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外环境艺术设计

2024-10-06

室内外环境艺术设计(精选12篇)

室内外环境艺术设计 篇1

从古至今,地球上世界各地的人们对于周边环境和人类本身之间的关系探索从未停止。除了对自然环境,周围环境等物质环境因素的探究外,对人的心理环境的分析运用也逐渐的深入到了我们生活的各个环节中来。

一、环境心理学与人的各项行为

环境心理学一项基本任务,就是研究人的各项行为活动与人所处的物质环境之间的互相影响,一个经过设计的环境空间,既会影响和引导人在空间中的各项行为,同时,人的各项活动和行为又会反作用于其所处的空间环境。两者交互作用,能帮助设计师进一步改进环境中的各项设计,以使其更加符合人的行为习惯、特征以及心理需求,从而建立人与环境之间的协调关系。

人的行为受人的需求和环境的影响,人的行为是需求和环境的函数,心理学家库尔特.列文提出的人类行为公式为:

B=F(P·E)

B:行为F:函数P:人E:环境

因此,我们认为人的行为规律等于人类的行为习性+特点+归纳总结。

二、环境心理学中人类可循的规律性行为习惯

在人类长期发展演变的过程中,对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都产生了巨大的改变,同时,也使人类逐渐形成了一些有迹可循的规律性的行为习惯。人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主要表现为环境刺激和相应的人体效应,环境的刺激会引起人的生理和心理效应的变化,而这种人体效应会以外在行为表现出来,这些行为习性包括:抄近路、左侧通行、左转弯习性、识途性、从众习性、聚集性效应等。

三、从环境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人的各项行为习惯在室内外环境设计中的应用

1、抄近路习性在室内外环境设计中的应用

1)抄近路习性对室内外环境设计的指导作用

在一些城市广场、公园的草坪中,经常可以看到一些从草坪上穿行的人群,甚至一些低矮的灌木丛也无法阻止这些人想要抄近路的步伐。这种现象的存在,一方面反映了国民的素质问题;另一方面,从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部分道路的通行流线存在设计的不合理性,不符合人们的行为习性。

实际上,我们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会趋向于从最短路径到达目的地,这是抄近路习性的典型心理特征。两点之间直线最短,但当两个目的地之间没有可供直线到达的道路或通道时该怎么办呢?因此,设计师在设计中既要考虑到需要游览全途的人群,引导人们进行游览;也要考虑到人的行为习惯,设计能够快速抵达的道路或通道。特别是在一些人们在长期生活、工作时需要通行的路径,更要考虑人们的这一习性,减少人们在生活、工作时不必要的路途消耗,提高生活质量、工作效率。

除此之外,生活中横穿马路的行为也是人们抄近路的习性的典型表现,在设计中,可通过设置人行天桥、地下通道予以解决。

2)抄近路习性反向运用在室内外环境设计中

由于了解到人的抄近路习性,许多商场、公共旅游的场所都会刻意将供人们行走的通道设计的弯弯绕绕,增加人在空间中的购物和游览时间,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购物率。

来自瑞典的宜家家居购物中心的整体空间设计就是反向运用这一习性的经典案例,无论是样板间的设计、自助提货区的规划,还是其他相关室内场所的设置,都合理且有效的规避了人的抄近路习性,反向运用该习性,从而增加了消费者在店内的体验时间和额外的消费,实现了吸引消费者频繁光顾,而且会购买不少计划之外的东西,“冲动性购买”占据了其销售额的很大比例。

2、左侧通行、左转弯习性在室内外环境设计中的应用

有学者认为左侧通行可使人体重要器官心脏靠向建筑物,有力的右手靠外,在生理上、心理上会有比较安全,稳妥的感受。右手右脚比较有利,容易向左侧移动。

对这两种习性的研究可以指导我们进行商场,购物中心等的通行道路的设计,可将一些促销产品,主打新品等放置于特定的位置,起到突出的作用。除此之外,对于展览馆等环境中的展示设计,也可参考这种行为习性进一步进行设计,引导浏览方向、浏览重点,形成良好的展示效果。

3、识途性在室内外环境设计中的应用

人们在进入到某一场所后,在返回时往往会按照原路返回,我们把这种习性称之为识途性。这种习性特别是在遇到危险情况时会表现的更加明显,比如地震、火灾等自然或人为情况。由于人的这一特性,我们在设计安全出口、道路时,要考虑设置在靠近入口的地方,在整体交通流线的设计中更要考虑设置显眼的导示系统和方向指示标记,指引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能通过导示系统快速到达,或在遇到危险情况时能明确逃生路径。

导示,作为一种文化或文化的一部分,它不但有着引导、说明、指示等功能,还是环境布局的重要环节,也是营造风格、塑造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导示,按其字意可理解为导向、指示,引导、视线,导示系统设计是传统建筑环境设计与视觉传达的中间学科。在现代城市生活中,对人与环境的信息关系要求越来越高,小到一幢写字楼,大到一个城市区域甚至城市都要求有科学和人性化的导示系统,只有全面理解和正确认识它,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

4、从众习性在室内外环境设计中的应用

假如在室内空间出现一些紧急情况时,总是会有一部分人首先采取避难行动,周围的人往往会跟着这些朝同一方向行动,这就是从众习性。这一点习性在室内外环境设计中的应用和识途性有很强的相似性,同样涉及室内外交通流线和导示系统的设计,对于室内避难疏散口的设计、诱导标识的设计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5、聚集效应在室内外环境设计中的应用

许多学者研究了人群密度和步行速度的关系,从中发现,当人群密度超过1.2人每平米时,步行速度就会出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当整个空间中人群密度分布不均时,则会出现人群滞留现象,如果滞留时间过长,就会逐渐结集人群,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聚集效应。

因此,我们在设计室内外的通道、特别是一些公共活动或流通空间时,一定要预测人群密度,设计尺度适宜的空间环境,防止形成聚集效应,避免出现滞留情况而产生的意外。

四、结语

环境心理学是现代心理学发展中的前驱,也是环境科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这一新兴的、多学科的综合领域不仅涉及到心理学、社会学与人类学,而且也涉及建筑学、城市规划和环境设计等。通过对环境心理学、环境和人的心理及行为的研究能够指导并改善环境设计,同时用心理学的观点和方法探索人、建筑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对环境进行选择、设计、改善或创造,有助于研究符合人们生理、心理要求的室内外环境,力求使环境与人的关系达到最优。

摘要:<正>从古至今,地球上世界各地的人们对于周边环境和人类本身之间的关系探索从未停止。除了对自然环境,周围环境等物质环境因素的探究外,对人的心理环境的分析运用也逐渐的深入到了我们生活的各个环节中来。一、环境心理学与人的各项行为环境心理学一项基本任务,就是研究人的各项行为活动与人所处的物质环境之间的互相影响,一个经过设计的环境空间,既会影响和引导人在空间中的各项行为,同时,人的各项活动和行为又会反作用于其所处的空间环境。两者交互

室内外环境艺术设计 篇2

1.1室内环境的装修装饰设计

室内环境设计需要通过一定的室内装饰技巧来体现其设计价值,如审美价值与实用价值等。由于室内装饰环境,能为居住者带来一种幸福及美好的心理及视觉感受,因此室内环境的装修、装饰设计需要结合用户的年龄、兴趣、职业等,打造出一种整体风格,确保室内环境装饰的结构合理、界面清晰。[1]在室内环境装修、装饰的设计中,凸显人性化特点,客厅、厨房、卧室的装修风格要保持统一,室内颜色应以简洁明了为宜,整体空间要与地面装饰保持风格统一,为人们打造出舒适的生活空间环境。

1.2室内环境物理空间设计

在室内环境的艺术设计中需要对物理空间进行设计,主要包括室内温度、空间布局、采暖通风等。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物理空间的设计对房屋结构发挥着决定性作用,设计师在空间设计中需要结合房屋结构、面积大小以及建筑材料,优化室内空间环境,对室内材料的色彩、外观等需要合理选择,确保室内整体布局的科学性与合理性。[2]室内通风采暖、温度调节等加强人性化设计,对于大面积空间可以采用质地较粗糙的建筑材料,而对于小面积的室内空间环境则要采用质地细腻的建筑材料,合理地进行颜色搭配,既要保证室内整体环境的低纯度,又要保证室内空间环境的典雅。

1.3室内摆设与陈列设计

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优化方案探讨 篇3

关键词:环保;材料;设计

1 空间造型、材料的优化

1.1 室内设计的空间造型

环境艺术设计有两个大的方面,其一便是室内设计。人一生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室内度过的,所以设计创造的室内环境,必然会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安全、健康、效率、舒适等等。而室内环境的构造既表达了建筑设计师的理念和思想,更可体现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文化特征。室内环境设计是为人而设计的,人是环境存在的主体,人不仅有生理需求,更有着心理需求。在室内环境中,心理需求的满足,需要人与环境进行新的交流,从而让人体验到各种心理感受,如舒适、快乐、宁静、宏大等。因此,室内环境设计就必须创造出空间中的意境。这就必须通过室内空间的布局、家具器物的样式、材料质感的搭配以及界面造型的选择等一系列环境设计来形成空间的整体美,营造出空间的意境美感,使人深深地感觉到设计内在的个性、情调、品位等内涵。如过于对称的构造布置给人一种平淡呆板的视觉印象,在基本对称的基础上,局部的不对称可产生变化,这样的搭配具有一定的动感。规则的几何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等所形成的空间造型则给人端庄、严肃、平稳的空间气氛,而不拘于形式的局部造型,带给人一种明朗轻快的视觉体验,增加室内的艺术性和视觉感官,以满足不同主人所需求的建筑风格。

1.2 环保材料的运用

“低碳、节能、环保”是现当代环境保护及其重要的主题,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不断地被提出。早在1987年,联合国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走绿色的生态设计道路已成为现代设计师着重的理念和思想。

绿色生态和可持续发展是互为因果的整体,其根本出发点都是“以人为本”思想原则,不同的是绿色生态设计偏重于针对当代人,而可持续发展偏重于针对后世子孙的福利。有科学家提出,人类未来的城市将是“森林、山水城市”的设想,城市中有山、有水、有茂密的森林,由于科技发展,用生长着的植物来构成建筑,居室内有新鲜的空气,婉转的鸟鸣和沁人的花香凡大自然的“野趣”都应在城市里充满无穷的魅力。现代室内环境设计必须向绿色生态靠拢,只有这样的设计,才能够符合社会发展的潮流的。室内设计选材上应充分注重建材的原生态,选择无毒无害、防火防尘、防蛀防污染、可降解的建材,加大室内空间设计中自然要素的比重,使室内装饰更贴近自然。许多专家研究的结果还提出了未来的家庭住宅的一些设想:家庭装饰回归自然,土、石、原木家具进入家庭,家电类产品的外形也趋向自然。这样才能确保我们的生存环境是有利于我们身体健康和不影响后代人的继续生活的。世界各国都在高举绿色建材的旗帜。所谓绿色建材,是指无毒或低毒的健康型建材,防火或阻燃的安全型建材,耗能低的节能建材以及各类新型多功能建材。从长远来看,绿色建材取代传统建材是大势所趋。世界各地使用生态材料在建筑室内空间中的例子不胜枚举,如印尼巴厘岛的一个学校,因当地盛产的竹子,所以就大量使用竹子作为主要的建材,体现出设计师对绿色装饰材料的钟爱和永续生存的设计理念。

