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员工招聘中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2024-09-27

企业员工招聘中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共8篇)

企业员工招聘中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篇1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继续教育学部

毕业论文

企业员工招聘中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专业年级

联系电话

1指导教师

2012年2月6日

目 录

内容摘要………………………………………………………1 关键词…………………………………………………………1 正 文…………………………………………………………2

1、员工招聘的概念、作用、意义……………………………2 1.1员工招聘的概念……………………………………………2 1.2员工招聘的作用……………………………………………2 1.3员工招聘的意义……………………………………………2

2、企业员工招聘中存在的问题………………………………2 2.1人员招聘缺乏规划,对岗位分析没有全面认识……………………2 2.2招聘工作组织安排不合理,缺乏科学规范的实施过程………………3 2.3招聘甄选方法单一,效果难以保证………………………………3 2.4招聘人员的非专业化…………………………………………3 2.5没有建立合理有效的人才储备体系……………………………4

3、解决企业员工招聘中问题的对策…………………………4 3.1做好人力资源规划,岗位分析系统合理…………………………4 3.2制定明确而合理的招聘标准……………………………………5 3.3规范招聘程序,选择适当招聘渠道…………………………5 3.4合理安排面试,并采用多种甄选方法…………………………5 3.5规范人才档案管理,建立必要的人才储备信息……………………6

结束语……………………………………………………7 参考文献………………………………………………………8 致谢……………………………………………………9

企业员工招聘中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内容摘要】本文从阐述企业员工招聘的概念中出发,分析了企业在员工招聘过程中人员缺乏规划、对岗位分析没有全面的认识、招聘工作组织安排不合理、招聘甄选方法单一等问题。提出了一些在企业招聘过程中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招聘

题 对策

1、员工招聘的概念、作用、意义

1.1员工招聘的概念

员工招聘是指组织根据人力资源管理规划和工作分析的要求,从组织内部和外部吸收人力管理的过程。员工招聘包括员工招募、甄选和聘用等过程。招聘工作直接关系到企业人力资源的形成,有效的招聘工作不仅可以提高员工素质、改善人员结构,也可以为组织注入新的管理思想,为组织增添新的活力,甚至可能给企业带来技术、管理上的重大革新。招聘是企业整个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基础,有效的招聘工作能为以后的培训、考评、工资福利、劳动关系等管理活动打好基础。因此,员工招聘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性工作。1.2员工招聘的作用

员工招聘是企业人力资源获取竞争优势的主要来源。企业在经营战略的各个阶段都必须要有合格的人才作为支撑。招聘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一个基础性环节,它是企业人力资源获取高素质人才的主要途径,人才招聘实施的成功与否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同时招聘的失误也导致企业蒙受巨大的损失。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 企业间竞争在本质上已演化为人才的竞争。如何招聘及能否招聘并选拔出合适的员工是一个企业兴衰的关键。员工招聘作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对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合理形成、管理及开发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1.3员工招聘的意义

员工招聘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招聘是一个企业获得新鲜血液的渠道,企业的招聘是指在适当的时候为企业找到合适的人才,从而推动企业的发展。企业发展需要人才,如何通过招聘找到真正需要的人才,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者共同面临的一个重要而现实的问题,因为一个组织拥有什么样的员工,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它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的地位。谁能率先招聘到适合自己企业的员工,形成人才优势,谁就能在市场中获得竞争优势。

2、企业招聘中存在的问题

或许是因为中国人才太多,一个职业招聘往往会导致应者云集,目前企业对招聘环节普遍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2.1人员招聘缺乏规划,对岗位分析没有全面认识

目前很多企业在招聘前,没有结合企业的发展战略制定出合理的人力资源规划,只是在需要用人时才会提出招聘计划,似乎只是把它当作临时性工作,现需现招。这样在招聘过程中就对本身需求的岗位没有充分认识,对所需的人才结构、层次、类型以及数量和轻重缓急等没有合理的规划,造成选人时的盲目,最终虽然短时间内可能满足了企业的用人需求,但是员工队伍很难稳定,自然引起人才流失率的加大。招聘情况的好坏决定了一个企业发展的长远,选不到合适的砖头就不可能建造一座坚固的大楼,然而招聘问题几乎在每个公司都有体现,只有深入了解招聘的情况才能减少在招聘工作中出现的问题。2.2招聘工作组织安排不合理,缺乏科学规范的实施过程

企业能否吸引人才前来应聘,除了其自身的声誉和条件外,招聘组织工作也很重要。可是很多企业在招聘组织方面往往存在很多不足。比如:招聘广告上不切合实际的允诺,面试考官凭空拔高而造成的“二次招聘”,对企业不实事求是的介绍等,会挫伤应聘者对企业的信心,或者对企业招聘产生怀疑,进而影响企业的声誉和发展。

也有企业认为招聘工作就是收集并筛选简历、面试,继而聘用,忽略了招聘的前期准备工作,比如人力资源需求分析、职位描述、招聘流程设计以及招聘后的效果评估、成本核算等。所以就会出现招聘时组织实施不力、操作不规范的现象,比如招聘渠道选择机械、招聘人员配置随意、面试问题标准不一等,可能会影响招聘过程的公平性,也会损毁企业的良好形象。最终产生“招到的人不合适、合适的人招不到”的结果。

2.3招聘甄选方法单一,效果难以保证

企业在人员招聘时,一般都要经过面试阶段筛选合适人选。那么,针对不同岗位不同的应聘人员应该选择不同的面试方式,比如面谈法、答辩法、情景模拟法、无领导小组讨论法、有领导小组讨论法、文件筐作业等方式,对其知识、能力和品德等方面进行测评。然而实际招聘中,许多企业将面谈法作为唯一的甄选手段,事先也未准备好科学系统的面试题目,只是把应聘者的形象、气质作为招聘的关键点,甚至凭感觉进行取舍,这样很难保证招聘的效果。2.4招聘人员的非专业化

在招聘过程中,应聘人员对企业了解甚少时,通常根据招聘人员的素质来形成对应聘企业的初步印象。由于招聘人员缺乏必要的组织和培训,尤其在沟通技巧及礼仪方面并不专业,导致企业的窗口形象受到负面影响,会使应聘人员失去加入企业的兴趣,进而影响企业招聘的质量。另一方面,招聘人员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就会缺乏招聘技巧,缺少“慧眼识英雄”的本领,从而在招聘过程中错失人才,降低招聘的有效性,也会在将来的聘用中加大试用成本,降低工作效率。有些通用性差或是专业技能要求强的职位,会时常出现招募很久未果的情况,当业务部门发出人手告急消息时,只好退而求其次,选一个及格线上的人选。木桶里能容纳的水,不取于最长那块板,而取决于最短的那一块,当招聘到的员工不能胜任工作,直接带来的问题就是公司的整体业绩难以达到预期目标,一个不恰当的人,在对外处理业务时,会无形中为公司错失机会.2.5没有建立合理有效的人才储备体系

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对于人才需求都是现缺现招,没有从长远战略发展的角度着眼去积极建立人才储备体系。常常是一次招聘会结束,录用的人员资料收回,未录用的人员资料就被立即处理。这样,企业的招聘工作会长期处于被动式的“等米下锅”状态,不能比较容易地找寻到合适人才,从而影响工作的正常开展。

3、解决企业员工招聘中问题的建议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企业间的竞争本质上就是人才的竞争。如何吸引和保留富有竞争力人才成为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的关键,以下企业招聘员工中的是一些建议。3.1做好人力资源规划,岗位分析系统合理

人力资源战略从属于企业整体战略,只有在明确了企业整体战略的基础上才能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作出整体规划。而做好人力资源规划必须处理好三种关系,第一,主次关系,即首先考虑企业的关键技术岗位和重要管理岗位;第二,专业与一般的关系,即企业应把精力集中于专业人员的招聘上;第三,处理好“即用与储存”的关系,即做好企业的短期需求计划和长期储备计划。

岗位分析是对企业各类岗位的性质、任务、职责、劳动条件和环境,以及员工承担本岗位任务应具备的资格条件所进行的系统分析与研究,并由此制定岗位

规范、工作说明书等人力资源管理文件的过程。它是把工作岗位所需的知识、技能和个性等方面的内容量化后分析再制定出的符合岗位需求的最佳数据,是招聘、录用的基础,良好的岗位分析会为招聘工作最终录用提供可靠而科学的依据。

有了人力资源规划和确切的岗位分析,才能最大程度地确保企业在需要的时间和需要的岗位上获得需要的人才,并使企业和个人获得长远发展。3.2制定明确而合理的招聘标准

为了提高招聘质量,吸引高素质、适合空缺工作岗位要求的人才,招聘人员有必要在招聘前对空缺岗位进行职责分析,确定职位的职责、内容和素质要求,以形成该职位书面的工作说明书和工作描述,并以此为标准开展招聘工作。企业可以根据工作职责在招聘前按照不同要求列出不同级别标准,招聘时即可根据所需岗位采取不同策略。比如有些技能如果在将来的工作中易于学习的话,就不一定把那些缺乏经验和培训的求职者淘汰掉。3.3规范招聘程序,选择适当招聘渠道

一般而言,企业完整的招聘流程主要包括:人员需求调查、人力资源规划、选择招聘渠道、实施招聘、筛选简历、确定面试人选、实施面试与甄选、人事决策和确定录用人员。这些环节相辅相成,每个环节都要有详细的计划和操作方式,以保证工作的有条不紊,提高招聘质量和效果。

