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新闻存在问题

2024-07-09

企业新闻存在问题(共8篇)

企业新闻存在问题 篇1

新闻图片存在的主要问题

1、新闻图片题材的拓展不足,使得新闻图片品种单一,新闻图片的表现形式变化不多,造成阅读的“视觉疲劳”。

2、固有的思维模式极大的影响了记者自我发现的能力。往往是领导分线索,记者等线索,领导不发话记者不起身,记者的意愿和创造力够足。

3、记者的兴奋点,停留在“题材论”上,硬新闻、社会新闻积极性高,时政、经济、跑街、图片故事以及隐藏在新闻里的深度、细节就显得力不从心,原因是,硬新闻、社会新闻目标明确,容易出好图,版面、考核重视;而经济、时政现场变化小,图片出新难;跑街心里没底,无效劳动多。

4、专业化程度不够,新闻图片只在低层次的循环中;

一、遵循新闻摄影规律,寻求理念与方向

现在的读者需要的是,集趣味性、知识性、技术性、观赏性于一体并能准确的表现新闻的图片。所以,就要拍出“好看、有趣、画面简洁、读者看得懂、又能表现新闻”的图片。

关于“‘好看、有趣、画面简洁、读者看得懂、又能表现新闻’的图片”,美国新闻媒体视觉设计协会认为好的图片应该具有以下特点:

A让读者身临其境;

B有强大的视觉冲击力;

C不寻常的视觉和角度;

D图片反映事件的决定性瞬间;

E图片能讲故事。

“好看”所指的是摄影语言的运用,它包括构图,光线,色彩,影调,质感,这些因素是摄影的主要视觉表现方式;也构成了图片的技术指标(靠器材和摄影者操控器材的能力来实现),主要强调图片本身的技术标准,注重影像自身的影响力,使影像更专业。

“有趣”主要是指趣味性和耐读性;

“画面简洁”突出主体,增强图片的表现力; “读者看得懂”“又能表现新闻”是新闻图片的出发点和归宿。

二、各版图片栏目定位

1、“日常新闻事件”的定位:日常新闻图片多以事件性见长,是报纸的灵魂,就此而,拍好一版图片,是记者新闻摄影的重中之重。为此,每个记者把每一次拍摄都当成大图去完成,从线索各环节入手,加强事前分析,并对重要线索进行监控,选取到最好的新闻点,力争捕捉到“决定性瞬间”。

2、“独幅、跑街”的定位:做到好看、突出影像的影响力、有趣、个性、新闻性强。

在整个报纸展示的图片中,突发新闻、硬新闻必定是少数,这样街头、公园、社区等公共场所的一些时尚、有趣、社会风尚、舆论监督等人或事,将是记者跑街摄影的新闻资源。与其他报道不同的是,记者不仅需要作采访,还要对现场进行描述,并赋予自己的判断。在操作中,将此类图片的使用栏目化,如“气象体验”“社区表情”“股香股涩”“守望都市”“一图一议”“图说天下”等。

“气象体验”主要针对记者表现与天气关联的影像,是表现形式、语法探索,培养观察发现能力、展示个人风格的“练手”图片,可定位为一切为了好看;

“社区表情”表现邻里关系、社区文明建设的图片,体现贴近性,突出新闻性;

“守望都市”反映都市的变迁给市民生活带来的变化,突出时政与民生;

“一图一议”选取幽默可读、针砭时弊、发人深省的新闻图片,附上短评,将给读者奉上一道阅读甜点。

“守望都市”“一图一议”不仅可以在本地新闻版,亦可展示在与其关联不大且长期缺图的“要闻”版上。

“图说天下”国际国内新闻图片,突出知识性、趣味性,兼顾重大事件性图片。

3、“视点”版的定位:以图片故事形式为主,题材不限,发表摄影记者的报道故事为主的图片新闻版,每周出版一期。在总结过去“视觉”经验的基础上,加强对“视觉”的选题策划、操作运行、编辑刊发等流程编制计划,尽量减少随机、随意性。“视觉”提倡题材和表现手法多样化,讲述方式、编辑方式多种尝试;形式感强,角度多样化,视觉新颖,突出影像自身的感染力,有深度有力度。不仅在报纸上传播,而且要加上声音元素在流媒体上传播。选题新,内容跟进新闻,抓住热点、揭秘、关注人记录事,亦可表达某种情绪。

四、政治、经济、娱乐文化成为创新的突破口

当下,大政治、大经济、文化娱乐等题材会越来越多,而恰恰这些方面是本报新闻图片的弱势,所以,记者如何拍好时政、经济、财经新闻图片,就成为创新的突破口。

1、注重日常新闻,明确拍什么、怎么拍?

除了建立自己的信息源外,本报微博、QQ群、论坛和新闻热线是记者获得线索的主要途径,因此,一定要树立“线索无大小”的观念,及时出击,发挥记者的主观能动性,日常新闻做到不遗漏新闻点,更不遗漏新闻。突发性事件发生后,记者要在第一现场。对于新闻摄影来说,尽快的赶赴现场是最重要,他不同于文字,可以追访求证。因此,我们除了提高记者奔赴现场的绝对速度外,还对记者按战线采写新闻,无线索时在城市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跑街,如有突发事件发生,记者就近迅速到达第一现场。

2、拍好时政、经济、文化娱乐图片

(1)时政新闻更多的是各级政府为宣传政绩的一些活动及有关的法规法律政策的新闻发布会,党政领导的活动也都会集中在一些年节及党政大事前后的节点上,诸如一年一度的两会,各种视察、调研活动等;重点建设、重点工程。

与各级政要及新闻组织建立特别的联系渠道。做到他们一有可报道的内容就告诉你;并能为我们提供如何拍摄官员的帮助;锁定主流人群,不管一次活动来的人有多少,镜头一定首先对准最高级别的人(按党、政排名顺序)并突出此人;尽量使画面不要超乎视觉习惯的变形,同时整个活动的环境和参加活动的其他人在活动中的细节;把会议上的人们谈话的内容作为拍摄素材,要努力争取到他们所讨论问题的实际发生地去拍他们所谈论的话题。

(2)经济新闻:除了拍好经济领域里的人物外,还要抓住经济事件的本质,拍出新鲜感、厚重感强的图片。

(3)用拍摄时政、经济图片的方法,拍好文化娱乐图片

附:

新闻日历

1月份

●1月1 日 元旦/黑人日(1月第一个星期日)●1月8 日 周恩来逝世30周年[1976年起]

●1月29日(一月最后一个星期日)国际麻风节(世界防治麻风病日)[1954年起]

2月份 ●2月2日 世界湿地日

●2月7日 国际声援南非日[1964年起] ●2月10日 国际气象节[1991年起] ●2月14日 西方情人节

●2月15日 中国12亿人口日[1995起] ●2月19日 邓小平逝世纪念日[1997年起] ●2月21日 反对殖民制度斗争日[1949年起] ●2月24日 第三世界青年日

●2月28日 世界居住条件调查日

3月份

●3月1日 国际海豹日[1983年起]/ 龙抬头节[农历二月二]/中小学开学

●3月3日 全国爱耳日[2000年起]

●3月5日 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毛泽东为雷锋题词日(学雷锋日)

●3月8日 国际劳动妇女节[1910年起] ●3月12日 中国植树节[1979年起] ●3月14日 国际警察日(节)

●3月15日 国际消费者权益日[1983年起]

