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存在环境问题(精选8篇)
企业存在环境问题 篇1
律伴网(www.lvban365.net)律伴让法律服务更便捷!
企业内部控制环境中存在的问题
浅析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建设着力点
一、引言
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对内部控制理论有一些探索和研究,直到现在关于内部控制的理论还不完善,再者我国许多企业对内部控制的认识不到位,内部控制并没有发挥实质性作用,普遍存在控制失效现象。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内外环境越来越复杂与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的发布和实施,内部控制建设问题再次呈现在我国企业的面前,迫切需要企业寻求解决之道。而内部控制环境建设作为构建公司内部控制体系,优化公司内部控制环境的核心内容,直接影响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贯彻实施,以及企业的经营目标和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
二、企业内部控制环境中存在的问题
(一)公司治理结构方面我国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组成,采用“三会四权”的制衡机制,以期它们之间相互协同、相互制约,形成一个完整的企业内部控制机制。但是实际上却往往是董事长和总经理一人兼任,董事会、监事会和管理层三者的制约作用没有完全发挥出来,致使治理结构形同虚设,流于形式,没有真正贯彻实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具体表现如下:(1)董事会形同虚设。首先,董事会成员一般由第一大股东提名当选,聘任程序不够规范;其次,内部执行董事偏多,而仅有的少数外部董事由于多为社会名流,没有足够的时间、精力和实践经验履行其职责;再次,董事长的权利过大,兼职总经理,直接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最后,董事会专门委员会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如目前很多企业没有设立审计委员会,或者设立了却没有真正运作发挥其作用。(2)监事会不能有效履行监督职能。监事会成员来源于企业内部,由被监督对象——董事会选定,并决定其工作报酬、职务去留,这就使监事会的监督显得无力。而且,他们自身的专业胜任能力较弱,不是财务、法律、技术等方面的专业人才,缺乏足够的专业素质。由此可以看出,监事会职责的履行受董事会权利和自身专业素质的制约,不能有效地发挥效力。(3)经理层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我国很多企业虽然已经建立了经理层的激励制度,但是很少与企业的长期利益挂钩,致使他们只关注企业短期利益,忽略对企业长期利益最大化的追求,从而造成企业短期内繁荣,企业寿命远远低于国外企业。另外,经营层缺乏必要的约束机制,如没有明确规定经理层成员之间的权利和职责。
(二)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方面由于企业管理理念落后和生产经营业务的限制,我国大多数企业仍然采用创业型或职能型组织机构,鲜有企业采用事业部型、矩阵型、战略业务单位型、控股集团型和多国企业型等组织机构。组织机构类型设置不合理的问题导致许多企业出现了问题,具体体现在:(1)机构臃肿,运行效率低下。有些企业机构因人设岗、层次过多,不仅使企业增加了许多不必要的成本支出,而且影响企业内部信
律伴让法律服务更便捷!律伴网(www.lvban365.net)律伴让法律服务更便捷!
息的传递,造成企业运行效率低下,不能及时根据市场变动情况做出反应。(2)权责划分不明确。有些企业对各职能部门的权责划分、组织运行流程缺乏必要的书面说明和规定,没有将不相容职务或岗位相分离,造成关键职能缺位或职能交叉,关键岗位员工对自身权责缺乏明确的认识,不能形成有效的相互制约机制。
(三)内部审计方面内部审计的主要职能是加强企业内部控制,辅助企业进行风险管理,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和效果。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企业管理层对其作用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未能合理设置其组织机构,并且受限于一些员工对内部审计的抵触和内部审计人员自身专业素质的不足,使内部审计人员缺乏实质上的独立性,无法客观、独立地出具内部审计意见和建议。此外,内部审计将主要注意力放在财务部门的舞弊问题上,没有深入到企业的管理审计中,没有实现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监督检查,严重缩小了其职能范围。
(四)人力资源政策方面企业人力资源政策主要体现在人才招聘、人才培训、晋升渠道制度、考核与薪酬制度等方面。而目前我国在人力资源政策方面做得还不好,具体表现在:(1)人才管理理念落后。目前,我国很多企业的人才管理观念还比较落后,人力资源管理较薄弱,没有一套完整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更没有把人力资源管理提高到战略的层次来研究并应用。只是象征地设置了一些微观管理措施,不能起到根本性的作用。(2)缺乏完善的人力资源培养体系。我国很多企业没有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缺乏针对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导致员工不能认识到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的关联性,不能将个人目标与企业整体目标相结合,工作积极性较差,不能充分发挥自身潜力,必定或多或少的丧失一些成长机会,最终导致企业人力资源的浪费和流失。(3)缺乏有效的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目前,我国企业的人力资源激励机制还不够健全,还停留在“只要有财力,不愁吸引不到人才,不愁留不住人才”的状态。而且企业采用简单粗放式的管理手段,导致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缺乏活力,不能充分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发挥其潜在创造性为企业创造财富。
(五)企业文化方面企业文化对企业内部来讲是一种向心力,对企业外部表现的是一个企业的形象。企业文化是促进企业发展的强大动力。虽然现代企业大都很重视文化建设,但是对企业文化的认识还存在一些误区,具体体现在:将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的经营管理相脱离;形成了一种自上而下的“文化机制”,没有认识到员工参与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最终导致一种错误的企业文化建设观念:企业文化就是领导者的文化。
三、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建设着力点
(一)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与运行机制具体如下:(1)提高董事会运作的独立性和有效性。首先,企业需要重视外部董事、独立董事的作用,提高他们在董事会中所占的比重,给予一定的决策权力,从而优化董事会结构,完善独立董事制度。然后,企业需要对独立董事的任职条件加强管理,增强其决策的独立性和专业性;优化独立董事的选聘方法和程序,改革独立董事选聘机制,使其高度透明,从而促进它监督作用的有效实施;改革优化独立董事的薪酬制度,建立有激励作用的绩效机制,并且要对他们实施有效的约束,以便更好地实现董事会的权责利结合。(2)强化监事会的监督职能。强化监事会的监督职能,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增强监事会的独立性。企业需要适当引入债权人、企业投资者等企业利益关系人作为监事会成员,同时为增强监事会的独立性,需要增加独立监事,并且加强监事会在财务及人事方面的独立性。二是提高监
律伴让法律服务更便捷!律伴网(www.lvban365.net)律伴让法律服务更便捷!