在选择招聘渠道时,企业要考虑到每种招聘渠道的利弊性。但是从合理使用人才、尊重人才、留住人才的角度出发应当优先选择从内部选拔人才。若选择外部招聘时,企业需根据人才市场发育状况、自身发展阶段、需求状况、招聘预算经费等方面情况,合理安排招聘,比如广告招聘、校园招聘、猎头公司介绍等。不是合适的人选不易找到,有可能是招聘渠道的选择不对,没有绝对好的渠道也没有绝对不好的渠道,关健要看怎么利用,何时利用。如果公司内部人员对该岗位有兴趣也有能力做好,而且可以通过招聘填补调整后的空岗来保证公司业务不受影响的话,就完全可以内部招聘实现,轮岗本身也是一种激励,有利于人员成长。

3.4合理安排面试,并采用多种甄选方法

面试也是一门艺术,其成功与否关系到企业今后人力资源的质量,因此企业应当合理安排面试,防止面试出现主观偏见。在面试过程中,应当注意:尽量营

造独立、封闭、安静、舒适的面试环境;有据可依,客观、公正地选聘人才;采用结构化面试,提高面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一般而言,面试需要完成的任务有:预先介绍工作情况,做诚实的企业形象宣传;评估应聘人员干好工作的能力、技能、价值观和态度;评估应聘人员是否实事求是;完成对应聘人员的剖析,除面试之外,企业还可以采用传统的知识测验和近几年流行的心理测试进行甄选。一般员工心理上具有三个条件才能做出优异的成绩:一是对从事的工作很有兴趣;二是具有所从事工作的人格特征;三是具有所从事工作要求的能力。因此,心理测试从应用上可以分为以下四类:职业兴趣测验、人格测验、职业能力倾向测验、情景模拟测验。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一般会借用测试量表,借助计算机软件进行测试。

3.5规范人才档案管理,建立必要的人才储备信息

为了减少用人单位和应聘人员的损失,规范人才档案的管理是势在必行的。另外,在人才招聘过程中,经过层层筛选,常会出现一些条件不错也适合企业需求的人才,却因为企业的岗位编制、企业阶段发展计划等因素限制无法马上录用,但是又有可能将来某个时期需要这方面的人才。作为招聘部门,就有必要把这类人才的信息纳入企业的人才信息库,包括个人资料、面试时的表现和给予的评价等,不定期地给予关注和保持联系,一旦将来出现岗位空缺或企业的发展需要即可优先考虑招入,这样既能提高招聘效率,又能降低招聘成本。

结束语

综上所述,人才是企业的根本,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企业要发展必须要吸纳人才。那么,企业如何获得所需的人才?如何达到人职匹配,事得其人,人尽其事?这要求企业重视招聘,而招聘工作最好的结果是在最恰当的时间,将最合适的人才招聘进来,并将其安置在合适的岗位上。要实现这个结果就要正确分析招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企业实际制定出相应的对策。企业招聘活动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它要求企业站在战略的高度,以人为本,结合企业用人需求制定完善的人才引进计划,并采用适当的招聘渠道、科学的面试方法借由专业化的招聘队伍将其有效的落实,发挥招聘在企业经营活动中的基础性的、决定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翟昆,木桶理论与人力资源,铁道知识,中国铁道学会,2005.6.[2]杨付怀,人力资源经理案头工作手册,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1.[3]邱庆剑,人力资源总监工作手册,广东:经济出版社,2004.4.[4]赵修文,浅析企业的有效招聘[J],商场现代化,2006.5.[5]廖泉文,招聘与录用[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6]文伟,企业人力资源招聘误区及其对策 [J],长沙大学学报,2009.?.[7]李中斌.张向前.郭爱英,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100.[8]张德,组织行为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92.[9]潘立,企业招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北京市计划劳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9.7.致谢

在本次论文设计过程中,许平老师对该论文从选题,构思到最后定稿的各个环节给予细心指引与教导,使我得以最终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在学习中,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丰富渊博的知识、敏锐的学术思维、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以及侮人不倦的师者风范是我终生学习的楷模,导师们的高深精湛的造诣与严谨求实的治学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在此,谨向老师们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企业员工招聘中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篇2

员工招聘,是指企业根据自身发展和工作任务在人力资源方面的需求,按照工作分析和人力资源管理规划的要求,从企业内、外部招收人才的过程。员工招聘具体可划分为员工招募、甄选和聘用等过程。员工招聘工作是企业进行经济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和关键环节,在企业管理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员工招聘活动直接关系到企业人力资源的组成,是其他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有效、成功的招聘活动一方面可以改善企业从业人员结构、提高员工整体素质,另一方面能给组织带来新的管理理念及先进的管理思想,为组织补充新鲜“血液”、增添新的活力,甚至可能带动企业管理、技术上的重大变革。员工招聘活动是企业整个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前提,卓有成效的招聘可以为以后的培训、考评、工资福利、劳动关系等管理活动奠定良好基础。因此,员工招聘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性工作。

2 员工招聘的原则及影响因素

企业员工招聘的原则可根据企业自身发展的规模、发展阶段及特定招聘目的确定招聘的原则。基本上应遵循的原则包括:效率优先、因事择人、竞争择优、公开、公平、公正等原则。

企业员工招聘是受到企业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影响与制约。外部环境主要包括:国家的政策法规、社会经济制度、宏观经济形势、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生产技术水平高低等。内部条件主要包括:企业的发展规划、企业文化、用人政策、招聘职位、招聘对象、招聘者的自身素质、应聘者的动机和偏好、应聘者的个人特征、职位对应聘者的吸引力等方面。

3 员工招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企业招聘员工的形式也开始变得多样化。传统的招聘会、报刊专栏,现代的网络招聘、“猎头”机构等等均为企业招聘提供了广阔、有效的平台。但在员工招聘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认识与解决。

1)招聘者没有及时针对企业的发展制定相应的招聘规划,对招聘的岗位、招聘程序及岗位任职条件缺乏系统全面的认识。部分企业在招聘员工的过程中,未能建立一个完整的招聘体系,缺少对招聘工作的正确认识,把招聘工作简单化。如招聘的前期工作准备:缺少具体招聘计划、招聘渠道的选择不当、招聘信息的发布不充分、招聘预算不足等。招聘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问题,包括对应聘者的主观认识有偏差等。实施招聘后有可能出现的问题,如缺少员工入场前培训、缺少对招聘工作的评估等。招聘工作是个系统工程,必须要环环相扣,每个环节都有其不可缺少或取代的作用,缺少了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会使招聘工作变得不完整,并且直接使整个招聘工作的效果打折,也无法圆满实现招聘工作的预期目标。部分招聘者有时对所聘岗位的任职需求认识不到位。一般情况下,某个具体的工作岗位任职条件应包括:学历、工作经验、专业知识及技能、能力、个性特征等。这些任职条件中,“学历、工作经验、专业知识及技能”这三项有相对的证书或证明文件,较容易把握、衡量与考评,而“能力、个性特征”这两项较抽象,难以把握,短时间的情况下不易做出权威性的评断。所以如果对岗位任职条件没有深刻、系统、综合、全面的认识,招聘到的人员不一定完全符合企业的期望。

2)招聘者团队组成不合理或招聘者应有的素质偏低,会使招聘工作事倍功半。招聘者仅由专业从事人力资源管理者组成,缺少专业技术人员或所聘岗位专业人员,这种情况下,对应聘者的评断不够综合。部分企业的招聘人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高,往往在招聘技术含量较高的岗位的员工时显得力不从心。招聘员工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繁杂、重要的基础工作,可以从事此项工作的人员必须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人才;只是接受过简单招聘培训或根本没受过培训的人,由于其自身综合素质的限制或缺乏是不能胜任此项工作的,很难为企业招聘到所需人才。

3)重学历轻能力,出现“高分低能”。目前很多企业招聘的一个通病是片面追求高学历,很多企业在招聘过程中对岗位缺少准确、全面、系统的认识,甚至是片面地一味追求高学历,不结合岗位的具体需要,不考虑岗位所需的技术能力要求,单一的规定至少“本科”,甚至“研究生”以上学历,盲目地认为优秀的人才必须具备高学历,对实际岗位的真实需求了解、掌握不全面,就有可能使企业招聘来的人员与实际需求不符,出现了“高分低能”。

4)招聘渠道单一,招聘效果不佳。这个多媒体的时代为员工招聘提供了多种多样渠道和形式,使企业的招聘活动有了更多的选择,能找到更多的适合企业发展需要的人才。员工招聘的渠道可分为内部招聘和外部招聘两方面。内部招聘一般有岗位轮换、工作调动、晋升提拔、重新聘用等方面。外部招聘主要包括:招聘洽谈会、人才交流中心、网络招聘、传统媒体广告、校园专场招聘、“猎头”公司等。企业应根据自身性质、发展规模、岗位的不同需要,选择适当招聘渠道。但有的企业不能很好地应用或组合各类招聘渠道,只采用单一的招聘方式,制约了企业获得优秀、合适地人才。

5)经济投入有限,制约了招聘的规模和次数。招聘的规模和次数是依据企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而定的。而企业的每一次招聘均会有相应的投入,招聘人才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不断的进行资金投入,而招聘的结果有时却非立竿见影,致使部分企业压缩招聘经费预算,使得资金预算成为了招聘工作中的瓶颈问题。

4 解决员工招聘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招聘工作怎样开展与进行,才能使企业经济、有效、及时地招聘到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着手:

1)制定与企业发展速度、发展规模相适应的人力资源管理规划。人力资源管理规划是企业战略工程中一项重要内容,它以企业的发展战略为指导,以全面调查、权衡已有人力资源、剖析企业内外部发展条件为基础,预测企业发展对人员的未来供需,是企业进行员工招聘活动的指导性文件。