●3月16日 “手拉手情系贫困小伙伴”全国统一行动日

●3月17日 国际航海日/中国国医节[1929年起] ●3月18日 全国科技人才活动日

●3月21日 世界睡眠日/消除种族歧视国际日[1976年起] 世界林业节(世界森林日)[1972年起]/世界儿歌日

●3月22日 世界水日[1993年起] ●3月23日 世界气象日[1960年起] ●3月24日 世界防治结核病日[1996年起]

●3月27日(3月最后一个星期一)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1996年起]

4月份

●4月1日 国际愚人节

●4月2日 国际儿童图书日

●4月5日 清明节[按农历节气定] ●4月7日 世界卫生日[1950年起] ●4月16日(4月第三个星期日)世界儿童日[1986年起] ●4月21日 全国企业家活动日[1994年起] ●4月22日 世界地球日[1970年起]/世界法律日

●4月23日 世界图书和版权日[1995年起]

●4月24日 世界青年反对殖民主义日[1957年起]/亚非新闻工作者日

●4月25日 全国预防接种宣传日[1986年起]

●4月26日 世界知识产权日[2001年起] /(4月最后一个星期三)秘书节

国民党60年后重访大陆第一天[2005年起] ●4月27日 联谊城日

●4月30日 全国交通安全反思日

5月份

●5月1日 国际劳动节[1889年起] ●5月3日 世界哮喘日

●5月4日 中国青年节[1939年起] “五四”运动纪念日[1919年起]/科技传播日

●5月5日 全国碘缺乏病防治日[1994年起] ●5月8日 世界红十字日[1948年起]/世界微笑日

北约轰炸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纪念日[1999年起] ●5月12日 国际护士节[1912年起] ●(5月第二个星期日)母亲节[1914年起] 救助贫困母亲日[1997年起]

●5月15日 国际家庭(咨询)日[1994年起]/ 北山庙会[农历四月十八] ●(5月第三个星期二)国际牛奶日[1961年起] ●5月17日 世界电信日[1969年起] ●5月18日 国际博物馆日

●5月20日 全**乳喂养宣传日[1990起]/中国学生营养日[1990起] ●(5月第三个星期日)全国助残日[1990年起] ●5月26日 世界向人体条件挑战日[1993年起] ●5月30日 “五卅”运动纪念日[1925年起]

●5月31日 世界无烟日[1988年起]/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

6月份 ●6月1日 国际儿童节[1949年起] ●6月5日 世界环境日[1974年起] ●6月6日 全国爱眼日[1996年起] ●6月7日 全国高考日[今日起3天]

●(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中国文化遗产日[2006年起] ●6月11日 中国人口日

●6月17日 世界防止荒漠化和干旱日

●(6月第三个星期日)父亲节

●6月20日 世界难民日[2001年起] ●6月22日 中国儿童慈善活动日

●6月23日 国际奥林匹克日[1894年起]/世界手球日

●6月25日 全国土地日[1991年起]

●6月26日 国际禁毒日(国际反毒品日)[1987年起] 国际宪章日(联合国宪章日)●6月30日 世界青年联欢节

7月份

●7月1日 中国共产党诞生日[1921年起]/香港回归纪念日[1997年起] 国际建筑日[1985年起]/亚洲“13亿人口日”[1988年起]/(7月第一个星期六)国际合作节

●7月2日 国际体育记者日

●7月6日 朱德逝世30周年[1976年起]

●7月7日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日[1937年卢沟桥事件起] ●7月11日 世界(50亿)人口日[1987年起] ●7月26日 世界语(言)创立日

●7月28日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914年起]/唐山大地震30周年[1976年起] ●7月30日 非洲妇女日

●七夕中国情人节(仙女节)[农历七月初七]

8月份

●8月1日 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1927年起] ●8月6日 国际电影节[1932年起] ●8月8日 中国男子节(爸爸节)[1988年起] 民间传说的“鬼节”[农历七月十五]

●8月15日 日本正式宣布无条件投降日[1945年起] ●8月22日 邓小平诞辰纪念日[1904年生] ●8月26日 全国律师咨询日[1993年起]

9月份

●9月3日 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1945年起] ●9月8日 国际新闻工作者(团结)日[1958年起] 世界扫盲日[1966年起]

●9月9日 毛泽东逝世30周年[1976年起] ●9月10日 中国教师节[1985年起]

●9月11日 美国“9.11”事件纪念日[2001年起] ●9月14日 世界清洁地球日

●9月16日 国际臭氧层保护日[1987年起](9月第三个星期六)全民国防教育日[2001年起] ●9月18日 “九.一八”事变纪念日(国耻日)[1931年起] ●9月19日(9月第三个星期二)国际和平日[1981年起] ●9月20日 全国爱牙日[1989年起]

●(9月第四个星期日)国际聋人节/(9月最后的一个星期日)世界心脏日

(9月最后的一个星期日)世界海事日

●9月27日 世界旅游日

10月份

●10月1日 国庆节[1949年起]/国际音乐日[1980年起] 国际老人节[1990年起]

●10月2日 国际和平(与民主自由)斗争日[1949年起](10月第一个星期一)国际住房日[1982年起] ●10月4日 世界动物日[1949年起]

●10月8日 全国高血压日[1998年起]/世界视觉日/国际左撇子日

●10月9日 世界邮政日(万国邮联日)[1969年起]

●10月10日 辛亥革命纪念日[1911年起]/世界居室卫生日

世界精神卫生日[1992年起] ●10月11日 声援南非政治犯日

(10月第二个星期三)国际减轻自然灾害日[1990年起]

●10月13日中国少年先锋队诞辰日[1949年起]/世界保健日/国际教师节

采用格林威治时间为国际标准时间日[1884年起] ●10月14日 世界标准日[1969年起]

●10月15日 国际盲人节(白手杖节)[1984年起] ●10月16日 世界粮食日[1979年起] ●10月17日 世界消除贫困日

●10月22日 世界传统医药日[1992年起]

●10月24日 联合国日[1945年起]/世界发展信息日

●10月28日 世界男性健康日[2000年起]

●10月30日 重阳节[九月初九]/中国老年节[1989起] ●10月31日 世界勤俭日

11月份

●11月8日 中国记者节[2000年起]

●11月9日 中国消防宣传日(消防节)[1992年起] ●11月10日 世界青年节(日)[1946年起] ●11月12日 孙中山诞辰140周年[1866年生] ●11月14日 世界糖尿病日

●11月17日 国际大学生节(国际学生日)[1946年起] ●11月21日 世界电视日[1996年起]/世界问候日[1973年起] ●(11月第四个星期四)西方感恩节

12月份

●12月1日 世界艾滋病日[1988年起]

●12月2日 废除一切形式奴役世界日[1986年起] ●12月3日 世界残疾人日[1992年起] ●12月4日 中国法制宣传日[2001年起]

●12月5日(经济社和会发展)国际志愿人员日[1985年起] 世界弱能人士日

●12月7日 国际民航日

●12月9日 “12.9”运动纪念日[1935年起]/世界足球日[1995年起] ●12月10日 世界人权日[1950年起](12月第二个星期日)国际儿童电视广播日

●12月11日 世界防治哮喘日[1998年起] ●12月12日 西安事变纪念日[1936年起] ●12月13日 南京大屠杀纪念日[1937年起] ●12月15日 世界强化免疫日

●12月20日 澳门回归纪念日[1999年起] ●12月21日 国际篮球日

●12月24日平安夜

●12月25日 圣诞节

●12月26日 狂欢夜/印度洋海啸纪念日[2004年起] 毛泽东诞辰日[193年生]

●12月29日 国际生物多样性日[1994年起]