2 色彩、功能的优化

2.1 色彩的运用

良好的配色,可以创造出具有美感的色彩环境和富有诗意和情趣的气氛,而色彩的协调则意味着色相、明度、饱和度的相互融合、接近,给人以统一的感官。色彩的过于丰富或协调不顺,易造成人不安、烦躁、不舒适等感觉,所以在选择室内环境材料上,应掌握好协调与对比的分寸,谨慎的搭配颜色之间的关系,给人提供良好的居住氛围。如黄色、紫色、蓝色等与灰色搭配容易在室内形成宁静、高雅、从容的气氛。而白色与蓝色、薄荷绿等色搭配使用,会给人一种清新、自由,亲近自然的感觉。土黄与土红色、橄榄绿等多色并用,给人以淳朴、稳重、持久和亲近之感。更不要说经典的黑白搭配所表现出的直接、简单受到现代简约主义的喜爱。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喜欢以绿色来调和室内的色彩,使室内充满生机和健康的感觉,也迎合了现代审美中我们亲近自然、追怀恬静的“原始生态生活”的需求,适合人类健康生存的环境。总之,在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实践中,我们须从大自然中挑选色彩作为创作的根基,可以从中得到色彩构图的启示和灵感,在室内环境中创造出巧夺天工的色彩环境和气氛。

2.2 室内环境设计的功能

(1)审美功能。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审美不单是感性认识,审美的主体往往结合感情形象,通过想象和思维的相互作用,通过对感知到的材料形象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造型,既保留了现象中的具体、生动性,又达到了深刻反映、认识事物本质的目的,从而完成审美活动中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升华,由此產生一种特有的情感愉悦,进入室内审美的高级状态,实现审美感受情理统一的心理功能,体现出居住者的艺术审美价值,并且使其身心都能得到放松和舒适之感。

(2)使用功能。约翰·波特曼曾说:“如果我能把感官上的因素融会到设计中去,我将具备那种左右人们如何对环境产生反应的天赋能力,这样,我们就能创造出一种为人们所直接感觉到的和谐环境。”我们日常的生活无论是起居、交往、工作,学习等都需要一个适合于这些生活活动的室内空间,可见,室内空间的设计应该根据不同的需求进行变化,这也要求设计师针对不同的场景选择设计不一样的使用功能,让人在其中能感到舒适,从而完成日常的生活交流情景。

3 结语

总之,要想达到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优化的目的,需要从空间造型中分析美;学会适应生态时代的潮流使用绿色的环保型材料;从色彩对比中找寻协调之感;根据居住者的不同需求和不同审美价值对室内环境进行改造和创作。这样才能使室内环境艺术设计得到人性化和长久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李毅.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理念浅析[J].才智,2008(17).

[2] 罗文媛.建筑的色彩造型[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

[3] 许亮,董万里.室内环境设计[M].重庆大学出版社,2004.

办公建筑室内外环境设计方法综述 篇4

20世纪之后, 办公室规模越来越大, 公共空间也得到很大的发展。尤其是21世纪之后, 随着信息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办公模式也呈多元化模式发展, 公共空间也随之发生剧烈的变化。尤其公共空间作为承载人们办公休闲、交流、交通等各种活动的载体, 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一部分, 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再者, 办公一族对办公空间的需求也从安心、舒适变为同时注重景观优美和生态绿色;办公建筑整体逐渐从注重功能发展为兼顾功能和环境, 许多城市通过办公建筑的建设来构筑城市肌理, 办公建筑公共空间环境的设计更成为城市整体景观环境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一、相关概念解析

1. 办公建筑

办公建筑就是供机关、团体和企事业单位办理行政事务和从事商业等业务活动的建筑物。从办公建筑所属行业来划分, 可以分为行政办公建筑、商务办公建筑、科研办公建筑和综合办公建筑等。

行政办公建筑主要针对管理服务类职能行为的使用者强调交通和交流的便捷, 由于所属机构的政府制度、历史文化、管理观念和方式的不同, 各城市展现姿态也相异;商务办公建筑集贸易、办公、会议、商住多种功能为一体, 对交通以及信息、服务的可达性要求较高, 呈对外开放状态;科研办公建筑针对从事科技研发工作的使用者, 更加强调封闭性和独立性, 对交通要求不高。

2. 建筑环境

建筑环境就是以建筑物为中心事物, 与这个建筑物相关的周围环境以及建筑室内空间的事物, 也就是包括建筑室外环境和室内环境。建筑的外部环境主要是指建筑物或建筑物之间或建筑周围的环境, 是以建筑建立的空间并且以人的活动为主的周围环境来进一步明确的特定环境。建筑外环境是从建筑室内环境到城市环境的过渡区域, 协调了建筑和周围环境的关系, 包括自然环境、能源的利用、交通功能组织等。相比建筑室内环境, 建筑外环境具有复杂性、多变性、多元性等特点。

3. 公共空间

公共空间通常是指由公共权利创建的, 维护所有公民使用和共享的空间。它包括商务区、文化中心、街道、广场、公园、居住区室外场地、交通枢纽、体育场地等。公共空间是一个城市的灵魂所在, 若缺少公共空间, 这个城市就难以维持其不断的发展动力。

二、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的办公建筑发展得比中国要早一些, 对办公空间的研究自然也必将早。国外的建筑师们也是不断探索新型办公空间, 对未来各种办公方式和办公空间环境作出设想。

国外专门针对办公建筑公共空间的研究不多, 更多的是将其归纳入城市公共空间中去研究。早在19世纪末, 英国就在城市规划法案中提出建设“舒适宜人的空间环境”的思想, 并将其作为改善城市空间环境的政策措施之一, 其中包括提供美观舒适的空间、保护人文、历史环境以及满足人们精神上的需要、提供享受多样化的生活的机会等等。

19~20世纪的社会是一个转型的高峰期, 这时城市空间的研究和设计理论也呈现多样化的趋势, 许多理论家和实践家从不同角度出发, 探索解决城市公共空间问题的办法, 在实践过程中也越来越意识到人在空间中占据的重要地位。这一时期国外涌现了许多经典的著述, 如凯文·林奇的《城市意象》、扬·盖尔的《交往与空间》以及拉尔斯·吉姆松合著的《公共空间公共生活》、《新城市空间》, 克利夫·芒福汀的《街道与广场》、《美化与装饰》、《绿色尺度》, 使人真切地感受到欧美国家专业人士对城市设计方面颇有深度的理性阐述;弗朗西斯·D·K的《建筑:形式、空间和秩序》, 怀特的《小都市空间的社会生活》, 芦原义信的《外部空间设计》与克里斯托弗·亚历山大主编的《建筑模式语言》、《城市设计的一种新理论》等均对城市公共空间极其开敞空间的城市设计理论与实践有着大量精辟的论述, 研究成果相当丰富。

进入到21世纪后, 受由于受到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 强调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回归和对人性化空间的重视, 在西方发达国家, 除了对办公建筑的内部空间要求越来越高外, 也越来越重视建筑的外部环境质量。便捷的交通体系, 舒适宜人的外部环境不仅能够改变以往办公建筑冷漠的建筑外部形象, 同时能够增强空间凝聚力, 使人产生归属感, 可以极大地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 因此“人性化”公共空间成为新经济时代建筑环境前卫的命题。越来越多的企事业单位开始注重人性化的办公建筑公共空间, 目前, 一种新兴的景观办公的理念在西方发达国家比较流行, 景观办公源于霍华德的“花园城市”理念, 是坐落于城市边缘, 通过规划有序的工作室或厂房及有没的绿色园林景观, 是给人以灵感和休闲的地方, 对建筑密度、绿化、交通等方面的要求极高。

三、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针对建筑环境的研究起步较晚, 办公建筑公共空间环境也不例外。建筑环境, 尤其是建筑外部空间环境作为城市环境与建筑环境之间的交集环境, 也影响着城市环境的整体面貌, 已经引起了国内众多城市规划师、建筑师、景观设计师的重视, 在这方面他们也为此做出了努力。1996年吴良镛院士构想了一个以建筑、园林、城市规划的融合为核心的人居环境科学的学术框架, 并将公共空间系统列为重要的研究对象。同济大学的刘滨谊教授1999年出版了《现代景观规划设计》, 介绍了各类典型公共空间景观规划及其基本原理和方法步骤。城市空间系统中与城市活动关系最为密切的就是公共空间系统, 2002年清华大学王鹏博士《城市公共空间的系统性研究》一书将系统论引入城市的公共空间, 尤其是对开敞空间作了较为完整的研究。北京大学的俞孔坚教授主张城市形态应更加接近自然的“天—地—人”和谐共生理念, 译有《人性空间: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导则》。这些年对于办公建筑公共空间有许多人开始进行探索, 例如张隽的《办公建筑中的第三空间—休憩交往空间》、付旺的《办公空间设计中的公共空间与主要工作区之间的空间退让关系》、陈岩松所写的《办公建筑公共空间的设计与应用》, 对办公建筑公共空间的设计方法进行研究。

近几年来, 随着人本主义思想在我国的流传, 人性化的设计理念已经渗入到了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家具设计等多个行业领域中。随着办公建筑在中国的发展, 办公空间也越来越向人性化发展。如任磊的《境由心生——人的心理与办公建筑公共空间的关系》、罗通和杨昌鸣《关于办公空间人性化设计的思考》等。

同时还出现了绿色办公、生态办公、智能办公等新理念, 同时对其外部环境的质量要求也日益提高。。如许佳佳的《现代办公建筑室内环境生态设计的探索》、姜树新《生态视野下的办公建筑“绿色中庭”设计研究》等都是在探讨如何将生态理念运用到办公建筑环境中。

四、办公建筑室内外环境设计趋势

随着办公建筑规模和数量的日益扩大, 其公共空间作为承载人们办公休闲、交流、交通等各种活动的载体, 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一部分, 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再者, 办公一族对办公空间的需求也从安心、舒适变为同时注重景观优美和生态绿色;办公建筑整体逐渐从注重功能发展为兼顾功能和环境, 许多城市通过办公建筑的建设来构筑城市肌理, 办公建筑公共空间环境的设计更成为城市整体景观环境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并呈现以下趋势。

