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环境会计分析(精选12篇)
企业环境会计分析 篇1
简单来说, 会计环境是由内、外部环境综合形成。会计内部环境是由会计从业人员的个人思想、工作习惯、价值观念等个人行为产生的。外部环境是由国家当时的政策、市场上的经济走势和区域文化等外部因素统合产生。因此, 会计内外部环境形成的综合会计环境才会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内容和操作过程产生具体的影响。
一、内部环境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企业在发展过程当中会不同程度的产生企业内部环境, 内部环境虽然会对会计产生影响, 但是其中显现出来的问题也有助于企业针对性的对问题进行解决。进而完善企业内部的管理水平, 进一步规范会计行为等。下面我们从以下四点会计内部环境对会计信息质量影响入手进行分析:
1. 会计人员素质。
会计人员素质是会计人员行为表现的具体表现形式, 不同的素质会对会计行为产生不同的影响。会计人员的素质低下, 这不仅和企业内部的管理水平有关, 对企业的运行也是有着很大的弊端。
2. 会计主体的性质。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推进, 我国市场上的经济成分也是多种并存, 逐利方式的不同, 致使会计主体的性质呈现多样性。会计人员在为企业创造财富的同时也会追求自身的利益, 这种利益是和企业有关联的。所以会计主体的性质对会计职业道德的影响不容小视。
3. 企业领导对财务管理的重视程度。
会计信息是最能直观的反映出企业在过去一段时间的经营状况和财务开支的有效披露。会计信息不仅会间接的暴露出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也是向社会揭示经营成果的一种表现手段。所以, 企业领导对会计信息往往会很重视, 将会计的财务管理工作最为重点工作来抓。
4. 整体管理水平的高低。
企业作为社会上市场经济活动的经济主体之一, 其存在目的是在追求利益的过程当中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这就离不开企业内部的管理水平, 而会计管理又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低能效的管理水平会成为企业发展过程当的绊脚石。因此, 提高会计管理水平就要与企业其他部门协同合作, 切实履行自身的职责。
二、外部会计环境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外部会计环境主要是由宏观环境和经营环境共同组成, 都会对会计信息质量产生不同的影响, 本文主要从以下四点宏观环境因素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进行讨论。
1. 政治环境。
政治环境是一个国家根据自身国情制定的发展策略和方针。政治因素是决定社会经济走向的向导, 对经济发展有引导作用。而会计信息当中的大部分内容是反映企业的运营情况, 是直接和经济相关联的。我国的政治动态是我国政府在国内或者国际上的参与的事情主导中形成的, 间接指向会计信息的质量和政府的干预有关。政府无论是对市场经济还是对会计规则的干预都会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
2. 经济环境。
市场经济的机构会让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对会计信息内容的索取存在差异, 这种差异会影响到会计信息的质量。我国是一个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共同存在的国家, 在这样的制度之下, 市场经济中的成分也存在差异性。不同企业在市场上涉及的领域不同, 产生的会计信息也不同, 因此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也遍布全国的各个地区。并且随着全球贸易在我国得到进一步实施, 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 人们对相同行业的会计信息对比也越来越关注, 在此背景之下, 会计信息的质量关系到企业在市场上拥有的市场份额和客户群体的数量。
3. 法律环境。
我国的法律体系比较系统, 严谨, 很多立案都能在成文法典当中得到解决, 具有操作性强等特点。相比较英国、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法律体系:法律法典的制定不是一气呵成, 而是通过诸多判例的积累逐渐完善的, 并且在运用法律的思维上也具有灵活多变的特点。法律在一定程度上对对会计的财务信息具有保障的作用, 只是由于各国的法律对会计财务信息保障的出发点与形式不同。会计准则形成之初不是由民间组织自发形成的规范条例, 而是由国家通过相关政策建立的会计制度, 这也就体现了会计准则的权威性。但是由于在制定会计准则的过程当中没有和民间组织交流沟通, 信息交流不全面, 难以形成高质量的会计准则。
4. 社会文化环境。
文化是人类社会在发展历史上经过日积月累的物质和精神文明结合的产物。它囊括风俗习惯、道德观念、宗教信仰等诸多方面, 这些客观因素都会对会计信息的来源和使用产生影响。例如, 一个国家具有先进的会计教育水平, 那么毫无疑问, 这个国家能为社会提供一大批专业性很强、高素质、技术高的会计人员参与到会计工作当中, 这些因素都会对会计信息的质量产生影响。而我国在文化这一块注重权威和尊重长者, 人本制度距离法律的高度还有一定的差距, 这也就让财务信息的质量得不到保障。总之社会文化是长期发展的产物, 社会文化环境对会计环境产生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 会计环境的变化也必然会对会计信息的质量产生影响。只有为会计环境创造条件, 适应社会文化的发展, 以此来减少社会文化环境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三、完善会计环境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对策
1. 建立健全人才应用机制, 提升企业会计人员职业素养
会计从业人员是从事会计工作的主要群体, 是会计信息编写的主体, 因此会计人员的专业性和职业道德高低直接影响到展现在人们眼中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直接对会计信息质量产生影响。提高会计工作人员的培养不仅是塑造会计人才的一种有效手段, 也是对上市公司、对企业披露会计信息质量的一种保障。首先,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会计人员在公司的职能不单单是普通的从业人员, 他们的工作对公司的财务有着监管的职能和权力, 是能对公司的财务产生质疑的群体, 强化会计人员的监督职能, 在任职期间认真履行自己的监督义务。其次, 为会计人员提供学习的机会, 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知识储备量, 增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观念。最后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点, 会计人员的诚信教育, 诚信是人立足根本, 也是企业立足社会的根本。职业道德观念只是规范会计从业人员的工作态度和“事可为与不可为”的工作道德底线, 但这并不能保障最终出炉的会计信息能取信大众。因此, 培养高素质、讲诚信的会计人员才能保障会计信息的质量, 才能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
2. 建立健全会计相关法律法规
会计准则和法律规范的颁布实施是对会计环境的一种监管手段, 能有效的防止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但是条款总会有漏洞, 总有不健全的地方, 因此加强会计相关法规的建设, 能防止虚假会计信息对使用者产生的误判, 进而导致信息使用者出现经济的损失。此外, 我国在借鉴国际上先进的会计准则时, 一定要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 根据国情综合制定或者完善我国的会计准则, 以适应当下我国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需要, 确保会计信息的质量的提高。
3. 健全完善企业信息披露体系
我国为了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 于2006年新会计准则体系正式出炉。这不仅是中国为了顺应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也是为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提供更全面的保障, 能通过新会计准则对会计信息质量进一步规范。新会计准则借鉴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作为编写基础, 也吸取了国际上先进国家的会计处理经验, 不仅在内容和覆盖面上进一步提升, 也针对存在的问题给出了合理的解决方案, 可以说这次的会计准则是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一次历史性的突破。新会计准则的问世将成为今后我国各大企业编制财务报表, 披露会计信息的基础, 以此减少会计信息的失真度, 进一步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 为信息的使用者提供保障, 最大程度上保障信息的真实性。
4. 优化企业治理结构, 完善企业治理机制
对于上市公司来讲, 其本身的经济实力是毋庸置疑的, 但是上市公司也存在管理不合理, 公司治理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因此, 上市公司可以通过银行控股、限制公司人员出任为董事等方式对企业内部加强约束力, 进而对会计信息的质量进行约束。同时, 促进同一类型企业的股权置换, 完成公司的转型, 形成多家投资主体的相互制衡的局面, 为规范公司治理结构打好基础。另外还要提高公司内部独立董事的所占比例, 形成董事互相监督制约的局面, 并分管下属本门, 树立董事会的权威。企业在开发市场设立分公司的同时, 一定要加强对分公司的经营者的激励, 激励方式并不局限于物质奖励, 相反社会发展至今, 职员工资的不断提高, 物质奖励的效果已经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而例如职称评定等名誉称呼更容易让代理经营者接受, 这是对个人工作态度和绩效的肯定, 能让公司进入良性的发展, 从而减少会计信息是因为经理级别类型的领导层进行暗箱操作而产生信息的失真。
5. 优化企业会计环境, 构建良好执业氛围
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 在我国的上市公司已经多达1400多家, 很明显面对如此庞大的企业群体监管部门不可能一一监管。如果证券市场的工作人员对企业会计信息的审查也不秉持公正的态度的话, 就算我国有完善健全的监管制度, 也不可能监管得过来如此庞大的群体。因此, 想要从根本上净化会计环境, 就得以中国的古籍《礼记》当中的诚信作为基石加强伦理道德观念的建设。银行通过信用的高低对客户进行信用卡额度的授予, 法律也应当把诚信这一道德品质作为一项制度来约束人们的日常活动。国家和企业也要积极实行“以德服人”的经营理念, 给与会计工作人员足够的肯定, 赋予会计工作者独立工作的态度, 将会计工作人员从会计主体中解放出来, 在进行会计信息的编写时不受会计主体的影响, 营造良好的会计环境, 从环境入手, 从根本入手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
四、结语
会计信息质量问题并不只是在我国出现, 在全球各国会计信息质量都存在不同的问题, 会计信息质量问题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对经济产生了影响。会计是直接和经济打交道的一项的工作, 反映企业情况的同时也揭示了市场经济的走向, 这对宏微观经济的决策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一个国家的行业经济发展情况怎么样, 都能从会计信息中得到体现, 因此会计信息质量的失真, 对国家乃至这个行业带来的影响都是不容忽视的。因此深入了解会计环境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是有必要的, 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认识到会计环境对会计信息的影响, 才能找到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有效办法。
摘要:环境的变化不单单会对个人的成长产生影响, 也会对一个行业的具体职能产生影响, 会计环境的变化也会对会计的程序和会计信息等方面产生影响。不同的会计环境会产生不同的会计结果, 结果往往是信息最直观的表达形式, 会计也一样。会计信息的质量和会计环境是息息相关的, 因此研究会计信息质量必然离不开对会计环境的研究。本文从会计内外部环境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入手进行讨论, 并针如何利用良好的会计环境提升会计信息质量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会计环境,会计信息质量
参考文献
[1]陈高硕.基于内部控制视角下企业会计信息质量问题的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 2014.
[2]吴克平, 于富生.制度环境、政治关联与会计信息质量[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3 (11) .
[3]刘晓华, 王华.市场环境、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与会计信息质量[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5 (07) .