2)招聘前认真对所招聘岗位进行分析,编制岗位说明书及任职要求,力求明确、详细。这样可以使招聘工作有据可依,克服或避免招聘工作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3)根据招聘岗位不同性质选择不同招聘途径。多媒体时代员工招聘渠道越来越多样化,可选性也越来越丰富。企业根据自身经济实力、岗位条件,结合各种招聘渠道的特点和优势,选择适宜的招聘途径。

4)选择综合素质高的招聘者,组建构建合理、分工明确的招聘团队。“打铁不需自身硬”,要想招聘到合适企业要求的高素质人才,必须有一支高素质、结构科学的招聘团队。招聘团队里不但需要配备专业从事人力资源的人才,还需要配备所招聘岗位专业技术人员。其次,在招聘工作前应进行针对的培训与内部沟通,统一标准、协调合作关系。

5)对企业招聘活动进行总结,并进行成本核算,进行经济性和适宜的分析比较。每次招聘活动后,招聘团队应对招聘活动进行认真、详细的总结招聘活动的得失,总结经验与教训,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方式,提高招聘工作效率。同时应建立相应的招聘成本核算体系,建立适当的成本评价体系与评价模式,通过成本分析,控制成本,提高经济性。

5 结语

企业员工招聘中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篇3

摘要:人员招聘是企业人力资源活动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招聘到合适的员工对企业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企业在人员招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对策分析。

关键词:招聘问题对策分析

1 问题提出

人力资源活动包括招聘与选拨、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薪酬管理等几个部分,其中招聘活动无疑是其中最重要和最基本的环节。企业招聘到高质量、适应企业发展的人才,可以节省一部分培训费用,减少人才的流失,对绩效管理和薪酬管理也有好处。我国的企业也越来越重视招聘活动。资料显示,在人力资源的各个模块中,中国的企业最重视的就是企业的招聘活动,然而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2 企业招聘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2.1 缺乏人员招聘的长期规划

企业的招聘活动是一项科学管理活动,应该制定长期的规划。现在很多企业没有系统性和持续性的人才计划,只有在劳动力不足的时候才会进行盲目的招聘。例如急忙在报纸,网络上发布招聘信息,这种滞后行为显然制约了企业的健康发展。很多企业因为人员不到位不得不延期生产,错过企业发展的黃金时间,贻误了商机。企业应就未来几年的需求做出准确的评估,制定恰当的分析,部分企业因为没有制定人员招聘的长期规划,在发布招聘信息时很仓促,以致没有进行恰当的工作分析,很多企业过分追求高学历,甚至对容貌,身高都有不恰当的要求。例如现在很多酒店的前台都要求硕士学历,这是对人才的一种浪费。对于经过基本培训就能上岗的职位不应制定过高的标准。这些问题导致招聘到的员工成本过高,或者招聘的员工不能胜任本职工作。

2.2 招聘活动信息不对称

在招聘活动中,会存在两类信息。一是公共信息,即招聘方和应聘者都能看到的信息。包括应聘者的个人简历上的信息,还有在面试过程中,从交流中获取的应聘者的信息,例如外貌、身高、普通话水平等简单信息。二是私人信息,即招聘者没有掌握的应聘者的信息,包括个人能力、品德、求职动机等信息。在招聘活动中,由于招聘方掌握的信息明显少于应聘者本身,出现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就会出现很多问题。应聘者为了获得职位有时会做出以下不端行为:隐瞒自己的缺点,无限放大自己的优点,隐藏自己求职的真实动机,编造荣誉、推荐信等等。信息不对称对企业的招聘活动影响还是很大的。由于招聘到不合适的员工,会挤占合适员工的名额,机会成本巨大。

2.3 招聘实施过程不规范

社会多元化发展,招聘的形式也逐渐多元化。校园招聘、网络招聘、猎头招聘、报纸招聘、熟人推荐等形式也越来越多。但是请注意,没有一种招聘形式是万能的,都有其明显的适用范围。企业在招聘时应该选择恰当的招聘渠道,不应盲目跟风。招聘人员的专业化程度低,很多公司的招聘人员不具备过高的素质,在跟应聘者交流的时候不能准确说出此职位的职责及未来发展方向。有的招聘人员对专业知识掌握的不足,无法提出有区分度的问题。有的招聘人员过分留意简历的信息,使自己无法掌控整个招聘场面。还有的招聘人员衣着不整齐,而招聘人员是应聘者了解企业的第一扇窗。如果负责招聘的人员都不注意个人形象的话,很难给应聘人员留下好的印象。这对企业的影响是很大的。

3 对策分析

面对企业在招聘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认真分析,寻求解决问题的良策,帮助企业健康发展。

3.1 制定人力资源招聘的长期规划

首先应了解企业的发展战略,制定与企业发展战略相匹配的招聘规划,处理好企业长期规划和短期规划的关系,对于每一个工作岗位都要制定详细的岗位分析和工作说明书,对此岗位需要的人才标准进行准确定位,良好的工作说明书和岗位分析可以为招聘工作的最终录用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这样可以节约企业的招聘成本,节省培训费用,更重要的是,可以避免因为招错人而浪费的机会成本。

3.2 提升企业对人才的吸引力

提升企业对人才的吸引力,是企业招聘到合适员工的一种保障。不可否认,社会美誉度高、员工满意度高的企业从来都不缺应聘者。有了大量的应聘者才更容易挑选出合适的员工,所以提升企业对人才的吸引力也很重要,企业可以通过多做慈善、公益事业,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还要适当提高员工的福利待遇,有竞争力的薪酬是企业招聘时的一把利剑。还可以跟高校联合搞产、学、研基地,这样不仅可以更好的挖掘人才,招聘到足量的高素质人才,还可以搞好跟当地政府的关系,大大提升企业对人才的吸引力。

3.3 规范面试活动

面试活动中,招聘方与应聘者直接接触,在相互的交流中,双向选择。面试这一环节对企业能否招聘到恰当的员工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应加强对面试官的培训,只有优秀的面试官才能招聘到恰当的员工。要坚决杜绝过分重视学历而不重视能力的现象。面试官应该对招聘岗位的工作职责和职位晋升方向熟悉,这样在回答员工问题时,才能专业、有信服力。招聘过程中,还应该重视交流,而不是只盯着简历看,简历的东西是应聘者自己写的,并不一定完全可靠,而通过与应聘者的直接交流,获得的信息往往更可靠。注意,在这个活动中,一定要将面试官的个人情感对招聘活动的影响降到最低,这也需要增强面试官的能力,规范整个面试活动。

4 总结

在社会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员工素质的高低对企业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良好的人力资源招聘活动可以帮助企业招到恰当的人才,从而为后期的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薪酬管理提供便利。我国企业在人力资源招聘活动中确实存在着很多问题,应对问题进行认真分析,寻找解决问题的良策。只有这样,才能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曹飞颖.浅析企业人员招聘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经营管理,2011(5).

[2]林玮,张向前.企业招聘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商业研究,2009(12).

[3]周悦娜.当前企业招聘工作现状研究[J].管理,2010(11).

作者简介:

赵瑞美(1968-),汉族,山东潍坊人,青岛科技大学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人力资源开发、人力资源管理柔性和人力资源中介。

企业员工招聘中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篇4

论文摘要:员工培训是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是企业发展的重要环节。做好员工培训工作,对企业吸引人才、用人才、发展人才,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未来规划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所以员工培训工作必须引起企业的高度重视。同时又要认识到员工培训也是一种投资,而且员工培训是企业所冒风险最小、收益最大的战略性和长期性投资。

本论文试通过对现代企业员工培训中出现的思想观念落后陈旧、培训内容设置不当、培训内容单一随意、效果评估不够重视等问题的研究,提出了转变企业培训观念,准确定位培训需求,强调培训的战略高度,完善员工的培训体系,建立严格的培训制度等对策,希望能帮助企业改善企业培训效果,提高竞争力,使其在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Abstract: 关键词:人力资源 员工培训 问题及对策

Keyword:human resources Employee Training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Abstract: staff training is an important content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in modern enterprises, is the driving force of enterprise development, is an important link in th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Do staff training, to attract talent, to use talent, and to develop talent, which has played a great role in long-term development and the future plan of the enterprise.So the staff training must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enterprises.We should also be aware of the staff training is an investment, and it is the minimum risk, maximum return strategic and long-term investment.Through the study of problems of modern enterprise employee training idea behind the old, single and simple training content, not enough attention to the effect evaluation, this paper tries to put forward the transformation of enterprise, accurate positioning of training needs, emphasizing the strategic training, improve staff training system, to establish strict training system.Hope can help enterprises to improve the training effect of enterprise, to improve competitiveness, finally become the winner in the vary from minute to minute market environment and fierce competition.目录

前言.............................................................1页

一、现代企业员工培训的意义.......................................1页(一)为企业造就人才,增加人力资本存量.............................1页(二)培训能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主人翁责任感..................1页(三)培训增强企业向心力和凝聚力..................................1页(四)职前培训使新员工尽快进入角色................................1页(五)适应市场变化、增强竞争优势...................................2页

二、现代企业员工培训的内容.......................................2页(一)应知应会的知识培训..........................................2页(二)技能技巧培训................................................2页(三)企业工作流程培训............................................2页(四)安全生产教育培训............................................2页(五)工作态度培训................................................3页

三、现代企业员工培训中存在的问题.................................3页(一)思想观念落后陈旧,重视力度不够...............................3页(二)培训内容设置不当,缺乏针对性.................................3页(三)培训内容单一随意,脱离企业目标...............................4页(四)效果评估不够重视,降低积极性.................................4页

四、现代企业员工培训对策.........................................5页(一)转变企业的培训观念..........................................5页(二)准确定位培训需求............................................6页(三)强调培训的战略高度..........................................6页(四)完善员工的培训体系..........................................7页(五)建立严格的培训制度..........................................8页