事会成员的专业胜任能力。企业需要不断对监事会成员进行业务培训,增加他们的相关知识,提高他们的专业工作技能。另外,企业要建立针对监事会成员的考评机制,并将其结果与薪酬挂钩,激励他们积极投入到监督工作中,提高其工作效率。(3)健全经理层激励约束机制。这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是健全经理层的激励机制。设置激励机制需要遵循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使经理层的利益和企业利益最大程度地趋同。为此企业可以将短期收入分配激励和长期财产分配激励相结合。这样不仅可以将经理层的收入和其工作绩效挂钩,促使其努力工作,而且还可以通过经理层分享企业部分股权的剩余收益,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并且可以实现对他们的长期激励,维持企业的长远稳定发展。另一方面是加强经理层的约束机制。对经理层的约束,主要有契约约束、公司章程约束、监事会约束、期权约束等。企业可以根据自身需要,设置必要的约束机制,严格执行,规范经理层的工作。
(二)构建合理有效的组织结构与权责分配体系具体有:(1)构建合理有效的组织结构。首先,企业要选择适合自己特点的组织结构,要充分考虑近期和未来和未来几年内的战略规划,并且还要保证能够提升管理效率和增加信息传递的畅通性。此外,企业还要不断研究所处内外部环境条件的变化,保证及时、合理地调整企业的组织结构,使其更好地适应各项管理环境,促进企业管理工作的良好运行。然后,依据透明、牵制和效率的原则来构建组织结构。即正确划分企业公开组织结构的权责,使员工明确自身的权利和职责以及整个组织的工作流程;分离不相容职务,达到相互制约的目的;规避功能重复的问题,对重要的岗位实行定期轮岗,以保证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进而提高组织运行的效率。最后,要充分协调好企业各部门之间的关系。企业内部分工有利于提高工作的专业化水平,但是企业的一些综合工作需要各部门的相互配合,所以,协调好企业各组织部门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要。常用的协调方法有层级间协调、部门间协调和权利协调。(2)构建合理有效的权责分配体系。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岗位责任制度和规范的岗位管理措施。在明确不同岗位的工作任务基础上,赋予各岗位相应的责任和职权,建立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工作关系。
(三)重视内部审计,发挥职能作用强调内部审计在企业管理和公司治理方面的重要性,加深企业管理层和员工对内部审计的理解。在企业内部设置内部审计职能部门,同时选择具备相应独立性、良好的职业操守和专业胜任能力的人员作为内部审计人员。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也要实现重点向事前和事中转移,改变过去只重视财务报表事后事实的分析,加强公司财务管理过程控制,完善公司财务风险体系,包括财务风险识别、财务风险评估、财务风险预防、财务风险预警等方面,形成一个严密的整体系统。
(四)建设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政策主要有:(1)以人为本,重视人才。在现代社会,企业最宝贵的资源是人力资源。企业员工的发展直接影响企业本身的发展,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可以使职工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因此,企业应该重视员工的自身发展,尽量提供足够的条件和环境,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赋予他们相配比的责任和权利,使他们自由发挥技能,顺利开展工作。此外,企业还应制定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分析员工的共性和个别特征,将他们分配在最合适的岗位,充分发挥特长,根据执行结果给予相应的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激发员工实现自我价值,更能为企业创造最大收益。(2)建立健全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具体如下:一是为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需要建立严格的奖惩制度,并坚决保证执行。晋升职位要通过严格考核,结合员工的个人业绩及综合表现,以做到公正、有效,尽最大努力发挥员工的创造能力;二是聘用选拔时要考虑员工的综合素质,不仅要重视其专业技能,还要把道德
律伴让法律服务更便捷!律伴网(www.lvban365.net)律伴让法律服务更便捷!
素质作为一个必要的把关标准,以保证人才的可靠性;三是建立培训制度,为保证员工在工作中不断进步与发展,要经常性地对其进行综合培训,并对培训结果考核,保证培训的有效性及员工在道德素养,专业胜任能力等方面的提高;四是为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企业应该建立有效的薪酬制度,激发员工的工作主动性及责任感,引导他们将自己的目标定为和企业目标一致,从而促进于企业的长远稳定发展。
(五)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具体有:(1)注重塑造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是一个企业的文化核心,是企业管理人员以及每个员工应该遵守的信念,它反映着一个企业的核心凝聚力,体现了一个企业整体的奋斗精神。它促使企业全体员工向着一个共同的目标行进,凝聚并发挥着大家的团体力量,实现企业的长远协调发展。(2)重视品牌建设。品牌建设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体现了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企业应该以诚信为基础,致力于自主创新,严格要求生产安全和产品质量问题,重视销售及售后服务,实现供产销一条龙的品牌建设,形成高质量高品位的产品及服务理念,创造让消费者喜欢、在市场上竞争力较强的品牌。(3)强调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人才是一个企业发展的根本条件,企业的文化建设要以人为基础,强调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依靠员工,发展员工,尊重员工。用科学的管理方法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增强企业的核心凝聚力,从而使全体企业人员朝着一个共同的目标行进。(4)强化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领导职责。企业领导需要站在企业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进行企业文化建设,确立自己第一责任人的地位。认真对待企业文化建设问题,构建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和内容,体现企业正确的经营理念。此外,企业文化建设的领导体制还要与现代企业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相适应。
文章来源:律伴网 http://www.lvban365.net/
律伴让法律服务更便捷!
企业存在环境问题 篇2
1. 披露形式不统一
企业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缺乏相应的规范, 企业间各自采取了不同的披露形式。环境会计信息零乱地分布于企业的年度报告之中, 没有固定的披露位置。董事会报告、会计报表、报表附注等, 究竟哪一种才是环境会计信息的标准披露形式, 仍然没有统一的定论, 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的条文加以说明。理论界对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提出两种形式, 即补充报告和独立报告, 虽然如此, 补充报告和独立报告尚处于研究阶段, 还没有应用于实践, 而且, 补充报告和独立报告都没有统一的标准仍然不够成熟缺乏统一的披露形式, 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显得杂乱无章, 致使环境会计信息使用者很难找到所需环境会计信息。因此, 我国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需要统一的披露形式, 这也同时要求国家建立相应的规范。
2. 环境会计信息界定模糊
虽然环境会计的研究己经有一定的进展, 但是我国环境会计研究仍然处于起步阶段。理论界对环境会计信息的定义没有统一, 缺乏明确的规定。而目前我国的法律法规也没有对环境会计信息的定义做出明确的规定, 甚至没有正式将环境会计信息一词列入法律法规中。由于环境会计信息仍然没有统一的定义, 环境会计信息究竟是什么, 哪些信息属于环境会计信息, 哪些信息不属于环境会计信息, 没有一个明确的界限, 国家对其的范围界定很模糊。虽然部分企业已经开始披露环境会计信息, 但是究竟哪些信息是环境会计信息, 企业之间也没有达成共识, 对环境会计信息没有进行单独的披露或说明。可见, 目前我国对环境会计信息的界定仍然很模糊。
3. 批露主体不明确