企业环境会计分析 篇2
陈和龙
摘要:如何让绿色环境融入到企业会计中,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成为当今企业关注的问题,本文分析了环境管理会计在企业应用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同时给出了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企业 环境管理会计 可持续发展
引言
随着人类对环境污染问题的关注,环境管理会计随着产生,到1980年,学者开始专门化和专业化地对环境管理会计进行研究,同时也出现了其他的研究成果,如20世纪80年代初期出现了员工报告、增值报告等专门的社会责任报告。20世纪90年代,随着研究队伍的壮大,环境管理会计研究出现了分化,即传统会计方法与经济学方法。1990以后,各国都开始对环境管理会计进行研究,研究最成熟的是日本对中小企业环境管理会计的研究。随着中国企业不断的增多,环境问题也被联合国多次提议,所以环境管理会计在中国企业应用的研究是必要的,也势必需的。
1理论基础
环境管理会计所基于的理论主要来源于可持续发展理论、社会总成本理论和外部性理论等。可持续发展理论主要有几个最基本的要点:①人类应该在保持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的基础上可持续发展;②注重资源的持续利用和环境保护;③要对资源具有的价值通过资源核算体系合理进行定价;④可持续发展要求人类放弃粗放型生产方式,选择节约型生产方式;社会总成本理论主要内涵包括:生产成本与环境成本;马歇尔和庇古在20世纪初提出外部性的概念,从福利经济学角度看,外部性是指某单位的行为影响了其他人或企业的福利,却没有让这种影响得到制止。外部性的一个突出的问题是“共享资源”问题。直接将导致资源的失效利用或市场失灵。可持续发展理论、社会总成本理论和外部性理论共同支撑着企业环境成本会计的研究,是企业环境成本会计研究得以不断前进、不断发展的理论根源。
2环境管理会计发展研究现状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21世纪议程》,其宗旨是要推动各国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自此后,对环境问题的研究越来越深入。Schaltegger提出了环境会计的框架,从环境会计与生态会计的关系角度对环境管理会计进行研究,他没有从更深的角度进行剖析。关于环境管理会计的研究,国内外研究理论较多,实务较少。谢辊,分析了会计信息在企业内部管理和决策的重要作用,为企业不同层面的管理者设计了相应的环境管理会计工具,但是这种工具虽然具有实用性,但是缺少可比性。郭晓梅、王燕祥、谢混、于道胜只对西方国家环境管理会计理论和实务进行了介绍,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环境管理会计在中国企业中的应用问题胡;谷乔对我国建立环境管理会计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进行了探讨。从以上研究可以看出,专家们的确发现了环境管理会计研究的必要性,但是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仅仅是发现了问题,所以我们面临的难题是如何在中国的企业中导入环境管理会计,即采用什么样的环境管理会计工具解决企业污染的问题。
3环境管理会计在企业中应用存在的问题
3.1 缺乏科学的定量方法及切实可行的指标体系 企业在实施环境管理体系后,需要识别、预测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等的影响以及影响的程度,制定出减轻不利影响的对策和措施。现行会计
体系提供的仅仅是定量的数据,缺少定性的分析方法。这样就无法全面、科学地评价企业环境会计实施的成效。也就是说,缺少定性的指标体系在评价企业业绩时是不科学的,也是不可行的。
3.2 环境成本在不同企业、单位、部门之间分配比例缺少科学性、合理性 在环境管理会计系统中,作为企业成本只一的环境成本除了具有自身属性以外,同时也具备一般成本的特点,也同样需要在不同的企业、单位和部门之间进行合理的归集和分配。按照现行的会计制度规定,一般费用中的制造费用是主要以产量为基础进行分配的,而期间费用则直接计入损益。由于环境成本要以环境负荷的发生和消减为成本动因进行分配,所以在分配中缺乏一种合理且被公认的标准。
3.3 缺乏将外部环境成本内部化的实施政策 由于环境问题具有环境介质影响的时空转移性,因企业原因造成的环境成本费用目前是由企业、社会共同负担,其中企业直接损害环境的负荷,相对应的外部不经济费用则转嫁给社会,然而外部成本与内部成本之间的比例又缺少一个科学的衡量标准。环境管理会计实施的目的之一就是要企业正确的计量内部和外部环境成本,并且将外部环境成本内部化,从而加强对其重视和管理控制。由于外部环境成本内部化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利润核算,仅靠企业自觉履行这种不利于自身企业的不成型法则是不现实的,因此,企业“外部成本内部化”的强制措施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当前企业实施环境管理会计的过程中所缺乏的。
3.4 缺乏环境管理会计的具体行为规范 就目前来讲,企业实施环境管理会计尚缺乏可操作性的会计准则。尽管政府机构应该制定统一的准则制度来约束企业的内部管理。企业只有形成对外报告和对内管理的压力,才会研究环境因素,进而降低其经营对环境的影响。中国政府应该参考日本政府机构出台的环境会计指南,应尽快出台适合中国国情的环境管理会计应用指南,提出一套相对完整的环境业绩考核指标。4对策与建议
4.1 增强企业绿色管理意识 绿色管理意识作为一种新型的现代管理意识,就是企业根据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要把生态环境管理纳入企业管理之中,把生态环境保护观念融入现代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之中,从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着手来控制污染与节约资源,以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达到企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是现代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
4.2 制定环境管理会计制度法规 健全法律、法规,制定环境管理会计准则和制度己成为企业实施环境管理会计的重要手段。制定环境管理会计准则,将涉及环境的内容列入会计要素,设立环境管理会计制度,使环境管理会计具有可操作性。同时通过法律的手段也可以树立环境管理会计的地位。
4.3 推进环境管理会计试点研究 会计是一项操作性很强的应用科学,理论研究的成果必须能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在我国研究环境管理会计,不能照搬国外办法,必须考虑中国国情。从另一方面来说,这种来自国内外的压力也会加快中国实施环境管理会计的步伐。在中国,不仅要在大型企业局部实施环境管理会计,更要全面成功地实施,运用在大型企业实施环境管理会计的经验作为成果的试点,从而带动占有中国企业90%以上的中小企业导入环境管理会计。
参考文献:
[1]黄志斌.绿色和谐管理理论——生态时代的管理哲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2]干胜道,钟朝宏.国外环境管理会计发展综述.会计研究.2004.10.
[3]胡伟,肖淑芳.环境管理会计的产生与发展—从各利益相关者在环境管理会计的发展中扮演的角色谈起.科技进步与对策.2004.3.
企业环境会计分析 篇3
关键词:企业内部控制环境;会计信息质量;企业文化
一、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现状
我国内部控制环境理论研究和实践水平都较低,实际上,我国对控制环境的理解还停留在控制结构阶段对控制环境的定义水平上,即使这样在现实中也并未重视控制环境的建设,控制环境不尽如人意。我国内部控制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
我国的公司治理结构是一种典型的双元治理模式,即股东大会是企业的最高权力机构,对关乎企业生存发展的重大问题进行决策,同时将企业决策的大部分权力委托给董事会,由其对企业资产经营负全责;另一方面,股东大会将对董事会和经理部门的监督权委托给监事会,由其承担监督职责。但实际上,这样一个貌似完美的组织框架并未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组织结构设置不合理,责权分派不明确
良好的控制系统应确保组织中的每个人都清楚其所拥有的权力和承担的责任,而权力的行使和责任的履行情况又必须依靠畅通的信息沟通。然而我国的企业中,大企业病现象严重,表现在组织结构方面主要是机构臃肿,职责不清。如国有企业大而全,小而全现象;再如企业管理层次多,官僚主义现象严重;又如大量存在谁都可以管、谁都又可以不管的区域和事项,“越权”和“弃权”的现象经常发生。加之各组织机构之间的信息沟通渠道不畅,时间滞后。所以,一是不能及时发现“失控”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二是“失控”问题出现后常常是互相推卸、互相指责,致使内部控制流于形式
3.人力资源政策不完善
我国公司的人力资源政策总的来说还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许多公司高层管理者的任免依然按照国家干部的标准进行,具有很强的政府色彩,这种程序下产生的管理者习惯于采用行政命令方式治理公司,而不是运用法律和经济手段管理公司。许多管理者还不能科学应用现代公司的管理和控制方法,对下属人员的工作实施有效监督。加之用人制度上存在的任人唯亲,文化价值观念上的权力差距过大等因素,更给内部控制的实施造成阻力。内部控制动力不足。在以代理人为主导的内部控制体系中,既缺乏科学的约束机制,又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代理人的内部控制动力明显不足,委托人的约束主要靠代理人的自觉意识。在功利主义盛行的今天,可以说没有任何代理人自愿将自己的手脚束缚,制定出严格的制度来约束自己。加之代理人主导型的内部控制成本昂贵,花费在组织管理与内部控制上的各种费用由公司自己承担,而内部控制的收益则表现为隐性化、长期化和社会化,当边际控制成本高于边际收益时,公司的内部控制积极性很难调动起来。
4.内部审计的作用未能有效发挥
内部审计是公司自我独立评价的一种活动,内部审计可通过协助管理当局监督其他控制政策和程序的有效性,来促成好的控制环境的建立。内部审计的有效性与其权限、人员的资格以及可使用的资源紧密相关。内部审计人员必须独立于被审计部门,并且必须直接向董事会或审计委员会报告。我国公司内部审计的作用未能有效发挥,一些公司领导对内部审计重视不够,或存在观念上的误解,导致内部审计工作难做;公司内部审计机构普遍人员缺乏,甚至有些公司不设立内部审计机构或实际上与财务部门重合;一些公司虽设置了内部审计机构,配备了人员,但因内部审计制度不健全,业务不规范,人员素质低,作用未能充分发挥,内部审计部门形同虚设。
二、我国内部控制环境对会计信息质量影响的原因分析
1.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缺陷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我国上市公司大多由国有公司剥离改制而来,上市公司与大股东在人员、业务、资产等方面存在紧密的联系。据统计,我国上市公司中约有79.2%的公司,大股东的持股比例超过50%。一股独大,使大股东可支配上市公司的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从而主导上市公司的经营决策。在一股独大的情况下,我国的董事会存在两个特征:一是大股东派遣或者推荐的董事占多数;二是执行董事占多数。据统计,我国上市公司董事会中,大股东派遣或推荐的董事占70%左右,而执行董事占55%左右。在国有股东“所有者缺位”的情况下,上述情况事实上造就了“内部人控制”,使得董事会对管理层的监督职能不能有效发挥。我国(公司法)虽然赋予监事一些监督职责,但我国的监事会是一个弱势的机构。从以上情况看,我国上市公司的董事会缺乏独立性,监事会行同虚设,管理层得不到有效的监督,内部人控制情况严重。
