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内外部环境

2024-05-19

高校内外部环境(通用12篇)

高校内外部环境 篇1

摘要:近年来,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成本补偿机制的建立和补偿力度的加大, 高校贫困生问题已成为政府、社会和高校所共同关注的问题。同时, 高校贫困生的全面发展也必然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工作重点之一。本文以青年大学生发展的内外环境的特殊性为研究重点, 对贫困大学生的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高校贫困生,外部环境,内部环境,活动

一、前言

20世纪80年代以来, 中国进行了高等教育投资体制改革, 对大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费用从主要依靠政府出资, 日益趋向于学生家庭和个人进行成本补偿。1985年前后, 一些高等院校进行了向部分学生收取学费的尝试, 而进入90年代以后, 高等教育成本补偿的改革力度逐年加大, 学费水平不断提高, 1997年全国开始全面实行收费。对高等教育进行成本补偿, 无论在政策上还是在现实上都具有相当的合理性。然而,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贫困地区较多, 特别是来自老少边穷地区的农村以及城镇低收入家庭的学生, 家中基本生活困难, 缴纳学费及购置必要的生活和学习用品相对吃力。据统计, 全国大学生中贫困生的比例达到了近30%, 特困生比例为10%—15%, 而在一些边远地区和山区, 贫困生和特困生的比例更高。贫困大学生, 日益成为我国高等学府中一个特殊群体, 也成为国家、学校和社会十分关注的对象。

贫困大学生作为高校中一个特殊的群体, 其发展成长的特殊性日益受到社会尤其是高校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大学是培养人才的摇篮, 大学阶段是贫困生从潜在可能不断向现实转化的过程, 作为发展主体, 贫困生的发展水平既受外部因素的影响, 又受其自身内部环境的制约, 同时还受其从事的各项具体活动的影响。为了更好地分析贫困生发展的有利及不利因素, 我们在此把影响贫困生发展因素分为以下三类: (1) 贫困生发展的外部环境; (2) 贫困生发展的内部环境, 即他们自身所具备的各种素质及性格; (3) 将内外部环境联系起来的贫困生所从事的活动。贫困生的现实发展就是在前两类因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下, 通过实践活动实现的。所以, 贫困生所处的内外环境及其所从事的活动就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 共同推动贫困生向前发展。

二、贫困大学生发展的外部环境

外部环境为贫困生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 也对其发展作出了一定的限制。贫困生发展的外部环境从范围上可分为大环境与小环境。

(一) 贫困大学生发展的外部大环境。

大环境是指贫困生所处的总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它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总条件、总背景。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发展状况, 对贫困生的发展提出需求, 并确定其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大环境对贫困生发展既有积极的一面, 又有相对消极的一面。例如, 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在贫困生中产生了重要的积极影响, 增强了贫困生的自我意识、竞争意识、成材意识和创新意识, 拓宽了他们的知识面, 对他们的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 我们也能看到, 社会经济的发展在贫困生中也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功利主义、个人主义的倾向更为明显;重个人轻社会、重金钱轻事业的思想抬头。因此, 高校教育工作者有责任利用上述的积极影响, 因势利导, 促进贫困生的健康发展, 并对上述的消极影响加以限制, 积极引导贫困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 贫困大学生发展的外部小环境———家庭与学校。

小环境是指与贫困生直接发生联系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包括贫困生的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 与大学生相关的人际关系等。良好的小环境能充分利用大环境中积极方面对贫困生产生良好影响而限制其消极方面对贫困生产生的不良影响。小环境中的学校环境具有相当的重要性。良好的学校环境有利于克服社会大环境和家庭环境中的消极影响, 有利于贫困生与教师和其他同学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对于贫困大学生来说, 家庭所提供的家庭心理环境、经济环境可能导致他们处于不利的社会交往环境, 缺乏社会交往技能。

为了给贫困大学生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小环境, 除了家庭环境、社会经济环境很难改变以外, 我们要改善为贫困生活动提供的各种直接对象, 保证给学生发展提供各种需要的优质“食粮”。目前, 高校开展的校园文化建设, 不仅注重教学设备、场所、环境美化等“硬件”建设, 而且注重校风学风等“软件”建设, 以发挥其对贫困生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三、贫困大学生发展的内部环境

贫困大学生的发展还取决于自身的内部环境, 即贫困大学生的现有的素质。贫困生的素质, 既是其发展的结果, 又是影响其进一步发展的因素。其素质由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两部分组成。先天因素包括遗传、个人天赋及制约其有机体生长发育成熟的机制等。后天因素是指贫困生发展过程中已形成的个体身心两方面的素质, 包括贫困生的身体健康状况, 知识水平及智能结构, 情绪感情的激发与控制, 人际交往能力, 适应社会能力及抗击挫折, 正确对待各种压力等能力。这两部分中, 先天因素对贫困生的影响较弱, 后天因素对贫困生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一) 贫困生已具备的后天因素即素质影响其对外部环境的选择利用和作用方式。

素质良好的贫困生能克服和降低外部环境对其发展的消极影响, 并能充分利用外部环境对其发展的积极影响。素质较弱的贫困生则相反, 这表明贫困生的过去对今后发展的参与, 其作用强弱一般与过去发展水平的高低成正比。贫困生的认识及智能水平越高, 能吸收到周围环境中的东西越多;贫困生的过去经历越丰富, 对现实得到认识、感受也越丰富, 经历的挫折越多, 其抗挫折能力也可能越强。这表明, 贫困生的认知、情感、社会性发展是一个统一的过程。学校对贫困生的教育, 既要着手于认知 (智能) 发展, 还要注重情绪情感调节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压力处理和抗挫折能力的培养。一般研究认为贫困生由于出身于经济地位较差的家庭, 可能导致过去发展水平较低, 表现为知识水平较其他同学低下, 学习方法不当, 知识面狭窄, 情绪调节能力较差, 自信心不足, 自卑与自尊心理的冲突, 社会交际能力的缺乏, 人际关系不良, 自我封闭, 学业、经济、人际关系以及就业都面临较大压力。

(二) 贫困生后天因素的发展水平达到能认识客观世界, 具有清晰的自我认识和自我控制能力时, 就能有目的地影响自己的发展。

贫困生对自己的发展控制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认识自己, 认识自己和社会关系的前提下, 不断为自己发展创造条件, 如认识到个人的发展要依赖于社会并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就要全面提高综合素质和竞争能力, 于是在各项活动中都自觉地加强自己在这方面的培养。二是根据自己的追求决定自己的行为, 并一步一步地为实现自己的理想的人格、能力而奋斗。自我期望和需求水平的不断提高是推动贫困生发展的重要内部动力。贫困生对未来的自觉追求也影响到其未来的发展。因此, 高校教育要注重培养贫困生的自我教育、自我控制、自我管理的能力及认识、利用、改造环境的能力。一般研究认为, 贫困生处于社会经济地位的劣势, 其社会文化环境也相对较差, 进入处于大城市的高等院校后, 由于强烈的经济、文化环境的反差, 他们自我同一感的危机加剧, 很多贫困生都没有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 对今后职业生涯及个人发展设计相对低调, 比较务实, 成就动机高但关注短期经济效益, 个人功利较强, 较少主动为自己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有的贫困生由于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他人和社会, 对自己期望较高, 总是觉得怀才不遇而愤世嫉俗, 与同学、社会格格不入, 势必影响自己的发展。

四、促使大学生发展的活动

当一定的外部环境与贫困生内部环境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就构成了贫困生的现实发展, 而这一现实发展离不开贫困生的活动。贫困生的活动主要可以分为学习活动、社会活动和日常生活活动三个方面。[1]

(一) 贫困生的学习活动。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贫困生的发展过程也就是其社会化的过程。大学生的社会化从总体上来说属于间接社会化范畴, 即不是通过自身的亲身体验获得对社会对人生的认识, 而主要通过书本、课堂传授、媒体传播等途径, 来完成对社会的适应和认同, 这是大学生活的一个显著特点。从一定程度上说, 这使得生活学习化, 即学习活动是贫困生发展的主导活动。学习活动使科学文化知识内化为贫困生的科学文化水平。学习活动促使贫困生扩大知识领域, 改善智力结构, 提高审美能力, 获得安身立命的技能。一些贫困大学生作为原先群体的佼佼者, 通过自身的勤奋刻苦考上大学, 渴望能在大学里取得更好的成绩, 脱颖而出, 最终改变自己和家人的经济和社会地位。因此, 他们具有很强的成就动机, 学习异常刻苦。但是, 以往形成的智能结构的不合理, 对大学学习方式的不适应都可能导致贫困生的学业成绩不佳, 或与个人期望之间形成差距。

(二) 贫困生的社会活动。

社会活动是促进贫困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活动。其范围不断扩大, 内容不断丰富, 给贫困生全面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目前, 我校广泛开展的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文体活动、社团活动等对贫困生扩大人际交往范围, 了解社会、他人、国情民情很有好处, 给他们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和情绪的控制能力的发展都创造了条件。此外, 经常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文体活动、社团活动, 能密切贫困生和他人的关系, 使其增加信息来源渠道, 获得更多的学习和发展机会。然而, 贫困生往往由于囊中羞涩, 不愿参与集体活动;他们花在学习活动的时间过多, 减少了参与社会活动的精力和时间;贫困生大多来自穷乡僻壤, 当地文化气氛不浓, 学生少有参与文化文娱活动及社团活动的精力和资金, 进入大学以后, 相应地感到一种社会文化的差异和自卑, 客观上也抑制了参与文化娱乐活动及社团活动的激情。

(三) 贫困生的日常生活活动。

日常的生活活动是保证贫困生学习和社会活动正常进行, 保持身心健康的活动。包括贫困生日常衣食住行的活动, 还有消费活动、休闲娱乐活动和体育活动, 这些对于培养贫困生与他人共处的能力和独立生活的能力是必不可少的。[2]

贫困生的独立生活和自理能力较强, 他们吃苦耐劳, 对物质享受要求较低, 对物质环境和校园日常生活的适应较快。贫困生顾及经济上的原因, 日常消费较低, 衣食住行都尽量保持在最低水平;同时, 也有贫困生 (特困生) 过于压低食物开支, 导致营养不良, 影响身体发育和健康, 最终影响到心理和其他方面的发展。

以上贫困生实践活动的三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学习活动的成效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社会活动的能力、人际关系的协调能力及处理日常生活的能力;而社会活动范围的扩大, 内容的不断丰富, 又能促进学习活动的深化。要保证贫困生正常的学习活动, 首先要保证其正常的日常生活活动, 让贫困生免于衣食住行之忧。维持良好的身体状况是贫困生从事一切活动, 包括在认知、情感、社会各领域发展的前提条件。这就是说, 要使贫困生得到发展, 我们首先要解决贫困生的经济问题———经济资助。

综上所述, 探讨贫困大学生发展的内外环境以及把其发展的内外环境联系起来的三类活动, 为高校教育工作者帮助贫困大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业, 摆脱各种心理困扰, 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真正实现贫困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更好地做好高校贫困生工作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持。

参考文献

[1]扈中平.人的全面发展历史—现实与未来.四川——教育出版, 1988.

[2]丁小浩.对中国高等院校不同家庭收入学生群体的调查报告.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京) , 2000, (2) .

[3]李韧竹.美国高等教育中学生资助及对我们的启示.中国教育报, 1996.2.10.

高校内外部环境 篇2

班级:1

2报关3班

姓名:谢佳妮 学号:20120721341

我国电子商务市场近来获得了飞速发展,但物流配送问题对电子商务发展的制约作用显得越来越明显,而中国邮政的特点正好可以弥补电子商务的物流配送问题。本文从电子商务的现状出发,仔细分析了邮政物流的竞争环境,提出了邮政开展第三方物流的主要思路。

一、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现状

(一)我国电子商务总体发展情况和特点

1、总体发展情况

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近几年我国电子商务获得了迅速发展,从以下数据即可看出:1996年中国互联网用户为10万,1999年互联网用户为400万,增长了40倍,2000年达到2225万,增长了200多倍;截止到2005年6月30日,我国上网用户总数为10300万,比上年同期增长18、39%,上网计算机达到4560万台,比上年增长25、6%。

2004年,中国互联网服务市场规模达到292、3亿元,增长30、4%。其中,2004年中国互联网基础业务总体市场规模达179、29亿元,其中互联网接入业务市场规模达到148、2亿元,占互联网业务总体市场规模的82、66%。

统计显示,2004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总额累计达到4400亿元人民币。其中,上海电子商务的年交易额达到743、19亿元,同比增长47%,北京、广州的电子商务年交易额分别为666亿元和230亿元。2005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总额有望突破6000亿元人民币,电子商务市场“钱”景诱人。

2、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特点

第一,理性思维明显增强,开始实行定性模式向创新模式、由热浮燥向冷思索、由注意力经济向购买力经济等的战略转变。

第二,沉睡的雄狮纷纷涉足,实业网站开始崛起。

第三,整合理念得到重视,复合型人才开始抢手。

第四,网站建设迅猛发展,大众化程度明显提高。

(二)基础环境建设情况

1、基础设施情况

我国电子商务的基础设施建设在过去取得了重大成就,主要表现在国内主干网带宽有了较大的扩展,个人和企业上网费用已经开始大幅下调;网民和企业对网络环境已经从改变速度慢和价格高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到要求保障服务质量,对于网络服务已经开始进入更具体和更务实的发展阶段。

2、网络建设连接情况

1994年9月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建设启动,同年10月,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启动。1995年1月,中国电信开始向社会提供Internet接入服务,同年4月,中国科学院启动百所联网工程。在此基础上,网络不断扩展,形成了中国科技网(CSTNET)。1996年1月,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全国骨干网建成并正式开通,同年9月,中国金桥信息网(CHINAGBN),向社会提供Internet接入服务。

1997年,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中国科技网(CSTNT)、中国教育计算机网(CERNET)、中国金桥信息网(CHINAGBN)实现了互连互通。

3、立法情况

我国在研究国际先进经验的同时,结合中国国情,在立法方面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初步制定了一套有中国特色的电子商务法规:

1996年2月,国务院第195号令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1997年5月,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中国互联网络域名注册暂行管理办法》;1999年8月,信息产业部发布《电信网间互联管理暂行规定》;同年,《国家电子商务发展总体框架(初稿)》拟就,报国务院审批;2000年9月25日,国务院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和《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2004年8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

(三)2005年上半年全国网上购物成交额达100亿元

因特网越来越广泛渗入人们生活。上半年全国网上购物成交额累计达100亿元,仅通过网络购买的手机,就在300万部以上。

据统计,2004年,我国进行网上购物的因特网用户达到2000万,其中网上支付的比例接近一半。电子政务、电子商务、远程教育等都在深刻地改变着人们工作和生活。如今,因特网已成为现代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对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因特网自1994年进入我国以来发展迅猛。截至上半年,全国上网人数达到1、03亿,居世界第二位。联网计算机达到了4560万台,互联网国际带宽达到82671兆,我国网站数量达到67、7万,IP地址总数达到6830万个,还有上万的内容服务提供商。