五、总结.......................................................10页

试论现代企业员工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前言

21世纪是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世纪。人力资源已经成为生产要素中最活跃、最重要的因素。谁拥有一流的人才,谁就能发展的更快,谁就能获得竞争优势。员工培训体系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提高员工素质,使员工迅速适应新的竞争形势。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

一、现代企业员工培训的意义

(一)为企业造就人才,增加人力资本存量

在现代企业研究经济增长问题若单从自然资源、实物资本和劳动力等角度,已经不能正确解释生产力提高的全部原因。起重要作用的是人力资本存量的增长。现代企业的竞争,已经逐步转移到人才的竞争上来,但是,人力资本的取得不是无代价的,它需要资本的投入,在企业中并非一切人力资源都是人力资本资源,只有通过一定的投资方法——培训,才能使掌握知识技能的人成为企业一切资本中最重要的人力资本。

(二)培训能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主人翁责任感

就企业而言,对员工培训得越充分,对员工越具有吸引力,越能发挥人力资源的高增值性,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多的效益。培训不仅提高了职工的技能,而且提高了职工对自身价值的认识,对工作目标有了更好的理解。

(三)培训增强企业向心力和凝聚力

不少企业采取自己培训和委托培训的办法。这样做容易将培训融入企业文化,因为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它是一种以价值观为核心对全体职工进行企业意识教育的微观文化体系。企业管理人员和员工认同企业文化,不仅会自觉学习掌握科技知识和技能,而且会增强主人翁意识、质量意识、创新意识。从而培养大家的敬业精神、革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形成上上下下自学科技知识,自觉发明创造的良好氛围,企业的科技人才将茁壮成长,企业科技开发能力会明显增强。

(四)职前培训使新员工尽快进入角色

通过职前培训让新员工尽快熟悉企业环境,了解企业文化及其所要承担的具体工作。尽可能地消除新员工的种种担心和疑虑,让他们全面、客观地了解工作 环境、企业氛围和新工作岗位所需要的知识、技能,使其尽快进入角色。

(五)培训适应变化、增强竞争优势

企业竞争说穿了是人才的竞争,明智的企业家愈来清醒地认识到培训是企业发展不可忽视的“人本投资”,是提高企业“造血功能”的根本途径。人才是企业的第一资源,有了一流的人才,就可以开发一流的产品,创造一流的业绩,企业就可以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现代企业员工培训的内容(一)应知应会的知识培训

员工要了解企业的发展战略、企业愿景、规章制度、企业文化、市场前景及竞争;员工的岗位职责及本职工作基础知识和技能;如何节约成本,控制支出,提高效益;如何处理工作中发生的一切问题,特别是安全问题和品质事故等。

这类的课程应人力资源和部门主管共同完成,分工协作并相互督促。对于有些规章制度和企业文化,要求全体员工能理解、能认同和能遵守。就像蒙牛一样,员工若没有良好的行为规范,企业凭什么高速的发展?

(二)技能技巧培训

技能是指为满足工作需要必备的能力,而技巧是要通过不断的练习才能得到的,熟能生巧,像打字,越练越有技巧。企业高层干部必须具备的技能是战略目标 的制定与实施,领导力方面的训练;企业中层干部的管理技能是目标管理、时间管理、有效沟通、计划实施、团队合作、品质管理、营销管理等,也就是执行力的训 练,基层员工是按计划、按流程、按标准等操作实施,完成任务必备能力的训练。

(三)企业工作流程培训

要在新员工培训中详细地将企业工作流程进行比较详细地讲解,特别是涉及员工日常工作过程中需要知道的流程,如请假程序、报销程序、离职程序等,当然企业所涉及的流程很多,涉及到的岗位流程应由部门主管进行在岗培训(最好是在新员工入职一周内完成),防止员工在接触工作后不清楚工作流程及其他相关流程而办事处处碰壁,工作效率提不上去,使员工产生厌烦的心理,作好这方面的培训是为员工营造良好工作环境的基础。

(四)安全生产教育培训 特别是像我目前就职的制造类的企业,安全生产教育这方面相当重要,当然安全教育的内容比较多,应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编制培训重点,但不论是那种企业对消防安全及电力安全的培训都很重要,制造企业还应该加入器械安全等,重点强调违章作业的危害及安全防范和发生事故后如何应急处理(包括逃生、报警、呼救等)以减少事故损失等,我相信经常发生工伤及其他安全事故的企业是没办法降低企业员工流失率的。

(五)工作态度培训

态度决定一切!没有良好的态度,即使能力好也没有用。员工的态度决定其敬业精神、团队合作、人际关系和个人职业生涯发展,能不能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塑造职业化精神。这方面的培训,大部分企业做的是很不够的。

三、现代企业员工培训存在的问题(一)思想观念落后陈旧,重视力度不够

由于企业中员工培训需要一定的投资,员工培训见效需要一个缓慢的过程,影响不直接。所以,许多企业不愿意在员工培训方面投入较多的资金。这种观念直接导致企业忽视对人力资源的开发,忽视员工的全面发展,最后影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以我国为例,数据显示:我国企业在员工培训经费的投入上普遍较低;占公司销售收入3-5‰以上的企业仅为8.7%,而占销售收入0.5‰以下的企业48.2%。许多企业的员工培训没有切实的发挥作用,仅仅是流于形式。“2005年中国企业培训现状”调查结果显示,有41.30%的企业每年为员工花费的培训成本,占其员工工资总额的1%以下;有39.13%的企业每年为员工花费的培训成本,占其员工工资总额的1%—5%;有15.22%的企业每年为员工花费的培训成本,占其员工工资总额的5%—10%;有4.35%的企业每年为员工花费的培训成本,占其员工工资总额的10%—25%。调查显示,虽然多数企业认识到了培训的必要性,但在对员工培训的投入上并不是很大方。出现这种情况的因素有企业培训观念保守,培训监督约束机制不健全等,其中企业高层领导重视力度是关键因素。

(二)培训内容设置不当,缺乏针对性

企业中员工的培训内容大多是只注重员工的共性,忽视了员工的个性化需求;只注意员工的当前状况,忽视了他们的可持续发展;没有考虑员工的自身发展因素,或者是只注重企业近期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忽视了企业长期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培训内容不能和员工的需求相结合,不能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相结合。

“2009年中国企业培训现状”调查结果显示,有34.78%的参与调查企业通常会做正式的培训需求调研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安排培训内容;有26.09%的参与调查企业通常会做培训需求调研分析,但很少按需求安排培训;有39.13%的参与调查企业很少进行培训需求分析。调查数据说明企业的培训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盲目性,仅有三分之一的企业会对培训作需求分析,并且按照结果安排针对性培训;而约有三分之二的企业在制订培训计划时,忽视了培训需求分析,对安排什么样的培训内容没有明确的认识,随意性很大,很多企业的计划制定者根本不了解员工真正需要哪一类的培训,哪种培训会对员工提高工作有实质性的帮助,这样就对培训效果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三)培训内容单一随意,脱离企业目标

企业在开展培训前,很少有企业能够根据自身发展战略,进行科学、细致的培训需求分析,制定正式的人才培训规划,这使得他们的培训从对象、内容到需求,均存在针对性较差的问题,其中不少企业更是迫于形势,为培训而培训存在很大的盲目和随意性,根本谈不上长远的培训计划,培训流于形式。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人的需要是多方面的,而最高需要是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按照自身的需求接受教育培训,是对自我发展需求的肯定和满足。培训工作的最终目的是为企业的发展战略服务,同时也要与员工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相结合,实现员工素质与企业经营战略的匹配。这个体系将员工个人发展纳入企业发展的轨道,让员工在服务企业推动企业战略目标实现的同时,也能按照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通过参加相应层次的培训,实现个人的发展,获取个人成就。另外,激烈的人才市场竞争也使员工认识到,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能和能力才是其在社会中立足的根本。有效的培训体系应当肯定这一需要的正当性,并给予合理的引导。

(四)效果评估不够重视,降低积极性

“2009中国企业培训现状”调查结果显示,一半以上的企业在培训后没有进行过培训效果评估,究竟企业安排的培训效果如何,包括员工对培训项目是否满意、员工是否掌握了培训项目中强调的内容、受训员工在其工作中的态度和行为是否改进等,企业培训负责人不得而知,尽管有些企业认识到了培训效果评估 的重要性,对培训效果进行了评估,但也仅局限在表层的感觉形式,主要是对受训者进行满意度调查。没有科学严谨的培训评估体系,就没法保证培训效果。由于许多企业不重视培训结果的运用,使培训结果与员工的使用、晋级、晋职挂钩不紧,产生了学与不学没有区别的现象,因而员工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不高,不是我要学习,而是要我学习,经常是把学习当成负担。从目前大多数企业的培训体系来看,尚无法保证有限的培训投入产生出理想的培训效果,因此,尽快建立和完善培训体系,在制度、机构、人员、经费、课程、教材、设施、运作机制等方面规范化、制度化是我国企业的当务之急。

四、企业员工培训的改进措施

培训可以增强员工对企业决策的理解和执行能力,使员工掌握企业的管理理念和先进的管理方法、技术,不断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针对现代企业员工培训中出现的问题,笔者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善。

(一)转变企业的培训观念

转变培训观念,提高对培训工作的认识是做好员工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前提。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可以使员工掌握新技能,补充新知识,适应新环境,充满对企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极大地开发自己的潜能,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最终能准确理解领导的工作意图、完成复杂的工作任务。作为企业的管理者一定要有大局观念,把提高员工的经营水平和技能技巧当成企业的大事来抓,适当增加培训费用支出,邀请优秀培训师开办高水平的培训班或者派遣员工外出参加培训,切实提高员工队伍素质,为企业生产运营做好人才储备和智力支持,增强企业的持续发展能力。