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不仅是企业的责任, 国家的政府部门也有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义务。在这方面, 我国没有明确规定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主体, 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主体不够明确。而在论文研究的众企业中, 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企业相对侧重于有环保工艺、环保设施的企业, 环境污染比较严重的行业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企业所占比例相对较多。
环境会计信息是指与企业相关的环境污染、环境保护方面的会计信息。企业的生产经营是离不开自然环境的, 包括大气环境、水环境等。而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与环境污染、环境保护更加息息相关。为了生产与发展, 企业的生产过程、员工的生产生活过程等时时刻刻都可能产生环境污染, 破坏环境。为了满足国家的环保要求, 企业也将采取各项环保措施, 如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空气的二氧化硫若浓度过高将会污染空气, 国家对二氧化硫规定了排放标准, 因此, 企业将会为降低二氧化硫浓度而设置环保工艺, 购置消除或转化二氧化硫的仪器或设备。那么, 究竟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主体是谁, 是所有的企业, 还是部分特定的企业, 国家没有明确规定, 理论界也没有明确的统一答案。故而, 目前我国的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主体仍然不够明确。
4. 自愿性披露的企业少
自愿与非自愿的判断中, 主观因素起了很大的作用, 因此, 有些企业是否出于真正的自愿披露很难简单下定论, 如倍受关注的污染严重的行业中的企业, 他们对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可能出于国家环保要求提高的压力, 也可能出于社会公众对环保高要求的压力, 还可能出于企业自身的环保责任的考虑。
在环保法规中, 除了环境污染严重的企业, 国家也只是鼓励企业披露环境信息, 而其他法律法规中更加没有提及。因此, 目前, 我国还没有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企业必须披露环境会计信息, 故而, 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企业大部分都是自愿性披露的。而我国上市企业中, 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企业所占比例己经很小, 而自愿性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企业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可见, 其所占比例就更小了。
二、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基于以上我国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对可能引致这些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具体如下:
1. 缺少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方面的强制性的法律法规
目前, 我国在法律法规方面, 只有环境保护法规对环境信息的公开做出了专门的具体的规定, 但那只是对环境信息的规定, 对环境会计信息并不适用。会计法规中对环境信息的规定零散, 无规律可循。我国在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方面缺乏强制性的法律法规。
环境保护、会计等法律法规都是自成一体, 相互之间几乎没有内容涉及.而环境会计是一门边缘性的学科, 单一的环境法律法规或会计法规是无法对其起到强制性的规范作用的。因此, 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需要建立专门对其进行规定的强制性的法律法规。
2. 缺少环境会计信息的会计规范
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需要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也需要相应的会计规范。环境会计信息也是一种会计信息, 它的披露需要一定的形式, 而要使信息使用者方便地找到环境会计信息, 它就需要统一的披露形式, 这就必然要求建立相应的会计规范。我国会计规范对环境信息的要求少之甚少, 企业根本没有规范可循, 是否披露、怎样披露环境会计信息只由企业自己选择。因此, 我国需要建立环境会计信息的会计规范。
3. 社会环境保护意识淡薄, 缺乏对环境会计信息的需求
由于环境污染的加剧, 人们对环境保护逐渐重视, 但是人们仍然没有在行动上付出实践, 环境保护意识仍然很淡薄。人们对于环境信息己经不够关注, 对于环境会计信息就更加忽视了。社会环境保护意识的淡薄致使对环境会计信息的需求也很缺乏。
4. 企业对短期利益的追求, 缺乏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愿望
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的, 很多企业都只关注短期的利益, 看不到长远的发展。企业对短期利益的追求使其忽略了资源的有限性, 忽视了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失, 忽视了环境保护的长远利益, 从而也缺乏了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愿望。
5. 环境会计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缺乏监管制度
环境会计是一个新领域, 环境会计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我国环境会计缺乏法律法规的制度保障, 环境审计尚未开展,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缺乏监管制度。
三、完善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措施
1. 建立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审计规范
会计信息的披露需要审计部门的监督, 需要建立审计规范, 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也需要环境审计部门的监督, 也需要建立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审计规范。
环境审计是对企业提供的环境会计报告的真实性和公允性进行验证、核实和评价, 并将评价的结果以审计报告的形式提供给企业环境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过程。环境审计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质量, 使环境会计信息使用者获得真实、可靠的环境会计信息, 有利于他们了解和监督企业的环保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 有利于他们根据企业的环境会计信息做出相关的决策。为了保证环境审计的质量, 为了环境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 建立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审计规范是十分必要的。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审计规范, 对环境审计工作的进行做出了具体的规范要求, 有利于环境审计工作按部就班、有条不紊的进行, 有利于环境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审计规范是必要的, 对企业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也会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2. 实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奖惩制度
我国的法律法规政策等在环境保护问题上建立了一定的奖惩制度, 但是缺乏环境计信息披露的奖惩制度。我国现有的环境保护方面的奖惩制度, 对环境问题的解决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如税收的优惠政策、政府给与的环保补贴、环保基金、排污费、境污染罚款等, 它们在企业的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 企业对环境保护问题的重视, 企对环保设备、环保工艺的投资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可见, 奖惩制度的建立是很必要的。
3. 加大宣传力度培养社会对环境会计信息的需求
