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企业外部环境分析

2024-09-17

2企业外部环境分析(共8篇)

2企业外部环境分析 篇1

企业外部环境分析:

一,宏观环境分析(PEST分析):

1、政治和法律因素(政府行为、法律法规、政局稳定情况、路线方针政策、国际政治法律因素、各政治利益集团)

2、经济因素(社会经济结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体制和经济政策、其他一般经济条件)

3、社会和文化因素(人口因素、社会流动性、各阶层对企业的期望、消费者心理、文化传统、价值观)

4、技术因素(技术水平、技术力量、新技术的发展)二,产业环境分析:

1、产品生命周期

导入期:用户少,竞争对手少,规模小,经营风险高。成长期:标志是产品销量节节攀升;经营风险有所下降,但仍然维持在较高水平;战略目标是争取最大市场份额,并坚持到成熟期的到来。

成熟期:标志是竞争者之间出现挑衅性的价格竞争;经营风险进一步降低,达到中等水平;战略目标首先是防御,获取最后的现金流。

2、产业五种竞争力(五力模型)

在每一个产业中都存在五种基本竞争力量,即潜在进入者、替代品、购买者、供应者与现有竞争者间的抗衡。潜在进入者的进入威胁:

进入者会瓜分原有的市场份额,减少了市场集中,从而激发现有企业竞争,减少价格—成本差。替代品的替代威胁:

直接产品替代和间接产品替代。替代品之间价值高的产品获得竞争优势。购买者、供应者讨价还价的能力:

买卖双方都力求在交易中使自己获得更多的价值增值。产业内现有企业的竞争:

通常以价格竞争、广告战、产品引进以及增加对消费者的服务等方式表现。

3、成功关键因素分析(KSF)

指公司在特定市场获得盈利必须拥有的技能和资产。三,竞争环境分析

包括从个别企业视角去观察分析竞争对手的实力和从产业竞争结构视角观察分析企业所面对的竞争格局。

1、竞争对手分析(竞争对手的未来目标、假设、现行战略和潜在能力)从四方面分析是什么驱使着竞争对手,竞争对手在做什么和能做什么以及竞争对手的强项和弱项。

2、产业内的战略群组

一个战略群组是指某一个产业中在某一战略方面采用相同或相似战略,或具有相同战略特征的各公司组成的。了解战略群组特征并进行战略群组分析。四,市场需求分析

1、市场需求的决定因素(市场需求=人口*购买力*购买欲望)人口和购买力是难以控制的因素,购买欲望是可以把握因素,也是市场营销策略的着眼点。

2、消费者分析

从三个战略问题展开,即消费细分、消费动机以及消费者未满足的需求。内部环境分析

一,企业资源与能力分析 企业资源分析:

1、企业资源的主要类型: 有形资源(可见的,能用货币直接计量的资源,主要包括物质资源和财务资源)。无形资源(指企业长期积累的、没有实物形态的,甚至无法用货币精确度量的资源,通常包括品牌、商誉、技术、专利、商标、企业文化及组织经验等)。人力资源(指组织成员向组织提供的技能、知识以及推理和决策能力)。

2、决定企业竞争优势的企业资源判断标准:资源的稀缺性;不可模仿性;不可替代性;持久性。企业能力分析

企业能力指企业配置资源,发挥其生产和竞争作用的能力。包括:研发能力、生产管理能力、营销能力(产品竞争能力,销售活动能力,市场决策能力)、财务能力(筹集资金的能力,使用和管理所筹集资金的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企业核心能力

核心能力可以是完成某项活动所需的优秀技能,也可以是一定范围和深度上的企业的技术诀窍,或者是那些能够形成很大竞争价值的一系列具体生产技能的组合。

二,价值链分析 概念:企业每项生产经营活动都是其创造价值的经济活动,企业所有的互不相同但又相互关联的生产经营活动便构成了创造价值的一个动态过程,即价值链。1价值链的两类活动:内部后勤(进货物流)、生产经营、外部后勤(出货物流)、市场销售、服务。

支持活动(辅助活动,指用以支持基本活动而且内部之间又相互支持的活动):采购管理、技术开发、人力资源管理、基础设施。战略选择

公司战略分为:总体(公司层)战略、业务单位(竞争)战略、职能战略。

1、总体战略又分为:发展战略、稳定战略、收缩战略

发展战略:一体化战略(纵向一体化、横向一体化);密集型战略(市场渗透、市场开发、产品开发);多元化战略(相关多元化、非相关多元化)多元化战略:

优:

1、分散风险,当现有产品及市场失败时,新产品或新市场能为企业提供保护。

2、能更容易地从资本市场中获得融资。

3、在企业无法增长的情况下找到新的增长点。

4、利用未被充分利用的资源。

5、运用盈余资金。

6、获得资金或其他财务利益,例如累计税项亏损。

7、运用企业在某个产业或某个市场中的形象和声誉来进入另一个产业或市场。

风险:

1、来自原有经营产业的风险。

2、市场整体风险。

3、产业进入风险。

4、产业退出风险。

5、内部经营整合风险。业务单位战略: 一,成本领先战略

优:

1、形成进入障碍

2、增强讨价还价能力

3、降低替代品的威胁

4、保持领先的竞争地位。风险:

1、技术的变化可能使过去用于降低成本的投资与积累的经验一笔勾销。

2、产业的新加入者或追随者通过模仿或者以高技术水平设施的投资能力,用较低的成本进行学习。

3、市场需求从注重价格转向注重产品的品牌形象,使得企业原有的优势变为劣势。二,差异化战略

优:

1、形成进入障碍

2、降低客户敏感程度

3、增强讨价还价能力

4、防止替代品的威胁

风险:

1、企业形成产品差别化的成本过高。

2、市场需求发生变化。

3、竞争对手的模仿和进攻使已建立的差异缩小甚至转向。三,集中化战略

优:由于集中化战略是企业在一个特定的目标市场上实施成本领先或差异化战略,所以成本领先和差异化战略抵御产业五种竞争力的优势也都能在集中化战略中体现出来。

风险:1狭小的目标市场导致的风险。2购买者群体之间需求差异变小。3竞争对手的进入与竞争。

企业面对的风险种类(风险类型)

外部:政治风险、法律风险、社会文化风险、技术风险、自然环境风险、市场风险、产业风险、信用风险。

内部:战略风险、操作风险、运营风险、财务风险。企业风险管理特征:

1、战略性。风险管理主要运用于企业战略管理层面,站在战略层面整合和管理 企业层面风险是全面风险管理的价值所在。

2、全员化。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是一个由企业治理层、管理层和所有员工参与的,对企业所有风险进行管理,只有将风险意识转化为全体员工的共同认识和自觉行动,才能确保风险管理目标的实现。

3、专业性。要求风险管理的专业人才实施专业化管理。

4、二重性。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的商业使命在于:损失最小化管理;不确定性管理;绩效最优化管理。设法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尽量减少损失至最小化,化风险为增进企业价值的机会。

5、系统性。全面风险管理必须拥有一套系统的、规范的方法,来确保所有的风险都得到识别,而且所有的风险都得到管理。内部控制应用指引

组织架构(指企业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股东大会决议和企业章程,结合本企业实际,明确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企业内部各层级机构设置、职责权限、人员编制、工作程序和相关要求的制度安排。)需关注的主要风险:

1、治理结构形同虚设,缺乏科学决策、良性运行机制的执行力,可能导致企业经营失败,难以实现发展战略。

2、内部机构设计不科学,权责分配不合理,可能导致机构重叠、职能交叉或缺失、推诿扯皮,运行效率低下。

社会责任(指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应当履行的社会职责和义务,主要包括安全生产、产品质量、环境保护、资源节约、促进就业、员工权益保护等。)需要关注的主要风险:

1、安全生产措施不到位,责任不落实,可能导致企业发生安全事故。

2、产品质量低劣,侵犯消费者权益,可能导致企业巨额赔偿,形象受损,甚至破产。

3、环境保护投入不足,资源耗费大,造成环境污染或资源枯竭,可能导致企业巨额赔偿,缺乏发展后劲,甚至停业。

4、促进就业和员工权益保护不够,可能导致员工积极性受挫,影响企业发展和社会稳定。

企业文化(指企业在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整体团队所认同并遵守的价值观,经营理念和企业精神,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行为规范的总称。)需要关注的主要风险:

1、缺乏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可能导致员工丧失对企业的信心和认同感,企业缺乏凝聚力和竞争力。

2、缺乏开拓创新,团队协作和风险意识,可能导致企业发展目标难以实现影响可持续发展。

3、缺乏诚实守信的经营理念,可能导致舞弊事件的发生,造成企业损失,影响企业信誉。

4、忽视企业间的文化差异和理念冲突,可能导致并购重组失败。采购业务(指购买物资或接受劳务及支付款项等相关活动。)需要关注的主要风险:

1、采购计划安排不合理,市场变化趋势预测不准确,造成库存短缺或积压,可能导致企业生产停滞或资源浪费。

2、供应商选择不当,采购方式不合理,招投标或定价机制不科学,授权审批不规范,可能导致采购物资质次价高,出现舞弊或遭受欺诈。

3、采购验收不规范,付款审核不严,可能导致采购物资、资金损失或信用受损。

2企业外部环境分析 篇2

目前, 在我国还没真正形成一个推动和促进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良好宏观社会环境。国内的一些企业, 甚至一些名牌企业都没有树立社会责任理念, 不愿承担社会责任, 甚至逃避社会责任。

一、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表现

(一) 缺乏诚信

最严重的诚信缺失现象就是防不胜防的假冒伪劣。假冒伪劣的规模之大, 影响之广, 危害之深, 已经达到了无法容忍的地步。例如:在2008年-2009年就发生了三鹿奶粉事件, 蒙牛特仑苏添加OMP事件等重大的食品安全责任事故。

(二) 漠视侵害职工基本权益

一些企业完全无视企业员工的利益, 以牺牲职工的收入和福利为手段, 极力扩大企业不正当的利润。最典型的就是节假日的加班, 许多企业强迫要员工加班, 却不给加班费。工人的健康甚至生命安全无法得到保障。据统计每年因安全事故死亡13万多人, 伤残70多万人, 目前企业生产安全事故还在呈上升势头;此外全国每年约70多万人患职业病, 严重影响职工身心健康。

(三) 忽视环保, 耗费资源

一些企业为了能够低成本进行生产经营, 完全不顾国家对于企业生产废料排放的有关规定, 很多废料不经过处理, 就任意排放到大气、土壤和水体中, 从而对地球生态环境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同时企业资源耗费现象依然十分明显:一是能耗和物耗比较高。我国每创造一美元产值所消耗的能源, 是美国的4.3倍、德国和法国的7.7倍、日本的11.5倍。

(四) 淡薄公益意识

多数企业缺乏参与社会公益事业的积极性, 缺乏提供社会公共产品的意识。有一些企业也参加公益活动, 如捐助希望工程、养护山林绿地、设立奖学金、参加赈灾、向社会公益组织提供资金援助等。然而, 大多数是出于宣传目的或是将其当作展示企业形象的一种手段。事件的产生归根到底是企业没有树立社会责任意识。因此, 构建一个利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良好社会环境, 对推动企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履行社会义务非常必要。

二、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外部环境因素

(一) 传统道德观念的缺失

我国传统文化中关于道德与利益的论述非常多, 如《论语》中“富与贵, 人之所欲也”、“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富而可求也, 虽执鞭之士, 吾亦为之”。《国语晋语》“义以生利”、南宋叶适《习学记言序目》“既无功利道义者, 乃无用之虚语耳”等等, 都是主张义利并举, 将经济与道德伦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明治维新之后, 日本第一银行首任总裁涩泽荣一及天皇教席三鸟中洲都曾说:“论语中有算盘, 算盘中有论语。”这句话贴切地阐述了传统道德伦理与商品经济之间微妙而又深奥的关系。道德附着于一定的经济生活中, 并为经济的发展提供更为适宜、更符合人们心理要求的规范、手段;而经济生活又蕴含了一定的道德原则, 并调整道德生活中的各种关系。两者彼此交融, 互相促进。但由于种种原因, 我国企业和民众对于这些传统文化中精髓都没有得到继承和发扬。

(二) 整个社会风气的制约

目前, 我国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还没有很好的社会风气。由于我国目前劳动力市场供过于求的状况, 员工, 特别是基层的劳动型员工作为弱势群体一则由于知识水平和维权意识缺乏, 不知道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正当利益;为了能够保住眼前的工作, 他们更多的时候选择了忍气吞声;新闻媒体由于各种原因也没有能够起到很好的舆论监督的作用。整体来说社会对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态度是“宽松”的, 还未发挥社会舆论的约束、监督和导向作用。

(三) 法制建设不完善, 执法力度不够

有关企业社会责任的规定只是散见于劳动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自然资源法、环境保护法、社会保障法、公益事业捐赠法以及其他一些规范公司的法律法规中, 并没有明确规定哪些是企业社会责任要求的法律法规, 使得企业社会责任缺乏系统的法律依据、约束和保障。普法力度和监督力度不够。很多企业缺乏相关的法律知识, 再加上监督力度不够, 对企业的违法行为没有能够很好的制止, 一定程度上滋生了企业的违法行为。很多地方政府为了能够吸引企业投资者, 为了地方经济一时的发展和个人私利, 而无视法律法规, 使法律明确规定的企业本该履行的责任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 很多严重污染环境和影响居民健康的企业仍然可以遍地开花。

三、企业社会责任外部环境构建

构造良好的社会责任大环境, 涉及到众多方面, 是一个大的系统工程, 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与协作。依据十七大的精神, 结合目前的国情, 必须采取一系列的对策与措施:

(一) 企业伦理道德观念构建

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 道德以其特有的职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首先伦理道德具有严格的规范性, 有助于企业确立整体价值观, 发扬企业精神, 有助于群体行为合理化, 提高群体绩效。其次企业伦理道德能够监督企业的行为, 对企业形成约束力, 能够使企业明确“对”与“错”, “善”与“恶”, 这有助于企业形成正确的是非观, 荣辱观。因此, 加强企业伦理道德的建设有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而从根本上说, 一个没有伦理道德约束的企业也将是一个没有前途和希望的企业。