企业新闻存在问题 篇2

民生新闻越来越受到重视, 是媒体人基于新闻接近性考量的一种选择。但是随着民生新闻的的日益繁荣, 媒体竞争日益激烈, 民生新闻的缺陷和不足也逐渐暴露出来, 如报道内容琐碎狭窄、栏目同质化等问题, 繁荣背后潜伏的危机也日益显现。

一、报道内容上

1.报道内容琐碎、肤浅、过分追求短平快

首先, 选材“泛化”。民生新闻在以其关注平民的报道视角被人所称道的同时, 也不免走入了一个选材泛化的误区。事无巨细, 鸡零狗碎, 新闻报道中充斥着大量新闻价值含量低的事件或者早已报道过许多次的事件。纵观民生新闻栏目, 经常会看到类似的画面:“一只可爱的小猫遭人遗弃, 爬到高树上彻夜哀号, 消防官兵将其救下”“小狗迷途, 工作人员帮忙寻找小狗的主人”。[1]以街谈巷议、张家长李家短、奇闻异事等作为自己的噱头, 今天是楼上往下扔垃圾, 明天是隔壁半夜噪声扰民, 后天是某户居民家里水管漏水……民生新闻等同于百姓的投诉台, 个人或家庭即使有点鸡毛蒜皮的小事, 也要通过媒体把事情公开闹大, 长期下去会使受众认为社会就是这样琐碎和无奈, 伤心与烦恼。

选材的“泛化”, 导致报道出来的民生新闻无论从内容还是形式上都琐碎、肤浅, 节目内容停留在事件的表面, 流于形式, 缺乏深度。短平快的报道方式在通俗易懂的同时, 也让民生新闻仅仅是茶余饭后的谈资, 一笑而过, 而不会给受众任何思考价值。新闻的社会效益, 所担负的传播信息、引导舆论的社会功能隐藏在了节目的好看和故事性中。“民生新闻”往往满足于就事写事的简单描摹, 使新闻内容流于表面和肤浅。[2]

其次, 以个体立场代替整体立场。民生新闻在制作的过程中, 记者编辑往往存在着以个体诉求代替整体立场的误区。中国社会公民意识还远远没有成熟, 使得群众把媒体当成个体诉求渠道, 想借助媒体的力量达到个人期望。群众把不具代表性的事件向媒体爆料, 从而推卸自身在事件中所应付的责任。

在一档民生新闻栏目中, 一位消费者向记者反映其在某超市购买的酸奶存在漏袋, 称超市负责人推卸责任不予退换, 要求自己帮助其维护消费者权益。记者介入后, 超市为了维护自身形象不得不为其退换整箱酸奶, 而事情的真相是, 这个消费者家的小孩因为顽皮用针把袋装酸奶扎破导致漏袋。

在类似事件中, 由于记者和编辑把关不严, 没有从宏观上把握民生新闻的精神实质, 使得节目成为某些人伸张不合理诉求的工具。

新闻媒体在担当起报道信息、引导舆论, 提供娱乐、传承文化的社会功能的同时, 成为了百姓的“代言人”, 成为了“道德法官”。对于媒体的舆论监督功能, 百姓上升为“青天情结”, 在百姓眼里媒体成为了挥舞着舆论之剑, 无所不能的斗士。在一些新闻事件中, 一些群众不管是何种原因权益受到损害, 不去找公检法或者政府部门解决问题, 而是找媒体上访反映问题。而有些媒体则不自觉的介入、干预了事件进程, 越俎代庖, 司法审判, 道德审判, 干起了本不属于媒体职能的事情。

2.娱乐化暴力化倾向, 过分追求收视率

首先, 民生新闻过分追求视听率使得民生新闻走向了“异化”。“大众文化就其本性而言是一种商业文化, 消费性和享乐性是其主要特征”“大众文化只有变本加厉地刺激人们的感官, 永不停顿地吸引都市大众的注意力, 才能使城市文化市场在不断的淘汰和求新中进一步运行下去”。[4]正是在视听率的刺激下, 民生新闻开始热衷于大量鸡零狗碎的内容。有的媒体不厌其烦地报道农民工为讨工资“表演”爬塔吊, 有的民生新闻为了达到煽情效果和还原事情真相, 采用情景模拟, 画蛇添足使节目形象打折扣。民生栏目如果每天批发假丑恶、新奇特、血腥性, 在满足某些人的猎奇心理、窥探欲上大做文章, 最后恐怕反过来歪曲了民情, 干扰了民声, 误导了民意。[5]

其次, 民生新闻在追求节目好看的同时缺失人文关怀。一档民生节目在播出市民落水的时候, 主持人一直把溺水者的遗体称为尸体, 并且没有任何剪辑的播出溺水者遗体浮在水面的情景。再有的民生新闻栏目涉及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时候, 不注意保护未成年人的隐私, 画面不做任何处理的播出。再有的民生栏目对群众缺乏基本的人文关照, 在报道灾难事件的时候, 毫无顾忌地去采访, 一遍遍撕开受害者的伤口或者把受害者的隐私暴露在公众面前。民生新闻在从平民视角出发的时候, 忽略了民众内心情感诉求, 缺乏对受众内心的精神关照。

(二) 报道形式上

1.栏目同质化现象严重

从意识形态上来讲, 媒体应该是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状态。但是在目前媒体竞争白热化, 分众时代各家媒体都想争夺有限的受众资源。而民生新闻从诞生起所来带的高额视听率, 为众多媒体所眼红, 日趋沉重的生存压力让他们把民生新闻当成了提高视听率的“救命稻草”, 于是众多风格相近、形式相仿、内容雷同的民生新闻节目纷纷开播。这里的同质化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模仿跟风缺乏创新;二是即使有创新节目也存在粗制滥造现象。比如在浙江, 18:30到21:30之间的时段就有《1818新闻眼》《新闻晚报》《走进今天》《小强热线》《阿六头说新闻》等5档民生节目拥挤在一起;在南京《南京零距离》《直播南京》《绝对现场》《1860新闻眼》等民生栏目同室操戈。[7]报道题材的雷同更是比比皆是, 医患救助、家庭纠纷、寻亲这样的事件轮番上演, 让人怀疑不过是把新闻事件换了一个时间地点人物, 相似的故事情节, 相同的报道方式, 相同的结局, 毫无新意, 造成了观众的视觉疲劳。

民生新闻的同质化不仅对电视节目的丰富性、多样性造成损害, 还造成了媒体资源和人力资源的浪费, 也导致了传播市场的结构性失衡——大量定位、风格、内容雷同的节目挤在一起, 带来相互之间的恶性竞争, 导致新闻报道走猎奇、媚俗的报道路线, 削弱了媒体的公信力竞争力。而对相同题材的重复报道, 不仅暴露出记者视野狭窄的缺陷, 更让观众对民生新闻栏目产生程式化、模式化的印象。如民生新闻不走出同质化的误区, 不免像之前的娱乐节目一样, 从兴盛、克隆到衰落的过程

2.民生新闻缺乏引导

当下, 民生新闻存在简单重复的现象。许多报道不深入事情的本质, 报道缺乏思想性。刘海贵教授认为, 报道报道要有报也有导, 有些民生新闻注重报, 却不注重导。民生新闻注重关注民生, 但比关注民生更重要的是要引导民生, 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在导上民生新闻还有较大不足, 缺乏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提升。