加大力宣传, 可以提高企业利益者的环保意识, 使其不仅关注企业的经济利益, 同时关注企业的环保形象、环保经济行为和企业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 培养社会对环境会计信息的需求。当大多数的利益相关者要求企业进行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时, 便为企业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提供了内在的动力。披露企业环境会计信息将会在社会需求的推动下, 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
4. 加强环保部门和会计部门的沟通
环境会计是一门边缘学科, 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研究需要环境保护的相关知识, 也需要会计方面的相关知识。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需要环境保护和会计两个方面知识都具备的人员, 要真正实施环境审计, 建立环境审计相关部门, 必须加强有关人员的环保知识、会计知识、审计知识的综合能力。在环境审计部门建立之前, 加强环保部门和会计部门之间的沟通是十分必要的。只有真正具备环境会计知识的人员才能够真正胜任环境审计的工作, 才能监督好企业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因此, 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需要监督制度,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全面推广执行需要大力加强环保部门和会计部门的沟通, 培养出环境会计方面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江涛:关于企业环境会计问题的思考[J].财会月刊, 2006 (7)
[2]藏可莉:我国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初探[J].经济研究导刊2007 (8)
企业存在环境问题 篇3
【摘要】 系统阐述了我国企业环境会计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环境会计;核算
一、企业环境会计核算名不符实
会计活动作为企业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企业的相关决策者提供着直接的基础信息。会计活动日益受到企业相关决策者的重视。企业环境会计作为会计的一个新的分支,要从微观领域,采用适当的计量手段,全面、连续、系统地反映企业的环境支出、环境收益情况,并对企业的环境行为进行监督和分析,为相关的信息用户提供全面的企业信息。
出于企业自身利益的考虑,企业都并不愿意过多地考虑对环境的保护,发生的支出绝大多数是来自政府部门的压力,考虑来自社会的压力都很少,更不用说企业自觉考虑环境保护了。企业环境会计核算缺乏应有的自觉性。进行全面的环境会计核算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环境会计作为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理论与实务必然有一个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在其发展的初级阶段,企业还不能在短期内从其中直接受益,政府的强制力是非常必要。
二、企业环境会计核算与传统的财务会计核算的关系
未能很好地处理企业环境会计是财务会计的一个分支,它必然秉承财务会计核算的方法体系,与财务会计有着密切的联系。企业环境会计与财务会计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在企业会计工作中,就要正确处理好企业环境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关系,保证会计核算体系的科学合理。
如果将环境会计与财务会计作为一个体系中的两个部分,则首先应划分各自的核算对象。其次要明确二者的核算原则,并要考虑二者的合并。最后还必须考虑环境信息与财务信息的集中披露。如果将环境会计与财务会计作为两个独立的核算系统,则主要考虑的是其中的主次关系。毫无疑问环境会计系统将起补充、辅助的作用。但目前还没有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使企业环境会计在实务中无所适从。
一项关于企业环境会计实务的调查显示:企业财务人员对“政府可能会日益加强环境立法”这一问题基本上持肯定的判断,对“环境问题在近期内会成为一项重要的对外披露事项”这一问题则持不同意见。说明企业环境会计与传统的财务会计的关系还没有处理好,即便是专业人员也存在异议。实际上,解决上述问题的核心是环境会计的对象问题,即对环境支出和环境收益是从宏观上进行核算,还是从微观上进行核算。如果从宏观上进行环境核算,那将是政府有关部门的工作,必然与国民经济核算部门相独立,因而此时,环境会计与财务会计应作为两个独立的系统来处理。如果从微观上进行环境核算,则是企业环境核算,起码当前应当与财务会计相一致,或者说是企业整体财务核算中的一部分。从目前来看,环境会计应立足后者,微观方面做好了,推广到宏观上去才有基础。
三、企业环境会计核算专业力量薄弱
提高财务信息质量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我国当然也不例外。防止财务信息失真,提高财务信息质量,努力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是当前颇为人们关注的话题。这里的专业素质往往被人们理解为会计专业知识,对与会计相关的专业知识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这恰恰正是影响财务信息的深层次因素。在纷繁复杂的经济业务中,当然不乏计量简单的事项,也有相当的事项非常复杂,如企业未来可能的环境支出,由于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可能使得会计人员在进行经济业务判断时很难保证其正确合理,进而影响会计信息质量。
四、企业环境会计核算的审计、考核乏力
为了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正确、合理和有效,对会计工作进行审计是非常必要的。独立、有效的审计是广大财务信息使用者的有力保障。从已经发现的问题财务信息看,核心原因就是企业或个人的自身利益。对企业环境会计来讲,在企业中问题就更大。
其一,企业长期以来形成的观念是环境是大家的,治理要靠国家,让企业花费大笔环境支出资金就必然存在抵触心理,导致弄虚作假。
其二,由于没有明确的法规制度,或者是现有法规与理想的环境会计存在差距,使企业在进行业务处理时,自主性太大。非公有制企业和经营不善的企业将设法少支出环境费用,以保证企业或个人所得,公有制企业和一些经营相对较好的企业则随意列支环境费用,将本应由税后开支的一些支出,也统统列入环境支出,以减少所得税的交纳。使环境会计信息并不能真实地反映实际,达不到预期目的。
另外,由于考核把关不严,也给一些企业以可乘之机,应该进行的环境保护工作没有进行。环境会计与国家的相关政策以及执法力度息息相关,抛开相关的环境法规来要求会计本身搞好环境会计是不现实的。
参考文献
[1]李韬.《社会环境会计渊源及构造探讨》.《绿色财会》.2007(1)
[2]李永臣.《企业环境会计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1)
农村环境长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篇4
一、河道保洁
1、目前普遍存在农村四级河(住宅区河)河坡大量建筑垃圾(主要是农户建副业用房,换屋顶、砖瓦、石灰渣等),包括主干道路边废沟塘。
2、四级河(住宅区河)坡上乱堆乱放开始死灰复燃(海港村三组有三处,建场村一组有三处,顾陶村十组有二处),住宅区河码头、池周围生产垃圾、杂物较普遍。
3、部分住宅区河中出现了秧花覆盖水面(建场村一条,通港河南一条),零星水花生已开始萌发,请各村要组织在收麦前用药。
4、河面漂浮物、杂物,挺丈河与如东交界地段较多。
二、农路管护
1、路面坡裂严重(农路办要组织修复),主要分布在江海路两处,顾富路两处,镇海河南水泥路,川港水泥路都有损坏裂缝。
2、路肩乱堆乱放严重,尤其建房材料堆放,拆房的楼板乱砖、瓦、板、草堆等,重点顾陶路、川港路较多。
3、绿化行道树损坏严重(主要责任是长江供水工程挖掘井造成)。
4、还有零星路肩坡种植(富港路的住宅线、川港路住宅线、顾陶住宅线、兴堤路的南北线)。
三、垃圾处置方面
1、垃圾设施配备不足,根据县要求6-8户配一个,除镇海、川港、通港、海港外,其余4个村严重不足,需要进一步配备到位,还有垃圾池、桶、箱严重破损,池倒、裂坏、桶没底、没框,需要村进行更换。
2、垃圾中转房出现损坏要修复,有的被烟薰黑,禁止在池、中转房内焚烧。
四、保洁人员队伍状况
1、个别保洁员思想消极,责任心不强,出勤率不高,甚至外出打工,本人责任区域内任务不能按时完成,经县镇考核(按镇考核细则扣款)有思想情绪、说风凉话、无所谓、听之任之,整改不能及时到位,有的保洁人员区域内卫生死角,今年来未动过,连续三个月考核扣分,4月份考核最后名次就6人(江海的吴志荣、顾礼才,建场的陈宝山,顾陶的徐守艮、赵兴田,通港村李德寿)。
2、今年4个月以来,我们也有好的保洁员,责任心强,不折不扣按时完成区域内和突击任务,今年考核4个月来,一直走在前三名,有张友山、蔡炳付、李八艮、吴承义、吴明方、陈美、张佳生、缪志圣、黄志山等同志(其中江海村张友山连续4个月都是第一名)。
五、宣传方面
1、各村的公益广告牌已安装到位。
2、各村宣传橱窗未到位。
3、请各村及时按月召开广播会(结合夏秋两季秸秆焚烧)每月不少于两次,重点提高村民素质教育。
六、组织配套
必要时请各村组织部分人力集中整治,河坡建筑垃圾和农路堆积物,以及垃圾设施的修复配套。
发 言 稿
各位领导、各位同志:
上午好!
