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预算会计(精选12篇)
政府预算会计 篇1
摘要:政府会计权责发生制改革对于提升政府财务管理水平, 加强公共事业具有积极的作用。随着经济的发展, 我国现有的政府会计体系已不能满足政府的财务管理需求, 不能正确全面反映政府的财务状况, 不利于推进政府财政和预算管理改革, 亟需将政府预算会计与政府财务会计相结合。我国应加快建立与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有效结合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 加强政府权责发生制会计改革的技术支持, 提高政府会计人员的素质, 同时还需各领导者高度重视权责发生制会计改革, 以促进改革的顺利实现。
关键词:政府预算,会计责任发生制,改革的研究措施
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发展, 政府会计责任发生制改革已经成为会计预算编制与政府会计核算的主要发展方向, 实践表明:政府预算会计与政府财务会计对于提升政府的财务管理, 加强公共事业具有积极地促进作用。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我国政府部门也在不断地加强政府会计制度的改革, 如政府预算科目改革、政府采购制度改革、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以及“收付两支线”等等。但是随着会计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 政府的财务会计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越来越不协调, 社会对政府会计制度的要求在不断地提高, 需要政府积极推进会计权责发生制改革。
一、我国政府会计体系的现状
我国会计体系主要是以会计收付实现制核算为主, 此种会计体系在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度中发挥了很强的作用, 有利于政府的宏观决策和职能发挥, 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 收付实现制核算的会计体系不能满足政府的财务管理、决策以及绩效考核等对财务信息的需求。
1. 不能满足政府职能转变对信息的需求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政府职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其主要表现在:政府由市场参与者转变为市场的监管者, 政府逐渐退出投资性市场主体, 重点关注社会公共市场;以社会民生公共事业为主向社会提供优质的民生工程, 比如加强社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教育、卫生、公共安全等等;政府由单纯的社会财富分配者向综合管理职能转变。政府职能的转变需要完善的会计信息作为考核政府职能的评价依据, 并且政府提供的财务信息应该具有全面性, 而目前我国政府实施的收付制核算预算会计只是反映了预算资金的收支以及流向, 而没有对政府其它财务信息的状况进行反映, 结果导致政府职能转变的评价依据缺乏全面性, 最终造成政府职能转变没有清晰的评价标准, 对政府职能的完善会产生不利影响。
2. 不能正确全面反映政府的财务状况
政府实施的收付实现制预算会计能够将政府的预算资金的使用和流行方向进行有效的监管和计量, 但是此种会计体系对于政府的资产和负债情况却不能有效的反映, 使得政府预算资金的效益得不到有效的体现, 一是收付实现制不能全面反映政府的资产变化, 使得政府的资金效益得不到最大发挥, 使得政府承担的受托责任没有办法解脱, 导致政府缺乏可持续管理的能力, 影响资金的社会公益效益;二是对于政府的隐性负债不能全面的体现, 收付实现制会计体系缺失对政府负债的真实反映, 导致政府不能根据会计体系信息对政府的财务风险进行有效的监管与控制, 比如希腊发生的危机就是因为政府报告中没有体现政府的负债信息, 导致希腊发生主债务问题经常发生, 最终出现债务危机, 因此政府权责发生制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
3. 不利于政府财政和预算管理改革推进
随着我国会计制度的不断完善, 我国政府财务改革也在不断的深入, 政府会计制度由过去的重分配向现在的事前预算、事中政府采购、事后监督管理与责任追究转变, 随着公共受托责任理念的深入, 政府部门在满足社会公共需求的同时, 还要不断地完善管理职能, 为社会提供全面的财务信息, 而以收付实现制为主的会计体系不能满足政府对会计信息的全面体现, 因此如果不能对收付实现制会计体系进行改革, 就会不利于政府财政和预算改革的进步。
4. 不利于满足政府成本管理的需要
财务管理需要将成本管理作为核心内容, 要想实现成本管理需要对财务进行预算、核算、控制与监督, 而现行的政府会计体系只是强调了政府资金的使用方向和数量, 而没有将政府资金使用所产生的效益、负债以及成本等信息进行反映, 这些问题对于构建透明、高效的政府是不利的。而且正德福成本管理需要获得政府成本核算的有关信息, 但是收付实现制会计体系则因为不能全面的反映政府的财务信息, 而不能或者关于财务核算的相关信息, 使得政府不能全面的进行政府成本管理。
二、我国政府财务会计与政府预算会计结合的必要性
1. 政府会计目标需要借助不同的表达方式实现
政府会计目标就是实现政府对社会公众解除受托责任, 而政府的受托责任主要包括合规性受托责任和财政绩效受托责任, 而实现此两种责任需要也必须借助不同的方式, 合规性受托责任就是政府在遵守相关法律制度的前提实现财政目标;财政绩效受托责任, 就是强调财政资金的效益。合规性受托责任和财政绩效受托责任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合规性受托责任是政府受托责任的基础目标, 而财政绩效受托责任是高级目标, 要想实现受托责任的高级目标就必须要做好基础目标, 而基于基础目标的实现就是为了满足受托责任的高级目标。而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能够服务不同的会计目标, 因为现行的政府以收付实现制的预算会计体系能够反映收支的使用方向和情况, 能够对财务资金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的监控, 而财务会计则有能够反映资金的变化情况, 将政府的负债等信息全面的反映出来, 因此政府职能的转变, 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的功能决定了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结合具有显著必要性, 能够解脱政府的受托责任。
2. 信息使用差异化和信息有效性
政府会计体系所提供的信息而具有企业提供信息的特点, 具有内部信息和外部信息之分, 政府对内信息主要是供政府财务管理者使用, 对外信息主要是政府为解除受托责任和社会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信息。信息使用这的差异化要求政府要实现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的结合:一方面, 政府以收付实现制为主的预算会计体系能够提供政府的预算收支情况以及预算的使用方向, 这样的模式有利于将其对于政府预算的管理、帮助政府解脱受托责任, 并且将政府掌握的信息通过政府报告等形式向外界公布;而以权责发生制为主的财务会计则主要反映政府资产的负债以及资产的核算等财务信息, 其不仅包含政府预算财务的年前信息和年后信息, 还能够反映政府预算资金的存量和流量信息。因此某种意义上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具有不同的侧重点, 如果只是依靠某一会计模式对于政府会计信息都不能产生全面的价值, 不利于政府职能的转变, 因此只有实现二者的结合, 形成优势互补, 才能够实现政府财务信息的全面管理。
三、实现政府会计权责发生制改革的具体措施
1. 建立与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实现政府权责发生制改革的前提必须要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制度, 通过制度层面确定政府会计责任发生制的地位, 进而为政府的会计制度改革提供制度依据。首先, 国家要制定关于政府会计权责发生制的法律法规, 通过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确定政府会计权责发生制的法律地位, 如可以通过现行的《会计法》、《预算法》等明确规定政府会计权责发生制的地位, 并且在法律上赋予其执行过程的权利与地位;其次, 对政府组织结构的权责进行明确的划分与完善, 以此为权责发生制的实施营造良好的氛围, 权责发生制实施必须要借助完善的政府部门的组织结构, 如果政府部门的管理制度不合理, 那么即使在体系完整的权责发生制也不能在实际中发生出应有的效益, 因此政府部门要积极构建财政管理体系完整、行政管理制度规范的政府组织管理机构, 并且通过《宪法》、《地方组织法》等规范政府部门的管理机制;最后, 针对我国政府没有相关会计准则的现状, 政府部门应该尽快制定政府会计准则, 通过会计准则明确政府的会计目标、政府会计的质量等, 政府会计准则应该包含基本准则、具体准则。基本准则主要包含政府会计目标、财务报告等基础事项;具体会计准则主要包含一般业务准则、会计报告准则以及特殊业务准则三个部门, 总之这政府会计准则的制定是保障政府在使用权责发生制时的重要依据。
2. 权责发生制要与收付实现制有效结合
权责发生制的实施并不是一蹴而成的, 它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因此实施权责发生制需要与收付实现制形成良好的结合, 通过二者的结合实施政府财务管理工作, 具体而言:一是二者之间要分阶段配合, 在我国改革初期阶段, 由于政府职能还没有完全从市场中脱离出来, 需要政府职能发挥重要的作用, 因此要以收付实现制占据主要地位, 并且在一些领域内可以引入权责发生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 经济不断发展, 政府职能由过去的参加管理职能向现在的综合管理职能的转变, 权责发生制的应用范围在不断的扩大, 而收付实现制的应用范围在逐渐的缩小, 最后形成了以权责发生制为主导、收付实现制为辅的政府会计体系。二是二者的使用范围的配合。由于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在功能上具有不同特性, 他们发挥的效应也就不同, 因此政府财务会计应该以权责发生制为主要的核算基础, 以此实现对政府财务的绩效管理, 政府预算会计是强调政府预算资金的使用方向和反映预算资金的流量, 因此政府预算会计应该以收付实现制为主要核算基础。三是权责发生制的实施要分阶段、分行业, 权责发生制可以在与市场联系性比较强的行业中实施, 如医院、高校以及科研单位等, 通过在与市场联系性强的行业中应用, 在获取了一定的实践经验和效果分析后, 在逐步的推广到其它行业, 最后在整个政府部门中应用。
3. 加强支持政府权责发生制会计改革的技术
政府实施权责发生制会计改革, 需要构建完善的会计信息系统, 通过完善会计信息系统, 实现会计制度的现代化改革。一方面, 政府部门要组织相关的人力资源加强对政府权责发生制会计理论进行深入分析与研究, 鼓励具有教育资源优势的高校以及现代信息企业进行支持权责发生制会计改革的技术研究, 尤其是管理会计现代化软件系统的研究要重点支持, 以此实现政府权责发生制会计信息化系统的建设;另一方面政府部门也要积极加强政府会计信息系统的构建, 通过对于政府会计信息系统的支持, 实现权责发生制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同时政府部门对于会计信息系统研发企业要给予各方面的优惠照顾, 比如通过减免收税或者额外财政补助等形式, 提高科研单位的科研能力。
4. 提高政府会计人员的素质
政府权责发生制会计改革的实施归根结底需要政府会计人员的实施, 因此提高政府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是保证权责发生制会计改革顺利实施的重要条件。提高政府会计人员素质的途径包括:一是提高具体实施权责发生制政府会计人员的素质, 构建技术过硬的会计人员行政队伍, 提高他们应用权责发生制会计的执行能力, 规范他们在执行权责发生制会计时的行为, 将权责发生制会计应用到政府财务管理的具体领域内, 促进政府财务管理的科学化;二是政府部门要积极吸取社会优秀的权责发生制会计研究和培训人员与单位, 并且将这部分人和单位纳入到政府会计改革队伍中, 通过他们的失范教育提高政府会计人员的自身能力和技术水平;三是加强对于政府权责发生制会计的审计队伍建设, 政府部门是国家权力部门, 其具有复杂的系统, 因此权责发生制会计准则要不同与企业准则, 因此对政府权责发生制会计的审计工作要求审计人员不仅要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 还要具有全新的责任和职业素质, 并且审计人员要在法律上具有独立的地位, 因为他们出具的审计结果对于评价政府的会计行为具有重要的作用, 只有保持他们的中立性和独立性才能保证审计结果的公正、公平。
5. 政府部门领导者要重视权责发生制会计改革
政府权责发生制会计改革除了技术、制度以及技术人员的支持外, 还需要政府领导者的支持与重视, 因为政府权责发生制会计改革不仅仅是会计核算技术的改革, 还是对政府财务体制、行政体系等多方面的改革, 因此需要政府部门领导者的支持才能促进权责发生制会计改革的顺利实施, 才能实现政府权责发生制会计应用。
四、结束语
将权责发生制引入我国政府会计的改革, 将是一项长久的任务, 随着改革环境的变化, 也将不断面临着新的问题, 这也意味着会不断出现新的挑战。目前, 虽然我国政府预算会计体系正在逐步与国际准则趋同, 但是仍有许多问题有待完善。借鉴其他国家的改革经验, 同时结合自身的发展, 制定出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改革路线, 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晋晓琴.我国政府会计权责发生制改革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会计之友, 2012 (8)
[2]金希萍, 杨优优.浅议我国政府会计改革[J].价值工程, 2013 (26)
[3]王艳龙, 时军.我国政府会计引入权责发生制的思考[J].财会通讯, 2010 (11)
[4]冯公跃, 张焱.我国政府会计改革的若干问题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下旬刊) , 2009 (8)
政府预算会计 篇2
一、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对预算会计的影响体系
1.预算管理制度改革,要求重组预算会计体系。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实施后,将使现行财政总预算会计和行政单位会计又一次面临深刻的改革。从收入的角度看,行政单位是履行行政职能的政府组成部分,它的收入资金都是财政资金,都要进入国库单一账户。因此,行政单位的收支均通过总预算会计反映,行政单位会计只是财政总预算会计核算的细化和全面化;财政总预算会计和行政单位会计可以说是总和分的关系,它们共同构成了政府会计。即财政总预算会计和行政单位会计的改革,将逐渐趋向以一级政府为中心,核算整个政府的财务状况及收支情况的政府会计发展。预算会计体系将由政府会计和事业单位会计组成.