(二) 社会人文环境构建

我国的企业正处于成长时期, 有很多企业经营者的价值观念、社会责任观念、经营行为、工作作风、生活习惯等方面多处于形成与选择过程中, 企业外部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与作风等, 对企业具有极强的临摹性。因此, 如果社会上有一个良好的人文环境, 对企业经营者正直的价值观念的形成是极有帮助的。为增强企业社会责任感, 加快社会的和谐建设, 必须要强化社会精神文化环境的建设, 依据党的十七大精神,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诚信文化、社会基本道德观, 扶弱济贫的慈善文化、相互协作、爱国主义以及集体主义精神等方面的精神文化建设, 使社会逐渐形成能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氛围, 为企业营造出“以履行社会责任为光荣, 以违背、逃避社会责任为耻辱”的社会环境, 以此来促进企业在经营中, 增强社会责任感, 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三) 企业社会责任的法律环境构建

我国正处于市场经济初期发展阶段, 在许多方面需要法律、政策和制度来进行规范和完善。没有完善的法律规范, 不仅涉及企业社会责任中的一些问题就没法界定, 不利于企业的实践操作, 而且也不利于社会对企业履行社会的监管。可是, 目前来看, 我国的社会信用制度建设仍很不完善, 全社会还没有形成一套能包括金融信用、社会责任的履行、自然环境保护等多方面内容的法律规则, 在很大程度上给一些不良的企业经营者留有可乘之机。因此, 加快有利于促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各项法律、法规以及政策措施的建设与完善, 可以为企业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创建一个良好的法律政策环境。一方面可以给企业以积极的信号, 引导企业积极主导地履行社会责任。另一方面, 通过法律、法规完善建设, 把一些成熟的经验与做法用法律的形式进行固化, 能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提供规范的操作准绳和制度。

(四) 企业社会责任的激励机制构建

为激励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和积极参与公益事业, 社会必须建立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激励机制。对那些履行社会责任积极的企业, 政府应给予各种奖励措施。如在精神上给予企业以及经营者崇高的社会荣誉, 在政治上, 提高社会政治地位等。如深圳市就设立了政府“企业社会责任奖”;对那些不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想方设法逃避社会责任的企业和经营者, 政府应利用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对其进行惩罚, 限制其使用社会公共资源, 加大其不履行社会责任的成本。实践证明, 有效的奖惩是督促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一个有效做法。作为各级政府必须要进行定期的监督, 好的给予表扬, 不好的要及时批评、惩罚。

(五) 企业社会责任的舆论构建。

营造促进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大环境, 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参与及监督。只有在社会各界的强大的监督下, 才能最终使企业由外力强迫履行社会责任, 逐步走向自觉履行社会责任的轨道。在现实情况下, 要求全体公民必须提高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认识, 充分弄清楚企业应履行的社会责任是什么、包括哪些内容, 这样才能在实际中, 对不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进行很好的监督;要充分发挥各种新闻媒体对不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的监督力度, 及时对一些不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 进行揭露、曝光与鞭打;充分利用社会组织的特殊地位, 鼓励更多非政府组织参与到社会环境的建设活动中来促使其在构建社会良好环境方面, 继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在更大的范围内、更深层次上构建良好社会责任的环境。

总之, 只有加强企业社会责任的外部环境建设, 才能促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并对其履行情况进行监督, 进而推动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文明 企业社会责任的优良外部环境建设 现代企业 2008年2期

[2]、邵秀玲 刘少山 企业社会责任的伦理思考 商场现代化 2008年年2月

[3]、张营 卢晓君 浅谈企业的社会责任 理论界 2008年5期

2企业外部环境分析 篇3

来信选登

“对于新兴的传媒产业,雄厚的资金支持是创业成功的核心要素之一,我们也正在积极地谋求海外风险投资的关注,最近接触的几家投资者都对我公司的细分行业经营环境提出了许多问题,请问我们应该如何做出合适的回答?”

——根据3月20日上海XX传媒科技公司李小姐(化名)来信整理

杰克·韦尔奇认为,决策勇气是战略制定与实施的第一要素,但面对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和纷繁紊乱的内部态势,科技创业者们更需要的是决策前系统、审慎的分析与思考。对企业战略的判断不能仅依靠管理者个人的直觉和经验,而应建立在对企业外部环境以及内部条件实事求是分析的基础之上。

企业外部环境分析的主要目的在于找出外部环境对于企业发展提供的机会和可能造成的威胁,为后续的战略制定打下基础,主要包括宏观环境分析、中观环境分析和微观环境分析三部分。宏观环境是对企业生存与发展起到间接或潜在作用的各种社会大环境,从最根本上影响科技型企业经营的起步、发展及未来走势;中观环境则包括行业与地理环境因素。对创业者来说,宏观环境往往不具有可选择性,而地理环境主要涉及目标市场的选址问题,本文不作过多阐述。

我们认为,中观环境分析中的行业分析是中小企业战略思考最核心的内容之一,应引起广大创业者的高度重视,建议至少从行业集中度、价值链、成功要素、产品生命周期以及产品创新等五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行业集中度分析 是指一个行业的整合程度,也可以理解为行业的规模结构,比如行业前五名的市场占用率,一般通过行业集中度曲线来分析。

行业价值链分析 将行业价值链各环节展开后对其利润分布情况及关键控制点作深入分析,是科技中小企业在行业内寻找机会的有效方法。

行业成功要素分析 深入剖析在行业竞争中胜出的关键环节和因素,可以找到企业战略成功的加速器,从而快速实施企业定位。

产品生命周期分析 是对业内主要产品所处的生命周期进行定性判别,一般采用市场接受程度和销售成长等指标来衡量。

产品创新分析 对一定时期以来的产品要素的创新进行跟踪分析,从而可以预测产品未来的发展趋势,一般采用二维表格进行分析。

嘉宾点评

寻找风险投资的中小企业尤其应重视行业分析

2企业外部环境分析 篇4

1.人口统计因素:年龄、性别、家庭生命周期、教育状况、收入水平和民族。

2.经济环境因素:国内生产总值GDP(生产)、国民生产总值GNP(收入)、可支配收入。

3.竞争环境因素:产品形式竞争品牌

品类竞争产品或服务

属类竞争可替代品

预算竞争争夺可支配部分

4.政治法律因素:去适应

5.社会文化影响因素:社会文化、价值观

6.科技因素

这些因素多半是企业无法控制的。

外部微观环境分析:

1.市场:存在需求的人或企业

购买力

购买行为

2.供应商

3.营销中间机构

内部环境因素分析:

1.财务:负债系数、偿债能力、利润率、股东投资回报率、融资能力

2.人员:管理经验和专门知识、教育和培训水平、人员流动率、动机和态度、人员技能、创造性和企业家资质、管理层和工会的关系、领导技能

3.研究、开发及设计:预算、创新的成功、新产品创意率、设计的专门知识、技术的专门知识

4.工程和生产:生产计划和控制系统、自动化程序、工厂厂龄和特征、灵活性、生产的单位成本、采购和供应

论企业外部政治环境管理 篇5

良好的外部环境有利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利于提升企业的.竞争优势.政治环境构成了企业外部环境的重要部分,政府关系是企业政治环境管理的重要内容,企业必须主动与政府沟通,争取政府及各职能部门对企业的了解、信任和支持,从而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争取良好的政策环境、行政支持和社会政治条件.