2.我国企业组织结构缺陷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我国企业中的机构臃肿,管理层次众多,有碍于信息(包括会计信息)的流通,因为任何一个等级层次上的决策者都可能成为信息进一步交流的障碍,从而信息失真的可能性增大。原因有两个:其一,因为任一层次上的决策者都有可能为了自身利益操纵信息,层层叠加起来,信息失真现象明显;其二,由于层次多,舞弊被发现的概率大大减小,舞弊的机会成本小,容易诱发舞弊。此外,我国企业在设置组织结构时,相关的权利和责任的分配不合理是一突出的问题,大量存在谁都可以管、谁都又可以不管的区域和事项,“越權”和“弃权”的现象经常发生。体现在对会计信息生成和监督上,一方面,职责不清易造成相关人员怠慢自己的工作,不能严格对待会计信息的生成和监督,会计信息质量难以保证;另一方面,即使发现会计信息存在问题,也不易追究责任,难以从源头上遏制扭曲会计信息的现象。
3.企业文化认识不足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公司文化往往是现存的一种无形的力量,影响公司成员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时时刻刻都在企业的生产、经营、环境、形象等各个层面发生影响和作用。我国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企业领导者的原因。许多管理者对企业文化的作用认识不足,甚至对企业文化的涵义都不清楚,更谈不上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而有的管理者没有认识到自身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不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上行下效,企业文化呈现不健康的状态。在这样的控制环境下,公司的内控制度不健全、控制程序不规范,内部机构之间沟通不到位、信息反馈渠道不畅通、违法违纪行为泛滥、控制效果差就会成为一种必然现象。特别现阶段,我国许多企业普遍存在所谓的“利润导向”的文化,一切都向利润看齐。在这种氛围下,人们的价值观念容易发生扭曲,诚信意识丧失,各种弄虚作假的行为泛滥。人人各行其是,追求眼前利益和短期利益,追求自身的满足,道德观念的扭曲容易使人们在追求自身的利益时损害到别人的利益。投射到会计上,就会出现管理当局为了自身的薪酬和奖励操纵会计信息,而会计人员为了自身利益或被迫或自愿与管理当局合谋提供虚假信息,从而使会计信息质量严重失真。
三、结论
本文通过分析当前会计信息质量低下的状况,发现信息失真情况较严重的企业普遍存在治理结构失效,企业文化理念的缺失或误导,人员素质特别是管理者素质的恶劣等内部控制环境方面的问题,因此内部控制环境缺陷所带来的问题己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现实难题。
参考文献:
[1] 刘星.从双汇集团的发展历程看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建设[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汉文综合版),2006, (2)
[2]赵立娥.浅议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环境优化[J].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 (1)
[3]程新生.论公司治理与会计控制[J].会计研究2003,(2)
企业环境会计分析 篇4
关键词:环境会计,煤炭企业,环境成本
环境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 以有关环境法律、法规为依据研究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之间的关系, 计量记录环境污染、环境防治、开发、利用的成本费用, 并对企业经营过程中对社会环境的维护和开发形成的效益进行合理计量与报告, 综合评估环境绩效及环境活动对企业财务成果影响的一门新兴学科。它是以自然资源耗费应如何补偿为中心而展开的会计, 通过有效的价值管理, 达到协调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目的。环境会计的重要内容之一, 就是环境成本, 它的确立, 有利于加强解决煤炭生产环境问题的成本意识, 有利于分析、评价环境保护工作的业绩, 有利于我国煤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煤炭企业环境成本仍处于起步阶段, 没有很好地结合煤炭行业的实际情况, 也没有一套完整的相对成熟的核算体系。因此, 针对煤炭行业生产的特点和规律, 提出煤炭企业环境成本核算的方法以及成本控制非常重要。
一、环境会计产生的必然性
1.环境会计的产生是环境现状提出的要求。我国正处于经济在快速发展的时期, 对各种资源的需求大, 但受技术条件、经济条件、国民素质等各种的制约, 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非常严重, 这些问题正越来越制约我国的发展。因此, 消除环境污染、恢复生态平衡, 使人口、环境、资源、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 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已经成为追求的目标。建立环境会计使会计突破仅仅对经济活动进行的反映和监督, 对大量环境以及生态事项进行会计处理。
2.环境会计的产生是企业自身发展的要求。随着环境污染的日益加重, 环境状况的不断恶化, 各种灾害也让人们感到了环境保护和治理的重要性。全民性的环境意识觉醒并逐渐提高, 绿色革命浪潮不断掀起, 并更加关注企业对环境保护的参与情况及其作出的贡献。企业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就应当注意自己的环保形象。企业在生产活动中存在着各种环境污染和环境保护。对这些活动需要进行反映、监督、管理, 环境会计也就得以产生。
3.环境会计的产生是正确衡量国民生产总值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但是, 经济高速增长是以自然资源的高损耗为代价换来的。环境问题已成为约束我国发展的最大限制因素。正确衡量我国经济发展速度造成的环境影响, 需要有合理的系统机构对其作出记录, 并予以披露, 这样, 环境会计的产生是必然的。
4.环境会计的产生是改进传统会计的需要。资源、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传统会计并没有把环境支出与收益纳入其核算体系, 没有对环境项目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 没有提供生态效益方面的信息, 而是把会计主体局限在没有生态的环境之中, 资源和环境的消耗没有计入成本。原会计核算体系已面临严峻的挑战, 将环境项目纳入会计成本核算体系已成为必然。
二、煤炭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的构成与影响因素
(一) 煤炭企业区环境成本的特征及构成
煤炭企业环境成本是指一种“补偿性成本”, 煤炭在生产过程中, 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地表塌陷、水体污染、瓦斯积聚、煤尘和烟尘污染、有害气体排放、粉煤灰、噪声等各种污染。这就决定了煤炭在开采过程中, 既要支付煤炭开采本身所必须的成本, 又要对所造成的各种环境问题进行补偿。
根据煤炭生产的特点, 煤炭环境成本的构成可归纳为:环境管理费用、环境监测费用、排污费用、环境影响赔偿费用、污染现场的清理和保洁费用、地面塌陷赔偿、矿山占用土地、复垦复田费用、村庄搬迁费用、地下充填费用、防治措施费用、耕地占用税、降低污染和改善环境的研究与开发费用、职工环境保护教育费、植树及绿化等费用。
(二) 煤炭企业环境成本的影响因素
1. 煤炭开采条件因素。
煤炭开采条件很差, 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非常大, 相对应的环境成本也很高。因此, 煤炭开采条件与环境成本密切相关。
2. 经济发展水平因素。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 对煤炭资源的需要也愈来愈多, 煤炭资源开采量和生产量越多, 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越大, 环境污染也越严重, 为治理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的支出也越来越大, 环境成本也随之增大。
3. 技术创新因素。
技术创新对于矿区环境成本的影响表现为双重性:一方面技术进步使得开采深度加深、产量增加, 造成三废排放量越来越大, 环境成本增加;另一方面, 随着技术的发展, 煤炭环境污染的保护技术、洗选技术等越来越先进, 这将使煤炭环境成本不断降低。
4. 矿井开采年限因素。
随着矿井开采年限的不断增加, 矿井开采的范围越来越大, 开采深度不断增加, 将加深地下水资源的破坏、地表塌陷面积增大、煤矸石等固体废弃物的排放增加、空气污染程度加大等, 致使环境成本随着开采年限的增加而不断增大。
5. 煤炭生产量因素。
煤炭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 开采一吨就会少一吨。过度的、不当的开采利用, 会加速煤炭资源的枯竭。根据有关理论研究表明, 环境系统的资源供应量存在一个阀值, 这就是环境系统自净力。一旦煤炭资源开采量过大, 超过环境的阀值, 就会使资源过早衰竭, 引起环境质量的退化, 进而威胁到人类的生存。
6. 环境标准和环境意识因素。
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越来越高, 社会对于生产活动产生的生态环境影响的约束增加, 保护环境的法律法规日趋完善, 致使环境成本越来越高。近年来, 国际社会对环境治理的呼声也越来越大, 这些都将使得环境标准日趋严格, 进而使得环境成本不断增加。
三、煤炭企业环境成本控制对策
1.开展煤炭企业环境预评价
环境预评价是环境质量评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煤炭企业实施环境预评价, 对煤炭企业环境成本事前控制起重要作用。事前预评价综合考虑整个生产工艺流程, 把未来可能的环境支出进行分配并纳入产品成本预算系统, 提出各项可能的生产方案, 然后, 对各项可能方案进行评估, 从各种可行的方案中选出环境支出最少的方案来实施, 以达到控制环境成本的目的。这种方法在企业有能力获得环境信息以及企业各部门之间进行信息合作的基础上, 优化设计生产流程, 提高环境支出的可控性, 减少环境维护成本、环境损失成本, 从而达到减少煤炭企业环境成本的目的。环境预评价能对环境成本起到有效的控制作用。
2.进行作业成本管理控制
作业成本管理, 通过作业层次上对环境成本产生的动因深入分析, 有效地追溯环境成本的来龙去脉并对之实施控制, 不仅可以通过减少这些环境成本的动因来减少成本, 还可以通过消除不增值价值的作业、改善必要作业的效率、加强对短期内无法消除的不增值价值作业的控制, 从多个不同的作业链中选择其中最佳的作业链。企业应结合环境成本和其他成本进行权衡, 选择最低成本的设计策略, 增强企业的持续竞争优势。即作业成本是成本控制可执行手段, 有很强的实际操作价值。
3.延长煤炭企业产业链
煤炭产品生命周期环境成本控制, 要延长整个煤炭产业链, 从产品生命周期设计开始, 强调对污染的预防;紧接着在生产阶段, 强化环境负荷的抑减机制, 进行清洁生产, 加大对资源循环利用;最终在消费、使用阶段, 建立废料残渣回收体系, 通过再利用、无害化的废弃物处理环节, 大量减少处理后的排放量。
4.把环境成本的外在化与内在化相结合
环境成本内在化, 是指把企业的环境成本计入到生产或交换成本中, 从而反映在价格机制中。通过“谁污染, 谁负担”的原则, 污染者要付费, 通过环境管理政策对企业的行为制约, 对企业造成的成本增加都累积在生产成本中, 反映在最终的产品价格上, 进而通过价格机制调节经济与环境的关系。通过市场控制环境污染状况。
环境成本外在化, 就是让企业与环境责任脱离开来, 从而建立一个独立的环境产业集约化治理环境。环境成本内在化之前是被外在化着, 但是, 内在化之前的环境成本外在化, 是资源被无偿使用, 环境被无偿污染的外在化, 而环境成本外化, 是资源被循环利用, 污染得到有效控制的外在化。
我国现今普遍要求各企业建立与生产配套的环保措施, 而很多企业建立环保设施的成本可能在企业的生命周期中难以收回, 造成企业经营的不经济性。但可以通过增加我国环境产业的方式, 由环境企业向生产型企业收购污染、废弃物等, 利用专业的回收再生技术和设备, 对资源进行集中处理再生, 产出有价值的新资源卖给生产型企业, 从而创造利润。在此过程当中, 生产型企业能够节约大量环境治理成本, 只需支付更少的费用去购买环境企业的产品, 从而实现了双赢。
参考文献
[1]刘金平.矿区直接环境成本评估[J].能源环境保护, 2003, (1) .
[2]甄国红.基于作业管理的企业环境成本控制问题研究[J].财会月刊:理论, 2008, (5) .