媒体的社会角色不仅仅是一个监督者和旁观者, 而且还是一个强有力的舆论引导者[6]。它的每一条报道都代表和反映着媒体的观点与品格, 同时作为传媒肩负社会责任, 对社会大众有着不可比拟的影响力, 因此, 媒体对每个具体民生问题形成的原因、政府所做的工作、现实的困难都要客观全面地报道, 不但要横向比, 也要纵向比, 既要反映民众的呼声, 讲政府的责任, 又要反映政府所做的工作, 讲公民、社会组织的义务, 防止片面性。新闻工作者应在“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的主题宣传中来把握民生新闻导向, 让民生新闻由一般的贴近向有高度、有深度的贴近转变。这是保证民生新闻品质和导向的重要目标。

参考文献

[1]魏加晓.《电视民生新闻实践误区辨析》[J].《今传媒》, 2008年, 第3期:P38

[2]盛蓉.《对民生新闻节目现状的思考》[J].《南方电视学刊》, 2004年, 第5期:P55

[3]孙战国主编.《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研究》[M].吉林出版社.1999年版:P324

网络体育新闻的特点及存在问题 篇3

【关键词】网络体育新闻;特点;问题

1前言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体育新闻开始走进大众的生活。网络体育新闻有着时效性强、信息量庞大、互动性、全球化的特点。〔1〕与此同时,在传播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如缺乏深度报道,垃圾信息和虚假新闻等。对网络体育新闻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分析,对网络体育新闻的发展有着重要价值。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本文以网络体育新闻为研究对象,对网络体育新闻的特点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根据研究目的,搜集及查阅了网络体育新闻相关的文献资料。

2.2.2逻辑分析法,根据文献材料,运用逻辑学知识与方法,对材料进行分析与综合。

3结果与分析

3.1网络体育新闻的特点

3.1.1网络体育新闻信息量大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网络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信息海量的网络体育新闻,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改变了电视直播重播时间的局限,受众可以在自己闲暇的时间观看自己感兴趣的新闻报道和体育赛事,大大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网络体育新闻使体育爱好者能够全方位多角度地获取自己感兴趣的体育新闻。改变了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传媒方式单方面的信息传播模式。〔2〕体育新闻通过互联网进行全方位的传播。资料显示:网络上的体育新闻资料非常丰富,各类体育新闻的相关网站已经达到数百万以上,关于体育新闻的图片更是突破千万张,从这个数字能够充分看出,体育新闻在网络中的传播已经达到一个比较高的程度。在互联网上,受众可以充分地浏览体育新闻。只要是网友能想到的有关网络体育新闻的各个方面,都能够从巨大的信息库中一览无余。

3.1.2网络体育新闻的时效性强

时效性强是网络媒体的主要特征。〔3〕在没有网络的时代,人们最先依靠报纸、期刊、广播、电视等传统传播媒介获取信息,受众在媒介方面用去了较多时间,而网络新闻更能凸显时效性强这个特点,也就是说在事件还是“新鲜”状态下,就已送入受众的“口”里。网络体育新闻时效性强,使受众可以通过网络足不出户饱尝体育盛宴。尤其在信息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随着网络覆盖的普及,IPHONE,IPAD等新型智能电子产品的问世,人们可以随时随地第一时间掌握新闻资讯,观看最新体育赛事。网络体育新闻时效性强这一特征较其他传媒具有明显优势。

3.1.3网络体育新闻互动性大

在网络体育新闻中,常常可以看到网友们对于某个赛事的看法和评论。新浪微博,网易体育论坛,百度贴吧等网络论坛,给受众提供了自由的言论空间,使得网络体育新闻不再是新闻工作者单方面的传播,赛事的直播报道得到了受众的同步互动,有着相同爱好的网友在网络上汇聚一堂,共同讨论,分享自己的网络体育生活,这是网络体育新闻的又一大特征,我们可以称之为互动性。具有互动性的网络体育新闻,大大改变了受众对体育新闻的获取方式,丰富了受众的体育生活。体育新闻在各大微博相关数量及CCTV5的粉丝量显示:新浪微博体育新闻数量117.28万个,CCTV认证用户粉丝关注量有170万;腾讯微博体育新闻相关微博数量11.61万个,CCTV5用户粉丝量达到101万个;搜狐微博体育新闻相关数量7.16万个,CCTV5用户粉丝4.05万个。以上数据充分表明网络体育新闻的互动性的特点。

3.1.4网络体育新闻全球化程度高

在互联网的时代,全球性也成为网络体育新闻的一个重要特点。〔4〕网络体育新闻的全球化,使得受众不仅能够第一时间关注到本国的体育新闻,而且还能快速了解国际体育的各大赛事。比如,2012年伦敦奥运会,可以说是全世界瞩目的体育盛宴,网络体育新闻的全球化,打破了国与国之间时间和空间的界限,打破了不同语言的壁垒,全世界人们通过互联网共同关注、分享体育所带给人们的快乐与激情,这也是奥林匹克精神所在。网络体育新闻的全球化满足了受众的需求,给体育的不断发展带来了动力。资料显示,新浪网设有体育版块15个,搜狐网设有体育版块5个,网易设有体育版块5个;国外的BBC设有体育版块7个,YAHOO设有体育版块15个,CANADA设有体育版块8个。以上数据表明了网络体育新闻全球化的特点。

4网络体育新闻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4.1缺乏深度报道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仿佛对各种新闻资讯的需求速度也随之加快,传统新闻媒介显然没有比网络更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但是过分追求速度的效果却不容乐观。网络体育新闻的时效性,使得各大媒体网络一味追求速度,而忽视提高体育新闻的报道深度与信息质量。许多网站甚至照抄照搬报纸新闻或其他网站的体育信息,出现很多雷同甚至是虚假的体育信息。

4.2垃圾信息和虚假新闻的出现

由于网络体育新闻的互动性的特点,使得网友言论过于自由化,在没有有效的监管机制和先进的科技过滤屏蔽污浊言论的情况下,难免影响网络体育新闻的传播环境。为了提高自己网站的点击率,恶意传播一些虚假的体育信息,甚至通过制造体育明星的花边新闻、爆料名人私生活来吸引网友关注。虚假信息的不断传播,导致网络体育新闻的质量严重下降。

4.3国内缺乏专业性的品牌体育网站

国内几乎只有像新浪、搜狐等几家大型的网站发布体育新闻,但是即使是这些比较大的网站,发布的体育新闻也缺乏新鲜感和独特的观点看法,几乎还是千篇一律,换汤不换药严重影响了受众对获取网络体育新闻的积极性。缺乏先进技术的支持,直播赛事的视频不够流畅,所以,为了提高观看比赛的效果,比如欧洲杯、世界杯等大型比赛的直播赛事,许多受众还是选择利用电视机观看直播,这对网络体育新闻的发展带来了消极的影响。

5结论和建议

5.1深化网络体育新闻报道

针对我国目前网络体育新闻报道质量不高、缺乏深度报道的问题,我们应该从根源上找出解决的方案,要想深化网络体育新闻的报道质量,就必须提高体育新闻工作者的整体素质。网络体育新闻对国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影响巨大。首先,作为体育新闻工作者,特别是网络体育新闻工作者,要有意识地提高自己对体育赛事的分析能力,提高自己新闻报道的质量,满足受众的精神文化需要。其次,国家应该重视对体育新闻人才的培养,提倡各高校有意识地培养体育新闻工作者的职业能力,以便更好的运用于实际的工作中。

5.2规范网络体育新闻的传播环境

由于网络的时效性和互动性的特点,使得网络体育新闻在传播过程中遇到新闻内容真假难辨、雷同新闻过多等问题。为了规范网络环境,使得体育网络新闻健康稳定的发展,国家必须出台有效的政策加强监管机制,规范网民的上网行为,有效地屏蔽过滤虚假信息的传播,提高网络体育赛事直播质量。应该携手共同创造更加健康的网络环境,使得网络体育新闻更加健康地传播。

5.3着力打造品牌网络体育栏目

目前我国已经有了像新浪、网易、腾讯等比较知名的网站门户,其中也包含大量的体育新闻资讯、赛事直播,但是我国还是缺少真正的精品体育栏目,缺少自己的特色品牌栏目。因此,我们应该多打造出高质量的,满足受众需求的网络体育品牌栏目,打造一支能发扬中国体育精神文化的网络体育栏目。

参考文献

〔1〕李勇华.网络时代的体育新闻报道〔J〕.新闻与写作,2002(8):89-94.