(四)电子商务模式

电子商务模式逐渐趋向多样化,目前主要有企业对企业(B2B)、企业对消费者(B2C)。

二、第三方物流与电子商务的关系

“成也物流,败也物流” 来形容电子商务与物流的关系是最恰当不过的了。可以说,电子商务是信息传播的保证,而物流是执行的保证,没有物流,电子商务只能是一张空头支票。

电子商务是利用当代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多媒体技术、Internet、Intranet、Extranet 等技术实现各种商务活动的电子化、信息化、数字化、无纸化和国际化,简单的说就是指借助互联网(譬如:利用电子邮件(E-mail)、电子数据交换(EDI)、电子转帐(EFT)、交易事物处理(Transaction Processing)、联机服务等)进行的各项商务活动。电子商务的出现,在最大程度上方便了终端消费者。他们不必再跑到拥挤的商业衔,一家一家地挑选自己所需的商品,而只需坐在家里,在互联网上搜索、查看、挑选,就可以完成他们的购物过程。但试想,如果他们所购的商品迟迟不能送到,那消费者还会选择网上购物吗?因此缺少了现代化的物流技术,电子商务给消费者带来的购物便捷等于零,消费者必然会转向传统购物方式。物流是电子商务的重要环节,网上下单和支付只是完成了商品所有权的转移,商品实物能否顺利、及时地到达用户手中还要看是否有高度发达的物流。

譬如沃尔玛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零售销售商就用第三方为它的电子商务提供物流服务,这家物流公司建造了一个100万平方英尺的配送中心,专门为沃尔玛的电子商务提供具体的服务,内容包括订单管理、订货处理,以及订货的送货、仓储管理、一般的发运、另外付款的处理、客户的服务、退货的处理等。在中国国内,以8848购物网站为例,其库存调度主要是委托第三方来完成,他们的网上商店像一座超级市场,商品品种几十万,很小一部分是买断的,其他都是做代理,商品采购也多是通过第三方。

因此,电子商务的发展离不开物流的支持,物流必须与电子商务同步。电子商务时代商品买卖的范围空前扩大,买卖方式彻底更新,物流经营活动就成为一项重要的服务性业务。

三、邮政物流内外部环境分析

(一)我国第三方物流市场竞争者

1、由传统运输公司或仓储公司演变的区域性物流企业

主要是指地区的商业储运公司,他们一般依托原来的仓储系统,并拥有自己的车队,在本地区提供基本物流务和部分增值服务。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他们也开始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以适应客户的需求。个别的企业,随着不断的积累,也能做得比较出色。如成都的商业储运公司已成为多家外资企业(宝洁、飞利浦、纳贝斯克)在西南地区的第三方物流合作伙伴。上海的商业储运公司近期还参与了联合利华在中国的投标。

2、由某一传统领域全国性的国有企业演变成的物流企业

如中外运(Sino-Trans)、铁路系统、中远(Cosco)、中储等。他们在各自的行业、领域处于垄断或领先地位,规模都比较大,资金实力较雄厚,且物流设施比商业储运公司要好。虽然他们是全国性的公司,但地方的子公司都是独立核算,因此,除非是很大的客户,多数客户很难享受到较为全面的配合和统一的协调。这类物流企业一般都能提供全部的基本物流业务和部分的增值服务,但价格较商业储运公司稍高。除了象中外运、中远这样的已有多年的涉外经营经验的企业,其它的服务商在观念上还是比较落后,且效率也不是很高。

3、大型外资跨区域物流企业

虽然由于政策法规的限制,目前这类外资物流企业在绝对数量上不多,但他们在物流行业中还是有着相当的影响力。在新设备投资(特别是IT方面)、资金实力、人才、观念、经验和管理方法上,这些企业都有着较大的优势。他们往往能够提供较为全面的、跨地区的服务。但这类企业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的大城市,而且其服务对象主要是三资企业。个别的企业已渗透到内地,如宝隆洋行的物流网络,已可覆盖全国50多个城市。另外,由于要负担他们的投资以及大量的人力成本(特别是外籍员工),他们的收费水平也是较高的。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物流企业并不拥有运输车辆、仓库等物流设施,它们主要是提供代理服务,通过转租、联营等方式寻求中方物流企业的合作。这样,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国内的闲置资源,降低其固定资产的投入,从而可以大大降低运营成本;但另一方面,其中方合作伙伴的能力、收费以及双方的沟通,也会给外资物流企业的服务质量和收费水平造成影响。

这类具有代表性的企业有宝隆洋行(EAC)、英之杰(Inchape)、海陆(Sea-Land)、新科安达、马士基、华商、大通等。

4、新兴内资跨区域的物流企业

作为后进入市场者,多是顺应市场需求和物流发展的趋势而建立的。他们要想在市场中立足并求得发展,必得优于传统企业之处,因此,新兴物流企业的定位一般都是成为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者。要在短期内打入市场,规避物流设施投资大、回收期长的风险,很多新进物流企业都采取了非资产型的第三方物流代理模式。这类服务商的典型代表是宝供。其服务能力和水平与大型的外资物流服务商相近,但服务地域要广些,不仅仅限于大城市和沿海地区。无论在业务规模、设备投资,还是在价格上,这些新兴的内资物流企业,已开始具备与大型的外资物流服务商相竞争的能力。特别是在当地市场的物流运作上,这些公司更具有适应性和灵活性。但在服务或管理方法以及现代信息处理技术的应用方面还略显不足。同时,由于资金实力的限制,这些服务商在许多当地的物流作业也并不完全依靠自身的资源。同样,他们在当地的合作伙伴的能力和收费也影响着他们的服务和收费。

(二)来自国外物流企业的挑战

中美WTO谈判最为“惊心动魄”之处是围绕分销及其相关活动--物流与配送进行的多轮谈判,这表明,中美两国政府已经认识到分销、物流与配送是企业市场活动的命脉,任何一方都不敢轻视。我国成功加入WTO后,物流领域与运输服务和分销领域一样,将进一步对外开放。

国外物流企业纷纷看好中国物流市场的发展空间,面对庞大的物流市场需求和弱小的供应能力国外物流企业早已跃跃欲试。其中已有部分世界著名的物流企业先期进入了中国市场,参与国内物流市场的竞争,如快递业巨头UPS、FedEx、DHL和TNT,运输物流公司马士基、美国总统班轮等。目前还没有进入中国市场的国际著名物流企业也已经做好了一切准备,即将进军中国物流市场。众多已经进入国内市场的国际物流企业或与国内物流企业结成联盟,或并购股权,组成专业化的物流企业,为客户提供涉及全国配送、国际物流服务、多式联运和邮件快递等方面的专业化服务,它们凭借雄厚的资金、丰富的经验、优质的服务、一流的管理和优秀的人才,占据了“三资”企业物流供给的大部分市场。

入世后,对外国服务业的市场准入政策非常宽松。物流业基本没有入世宽限期的保护,澳大利亚邮政等物流企业已经抢滩中国内地市场,因此,我国的物流企业将要面临着国外物流企业的巨大挑战。

(三)中国邮政参与电子商务物流的主要优势

面对制约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物流“瓶颈”,无论是已经利用电子商务开展业务的新型网络公司,还是已经或即将向电子商务经营方式转型的传统企业,对此都已有高度的认识,也已出现了许多专业从事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的公司。中国邮政在参与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方面有自己的独特优势,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遍布城乡的邮政网络与训练有素的投递队伍。据统计,中国邮政在全国范围内拥有邮政局所达到84000多个,邮运汽车约32000多辆,火车邮厢506辆,邮运飞机3架邮路22000多条,邮路总长度近300万公里,基本形成了航空、铁路、公路水路等多种运输途径综合利用,相对独立的快速邮政运输网络。中国邮政已经形成的四通八达覆盖全国,连通世界的邮政网,在电子商务的物流配送上可以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其他从事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服务的专业公司,基本局限在各大城市,对中小城市以及广大农村地区显得力不从心,一是投入太大,二是业务量太小。而中国邮政只需在现有条件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的投入,即可达到目的。因此我们认为,企业与消费害个人之间的电子商务模式(B2C)要在中国顺利发展,离开中国邮政的参与,几乎是不可能的。

第二,邮政企业所拥有的场地建筑物、姓名、地址等资源。全国各地的邮政企业基本上都拥有十分优越的场地资源,大部分网点都分布在居民生活区,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邮政企业所拥有的场地、建筑物资源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从事电子商务的物流配送十分需要利用这些中国邮政掌握的最充分的信息资源,第三,中国邮政业已形成的巨大的无形资产。中国邮政属于政府经营企业,长期以来形成了十分宝贵的无形资产,特别是“中国邮政”的服务品牌、邮政企业的信誉。独特的“绿色”服务标记等企业形象,已在广大用户中产生了极大的影口向,对中国邮政参与电子商务的物流具有重要意义。中国邮政的无形资产是其他从事物流服务的企业在短时间内无法取得的。

四、邮政开展电子商务第三方物流的分析与思路

(一)物流对于电子商务中的意义

一个完整的电子商务交易过程一般都包含四种基本“流”:信息流、商流、资金流和物流。

物流是信息流、商流和资金流最终实现的根本保证,物流也是电子商务全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没有商品或服务的转移,信息流、商流和资金流也无法真正实现。

长期以来,人们把创造利润的环节集中关注在生产领域,因此把在生产过程中节约物质消耗而增加的利润称作“第一利润源泉”,把因降低活劳动消耗而增加的利润称作“第二利润源泉”,而往往忽略因物流费用节省而增加的“第三利润源泉”的存在。

在我国,目前物流过程中造成的浪费现象十分严重,一般商品的物流成本占商品总成本的40一50%左右,无效运输、破损现象极为普遍,如陶瓷、玻璃的破损率达到20%,每年损失上亿元。并且我国商品的物流效率也存在很大问题。目前,物流过程在我国工业企业中所占用的时间几乎占整个生产经营过程的90%。如汽车零配件行业,大约只有4%左右的时间用于生产、加工,96%的时间用于原材料的购运和成品包装、储存及装卸。企业产成品的高库存量,长时间储存是影响经济效益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电子商务条件下,由于企业的营销空间拓展到整个国内市场,甚至国际市场,中间商和最终用户的购买方式将主要通过网络来进行,对企业来说,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小的成本把商品或服务传递到目标顾客手中,是衡量一个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也是企业在电子商务时代谋求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

中国加入WTO后,国外许多专业从事物流服务的企业将进入中国市场,与中国企业展开“第三利润”的争夺战,如果我国的生产企业和传统物流企业意识不到这一点,那么在电子商务飞速发展的今天,物流解决能力的不足将会直接影响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二)邮政开展电子商务物流的主要困难

当然,对中国邮政来说,参与电子商务物流这样一个全新的业务至少在目前还存在不少的困难,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市场观念淡薄,服务意识不强。中国邮政是政府型企业,长期在政府的政策保护下垄断经营,尽管在1998年邮电分营后,对自身的生存意识和市场意识有所加强,但总的来说,“官商作风”仍然比较明显。

第二,“三流”分离。现有的从事邮政投递和运输的邮政网点之间“商流”、“信息流”和“物流”基本上是分离的,与现代化、信息化、社会化的物流体系还有很大差距。用以网络技术为主体的现代信息技术把中国邮政分布在全国范围内的营业网点“整合”成一个高效率、高可靠性的“三流合一”的物流体系„是中国邮政参与电子商务物流的重要条件。

第三,现有的物流处理配送能力明显不足。提供电子商务物流服务,要求物流企业有比较大的仓储能力、非常高的物流处理效率和配送能力,而目前中国邮政尽管拥有7个一级中心局、63个二级中心局及133个三级中心局,但是现有的仓储能力和物流处理能力与电子商务物流的发展要求还很不适应。即使在同一城市从事物流配送服务,中国邮政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如果要开展跨地区的配送服务,难度将更大。

第四,服务收费过高和对用户要求过于苛刻。邮政资费的不合理将会影口向物流服务业务量的上升。除此以外,邮局对寄送的商品有严格的包装要求,一般用户都极为反感,特别是要钉木箱之类的话,实在强人所难,但中国邮政一直是要求用户这样做下来的。如果从用户的角度考虑,中国邮政更应该从提高运输、投递水平、加强邮政纪律入手,尽量减少中间环节的包装破损和遗漏。

(三)邮政开展电子商务第三方物流的主要思路

作为中国邮政,如何充分利用自己得天独厚的竞争优势,参与电子商务的第三方物流,既为百年邮政重新焕发青春找到出路,又为推进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是一个需要深入思考而又十分紧迫的问题。笔者认为,中国邮政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选择苦干个大中城市进行试点,组建第三方物流服务网。在试点城市组建邮政电子商务物流服务体系,应配备必要的运输仓储设施、通信工具和高素质的人才,并设置若干个配送中心实现被配送商品的集中与分发。为节省成本、提高效率,应尽可能因地制宜选择低成本的交通工具,延长服务时间,真正做到全天候、门对门、低价格的服务。

第二,与有影响的、已开展电子商务业务的公司合作,为他们提供优质的物流配送服务,配送的商品开始可选择图书、饮用水、唱片、鲜花、礼品等,在这过程中一定要宣传中国邮政的服务品牌,并在员工的着装、服务规范上要严格统一,还应在商品包装上突出中国邮政的服务标记。让商家和用户充分感受到中国邮政提供的高水平、高效率和价格合理的配送服务。只要树立起有影响力的服务品牌,加上中国邮政已经存在的特殊的商誉,配送业务必将纷至沓来,邮政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当今配送服务奇缺的背景下,肯定是不可估量的。

第三,在提供第三方物流服务成熟的情况下,推出邮政电子商务商店自营商品的配送服务,最大限度地发挥邮政配送网的作用。

第四,在试点城市取得经验的基础上向其它大中城市推广,然后逐步地向县城一级城镇推广,最终向农村普及。

第五,从BtoC向BtoB发展,使中国邮政电子商务服务体系成为全功能、全方位的电子商务物流服务提供商。

第六,引进和培养急需的高素质人才。在开展电子商务物流服务时,对各类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是非常大约,具体包括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物流技术人才、市场营销人才等创新型、复合型人才。一方面,要打破常规,不惜代价引进急需的人才,迅速提高邮政的自主技术研发、应用和生产经营管理水平;另一方面,要加强对邮政职工的在职培训,因为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知识经济时代,只有强调“终身学习”才能适应新的需要。邮政职工必须克服自身困难,学习先进技术,适应网络经济时代发展的要求。

高校内外部环境 篇3

摘要:外贸企业作为外向型企业,同时参与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受到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双重影响。如何根据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适时调整自身的经营策略,采取合适的应对举措对于外贸企业尤为重要。本文从国际和国内两个方面分析了外贸企业现阶段所面临的经济环境,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的应对建议。

关键词:外贸企业经济环境外部需求融资约束

一、中国外贸企业发展的国际经济环境

(一)世界经济增长持续低迷,外部需求乏力

国际金融危机之后,世界经济增速始终徘徊在较低的水平,各国经济未能得到有效恢复。2016年7月19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了最新的《全球经济展望》报告,该报告再次下调了对全球经济增长的预期,预计2016年全球经济增长32%,其中发达经济体增长19%,新兴经济体增长41%。发达国家居民消费和企业投资缺乏增长动力,市场需求偏弱,新兴经济体也面临不断加大的经济下行压力,国际市场需求萎靡不振。

在全球经济放缓、需求萎靡的背景下,全球货物贸易的增长也在放缓。2012年,发达国家进出口货物贸易总额为2165万亿美元,相比2011年下降082%;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进出口贸易总额为1466万亿美元,相比2011年增长了456%。2014年和2015年,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都出现了进出口贸易额的下跌:2015年,发达国家进出口贸易货物总额为1963万亿美元,相比2014年下跌了1158%;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进出口货物贸易总额为1309万亿美元,相比2014年下跌了1273%。此外,根据2016年4月世界贸易组织公布的最新数据,2016年前2个月全球71个经济体(出口总值占全球贸易总值90%)出口总值同比下降95%,比2015年同期降幅进一步回落05个百分点,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均出现不同程度下降。世界经济增长持续低迷,全球贸易增长低缓,势必影响我国对外贸易的稳定增长。中小外贸企业面临世界经济运行中如此诸多不利因素和不确定因素,外贸稳增长的压力空前巨大。

