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部发展环境

2024-10-01

外部发展环境(精选12篇)

外部发展环境 篇1

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近年来出现的新生事物, 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借鉴和参考。独立学院唯有理清思路、谋划发展, 闯出发展新路子, 走上稳步发展、良性积累的道路, 才能赢得新一轮发展的先机。本文对独立学院发展的外部影响进行分析, 理性对待、科学思考、认清形势, 理清发展变化的外部环境和空间, 是促进独立学院稳步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

一、国际国内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

从国际视野看, 各国综合国力与国际竞争力的提高越来越依赖于本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高等教育通过知识创新、科技创新, 通过造就大批各种类型的人才, 为国家科技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同时也提高了国民素质, 满足了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新需求, 并在促进社会经济实现可持续快速发展中, 发挥出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的推动作用。在经济全球化和科技发展逐步加快的国际环境中, 世界各国竞相制定人才开发战略, 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努力提升人力资本水平, 已成为世界各国增强核心竞争力及实现国家发展的重大战略。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 这无疑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新机遇和强大动力, 也为独立学院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机遇。

无论从国际视野、还是从我国自身发展的需要看, 我国高等教育必然还要在现有的基础上稳步发展。据教育部周济部长在2005年亚洲教育北京论坛上发表演讲所言, 我国还将继续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 2020年要实现高等教育毛入学率40%的目标。我国高等教育适龄人口从2002年开始剧增, 到2008年达到20年内的最高点。2020年, 我国高等教育学龄人口为8200万人, 如果此时的毛入学率为40%, 则有3280万人要求入学。要完成这样一个目标, 仅靠公立高校远远不够, 必须大力发展民办高等教育, 主要是靠大力发展新制独立学院。从我国的国情和高等教育发展的形势需求看, 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 进一步促进独立学院的健康、规范化发展, 是适应我国高等教育需求变化, 有效推动高等教育多途径健康发展的战略选择。

二、政府的政策支持和建立法律规范

独立学院的发展和壮大离不开政府的政策支持和理论引导, 政府应提供良好、宽松的政策环境, 做好民办高等教育定位问题的基础工作, 确定科学的发展目标, 完善各项政策和法律规范, 保证竞争的公平性, 并担负对独立学院的办学行为和教育质量进行监督管理的职责。

1.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

独立学院大部分是在政府尚未出台相关规章和政策的情况下建立与发展起来的。独立学院办学的主要依据是国家颁布的2003年9月1日起执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 和教育部2003年4月24日印发的《关于规范并加强普通高校以新的机制和模式试办独立学院管理的若干意见的通知》, 以及各省 (市、自治区) 根据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制定的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细则。但《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和各省制定的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细则只对民办教育办学做了具体的规定, 而对独立学院的办学、管理和投资等方面的问题并没有做详细的说明, 这与独立学院已有的办学规模和建设发展是不相适应的。由于民办独立学院的法律地位和权益尚未得到保证, 民办高校运作的完全市场化和享受政策上存在着与公立学校不公平的矛盾, 给民办独立学院的发展带来许多困难。在现实生活中, 尚存在许多不平等、不公平的现象。如民办独立学院与公办高校同属教育机构, 民办独立学院作为社会团体, 要到民政部门登记并接受其管理, 而公办高校则不必;政府发文件讲级别, 公办高校是厅局级, 民办独立学院则没级别, 往往对学校工作带来不利的影响;民办独立学院按公办高校标准为教职工交“三险一金”, 但教职工退休后却不能享受公办高校教职工的退休待遇, 以致使民办独立学院很难引进专职教师, 引进了也留不住等等。

因此, 要使独立学院稳步发展, 就要进一步完善《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 确保独立学院的法律地位和权益, 明确民办独立学院的“公益性企业法人”地位, 规定合理水平的投资回报, 使独立学院在办学体制、管理体制和投资体制民营化运作方面有法律保障。同时, 民办独立学院不仅是一个企业化的组织, 而且是一个营利的单位, 承认独立学院的盈利性和公益性是当前独立学院发展的动力所在, 即使将来独立学院完全独立以后, 这种定性仍然适合。总之, 应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 确立独立学院的法律地位和权益, 为独立学院稳步发展提供政策依据和法律规范, 为政府的规范管理和学院的健康发展提供法制保障。

2. 界定明晰的产权关系

任何产权关系的规范, 最终都应以制度的方式出现。随着独立学院的发展壮大, 产权归属、财产比例、利益分配等问题必须做到协议完备、界定明晰。这也是保护投资者、办学者、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之必须, 是独立学院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必然。独立学院作为一种多主体投资办学的新模式, 要明确其产权, 就必须尽快建立与其相适应的产权制度, 以有效回避申请高校和合作者之间的产权纠纷和国有资产流失。

独立学院的产权关系涉及三个方面:一是政府与独立学院的产权关系。一方面, 对于属于国家政策性行为如税收优惠、建校用地的优惠等形成的财产, 产权应归独立学院所有;另一方面, 如果是政府对独立学院的经济性扶持, 如为独立学院的举办而出的启动资金、设备等, 应根据具体情况明确两者的产权关系。二是独立学院获得公办高校品牌的使用权。这一无形资产的产权应界定为公办高校, 独立学院应为使用这一品牌而支付给公办高校相应的资金;对申请高校投入的品牌、声誉等软资源, 必须进行估价, 高校的品牌、声誉等软资源所值的金额, 可以由合作方买断, 高校也可以以此入股, 获得收益权;公办高校对独立学院在教学管理等方面投入的无形资源所有权应归属于公办高校, 收益权归属于从事教学管理的个人或组织。三是根据《若干意见》, 合作者负责提供独立学院办学所需的各项条件和设施。根据“谁投资, 谁拥有产权”的原则, 土地等办学设施的产权应归合作者所有, 合作者也因拥有产权而取得相应的收益。同时合作者也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3. 政府的服务与监督管理

独立学院进一步的健康稳定发展, 与政府提供服务性的指导信息和有力的监管是密不可分的。可以采取类似于西方国家财政政策的公开市场操作业务, 如及时公布生源信息、专业紧缺与过剩情况、存在问题的预警, 以避免问题的发生。政府提供服务于高等教育的机构, 在管理的同时提供信息咨询, 帮助其解决存在的共性问题, 从人才需求状况、结构、预测等方面给予帮助和引导, 形成合理发展的秩序, 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设性意见, 促进其健康稳定发展。

当前对于独立学院, 包括对其他民办高等教育, 需要建立类似公办高等教育的评估评价体系。评估评价工作应由教育主管部门主导的社会中介机构实施, 同公办高等教育一样, 每五年进行一次, 结果向社会公布, 同时实施独立学院的问责制度。这一方面是为了确保独立学院按社会主义方向发展, 另一方面更是为了确保独立学院办学各方责任的到位, 维护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也可尝试建立教育拨款中介组织, 为政府制订民办高校整体财政计划, 明确各民办高校使用经费应承担的义务, 分配经费与评估结果挂钩。这样, 既有利于政府拨款的公正性, 也有助于民办高校不断地提高教育质量。同时建立国家对各类教育中介组织的评估和监督机制, 以保证其活动建立在法律基础上。

三、舆论环境和社会环境

举办独立学院不仅仅是政府、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举办高校、投资方和独立学院管理者关心和重视的事情, 不仅仅是独立学院学生家长和学生要关注的事情, 独立学院的建设和发展更需要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心和支持。近年来, 一些独立学院陆续有普通本专科毕业生毕业, 独立学院本专科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常常遇到歧视与冷漠。2008年开始独立学院毕业生学历证书将完全使用独立学院的专用证书, 一些用人单位明确表示不录用独立学院毕业生。这不仅挫伤了独立学院本专科毕业生求职的信心与热情, 对独立学院在读学生的负面影响也不小, 甚至还直接影响独立学院的教学管理工作, 影响独立学院的生存与发展。因此, 用人单位应转变选才观念, 要量才而用, 而不应唯文凭选才, 认可、接受独立学院的本专科毕业生, 支持独立学院的建设与发展, 这是独立学院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社会基础。独立学院也应加强与高校之间和与包括媒体、其他公共机构、研究咨询机构在内的社会组织之间的沟通, 形成有利于促进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大环境, 探索植根于民间的大学行业整合模式, 在完善内部自律机制上, 增强独立学院在社会环境中的话语权, 有效地维护私立高等教育整体的合法权益。

四、形成区域高等教育集聚效应

高等教育的集聚极大激发了民间、个人投资或捐资办学的激情, 使得不同层次的公、私 (民) 办学校在区域内共存, 共享教育资源和当地政府提供的政策环境, 从而更加有利于知识的生产、传播和转移, 产生良性循环, 形成强劲、持续的竞争优势, 从而诞生世界一流的民办大学。以湖北省为例, 湖北省是教育大省, 武汉市的高等教育资源非常丰富。独立学院作为高等教育改革的一块试验田, 为满足更多考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愿望, 前几年得到迅猛发展, 教育部所属和湖北省所属的院校都举办了独立学院, 依托母体院校的资源优势、品牌优势、管理优势获得较快的发展, 一些独立学院已经逐渐找到自己的办学定位, 显示出独立的办学特色。目前有全省已该类学院31家, 占全国独立学院总量的1/10。随着政策的逐渐明确和经验的积累, 高等教育的集聚效应会越来越发挥优势作用。独立学院作为地方的特色和资源, 应充分放大资源优势, 壮大教育资源, 为地方的高等教育集聚效应发挥力量。

参考文献

[1]吴中平, 郑能波, 任淑华, 杨宁, 郑彩儿.独立学院发展策略探讨[J].中国高教研究, 2005 (5) .

[2]杨志翔.中美民办高等教育管理比较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 2007.

外部发展环境 篇2

2011年,世界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依然不足,发达经济体私人需求乏力,美国继续受失业困扰,欧元区面临财政紧缩压力,日本则继续面临通缩压力,发展中经济体通胀压力可能进一步加大,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将更加严峻。

世界经济调整缓慢曲折,外贸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难有大的作为。2009年,我国货物贸易顺差收缩34.2%,外贸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负3.9个百分点。2010年,我国货物贸易顺差进一步下降,外贸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有限,价格贸易条件指数进一步恶化。近几年,我国成为WTO成员国贸易救济措施的主要对象,美国和欧盟等经济体也频繁利用贸易问题干扰我国的汇率政策。“十二五”期间,我国外贸环境仍会持续面临挑战。

我国继续面临国际短期资本的冲击和干扰。我国外汇储备增长正常情况下主要来自于贸易顺差、外商直接投资净流入和外汇储备资产增值三个方面。2010年三季度,我国新增外汇储备1940亿美元,创1997年以来的季度新高;其中,贸易顺差653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额为229亿美元,非金融类企业对外投资185亿美元,汇率和资产价格变动导致外汇储备资产增加约867亿美元。综合以上几个方面,三季度我国新增外汇储备中仍有高达376亿美元的流入无法解释,可能主要是由于热钱流入所致。四季度,我国新增外汇储备1990亿美元,再创季度新高。

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特别是粮食产品价格上涨,增大了管理通胀的难度。美元的持续贬值和美联储新一轮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会继续推升国际大宗商品的价格,促使国内相关资源和原材料产品的价格上涨,加大了我国管理通胀的难度。从价格的传导机制看,能源资源类产品作为其他行业的中间投入被消耗,对通货膨胀的推动作用有限;而农产品除了作为其他行业的中间投入外,本身就是主要的直接消费品,因此农产品价格同一般物价水平的关联更为密切。国际农产品价格的大幅上涨,会拉动国内相关产品的价格上涨,显著增加通胀压力。实际上,我国历次通货膨胀,大多来自与农产品直接相关的食品价格上涨。

外部发展环境 篇3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社长肖启明在全国大学出版社体制改革研讨会上说:良好的外部环境是高校出版单位依法经营、规范管理和健康发展的基础。我们希望上级主管部门能为高校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以促进大学出版社的体制改革。一要尽快完善出台有关出版的根本大法,以解决法律相对于出版行业发展滞后的问题,以及改制后《公司法》和《出版管理条理》在现实中时有冲突的问题;二要强化政府监管和服务职能,依法对出版活动和出版物市场实施监管,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加大监管力度;三要授予具备条件的大学出版社出版物外贸经营权,运用多种措施鼓励、引导、扶持出版企业参与国际竞争,使外向型的出版产业快速发展,让华夏文化走向全世界。