2预算管理制度改革,要求完善预算会计制度.
(1)政府采购制度对预算会计的影响。首先,预算会计收入与支出的确认发生了改变。即以财政部门直接向供货商或劳务方提供者的拨付数为依据作为财政资金支出数的列报口径;行政事业单位确认财政拨款收入不再是在收到拨款时,而是在收到财政拨入的采购物品时确认。其次,预算支出科目要作相应调整,以反映政府采购预算支出的情况。再次,政府采购活动涉及政府采购的主管机关(财政部门)、采购部门、供应商、商品使用者等,使预算会计信息使用者范围扩大,现有的预算会计报表体系亟待改进。
(2)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对预算会计的影响.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实行,改变了预算资金的流转程序。一是预算资金的流转环节减少,流程缩短了。支出发生时,货币形态的预算资金从国库拨款直接进入供应商商业银行账户后,就退出了预算会计系统。二是预算会计系统内部一般没有货币形态的预算资金,部分情况下存在实物资金流入现象,同时,支出单位由于不再转拨预算资金,也就不必再在商业银行开设预算拨款资金账户,有关的货币资金核算也随之消失。三是对预算会计收支的确认基础产生影响,行政事业单位从财政获得的预算经费并不伴随实际的货币资金流入,其收入确认计量的依据只是财政部门或上级单位的转账通知及其他原始凭证,财政预算支出应在政府购买商品和劳务付款的时候确认。
(3)部门预算制度对预算会计的影响.部门预算要求反映部门所有的收入和支出,涵盖所有的预算资金。因此,反映预算执行情况的预算会计,应以预算资金全貌为对象,设计预算会计制度,以适应部门预算制度的需要。
二、改革预算会计模式,逐步实行基金会计模式
所谓基金会计,是指政府及事业单位会计以基金为基础,按照基金种类进行会计核算与报告的会计体制或模式。从会计角度透析,基金是一个狭义的概念,是指具有特定目的和用途的资金。“基金”除具有特定的目的和用途外,还强调基金被称为一种会计主体,设置相应的资金、负债、收入和支出科目,进行会计核算与报告。基金会计是现代政府及事业单位会计的一大标志。因此,建立基金会计模式,是我国未来预算会计改革的方向。
1.基金会计模式的类型。
(1)政府会计实行全基金会计模式。建议设立政府公共基金、国有资产基金和社会保障基金,并分别按基金种类进行基金预算、会计核算、报告和管理。
(2)事业单位会计准基金会计模式。根据事业单位的行业特点,分别设置若干基金种类,一般可设立普通基金、留本基金、奖贷基金、受托基金等,基本上按基金种类进行预算、会计核算、报告和管理。
2.我国基金会计模式构建的基本思路。按照《会计法》和《预算法〉〉的要求,借鉴外国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国改革的实践,制定基金会计准则或制度,以规范基金会计核算,实现预算会计模式向基金会计模式转变。实现这一目标,可分两步完成。一是以法规制度规范基金会计。即在现有预算会计模式运行下,制定“基金管理办法”和“基金会计制度’,对基金从管理和核算两个方面予以规范。明确基金的种类、原则、基金会计要素、会计基础、核算程序和方法、基金会计报表的编制等内容。目前采用这种模式比较符合现在的实际,因为现有的预算会计模式基本适应政府及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而且基金尚不构成经济业务的主体。关于基金主体问题,可将基金作为政府及事业单位“大会计主体”下的“小会计主体’来处理。二是以准则规范基金会计。即重新构建我国预算会计准则框架,在预算会计准则或政府会计准则中明确基金会计的规范要求实现预算会计模式向基金会计模式转变与国际公立部门会计惯例相协调。
三、建立以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为核心的预算会计规范体系
1.预算会计规范模式的选择。建立和完善我国预算会计规范体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综观世界各国的会计规范模式,主要有会计准则规范模式和会计制度规范模式。各国之所以采用不同的会计规范模式,是因为各国具有不同的会计环境。会计规范的制定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会计规范也有“生命周斯随着会计环境的变化,会计规范中不适合环境变化的规定要不断修订和淘汰,形成新的会计规范体系。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都是会计规范的形式,不存在孰优孰劣的问题,关键是看是否适应本国经济的发展。但考虑会计是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而会计规范作用为这种特殊“语言”的语法,也在国际上形成一定的通用形式,那就是会计准则。因此,从我国预算会计发展的趋势看,预算会计规范模式必将从会计制度模式逐步向会计准则模式转变。但从目前我国预算会计环境出发,建立以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为核心的预算会计规范体系是一种现实选择。
2?预算会计准则理论结构.在国外,许多国家均先后建立了会计准则理论结构。会计准则理论结构,又称为概念结构、理论框架,它是会计理论的组成部分,但不是会计准则,而是为制定、理解和应用会计准则提供理论基础。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分为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由于没有制定会计准则理论结构,导致企业会计准则发生概念不统一、首尾不一致,因此,构建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理论结构的呼声越来越高。作为预算会计准则理论结构的建立,要吸取企业会计准则制定的教训,借鉴国外政府会计准则理论结构的作法,先制定预算会计准则理论结构,然后再制定具体的预算会计准则。预算会计准则理论结构是在一定会计环境下,基于会计目标、会计假设、会计原则、会计程序和方法而构筑的。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预算会计目标;预算会计假设;预算会计信息质量特征;预算会计要素;预算会计要素的确认与计量;预算会计准则制定和实施的模式与方式。
3.预算会计准则的确定.纵观世界各国的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大体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由民间会计机构或组织制定、颁布;二是由会计职业团体组织机构制定,然后由官方机构批准颁布;三是由政府机构制定、颁布。从我国会计环境出发,依摁(会计法》的规定,预算会计准则应由政府机构财政部制定、颁布。为保证预算会计准则的质量,建议在财政部组建预算会计准则委员会或政府会计准则委员会,专门负责预算会计准则的规划、研究、制定等工作,最后由财政部颁布实施。在预算会计准则制定过程中,注意企业会计规范和预算会计规范的协调;设立预算会计准则咨询机构,发挥预算会计研究会和高校会计专家的作用,加强预算会计准则制定的理论研究,严格履行准则制定的程序。只有这样,才能制定出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实用性的`高质量的预算会计准则。
预算会计准则的具体内容可包括三个部分:一是会计要素准则,主要对会计要素的确认与计量、信息的披露作出具体规定。包括资产会计准则、负债会计准则、基金会计准则或净资产会计准则、收支业务会计准则、成本会计准则。二是会计报表准则,主要对报表反映的内容、格式和项目的排列作出规定。包括资产负债表准则、收支情况表准则、现金流量表准则以及基金增减变动表准则。三是特殊行业会计准则,主要对某些特殊行业和业务进行会计核算作出规定。包括预算与决策报告会计准则、国库会计准则和捐赠会计准则。必须说明的是,非国有事业单位包括民办非企业单位、社会团体、基金会,以及己全面走向市场并与财政脱钩的事业单位的会计规范,不纳入预算会计准则规范中,而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制定单独的非国有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这符合国际惯例。
4政府会计制度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制定。预算会计制度的结构是由预算会计结构体系决定的。我国预算会计结构体系由各级财政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会计、事业单位会计和参与预算执行的国库会计、收入征解会计和基建拨款会计等共同构成。的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就是按照这一结构体系分别制定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按其行业又分别制定了医院会计制度、高校会计制度、科研单位会计制度等。通过近几年的实施,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体系基本符合我国的实际,对规范预算会计实务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我国公共财政框架的建立,预算会计改革的不断深入,预算会计结构体系将由政府会计和事业单位会计组成,必将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政府会计制度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这是预算会计改革的必然趋势。
四、预算会计人员管理体制的改革
会计委派制是政府部门和产权管理部门以所有者身份,委派会计人员代表政府和产权管理部门监督国有单位或集体企业资产经营和财务会计情况的一种制度。近年来,会计委派制成为我国社会生活中人们广为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认为:会计委派制是反腐倡廉治本的一项有效措施。会计委派制的实施,必然会引起会计人员管理体制的变革,同时对预算会计人员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懂核算,还要懂管理;既要建立健全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强化会计监督,又要通过加强财务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我们还要积极探索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模式,把事业会计改革作为今后的重点问题,制定与之相适应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推动事业单位各项事业的发展。
财政部、监察部联合印发的《关于试行会计委派制工作的意见》要求,“根据会计监管要求和会计业务量选择适当的委派形式。也就是说会计委派制的实现形式不是一种模式,而是多种多样的。从湖北、山东等地的试点情况看,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委派制有以下几种基本模式:(1)直接委派制模式;(2)财会集中核算模式;3)零户统管模式;(4)内部委派制模式。行政、事业单位在实施会计委派制过程中,应与实行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政府采购制度等财政体制改革衔接起来。会计委派制是实行部门预算制度改革的基础;会计委派制是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的延伸和补充;会计委派制是政府采购制度等财政改革的保证,它们之间具有互补性和关联性。
五、预算会计报告的完善
预算会计信息是一种“公共产品”。预算会计的基本目标就是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提供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现行预算会计信息的披露,不论是信息的内容,还是披露的方式,都很难达到预算会计目标的要求。因此,为实现预算会计的目标,适应预算会计报告使用者的需要,根据《会计法》的基本规定,认真总结我国预算会计报告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并借鉴国际通行的作法,建议尽快制定《预算会计报告条例》,将预算会计报表改为预算会计报告,补充和完善预算会计财务报告体系。预算会计报告由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组成。
论政府预算会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篇3
摘 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预算管理及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即预算会计的作用越来越突显。我国政府预算会计重要事核算、反映监督政府及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执行。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的完善,我国政府的预算会计工作改革势在必行。本文主要探讨政府预算会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关键词 政府预算会计 财政管理制度 问题与对策