(1) 从人的行为心理与办公建筑公共空间的角度入手, 分析办公人群对办公建筑的各种需求, 从而得出人与办公建筑的互相适应性, 为人性化设计在办公建筑公共空间环境设计中的运用提供依据和方法。

(2) 从办公建筑公共空间的构成要素逐层详细分析, 在室外公共空间、过渡公共空间和室内公共空间里面的各个要素分别详细地分析各个公共空间的设计要点, 以及它们的关系组织。

总之, 办公建筑公共空间环境设计以形式美原则、形象和气质的塑造、以人为本、生态理念的体现等明确这几条原则的要点;以空间的构成要素、空间的限定和组织、空间的焦点和渗透为设计方法, 为办公建筑公共空间设计提供一定的依据和参考。

摘要:“办公”这个活动古来有之。纵观整个办公建筑的发展史, 可以看出对于办公楼公共空间的研究缺乏连续性和统一性。直至19世纪商业经济的迅速发展, 人们才开始把工作空间和居住空间分离开, 办公建筑也因此得到快速的发展。

关键词:办公建筑,室内外环境设计

参考文献

室内环境艺术设计教学大纲 篇5

课程教学目的

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培养学生成为一名合格的家装设计师,而美术课占有着很重要的位置。该专业的美术课要着重讲授手绘施工图,效果图,及透视图,为后面学电脑做图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色彩、素描在家装设计中也占有着重要的地位。通过色彩学习培养学生室内设计在色调上协调,色彩搭配合理的能力。学习素描掌握室内设计的造型方法,室内陈设的形式的优化,美化。

第一章 素描部分

教学目的:

增强和培养学生的视觉和触觉的能力,及对物体造型的把握能力,能准确的画出心中所想要的东西,同时为电脑做图打好基础。由于这个专业的性质,素描课上课时应在课时的分配上多上几何形体的课,通过画几何形体培养学生的构图能力,这里的构图,与后面的透视构图是有很大的联系的,为日后上透视课奠定基础。

教学内容:

第一节 静物素描 第二节 石膏像素描

教学重点:静物素描。

教学难点:透视关系和构图知识的理解及在画面上明暗关系的把握。

教学要求:熟练掌握对静物素描的构图能力。

参考课时:16

第二章 水粉部分

教学目的: 首先要让学生知道色彩语言的三要素,在这个基础上让学生用色彩语言表现出物体本身的特性。针对于这个专业的性质,在上水粉课的时候将要多摆几组物体,在颜色上下工夫,培养学生的色彩感觉。在这个环节上把好关,应摆冷色,暖色及几个在生活中经常用的色彩的东西给学生画,对有些色彩感觉较差的学生,要给予纠正,为日后画色彩构成及使用平面设计软件打好坚实的基础。也为以后上材料与预算课做好准备。

教学内容:

第一节 静物色彩 第二节 石膏像色彩

教学重点:静物色彩

教学难点:色彩整体性的把握能力,要让学生学会适应使用色彩和调色。

教学要求:熟练掌握对水粉的使用方法。

参考课时:16

第三章

平面构成

教学目的: 本章将向学生讲授构成艺术的精华。在学习构成的基础上,提高学生视觉能力,掌握观赏效果的多种手段,本章教学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训练和思维方式的开发,培养学生多种的创造观念。对以后学生的室内设计作品的创新思想是紧紧相连的。

教学内容:

第一节平面构成的概况及平面形象的组成元素 第二节 重复构成

第三节 发射构成与渐变构成 第四节 特异构成与对比构成第五节 矛盾空间 第六节 肌理构成

教学重点:平面构成的7种主要的形式

教学难点:本节课上要准备大量的实例进行讲解,使学生融会贯通。

教学要求:熟练掌握平面构成的7种主要的形式。

参考课时:36

第四章 色彩构成

教学目的: 让学生学会运用色彩通过绘画的形式表达出内心的感觉,传达自己的情感,用色彩来解决物体形体结构,质感及三度空间的问题,并侧重讲授物体的固有色,环境色与光源之间的相互关系,让学生学会和掌握通过在各种色调的对比中,表现丰富的色彩变化。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色彩的三大特性

第二节 色彩的对比

第三节 色彩的调和 第四节 色彩的意蕴 第五节 色彩启示

教学重点:色彩的调和,对比和意蕴。

教学难点:知识点之间混淆和对设计色彩的定义。

教学要求:熟练掌握色彩的三大特性及色彩的调和,对比和意蕴。参考课时:40

第五章 立体构成

教学目的: 教授学生分析立体的各个元素及它们之间的构成法则,让学生学会塑造立体,观察立体,把握立体的方法,启发他们对立体创造的创新意识。还要让学生在这个阶段的学习中了解“抽象”这个词语的真正设计内涵,避免依赖具象形体和材料所带来的束缚,增强对造型元素的敏锐的观察力,体会抽象亲手做,获得第一手的感性的资料。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立体构成的三个条件及范围 第二节 形体要素的构成 教学重点:形体要素的构成

教学难点:学生对材料的认识程度,和前面肌理构成及其它构成的衔接过程。

教学要求:熟练掌握立体构成的三个条件及范围和形体要素的构成。

参考课时:12

第六章 手绘效果图和透视图

教学目的: 教授学生掌握设计师所必需的表现工具,视觉传达的图形学技术:制图,透视效果图等。对专业性强,表现最为确切,对经常采用的正投影图,具有空间表现力极强,艺术的直观性好,在现在的起居设计中占着头角的透视效果图,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它们。同时掌握,透视图及效果图是在3D软件CAD软件手绘的施工图中的运用技巧。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室内透视制图 第二节 室内效果图 第三节 室内施工图

教学重点:手绘施工图,手绘效果图,及透视图。

教学难点:画面的布局和画面的颜色,手绘效果图是所有知识的集合点。

教学要求:熟练掌握手绘施工图,手绘效果图,及透视图,正投影图。

教学课时:40

总课时:160

教学参考文献:

1.《平面构成》(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主编)湖北美术出版社 2.《立体构成》(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主编)湖北美术出版社 3.《色彩》

建筑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现状探讨 篇6

摘 要:室内设计是一种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同时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在社会不断进步的当下,人们的审美品位与生活需求都发生了较大程度的改变,故而在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过程中,就应该实现必要的创新。因此该文就将针对我国建筑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现状进行简要分析,并且针对其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具体的措施与方法,以期提升我国建筑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整体水平。

关键词:建筑 室内 环境艺术设计 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TU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6(c)-0101-02

环境艺术设计本身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同时其设计灵感应该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在设计过程中,需要满足与体现不同人不同的喜好,甚至宗教信仰也应该在设计过程中体现出来。这样设计出来的作品才更能满足不同住户的不同要求,进而营造出完美的居住环境。

1 当前我国建筑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现状分析

1.1 传统风格

当前我国建筑室内环境设计的风格无非几种传统类型,其一就是传统风格,这也是我国历史发展遗留下的必然产物。我国许多建筑,包括近些年来许多住户在进行装修设计的时候,也很讲求气势恢宏的效果,并且在装修的过程中讲求精雕细琢、雍容华贵,选择的图案也大多以龙凤为主。这种传统风格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体现了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更使得这种庄重、华贵的思想一直延续至今。

1.2 现代风格

现代风格与传统风格相比,更加结合现代特点与背景,满足人们对现代艺术的要求。在室内设计的过程中,更加注重实用性与科学性,在色彩的选择上也不拘泥于传统的红、黄、金色,相反更加合理地选择颜色与装饰材料。经济因素也成为现代风格设计主要考虑的一个因素,以最为经济的方案打造出最为符合现代都市人生活的设计风格,是现代建筑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重要体现。

1.3 后现代风格

后现代风格的基础是现代风格,故而其更加追求创新理念。甚至在室内设计的过程中,不乏加入一些夸张并且具有艺术性的元素,使得其既有传统艺术的古典风格,又有现代艺术的简约风格。二者有机结合,往往会给人带来一种不一样的创新体验。

1.4 自然清新风格

自然清新风格近些年来比较热门,许多设计师也将其作为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主题。自然风格在材料的选择上比较严格,无论是石料还是木料,均需要取自大自然。并且将这些材料应用在室内设计过程中的时候,还需要体现出自然纹理与特点。整个设计风格体现出绿色无污染的特点,这样才能给住户一种清新自然的感觉,满足住户的住宿要求与体验。

1.5 综合性风格

综合性风格也可以称之为混合型风格,其集合了众多设计风格于一身,甚至融入了许多西方元素。比如将琉璃灯融入到中式设计当中,既可以体现传统中式家具的美感,又可以体现传统欧式设计风格。因此选择综合性风格,也是当前室内环境设计的一种重要选择方式。

2 建筑室内环境艺术设计未来的发展方向与改进对策

2.1 注重自然特点

未来建筑室内环境设计首先应该注重回归自然,充分遵循自然特点,这样才能使得现代艺术本身具有更强的生态性与自然性。在福建和广东等地,许多建筑设计更加注重风向选择。因为这样体现出的是崇尚自然与顺应自然的审美观念。再比如桂林许多岩洞中都有钟乳石,而其照片被放大之后作为室内设计装饰,实际上就是宣传自然界中的美好事物,宣扬一种崇尚自然之情。实际上我国许多古典建筑都可以体现出崇尚自然的古朴质感,比如斗拱、飞檐都是彰显追求自然的表现。

2.2 追求艺术特色

艺术与技术相融合,实际上才是现代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重要发展目标。单纯注重技术,会使得设计本身丧失灵感,整个设计看起来呆板而机械。相反,如果设计过分追求艺术,会导致其无法满足现代人对居住的新要求,许多全新的技术都无法应用到环境艺术设计当中,进而无法实现意境与周围环境的协调,进而导致设计丧失价值。只有将艺术与技术有机结合,才能使得设计符合整体环境要求的同时,更充满艺术气息。

2.3 体现民族风情

我国是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国家,因此在室内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也应该有所体现。将传统文化中精华的部分应用到室内设计当中,比如利用青花瓷瓷器装点家具,或者将整个壁纸做成印有祥云等中国元素图案的样式,从而迎合现代人设计要求的同时,融合传统文化,将室内环境设计发展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2.4 遵循个性化要求

个性化要求也是当今时代人们对于家装的重要要求,因为在大环境大背景之下,人们难免会面临共同的爱好,而这就会导致室内装修出现千篇一律的风格。故而如何在相同的楼房以及设施内实现个性化的体现,就需要设计师在对室内光线、布局、色彩选择等方面进行细致搭配。通过运用不同的材料,如墙纸、木板、玻璃、琉璃灯等,组合出完全不同的设计风格,进而满足不同住户的不同要求。

2.5 营造整体氛围

重视设计的整体性,是现代室内环境设计的重要原则。建筑环境本身是一个整体,故而其本身有着众多的功能。这些功能的组合,往往形成了环境的整体性。比如在房屋中进行设计,其光线、色彩、家具配色、质感等均需要实现统一,使得人看起来会有一种和谐质感。其要求并不是完全的相似和累积,而是需要要素之间相互配合与协调,最终烘托出整体效果。因此营造整体氛围,打造整体美感是未来室内环境设计需要遵循的重要原则,更是当代环境艺术“整体美”的重要体现。

2.6 注重情感融入

由于室内环境设计的服务对象是人,所以设计师在进行设计的时候,绝对不可以忽略住户对其的情感满足程度。设计师需要从人的整体需求出发,考虑生活实用性的同时还应该依据不同的住户要求,设计出不同的艺术风格,这样才能体现出设计的自然化、人性化、个性化与情感化。设计师要明确大多数住户在进行室内设计的时候,其追求的目标都是舒适与温暖。故而其必须要将丰富的情感融入其中,从而为住户打造一个温暖舒适的宜居环境。

3 结语

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促使我国在建筑室内环境设计过程中,更加注重现代化的体现。现代化设计要求设计师注重住户的情感体验,体现实用性原则的同时更加秉承自然理念,从而营造出和谐、自然、健康的室内设计环境,满足住户不同层次不同特点的入住需求,将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最佳化处理。

参考文献

[1]周长积,周雅,傅娜.我国建筑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现状与发展[J].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11(6):603-606.