(二)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升温,针对中国出口产品的贸易摩擦不断增多

在全球工业产能过剩、国际贸易大幅下滑、份额竞争激烈的情况下,贸易救济措施便成为保護国内产业的重要工具。随着全球范围贸易保护主义升温,中国外贸面临的外部环境趋紧。金融危机以来,中国一直是遭受贸易救济调查的重点国家,1995—2009年中国曾连续14年成为遭受贸易救济调查最多的国家。表1显示,1995—2013年中国共遭受989起反倾销调查,遭受反倾销调查数量是第二名韩国的3倍;在反补贴方面,自2004年中国首次遭受反补贴调查以来,2004—2013年中国共遭受反补贴调查76起,占同时期全球反补贴案件总数的227%。中国可谓贸易救济调查的首要对象国。

虽然近几年贸易救济调查案件数量有所减少,但进入2016年以来,针对中国的贸易救济调查大有卷土重来之势。今年以来,中国出口产品遭遇的贸易救济案件呈快速上升的态势,今年1—8月,共有85起针对中国的贸易救济调查案件,案件数量同比上升了49%。而2014和2015年全年,针对中国产品的贸易救济调查分别仅有95起和98起。

(三)发达国家实施“制造业振兴战略”,促进出口,保护本国市场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发达国家开始深刻反思自身的经济政策和产业结构弊端,重新审视制造业对于经济和就业的带动作用,纷纷启动各自的制造业振兴计划。

以美国为例,2009年奥巴马上台以后,便推出了“再工业化战略”,旨在重塑美国在制造业方面的竞争力,促进出口,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刺激美国经济复苏。扩大出口是美国“再工业化战略”的重点,为此,奥巴马政府在2010年提出了“出口倍增计划”,大力促进出口,扭转失衡的国际收支。根据美国经济分析局公布的出口数据,2010年,美国出口总额达185万亿美元,其中货物出口129万亿美元,服务出口056万亿美元,这一年出口增长率高达1709%,可见美国“出口倍增”计划对美国出口总额增长的激励作用(见表2)。

在这一背景下,一方面,美国急于扩大出口的动机会推动其采取更多的贸易保护措施,而作为美国最大贸易逆差来源国的中国便会成为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牺牲品,中国出口美国的产品会遭遇更多的贸易救济调查。2010—2013年,美国对中国发起的反倾销、反补贴调查以及337调查呈快速上升态势。根据商务部统计,2010年美国对中国发起了6起反倾销与反补贴调查,在2013年上升到11起,并且涉案金额高达945亿美元;2010年美国对中国发起的337调查有25起,在2013年有19起,在美国所有337调查涉案中,中国的涉案调查占比达45%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国别贸易投资环境报告2011》《国别贸易投资环境报告2012》《国别贸易投资环境报告2013》《国别贸易投资环境报告2014》。。美国的“出口倍增计划”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中美两国的贸易摩擦。另一方面,中国外贸企业在先进制造业出口方面将面临美国更加激烈的竞争,美国出口的战略将会挤压中国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空间。由图1可以看出,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对美出口增长率在2009年大幅下跌,为负增长,2010年出现大幅反弹,但2010年后中国对美出口增长率持续下跌。

(四)人民币汇率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汇率波动风险加剧

2005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市场因素在人民币汇率水平形成与波动中的作用越来越大。2007年5月,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兑人民币的交易价浮动幅度由千分之三扩大至千分之五,2012年4月起扩大至百分之一,2014年3月起进一步扩大至百分之二。2015年8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再次宣布进一步方完善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报价机制,由做市商在每日银行间外汇市场开盘前,参考上一日银行间外汇市场收盘汇率,综合考虑外汇供求状况以及国际主要货币汇率变化向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提供中间价报价根据各门户网站整理。。以上可以看出,人民币汇率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由此带来的人民币汇率水平波动会更剧烈。

2005年7月至2008年三季度,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从827元/美元升值至683元/美元,累计升值21%;2008年三季度至2010年5月,为应对金融危机,避免本币升值对出口产生较大压力,人民币名义汇率保持基本稳定,维持在681至684元/美元之间;2010年6月至2014年底,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从683元/美元升值至61元/美元,累计升值10%;2015年人民币更是经历双向波动的走势,全年人民币兑美元贬值58%;2016年人民币入篮SDR,人民币汇率连连下跌,10月17人民币对美元中间报价67396,更是刷新了跌幅纪录数据来源于国际清算银行。。

面临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加剧,特别是人民币贬值或升值的不确定性,外贸企业的进出口业务必然受到影响。一方面,人民币贬值理论上对于出口企业是利好的,但同时也带给企业相应的议价压力。而且,人民币贬值使得进口国外原材料的外贸企业生产成本上升,这对以加工贸易為主的中小企业是不利的冲击。另一方面,人民币升值可以提升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购买力,但中国外贸企业在世界分工中大多仍处于弱势,人民币升值带来的盈利压缩、产品竞争力的下降也是当前很现实的困境。

二、中国外贸企业发展的国内经济环境

(一)国内劳动力、土地等要素成本不断上涨

[JP+1]近年来,我国劳动力成本总体上呈现上升趋势。由表3可以看出,2010—2014年,我国东中西部的城镇居民年平均工资水平持续大幅上涨,2010—2014年全国城镇居民年平均工资上涨了75%,其中东中西部的涨幅分别为79%、68%和78%。2014年,我国城镇居民年平均工资达36万元,居民平均工资水平的上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劳动力成本上涨的态势。而且随着中国房地产市场的不断发展,土地价格也呈不断上涨趋势。由于土地价格的数据有限,我们用居民住房租金价格指数来衡量土地价格走势。由表4可以看出,虽然2014年的居民住房租金价格指数较2013年稍有所回落,但较2009—2013年相比,土地价格的上涨仍较为显著。而我国的外贸企业大多数为劳动密集型企业,[JP]随着劳动力、土地等要素成本持续上涨,中国传统的出口竞争优势不再明显,新的竞争优势却尚未形成。部分出口订单和产业向周边等新兴经济体转移,越南、缅甸等国家便依靠低廉的劳动力价格吸引了大批的外贸订单。

(二)中小外贸企业的融资环境堪忧

中国外贸企业中,中小外贸企业占据了极高的比重。商务部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中国中小外贸企业数量达到了4185万。对于中小外贸企业来说,缺乏有效的融资渠道已经成为限制其发展的长期因素。

受自身规模与实力的限制,中小外贸企业很难通过上市、债券市场等方式进行直接融资,因此,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间接融资便成为中小外贸企业获取资金的主要途径。随着银行不良贷款率不断攀升,各商业银行更倾向于将信贷资金提供给中大型国有企业等“优良资产”,中小外贸企业获得银行贷款或授信的难度较大。而且中小外贸企业的资金需求规模小、周转期长,由于商业银行贷款还存在信贷成本上升、贷款审批周期长等问题,导致中小外贸企业无法快速通过银行贷款缓解资金需求。表5显示,自2011年以来,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的支持逐年增加。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2015年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底,各个金融结构对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为1739万[JP]亿元,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仅占企业贷款余额的312%,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的整体支持力度还有待提升。

在这一背景下,一些中小外贸企业过于依赖民间借贷,导致中小外贸企业的融资成本进一步攀升。根据《中国民间利率市场化报告》所披露的全国16个省、直辖市的民间借贷市场利率,2014年9月份,福建省民间借贷利率高达2881%,其余省份的民间利率从2789%到2486%不等,这一利率远超过同期国家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5%左右)。中小外贸企业在面临流动资金紧张,却无力从其他渠道获取资金的情况下,只能通过高息的民间融资渠道,加大了中小外贸企业的债务压力。

(三)国家不断加大对外贸的支持力度

虽然中小外贸企业面临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但国家也在不断加大对外贸发展特别是中小外贸企业的扶持力度,出台了一系列保障外贸稳定健康发展的举措。

2016年1月4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促进加工贸易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加快推动加工贸易创新发展,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2016年5月5日,国务院又发布了《关于促进外贸回稳向好的若干意见》,该意见涵盖了大量减轻外贸企业负担、促进外贸企业发展的举措,包括(1)充分发挥出口保险作用,进一步降低短期出口信用保险费率;(2)大力支持外贸企业融资;(3)进一步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4)调整完善出口退税政策,优化出口退税率结构;(5)减免规范部分涉企收费,清理和规范进出口环节收费;(6)加大对外贸新业态的支持力度,鼓励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等新型商业模式;(7)加快国际营销服务体系建设等。

相关意见的出台为外贸发展营造了更加有利的政策环境,将有效提振外贸企业的信心。后续国家将会出台更多支持外贸发展的相关举措,为外贸企业的发展创造更加良好的政策环境。

三、中国外贸企业的应对举措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中国外贸企业面临的内外部经济环境较为严峻,但是积极的因素也在不断显现,中国外贸企业应该积极推进自身转型升级,克服不利因素,把握机遇,加快发展。

(一)加快转型升级步伐,进行产品创新,提高产品附加值

我国中小企业产业大多集中在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结构层次及技术装备水平低,产品的附加值也较低。较低的产品技术水平极易受到发达国家贸易保护措施的影响;而且随着成本和要素价格不断上升,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比较优势逐渐消失。因此,企业应不断加强产品创新和技术革新,提高自身产品的技术层次,增强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一方面能够占据价值链的上游,提升企业的竞争力,避开各式各样的贸易壁垒;另一方面也能够使企业抵御成本提高和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

近年來,推动外贸发展方式转型升级一直是国家外贸发展战略的重中之重,推动从数量规模型发展向集约效益型转变;从价值链低端的加工制造型贸易向价值链中高端

的自主创新型一般贸易转变。而且为了推动外贸发展方式转型升级,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的促进政策。所以说外贸企业加快转型升级步伐既是企业突破发展瓶颈的必要举措,也是适应中国外贸发展新常态的必然之路。

(二)实行多元化的出口战略,积极开拓新兴市场

随着国际经济形势持续低迷,有效需求不足,企业订单数量下降;且随着发达国家不断加强保护本国市场的力度,中国产品进入发达国家市场的难度将进一步增加。一直以来,欧美等发达国家是中国很多企业的主要市场。市场单一所带来的主要后果便是企业极易受市场国经济环境和贸易政策变化的影响,应对危机和风险的能力较差。

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等市场也应该是中国外贸企业重点关注的市场,IMF的数据显示,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速明显高于发达国家,且早于发达国家实现经济复苏;而且随着中国和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的合作交流不断深入,中国企业开拓其市场的经济环境也不断成熟。中国外贸企业应在原有的欧美发达国家等传统市场的基础上,积极开发新兴经济体等市场,实施多元化、差异化的市场战略,拓宽企业的市场渠道,减少外需不足和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对中国外贸企业的不利影响。

(三)大力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等新型贸易方式

跨境电子商务是指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交易双方通过互联网以邮件或者快递等形式通关,将传统贸易中的展示、洽谈和成交环节数字化,实现产品进出口的新型贸易方式。

传统贸易发展的不景气,给跨境电商市场带来巨大的潜在机会。2013年以来政府密集出台支持发展跨境电商政策,主要涉及跨境电商出口退税、清关检疫、跨境支付等多项环节,政策具备很强实操性,积极促进跨境电商行业规范及完善,跨境电商在中国迅速发展。《2015—2016年中国出口跨境电子商务发展报告》显示,2015年,中国出口跨境电商交易规模45万亿元,同比增长26%。

在国内外经济不景气的现状下,相较于传统外贸模式,出口跨境电商将国产优势商品直接对接国外消费者,缩短了贸易中间环节、减少了商品流转成本。中国外贸企业特别是中小外贸企业可以尝试开展跨境电商等新型贸易方式,一方面有助于自身开拓新的市场,另一方面减轻自身经营成本的压力。

高校内外部环境 篇4

高校从来都是政治敏感区域。目前, 我国的综合国力有了长足发展, 中华民族正以崭新的形象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西方敌对势力唯恐中国不乱, 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和平演变的政治图谋从未放弃和停止, 不断用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进行思想渗透, 发表不友好、不实或者别有用心的言论, 在国际事务上百般阻挠, 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进行干扰和破坏。不时散布“中国威胁论”, 笼络中国周边国家, 制造争端摩擦。大学生热情激昂、意气风发、追求民主、渴望自由、忧国忧民、爱国兴邦, 在面对国际政治危机、国家主权冲突、国家和民族利益受损等重大热点敏感问题时, 会采取非理性的方式向国际社会与政府当局表达自己的态度与看法。高校大学生本身思想、政治上尚不成熟, 缺乏一定的政治敏锐性, 法制观念也比较淡薄, 辨别能力较弱, 往往成为国际敌对势力渗透的重要对象。他们利用网络、邮件、短信、传单等各种手段, 宣扬西方国家所谓的民主自由思想, 攻击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制度, 诋毁污蔑我国改革开放的成果。通过放大我国改革开放中出现的阶段性、局部性的问题和困难来制造谣言、扰乱视听、误导舆论, 利用大学生的单纯与冲动煽动闹事。借助新疆问题、西藏问题、台湾问题、钓鱼岛问题、法轮功邪教问题、人权问题等敏感话题, 使不明是非的大学生上沦为他们手中的工具, 引发了以大学生为主体的罢课、静坐、集会、抗议、示威和游行等突发事件。

二、国内社会转型激化的矛盾和问题

我国过去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统筹分配教育资源, 实行精英化教育模式, 高校大学生不收取学费, 毕业后由国家统一分配工作。当我国实行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时, 特别是1999年全面实行扩招政策, 高等教育产业化、开放化、市场化的趋势日趋明朗。高校作为一个特殊形态的社会组织, 从诞生之日起就不可避免的受到来自社会外部环境的影响而引发不同程度的突发事件。特别是当高等教育的内部改革与经济社会转型发展交织在一起时, 办学形式多样化、学生结构多元化、高校管理的社会化趋势明显, 大学与社会的联系与渗透愈来愈密切。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发展的重要时期, 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社会转型步伐的加快, 各种深层次问题相互叠加出现井喷。整个社会呈现出多样化和价值多元化的趋势, 社会生活中的不安定因索有不断增加的趋势, 社会矛盾日益凸显出现尖锐化。贫富分化、社会差别、食品安全、社会成员分化流动、就业困难、腐败官僚主义等问题集中表现出来, 是当前社会客观存在的不和谐、不稳定因素。伴随现代社会的急剧变迁, 来自社会的各种不利因素也正在逐步浸染校园。高校作为独立于社会单纯“象牙塔”的时代早已时过境迁, 社会上的各种丑恶现象也不同程度的影响着大学校园, 高校已经难于再继续保持一方净土。大学生处于前所未有的激烈竞争氛围中, 价值取向也逐渐世俗化、功利化倾向, 也造成一部分大学生心理失衡、价值取向扭曲、信仰和诚信丢失。大学生关心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 关注党风廉政建设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程。虽然大学生是社会结构中最富激情、最有活力的一个群体, 然而大学时光是一个人容易冲动和偏激的年龄阶段, 最容易受到挑唆和鼓动而做出不明智的行为, 选择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对事件的关注。一旦因为国内社会转型而激化的社会矛盾和问题折射到大学校园中, 就有可能引发大学生静坐、示威、游行等过激行为, 从而成为点燃高校突发公共事件的导火线。