今天听了领导的报告,看了幻灯图片,使我们深受感动,认识到农村环境长效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和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通过今天会议,我们决心做到切切实实地工作,起早带晚,不管刮风下雨,认认真真地把垃圾清理到位,及时清运到填埋场,清运车口用网布遮拦,防止飘落,做到及时覆盖,垃圾中转房及时喷药,力争做到日产日清,给人民群众一个环境优美的居住条件。
生态环境问题存在的原因及对策 篇5
省委书记谢伏瞻在省委中心组集体学习研讨会的讲话中指出:“要清醒认识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环境污染的紧迫性和艰巨性,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着力破解突出问题。”近一段时期,我省全面打响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强环境治理,创造洁净蓝天,取得初步成效。“十三五”时期,我省各地各部门要加大生态环境治理力度,努力破解环保难题,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相互促进、有机统一。
大气和水污染形势严峻
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强力推进蓝天、碧水、乡村清洁三大工程,推进多污染源综合治理。通过持续努力,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碳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大气和水环境质量达标率明显提高。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认识到生态环境保护依然面临诸多问题。
大气污染防治形势严峻。河南2015年PM10累计浓度为170微克/立方米,PM10和PM2.5分别距离目标相差55微克/立方米和15微克/立方米。今年上半年,全省18个省辖市环境空气优良天数比例为46.8%(85天),照此推算,距离全年空气优良天数达到190天的目标仍有不小差距。
水环境质量改善任务艰巨。地表水距离全年达标要求仍有较大差距。2016年上半年,全省18个省辖市和10个直管县(市)地表水责任目标断面水质达标率为78.7%,同时地下水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耕地污染不容忽视。我省局部地区土壤污染状况不容乐观,部分地区镉、钒、铅等重金属污染物点位超标率较高。全省除濮阳外,各市调查点均有污染物超标现象。
意识有待增强,制度有待完善
我省生态环境问题比较突出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主观认识不到位。一些地方政府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道理认识不深入、不全面,仍然坚持粗放式发展的固化思维,坚持地方保护主义,对环境保护缺乏动力和积极性。特别是随着经济下行压力的增大,地方财政收入增速放缓、企业效益下滑,地方保护主义抬头,在治污上犹豫不决、左右摇摆。
发展方式粗放。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实现发展方式转型,是我省今后一段时期必须坚持的发展战略。转变发展方式,改善生态环境,是全社会共同的呼声。但在传统粗放发展的惯性作用下,一些地方政府和企业忽视了日常节能环保技术的推广应用,忽视了新兴产业的引导培育,导致绿色发展理念和绿色产业发展滞后。
城镇化资源能源集约化水平低。近年来我省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城镇化质量和水平得到快速提升。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一些地方城镇化是靠大拆大建和挤占大量土地资源强力推进的,整体设计忽视了生态空间、生活空间和生产空间的优化布局和合理搭配问题,造成道路拥堵、城市内涝、环境质量堪忧等城市病,推高了通勤成本、生活成本和企业生产成本。
相关污染治理法律制度不完善。我省环境污染治理的有关立法大多是配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实施进行的,主动性和创新性立法几乎空白,而且新法新规出台耗时太长。地方在污染治理过程中主观性和随意性较大,无形中恶化了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小微企业的生存环境,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加快补齐生态环境短板
我省环境保护处于实现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的转折期,又处于负重前行的攻坚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亟须加快补齐生态环境这一突出短板。
充分认识我省环境保护工作的长期性和艰巨性,提高破解环保难题的决心和信心。污染治理是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关乎子孙后代发展命运的民生工程。因此,必须切实提高绿色发展的自觉性,把绿色化的要求和标准全面融入到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新型农业现代化和信息化建设之中,强化经济发展与污染防治、生态保护的联动协同效应。
大力发展绿色产业,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高经济发展的绿色化、低碳化水平,建立生态低碳循环的绿色产业体系。为此,需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强化需求导向和供给侧改革力度,鼓励企业改进更新生产工艺和技术装备,持续降低工业增加值的单位能耗,减少钢铁、有色、建材、化工等行业的污染排放水平,出台培育节能环保产业的优惠政策措施。鼓励发展生态有机农业,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提高主要农作物肥料利用率,减少化肥、农药、除草剂等的使用。大力发展现代旅游和信息产业,全面提升旅游景区品质,促进自然与人文、生态与产业融合对接。打造全国知名的电子商务平台,全面推行“互联网+”,实现互联网与现代产业融合发展。
大力推进绿色城镇化,加强资源集约节约和高效利用。加大对各地市和直管县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强度的双控行动的落实督查,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和大气污染、水污染治理的约束性指标管理。加快制订河南省绿色建筑指标体系,提高建筑节能标准。鼓励城市新区建设绿色生态城区,加快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和节能改造,推广使用高性能、低材耗、利废型、可再生和可循环利用的绿色建筑材料。地级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提高柴电混合、气电混合等节能环保汽车的公交比例,提高公交覆盖率与分担率,发展快速公交、轨道交通和新能源交通等运输装备。加强雨洪资源的收集利用,加快推进城市新区地下综合管廊和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完善生态城市建设和考核指标体系。
企业存在环境问题 篇6
主要问题:
一、个别领导干部思想认识不到位
这种极少数领导干部其实质是政府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个人化、个~力利益化,心中无全局,只有小圈子,部门利益至上,条条文件至上,有利益的事就争、就抢,没利益的事就推、就搡,把上级政策作为捞取部门利益的工具,只顾部门利益不顾修水经济发展。一些企业,生产经营本来就很困难,发不了工资,交不了养老保险,工人们面临吃不上饭,可一些单位还是层层“扒皮”,不顾企业和职工死活,照样吃、照样卡、照样拿,于心何忍!还有一些职能部门,摆不正位置,不懂规矩,县委、县政府的意见、措施听不进去,令不行、禁不止,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还有些村镇,没有企业想企业,有了企业宰企业,动不动就堵企业的门口,断企业的道,拉企业的闸,完全是一幅“地头蛇”的架式。今后,对这样的“拌脚石”,我们要坚决予以搬掉。
二、少数职能部门风气不正