近几年来,我国财政管理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改革的方向,使财政工作进一步规范,进一步公开和透明,也有利于财政、财务信息的正确反映,更有利于政府对经济的决策。如推行部门预算编制、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等。这次改革就要求预算会计不仅要反映和监督预算执行情况,而且也要反映政府财政运行情况和持续运行能力,为适应新的改革需要,完善和改进预算会计制度中不适应的部分采用权责发生制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一、当前我国政府预算会计存在的问题
1.政府会计制度不完善。我国现行预算会计制度中,除事业单位经营性收支业务核算可采用权责发生制外,总预算会计与行政单位会计都实行收付实现制。财政支出只包括以现金实际支付的部分,不反映哪些当期虽已发生,但尚未用现金支付的部分,最典型的是拖欠征地补偿款和农民工工资。此外,会计报告内容不完整,反映信息过于简单。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固定资产没有汇总反映成为总预算会计报表信息,因而为将资产处置游离于财政监督之外的财务处理创造机会。
2.政府财力有限。这几年中央和地方财政收入连续高速增长,但从目前我国财政资金供求状况看,各部门、单位事业发展的资金需求与财政资金相对不足的矛盾依然突出,这是部门上报建议数与财政最终批复数悬殊过大的重要原因,也是不严格执行预算、挤占挪用专项资金等违规问题的重要原因。
3.部门利益驱动。部门预算是零基预算,预算单位往往过多考虑自身利益,不考虑国家财力负担情况,编制过于理想化的部门预算,将预测到的各项支出全部列足,甚至编制尚未立项、无依据、不必要的项目预算,加大了预算资金总量,使预算建议数大大超过控制限额。在编制收入预算时又想方设法隐瞒自行组织的财力,最大限度地争取财政拨款。
4.财政拨款时间的限制。预算外资金的申请、拨付手续繁琐,时效性差,会影响部门、单位的用款计划。财政追加预算拨款多集中在年底,由于拨款较晚,当年根本无法开展或实施项目,造成单位虚列支出挂账,或者以拨列支,结转隐瞒。财政追加的预算,除政策性、突发性因素外,许多追加专项经费带有明显经费补助性质,资金使用带有一定的随意性,客观上使一些单位挤占挪用财政资金。
5.会计报表信息的不真实,易造成政府经济决策的失误。收付实现制以收到款项或支付款项的时间作为记账凭据。这样容易造成权利与义务不相配套,往往当年要承担的支出,没有体现在当年的支出中,如政府支付的利息、政府支付的社会保障资金。一方面政府反映可支配的财力数额较大,另一方面政府要支付或者要承担的费用没有反映在账面上待下年支出,往往为决策者提供了虚假会计信息,易造成政府决策的失误,如重复建设,一味追求规模效应造成资源浪费。
二、我国政府预算会计未来改革建议
1.加强预算会计核算,改进预算控制,强化预算的法制性。预算在政府的计划、控制及业绩评价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预算是政府取得和使用财务资源的主要依据,也是广泛使用的控制工具。预算对特定用途的资金既有授权也有限制,政府单位必须从预算授权和预算限制两个方面证明其受托责任。预算会计是帮助控制收支的管理控制工具。预算会计通常需设置估计收入、拨款、保留支出等预算账户来概括和详细记录计划收入数、支出数和转账数。与此同时,政府会计还需设立与预算账户相匹配的会计账户来详细记录和反映经济业务的实际发生数。在政府的收入账户和支出账户中,需要同时记录和反映来源于预算账户的预算数额以及来源于会计账户的实际发生数额。通过计算账户余额,收入账户和支出账户可以随时反映出预算的待执行数额,包括收入的待收取数额和支出的待支付数额或剩余开支授权数额。政府会计通过设立预算账户和编制预算报告,跟踪并记录预算执行全过程,以确保预算约束的实现。
2.财政收入方面不宜采用权责发生制。我们认为财政收入上还是以收付实现制为宜。财政收入按权责发生制处理可以与有关统计数据相统一,但在实际核算中有一定难度。主要从两方面考虑,一是若实现权责发生制,财政收入是按所属年度来确定,而不是按入库时间来确认,与目前国库入库方法存在较大差距,必然要求国库会计处理实行相应调整。二是目前财政管理体制的限制。由于财政收入与中央、地方利益密切相关,财政体制的改革往往在财政收入中做文章,从目前体制上看,在财政收入运用权责发生制涉及中央、地方财政利益,涉及面太广。正如某些文章,提出对政策性退税应退未退和国有企业应补未补方面,采用权责发生制。从理论上讲,可行,但实际上难以操作。
3.对债权,建立风险准备金按借出资金或应收款数额的一定比例建立坏账准备金,按月或按季分摊债务风险和坏账损失。可以增设“风险准备金”科目,作为借出资金或应收款备抵科目。提取风险准备金时,列报支出并计入“风险准备金”;年终,根据借出资金或应收款的账面余额分析,应该计提多少的风险金准备数,对“风险准备金”科目账面余额进行补提或冲减;对已确定无法收回的借出资金或应收款,批准作为坏账损失时,冲回“风险准备金”同时减少借出资金或应收款科目;如果以后又收回已确认转销的坏账损失,按实际收回的金额增加“风险准备金”和借出资金或应收款,再增加银行存款冲减借出资金或应收款。
参考文献:
政府预算会计 篇4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 英国、新西兰、澳大利亚等西方国家纷纷开始进行财政管理方面的改革, 其中最为热门的领域之一就是政府会计, 目前英国等国家已经相继完成了政府会计改革。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和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部门预算、政府采购制度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等各项预算管理改革措施相继推出并逐步施行, 对现有的预算会计提出了一些新要求 (刘玉廷, 2004) , 客观上要求对我国现行的政府预算会计进行改革。
二、基于预算执行周期进行预算会计改革的原因
只有明晰了在预算会计核算中引入预算执行周期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具备了充足的理由, 所有对预算执行周期会计核算体系的探讨和研究才是有意义的。
(一) 符合预算会计目标的客观要求
政府预算会计的目标是核算、反映和监督政府预算和预算收支执行情况, 以实施对预算执行全过程的有效监控、确保预算执行的合规合法性、加强预算管理。
预算会计为了达成反映预算及其执行情况这一目标, 应当对预算执行周期的各个阶段的信息进行确认和记录;即, 基于预算执行周期进行会计核算符合预算会计目标的客观要求。
(二) 更好的评价和控制预算执行的合规性
相较于目前的预算会计核算方法, 出于政府审计部门、行政管理部门以及单位内部的需要, 依据预算执行周期进行会计核算能够更好的评价和控制预算执行的合规性。
(三) 保证预算执行和管理的顺利进行
1. 督促收入支出执行过程的完成
基于预算执行周期进行会计核算, 能够提供核实阶段的信息以及它与实际收支数之间的差额信息。通过分析核实阶段和实际收支阶段的差额信息, 可以督促相关部门尽快完成项目收入和支出的执行。
2. 便于合同管理和项目管理
预算执行周期会计能够反映预算执行全过程的信息, 由于支出承诺、核实及付款阶段对应于签订合同、履行合同的预算执行环节, 所以通过预算会计的记录能为合同管理和项目管理提供所必需的信息。
3. 利于评估和管理财政风险
政府部门可能存在的财政风险包括支付风险和贷款担保风险等。当前的预算会计采用收付实现制, 不能提供对于风险管理至关紧要的前瞻性信息 (IFAC-PSC, 2001) 。基于预算执行周期进行会计核算, 能够对承诺、核实阶段的信息进行记录, 使会计确认和记录的时间大为提前, 能够更好的提供危机预警信息, 以便于评估和管理财政风险。
4. 提供预算编制和调整所需的可靠信息
预算编制中, 对于预算年度与以前年度相同或相似的项目, 其预算计划一般需要参考以前年度的支出信息 (Richard Allen和Daniel Tommasi, 2001) 。通过预算执行周期会计, 能够记录项目的全部支出, 并反映真实的结余信息, 从而为以后年度的预算编制提供较为可靠的参考信息。
三、基于预算执行周期构建预算会计核算体系
(一) 会计基础选择
基于预算执行周期构建政府预算会计的核算体系, 应当选择适当的会计基础进行核算。预算执行周期的核实和收款 (付款) 阶段, 可以套用现有的关于会计基础的研究结论, 采用“修正的收付实现制”作为会计基础。进行这样的选择和设计, 可以保证预算会计目标的实现。
(二) 会计要素设置
1. 在政府会计中设置“二元结构”会计要素
政府预算会计要素包括预算收入、预算支出、预算结余。完整的政府财务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费用。
会计要素是对会计核算对象最基本的分类;而会计账户实质上是对会计核算对象的进一步细分。
2. 我国预算会计要素的设置
会计要素的设置应满足一定的标准:
(1) 应能够作为会计主表的主体结构;
(2) 会计要素之间应满足一定的等式关系;
(3) 应能够进一步细分为具体的会计要素项目, 并据以设置会计账户, 进行会计记录。
基于上述三个标准, 在预算执行周期会计中, 应当设置预算收入、预算支出、预算结余三大会计要素, 同时按照预算收入周期和支出周期的各个阶段设置会计要素项目或者会计账户。
(三) 会计账户设置及账务处理
1. 预算账户与财务账户的协调使用
在我国政府会计中确定采用“二元结构”会计要素后, 应当进一步细分预算会计要素和财务会计要素, 分别设置相应的预算会计账户和财务会计账户在政府会计中, 预算会计账户与财务会计账户的关系处理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设置两套相互独立的会计账户体系, 分别进行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的核算;另一种是设置一套同时包含预算账户和财务账户的会计账户体系。因为政府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的会计主体和数据来源相同, 应当采用设置一套会计账户体系的做法。
采用一套会计账户的做法时, 需要区分三种情况:
(1) 对只涉及预算收支的业务, 仅进行预算收支核算, 在预算收支账户中进行记录;
(2) 对只涉及资产负债变动、不涉及预算收支的业务, 只进行资产负债的核算, 在财务会计账户中反映;
(3) 对于同时涉及预算收支和资产负债变化的业务, 需进行“双分录”核算, 同时在预算会计账户和财务会计账户中进行核算。
2. 预算会计账户设置
(1) 总分类账户
依据预算执行周期进行预算会计核算体系设计时, 应当按照预算执行周期的不同阶段进行总分类账户的设置。
(1) 在预算批准时, 设置“计划收入”、“核定支出”和“计划结余”账户, 以分别核算批准的收入预算数、支出预算数以及两者的余额;
(2) 在承诺阶段, 设置“承诺支出”和“承诺支出准备”这一对相互抵减账户, 用以记录商品或服务的订购业务, 便于进行借贷记账处理;
(3) 在核实阶段, 设置“应计收入”和“应计支出”账户, 分别核算经过核实的未来收入和未来支出;
(4) 在收款和付款阶段, 设置“实际收入”实际支出”和“实际结余”账户, 用于记录实际收到和支付的现金以及收支相抵后的余额。
(2) 明细分类账户
借鉴我国现行预算会计制度的规定, 预算收入可以按照收入的来源和性质区分为几类, 进一步细分为款、项、目等, 并据此设置明细分类账户。按照收入的来源和性质, 财政部门的预算收入可以分为税收收入、非税收入等;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收入可以分为财政拨款、其他收入等。
预算支出有两种分类方式:功能分类和经济分类。支出功能分类分为类、款、项三级, 按类级分为一般公共服务、外交、国防等;支出的经济分类分为类、款两级, 按类级分为工资福利支出、商品和服务支出等。财政部门和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支出划分基本相同, 可以根据具体分类设置明细账户。
在预算执行周期会计核算体系中, 预算收入、预算支出的明细账可以按照表三和表四的格式进行设计:
3. 预算会计账务处理
(1) 日常会计处理
(1) 预算得到批准时, 即在收入计划和拨 (用) 款计划阶段, 借记“计划收入”账户, 贷记“核定支出”账户, 将其差额记入“计划结余”账户;
(2) 行政事业单位在签订合同或订单时, 即在预算支出周期的承诺阶段, 应借记“承诺支出”账户, 贷记“承诺支出准备”账户;
(3) 当行政事业单位购进商品或服务、收到付款凭单时, 即在预算支出周期的核实阶段, 承诺支出转化成为应计支出;
(4) 在预算收入周期的核实阶段, 应借记“应收账款”, 贷记“应计收入”;
(5) 在实际付款时, 应计支出转化为实际支出。借记“应付账款”, 贷记“应计支出”;同时登记实际支出, 借记“实际支出”账户, 贷记“现金”类账户。
以上的会计处理均需要在相关明细账中进行登记。
(2) 期末结转处理
进行期末结转处理的目的是结清预算收入和预算支出等账户的余额, 从而使下一年度反映预算执行情况的相应账户从零开始。
(四) 会计报告设计
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会计报表体系至少应当包括预算收支总表、预算收入执行情况表、预算支出执行情况表和跨期项目预算支出执行情况表, 财政部门的预算会计报表体系应当包括上述除预算支出执行情况表以外的所有报表。预算收入 (支出) 执行情况表可以参考美国的政府预算会计报表来进行设计 (赵建勇和戚艳霞, 2005) 。
参考文献
[1]景宏军, 王蕴波.论我国预算会计的定位[J].财会月刊, 2008, (02) :6-8.