三、不良传媒和网络信息的渗透影响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 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 中国已经进入到信息化时代。随着手机通讯、互联网信息等新兴媒体蓬勃发展, 使得计算机成为大多数人不可缺少的工具, 网络成为现代社会信息传播的重要媒介。作为高级知识分子的大学生, 大部分在高中阶段就已经掌握使用计算机在网络上冲浪的技巧。计算机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和学习必不可少的物品, 信息网络在高校大学生中得到了广泛的普及, 成为高校重要的信息传播、舆论导向等的新载体。网络在给人们的信息获取带来种种便利的同时, 也成为了价值观念、政治思想、意识形态传播的广阔舞台。从手机电话的语音联络到文字信息的群发, 到QQ (群) 、博客、微博、微信等网络信息传播快速通道, 网络技术为信息传播提供了宽广的空间。在网络的虚拟空间里, 每个人都可能成为信息的发布者和接受者, 造就了网络上浩如烟海的信息。这些信息内容繁杂, 更新更新速度迅速, 令其内容变得更加真假难于分辨。信息网络的开放性一方面为获取信息提供便利, 同时, 网络上也充斥着黄色信息、暴力文化、反动宣传等不良内容。网络存在虚拟性, 为一部分人颠倒是非、歪曲误导和蛊惑煽动提供了可乘之机。敌对势力和不法分子不时利用网络、邮件、短信等手段, 制造谣言、扰乱视听、误导舆论、蛊惑人心, 蓄意扩大事态, 利用大学生的单纯与冲动煽动闹事。当代大学生已经习惯于从网络上获取信息, 很容易被虚假错误的信息所影响, 使网络成为新时期大学生突发性事件发生的加速剂。

四、校园周边治安环境不容乐观

近年来, 随着国家扩招政策的全面推行, 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跨入到大众教育阶段。高校降低了入学门槛, 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使得在校学生的数量急剧增加。正是看到了大学的商机和大学生潜在的消费能力, 围绕在高校的周边无一例外的都会衍生出所谓的“大学商业街”或者“大学商圈”。校园周边的环境日趋社会化、复杂化, 复杂的周边环境也成为高校突发事件的滋生地。高校一般都对外开放, 使得周边的不法之徒有可乘之机混入校园内进行偷盗、抢劫、诈骗、勒索、斗殴、投毒等违法行为, 给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无证黑车唯利是图, 为求最大限度的经济回报, 超载人员、超速行驶、乱闯红灯等容易发生交通安全事故。校园周边店铺和娱乐场所林立, 饮食业、旅店业和娱乐性经营场所应有尽有。旅店旅馆、出租房屋、饭店酒馆、网吧会所、医院诊所、歌舞厅、录像厅、游戏室等经营场所针对性强, 采取各种形式渗透到高校校园内招揽学生消费, 以交通方便、价格便宜等优势容易招徕大学生到这些地方进行消费。然而这里人员龙蛇混杂, 无证摊贩、不良商贩、无证营运车辆穿梭其中, 地摊文化盛行, 大学周边不正规的无证小摊随处可见。这些商贩和经营场所有着安全性差、卫生差、监管不到位等客观存在的问题, 有的甚至涉足到色情、赌博等违法经营性活动。大学生到这样的经营性场所进行消费, 容易发生疾病传染和食品中毒等卫生突发事件, 容易引发大学生与经营业主之间的商业纠纷甚至是意外伤害, 容易使得大学生和社会闲杂人员之间发生冲突而出现治安事故。如果对校园周边突发的事情不加以防范和制止, 处理不当或不及时, 极可能会扩大事态, 酿成群体性上访、请愿游行、交通堵塞等突发性事件的发生。

五、未知和不可抗拒的其他因素

国际社会、国内时事、生态环境、自然灾害、疾病疫情等都存在着未知和不可抗拒的因素。国际政治危机、国家主权冲突、国家和民族利益受损、社会矛盾激化、重大热点敏感问题、敌对分子煽动破坏等带有浓厚政治色彩突发事件, 同政治时政、社会热点紧密结合在一起, 虽然可以有一定的预见性, 但一旦爆发则事件扩散速度快、社会影响巨大。类似SARS非典、甲型H1N1和H7N9流感的重大传染性疾病可能突然在校园内外爆发, 高校是无法对其进行预知和抗拒的。疫情不仅对社会公众造成影响, 同样也会对高校师生的健康造成危害。我国国土地域辽阔, 地质风貌众多, 气候类型也不尽相同, 历来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高校遍布祖国的大江南北, 随时可能面临洪水、台风、泥石流、地震等自然灾害类突发事件的发生。这必将给地处自然灾害发生的高校带来一定的冲击, 扰乱到学校正常的教学、科研和生活秩序。

参考文献

[1]宋英华.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导论[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9.

[2]侯卫平.高校突发事件的特征、成因及对策[J].辽宁教育研究, 2003 (8) :93-94.

[3]董雪梅.高校公共安全突发事件成因分析及应对策略[J].中国行政管理, 2009 (7) :91-94.

高校内外部环境 篇5

批准:

审核:

填制:

2017年9月5日,由管理者代表主持,安环部组织,各部门领导、体系员及相关岗位人员参加,对公司环境体系有关的各项相关过程(工作)所涉及的内部和外部因素进行了监视和评审。

一、监视和评审的依据 ——国家相关政策法规 ——公司相关体系文件

二、监视和评审所涉及相关信息的时间段:2017年1月至2017年8月。

三、相关信息的来源及监视和评审的方式

1、查阅相关法规标准、体系文件和记录

2、各部门相关工作的定期总结分析报告

3、相关统计数据

4、与相关人员(公司领导、部门领导、班组长、各岗位员工)沟通、座谈

5、召开由相关人员参加的会议讨论

6、必要时通过网络搜索和相关媒体得到的信息

7、相关部门参加政府、集团相关会议得到的信息

8、主管部门定期进行的检查巡检结果

四、监视结果

(一)外部因素

1、国家相关政策及变化情况

——涉及公司环境管理相关的政策有无新增或变化:暂未发现变化 监视结果:□发现问题 ■未发现问题 对发现问题的详细说明:

2、合规义务方面

——今年以来新增或变化的适用的环境管理相关法规标准情况:暂未发现变化 ——原有法规的合规性评价情况:根据检测结果和现场检查结果,合规性良好 监视结果:□发现问题 ■未发现问题 对发现问题的详细说明:

3、对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新管理手段应用及趋势方面 ——行业应用及趋势分析:暂无相关信息 监视结果:□发现问题 ■未发现问题 对发现问题的详细说明:

4、对环保设备设施及配备件的供应、质量现状及趋势方面 ——供应商变化情况:无变化 ——供货及时性:及时 ——不合格品情况:未发现 ——质量波动情况:均合格

监视结果:□发现问题 ■未发现问题 对发现问题的详细说明:

1、对公司环境管理是否符合公司生产经营宗旨方面 监视结果:□发现问题 ■未发现问题 对发现问题的详细说明:

2、体系文件(含记录)方面

——文件的齐全性、符合性和可操作性:根据内审结果,未发现问题——执行情况如何:根据内审结果,未发现重大问题 监视结果:□发现问题 ■未发现问题 对发现问题的详细说明:

3、环境管理涉及的人力资源现状及趋势方面 ——相关人员数量有无变化:无 ——相关员工调换岗位情况:无

(二)内部因素的监视和评审: ——相关人员能力是否能满足要求:根据绩效考核结果,相关员工具备了相应的能力

——相关员工工作责任心:较强 监视结果: □发现问题 ■未发现问题 对发现问题的详细说明:

4、环保资金保障方面

——资金数量保障:能保证环保检测等方面的资金需要 ——资金提供的及时性:根据统计,能做到及时 监视结果: □发现问题 ■未发现问题 对发现问题的详细说明:

5、环保设施现状及趋势方面 ——设施增减情况:增加3台收尘器

——设施技改实施情况:安装炉渣下料口收尘器1台;安装水泥袋装移动收尘器2台,都已完工并正常运行。

——完好状态:根据检查及检测结果,各污染物处理设施均处于完好状态 ——故障情况:无故障

监视结果: □发现问题 ■未发现问题

6、环保设备设施管理现状及趋势方面 ——检修计划及完成情况:100% ——检修质量情况:根据验收结果均合格 ——巡检发现问题情况:未发现重大问题 ——设备润滑情况:良好

监视结果: □发现问题 ■未发现问题 对发现问题的详细说明:

7、现场环境管理工作方面

——现场废水污染控制:根据定期现场检查结果,污水处理系统运行正常,污水 经处理后全部达标回用,实现零排放。

——现场废气污染控制:根据定期现场检查结果,脱硝系统、收尘器运行正常,各项污染物均达标排放。

——现场废弃物污染控制:根据定期现场检查结果,生活垃圾入窑焚烧或通过合法方式转运至指定地点;生产垃圾分类回收综合利用或变卖;危险废物(废矿物油)转移至具有危险废物经营的单位进行处置。

——现场噪声污染控制: 根据定期现场检查结果,现场已做两处隔音墙,设施设备均设置减震防噪措施,员工在噪声高的区域佩戴耳塞,厂界噪声达到排放标准。

——现场消防应急设施管理:根据定期现场检查结果,应急设施完好齐全,并定期更换或补给消防器材,满足消防应急救援。

监视结果: □发现问题 ■未发现问题

8、应急准备和响应方面

——应急预案的适应性和可操作性:较强

——员工对应急预案的熟悉程度:根据检查记录结果,较熟悉 ——员工对应急设施使用的熟练程度:根据检查结果,较熟练

——应急演练的效果:2017年做袋收尘故障应急演练、氨水泄漏的应急演练 良好,并对应急预案进行了评估。监视结果: □发现问题 ■未发现问题

9、环保检测方面

——废气排放检测达标情况:根据最新监测结果:氮氧化物、二氧化硫、颗粒物、汞及其化合物、氟化物、氨、无组织(氨、颗粒物)均达标

——厂界噪声排放检测达标情况:根据最新监测结果:均达标 监视结果: □发现问题 ■未发现问题 对发现问题的详细说明:

110、环境目标指标及管理方案方面 ——是否制定并按期完成:均完成 ——效果如何:良好 监视结果: □发现问题 ■未发现问题 对发现问题的详细说明:

11、公司及各部门环境管理组织机构设置现状等; ——全厂组织机构设置及变化情况:现有设置基本满足要求 ——各部门班组岗位设置及变化情况:无变化 监视结果:■发现问题 □未发现问题 对发现问题的详细说明:

公司组织机构进行了调整,增加了销售部。

13、外包过程控制方面 ——外包商增减情况:无

——外包商绩效:根据相关项目验收结果,符合要求 ——外包商资质管理:均已获取 监视结果: □发现问题 ■未发现问题 对发现问题的详细说明

五、对监视结果的评审意见及结论

居所外部环境规划设计 篇6

关键词:居所;空间感;私密性;轴线

中图分类号:TU-8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1674-3520(2014)-02-00189-01

随着人们对住房的需求以及当今社会房地产行业的强势,人们不仅对一栋住房的质量有所要求,而且对它的外部的环境也是有所要求的。

居住区通常有住宅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道路用地与公共绿地组成,其中公共绿地可有水景,草地以及休闲广场组成。规划住宅小区景观环境和周边景观时要结合建筑的摆布来充分满足空间的利用。空间的影响力在整个小区规划中是举足轻重的地位的,空间感设计好了可以提高整个小区的品质。在空间感的设计上设计师们应该设计出令人感到愉悦的空间。

居所与自然条件的关系在空间感上也是尤为主要的,理想的居住环境是自然环境和人工景观环境的完美结合,这一目标的实现程度可以作为评价一个小区品质的高低以及生活在里面的人们的舒适度、幸福度的标准。在空间设计上要尽量体现开阔感,不要拘泥于眼前的景象,视线要向远看,就如同人们觉得需要空间休闲一样,有时人们也需要广阔的自由感。随着小区建筑和犹如钢铁深林般的住宅建筑的大量的建起,这种属于半自然的、私人的开阔空间简直成了稀世珍品。人们喜欢欣赏大自然的风光,更希望走进他们,与它们零距离接触。我们希望生活在自然环境中,并将自然带进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在时间如流水的生活学习中,社会强烈竞争的环境,人们急需要有一块能让人们净下心来思考的地方。这就是人们说的私密性及私密空间,它的面积不需要很大,只要能在住宅或者在小區规划设计中有那么一处私密空间,比如是一块绿地、又比如是一排灌木林、围墙的一处都能让我们远脱离日常生活带给我们的烦恼,在那里人们可以在此处学习、谈心、听音乐或是只静静地做一下冥想。

生活的空间也应适量的安排到与彼此之间的联系,这样的话属于小区的公共区域可以让生活在里面的居民公用。其他的一些局部空间的大小可以通过巧妙的透视关系加以变化以区分。另外,也可以透过设计一些矮墙和墙上的开口可以看到外部,规划出的视域可以涵盖小区内的诱人景致。即使是在庭院中.也可利用围合感来“制造”内部景观,像:人们抬头向上看可以看见蓝天、白云等景象,而到了晚上的时候,天空中的耀眼星空又能使整个小空间放大化。

在小区规划设计中不可忽视的就是主轴线的设计,我们所说的轴线从平面设计上讲是连接两个点或者多个点的点线面的关系。轴线是一条具有旋律的,具有起到主导作用的以及引领人们视线的主轴线。而当轴线在规划的小区里要成为主干道,那么从开始到结束就要比其它的道路要明显,并且要具备主要干道的基本特性。围绕在它周边的建筑都要“附属于”这条主轴线。而在空间中视觉的控制也是尤为重要,在小区规划中人们抬头能看见的所有建筑及景观都是这个空间的视觉组成元素。规划设计中任何能看见的物件从视觉上讲都附属在这个景观规划中,因而必须加以考虑。通常情况下位于远处的景观可通过让其展开从而利用景框的处理来框住你所要看的事物,让其进入人们的视野中。而对于那些想让诱导人们看见其内部景观的设计来说,制造围合感是可以利用的。与此同时要避免注意力的分散,把注意力集中在你所观察的景观上。

小区的水景的设计也是景观设计的亮点,绝大多数的人们都向往水,喜欢水给人们带来的大气与自由,喜欢优雅地在水边散步,在水边休息以享受潺潺溪水带给我们的平静。所以做小区规划设计的时候最好满足这一点,尽可能的安排一此水景以及以提供在水边散步的小路。在以水为中心的功能区的使用频率增加时。 人们既能体验到水给生活带了的变化又能美化环境。

做小区规划时道路景观设计也是尤为主要的,道路贯穿着整个小区的每个角落,道路景观可分为两种:车行道景观和步行道景观,车行道一般指规划小区级道路或组团级道路,车行景观顾名思义,人们往往是在开车的同时浏览一下通过车辆两侧的景观,因此,道路景观应有连续性及变化行,在色彩上也可以适当的稍加变化,绿化要点可以考虑四季景观变化大的树种,录入常绿与落叶的结合,乔木与灌木的结合等,还可以在转弯的地方做些变化,在局部可以做一些小的开放空间。或者路面铺装上有变化,形成重复的节奏感,可以打破道路空间的单调感。

步行道景观,步行道一般位于住宅组团内部,一般可以考虑小区内部机动车和人行交通,不允许公交车进入,而景观设计上说步行路尽量是曲线,这样既美观有不乏味。达到丰富的空间感。绿化的要点是一树木花草为主,多层次布置,提高覆盖率。宅前小路也是步行景观路的一种,它是进出住宅及庭院的唯一道路,平时主要是自行车及人行交通,然而他的景观设计尽量简洁大方,无做多的变化。

在小区的规划设计中广场景观设计是必不可少的一个节点,广场的形成是由周边环境决定的,它是有主轴线贯穿形成的大面积给人们提供休闲活动,集散娱乐的场地,它最好是在主轴线上的某一点。在小区规划设计中广场不宜设计的过大及过多,广场是将人群吸引到一起来进行休闲活动的空间形式。铺地可采用材质的变化及颜色的不同来装饰,广场的周边可以种植一些按的灌木,给它与主干路加以区分。总之广场是景观空间的艺术处理,与四周的建筑结合的开阔的空间。

结束语

城市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主要场所,而小区又是人们活动的具体地点,所以居住小区整体规划景观设计是重中之重,现代居住区景观应多注重尺度、空间感、私密性、自然、轴线的结合。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密切相关,他们之间既对立又统一。长期的进化过程中,使得人体的物质组成与环境的物质组成具有很高的统一性。忽略自然发展进度或轻视土地的规划使会使得我们必须接受它带给人类意向不到的的惨烈结果。然而,如果对居住小区空间的规划能依据现实的景观形式和属性来设计,人们的生活就会在幸福与快乐中度过。

【参考文献】

[1]中国古典园林史,周维权 著.