[3]项晶.浅谈煤炭企业环境成本控制[J].中国矿业, 2009, (2) .
[4]李秀香, 刘俊文.论环境成本内在化与外在化[J].生态经济, 2007, (3) .
企业环境会计分析 篇5
第一,建立和完善环境会计的计量报告体系和信息披露。环境会计是环境科学与会计学科交叉渗透而形成的应用型学科,要处理好环境会计与环境保护部门、资源管理部门的关系。实施环境会计并不是要分担环境保护、资源管理部门的部分职责,它是企业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建立一套相应完善的准则体系,对企业应揭示的环境会计信息、计量方法和对外报送形式作出规定。
第二,增强我国企业和公众的环保意识。完善会计法规,要求企业必须提供环境会计方面的信息,并对损害社会利益的企业进行处罚,促使企业变被动地履行环保责任为主动承担环保责任,进而促使整个市场机制健康、良性地运转。同时,除在社会上广泛宣传,增强公众和企业管理者的环保意识外,还应认识到企业不仅是一个经济组织,更重要的是一个社会组织,是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应该承担起一定的社会责任。因此,作为会计应全面地测定、计量和报告生产活动所引起的环境因素和社会效益的变化。
浅析企业环境会计成本核算 篇6
摘要环境成本是环境会计体系的一个重要会计要素。在传统会计的基础上,综合性地探讨了环境成本的构成、确认、计量、分配及会计处理等相关问题,希望能为企业和社会提供更真实清晰的会计信息。
关键词企业环境;会计;成本核算
一、环境成本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
1环境预防成本。即用于维护环境现状或防止出现污染和破坏而发生的环境支出,主要包括环保设备仪器的购置、环境监测等所发生的费用。
2资源消耗成本。主要指的是单位个体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对自然资源的耗费及使用的成本支出,实际上就是将资源产品生产所耗用的自然资源以货币形式加以表现及量化的过程。
3环境污染治理成本。即对已经发生的污染和破坏进行清理和治理而发生的支出。
4环境补偿成本。即对已经发生的环境污染进行补偿而发生的支出。
5环境机会成本。主要包括资源闲置成本(包括闲置自然资源的补偿价值、保护费用、科研费用及有关损失等)、资源滥用成本。
二、环境成本的主要特征
1可追溯性。是指即使企业导致环境问题的行为在当时是合法的,或者说在当时有关的环境法律根本不存在,企业也应对其环境问题负有责任。
2相关性。是指企业对环境问题其他责任方的环境恢复成本、环境使用成本负有相关责任。即企业应对生产经营中的供应方的材料来源是否污染及破坏环境,销售对象深加工和消费是否会因本企业的工艺技术问题而污染破坏环境而负有相关责任。
3递增性。是指随着环境资产的日益稀缺及经济发展而导致的劳动力成本、研究治理成本上升,使企业环境成本必然逐年递增。
三、环境成本的计量
(1)机会成本法。环境资源的使用存在互斥备选的方案,每一种可供选择的用途对人们都是一种获利的机会,而这种机会所产生的获利量,就是另一种机会的成本。
(2)重置成本法。采用重置成本进行核算的前提是企业造成的环境污染无法得到有效治理时,将环境质量恢复到标准状况所需的费用作为该企业的社会成本。
(3)预防支出法。是指人们为了避免环境危害而将预防性的支出作为环境危害的最小成本。需要注意的是,在预防或治理环境污染的效果都能达到环境质量标准的情况下,预防支出法应该是所用各种方法中费用最低的方式。
(4)人力资本法。是专门用于评估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和劳动能力的损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的一种方法。
四、环境成本的分配
环境成本确定之后,接下来的重点就是成本的分配。传统会计在对环境成本进行分配时,常采用直接人工、机器工时等分配标准,导致了成本信息的扭曲,因此,新的环境会计体系下,可以尝试作业成本法来对环境成本进行分配。作业成本法(ABc)是指以作业为核算对象,通过成本动因来确认和计量作业量,进而以作业量为基础分配间接费用的成本计算方法。具体可分以下几步来加以操作:(1)确认耗用企业资源的所有作业;(2)为每一种作业提供一个成本驱动比例;(3)计算产品环境成本,即采用两步骤或多步骤地作业成本计算法计算不同的产品或流程应承担的环境成本。
五、环境成本的会计处理
1资本化处理。企业为预防环境污染和破坏而购置或建造的固定资产可按收益期分别予以处理:(1)收益期大于5年,并能形成有形或无形资产的支出,借记“固定资产”,贷记“在建工程”、“银行存款”,计提折旧时,将当期的预防性支出列入“环境预防费用”、“环境治理费用”等科目,贷记“累计折旧”;(2)收益期大于1年小于5年的环境支出作为递延资产分期摊销,借记“环境预防费用”、“环境治理费用”,贷记“长期待摊费用一环境支出”。
2计入当期成本法。(1)对于企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污染治理费,处理时可借记“环境治理费用”,贷记“银行存款”等会计科目;(2)对于企业因环保问题所支付的罚款、赔款以及其它损失,处理时可借记“环境营业外支出”,贷记“银行存款”、“应付账款”等科目;(3)对于企业为开发设计环保工艺、支付环境监测等所发生的当期费用,借记“环境预防费用”、“环境治理费用”,贷记“待摊费用”或“长期待摊费用”。
3作为环境负债处理。环境负债通常是由企业以往的经济活动造成的,须以资产或劳务偿付的潜在性义务。当企业遇到与环境有关的将来可能支付的费用时,能够合理而可靠地计量,可借记“环境损害费用”,贷记“应付环境费用”。
参考文献:
企业环境会计分析 篇7
一、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博弈分析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信息使用者非常多, 主要有股东、政府、社会公众、证监会等, 这些利益相关者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推动和阻碍环境会计信息披露。
(一) 企业与政府之间的博弈分析
表面上来看企业和政府的目标是不一样的, 企业追求的是经济效益。而国家则着眼于公共事业, 而环境会计信息作为评价企业环境保护现状和预测未来环境风险及质量的工具, 则成为企业和政府进行博弈的桥梁。企业的自利性决定了企业在考虑是否披露时必须充分考虑政府对会计信息披露的强制性。另外企业还会考虑到环境信息的披露成本:一方面, 我国环境会计还不健全, 实际收集资料、确认、计量以及进行其它相关工作的成本太高;另一方面, 商业机密外泄可能给企业带来较大的机会成本。因此企业不得不对所披露的信息有所选择。政府部门同时也是自利和理性的:一方面政府为了公共事业的利益以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环境信息的披露进行理性的控制和调控;另一方面政府为了在一定的任职期间内使本地的经济能有所发展, 在针对企业的环境信息披露方面则往往采用绥靖的政策。这样政府和企业之间存在一定利益关系, 企业是在发展自身经济的大前提下遵守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制度, 而政府在“无工不富”思想的指导下往往纵容一些与本区域经济发展密切联系的大型公司。这样政府和企业这对博弈主体就会达到经济学上的帕累托最优。
(二) 企业和证监会之间的博弈
现在假定企业都披露环境会计信息, 企业在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中是否愿意披露真实的环境信息, 一方面与企业自身的状况有关, 另一方面也与证监会的监管力度有关。假定证监会的战略是监管或不监管, 企业的战略是真实披露或虚假披露。C表示证监会的监管成本, b表示且不披露真实的环境信息给证监会带来的损失, F表示证监会的罚款收益, M表示企业披露不实的收益, N表示披露不真实的环境会计信息受到的损失。
假定证监会监管的概率为p, 企业披露不实的概率为q。那么证监会的期望效用函数Π=p[ (-C-b+F) q+ (-c) (1-q) ]+ (1-p) [-bq+0 (1-q) ]
整理后得到Π=p q F-p C-b q
以p一阶求导, 得到q=C∕F
也就是说当企业披露不实的环境会计信息的概率大于C∕F, 证监会会进行监管的。反之证监会不进行监管。当概率等于CF, 证件可以监管也可以选择不监管。
企业的期望函数Π=q[p (M-N) + (1-P) M]+ (1-q) [0p+0 (1-p) ]
整理后得到:Π=-p q N+M q
对q一阶求导后发现, p=M∕N
当证监会监管的概率大于M∕N, 企业愿意披露真实的环境会计信息, 反之企业的选择是披露不实。当证监会监管的概率等于M∕N时, 企业选择披露真实和选择披露不实的效用是一样的。每个博弈主体都会选择自己的最优策略。
(三) 企业和投资者之间的博弈分析
投资者需要企业披露真实、充分的环境会计信息, 以便做出对企业是否投资的决策。而企业是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 有其独特的信息优势, 信息不对称容易引发企业经营者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于是投资者需要企业经营者披露环境会计信息以减少信息不对称的状况。假定投资者选择环保投入多、环境绩效好的企业进行投资, 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 投资者只能更具社会平均水平来进行评价, 那么环保投入多、环境绩效好的公司显然处于不利地位, 市场就会出现“劣币驱除良币”的现象。显然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可以遏制这一恶性循环。究其原因是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成本高, 环保投入多和环境绩效好的企业进行信息披露的相对成本要比环保投入少、环境绩效差的企业低, 所以环保投入多环境绩效好的企业更愿意进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这样就给市场传递这样一个信号:进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企业是环保投入多、环境绩效好的企业。尽管充分披露环境信息的企业未必就是环境绩效好、环保投入多的企业。这样市场就进入一种良性循环状态, 大家都愿意进行信息披露以便把自己和环境绩效差的企业区别开来。投资者也愿意对环境信息披露充分的企业投资。
二、结论
通过以上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过程中各个博弈主体的分析, 我们发现企业、政府、投资者都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起到了推动作用, 但从某些方面来说又制约着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对政府来说要克服地方保护主义思想, 加强立法执法。对于从社会及公众方面来说, 环境信息披露充分则社会成本就会降低, 社会价值提高, 公众的利益就更易得到维护, 从而提高社会对企业的评价和公众对企业的信心。从企业来说, 披露环境会计信息是必然趋势, 充分、及时、可靠的披露有利于企业价值的提高, 有利于社会。
参考文献
[1]、温素彬, 薛恒新, 卢太平:会计信息披露利益相关者博弈分析[J], 经济问题, 2003 (10)
[2]、张世兴, 高静, 张雷: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经济学思考[J], 当代经济, 2008 (6)
企业环境会计分析 篇8
1.ERP的概念
ERP是企业资源计划的缩写。在1992年被提出至今已经受到了越来越多企业的欢迎。最初的ERP只被应用在了软件上, 但是随着近些年的发展ERP不断的进行了完善, 以至于达到现在被众多企业争相引用的局面。简单来说ERP就是使企业的各种资源, 比如:人力、财力、物力等资源达到合理的运用以便于提高公司效益的系统。它是企业用来最大程度获益的一个辅助工具。ERP的核心就是会计管理系统控制。会计管理控制系统能够具有及时、快速、准确的特点, 能对诸多的会计业务进行收集、分类、整理。下面本文就将对ERP环境下, 企业会计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的分析。
2.ERP环境下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2.1缺乏对ERP信息系统的认识
众多企业在运用ERP信息系统时, 缺乏全面的认识, 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 对于一些企业而言, 他们认为只要采用一些办公软件, 就是已经在生产经营中运用了ERP系统, 这显然是错误的。因为即便需要引用一些软件也是在企业对自己的实际经营情况有了较为全面的把握之后合理引用一些符合实际情况的办公软件, 最重要的则是加强对ERP系统的重视程度。第二, 针对大多数企业而言的。大多数企业在对自身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并没有对自身信息化基础做出合理的判断。这正是企业对ERP信息系统认识不全造成的。比如说有些企业根本不能判断自己是创业型企业还是依托型企业。除了以上提到的两个方面, 还有些企业甚至对是否运用ERP技术还存在着一定的顾虑。这更能显示出对ERP系统认识的不足。
2.2缺少会计内部控制复合型人才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 各种工作岗位都对员工的计算机水平有了较高的要求。同理可得在企业中, 会计信息化就对会计人员计算机水平的要求, 越来越高。但是既拥有会计知识同时拥有计算机能力的人数却很少。特别是对于中小型企业而言, 相较于大企业各种资源都处于劣势, 尤其在人才资源上最占下风。所以, 在中小型企业中ERP信息系统复合人才最为缺少。
2.3 ERP信息系统缺少安全性
我们知道会计信息涉及公司财务等各个方面, 而公司的财务事项等又是一个公司的机密。也就是说, 公司的经营管理能否顺利进行与会计信息安全与否有着重要的关联。但是在ERP的环境中, 企业会计信息的安全性较差。因为在计算机网络中, 数据信息的流动性较大, 所以当用户出现操作错误的时候很容易产生一定的安全风险。同时由于不良分子的存在致使网络病毒泛滥。一旦网络病毒入侵企业的会计网络, 一些重要的数据可能会被偷窃或者篡改, 伪造。
3.提高ERP环境下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策略
3.1提升ERP系统意识
如果想更好地利用ERP系统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那么企业之中的领导以及工作人员都应该有一个正确的认知, 只有拥有了正确的认识才能够使企业会计内部控制人员改变原来的传统观念, 在与时俱进的现代化思想的指导下真正的接受ERP技术并且对其合理运用。
3.2提高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人员素质
在上文的介绍中, 我们提到现在的企业之中, 不仅需要具备会计专业知识的人员同时这些人员还需要有着熟练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而现实是这种复合型人员还较为缺乏。为了改善这一现状, 企业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 当公司进行招聘的时候, 对新上岗的员工进行严格的把关。对其进行严格的测试之后, 选出那些既拥有扎实会计知识基础, 在计算机操作上又很熟练的人才。另一方面, 在企业内部可以进行专门的培训, 对在岗员工进行计算机系统、会计电算化方面的培训, 提高在职人员的能力, 鼓励会计人员不断学习。除了上面提到的对计算机系统的学习之外, 企业还需要注重对会计人员安全以及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培训。使会计人员牢记自己的职责, 避免风险的产生。