我国政府预算会计发展的回顾 篇5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政府的职能和政府财务状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国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显露出很多的不足和缺陷,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温家宝总理提出“整合行政资源,降低成本,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并将此作为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内容。建立公共透明的预算制度、提供全面、准确、完整、连续的反映政府财务报告、反映政府财务状况和运营绩效为主的政府财务体系,对预算会计制度的改革势在必行。
(一)我国政府预算会计发展的回顾
长期以来,从事社会公共事务管理是政府的职能,政府作为社会资源的掌握者和支配者,因为很多活动都是基于政治的目的,不以盈利为目的,所以很少计算成本。1994年后,我国政府成本增加幅度很大,在世界上,属于政府高成本的国家。国家财政收入的40%被用于全国行政事业的开支,在很多省份,行政事业的开支可以占到财政收入的65%,而县上的财政收入80%-90%花费在了行政事业上。我们需要的不但是一个廉洁的政府,也需要一个廉价的政府。为了让人们能够用精确化的成本和效益来分析评价政府的管理绩效,政府成本预算被提了出来。2005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提出:“整合行政资源,降低成本,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将此作为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内容。
在我国,对政府成本会计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马文运是最早对政府成本进行研究的人员,“政府成本随着国家的演变而消长”这是1997年,马文运用政治学的国家理论和政治制度分析法得出的结论。2001年,何翔舟和周镇宏首次对政府成本的定义、特点、政府绩效等方面做了全面、系统的阐述,使该问题的研究更加深入。2005年,程丽娟对政治成本从制度经济学进行剖析的思路,为该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2006年,王瑶发表了“政府导入会计初探”,这是第一篇单独介绍了政府成本会计的文章才,从成本会计导入的原因,作用以及面临的问题和解决方法等各方面将进行了论述,为政府导入成本会计系统起到了一个很好的启发作用。
(二)我国现行预算体系存在的问题分析
近几年来,我国对中央,地方政府和行政事业单位各项收支活动通过预算会计制度的形式进行核算、反应和监督。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初期,这种预算会计体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环境的改变,我国政府职能,财政收入等各方面都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情况有了很大不同,随着政府职能部门暴漏出越来越多的问题,现行预算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和缺陷也不断地显现,急需改革和完善。
1.缺乏统一、规范的政府会计准则和政府会计制度体系
政府核心部门对预算执行监控是通过政府会计的工作来进行的,准确、及时反映财政资金的去向是政府会计的工作职能。要进行好这项工作,全面、准及时地反映和提供政府性资金和资源运行整体会计信息,对政府性资金和资源运用的效果进行有效的分析,预算会计制度必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但是在我国,各个部门间的核算是按组织类别分别制定实施的,各个部门独立核算,很难反映政府部门财务状况的全貌,也就对政府的管理绩效很难评定。2.会计核算的内容无法反映公共财政需求
我国在1998年开始提出建立公共财政框架后,推行和实施了零基预算、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政府采购制等公共财政建设改革措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政府资金流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预算会计的核算内容也与过去有了很大的不同,面临着新的挑战。
在实行国库集中收付的过程中,除了预算会计反映的内容会增加外,对核算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比如原来不用财政或者主管部门拨款给各预算单位的工资款、材料款等各种财政资金,现在经由财政部门按照相关规定直接拨入预定账户。行政事业单位所收到的财政资金同时体现出支出的增加和收入的增加或者非货币资产的增加,要反映这一类业务,现行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定制度就必须进行修改,同时对于这一资金流向的变化财政总预算也要进行核算并及时反映。
2003年,政府采购制度在《政府采购法》出台后得到全面推行,财政支出
中政府采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但是在政府采购框架逐渐形成的过程中,公车、公宴、公房“三公”等一系列腐败现象也随之发生,政府采购的政策法规,采购结构都还需要完善,同时也需要有一套与政府采购制度相适应的政府会计体系反映、监督政策的实施。
3.现行预算会计基础不能全面反映政府的资金运动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现行的预算会计体系已经不能全面反映政府受托管理的资源、社会保障基金的运作、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以及国有权收益分配等方面的情况,其缺陷只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 不能反映和核算政府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因为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对政府的固定和无形资产不在规定的核算和反映范围内,所以国家的财政预算、决算并不反映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信息,而且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规定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不计折旧,这两方面的缺陷导致了从报表上根本不能显示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虚增了资产负债表中所反映的资产总量。
第二 对国有股权和有价证券形态的政府资产在确认和核算上有困难。现在政府的投资采取了政府参股、无偿拨款、部分有偿贷款等多种方式,现在的预算会计制度只能反映政府资金的一般预算支出,对于投资形成的国有股权等增减变动信息根本无法全面、真实地反映,不利于政府对国有资产所有权和收益权的的 的管理和国库资本金的管理和资本化运营。
第三对社会保险基金的运作情况反映不全面。我国正在大力推进社会保险制度的改革,政府未来的财政负担与社保基金的运行情况关系密切,在财政支出中社会保险指出占了很大一部分,而这部分资金是独立于预算会计制度之外,纳入社会保障财政专户管理,所以对社保基金的整体运行情况在预算会计表中不能准确地反映,只是记录了财政基金的拨款支出。
第四 对政府的负债情况不能全面准确的反映。在以收付实现制的会计核算基础上施行的预算会计制度,只能反映财政支出现金实际支付部分,政府的隐性债务则不再预算会计工作范围之内,财务表表的失真,会给政府带来潜在的财政危机。
4.现行政府无法提供完整的反映政府财务状况的财务报告
我国现行预算会计制度虽然可以反映一部分政府财务信息,但是要集中、全面、完整、准确、系统的政府财务报告现在的财务体系根本做不到。2010年,政府对收支预算首次公开,就暴漏出反应信息简单,不全面的问题。这样不能反映政府整体财务情况的财务报告,既达不到对委托人对绩效信息的要求,也不能帮助政府管理者和政府信息使用者做出正确的决策。这与现行财务表体系有很大的关系: 第一 政府的各套财务报表都是独立编报,对各级政府的资产、负债、资金使用情况等没有一套完整整合的会计报表。
第二 财务报表的目的没有从披露整个一级政府的营运业绩和公共受托责任出发,只是反映预算执行情况,内容简单分散。
(二)我国政府预算会计改革的设想
目前的预算会计制度不能很好地反应和核算政府财务,为了建立廉洁、廉本的服务型政府,政府会计的改革势在必行。在现有的预算会计体系外,构建独立的政府财务体系,对政府财务进行核算和监督是个不错的建议。1.政府会计主体的重新界定
随着改革后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政府单位的范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政府会计改革的主体是政府,因此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清楚确定政府的范围。目前我国政府单位包括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除了经费自理的事业单位外,其他的政府单位经费都来自于政府的全额拨款。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放开,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领域开始了多方投资,多种方式经营的市场经济模式,政府会计核算的范围也就发生了变化,只有那些接受全额拨款、纯粹公立型事业单位才可以纳入政府会计核算体系,公私合营性事业单位和纯粹私立型事业单位则不能纳入。
一切掌握和使用公共资源并承担公共受托的单位都应该是政府会计核算的对象。我国国营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很大比重,而且大多是比较重要的行业和领域。在政企分开的思想下,一直以来,国有企业都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只需向国家纳税和分配红利就可以。建议对于政府的这部分投资收益也应该纳入政府财务会计核算的范围,可以建立专门的会计部门对国有资本进行核算并将其作为国有资产纳入政府报告的范围,否则政府会计报告反映的信息就会缺乏完整性。
2.政府会计目标进一步定位
在一定的环境下,会计行为主体通过会计时间工作所要达到的目的就是会计目标,也就是提供财务信息或者编制财务报告的目的。这些年来,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国内外会计理论界对会计目标的定义在不停的改变。新形势下,构建以受托责任为逻辑起点的绩效导向型政府会计是我国的会计目标。也就是说我国政府财务会计的目标应该以反映政府财务状况和运营绩效为主。构建新的政府会计目标以下几个问题需要考虑:
第一 使用政府会计信息的群体。这个群体包括社会公众、立法机关、投资人和债权人、政府内部管理人员.在我国,人民既是政府对国家进行管理委托人,同时又是纳税人,社会公众对政府责任履行情况及税收收入的使用情况享有知情权。立法机关有权对政府管理的事物和资源情况进行调查,对政府的工作业绩和财务状况进行评价,这一切主要通过财务报告来实现。购买政府证券或以其他形式投资国有企业的投资者和债权人,有权通过财务信息来判断自己的投资收益。作为政策的制定者,政府内部管理人员通过财务报告来了解制定的政策是否适合经济的发展。
第二 使用会计信息群体需要的会计信息。守法信息、财务状况信息、经济影响信息是使用会计信息群体一般希望了解的会计信息。通过对这些信息的了解,会计信息使用群体可以对政府相关资源、资产使用情况有所了解,可以评价政府的工作绩效。
3.改进政府会计确认基础
收付实现制是我国现行的会计基础,这个基础的局限性已经不适应现在的政府财务形势,必须予以改进。新公共体制下政府会计改革的方向是引入权责发生制这一会计基础。责权发生制可以向企业财务报告一样将政府提供服务的资源及时列入资产负债进行反映。这样政府的会计报告就可以完整的反映政府的财务状况和运行成果,对于反映政府的的财务状况、评价政府的工作绩效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世界各国,对权责发生制的使用因各自的国情而定,并没有统一的模式。我国的政府财务会计改革应在充分考虑政府会计和预算管理的基础上循序渐进,同时要考虑改革的进程和我做会计人员的水平,可以先在一定范围内施行。4.扩展政府会计核算内容
我国的预算会计是以自然年作为核算的时间,其核算的的内容反映的是当年预算的收支情况和结果。以政府为会计和财务报告主体的政府会计研究的范围应该更广,除了反映当期预算资金的运动情况外,全面、系统、连续、完整的反映整个预算资金的运作过程和资金使用效果也是必须必要的。也就是说政府在运营过程中产生一切有价值运动的主体都是政府会计核算的对象,通过对政府会计对象的核算,可以对政府的所有财务信息进行全面,系统、连续、完整的反映,有利于各届政府做好任期内的工作,避免将债务向下一届转移的恶性循环。另外,将国有资产纳入政府会计,可以防止国家资产流失,也有利于各级政府履行自己的责任,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5.完善相关配套设施
完善的法律体系是政府会计目标实现,信息质量提高的保证。在推进政府会计改革理论的同时,会计法规建设的加强必须及时进行。政府会计的主体和其他会计主体不同,政府兼着受托者和管理者双重的角色,所以政府会计在实际制订、执行过程中有很大的难度,只有将政府会计上升为法律,才会让政府会计具有权威性,在执行时也更具有威慑力。我国政府会计改革应将预算会计和政府财务会计相分离,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法律保证制度的实施。
(四)结束语
随着我政府职能转变和财政体系不断深化,对预算会计的改革势在必行。政府会计体系的改革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本文对我国预算会计的发展历史进行了回顾,通过对现行预算会计制度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自己对预算会计制度改革的设想,希望通过采取对政府会计主体的重新确认,对会计目标的进一步定位等措施,在未来建立预算会计和政府财务会计相分离的政府财务体系,让人们能够用精确化的成本和效益来分析评价政府的管理绩效,建立廉洁、廉本的政府。
(五)谢辞
本论文是在我的导师的亲切关怀和悉心指导下完成的。他严肃的科学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从课题的选择到项目的最终完成,导师都始终给予我细心的指导和不懈的支持。,在校这几年来,我掌握了丰富的专业知识,通过本论文的制作让我对自己所学的知识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将是我终生的财富。老师不仅在学业上给我以精心指导,同时还在思想、生活上给我以无微不至的关怀,在此谨向我亲爱的导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
在此,我还要感谢在一起愉快度过的各位同门,你们让我感受到远在他乡的温暖。我这篇论文的完成,正是由于你们的帮助和支持,我才能克服一个一个的困难和疑惑,直至本文的顺利完成。我会永记和大家在一起的快乐时光。
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的心情无法平静,从开始进入课题到论文的顺利完成,有多少可敬的师长、同学、朋友给了我无言的帮助,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的谢意!最后我还要感谢培养我长大含辛茹苦的父母,谢谢你们!