〔2〕谭论网络体育新闻报道的特点〔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2008(1):72-79.

〔3〕张杰.网络体育新闻的传播研究〔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2006(11) :52-62.

〔4〕谢新洲.网络传播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1.

企业新闻存在问题 篇4

08级新闻

姜琳

摘要;我国当前以专业题材报道为特色的专业新闻媒体蓬勃发展,而传统的综合性媒体形成了以报道题材为专业的分工建制,同时新闻采编人员的分工也日趋专门化和职业化,专业新闻团体和科研机构竞相涌现。但是,专业新闻报道方面的发展与其他新闻报道类型相比还是不够完善,因此要对专业报道中存在哪些方面的问题,而这些问题要如何解决等问题进行研究。

关键词:专业新闻

政治

社会

经济

问题

解决方法

一,前言

1,目的

我国当前以专业题材报道为特色的专业新闻媒体蓬勃发展,而传统的综合性媒体形成了以报道题材为专业的分工建制,同时新闻采编人员的分工也日趋专门化和职业化,专业新闻团体和科研机构竞相涌现。但是,专业新闻报道方面的发展与其他新闻报道类型相比还是不够完善,因此要对专业报道中存在哪些方面的问题,而这些问题要如何解决等问题进行研究。

2,研究对象

3,专业新闻的含义

专业新闻报道(简称专业报道)是以遵循新闻采访报道的一般规律为前提,针对具体行业、专门领域的特殊情况、特殊现象、特殊要求,进行专业化的采访报道的新闻传播活动。

二,政治新闻报道

1,含义

政治新闻是对有关国家,政党,社团以及人民群众日常生活所进行的报道。其中包含会议和领导活动报道。

2,会议新闻报道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1)问题

由于记者本身对会议新闻报道重视不够,导致会议报道过多过长,报道样式呆板简单,写作形式缺乏创新;

由于对会议报道研究不够,未能主动地,创造出新颖的报道形式,创造性的报道会议,没有挖掘出会议新闻报道中的新闻性和可读性。(2)解决方法

首先记者要从会议文件和会议议程中抓住其中蕴含的价值和信息; 在会议过程中要注意寻找有价值的信息;

记者需要站在不同的角度去理解会议,传达会议精神,处理会议文件,剖析会议背景,即会议背后的“意义”;

记者通过新闻发布会,人物访谈所提供资料等途径获取有价值的新闻; 同时还可以通过报道形式的创新来体现和突出新闻价值。

要善于抓住会议的“新闻眼”并从中挖掘出有价值的信息,有效利用会议资源,把会议的领导者,组织者与受众的目标真正的统一起来,让人感觉到会议报道有一种亲和力,增加新闻的可读性。

3,领导活动报道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1)问题

会议新闻报道一般比较公式化,报道形式呆板,内容缺乏新意,缺少新闻的可读性和必读性;

一般性的,没有信息的回忆和领导活动的报道过多没报道方式陈旧,没有吸引读者关注的亮点;

在写作,编排上,不以事情的轻重来联系,不以指导价值定长短,而是以出席会议和活动的领导级别来取舍和定长短;

在报道视觉上,以领导观念为主,很少从读者,生活角度去写。(2)解决方法

打破惯性思维模式和条条框框的束缚可疑求“新”; 改领导视角为群众视角,刻意求“近”; 运用多种体裁和手法,刻意求“活”;

摒弃“大而全”的面面俱到,刻意求“亮”; 从封闭式采访改进到开放式采访,刻意求“深”; 从单一的报道改进到复合式的强势推进,刻意求“透”。

三,社会新闻报道

1,含义

社会新闻是侧重于从人际关系,群众生活和道德伦理角度来反映社会动态,社会风貌和社会问题的新闻。涉及到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社会事件、社会问题、社会风貌的报道,包括社会问题、社会事件和社会生活方面的内容,尤以社会道德伦理为基础反映社会风尚的新闻为主。它与政治新闻、军事新闻、经济新闻、科技新闻、文化新闻相比,具有社会性、广泛性、生动性、讲究趣味性,富有人情味等特点。

2,社会新闻报道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1)问题

当前社会新闻报道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在报道风格上一味猎奇,媚俗,一味的去迎合大众,显得浅薄没有深度;报道做作,甚至出现虚假报道;报道面狭隘,雷同,千篇一律。

在报道的内容上,有些记者报道社会新闻捕风捉影,无中生有,严重违反了新闻的客观性原则,职业素养有待提高;或者是在报道中打“擦边球”为迎合大众需求使得准黄色新闻泛滥。

在报道的形式上,记者在制作新闻标题时为了吸引读者眼球,赢得受众,刻意的危言耸听,渲染夸张;在报纸的版面处理或电视的节目编排上喧宾夺主,庸俗不堪的内容大肆报道;不报道当下社会问题,而是通过新闻策划,无病呻吟,使得社会新闻不可避免的滑向庸俗化的深渊。(2)解决方法

首先要把握好正确的舆论导向,不要一味的去迎合大众,要发挥社会新闻的舆论和道德的力量,起到潜移默化的指导和促进作用。要时刻牢记我国社会新闻的目的是为了弘扬社会新风,树立人间正气,传播社会知识,增广受众见闻,要将这一目的贯彻到社会新闻报道当中去。

其次要在信息作品中适当地渗透,融入有教育意义的内容,以优化受众的表层动机,抑制其深层不健康的阅听倾向和低级趣味。

要适当地利用受众的外层动机,使其逐步转化为传播者所希望的那种具有积极,主导和增加作用的内在动机,进而推动与培养其形成具有远大理想和抱负的崇高动机或目标。

要提高记者等采编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水平,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社会责任感和业务水平。

四,经济新闻报道

1,含义

《中国新闻实用大辞典》中的定义:“经济新闻是有关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一切经济领域新闻的总称。”

经济新闻就是人类社会最新经济关系,经济活动和最新自然经济现象及其发展趋势的报道。

经济新闻是关于热门如何进行经济选择的报道。

经济新闻就是新近发生的具有新闻价值的经济活动或经济工作事实的报道。经济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经济新闻包括经济消息,经济通讯,经济调查报告和经济时事评论等文种;狭义的经济新闻专指经济消息。

2,经济新闻报道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1)问题

报道时机不妥,记者为了报道的时效性,所以在得到确切内容后就会忙不迭的报道出去,但是这些相关信息的发布有时候会造成与报道相关的企业或个人的经济损失。比如当初的“柑橘事件”就造成了无数柑橘种植果农的经济损失。

脱离具体的专业业务问题,单纯抽象笼统的谈经验、谈问题,写的空洞,没有说服力。记者对经济方面的知识了解不清,用词不够严谨,有关媒体人员不懂国际规则,随意地或者臆想式地报道。

立场有异,由于经济方面的领域有些媒体人员了解不够,不能在一些经济事件中及时联系到国家对相关事务的态度,从而造成立场有异的问题。评析情绪化,记者在报道过程中失去了客观的立场,出现偏颇。(2)解决方法