3.3加强会计内部控制的安全性
企业在ERP环境下会计信息面临着巨大的安全风险, 所以在随时可能泄密的状态下, 必须要采取必要的措施, 防患于未然。首先, 企业应该对计算机等设备进行加密, 确保非指定人员不能接触到企业内部的财务资料。接着, 企业对于操作人员的权限应该有着明确的规定, 确保工作人员在自己权限的范围内行使自己的权力。最后, 对于操作时间、操作内容等记录都要生成日志的形式。在何时对计算机有何种操作都应当记录下来方便督察人员日后审计。
3.4发挥内部审计职能, 降低会计内部控制
ERP环境下实行人机互控的管理是保证会计信息系统正常运行的保障。也就是说, 只有发挥企业会计内部的审计职能, 这样才能够真正的提高企业会计内部控制水平。具体到日常的工作中, 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在对ERP拥有正确认识的同时。要对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进行严格的把关, 一旦发现存在错误、或者安全风险时, 立刻采取一定的措施规避风险, 将损失降到最低。
小结
ERP环境下的企业会计内部控制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尤其是时时刻刻面临着来自网络病毒的威胁。各相关部门以要采取积极的措施使ERP系统更加符合企业的运营情况, 使得ERP系统更加完善, 尽量避免一些可能面临的风险。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以及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地应用在了企业经济活动的方方面面。在这种大背景下, ERP系统凭借其优势, 使企业之中的人力、物力、财力等各方面的资源都得到了合理的应用, 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的办公效率。因此, ERP管理系统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欢迎。下面本文将从ERP系统的概念出发, 对于其在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介绍并且提出针对性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ERP系统,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分析探索
参考文献
[1]刘艳杰.ERP环境下上市公司会计内部控制研究[D].哈尔滨商业大学, 2012.
企业环境会计分析 篇9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其所产生的环境问题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企业作为当代经济推动的主体, 自然也成为了负担环境问题的主要角色。因此, 企业需要合理的进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 承担起社会责任。从我国目前现状来看,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并没有完全强制性, 同时, 由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会影响企业经济利益, 即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和企业的后续发展有着一定的关联, 企业在披露环境会计信息时一定会有所选择。因此, 处于不同成长阶段的企业对信息披露的态度是不一样的, 在这种大趋势下, 一般而言, 成长相对较好的企业为了吸引更多的资本, 所披露的环境会计信息可能更为详尽;成长能力较弱的企业为了回避企业环境会计信息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不利影响, 有可能不愿意进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也就是说, 企业成长能力影响着企业面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时的态度, 因此, 研究企业成长能力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影响具有一定的现实和理论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 国外研究
国外关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研究是从研究环境会计理论开始, 20世纪70年代, 以英国比蒙斯的《控制污染的社会成本转换研究》和同年马林的《污染的会计问题》两篇文章为代表接开了环境会计研究的序幕。目前, 国外学者已经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进行了大量的深入探讨, 如Patten, Dennis M. (2002) 认为上市公司应在年度报告中披露下列环境信息:环境政策、环境目标、为环境保护而采取的措施、近年的环境成果、环境费用与投资等内容。Denis Cormier, Irene M.Gordon, Michel Magnan (2003) 认为影响企业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有两个原因:公司的财务状况以及企业经理人如何评估企业财务状况。Cheng-Li Huang, Fan-Hua Kung (2010) 认为公司能够提供透明的环境信息披露一方面将满足不同的利益相关者群体, 另一方面还能产生附加值, 从而提高企业形象, 并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 国内研究
同时, 国内学者从20世纪末也开始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问题做了规范性和实证性研究, 这些研究有助于我们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了解, 从而为探讨企业的成长能力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影响起到了引导作用。蒋晓改 (2010) 、刘海英 (2010) 和袁亚丽 (2010) 均认为受行业属性所限,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对各类企业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 且起关键作用的变量是不同的, 影响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主要因素有公司的财务状况、信息成本、股东的需求、法律规范、公众形象、企业规模、行业种类等。高红贵 (2010) 就以环境信息披露为核心, 探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与披露环境信息之间的关系, 从而提出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中加强环境信息披露的建议。朱小平、娄欣轩、陈仲威 (2010) 和梁飞媛、李娇娇、赵领青 (2011) 认为与环境有关的成本、收益、资产和负债项目对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的影响越来越大, 这就要求企业通过适当的渠道和方式充分披露环境会计信息。林晓华、唐久芳 (2011) , 王小红、王海民、李斌泉 (2011) 和李艳华、王前锋 (2012) 等均研究了企业的偿债能力、公司的规模、所处的地区、国有化程度、独立董事规模等与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水平之间的相关性, 但由于研究样本的差异性, 从而导致研究结果有所不同。
三、成长能力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概述
(一) 成长能力概述
企业成长能力是指企业在未来的发展趋势以及发展速度。企业成长能力也可以说是企业扩展经营能力, 企业通过逐年收益增加或通过其他方式获取更多资金扩大自己经营的能力, 因此, 企业的成长能力和企业发展壮大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企业成长能力历来就是十分重要, 对于企业在未来的后续发展可以说是有着决定性作用。企业成长能力不能够过快或是过慢, 而必须是可持续性的, 在利润和增长之间找到平衡, 把“更多”和“更好”结合在一起, 企业成长能力提高才能确保自身持续的成长。企业要时刻认识成长能力对企业生存的影响, 注重企业成长能力的培养, 促使企业更好发展。企业成长能力体现在两方面, 一方面包括企业在规模上的扩大, 利润的增加和以及给投资者所带来权益的增长, 这些衡量标准如果能够持续增长, 则反映了企业未来有着良好发展前景。另一方面体现在企业软实力的增长, 如组织结构的优化, 员工素质的提升, 内部制度的完善等。抛开企业成长能力中包含的企业软实力的增长, 企业成长能力均可以用指标进行直观的判断。企业成长能力的衡量指标有:营业收入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每股收益增长率;净资产增长率;企业资产总额自然对数。
(二)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概述
根据我国环境保护法律, 国家依照“污染者付费、利用者补偿、开发者保护、破坏者恢复”和“排污收费高于治理成本”原则, 促使企业单位主动增加投入, 自觉治理污染。因此, 企业的年报应当披露与上述内容相关的环境会计信息, 即环境会计信息是企业环境行为和环境工作及其财务影响的信息。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是环境会计工作的最终成果, 也是环境会计核算体系中最重要的部分。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应当满足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环境责任履行情况的信息需求, 这是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主要目标。由于当今社会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重视与要求,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也开始以一种固定形式向外界传递, 其主要有四种形式:在年度报表中编制独立的环境报告;在年度的社会责任报告书中进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在企业的招股说明书, 临时报告中对环境信息进行披露;在会计报表内增加并单列环境会计信息。以上四种形式的披露, 前三种形式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是具有定性描述和定量描述相结合的特征。第四种在会计报表中的披露是通过传统的会计理论和核算方法反应环境收支信息以达到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目的, 这种方式简便易行, 但对于目前越来越严重的环境问题, 以及社会公众对环境信息的需求, 该方式并不有利于环境会计信息的更好披露, 从而并不有利于更加完善的考核企业正常的经营活动。
四、企业成长能力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影响分析
(一) 研究假设
根据企业成长能力的衡量指标:营业收入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净资产增长率;每股收益增长率;企业资产总额自然对数。本文提出如下假设:企业的营业收入增长率是衡量企业成长性的主要指标之一, 营业收入增长率高则表明企业业务量广, 其产品在市场上的需求量相应也大, 那么该企业的的扩张能力也强, 成长能力也高, 其知名度也相应提高, 受社会群体的要求, 其环境会计信息需求也相对要高, 因此提出假设:
假设1:营业收入增长率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有正影响
净利润是公司经营的最终成果, 净利润的增长是公司成长的基本特征, 净利润增长率如果稳定增加, 则表明企业正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成长期, 利润增加, 企业成长较好, 就企业内部而言, 更加愿意披露环境会计信息以透明企业内部信息, 来获得更多的知名度, 促使企业朝更好的方向发展;就企业外部而言, 企业利润好, 表明企业正朝更好的方向发展, 其受群众的需求, 也会相应披露环境会计信息, 因此提出假设:
假设2:净利润增长率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有正影响
净资产增长率反映了企业资本规模的扩张速度, 是衡量企业总量规模变动和成长状况的重要指标。净资产增长率在代表企业成长能力的指标时, 反应企业资产保值增值的情况。净资产增长率越高, 表明企业扩张越快, 成长能力越好, 因此本文提出假设:
假设3:净资产增长率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有正影响
每股收益增长率表示企业每一份股权可以分到的利润增长程度, 该指标是反应个股的成长性指标, 同时也是反应企业成长能力的指标之一。每股收益增长率越高, 表明每一股份分到的利润增长越快, 表明企业盈利好, 成长能力也越强, 因此提出假设:
假设4:每股收益增长率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有正影响
从社会责任角度来看, 公司规模越大, 其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也应越多, 所披露的环境会计信息需要满足更多利益相关者的要求。通常情况下, 用企业资产总额自然对数代表公司规模。公司规模越大, 证明企业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成长快, 盈利多, 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企业的成长能力, 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5:公司规模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有正影响
(二)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就我国目前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和已有的研究成果来看, 由于行业性质对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影响较大, 因此本文着重研究环境污染较为严重的行业。本文依据中国证监会2013年一季度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 选择了“制造业”和“采掘业”行业为本文的样本行业。本文基于2012年所选样本上市公司的年报、社会责任报告书和环境报告而展开, 并依据以下原则对样本公司进行筛选:由于A股和B股存在的差异性, 因此剔除只发行B股的企业;由于一些企业的财务数据不完整, 故也将其剔除。本文共选取102家企业作为样本企业, 所采取的财务数据均来自RESSET金融研究数据库“制造业”和“采掘业”以及巨潮资讯网所公开披露的2012年年报、社会责任报告书和环境报告。