[2]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 美 约翰.O.西蒙兹 著.

高校内外部环境 篇7

计算机实验室管理通常指为保证计算机相关实验和相关活动 (自主上机、测评、考试等) 安全、顺利进行对计算机及其网络系统、机房管理系统、实验用软件、外部环境、实验人员及实验过程给予协调的工作。我们把实验系统 (包括硬件和软件) 以外对实验起支撑作用的环境称为实验外部环境。实验外部环境中影响正常实验及活动的因素比较多, 管理不当即会产生意外不良事件。由于其中一些并不一定在短期内重复出现, 这就使我们对防范这些不良事件觉得无从下手。加上由于认识不足造成的人为忽视甚至麻痹而难以阻止这些意外不良事件发生, 影响了实验及活动正常进行甚至造成资产损失、人员伤害和不良社会影响。因此, 实验外部环境管理不仅必要而且是防范意外不良事件的重要工作。做好了, 她如同隐形卫士, 你几乎感觉不到她的存在;做不好, 她就是个稻草人, 你总能在事故和不良事件中发现她形同虚设。

虽然意外事件何时何地以何种形式发生不可预知, 但是导致这些事件发生的因素 (在此后的讨论中简称为因素) 具有可知性。对这些因素进行管理, 达到防范意外事件发生的目的, 这一方法, 称之为因素管理法。这些因素可以归纳为:

1) 致人员伤害因素

如:磕、碰、划、刮、刺、滑、绊、踩、电、毒等。

2) 致设备故障或损坏因素

如:超温、潮湿、灰尘、电源失稳、撞、摔、拆、移等。

3) 致灾因素:主要是火险因素。

4) 其他妨碍因素:妨碍实验及活动正常进行的因素。

这些因素的属性大多是物理的, 也有化学的和生物的。它们的作用会因为与之交互的人员因素不同而不同。看似复杂, 但我们可以从包含这些因素的环境对象入手, 管理和控制这些因素。为了说明问题, 在后面的讨论中我们提供了一些实例。

2 包含各种因素的环境对象

2.1 地面

为铺设电源线、网线等各种强、弱电线路, 地面一般安装架空地板, 但也有受条件限制未安装架空地板的情况。

2.1.1 架空地板地面

机房设计时以选择防静电地板为好, 强度高不易损坏。但在安装施工时, 必须对被切割的地板加强支撑, 以弥补因切割降低的强度, 防止因地板变形引起的人员绊摔磕碰。

设备安装时应对穿越地板的线路加以保护, 防止绝缘层破损引发事故。架空地板一般配置电源地插座, 应注意地插座的防尘防潮。

2.1.2 非架空地板地面

这种地面应避免电气线路走向与人流走向在地面形成交叉, 否则交叉处即是隐患处, 可引发人员磕绊或线路受损。

强化地板地面:因平滑面积较大, 应注意防滑, 尤其是有倾斜坐凳习惯的人容易摔倒。不仅可能会摔伤, 而且会影响实验气氛, 干扰实验节奏和秩序。强化地板的另一缺陷在于接缝处的压条, 压条松动或翘起易导致人员绊摔和外伤。

地毯类地面:如果在地毯下不用桥架或护管直接铺设电源线, 那是不规范的, 必须整改。如果地毯的阻燃性能和高温抗挥发性能没有确实保障, 也必须整改。否则, 一旦出现火险后果将可能是灾难性的。非织物地毯还要注意防湿滑和接缝处防绊。

2.2 墙壁

墙壁常常存在致外伤因素和电气不安全因素。

致外伤因素:身高线以下的安装物和墙体的凸出部位均有可能导致人员外伤。因此, 应严禁在墙体身高线以下存有露头钉。对安装物诸如电气开关箱、消防箱等要注意防护。带门的要有锁扣装置, 带玻璃的要有警示, 以免玻璃破损伤人。

电气不安全因素:通常存在于墙壁上的电气装置和明装线路。

实例2-1:一外单位维修人员维修墙壁上的有源设备, 故障设备拆下后电源线线头裸露, 正要离开之际被我们发现, 当即要求其处理妥当。即使是规范设备也会存在隐患。

实例2-2:某型壁装式插座盒, 处在易碰触部位, 使用数年后, 盒内中性线接线端子松动, 导致下游线路上显示器烧坏。

2.3 天花板

虽说是天花板, 实际可泛指上方。主要应注意可能的坠落物和漏、透水可能。

实例3-1:在一刚交付使用不久的新机房, 发现天花板上有一处裂缝。请来施工方打开检查, 方知天花内钢吊架有一处未固定。如果不是及时发现、及时请来施工方并坚持打开检查, 这块水泥石膏板迟早会掉下来。

2.4 过道

无论是室内过道还是室外过道, 均应保持通畅, 防止拥塞。发生拥塞应及时疏导。拥塞看起来不会有问题, 但是, 如果意外事件恰在拥塞时发生, 人群混乱, 后果难料。

实例4-1:在一段宽敞的走廊里, 在一次不算太拥挤的情况下, 消防箱上的玻璃被意外碰压碎了。清理碎玻璃后, 碰玻璃者解释:他是为躲避另一同学突然的抢夺动作碰坏玻璃的。意外事件的发生, 起因就是如此简单。

2.5 门窗

门窗不仅要能遮风挡雨, 更要符合防盗要求。门口是易拥塞处, 要注意疏导。逆向门有条件的必须整改。必须记住的是:门窗的功能要通过人的掌控才能起作用, 每次离开前必须逐一检查。

实例5-1 (非直接经历) :某机房刚升级一批新机, 内存条和CPU在周末被小偷一一卸走, 导致该机房瘫痪。小偷被抓住后供出是在门锁上动了手脚。

2.6 照明

照明是晚间实验必要条件之一, 除了室内照明外, 室外走廊、楼梯等处也必须保证通行需要, 发现损坏及时处理。此外, 要考虑设置小功率长明灯, 以防意外。

实例6-1:一年青女管理员晚上去办公室, 走廊无亮灯, 猛然间与一对青年互致惊吓。事后处理:与大楼管理室协调, 更改照明线路, 设置长明灯。

2.7 课表

课表是教学活动有序进行的重要文件。由于计算机实验室教学活动的多样性, 课表具有动态特性。课表的变动源自于排课表时未及考虑和未确定的因素以及课表排定后增加的活动。所以, 对课表必须实行动态管理。内容有:

1) 课表的变动必须符合教学管理部门的相关规定, 必须有合适的审批环节。

2) 实验室与使用 (申请) 者要有顺畅的沟通渠道。

3) 需要改变软件环境的要安排好安装、测试。

4) 安排好加、值班管理员。

2.8 需要调节的环境参数

需要调节的环境参数有机房温度、湿度和通风。调节由使用者 (指导教师) 操作或由管理员根据巡视中的判断操作。

实例8-1:某机房高温季节重复出现CRT显示器烧坏。调节柜式空调导风板向远端送风, 情况改善。

实例8-2:某机房雨季出现CRT显示器内部高压放电。劝阻学生带入湿雨伞同时用空调去湿, 情况改善。

实例8-3:某机房正常实验课, 中央空调抽风口下方 (空气较混浊处) , 一女生哮喘病发作晕倒。处理:送医并将情况通知该生所在院系学工办。

关注环境参数还需要关注环境参数的调节条件:

在实例8-1中, 有经验的读者能看出这个机房空调制冷量不足, 事实正是如此, 该机房两台空调只有一台能制冷。这也是调节条件不能满足需要必须整改的实例。一般来说, 机房满负荷时温度应能调至25摄氏度。

通风也需要条件, 看一个实例:

实例8-4:某顶楼机房, 窗外不远处有废气排放口, 常有废气随风而至。整改:迁移排放口。同期另一场合类似情况未及时整改导致意外事件。此例可以看出隐形卫士和稻草人的区别。

2.9 气氛

气氛是个抽象对象, 具备其它环境对象所具有的要素即含能影响实验活动进程的因素。最常见于自主上机时喧哗影响他人。

实例9-1:某机房实验课, 一学生因违纪被批评而顶撞老师, 形成僵局, 老师急哭了。笔者发现后介入, 以了解情况为由请出该生, 恢复课堂秩序。随后与该生沟通, 消除了他不肯认错的顾虑, 该生返回课堂上课并主动向老师道歉。

2.1 0 小动物和机房卫生

为了小动物要管卫生, 为了卫生要管人。应严禁乱丢 (食物) 垃圾。

实例10-1 (非直接经历) :某交换机房, 网线被老鼠啃咬造成故障, 时隔数周, 一只猫死在该机房, 估计是捕食了被毒杀的老鼠。经查该机房电缆沟未采取有效防护措施。

实例10-2:维修一台故障电脑, 机箱内有成堆果核果壳。经查, 驱动器挡板少一块, 为小鼠开了方便之门。

2.1 1 人

其实绝大多数因素都跟人有关, 这里强调的是人的故意或过失的因素。最常见的是各种插头被拔下又插坏针脚的情况。还有惊人一身冷汗的:

实例11-1:一次例行检查中发现一块公用电源插座板的火线插孔中露出一点金属。断电检查, 拔出一看, 竟是一根插脚掉在里面。

例外情况:传染性疾病。有传染病流行时配合医务部门关注、预防。

2.1 2 其它设备

实验室内外其它设备:空调内外机、多媒体设备、演示板、消防器材、桌、椅、凳等都存在一些因素。如空调的冷凝水、多媒体设备故障等等都需要加以关注。

3 实验外部环境管理工作要点

通过前面的讨论知道了要关注什么、做什么, 那怎么做就比较清楚了。

3.1 实验外部环境管理中的检查

检查必须制度化, 更高的层次是形成检查习惯。其一般形式为机房使用前、使用后的例行检查和使用中的巡查。

检查的目的在于及时发现可能导致不良事件的因素及其变化。应避免用习以为常的眼光所作的流于形式的检查。

检查中发现的疑点和问题要作记录, 以便进一步核查和追踪直至解决落实。

3.2 实验外部环境管理中的事件处理

事件处理的指导思想:尽量减弱事件对正在进行的实验或活动的影响;防止后续事件的发生;防止类似事件重演。

事件处理步骤:

1) 采取有效措施终止正在发生或已发生的事件、预防可能发生的后续事件。

2) 记录、核实事件发生的过程, 并对该过程进行分析, 找出导致事件发生的因素。

3) 将找出的因素作类推分析, 查找事件可能重复发生的事件源。

4) 提出防范整改措施, 并有效落实。

5) 警示相关人员。必要时对照规章制度作相应处理或报告主管领导。发现制度缺失的, 应提出修改或完善意见上报。

6) 做好事件处理记录, 构成事故的要做事故分析处理报告。

4 关于方法的再思考

1) 关于因素管理法, 这是基于经验和类推的方法。她的有效性是与管理人员的经验积累 (不限于直接经验, 但必须是真实经验) 、知识面及科学素养密切相关的。须指出的是她对防范未知事件不具备充分性。

2) 本文未专门具体讨论实验主体 (实验人员、指导人员等) 对环境的影响, 笔者以为这是需要专题讨论的。

5 结束语

俗话说成事在天时、地利、人和。所以讨论环境问题有普遍意义。会思考、善学习、有责任心的人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就能做好要做的事。让我们共同营造美好的环境吧。

摘要:该文介绍了因素管理法用于计算机实验外部环境管理的原理, 结合实例讨论了计算机实验外部环境管理需要关注的具体环境对象, 归纳了外部环境管理工作要领。可供初涉机房管理和计算机实验管理的人员参考。

浅析项目管理的内外部环境 篇8

企业环境分为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内部环境主要讨论企业内部的氛围、企业组织制度和政策形成的感受系统, 而外部环境主要是企业发展必须依赖的和无法回避其影响的企业外部系统。本文只讨论企业内外部环境及其管理问题。

1 项目管理的内部环境

项目管理的内部环境是存在于管理系统之内的、作为项目管理系统存在和发展的客观条件的总和。广义上讲, 项目管理的内部环境既包括人员、物资设备、经费等物质的实体性因素, 也包括法律、法规、章程、规则、条例和规章等制度或体制因素, 还包括人际关系、群团关系等。这些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一样, 将影响一个组织目标的制定和实现, 而且还将直接影响组织管理者的管理行为。因为每个项目组织都不同, 因此管理者要分析研究本项目组织的内部环境, 制定相应的战略、计划等。

1.1 主次需分明

本来实施系统是为了给人力部门使用的, 老总却让我们部门牵头来搞这个项目。虽然老总不久后在我们的“要求”下陆续指派了不同的人力部门人员来“负责”这个项目, 但是指派来的人要嘛就是职位太高太忙无暇顾及, 要嘛就是小虾米无法调动其部门内的人员。因此项目具体实施时的业务部门很难真正调动起来。

1.2 良好的项目执行环境

由于公司的产业较多, 人员调动本身就比较频繁, 再加上公司人力制度的缺失人员流动很大, 因此作为人力部门本身其实并没有一个长期的规划, 包括项目管理方面的规划。因此在系统部署的时候有时候刚培训好了人员, 过不了多久就离职或者调动了。对项目就造成很大影响。

1.3 良好的高层沟通

项目的问题或需求可以尽快的传递到高层领导上, 以获得他们的支持。虽然有时候事情实际执行的效果也并不好, 但有了高层的支付至少能使项目更顺利一点。

2 项目管理的外部环境

项目管理的外部环境包括十分广泛的内容。在一定的条件下, 某些方面的外部环境会对项目产生重大的、甚至决定性的影响。

2.1 政治和经济

国际、国内的政治经济形势涉及许多方面的因素, 大到政局的稳定, 经济的景气, 金融危机等, 小到某种物价的涨落, 某个政策和规定的变更, 甚至某个关键的人事变动等。例如:由于对外开放政策, 越来越多的组织从事的工作跨越了国界, 因此越来越多的项目也是跨越国界的。除了对项目范围、成本、时间和质量的传统考虑之外, 项目工作组也必须考虑时区不同的影响、国家和民族的节日, 为了面谈所需的旅行需要、电话会谈的服务工作及易变的政治分歧等。