李家强:大学出版社转制的实质是对法人属性重新定位

清华大学出版社社长李家强在接受《大学出版》采访时说:出版社转制的实质就是对出版社的法人属性进行重新定位,从根本的体制上进行改革,理顺关系,作到责、权、利明晰,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发展出版产业。大学作为主办单位,是大学出版社的唯一股东,享有出资人的权利,出版社作为经营者实行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回报股东,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与增值。作为大学出版企业,国有资产的授权经营不仅包括有形资产的经营,更重要的是大学无形资产的经营。大学出版社与大学密不可分,大学出版社的发展应与大学整体建设发展目标保持一致。

石涛:网络是开发“长尾”的最有力方式

卓越网副总裁石涛在接受《中国图书商报》采访时说:消费者本身的需求变化给长尾市场带来了机会。消费者需求受到两个方向的作用力:大众媒体对消费者需求有强大的引导功能,会把消费者往统一的产品方向引导;而每个人又都有想挣脱主流寻求自己个性需求的本能。两个方向互相作用,形成了我们现在的市场。当然,有悲观的看法认为,人们最后会变成没有自己想法、完全被大众文化拖着走的动物。但目前看来,事情还没有那么悲观,越来越多的人想挣脱主流的惯性,发现自己的需求。长尾理论在互联网里面能够产生,正是因为网络使人的个性得到极大的发展。

仝冠军:应对手机出版,保护核心资源

仝冠军在《中国出版》上撰文说:传统出版领域,版权保护主要对著作权有效,而在手机出版领域,包括整个数字出版领域,出版权、编辑权都应该受到保护。在我国,出版权的获取需要经过严格的审批程序,而电信运营商无论从出版管理的角度来说,还是从出版品牌、文化影响力的角度来说,都远远不如出版社。电信运营商提供的仅仅是技术,而手机出版的核心——信息及其出版权则应该是由出版社牢牢掌握,不可轻易、廉价地将图书的电子版权转让出去。出版社在和作者签订合约的时候,最好声明拥有除平面出版以外的出版权,可以一次性付给作者稿酬——这一做法在学术期刊领域已经很普遍。如此,出版社就拥有了作品的数字出版权,在手机出版及整个数字出版领域中占得先机。

杭瑛:少儿类图书走出低迷六招

杭瑛在《中国新闻出版报》上撰文说:家长对孩子早期教育的高度关注和重视奠定了低幼图书的消费需求肯定还有较大增长空间,建议出版选题和市场营销应从以下六个方面着手,按婴幼儿的认知特点和视觉阅读习惯来确定。第一招,低幼读物应把知识性融于趣味性中;第二招,从市场销售来看,低幼作品应该重点做好四个方面:益智、动手、幻想和服务亲子教育需求;第三招,幼儿读物不可忽视的是色彩和图案,这也是吸引家长购买的重要因素;第四招,图书从内容到形式和销售模式等环节要体现出差异性;第五招,加强市场培育;第六招,要善于借势,借助传播媒体的宣传力度来开发与此相关的低幼读物,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吴福辉:呼唤更多的城市史著作

长安银行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分析 篇4

长安银行(全称长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的以新设合并方式筹建的地方法人股份制商业银行,长安银行包括宝鸡市商业银行、咸阳市商业银行、榆林城市信用社、渭南城市信用社和汉中城市信用社。成立后的长安银行总部将设在西安,注册资本30亿元人民币,总行设在陕西省西安市。原5家合并重组机构股东出资占股本总额的19.06%,延长集团、煤业化工集团、有色金属集团、东岭集团、齐商银行等11家企业作为新发起人占股本总额的80.94%。重组后长安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为零,资本充足率达到了22%,公司治理机构完善,招聘了专业化的经营团队。

二、长安银行面临外部环境关键影响因素的选择

外部环境主要是指面临的宏观环境因素和行业的环境因素,从而得出长安银行面临的机遇和威胁,金融的发展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标志,随着我国国内金融市场的对外开放,我国银行业面临巨大的挑战,因此国家也积极的鼓励和发展金融业,为长安银行的发展带来机遇,同时国家政局的稳定和经济的平稳发展为长安银行提供良好的政治环境,近二十来来我们国家的经济一直处于高增长阶段,各个行业对资金的需求量都很大,这位长安银行的发展带来良好的外部经济环境。同时陕西省经济的发展快速发展,尤其是陕西省政府的扶持和陕北矿业对长安银行的参股,都为长安银行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机会。但是全国其他银行不断地进入陕西,这也对长安银行的发展形成很大的竞争力,同时,国有四大银行的垄断地位暂时无法动摇,这将对长安银行的发展造成很到的威胁;由于存款利率一直都有国家来控制,因此在议价能力上,顾客和银行都没什么优势,另外,现在很多企业都是缺少资金,因此对于贷款者来说,他们也没有多少能力经行贷款利率的讨价还价。国家对于宏观经济的调控,导致政策时而紧时而松,这不利于长安银行的放贷,同时在贷款控制和信誉评价上,由于企业自身生产经营的变化,这些都容易发生变化,并且由于银行刚成立,为拓展业务势必会有很多坏账和烂帐,这些账务小则易损失,大则影响长安银行的存亡。国家下一步的西部大开发,为长安银行的发展提供了各方面的机遇,具体的见表一。

三、对长安银行面临各外部环境要素进行评价并确定权重Wi

1. 评价集的确定

对外部各要素和与长安银行发展的紧密程度确定评价集,分为攸关,重要,一般,次要四个等级,E1为评价集。E1=(e1,e2,e3,e4)=(0.8,0.6,0.4,0.2)。

2. 因素评价矩阵的确定

邀请各行业专家对各要素和银行发展的紧密程度经行评估打分,得到一个评判矩阵R1,如下所示:

其中r1ij=d1ij/dn,d1ij为第i个因素中,选择第j个评级的人数,dn为参评人总数。我们邀请了10位专家来参评,这里dn=10。

3. 确定隶属度矩阵Si

4. 统一化处理

将S进行统一化处理,便可得到各个要素的权重值Wi,具体如下表所示:

5. 利用和确定外部环境权重Wi一样的方法来确定利用矩阵分析来确定评价评价值Pi,各个评价值如表一所示。

四、确定评价值Ei和综合评价值E

将各关键要素的权重Wi和评价值Pi相乘得到相应要素的把握机遇或者回避风险能力大小的Ei值,如表一所示。

累加个要素的评价值Ei,我们便可以得到综合的评价值E。其中1≤E≤4,E=1,表示外部环境对长安银行的发展很不利,E=4表示外部环境对长安银行的发展很有利。由表一可知,长安银行发展的外部综合评价值为3.236。这表明长安银行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比较有利,同时应该尽量的避免所列的风险,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冯德伦:有效的管理创新[J].经营与管理,2003.(4):231—234[1]冯德伦:有效的管理创新[J].经营与管理,2003.(4):231—234

[2]刘爱华:国有企业管理创新研究[J].企业家天地,2007年7月:184—18[2]刘爱华:国有企业管理创新研究[J].企业家天地,2007年7月:184—18

华为外部环境分析 篇5

(一)政治法律环境(Political)(1)国内环境

自80年代以来,中国电信服务业经过放松价格管制、打破独家垄断和管制机构改革并产业重组为内容的三阶段改革,突破了原来政企合一、行政性独家垄断的体制框架,初步形成了各类业务在基础网络层次上的数家竞争格局。在电信设备产业方面,电信设备产业在政府的支持下经历了数字交换机阶段、GSM阶段和3G阶段,实现蛙跳式追赶,为中国企业进入电信市场打开了大门。

1996—2000年,华为响应国家“走出去”战略积极开拓海外市场。那时起,中国政府真正转变职能,一切工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国家领导人出访,都会带领一个庞大的企业家团队,搞经济外交,促进经济贸易发展和国际合作。

华为高层得以亲自考察了国外的市场,做市场调研,收集市场和技术信息,回国后再结合咨询公司更加详尽的资料,组织专业人士对国际市场的进程进行研究和规划。在2000年以后,华为完成了市场开拓初期的任务,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全球市场体系和产品体系。此时华为非常需要中国政府出口信贷的支持。和中兴一样,华为积极地参与了由中国国家领导人率领的企业家代表团,每次出访几乎都带来了中国政府为了促进双边合作、扩大中国企业销售的出口信贷政策,而且重点是支持重大合作项目。华为近期还获得了政府出口信贷资金的支持,在官方的中国进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的支持下,先后从中国进出口银行获取了6亿美元出口信贷用于扩展海外业务,从中国国家开发银行获得了100亿美元的授信额度。(2)国际环境

一方面,近年来,在我国紧锣密鼓地起草电信法时,美、德、英、日、韩等国也对本国电信法进行了修订,这些国家电信立法规则变化的新动向,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世界电信立法中一些共同的规律,反映了电信立法的趋势和方向。对国外科技立法趋势的考察和认识,有助于帮助像华为这样“走出去”的中国企业在全球化的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另一方面,从全球政治大环境来看,全球经济一体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但出于各国国内政治利益的考虑,各种贸易壁垒将长期存在。国际环境中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在增加,由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严重冲击着全球经济,国际竞争更加激烈,贸易保护主义趋于强化,中国威胁论正喧嚣尘上。纵观公司面对的国内外形势,和平、发展、合作已经成为当今时代的潮流。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这些有利于公司集中精力加快发展经济,更好地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二)经济环境(Economic)(1)社会经济结构——产业结构

世界信息经济和互联网产业的迅猛发展,为通信设备制造业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和巨大的发展空间,使其成为目前发展速度最快的行业之一。中国电信业重组后,3G建网逐步展开,TD、CDMA和WCDMA的建设尤其快速壮大,市场规模有望继续扩大,这给通信设备商,尤其是中国厂商带来了巨大的机会。2008年,中国的通信投资建设丝毫没有减少,仅在大型网络建设和投资就超过1600亿元人民币,而在2009年,这一数字达到了3400亿元,不得不说,这给通信设备制造商带来了难得的契机。

而在国外市场,2008年开始的金融危机,使得西方富国纷纷出现财政困难,频频减少对通信设备的投入,这却给低产品价格的华为公司设备带来了机遇。拿以前频频碰壁的北美市场为例:华为拓展北美业务始于2001年,到目前为止,华为在北美市场共拥有8个办事处,1000名雇员,但是北美业务的突破却在了2008年。当时华为北美区CTO查理·马丁称:“华尔街的金融风暴给华为一个最佳的市场机会,我们已经大大增强了在北美市场的专注度,我们对前景感到欣慰。”

所以就整体而言,整个通信设备制造行业处于一个产业比较成熟的阶段,有些产品已经进入衰退期,例如固话网络,而有些产品正处在成熟期,比如说GSM/CDMA产品、软交换产品、宽带网络等等,而也有些产品正处在成长期,比如说UMTS、光网络、移动数据业务,还有一些处在初创阶段,比如说LTE、100G传输网络等等。

基础电信指电信传输网络和服务,它与增值电信共同构成完整意义上的电信服务。1997年2月15日,占全球电信市场91%份额的69个WTO成员达成全球基础电信协议(WTA)。该协议涉及话音电话、数据传输、电传、电报、文传、专线、移动电话、移动数据传输和个人通信等方面的短途、长途和国际电信服务,包括了电信市场的93%。部分缔约方也提供了增值电信领域的承诺,主要涉及在线数据处理、EDI、电子邮件、在线数据库存取和话音邮件等。

(2)社会经济结构——产业政策

基础电信指电信传输网络和服务,它与增值电信共同构成完整意义上的电信服务。1997年2月15日,占全球电信市场91%份额的69个WTO成员达成全球基础电信协议(WTA)。该协议涉及话音电话、数据传输、电传、电报、文传、专线、移动电话、移动数据传输和个人通信等方面的短途、长途和国际电信服务,包括了电信市场的93%。部分缔约方也提供了增值电信领域的承诺,主要涉及在线数据处理、EDI、电子邮件、在线数据库存取和话音邮件等。

WTA的关键条款是市场准入。其规定主要包括:(1)缔约方应确保外国电信服务提供者,在跨境提供基础电信的相关服务时享受最惠国待遇;(2)缔约方应允许外国电信服务提供者,在其境内建立能够提供各种基础电信服务的经营实体或商业机构;(3)缔约方应准许在其境内设立机构的外国电信服务提供者,能够拥有和经营其独立的电信网络基础设施。

