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会计制度财务报表

2024-10-19

政府会计制度财务报表(共7篇)

政府会计制度财务报表 篇1

关于印发《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

会计科目和报表》的通知

财会[2017]25号

党中央有关部门,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全国政协办公厅,高法院,高检院,各民主党派中央,有关人民团体,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

为了适应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改革需要,规范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等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我部制定了《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现予印发,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鼓励行政事业单位提前执行。

执行本制度的单位,不再执行《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医院会计制度》《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高等学校会计制度》《中小学校会计制度》《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彩票机构会计制度》《地质勘查单位会计制度》《测绘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国有林场与苗圃会计制度(暂行)》《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等制度。

执行中有何问题,请及时反馈我部。

2017年10月24日

附件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pdf 下载:

政府会计制度财务报表 篇2

一、政府与行政单位、事业单位的财务职能与关系

(一) 政府与行政单位、事业单位的财务职能

行政单位主要是为社会公众提供纯公共物品或服务, 行使国家规定的各项公共事务管理职能。如果消费者的总收益大于提供公共物品的总成本, 某种公共物品就是合乎需要的。但如何为这种公共物品筹资, 判断的标准是, 如果不限制进入, 那么政府必须通过征税来支付公共物品的开支。行政单位所从事的公务活动普遍具有这一特征, 即政府预算拨款是政府行政单位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资金来源渠道。我国的各级行政单位主要通过政府预算获得经费, 同时能够获得可观的预算外资金收入。由于我国政府集中采购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还未全面实施, 财政资金仍然采取层层下拨的形式, 大部分行政单位仍然在银行开立账户。而在国外, 由于普遍采用国库集中收付制度, 行政单位没有创收任务, 也没有类似于我国行政单位的预算外资金, 其一切收支活动都纳入政府预算管理, 并以政府预算形式直接由财政供给经费。

(二) 政府与行政单位、事业单位的财务关系

公共事业单位主要提供准公共物品, 它们与各级政府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财务关系。计划经济条件下, 国家财政对公共事业单位财务实行“统收统支”的作法;在“六五”到“八五”期间, 国家根据各事业单位的收支情况采取过全额拨款、差额补助和自收自支三种资金管理方式, 并采取经费包干使用、结余留用、超支不补的具体管理办法, 这使得公共事业单位具有创收的积极性, 但公共事业单位仍然依赖于国家财政;在市场导向的公共事业单位改革背景下, 1997年开始实施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实行“核定收支、定额或定项补助、超支不补、结余留用”的统一资金管理方式, 建立大收入、大支出的全收全支的财务管理模式, 使得公共事业单位的财务收支活动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自主性。在我国, 公共事业单位是由政府管理的。一方面, 我国的事业单位往往隶属于某一级政府并由其主管;另一方面, 事业单位一般由财政预算提供部分资金。

二、我国政府间财政关系的考察

(一) 从预算收入的角度

我国实行的分税制, 建立了中央主导型预算收入结构, 中央预算收入占全国预算总收入的比例, 由1980年的24.5%和1993年的22.5%, 大幅提高到1994年的55.7%, 经过近十多年的小幅波动, 目前基本稳定在分税制改革初55%的水平上;地方预算收入占全国预算总收入的比例, 则由1980年的75.5%和1993年的78.0%, 大幅降低到1994年的44.3%, 目前基本稳定在45%的水平上。

(二) 从预算支出的角度

改革开放以来, 中央采取的是一种不断向地方转移支出责任的策略, 中央预算支出占全国预算总支出的比重由1980年的54.3%逐年降低到分税制改革之初1995年的29.2%;同期, 地方预算支出占全国预算总支出的比重则由45.7%上升到70.8%。进入21世纪, 中央与地方间的预算支出责任开始渐趋稳定, 大致保持在“三七”开的水平上, 上下波动区间不到1个百分点。其中, 55%以上的预算支出责任又是由省级以下的地方政府单位承担的。

(三) 从财政独立性的角度:中美比较

在美国, 一是联邦、州和地方政府都有独立的税收立法和征收管理权。各级议会可以在宪法范围内确定自己的税收法律和制度, 可以自行决定税收种类和征收标准;二是联邦、州和地方政府具有独立的预算管理权。美国实行财政联邦制, 各级预算相对独立, 均在各自范围内独立预算管理, 彼此不交叉。在中国, 一是财政自主权极其有限。我国作为单一制国家, 各地执行的是国家统一的税法, 虽然按照分级管理的要求, 地方应具有相应的财政自主权, 但实行分税制以后, 税收立法权、解释权、开征停征权、调整权、减免权等均由中央决定;二是预算管理权受到限制。预决算实行汇总审批制, 各级预算编制内容区别不大, 地方预算除国防、外交支出, 其他项目与中央预算基本相同, 缺乏自身特征, 大量财政性资金游离于预算之外。

(四) 从财政依存性的角度

从财政的依存性角度, 我国和美国存在相似性。美国联邦政府对州和地方政府提供大量的拨款, 州和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联邦拨款。这种拨款实质上是财政资金在各级政府间的转移支付。而我国自分税制以来, 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总规模逐年递增。转移支付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在1994年以后逐年下降, 在1997年达到最低点后又逐年回升, 意味着这几年我国用于转移支付的资金相对于国家资源的份额在不断扩大。转移支付占中央财政支出的比重不断下降, 直到2001年才有所增加, 但在2002年却又大幅下降, 并低于2000年的水平, 这表明中央在转移支付的力度和政策上都在进行着不断的调整。转移支付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 从1996年后稳定在40%左右, 并且总体上呈现上升的趋势, 这表明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已成为地方财政收入中重要且较稳定的来源。

三、行政单位、公立非营利组织财务报告纳入政府层面财务报表的形式

(一) 行政单位财务报告纳入政府层面财务报表的形式

在美国州和地方政府, 由于普遍采用国库集中收付制度, 行政单位没有创收任务, 也没有类似于我国行政单位的预算外资金收支, 其一切收支活动都纳入政府预算管理, 并以政府预算的形式直接由财政供给经费, 其行政单位的业务活动通过各种类型的基金直接纳入政府会计体系, 并通过“组成单位”等形式纳入主要政府的政府层面财务报表体系。

(二) 公立非营利组织财务报告纳入政府层面财务报表的形式

公立非营利组织属于特殊目的政府。同时从事行政类型和业务类型活动的特殊目的政府, 应当提供基金层面和政府层面的财务报表;仅从事业务活动的特殊目的政府, 要按照企业基金的模式提供财务报告。而实务中公立非营利组织通常作为政府的企业基金报告, 基本上运用企业基金会计原则, 按照与企业基金相同的方式纳入相应级别政府层面的财务报表体系。