2.2 文化和意识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是“大众行为模式、艺术、信仰、风俗习惯及其他人类工作和思想成果的总称”。每个项目都是在一种或多种文化形式的背景下运行的, 文化影响的领域包括政治、经济、人口统计、教育、种族、家教以及信仰和态度, 这一切影响着个人及组织相互作用的方式。因此, 项目管理要了解当地的文化, 尊重当地的习俗。在与项目干系人的沟通中, 善于在适当场合使用当地文字、语言和交往方式, 往往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在项目进程中, 通过不同文化的交流、融合, 可以减少摩擦, 增进理解, 取长补短, 互相促进。

2.3 标准和规定

国际标准化组织 (SO) 把标准和规章做了如下区分:标准是“一个公认的机构批准的文件, 规定了与产品、工艺过程或服务有关的法则、指南和特征, 这些并不是要求强制遵守的”。例如, 国际标准化组织公布了一系列标准化文件, 从各种关于质量准则到电脑磁盘的尺寸, 包罗万象。规章是“一个规定产品、工艺过程或服务特征的文件, 包括其适用性的行政条款, 这些是要求强制遵守的”。建筑法规就是一例。

有些标准由于其合理性并得到实践检验, 已经变成了事实上的规章, 不遵守会受到业内人士的抵制。例如.在大型施工项目的进度计划中普遍使用关键路线法。很多规章只是在一定范围内要求强制遵守的, 出了这个范围只供参考执行。项目管理人员应当熟悉与项目有关的标准和规范, 充分考虑它们对项目可能产生的影响。对许多项目而言, 对有关标准和规定 (无论是如何定义的) 的充分了解会在项目结果中体现出来, 也有一些情况下, 这种影响是看不见的或是不确定的, 这必须在项目风险管理中加以注意。

3 注重协调内外部环境

3.1 加强内部管理, 推进“里程碑计划”顺利实施。

一是依法进行工程管理, 设计、监理、施工单位的选择、物资采购全部采用公开招标的方式。二是严格按照里程碑计划, 加强进度管理。周例会、月例会, 加强对施工单位的考核, 确保重点工程项目建设按计划有序进展。三是确保基建安全, 重点开展施工分包管理、各类施工机具管理、脚手架管理、现场施工电源、消防和防汛等方面的专项治理, 继续保持了“四个零”的目标。四是加强工程质量管理。

3.2 组织培训, 进一步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我们部门项目管理人员均参加了每年由政府主管部门组织的工程管理培训学习。

3.3 在抓好和谐内部环境建设的同时, 我们企业发展部还十分

注重加强与地方政府建设主管部门和兄弟单位的联系沟通, 注意加强外部和谐环境建设。如:在龙化公司安全质量标准化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 及时做好与建设单位主管部门的沟通协调工作, 为项目加快建设创造了条件;在工程建设期间, 经与地方建设主管部门反复沟通和协调, 得到了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另一方面加强部门间合作与沟通, 形成共同推进龙化公司可持续有效发展的和谐气氛。企业发展部作为项目管理部门, 业务涉及面广, 需要部门协作配合的方面较多。为中煤龙化的发展创造了良好和谐的内外部环境。

参考文献

[1]李昌宁.建筑施工过程中四大控制目标及项目的施工管理[J].中国科技与信息, 2005 (17) .

[2]张金龙.建筑工程质量影响因素简析[J].陕西建筑, 2004 (10) .

[3]张跃红.工程项目进度控制的有效途径[J].陕西建筑, 2005 (1) .

高校内外部环境 篇9

作为我国高校系统的一个极具品牌实力的篮球赛事, 良好的品牌塑造将极大的促进球迷和公众对各个篮球俱乐部的情感依托, 进而增加对球队的关注和对俱乐部产品与服务的购买;还有助于俱乐部向社会展示健康向上的赞助商形象, 增加媒体、企业和整个社会对俱乐部的认同, 进而吸引和保持赞助商并顺利进行商务拓展。因此, 为了使大超联赛成为一个个性突出的、具有长久生命力的强势品牌, 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的市场化运作更需要遵循现代市场经济规律, 更需要实施品牌战略, 对其进行一个长远的、系统的规划。因此, 本文基于战略管理的框架, 对大学生篮球超级联赛所处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外部环境和竞赛体制、竞技水平、篮球产业、CUBA基础等内部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阐述背景、剖析问题, 为大超联赛品牌战略的制定夯实基础。

1 CUBS品牌战略的外部环境

1.1 政治环境

政府是执行国家权力, 进行政治统治并处理社会公共事务的组织。政府推动体育发展的力量, 是通过政府选择体现出来的。当前, 我国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中, 政府职能也相应发生了一系列转变, 但政府职能转型的过渡性特征决定了社会转型时期政府在体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过程中仍然起着决定性作用。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神州七号的成功发射、汶川大地震的救援和灾后重建等都显示出了我国政府在重大事件前的强大领导力;在国际接轨的大背景下, 我国篮球市场改变了无序的竞争状况, 加速着篮球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CBA管理者以及各职业篮球俱乐部传统的经营思路和管理方式也相应转变, 作为CBA后备人才基地的大学生男子篮球超级联赛蓬勃发展;同时篮球人才市场进一步开放, 外国经营、管理乃至体育人才的涌入弥补了国内篮球市场经营管理人才的不足, 为我国篮球事业的长远发展提供了滋生的土壤和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国家政府机构直接参与职业联赛的管理工作显然是对职业联赛发展是有消极影响的, 但我国的大学生男子篮球超级联赛起步较晚, 还处于初期尝试阶段, 面对来自国内外同等的成熟职业联赛 (如NCAA、CBA、CUBA) 以及其他娱乐业的竞争, 政府的大力支持无疑是十分重要的。中国竞技体育一向引以为豪的就是“举国体制”, 它更多的带有政治化色彩, 是一种国家行政协调体制。逐级递升的三级训练体制模式有利于统筹安排有限的体育项目资金, 制定统一的竞赛法规, 整合体育资源, 同时有利于优化竞技体育人才资源选拔机制, 及时、有效地挑选优秀竞技体育人才进入国家队训练, 从而保证奥运争光计划的顺利实施。从文化视野的角度来看, 它本身体现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文化特征。由于体育体制改革的路径依赖, 在可以预见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 各级政府还会不断坚持和完善竞技体育举国体制, 而我们的大超联赛也可能在这段时间内不断的从中获益。

1.2 经济环境

现代社会对体育的需要是由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所决定的。在物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使社会成员享受各种权益, 在体力、身心、精神、道德和个性等诸方面全面发展。这种全面发展的实现和社会对体育的需要, 不是以人们的愿望和主观意志为依据, 而是由社会生产发展的客观规律所决定的。

从职业化存在的社会条件来看, 经济水平是影响其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全球化背景下, 我国经济快速增长, 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居民收入显著提高, 贫困人口大幅度下降, 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国用20多年的时间完成了发达国家用80年才能完成的工业化进程, GDP已经超过40万亿元, 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 堪称世界经济奇迹。2006年, 我国人均GDP首次突破2000美元, 2007年12月末外汇储备余额达到1.53万亿美元, 同比增长43.32%。同时, 消费观念、消费方式和消费内容发生了巨大变化, 消费需求多样化, 消费结构进一步优化, 消费支出呈现出不断向享受型、发展型和服务型升级的趋势。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 体育就有了发展的基础和环境, 同时也将越来越显示出它在社会中的重要地位。篮球的发展作为经济与文化生活发展的一个方面, 其产业经营主体的经营规模、产品质量和赛事运作必然受制约于国家的经济实力。

1.3 社会环境

体育是社会发展与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标志, 体育事业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体育事业的发展, 人民体质的增强, 不仅提高体育运动水平, 着实有效的促进了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整个社会对篮球运动的认知和重视程度逐渐提高, 我国篮球竞技运动改革所取得的成绩和创造的环境, 为开展大超联赛等高校体育竞技赛事奠定了厚实的基础。就CBA职业联赛来说, 其社会化、产业化、法制化、训练竞赛体制职业化的运作, 都为大超联赛这一高校篮球联赛的开展提供了宝贵的理论指导、实践经验。各个学校越来越重视自身在高等教育发展中的声誉和社会影响, 大超联赛在高校这片沃土上茁壮成长, 所属大学的支持举足轻重, 同时也为高等院校提供了展现自身形象的良好舞台。大超联赛主办者向参赛学校提供必要的经费, 参赛学校发挥自身的能动性去完成主场组织、技术统计、形象宣传等一系列工作。联赛和高校纷纷设计并推出了标志、吉祥物和歌曲, 经过培训的学生记者和学生记录员已成为联赛新闻宣传和技术统计的主力军。在社会事业特别是篮球改革中获取的经验和教训, 使得大学开展竞技篮球运动具备了后发优势, 少走了很多弯路、加速了发展, 并且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与社会氛围。

1.4 文化环境

篮球文化是人类体育文化的组成部分, 历史源远流长。今天的篮球文化以它全面系统的科学理论基础, 解析篮球运动的本质, 以它丰富多彩的实践内容融入全面综合素质教育, 开发人的智慧, 陶冶人的情操, 开拓人的思路, 为篮球运动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文化精神内核, 也为世界篮球运动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条件。

篮球运动在中国的开展是较为普及的, 拥有十分雄厚的群众基础, 篮球文化建设也是一项关乎中国篮球运动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性问题, 是涉及篮球工作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中国篮协在国际化、产业化、规范化的运作方针和“服务球迷、服务社会、服务赞助商”的办赛宗旨指引下, 打造以团队、协作、拼搏、奋进为主要内涵的CBA文化;以CBA品牌为目标的赛事文化;以促进祥和、理想、文明、休闲、理智的球员文化;以继承篮球史实为基本内容的博物文化;提高参与者综合素质的人文文化, 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从某种意义上说, 是因为有了博大精深的篮球文化, 才有今天广阔的篮球市场, 也给体育产业带来了无限生机与活力。因此, 在推动我国篮球运动发展, 推动大学生男子篮球超级联赛的进程中, 文化建设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应将中国自己的传统文化与篮球文化相融合, 打造属于中华民族自己的篮球文化, 将我们的创新精神发扬光大, 为我国篮球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活力。

2 CUBS品牌战略的内部环境

近年来, 大学生男子篮球超级联赛的发展较为迅速, 高校办高水平篮球队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并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 在全国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代表性。笔者通过问卷调查, 列出多项与大超联赛内部环境有关的因子, 让相关俱乐部负责人、教练员和观众对各因子进行打分 (见表) 。共发放学生问卷500份, 回收476份, 回收率达95.2%;教练员问卷12份, 回收12份, 回收率达100%;俱乐部负责人问卷8份, 回收8份, 回收率达100%。俱乐部负责人认为内部环境中CUBA占20%、体制环境占20%、竞技水平占30%、篮球产业占30%;教练员认为内部环境中CUBA占13.3%、体制环境占40%、竞技水平占26.7%、篮球产业占20%;一线学生观众认为内部环境中CUBA占20.7%、体制环境占19.1%、竞技水平占44.6%、篮球产业占15.5%, 最终选取了得分明显较高的四项作为此次所研究的大超联赛品牌战略的内部环境因子。它们是:CU-BA基础、体制环境、竞技水平、篮球产业。

2.1 CUBA基础

CUBA是由中国大学生篮球协会和恒华集团共同主办的, 在中国体育史上第一个以“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竞技体育后备人才”为目标, 采取社会化、产业化运作篮球的全国性大学生专项运动联赛, 至今已有16年的发展历程, 是我国篮球五大赛事之一。CUBA发展到今天, 已拥有上百所高校队伍参与, 备受各高校大学生的青睐, 并且越来越得到国人和界内人士的关注。首届CUBA得到了数以万计的高校学生、教师、工作人员的参与, 得到了全国众多媒体的大力支持, 给予了充分的宣传和报道。据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调查报告, 全国共有41家报纸、7家刊物发表了大量关于CUBA的报道, 仅在发行量可统计的8家报刊杂志中, 有关CUBA报道的读者量就达到了3.75亿人次, 信息传播的受众率近5亿人次, 现场观众达147万人次, 到第3届CUBA联赛时, 现场观众达到180多万, 创我国篮球赛事的现场观众规模之最。同时, CUBA的内涵和外延也不断扩大, 已成为文化素质最高、比赛场次最多、现场观众最多、赛期跨度最大、地域分布最广、媒体支持强劲、社会形象最佳的篮球赛事。

赢得中国大学生市场就意味着掌握了中国市场的未来。众多商家通过这个窗口, 把产品放在大学生面前, 由此开始了高校体育社会化和产业化的运作, 使CUBA市场成为了国民经济一个新的增长点, 也带来了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CUBA已成为大学校园体育文化中不可缺乏的一部分, 它所创立的“领悟篮球、领悟体育、领悟文化”的体育文化理念也根植于大学生心中, CUBA为中国篮球运动的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实施做出的突出贡献将在中国体育运动和高等教育的史册上写下闪光的一页。

2.2 体制环境

我国社会体制正处于变革时期, 在高等教育投资体制改革方面, 《国家教委关于加快改革和积极发展普通高等教育的意见》、《高等教育法》、《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均指出, 国家建立以财政拨款为主、其他多种渠道筹措高等教育经费为辅的体制, 使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同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相适应, 使得各个高校可以依法吸收社会上的资金来弥补竞技体育赛事上的经费紧张问题, 投资渠道趋于多元化。

我国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途径虽然仍是以体校-省市青年队-CBA的途径为主, 但在政治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洪流下, 教育与体育的结合将会越来越完善。以奥运为核心的体育发展观将向以人为本的体育发展观转变, 体育大国的目标指向将向着体育强国的目标指向转变, 体育利益单一化将向社会化、多元化的发展观转变, 渐进式自然发展观将向重点突破、全面推进的系统发展观转变, 竞技体育将回归到学校体育, 这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 构建和谐社会的科学发展观。市场不再仅是一种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 更是一种制度安排。它将促使体育由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单纯公益性质向混合产品性质转化, 推动以政府职能转变为核心的一系列体制、机制改革。因此我们可以预见到, 在教体结合日趋完善, 外围影响因素消除的利好条件下, 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将会理顺这些影响其发展的问题, 构建新的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

2.3 竞技水平

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竞技水平和能力是衡量我国高校竞技运动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美国的职业篮球发展之所以长盛不衰, 与其雄厚的后备人才基础是密不可分的, 高水平运动员加上高水平教练员为全世界人民奉上了一场又一场高水平的篮球比赛, 吸引了世界无数球迷的眼球, 这无疑是NBA取胜的法宝之一, 是NBA成为世界篮球旗帜的有力保障。

中国篮球职业化进程中我们的篮球技战术水平较之从前有了长足的进步, 并且培养了如王治郅、巴特尔、姚明、易建联等一批优秀的篮球运动员。就开展高水平运动队训练的高校数量上来看, 2006年底全国培养竞技运动员的高校已经达到267所, 并且在世界大运会上成绩非凡, 为我们的大学生篮球运动注入一丝活力。我们只需看准方向, 定好目标, 不遗余力的去奋斗, 相信大超联赛会更加健康、快速的发展。但目前来看, 除了清华大学等少数高校外, 其他院校在竞技体育方面还相对薄弱, 总体水平还远远不能和专业运动员相比, 难以承担国家后奥运时期竞技体育的任务。从政府到社会、体系内到体系外催生出的深层次改革动力, 促使我们深刻地认识到改革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2.4 篮球产业