基础电信服务作为服务贸易的一个重要领域,在自由化过程中必然需要遵循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的基本原则。首先,在最惠国待遇原则上,由于无条件最惠国待遇原则适用于基础电信领域,因而其他未提交基础电信承诺的WTO成员方也由此“搭便车”,享受与已递交承诺成员方相同的市场准入的机会和待遇;其次,在透明度原则上,基础电信服务透明度原则涉及各类技术标准、竞争保障、互联安排和普遍服务等应公开的内容。没有透明度原则的贯彻,就无法保证受多种限制保护的各国电信市场进行公平竞争;再次,在国民待遇原则上,国民待遇原则适用于基础电信服务,许多存在电信垄断的发展中国家将不得不改变电信市场管理方式,为外国和本国电信服务营运商提供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最后,在市场准入原则上,各缔约方基本上实施的都是部分市场准入,采取至少一种以上的限制措施。发达国家市场准入较高,发展中国家一般维持较低的市场准入。

(三)、社会(Social)

“十二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通信业作为推动国家信息化、促进国民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基础产业,将对国民经济结构调整发挥重要作用,通信业保持持续、健康发展将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做出新贡献。这一系列的发展战略举措为我国的通信业包括设备制造商和电信运营商在内的各相关产业链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契机和大环境。“十二五”期间,我国通信业将加快光纤宽带网络、下一代互联网和新一代移动通信网的建设,基本建成宽带、融合、安全的新一代通信基础设施。

1、我国通信业将重划经济区域版图,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按照国家“十一五”规划注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加强“空间”协调的思路,信产部同期启动了西部、东北、京律冀、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五个区域电信行业规划的研究和编制工作。

2、行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在电信运营业的带动下我国通信产品制造业迅速崛起,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程控交换机、手机等产品的产量都已经居世界第一位。可以说,电信业的发展为通信产品制造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而制造业的发展又为电信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从而形成了互动的良性发展的格局。

3、我国3G牌照发放和运营,产业环境将发生重大变化

如今,中国的电信市场由原来的中国移动一枝独秀进入了三强鼎立的时代,中国移动获得TD-SCDMA 牌照,中国电信获得CDMA2000牌照,中国联通获得WCDMA牌照。3G 牌照的发放,将实现我国通信产业结构性优化升级,推动电信产业的发展进程。总体上将在电信基础建设、终端采购、推动信息化进展、拉动内需等方面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按照受益顺序,3G 产业链前端的电信设备、技术支持、软件开发、内容提供、增值服务等环节将率先受益,其中包括华为技术、中兴通讯、烽火通信等国内通信设备企业。

(四)、技术(Technological)

2003年春节前夕,世界著名的IT公司——思科起诉华为多项侵权事件发生。思科向位于美国得州东部的马歇尔镇上的联邦法院起诉华为侵权。指控涉及专利、版权、不正当竞争、商业秘密等21项罪名,几乎涵盖了知识产权诉讼的所有领域。春节期间,华为的一个应对诉讼的团队开赴美国,在尽可能不让业务部门过多搅进诉讼的情况下维持正常经营。经历数月诉讼,最终思科和华为联合发布公开声明已签署一份协议终止诉讼。

华为早就意识到,在知识产权的侵权案中,一个企业拥有专利的多少是市场竞争的准入门槛和游戏筹码。2008年华为《专利合作条约》申请数达到1737件,首次成为全球第一大国际专利申请公司,至此,华为公司已连续6年夺得中国企业专利申请数量第一,连续3年占据中国发明专利申请数量第一。截至2008年12月底,华为公司累计申请国内外专利35773件。像华为和海尔这样较早走进国际市场的企业,也是少数最先想到利用知识产权保护自身利益的中国企业。

2010年7月,摩托罗拉同意将大部分网络设备业务以12亿美元出售给诺基亚西门子通信公司。交易传出后,华为就一直主动与摩托罗拉沟通,以确保摩托罗拉不将华为知识产权和商业秘密转移给诺西———此前华为和摩托罗拉有长达10年的合作“蜜月”。但华为方面表示,“摩托罗拉并未顾及华为的担忧”,华为于是在2011年1月于芝加哥联邦法院起诉摩托罗拉,要求法院推迟这笔交易,并要求摩托罗拉更改其交易,从而保护华为的贸易机密和知识产权。4月14日,据国外媒体报道,摩托罗拉解决方案与华为科技已经就有关商业机密的长期法律纠纷达成了和解,为摩托罗拉完成与诺基亚西门子网络之间的相关交易铺平的道路。摩托罗拉和华为在周三发表的联合声明中称,它们将放弃相互之间的法律诉讼。这些诉讼与华为声称它的商业机密和知识产权可能会面临风险有关。2011年4月28日,华为在德国、法国和匈牙利对中兴通讯(“中兴”)提起法律诉讼,指控其侵犯了华为的专利权和商标权。起诉内容包括中兴侵犯了华为有关数据卡和LTE技术的一系列专利,并且未经华为许可,在数据卡产品上非法使用了华为的注册商标。

从思科案到摩托罗拉,再到中兴的诉讼案,华为不断地诉诸法律保护其知识产权,法律意思不断增强。

二、产业环境分析(波特五力模型)

(一)行业新进入者威胁

1.规模和资金要求

通信设备的生产投入所需资本投入较大。就全球而言,由于大型服务供货商将部署4G/LTE(或是HSPA+)无线,FTTx,以及进行服务层面和软件层面的投资,旨在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其影响是服务商资本支出将从2010年的2770亿增加到2011年的3030亿,导致资本支出占收入的比例(资本密集度)有微幅的增长,庞大的资金投入,提高了进入壁垒。

2.技术水平

高技术、高投入、高回报,曾经是电信设备制造业的鲜明特征。然而,随着全球电信业务资费的不断下降,通信已经不再是神秘而高贵的高科技。

电信设备制造业正从技术驱动型产业,逐步演变为一个以服务、成本竞赛为核心竞争力的产业。因此,市场对快速服务能力、高效的成本竞争力的要求会越来越高。谁不适应这个大趋势,谁就将被淘汰。再有,经历了3G时代的浪潮后,4G即将到来,因此谁不想被淘汰,就必须技术上创新。

3.政府政策

在TD-SCDMA联盟的建设中,带有明显的政府色彩。这是一种典型的政府推动和择赢家的模式。例如我国政府通过统筹规划,坚定的政策的决策,引导产业发展,并通过项目引导,专项资金支持等,为TD—SCDMA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宏观环境。

(二)竞争对手分析

在国际化进程中,以中兴、华为为代表的中国电信设备制造企业为了实现市场结构的优化,不断加大在发达市场的投入力度,与西方发达国家通信设备企业进行全面竞争,这种竞争影响到海外跨国电信公司的战略布局,影响到这些公司所在国家的国家战略安排,中国企业正面临这些跨国巨头和其所在国家的市场封锁。国际市场竞争逐步从多头转向寡头垄断,中国电信制造企业规模差距拉大。2008年,阿尔卡特朗讯、诺基亚西门子通信和摩托罗拉持续亏损,爱立信和思科同样出现收入增速趋缓、利润下滑迹象。受全球金融危机和运营商投资结构转型的双重影响,客观上将促进优势设备制造商通过兼并收购方式实现业务转型,导致全球电信设备业将进一步突出核心业务,规模化兼并重组,市场结构进一步集中,逐步从多头竞争向寡头垄断演变。预计,未来一至两年内全球设备业将面临兼并重组热潮,2011年后,市场结构将呈现高度集中态势,预计前三位收入占比超过60%,并将垄断行业 80%以上的利润份额,两极分化会更加明显,中兴、华为等国内电信设备制造企业面临规模差距进一步被拉大的风险。

总之,爱立信、诺西、阿朗三家传统巨头,与华为、中兴两家崛起的中国新贵,将成为行业的主导力量。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3+2”的市场竞争格局将不会改变。

(三)替代品的威胁

就华为主要产品而言,其替代性还是比较小的。其主要产品有Quidway系列路由器,Quidway® 交换机,Quidway® Eudemon 系列安全网关,以及无线上网卡系列。虽然无线上网卡和网关都能替代路由器,但由于华为生产通信设备产品的多样性,因此对其所产生的影响较小。

而在华为的手机市场来看,我国从事移动通信终端生产的国企手机企业已达上百家,而华为就是其中一家。在手机企业数量猛增的同时,我国手机市场的需求并没有随之大幅增加,这使得中国手机行业产能严重过剩,价格战风行,整体份额依旧低迷不振。但洋品牌则来得更加猛烈,中国市场几乎成为了洋品牌的市场。例如,随着苹果、三星、诺基亚摩托罗拉等品牌对中国市场的进攻,替代品愈大!

(四)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

通信行业经过调整和激烈的竞争之后,市场集中度可能进一步提高,呈现出强者衡强的态势,如在光传输、ADSL方面,华为和中兴通讯的市场份额可能会进一步提高。作为国内电信设备供应商,两公司的基本产品线都是差不多的,交换机接入网,无线,数据,传输,智能,电源监控等。但是华为的市场份额总是比中兴的大,主要原因是中兴推出产品的时间总是比华为的晚,因此第一桶金总是被华为夺走了。

而购买者在华为先推出产品与中兴推出产品的这段时间里,对于厂商的选择度较小,甚至处于被动地位,故其议价能力明显减小或者甚至没有。一旦中兴产品推出后,购买者的议价性会稍有提高。总体来说,消费者在华为的通信设备产品方面其议价能力还是比较小的。这得益于华为的技术上的创新优势。但是在华为的手机市场上,消费者的议价能力明显增强。由于国产手机商一直偏重于追求生产规模。对产品研发的技术和资金投入不够,造成了长期以来一直缺乏核心技术和专利,发展受制于人的局面。

手机的生产从最初的大哥大模拟机到现在的3G手机,其发展之快,可能连最初的发明者始料未及。为适应手机在功能,外观上不断加快的变化节奏,国外厂商纷纷加快新产品的推出速度,各种设计新奇,功能强大的手机不断问世,反观国产手机,推出的品种似乎也很多,但大多设计,功能雷同,根本赶不上手机流行趋势的变化。这就是国内手机商在价格上没有竞争优势的共性。其高额的利润都被国外手机商占有了。

(五)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

从行业的长期发展规律来看,我国的通信设备制造行业已经步入成熟期。从2002年开始,我国光纤业跌入了低谷。可见,电信行业存在着大量的供应商,好的替代原材料较多,因而转换成本不高。虽然原有运营商纷纷与UT斯达康、中兴、华为等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但并不表明供应商的议价能力强。因此,对于新运营商来说,来自于供应商的进入障碍不大。但一般来说,通信设备制造行业的订单合同周期较长,新运营商与供应商建立良好关系并开拓多种供应渠道才是防御的上策。华为作为全球领先的设备供应商,其所需要的原料有集成电路,阻容,管类元件,PCB板。OEM部件,光纤,低压器件,继电路等。由于这些零配件原料的供应行业的集中度不高,并且华为所需要的零配件批量大,华为是这些零配件供应商的主要用户,其供应商的命运与华为的命运息息相关,因而这批供应商对华为的威胁就会减少,甚至华为向这批零配件供应商赊账,这些零配件供应商也不会跑掉。

三、国际化的类型与动因

(一)国际化类型:华为实施全球化经营的战略。

1995年,华为启动了拓展国际市场的艰苦漫长旅程,起点就是非洲和亚洲的一些第三世界国家。这一步,华为认真研究了“国际形势”:太穷的没有支付能力,赚不到钱。太有钱的看上的是欧美大公司,不会选择你的产品。只有手头紧,但未来经济发展有潜力的国家才是最合适的目标。

这一战略思路很清晰,但真走起来也非易事。华为的可贵之处在于坚持,在于能够承受“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的折磨。从1995起,经历了6年的漫长拼搏,一直到2001年华为在国际市场才真正有了成效。这一年,华为的产品已经进入非洲、亚洲等十几个国家,年销售额超过3亿美元。华为的品牌也开始在这些第三世界国家逐步叫响。

(二)动因

1.国际化需要

国内电信设备市场的总体发展速度放缓,而且由于政策原因,新技术应用难以大规模启动(如3G),国内市场已不能满足华为的发展要求;此时国际市场却有着广阔空间,尤其是中东、非洲、东南亚这些新兴市场进入门槛低,国际电信设备制造巨头也未高度关注,这些外部环境的变化促使华为选择“走出去”.另一方面,华为是高科技企业,每年将销售收入的10%作为研发投入,数额居全国之首,且其产品生命周期短,为取得投资回报,降低经营风险,华为需要巨大的市场规模来降低单位产品的研发费用。通过进入国际市场,华为也能获得规模经济性、范围经济性和学习效应,继而提高效率、销售收入和利润,有利于公司长期的高速发展。2.国际化机遇

公司总裁任正非多次随国家领导人出访,为华为打开俄罗斯、埃及等国家市场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华为还利用各种国际展览会和论坛发言的机会宣传自己,积极主动地为企业创造和把握海外市场商机。