作 者:王胜会 焦璞润  作者单位:燕山大学文法学院,河北,秦皇岛,066004 刊 名:时代经贸(学术版) 英文刊名:ECONOMIC & TRADE UPDATE 年,卷(期): 6(18) 分类号: 关键词:政治环境   信任   管理  

伊利集团外部环境分析 篇6

一、宏观环境环境分析

1.政治环境

改革开放以来,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度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逐步降低。随着乳制品对国民健康起到的重要作用越来越显著,国家也加强了对这个行业的重视和监管力度。2007年9月27日国务院出台《关于促进奶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2008年3月和6月,国家发改委又先后发布《乳制品加工行业准入条件》、我国第一部《乳制品工业产业政策》。《乳制品工业产业政策》从治乱入手,对行业准入做了明确规范,进一步提升了乳制品行业的市场准入门槛,将会在中国乳制品行业的发展过程中产生非常重要的意义从1978年中共中央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实行改革开放依赖,特别是在1994年十四大确立了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后,中国的商品经济得到不断发展完善,其市场经济地位得到了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承认.与此同时,党不断改革并通过完善市场经济法律来规范市场竞争,目前,在我国境内经营的企业主要要遵守以下的法律:《公司法》,《企业破产法》,《反垄断竞争法》,《劳动合同法》,《环境保护法》等.还有一些国务院公布的相关法规.2.经济环境

我国经济正步入高速发展的轨道,市场消费需求急剧扩大,中国2007年人民生活统计,目前,我国人均乳制品消费量只有9.7千克,这与全球人均乳品消费100千克的差距仍然很大。中国年人均乳品占有量,仅为乳制品市场尚属发育期的亚洲年人均乳品占有量的1/2,不到世界年人均乳品占有量的1/12。因此可以预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未来对乳制品的需求将会急速增长。根据目前国内消费需求的增长状况,预计今后3~5年内国内乳品的消费需求年均增长将超过15%,需求总量将达到1620~1680万吨左右,年人均乳品消费总量将达到11~12千克。对乳制品的消费倍增.乳业的未来市场发展空间巨大,这为公司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3.技术环境

我国鲜奶加工企业设备相对也较落后,加之科技人才严重不足,研制与开发高附加值产品十分困难,难以和国外大型奶业集团抗衡。奶源质量远低于发达国家。除了加工能力问题,奶源的质量也制约着我国乳业的发展。2001年全国奶牛数量为568万头,比上年增长16%,但奶牛优良品种的比例不高,导致全国奶牛的平均单产只有1700千克,略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但远低于发达国家4000-5000千克的平均水平。4.社会文化环境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迅速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营养的摄入,重视身体健康,而牛奶作为营养丰富的产品在市场中除了饮料还扮演着营养品的角色。中国的奶制品需求量正在逐年提高。而牛奶产品的销售相对于其他产品更依赖于品牌的影响。光明通过广告的宣传与社会公益活动的热情参与在民众中赢得了良好的声誉。5.自然环境

近年来,以伊利、蒙牛两大龙头企业为依托,呼和浩特奶牛产业快速发展。到2004年,全市奶牛存栏量突破50万头,鲜奶产量达到159万吨,全市人均鲜奶占有量达到615公斤,是发达国家人均鲜奶占有量的近一倍,乳品工业总产值达到115亿元。在全国37个省会首府城市和直辖市中,奶牛存栏数、鲜奶产量和人均鲜奶占有量、乳品加工企业销售收入等指标均位居第一。今年前7个月,呼和浩特市奶牛头数达到58.2万头,鲜奶产量136万吨,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37.9%和51.1%,乳业在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城乡经济等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此外,呼市地处北纬39.58—41.36度的地理位置,正好处于世界上公认的饲养奶牛带上,天然无污染的内蒙古大草原,适宜的自然环境,富饶的天然牧场,悠久的奶牛饲养历史,使呼市发展奶牛养殖业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和气候优势,生产出世界上最优质的乳制品。

二、行业和竞争环境分析

一)行业环境最主要的经济特征

1、消费总量和人均消费水平将明显提高

在中国,牛奶的消费与生产同步增长,但城镇居民的乳品的消费远远高于农村居民,城镇居民年人均乳品消费水平比农村居民高出近10倍。而城镇居民中,不同收入阶层的消费量差距也比较明显,最高收入户的消费量是最低收入户的4倍左右。随着中国经济的稳定增长,居民收入的不断提高,营养保健意识的不断增强,我国乳品潜在的市场空间将逐步转变为实际的市场需求。从我国城镇居民的乳品消费结构分析,2005年我国城镇居民乳品消费总量略有下降,其中鲜乳品的消费出现下降,而酸奶的消费大幅上升,这也符合国际乳业消费的趋势。2005年,全国乳制品行业实现销售收入863亿元,同比增长38%;实现利润总额49亿元,同比增长45%,行业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由于中国城乡居民奶类人均消费水平和城乡人均收入增长有很大差异,农村居民奶类消费增长仍缺乏动力,城镇居民在今后较长时期内仍是奶类消费的主要群体。

2、奶类总产量将持续增长 从乳类总产的发展看,在实施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的方案中,2010和2015年中国乳类产量将分别达到1,930.4万吨和2,501.5万吨,分别是2000年的2.1和2.72倍。1990-1998年,中国奶类总产量由475万吨增加到745万吨,年增长率为5.8%,2010-015年中国乳类产量预计年增长速度为5.32%。

3、乳业各部门将同步增长

整个宏观经济走势持续好转将会带动乳业各部门的同步增长。城市奶类消费的增加和畜牧大省奶源基地的建设为中国乳业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但如何改造中国目前传统的乳业产业链仍然面临许多困难。此外,如何进一步提高中国目前奶牛单产水平,进一步推广中国式的产业化经营,扩大农村居民乳品消费市场,提高农民收入仍面临许多难题。

4、无菌包装市场广阔

“一杯奶可以强壮一个民族”我国人均牛奶消费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近几年,牛奶的消费逐渐增加,健康奶、学生奶的宣传铺天盖地:代表国产乳品市场将会有重大的发展。在很多产品中,如利乐包、屋顶包和聚酯瓶,包装成本偏高,不适合我国普遍家庭的经济现状,而小袋无菌奶则不然,其价格较便宜、产品风味好,而且在常温下保存时间长,生产厂家、商场也会很欢迎这种设备及其产品。该产品不仅克服了生产地域的限制,而且还去掉了运输过程中所需的冷链,有利于市场拓展。无菌奶设备的开发成功,标志着在无菌包装技术上又一重大的突破,为市场带来更广阔的前景。目前竞争的加剧,企业亟待改善产品质量及提高产品性能,通过发展逐步打破进口设备长期主导高端市场的局面,如家电和电脑产业一样,国产的无菌包装技术也一定能迈出国门、走向世界.5、益生菌产品的市场前景