三、参考文献
政府预算会计 篇6
摘 要 在促进军事资源优化配置,加强军队内部管理,维护军队经济秩序和提高军费使用效益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大。但同时,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军队现代化建设不断深入,会计信息失真现象越来越多,人们对会计信息失真深表忧虑。因此,如何加强军队会计监管,维护正常的财经秩序,提高军事经济效益,是当前一项紧迫的现实任务。
关键词 政府会计 会计监管 军队会计
一、政府会计监管的背景及含义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和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会计信息作为一种重要的公共物品和社会资源,在促进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加强内部经营管理和国家宏观调控服务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人们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由于受到巨大利益的驱动和会计信息的不对称,会计信息提供者所生产和披露的会计信息的“含水量”也越来越高。会计信息失真、造假现象严重。特别是近几年来,由于美国安然事件以及在最近我国资本市场上发生的一些腐败案件,使人们对会计行业自律的严密性、独立性、政府在会计监管中发挥的作用产生了颇多的质疑,于是会计的理论界和实务界针对如何加强政府会计监管、政府在会计监管的必要性、作用与意义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那么,什么是政府会计监管呢?各国学者对政府会计监管进行了多角度的研究。斯蒂格勒茨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主张国家对经济需实施必要的监管,认为市场失灵是政府干预经济的主要原因。当市场存在失灵时,政府由于自身的强制力和权威性,可以通过实施强制性信息披露、进行法律惩戒等手段修补会计市场失灵。施莱弗和格莱泽发表了《监管型政府的崛起》一文,对政府监管的历史背景及监管执法与法庭诉讼的差异作了比较分析,以美国政府行政监管的历史为例,归纳了监管的优势。
目前理论界对政府会计监管尚无明确定义,但当前人们对会计监管的含义有这么几种观点:第一种认为,会计监管是政府对会计工作的干预,以确保会计工作能够合理、有序的进行。第二种认为,会计监管不仅是对会计工作的干预,更是对会计工作质量的保证。若只把会计监管片面的理解为“干预”,那必然是间接的,而政府会计监管本质上要求必须具备经常性、全面性、连续性特点。第三种观点认为,会计监管主要是为了弥补市场竞争的先天性缺陷——个体利益膨胀导致整体利益无法实现最优,而建立的一种让利益各方进行有效博弈的制度,因此政府会计监管可以看作是一个讨价还价的博弈过程。
一般意义上的会计监管是对会计主体生产和披露会计信息所进行的内部控制和外部监管。这里的外部监管包括会计行业自律(如会计师协会)、民间监管(如公共媒体等)以及政府的监管。
可见,政府对会计的监管是从外部的角度进行的,由于政府地位独立,与被监管者没有依附关系和利益联系,同时它有法定的权威和强制力,可以对违法的被监管者依法实施制裁,所以笔者认为政府会计监管就是政府为了保护市场各参与者的利益,促进资本市场和经济的有序发展和运转,通过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来指导或强制会计主体会计信息的生产和披露的行为。
二、政府会计监管的经验
政府对会计的监管是从外部的角度进行的,由于政府地位独立,与被监管者没有依附关系和利益联系,同时它有法定的权威和强制力,使得政府监管具有足够的独立性和强制性,最大限度的保证了会计监管的公正、合理及效率。政府会计监管之所以行之有效,主要是政府会计监管以下两方面因素:一方面它具有独立性。会计监管是整个经济监管的一个组成部分,而政府监管又是会计监管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经济监管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同时,它又具有一定的独立性。这种独立性主要决定于资金运动上的独立性,还决定于会计监管具有相对独立的内容和方式方法。另一方面它具有强制性。会计市场“交易”的是一种特殊的商品——会计信息。对于供给者来说,提供会计信息除与其他商品一样要花费明显成本,(如会计人员的工资等以外)还要承担一些隐性成本。(如为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尽可能保护企业的商业秘密等的成本)由于会计信息的供给方和需求方存在着信息不对称,作为供给方的企业,常常利用自身占有信息资源的优势进行舞弊。即使管理当局没有舞弊的初中,但由于其提供的这种特殊商品比较容易为其他企业,特别是竞争对象模仿,产生“搭便车”现象,从而对企业本身的经营造成诸多不利。这时,作为手中拥有公共权力的政府,就可以凭借其自身的地位和权利,采取强制措施减少这种不对称,从而维护资本市场的稳定。
三、政府会计监管对军队会计监管的启示
通过对政府监管特征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政府监管的两个显著特征:独立性和强制性。结合军队这个特殊的武装团体,若要提高会计监管的效率,也必须赋予监管者足够的独立性和强制力。具体可做以下要求:一是要突出军队审计部门的独立性,使其避免与被监管者发生利益关系,使其在进行审计的时候可以公平、公正、合理的进行。具体而言就是要改革我军现有的三级审计体系,将现有的军区审计局、军级单位审计处及审计事务所改变为解放军审计署的特派机构,行政上完全隶属于解放军审计署,最大限度的保证审计机构的独立性。二是要赋予监管者足够的强制力。有多大权力,才能办多大事。如果权利过小,则很难对被监管者产生有效地监管。但同时要注意权利不可过大,避免“监守自盗”。
参考文献:
[1]熊友存,李劲松.军队财务管理学.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4.
[2]张俊民.会计监管.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0.