四、行政单位、事业单位纳入政府层面财务报表的考察

(一) 财政资金活动的运行流程

政府会计应当全面完整地反映、跟踪和报告财政资金活动。财政资金的取得与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各项活动, 就构成财政资金活动。财政资金活动就是“纳税—付款”阶段形成的财政资金流动过程。财政资金经由付款阶段最终流出公共部门之前, 在公共部门内部存在一个复杂的流动过程。财政资金从民间部门流入公共部门, 该过程需要通过政府的收入会计系统来追踪, 税务会计是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与资金流入过程相对应的资金流出过程可用“支出周期”概念来描述, 它包括拨款、承诺、核实和付款四个阶段。财政资金要经由这四个阶段后, 最终才流出公共部门进入民间部门。

(二) 我国预算会计体系的要求

我国当前的预算会计体系由财政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会计和事业单位会计组成, 且与国家政权结构和行政区域划分相一致。财政总预算会计的实质是各级预算部门 (即财政部门) 从各级政府整体的角度, 利用总预算会计账户记录拨款阶段的交易, 它能够通过逐级汇总的方式报告政府整体的预算执行情况, 但无法产生政府整体的财务报告。行政单位会计的实质是, 从机构层面 (支出机构) 即各级行政单位的角度, 通过行政单位会计账户记录其所发生的付款交易, 并通过逐级汇总的方式提供各级行政单位财务报告。一方面, 我国的财政总预算会计只是记录拨款交易, 公共资金进入公共组织后的运作过程 (从承诺到付款阶段) 无法进行跟踪、记录和报告, 这使得财政部门无法在集中的层面上追踪机构层发生的财政交易。另一方面, 支出机构包括公共行政和事业单位确实也记录财政交易, 但是由于它们使用不同的账户体系, 导致所记录的交易和数据类别与财政总预算会计的记录完全不同。

(三) 我国政府财务报告的编制

我国当前还没有一套完整的政府财务报告。各级政府与相应的公共行政、事业单位之间存在一定的行政隶属关系和财政缴拨款关系。如果按照这种关系构建财务报告主体, 将单位会计和财政总预算会计的财务数据合并, 形成相应级别基本政府的财务报告, 在当前的预算会计模式是不可行的。基于政府间财政关系, 可编制一份中央政府财务报告, 将隶属于中央政府的公共行政事业单位通过一定的方式融入其中;同时, 为每个省 (自治区、直辖市) 编制一份省级政府财务报告, 将隶属于省级政府的公共行政事业单位以类似的方式融入其中, 这种模式类似于美国联邦政府, 又鉴于我国属于单一制国家, 还可以将中央政府财务报告和省级政府财务报告进一步合并, 形成一份完整的政府财务报告。要实现完整的政府财务报告, 还有许多微观的事情要完成, 要整合预算会计各个分支的账户体系、调整各自所记录、反映、跟踪和报告的交易类型, 使信息更具有可比性。政府会计是反应性的, 其必须与财政管理体制相配套, 特别是部门预算、政府集中采购、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的实施和日益完善, 必将为我国政府会计与财务报告的完善扫除障碍。

参考文献

[1]王雍君:《政府预算会计问题研究》,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政府会计制度财务报表 篇3

【关键词】政府会计;财务报表;重构对策

一、现行政府会计财务报表的现状

我国现行的政府会计与我国的政治经济形势联系紧密。现行的政府会计又被称作预算会计,包括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会计、事业单位会计三部分,各部分有各自的财务报表。随着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等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政府的职能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现行的核算内容、核算方法已不适应发展需求,现行的财务报表也因信息少、格式简单而无法满足信息披露的要求,因此,财务报表的重构已是迫在眉睫。

二、現行政府会计财务报表的不足

1.现行会计核算基础上的财务报表反映的会计信息不真实

我国现行的会计核算基础是收付实现制,交易事项只有在实际收到或支付现金时才能确认,这种核算方法不能全面客观地反映政府财务状况、财务风险,不利于受托责任的解除和进行绩效评价。主要表现在大量资产和负债不能反映在财务报表之内,比如,已有并使用的固定资产因未付款而不能入账、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引起的账实不符,已发生但没有现金支付的潜在债务等,这些不仅不便于资产的管理和保值增值,而且也可能由于潜在负债给政府造成巨大损失。

2.现行政府会计财务报表无法反映政府的实际成本信息和国有资本的运营效率

现行的政府会计财务报表提供的信息主要是预算资金的来源和支出的去向,并不能反映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成本信息。政府的行政成本多年来居高不下,比如“三公经费”背后的奢侈浪费、政府机构的臃肿等,我国政府已高度重视,并采取措施积极改进。

进入国有企业的财政预算资金应当作为一种投资,收取的红利作为经营所得反映在财务报表中,反映出国有资本的运营效率。但现行的政府会计下,对国有资本和收益缺少正确的会计核算,进入国有企业的财政预算资金只作为预算支出,红利也没有作为经营所得,因此不利于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无法反映国有资本的运营效率。

3.现行政府会计财务报表无法适应改革的需要

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随着服务型、透明型政府的建立,现行的政府会计财务报表已不能适应政府改革的需要,不能适应财政体制改革的需要,不能成为政府与信息使用者沟通的有效桥梁。为了解除政府的受托责任,财务报表除了提供预算执行情况的信息外,还应该提供财务运营状况、运营成本方面的信息,利于对政府绩效的评价,促进政府改革的推进。

三、政府会计财务报表重构的必要性

我国现行的政府会计财务报表以预算会计为核心,重点披露预算执行情况,缺少对政府财务运营状况和资金使用效果的全面披露,无法满足各方面的信息需求,因此对现行政府会计财务报表的重构已是完善政府会计信息披露的重要工作之一。

对政府会计财务报表的重构,有利于提高政府的国际公信力和竞争力,满足融资的需求;有利于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解除自己的受托责任;有利于与信息使用者的沟通,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取得公众的支持;有助于社会公众的监督,促进政府的高效廉洁服务。

四、政府会计财务报表重构的对策

1.明确政府会计报告目标

明确政府会计目标,有助于政府会计财务报表体系的重构,是政府会计改革的首要问题。因此,要对政府会计财务报表进行重构,首先要确定财务报告目标。在确定财务报告目标时,要充分考虑信息使用者的信息期望值,也就是要做到提供受托责任信息的同时兼顾使用者用于决策使用的信息。会计目标直接影响着报告主体的确认、会计基础的选择、会计报表内容的确定。