无论是县直单位还是条管部门,只要你在##工作生活,就是##人民的公仆,就要为修水发展服务。而有些部门却本末倒置,高高在上,刁难企业,为难群众。有的部门管理严重不到位,机关工作疲疲沓沓,待人接物冷冷冰冰,工作极端不负责任。一些基层单位前来办事,本来是一些无足重轻的小事,却偏要人家来回跑几趟,请几次客,还要收点钱,把手中为人民服务的职责当作个人吃拿卡要的工具。还有一些部门,官僚习气、衙门作风根深蒂固,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在群众面前耍官腔、摆官架子。
三、一些基层站所不讲规矩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下级服从上级是每个人都懂的道理。但有些单位却很反常,“大王”管不了“小王”的问题很突出,政府管不了部门,部门一把手管不了副职,副职管不了股长、科长,股长管不了一般干部。一些基层站所,置县委、县政府的三令五申于不顾,对优化环境的政策措施阳奉阴违,你开你的“绿灯”,我亮我的“红牌”。比如,对简化审批程序,已经讲了多年,抓了多年,一些单位就是只见嘴动,不见行动,明放暗不放,上放下不放。还有个别单位和人员,不见利益和好处怎么着也不行,见了利益和好处怎么着都行。
四、有些执法人员滥用职权
执法人员违法施政、执法犯法,是影响环境的“顽症”,也是制约发展的“毒瘤”。我们有些执法执纪人员,不尊重自己,不尊重职权,整天在企业和群众面前充老大,想吃谁就吃谁,想查谁就查谁,想罚多少就罚多少,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讲文明执法,更不讲主动服务,检查变成了找茬,执法变成了治人。一些人觉得面子大于一切,认为到企业或其它单位办点事理所应当,不给办就是不给自己面子,就要给他们“小鞋”穿。还有些人拿国家政策、法规作交易,谋私利,捞好处,到企业吃点、拿点、要点、报点,坑了国家,坑了企业,肥了自己。俗话说,伸手必被捉,对这种人,一经查实要给予严肃党纪政纪处理。希望这些人警醒起来。
五、一些机关干部形象败坏
干部形象直接引导社会风气,影响群众情绪。有些同志占据了一个很好的位置,手中握着人民给予的权力,不是好好地珍惜,而是为所欲为,把职权变成特权,变成拉关系、捞好处的工具。关系近、感情深,什么样的事都敢干;关系远、感情浅,该办的事也不办,甚至卡脖口、使绊子。现在群众办一个手续要来回十趟八趟,有的项目从审批到开工历经两年三年。这样下去,我们还谈何发展?还有的人只谋权不谋事,只求位不求为,整天醉熏熏、昏沉沉,败坏了干部的形象,丢尽了公仆的脸面。
六、有些人个人利益第一,不顾发展大局
一些人算小帐不算大帐,看眼前不看长远,因一己私利就什么也不顾了。比如,县政府搞城建拆迁改造,修条道路、建座桥梁,少数人就漫天要价,索要高额补偿,甚至无理取闹,达不到目的就百般阻挠,到处上访告状。我们引来客商搞活企业,他们就靠企业吃企业,摆出“坐地虎”、“地头蛇”的架子,干扰企业正常生产。企业项目搞起来,直接受益的是所在地群众,“坐地虎”架子一摆,谁也不敢去了,北京的、天津的、石家庄的客商全吓跑了,为个人或少数人的利益得失而影响了大多数群众的利益,吃亏的是谁?当然是当地广大群众,是我们望都的全体人民。所以,对这样的“坐地虎”要坚决打掉。这种只顾个人利益不顾发展大局的例子还很多,如:有的只讲权利,不尽义务,拒交税费,甚至暴力抗税;有的因私欲得不到满足,无理上访告状,歪曲事实地向上级部门和新闻单位反映情况,破坏正常的经济社会秩序,整天写信告状也不敢签个真名;有的不讲信誉,不守合同,欺负外地人,搞“一锤子”买卖。县委、县政府在招商引资上倾注了大量心血,花费了大量财力,拉来一位客商有多不容易,很有可能被少数人的无理取闹而被吓跑,吓得一批客商不敢来,从而影响全县的发展大局。
以上列举的一些现象和问题,尽管发生在少数人身上,但是影响极坏,如不彻底根除,望都的环境就得不到改善,实现跨越发展、建
设经济强县就是一句空话。关键就是一个环境问题。因此,我们必须切实增强责任感、紧迫感,把优化环境提到关系望都全局、关系前途命运的战略高度,下大力彻底整治。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快,城市与城市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据调查,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沿海各省市和北京、武汉等城市在投资硬环境方面,如交通、能源、通讯设施等已差别不大。因此,在新一轮招商引资的竞争中,尤其是我国加入wto后,各种地方政策优势逐渐消失后,各地竞争的焦点已转移到投资软环境方面,尤其是信用环境,法制、人才、政府服务等方面的竞争已成为成功招商引资特别是吸引国际一流大企业前来投资的关键因素。而这其中,政府服务又是“重中之重”,是龙头。它贯穿着投资软环境其他的方方面面。政府服务的根本改善,将会牵一发而动全身。而政府服务的改善,说到底是一个效率问题。对政府工作进行全面“提速”,是改善投资环境的题中之义,也是从根本上改善投资环境的内在要求。所以,我们说政府提速是改善投资环境的火车头,那么,政府该如何行为才能“提速”呢?
一、树立服务行政理念:政府提速的前提
为了适应日益激烈的国内外竞争和入世后新形势的要求,我们必须改变现有的政府行政方式。为此,必须切实转变行政理念,确立管理就是服务的观念。从而真正把“xxxx”的思想落实到日常行政工作中。具体体现在政府各部门的每一个工作人员的精神面貌、工作作风、服务态度等方面。不仅要彻底改变过去那种“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局面,还要做到“门好进,脸好看,事好办”。每一位政府职员都应充分认识到,政府的根本职能就是服务,要摒弃那种行政就是管理,就是作“老爷”的观念,要学会寓管理于服务之中,通过提供各类优质服务,征得广泛的社会信任和社会合作,并在此基础上求得政府效率的不断提高。正如有的学者提出,政府不仅是一个城市的管理者,发展的规划者,资源的经营者,更是公众服务的提供者。如同老板经营自己的企业一样,其业绩如何,首先取决于他的经营理念。只有在正确的经营理念指导下,辅之以好的思路和恰当的方式方法,他的企业才能不断赢得顾客和市场,从而不断的把自己的蛋糕做大。一个政府亦如此,只有通过向公众(包括企业)提供令人满意的优质服务,才能赢得公众的信任和合作,才可能招来“金凤凰”。反之还可能出现“孔雀东南飞”。
二、加快职能转变:政府提速的关键
实践表明,过去我们的政府管了许多不该管的事,而该管的没管好。有关这一点,社会各界已达成共识。问题是,在具体的政府职能转变过程中,或因认识不足,或因力度不够,进展似乎缓慢。以致影响了其他。目前,各地都在加大改革力度,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的步伐。在此方面应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大力度,力争有所突破,有所创新,确保政府精干高效,为投资环境的根本改善开创新局面,发挥其应有的主导作用。在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方面,不能仅满足于清理和减少了多少审批事项,简化了多少审批手续,或搞一个外商投资服务一条街等等,而要真正本着便民利商的原则,从深层次上,从制度上有所创新,以新的制度创建来深化和巩固改革的成果。从制度上保证行政的公开、公正、透明和高效。在此方面,有的地方起步较早,积累了不少经验。如广州市早在1988年就成立了外商投资管理服务中心,实行窗口受理制,按照“一个窗口办事,一个口子收费,一条龙服务”的“三个一”要求,做到集中管理,承诺服务,优质高效,方便外商。近来,内地不少地方也陆续成立了“行政服务中心”,搞“一站式”办公和“一条龙服务”,效果很不错,值得借鉴。当然,我们不能简单地模仿、照搬,更不能因此而又搞形式主义,而要本着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的原则并结合本地实际,搞出自己的特色。与此同时,还应大力发展和规范行业组织和中介机构。政府在职能转变过程中,势必退出一些领域,但退出不等于放任自流。这就要求有一系列健全的社会中介组织来发挥政府和公众(包括企业)间的桥梁作用。现在的问题是,过去由于“全能政府”的存在,社会中介组织未能得到充分发展,或发育不健全,也不规范,无法充分胜任这一职能。如此,就可能出现两种情况:一是政府(或其部门)借口抱权不放;二是被取消的审批事项无人管或管不好。所以,目前一方面应进一步加深对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认识,下大决心、大力气不断地把它推向深入,不能浅尝辄止,不能找任何借口对那些有好处的权力抱着不放。同时还要预防反弹现象、搞形式主义和明权暗不放的“双轨制”现象(据报载,包头市的成立不久的行政服务大厅现已空无一人,成了形式的摆设)。另一方面要积极培育各类中介组织的发展,以使它们承担起应有的职能,切实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同时应加强监管工作,并积极研究新的管理方法,及时建立后续监管制度。如此,政府才能收到小而强,精干高效。