3.国际化能力

雄厚的实力是通信制造型企业赢得国际市场的基础,从九十年代中后期启动国际化战略开始,华为在研发、制造和销售服务等各个环节向国外领先企业学习,企业的竞争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华为网络产品的技术领先度和价格性能比已充分具备拓展国际市场的能力。

4.企业家精神

华为领导,主要是任正非的企业家精神,使之具有比其他公司更强的对海外市场的野心和好奇心,能有意识地识别、挖掘和开发国际化机会。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与中国人民大学的教授一起规划《华为基本法》时,任正非就明确提出,要把华为做成一个国际化的公司,显示了企业家的冒险精神和高瞻远瞩。

5.企业文化

我国机场业内外部环境浅析 篇6

关键词:民航;机场;五种;竞争力

一、行业内部环境分析

(一)中国民航业发展概况。中国是全球公认增长最快的主要航空市场,我国航空运输业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在对外开放事业、对内经济改革的有力推动下,克服了非典、雪灾、地震等突发性事件和不可抗力事件的影响,实现了快速增长的态势。

民航运输作为一种先进的交通运输方式,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六十多年来,伴随着国家的日益强盛和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我国民用航空事业不断发展进步。尤其是进入二十一世纪后,我国民航运输在航空运量、航线网络、机队能力、基础设施、管理体制、对外开放等方面持续快速发展,取得很多伟大成就,为我国社会经济建设和世界民航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并将持续发挥重要作用及影响。

中国民航运输总周转量、旅客运输量和货邮运输量三项指标在2010—2014年的5年间年均增长率为12.1%、11.2%和6.42%;2014年,三项指标分别达到748.1亿吨公里、3.92亿人和594.1万吨。中国民航总局预测,中国航空运输“十二五”期间,运输总周转量达到990亿吨公里,旅客运输量4.5亿人,货邮运输量900万吨,年均分别增长13%、11%和10%。

(二)我国机场业的发展现状。2014年,我国有民用航班运营机场202个,在过去的8年间增加了55个。2014年全国机场完成旅客吞吐量8.32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0.2%;完成货邮吞吐量1356.08万吨、比上年增长7.8%。其中,年旅客吞吐量1000万人次以上机场24个、100到1000万人次机场40个,两类机场合计旅客吞吐量占全国机场比例为95.3%;北京、上海、广州三大城市机场旅客吞吐量占全部机场旅客吞吐量的28.3%。

根据民航总局的建设规划,“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全国运输机场总数达到260个以上,100公里范围内覆盖全国91%的人口,在现有基础上形成布局较为合理、基本适应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机场体系。大力培育航空客货运枢纽、国际门户机场。在机场密度较低而需求潜力较大的地区,新建支线机场。

(三)我国机场业发展特点。(1)机场横向整合趋势明显。出于竞争合作的需要,世界主要航空企业形成了星空、天合、寰宇一家等五家全球性航空运输联盟,要求在全球各主要机场都能够享受到标准化、国际化的机场服务,此种需求促进了机场间的整合。通过机场整合,不仅可以实行一体化管理,还可以与航空联盟相抗衡,促使以前各个机场的“单打独斗”向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转变,资源利用率有效提高的同时也能最大程度的提高运营效益。2002年机场属地化改革后, 除首都机场和西藏地区机场外,所有机场均划归当地政府管理。以首都机场集团、西部机场集团为代表的机场集团化模式运营,已经成为我国机场重要的运营管理方式。首都机场集团以原北京首都机场集团公司为基础,联合天津滨海国际机场等五家公司,是一家跨地域、多元化的大型国有企业集团。目前,公司旗下拥有北京、天津、江西、重庆、吉林、内蒙古、黑龙江等7省(直辖市、自治区)所辖干支机场40多个,为我国最大的机场集团。西部机场集团从原来的西安咸阳国际机场1个机场到现在负责咸阳、银川、西宁3个干线机场和陕、甘、宁、青四省区16个支线机场的建设和运营管理,管理机场数量和航空业务量分别占民航西北辖区总量的68%和84%,已经发展成为继北京首都机场集团之后全国第二大跨省区运营的大型机场管理集团。(2)外资抢滩国内机场加速。2015年7月,重庆与新加坡签署协议,新加坡知名跨国工业物流集团参与重庆江北国际机场的机场地勤服务运营管理。2009年和2006年上海机场集团和珠海分别与香港机场管理局合作成立沪港机场管理有限公司和珠港机场管理有限公司,受托经营管理虹桥机场相关业务和珠海机场主营业务,期限都为20年。2008年,法兰克福机场集团公司入股西安咸阳机场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丹麦哥本哈根机场管理公司持有美兰机场20%股份,后转让给香港东英资源投资有限公司,目前该公司一直拥有美兰机场股份。(3)航空公司投资机场业踊跃。海航集团率先涉足机场业,目前管理美兰机场、凤凰机场等9家机场;厦门航空参股福州长乐机场并控股武夷山机场;上海航空控股中联航享有北京南苑机场、佛山机场等军用机场的唯一民用经营权;山东航空参股济南国际机场14%股权;南航集团拥有河南南阳机场;川航托管万州机场一年;深航参股无锡机场3%股权,并控股常州机场90%的股权。

二、行业市场及竞争环境分析

(1)进入壁垒。行业新加入者的威胁取决于进入障碍和原有企业的反击程度。决定进入障碍大小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规模经济、产品差异化、资金需求、转换成本、销售渠道、与规模经济无关的成本优势。目前政府政策是对外资投资国内机场行业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在目前的政策下,外资无法控股国内机场,但允许其通过签订合作、参股协议等方式逐步进入国内机场行业。在国内机场发展形势逐步向好的大环境下,国外各大机场管理公司纷纷抢滩国内机场,凭借其在机场规划、商业运作、管理等方面丰富的经验吸引内地机场与其合作。这使得新进入者对机场收购形成了一定威胁。(2)替代品威胁。火车、汽车是民航交通工具的替代品,尤其是高铁的快速发展直接影响着居民出行的选择,并影响机场吞吐量,进而通过机场价值的变化影响机场收购业。(3)买方议价能力。机场收购行业的买方目前主要包括航空公司和机场管理集团两类。按照目前的实际情况,在对中小机场进行收购谈判时,无论是航空公司还是机场管理集团都有较强的讨价还价能力。(4)卖方议价能力。在目前中小机场大都处于亏损经营的大环境下,当地政府对提出托管、收购申请的合作伙伴大都采取欢迎的态度,部分情况较差的机场所在地政府甚至提出丰厚的条件主动要求合作。总体来看,目前机场收购行业供应商讨价还价能力较弱,但随着机场行业的整体复苏,部分条件较好的机场也出现了待价而沽的情况。(5)竞争者之间的竞争。1)竞争者数量。竞争者数量是衡量机场收购行业竞争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首都机场集团、西部机场集团、法兰克福机场集团、哥本哈根机场管理公司、香港机场管理局、新加坡樟宜机场、海航集团、深航集团均先后参与到这场国内机场收购大战之中,可谓参与者众多。2)产品的差异性。对于收购而来的机场,收购方如何对其进行经营和管理构成了机场收购行业各竞争者之间的差异。海航较多地利用机场的融资价值;深航较多地利用自身运力支持机场发展;首都机场管理集团则利用自身管理优势改造机场。各收购方对机场的管理存在明显的差异。

从五力模型分析可以看出,机场收购行业新进入者构成了一定威胁;供应商讨价还价能力整体偏弱;买方的讨价还价能力总体较强;行业存在威胁较大的替代品;业内竞争较为激烈。

参考文献:

[1] 林松.我国民航机场经营管理模式浅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1(08)

我国火电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分析 篇7

一、市场环境

随着经济发展, 我国电力需求也在不断扩大。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互协调→发展→再协调→再发展的循环, 赋予了我国经济发展独特的方式, 即总量在增长, 但增长幅度在周期性震荡。电力需求的增长与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 经济增长速度决定了未来电力需求增长的速度。根据党的十六大确定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发展目标, 我国到2020年将实现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 据估计, 到2020年全社会用电将达到4.7万亿千瓦时左右, 需要装机为9.7亿千瓦左右。电力建设的任务非常艰巨, 这对电力企业及相关行业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同时也给电力企业带来了发展的机遇。

二、政策环境

在“十一五”期间, 我国要力争实现三个目标:一是确保全国关停小燃煤火电机组5000万千瓦以上, 包括关停燃油机组700万-1000万千瓦;二是通过关停小火电机组要形成节约能源5000万吨标准煤以上、减少二氧化硫160万吨以上的能力;三是建成一批大型高效环保机组和其他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发电机组。在“十二五”期间, 我国的节能减排任务更加繁重, 火电产业面临更大的政策调整。

国务院批转发展改革委、能源办《关于加快关停小火电机组若干意见》的通知明确了“十一五”期间需要关停的小火电机组的范围。各地纷纷响应国家政策, 掀起了“关停小火电”的热潮, 成绩显著。

国家近年来重视环境保护工作, 不断完善我国环保政策, 出台了“上大压小、节能减排”政策以及一系列文件以控制火电的废气排放。这些政策、措施的出台使得我国环境有了很大改善, 但同时使得发电企业在环保方面的支出日益增加, 将直接导致火电企业建设和经营成本的上升, 对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带来不利的影响, 但同时这也给火电企业转型升级, 调整装机结构, 为火电产业的健康持久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政策机会。

三、资源环境

1、电网资源。

我国从2003年开始, 为了避免电网“卡脖子”的问题, 国家加大了对电网的资金投入, 经过08年冰雪灾害后, 国家电网公司和南方电网公司更加大资金投入进行灾区电网建设, 重点是加大西电东送的力度, 一批特高压工程都正在建设或已投入运营。全国电网已基本形成了包括西北电网、华北电网、东北电网、华中电网、华东电网和南方电网的跨省市的大区域电网, 但是电网发展还存在着投入不足, 电网结构不够坚强等问题。

“十二五”、“十三五”期间, 特高压电网全面发展, 形成以华北、华中、华东为核心, 联结各大区电网、大煤电基地、大水电基地和主要负荷中心的坚强网架。到2020年, 建成特高压交流变电站53座, 变电容量3.36亿千伏安, 线路长度4.45万公里。

特高压电网的发展, 可以实现跨区域、大容量、远距离、低损耗送电, 减轻铁路运输压力, 更大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 并为建立国家级电力市场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而南方电网公司在“十一五”期间则计划投资2340亿元建设电网。围绕“西电”再向广东新增送电1150万至1350万千瓦的目标, 建成投运500千伏交流输电线路1.56万千米、变电容量6175万千伏安, ±500千伏直流输电线路1225千米、换流容量600万千瓦, ±800千伏直流输电线路1438千米、换流容量1000万千瓦。

到2020年可初步形成除新疆、西藏、台湾之外的, 以三峡电网为中心的全国统一的大区互联电网。这一电网的形成, 将实现我国水电“西电东送”和煤电“北电南送”的合理能源流动格局。全国统一的大电网的形成, 也将大大增强了跨区送电能力, 发电企业的市场将会进一步扩大, 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2、电源点资源。

我国历来就重视电源建设。据统计, 建国以来我国电源建设投资约占电力总投资的70%。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电源建设更是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从1980年到2007年, 全国电源投资总额达21097亿元, 装机容量与发电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位。

面对电源建设高速发展, 我们除了感到欣慰以外, 也应当警惕电源建设过热问题。因此, 要从调整和优化电源的结构和布局的角度上进行电源建设。在区域布局问题上, 加大西南水电、西部煤电的开发力度, 适当在东部地区建设常规燃煤电厂, 并且在规划东部地区电厂时, 要充分考虑电煤供应问题。

3、煤炭资源。

我国是世界上仅有的几个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的国家, 并且煤炭资源在地理分布上的总格局是西多东少、北富南贫, 而且主要集中分布在目前经济还不发达的山西、内蒙古、陕西、新疆、贵州、宁夏、河南、甘肃等8省 (自治区) 。这八省的煤炭储备占全国煤炭资源总量的91.12%, 而且煤类齐全, 煤质普遍较好。而我国经济最发达, 工业产值最高, 对外贸易最活跃, 需要能源最多, 耗用煤量最大的东部沿海省, 煤炭储备仅占全国煤炭资源总量的5.3%;资源十分贫乏。东部各省不仅煤炭资源贫乏, 而且大多数还是开采条件复杂、质量较次的无烟煤或褐煤, 不但开发成本大, 而且煤炭的综合利用价值不高。