(三) 变量定义
(1) 因变量的设定。本文在其他研究学者的研究基础上, 主要查阅企业的年报、社会责任报告书以及独立的环境报告, 确立了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12个项目作为计量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计量的参考项, 即环保设施, 项目、研发支出;环保拨款、政府补贴、税收减免、国家环境政策影响;排污费;绿化费;企业所面临的环境威胁;环保诉讼、罚款、赔偿以及奖励;企业通过的环境认证体系;三废的处理以及收入;环境治理计划与改善情况;获得的环境保护荣誉;其他。国际上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水平一般都采用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指数来定义。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指数 (EDI) 的确定, 本文计算过程如下:本文根据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12项内容, 对每个计量项目的定量描述信息计值为2;定性描述信息计值为1;定量定性结合描述计值为3, 因此, 本模型中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分值总分为36分, 本文采用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指数为因变量, 因此, EDI=EDIj/36, 其中EDI是某上市公司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水平指数, EDIj是该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计量项目得分总和。 (2) 自变量的设定。本文研究企业成长能力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影响, 因此选取代表企业成长能力指标作为自变量。五个自变量的定义分别如表 (1) 所示:
(四) 模型构建
为了验证企业成长能力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影响是成正相关的假设, 本文构建以下模型:
EDI=X0+X1OIGR+X2NPGR+X3NAGR+X4EPSGR+X5SIZE+e
其中, X0是回归方程中的常数项, Xi是各解释变量的待沽系数 (i=1, 2, ……5) , e为随机项。
本文通过EXCEL和统计软件SPSS19.0进行分析处理。
五、实证检验分析
(一) 描述性统计
在对数据进行分析之前, 首先进行数据的描述性统计, 以便了解样本数据的特征以及离散程度。首先我们引入描述数据离散程度最简单测量值的极差, 如表 (2) 所示除资产自然对数外的其他变量极差都比较大, 其中净利润增长率极小值为-231.6075, 极大值为1558.7236, 相差最大, 说明这些变量的离散程度都比较高。然而在统计学上认为, 由于极差只是利用了数据的两端的信息, 不能反应出中间数据的分散情况, 因而不能准确描述数据的分散程度, 于是本文引入数据的标准差和均值得到了离散系数, 如表 (2) 所示资产自然对数的离散系数以0.064646044居于最后一位, 说明资产自然对数的离散程度较低, 结合资产自然对数的均值也可以看出其集中度较好。而每股收益增长率的离散系数在变量之中居于第一位, 说明其离散程度较大。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指数以0.20867288居于倒数第二位, 其离散程度也较低, 集中程度较好, 但均值相对偏低说明企业进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时披露的内容相似度较高。
(二) 相关性分析
相关性是指变量之间存在的相关密切程度, 自变量之间如果存在相关性, 就会对研究结果有一定的影响。从统计学上分析, 如果自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达到0.5以上时, 用这些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就有可能引起回归方程中多重共线性问题, 如表 (3) 所示, 本文中所列取的自变量相关性系数均没有超过0.5, 因此其相关性并不显著, 无需担心多重共线性的影响。
(三) 回归分析
(1) 整体回归结果与模型解释。在回归模型的整体模型解释中, 如表 (4) 所示调整R方为0.482, 证明本模型中因变量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指数解释力为48.2%, 其他影响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因素还有待探寻。F=19.606, P<0.05可知此多元回归模型有显著性。 (2) 自变量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影响分析。在本模型的回归分析结果中, 如表 (5) 所示五个代表企业成长能力的指标都通过显著性检验, 其中, 净利润增长率, 净资产增长率以及每股收益增长率比营业收入增长率和代表公司规模的企业资产总额自然对数更为显著。但总体而言, 由表 (4) 可以看出, OIGR, NPGR, NAGR, EPSGR, SIZE都通过了显著性水平0.01的检验, 可见显著性水平较高。由此可知, 企业成长能力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关系呈正相关关系, 说明企业成长能力越好, 所披露的环境会计信息越多。另外, 为了更为准确的检验变量间共线性的问题, 还对各变量的方差膨胀因子 (VIF) 进行了计算, 如表 (4) 所示。从计算出的结果来看, 每股收益增长率的方差膨胀因子最大, 其值为1.376, 而我们通常认为当VIF的值超过10时, 变量之间才会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 本模型中VIF都远远小于10。并且当容许度越是接近于0时, 其共线性也越强, 同样的, 本模型中的容许度都远远大于0。因此就再一次证明了回归模型中变量间不存在多重共线性, 于是可以得到回归模型:
在企业成长能力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影响研究中, 本文利用统计软件中多元回归的研究方法, 从“制造业”和“采掘业”中筛选102家企业进行实证分析, 根据此次实证分析的结果, 得出如下结论:在企业成长能力的指标中, 营业收入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净资产增长率、每股收益增长率和资产自然对数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 结合模型参数, 以及各自变量实证分析结果本文认为:企业成长能力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呈正相关关系, 假设成立。
六、结论与展望
(一) 结论
结合本文实证研究结果来看, 企业成长能力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有着正相关关系, 为了更好的披露环境会计信息, 促使资源有效利用, 遵循可持续发展路线, 企业应当从自身成长能力以及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两方面双管齐下, 履行社会责任。一方面, 企业应注重成长能力的培养。根据本文实证研究结果, 企业成长能力越好, 所披露的环境会计信息就越多, 即说明企业成长能力在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上扮演了引导的角色。因此, 企业更应当注重自身成长能力的培养, 从而更完善的做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工作。为了加强企业成长能力, 首先企业需要制定长远目标。随着市场经济的繁荣发展, 外部的市场环境对企业成长的影响越来越大, 然而, 无论外部市场如何变化, 企业归根到底还是需要对自身清醒的认知, 充分认识到自身优势与劣势, 制定企业长远发展目标, 并且熟练的利用自身的现有资源, 充分吸取市场提供的有利条件, 综合平衡后做出决策, 这样才能提高自身的组织效率和市场效率, 实现企业目标, 从而促使企业成长能力的提升。其次, 企业要提高核心竞争力。目前全球的经济已经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企业广泛参与国际竞争, 面对如此强大的国内外竞争对手, 企业要想生存, 就必须重视和加速培育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无论是组织与管理、知识与技能, 还是技术的创新、组织形式的变革等方面, 企业都必须在清醒认识自身的优势与劣势的情况下, 进行相应改变或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 必然使得企业具有更为强劲的成长力。另一方面, 企业应完善内部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就我国目前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来看,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还存在诸多问题, 从整体来看, 环境会计理论研究较为滞后, 以及缺乏相应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准则, 导致了我国自愿进行环境信息披露的企业数量较少。尽管企业进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会带来诸多的附加值, 如提高企业形象, 吸引投资者, 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业务, 但是在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企业中, 依旧出现环境信息披露的形式各不相同、内容简单、模式不统一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从宏观上说是政府机构监管松懈, 微观上则是企业环境责任的道德理念尚未真正形成。因此, 企业需要加强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主动性。根据本文样本分析发现, 大多数企业并不愿意主动进行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 进行披露的企业大多也只有定性描述, 内容一般集中于国家环保政策、企业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等对自身企业有利的环境会计信息, 其追根溯源是企业未能正确认识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给企业所带来的长远利益。重视环境会计信息披露, 拥有环境管理系统的企业, 就有能力面对环境问题所带来的经营风险, 甚至财务风险。树立一个勇于承担环境责任的企业形象, 更加能够吸引投资者, 为企业带来长远的经济效益。
(二) 展望
本文通过实证研究, 分析出了企业成长能力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具有影响力, 但在研究过程中还存在以下不足:在样本的选择上, 只选取了制造业和采掘业上市公司, 这样的选择是否反映我国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总体情况还有待探讨。在设置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标准评分表时, 只从社会责任报告书和环境报告书中收集信息, 而没有统计企业的招股说明书、上市公告书、中期报告等公告里涉及的环境会计信息, 这可能会对本文的结论造成一定的影响。另外, 本次研究只选择了企业2012年度所披露的环境会计信息, 没有时间跨度, 希望在今后的研究中结合其他的研究方法进行更加全面和深入的探讨, 以保证得出的结论更准确, 更具普遍意义。
摘要:本文以2012年102家制造业和采掘业的上市公司为样本, 分析企业成长能力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企业成长能力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呈正相关关系。因此, 本文建议企业应加强对成长能力的培养, 同时完善内部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制度。
关键词:成长能力,环境会计信息,环境信息披露指数
参考文献
[1]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我们共同的未来》, 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2]蒋晓改:《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经济效益影响分析》, 《价值工程》2010年第8期。
[3]袁亚丽:《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动因探讨》, 《财会通讯》2010年第11期。
[4]高红贵:《现代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环境信息披露研究》, 《会计研究》2010年第12期。
[5]朱小平、娄欣轩, 、陈仲威:《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困境与出路》, 《财会通讯》2010年第10期。
[6]梁飞媛、李娇娇、赵领青:《基于国际视角的环境信息披露机制研究》, 《社会科学战线》2011年第8期。
[7]林晓华、唐久芳:《企业财务状况对环境信息披露影响的实证》, 《统计与决策》2011年第4期。
[8]王小红、王海民、李斌泉:《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影响效应域研究——以陕西上市公司为例》, 《当代经济科学》2011年第4期。
[9]李艳华、王前锋:《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水平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特区经济》2012年第5期。
[10]Patten, Dennis M.The Relation between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and Environmental Disclosure:a Research Note.Accounting, Organizations and Society, 2002.