[2]曾扬君.我国建筑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现状与发展分析[J].山东工业技术,2014(21):263.

[3]刘舒静.建筑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现状及发展方向[J].中国房地产业,2015(Z2):42.

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趋势 篇7

随着现代结构技术, 高强材料及相关技术的发展, 现代室内环境设计水平得到空前提高。室内进行相互关联的空间序列的整体设计, 而且应用内外空间相互贯通渗透的“舍内空间室外化”和“室外空间室内化”处理手法, 把大自然中的山石, 流水、花木引入室内。然而在诸多的现实中却得不到环保、节能、安全的家。如果在装修设计时就考虑和利用环境、节能及安全, 提高居住的舒适和安全的同时, 设计装饰出一个环保、节能、安全的家, 那么久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中国科学院物理实验与建设部科技公司进行节能研究测试表明:在装饰设计是把原有的普通窗玻璃换成温屏节能玻璃窗为例, 由于它具有优良的隔热性能, 让是能保持更为舒适的温度, 炎热夏季里开空调消暑降温的时间将大大减少, 环境艺术与室内设计是连接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桥梁, 人类寄希望于通过设计来改造世界, 改善环境, 提高人类生存的生活质量。

在培养现代室内环境艺术设计师出发点就是一套完整的室内设计专业教育, 应该是一个平衡的系统, 即提供知识面宽广的文化教育, 又传授专业实践所必须掌握的专业技能, 其标准在专业学习方面有六项:

1、理论基础;

2、艺术造型基础与创造力培养;

3、设计表现技能;

4、职业实践知识;

5、艺术与设计;

6、研究能力;

综上所述:随着国家宏观调控制以环境保护意识形态对待环保。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师应该利用自身所学知识, 有责任和义务执行国家宏观调控的各项要求。下面的以下几点就是环境艺术与室内设计的发展趋势。

一、追求自然, 和谐环保

在具有现代感的室内装饰设计中, 一些具有民俗特点的物品也常常会勾起人们思乡、怀旧的情节。现代化的生活环境使我们也来越远离了淳朴的、率真的、夹杂着泥土芳香的田园生活, 不见了昔日的山野溪流、古道茅舍, 到处都是都市的喧嚣, 满眼都是林立的高楼, 人们只能靠数字和图形标志来识别自己的家门。

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长, 人们向往自然, 喝天然饮料, 用自然材料, 渴望住在天然绿色环境中。北欧的斯堪的纳维亚设计的流派由此兴起, 对世界各国影响很大, 在住宅中创造田园的舒适气氛, 强调自然色彩和天然材料的应用, 采用许多民间艺术手法和风格。在此基础上设计师不断在“回归自然”上下功夫, 创造新的肌理效果, 运用具象的抽象的设计手法来使人们联想自然。

二、艺术设计, 品味生活

随着社会物质财富的丰富, 人们要求从“物的堆积”中解放出来, 要求室内各种物件之间存在统一整体之美。室内环境设计是整体艺术, 它应是空间、形体、色彩以及虚实关系的把握, 功能组合关系的把握, 意境创造的把握以及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协调。许多成功的室内设计实例都是艺术上强调整体统一的作品, 在艺术修养上他还要具有一定得历史、美术, 美学等人文修养, 新的造型媒介和各种艺术手法的运用更是要做到相互渗透和融合, 摈弃各个艺术门类之间的门户之见, 这对设计师的协调和综合能力也有着较高的的要求。

三、环境现代化的高速、高效、高功能生活

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 是现代城市生活的一个特征, 在室内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这一个特点, 达到最佳声、光、色、形的匹配效果, 实现高速度、高效率、高功能, 创造出理想的值得人们赞叹的空间环境来。

四、凸显民族风情, 符合生活习俗

我国地域辽阔、历史悠久, 古老的历史在刻下一道道年轮的同时, 也留下了丰富多彩的文化, 5000年的文明遗存, 遍布神州大地。地域文化涉及自然风光、民族风情、宗教信仰、文物古迹、民间工艺和历史人物等。因此, 室内设计的发展趋势就是既讲现代化, 又讲传统。而国外的设计, 就会看到许多新的环境设计反映了本国设计人员致力于高度现代化与高度民族化结合的设计体现。07年落成的东京雅叙园饭店及办公大楼的室内设计, 传统风格浓重而又新颖, 设备、材质、工艺高度现代化, 室内空间处理及装饰细部处处引人入胜, 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并深受启发。

五、创新意识, 构建个性空间

当今的世界是一个以多样化为主流的世界,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 艺术设计领域反而需要更多的强调个性, 统一的艺术设计模式无论如何也不是我们需要的。然而大工业化生产给社会留下了千篇一律的同一化问题。相同楼房, 相同房间, 相同的室内设备。为了打破同一化, 人们追求个性化。一种设计手法是把自然引进室内, 室内外通透或连成一片。另一种设计手法是打破水泥方盒子, 斜面、斜线、或曲线装饰, 由此来打破水平垂直线求的变化。还可以利用色彩、图画、图案, 利用玻璃镜面的反射来扩展空间等等, 打破千人一面的冷漠感, 通过精心设计, 给每个家庭居室以个性化的特性。

从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趋势看, 现代设计师应立足设计文化的提高, 应当强化建筑与室内设计基本意识理念, 提高现代设计理论知识水平, 更好的发挥设计师的独特创意, 创造更多更好的, 具有时代感的室内设计作品。

摘要:人们对室内环境空间的要求越来越高, 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也越显重要, 成为近些年来设计师、居住者们瞩目的焦点。一个室内环境设计的优劣直接影响居住者的心情、生活习惯以及家庭, 更加影响社会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室内环境,艺术设计,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绮曼:《室内设计资料集》,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1年。

[2]董万里、段红波、包青林:《环境艺术设计原理》, 重庆大学出版社。

[3]黄凯、杨林:《室内设计与应用》, 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4年。

从生态室内设计谈室内环境的创造 篇8

1 生态室内设计概述

所谓生态建筑学, 是立足与生态学思想和原理上的建筑规划设计理论和方法。概括地说, 是用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 将建筑室内外环境作为一个有机的、具有结构和功能的整体系统来看待, 以人、建筑、自然和社会协调发展为目标, 有节制地利用和改造自然, 寻求最合适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符合生态观的建筑室内外环境。生态学和建筑学经过各自的发展走向结合, 给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室内设计赋予了更为丰富的内涵, 注入了全新的活力。生态设计其核心概念就是创造符合生态环境良性循环规律的设计系统。

生态室内设计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设计, 其基本思想是在设计阶段就将环境因素和预防污染的措施纳入设计全过程, 将环境性能作为设计目标和出发点, 力求使设计结果对环境的影响为最小, 主要包括“灵活高效”、“健康舒适”、“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等四个主要内容, 环境要素成为生态室内的核心与问题, 不仅要减少物质和能源的消耗, 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 而且要求相关产品及材料能够方便的分类回收并再生循环或重新利用。

2 生态建筑室内环境的特征

生态室内设计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设计, 以保护环境为己任的室内环境设计, 必须将环境意识贯穿于整个设计的全过程。由于增加了生态因素, 生态建筑室内环境除了具有一般意义上室内环境所具有的一切基本特征外, 还具有许多不同于一般室内环境的特征, 概况起来主要有系统整体性、生态有机性、界面的封闭性、系统调控的人为性、微观性, 以及与人的亲近性、使用的动态性、设计的开放性等。

2.1 系统整体性

生态建筑学是建筑学与生态学相结合的一门交叉科学, 生态建筑学将建筑置于整个地球生态系统之下, 作为整个生态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它受到系统整体的制约, 同时又对整个生态系统产生影响, 它与生态系统中的其他子系统一起, 共同维系着整个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室内环境的系统整体性, 包括三个方面的层次, 一是室内环境与建筑的关系, 二是室内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三是室内环境中诸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2.1.1 室内环境与建筑的整体关系

作为建筑重要组成部分的室内环境, 虽处于比建筑更低的层次, 但它与建筑本身之间、与自然环境之间以及室内诸要素之间都是一种相辅相成的整体关系, 不可割裂。建筑与室内环境设计之间的整体统一关系永远都是设计师应该重点考虑的内容。

2.1.2 室内环境与自然环境的整体关系

生态室内环境与周围环境之间也是一种有机统一的整体关系, 建筑必须同所在的场所、建筑材料以及使用者的生活有机地融为一体。有机建筑是一种由内而外的建筑, 它的目标是整体性, 有机表示内在的哲学意义上的整体性。在这里, 总体属于局部, 局部属于整体;在这里, 材料和目标的本质、整个活动的本质都像必然的事物一样, 一清二楚。

2.1.3 室内环境中诸要素之间的整体关系

在生态室内环境设计中, 以组成室内的各要素从比例、均衡、统一、对比、尺度、色彩冷暖、材料肌理等形式美的角度来考虑仍然是十分重要的。因为人的生理和心理因素永远是一个复杂、难以捉摸而又实际存在的东西, 这一点无论建筑理论如何发展, 都是不可能回避的。过去传统的室内设计, 大多也正是主要从这些方面来考虑的。但是, 符合生态原则的室内设计同时也十分关注室内物理因素对人体的物理影响, 如家具、陈设的人体工程学特征、室内空气品质、室内照明条件、室内防噪性能、室内温湿度等。而影响这些指标的因素是相互关联的, 室内整体环境是所有这些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 任何割裂其相互关系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 都会将室内环境设计引入误区。