中国是拥有13亿人口的国家,它是全球公认的一个最大的最具消费潜力和市场空间的消费王国。益生菌产品一旦在这个国家里被广为认可,它使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将的指数将是一个天文数字,益生菌自身的特殊功效也才会得到最大的发挥。中国在最近几年来已加快了对益生菌研究与开发应用的步伐,益生菌已在农业的养殖项目中的生态环保和食品生产、饮料加工等领域派上用场,今后它的使用对象和使用范围,肯定会得到不断的扩大和伸延。据有关资料统计,2001年我国从日本进口的益生菌类产品酵素菌原种为2400多吨,目前预计我国每年从日本进口的酵素菌(原种)达3000多吨。光酵素菌这一产品在国内的市场总产值已接近30亿元,而且,市场需求量在日益增长。在益生菌奶饮品方面,日本益力多公司只用了2年零2个月的时间,就在中国的广州和上海这两大城市中开设了两间益力多奶饮品生产工厂,且日生产能力和规模都在100万瓶以上。根据这些状况,我们可以从中看出或者折射出益生菌产品在中国是有多么强的市场生命力和发展前景。国家总理温家宝在维坊视察酵素菌对农作物的种植效果时,曾把益生菌酵素菌技术称之为中国农业未来之希望。可以预料,21世纪,益生菌产品将会被人们更加广泛地应用,中国的益生菌产品市场,前景是无限宽广的。二)竞争分析

1.现有竞争力分析

有众多势均力敌的竞争对手。我们可以将现有竞争企业分为全国性乳品企业、地方性乳品企业及国际性乳品企业。1.全国性乳品企业。行业的生产集中度在不断提高,但是中小企业仍然很多,由于积极响应扩大内需的号召,我国乳制品行业加速发展的轨道。一批产、供、销一体化的新型乳品企业应运而生。这些企业就是所谓的全国性的乳品企业。主要有上海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蒙牛乳业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三元食品有限公司、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黑龙江完达山乳业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圣元乳业股份有限公司等。市场上“光明”、“伊利”、“蒙牛”三个品牌销量最大,已形成光明、蒙牛、伊利三巨头争霸主动格局。2.地方性乳品企业。乳制品消费的地区差异性引起市场争夺,过去由于乳品,特别是液态奶本身需要保鲜的特点,这个行业的企业一直以地方性区域销售为主,每个地区都有自已的主要品牌。但近年来,随着消费的蓬勃兴起以及冷冻运输的普遍运用,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尝试进行全国性布点,随着大型乳品企业全国性扩张战略的快速推动,个地方乳品企业越来越受到外来品牌的压力。大量新增资本不断涌入,使国内乳制品行业并购频繁发生,行业整合浪潮汹涌,并购方向主要是国内优势企业与强势品牌对中小企业的并购。3.国际性乳品企业。国际乳制品市场,尤其是发达国家的乳制品市场已经很成熟,早从1993年开始,国际乳业巨头纷纷进入中国,但是由于国内激烈的价格战,中国特殊的消费文化与奶源控制渠道,国外企业在中国发展并不顺利。为了避免同中国企业直接对抗来争夺奶源,跨国公司选择了借助国内企业推广自己品牌的合作方式,从产业经营中抽出身来,通过合资收购等资本经营收购活动简介控制当地奶源,种种迹象表明,国外乳品企业一直在为全面进攻中国乳业市场做准备,他们可能会凭借其雄厚的资本将有价值的品牌买回来,以控制中国的乳品市场。

总体上看,我国乳制品行业是一个全国性大企业竞争激烈,地方性中小企业填补空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两种竞争并存的竞争格局。在市场资本的推动下,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加剧,价格竞争正在蚕食行业利润,数量化扩张空间正在减少,产业已进入阶段性成熟期。

2、潜在进入者分析

“一杯牛奶强壮一个民族”的思想已深入中国普通百姓的心底,传统的饮食营养品消费观念也随之悄悄发生了改变。但这是否意味着进入乳制品行业就一定有利可图,其实不然。

1)进入壁垒。虽然国家干预比较低,从生产、技术、经济、规模、资本投入 素来看,中国乳品加工业的进入壁垒较低。

2).品牌壁垒。品牌效应将成为争夺的焦点。以质量、信誉、服务为核心的品牌竞争将日益激烈的品牌效应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消费者一旦形成了品牌忠诚将很难改变,树立新的品牌,企业将这些消费者争夺到建立的新的品牌上来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随着国内几个大型乳品企业的发展,消费者对大企业的名牌产品有着强烈的偏好,乳制品市场开始形成消费者品牌忠诚度。3).技术壁垒。随着乳制品营养知识的宣传及媒体的消费引导,使得消费品的食品安全意识逐渐加强,消费者对卫生质量、包装档次的要求日益提高。潜在进入者要具备安全生产及品质控制的能力。从乳制品生产的辅助原料,分离,杀菌,冷处理,均质浓缩,喷雾,发酵,包装及乳制品机械设备的清理与消毒等环节均需要专门设备,并且需要化验室等检测手段对产品质量进行监控。

4).成本壁垒。先进乳品企业要想站住脚跟,必须一下子拿出一大笔资金投向这种投资巨大,回报期长达项目,素以说乳制品企业的成本壁垒是很高的。5)“行为”进入壁垒,向市场发出信号警告也不容忽视。武汉市农业局通知,3月15日起,所有牛奶企业不允许在卖场做绑赠活动。4月1日起,全面取消牛奶特价,企业之间不得进行价格竞争,同时武汉奶业协会发起相应的行业自律,每家奶企缴纳10万元(外地企业2万元)保证金,违者收到相应处罚。

6).退出壁垒。潜在进入者必须考虑由于新进入乳制品这个行业,必须担负绝对沉没成本。因为乳制品行业的设备资产专用型很强,一旦推出,很难作为他用。

3、供应商的力量分析

从中国乳制品的历程来看,在发展初期,鲜奶的日产量的增长速度远跟不上企业鲜奶日加工能力的增长速度,由于奶源不足,许多企业生产线面临闲置,导致奶源竞争十分激烈。所谓“得奶源者得天下”的说法也是在当时奶源紧缺的时代背景下提出来的。随着乳制品行业的不断发展,消费乳制品观念的深入人心,中国乳制品行业呈现出一片光明的前途。企业都是追逐利益最大化,因此,现代的大型乳制品企业为了达到规模经济,纷纷额建立自己的奶牛基地以保证奶源。奶源问题已经不是成为制约企业生存及发展的关键因素。如今,制约企业持续发展的是消费市场的争夺问题。乳品企业的竞争已从过去奶源的竞争过渡到现在的消费市场的竞争,从这个意义上说,供应商的议价能力是弱点;另一方面,由于奶源是同质的,这也决定了供应商的议价能力,我们知道,供应商的议价能力是跟上游产业的盈利能力成正比的。在现有力量的分析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我国乳制品市场竞争是激烈的,行业寡头利用价格联盟来占领一定的市场份额,甚至不惜牺牲一切代价使价格一降再降,这使得乳品企业的利润空间大大缩小,这再次验证了我国乳制品行业中,供应商的议价能力是比较低的。