政府预算会计 篇7
一、《基本准则》的出台背景和主要内容
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建立权责发生制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政府会计改革开始提速。2014年12月,国务院批转财政部《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中明确提出:“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改革是基于政府会计规则的重大改革,总体目标是通过构建统一、科学、规范的政府会计准则体系,建立健全政府财务报告编制办法。”2014年12月底,《基本准则》在内部征求意见之后公开征求意见,并于2015 年10 月正式发布,为下一步的政府会计改革指出了方向和奠定了基调。
《基本准则》包括六章六十二条,全面贯彻了《方案》提出的“适度分离政府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政府财务报告与决算报告功能,全面、清晰反映政府财务信息和预算执行信息”的要求,对《基本准则》的适用范围、政府会计的组成体系、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要素、对外报告等做出一般性规定,并在附则中解释了几个关键概念。
二、对《基本准则》的几点探析
(一)《基本准则》的适用范围
《基本准则》第二条规定准则适用于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并将其统称为政府会计主体。为了进一步明确“各部门”和“各单位”的范围,第二条第二款指出,各部门、各单位是指“与本级政府财政部门直接或者间接发生预算拨款关系的国家机关、军队、政党组织、社会团体、事业单位和其他单位”。这说明,判断本部门或者本单位将来是否要执行《基本准则》的一条重要准绳就是本部门或本单位是否与本级政府财政部门发生预算拨款关系。具体可以参照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体系的执行范围,包括各级各类国家机关、政党组织,以及各级各类事业单位,此外还应当包括各级政府财政部门的财政总预算会计和社会保险基金等内容。
但是,并不是只要存在预算拨款关系就必须执行《基本准则》,例如国有企业和财政部门之间也存在预算拨款关系,但是执行的是《企业会计准则》。再比如一些纳入部门预算的、在管理体制上还没有与行政机关脱钩的协会、学会、基金会等社会组织,这类组织的单位性质一般为社团法人或非营利机构法人,执行的是《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因此也不适用《基本准则》。此外应当注意的是,虽然这类单位不执行《基本准则》,但是将来有可能会受到《基本准则》或者相关具体准则的影响或约束。例如国有企业,虽然执行《企业会计准则》,但是其特殊的经济地位以及与政府千丝万缕的联系,在编制一级政府的综合财务报告时肯定要考虑是否予以合并以及怎样合并,将来出台的政府会计合并具体准则就可能会对此做出规定。
《基本准则》第二条第一款将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纳入适用范围,同时第二条第三款将军队、已纳入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单位和执行《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的社会组织排除出去,这标志着我国统一的会计制度体系已经明确分为政府会计、企业会计和非营利组织会计三大类,“三足鼎立”的局面清晰形成。
(二)政府会计的构成
《基本准则》规定,政府会计由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构成,并且分别规定了各自的会计核算基础、会计要素和报告体系。预算会计实行收付实现制,包括预算收入、预算支出、预算结余三个会计要素,生成政府决算报告(包括收入支出表等);财务会计实行权责发生制,包括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费用五个会计要素,生成政府财务报告(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费用表、现金流量表等)。这是与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体系最大的不同。现行的预算会计实际上是预算执行会计与财务会计的糅合。会计核算要实现反映预算执行情况和财务状况的双重目标,在具体核算上需要通过“双分录”来实现。例如事业单位使用银行存款购买固定资产,首先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非流动资产基金”科目;同时借记“事业支出”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该笔分录主要为了反映预算执行情况。计提折旧时,借记“非流动资产基金”科目,贷记“累计折旧”科目。可以看出,双分录下只能“虚提”折旧,计提的折旧金额无法以费用的形式体现,不利于成本核算和决策分析。笔者认为,执行《基本准则》后,可以采用平行记账的方式,即在财务会计下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以反映财务状况的变化,同时在预算会计下借记“预算支出”科目、贷记“预算结余”科目以反映预算执行情况。计提折旧时,在财务会计下借记费用类科目、贷记“累计折旧”科目,预算会计下不做分录。这样可使两个子系统在一套体系中共存,相互独立互不干扰,更好地实现各自的目标。
许多专家认为除了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政府会计还应当包括成本会计。《基本准则》并没有提及成本会计,笔者认为这种做法符合国际惯例和国情:一是无论是国外的概念框架抑或是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都未对成本会计做出详细规定;二是在财务会计还没有成熟的条件下,无法准确地规定成本会计的具体内容。另外,《方案》中已经提到在条件成熟后再推行政府成本会计,因此,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政府成本会计将会以另外的形式予以规定。
(三)政府会计准则制度体系
我国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体系主要包括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制度三大部分,具体包括《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以及医院、高校、科研单位、彩票机构等不同行业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此外还有《社会保险基金会计制度》等。这些准则制度中,既有部门规章(如《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也有一般性的规范性文件;既有单位会计制度,也有基金会计制度(如《社会保险基金会计制度》);既有分行业的会计制度,也有分业务的会计制度(如基建业务执行《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现行制度体系庞杂,规定不统一,不同的制度之间甚至还存在矛盾,缺乏一个统一的框架予以指导和约束。《基本准则》出台后将会缓解甚至结束这一混乱复杂的局面,因为未来所有与政府会计核算有关的规定都不能违背《基本准则》。
《基本准则》征求意见稿和《方案》在2014 年年底就已发布,但是2015年新修订的《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并没有完全贯彻其中的理念,这确实令理论界和实务界产生了一些困惑。《基本准则》实施后,需要再次考虑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案》中也提到,在2018 ~ 2020年工作中仍然需要再次完善《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届时就应当在《基本准则》的框架下进行修订。
《基本准则》中规定,政府会计具体准则及其应用指南、政府会计制度等应当遵循《基本准则》制定,因此《基本准则》出台后,就要厘清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体系与《基本准则》的关系,对现行制度进行新一轮的修订。但是《基本准则》的实施并不意味着可以立即废除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体系并直接过渡到准则体系。这是因为:第一,单纯的一个《基本准则》并不能指导实务操作,而具体准则的建立和完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基本准则+具体准则+应用指南”的准则体系建立与成熟之前存在一个过渡阶段。第二,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虽然存在诸多弊端,但是其内容具体,易于会计人员的理解和使用,而且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也已经习惯了这种形式。第三,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体系刚经过一轮修订,现行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于2013年实施,《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于2014 年实施,而修订后的《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仅比《基本准则》公布早半个月,因此,在时间上还需要一个缓冲。
三、结语
多年的经验和教训表明,渐进式改革适合我国的国情,政府会计改革也是如此。《基本准则》提出了“政府会计制度”的概念,笔者认为,在过渡期内实行“准则+制度”的模式是一种可行的改革路径,即先整合、修订目前的预算会计制度,出台政府会计制度,引入权责发生制并设计出双体系八要素的会计科目和报表体系,同时根据轻重缓急和难易程度制定具体准则,最终过渡到“基本准则+具体准则+应用指南”的模式(如下图所示)。
《基本准则》的实施日期为2017 年1 月1 日,在此之前要做好相关单位财务与会计人员的培训工作,此外还要继续推进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建设工作与会计信息化建设工作,以配合《基本准则》的平稳实施。
参考文献
政府预算会计 篇8
近几年来, 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步伐加快, 按照公共财政理论设计的预算管理模式已开始建立, 预算编制、执行等环节的管理制度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预算会计的客体运行环境又发生了变化, 因此, 预算会计将会面临着进一步的改革。
二、关于政府会计内涵的基本认识
政府会计是一个与企业会计具有同等地位的会计学分支, 以政府预算管理为中心的宏观管理信息系统和管理手段, 核算、反映和监督中央及地方政府业务活动的营运情况, 不以营利为目的, 提供反映政府单位受托责任的会计信息, 以使会计信息使用者建立经济、社会和政治决策的会计体系。
三、原因的分析:预算会计扩展为政府会计是各方面需要的产物
我国作为国际会计师联合会的成员国, 必须改进和完善我国的政府会计与财务报告, 缩小我国的政府会计与国际会计惯例的差距, 进一步加强与各国的信息沟通和各国政府会计的比较研究。现行的预算会计体系存在许多的缺陷和实践不符状况。
近年来,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市场运行机制的日臻完善, 作为我国宏观经济管理一项根本制度的财政预算管理体制也在不断改革和完善之中, 建立公共财政, 实行部门预算, 建立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支付和国库单一账户制度等都是财政预算管理体制改革的重大举措。这些改革措施引起政府财务活动和预算管理的重大变革, 势必影响政府会计与财务报告的内容和方法。
四、具体的思路:从财务的角度构建我国的政府会计体系
会计规范上, 制定统一的会计准则。政府会计准则是在政府会计准则理论结构的指导下, 对具体政府会计业务的处理做出规定。
会计核算内容上, 覆盖一级政府的全部财务状况和收支结果。与预算会计相比, 政府会计的核算内容应该全面的反映政府会计对象。然而, 我国的预算会计恰恰遗漏了这个重要的政府财务活动内容。另外, 国债数目的增长只是在量上使财政风险累积, 而国债投资效率的低下, 甚至被违规使用, 则有可能引发潜在的财政危机。还有基金等其他方面都应该是政府会计核算的内容。
会计对象上, 扩展为价值运动。政府会计把政府作为会计与财务报告主体, 应当从更广的范围来研究会计对象。具体地说, 包括国有资产 (包括产权及收益权) 管理的责任、对内对外债权债务管理的责任等。国有资产及政府债权债务方面的价值运动也必须作为政府会计对象。将价值运动作为政府会计对象, 这样可以更好地反映政府管理国家事务活动和履行受托责任的连续性, 把预算资金运动的前因后果联系起来, 提供连续、全面、系统、完整的财务信息, 同时也可以分清各届政府任期内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 以及对下届政府造成的财务影响。防止本届政府为表现政绩而大量举债, 债务由下届政府偿还的短期化行为。此外, 把国有资产产权及收益权的价值运动纳入政府会计, 还有利于督促各级政府履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 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会计模式上, 转变为基金会计。政府会计中, 会计模式是基金会计。政府各基金之间有明显的界限, 任何基金都是一个与其他基金分开并相互独立的会计与财务报告主体。为此, 基金间交易及有关款项的垫付、往来等事项都必须分别在相关基金主体中做出完整的记录和报告。
会计确认基础上, 采用修正的收复实现制或修正的权责发生制。许多国家的地方政府, 一些国家的中央及地方政府通常采用修正的现金制或修正的应计制会计。
会计报告上, 应该系统而全面。政府财务报告是政府对一定会计期间财务活动乃至整个主体各项活动进行系统、全面的总结和报告。典型的财务报告为年度财务报告。政府年度财务报告应当报告主体在会计年度内财务收支活动情况和结果、会计年末财务状况以及会计年度的财务状况变动情况, 并对所有各项影响财务收支情况和财务状况的事项、影响程度情况做出说明、解释。政府年度财务报告应当经权威的鉴证机构审计核定后, 才能向报告使用者公布。这样, 政府财务报告使用者才能据以分析、评价报告主体管理当局的财务业绩和财务受托责任履行情况, 并做出相关的决策。
五、实施的步骤:构建政府会计体系要从我国的具体国情出发
加强制度研究。建立政府会计概念框架, 制定政府会计准则, 建议在财政部组建政府会计准则委员会, 专门负责政府会计准则的规划、研究、制定等工作, 最后由财政部发布实施。
积极推进政府统一会计结算改革。政府统一会计结算改革是向政府会计体系转变的过渡措施。
积极促进政府会计体系的信息化建设, 积极开发一些政府会计财务软件。在政府会计体系的制度制定后, 要有一段时间留给财务软件公司开发政府会计的联网财务软件。待权威部门评审这些财务软件后才能执行政府会计体系。
选择部分城市作为试点, 而后逐步推开。在推进改革时, 要先在部分具备条件的城市试点, 待有一定的经验或者其他地方政府条件具备时, 再逐步推开。
摘要:文章分析了预算会计扩展为政府会计是各个方面原因综合作用的产物;分别从会计规范、会计核算内容、会计模式、会计对象等方面, 具体阐述构建政府会计体系的思路;从实践的角度阐述了要从我国国情出发构建政府会计体系的具体步骤。
关键词:预算会计,政府会计,体系,扩展
参考文献
[1]、李建发.政府会计论[M].厦门大学出版社, 1997.
[2]、刘积斌.西方政府与非营利性会计摘译[M].中国财经出版社, 1997.
[3]、李建发.从中美政府会计的差异看我国预算会计改革[J].会计研究, 1997 (5) .
[4]、丛树海.重塑我国政府会计体制的若干探讨[J].财经研究, 1997 (9) .