2.2 生态有机性

按照生态学的原则, 建筑与室内环境共同成为一个有机的生命体, 建筑的外壳是生命体的皮肤, 建筑的结构是支撑的骨骼, 而室内所包容的一切则是生命体的内脏, 建筑只有在这三者的协同作用下才能保持生机, 健康地成长。因此必须坚持室内环境与建筑的一体化设计, 同时充分考虑室内环境诸要素之间的协调关系以及室内环境对整个自然环境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2.3 界面的封闭性、系统调控的人为性

建筑室内环境一般是由建筑的封闭外壳围合而成的, 因此与其他生态子系统相比, 它具有更强的封闭性。其自身无法完成能流和物流的循环, 自调能力是有限的, 必须借助于人工来维持平衡, 但这也同时提高了系统的可控性。我们可以借助现代科技的力量, 创造出一个既接近自然, 又符合健康、舒适要求的人类生活与工作的天堂。

2.4 微观性及与人的亲近性

在整个生态系统中, 建筑室内环境虽然处于微观层次, 然而却是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的一环, 因此生态室内设计在充分考虑其对环境的影响时, 也应该考虑对人的关怀, 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2.5 使用的动态性

建筑室内的使用永远处于一个动态的过程, 室内的使用对象与使用需求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变化, 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室内设计时, 应该采用相应的措施, 尽量满足这种动态变化的使用需求, 使室内环境永葆活力。

2.5.1 使用对象的动态性

建筑室内的使用对象永远处于动态的状况, 随着时间的变化, 建筑物室内包含的人数、人的感觉特点等永远都是一个变数, 由此而导致的对室内环境的反作用也就同样是一个变数。

2.5.2 使用需求的动态性

建筑室内的使用需求将会随着室内人员的变动而变化, 此外, 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 建筑室内的使用性质也会随时发生变化。一座建筑物, 也许今天还是一座仓库, 明天就会是一座办公楼或是一家大型舞厅。室内的使用性质变了, 室内的一切也就必须随之而改变, 这样才能符合新功能的要求。

2.6 生态审美性

作为艺术, 生态建筑的室内设计必须要遵循人类普遍的美学原理, 为人们提供视觉上的愉悦和精神上的享受。但除此之外, 它还必须顾及到人类以外的一切生物的生存与发展权利, 顾及到整个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因此, 生态建筑美学就是能够充分体现关乎生态秩序和建筑空间的多维关系的一种新的、综合的功能主义美学。

2.7 设计的开放性—公众参与

生态建筑的室内环境应该能够满足尽可能多的人们的需要, 其设计应该是综合了大多数人的智慧的结晶, 由公众参与的开放性设计方法是达到这一要求的有效途径, 同时这也对设计师的职业道德与业务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 生态室内设计的特点

3.1 当前室内设计的不良倾向

可持续性发展的研究和探索, 给各行业提出了一个原则和要求, 要求用全局的观点, 从生态和环保的角度, 以最低的能耗, 以可持续性的方式解决问题。室内设计的主要任务在于为人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合理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室内环境应当满足必要的要求, 应有合适的温、湿度, 必要的风速, 新鲜的空气, 充足的光线和不受周围环境的热、光辐射与噪声干扰等。既要在生产的过程中关注环境, 在自身和对环境的需求上最大限度的保护环境和利用资源, 又要在使用过程中保护使用者, 不污染环境。许多室内设计中, 因无视生态而导致对环境的破坏, 资源的浪费, 总括起来有如下几个方面要予以考虑:功能设计不合理, 过多的设计, 对建筑结构的再施工, 过多的热负荷和建材使用的不当等。

3.1.1 功能设计不合理

由功能设计不合理带来的各种浪费往往是潜在性的, 其原因有多方面, 从建筑自身的角度来讲, 建筑设计的不合理或后期使用功能与初期设计的功能不相符而带来的交通组织面积的浪费, 如空间过于迂回, 隔墙过多或空间过高, 装修时必须吊太低的天棚等等;从室内设计师来讲由于设计师缺乏对于功能组织的把握能力, 没有受过专业的良好训练, 室内空间分划出现各种各样的违反原则的方式, 都是对功能性问题解决不利的方面。所以谈到功能对资源的浪费问题, 决非是一个简单的、单方面的问题, 它也涉及到设计师的意识、能力, 建设者决策、判断, 与社会整体的室内意识水平的关系。

3.1.2 过多的设计

不考虑室内的功能与性能特点, 不以最符合其本身特点的室内设计语汇与方式完成, 而不分场合不分地点盲目地进行设计的堆积, 也带来了很大的浪费。随着科技的发展, 人们的审美意识逐渐由早期的喜欢繁琐复杂的装饰, 转为欣赏简洁明快的风格。设计师应充分把握住人们在不同时期对欣赏格调的变化, 这既是一个审美问题也是一个道德问题, 因为过多的设计无疑会消耗大量的建材, 也使得人们的审美趣味走向一个反面—以浪费资源为美。设计师应担当起建立正确价值观的导师作用, 极力推行符合环保精神的审美标准, 说服社会说服建设者, 决不应产生价值观的误导。

3.1.3 对建筑结构的再施工

不管出于何种原因, 室内装修总是伴随着一系列的结构改动。这些改动有些是轻微的调整, 比如取消某一部分墙体或在墙体上开洞;有些是对结构做大的改动, 比如取消某一根承重柱, 加固某一根梁, 砸开某一位置的楼板等。这些结构的改动对于建筑自身来讲, 非但影响了原有的结构稳定性, 还造成了巨大的浪费。更可悲的是由于结构改动后带来了一些无法克服的问题, 如取掉某根柱子以后带来的结构失稳, 而不得不进行再加固而形成了三次施工, 更使得人力物力的巨大损失。巨量的废弃物以及拆除时的粉尘污染, 对环境带来了很大的伤害。在室内设计的阶段中, 应充分考虑原有建筑结构的利用, 尽量避免对结构有伤害的设计, 而应该在布置功能与空间时仔细研究既有的结构与空间形式, 充分加以利用, 最大限度地减少空间结构的二次施工, 完全避免三次施工的出现。

3.1.4 过多的能源浪费

能源的节省从最根本上是资源的节省, 在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如何最大限度的节省能源。室内最大的能耗往往来自环境控制中的设备需求, 如何节省能源就应该避免大量的设置过多的没有必要的设备。自然能的利用如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等的利用, 应逐渐引入室内设计, 良好地组织与配合各种能源的合理使用, 是我们应当仔细考虑的重要问题。这也涉及到一个基本的原则即设计中如何确立室内环境的物理因素, 从功能性的角度入手作合理的配置而非完全从形式考虑, 这也应该上升到道德的高度。

3.1.5 建材使用不当

室内装修是由各类建材的施工与组织完成的, 合理的建材使用成为室内设计的关键, 而建材本身也是绿色问题的核心。大量的化工材料含有对人体有伤害的各种物质, 如甲醛、苯存在于各类含有胶的建材中, 而这两种物质对人的伤害相当大, 有些材料还含有放射性物质, 虽然在短时间内对人体不会带来明显的伤害, 但长时间在这样的环境中对人身的影响也是很大的。因此避免或减少这类建材的使用对环境和人身有益。建材使用的不当还表现在对材料选择的浪费, 设计师应注意风格问题, 出于不必要的原因大量使用稀有的或贵重的材料, 都是对资源的浪费。

3.2 生态室内设计的特点

3.2.1 提倡适度消费

在商品经济中, 通过室内装饰而创造的人工环境是一种消费, 而且是人类居住消费中的重要内容。尽管生态室内设计把“创造舒适优美的人居环境”作为目标, 但与以往不同的是, 生态室内设计倡导适度消费思想, 倡导节约型的生活方式, 不赞成室内装饰中的豪华和奢侈铺张。把生产和消费维持在资源和环境的承受能大范围之内, 保证发展的持续性, 这体现了一种崭新的生态文化观、价值观。

3.3.2 注重生态美学

生态美学是美学的一个新发展, 在传统审美内容中增加了生态因素。生态美学是一种和谐有机的美。在室内环境创造中, 它强调自然生态美, 欣赏质朴、简洁而下刻意雕凿;它同时强调人类在遵循生态规律和美的法则前提下, 运用科技手段加工改造自然, 创造人工生态美, 它欣赏人工创造出的室内绿色景观和与自然的融台, 它所带给人们的不是一时的视觉震惊而是持久的精神愉悦。因此, 生态美也是一种更高层次的美。

3.2.3 倡导节约和循环利用

生态室内设计强调在室内环境的建造、使用和更新过程中, 对常规能源与不可再生资源的节约和回收利用, 对可再生资源也要尽量低消耗使用。在室内生态设计中实行资源的循环利用, 这是现代建筑能得以持续发展的基本手段, 也是室内生态设计的基本特征。

4 生态室内设计的3F原则

4.1 Fitforthenature—适应自然, 即与环境协调原则

尊重自然, 生态优先是生态设计最基本的内涵, 对环境的关注是生态室内设计存在的根基。与环境协调原则是一种环境共生意识的体现, 室内环境的营建及运行与社会经济、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的统一发展, 使建筑室内环境融合到地域的生态平衡系统之中, 使人与自然能够自由、健康地协调发展。我们应该记住:人类属于大地, 大地不属于人类, 自然并不是人类的私有财产。

回顾现代建筑的发展历程, 在与环境的关系上, 人们注意较多的仍是狭义概念上的与环境协调, 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与基地环境的视觉协调上, 如建筑的体量、形态等与基地的地形地貌之间的协调, 建筑融于基地自然环境之中, 室内环境室外化等等。这些做法是正确的, 但是, 对于建筑与室内环境与自然之间广义概念上的协调, 却并没有足够的重视, 许多建筑与室内环境仅直观地与周围环境非常和谐, 甚至堪称“天衣无缝”—与地形结合紧密、体量得当、错落合宜、朝向良好、环境自然、室内空气清新、四季如春。但是, 在这些表面视觉上的和谐背后, 却往往隐藏着与大自然不和谐的一面—污水横流, 没有任何处理的随意排放, 使多少清澈的河流臭气四溢;厨房的油烟肆虐, 污染周围空气;娱乐场所近百分贝的的噪音强劲震撼, 搅得四邻无法安睡等等, 所有这些都是与生态原则格格不入的。因此, 生态室内设计, 不仅要求室内环境与周围自然景观之间的协调, 还十分强调与整个自然环境之间生态意义上的协调。