我国煤炭资源赋存丰度与地区经济发达程度呈逆向分布的特点, 使煤炭基地远离了煤炭消费市场, 煤炭资源中心远离了煤炭消费中心, 从而加剧了远距离输送煤炭的压力, 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和困难。因此, 国家鼓励在有条件的地方建设坑口电厂, 改运煤为输电, 缓解铁路运输的压力。但对于东部地区的燃煤电厂, 保证电煤能够及时运输到位, 是电厂正常运行的重中之重。

据预测, 到2020年, 如果火电比例下降到75%, 发电用煤需要18-19亿吨。按照上述煤炭产业发展速度, 到2020年, 电煤占到整个煤炭消耗的70%左右, 即煤炭产量能够为我国火电的发展提供保证。但是, 目前煤炭价格上涨加快, 导致火电的成本增加, 而上网电价上涨幅度有限, 最终造成火电的利润水平降低。为了使火电行业走出困境, 需要政府、发电企业以及煤电企业三者通力合作。

4、交通运输资源。

中国是世界排名第三的煤炭生产大国, 由于资源分布不均, 95%的煤炭集中在北部和西部, 经济发达的东部》和南部地区煤炭资源比较贫乏, 造成煤炭需要远距离运输的局面。综合考虑到各种运输方式的运输能力和运输成本, 我国煤炭必须通过铁路和水路结合的方式进行运输。

四、竞争环境

我国是一个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国家, 火电在我国电力装机和发电量的比重以往一直在70%以上。近年来, 国家对火力发电企业的环保要求越来越高, 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火电的成本。但由于科技的进步, 火电已经能够把废气和烟尘控制在环保政策所要求的水平下。相信在未来, 火电一定能够走上煤电循环经济新模式道路。

我国水资源在我国能源构成中仅次于煤炭, 将长期处于第二位。根据统计数据, 我国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6.994亿千瓦, 年发电量为2.92万亿千瓦时。技术可开发装机容量5.42亿千瓦, 年发电量2.47万千瓦时。经济可开发装机容量4.01亿千瓦, 年发电量1.75万亿千瓦时。并且水电在运营成本, 环保方面均要大大优于火力发电。水电作为能耗低, 污染低的发电方式, 国家在相关政策上也予以倾斜, 发展潜力不可小觑。

核电作为一种技术成熟, 可大规模利用开发的清洁能源, 在应对未来能源短缺, 减排温室气体方面将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发展空间巨大。但同时也存在制约核电发展的因素。首先, 核电是技术和装备密集型产业, 核电机组的安全运行对环境尤为重要, 对信息化要求较高。其次, 核废料的处理费用也是非常昂贵。另外, 公众对核泄漏有巨大的心理阴影, 特别是今年的日本核泄漏事件, 使更多公众在核电站的建设持有疑虑和不安, 国家也放缓或暂停了核电站建设的相关工作。

综上所述, 到2030年或2050年我国水能资源即使全部开发完毕, 加上抽水蓄能电站, 水电装机也只能占到总装机容量3 0%或40%。对于核电, 虽说我国已发现多处铀矿点, 但储量和品位并不高, 仍属贫铀国家, 加上核能发电对核废料的处理难度和费用巨大, 我国核电发展空间有限。可再生资源 (风电、太阳能发电等) 发电由于技术、资金、规模、区域等原因限制, 在短期内也难以快速发展。可以说, 在可以预见和见到的将来这些发电量加起来也难以超过火电。所以,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 其它发电与火电很难形成显著的竞争关系。

五、结论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 我国火电基本上是煤电, 煤炭是我国火电长期发展的重要保证。尽管我国煤炭储量丰富, 但煤炭是不可再生资源, 不可能无止尽的索取。所以, 对于我国来说, 火电产业必将长期受到煤炭产业的制约。面对这种制约, 火电企业更要提高技术含量, 降低煤耗, 留给未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火电一直是我国电力的主导, 无论装机容量或是发电量, 火电都占有很大比重。尽管当前国家为了优化电源结构, 对于可再生能源发电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 并且在“上大压小”的政策下, 火电所占比重已有所下滑。但由于我国能源构成的特点, 相信在今后很长的一段时期内, 火电依然会占有我国电力的主导地位。预计到2020年, 即便大力进行电源结构调整, 火电占比也将维持在70%左右。

摘要:火电产业是我国电力工业的基础, 在我国电源市场中占有主导地位, 从火电产业面临的市场环境、政策调整、电网资源、电源点资源、煤炭资源、运输资源以及竞争环境等因素出发, 综合分析了火电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

外部发展环境 篇8

1 国内化工市场面临的新挑战

1.1 国内投资结构发生较大变化

伴随着建筑业十年黄金发展期的结束, 国家经济发展进入了新阶段, 建筑业发展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国内投资从总体上看, 短期内建筑市场总量还会保持增长, 但细分行业之间的差距会越来越大, 房屋建筑、基础设施、工业建筑三大建筑业市场, 将在未来出现完全不同的发展趋势。

房屋建筑市场增长趋缓。房屋建筑包括商品房、保障房及楼堂馆所等。2008~2012年, 我国建筑房屋竣工面积的平均增长率为11.52%, 房屋建筑业得到快速发展。巨大的建设量需要巨大的市场消化能力, 虽然中国还处在城镇化发展的重要阶段, 但当建设量远远超过市场消化能力的时候, 建设量减少是必然趋势。2015年, 房屋建筑企业进入了10年以来最艰难的生存阶段。新建房屋减少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但房屋维保逐步增加将成为房屋建筑业的新业态。

基础设施发展空间较大。市政、道路、交通、城市管网等投资在今后一段时期仍会保持较高水平, 尤其是目前经济下行的压力下, 国家会加大基础设施投资。随着国家支持和鼓励企业等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 一大批项目将以PPP或BT、BOT形式完成建设。

工业建筑中转型升级业务未来空间较大, 但传统业务空间小。工业建筑领域 (包括化学工程) 领域很多, 各个细分行业差异比较大, 总体表现为:传统业务领域如火电建设、冶金建设、化工建设的空间比较小, 但“十三五”期间我国工业转型升级, 即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过程中, 与此相关的工业建筑业务的未来空间仍比较大。

1.2 传统化工领域投资减少

化工建筑企业主业一直相对集中, 通常情况下, 化工、煤化工业务占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的绝大部分。

世界经济处于深度调整期, 国际能源结构持续调整, 低价油气对我国化工产品造成强烈的冲击,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 随着国内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 化工、煤化工行业产能过剩严重, 下游市场需求增速放缓, 投资动力不足, 新的环保法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 产业发展面临多种的挑战。

在煤化工领域, 国家出台《关于促进煤炭安全绿色开发和清洁高效利用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 提出“控制、减少煤炭消费总量”、“提高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水平”, 《煤制天然气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等行业标准的出台更是提高了煤化工项目的准入门槛, 因而, 现代煤化工项目, 受水资源、环境保护、技术与经济水平和国际油价超预期下跌“内外部因素”双重打击, 持续发展动力不足。

在传统化工领域, 由于前期过剩程度严重, 同时传统大宗化工产品需求增速明显下降, 传统化工 (包括无机化工原料、农用化学品、橡胶制品、大部分有机原料和合成材料以及部分通用型化工新材料等) 。产能结构性过剩问题仍然严峻, 低水平同质化竞争激烈, 装置开工率低, 产能过剩、资源利用率低、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依然突出, 国家不断提高相关行业的准入标准, 促进节能减排和清洁生产, 相关领域在核心技术上的竞争将更为激烈。

煤化工一度作为国家支柱产业, 煤化工项目在各地争相上马, 煤制气、煤制油、煤制甲醇、煤制烯烃等项目遍地开花, 但由于存在较为明显的产能过剩, 很多在建项目被迫关停。另外, 在水泥、水泥、玻璃等领域也出现了较为严重的产能过剩, 钢铁价格甚至跌回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的价格水平。

2 化工建设行业环境变化带来的新机遇

2.1“一带一路”倡议为化工建筑企业开展海外业务创造了条件

未来一段时期, 对于中国建筑企业来说, 国际市场将逐步成为生存的重要环节。未来全球 (包括欧美地区) 基础设施投资和经济落后地区的投资潜力巨大, 尤其是非洲等落后地区的投资回报率比较高, 建筑业市场发展潜力更加巨大;中国“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推动和实施, “丝路基金”、“亚投行”、“金砖”国家基金的成立, 必将为沿线国家或地区的投资与建设带来大量的机会。2014年, 中国建筑企业在海外的收入是1421亿美元, 预计在“一带一路”战略的影响下, 中国建筑企业未来3~5年的海外营业收入会翻番。

从国际化工行业环境看, 海外石油和化学工业2020年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将达到3000亿美元, 2015~2020年的年复合增速将达5.8%, 因为国际化工业务增长与GDP增长高度相关, 受需求和供应增长影响, 未来化工投资逐步向亚太和中东转移。2020年海外炼油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将达1400亿美元, 2015~2020年的年复合增速预计达6%, 中东、南亚、拉美和部分非洲地区将是炼油项目建设的热点地区。对于煤化工, 虽然中国是最主要的煤化工市场, 但海外煤炭资源丰富, 能源和化工需求大, 政策支持的蒙古、越南、印尼等国也具备一定的发展潜力。

2.2 国内建筑市场投资结构发生较大变化

伴随着建筑业十年黄金发展期的结束, 国家经济发展进入了新阶段, 建筑业发展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国内投资从总体上看, 短期内建筑市场总量还会保持增长, 但细分行业之间的差距会越来越大, 房屋建筑、基础设施、工业建筑三大建筑业市场, 将在未来出现完全不同的发展趋势。

房屋建筑市场增长趋缓。房屋建筑包括商品房、保障房及楼堂馆所等。2008~2012年, 我国建筑房屋竣工面积的平均增长率为11.52%, 房屋建筑业得到快速发展。巨大的建设量需要巨大的市场消化能力, 虽然中国还处在城镇化发展的重要阶段, 但当建设量远远超过市场消化能力的时候, 建设量减少是必然趋势。2015年, 房屋建筑企业进入了10年以来最艰难的生存阶段。新建房屋减少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但房屋维保逐步增加将成为房屋建筑业的新业态。

基础设施发展空间较大。市政、道路、交通、城市管网等投资在今后一段时期仍会保持较高水平, 尤其是目前经济下行的压力下, 国家会加大基础设施投资。随着国家支持和鼓励企业等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 一大批项目将以PPP或BT、BOT形式完成建设。

工业建筑中转型升级业务未来空间较大, 但传统业务空间小。工业建筑领域 (包括化学工程) 领域很多, 各个细分行业差异比较大, 总体表现为:传统业务领域如火电建设、冶金建设、化工建设的空间比较小, 但“十三五”期间我国工业转型升级, 即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过程中, 与此相关的工业建筑业务的未来空间仍比较大。

2.3 国家政策支持领域为化工建筑企业未来发展带来机遇

中央一系列全面深化改革的政策将进一步激发市场的活力, 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深入推进, “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战略的全面实施, 将给行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国家安监总局2011年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曾明确要求危化生产企业在2015年年底以前进入化工园区。但真正的危化品企业大规模搬迁计划, 最近因天津港爆炸事故才提上了日程。8月29日, 工信部部长苗圩在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的联组会议上介绍, 在天津爆炸事故以后, 各省纷纷上报危险化工企业的搬迁改造计划, 共涉及一千多个化工企业, 总搬迁费用4000亿元, 这给我们在国内从事化工业务、确保主业稳定奠定了基础。

同时, 化工新材料产业是国家重点支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今后一段时期内, 国家将继续鼓励企业发展高端工程塑料、特种橡胶、聚氨酯材料、高性能纤维、氟硅材料、功能性膜材料、电子化学品等, 可以在这些建设领域能够有所作为。

3 对化工建筑企业发展的战略启示

通过国内市场政策环境和行业发展环境分析可以看出, 化工建筑企业面临的发展形势十分严峻, 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发展机遇。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把握机遇。

3.1 坚持走国际化发展道路

世界经济仍处在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 中国从中期趋势来看, 受“三期叠加”的影响, 经济增长的调整远未到位, 下行压力加大。整体经济不景气, 建筑业十年黄金发展期的结束, 给化工建筑企业所在的传统行业带来重大的经营压力。

国际化可以化解企业国内市场经营风险, 又能提升企业经营管理能力, 是企业未来生存发展的有效路径。新兴市场国家经济仍将保持较快增速, 投资需求较大。国家推进“一带一路”战略, 势必带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工业及能源基础设施建设。企业要抓住“一带一路”带来的历史机遇, 有策略地“走出去”。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长平稳, 亚太、中东、非洲等一些地区和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一些发展中国家仍有较强的发展动能, 未来将有较大的投资需求, 为我们大力发展国际工程业务创造了条件。