政府预算会计 篇9
一直以来, 我国政府会计 (主要是预算会计) 提供的会计信息, 主要是为了满足国家宏观管理的需要, 其使用者包括政府决策者、人大代表、政府主管部门和政府单位等。而提供政府财务会计信息的主要载体是政府预决算报告和政府会计报表, 但现有的政府预决算报告和政府会计报表提供的信息有限, 信息使用者不能得到完全满足。随着政府信息公开, 以及借助网络渠道获得信息变得快速便捷, 更多民众开始关心政府的财务、财政信息, 而且民众对财政透明度的要求提高, 不仅要求政府提供更多的财务、财政信息, 如政府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三公经费支出情况、地方政府债务情况、转移支付情况, 而且要求政府提供的财务、财政信息要及时准确。
随着政府财务信息使用者的增加, 要求的提高, 作为信息提供者的政府有责任和义务满足政府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这就要求政府会计必须深化改革, 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和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加快制定和完善政府会计准则, 对有关经济事项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 改善政府财务报告体系, 以满足政府管理者和社会公众对政府会计信息的需求。
二、预算法的颁布和实施
2014年8月31日, 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预算法〉的决定》, 并于2015年1月1日起开始施行。新《预算法》要求确立政府一般公共预算、政府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四本预算的全口径预算体系, 使政府的全部财政收入和支出一次性全部纳入到政府预算体系之中, 建立统一的国家账本。而现行的政府会计还不能满足预算法的这一要求, 因为现行的政府会计采用收付实现制为核算基础, 只有采用权责发生制核算基础, 才能提供全面反映政府资产、负债等资源流量和存量的动态信息。另外《预算法》还要求健全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体系, 使政府预决算公开透明, 便于评价政府绩效。为了适应和满足《预算法》的这些改变和要求, 政府会计必须加快政府会计准则的制定, 改变现有的收付实现制核算基础, 过渡到权责发生制核算基础。
三、一系列有关会计制度的颁布和实施
我国自1993年实施《企业会计准则》以来, 随着改革开放及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 企业会计准则进行了一系列的修订、补充, 到目前已经发布了一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 其中这些具体会计准则基本涵盖了各类企业所有的主要经济业务处理, 有效规范了各类企业经济业务的会计核算, 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企业会计准则》的颁布、实施、修订和补充, 为我国政府会计准则的制定提供了现实、有效借鉴作用, 可以为政府会计准则的制定模式、涵盖内容、发布方式等提供有力参考。
例如, 企业会计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需要编制抵销会计分录, 借鉴这一做法, 我国政府会计在建立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并存的会计体系, 既要提供政府的财务信息, 又要提供预算管理信息, 实现政府会计的预算管理和财务管理双重目标时, 可以借鉴企业财务会计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编制抵销会计分录的做法, 政府会计中的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虽然分别采用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会计核算基础, 但为了节约核算成本, 平时核算并不需要建立两套账, 可以在预算会计采用收付实现制核算的基础上, 期末通过编制调整会计分录, 再将不符合权责发生制的会计事项进行调整, 在此基础上进行数据加工, 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二十多年以来, 随着企业会计准则陆续出台和实施, 企业会计准则已基本成熟, 而且我国在制定中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此基础上, 我国在2012年和2013年先后修定、颁布了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及《行政单位会计制度》, 并分别于2013年1月1日和2014年1月1日开始实施,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行政单位会计制度》都属于政府会计制度范畴, 在实施过程中取得的成效和出现的问题进一步为我国政府会计准则的制定提供了更直接、更有效的参考依据。
我国于2013年1月1日实施了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这一制度的颁布和实施标志着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但在实施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例如按照该制度规定, 事业单位购入存货验收入库时, 按确定的成本 (自用的包括买价、相关税费、运输费、保险费以及其他使得存货达到目前场所和状态所发生的其他支出;非自用的一般纳税人事业单位购入存货, 其进项增值税不计入存货成本) 。借记“存货”科目, 贷记“银行存款”、“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财政补助收入”等科目。存货发出时, 业务活动领用的存货, 按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 借记“事业支出”、“经营支出”等科目, 贷记“存货”科目。这种存货核算方法, 会使得事业单位支出和实际使用的预算拨款支出存在不一致, 还会使得事业单位的收付实现制核算基础存在问题。
例:假设某事业单位某年11月份通过财政直接支付方式购入一批事业活动用存货, 买价和相关税费共计200000元, 存货验收入库。则该事业单位应增加“存货”200000元, 增加“财政补助收入”200000元。到本年12月末这批购入的存货共计领用出库80000元, 则应增加“事业支出”80000元, 减少“存货”80000元。结果导致年末就这项业务而言, 取得财政补助收入200000元, 支付款项200000元, 而事业单位账上反映的“事业支出”为80000元, 差额120000元是库存的存货, 造成收入与支出不一致, 既不符合收付实现制原则, 也会造成事业单位财政拨入的款项与发生的支出不一致, 由此会导致事业单位当年的财政补助结余虚增120000元。
这一问题在随后颁布实施的《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中得到很好地改进, 按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规定, 行政单位购入的存货验收入库, 按照确定的成本 (其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使得存货达到目前场所和状态所发生的支出) , 借记“存货”科目, 贷记“资产基金——存货”科目;同时, 按照实际支付的金额, 借记“经费支出”科目, 贷记“财政拨款收入”、“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银行存款”等科目;对于尚未付款的, 应当按照应付未付的金额, 借记“待偿债净资产”科目, 贷记“应付账款”科目。行政业务活动领用存货时, 借记“资产基金——存货”科目, 贷记“存货”科目。这样的科目设置和会计处理方式就不会存在事业单位可能出现的由于存货导致的财政拨款收入与支出不一致的情况, 也符合收付实现制核算基础。实施中问题的出现为我国制定政府会计准则提供了借鉴。
我国很多会计学者认为, 基于我国国情考虑, 我国政府会计在改革初期应该采用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并存的模式, 不能按照西方国家单一的会计准则模式。因为通常情况下, 会计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由会计准则来规范;会计科目设置、会计核算、账户设置等内容由会计制度规范。目前我国政府会计的主要部分 (财政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事业单位) 已经发布和实施了两项新的会计制度, 为政府会计准则与政府会计制度并存模式提供了一定的基础和经验, 也为加快政府会计准则制定提供了有利条件。
摘要:我国政府会计改革是财政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相关领域内的研究有很多, 并已经形成一批先进的成果, 但鉴于当时的社会、经济等因素还不够成熟, 推进速度不快、深度不够。随着社会、经济等环境因素的变化, 我国加快政府会计改革的环境因素越来越成熟, 有利于政府会计准则的制定, 以加快政府会计改革步伐。
政府预算会计 篇10
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只反映预算收支的执行情况,而没有提供整个一级政府的营运业绩和公共资金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财务信息。例如,现行预算会计核算内容不全面,范围过于狭窄,主要是核算政府部门、单位的财务收支及结余情况,而对财务收支业务以外的其他活动,如涉及资产负债业务,其核算就不十分规范,反映的相关信息也不充分,没有全面反映政府和政府部门、单位的资产负债状况。再如,会计核算基础采用的是收付实现制,在收付实现制下,没有成本核算,收入减去支出后的结余既不能反映政府或者政府部门、单位的成本控制情况和投入产出情况,也不能反映其实际的经营绩效等等。由于现行预算会计制度的缺陷,使得政府的内部财务管理缺乏必要的信息来源,结果导致政府无法对自身的财务状况进行系统的、有根据的分析,也无法为财政政策的选择和预算的编制提供充分的依据。这样的预算会计系统不能完全适应以“建立公共财政,实行部门预算,建立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支付和国库单一账户制度”为核心内容的财政预算管理体制改革,与国际公共部门会计惯例也存在较大的差距。
二、改革预算会计,建立政府会计与财务报告体系
为了满足政府机构改革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同时也为了适应公共财务管理的需要,应积极推进政府会计与财务报告体系建设,深化我国会计改革。
(一)关于会计准则的制定基础——会计概念框架
概念框架是一个由相互关联的目标和基本概念组成的协调一致的系统,是用来指导并评价会计准则的基本理论框架。市场经济要求规范会计实务,而要取得较好的规范效果,就必须研究会计准则基本概念,并建立一套科学的、首尾一贯的会计准则基本概念。
我国现行的预算会计规范是以制度模式存在的。随着我国政府会计的建立和完善,其会计规范必将从制度模式逐步向准则模式转变,这是会计规范发展的必然趋势。为了防止政府会计出现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基本概念定义不一致的现象,应当先制定一套完整的、内在一致的政府会计概念框架,然后再制定具体的政府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概念框架相类似,政府会计概念框架应当包括:政府会计目标;政府会计假设;政府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政府会计要素;政府会计要素的确认与计量;政府会计准则的制定模式。
由概念框架统驭的多层次政府会计准则将有助于政府会计目标的实现,并增强准则的可理解性和发展演化能力,从而形成高效的制度安排。
(二)关于政府会计的对象
政府会计对象要解决的是政府会计的核算内容问题。政府会计的核算内容除了反映预算资金运动情况及结果外,还应该全面、系统、完整地反映整个预算资金运动连续的过程及累积的结果,即应当对政府及各部门的整个财务收支情况及财务状况进行反映。
我国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将预算会计的对象仅仅定位于财政性资金运动。预算会计仅核算和报告预算资金运动的情况和结果,提供当年的预算收入构成、预算支出的性质和用途,以及预算收支结果等信息,其反映的只是预算执行的受托责任。这给我国政府部门履行财务受托责任和公共财务管理活动带来许多问题,例如造成国有资产的产权和收益权界定不清,国有资产流失严重;大量公共债务被忽略或低估,导致公共财务风险加剧;社会保障资金管理控制不严,挪用盗用现象严重等等。
为了全面评价政府的财务受托责任,规范公共部门财务行为,我国政府会计的对象必须由预算资金运动扩展为价值运动,不仅要反映预算执行情况及其结果,还要反映相关资产、负债以及收入、成本费用等方面的信息。
(三)关于政府会计基础
目前,我国政府预算会计基本上采用收付实现制对预算收支进行会计确认。从预算执行角度看,收付实现制确认的是实际入库的预算资金,这就便于安排预算拨款和控制预算支出进度,也便于落实预算余缺,并如实反映预算收支结果。同时,收付实现制简单易懂,操作成本低。但收付实现制也有许多缺点,主要表现在:按这种基础编制的财务报表所反映的受托责任比较狭窄,提供的财务信息有限且相关性较差,而且其反映的财务结果容易被管理当局操纵,使财务信息缺乏可靠性和一贯性。这些问题使得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编制的政府财务报告的可信性大大降低。
而权责发生制对于新公共管理模式下的政府会计则表现出明显的优越性。首先,它充分提供了政府财务状况和运营绩效的信息,不仅提高财政透明度,也有利于政府正确的融资决策和预算政策的制定。其次,权责发生制为量化政府部门计划和活动的成本耗费、以及评价其随时间变化的情况提供了一种机制。同时,它还增强了预算信息和实际财务信息之间的可比性,有利于政府部门的业绩评价。
从世界范围来看,在政府会计领域推行完全的权责发生制的只有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少数国家,其他大多数国家选用修正的收付实现制或修正的权责发生制。我国的政府会计改革应循序渐进,政府会计最好先采用修正的收付实现制,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使其逐步转向修正的权责发生制,待条件成熟时再采用完全的权责发生制。
(四)关于政府会计模式:基金会计
预算是对公共收支活动的一项“硬约束”,各项公共财务资源的使用必须符合预算的规定以及合同、管理或财务的规定。为了反映预算限定,防止公共财务资源被滥用,更好地贯彻专款专用原则,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政府会计普遍采用基金会计模式。从会计角度分析,基金是一个狭义的概念,是指具有特定目的和用途的资金。此外,美国政府会计准则委员会(GASB)还强调基金应被视为一种会计主体,设置相应的资产、负债、收入和支出科目,并有各自的平衡关系。
我国预算会计中虽然没有明确将基金这种形式单独列出,但实际上却存在一些与基金相近的专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比如专用基金、财政周转金、社会保障基金、扶贫基金以及社会捐助基金等等。有关的预算会计制度规定,对不同用途的资金,必须按规定的用途使用、单独核算,以及按规定或需要单独报告。但从实务操作上来看,目前我国对专项资金的反映还不到位,既不利于追踪专项资金的来龙去脉,又混淆了专项资金的性质。
基金管理应该要有相应的会计账户及会计报表加以配套,否则就无法真正做到“专款专用”。而且,缺乏对基金使用情况相关数据的掌握,也不利于公共财务管理活动的开展。因此,我们应借鉴西方国家的基金会计模式,将按照法律法规或其他限定用途的财务资源设立的各种不同基金视为一个独立的会计主体,报告基金的使用情况和结果。
(五)关于财务报告
目前,我国以现金制为基础的政府预算会计报告披露的主要是预算执行信息和非财务信息,对政府的财务状况、业务运营状况和服务成本信息等相关内容却很少涉及,所体现的政府财务受托责任面过于狭窄。而且,报告主体只是政府层面的,专门用途的资金,并不是独立的会计与报告主体。由于存在以上缺陷,使得目前的预算会计报告并不能提供全面、完整、真实、可靠的政府公共部门财务信息。
政府会计应对政府公共部门的财务活动过程及结果进行反映,并把相关信息以财务报告的形式披露出来。具体来说,政府财务报告应满足如下要求:1.不仅要反映年度的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及结果,而且还要全面、完整、系统地反映政府公共部门的财务状况和财务活动结果,包括政府公共部门全面的财务状况、财务状况变动情况及预算收支情况。2.全面、客观、真实反映政府公共部门成本费用情况,而不仅仅是反映预算支出或经费支出情况。3.全面、客观反映政府公共部门的绩效情况。
我国预算会计制度改革 篇11
关键字: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国际惯例
一、预算会计制度改革的原因
1.我国现行预算会计制度已经无法准确体现在采用政府采购制度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之后出现的改变
政府采购制度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实施以后,财政资金的拨入方式由先前的财政的主管部门拨入用款部门,变成财政部门以采购专户或单一账户的形式,按照规定的我程序直接拨到职工账户或提供服务或商品的供应商,另外,行政事业单位收到的财政资金性质也发生相应的变化,由货币资金,转变为收入的增加和非货币性资金的增加或费用的增加的双重性质,此时需要对事业单位以及行政单位的会计制度所规定的核算内容采取合理的修改。但是,在财政的总预算会计中,要真实准确地核算、反映资产的流向。而且,近年来完善的社保体系建立了如失业保险、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等社保基金,这些涉及到的基金一直都是政府直接运作和管理,和承担着受托责任,但是却没有与之相适应的会计核算制度。
2.现行预算会计制度无法为编制部门的预算给予准确充足的会计信息
编制部门的预算要求是从基层单位采取逐级编制、层层汇总的形式,因此避免了盲目性,实现预算编制更加科学合理。但是现阶段某些单位和部门在编制部门核算方面还存在很大问题,主要表现在存款、帐、报表没有得到有效综合,还是各干各的,这样导致的结果是年度预算不能与决算报表进行合理的对比和分析。虽然现行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提出了对资产负债采取编制汇总报表,但是对收入支出表却未有一个明确的要求。
二、我国预算会计制度改革的决策
1.修改和制定有关制度法规要及时。根据会计改革的需要和顺应政府的预算,必须对现行会计制度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及时制定更能适应需要的法律法规。
2.负债项目与大部分的资产要根据权责发生制的相关原则规定进行相应的核算。在对资产核算中,除了金融资产要按权责发生制的相关原则进行核算和要在资产负债表中得以反映以外,应全面采用权责发生制的原则对可计量和可确认的资产进行准确的核算,与此同时,要对此采用资本化的处理,另外也要采用权责发生制原则对所有可计量并且已经确认的负债项目展开核算;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财务报表必须在其附注中对不能充分计量但可确认或者尚未被确认或有负债的进行详细的披露。
3.预算权责发生制的实现。何谓预算的权责发生制?