4.2 Fitforpeople—适应人的需求, 即“以人为本”原则

人类营造建筑的根本目的就是为自己提供符合特定需求的生活环境。但是人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 概括生理上的和心理上的, 相应地, 对于建筑室内环境的要求也有功能上和精神上的, 影响这些需求的因素是十分复杂的。因此, 作为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 为人类每日起居、生活、工作提供最直接场所的微观环境直接关系到人民的生活质量。生态设计在注意环境的同时, 还应给使用者以足够的关心, 认真研究与人的心理特征和人的行为相适应的室内环境特点及其设计手法, 以满足人们生理、心理等各方面的需求, 符合现代社会文化的多元多价。“以人为本”并不等于“以人为中心”, 也不代表人的利益高于一切。根据生态学原理, 地球上的一切都处于一个大的生态体系之中, 它们彼此之间相互依存, 相互制约, 人与其他生物乃至地球上的一切都应该保持一种平衡的关系, 人不能凌驾与自然之上。虽然追求舒适是人类的天性, 本无可非议, 但是实现这种舒适条件的过程却是要受到整个生态系统制约的。“以人为本”的人, 是广义的抽象的, 是代表着过去、现在和将来不断生息繁衍的整个人类, 而决不是具体的人, 更不应该是自我意识上的人。因此, “以人为本”必须是适度的, 是在尊重自然原则制约下的“以人为本”。生态室内环境设计中对使用者利益的考虑, 必须服从与生态环境良性发展这一大前提, 任何以牺牲大环境的安宁来达到小环境的舒适的做法都是不合适的。

4.3 Fitforthetime—适应时代的发展, 即动态发展原则

室内环境中的诸要素始终处于一种动态变化过程中, 不知识室内的物理环境会随着四季的更迭以及各种因素的变化而变化, 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 建筑内部的各个部分功能也可能发生很大的变化。另外室内使用者的情况也始终处于变化之中, 这就要求生态室内环境设计应该具有较大的灵活性, 以适应这些动态的变化。

由于可持续发展概念本身就是一种动态的思想, 因此生态室内设计过程也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 建筑始终持续的影响着周围环境和使用者的生活。这种动态思想体现生态室内设计中, 就是室内设计还应留有足够的发展余地, 以适应使用者不断变化的需求, 包容未来科技的应用与发展。毕竟室内的终极目的是更好地为人所用, 科技的追求始终离不开人性, 我们必须依靠科技手段来解决及改善室内环境, 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优越, 同时又有利与自然环境持续发展。

未来的建筑不仅需要亮丽的外表, 网络的普及、供水、供气、供热、排水等基本体系的建设, 更需要有均匀布置的公园、绿地、林带、水系等生态绿化系统, 社区的垃圾、污水、粉尘、废气的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并使其纳入生态系统的物质大循环, 并得到再生和再利用;生态建筑就是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 运用生态学、建筑学的基本原理, 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 尽量合理利用自然条件而减少对能源的消耗, 合理地安排并组织建筑与其他领域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 使其与环境之间成为一个有机结合体。

5 生态室内设计的主要内容和手法

5.1 生态室内设计的主要内容

(1) 在进行室内空间设计时, 应时时处处考虑气候、环境、能源, 解决好自然资源和能源的可持续利用, 包括对日光、通风、水、木材及各类自然资源的最充分利用;在空间组织、装修设计中, 尽多地利用自然元素和天然材质, 以可持续发展精神创造出自然的生活工作环境。

(2) 按生态的要求, 室内设计选材应充分注重建材无毒无害、防火防尘、防蛀防污染等问题, 包括使用可降解的建材。

(3) 室内装修装饰设计应尽量减少能源、资源消耗, 最好是“零消耗”, 必须考虑和开发资源、材料的再生利用。

(4) 室内设计师应从事生态设计和研究, 逐步加大室内空间设计中自然要素的比重, 使室内装修装饰更贴近自然。

(5) 中国室内设计师要尽快突破目前中国室内设计的“旧套路”, 不搞过度装饰, 不去片面地追求豪华虚荣或所谓“时髦”, 以减少视觉污染, 减少人力、物力的滥用浪费。

5.2 生态室内设计的主要方法

5.2.1 室内设计室外化

人们渴望亲近自然, 设计师通过设计把室内做得如同室外一般, 把自然引进室内, 这种设计手法称为室内设计室外化。

5.2.2 室内室外连为一体

通过建筑设计或改造建筑设计使室内、外通透, 或打开部分墙面, 使室内、外一体化, 创造出开敞的流动空间, 让居住者更多地获得阳光、新鲜空气和景色。由于建筑结构和材料技术的进步, 将巨大屋盖移动的建筑设计已经出现, 室内外就完全连成一体了。

5.2.3 引入绿色植物和景观

在室内设计中运用有生命的造型艺术, 用盆栽、盆景、水景、插花等景观来获得对大自然的感受。在这方面中国传统盆景艺术有丰富的遗产可以继承。

5.2.4 通过绘画“创造”山水景观

用绘画手段在室内创造出山水景观, 这是受到原始人类洞穴中岩画的影响。室内的风景壁画、植物花卉、云天水色等, 既有把大自然引进室内的效果, 又增加了室内艺术氛围。

5.2.5 室内造园

运用室内造园手法, 如四季厅、共享空间中营造较大型自然景观的庭院设计。这些全天候的生态花园倍受人们欢迎。

5.2.6 强调自然材质

在室内设计中强调自然材质肌理的应用, 让使用者感知自然材质, 回归原始和自然。设计师对表层选材和处理十分重视, 用强调素材的肌理、暗示功能性来突破框, 大胆地原封不动地表露水泥表面、木材质地、金属等材质, 着意显示素材肌理和本来面目。有的材质原始粗犷, 有的则施以精密的打磨, 使之具有冷静光滑的表面, 都能牵动人们的情思, 这就是用“耳中见色, 眼中闻声”的艺术手法来进行设计, 使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所具有潜在的怀乡、回归自然的情绪得到补偿。

5.2.7 模拟大自然

在室内环境创造中采用模拟大自然的音声效果、气味效果的手法, 如花香鸟语、风声浪涛等动态环境效果, 让人们在室内就能获得进入大自然的嗅觉、听觉感受, 科技高度发展为设计创造提供了实现的可能性。

6 生态室内设计中可选用的基本技术措施

6.1 采用生态环保型装修材料

生态环保型装修材料正在逐步实现清洁生产和产品生态化, 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对人体及周围环境都不产主危害, 从室内更新出的旧材料又比较客易自然降解及转换, 并且可以作为再生资源加以利用, 生产新产品。这是所有建筑材料的发展方向。目前已研制出的无毒涂料、再生壁纸等, 都程度不同地实现了上述目标。由于现在大多数产品都还达不到这种要求, 因此装修材料首先要考虑选择无毒气散发、无刺激性、无放射性、低二氧化炭排放的材料。

6.2 室内设计与诱导式建筑构造技术结合

通过诱导式建筑构造技术设计可以有效地利用自然通风, 自然采光, 提高室内的舒适度, 满足室内的采光通风要求。把诱导贰建筑构造技术的外在形式作为“部件”、“元素”融人室内装修设计。通过科技手段, 遵循美的法则, 进行人工生态美的创造。这不仅为室内设计增加了新内容, 而且也获得了良好的生态效果。

6.3 采用全面的现代生态技术

由于植物能够吸收二氧化碳, 清除甲醛、苯和空气中的细菌, 形成健康的室内环境, 具有生态美学方面的作用。因此扩大绿化, 把绿化、庭园引进室内环境是室内生态设计的重要内容。目前发展起来的腐植土生成技术。防水处理技术。无上栽培技术等都大室内绿化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室内绿化是多层次的。室内绿化庭园从技术上讲可以设在建筑的任何层数, 也可以设在阳台、层顶上。室内多层次的绿化一方面补充了地面绿化的不足, 另一方面, 室内绿化往往与建筑自然通风。自然采光的处理结合, 成为室内设计的重要环节, 大大改善了室内空间与自然的隔离状况。

6.4 节约常规能源技术

节约常规能源是室内生态设计中不容忽视的重要方向。现代科技研制出的吸热玻璃、热反射玻璃、调光玻璃、保温墙体等新材料具有许多优越的性能, 如能组合成产品构造形式与室内设计结合, 可以达到保温和采光的双重效果而大大节省能源。以供暖技术中的地板辐射式采暖为例:地板辐射式采暖, 是通过埋设于地板下的加热管——铝塑复合管或导电管, 把地板加热到表面温度18至32摄氏度, 均匀地向室内辐射热量来达到取暖效果。地板辐射式采暖的优点很多, 一是地面温度均匀, 热气自下而上逐渐递减, 舒适度高;二是空气对流减弱:可以降低室内灰尘, 三是与其他采暖方式相比可节约能源10%到20%, 同时还能节约2%到3%的室内使用面积, 四是拥有良好的隔音效果。

此外, 节能型灯具、节水型部件在室内装修中的充分运用, 都能起到节约常规能源的效果。节省照明装置所消耗的能量也是节能的一个重要方面。其方法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使用具有较高能源效益的照明装置, 另一方面是减少照明装置的使用时间。除此之外, 也可利用自动控制系统来节省能源。例如, 通过安装红外线或超声波运动感应器, 探测办公室、走廊、楼梯间是否有人活动, 并在有需时才自动开启电灯, 节省电能。

6.5 与洁净能源技术结合

使用洁净能源, 它既满足使用能源的可持续性, 又不会对环境产生危害, 最符合生态型的室内环境要求。目前, 最有广泛使用前景是太阳能利用技术。它主要是通过特定构造和材料来利用太阳能, 应用范围相当广泛。经过精心设计处理后的太阳能设施, 可以自然融入建筑物中。目前最有发展前景的阳光温室技术、太阳能热水技术, 都会使室内空间呈现出一定的特点, 对室内装修设计也都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这需要在生态室内设计中认真研究解决。

6.6 现代高技术的结合

以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电子技术、材料技术等为代表的现代高科技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将对采光、通风、温度、湿度等室内环境产生巨大的影响, 有可能使室内环境设计出现一次新飞跃。 [ID:4674]

摘要: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 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在健康、舒适、安全居住的同时, 做到高效地节约资源、能源、土地、水和材料是全球建筑学家和整个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生态室内设计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设计, 其基本思想是在设计阶段就将环境因素和预防污染的措施纳入设计全过程, 将环境性能作为设计目标和出发点, 力求使设计结果对环境的影响最小, 运用基本无毒无害的纯天然材料、绿色建材, 创造出回归自然、环保节能、宁静清新、自然、简朴、高雅的室内环境。