3.2 优化经营结构, 采取多元化经营策略

化工建筑企业主业高度集中在传统化工和煤化工。国内传统化工行业产能过剩, 固定资产投资减少;煤化工受水资源、环境保护、技术与经济水平和国际油价超预期下跌内外部因素影响, 持续发展动力不足, 给企业生存发展带来严峻挑战。

国内建筑细分行业中, 市政、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在未来一段时间仍将有重大发展潜力;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 政策支持的保障房建设仍将较大市场机会;处于国家鼓励或产品景气周期的一些非化工工业建筑项目也给我们带来机遇。节能减排和环境治理的力度加大, 环境保护和治理工程的发展空间巨大。

化工是化工建筑企业的主业, 是竞争优势所在, 也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 因此主业的地位必须坚持。同时, 主业过度集中于化工行业, 经营风险大, 加之化工行业产能过剩、新建项目减少造成行业萎缩, 因此必须从战略上重视产品结构调整, 走多元化经营, 向市政工程、保障房建设、环境治理、非化工工业建筑等领域发展, 拓展企业发展空间。

3.3 坚持政策导向, 努力顺势而为

各个行业均处在一个快速变化的环境中, 面对全新的竞争形势和发展模式, 化工建筑企业必须做好战略规划, 顺势而为。面对“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战略等重大战略, 要创新发展模式, 利用各自的品牌、人员、资金、技术优势, 通过强强联合, 理顺上下游关系, 加大对大客户的开发力度, 拓宽市场网络渠道和项目信息来源, 充分挖掘行业价值链和企业价值链的市场潜力。要调整企业组织形式, 适应市场环境, 建立顺畅高效的经营组织。针对建筑业发展趋势, 除做好施工承包业务, 要培育企业工程管理、项目运营能力。

化工行业在环保政策大力实施的背景下, 化工企业的搬迁、化工园区建设仍将保持较大投资额度;国家政策支持的化工新材料等战略新兴产业, 以及传统企业产品升级和技术创新, 将给我们带来机会;大型化工企业的运营维护, 也将成为不可忽略的市场。

参考文献

[1]邱晓华、管清友, 《新常态经济:中国经济新变局》, 中信出版社, 2015年5月.

[2]王义桅, 《“一带一路”:机遇与挑战》, 人民出版社, 2015年5月.

[3]武常岐, 《中国企业国际化战略》,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4年10月.

[4]杨宝明, 《突破重围——中国建筑企业转型升级新思维》,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5年2月.

[5]岳福斌, 《煤炭产能新常态与落后产能退出新机制》,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5年12月.

连云港港口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分析 篇9

一、什么是港口业

港口是指具有相应设施, 提供船舶靠泊, 旅客上下船, 货物装卸、储存、驳运以及相关服务, 并按照一定程序划定的具有明确界限的水域和陆域构成的场所。港口通常位于江、河、湖、海沿岸商业贸易活动频繁的城镇或临近地区。港口是水陆运输的枢纽, 旅客和货物的集散地, 是国内外贸易物资转运的联结点, 也是沟通城乡物资交流的场所。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看, 交通运输业按照运输方式不同包括铁路运输业、道路运输业、城市公共交通业、水上运输业、航空运输业、管道运输业、装卸搬运及其他运输服务业。港口业属于水上运输业的水上运输辅助活动, 包括客运港口、货运港口。港口不仅仅是一种重要的交通基础设施, 更是交通运输活动与物流网络的一个重要节点。港口运输作为一种重要的运输方式, 与沿海运输及内河运输等运输活动有重要的关联和部分的重叠。

国家在“十一五”规划纲要中, 把交通运输定位为服务业, 并作为优先发展的领域, 其中包括积极发展水路交通运输。这意味着港口作为水路交通运输基础设施, 综合运输网络体系的运输枢纽, 港口业作为现代物流业、尤其是国际物流链的重要环节, 是我国新一轮规划发展期内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 并提出了新的要求, 要由传统行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变。

二、连云港港口业发展的宏观环境分析

(一) 地理位置

连云港港地处中国沿海中部的海州湾西南岸、江苏省的东北端, 位于北纬34°44', 东经119°27' (主要港区) 。港口北倚长6㎞的东西连岛天然屏障, 南靠巍峨的云台山, 为横贯中国东西的铁路大动脉——陇海、兰新铁路的东部终点港, 被誉为新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和新丝绸之路东端起点, 是中国中西部地区最便捷、最经济的出海口。

(二) 港口泊位

连云港港具有悠久的航运历史, 其前身大浦港于1905年正式对外开放, 目前, 连云港港已经形成由湾内主体港区的马腰、庙岭、墟沟3大港区及灌河港区组成的总体布局。全港现共有生产性泊位36个 (含2个待泊泊位) 、码头岸线约6.8 km, 综合通过能力4000多万吨 (含集装箱74万teu) , 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30个。

(三) 腹地经济

新亚欧大陆桥东起中国连云港港, 西至世界第一大港荷兰鹿特丹港, 全程10900㎞, 在我国境内长约4131km, 国内段由东向西途经江苏、安徽、河南、陕西、甘肃、新疆6省区, 周围相邻山东、山西、湖北、四川、青海、宁夏和内蒙等地, 辐射地域近360万平方km, 约占国土总面积的37%, 区域内人口4亿左右, 约占全国人口的30%。在经济全球化、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的落实以及我国加入W T O的背景下, 连云港港腹地经济将有空前的发展, 国民经济将有较大的提高。

(四) 国家的高度重视

近年来, 江苏沿海地区的发展, 得到了中央领导同志和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2007年元旦, 温家宝总理在视察连云港时作出重要指示, “搞好连云港港口建设任务重大、前途光明, 要做好规划、加快发展”。江苏沿海的综合开发被放到了国家层面和全局发展的战略高度。而连云港港的规划建设和发展, 理所当然的被推到了实现这一战略定位、助推区域共同发展的最前沿。

三、连云港港口业发展的微观环境分析

企业的微观环境主要包括产业环境和市场环境两个方面。产品生命周期、产业五种竞争力、产业内的战略群体、成功关键因素等分析方法是微观环境分析的重要内容, 其中竞争环境是重要的环境因素。本文应用波特五个竞争力模型注重对连云港港口业发展的竞争环境进行分析,

(一) 行业中竞争厂商间 (周边港口) 的竞争

连云港港位于江苏省北部、黄海海州湾西南岸, 是长江三角洲港口群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连云港港产生竞争的港口主要有经济腹地部分重叠的日照港和青岛港。青岛港具有优良的码头设施与科学的管理, 市场份额占据了全省的50%以上, 当之无愧是行业的领导者, 其采取的是高价格、高质量的品牌策略。日照港以经营大宗散货为主, 具有一套先进的装卸大宗散设备, 采用的是细分市场的策略。从行业竞争力来分析, 目前三港中, 青岛港在行业中是领导者, 日照港已经赶超连云港港, 连云港港落后的差距在拉大, 这对连云港发展港口业来说, 压力非常大。

(二) 潜在进入者 (货主码头、专用码头) 的竞争

中国加入W T O, 承诺鼓励中外合资建设并经营码头, 允许合营企业经营装卸业务, 经营货物堆存、拆装箱、包装及相关的国内水路客货运输, 允许中外合资租赁码头, 允许外商独资建设货主专用码头和专用航道。这将导致全球物流服务快速向中国渗透, 且这些外商具有丰富的港口管理经验与科学的管理方法, 因此这些潜在进入者对连云港港口业的发展有一定的威胁。但港口具有投资大, 回报期长, 且进入障碍较高的特点, 所以拟进入该行业的潜在进入者有限。

(三) 供应商的权力

连云港港主要提供货物的装卸、堆存及相关港务管理服务, 港口对原材料需求较少, 主要为港口设备及港机配件, 所需能源主要为电力与燃料。港机配件等原材料向社会招标采购。电力由当地的供电部门供应, 部分燃料按市场价格采购。主要大型设备供应商为南京港机厂、上海港机厂和大连重型机械厂, 由这些供应商提供价格、质量及售后服务等相关条件后, 经过反复谈判, 选择最优惠者。同时作为这些生产厂商的稳定的购买者, 连云港港本身具有较强的价格谈判优势, 因此供应商的谈判能力也是有限的。

(四) 替代品 (不同运输方式) 的竞争

水运港口的替代品是公路口岸、铁路口岸与空运口岸。空运虽然快捷安全, 但由于价格昂贵, 货运量的增幅并不大。但连云港机场已经达到国际4D级标准, 已开通至北京、上海、广州等十几条空中航线。目前江苏省在进出口货物上采用铁路运输和公路运输的也比较的多, 连云港市是中国45个公路主枢纽之一, 高速公路四通八达, 连霍、同三两条国家级高速公路在此交汇。此外, 新亚欧大陆桥将连云港与中国西部地区、中亚及欧洲30多个国家紧密地联系起来。国内, 铁路运输可直达北京、上海、南京、成都、等大中城市, 并通过京沪线、京九线、陇海线等连接中国各地。连云港已形成海、陆、空四通八达的立体化、现代化的交通网络, 空运、铁路、公路运输对港口运输带来一定的冲击。

(五) 购买者 (船公司和货主) 的权力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港口行业, 经营进出口业务的货主作为船公司的直接购买者和港口的间接购买者, 在价格、质量、服务或者其他销售条款上拥有一定的谈判优势, 是一种强大的竞争力量。

四、外部环境总结

通过以上分析, 我们得出连云港港口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 机遇

1、中央、地方各级政府对连云港港口业发展高度重视。

2、西部大开发, 使腹地经济面临发展的大好时机, 给连云港港口带来更多的货源。

3、中国加入WTO带来贸易额和航运量的高速增长, 对港口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机会。

4、为支持港口全面发展, 增强我国港口竞争优势, 国家在政策上给予港口一定优惠措施。

(二) 挑战

1、日照港的发展对连云港港发展构成一定的威胁。

2、港口腹地专属化被打破, 货源分流趋势增强。

3、港口之间、港口企业之间竞争加剧。

4、国际船舶大型化、集装箱化的需求对港口业未来的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

5、连云港港口运力严重不足, 基础设施相对落后。

6、连云港港口大部分泊位已经饱和。

参考文献

[1]、程爱军, 魏丽华.金融危机视角下的我国港口业竞争力探析.改革与战略, 2010, 5

[2]、陈振春, 许长新.连云港港与日照港发展战略的比较研究.引进与咨询, 2006.4

外部发展环境 篇10

一、国内省内环境的影响研究

吉林省没有出海口, 长吉图战略的实施, 将为吉林省争取到一个出海口, 对于吉林省、整个东北腹地的经济发展能起到一个非常重要的拉动作用。

1903年, 中东铁路通车, 以该铁路为纽带, 绥芬河与海参崴、哈尔滨获得过同步的成长;1988年, 绥芬河市获得了新的发展机遇, 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将其列为通贸兴边试验区;1992年, 该市被国务院核准为进一步扩大开放都市;1999年6月, 经中俄两国政府核准创立中俄绥——波互市商业区 (商业综合体) ;2009年4月21日, 经国务院核准设立“黑龙江绥芬河综合保税区”。2011年6月, 该市被赋予省辖市政府的经济社会打点权限。同样是东北亚经济圈中心地带, 也是通过俄罗斯, 到日本和韩国的区位良好、交通便利的国际通道, 对珲春口岸建设预期目标具有很大的影响。黑龙江对外口岸已达到25个, 也会对珲春物流产生或多或少影响, 从距离和铁路、公路运输条件上来讲, 黑龙江很大一部分物流仍然会按照原先路径进行, 难以转移到珲春港, 甚至对珲春港建设形成一定的挑战。珲春的优势为毗邻两个国家, 附近有4个深水港, 且距离比较近。

大连港位于辽东半岛末端, 有40多个万吨级泊位, 大型化、专业化、现代化、信息化程度都比较高, 年吞吐量已经达到3亿吨, 从地图上看, 出口到国内东南沿海、东南亚等国家的条件比珲春建港更加优越, 不排除将来有舍近求远, 通过大连港转运的可能性, 当年的连云港港口建设的设想就是通过欧亚大陆桥建设, 发展连云港港口, 其最终的结果并不理想, 因为上海港的条件更加优越, 很多物流舍近求远, 通过上海港进行转运, 面临上海港的有力竞争, 连云港港口的吞吐量始终没有达到预定的目标, 其投资预期始终没有实现。目前, 珲春—图们—吉林—长春—松原—白城铁路只是一条支线, 向蒙古方向还是断头路, 尚未实现外连, 加上内连能力比较差, 珲春的发展不容乐观, 且缺乏腹地支撑。面临绥芬河港口与大连港的竞争, 珲春港建设很可能会步连云港的后尘, 其生存空间压缩为吉林省东西部, 内蒙古、蒙古国的东部一部分的物流转港。