现在已经进入了全球一体化进程,开放的双向有序与透明化也给经济报道带来空前的广阔天地。然而,一些经济事件,特别是国际商务活动,由于其涉及面广,背景复杂,专业性强,往往涉及国家利益与经济安全,所以对媒体提出更高要求。

经济报道,特别是涉及双边或多边的经济报道,几乎无一不涉及国家利益,很多甚至涉及国家经济安全,这就要求采编人员树立国家利益观,以高度的社会责任心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在报道时,一定要辨别清楚哪些该说哪些不该说。

寻找经济新闻的真实性与报道时机、尺度之间的契合点。我们常常强调新闻的真实性,但更多时候真实性的东西如果刊发得不合时宜,报道尺度把握不准,其效果只能适得其反。采编人员必须要找准时机,了解各方利益所在。

经济新闻报道要求记者负责任,要有良好的专业素养。报道客观、冷静,有理有据,以专业的眼光分析经济,以记者的良好素养进行报道。

同时,还要增强经济报道的服务性,提供政策法规信息。我国市场经济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使政府及时发现这些问题并且修正他们,以避免出现更大的错误。同时新闻媒介要及时宣传政府出台的政策,企业和个人也需要了解这些政策、法规,以便及时在法规之下更好地进行经济活动。

五,结论

在专业新闻报道中,其主要的问题就是记者对于所报道专业的业内知识了解不够透彻,因此出现了一些问题;其次,记者在进行比较严谨的题材的报道,如会议新闻的报道是缺乏创造性,不善于挖掘亮点;再次,在进行社会新闻报道时没有把握好舆论引导的作用,反而为了迎合大众低级趣味而使新闻媚俗不堪。

建安企业存在的问题 篇5

检查 户,查补税款 万元。

一、所得税管理问题

个人所得税方面:法人机构在我县境内的,未推行全员全额明细申报,建安企业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几乎为空白;对经营成果拥有所有权的承包人员未征收承包经营所得个人所得税;对不符合回总机构所在地缴纳个人所得税条件的外来施工企业,核定征收个人所得税政策执行不严,设立分公司的基本未核定征收。

企业所得税方面:不能正确理解总分机构企业所得税政策,对在我县境内设立的二级分支机构,仍凭企业提供的外经证,不征收企业所得税;对在我县境内的项目部、指挥部、工程段,未严格执行按工程收入的0.2%征收企业所得税;对企业外地项目管理不到位,超过开外经证时预缴税款部分的收入,未认真履行法人机构所在地课税规定。

二、营业税管理问题

(一)“甲供材’管理仍需加强

为提高工程质量、降低工程造价、节约招投标等费用,建筑项目中“甲供材”越来越普遍,传统、粗放的“以票管税”,面对日益增多的“甲供材”税收征管,暴露出许多问题,市局针对存在的问题,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上,进行了完善,并开展了“甲供材”税收征管专项检查。但从我们今年对建筑企业的检查情况来看,一是部分企业对“甲供材”领、用、存不及时按核算,自查流于形式;二是不能准确掌握“甲供材”、甲供设备、混合销售行为涉税政策,自查多报或少报应缴税款;三是受房开企业指使虚开或重复开具“甲供材”发票,蚕食房开企业土地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税基,也为房开企业投资者偷、逃个人所得税提供了方便。

(二)纳税义务发生时间得不到严格遵守

营业税实施细则规定,建安企业采取预收款方式的,其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收到预收款的当天;无预收款方式的,为书面合同确定的付款日期的当天,未签订书面合同或者书面合同未确定付款日期的,为应税行为完成的当天。市地税局2011年3月7日,在办公平台《关于开展建安业营业税(暨“甲供材料”税收)专项检查重点稽查阶段工作的通知》中,也进一步强调了建筑企业项目完工备案(应税行为完成),即纳税义务已经发生。而我们多年来的“以票管税”,以发票开具时间代替纳税义务发生时间,无限期推迟了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也使未按规定开具发票、以工程款抵债或进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等款项结算行为,更有机会少缴或不缴税款。检查中,企业将以前经税务机关默许的习惯性做法当成政策规定,对已完工未取得工程款及按规定加收滞纳金抵触很大,执行中征纳双方矛盾较大。

三、挂靠经营问题

四、发票问题

(一)借用发票

(二)跨地区使用发票

(三)以引税为目的的财政返还,导致税负,使发票转向低税负地区代开、虚开。

四、项目管理不到位

外地项目

仍然是开票时缴税、抵债,不付款,转引税款,2009中操作混乱:一户多个微机编码、发票开具、网络票不给用,外出经营税收证明单。

对策

委托代征问题

一、正确实施项目管理

二、所得税政策

企业信息化管理存在问题 篇6

摘要:........................2一、企业信息化管理应用中存在一些问题...........21.1 应用缺乏总体规划。盲目随潮流..........2

1.2企业内部采用分权管理促成小利益集团..............2

1.3信息化均衡问题..................2

1.4资金问题...............31.5环境问题...............3

二、企业信息化管理应用采取的措施、...............32.1消除认识误区,转变观念................3

2.2重视首期准备工作.....................3

2.3选择适合企业的通过管理软件...............42.4要培养一个真正的CIO..............4

2.5有自己的技术和管理人才................4

摘要:

企业信息化已经成为企业全球化竞争时代的生存之道。文章通过对我国目前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我国企业信息化问题的方法。

一、企业信息化管理应用中存在一些问题

1.1 应用缺乏总体规划。盲目随潮流

信息化在我国企业管理领域应用的一个突出问题。由于ERP/MRPII思想理念的形成时间不长,传入国内时间较短,原来并未引起人们广泛关注。近几年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其在工业发达国家成功应用实施,因而被当作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工具甚至是治疗企业管理的“灵丹妙药”,成为炒作的热点。有些企业领导和管理人员没有深入学习研究ERP/MRPII的思想哲理,只是看过几篇报道,听几次讲座或同行介绍,未能全面、准备了解和掌握ERP/MRPII的实质,以为买来软件装上就行了。一时间,ERP/MRPII走南闯北,遍地开花。当然,企业必须与时俱进,才不至成为时代的弃儿。但ERP/MRPII并非是任何时候对企业都是灵丹妙药,能够药到病除。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适宜地应用。否则只能是赔了夫人折了兵。根据我国有关方面调查,在两次企业管理信息化热潮中,我国企业在应用MRPII已经投资80亿元人民币,但是应用成功率只达到10%,达到预期目标的更是廖廖无几。此外,还有大批企业组织开发自己的管理信息系统(MIS),几乎无一成功,甚至中途流产。

1.2企业内部采用分权管理促成小利益集团

我国多数企业内部采用的分权管理方式,其最大缺陷就是容易促成企业内部产生许多不利益集团。在信息加工和传递过程中。各部门为维护本集团的局部利益,对信息不免加以选择和控制,发生干扰信息的利己性行为,从而导致信息失真。比如企业内有些单位虚报产量和库存,有些单位隐瞒与协作单位发生的经济往来信息。我国企业内部的另外一种承包管理方式是纵向逐级承包,它使各级承包都都成为了相对独立的利益实体。这种管理制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各级各部门的工作积极性,但出于维护自身利益,各级承包者都存在有对与自己利益相关的生产和经营信息进行隐瞒和造假的可能性和机会。这些出于利己动机的信息干预与篡改行为,使得原始信息的真实性大大降低,而对于输入的这种经过篡改和修正了的“原始”数据,计算机是分辨不出真假来的。