论室内环境与装饰的艺术设计 篇9

装饰艺术派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法国巴黎召开的一次装饰艺术与现代工业国际博览会, 后传至美国等世界各地, 如美国早期兴建的一些摩天楼即采用这一流派的手法。装饰艺术派善于运用多层次的几何线型及图案, 重点装饰建筑内外、门窗线脚、槽口及建筑腰线、顶角线等部位。上海早年建造的老锦江宾馆及和平饭店等建筑的内外装饰, 均为装饰艺术派的手法。近年来, 一些宾馆和大型商场的室内, 出于既具时代气息又有建筑文化的内涵考虑, 常在现代风格的基础上, 在建筑细部饰以装饰艺术派的图案和纹样。上海和平饭店大堂室内装饰, 装饰图形富有文化内涵, 灯具及铁饰栏板的纹样极精美, 井格或平顶粉刷也具有精细图案, 该大堂虽为近期重新装修, 但仍保持原有建筑及室内典型的装饰艺术派风格。室内装饰的艺术设计是根据建筑的使用性质、所处环境和相应标准, 运用物质技术手段和建筑美学原理, 创造出功能合理、舒适优美、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的室内环境的思维过程。这样的空间环境, 既具有使用价值又满足相应的功能要求, 同时也反映了历史文脉、建筑风格、环境气氛等精神因素。

2 室内空间设计

2.1 室内空间的类型

室内空间的类型也是随着人们使用功能的需要而不断发展的。从室内空间的使用方面来讲可以分为固定空间和随机可变空间。室内固定空间是在建筑房屋时由墙、顶、地围合而成的, 是室内的主要空间。在室内利用隔断、家具、绿化、水体等把空间再次划分成不同的空间, 具有灵活的机动性, 便成为随机可变空间或者次空间。

室内空间依据不同的分类方法可以有很多种类。如依据空间的开合特征可以分为封闭空间和开敞空间两大类;依据空间的使用特征可以分为私密空间和公共空间 (共享空间) 两大类;依据空间中人流特征可以分为静态空间、动态空间 (流动空间) 等等。

(1) 开敞空间

开敞空间的开敞度取决于界面的围合程度和开洞的大小以及启闭的控制能力等。开敞空间一般是作为室内和室外的过渡空间, 有一定的流动性和很高的趣味性。开敞空间又可以分为外开敞式空间和内开敞式空间。

1) 外开敞式空间;这类空间的特点是空间的侧界面有一面或几面与外部空间渗透, 利用玻璃天窗同样也可以形成外开敞式效果。

2) 内开敞式空间;这类空间的特点是在围合空间的内部形成内庭院, 然后使内庭院的空间与四周的空间相互渗透。这个内庭院可以加玻璃顶, 也可以不加。

(2) 封闭空间

用限定性比较高的围护实体界面包围起来的, 无论是视觉、听觉、小气候等都有很强隔离性的空间称为封闭空间。这类空间具有很强的安全感、私密性和区域感。

(3) 流动空间

流动空间是指若干个空间是相互连通的, 人可以在其中流动, 随着人们视线的移动可以不断变化视觉效果, 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因此, 流动空间具有生动的、积极的、富有活力的因素, 具有明确的方位诱导性。应尽量避免孤立静止的空间休量组合, 主要空间分隔要有灵活性和围透关系。

2.2 室内空间的特性

(1) 室间的体量与尺度

室内空间的体量大小主要是根据房间的功能使用要求确定的, 室内空间的尺度感应与房间的功能性质相一致。比如住宅里的居室, 过大的空间就难以造成亲切和宁静的气氛。对于公共活动来说, 过小或过低的空间都会使人感到局促或压抑, 这样的尺度会有损于它的公共性。但如果超出了某种限度, 特殊的亲和感觉也就不存在了。所以设计中要把握恰当的尺度, 创造出良好的空间效果。

(2) 空间的形状与比例

不同形状的空间会给人不同的感受, 在选择空间形状的必须把功能使用要求与精神感受方面的要求统一。最常见的室内空间一般呈矩形平面的长方体, 因为直线是人比较容易接受的, 使用起来也比较方便, 家具也易于布置, 所以矩形的空间在实际中得到广泛应用。不同形状的空间还可以影响人的情绪, 比如一个窄而且高的空间, 因为竖向的方面性比较强烈, 就会让人产生向上的感觉, 甚至可以激发人们产生兴奋或激昂的情绪;细而大的空间, 可以使人产生深远的感觉, 这样的空间形状可以诱导人们怀着一种期待和寻求的情绪, 空间越细长, 期待和寻求的情绪越强烈, 加上顶棚和铺地灯具的共同作用, 更加强了这种延伸感。

(3) 空间的围透关系

空间是围还是透, 将会影响到人们的精神感受和情绪。只围不透的空间会让人感到弊闷, 但只透不围尽管开敞, 内部空间的特征却不强, 也难以满足应有的使用功能。空间的围和透是相辅相成的, 在环境空间设计时要把握围与透的度, 根据具体使用性质来确定是围是透。

凡是实的墙面, 都因遮挡视线而产生阻塞感, 凡是透空的部分都因视线可以穿透而吸引人的注意力, 利用这个特点, 通过围透关系的处理可以有意识的把人的注意力吸引到某个确定的方向。通过落地玻璃窗使空间通透, 并且把人的注意力吸引到窗外的竹林里;连续的水平窗使人视野舒展开阔, 室外景致尽收眼底, 人在进行的过程中, 视线没有间断, 有很好的景观连续性。

2.3 室内空间的功能要求

室内设计中用空间来造型, 从人的文化、心理需求出发, 并能体现在空间形式的处理和空间形象的塑造上。用空间效果来使人产生某种感受, 对人的情绪影响强烈。室内空间都具有形式美和意境美两个方面。但是符合形式美的空间, 不一定达到意境美。形式美只能解决一般问题, 意境美才能解决特殊问题;形式美只涉及问题的表面, 意境美才深入问题的本质;形式美只抓住人的视线、意境美才抓住人的心灵。通过室内的一切条件, 如室内空间、色彩、照明、家具陈设、绿化等, 创造具有一定气氛、情调、神韵、气势的意境美, 是室内形象创作的主要任务。

3 室内装饰设计的性质

3.1 要具有时代性

室内装饰设计要顺应时代要求, 应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这样才能让人们乐于接受, 收到应有的设计效果。

3.2 要具有实用性

室内装饰设计要贴近生活, 实用是功能的体现, 要使人们有舒适感。

3.3 要具有艺术性

设计时仅仅考虑实用性已远远满足不了人们对室内装饰的要求, 应根据人们对美的追求, 通过艺术设计使人们从中得到美的享受。要充分利用建筑结构的特点, 考虑如何弥补建筑设计的不足, 从而获得最佳的艺术设计效果。

3.4 要具有整体性

室内装饰设计是一种比较复杂, 要求有整体构思的艺术创作活动, 设计时一定要从整体全局出发, 每一个细节的设计和每一个局部用料的选择都要服从于整体, 既要使各个局部具有个性, 又要不破坏整体效果。

4 室内环境装饰设计的特点

4.1 室内环境设计的构成要素

室内环境设计的构成要素包括:合理的空间布局、家具陈设的功能性与装饰性设计、室内绿化小景、室内色彩、室内照明造型等。这些要素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相互关联, 不能孤立地进行。对室内声环境中的隔声、吸声和噪声背景等的考虑, 在现代室内设计中, 这些构成因素的大部分都有定量的标准。

4.2 对人们身心健康的影响

由于人们一生中极大部分时间是在室内度过, 因此室内环境的优劣必然直接影响到人们的安全、卫生、工作效率和舒适程度。室内空间的大小和形状, 室内界面的线形图案等, 都会给人们生理上、心理上较强的、长时间的、近距离感受, 甚至可以接触和触摸到室内的家具、设备以至墙面、地面等界面, 因此很自然地对室内设计要求更为深入、细致、缜密, 这就要求更多地从有利于人们身心健康和舒适的角度去考虑, 要从有利于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的角度去考虑。

4.3 功能技术与装饰工艺美

室内设计则以室内空间、界面线形以及室内家具、灯具、设备等内含物的综合, 给人们以室内环境艺术的感受, 因此室内设计与装饰艺术和工业设计的关系也极为密切。

5 结束语

现代室内设计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 尽管还只是近数十年的事, 但是人们有意识地对自己生活及从事生产活动的室内进行安排布置, 甚至美化装饰, 赋予室内环境以所祈盼的气氛, 却早已从人类文明伊始的时期就存在了。我们把室内环境装饰设计得生动别致, 不但丰富了室内景观, 也给室内环境增添了生气和活跃气氛。

参考文献

[1]李晨.室内设计原理[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 2011.

[2]屈德印.环境艺术设计基础[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6.

[3]关东海.室内.展示.设计[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1996.

室内外环境艺术设计 篇10

在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科学技术不断完善,已形成比较完善的环境心理学说的今日,人类的居住空间设计是如何运用环境心理学的,环顾四周,大到建筑形体,小到室内空间,无一脱离环境心理学影响。建筑与建筑之间的距离、建筑的朝向、建筑周围的绿化等等,都要考虑人的心理感受,充分利用阳光、山水、园林等环境资源,使居住空间与环境自然融合,最大程度的远离喧嚣地段,营造空间清新,交通便利的居住环境等等。室内环境中,房屋的层高,居住生活空间的大小,具体的比如说,卧室要多大住得舒服,卫生间浴室要多大要怎样设计才会让使用者更方便自在,餐厅得多大才让家人觉得用餐愉快,厨房得多大怎样设计才让忙碌的人觉得也很轻松,这一切都是由人类自身对归属感,领域感,个人空间,私密性等等主观感受决定的,也都是环境心理学运用的结果。

理想的生活空间,生活形态定是完美的结合了环境心理学的结果,拿实例分析,成功的建筑作品总是能让多数人认可的一个参照,绝对是少不了看着美观,住着舒服,用着方便,而这些感性的意识形态也是空间完美利用的真实映射,拿贝聿铭的香山饭店做分析,贝聿铭设计香山饭店是经过长期的深思熟虑的,而且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与建成以后,香山饭店与香山这个特定环境的关系是非常重视的,他主张严格限制北京城的建筑高度,以保持故宫向外平缓开阔的空间格局,这是为了最大程度的将建筑本身与整个环境融合,即是充分的结合和利用自然环境,人文环境。整个建筑建在香山,也生在香山。香山饭店建造有许多的园林庭院,在设计过程中,无论设计师是布置一座假山或是种植一株植物都存在诸多环境心理因素需要考虑,不仅要考虑它们的空间位置关系,还要考虑与它有关的人的关系,设计师通过一系列关系的设计来充分展示物体最吸引人的特征,从而控制人对物体的感知。成功的建筑作品,总是能够让人们更好的享受其带来的舒适人性化的设计,环境心理学,也总是会被完美的运用在每一件成功的建筑作品上。