4、买方分析

我国现在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将长期处于这一阶段,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在这一阶段,人们的收入水平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由于受消费习惯、收入等因素的影响,我国乳制品的消费人群主要是大中城市居民,而农村的消费市场上为培育起来,高收入户和最高收入户占社会人口比重很少一部分,但是却消费了相当一部分的社会产品,但是随着消费增长的拉动,我国对乳制品的消费将逐步增加,我们通过观察乳制品行业的发展史可以看出: 1.我国乳制品消费的年龄结构也有婴儿和老人占主导地位向各年龄段扩展。2.消费者的消费理念也在发生变化。由于现代人对于将康的追求,新的生活方式在逐 步形成,营养成分和口味成为人们消费乳制品的首选因素。3.消费者的文化程度和职业结构度与乳制品行业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研究表明,消费者理性的态度是与消费者所受的教育程度成正比关系的。消费者的文化程度越高,则消费越理性。在各大中型城市的超市里,各种品牌的乳制品不胜枚举,这不仅为消费者提供了充分的信息,而且也使他吗的买方转换成本在降低。基于以上分析,我们不难看出,乳品市场的消费者拥有很强的潜在购买能力,并且消费者在对待乳品消费时更为理性,这使得我国乳制品行业中的消费者具有很强的议价能力。

5、替代品分析

在美国、日本、法国等国,食大豆,饮豆浆,风靡一时,尤其是对都将暂没有加,称之为“绿色牛乳”。虽然牛乳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及保健功能的生物活化物质等功能,但是由于其成本较高,相当一部分消费者并不具备长期消费乳制品的经济能力,这使得豆制品拥有更为广阔的前景。与牛乳相比,我们大豆原料充足,成本低廉,动植物蛋白互补作用营养全面,不含胆固醇,可以预防动脉硬化,脂肪多为不饱和脂肪酸,不发胖,没有乳糖,适合中国人。况且豆浆、豆粉等豆制品有一定的价格优势,而且转换成本很低,这使得作为乳制品替代品的豆制品有着很强大的生命力。

三、驱动因素

四、主要竞争厂商的竞争地位

五、竞争对手分析 : 蒙牛

到目前为止,包括和林基地在内,蒙牛乳业集团已经在全国16个省区市建立生产基地20多个,拥有液态奶、酸奶、冰淇淋、奶品、酪五大系列400多个品项,产品以其优良的品质覆盖国内市场,并口到美国、加拿大、蒙古、东南亚及港澳等多个国家和地区。是伊利最大的竞争者。

蒙牛的战略目标:

打造国际一流民族品牌,建设世界乳业中心,确保在2010年跻身世界乳业20强。蒙牛的一般竞争战略:在市场潜力巨大的中国乳业市场上,蒙牛实施的是成长型战略。在蒙牛成立之初,采取的是对伊利的跟随战略;随着蒙牛的日益强大,采取的是高科技和差异化战略。关键战略要素 1.业务组合

蒙牛经营范围以牛奶为产品为主,又包括乳制品、冷饮、奶粉、健康食品等,业务广泛,组合较好,为企业盈利创造了条件 2.资源配置

面对激烈竞争,蒙牛选择了积极向外扩张,联手国际巨头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在全球配置资源,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3.竞争优势

蒙牛是一家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企业,具有核心竞争优势,其凝聚力、战斗力、企业效率都非常高,而且拥有非常强的研发能力。其品牌认知也非常高,拥有稳定的客户群,为其高业绩打下基础。4.协同优势

蒙牛虽然是个多元化企业,但是产品类型和方向还是比较集中的,基本原料都是牛奶,使各产品能够形成较好的协同效应。

六、关键成功因素

1.良好的产业政策和政府支持

乳制品行业具有产业链长、关联度高的特点,同时又肩负着提高国民身体素质的重任,是国家大力鼓励和扶持的行业。2008年起,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以规范和推动乳制品行业发展,为行业的健康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2地理位置优越

乳制品企业的生产原点就是原奶,原奶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乳制品质量的高低。如果在原奶供给阶段不能保障奶源质量,就会给后来的乳制品生产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特别是在三聚氰胺事件之后,消费者在购买乳制品上更加关注产品质量,因此,拥有一个好的奶源基地是该行业企业成功的重要因素。

七、行业的前景和总体吸引力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乳制品特别是牛奶已从过去的营养滋补品转变为日常消费品,我国的乳制品行业也在过去十年中取得了巨大的发展。而随着乳制品特别是牛奶日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食品,乳制品销量总体也呈增长趋势。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社会文明程度和人民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习惯的改变,社会对乳制品特别是液态乳产品的需求将日益增大。

近年来我国乳制品行业年产值呈逐年增长态势,行业年产值从2006年的1,041.42亿元增长到2011年的2,361.3亿元,受三聚氰胺事件影 响,2008年和2009年的产值增速大幅下降,但随着各项整顿措施以及乳业新国标的强制实行,消费者的信心逐步得以恢复,整个乳制品行业呈现复苏的态 势。

2011年,全国规模以上食品企业31,735家,实现现价食品工业总产值78,078.32亿元,同比增长31.6%,高出全国工业总产值增速 3.7个百分点,占全国工业总产值比重9.1%。2011年乳制品产量达2,387万吨,同比增长13.99%,已成为全球第四大乳品生产国。

从乳制品的价格来看,近年来在饲料价格上涨的带动下,乳制品价格自2009年8月份以来保持上涨趋势,2012年2月原奶主产区的平均价格达到3.28元/公斤,较2009年8月增长41.99%。2011年生鲜乳价格在3.18-3.25元/公斤之间。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4-2018年中国乳制品行业市场需求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分析:预计在未来十年内,我国液态乳制品工业将会继续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每年10%~20%的速度增长,这为乳品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八、综述

要说在中国发展乳制品产业,首先就要发展奶牛业,在内蒙古这块富饶的土地上,有着发展奶牛业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伊利集团就生长在这块沃土中,但资源的优势并不等同于经济的优势,牧场、奶牛、奶源、加工、市场是一个有机的链条,资源优势只是链条起始端的基础,要达到顶端的经济优势,必然要经过转化与整合的锤炼。而我国长期以来乳业发展缓慢,主要是资源优势的基础并未充分得到开掘与夯实,从而阻滞了经济优势的伸展。伊利集团所要做的,就是通过转化与整合,将两个优势链接起来。所以,他们在创业之初提出实施奶源兴市战略的同时,首先把重拳用在了加快奶源基地建设上面。据了解,目前呼市已成为全国最大的优质奶源基地之一,全地区每养一头奶牛就增加3亩牧草,给每户农民增加3000至5000元的纯收入。呼市周边地区农牧民因饲养奶牛一年增加牧草种植18万亩,给农民带来纯入3亿元,“造”牛粪近10万吨,形成了一个牛多粪多草多的良性循环、多方受益的生态环境和农牧业发展格局。

2企业外部环境分析 篇7

目前中国的家电零售市场的规模约为8000亿元左右, 到2010年将突破10000亿元。如此大的市场, 就必然存在着竞争, 目前我国家电连锁经营的实质, 是在一个复杂多变的内外环境下解决企业内部、外部和经营目标之间的动态平衡问题。美国哈佛大学麦克尔·波特教授认为:一个行业的竞争是在供应者、购买者、替代品、潜在加入者以及行业内现有企业间进行的。本文运用波特的五种竞争力量模型 (图1) , 探讨分析目前我国的家电零售连锁企业面临的内外竞争环境, 并对其发展战略提出些建议。

