定义以外, 还要求其能可靠地计量, 与企业的外部和内部使用者的需求信息相关。最后是关于环境收益的确认, 它指是企业在一定的会计期间内因环境保护与治理而形成的, 能够增加企业的净收益和所有者权益, 又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流入。另外, 环境收益是与环境保护与治理及企业的外部和内部使用者的需求信息密切相关。环境收益还必须能够可靠计量。

三、改进环境计量理论

由于环境资源的特殊性, 可持续发展观下的环境会计计量与传统会计计量相比, 存在一定的差别。首先, 由于环境资源的多样性, 环境会计的计量尺度存在多元性, 仅从货币角度对环境资源要素进行计量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我们可以采用以货币为主要计量方式, 以实物计量为补充计量方式的计量体系对会计计量对象进行计量。其次, 由于环境资源存在难以量化的特点, 环境会计实务中常以历史成本结合边际成本、替代成本、机会成本、公允价值作为会计计量方法的补充。最后, 由于环境资源存在稀缺性、效用性, 不能通过交易的方式衡量它的价值, 所以在探索环境会计计量理论时可以将劳动价值理论和边际价值理论相结合, 对现有环境会计理论进行进一步完善。尽管环境资源的特性对环境资源计量造成了一定困难, 但是我们可以从传统会计计量的角度出发, 结合可持续发展观, 探索具有可行性的环境会计计量方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 我们通过对计量理论和计量体系的一系列研究可以为环境会计的实际工作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四、完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及管理机制

环境会计相关领域的法律法规仍存在漏洞, 监管体系尚未明确, 监管者缺位的现象时有发生。为了解决可持续发展观下环境会计监管机制的不完善这一问题, 我们应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进一步的完善。与此同时, 我们可以批判地吸收国外的一些研究成果和成功经验。对现有法规进行深入研究, 提出与之匹配的实施细则以此完善环保法规;建立健全可持续发展观下的环境会计准则和制度, 参考《会计法》的相关要素、确认、计量记录报告对环境会计准则制度进行完善;明确环境会计监管责任归属, 在完善环境会计法规、准则和制度的同时对各个企业环境会计核算工作进行监督, 严格执法, 建立完善的处罚体系, 对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企业严格出发, 对积极贯彻可持续发展观的企业给予口头及实物奖励。

五、增强社会各界的环保意识

环境会计制度是在可持续发展观的指导下建立的, 包括我国在内的各个国家环境问题日益加剧, 社会对环境问题的关注持续升温, 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越来越受到社会主流人士的关注。我们应将社会关注转化为社会意识, 使环境保护的观点深入人心。环境保护是社会共同的问题, 因此社会和政府应该共同努力, 解决现阶段环境会计确认计量存在的问题。法律法规体系仅仅是道德的底线, 政府应在完善法律法规体系的基础上, 通过现代媒体等渠道对公民进行教育, 加强公民的环保意识。通过法律法规的规定, 加强企业可持续发展意识, 督促各个单位积极学习环境会计相关理论知识并应用于实践。承担其社会责任, 将自然环境可持续发展与企业可持续发展紧密相联。督促各企业管理层人员贯彻实施科学发展观, 以此促进环境会计理论在企业的良好实施。

六、通过培训与教育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会计人员作为会计工作的直接实施者, 肩负环境会计制度顺利执行的重任。会计人员是否具备专业胜任能力以及相匹配的职业道德素质成为了环境会计制度能否顺利开展的关键。我们应从多个方面对会计人员进行培训教育。首先, 我们应提高会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 通过教育、再教育使会计人员掌握环境会计确认计量方法。其次, 我们应对会计人员进行思想教育, 加强会计从业人员环保意识。

上一篇:生命中的贵人下一篇:新闻标题的创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