[11]Denis Cormier, Irene M.Gordon, Michel Magnan.Corporate Environmental Disclosure:Contrasting Management’s Perceptions with Reality.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 2003.
企业环境会计分析 篇10
一、内部环境的优势和劣势对财务会计的影响
企业的优势和劣势是企业所独有的信息, 是相对于市场的期望和竞争对手来说的。优势是指能为企业带来重要竞争优势的积极因素或独特能力;相反, 劣势是指限制企业发展且有待改正的消极方面。在经营战略环境中确定优劣势的重要标准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包括具备创新的技术、拥有创新的人才、优秀的企业文化、品牌影响力、核心技术等。
企业的优势和劣势可最终表现为企业优于或劣于该行业平均水平的获利能力。1990年, Prahalad和Hamel在《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一文中明确指出企业竞争优势在于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这种能力表现为:对最终产品的消费者福利有显著的贡献;有为通往多种市场提供的潜在渠道;竞争对手难以模仿。因此,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最重要的优势或劣势是:是否具备核心竞争力。优质、先进的产品或是周全、良好的服务等形式往往是企业拥有的核心竞争力最直接的表现, 从而进一步体现为企业所具有的潜在获利机会, 因为核心竞争力自身的价值常常等效于企业潜在获利机会的价值。企业核心竞争力必须落脚到能够帮助企业获得稳定的净现金流量上来, 只有当企业潜在和现实的获利能力、企业经营总成本降低等方面的优势通过现金流量最终表现出来时, 才真正达到了企业培育和管理企业核心能力的目的, 从价值量的直观角度体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根本目标。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强势地位与企业平均资本成本的高低有着重要的联系。例如, 企业高素质的经营和管理人员, 能够与金融机构、顾客、供货商, 甚至政府部门等利益相关人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 帮助企业实现低成本融资等, 均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反过来, 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又能够吸引一些新型专业人才的加入, 在其他领域继续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通过有效配置企业资产或进行必要的重组, 创造良好的投资机遇;通过控制企业经营风险、优化资本结构来降低企业总成本, 从而实现企业价值增加。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总体来说包括三个部分:第一, 具备核心的有形资源;第二, 拥有知识的集成 (包括技术的创新) ;第三, 具有良好的竞争战略渠道和方法。
由于资源通常包括资本、土地和劳动, 因此, 企业核心的有形资源主要指充足的财务资源和以物质形式存在人力资源。从会计学上讲, 充足的财务资源具体表现为已经发生的能用会计方式记录在账的、能以货币计量的各种经济资源, 包括资金、债权和其他权利。在企业财务资源系统中, 较为重要的资源是货币资金、金融资产;而以物质形式存在的人力资源目前尚未形成健全的公认的会计要素, 有待于人力资源会计的发展和完善。
对于一个竞争企业来说知识的集成主要指无形资产方面的优势, 除了包含现有无形资产的确认范围:商标权、专利、专有技术等员工内在智力的创新, 也包括现有无形资产概念范围以外的内容, 比如公司独特的企业文化、社会责任、企业的形象和声誉 (顾客的满意度) 等, 虽然不被计入无形资产范围, 但这种能够为企业带来高效率的工作氛围确实能为公司创造价值, 也是企业的不可忽视的重要优势。企业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是其他资源效力发挥的累积结果, 可以迁移到被兼并或被控股的公司和新成立的企业中;企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 虽然可能会增加或有负债, 但也会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增强利益相关者的关注, 增强投资者信心;品牌信誉等还可以从原来产品转移到新产品中, 增加产品价值, 从而不仅在高价优质中获得高额的利润, 而且在公司上市的情况下可以吸引投资者、股东, 提高股票价格, 降低被兼并的风险, 甚至在企业兼并中提高商誉的价值。除了有形的资产被计入会计系统外, 这种无形的资产也应当以恰当的方式通过恰当的方式进行披露。
是否具备良好的竞争渠道和方法也是判断企业优劣势的重要标准。一个成功的企业通常采取有利、独特的的方法以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 例如有些企业使用作业成本法来找出企业的成本动因, 因为成本动因分析方法与传统的成本会计方法相比能提供更有用的信息。某些情况下为了分析方便, 找出对顾客没有什么价值但投入较多, 以及对顾客有价值但投入不够的活动来进行对比, 从负面角度确定核心能力所在, 这些都是良好的竞争渠道和方法。
二、外部环境的机会和威胁对财务会计的影响
企业面临的机会和威胁是市场中每个企业所共有的信息, 主要是指整体的经营战略外部环境, 具体到各领域主要包括一般宏观环境下的机会和威胁、行业环境下的机会和威胁以及国际商业环境下面临的机会和威胁, 而一般宏观环境又可以融入行业环境和国际商务环境当中。
1. 行业环境下的机会和威胁对企业财务会计的影响
行业环境对处于同一行业内的企业都会发生影响的环境因素的集合, 是环境在某一具体领域的细分。本文除去通常大范围的国内宏观环境和国际环境因素, 是指随具体行业内的环境改变而产生的有利于和不利于企业的时机, 主要讲的是行业生命周期。每个行业都会经历一个对当前和未来前景产生影响的生命周期, 包括起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 总括可以分为两个时期:持续稳定增长时期和震荡发展时期。行业生命周期对企业财务会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会计信息质量和会计政策的选择上。
根据Gort and Klepper, 在起步期, 企业经营的重点是关注和开发市场份额, 通过会计信息和运作的反馈, 了解其绩效;在成长期, 企业快速的发展, 需要大量资金来实现高增长率和扩产计划, 需要对外的融资, 寻求融资者。因此处于这两个阶段的企业会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以减少融资成本和发挥会计信息的治理作用, 同时, 大股东也会减少对企业的侵占, 因为企业的增长使大股东此时的侵占会付出更多的机会成本, 这间接也导致了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在成熟期尤其是后期以及衰退期, 企业经营开始收缩, 企业前景黯淡, 没有更多的融资需求, 相比起步期和成长期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可能有所降低, 不愿意花费过多的成本保证会计信息质量。
就会计政策而言, 生命周期不同阶段所选用的会计政策大体上可分为两类:一是以所有者财富最大化为目标, 在持续稳定增长时期使用的谨慎性会计政策;另一类是利润最大化为目标, 在震荡发展时期采用的不稳定会计政策。在持续稳定增长时期, 在会计原则上以谨慎性原则为核心, 会计工作的一个主要方面就是防止市场经济中种种不确定因素对生产经营活动的干扰, 这就要求企业会计人员在处理各种经济业务时, 要选择那些避免高估资产和收益以及低估负债和损失的会计方法;在震荡发展时期, 会计人员为企业的信誉、管理人员的业绩评价和企业筹资的方便, 总是选择在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对企业有利的会计方法, 以显示出企业短期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 实现利润最大化目标。为此, 企业应采取与谨慎性会计政策相反的措施, 在收益计算中, 以尽可能高的金额来确认销货收入, 以尽可能低的金额确认成本和费用, 从而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的目标。
2. 国际商业环境下的机会和威胁对企业财务会计的影响
随着中国经济逐渐与世界经济接轨, 跨国公司逐渐增多。对于这些跨国大企业来说外汇市场显得尤为重要。在人民币升值呼声高涨、国际货币市场扑朔迷离的今天, 外汇风险日渐成为关注的焦点。
外汇风险是指因外汇市场上的汇率变动给参与外币交易的企业或个人带来经济损失的可能性。对于跨国企业来说, 外汇风险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由于合同签订日与交易结算日的汇率存在差异而给企业带来可能经济损失的交易风险;在涉及海外子公司或分支机构与母公司进行报表合并时, 由于经济活动发生日汇率与报表合并日汇率的不同导致有关会计项目发生账面损失的会计风险;由于意料之外的汇率变动引起企业未来收益或现金流量变化的一种潜在经济风险。
外汇市场的增加使得各跨国企业竞相采取对冲措施来规避风险:采用资产负债表保值法以规避外汇会计风险, 增加强势货币资产, 减少弱势货币资产, 增加弱势货币负债;签订远期合约、进行期权交易等。如果预计子公司所在国的货币将贬值, 可减少对该种货币的现金持有量, 努力避免应收账款的扩大以及应付账款方面的贸易信用, 并且通过借入当地货币来对母公司所支付的预付款进行偿付。如果预计其所在国货币将升值, 则应增加这种货币资产并减少货币负债。
三、SWOT分析下的竞争战略选择对财务会计的影响
良好的竞争渠道和方法是判断企业优劣势的重要标准。企业竞争战略即业务单元战略, 是指在给定的一个业务或行业内, 企业用于区分自己与竞争对手业务的方式, 或者是在特定市场环境中如何营造、获得竞争优势的途径或方法。企业在市场中获得竞争优势的途径虽然很多, 但有三种最基本的一般战略, 即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和集中化战略。由于集中战略是将差异化和低成本战略运用到某一特定目标市场的结果, 因此实际上本文主要讨论低成本和差异化两种竞争战略:
成本领先战略的目标是成为整个行业中成本最低的制造商。通过低成本生产, 制造商在价格上可以与行业中的任意制造商竞争并赚取更高的单位利润。企业要获得成本优势, 价值链上的累积成本就必须低于竞争对手的累积成本。要实现这一目标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比竞争对手更有效地开展内部价值链管理活动, 从而降低成本;二是改造企业的价值链, 省略或跨越一些高成本的价值链活动, 从而降低成本。具体来说可以通过制定成本标准, 运用预算法、定额法进行成本控制;将费用在各种产品以及期间费用间进行合理的归集和分配;采取恰当的方法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间进行分配等。为了在成本竞争中取胜, 作业成本法、准时生产方式 (JIT) 、质量成本等一系列方法应运而生, 极大地推动了企业成本会计的发展。
差异化战略是指企业针对大规模市场, 通过提供与竞争者存在差异的产品或服务来获取竞争优势的战略。根据差异领先战略的具体要求和实施策略, 我们也可以设计和选择适用于追求差异化战略的业绩评价指标体系: (1) 在学习和成长维度, 采用差异化战略的业务单元重视员工.满意度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通常使用的业绩指标包括高学历或高职称员工比例、培训费用占年销售收入的百分率、员工满意度等 (2) 在内部经营流程维度, 重视新产品研发和产品的独特性和多样化, 因此使用较多的业绩评价指标包括投入研发的新产品数、新产品开发成功率、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例、研发费用增长率等指标 (3) 在顾客维度, 着重使用顾客满意度、顾客忠诚度、新顾客获取率、顾客增长率等 (4) 在财务维度, 对实行差异化经营的业务单元来说, 反映盈利能力、资产经营能力、偿债能力和发展能力的各项主要财务指标都得到广泛的使用, 但与追求成本领先战略的业务单元相比, 其业绩评价更加强调销售毛利率、来自新产品的销售收入百分率、销售收入的产品构成等财务业绩指标。
摘要:纵观经济发展的历史, 凡是经济飞速增长的时代必定是竞争激烈的年代, 战略俨然成为企业在竞争中取胜的最重要的筹码, 经营战略环境更是成为推动会计变革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会计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工具又与经营战略密切相关。本文通过对经营战略环境进行SWOT分析, 明确企业经营战略环境下的目标定位, 对经营战略与企业财务会计运行的关系以及交互作用有更清楚的认识。
关键词:经营战略环境,SWOT分析,会计运行
参考文献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12.