中国篮球市场自从实行篮球产业化、职业化以来, 经过篮球管理中心和俱乐部的不懈努力, 篮球市场初见雏形, 成绩令人瞩目。如1998赛季篮球甲A联赛进行了172场比赛, 一个赛季现场观众总人数为67万多人, 平均每场3700多人, 绝大多数赛区上座率在75%以上, 赛季门票总收入也达到了410多万元。男篮甲A2000-2001赛季164场比赛共有56万多人次现场观看, 平均每场上座率达85%, 观众人数达53300人。另一方面, 随着电视的普及, 电视、电台体育节目的增加, 报刊杂志以及网络的迅速发展, 篮球爱好者也日益增长。据统计, 男篮甲A2000-2001赛季, 央视直播收视率一度排在体育类节目收视率第1位, BSGB网站的日访问量达到百万人次。中国篮协又将男篮甲A联赛的冠名权、推广权及75%的广告场地权整体转让给国际管理集团, 每年收入300多万美元。而冠名权的收入则是俱乐部的主要收入。在男篮甲A俱乐部中, 全国12家甲A俱乐部冠名权收入达到4600万元, 平均每家达到380多万元。全国甲B俱乐部冠名权转让收入达到1835万元。篮球管理中心也积极完善竞赛办法, 引进外援, 营造赛场气氛, 充分带动了群众篮球的进一步发展。目前篮球人口有2亿多, 但相对全国人口仅占19%, 篮球消费市场的发展潜力还很大。

3 结束语

在我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 我国体育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北京奥运金牌世界第一, 全民健身运动融入生活, 国民体质得到普遍增强, 学校体育改革取得丰硕成果。我国竞技篮球人才的培养途径虽然仍是以体校-省市青年队-CBA的途径为主, 但在政治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洪流下, 教育与体育的结合将会越来越完善。大学生男子篮球联赛与大学生男子篮球超级联赛等高校体育赛事的举办, 为我国体育事业尝试教体结合的改革道路进行了成功的探索, 也为大学生男子篮球超级联赛品牌战略的打造提供了优越的平台和良好的发展环境。

摘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问卷调查法, 基于战略管理的框架, 对大学生篮球超级联赛所处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外部环境和竞赛体制、竞技水平、篮球产业、CUBA基础等内部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阐述背景、剖析问题, 为大超联赛品牌战略的制定夯实基础。

关键词:CUBS,品牌战略,环境

参考文献

[1]刘成, 王满秀, 熊曼丽.CUBA与大超联赛运行机制比较研究-对我国高校竞技篮球“体教结合”的审视[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7, (2) :171-172, 272, 275.

[2]彭雪涵, 代刚.文化视野中的中美竞技体育体制比较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7, (4) :443.

[3]池炳杨.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机遇挑战[J].集团经济研究, 2007, (1) :188.

[4]李元伟.打造篮球文化构建和谐篮球[J].体育文化导刊, 2006, (1) :3-4.

[5]林伟.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对大学生排球联赛的启示[J].体育科学研究, 2009, (3) :42-43.

[6]黄远翔.我国篮球产业现状及其发展对策[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 (10) :93.

加强高校科研团队的内外部管理 篇10

关键词:高校科研团队,现状,内外部管理,措施

目前,我国高校中从事科学技术研究的教师占全国科研力量的22%,高校已经成为科研体系的核心,是国家基础研究的主力和高新技术的主要源泉。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促进了学科间的交叉和渗透,个体科研人员由于学科的局限,信息量、知识量难免受到影响,凭个人的力量和单学科的知识已经越来越难以满足科研的需要,同时也很难在科研领域有重大的突破或发现。科学研究活动的集体性、开放性日益引起科研部门的重视,正在成为一项社会化的集体协作性活动,这就需要多学科、跨学科的合作,需要科研人员将个体力量融合成一股合力作战和合作攻关。在企业界广为接受和应用的“团队”因其运作模式强调集体智慧,适应了科学研究的变化和要求被逐渐引入科学研究领域,因此高校科研团队的概念应运而生。高校科研团队是高校教师中的一种特殊的工作群体,是为承担科研项目而组建的团队,是以科学技术研究与开发为目标,由为数不多的技能互补、愿意为共同的科研目的、科研目标和工作方法而相互承担责任的科研人员组成的群体。通过其成员的共同努力能够产生积极的协同作用,团队的绩效水平远远高于一般群体的个体成员绩效的总和。

2004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高等学校“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实施方案》,其中第一层次的人才培养和支持体系就是“长江学者和创新性团队发展计划”。从教育部的这一支持计划可以看出国家对于科研团队的建设和管理进行了政策的倾斜和导向,明确了高校进行科研团队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大多数高校已经认识到科研团队建设的重要性,开始着手建设科研团队,如何使科研团队多出高水平成果,如何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率,如何使团队能够长期稳固发展,如何使团队成员能够快速成长,这些都涉及到团队的内外部管理。本文拟从现阶段高校科研团队现状中总结经验,提出加强科研团队内外部管理的措施。

1 高校科研团队现状

(1)现阶段高校中真正意义上的科研团队为数不多,多数科学研究工作还停留在研究人员自下而上的自由式探索阶段,充其量是科研人员为了申请项目临时组成的科研小组或课题组,而在项目研究过程中,这些科研小组基本流于形式,组织相对松散,有些项目组成员甚至不知道自己是其中的成员,项目负责人独自完成该项目的研究,这样的研究成果很难保证质量,这样的研究小组也难以完成重大科研任务。以重大科研任务为共同目标的集聚在同一平台上的跨学科、跨院校的团队研究,目前在高校中极为缺乏,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学科齐全、人才汇萃的集体效应不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

(2)高校科研团队中以研究生导师和其毕业留校的学生组成“师徒合伙”类的小型团队较为常见,这类团队研究方向一般不轻易改变,成员所学的学科相近,很难取得交叉学科产生碰撞的火花,创新性不强,科研项目的成果往往仅用作晋升职称的资本,没有后续研究,因而很难产生原创性的优秀成果。

(3)有的高校也成立了以研究所为平台的科研团体,但由于管理不善,没有形成良好的环境和氛围,研究人员各自为阵,申请项目时都充当负责人,将科研力量分散,大大降低了申报的成功率,尤其是申报高级别项目时,较为吃亏。团队的合力根本没得到体现和发挥,浪费了科研力量。

2 高校科研团队的外部管理

(1)高校科研团队的上级主管部门有学校科研管理部门和科研团队所在单位(学院、系或科研所),为防止管理中职责不清、互相推诿等现象,影响科研团队的工作效率,应该明确科研团队日常行政事物由团队所在单位负责管理,科研工作进度、科研目标的完成情况由科研管理部门负责管理,交叉事务协商解决。

(2)科研团队的外部管理部门应建立科研人才管理、科研成果管理、科研经费管理、科研设备管理等相应的管理制度,做好各方面的协调与沟通,为科研团队创造良好的外部支持环境。

2.2.1科研人才管理涉及对团队负责人和团队成员的遴选、激励

(1)科研团队负责人是团队领头羊,他能将团队的力量凝结起来,为团队指出适合发展的学科方向,在某些时候代表团队同相关部门协调工作,在团队内部有足够的领导力,能处理好团队内、外部的各种关系。团队负责人在团队内部的领导力主要来自于他在某一专业知识领域的影响力,因此,选择团队负责人时,其学术水平是重要的考核指标,另外还需要有一定的管理能力和人格魅力。团队成员的基本条件应该是博士或副高及其以上,科研团队的规模一般在10人以内,其中包括4-6名骨干成员。在遴选团队成员时,应充分考虑成员的能力、专长、个性等方面因素,做到技能互补,骨干成员和基础工作人员应该设立合适的比例结构。

(2)高校团队科研合作中出现的主要矛盾就是利益分配未达成共识。高校的人事管理制度中多以在成果中排名是否为第一作为各种考核的重要指标。如何调动成员的积极性,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使成员甘愿服从团队的总体安排,贡献个人的智慧,使团队达到最优的运行状态,这是科研管理部门同人事管理部门需要考虑的问题。学校应该从政策上对团队成员的奉献作出合理评价,给成果排名第一以外的成员给予肯定和鼓励,比如团队承担的国家级项目中第2到第5排名人视同为作为第一排名承担了一项省部级项目,以此类推,具体办法视各学校情况而定。另外,学校的各种考核体系中,作为科研团队的成员可以享受相应的政策,比如设立专门的考核指标以获得额外的加分。

2.2.2团队科研成果管理是个动态的过程,可分为前期成果管理、预期成果管理、定期成果管理和终期成果验收4个阶段

(1)前期成果管理是团队学科研究的基础平台,是申报团队项目资助的重要依据,组建科研团队时,科研管理部门应该将科研团队成员与团队研究内容有关的前期研究成果搜集归档。

(2)预期成果管理是指科研团队组建后,科研管理部门应该规定团队制定科研计划,明确预期要达到的科研成果,并围绕预期成果将科研任务分配给具体的科研人员。

(3)定期成果管理是指科研管理部门每年根据团队做的科研计划对团队人员的科研任务进行考评,对工作出色,很好完成任务的科研人员进行奖励,对未完成科研任务的人员进行淘汰。并以考核结果作为划拨第二年科研经费的依据。

(4)终期科研成果验收是在项目资助期限到期时,科研管理部门根据项目计划任务书对项目的成果进行验收。考核的范围包括项目的预期目标、获得的成果与经费的投入是否合理,成果的价值等。

2.2.3科研经费管理

科研经费是否合理使用影响到项目是否能顺利完成、成果是否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能否达到预期的研究目标、甚至团队成员合作的有效性。科学合理的经费管理制度可以杜绝经费不合理使用,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率,保证研究成果的质量。

(1)团队负责人制定合理的项目经费使用计划报科研管理部门,科研管理部门结合经费使用计划和项目进度对经费的使用情况进行评估。

(2)审计部门对科研经费的使用情况进行审计。

(3)科研管理部门和财务管理部门有权对经费报销情况实施检查和监督,明确科研经费开支项目,严格控制与科研项目无关的开支,对不合理使用经费的,给予一定的处罚,严重的可以停止拨款或撤销项目。

3 科研团队的内部管理

建立科研团队外部的管理机制外,还应建立和健全科研团队内部的管理及运行机制,形成团队规范,使团队内部的管理做到有章可循,避免团队成员之间的冲突。团队负责人进行内部管理的首要任务是明确团队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并根据这个目标和方向制定人才引进计划,制定项目经费管理计划,劳酬分配制度,协调团队科研任务、重视队员个人发展,制定队员的培训进修计划,明确团队的日常管理制度等。

3.1 团队负责人的首要任务是明确团队目标

组建科研团队的目的是为了集合专长相关或互补科研人才的力量朝着某个科研方向研究奋斗。科研团队与课题组不同,课题组是为了解决一个相对独立、内容较单一的、特定的课题研究任务而组成的,它只关注课题科研任务的完成,不关注本学科的发展。而科研团队不仅要考虑科研任务的完成,还要考虑学科的交叉综合和发展。应按照学科的战略发展规划来确定科研团队的目标,通过确立团队目标,并获得团队成员共同认可,使团队的工作围绕这个目标展开,使科研任务完成的同时,促进学科的发展。

3.2 人才引进

学校科研团队人才管理制度只是从框架上对团队成员的要求作了相关规定。在具体的实施当中,团队负责人可以根据本团队的学科方向和发展目标以及团队发展所处时期,制定详细的人才引进计划。

3.3 合理的经费管理计划

科研团队作为一个整体,科研经费应该由负责人统一管理,这包括了团队申请任何项目的经费,经费的报销实行一支笔制度,只有团队负责人签字后才能使用团队项目的经费。负责人应该制定出合理的经费管理计划,将每年总经费的一定比例用作队员劳动的报酬,一定的比例用作项目研究所需的经费开支,一定的比例用于团队的日常管理和开支,一定的比例作为流动资金备用。

3.4 合理的劳酬分配制度

队员的劳动付出是需要回报的,为了达到公平公正的目的,避免队员之间因为劳酬产生分歧,必须制定出严格、合理的劳酬分配制度。这也是鼓励队员多参与科学研究的一项激励制度。劳酬分配应立足于多劳多得、优劳优得的原则。具体体现为同一级别的项目,研究工作做得越多,获得的劳酬越多;同样研究任务的情况下,项目的级别越高,获得的劳酬越多。劳酬的发放形式可以采取每月发基本津贴,年终根据本年的研究工作完成情况发放相应的劳酬。每月的基本津贴可以根据队员的职称、学历情况确定,可体现出一定的差距。

3.5 协调团队任务、重视队员个人发展

队员是科研团队赖以生存的血液,队员的职称、学历越高,团队的研究力量越强。团队负责人要帮助队员作好个人发展规划。在申报项目确立项目负责人时,在保证项目研究人员结构合理的前提下,团队负责人要认识到研究成果对每位成员的重要性,协调好科研任务,使队员在评职称、提高学历的时候有足够的支撑材料。

3.6 团队成员的培训进修计划

定期派队员参加本学科权威专家举办的培训进修,拓展队员视野,提高队员专业能力和学术水平,为团队带来本学科最前沿的专业知识,不断充实团队的科研力量。

参考文献

[1]谢克昌.提高高校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能力的思考和建议[J].中国科技产业,2005,(5):46-47.