当然,现实生活中,也存在着许多不科学不人性化的设计,就拿某大学的宿舍楼来说,条条长长的通道,漆黑抑郁,不管是从室内空间来讲,采光来讲,还是安全消防来讲,这都绝对是一件极其失败的建筑作品,宿舍楼更是不人性化,室内空间狭小,人类长期生活在狭小的居住环境中,很容易让其心理变态,抑郁,狂躁,从而影响身心健康,这都是欠缺对环境心理学与建筑之间的关系的思考与运用。

办公空间室内环境设计探析 篇11

在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都市人每天似乎都奔命于工作,而工作环境质量的优劣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每个人。如何让人们的“办公环境”舒适、健康,如何提升其品质,这需要人們共同关注,更需要设计师大量情感的投入。

人性化设计的不可或缺

办公环境,为满足人的工作需求而提供的场所。这里的“需求”,我认为包括两个方面:物质功能需求和精神功能需求。前者是早期传统工业模式下办公环境的聚焦点,虽说它是个永恒的话题,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会更多地去关注精神功能需求。

设计师在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员工的意愿,结合办公的特点及工作属性,体现出对员工的关怀,营造一个真正属于办公空间主人而非设计师的人性化办公环境。目前,有些设计师关注的只是办公空间环境的整体性,过多地强调了装饰性,忽略了对细节的表达。比如,在这个高科技时代,电脑在办公空间中是不可或缺的,我们就应充分考虑放置电脑的家具,其形式、储藏、功能等方面的需求,进一步说,还要考虑插座的布置,高度、数量,如此等等。所以设计时,我们要考虑其办公形式、功能划分、流线安排、家具陈设、通风光照、材质肌理、造型色彩、绿化植物等方面。

作为办公空间的主体——人,理所当然地应该成为营造环境的本源和归宿。工作的人每天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办公室,要想获得身心的健康和工作的愉悦,创造不菲的价值,这就需要一个“家”一般的环境。设计中员工休息区的设定,娱乐健身等等,这正是人性化设计的高层次体现。

绿色设计理念的渗透

绿色设计理念是在上个世纪末国际上兴起的一种先进设计思想,是对人类赖以生存环境的关注。它的提出对人类、地球乃至于整个宇宙都有着积极的意义。作为办公空间室内环境,人类重要的活动场所,也应该有着绿色设计理念的渗入。

绿色设计,可以理解为生态设计、环保设计、低碳设计、可持续发展等相关理念,其宗旨是保护生态平衡,物人相宜,体现人性化设计,创造和谐美好的环境。怎样运用绿色设计,可以从下面两方面进行理解。

其一,绿色植物的运用。在办公空间中,由于人员相对比较集中,空气质量较差,绿色植物的引入,可以改善空气质量,丰富空间层次,优化空间环境。特别在电脑较集中的区域,很多绿色植物(如吊兰、常春藤、芦荟等)可以很好的吸收二氧化碳,清除甲醛、苯;滴水观音、文竹等可以清除空气中的浮尘和细菌;仙人掌又可以减少电磁辐射。植物的引入还可以缓解人的视觉疲劳,陶冶人的情操,调节微气候等。

其二、绿色理念。使用无污染的绿色材料,坚决抵制甲醛含量超标的人造板,放射性物质超标的石材,还有一些有毒物质的涂料。近年来,一种用于木制家具的水性木器漆使用比较广泛,它是以水为介质,无毒无味、无环境污染,而且漆膜平滑光亮,有效的避免了传统木器漆刺鼻气味,符合涂料环保化的发展趋势。另外,在照明方面要注重自然光源的运用,充分发挥窗户的功效,让光线最大化的得到利用,这样可以减少人工辅助照明,从而有效的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在人工辅助照明中可采用LED光源,使用定时开关和可调光技术,从而达到节能的效果。

文化性的关注

现在的设计越来越相似了,缺乏民族和区域性的特点,很多企业或公司片面地强调了装饰美而忽略了企业文化,显得轻浮乏味。企业文化在企业形象中的体现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它可以增强员工间的认同感,增强企业内部的凝聚力,塑造良好的公众形象和社会地位。关注企业文化,包括企业环境、企业理念、历史人物、取得的成就以及发展规划等。

在现代办公室内环境设计时,要体现不同性质办公空间的文化性,利用企业自身的VI视觉识别系统或企业理念塑造具有鲜明的、强烈的个性,以体现企业独特的整体形象,从而激励员工的创造性,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多元化的趋势

人们的工作模式异常多样化,办公环境也出现多样化,时下较流行的应属于SOHO和LOFT办公模式。SOHO是small office home office的缩写,意为小型化办公和家庭办公模式,实质上它是一些自由职业者(如设计师、自由撰稿人、艺术家等)的工作方式,具有一种时尚、潮流感。而LOFT指那些“由旧工厂或旧仓库改造而成的,少有内墙隔断的高挑开敞空间”,其内涵是高大而敞开的空间,具有流动性、透明性、艺术性等特征。

其次,功能的多元化也是必然的。一个办公场所有行政办公、会议、接待等常见功能,此外应还具有餐饮、休闲、活动健身等配套服务性功能。这些功能之间或联系、或独立,这也就要求在办公隔断设计时,或“围”或“透”,如此空间设计出现多元化构筑。传统型的封闭式办公是其中一种,主要是满足行政办公管理层的需要,有的也将其称之为格间式办公。第二种是开敞式办公,主要是普通员工的工作模式,部门间或员工间有紧密联系的业务和交流需求。此类空间大自然或周围环境有一定的交融。第三种是组合式办公空间,也可称之为半开敞式空间。

总之,办公空间室内环境的设计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更新,我们在关注人类生存的地球环境时,更要关注身边的环境,最终创造优美,健康舒适的环境。

(作者单位:湖北理工学院艺术学院)

室内环境监测系统的设计 篇12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室内居住环境的质量越来越重视。可有些人缺少安全使用煤气的相关知识,以致煤气中毒频繁发生。另外,当今城市高楼林立,居住环境相对闭塞,缺乏空气流通,以致室内环境的温湿度可能不合理。如果长时间处在温湿度不合理的环境下,很容易打破人体内环境,诱发多种疾病。因此,迫切需要一套完善的室内环境监测系统,及时监测室内的温湿度和一氧化碳浓度信息。

1 系统总体设计

室内环境监测系统总体设计框图如图一所示。

整个硬件电路以单片机为控制核心,外围由各个传感器模块、LCD1602显示模块和矩阵键盘等模块组成。整个系统工作时,温湿度传感器和气敏传感器实时监测室内的温度、湿度和一氧化碳浓度,并将这些信息传给单片机处理。通过矩阵键盘可以方便的设置一氧化碳报警的上限值以及是否开启报警的功能。LCD1602可以实时显示室内温度、湿度、一氧化碳浓度及其报警的上限值,以及报警的开关状态。

2 单片机模块的设计

本单片机最小系统以STC89C51为主控芯片,由晶振电路、复位电路等外围电路组成,其最小系统如图二所示[1]。

3 气敏传感器模块的设计

该模块主要由MQ-7气敏传感器和A/D转换芯片TLC549组成。首先,通过气敏传感器MQ-7将一氧化碳气体浓度的变化转化为电阻的变化[2],再串接一个分压负载,这样就可在这个负载上得到一个变化电压值,就能间接地得到变化的电压值跟气体浓度的关系[3]。最后,通过8位A/D转换芯片TLC549将这个模拟的电压值转换成单片机可以接收的数字信号[4],单片机根据电压值与浓度的关系就可以最终计算出当前的气体浓度。

4 温湿度传感器模块的设计

该模块采用了瑞士的SHT75作为温湿度传感器[5]。它是一款提供全量程标定数字输出的传感器,其默认分辨率为:14位(温度)及12位(湿度),自带有A/D转换芯片,因此它可以直接与STC89C51进行数据交换而不需要其他外围电路。

4.1 温度测量

由能隙材料PTAT(正比于绝对温度)研发的温度传感器具有较好的线性。可用公式(1)将数字输出SOT转换为温度值,温度转换系数如表一所示。

由于本系统采用的是5.0V的电压、14bit的精度,所以d1=-40.1,d2=0.01。

4.2 湿度的测量

因为SHT75直接输出的湿度值是非线性的,需要补偿湿度传感器的非线性,可用公式(2)进行湿度补偿,湿度补偿系数如表二所示。

其中,RHlinear为经线性补偿后的湿度值,SORH为相对湿度测量值,c1、c2、c3为湿度补偿系数。由于本系统采用的是12位精度的湿度值,所以c1=-2.0468,c2=0.0367,c3=-1.5955E-6。

由于上述参数是在测试参考温度25℃下测得的,与实际温度不符,所以湿度信号可用公式(3)进行温度补偿,温度补偿系数如表三所示。

其中,RHture为最终准确的相对湿度值,T为当前的温度值,RHlinear为经线性补偿后的湿度值,t1、t2为温度补偿系数。由于该系统采用的是12位精度的湿度值,所以t1=0.01,t2=0.00008。

5 软件模块设计

软件设计主要包括主程序、温度测量程序、湿度测量程序等模块,其结构框图如图三所示。

主程序完成对各个模块的调用,对报警的判断,对按键查询与显示,以及计算报警上限值,进行中断处理。

温度测量程序主要用于与SHT75传感器进行通信,完成温度数据的传送,并完成数据的转换,计算出真正的温度值。

湿度测量程序主要用于与SHT75传感器进行通信,读出传感器的湿度数据,并对湿度信号进行非线性和温度补偿,计算出真正的湿度值。

A/D转换程序主要用于与TLC549模数转换芯片通信,得到的电位器两端电压的数字信号,计算当前的气体浓度。

数据处理程序主要用于将温湿度、一氧化碳浓度转换成对应的ASCII码字符串,以便LCD1602显示。

LCD1602显示程序包括初始化、显示温湿度信息及一氧化碳浓度等信息。

6 结束语

本文设计的基于STC89C51单片机的室内环境监测系统设计简洁清晰,功能完善,结构合理。所选的单片机资源丰富,配合多种传感器及相关外围电路,使该系统非常容易监测室内环境的变化,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该系统操作简单、性能稳定、体积小,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和实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潘晓贝,郭志冬.基于单片机的室内环境监测系统设计[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0,(04):1-4.

[2]杨利容,周芸.可燃性气体泄漏报警器设计[J].湖南农机,2013,40(11):80-81.

[3]翟晓华.基于AT89C52的家庭煤气报警器设计[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12):9-10.

[4]张莉.基于TLC549数字电压表的设计[J].科技广场,2011,(07):146-149.

上一篇:水质指标评价法下一篇:丹参的临床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