[2]赵德志等.社会责任与大企业竞争力[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出版社, 2012.
[3]雷倩华, 龚武明.企业生命周期与会计信息质量[J].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2011 (4) .
企业环境会计分析 篇11
关键词:环境会计;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问题;对策
一、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与人类文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在探索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过程中,环境会计应运而生。环境会计又称绿色会计,是会计的一个分支,通过综合评估环境绩效及环境活动对企业财务成果的影响,来鼓励并约束企业注重环境保护,从而达到协调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目的。
我国学者对环境会计的研究大约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以葛家澍教授等在《会计研究》1992 年第5 期上发表的《九十年代西方会计理论的一个新思潮———绿色会计理论》一文为代表,国人开始渐渐知悉“绿色会计”这一从西方传来的新思潮,直到最近几年,由于环境问题不断凸显,人们保护环境的意识有所提高,对环境会计的研究才出现了升温的迹象。
在环境会计的相关范畴中,环境会计的信息披露最先进入实务界,其不仅能满足利益相关者获取企业在环境保护方面信息的需求,还能督促企业更好地履行自身的社会责任,合理利用环境资源,治理环境污染,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二、我国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一)信息披露的方式及内容不规范。由于国内目前缺乏明确的相关准则、规定,企业可以选择在年度报告、单独环境会计报告、内部工作会议记录、董事会报告、会计报表附注以及上市公司招股说明书等地方对环境会计信息进行披露。披露内容主要以非货币形式为主,以描述性为主。
(二)披露信息企业所占比例小,可信度低。相比国家强制规定上市公司要披露的财务报表,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企业目前总体比例偏低且主要集中在重污染企业和国有企业,这两种企业迫于国家法律法规压力,不得不披露环境会计信息,而真正自愿报出环境会计信息的企业实属凤毛麟角。
许多企业虽然披露了环境会计信息,但实际上信息的可信程度较低。一方面,企业披露的环境会计信息并未经过权威第三方机构如政府、环保部门或其他组织鉴证,仅凭企业“自说自画”,可信度大打折扣;另一方面,企业往往“报喜不报忧”,能提升公司形象的信息就进行披露,而对一些不利消息则选择了不报出。
(三)国内对环境会计重视程度不高。外国绿色会计发展完善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利益相关者对环境方面的重视程度很高,企业为了显示自身的社会责任感,提高企业形象,往往自愿在自身的网站上设立环境专栏、在财务报表中披露有关环境会计方面的信息。而反观我国,利益相关者们更多关注的还是企业是否盈利、自身的利益是否最大化等传统的会计信息,相较之下,并不能带来直接利益的环境会计则鲜少人问津。
不仅如此,我国政府对环境会计也不够重视。目前国内环境会计仅能依据《企业会计准则》来进行实务操作,而这其中能提供给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者的信息可谓是少之又少。
三、完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对策
(一)建立一套完善的环境成本效益评价体系。目前我国尚缺一套完善的环境成本效益评价体系供企业及评估机构使用,应争取建立一系列标准的环境成本及负债、资产的估算方法,让企业及机构可以按照统一的标准对资源价值或污染损失价值进行估算,从而编制出更加系统及规范的环境会计报表和环境审计报告,准确地反映出企业在环境保护和治理环境污染方面的效益情况,供政府及社会监督。
(二)规范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相关法律法规。针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方式不规范、内容可信度低等问题,归根结底是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准则约束。我国政府应尽快建立健全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法律体系,让企业披露信息时有法可依、有规矩可循。例如信息披露模式可以借鉴外国优秀经验,按企业不同分为两种模式:对重污染企业采用独立环境报告模式,详细系统地披露环境部分的会计信息;对其他污染较轻的企业则可以使用补充环境报告模式。
(三)培养和提高利益相关者及社会公众环境意识。利益相关者及社会公众环境意识的提高是环境会计发展的动力和源泉,纵观国外环境会计发展的历史,国民环境意识越高,环境会计发展越完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越普遍及规范。当国民普遍意识到环境资源的珍贵及持有强烈的环保意识之时,也就是我国环境报告制度取得长足发展、日渐完善之时。
四、结束语
距离环境会计在我国发展成熟、普遍应用于大中小企业这一目标,我们还有许多路要走,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放弃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体系的建设。不论是政府的带头作用、专家学者构建的理论体系还是社会公众的环境意识,他们都是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体系建设的必备条件,要完善我国环境会计信息体系,这三者缺一不可。
参考文献:
[1] 谢思. 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问题探讨[J]. 商,2014,08:109.
企业环境会计分析 篇12
我国地大物博,但也是人口最多的国家,这样一来就使资源的人均占有率明显低于世界其他国家,为解决这一问题,我国只能重视环境保护,并将建设节约友好型社会作为我国发展中的一部分。尽管环境会计在我国的发展时间并不长,然而这并不影响其在我国的发展前景,环境会计能够为财务质保分析提供保证,因此,有必要做好环境会计视角下的财务指标分析工作。
二、环境会计的概述
对于环境会计来说就是将可持续发展作为基本,重视环境保护,对于企业各项活动中与环境保护相关的费用进行分析与掌握。环境会计主要是用会计方式计量与控制社会资源,它是会计的分支,其终极目的则是优化社会环境。在环境会计工作中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提供信息,不仅提供外部信息,也提供内部信息,另一种是介入企业环境管理,主要是在促进企业经济效益增长的同时,保护环境效益不受损害。而其工作对象不仅主要有与企业活动相关的经济活动和与环境保护相关的活动。
三、环境会计视角下的财务指标分析方法
1.对环境总体指标的分析
对于总体指标而言,要从环境会计视角下分析财务指标,可以从多种角度体现出企业在进行与环境有关的活动所投入的资本,如环境费用比等,只要分析这些指标并进行计算,就可以了解到企业在环境保护上所投入的资金,也可以获悉企业是怎样对待环境保护问题的。同样,在对于同行业企业在环境保护上的投入时,相关工作人员也可以对企业进行全面评价,更可以反映出企业管理者对环境保护的态度。如环境保护设备投资所占比例为环保设备净值与固定资产净值的商,通过该比例能够了解到企业在环保问题上的投入情况,如果环保设备投资比较低,基本可以认定该企业并不重视环境保护,也有可能是采取的措施并没有落到实处所致。由此可见,该比例越高,环境保护越积极,反之越差。
2.对环境支出情况的分析
对于我国很多企业来说,环境费用支出很可能成为企业发展中最主要的部分,所以就要深入且全面的了解企业在这方面的投入,这就需企业重视环境支出。通常情况下,企业环境支出主要有三种,分别为资本支出、收益支出以及处罚支出,通过这几项支出可以了解到企业在环境保护上的投入情况。对于资本支出来说,主要指企业有些支出是可以使企业多年受益,且可以将其作为企业资产的一部分,通过此项支出可以了解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真实情况。而收益支出则是可以反映出企业在某段时间内因环境保护所获得收益,同时也可以体现出环境状况是否得以改善,所以,应重视收益。最后,对于处罚指标来说,主要指企业因某种原因超出了国家法律所规定的范围,因此,国家相关部门便会根据相关法律对这种行为进行处罚,这也是企业必须要承担的费用支出。一般而言,处罚比例越大就意味着企业损失越多,企业在社会上的形象也会大幅度降低,相反,则意味着企业应环境保护所受到的处罚越少,在社会上的地位也会得以提升,所以,并没有企业希望支付处罚资金,企业所承担的比例越低,意味着企业越重视环境保护。
3.对环境收益情况的分析
对于企业环境收益来说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直接收益,另一种是间接收益。其中,如果企业所获得直接收益较多,那么就意味着企业在环境收益的获得上还处于初级阶段,这主要是由于企业所消耗的自然资源较少,生产经营规模也不大,所以给环境造成的损害并不大。而间接收益则指企业在事件发生以前,对可能出现的环境损害采取了一定的预防措施,也可以是企业对废物进行再次利用,这样也会产生间接收益。企业所获得间接收益越大,说明企业对环境的保护越好,资源利用率也会在这种情况下得以显著提升,这也就意味着环境管理能力越强,相反则不然。但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企业一味的重视间接利益,就会出现资金运转困难,并不利于财务管理,所以针对这种情况,就要联系企业实际情况,选择是否继续获得间接利益看,只有做到有得有失才能不断推动企业发展。
此外,对企业环境活动进行非货币化管理也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将其与货币化指标联系在一起,可以反映出企业对环境的治理情况与保护情况。
四、结论
通过以上研究得知,环境会计已经成为企业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企业要实现长久稳定发展就要重视环境会计,保护环境,根据企业实际情况确定合适采用哪种收益方式,并按照好企业各项与环境有关的经济活动,只有把握好环境活动总体情况,控制好收支才能减少法律对企业的处罚,为企业健康运行提供必要保障。
参考文献
[1]赵选民,夏鹏飞.环境会计视角下排放权会计研究[J].财会研究,2013,01:29-32.
[2]唐冰.现代企业财务分析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J].东方企业文化,2013,05:183+179.
【企业环境会计分析】推荐阅读:
企业环境成本会计的优化分析07-25
企业环境会计问题07-15
企业微观环境分析06-29
ERP环境下企业会计论文07-02
2企业外部环境分析10-20
企业财务管理环境分析09-27
企业外部环境分析报告08-24
分析会计环境06-05
企业环境10-22
企业理财环境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