2.确定政府会计财务报表的会计核算基础

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各有优点,只有将它们结合起来才能真实、客观地反映政府财务信息的全貌。因此,在构建科学的政府会计财务报表体系时,要使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完美结合,引入权责发生制实现对收付实现制的补充。实际工作中,应该针对不同的政府业务活动,灵活运用不同的会计核算基础,发挥它们各自的优势,达到全面反映政府财务信息和运营效率的目的。重构后的政府会计财务报表采用双基础的会计核算办法,编制权责发生制下的基金报表的基础上编制整体的财务报表,利于政府会计目标的实现。

3.重构政府会计财务报表

构建新的政府会计财务报表,要在完善政府主体的财务报表同时引入基金会计报表,并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真实地反映政府成本信息和国有资本运营效率。

政府主体的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和收入费用表,同时区别其组成部分,分别确认;基金主体的财务报表平时进行信息确认,编制基金报表,最终与固定资产和长期负债的信息合并,生成政府整体的财务报表。

这样构建的以政府和基金为主体的财务报表,把政府所有活动与基金相结合,不仅丰富了财务报表内容,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而且能全面反映政府的财务信息,满足各类信息使用者的需求,起到增强政府信息透明度的作用。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立健全政府会计体系,重构财务报表,是政府改革的需要,通过重构可以丰富财务报表的内容,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全面反映政府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提高政府的竞争力、公信力。

参考文献:

[1]常金金. 我国政府会计财务报表重构研究[D]. 河南大学 2014

[2]吕鹏程. 我国政府会计信息披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时代金融. 2015(14)

11会计5班财务报表分析 篇4

关于铜陵有色的财务分析

学院:会计学院

班级:11会计5班

指导老师:李华

一 铜陵有色集团基本情况:

证券代码:000630 证券简称:铜陵有色

公司名称:铜陵有色金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 公司曾有名称: 注册资本:129436万元 成立日期:1992-08-20

安徽铜都铜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或“公司”)是于1992年6月经安徽省体改委批准,由铜陵有色金属(集团)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等八家单位共同发起,以定向募集方式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10月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同年11月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上市时股本总额为14,000.00万元;1997年9月公司根据临时股东大会决议和安徽省证券管理办公室皖证管字1997]100号文,实施了向全体股东每10股送红股3.5股的利润分配方案和每10股转增6.5股的资本公积转增股本方案,股本增至28,000.00万元;后经安徽省证券管理办公室皖证管字[1997]130号文、中国证监会证监上字[1998]8号文批准,本公司于1998年3月实施了增资配股方案,即向全体股东按10:3比例配售8400万股,股本增至36,400.00万元;根据公司2000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决议及中国证监会证监公司字[2000]172号文核准,本公司于2000年12月实施了增资配股方案,即向全体股东按10:8比例配售,实际配售10,155.6 万股,股本增至46,555.60万元;根据本公司2004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决议,公司以2004年半分红派息股权登记日收市后的总股本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送红股1股,以资本公积金向全体股东每10股转增4股,该方案实施后,公司股本增加27,788.61万元;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证监发行字[2003]44号文核准,本公司于2003年5月发行面值总额为76,000.00万元的可转换公司债券,本次可转换公司债券累计已转为股本12,092.00万元,至此公司股本增至86,436.21万元(2006年7月,本公司已赎回了未转股的全部可转换公司债券,本次可转换公司债券已于2006年7月11摘牌)。2007年9月22日公告,经公司2007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公司名称由“安徽铜都铜业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铜陵有色金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并已办理完毕工商变更登记手续。现经公司申请,并获深圳证券交易所核准和统一安排,本公司证券简称自2007年9月24起将“铜都铜业”变更为“铜陵有色”,公司证券代码000630不变。经营范围:

铜、铁、硫金矿采选,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金、银等稀贵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铁球团、硫酸、硫酸铜、电子产品、生产、加工;电气机械和器材、普通机械、电缆盘制造;废旧金属回收加工;自产产品出口、生产所需的机械设备、零配件、原辅材料进口,承接国际加工贸易和补偿贸易业务;生活饮用水制水、供水(限动力厂经营);矿产品、钢材、化工原料(除危险品)销售。

二.我国铜加工行业发展特征:

(1)铜材产量快速增长。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3-2017年中 铜加工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研究显示,近年来,我国铜材产量取得了较快增长,2010年全年铜材累计产量为1067.10万吨,同比增长10.80%;2011年全年铜材累计产量为1110.60万吨,同比增长18.60%;2012年全年铜材累计产量为1168.00万吨,同比增长11.00%;2013年1-10月,铜加工材产量为1194.9万吨,同比增长达25.15%。(2)铜加工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整体竞争实力较弱2012年,我国共有铜加工企业1300余家,其中小型企业占企业总数的80%以上;大型企业有十余家,仅占企业总数的1%左右。我国铜加工企业主要以中小企业为主,生产规模较小,加工工艺和装备落后,生产技术水平相对较低,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处于较低水平,行业整体呈现大而不强,多而不精的局面。(3)行业议价能力整体较低 从铜加工产业链来看,上游是铜冶炼行业,下游是电力、建筑、制冷、家电、汽车等行业。其上游和下游行业内企业大多经济实力雄厚,具有较高的地位,而铜加工企业处于弱势地位,没有定价权,受到冶炼企业和消费企业的双重挤压,行业议价能力较低。此外,铜加工行业内企业受铜价影响较大,企业铜采购成本占企业总成本的比重在80%左右,铜价的剧烈波动对企业的经营产生较大的影响。四.相关报表数据 五.报表分析

(一).短期偿债能力分析

短期偿债能力是企业偿还短期流动负债的能力,短期偿债能力的强弱取决于流动资产的流动性,即资产转换成现金的速度。企业流动资产的流动性强,相应的短期偿债能力也强。因此,通常使用营运资本、流动比率.现金比率和现金比率衡量短期偿债能力。短期偿债能力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行业特点、经营环境、生产周期、资产结构、流动资产运用效率等。仅凭某一期的单项指标,很难对企业短期偿债能力作出客观评价。因此,在分析短期偿债能力时,一方面应结合指标的变动趋势,动态地加以评价;另一方面,要结合同行业平均水平,进行横向比较分析。同时,还应进行预算比较分析,以便找出实际与预算目标的差距,探求原因,解决问题。

一些在财务报表中没有反映出来的因素,也会影响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甚至影响力相当大。增加偿债能力的因素有:可动用的银行贷款指标、准备很快变现的长期资产和偿债能力声誉。减少偿债能力的因素有:未作记录的或有负债、担保责任引起的或有负债等。财务报表的使用者,多了解一些这方面的情况,有利于作出正确的判断。接下来通过财务比率法对铜陵有色的短期偿债能力分析: 指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比率***120120.8770.5520.1630.8050.3290.1210.041.0440.3640.082-0.3121.0140.5110.1950.2470.9940.5150.167-0.032现金流量比率0.292