一、行业内现有竞争者的竞争

2008年中国的家电市场份额约为8000亿元, 如此大规模的市场使中国家电零售连锁企业在迅猛发展的同时, 也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家电零售连锁行业遭遇了以国美、苏宁、永乐为代表的家电连锁企业疯狂扩张和10多次的收购兼并, 行业格局也由国美、苏宁、永乐、大中“四大天王”割据到“三足鼎立”, 最终形成了“美苏”双雄对峙的竞争格局。

在引导消费环节中, 近十几年, 家电连锁企业起了很大的作用, 中国的家电连锁多以民营经济体制为主, 体制、机制, 运作模式的灵活, 创业者思维的少约束, 对市场的敏感, 特别是多店面的销售模式, 使他们能做到集中采购, 集中配送, 从而大大降低了采购和物流成本。规模和地域布局, 又使他们能为消费者提供了购物的便捷和相对低的价格, 正是这些特点, 在结合了市场旺盛的需求, 很快逐渐成熟的现代零售连锁模式, 呈现出了旺盛的生命力。然而, 以国美苏宁为例, 要想在中国家电零售行业保持鲜活生命力、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各企业就必须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和必杀技, 必须有区别与竞争对手的经营特色。

1、店面扩张竞争:国美为代表的兼并模式, 以苏宁为代表的自营店模式

国美的店面扩张方式为兼并当地原较大家电商场, 仅派少数国美总部人员进行管理, 销售团队以原有人员为主。这种方式的优点是:扩张速度快, 可在短期内开大量店面。缺点是:和兼并企业原有管理团队的融合较困难。往往因为各种原因造成决裂。例如:国美重金收购济南三联后, 原三联管理团队最终全部退出, 并且另起炉灶, 并起名为“三联家电”。出现了两个“三联”互相竞争的局面。这是兼并扩张模式的一个典型的失误案例。苏宁的店面扩张方式为:新店从租赁物业到装潢门店, 均由苏宁全资投入和控制。这种方式的优点是:控制力, 执行力强。缺点是:扩张速度慢。因为苏宁难以从总部提供源源不断的管理人员。

2、人才竞争:国美以社会招聘为主;苏宁以“1200工程”模式招聘

连锁店快速扩张需大量资金投入外, 最重要是管理团队, 需要大量了解家电销售运营, 熟悉家电市场竞争方法, 精通供应商流程的专业销售人员。国美以北京总部系统的人员为核心, 其他人员全部在当地招聘, 由总部人员对各地新进人员培训管理, 使其逐步融入。优点:新进人员有工作经验, 上岗快速;同时可以将原企业好的经验带入国美。缺点:原企业的陋习会影响新进人员工作效率, 并且其归属感较差。苏宁从2002年起每年从应届大学生毕业生中招聘1200名学生, 经半年培训后, 放到各岗位就职--即“苏宁1200工程”。这个队伍如今成为苏宁集团在全国各个大区管理团队的中坚力量。优点:他们从毕业那天开始就是苏宁人, 苏宁的企业文化融入血液, 主人翁意识强, 执行力强。缺点:没有在其他企业的工作经验, 长期在苏宁的强势平台上和供应商谈判, 久而久之, 就失去了对自己真实能力的客观评价。

二、供应商的还价能力

一般来说, 供方力量强弱主要取决于他们所提供给买方的是什么样的产品, 当供方所提供的产品价值构成了买方产品总成本的较大比例、对买主产品生产过程非常重要、或者严重影响买主产品的质量时, 供方对于买主的潜在讨价还价力量就大大增强。即:供应商对某一行业是强势竞争力还是弱势竞争力取决于供应商所在行业的市场条件和所提供产品的重要性。而在家电销售行业, 产品的竞争力主要体现在流通环节。目前国内经营家电的企业有10万多家, 其竞争主要表现在价格、规模和服务上。国美、苏宁几乎掌握了当地家电60%—70%的销量。为抗衡国美、苏宁, 各个厂家纷纷开发三四级农村市场, 来逐步稀释连锁企业在自己企业中的占比, 降低企业运营风险;另外要想退出该行业, 退出障碍较高, 不仅要付出推广产品品牌所要花费的众多成本, 还有相关的固定成本、人员培训费以及已建立的销售网络资源。综上, 对于大型的家电销售连锁企业来说, 其供应商很多, 单独某产品某品牌的家电生产商不能对其构成威胁, 因此讨价还价能力较弱。

一直以来, 国内家电销售连锁企业与供应商的关系都有待改善, 国外家电连锁企业的利润主要来自商品进销差价和高效率的资金周转, 将供需双方的资源有效整合从而产生协同效益, 供需双方都从中得益, 因而共生共荣。而国内家电连锁业的利润主要来源为:

(1) 向供应商摊派名目繁多的赞助费:如场地费, 管理费, 广告费, 节日庆典费等;不管厂家是否愿意, 家电连锁企业直接进行扣款处理, 很多供应商结算货款时, 所销售的应收货款全部变成了应付连锁店的各类费用。

(2) 厂家返利:厂家返利一般分为:月返、季度返、半年返、年返。即按销售收入的一定比例支付销售连锁企业返还利润。据统计, 各项返利总计接近货款的20%。再加上之前强行扣收的各类杂费, 总费率高达货款的50%。这样就使生厂商本就微薄的利润更加所剩无几。

(3) 拖欠应付供应商货款:家电连锁的常见结算方式为:货物入库一个月后开始进行结款流程, 最快一个月后以汇票支付货款, 汇票为六个月银行承兑。即:供应商付出的是现货, 却要八个月后才能结算到货款。

另外, 为了提高销量, 家电销售连锁企业冲击低价市场, 产生的亏损强迫供应商共同承担, 这种盈利模式损害了供应商的利益, 供应商体系利润空间所剩无几, 因此双方关系日趋紧张。TCL、创维、长虹、康佳四家企业首脑曾共同商讨如何对其施加压力;格力空调索性自开门店销售产品。这都说明供应商想改变在价格谈判中几乎没有优势, 只能与销售连锁企业共存亡的局面。虽然单独某个产品厂商不能对家电销售连锁企业构成威胁, 但是供应商整体对是能对其产生压力的。

以上家电连锁企业的行为, 带来的恶果是导致中国的家电产业利润率低, 从而没有资金实力去研发新技术及新产品。不管家电产品如何升级换代, 中国的家电企业只能是“中国仿照”而无法实现“中国创造”。研发新产品新技术, 需要较长时间和投入大量的资金, 对于没有多余资金的中国家电生产企业而言, 就只能充当一个拼装车间。以液晶电视为例, 液晶电视进入中国市场很多年, 但中国至今没有生产液晶面板的核心技术, 所有的液晶面板均由台湾、韩国、日本进口。而液晶面板占液晶电视绝大部分成本, 即绝大部分利润被上游的液晶面板厂家赚走。因此家电销售连锁企业必须意识到, 家电销售的产销双方总体上是共生共荣的, 绝不能因为一时的强势而任意损害合作伙伴的利益, 否则会给自己的长久发展带来损害。

三、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

购买者主要通过其压价与要求提供较高的产品或服务质量的能力, 来影响行业中现有企业的盈利能力。现实情况中, 由于连锁店之间的价格竞争的白热化, 消费者的还价能力逐渐增强, 现在流行的“团购、砍价会”就是连锁企业抓住了顾客的心理, 顺势而为, 从竞争对手那里抢市场份额, 扩大自身的销量。