以海尔集团为例,海尔培训工作的原则是“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急用先学,立竿见影”。在此前提下首先是价值观的培训,“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该干,什么不该干”,这是每个员工在工作中必须首先明确的内容,这就是企业文化的内容。对于企业文化的培训,除了通过海尔的新闻机构《海尔人》进行大力宣传以及通过上下灌输、上级的表率作用之外,重要的是由员工互动培训。目前海尔在员工文化培训方面进行了丰富多彩的、形式多样的培训及文化氛围建设,如通过员工的“画与话”、灯谜、文艺表演、找案例等用员工自己的画、话、人物、案例来诠释海尔理念,从而达成理念上的共识。(二)准确定位培训需求

要想实现培训效果的最大化,事先必须对受训者存在的问题有足够的了解,对培训的需求和目标准确定位。我们通常会发现,有些公司领导看到一些表象后就把培训的任务布置下去,这种直接的任务委派很有可能造成培训需求的错位。

1.强化训前调研,准确把握培训需求

要准确把握培训需求,培训前的调查研究、深度沟通是必不可少的。对于一线员工,由于他们所从事的工作简单,要求相对也较低,其培训需求或许我们的管理层还比较容易把握,培训之前对受训者所在的岗位做个分析、找些员工谈谈、与管理人员进行必要的沟通,这样开展一些简单的调查研究工作可能对培训需求把握也就八九不离十了。但是,对中层以上的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培训需求的准确把握不是那么简单的事,他们的需求往往不会直接透过表象被发现,而必须通过咨询、诊断才能找出来,最终达到对症下药的目的。

2.重视岗位分析,明确具体培训内容

依据部门、员工的实际需求确定培训内容。员工培训可以分为入职培训、基础性培训、发展性培训三类。确定培训内容时要从岗位分析入手,明确不同岗位、不同层次的员工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入职培训是要让员工适应工作,清楚企业概况和组织对个人的期望,增强企业的稳定程度,最重要的是让员工感知企业文化,从而尽快的融入到企业中来。基础性培训是各类岗位需要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培训,绩效考核、岗位调动、职位晋升反映出的知识、技能有欠缺的需要加强这方面培训。发展类培训是结合企业发展战略和目标做出的培训项目,主要是保证员工能力的提升,为企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培训内容的选择应该建立在培训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同员工自身的职业规划、岗位需求紧密联系,更重要的是要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战略服务。

(三)强调培训的战略高度

企业领导应从战略高度重视和积极参与培训工作,企业经营者必须从战略高度认识培训的重要意义,把培训工作作为战略性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重要手段。研究表明,企业中培训制度往往体现高层领导的管理理念,也决定了培训在企业中所处的位置,成功的培训管理尤其需要企业决策层和管理层的参与和支持。同时企业领导应意识到培训是一种激励而不是福利,就像工作一样,企业应该把 员工参加培训纳入绩效考评之中。企业领导只有将培训与企业长期目标相结合,从战略高度重视和积极参与培训工作,让培训为企业发展提供知识帮助,才能真正实现企业培训的目的。

2002年5月,我国政策颁发了《2002~2005年全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在第八部分“加强教育培训”中明确指出“强化用人单位在人才教育培训中的主体地位,把人才的教育培训纳入单位发展规划,建立带薪学习制度和经费保障制度。”这就明确号召作为国民经济微观基本单元的企业,应该把人力资源的培训与开发提高到战略层次,各级管理者必须转变观念,紧密结合新时期员工培训的发展趋势,把员工培训作为企业的一项战略任务,自觉地将其纳入企业的经营管理之中,作为人力资源开发的核心,从而真正发挥对员工培训与开发的主体作用。

(四)完善员工的培训体系

企业要做好培训工作,应努力避免培训工作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必须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包括制定人力资源培训目标、培养自己的内部讲师, 完善自己的培训制度与流程, 借用现代化的系统平台,到做好培训效果评估改进工作,使管理者对每次培训的效果做到心中有数,为今后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活动提供参考依据。

1.制定培训目标

目标是个人或组织所期望的成果或者要去的方向。任何实践都是围绕目标找方法的过程,培训系统建设也一样。很多企业弄不明白为什么培训会无效,不明白为什么要实施系统化管理,那是因为心里面没有目标和明确的方向。而对于一艘没有方向的船来说,任何方向的风都是逆风,要想前进自然是寸步难行,培训管理也一样——没有目标,任何方法和手段都是徒劳。西游记中白马河驴子的经历和成就足以说明这一切。

2.培养内部讲师

讲师是“系统三库”之首,是教材库、课件库的基础,也是最重要的系统资源。企业的文化思想、产品技术要想顺利沉淀,只能通过自己的讲师,就必须培养自己的内部讲师,这也是人力资源内部挖潜的必须手段。再说,培训不是任务而是责任,是各级主管的责任,好的主管一定是好的讲师。所以,设立内部讲师 成长体制,构建内部讲师成长平台,就是企业的战略选择。

3.完善培训制度与流程

制度管人、流程管事。制度是堤坝、流程似流水。要想河水按照统一的方向流动,堤坝的作用不可或缺,而培训制度就是保证企业培训系统顺利高效运作的“堤坝”,也是最基本的管理工具。但是,制度分为纲领性制度和操作性制度两种,制度设计需要涵盖企业目标,需要符合规律原理和逻辑,更要简单和流畅。这样才能保证管理的效果。

4.借鉴优秀平台

现代社会中,复制别人的经验也是一种成功智慧。要是事事都自己摸索的话,等你制造出登月的梯子,别人可能都已经在火星上生小孩了。很多企业花高价购买一套财务软件,其实就是借用一个现成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再说,任何一个企业资源也都必定有限,有条件的企业可以建立完整的培训系统,一般的中小企业不妨搞个网络商学院试试,那里面系统资源丰富,系统管理功能也十分齐全,既可以作为企业培训系统的补充,也可以单独运作,已经成为培训发展的一种趋势和必然。

5.做好评估改进

为保证培训工作的效果,将通过满意度、知识层、行为层、业绩层等四个层次的培训效果评估结果,及时改进教材内容,讲师与授课方式,培训组织、培训跟进等方面的工作,以改善培训效果;从而使培训体系更符合公司业务发展以及员工个人发展的需要。

(五)建立严格的培训制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做好员工培训工作,计划是基础,制度是保证,只有完善,合理的培训制度才能使企业培训活动有效运转,培训工作要要想取得好的效果,就必须得到全体员工的支持,建立一系列的制度,有制度的力量去约束员工。企业一把手的重视和参与企业培训制度的制定体现了高层领导的培训理念,决定了培训在企业的地位。员工培训是企业的大事,是辅助公司实现其经营战略目标的保证,高层领导应当高度重视和关心。对于中、高级管理者及技术骨干等关键人才的培训要树立一把手亲自抓的观念,主要是从宏观上加以把握和调控。以海尔集团为例,“下级素质低不是你的责任,但不能提高下级的素质就是你的责任!”这句口号,对于集团内各级管理人员,培训下级是其职责范围内必 须的项目,这就要求每位领导亦即上到集团总裁、下到班组长都必须为提高部下素质而搭建培训平台、提供培训资源,并按期对部下进行培训。特别是集团中高层人员,必须定期到海尔大学授课或接受海尔大学培训部的安排,不授课则要被索赔,同样也不能参与职务升迁。每月进行的各级人员的动态考核、升迁轮岗,就是很好的体现:部下的升迁,反应出部门经理的工作效果,部门经理也可据此续任或升迁、轮岗;反之,部门经理就是不称职。为调动各级人员参与培训的积极性,海尔集团将培训工作与激励紧密结合。海尔大学每月对各单位培训效果进行动态考核,划分等级,等级升迁与单位负责人的个人月度考核结合在一起,促使单位负责人关心培训,重视培训。

企业培训工作的重点是企业员工培训的制度化问题、培训规模与培训目的和方向问题以及把员工培训纳入企业用人体制的问题等。必要的培训制度包括:培训计划制度、培训上岗制度、培训奖惩制度、培训时间保证制度、培训经费单列制度、培训考评制度、培训质量跟踪制度等等。对于培训部门组织结构的选择,企业可在人力资源部下设培训科或直接由人力资源部来完成培训工作,但具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企业最好还是单独设置培训部(或培训中心)来履行员工培训职能。

综上所述,员工培训是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是企业发展的重要环节。做好员工培训工作,对企业吸引人才、用人才、发展人才,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未来规划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所以员工培训工作必须引起企业的高度重视。同时又要认识到员工培训也是一种投资,而且员工培训是企业所冒风险最小、收益最大的战略性和长期性投资。

这次论文通过对现代企业员工培训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的研究,提出了改变培训方式,合理安排培训内容,转变企业基层领导的培训观念,合理安排培训人员等措施,希望能帮助企业改善企业培训效果,提高其竞争力,使其在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通过这次论文的写作,使我对人力资源管理又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我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也有了很大的帮助,明白了如何管理好一个企业,怎样去做好一位优秀的管理人员。通过这次论文的撰写,我从中获得了很大的收益,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良好的态度和心态。我明白了做学问要一丝不苟,对于出现的任何问题 和偏差都不能轻视,要通过正确的途径去解决,在做事情的过程中要有耐心和毅力,不要一遇到困难就打退堂鼓,只要坚持下去就会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同时也很感谢我的论文指导侯老师和帮助我的同学,我会继续努力,不断加油的。

参考文献:

[1]彭劲松:《企业员工培训的现状与对策》,民营科技,2007年第3期 [2]范军:《有关企业员工培训评估的几点思考》,科教文汇,2009年09月 [3]王小玲:《企业培训有效性探析》,中国建设教育,2008年3月

企业招聘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论文 篇5

人力资源招聘是企业获取符合需要的人才的重要手段,是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效益的重要起点和基础,也是提高企业声誉和知名度的重要途径,能给企业增添新的活力,招聘工作关系到组织的生存与发展,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经常性的工作。那么企业人力资源招聘存在哪些问题呢?