它是指把整体的受托责任制广泛应用于政府和政府部门,凭借有关目标的确认,实现对政府和部门之间的的租赁和购买货物和服务的关联的构建,以此推动政府部门就服务和产品方面的提供上的竞争力更强,效率更高,从而有效地促进各部门对使用率不高的资产进行及时处理,从而提醒政府加大对资产的成本投资。
此外,建立能与国际社会接轨的预算会计体系也是当下需要实现的目标和任务。会计被认为是一种国际上都通用的商业语言,它要求凭借会计的国际协调作用实现会计信息的国际可比性的提高。就在此问题上,我国的会计国际化协调能力差亟待解决。
三、预算会计制度持续改革的落脚点
全局性和前瞻性是在预算会计制度持续改革中必须突出的两个点,实现与国际接轨。
1.建立与国际惯例接轨的预算会计制度。企业会计、非营利组织会计、政府会计三部分一同构成了国际会计体系,因此我国预算会计制度体系应该摒弃原预算会计制度的发展方面而转向坚持朝着非营利组织与政府方面发展的方向。
2.我国预算会计制度应该顺应经济体制改革和预算管理的需求,参照非营利组织会计与西方政府以及国际公立部门会计的惯例,对我国非营利组织与政府标准体系(指南研究、具体准则以及基本准则)进行探究,从而实现对我国现行的预算会计模式的改革。
3.我国预算会计制度的发展应该朝着权责发生制的方向。我国现行预算会计制度中采用的收付实现制容易导致很多问题,而国际惯例则侧重于修正的权责发生制核算,这样可以避免很多问题的出现。
四、总结
综上所述,我国现行预算会计制度存在众多问题,已经无法适应当下高速发展的经济体制。要实现预算会计制度与社会的协同发展,对预算会计制度的改革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张 晶 白 鹏:我国预算会计制度改革的必然性及策略[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15):192.
[2]毛小明.深化我国预算会计制度改革的探讨[J].现代商业,2009,(30):211.
[3]梁 瑜:浅探我国预算会计制度改革[J].中国外资,2008,(6):75,77.
[4]牛凌云:现行预算会计制度改革的几点思考[J].经济论坛,2011,(10):188-190.
政府预算会计 篇12
政府会计准则的推行是在政府会计改革的背景下出台的, 政府会计改革是响应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建立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的号召, 建立符合现行部门预算管理的政府会计体系。2014年底, 财政部发布的《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改革方案》正式开启了我国政府会计改革的进程。2015年10月23日, 财政部发布第78号文《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 (以下称《基本准则》) , 自2017年1月1日起施行。2015年7月6日财政部印发的存货、投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四项具体准则和2016年8月份发出《政府会计制度 (征求意见稿) 》, 政府会计标准体系正在逐步完善的过程中。政府会计改革的推进对我国的财政体系和行政事业单位有着深远的影响。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改革是基于政府会计规则的重大改革, 其前提和基础任务就是要建立健全政府会计核算体系, 包括制定政府会计基本准则、具体准则及应用指南和政府会计制度。
二、政府会计改革的必要性
目前我国现行政府会计制度体系中统驭性的法规是《会计法》和《预算法》, 具体的会计制度主要包括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与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等, 以及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高等学校、中小学校、科学事业单位等特殊行业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有关基金会计制度等。自2012年起, 财政部相继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进行了全面修订, 在某些方面引入了权责发生制的核算办法, 为进一步推行财政体制改革打好了基础。
以收付实现制为主的会计核算体系是我国政府会计工作领域的基本核算基础。收付实现制在我国财务管理体系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构成了财政体系的核算基础。收付实现制能够完整反映政府部门的预算收支执行情况, 能够为决算报告提供数据支持, 为政府的财政资金的合理合规使用和政府职能的有效运行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但是随着我国国情的变化, 经济的高速发展, 政府部门职能的改变和政府部门机构改革的需求下, 仅仅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政府会计核算制度已经远远满足不了日渐繁杂的政府会计经济事务。例如, 修订后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要求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无形资产进行摊销, 但是计提折旧、摊销后都是“虚提”, 折旧费、摊销费用都是计入基金项目并不直接计入成本, 所以不能真实反映行政事业单位的成本费用的实际状况, 这就违背了会计核算中的收入与成本匹配的原则。成本费用核算的不准确就会影响政府资产负债的真实情况的披露, 也会影响政府的实际运行成本情况、科学评价政府绩效等方面的反映, 难以满足编制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的信息需求。因此, 在新的形势下, 现行政府会计规则和会计制度的改革势在必行。
当旧的制度和准则不能适应层出不穷的新需求新问题的时候, 《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的制定及发布成为政府会计体系变革必然要求, 这也会是政府会计工作准则的一个新突破和新发展。“一石激起千层”, 政府及社会各界对政府会计基本准则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和调研。而四项具体准则和政府会计制度 (征求意见稿) 的发布, 为具体落实实施政府会计改革提供了行动的指南。
三、对政府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创新性解读
(一) 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的统一性
政府会计准则和政府会计制度打破了政府部门的性质差异, 一般情况下, 不再区分行政和事业单位。将行政事业财务规则以及行业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进行了统一, 基本实现了会计科目统一、核算内容和报表统一, 为各级政府财政部门编制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和各部门、各单位编制财务报告及进行成本核算打好了坚实的会计核算基础, 有利于不同行业、不同背景的政府部门之间的对比。
(二) 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核算“二元化”
政府会计准则和政府会计制度中二元化特征最为鲜明, 为了满足政府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核算的双重功能, 在核算基础上, 预算会计采用收付实现制, 财务会计采用权责发生制, 。会计要素也体现了“二元结构”, 创新性的引入了“8要素”的会计核算思路, 将会计要素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预算收支表会计要素, 以收付实现制为主要核算基础的会计科目, 应准确完整反映政府预算收入、预算支出和结转结余等预算执行信息;另一类是资产负债表会计要素, 以权责发生制为主要核算基础的, 应全面准确反映政府的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费用等政府主体的财务信息。
(三) 政府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具有互补性
政府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适度分离又相互衔接是此次政府会计准则的突出特点。所谓适度分离是指实现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双重功能, 同时提供决算报告和财务报告, 能够全面反映政府部门的预算信息和财务信息。所谓相互衔接是指在同一会计核算体系中, 预算会计要素和财务要素相互协调, 决算报告和财务报告相互补充, 预算信息和财务信息同时提供政府部门的真实情况。二者既各司其职又是统一的有机整体, 不同的核算方向提供完整的政府主体的财务信息和报告。
四、政府会计改革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影响
(一) 有利于行政事业单位加强自身的资产和负债的管理
通过推行政府会计改革, 在政府会计准则和政府会计制度下, 能够反映行政事业单位真实的资产和负债情况和预算执行情况, 由此会促使行政事业单位完善自身的制度管理, 严格落实有关的国有资产管理的规定, 加强资产管理基础, 提高国有资产管理的效果, 实现资产和资源的合理配置, 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
(二) 有利于行政事业单位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价机制
政府会计准则要求政府主体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进行核算, 按照“实提”的原则计提固定资产折旧费用、无形资产的摊销费用等, 应按照要求编制收入费用表, 由此, 才能合理反映单位运行成本、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 建立并有效实施预算绩效考评制度, 提升单位的绩效管理水平, 提高政府部门的服务能力。
(三) 有利于行政事业单位廉政建设杜绝腐败
政府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要求行政事业单位不仅仅提供决算报告, 还要提供资产负债表、收入费用表和现金流量表等在内的财务报告, 全面反映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财务状况、运行情况和现金流量等。政府部门的财务报告的信息使用对象, 不仅仅是上级单位和主管部门, 还有广大的民众。政府财务信息的公开化和透明化, 尤其是对政府资金的使用和“三公经费”的公开, 有利于民众的了解政府的运行情况和运行效率, 加强了民众对政府部门的监督, 由此保证了政府部门的廉政建设, 减少腐败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王晨明《.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新坐标, 新起点[J].财务与会计, 2016 (04) .
[2]建立健全政府会计标准体系, 夯实政府财务报告编制基础——财政部有关负责人就制定《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有关问题答记者问[J].财务与会计, 2015 (23) .
[3]《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令第78号, 2015 (10) .
[4]张月玲, 刘艺明.我国政府会计准则体系构建研究[J].财政监督, 2014 (17) .
[5]崔学刚, 叶康涛等.权责发生制、政府会计改革与国家治理——第六届“政府会计改革理论与实务研讨会”综述[J].会计研究, 2015 (7) .
【政府预算会计】推荐阅读:
预算管理制度改革与政府会计改革的互动发展10-16
地方政府债务预算06-15
加强政府采购预算管理09-08
中国政府预算改革60年08-02
预算会计07-25
预算会计概念08-10
预算会计改革论文10-19
财政预算会计制度研究05-15
预算会计制度改革论文07-06
部门预算与会计核算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