1.铜陵有色集团近5年的流动比率变化情况

流动比率是企业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其计算公式如下: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流动比率是衡量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一个重要财务指标,这个比率越高,说明企业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越强,流动负债得到偿还的保障越大。但是,过高的流动比率也并非好现象。因为流动比率越高,可能是企业滞留在流动资产上的资金过多,未能有效加以利用,可能会影响企业的获得能力。1.210.80.60.40.***0112012

经验表明,流动比率在2:1左右比较合适。但是,对流动比率的分析应该结合不同的行业特点和企业流动资产结构等因素。有的行业流动比率较高,有的较低,不应该用统一的标准来评价各企业流动比率合理与否。只有和同行业平均流动比率、本企业历史的流动比率进行比较,才能知道这个比率是高还是低。由该图可知铜陵有色集团近5年的财务保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0.8~1之间,刚好接近于经验数据,其中行业平均水平一般在1.17左右,由此可见公司的流动比率应该保持适当上升的水平才能进一步减少短期偿债风险。

2.铜陵有色5年的速动比率变化情况

速动比率是企业速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流动比率在评价企业短期偿债能力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果流动比率较高,但流动资产的流动性较差,则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仍然不强。在流动资产中,折线图 1存货需经过销售,才能转变为现金,若存货滞销,则其变现就成问题。一般来说,流动资产扣除存货后称为速动资产。速动比率的计算公式为:

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

=(流动资产—存货)÷流动负债

0.60.50.40.30.20.***0112012

通常认为正常的速动比率为1,低于1的速动比率被认为是短期偿债能力偏低。但这仅是一般的看法,因为行业不同速动比率会有很大差别,没有统一标准的速动比率。例如,采用大量现金销售的商店,几乎没有应收账款,大大低于1的速动比率则是很正常的。相反,一些应收账款较多的企业,速动比率可能要大于1。

速动比率从折现图可以非常清楚的看到铜陵有色集团的速动比率在0.3到0.6之间,5年来速动比率的起伏较大,由于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速动比率不断下降,后来伴随经济的发展又不断上升,基本保持在0.5的水平左右,行业平均水平在0.65,很显然与行业水平有一定差距,需要改进,提高速动比率。

3.铜陵有色近5年现金比率变化情况

现金比率是企业现金类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现金类资产包括企业所拥有的货币资金和持有的有价证券(即资产负债表中的短期投资)。它是速动资产扣除应收账款后的余额,由于应收账款存在着发生坏账损失的可能,某些到期的账款也不一定能按时收回,因此速动资产扣除应收账款后计算出来的金额,最能反映企业直接偿付流动负债的能力。现金比率的计算公式为:

现金比率=现金类资产÷流动负债

=(货币资金+有价证券或短期投资)÷流动负债

=(速动资产—应收账款)÷流动负债 0.250.20.15现金比率0.10.***20112012

虽然现金比率最能反映企业直接偿付流动负债的能力,这个比率越高,说明企业偿债能力越强。但是,如果企业停留过多的现金类资产,现金比率过高,就意味着企业流动负债未能合理地运用,经常以获得能力低的现金类资产保持着,这会导致企业机会成本的增加。通常现金比率保持在30%左右为宜。铜陵有色近5年的现金比率都在0.1和0.2之间,没有突破0.2,同行业平均水平在0.29左右,所以与同行业有差距。

4.铜陵有色近5年现金流量比率变化情况分析 0.40.30.20.10-0.1-0.2-0.3-0.***112012现金流量比率

现金流量比率,是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与流动负债的比率其计算公式为: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流动负债

该指标表示公司偿还即将到期债务的能力,是衡量公司短期偿债能力的动态指标。其值越大,表明公司的短期偿债能力越好,反之,则表示公司短期偿债能力越差。

对于债权人来说,现金流量比率总是越高越好。现金流量比率越高,说明公司的短期偿债能力越强;现金流量比率越低,说明公司的短期偿债能力越弱。如果现金比率达到或超过1,即现金余额等于或大于流动负债总额,那就是说,公司即使不动用其他资产,如存货、应收账款等,光靠手中的现金就足以偿还流动负债。但对于公司来说,现金比率并不是越高越好。因为资产的流动性(即其变现能力)和其盈利能力成反比,流动性越差的盈利能力越强,而流动性越好的其盈利能力越差。在公司的所有资产中,现金是流动性最好的资产,同时也是盈利能力最低的资产。保持过高的现金比率,就会使资产过多地保留在盈利能力最低的现金上,虽然提高了公司的偿债能力,但降低了公司的获利能力。因此,对于公司来讲,一般不应该保持过高的现金比率,只要能保持一定的偿债能力,不会发生债务危机即可。

很显然从图中可以看出铜陵有色集团的现金流量比率变化幅度非常大由08年的30%直接下降到2010年的30%,这其中肯定是受到了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08年金融危机发生后,国内很多行业衰退,其中房地产汽车等产业的低迷有色金属的市场价格发生大幅度下降,铜价最高下跌70%,有色金属产品发生了大量库存,从而使销售收入减少,然而产品燃料大多依赖进口,导致入不敷出,最终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出现负值,导致该比率为负。由于国家对企业的补贴,所以后有适当反弹,但2012年又回到负值,说明铜陵有色集团有很多存货滞销,入不敷出,现金周转很困难,企业的存续,不是依靠经营活动。

5.综合

我们可以发现铜陵有色集团近5年的短期偿债能力波动很大不是很稳定,无论是与同行业还是跟经验数据相比都可以发现铜陵有色集团的短期偿债能力都很低。

(二).长期偿债能力分析

1.资产负债率分析

资产负债率是负债总额除以资产总额的百分比,也就是负债总额与资产总额的比例关系。资产负债率反映在总资产中有多大比例是通过借债来筹资的,也可以衡量企业在清算时保护债权人利益的程度。资产负债率这个指标反映债权人所提供的资本占全部资本的比例,也被称为举债经营率。铜陵有色集团近5年的资产负债率如下0.760.740.720.70.680.660.640.620.60.***0112012资产负债率

资产负债率反映的是企业偿还债务的综合能力,这个比率越高企业偿还债务的风险越大。该图反映出铜陵有色集团的资产负债率08到12年一直保持在0.6和0.8之间,这段期间公司的偿债风险保持在一个比较合理的水平。

2.股东权益比率和权益乘数

股东权益比率是股东权益总额与资产总额的比率,该比率反映资产总额中有多大比率是所有者投入的。股东权益比率的倒数是权益乘数,即资产总额是权益总额的多少倍。铜陵有色近5年的股东权益比率与权益乘数变化情况如下图:

股东权益比率

0.40.350.30.250.2股东权益比率0.150.10.***20112012

权益乘数 可以看出无4.543.532.52权益乘数1.510.***0112012论是

可以看出无论是权益乘数还是股东权益比率企业都保持在一个相对合理的水平内,可以有效的降低长期负债风险。

3.利息保障倍数

利息保障倍数是指企业息税前利润与利息费用之比,又称已获利息倍数,用以衡量偿付借款利息的能力,它是衡量企业支付负债利息能力的指标。铜陵有色近5年的利息保障倍数如下:***201020112012利息保障倍数

从图中可以看出,首先铜陵有色集团的利息保障倍数近5年都维持在2以上,整体水平相对较稳定较好,09年到11年期间有所上涨,但2012年又下降到2.441,保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且大于一,说明公司的偿债风险不大。

六.总结

通过5年的会计报表分析,以及短期偿债指标的比较,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出,自从金融危机爆发以来,铜陵有色集团的偿债能力不容乐观,尤其是短期偿债能力,流动比率接近于合理水平,与行业水平差距也不大,但是速动比率和现金现金比率很小,短期债权人面临很大的风险,这也说明企业的存货很多,外界需求少,而且企业的应收款项无法及时变现也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长期偿债能力基本保持在合理水平,风险不大。所以企业当下急需解决短期偿债的问题。

七.建议

1.国内许多产铜企业生产都比较单一,整体实力都不强,主要收入都是靠销售铜销售收入不高,而且很容易受到下游企业的限制,产业链的单一化导致许多产品库存,所以铜陵有色针对此种情况应该增加产品供应品种走多样化路线,加强自己在同行业乃至于国际产铜行业中的地位。

2.铜陵有色应该加强技术开发,引进国际上的先进技术,一方面可以保证铜产品与国际上的产品质量相同甚至更好,另一方面要进行深加工,增加产品的附加值,这样才能扩大产品的销售市场,减少企业存货,提高现金比率速动比率。

3.铜陵有色应该通过同心多元化,有限相关多元化和国际化经营战略,加快企业的发展,不断扩大企业规模,保持企业发展。

CPA会计合并财务报表复习总结 篇5

C25 合并财务报表

考情分析

近三年考试的题型以主观题为主,主要内容为抵销分录的编制等。本章属于每年必考的内容。本年教材发生变化,主要变化是合并报表增加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的抵销,其他变化有:

(1)持有至到期投资与应付债券的抵销细节变化

如果债券投资的余额大于应付债券的余额。其差额应借记投资收益项目;若债券投资的余额小于应付债券的余额,其差额应贷记财务费用项目。

(2)连续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将涉及“未分配利润—年初”、“盈余公积”的抵销分录删除

(3)合并资产负债表一节,四、报告期内增减子公司后,增加:

五、子公司发生超额亏损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中的反映”

(4)合并利润表一节,在“综合收益总额”项目下单独列示“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综合收益总额”项目和“归属于少数股东的综合收益总额”项目。删除“

五、子公司发生超额亏损在合并利润表中的反映”。

(5)合并现金流量表一节,增加:

母公司购买子公司及其他营业单位支付对价中以现金支付的部分与子公司及其他营业单位在购买日持有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应相互抵消,区别两种情况分别处理。

(6)将“专项储备”作为一个独立的项目列示,并增加了专项储备恢复的分录

一.合并财务报表范围 第一.确定基础:是否控制 第二.是否控制的判断

1.直接控制:持股比例>50%(直接、间接、直接加间接)2.实质控制(看清题意,实质重于形式的判断)3.所有子公司都应纳入合并范围 4.不纳入合并范围:

(1)已清理整顿原子公司;(2)已破产原子公司;(3)非子公司(联、合营)

二.合并报表调整抵销分录(分录用报表项目名称而非会计科目)第一.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抵销 1.存货抵销(按处理步骤/思路)第一年:

(1)假设内部购进存货全部对集团外销售(全部实现)

抵销母收入、子成本:

借:营业收入【母不含税收入】

贷:营业成本【子购进价格,即对外销售成本】(2)对实际未实现的予以反向抵销

借:营业成本【未实现部分存货内部销售的差额】

贷:存货【将子未实现部分存货价值调整为集团整体一致价值】

(3)确认未实现部分存货计税基础与在子账面价值的差异产生递延所得税 计算方法:前抵销分录中“存货(贷)-存货(借)”为所得税资产余额,“负”表余额为所得税费用

借:所得税资产

贷:所得税费用 第二年:

(1)先假设上年内部购进存货全部实现(重复上年分录,损益改进未分配利润)

借:未分利润—年初

贷:营业成本

(2)假设当年新内部购进存货全部实现(同上年假设全部实现处理)

借:营业收入

贷:营业成本

(3)对实际未实现部分予以反向抵销(注意存货计量方法,如“先进先出”,分别上年未实现与当年未实现计算再相加)

借:营业成本 【上年未实现部分销售的差额+当年未实现部分销售的差额】

贷:存货

(4)同上年确认所得税资产发生额(分别上年、当年产生递延所得税)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当年余额】

贷:未分配利润—年初【上年递延资产】

所得税费用【当年递延资产】

(涉及存货跌价准备如何处理)

2.固定资产抵销(作为固定资产则不对外销售,全部未实现)

a.内部购进存货作为固定资产: 第一年:

(1)将内部购进存货作为固定资产全部未实现抵销

借:营业收入【母不含税收入】

贷:营业成本【母销售成本】

固定资产—原价【子作为固定资产多计账面价值】(2)将多计提折旧抵销

借:固定资产—累计折旧

贷:管理费用

(3)同存货抵销计算、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所得税费用 第二年:

(1)对上年未实现再次抵销(基本重复分录)

借:未分配利润—年初

贷:固定资产—原价

(2)对上年多计提折旧予以再次抵销

借:固定资产—累计折旧

贷:未分配利润—年初

(3)将当年内部购进存货作为固定资产全部未实现抵销(同第一年)

(4)对当年多集体折旧予以抵销(同第一年)(5)计算、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未分配利润—年初

所得税费用

b.内部购进固定资产作为固定资产 第一年:

(1)借:营业外收入(母内部销售利得)

贷:固定资产—原价(子多计账面价值)(2)、(3)同a中 第二年:同a中

3.无形资产抵销——基本同固定资产,改为“无形资产—累计摊销”

(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涉及减值损失如何处理)

第二.对子个别财务报表调整

1.涉及会计政策、期间的调整和子资产负债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间差额的调整。对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由于以子账面价值基础确定成本故不存在差额调整,差额调整针对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