第一,没有制定招聘计划或者招聘计划不科学、不合理

这种情况的出现是由于公司领导对人员招聘工作不够重视、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管理水平有限,没有根据公司整体发展战略规划来制定人力资源的战略规划,招聘时不是依据企业的人力资源战略规划制定的招聘计划,而是凭着短期内企业某些岗位有空缺,或者是依据企业领导人的拍脑袋而去招聘的。这样势必引起人员引进时的适应不了工作岗位。

第二,观念意识、文化背景的惯性影响

在我国企业招聘过程中常常表现的唯学历论、职称论、海归论,以及性别歧视、年龄歧视、学历歧视、地域歧视等,甚至一些违法乱纪等不良行为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这些落后、不良的工作方式或行为与我们长期形成的思想观念和文化背景有着很深的联系,如“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封建观以及对西方盲目崇拜的思想等都导致在招聘过程中一些招聘工作者在潜意识中存在一种认为只要是出过国的都是人才的心理偏好;其次,计划经济中的机械招聘模式的负面影响,也致使我们的一些管理者或招聘工作者仍留有一种居高临下的工作方法或长官作风。不难发现这些落后观念和工作模式的形成具有很深的文化背景和时代烙印。而这种负面的惯性影响对现代招聘理念、招聘技术的顺利推进和积极运用所形成负面阻力还未给予足够重视。

第三,落后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建设,导致招聘工作具有很强的制度障碍 在市场经济中,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是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华础,现代人力资源的管理与开发更要求与现代企业管理相适应,但我国很多企业都是以经验管理为主。虽然己有很多企业认识到当今人才的重要,管理的重要,但常常由于观念、资金、技术等方面的限制和影响,致使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一直在大多数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没有规范的建立起来;在管理上,虽然有些企业各种制度也是比较齐全,但具体运作上由于没有真正理解和掌握,却很难推行;在决策上,虽然 企业人才招聘问题与对策分析

讲管理共同参与,但实质还是总经理负责制,现代管理只走了一个所谓的形式而已;另一方面,现代企业制度也是一个全方面的管理体系,它关系到管理模式、工作方法、人员配置、组织协调等各项活动。招聘工作作为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建设中的一个方面,也是一项复杂的管理工作。

每个企业都知道招聘是一个企业补充新鲜血液的主渠道,也是获取优秀人才、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方法。因此如何招聘企业心目中的“千里马”,成为企业人力资源部及各部门人员必须关注和重视的问题。“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招聘策略的正确选择,对于招聘工作计划的制定和招聘工作的顺利进行,都是非常关键的。

如何招聘到优秀而又合适的人才,不仅是招聘工作人员面临的棘手问题,也是企业管理者所关心的问题。企业的招聘策略、招聘渠道、招聘流程等,都会影响到企业招聘的效率和质量。如何化解企业人才招聘问题已成为摆在管理者和人力资源部门面前的重要问题。所以制定一个切实又有效的招聘策略是十分重要的。

一、.建立企业人才库

人才库的目的就是把企业在招聘过程中未被录用或未到岗的求职者的信息以及公司在各种招聘活动中积累的目标候选者的个人信息按应聘岗位进行分类管理的方法。

公司可以把求职者按自身工作背景和专业与企业目标岗位要求的相符合程度分为专业人才类、现实人才类、潜在人才类和行业转换类等四大类,再按其所应聘的部门和岗位进行分类。专业人才类是指专业和工作背景的符合度都较高。现实人才类是指工作背景符合度较高,而专业背景符合度低。潜在人才类是指专业背景符合度较高,而工作背景符合度低。行业转换类是指工作背景和专业背景符合度均较低。候选人筛选时,应优先考虑第一象限的专业人才,然后是现实类和潜在人才类,最后才是行业转换类。

二、梳理和改进招聘流程

首先,各部门根据年度工作计划提出用人需求,由部门经理填写《人力资源需求申请表》,并明确岗位职责和人员资格要求、到岗人数、时间等具体招聘意见。人力资源部根据往年招聘结果、企业整体人力资源战略和部门用人申请,编 企业人才招聘问题与对策分析

写年度招聘计划;人力资源部要多和每个业务单元接触,从业务发展的需求去思考人才的需求,不同发展时期人才的需求不一样。对人力资源需求的判断基于人力资源部对部门业务的熟悉和与直线经理的沟通程度。人力资源部与用人部门交流、确定并明确岗位职责和人员资格要求、到岗人数、时间,以及直线部门参加面试方式和日程安排,并提供所需的技能培训,职位预算薪金。提出招聘计划前应先排除其他填补岗位空缺的可能,如工作职责调整、临时代替、内部招聘等,并评估其他填补方式需要的代价和结果。

3.统一发布招聘广告

广告招聘是招聘的一种重要方式,是行之有效的招聘信息发布渠道之一。招聘广告用语必须体现人力资源管理的专业化特点,否则,候选人有理由认为公司的管理也是非专业化的。广告招聘是由人力资源部具体经办,各业务部门协办。广告招聘应列入年初工作计划,全公司招聘活动须统一广告。招聘广告发布时间应当在到岗时间基础上尽可能提早,并且选择广泛的信息发布渠道以保证接受信息的候选人足够多。这样才能保证招聘到高质量的、合适人选的概率足够大。为将信息传递到目标人群,减少中间环节,招聘信息发布时要根据招聘计划的区域定位、岗位专业特点选择特定的信息发布渠道。4.改进招聘策略

制定招聘策略时要考虑P公司地处小城市,企业资源、员工招聘, 成本、招聘地域以及产业分布状况,确定适合企业文化和岗位要求的目标求职者特征,通过招聘实践建立招聘策略。

(1)远景吸引。企业高层领导要充分的认识到在行业竞争的今天,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关键,并描绘广阔的发展前景来吸引目标求职者。根据企业的发展远景,确定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核心岗位和岗位能力要求,结合企业文化及对企业现在岗位员工进行分析,确定岗位的胜任要素。

(2)企业自身条件吸引因素的建立。对求职者进行需求分析,以企业现职员工、已录用的优秀员工的优秀员工为样本,进行访谈和问卷调查,寻找目标求职者的关注点,结合企业实际采取有吸引力的措施,如可在中心城市设立办公总部,解决招聘的地域限制;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在工作中给予充分的信任和授权等。企业人才招聘问题与对策分析

同时,还可以向目标求职者宣传公司的总体和人力资源战略规划、薪资福利政策、培训发展空间、企业文化和工作环境,以增强吸引力。

(3)企业在人才市场的品牌形象将有助于吸引大量、高质的潜在候选人。卓越的雇主品牌使公司在获取、保留、发展优秀人才方面拥有巨大的优势。企业在选人,人才同样也在选择企业。企业与人才的地位是平等的,是相互选择的合作关系,所以企业是否能吸引到所需的人才,取决于企业是否有足够的吸引力。P公司必须广泛地为企业形象和空缺岗位做推销,通过广告树立一个公司和工作的正面而实际的印象。同时,通过企业形象推广,树立企业良好的雇主形象。鉴于吸引候选人的目的,企业形象宣传以围绕“最佳雇主”为中心,向目标候选人传达企业的行业位置、价值观、愿景和使命。5.提高招聘团队素质

企业招聘团队的组成一般都是以人力资源部门的成员为主,在人才素质日益专业化和复合化的形势下,对招聘团队的员工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招聘小组的工作不再只限于简单的收收简历,统计员工信息,打电话通知面试者等传统程序,应该向专业化、高素质的方向提高和发展,体现出高效和专业,为公司在应聘者面前争取第一个良好印象。企业需要对招聘员工进行全面的培训,培训的内容有:面试的技巧、各岗位的要求及变化、招聘部门的作用和职责、招聘的渠道、招聘的流程和持续改进、心理学知识等。对招聘员工的组织方式有三种,可以是集中的方式:即专门的招聘部门,也可以是分散方式:如各部门自己的招聘员工进行招聘,也可以是联合方式:即各部门拥有自己的招聘员工的同,也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心招聘机构存在并提供服务和协调。相对来说,联合方式具有一定的优势。结束语

如果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将人力资源招聘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员工招聘要通过采用一些方法寻找、吸引那些有能力、又有兴趣到本组织来任职的人员,并从中选出合适人员予以聘用的过程。企业是由人组成,优秀的员工就是企业的生产力。任何一个组织,都要面对本行业激烈的人才竞争,招聘是企业生产线的第一个环节,如果能使这个环节从一开始就运行通畅,这个组织就会越来越好。无论在现阶段公司是否进行招聘,人力资源部门的 企业人才招聘问题与对策分析

企业员工招聘中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篇6

滕永盛

(广西百色电力有限责任公司,百色 533000)

[摘要]提高电费回收管理水平对于实现供电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要意义。当前供电企业电费回收管理中存在缺陷,如没有很好转变服务观念、对客户电费追收方法单一,电能计量装置故障等。因此,为在电费回收工作中占据有利地位,需要进一步树立服务永无止境的服务理念、破除陈旧观念、完善电能计量的管理策略。

[关键词]供电企业;电费回收管理;对策

一、供电企业电费回收管理的重要性

对于电费回收管理,从不同的角度思考有不同的含义。从时间的角度看,电费回收管理是供电企业对电力生产、输电、配电和销售的最后一个环节。从市场的角度看,电费回收管理是供电企业营销管理。电费是供电企业重要资产,供电企业在具体的生产管理中要以电费回收管理为最终目标,通过优质服务等途径树立自身良好形象,达到让客户满意,强化电力专业营销水平,从而不断提高供电企业电费回收率。