三、增强政府信誉:政府提速的保证
谈到改善投资环境,往往使人想到交通、通讯等硬件设施,或者是人才、治安等因素。而诚实可靠的信用环境则容易为人所忽视。实际上,信用环境是投资环境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考察一个城市投资环境的首要标准之一。有的地方硬件及其它条件并不差,但就是因信用不好而无人问津,相反甚至导致资本外流、厂商外迁。如潮汕地区遭遇信誉重灾就是血淋淋例证。在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过程中,由于短期利益驱动,认识不足,法制不全等原因,一度出现了严重的信用问题。其间,政府信用也不同程度地受到了侵蚀,并涉及到其它领域,影响了经济的发展,投资环境也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
当前,环境要改善,政府要提速,信用不可不重建。既然政府信用贯穿于政府与公众的整个互动关系中,那么要建立良好的市场制度和经济秩序,重塑良好的信用环境,政府应然也必然承担起主导作用,成为重塑信用环境的火车头。具体应从加强信用意识教育、职能归位、依法行政、政策公开、运作透明、加强监督等方面着手,依靠体制改革,制度创新来从根本上解决政府信用
问题,增强政府的信誉,提高政府的威信,从而进一步增强政府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整合力。一旦一个政府在公众中有较高的威信,具有较强的凝聚力和整合功能,其行政效能和效率必将大大提高。随之而来的将是包括信用环境在内的整个社会环境的根本改观。
企业存在环境问题 篇7
(一)问卷调查设计
本次调查主要面向浙江民营企业,共设计了15个问题,分别涉及企业基本情况、财务管理目标、环境业绩考核指标、环保投资、环境业绩报告等内容。问卷回收率82%,高于20%的有效回收率,能代表目前浙江民营企业环境业绩考核的现状。在接受调查的企业中,按行业的性质划分,纺织服装业15%、化工业20%、电子电器业20%、机械制造业20%、生物医药业10%、食品加工业5%、其他10%。
(二)调查结果分析
1.对浙江环境污染的认识。对于目前浙江的环境污染情况,有60%的企业认为严重,40%的企业认为一般,没有企业认为不严重,说明大部分企业还是认识到浙江环境污染的严重程度。但是,在对民营企业对环境管理的重视程度的调查中,有35%的企业不重视,60%的企业重视程度一般,只有5%的企业重视环境管理。可见,企业的环境认识和实际行动之间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2.对企业财务目标的认识。财务目标引导着企业的行为,75%的企业认为财务管理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20%的企业认为应该是企业价值最大化,另有5%的企业认为是股东财富最大化。在财务目标引领下,民营企业经济目标第一的占了35%,经济目标和环境目标并重的占65%,没有企业把环境目标放在第一位。现实中,民营企业的环境污染防治模式60%是先污染后治理,只有20%的企业先解决好污染后生产,更有20%的企业只管生产不管污染治理。
3.对环境业绩考核指标的认识。调查中发现,进行过环境业绩考核工作的企业只有30%,一半以上的企业没有进行过环境业绩考核。在考核的指标中,选择污染排放物的企业最多,占85%,选择能源消耗的占80%,选择违法次数的占30%,总体看还处于考核的初级阶段。在环境业绩指标的量化问题上,认为能量化的占5%,不能量化的占15%,有些指标能量化的占80%。在被调查企业的总投资中,55%的企业环保支出在20%以下,25%的企业为0,总体偏低。
4.对环境业绩报告的认识。环境业绩报告是环境会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有75%的企业对我国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了解一些,不了解的企业占15%,只有10%的企业非常熟悉。对环境报告的了解也不容乐观,55%的企业只了解一些,40%的企业不了解,非常熟悉的企业只有5%。可见,浙江民营企业对环境业绩信息的披露非常薄弱。
二、浙江民营企业环境业绩考核存在的问题
(一)对环境业绩考核重视程度不够
浙江的大部分民营企业认识上不足,执行上有偏差,注重家族型与高耗能型的发展模式,“先污染后治理”,同时没有很好地把环境业绩考核指标转化为企业的业绩衡量指标。表现为绩效考核流于形式,走过场的现象大量存在,使考核失去了实际意义。同时企业现有的环境指标没有与经济事项结合起来,而只是单纯地揭示和反映环境领域的内容,导致在环境治理过程中忽视治理的经济效益和治理的效果。
(二)环境管理的方式不合理
在企业环境管理的方式上,大多数民营企业环保工作尚处于初级阶段,仍采用传统的污染防治模式,即“先污染后治理”。治理的目的是污染物的达标排放,只要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就可。在污染物达标排放后,即使环境质量仍趋恶化,企业也不太关心。这种模式,只重视末端治理,既忽视生产过程各环节的污染控制问题,又忽略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使企业的环境管理处于较低的水平。
(三)环境业绩考核资金不足
民营企业环境业绩考核管理还面临着资金不足的困难,近几年随着环保要求的不断严格,企业的环保投资占企业总投资的比例有的高达40%,对于经济效益好的企业还可以承受,而对于经济效益不好,甚至亏损的企业来说则是难以承受的沉重负担。尽管我国政府也加大了对环保所需资金的支持力度,但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不能满足企业进行环保的资金需求,尤其是高污染、高耗能的民营企业。
(四)环境业绩考核定量化困难
企业环境业绩考核实际上是管理当局主观价值判断的一种虚拟评价,这种评价会随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和价值取向的变化不断变化,从而使得企业环境业绩的考核定量化极为困难,且在不同发展程度的地区和企业之间很难具有可比性。此外环境业绩需要有生态与环境方面的数据来进行考核,而对生态与环境方面的数据获得与评估,在很大程度上缺乏科学的获取方法与科学的统计体系支撑。
三、完善浙江民营企业环境业绩考核的对策措施
(一)从浙江民营企业自身考虑
1.将环境管理战略纳入企业的总体发展战略。企业应考虑生产过程对环境的影响、产品对环境的影响等,并将其环境政策、环境工程及环境管理操作规程渗入企业所有业务活动中,加强节能、节水、节地、节材管理,使企业活动的所有方面都考虑到环境影响及制定相关对策,使民营企业环境业绩考核具有更大的现实意义。
2.加强企业的环保意识。民营企业应把保护环境和资源作为衡量自身社会价值的主要指标,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通过对社会公共事务的关心和支持,树立自身的良好形象,做到重经济利益更重环境保护,为完善浙江民营企业环境业绩考核提供保障。
3.建立统一的环境业绩考核责任中心。企业要不断提高科学管理水平。统一的环境业绩考核责任中心可以协调企业内部各技术部门的关系,对环境做出科学的规划。将环境管理与企业管理相结合,建立健全环境管理组织机构和运行机制,并纳入企业日常管理之中,使环境保护、减少污染物排放贯穿于整个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始终。同时根据浙江省城市总体规划和地域特色,建设高标准的生态工业园区,并按不同行业设立相对分区,使分散的中小企业相对集中,进行治污管理,降低监管成本。
4.选择合适的环境业绩考核指标。企业在进行环境业绩考核时,应根据企业所处行业和经营业务的特点、设立的环境目标以及有关法规的要求,同时考虑环境管理系统的发展状况和应用环境业绩考核的目的,选择适合企业发展的环境业绩考核指标。在以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和遵守法规为目的的第一阶段,指标的选择主要考虑环境风险管理和环境负债的信息,以能源的消耗、污染物的排放、违法的次数、罚款等指标为主。在建立环境管理体系的第二阶段,以环境管理系统的效率为主要计量内容。而在环境管理与企业战略环境全面融合的阶段,则以综合性的环境业绩评价指标为主,考虑环境业绩与财务业绩的综合,考虑寿命周期全过程的指标。
(二)从环境业绩考核体系本身考虑