四、新进入者的威胁

新进入者在给行业带来新生产能力、新资源的同时, 也希望在已被现有企业瓜分完毕的市场中赢得一席之地, 这就有可能会与现有企业发生原材料与市场份额的竞争, 最终导致行业中现有企业盈利水平降低, 严重的话还有可能危及这些企业的生存。

随着目前家电产品的平均单价逐步降低, 家电产品的普及率越来越高, 家电产品在百货超市中销售额逐步放大, 人们正在象买白菜一样买家电产品, 沃尔玛, 麦德龙, 苏果超市等一批家电行业的新进入者正在崛起, 逐步瓜分家电连锁企业的市场份额。由于百货超市对家电产品的利润要求较低, 主要是希望借助家电产品带动人气和销售额, 所以越来越多的家电品牌厂家愿意把产品放在百货超市中进行销售, 对家电连锁企业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另一种新的低成本的销售方式——网络购物也正在崛起,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 喜欢用电脑在网上购买自己的家电用品, 由于网络销售节省了许多中间批发环节, 所以产品价格具有很大优势, 这也是家电连锁企业的新的威胁。

五、替代品的威胁

两个处于不同行业中的企业, 可能会由于所生产的产品是互为替代品, 从而在它们之间产生相互竞争行为, 这种源自于替代品的竞争会以各种形式影响行业中现有企业的竞争战略。对于家电产品, 尽管受科技发展的影响, 产品更新很快, 但这只是产品自身的更新换代, 对销售方来说, 只是更换供应商的问题。因此替代品对家电销售连锁企业的威胁较小。

摘要:近十年来, 中国家电市场逐步进入买方市场, 家电零售连锁企业逐步发展壮大起来。本文运用波特的五种竞争力量模型, 对中国家电连锁销售企业的内外竞争环境进行分析。

关键词:家电零售连锁企业,竞争,经营策略

参考文献

[1] (美) 迈克尔·波特, 陈小悦译, 竞争战略[M].华夏出版社, 2005, 10.

[2] (美) 菲利普·科特勒, 凯文·莱恩·凯勒, 梅清豪译.营销管理[M],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6, 9.

[3]钱威, 张良.中国家电零售连锁企业的竞争环境分析[J].学术交流, 2006, (07) .

2企业外部环境分析 篇8

关键词:中小企业 激励环境 科技型 信息化 对策

1 概述

对中小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而言,逐步优化其外部激励环境,积极解决各项发展问题,对于增强其综合竞争优势,提升其自主创新能力,调整区域发展结构具有重要意义。当前,科技型中小企业凭借技术优势,在国际市场低迷不振的情况下,依然在国际国内市场上显现出强劲的竞争力和发展空间。通过分析当前种种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因素,我们可以发现,目前中小企业的外部发展环境仍有待进一步优化,缺乏强有力的外部激励机制,企业创新后劲不足,各类技术市场发展不完善。同时,一些相应的中介服务机构仍处于缓慢发展状态,这严重地影响了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不利于其创新潜力的发挥。

2 优化中小企业外部激励环境

为进一步优化中小企业外部激励环境,营造良好发展氛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2.1 进一步拓宽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建立“担保、贷款、投资”联动发展机制 采取扩大利用动产、知识产权、股权、应收账款、仓单质押贷款等方式,进一步拓展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充分发挥区县、功能区、行业和商会等作用,利用民间资本,大力发展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等小型金融机构。引导和鼓励中小企业利用股权投资、风险投资、集合性债券、信托、典当、租赁、产权交易市场以及其他新型融资手段,多渠道解决资金来源问题。

2.2 加大对中小微型企业的财政支持,进一步减少中小企业的税收负担 在财政支持上,把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尤其是小微型企业发展放在突出位置上,在政策和资金上向小微型企业倾斜。针对中小企业贷款成本高、负担重情况给予财政贴息补助。扩大中小企业专项资金规模,采取多方支持中小企业发展。通过减税、减费等方式减轻中小企业负担,做到既“晓之以理”,又“诱之以利”,使中小企业能够轻装上阵,在主营业务领域转型升级。

2.3 解决中小企业用工难问题,进一步营造吸引和留住人才创业的环境 发挥职能部门作用,实现校企对接,有针对性地开展订单培训和定向培训,重点培养紧缺人才,为中小企业人力资源建设搭建平台。分批开展企业家增强创业创新和现代经营管理能力轮训,提高企业家队伍素质;引导企业加快构建一批以企业创新领军人才为核心的创新团队和一支以高层次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为骨干的工业高层次专业人才队伍;深入实施高技能人才培训工程,积极推动校企合作。努力营造一种重视人才环境,通过建立相应制度,为人才提供良好的生活条件、创业环境和政治待遇,形成尊重人才、爱护人才、关心人才的良好风尚,造就吸引人才、留取人才,并使人才充分发挥作用的外部环境。大力引进创新型人才,提高科技人员整体素质。

2.4 整合推进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 加强服务功能的整合与集成,重点建设技术交易、信息咨询、公共技术、创业孵化等服务平台,向网络化、社会化、产业化发展。科学合理规划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布局,突出重点、有序推进,整合提升现有科技平台,逐步完成若干重点领域和区域科技基础条件资源的整合、重组和优化,构建若干具有专业特色的科技公共服务平台。

2.5 多种形式开展产学研合作 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采用校企合作的方式,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开展多层次的产学研合作,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率。同时,企业可以和学校共同合作开发一些重大产业项目,并建立相关科研合作机构,以保证各项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

2.6 以园区建设为载体,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不断提高企业的自主研发和科技创新水平,充分发挥我区科技创新平台载体的孵化和带动作用,加快培育各类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完善体系核心服务能力,提高专业化服务水平,为高新技术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2.7 加強政策宣讲解读,完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 由于缺少相关的信息渠道和专门人员,一些科技型中小企业不知道自己的项目是否可以申请或怎么申请政府资金的扶持、可以享受政府的政策优惠。鼓励和促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技术产业化健康发展。

2.8 以市场为导向提高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水平 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必须从实际出发,是以市场为导向的信息化。在具体支持政策上,需要配合企业发展战略,建立合适的信息系统,提倡尽快建立适于中小企业需要的创新服务项目。要为中小企业信息化需求提供成本更低、更有效的解决方案。提供更好的多维运营的公共信息平台。同时,为加速信息技术在中小企业的推广应用,需要创新信息化培训服务,整合资源,合理组织,搭建了中小企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

3 小结

随着中小企业的逐步发展成熟,其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而要想进一步提升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水平,增强其核心竞争力,就必须积极优化其外部激励环境,为中小企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参考文献:

[1]王俊.中小企业创新激励环境问题研究——以政府与市场关系为视角[J].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14(02).

[2]刘晓芸,李丹.中小企业员工激励机制研究刍议[J].中国商贸,2010(08).

[3]吴道友,齐昕,薛宪方.企业科技人才创新环境评价研究——基于对浙江省470名企业科技人才的调查[J].未来与发展,2012(12).

上一篇:男孩十岁生日发言稿下一篇: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第三阶段(五年级)及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