从2002年起,电力行业相继出现了“厂网分开 竞价上网”、“主辅分离”,到如今的“阶梯电价”改革,这是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是大势所趋。从客观上要求供电企业在生产和经营理念、服务方式和态度等方面必须尽快做出相应变革。电费回收管理不能再像以往那样单纯的大厅坐收,或是不负责任的拉闸断电,而应该依靠其他时代赋予的方法,如营销管理、创新等方面。随着供电企业不断深化改革和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供电企业已经步入客户就是上帝的时代。总之,供电企业对于电费回收管理重要性的认知并不 断改善电费回收管理方法将有利于电费回收率的提高,实现电费的月清月结和“双结零”,促进企业稳定、持续、健康发展的法宝。通过提升电费回收管理和不断利用社会有效资源,对用电市场做出迅速反应,最大限度满足客户差异化需求,改善营销服务态度,提高美誉度,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供电企业当前电费回收管理中存在问题

近十年来,电力行业顺应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逐步改变了以往经营和服务理念,取得了较大成绩。但是在电费回收管理的具体实践过程中仍然存在较大问题,制约着供电企业电费回收率的提高,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未能在实际行动中完全做到客户至上的服务理念,优质服务的重要性,特别是许多边远地区的供电所服务人员服务观念陈旧,而且难以改变,缺少对客户价值全面深刻认识。主要表现在:部分基层供电所人员在实际的抄表工作中存在估抄、漏抄和错抄现象,一定程度上引起客户的不满,产生怨言[1];相应的服务制度和服务承诺已经随供电企业改革应运而生,但是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服务承诺忽视了顾客的需求和期望,承诺的实施也仅仅是流于表面形式[2],一定程度上削减服务质量;部分落后地区缴纳电费仍属于大厅坐收,不能进行网上缴费,不能实现银行代扣,不能充值预付购电,在时间和空间上不灵活,谈不上便捷服务。换言之,不能将服务意识全部贯彻于日常业务的开展,没有积极主动的关注客户需求的变化及客户个性化服务需求。二是对客户电费催收方法单一,缺少创新精神。即缺少专业催收电手段,等到客户欠费了,要么发送欠费通知单,要么电话告知用户。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当客户一旦拖欠电费,供电企业往往是送欠费通知单,内容大概为“再不缴纳电费,就采取停、限电措施”。这带有一定的强硬措施,但是往往效果欠佳。因为这是一种“等靠要”的思想,“等”即坐在办公室等着客户来缴费,一些收费员以为每月已经抄表到位了,电量通知单也已经送达客户,在大厅坐收电费是理所当然的;“靠”即靠限电或停电强制客户缴费,或者靠供电合同约束客户和违约金;“要”即是打电话告知客户要缴费,表明意愿,软磨硬泡,不达目的誓不休的态势。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中,有的客户生产经营如昙花一现,很快凋零,老板跑路,一旦欠电费,就很难追回。而有的客户生产经营状况良好,一样拖欠电费,也很难追回。归根到底,供电企业对客户的电费回收管理缺乏创新精神。

三是当地政府充当客户保护伞。个别落后地区,仍属于地方电网,个别政府采取行政干预为,迫使供电企业不敢采取停电或者限电手段催收电费。而且该类客户大多为用电能量大,在当地经济发展中又是纳税大户,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政府在发展经济中,制定了扶持地方经济发展的政策,当受扶持的企业经营遇到困难时,电费就成了这些企业的无偿补贴。在当地经济扶持政策下所产生的电费拖欠额,往往又是电费拖欠款中的大户。

四是电能计量装置不合理或者故障。由于历史等客观原因,供电企业的电能计量装置不合理或者出现故障时,或者巡视维护、轮换管 理不到位时电能计量不正确,造成电量少计或多计。在这种情况下,客户一旦拖欠电费,就会出现推诿现象,增加电费回收风险。

三、提高电费回收率的对策分析

一是领导重视,成立电费回收管理机构。成立专门的组织,配备能干人员,在电费回收管理问题上尤其是大客户电费催收问题上统一指挥组织协调,针对回收过程中出现的风险,及时采取采取措施。为保证协调、指挥的有效性,应由供电企业分管营销领导直接领导,客户服务中心及收费班相关负责人参加。并明确相应的职责,确保电费回收管理过程中,管理层人员的工作到位。

二是与时俱进,破除因循守旧服务观念,为客户提供优质和高效服务。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改革,与大多数商品一样,供电服务这种特殊的商品由“电老虎”变为“电保姆”,开始了激烈的市场竞争,以前注重与于生产和提供的服务思想。近十年来,双方名称发生微妙的变化,例如,以前供电企业管用电的人或企业叫用户,现在都已经改成客户、重大客户或关系客户等,什么是客户,首先供电企业必须对他们客客气气,要确保供服务质量,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同样,以前的用电管理处或用电科现在叫营销部或市场与客户服务部等,这说明供电企业已经成为一个市场经营服务部门。

三是破除“等靠要”观念,积极主动创新,促电费催收。供电企业每月进行营销分析,并针对拖欠电费的客户下发拖欠电费通知单,然而拖欠电费通知单岂能一下了之,要进一步采取措施,引导广大电力营销人员开拓创新,不断洗涤头脑中旧思想旧观念,鼓励大家大胆 先行先试,制定出具有实际操作性的机制。首先,通过现场走访等渠道,进行客户资料的调查和收集,建立健全客户档案,不断地完善客户资料数据,尤其是重大客户资料,资料包含客户信用度、生产经营动态以及交费能力和信用数据库[3],及销量等。其次,对客户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得出客户具体特征,一定程度上反映电费回收管理现状和风险。最后是对客户信用等级进行评定。对于等级较低的,增强对其约束力,真正落到实处,要么安装预付费电能表,要么先缴费后用电,要么采用实物做抵押,并利用移动和联通平台,以短信等方式提醒用户剩余电量,大大促进电费催收工作。

四是招纳和培养专业营销型人才。既然供电企业已经变成了市场经营服务部门,我们何不培养专业的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呢?目前,在供电企业搞营销的人员,几乎都是电力专业出身,市场营销意识较弱,营销知识相对比较匮乏,或者缺乏真正意义上的电力营销,若供电企业能大胆招纳并有意识的培养专业性市场营销人才,并赋予他们施展才华的平台,只有供电企业形成了强大的市场营销手段和商业力量,才能很好的提高电费回收管理水平,对降低电费回收风险具有重要的意义。

企业员工招聘中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篇7

企业在校园招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 尽管有许多企业都开始进行校园招聘, 但大多数人对校园招聘仍然存在各种认识上的误区, 从而导致企业无法招聘到所需人才, 不仅增加了招聘的成本, 还丧失了潜在的优秀人才。笔者所在的高校曾在2007年11月召开了一次面向应届毕业生专场招聘会, 也亲身参与其中, 发现了一些问题。现就人力资源管理者对校园招聘存在的问题分析如下:

1. 招聘者未给校园招聘以足够的重视和明确的理解

(1) 很多企业认为应届毕业生初出茅庐, 没有工作经验, 社会阅历不丰富, 招聘之后还要进行业务培训, 使其学习适应工作方法和工作环境, 不如直接从社会上招聘来得直接, 从而忽视校园招聘的重要性, 与有发展潜力的优秀毕业生失之交臂。

(2) 有些人力资源管理者认为应届毕业生求职心切, 对于企业要求简单, 所以无须做事前复杂的准备和沟通联系, 便可轻松把一批毕业生招至麾下。殊不知这可能会出现“招者无用, 用者未招”的尴尬局面。

2. 招聘者单方面认为劳动力市场属于卖方市场。

如果从总体数量判断, 这个结论可以说是正确的。我国近几年高校扩招使大学本科毕业生甚至硕士毕业生数量急剧增加, 就业率明显下降。但严进宽出的教育体制使优秀的毕业生数量日趋减少, 假证书、假分数以及高分低能等问题日益严重。如果招聘者不愿花时间和精力去提升自身的招聘吸引力, 是无法求得自己所需的优秀人才的。

3. 负责招聘人员采取简单机械的招聘方式。

除了简单的硬性规定以外, 企业在校园招聘中最常出现的误区就是甄选方式简单而不科学。多表现为招聘方机械的收取求职毕业生的申请表和简历, 进行简单的交谈, 最后就是招聘负责人凭借印象和简历的基本情况来决定谁能被录用。另外, 凭借一些简单的标准来衡量应聘者, 如学历、学习成绩等。殊不知学历和学习成绩是只能反映一个应聘者的学习能力, 并不能反映其人际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等一些更为重要的能力。

在校园招聘过程中问题的对策分析

1. 构建企业校园招聘的基本模型。

针对企业在校园招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笔者根据招聘的基本程序结合校园招聘的特点, 建构了校园招聘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型。按时间顺序将招聘过程分为规划招聘过程、实施招聘过程和评估招聘过程。

笔者在研究和调查中发现, 很多企业在校园招聘活动中大多只把注意力放在实施招聘过程而忽略了事前事后的规划和评估。下面, 笔者将重点研究在规划招聘过程和评估招聘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2. 在实践招聘活动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 规划招聘过程。招聘前企业应全面分析自己缺少什么样的人, 需要什么样的人, 通过制定较为详细的招聘计划来指导整个招聘过程。笔者觉得在事前的规划招聘过程中应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指定实习生计划, 另一个是成立招聘项目组。实习生计划可以使优秀毕业生提早了解企业的运作模式和工作内容从而使企业和毕业生都可以提前判断对方是否适合自己;成立招聘项目组也有利于更好的实践招聘过程。