二、俄罗斯和朝鲜对珲春经济的影响

珲春之所以能迅速发展, 主要是机遇对图们江流域的开发, 多年来, 中、俄、朝都是各自以自己为中心, 缺少相互间的配合, 目前我们走的是“借港出口”的道路, 政治风险大。目前状况相对良好。如珲春建港, 则面临图们江建港条件不很理想, 1992年中俄东段边界谈判结束, 中国恢复了图们江出海权, 但是, 下游俄朝铁路大桥太低 (仅7米高) , 且河道淤塞, 仅能通行300吨以下小船, 俄方还不允许商业船只通行;俄罗斯不希望中国的东北经济发达, 形成对俄罗斯东部地区的吸引力, 毕竟该地区脱离中国时间不长, 何况俄罗斯也不希望有一个强大的中国出现, 因此, 外部条件不容乐观。

从俄罗斯的角度来讲, 西亚和欧洲的物流向日本海出海, 自然不可能通过俄罗斯进入蒙古, 再进入中国, 再次进入俄罗斯, 这涉及海关和换轨等诸多问题, 最好的方案是直接在俄罗斯境内贯穿, 直达东部港口, 进入日本海, 如此, 中国建立欧亚大通道的计划必然落空。何况俄罗斯远东地区市场发育不完善, 政策稳定性差, 商业管制过多等也必然影响珲春的发展。

对于朝鲜, 金正日逝世后, 金正恩的领导地位需要得到巩固, 对中国有所求, 同时他们也希望发展自己的经济 (朝鲜由于受到美日等国家的敌视与封锁, 经济上很不发达) , 我们可以从经济上给予对方一些帮助, 换取出海便利, 最好是获取一块飞地港口, 实在不行就进行租借, 但终究不如自有主权好, 何况朝鲜尚处于计划经济时代。

俄罗斯和朝鲜的态度是珲春发展的比较重要的影响因素。

三、其他国家对珲春经济的影响

图们江开发涉及中、朝、俄、韩、日、蒙等多个国家, 其中, 蒙古国是一个内陆国家, 其东部物流将形成珲春开发的支撑, 其资源出口的成本将大为降低, 因此, 蒙古国持积极的支持态度, 对于物流成本的降低, 日本和韩国也从发展经济的角度出发, 也会予以支持, 但如果涉及到土地交换, 港口主权发生变化, 则俄、日、韩、朝哪个国家也难以欢迎一个新的资源竞争者加入。

摘要:珲春在长吉图战略中的龙头作用能否实现, 不仅涉及国内的环境, 更关键的是俄罗斯和朝鲜的政治与经济环境所带来的影响, 本文从国内相邻港口竞争、俄罗斯与朝鲜的态度进行了分析, 认为珲春经济发展的前景并不是很乐观, 需要抓住机遇并充分利用。

关键词:珲春,出海口,物流

参考文献

[1]吴晓东, 徐长有, 李雅文, 崔学智, 刘雪梅.舟自横.绥芬河:百年港口的新视界.http://www.sytlw.com/html/sjtl/20120905/46815.html

药品网络营销外部环境分析 篇11

關键词:环境分析;网络营销;药品营销

外部环境分析是指从经济、社会文化、技术等方面对行业宏观环境进行分析,评价其中对行业或企业可能产生影响的宏观因素,以发现潜在的市场机会并规避主要风险。互联网交易作为一种崭新的交易方式与传统的网下交易存在着明显的区别,互联网在国内普及的时间并不长久,消费者对于这种交易方式还比较陌生。进行外部环境分析,可以明确药品网络营销环境,是制定药品网络营销策略的基础。

一、经济环境(Economic Factors)

第一,中国经济总量持续增长,国民在医疗卫生领域的支出消费将保持在稳定的基数并逐年增长。2009年,中国GDP总量达335353亿元,世界排名居第三位,人均GDP达3566美元,正式迈入中上等收入国家门槛。经济的持续繁荣保证国民拥有稳定的即期收入来源,并对未来收入保持乐观预期,减弱其为抵御未知风险而采取的保守消费态度。收入增加,同时预防风险性储蓄降低,必然导致国民用于消费的支出增长。故而,在未来一定时期内,中国国民消费总额将稳定在较高水平,如果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增速,则经济繁荣反映在消费领域必然是国民消费总额保持相应的增速。随着国民富裕程度的提高,在其基本生存需求已经得到满足的情况下,其用于提高生存质量的消费开支的比重将逐步提高。医疗卫生需求作为刚性需求,可以预见国民在此领域的消费总额必将保持稳定基数,并呈逐步增长趋势。

第二,中国移动网络发展迅速,正逐渐形成与桌面网络平分天下的态势,未来互联网产业竞争的战场将是移动网络市场。2009年,中国手机网民总数达到2.33亿,同比增长98.1%。与桌面互联网相比,移动互联网具有以下优势:一是移动互联网接入终端主要为手机、上网本,其所需硬件设备的费用比较低廉。二是移动互联网应用的网络为3G无线网络,与台式计算机、笔记本电脑应用的无线网络相比,3G网络能覆盖更广阔的区域,从而使接入移动互联网终端的使用不受地域限制。三是用户使用移动互联网的习惯与使用桌面互联网有较大区别。用户使用移动互联网的目的多为休闲、娱乐、消磨时间,上网地点主要是在交通工具上、户外,使用时间具有碎片化、随意性的特点。而桌面互联网更多是在办公室、学校、网吧等固定场所被消费者用作办公、学习和大型娱乐等用途,其使用时间具有块状化、固定性的特点。四是手机号码与身份证号码绑定以及手机通常一机一人专用的特点,有利于在互联网交易中识别消费者身份、鉴定其是否具备进行交易活动的权限。而这些优势将使移动互联网在未来的网络营销中,尤其是B2C网络营销,扮演比桌面互联网更为重要的角色。

第三,中国医药行业整体经济形式良好,采用电子商务模式能有效地缩减药品流通渠道长度,降低药品交易成本。医药行业有永远的“朝阳行业”之称谓,是最具稳定增长特色的行业。2009年,我国医药工业累计实现销售产值9915.9亿元,同比增长21.4%。在我国传统的医药流通模式下,药品年均周转次数为4次,流通费用率为12.6%,最高甚至可达30%,而依托互联网完成药品流通的美国医药行业的年均周转次数为15次,费用率仅为2.6%。如果采用电子商务模式优化药品流通过程,药品生产厂家与医院、药店直接进行交易,减少流通环节,提高流通效率,将对我国医药行业产生积极的影响。

2009年,中国医药电子交易总量在4000亿元左右,B2B网络交易量优于B2C网络交易。相对于B2C网络交易,B2B由于企业间以往存在商务关系或作为交易活动的延续,交易双方身份比较明确,彼此间的信任基础较高,且每单交易额度较大,有效回避了目前网络营销的三大瓶颈:网上认证、在线支付和物流配送。

二、社会文化环境(Social Factors)

第一,中国网民受教育程度较高,但网民主体呈现出受教育程度由高层次逐步下沉的趋势。2009年,高中学历水平的网民所占比例最大,达到40.2%;其次为初中学历水平的网民数量,所占比例为26.8%。中国网民群体持续向低学历人群渗透,小学及以下网民群体增速超过整体网民增速,2009年占到网民整体的8.8%,大专及以上学历网民占比继续降低,网民学历结构更为均衡,网民文化构成呈现“下沉”趋势。中国互联网创新采用曲线模型,如图1所示。

截至2009年底,中国网民3.84亿,其中新网民(网龄在1年以内)为8600万。应用创新扩散模型分析中国互联网市场可以发现:目前中国网民即将增至理论适龄上网人口数量的一半,由此推算,中国新网民正处于由Earlymajority向Latemajority的过渡阶段。这就意味着,网络普及对象(即新网民)开始延伸到一个经济相对落后、思想相对保守的“后进”群体。

第二,中国网民职业多样化,几乎涵盖所有行业,有利于企业通过互联网寻找客户群体。网民整体收入水平偏低,且有两头分化的趋势。在职业结构方面,中国网民的职业呈现多样化的特性,几乎涵盖所有行业。2009年在网民的职业构成中,学生所占比例最高,达到28.8%,与2008年相比下降4.4个百分点;与之相反的是无业、下岗、失业网民所占比例大幅度上升,该群体所占比例为9.8%,同比增长4.3个百分点。网民职业构成的多样化意味着任何企业都可以通过互联网找到其目标客户,有利于进行网络精准营销。学生网民群体占比的明显降低,显示出中国互联网用户群体更加成熟,商业价值日益提升。网民群体增加说明互联网进入门槛对普通民众而言已经并非高不可攀。

中国网民的收入构成具有典型的平民化特征。2009年个人月收入2000元以下的网民占比为69.7%,中国网民整体收入偏低,消费能力薄弱。2009年,个人月收入2000元以上的网民占比30.3%,同比增长3.8个百分比;无收入网民群体占比10%,同比增长8.5个百分比,中国网民收入结构有两头分化的趋势。学生虽无收入,但有稳定的经济来源。学生网民群体占比下降,同时无收入网民群体占比显著上升,说明无任何经济来源的网民数量增长速度要大于中国无收入网民的增长速度。低收入网民不仅在消费金额上与高收入网民存在差距,同时其网络应用目的多为搜索信息,而非进行消费。故而在目标客户为广大平民百姓的药品网络营销中,信息的送达要比销售促进显得更为重要。

三、技术环境(Technological Factors)

第一,web3.0开启了互联网个性化时代,通过个性化智能搜索掌握消费者的行为轨迹,有利于企业开展嵌入式营销活动。从技术发展的特点来看,web1.0是精英文化,开创了聚众时代,只有部分具备相关技术和知识,并有一定经济实力的人才能够使用网络;web2.0是草根文化,开创了分众时代,人人都可以平等地使用网络,享受网络带来的乐趣;而web3.0则是个性文化,开创的是一个全新的个性化时代。Web3.0时代的个性化智能搜索为用户提供其所偏好的个性化整合服务,并体现出web3.0时代网络营销的新特色。对于网络营销而言,web3.0所体现的价值不仅是提供信息,更是提供基于不同需求的过滤器,每一种过滤器都是基于一个市场需求。

嵌入式营销是一种基于顾客价值链的新型产业营销方式,在对产业顾客价值链分析的基础上,综合考虑顾客需求和竞争对手的行动,寻找企业资源能力与顾客盈利模式之间独特的价值匹配,并将其嵌入到顾客的价值链上,使营销活动成为顾客创造价值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而建立长期稳定的营销关系。网民在使用网络时都有固定的行为习惯,因此会在互联网上留下自己的行动路线,而且这个行动路线有着某种规律,甚至一个人关注的信息本身都存在着某种潜在的关联。Web3.0门户网页能够准确了解每个用户的网络行为轨迹,并通过归纳不同的细分群体的用户行为来开展营销。通过找到行为轨迹,就能够了解用户在网上的接触点,进而可以使用文字互动广告来传递信息。

第二,药品网络营销网站涉及的计算机领域的相关技术十分广泛,并且SFDA对开展药品网络营销活动的企业设置较高的技术准入门槛。搭建药品网络营销网站涉及的计算机领域的相关技术主要包括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软件工程与网络编程技术、数据库与数据仓库技术、电子商务安全保密技术、电子支付技术、智能信息处理技术以及计算机综合应用技术。SFDA在《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机构验收标准》中规定:企业设置的药品交易服务信息系统必须包含四个子系统,即数据管理子系统,主要包括交易产品数据管理和用户数据管理;浏览查询子系统,提供多种方便灵活的方式,让用户通过系统对交易药品进行查询,并提供实时在线咨询服务;交易管理子系统,对买方和卖方的药品交易进行撮合,达成交易价格以及相关成交条件,签订成交合同,并在成交合同的基础上提供订购和配送等相关服务,交易进展情况应可供实时查询;结算管理子系统,记录与交易相关的资金结算信息,在交易达成的情况下通过支付网关,按照预先设定的交易规则,通过金融机构进行在线资金结算。严格的技术要求,增加了企业构建和维护网站的成本,为医药企业进入网络营销领域设置了较高的技术准入门槛。

四、结束语

对于医药企业开展药品网络营销活动而言,外部宏观环境中既有有利因素,也有不利因素。国家严格的法律法规限制为医药企业进入网络营销领域设定了较高的准入门槛。医药企业开展网络营销活动必将在前期投入大量成本,甚至会在很长时间内处于亏损状态。网络经济存在一个根本规律——网络价值随网络成员数量增长呈指数级爆发式增长,而且这种爆发式增长会进一步吸引更多的使用者加入网络,一个新的网络成员可以给其他网络成员带来正的外部收益。网络企业只有在使用其网络的用户达到一定规模后才开始盈利,即临界顾客规模点。传统经济领域的垄断地位的衡量是由企业所占市场份额所决定。在网络经济中,垄断地位的衡量与传统领域并无二致,只是传统领域的企業主要是通过产品或服务来获得垄断地位,而网络企业主要是通过建立一个拥有众多顾客的网络来获得其垄断地位。故传统经济条件下,企业的重点是如何提高其产品或服务质量,以赢得更多的市场份额。而网络经济中,企业的重点在于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临界顾客规模以实现盈亏平衡,进而扩大顾客规模,提高顾客对其网络的黏着度,增加顾客的转移成本。转移成本的存在对试图在市场推出新的、不兼容的技术的公司来说,最大的挑战就是克服所有用户转移成本的总和,这将对市场潜在进入者和创新者十分不利。所以医药企业若能审时度势,抢占先机进入药品网络营销领域,必将在以后的竞争中获得优势。

参考文献:

1、张蕊.网络经济的特征和运行规律剖析[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

2、艾瑞咨询集团.2009-2010年中国移动互联网行业发展报告[R].2010.