1.3信息化均衡问题

企业在信息化方面的发展极不均衡,效益好的企业,比如合资和外资企业,由于

市场压力大,加上国外母公司的影响,一般来说信息化开发得不法之还算可以,但也往往只是在销售和财务方面。而大量的企业由于效益一般,领导也没有意识到信息化的作用,缺乏统筹规划,在信息化方面甚至都还没起步。

1.4资金问题

有的中小企业想走信息化的道路。但是他们没有大型国有企业那样的雄厚实力,资金投入捉襟见肘。同时早于目前市场上的中小企业信息化解决方案太昂贵,中小企业承担还没起,还有是软件企业对中小企业的后续服务跟不上,大多数企业在前期购置基本硬件设置时资金可以及时到位,但随着对信息化程序要求的提高,需要的资金越来越多,资金投入就越来越困难。

1.5环境问题

虽然网络系统的发展带动了企业信息化的发展,但是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支付手段和配送体系的滞后等瓶颈的存在,使企业认为还不是投入信息化的最佳时机。这也导致了市场竞争不够激烈。并没有到所谓的“生存或死亡的选择”。由于大环境的影响,有些企业加速信息进程的意愿在很多时候既不强烈也不普遍,而且很多时候还是错误的认识。

二、企业信息化管理应用采取的措施、2.1消除认识误区,转变观念

在企业信息化过程中,要让领导层对信息化给予正确理解和足够重视。信息化不是赶潮流,更不是一个门面,而是企业管理的一个有效的工具,应该加大应用与信息建设上的调入。当然,企业信息化是一个过程,不是简单地上几个项目,购置几台机器就能实现的,它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在建设过程中要避免以下几个方面错误认识:认为购置几台计算机硬件、运用一些基本的应用软件就是实现信息化;,认为信息化就是普及电脑;认为网络联通后就等于实现信息化;认为信息化建设项目能立竿见影带来效益;认为信息化能解决一切问题;为实现信息化而信息化我们特别需要克服长期以来那种重硬件轻软件、忽略资源与应用的现象,扎实地从基本数据、基本流程、基本程序做起。

2.2重视首期准备工作

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之前必须要做好充分的调研工作,要明确企业目标和理清企业内部商务关系,弄清部门间哪些信息需要共享,哪些部门需要获取外部的知

识或信息,哪些信息需要向外发布和宣传,哪些信息需要保密等等这些企业真正的需要。寻找到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因素,吸取其他企业在信息化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做到有的放矢。

2.3选择适合企业的通过管理软件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更强调快速反应及时调整,没有一套先进的管理软件实现管理的信息化是很难做到的。但是,从市场细分的角度,我们也发现,目前市场上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的管理类产品始终较为缺乏。不是系统模块的复杂度较高,就是价格令中小企业望而生畏。对于业务流程相对简单、应用需要相对单

一、专业技术人才缺乏、资金不足的中小企业来说,不可能选择使用那些系统复杂度高、使用难度大、价格高的产品。从目前中小企业发展信息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来看,适合中小企业的管理软件,应该具备如下特点:一是具有先进的管理思想;二是由于中小企业没有太多甚至根本没有专业的计算机技术人才,因此针对中小企业的管理类产品必须是便于使用的产品;三是中小企业的资金相对有限。因此他们在IT产品升级换代的速度上相对大中型企业较慢。所以一方面要求针对他们的产品要在价格上更具有合理性,同时在技术上更要着重考虑选择标准化的方向;四是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变化和速度显得更加突出,因此如何更好地满足中小企业不断变化的应用需要,是针对中小企业的产品供应商需要考虑的,这就要求产品在系统设计上必须具有很高的灵活性,同时具有快速实施的特点。

2.4要培养一个真正的CIO

CIO是企业首席信息官或信息主管,他的角色和定位必须是走出计算机中心、信息中心的,他就是一把手,必须透彻了解本企业的情况,充分了了解社会资源,同时善于把握高层意图,并参与影响决策,实在地、具体地、细致地带领团队推进工作。

2.5有自己的技术和管理人才

民生新闻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向 篇7

1、题材过于狭窄

民生新闻“以民为本”的基本理念, 既是赢得观众的“卖点”, 也是束缚手脚的“枷锁”。许多关系国计民生的时政新闻、财经新闻以及记录时代、社会变迁的重大主题报道被人为地关在了门外。这一“关”, 使得民生新闻眼界不高, 目光短浅, 眼光迷离, 从而难以掌控舆论的主动权和主导权。

2、内容过于琐碎

停水停电、环境卫生、噪声扰民、火灾车祸、邻里纠纷、假冒伪劣、投诉告状等等内容, 几乎每天重复、频繁无休止地出现在同一城市不同频道、不同时段的民生新闻栏目中, 初一看有点意思, 再看没兴趣, 反复看“烦”。有人说, 民生新闻就是鸡毛蒜皮、鸡零狗碎、鸡鸣狗盗、鸡飞狗跳。

3、寻求刺激, 吸引眼球

有的栏目不是积极、正确地引导舆论, 而是过多、过分地强调视觉冲击力, 追求“星、性、腥、新、奇、特”。对一个题材, 一则新闻进行自然主义的所谓“客观报道”, 或者“眉毛胡子一把抓”, 跟风炒作。遇到特别的案件、重大事件, 甚至将其神化、庸俗化、娱乐化, 过度渲染造势, 将不宜公开的细节、画面、言论等予以曝光。结果, 有的因此授人以柄, 给政府相关部门解决实际问题造成新的困难;有的造成视觉污染, 损害了民生新闻的品牌形象。

4、存在娱乐化倾向

为了吸引观众, 有的电视台将民生新闻栏目包装成相声、评书等娱乐形式;有的采取戏说的方式, 造成了“民生新闻娱乐化”。适当借鉴和增加一点娱乐的元素, 使电视新闻有更强的吸引力, 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 “一味地追求新闻的娱乐化, 将给中国电视新闻造成致命伤害”。当新闻被包装成一种娱乐形式时, 观众不仅会怀疑信息的真实性, 而且会逐渐失去判断信息的能力。

5、存在边缘新闻主流化倾向

由于民生新闻的火爆, 有的电视台将民生新闻栏目放在首要的位置, 将边缘新闻主流化, 主流新闻边缘化, 这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新闻立台, 但不是民生新闻立台。“如果一味停留在民生新闻上面, 疏于对时政新闻、深度报道等主流新闻的改进, 忽视为本地不同的收视群体提供不同的新闻价值和体验……地方电视新闻就完全可能是偏废的, 不健全的, 从而失去持续的发展动力支持”。

二、民生新闻的改进方向

电视节目有一个规律, 那就是“你方唱罢我登场, 各领风骚没几年”。要想让民生新闻栏目不断创新可持续发展, 业界就必须正确面对民生新闻栏目存在的问题, 充实民生新闻的营养成分, 提升民生新闻的营养价值, 减少“垃圾新闻”, 增加“绿色新闻”。

1、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

导向金不换。江泽民曾指出:“舆论导向正确, 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 是党和人民之祸”。任何一个导向问题都会造成社会负面影响。民生新闻要想得到健康发展, 就必须改变一味追求收视率, 以低俗之风迎合部分观众的做法, 改变“自然主义”的所谓“客观报道”, 既要遵循新闻规律, 更要遵守新闻纪律, 增强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和阵地意识, 围绕中心, 服务大局, 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