(2) 实习生计划。在欧美, 企业招收大学生从事实习工作是与招聘人员充实全职职位并行不悖的招聘政策, 通常企业向从事实习工作的学生提供约为正式员工1/3左右的薪水。当前在国内, 企业一边吝啬于向大学生提供实习职位, 另一面在招聘时要求他们必须具备实践经验, 显然这是一个悖论。

联合利华在国内多家知名大学启动面向大学三年级本科生和二年级研究生的暑期夏令营学生招聘行动, 以此来为来年的正式招聘做准备。若双方合意, 毕业时将可签约, 最终寻找到企业需要的管理培训生。

(3) 成立校园招聘项目组。形成一个布局合理的招聘项目组对“挖”到企业需要的人才至关重要。如何合理搭配一个招聘项目组呢?笔者觉得应包括三个部分。首先是要有直线主管和高级技术人员, 由他们提出所需求的人员数量和类型, 提供所需员工岗位的说明, 并由他们做出最后的录用决策。其次是要有人力资源管理人员, 由他们具体安排招聘计划, 对收到的应聘者材料进行初步的筛选工作。最后还要具备相当数量的辅助人员。辅助人员的类型多样, 但针对校园招聘则可以选择具有校友身份的企业员工。

3. 评估招聘过程。

该过程是招聘的后续过程, 是对整个招聘过程的评估和评测。良好的评估过程不仅可以帮助企业结算招聘成本, 总结招聘经验, 更重要的是可以留住企业想要留住的人才。沟通和培训可以对年轻员工产生巨大的吸引力。另外, 年轻人注重短期的物质效益。合理的进行新员工的绩效评估有助于留住年轻员工并调动其工作积极性, 从而开发其无限的潜力。

高校作为企业高级后备人才的培养基地, 已经成为各大企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作为企业长期发展规划中的一部分, 校园招聘应成为企业招聘手段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建构校园招聘人力资源管理模型并将其付诸于实践是必须的, 也是必要的。

参考文献

[1]武建学.七步打造完备的招聘管理体系[M].哈尔滨出版社, 2006年7月第1版.

[2]杨剑, 白云, 朱晓红.人力资源的量化管理[M].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2年12月第一版.

企业员工招聘中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篇8

一、企业员工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

(一)评价主体认识存在偏颇,评价指标体系战略性不强 员工绩效评价的目的是通过对员工的工作过程及结果进行测评,从而激发每位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创新精神,开发员工的潜能。有效的员工绩效评价能增强企业的管理效率,实现企业的长远战略目标。评价为手段,企业效益的提高才是目标。有些企业盲目引用其他企业的绩效评价方法,认为员工绩效评价旨在协助人力资源部门管理员工,强化考勤责任制,没有意识到员工绩效评价应该与企业经营战略紧密相连。经济责任制制订与执行的基础是确保企业年度生产经营目标任务的完成,对企业中长期的战略关注不够。

(二)岗位指标划分笼统、指标体系缺乏合理性企业在建立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时,没有针对不同岗位设计不同的评价指标,而是笼统的共用一套评价标准,使得绩效标准针对性不强、可比性差。虽然节约了指标设置时的开支,却忽略了指标体系的合理性,使绩效评价结果不准确。

(三)部分指标难以量化,绩效考核欠缺公平 员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周边绩效强调员工人际处理能力和互动能力,这些指标主观性比较强,且不易量化,很容易影响绩效评价的公平性,如创造性之类的指标很难用量化指标去衡量。

(四)员工参与度不够 评价者在制定评价指标体系时,没有依照应有的流程,经常忽视与员工的沟通环节以及绩效评价的培训环节,致使很多员工对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不理解,不清楚评价指标是如何提出来的,对实施绩效评价的目标不明确,参与兴致不高。在评价结果出来之后,各部门不予公开绩效评价的来龙去脉,许多员工不知道公司的绩效评价是怎样进行的。主管人员事后也没有及时与员工进行沟通,找出并分析影響员工绩效的症结所在,而是直接依据评价结果实施相应的奖惩措施,使得员工对自己在工作中存在哪些问题,而这些问题又是怎样造成的,应该如何改进等无从得知。这种只是为了评价而忽视绩效评价反馈等其他环节工作的绩效评价体系,增加了员工对绩效评价的抵触情绪,对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效率毫无益处。

(五)评价体系缺乏威慑力与监督力有

些评价者的顾虑重重,总是愿意用奖励手段,而不愿对绩效较差的员工实施负激励。还有些评价者局部整体难以取舍,压力过大,对绩效评价产生畏难情绪。评价者对被评价者某一方面的印象,以及近期被评价者发生的关键事件等,会对被评价者其他指标的评价产生晕轮效应和近期效应。据调查,有些部门的绩效评价只是形式主义,员工之间在相互评价时互不得罪,使得绩效评价出现趋中效应。部门主管与人力资源部门不能有效配合,平时管理由部门主管完成,年终评价由人力资源部门单独完成,这就使得绩效评价系统不能有效反应员工的实际状态。

(六)绩效评价激励手段单一,激励机制不完善 科学、合理、公平、有效的激励机制能够让员工发挥最佳潜能,对提高企业竞争力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美国哈佛大学詹姆斯教授在员工激励的研究中发现,缺乏科学有效的激励,员工的潜能只能发挥出20%至30%,而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能够让员工的潜力发挥到80%至90%。绩效评价应该是企业激励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实施只有与企业其他的激励措施紧密相连,才能获得更大的收益。但是由于二者在某些环节上发生脱节,且有些企业的激励手段单一、激励机制不够完善等,使得企业绩效评价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效果。

综上所述,并非所有企业都能在原有理论的支撑下,找到适合自身的绩效评价体系。这需要企业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结合企业实际情况,采用适合自身的绩效评价方法,通过不断尝试找出改善现有员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手段和对策。

二、企业员工绩效评价的完善对策

(一)提高考核者自身素质,增强绩效评价公平性 员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有效实施,除硬件要达标外,还对考核者有严格要求。考核者是员工绩效评价结果的控制者,考核者学识、人格等各方面的因素都会对员工绩效评价的公平性、合理性产生影响。因此,不断提高考核者的自身素质是员工绩效评价有效实施的必要条件。针对目前企业考核者的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应首先对考核者进行培训。培训内容主要包括绩效评价的目标、绩效评价的流程、绩效评价的方法、绩效分析工具、绩效面谈的技巧等方面。

(二)考虑企业长远发展,增强企业部门合作 经济责任制制订和执行,容易让企业管理者将经营重点聚集到企业年度生产经营目标任务的完成上,而忽视企业的长远发展。这对企业健康持续的发展是极其不利的,容易造成短期效应,使企业的未来经济利益受到影响。因此,确立员工绩效评价指标时,要放宽眼界,将影响企业长远发展的员工个人素质的提升提到日常管理中来。对员工定性指标进行模糊综合评价时,评价者的选择可从部门内部和部门之间进行,并赋予不同的权重。这样能避免部门间员工的不合作,增强员工合作精神,有利于企业整体的健康有序发展。

(三)增加员工的参与程度,重视评价的反馈环节 员工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最终源泉,员工对绩效评价的态度会间接体现在日常工作过程中。因此,在员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立和实施过程中,要辩证的采取员工的意见,增加员工的主人翁精神。同时要重视绩效评价的反馈环节,考核者或管理者与员工的有效沟通和及时辅导会对员工的绩效提升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因此,在绩效评价结束后,管理者需要与员工进行绩效面谈,共同制定今后工作改进的方案。

(四)综合应用关键绩效指标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法 关键绩效指标法是在目标管理与帕累托定律(20/80定律)的理论指导下,对企业的战略目标进行全面的分解、分析和归纳出支撑企业战略目标的关键成功因素继而从中提炼出企业、部门和岗位的关键绩效指标,采用财务指标和其他能有效量化的指标来反映最终结果的员工绩效评价方法。模糊综合评价是对多种因素影响的事物或现象进行综合评价,并且评价过程涉及的因素是模糊的、定性的。该种方法适合对用其他方法难以有效量化评价的定性指标进行评价,得出更加准确的绩效评价结果。关键绩效指标与模糊综合评价分析这两种方法分别能在关键指标的选择和定性指标的量化分析两方面体现各自的优势,若能将二者有效结合起来应用,则员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将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绩效评价结果也会更加准确和公平。

(五)严格遵循关键绩效指标的设立原则员工关键绩效指标的设立必须严格遵循关键绩效指标设立的原则,即SMART原则。建立关键绩效指标体系必须要从企业的战略目标出发,以企业目标为牵引,如果企业的战略不明确,则无从寻找影响企业目标实现的精英因素。企业级的KPI是设立员工KPI的价值导向,部门级KPI在中间起连接作用,因此三个层次的KPI必须是相关的。同时,最终确立的关键绩效指标必须是具体、明确且可衡量的,不具体、不可衡量的指标无从进行评价。确定关键绩效指标时,还要考虑是否可以达到,太低的指标没有评价的必要,太高又会挫伤员工的积极性。最后,关键绩效指标的时限性也是不容忽视的,关键绩效指标的完成要有明确的时间界限。

(六)完善企业激励机制,实现激励机制多样化现今,人们关注越来越多的已不单单是物质的满足,而是自身价值的实现以及工作环境的改善等。因此,企业绩效激励手段不应仅包括工资、奖金以及福利津贴等物质的分配,还要包括挑战性工作岗位的分配、职位的晋升等。同时,还要与员工个人成长、工作环境及岗位进修等因素挂钩。

上一篇:2019安全工作计划下一篇:地球需要我们爱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