1.制定环境业绩考核与披露制度。政府相关部门应将企业环境业绩考核以法规、制度、准则的形式确定下来,使企业的环境业绩考核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同时制定企业的环境业绩考核的披露制度,使环境业绩披露的内容、模式和方式等方面在一定程度上达成共识。浙江民营企业应该采用国家的标准编制独立的报告对企业的环境政策、环保法规、污染治理和污染物的利用、环境质量、环境财务业绩以及环境审计报告等六部分内容采用自觉与强制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披露。
2.完善环境业绩考核的经济制度。相关制度主要包括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排污收费制度、许可证交易制度、生态补偿制度、环境税收制度、绿色GDP核算制度等,这些制度将从体制上让企业认识到环境业绩考核的重要性。
3.建立环境业绩和财务业绩指标相结合的考核指标体系框架。从浙江民营企业的角度出发,环境业绩与财务业绩指标结合后的环境业绩指标不仅可以预测环境问题和对企业未来财务业绩的影响,而且对于采用“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难循环、低效率”的粗放型增长方式的企业来说更可以起到转变增长方式的作用,使企业走低投入、清洁化、高产出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当前重点要解决考核指标的设计、各指标权数的确定以及数据的来源、量化等问题。
企业存在环境问题 篇8
【关键词】中小企业;会计核算;对策
一、中小企业会计核算特点
1.灵活性高
在新环境下,市场经济在不断进步,相对于大型企业,中小企业拥有更加灵活的组织结构,其市场应变能力较强,经营弹性较高,在会计核算时也拥有较强的灵活性,能够有效规避多重风险,然而这一特点也导致中小企业在实际工作中资金使用状况较为随意,如果不严加控制将导致其会计核算质量与效率有所下降。
2.组织结构简单
我国的中小企业大多是家族式管理,企业成员较为单一,仅有的几个领导人员也大多由家族人员担任,这种简单的集权制管理结构导致中小企业的监督管理工作较为松散,决策权力高度集中,容易做出错误的投资决策,同时,这也使得中小企业的会计信息透明度较低,会计信息披露困难。
3.管理水平较低
我国的中小企业大多历史较短,且因其家族式的管理结构导致其领导人员大多素质不高,管理观念陈旧,管理技术水平较低,在用人方面更是带有一定的主观色彩,在管理方式上也不甚公平,这样的管理制度严重影响了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同时,其不重视文化发展与创新工作,这也使得中小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受到一定的影响,发展较为缓慢。
二、新环境下中小企业会计核算工作存在的问题
1.会计核算制度不健全
在新的市场环境中,中小企业虽然也在不断地改进,但是大多数的中小企业在会计核算方面还不够重视,其会计核算制度不甚健全,在成本核算、财务清查等方面缺乏有效的核算依据与标准,即使有少部分中小企业制定了标准,但是执行起来却较为困难。这导致中小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一些资产的管理较为混乱,甚至资产浪费的现象时有发生,这给中小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带来了较多麻烦,使得其核算结果不够准确,很难反映出中小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为其日后的发展带来较多隐患。
2.会计核算主体不明确
从目前来看,中小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没有明确划分出会计核算主体,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的家族式管理模式中,其经营者就是投资者,企业的许多日常业务都由其经营者负责,在企业经营的过程中,如果资金周转不开,其经营者也通常将自己的私人财产投入到企业运营中,这种做法为其会计核算工作带来了一些困难,同时,为增加企业开支,中小企业的经营者也经常将其家庭开支费用纳入到企业账下,部分企业的经营者甚至将亲友的开支也一并纳入其中,这导致中小企业的会计信息不够真实,存在许多虚假支出,为其会计核算工作带来许多不利影响。
3.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措施
在中小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中,由于其人员管理方式欠缺,导致其对会计核算工作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措施,其监督管理工作不够规范,很多中小企业内部并没有建立起独立的审计机构,很多内审人员都由会计人员兼任,一些内审工作也大多流于形式,很少真正发挥出应有的功效,这使得中小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仍然错误频发,甚至导致一些贪污舞弊的现象发生,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准确性无法得到有力保障。
三、中小企业会计核算问题的解决对策
1.建立健全会计核算制度
在新的市场环境下,中小企业要认识到在提高产品质量促进企业发展的同时也要更加注重会计核算工作的重要性,在原有基础上,建立健全会计核算制度,并以此为核心执行各项管理工作,确保其稽核制度、成本核算方式能够更加符合时代的发展,也为中小企业的会计人员制定出良好的工作依据,确保中小企业的账目更加清晰准确,保障其各项资产安全完整,会计信息更加真实、可靠,为中小企业的领导人员投资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数据参考,也为中小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良好的工作基础。
2.明确会计核算主体
中小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要严格遵守会计法律法规,明确会计核算主体,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独立核算。中小企业在实际持续经营的基础上,要明确各项规章制度,不以投资者行为作为核算凭据,中小企业的投资者也要根据相关制度不要强加干预企业的运行状况,在保证会计核算有理有据的前提下,执行各项经济业务,以保障中小企业会计账目清晰、准确;同时,中小企业的会计人员也要严格遵守职业道德,肩负起责任,对其领导人员的私人消费现象,不得予以报销,以保障中小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能够更加真实、准确;另外,相关税务机关也要严加查处,严厉打击中小企业会计作假行为,防止中小企业违法乱纪的行为发生。
3.加强监督管理工作
中小企业的领导人员要意识到想要提升会计核算质量的前提是建立有效的监督管理措施。首先,中小企业要在其内部建立起独立的审计机构,其内审人员不得由财务人员兼任,合理设置内审人员的职责权限,定期对财务核算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一旦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从根本上提升中小企业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其次,相关部门也要不断提升外部监管手段,发挥出应有的职能,对中小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有针对性的加以指导,提升会计信息的合法性,形成内外结合的监管形势,有效提升中小企业会计核算质量。
四、总结
综上所述,中小企业由于自身经营特点,其会计核算工作还存在一些弊端,但是只要其能够建立健全会计核算制度、明确会计核算主体、加强监督管理工作,必然能够改变中小企业的当前核算状态,有效提升其会计核算质量。
参考文献:
[1]梁淑贞.试析中小企业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体系构建[J].财经界(学术版),2014,(06):223.
[2]吴丽,纪海荣.民营中小企业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营管理者,2014,(13):181- 182.
【企业存在环境问题】推荐阅读:
企业新闻存在问题07-09
企业培训存在问题01-15
外资企业存在问题05-24
企业绩效评估存在问题06-18
企业培训存在问题09-23
物流企业存在的问题12-23
企业招聘存在问题论文10-15
企业统计中存在的问题08-09
企业管理层存在问题07-29
企业所得税征管存在的问题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