3、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25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调查统计报告[R].2010.

4、何艳.网络经济的正反馈效应[J].商业研究,2004(18).

5、贾蒂许·N·谢斯.网络营销[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外部发展环境 篇12

关键词:高校贫困生,外部环境,内部环境,活动

一、前言

20世纪80年代以来, 中国进行了高等教育投资体制改革, 对大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费用从主要依靠政府出资, 日益趋向于学生家庭和个人进行成本补偿。1985年前后, 一些高等院校进行了向部分学生收取学费的尝试, 而进入90年代以后, 高等教育成本补偿的改革力度逐年加大, 学费水平不断提高, 1997年全国开始全面实行收费。对高等教育进行成本补偿, 无论在政策上还是在现实上都具有相当的合理性。然而,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贫困地区较多, 特别是来自老少边穷地区的农村以及城镇低收入家庭的学生, 家中基本生活困难, 缴纳学费及购置必要的生活和学习用品相对吃力。据统计, 全国大学生中贫困生的比例达到了近30%, 特困生比例为10%—15%, 而在一些边远地区和山区, 贫困生和特困生的比例更高。贫困大学生, 日益成为我国高等学府中一个特殊群体, 也成为国家、学校和社会十分关注的对象。

贫困大学生作为高校中一个特殊的群体, 其发展成长的特殊性日益受到社会尤其是高校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大学是培养人才的摇篮, 大学阶段是贫困生从潜在可能不断向现实转化的过程, 作为发展主体, 贫困生的发展水平既受外部因素的影响, 又受其自身内部环境的制约, 同时还受其从事的各项具体活动的影响。为了更好地分析贫困生发展的有利及不利因素, 我们在此把影响贫困生发展因素分为以下三类: (1) 贫困生发展的外部环境; (2) 贫困生发展的内部环境, 即他们自身所具备的各种素质及性格; (3) 将内外部环境联系起来的贫困生所从事的活动。贫困生的现实发展就是在前两类因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下, 通过实践活动实现的。所以, 贫困生所处的内外环境及其所从事的活动就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 共同推动贫困生向前发展。

二、贫困大学生发展的外部环境

外部环境为贫困生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 也对其发展作出了一定的限制。贫困生发展的外部环境从范围上可分为大环境与小环境。

(一) 贫困大学生发展的外部大环境。

大环境是指贫困生所处的总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它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总条件、总背景。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发展状况, 对贫困生的发展提出需求, 并确定其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大环境对贫困生发展既有积极的一面, 又有相对消极的一面。例如, 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在贫困生中产生了重要的积极影响, 增强了贫困生的自我意识、竞争意识、成材意识和创新意识, 拓宽了他们的知识面, 对他们的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 我们也能看到, 社会经济的发展在贫困生中也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功利主义、个人主义的倾向更为明显;重个人轻社会、重金钱轻事业的思想抬头。因此, 高校教育工作者有责任利用上述的积极影响, 因势利导, 促进贫困生的健康发展, 并对上述的消极影响加以限制, 积极引导贫困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 贫困大学生发展的外部小环境———家庭与学校。

小环境是指与贫困生直接发生联系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包括贫困生的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 与大学生相关的人际关系等。良好的小环境能充分利用大环境中积极方面对贫困生产生良好影响而限制其消极方面对贫困生产生的不良影响。小环境中的学校环境具有相当的重要性。良好的学校环境有利于克服社会大环境和家庭环境中的消极影响, 有利于贫困生与教师和其他同学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对于贫困大学生来说, 家庭所提供的家庭心理环境、经济环境可能导致他们处于不利的社会交往环境, 缺乏社会交往技能。

为了给贫困大学生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小环境, 除了家庭环境、社会经济环境很难改变以外, 我们要改善为贫困生活动提供的各种直接对象, 保证给学生发展提供各种需要的优质“食粮”。目前, 高校开展的校园文化建设, 不仅注重教学设备、场所、环境美化等“硬件”建设, 而且注重校风学风等“软件”建设, 以发挥其对贫困生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三、贫困大学生发展的内部环境

贫困大学生的发展还取决于自身的内部环境, 即贫困大学生的现有的素质。贫困生的素质, 既是其发展的结果, 又是影响其进一步发展的因素。其素质由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两部分组成。先天因素包括遗传、个人天赋及制约其有机体生长发育成熟的机制等。后天因素是指贫困生发展过程中已形成的个体身心两方面的素质, 包括贫困生的身体健康状况, 知识水平及智能结构, 情绪感情的激发与控制, 人际交往能力, 适应社会能力及抗击挫折, 正确对待各种压力等能力。这两部分中, 先天因素对贫困生的影响较弱, 后天因素对贫困生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一) 贫困生已具备的后天因素即素质影响其对外部环境的选择利用和作用方式。

素质良好的贫困生能克服和降低外部环境对其发展的消极影响, 并能充分利用外部环境对其发展的积极影响。素质较弱的贫困生则相反, 这表明贫困生的过去对今后发展的参与, 其作用强弱一般与过去发展水平的高低成正比。贫困生的认识及智能水平越高, 能吸收到周围环境中的东西越多;贫困生的过去经历越丰富, 对现实得到认识、感受也越丰富, 经历的挫折越多, 其抗挫折能力也可能越强。这表明, 贫困生的认知、情感、社会性发展是一个统一的过程。学校对贫困生的教育, 既要着手于认知 (智能) 发展, 还要注重情绪情感调节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压力处理和抗挫折能力的培养。一般研究认为贫困生由于出身于经济地位较差的家庭, 可能导致过去发展水平较低, 表现为知识水平较其他同学低下, 学习方法不当, 知识面狭窄, 情绪调节能力较差, 自信心不足, 自卑与自尊心理的冲突, 社会交际能力的缺乏, 人际关系不良, 自我封闭, 学业、经济、人际关系以及就业都面临较大压力。

(二) 贫困生后天因素的发展水平达到能认识客观世界, 具有清晰的自我认识和自我控制能力时, 就能有目的地影响自己的发展。

贫困生对自己的发展控制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认识自己, 认识自己和社会关系的前提下, 不断为自己发展创造条件, 如认识到个人的发展要依赖于社会并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就要全面提高综合素质和竞争能力, 于是在各项活动中都自觉地加强自己在这方面的培养。二是根据自己的追求决定自己的行为, 并一步一步地为实现自己的理想的人格、能力而奋斗。自我期望和需求水平的不断提高是推动贫困生发展的重要内部动力。贫困生对未来的自觉追求也影响到其未来的发展。因此, 高校教育要注重培养贫困生的自我教育、自我控制、自我管理的能力及认识、利用、改造环境的能力。一般研究认为, 贫困生处于社会经济地位的劣势, 其社会文化环境也相对较差, 进入处于大城市的高等院校后, 由于强烈的经济、文化环境的反差, 他们自我同一感的危机加剧, 很多贫困生都没有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 对今后职业生涯及个人发展设计相对低调, 比较务实, 成就动机高但关注短期经济效益, 个人功利较强, 较少主动为自己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有的贫困生由于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他人和社会, 对自己期望较高, 总是觉得怀才不遇而愤世嫉俗, 与同学、社会格格不入, 势必影响自己的发展。

四、促使大学生发展的活动

当一定的外部环境与贫困生内部环境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就构成了贫困生的现实发展, 而这一现实发展离不开贫困生的活动。贫困生的活动主要可以分为学习活动、社会活动和日常生活活动三个方面。[1]

(一) 贫困生的学习活动。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贫困生的发展过程也就是其社会化的过程。大学生的社会化从总体上来说属于间接社会化范畴, 即不是通过自身的亲身体验获得对社会对人生的认识, 而主要通过书本、课堂传授、媒体传播等途径, 来完成对社会的适应和认同, 这是大学生活的一个显著特点。从一定程度上说, 这使得生活学习化, 即学习活动是贫困生发展的主导活动。学习活动使科学文化知识内化为贫困生的科学文化水平。学习活动促使贫困生扩大知识领域, 改善智力结构, 提高审美能力, 获得安身立命的技能。一些贫困大学生作为原先群体的佼佼者, 通过自身的勤奋刻苦考上大学, 渴望能在大学里取得更好的成绩, 脱颖而出, 最终改变自己和家人的经济和社会地位。因此, 他们具有很强的成就动机, 学习异常刻苦。但是, 以往形成的智能结构的不合理, 对大学学习方式的不适应都可能导致贫困生的学业成绩不佳, 或与个人期望之间形成差距。

(二) 贫困生的社会活动。

社会活动是促进贫困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活动。其范围不断扩大, 内容不断丰富, 给贫困生全面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目前, 我校广泛开展的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文体活动、社团活动等对贫困生扩大人际交往范围, 了解社会、他人、国情民情很有好处, 给他们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和情绪的控制能力的发展都创造了条件。此外, 经常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文体活动、社团活动, 能密切贫困生和他人的关系, 使其增加信息来源渠道, 获得更多的学习和发展机会。然而, 贫困生往往由于囊中羞涩, 不愿参与集体活动;他们花在学习活动的时间过多, 减少了参与社会活动的精力和时间;贫困生大多来自穷乡僻壤, 当地文化气氛不浓, 学生少有参与文化文娱活动及社团活动的精力和资金, 进入大学以后, 相应地感到一种社会文化的差异和自卑, 客观上也抑制了参与文化娱乐活动及社团活动的激情。

(三) 贫困生的日常生活活动。

日常的生活活动是保证贫困生学习和社会活动正常进行, 保持身心健康的活动。包括贫困生日常衣食住行的活动, 还有消费活动、休闲娱乐活动和体育活动, 这些对于培养贫困生与他人共处的能力和独立生活的能力是必不可少的。[2]

贫困生的独立生活和自理能力较强, 他们吃苦耐劳, 对物质享受要求较低, 对物质环境和校园日常生活的适应较快。贫困生顾及经济上的原因, 日常消费较低, 衣食住行都尽量保持在最低水平;同时, 也有贫困生 (特困生) 过于压低食物开支, 导致营养不良, 影响身体发育和健康, 最终影响到心理和其他方面的发展。

以上贫困生实践活动的三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学习活动的成效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社会活动的能力、人际关系的协调能力及处理日常生活的能力;而社会活动范围的扩大, 内容的不断丰富, 又能促进学习活动的深化。要保证贫困生正常的学习活动, 首先要保证其正常的日常生活活动, 让贫困生免于衣食住行之忧。维持良好的身体状况是贫困生从事一切活动, 包括在认知、情感、社会各领域发展的前提条件。这就是说, 要使贫困生得到发展, 我们首先要解决贫困生的经济问题———经济资助。

综上所述, 探讨贫困大学生发展的内外环境以及把其发展的内外环境联系起来的三类活动, 为高校教育工作者帮助贫困大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业, 摆脱各种心理困扰, 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真正实现贫困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更好地做好高校贫困生工作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持。

参考文献

[1]扈中平.人的全面发展历史—现实与未来.四川——教育出版, 1988.

[2]丁小浩.对中国高等院校不同家庭收入学生群体的调查报告.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京) , 2000, (2) .

上一篇:太阳热水系统下一篇:公路边坡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