2、注重时政与民生的融合

民生新闻关注的是民生、民情、民意, 自然与时政新闻有所区别。但是, 民生新闻完全排斥时政新闻是不明智的, 只是应该换种方式表现。不要以为老百姓只关心发生在身边的人和事, 其实他们对国家的方针政策是最关心的, 毕竟这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生活。特别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科学发展观, 构建和谐社会, 以人为本, 改善民生, 让广大人民群众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 一系列“惠民”政策的出台, 老百姓更应该有知情权和享用权。民生新闻就应该及时把党的“惠民”政策告知民众, 及时宣传党的好政策给人民生活带来的变化, 真正起到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3、关注农民、农业和农村

尽管“三农”问题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 然而作为与老百姓最贴近的民生新闻, 许多都办成了“都市新闻”, 忽视了“三农”新闻的传播。农民的美德、农民的生活状态, 农村的新鲜事、趣闻佚事, 农业新科技, 中央的对农政策给农村带来的变化等, 都有报道的价值。如果开阔视野, 真正做到“三贴近”, 一方面可以使农民的话语权得到一定的体现, 另一方面也能使城镇居民了解农民真实的生活状态。

4、正确处理贴近民生与维护大局的关系

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的职责。民生新闻高举舆论监督的大旗, 是得到百姓信赖的重要原因之一。然而, 有的问题报道将矛头直接对准了政府, 让政府处于尴尬的境地, 有的甚至为政府及其相关部门解决问题带来新的麻烦。

当前, 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新时期, 由于社会转型所带来的利益关系的调整, 还存在一些暂时难以解决的问题。因此, 民生新闻舆论监督的选题要严格把关, 既要贴近民生, 又要维护大局;既要为百姓说话, 又要替政府分忧, 做到帮忙不添乱。

构筑百姓和政府沟通的桥梁, 搭建百姓和政府互动交流的平台, 使得下情上传、上情下达, 民生新闻就真正尽到了自己的职责。

摘要:本文分析了各地方电视台民生新闻栏目在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方向。

企业新闻存在问题 篇8

【关键词】新闻 摄影作品 真实性 职业道德

一、新闻摄影作品存在的问题

1、摄影作品失实

如2003年刊发在某报的题为《“非典”时刻生活依旧》的报道别具新意,吸引人眼球。①报道配的照片,是武汉市的街头,一对情侣穿着婚纱,戴着口罩,穿过马路去拍婚纱照,一位拄着拐杖的老人与他们擦肩而过,“非典”时期,生活仍然继续的场景。这篇报道一刊发,由于视角独特,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令人遗憾的是,这张照片实则是“无中生有”的摆拍,是由作者自导自演,自己编排和策划的。

2、有效的作品选取机制仍待完善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些作品失真是由于缺少相应的把关机制。人民日报社副总编李仁臣曾指出:“有效的机制保障是根本。有效的机制包括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和人员岗位的合理设置等等。如在编辑部内,要从上至下逐级明确责权;采、编、发排操作一条龙,选配专职的图片编辑等。”

3、偏向作品的艺术性而忽视了事件性

新闻摄影作品要有新闻性,要能反映新闻事件,而不是单纯为了表达其艺术性。一张技术再高,水平再好的新闻摄影作品,倘若离开了新闻事件本身,就像一个脱离了灵魂,没有主心骨的人,很难在报道角度上得到支撑,从而导致新闻报道的“失重”。

二、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

1、传播渠道的多元化

伴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以博客、手机报、电子书等为代表的新媒体逐渐成为文学艺术作品传播的主渠道,互联网已经成为新闻摄影作品传播的重要载体。特别是微博等传播形式的多样化,从前人们对于身边发生的趣闻趣事只能借助文字抒发自己的感受,而现在,一按快门就可以简单记录,无需解释太多。在这种情况下,如何选好新闻图片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2、新闻失实分为故意失实与技术性失实

故意失实。如CNN刊登的一幅照片显示军车在街上行驶,旁边有一辆汽车在焚烧,前方有人在奔跑。而在原照片上,右面本来还有一些参与打砸抢烧的人向军车投掷石块。原来是CNN对照片进行了剪裁,裁掉了暴徒攻击军车的画面。

少数媒体在新闻摄影作品的失实上,有的为了满足其报道角度,对照片做了“手脚”;有的则是有意以偏概全,混淆视听,存在着解说和照片不一致的失实。

技术性失实。一般指报道者不存在故意弄虚作假的利益追求与主观动机,但由于采访不深入或未按编辑规则核实事件真相,而造成新闻不真实。这主要是因为一些新闻工作者的责任缺失。如:2010年7月20日新疆某媒体报道的《喀什掀起房地产投资热潮》,称“喀什房子一天一个价,两个多月,房价就快翻倍了。”经查,报道与事实严重不符,报道刊发后引发喀什房价在短期内将成倍增长的心理预期,严重扰乱了房地产市场。该报道没有采用政府部门的统计数据,记者只看到特定地区房价的上涨,而没有顾及到整个地区的平均房价。

随着传媒分工的细化,报道内容的深化,一些未受过新闻专业训练的人员进入新闻采编行业,他们中有部分人因新闻专业知识与技能的缺乏,为新闻工作造成了各种隐患。

3、少数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缺失

少数新闻工作者不知道新闻工作的基本原则、没有掌握新闻报道的基本方法,在现代社会背景下,一旦以“利”字当头,就会形成一种不太良好的社会氛围,造成社会价值观的扭曲。

三、对策和措施

1、制定有效的约束机制

在本质上,人们渴望真实,希望通过相关机制对造假行为进行规范。有关部门要建立监督和惩戒机制,对假新闻要严肃处理;媒体内部明确并细分各个环节,加强部门沟通及内部管理;建立专门新闻摄影作品真实性审核机制;媒体除了对真实性进行审核,也要严格把关各种信息(包括新闻摄影作品)的筛选,创造一个规范的传播环境。

2、标明信息来源

标注信息来源是向受众说明谁对消息负责。消息来源能够帮助读者判断信息的准确性与真实性。新闻来源在新闻报道中往往比记者本人的叙述对受众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在下列情况下能考虑不注明消息来源: 消息来源是公报、众所周知的消息、已经被多种来源被证实的消息、记者就是事件目击者、不具有争议性的消息,或者个别情况下为了保护新闻来源的安全和利益等。

3、媒体从业人员的自律

媒体工作者是新闻事业的主力军,肩负着神圣的社会历史使命和责任。由于这些特殊的性质,决定了这一群体对于媒体行业的发展和形成良好的舆论环境有着重要作用。(1)加强专业知识基本功,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2)加强自律及自我约束,富有社会良知与责任,提高政治素养和职业道德素质;(3)新闻媒体工作者要“杂家”不要“专家”,拓宽自身知识领域,用全方位的知识武装自己,开阔视野。(4)通过提高传播者的权威性、可信性、接近性、熟知性、悦目性来提高传播赢效。做好一个信息传播网络中公证客观的把关人;(5)充分依靠人民群众,坚持正义,公正监督,切实而广泛地开展新闻舆论监督。

同时,媒体从业者也是信息的接受者,表现为丰富的社会多样性的人,承担着相关的信息反馈和互动。受众是自由的,主动的,主要表现在:(1)给予媒体支持和理解,给予适当的空间也可以提高这种真实性的存在;(2)培养独立思维模式,不随大流,避免盲从与从众;(3)加强自我约束能力,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及素质。□

【本文为湖州师范学院求真学院第五届大学生科研项目《新闻摄影作品现状及分析》成果】

参考文献

①盛希贵 主编:《新闻摄影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51

(作者:湖州师范学院09级学生,指导老师:张培成)

责编:姚少宝

上一篇:开学初政教处讲话稿下一篇:中考物理复习专题——简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