药品网络营销外部环境分析 篇11

關键词:环境分析;网络营销;药品营销

外部环境分析是指从经济、社会文化、技术等方面对行业宏观环境进行分析,评价其中对行业或企业可能产生影响的宏观因素,以发现潜在的市场机会并规避主要风险。互联网交易作为一种崭新的交易方式与传统的网下交易存在着明显的区别,互联网在国内普及的时间并不长久,消费者对于这种交易方式还比较陌生。进行外部环境分析,可以明确药品网络营销环境,是制定药品网络营销策略的基础。

一、经济环境(Economic Factors)

第一,中国经济总量持续增长,国民在医疗卫生领域的支出消费将保持在稳定的基数并逐年增长。2009年,中国GDP总量达335353亿元,世界排名居第三位,人均GDP达3566美元,正式迈入中上等收入国家门槛。经济的持续繁荣保证国民拥有稳定的即期收入来源,并对未来收入保持乐观预期,减弱其为抵御未知风险而采取的保守消费态度。收入增加,同时预防风险性储蓄降低,必然导致国民用于消费的支出增长。故而,在未来一定时期内,中国国民消费总额将稳定在较高水平,如果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增速,则经济繁荣反映在消费领域必然是国民消费总额保持相应的增速。随着国民富裕程度的提高,在其基本生存需求已经得到满足的情况下,其用于提高生存质量的消费开支的比重将逐步提高。医疗卫生需求作为刚性需求,可以预见国民在此领域的消费总额必将保持稳定基数,并呈逐步增长趋势。

第二,中国移动网络发展迅速,正逐渐形成与桌面网络平分天下的态势,未来互联网产业竞争的战场将是移动网络市场。2009年,中国手机网民总数达到2.33亿,同比增长98.1%。与桌面互联网相比,移动互联网具有以下优势:一是移动互联网接入终端主要为手机、上网本,其所需硬件设备的费用比较低廉。二是移动互联网应用的网络为3G无线网络,与台式计算机、笔记本电脑应用的无线网络相比,3G网络能覆盖更广阔的区域,从而使接入移动互联网终端的使用不受地域限制。三是用户使用移动互联网的习惯与使用桌面互联网有较大区别。用户使用移动互联网的目的多为休闲、娱乐、消磨时间,上网地点主要是在交通工具上、户外,使用时间具有碎片化、随意性的特点。而桌面互联网更多是在办公室、学校、网吧等固定场所被消费者用作办公、学习和大型娱乐等用途,其使用时间具有块状化、固定性的特点。四是手机号码与身份证号码绑定以及手机通常一机一人专用的特点,有利于在互联网交易中识别消费者身份、鉴定其是否具备进行交易活动的权限。而这些优势将使移动互联网在未来的网络营销中,尤其是B2C网络营销,扮演比桌面互联网更为重要的角色。

第三,中国医药行业整体经济形式良好,采用电子商务模式能有效地缩减药品流通渠道长度,降低药品交易成本。医药行业有永远的“朝阳行业”之称谓,是最具稳定增长特色的行业。2009年,我国医药工业累计实现销售产值9915.9亿元,同比增长21.4%。在我国传统的医药流通模式下,药品年均周转次数为4次,流通费用率为12.6%,最高甚至可达30%,而依托互联网完成药品流通的美国医药行业的年均周转次数为15次,费用率仅为2.6%。如果采用电子商务模式优化药品流通过程,药品生产厂家与医院、药店直接进行交易,减少流通环节,提高流通效率,将对我国医药行业产生积极的影响。

2009年,中国医药电子交易总量在4000亿元左右,B2B网络交易量优于B2C网络交易。相对于B2C网络交易,B2B由于企业间以往存在商务关系或作为交易活动的延续,交易双方身份比较明确,彼此间的信任基础较高,且每单交易额度较大,有效回避了目前网络营销的三大瓶颈:网上认证、在线支付和物流配送。

二、社会文化环境(Social Factors)

第一,中国网民受教育程度较高,但网民主体呈现出受教育程度由高层次逐步下沉的趋势。2009年,高中学历水平的网民所占比例最大,达到40.2%;其次为初中学历水平的网民数量,所占比例为26.8%。中国网民群体持续向低学历人群渗透,小学及以下网民群体增速超过整体网民增速,2009年占到网民整体的8.8%,大专及以上学历网民占比继续降低,网民学历结构更为均衡,网民文化构成呈现“下沉”趋势。中国互联网创新采用曲线模型,如图1所示。

截至2009年底,中国网民3.84亿,其中新网民(网龄在1年以内)为8600万。应用创新扩散模型分析中国互联网市场可以发现:目前中国网民即将增至理论适龄上网人口数量的一半,由此推算,中国新网民正处于由Earlymajority向Latemajority的过渡阶段。这就意味着,网络普及对象(即新网民)开始延伸到一个经济相对落后、思想相对保守的“后进”群体。

第二,中国网民职业多样化,几乎涵盖所有行业,有利于企业通过互联网寻找客户群体。网民整体收入水平偏低,且有两头分化的趋势。在职业结构方面,中国网民的职业呈现多样化的特性,几乎涵盖所有行业。2009年在网民的职业构成中,学生所占比例最高,达到28.8%,与2008年相比下降4.4个百分点;与之相反的是无业、下岗、失业网民所占比例大幅度上升,该群体所占比例为9.8%,同比增长4.3个百分点。网民职业构成的多样化意味着任何企业都可以通过互联网找到其目标客户,有利于进行网络精准营销。学生网民群体占比的明显降低,显示出中国互联网用户群体更加成熟,商业价值日益提升。网民群体增加说明互联网进入门槛对普通民众而言已经并非高不可攀。

中国网民的收入构成具有典型的平民化特征。2009年个人月收入2000元以下的网民占比为69.7%,中国网民整体收入偏低,消费能力薄弱。2009年,个人月收入2000元以上的网民占比30.3%,同比增长3.8个百分比;无收入网民群体占比10%,同比增长8.5个百分比,中国网民收入结构有两头分化的趋势。学生虽无收入,但有稳定的经济来源。学生网民群体占比下降,同时无收入网民群体占比显著上升,说明无任何经济来源的网民数量增长速度要大于中国无收入网民的增长速度。低收入网民不仅在消费金额上与高收入网民存在差距,同时其网络应用目的多为搜索信息,而非进行消费。故而在目标客户为广大平民百姓的药品网络营销中,信息的送达要比销售促进显得更为重要。

三、技术环境(Technological Factors)

第一,web3.0开启了互联网个性化时代,通过个性化智能搜索掌握消费者的行为轨迹,有利于企业开展嵌入式营销活动。从技术发展的特点来看,web1.0是精英文化,开创了聚众时代,只有部分具备相关技术和知识,并有一定经济实力的人才能够使用网络;web2.0是草根文化,开创了分众时代,人人都可以平等地使用网络,享受网络带来的乐趣;而web3.0则是个性文化,开创的是一个全新的个性化时代。Web3.0时代的个性化智能搜索为用户提供其所偏好的个性化整合服务,并体现出web3.0时代网络营销的新特色。对于网络营销而言,web3.0所体现的价值不仅是提供信息,更是提供基于不同需求的过滤器,每一种过滤器都是基于一个市场需求。

嵌入式营销是一种基于顾客价值链的新型产业营销方式,在对产业顾客价值链分析的基础上,综合考虑顾客需求和竞争对手的行动,寻找企业资源能力与顾客盈利模式之间独特的价值匹配,并将其嵌入到顾客的价值链上,使营销活动成为顾客创造价值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而建立长期稳定的营销关系。网民在使用网络时都有固定的行为习惯,因此会在互联网上留下自己的行动路线,而且这个行动路线有着某种规律,甚至一个人关注的信息本身都存在着某种潜在的关联。Web3.0门户网页能够准确了解每个用户的网络行为轨迹,并通过归纳不同的细分群体的用户行为来开展营销。通过找到行为轨迹,就能够了解用户在网上的接触点,进而可以使用文字互动广告来传递信息。

第二,药品网络营销网站涉及的计算机领域的相关技术十分广泛,并且SFDA对开展药品网络营销活动的企业设置较高的技术准入门槛。搭建药品网络营销网站涉及的计算机领域的相关技术主要包括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软件工程与网络编程技术、数据库与数据仓库技术、电子商务安全保密技术、电子支付技术、智能信息处理技术以及计算机综合应用技术。SFDA在《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机构验收标准》中规定:企业设置的药品交易服务信息系统必须包含四个子系统,即数据管理子系统,主要包括交易产品数据管理和用户数据管理;浏览查询子系统,提供多种方便灵活的方式,让用户通过系统对交易药品进行查询,并提供实时在线咨询服务;交易管理子系统,对买方和卖方的药品交易进行撮合,达成交易价格以及相关成交条件,签订成交合同,并在成交合同的基础上提供订购和配送等相关服务,交易进展情况应可供实时查询;结算管理子系统,记录与交易相关的资金结算信息,在交易达成的情况下通过支付网关,按照预先设定的交易规则,通过金融机构进行在线资金结算。严格的技术要求,增加了企业构建和维护网站的成本,为医药企业进入网络营销领域设置了较高的技术准入门槛。

四、结束语

对于医药企业开展药品网络营销活动而言,外部宏观环境中既有有利因素,也有不利因素。国家严格的法律法规限制为医药企业进入网络营销领域设定了较高的准入门槛。医药企业开展网络营销活动必将在前期投入大量成本,甚至会在很长时间内处于亏损状态。网络经济存在一个根本规律——网络价值随网络成员数量增长呈指数级爆发式增长,而且这种爆发式增长会进一步吸引更多的使用者加入网络,一个新的网络成员可以给其他网络成员带来正的外部收益。网络企业只有在使用其网络的用户达到一定规模后才开始盈利,即临界顾客规模点。传统经济领域的垄断地位的衡量是由企业所占市场份额所决定。在网络经济中,垄断地位的衡量与传统领域并无二致,只是传统领域的企業主要是通过产品或服务来获得垄断地位,而网络企业主要是通过建立一个拥有众多顾客的网络来获得其垄断地位。故传统经济条件下,企业的重点是如何提高其产品或服务质量,以赢得更多的市场份额。而网络经济中,企业的重点在于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临界顾客规模以实现盈亏平衡,进而扩大顾客规模,提高顾客对其网络的黏着度,增加顾客的转移成本。转移成本的存在对试图在市场推出新的、不兼容的技术的公司来说,最大的挑战就是克服所有用户转移成本的总和,这将对市场潜在进入者和创新者十分不利。所以医药企业若能审时度势,抢占先机进入药品网络营销领域,必将在以后的竞争中获得优势。

参考文献:

1、张蕊.网络经济的特征和运行规律剖析[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

2、艾瑞咨询集团.2009-2010年中国移动互联网行业发展报告[R].2010.

3、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25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调查统计报告[R].2010.

4、何艳.网络经济的正反馈效应[J].商业研究,2004(18).

5、贾蒂许·N·谢斯.网络营销[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建筑外部环境色彩设计研究 篇12

1 色彩设计的意义

(1) 建筑外部环境色彩指的是在建筑物的外部空间所有色彩的综合, 这些色彩一般分为两个方面, 一种是自然色彩, 一种是人工色彩。运用建筑色彩可以创造具有独特美感的建筑物风格。在建筑外部环境色彩的搭配上, 也有许多需要注意的地方。建筑外部色彩是利用现代色彩与美学结合, 通过对建筑物的门窗、台阶、阳台、周边环境等外部建筑进行结合, 设计出多彩多样的建筑物风格, 每种色彩的合理搭配和设计都能使建筑物风格焕然一新, 令人赏心悦目。在外部环境过于单调的情况下, 还可以用红色、蓝色等艳丽的颜色来丰富人们的感官感受。这样建筑外部环境的色彩处理成为人们评价建筑物的标准[1]。多样的建筑无风格搭配上不同的色彩, 使人们的生活充满和谐与美感, 对城市的整体效果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2) 建筑外部环境色彩的搭配不仅让人们在感官上有美好的感觉, 在人们的生活中也有着重要的现实作用。众所周知, 色彩以光作为主要来源, 光照效应使各种色彩对能量吸收有着强弱的分别。举个简单的例子, 黑色与白色, 众所周知, 在炎热的夏天, 穿黑色的衣服会使自己的便面温度变的更高, 因为黑色吸收光的能量最大, 而白色最弱, 这就是色彩与光照之间的关系。同样的道理, 不同色彩在建筑物上的搭配也有着不同的作用。在颜色干燥的地区, 人们可以用白色或者浅色作为建筑物外部的颜色选择, 这样可以最大化的隔绝阳光, 保持室内温度不会过于高。这就是色彩在生活中的现实运用意义。

2 色彩搭配的应用效果

(1) 每种颜色都代表了不同的意义, 建筑物的色彩应与自身的性质和主要功能相迎合。比如市政府的办公大楼给人的感觉应该是庄严肃穆, 所以应该采用大面积的单色调, 材料应该有纹理、有秩序, 不能杂乱无章。绿色代表环保、红色代表热情、紫色代表神秘、白色代表安静祥和。人们通过色彩对视觉的影响, 合理的进行颜色搭配, 会起到非常不错的效果。在医院的时候, 大多数采用白色作为主要色调, 这用色彩可以使病人有种安静卫生的感觉, 有利于病人的身体恢复。在餐饮行业一般用暖色调, 这样不会使人在用餐的时候有一种冷冷清清的感觉。在KTV、酒吧等娱乐场所, 大多用紫色、蓝色等色调, 使人有种朦胧的神秘感。这就是利用人们感官对色彩不同的感觉而对建筑物外部进行色彩搭配的一个依据。

(2) 每种建筑风格搭配不同色彩可以体现出当地的建筑物风格, 这样的色彩应用效果是十分明显的。在我国具有传统特色的建筑物中, 大多数都能体现这样的效果。江南地区的白墙灰瓦、北方的红砖黑瓦, 都体现了色彩与建筑物外部搭配而表现出的建筑风格。

(3) 还有一种应用效果体现在美化环境。环境虽然不能直接与建筑物外部色彩进行搭配, 但是两者之间可以相辅相成。就单体建筑来讲, 外部的色彩应与环境达到大概一致, 这样的一致不是说要以两者之间的颜色进行互补, 那样的话会使颜色杂乱无章, 既不能体现出建筑物应有的建筑特色, 还影响了环境的美感。另一种情况是, 为了体现建筑物在环境中的整体效果, 要以外部环境来进行对比, 以烘托建筑无风格。

3 色彩在应用中的难题

(1) 了解不同颜色在不同建筑物上带来的不同感觉。在前边提到的, 白色虽然代表宁静、安详、干净, 但是过多的应用在建筑物外表会使人有一种悲凉空洞的感觉, 所以, 对色彩的应用一定要把握好其中的那个度, 防止过度使用带来不好的感觉。

(2) 建筑外部色彩强度与明度, 在建筑物外部的结构造型上可以用色彩来增强建筑物形体表现的风格。这方面需要运用色彩的强度结合建筑物外部的特征, 在阳台、墙体表面等有突出的地方, 色彩的强度应随之加强, 在建筑外部有凹陷的地方, 色彩强度要适当减弱, 这样的的色彩搭配更能突出建筑物的整体感, 但在色彩的强度搭配上却是一个难度较大的问题, 色彩的强度应针对建筑物的风格而做相应的调整, 既能很好的增强建筑物外部表现力, 又要简单大方。

(3) 颜色的隐喻性。颜色不仅能对人们的直观感受产生一定影响, 其本身有着一定的隐喻性, 能准确表达出建筑运用其色彩表现出来的内在意向和象征意义。北京的“鸟巢”就是通过色彩的隐喻性, 向人们传递一种奥林匹克精神, 显示了来自各个地域的精神和审美。

4 色彩选择的影响因素

4.1 地域文化内涵所影响色彩选择

建筑外部环境色彩不仅能在人的感官上造成直接的视觉冲击, 还能反应一定的文化内涵, 这是影响建筑外部环境设计中色彩选择的因素之一。在全世界范围内, 有着许多迥然不同的地域文化, 在不同的地域, 有着不同的人文思想, 不同的审美, 对同一种颜色的理解和印象也会不尽相同, 而色彩运用在建筑外部环境上的象征意义自然也就不同。在中国, 绿色是希望和新生的含义, 代表着春天和温暖, 有些建筑的外部环境会使用一些绿色来衬托环境。

4.2 气候影响建筑外部环境色彩选择

气候的变化也是影响建筑外部环境色彩选择的因素之一。色彩有暖色系和冷色系, 冷暖色调的区别是在对比中产生的, 是一种主观上的感觉。红色、橘黄色等是暖色系, 青色、黑色等是冷色系, 不同色调使人产生不同的温度感觉。在我国南方, 气候一般比较炎热, 比如深圳、珠海等地区的建筑外部环境的色彩一般选用冷色或者中色, 比较适合南方的气候特征和人们的心理需要。北方的气候相对南方来说比较寒冷, 所以当地的建筑外部环境色彩的选择一般比较偏重于红色等暖色调, 给人心理上一中温暖的感觉。

5 结束语

社会的飞速发展, 建筑设计行业也在不断完善, 人们对色彩在建筑外部环境的运用也进入了更加深入的研究, 建筑外部环境的色彩设计将步入一个全新的时代。色彩和建筑外部环境搭配的多样化, 使各个地域的建筑呈现出不一样的精彩, 色彩的应用在新世纪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上一篇:输血≠造血下一篇:民工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