2.对子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间差额调整(考虑应税合并)第一年:

(1)将子账面价值调整为公允价值

借: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

贷:资本公积(2)调整折旧、摊销

借:管理费用等

贷:固定资产—累计折旧(或“无形资产—累计摊销”)第二年:

(1)再次将子账面价值调整为公允价值

借:固定资产、无形资产

贷:资本公积

(2)调整上年折旧、摊销

借:未分配利润—年初

贷:固定资产—累计折旧(或“无形资产—累计摊销”)(3)调整本年折旧摊销

借:管理费用

贷:固定资产—累计折旧(或“无形资产—累计摊销”)

第三.将母对子长期股权投资由成本法调整为权益法 第一年:

(1)对应享有子当年实现净利润追加处理

借:长期股权投资【子调整后净利润×持股比例】

贷:投资收益

(其中净利润调整包括对内部交易未实现损益调整和对子补提折旧摊销调整)(2)宣告发放现金股利或利润调整

借:投资收益

贷:长期股权投资

(3)子当年除净损益外其他所有者权益变动追加处理

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同时调整合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借:权益法下被投资单位其他所有者权益变动的影响

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净额 第二年:

(1)将上年长期股权股权投资成本法调整为权益法(所有者权益变动、股利等)

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未分配利润—年初

资本公积

(2)当年的调整处理同第一年

第四.母长期股权投资项目与子所有者权益项目抵销(抵销长期股权投资)每年进行一次相同方法抵销:

借:实收资本【子】

资本公积【子】

盈余公积【子】

未分配利润—年末【子】

商誉

贷:长期股权投资【母】

少数股东权益

第五.母子、子子公司相互之间持有对方长期股权投资收益的抵销

借:投资收益【母】

少数股东损益

未分配利润—年初

贷:提取盈余公积【子】

对股东的分配【子】(包括现金股利、股票股利)

未分配利润—年末

第六.内部债权债务抵销

1.内部应收应付账款抵销(应收应付票据、预收预款项等类似处理)第一年:

(1)母角度内部应收账款抵销

借:应付账款【子,含增值税】

贷:应收帐款【母】

(2)应收帐款涉及坏账准备的抵销

借:应收帐款—坏账准备

贷:资产减值损失

(3)坏账准备涉及递延所得税资产抵销

借:所得税费用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 第二年:

(1)再次进行上年应收账款抵销

借:应付账款

贷:应收帐款

(2)再次进行上年坏账准备抵销

借:应收帐款—坏账准备

贷:未分配利润—年初

(若本年发生坏账准备,同第一年抵销)

(3)再次进行上年坏账准备相关递延所得税资产抵销

借:未分配利润—年初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

(若本年产生坏账准备相关递延所得税,同第一年抵销)

2.债券投资与应付债券抵销

(1)将债券投资与应付债券按摊余成本抵销

借:应付债券【摊余成本】

投资收益【差额】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摊余成本】

财务费用【差额】

(2)投资收益与财务费用抵销(二者有差额时去较小者)

借:投资收益

贷:财务费用

(3)应收、应付利息抵销

借:应付利息【票面利息】

贷:应收利息【票面利息】

政府会计制度财务报表 篇6

2000年, Lüder教授结合他人对初始权变模型的修改并融入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再次开发了财务管理改革进程模型 (FMR) , 以诠释环境变量与政府会计改革的关系。

FMR模型由两个环境变量 (刺激和制度安排) , 三个行为变量 (改革驱动力、政治改革促进者和利益相关者) 和两个中间变量 (改革观念和实施战略) 组成, 其基本模型见图1。

本文结合FMR模型对葡萄牙政府会计制度供给进行研究, 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描述对葡萄牙政府会计改革产生影响的环境变量, 行为变量和工具变量, 并解释他们是如何在近期改革过程中产生影响的, 并力求为中国将来的政府会计趋同提供理论依据。

二、FMR模型在葡萄牙的应用解析

葡萄牙政府会计近期正在进行激进的政府会计变革, 这个变革过程是国家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一部分。改革中最主要的成果之一是《公共会计准则》 (Chart of Accounts for Public Accounting, 简称CAPA) 的颁布, 结合其政府会计改革的成果及原因分析, 葡萄牙的政府会计改革的权变模型 (即FMR模型) 如图2。

由图可见, 本文在葡萄牙的FMR模型中剔除了Lüder的FMR模型中的部分变量, 如“财务丑闻”、“咨询公司”和“专家团体”。因为目前这些变量至少迄今为止没有对葡萄牙的改革过程造成影响。也根据葡萄牙国家自身的特点加入了一些变量, 如刺激因素中加入了“政治体制的变革”和“支配性学说”, 制度安排中加入了“周边区域发展”。“政治体制的变革”首次被列入权变模型作为政府会计改革的刺激因素。同时由于“周边区域发展”对近期改革的重要影响, 它们也被包括在制度安排中。另外, “支配性学说” (企业会计更先进) 不仅影响着政治改革促进者的行为, 而且影响者改革驱动力和利益相关者的行为和预期。作为利益相关者的“公众”被“公众中少数人”所取代。

三、FMR模型的变量分析

在葡萄牙FMR模型中, 同样由两个环境变量 (刺激和制度安排) , 三个行为变量 (改革驱动力、政治改革促进者和利益相关者) 和两个中间变量 (改革观念和实施战略) 组成。

1. 环境变量

(1) 刺激。在葡萄牙, 影响葡萄牙政府会计改革进程的刺激因素有政治体制的变化、财政压力、财政管理改革和一些学者认为企业会计占支配地位的学说。这些刺激因素会对政治改革倡导者产生影响, 影响政治家对政府改革进程的决策。继而, 笔者还认为, 支配学说可能会对改革驱动者的思想和行为产生影响, 也会对利益相关者对改革成果的预期产生影响。

(2) 制度安排。在葡萄牙, 影响政府会计改革的制度安排相对复杂, 包括法律体系、国家结构、行政结构、公务员的特征、国民文化和周边区域的发展。具体说明如下:

(1) 法律体系。葡萄牙属于大陆法系国家, 法律体系对于指导政府行为非常重要。法律体系可能会影响政府会计系统的灵活性, 法律系统的不灵活往往不利于改革或至少是减慢了改革的进程。笔者认为葡萄牙的法律体系有利于政府会计改革。这主要有两个原因:首先, 所有的改革都是由中央政府通过颁布新法、撤销旧法来发起的。其次, 《国家一般预算框架法》相当灵活, 只定义了公共管理预算和会计的基本程序, 允许其他具体政府会计规则的发布。但是, 另一方面, 葡萄的法律体系有时也要为政府会计改革实施的延迟负责, 主要是由于规则发布的程序非常繁琐。

(2) 国家结构。葡萄牙是一院制议会的统一国家, 宪法规定, 总统、议会、政府和法院是国家权力机构, 议会负责基本法律的颁布, 而具体规则由政府来补充和规范。在这种国家结构下, 如果执政党在议会中占绝对多数的情况下, 如同葡萄牙的20世纪90年代, 任何问题都可能发生, 在共和国大会上通过法律可能变得无关紧要。因此, 笔者认为葡萄牙的国家结构在某种程度上可能不利于政府会计改革。

(3) 行政结构。葡萄牙行政结构严格按等级划分, 每个部门分为各个办公室, 依次又有各综合部, 各综合部下又包含多个分部。例如, 地方政府办公室通过地方政府综合部指导政府会计和财务管理改革进程。虽然其主要的财政职能仍集中在中央, 但公共行政管理改革已经走向分权化, 地方政府职权得到加强, 在这种背景下, 葡萄牙行政结构的特征有利于政府会计改革过程, 更有利于政府会计的改革。

(4) 公务员的特征。在葡萄牙, 公务员的特征, 尤其是会计人员的素质水平有利于政府会计改革。在公共会计准则 (CAPA) 颁布之后, 葡萄牙中央政府花费巨资对会计人员实施培训和教育。

(5) 国民文化。在葡萄牙, 一方面, 从独裁统治转变为民主政治, 政府往往会响应公众的需求;另一方面, 公众被认为有一定程度的风险规避意识, 除了军事政变之外, 葡萄牙没有发生激进的变革, 即使在军事政变的情况下, 过程也相当温和。因此, 笔者认为尽管有40余年的独裁政权, 现在葡萄牙的文化氛围有利于改革。

(6) 周边区域的发展。周边区域的发展对葡萄牙政府会计改革也很重要。比如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政府会计改革就非常类似。事实上, 尽管两国的政治结构 (葡萄牙是共和国, 而西班牙是君主制国家) 和公共部门的行政结构 (西班牙是行政分区, 因此在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还有地区政府) 存在差异, 但葡萄牙紧随西班牙政府会计改革进程, 并以其作为重要模版。

2. 行为变量

(1) 改革驱动力。改革驱动力包括职业团体、准则制定机构和学术界。

(1) 职业团体。在葡萄牙, 主要的职业团体是各种职业协会, 他们会影响政府会计改革, 但影响力很弱。因为他们是近期才成立的, 是民主化进程的产物。另外, 协会主要包括企业会计的专业人士。但近期这种趋势已经改变, 因为许多政府会计专家开始从事学术研究活动, 他们现在既属于职业协会, 也属于会计准则制定机构。

(2) 准则制定机构。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和专业协会一样, 在葡萄牙是近期才创建的, 不像其他国家 (如英美国家) 那样对政府会计有强大影响。但企业会计准则的制定机构从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存在。由于政府会计改革的目标是向企业会计靠近, 因此, 自1998年, 这一机构一开始就对政府会计改革的过程有重大干预。它发布指令规定政府会计的程序, 并干预改革的实施。

(3) 学术界。近期的政府会计改革改革可能也受到学术团体的微弱影响。特别是自1997《公共会计准则》颁布以来, 增加了大量的政府会计研究人员, 政府会计已经成为葡萄牙教学和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因此, 尽管目前已有的学术文献仍非常有限, 但笔者相信在葡萄牙已经开始有从事政府会计研究的专业学术团队。

(2) 政治改革的促进者。议会和政府成员是葡萄牙政府会计改革的促进者, 他们拥有立法权并加以实施。然而, 政府领导着整个改革进程, 特别是财政部是关键执行者, 在改革促进者的推动下开始改革进程。实际上, 虽然由各部门负责制定具体的会计准则, 但财政部是整个政府会计系统的主要监管机构。

(3) 利益相关者。这里的利益相关者指对政府会计信息, 特别是政府财务报告信息感兴趣的群体和个人, 具体包括议会、审计机构、职能部门、统计办公室以及公众中的少数人。

(1) 议会。笔者认为葡萄牙议会 (又称共和国大会) 对政府会计改革进程很重要, 因为它既是改革的倡导者, 也是利益相关者。作为利益相关者, 其使得预算、财务和会计信息更透明、可接受性更强、更可靠。事实上, 作为利益相关者, 共和国大会是使用会计信息系统的公共机构, 也是最后要对所公布信息负责的机构。在这双重立场下, 它对建立更高质量的会计系统有需求。

(2) 审计机构。审计机构在葡萄牙政府会计的形成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在葡萄牙的主要审计机构是审计法院, 每个公共组织需要向其提交账户用于审计, 它对近期的政府会计改革非常重要。因此, 笔者认为它作为利益相关者干预了改革过程。

(3) 职能部门。各职能部门也受到了政府会计改革的影响, 特别是那些不得不利用会计信息的部门。葡萄牙政府会计改革代表了一种激进的变革, 特别是引入权责发生制和复式记帐法, 其原则和程序并未被政府会计的大多数会计人员所熟知, 这可能会使得一些人对变革产生抵触情绪, 尤其是对于一些认为这一改革只意味着一系列无用功的公务员。事实上, 在政府组织中很难克服的障碍就是实施文化管理所产生的问题。

(4) 统计办公室。统计办公室也对政府会计改革会产生有利的影响。在葡萄牙, 主要的统计办公室是国家统计局, 它负责所有的全国性统计。此外, 该机构也负责准备国民账户。以前的会计系统在利用国民账户计算公共管理价值时出现了一些问题, 因为政府会计和国家会计遵循不同的准则和会计基础。事实上, 在1995年欧洲建立国民经济账户体系之后, 葡萄牙作为欧盟成员国已经要求强制使用权责发生制系统的国家账户, 但政府会计系统 (国民账户公共管理会计信息的主要来源) 仍是收付实现制。

(5) 公众中的少数人。在葡萄牙, 传统上人们一直没有参与政府预算:第一, 因为他们并不关心, 第二, 因为他们不理解。因此, 公众没有干预政府会计改革进程。尽管如此, 笔者仍然相信公众中的少数人可能会干预。例如有些受过较高教育的公民, 他们中的一些人支付沉重的所得税, 可能会对政府预算和账户感兴趣, 因为可能会得到一些关于纳税人的钱如何运用的信息。

3. 工具变量

(1) 改革观念。葡萄牙政府会计改革观念的主要在于:以修正现有的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预算会计, 再加上财务会计和成本会计形成综合的政府会计系统。预算会计、财务会计和成本会计三个独立的子系统被整合为一个综合的会计系统。预算会计和以前相比有所不同, 使用复式记帐法, 与财务会计通过帐户“预算执行的应收和应付款项” (Debtors and creditors from the budget execution) 联结在一起。

(2) 实施战略。近期的葡萄牙政府会计改革的战略选择总体来说有利于其成功。一直以来, “自上而下”的方式被认为更加适当。然而, 葡萄牙改革促进者提出, 这并不是最好的实施改革的方式, 因为改革的范围之广和重要程度使其无法有效规避失败的风险。随后, 改革选取了一个参与式和中央指导相结合的方式。

因此, 根据分部会计准则, 在中央层面组成参与小组提供技术支持和说明, 并就出现的问题作出应答, 对技术上的注意事项和可能的法律变更提出建议。此外, 开展员工培训解决相关人员资格和素质的问题。还允许一个平均为2年的过渡时期, 在此期间政府主体仍然可以使用“旧”系统, 学习和开始实施“新”系统。

参考文献

[1] .张玲.Lüder权变模型视角下我国政府会计改革研究.兰州大学, 2011.

[2] .Bernardes A F.Contabilidade Pública e AutárquicaPOCP e POCAL.2011.

[3] .Bj Reed J S.Public finance administration.California:SAGE Publications, 2008.

政府会计制度财务报表 篇7

由于不理解统计财务报表与会计财务报表之间的关系,许多统计人员都会抱怨统计财务报表不好填。尤其是2011年年报和2012年定期统计财务报表,是以2006年会计准则为基础设置报表指标和审核关系,未执行2006年会计准则企业的统计人员填报报表时疑惑就更多了。其实只要掌握这两类报表在口径、计算范围、方法等方面的异同以及2012年定期统计财务报表与以往年度的变化,就可以轻松填报统计财务报表。

首先了解一下新准则与原准则的主要区别与变化,这样有利于填报统计财务报表。

一是部分资产项目填列方法的改变。“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存货”、“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项目,原准则规定以账面余额填列,新准则全部以扣除减值准备后的账面价值填列。

二是新准则利润表与原准则的区别。新准则取消了主营业务与其他业务的划分,将这些业务产生的收入和发生的成本统一在“营业收入”与“营业成本”中列示。下面就以2012年《非重点批发和零售业财务状况》(E203-2表)为例,谈谈如何根据会计报表正确填报2012年定期统计财务报表。

明确填报口径,把握数据源头

E203-2表填报口径

法人单位填报主体部分时,应包含其下属所有产业活动单位数据,无论该产业活动单位是否为同行业,是否在京。

指标来源

见下表:

增、减及调整指标

1.增加的指标:年初存货、应付职工薪酬(贷方累计发生额)、土地和固定资产支出。

2.取消指标: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收入、应付工资总额(贷方累计发生额)、职工福利费、固定资产折旧、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和住房补贴。

3.调整的指标:营业费用调整为销售费用。增加及调整的指标填报方法见下表:

4.填报注意事项:“应付职工薪酬”是执行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企业的会计科目,它反映应由该企业直接支付给职工的薪酬,不包括间接支付给职工的薪酬(如派遣制职工)或以劳务费、佣金形式支付给职工的费用。无论用工单位(劳务派遣人员使用方)是否直接支付劳动报酬,劳务派遣人员工资均由实际用工单位填报,而劳务派遣单位(派出单位)不填报。

审核关系的变化

对于执行不同会计准则的企业,一些指标的审核公式也略有不同,如营业利润和利润总额这两个指标:

1.执行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

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投资收益

或:

营业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利润-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投资收益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2.未执行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

营业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利润-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注意易错指标,遵守计算公式

在填报统计财务报表时,容易出现的指标主要有从业人员平均人数和应交增值税。

从业人员平均人数

从业人员:指在本单位中工作,并取得工资或其他形式劳动报酬的人员数,是在岗职工、劳务派遣人员及其他从业人员之和。从业人员不包括:

(1)离开本单位仍保留劳动关系,并定期领取生活费的人员;

(2)利用课余时间打工的学生及在本单位实习的各类在校学生;

(3)本单位因劳务外包而使用的人员。

填报从业人员平均人数时容易出现的问题:

(1)错误填成:报告期期末人数;

(2)错误填成:(年初人数+报告期末人数)÷2;

(3)错误填成:报告期最后一个月平均人数。

在填报该指标时,应该按照统计报表制度中的公式进行计算,对于在新建立不满整月的单位(月中或月末建立),在计算报告月的平均人数时,应以其建立后各天实有人数之和,除以报告期日历日数求得,而不能除以该单位建立的天数。

应交增值税

首先要注意和会计核算的应交增值税不同:一是含义不同。财务“本年应交增值税”中含了期初未抵扣数,是跨年度连续累加数;而统计“本年应交增值税”是当期发生的应交数,不含期初未抵扣数。二是处理方法不同。如果应交增值税小于0,在财务上一般按0处理;而统计上要求按实际数据计算上报,负数不能以0代替。

为了避免出现错误,应严格按照公式填报该指标,应交增值税计算公式为: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进项税额+进项税额转出-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减免税款+出口退税(应退数)

填报应交增值税容易出现的错误:

(1)包含期初未抵扣数;

(2)填成实交数而非应交数;

(3)填成当月数而非累计数;

(4)负数漏报;

(5)出口退税填成实退数。

所以填报该指标时一定要按公式正确计算填报,另外缴纳增值税的住宿餐饮企业不要漏填。

特殊问题的处理方法

1.调查单位上报财务报表后,如果在报表上报截止日期前、后财务数据有调整变化,应如何处理?

调查单位上报财务报表后,如果在报表上报截止日期前,发生调账业务(包括审计调账和非审计调账),则应及时更新已上报报表的数据;如果在报表上报截止日期后,发生调账业务,则应留存报表上报时的填报依据及调账记录,作为执法检查备查依据。

2.统计财务报表中涉及资产减值准备的财务指标是否以“减去资产减值准备后的净额数”填报?

《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财务报表中的资产项目按扣除减值准备后的净额列示,因此统计财务表中相应的资产类指标也以净值列示。

3.调查单位销售产品(商品)时产生的折扣、折让是否应从“主营业务收入”中扣除?

调查单位在填报“主营业务收入”时,如果财务报表中有折扣、折让数据,则“主营业务收入”应填写减去折扣、折让后的主营业务收入净额。

4. 社会保险费中以计提数填写还是以发生数填写?

以计提数填写。

5. 补贴收入中是否包含上级划拨部分?

不包含。

6.固定资产折旧如出现固定资产清理导致固定资产折旧<0,如何处理?

以“0”填写。

上一篇:大学生“村官”与“三支一扶”、农村教师特岗、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人员的区别下一篇:非事件性新闻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