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会计概念(精选8篇)
预算会计概念 篇1
预算定额是指在正常的施工条件下,为完成单位合格工程建设产品(结构件、分项工程)的施工任务所需人工、机械、材料消耗的数量标准,
预算定额按照专业性质划分为建筑工程定额和安装工程定额两大类,
建筑工程预算定额按照适用对象划分为建筑工程预算定额(土建工程)、市政工程预算定额、房屋修缮工程预算定额、园林与绿化工程预算定额、公路工程预算定额与铁路工程预算定额等;安装工程按照适用对象划分为机械设备安装工程预算定额、电气设备安装工程预算定额、送电线路安装工程预算定额、通信设备安装工程预算定额,工艺管道安装工程预算定额、长距离输送管道安装工程预算定额、给排水采暖煤气安装工程预算定额、通风空调安装工程预算定额、自动化控制装置及仪表安装工程预算定额、工艺金属结构安装工程预算定额、窑炉砌筑工程预算定额、刷油绝热防腐蚀工程预算定额、热力设备安装工程预算定额、化学工业设备安装工程预算定额等。
★ 建筑工程定额体系是什么?
★ 《建筑工程定额与预算》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 材料定额员个人总结
★ 定额成本制度经济论文
★ 绿化工程有哪些定额规定及苗木预算价格?
★ 建筑工程定额员个人总结
★ 工程量计算及定额套用要点有哪些?
★ 煤矿定额员个人全年总结
★ 个体工商户税收定期定额征收管理办法
★ WIN技巧:磁盘定额(DiskQuota)简介
预算会计概念 篇2
一、中西方政府预算会计的概念
在西方国家, 政府会计是指用于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政府及其构成实体 (统称为政府单位) 财务收支活动及其结果的会计系统。当然, 由于西方各国所处的社会政治经济环境不同, 其政府会计内涵也有一定的差别。例如, 美国联邦政府会计包括预算会计和权益会计, 分别用于核算联邦政府部门法定预算及其执行情况和财务收支情况;美国州和地方政府会计适用于州和地方政府单位以及公立医院、高校等非营利组织。法国政府会计则包括财务会计、预算会计和成本会计, 每个会计分支分别反映不同的经济业务。
我国预算会计主要包括财政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会计和事业单位会计。它们以服务于预算管理为中心, 以核算预算收支执行情况为重点, 主要用于核算各级政府、行政单位以及事业单位预算资金运动过程和结果。可见, 这只相当于西方国家政府会计的一个组成部分,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各级政府、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遵循法定预算的受托责任情况。当前, 我国应当重新构建政府会计体系, 把预算会计进一步扩展为政府会计, 把预算会计作为政府会计的一个侧面融合其中。
二、中西方政府预算会计目标
会计目标是政府预算会计概念框架的基础性问题, 它反映了在特定环境下, 人们期望通过政府预算会计核算所达到的境地或结果。在西方国家, 资源提供者、服务受益者以及监督机构等主体都属于政府会计信息使用者, 因为政府的相关活动会对其利益产生重要影响。这些主体需要利用会计信息, 评估政府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 并做出政治的、经济的和社会的决策。因此, 西方国家政府会计目标通常定位于满足他们在该方面的信息需求。
当前, 我国预算会计只把各级领导机关、上级财政机关和内部管理者确定为主要的信息使用者, 以满足其进行宏观经济管理、适应预算管理以及加强内部财务管理的需要。我国预算会计对信息使用者范围的规定过于狭窄, 立法机关和审计部门等许多主体都没有被明确界定在内。而且, 我国预算会计目标忽视了政府履行受托责任情况及业绩的相关信息, 以及信息使用者对政府进行有效监督和评价的需要。所以, 我国应当进一步扩大预算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范围, 把更多的利益主体引入其中, 并着眼于满足其评估政府履行受托责任情况并做出稀缺资源配置决策的需求, 而非只提供预算收支执行情况及结果的相关信息。
三、中西方政府预算会计的核算基础
会计核算基础直接决定了确认交易或事项影响主体资源的时间, 不同的会计目标对应着不同的会计基础。由于具体国情不同, 特别是由于财政资金管理要求存在差异, 西方国家政府会计采用了不同的会计核算基础。例如, 新西兰、澳大利亚以及英国等采用权责发生制会计基础;美国州和地方政府、加拿大等要求政府采用修正的权责发生制;德国、法国等相对保守, 只要求政府采用收付实现制或修正的收付实现制。但从整体上看, 在不同程度和范围内采用权责发生制会计核算基础, 已经成为西方国家政府会计的一种典型做法。
我国预算会计采用收付实现制会计核算基础, 在实际收支现金时确认交易或事项的影响。尽管这种做法使会计程序较为简单, 简化了预算会计报表的编制工作, 便于落实预算余缺, 但也暴露出诸多局限性, 例如不能全面准确地反映政府的经济资源和承担债务及还本付息情况, 掩盖了政府可能的财政风险;无法正确反映政府特定会计期间的经济活动及结果, 不能有效分析政府的资金运用情况和效果;核算结果更易于被管理当局操纵, 缺乏可靠性和前后期之间的连贯性;反映的受托责任范围较为狭窄, 不能有效落实政府的经管责任。为此, 我国预算会计应当转向权责发生制会计核算基础, 从而更为全面地反映政府财务状况、运营成果以及资金使用效益等情况, 以明确政府受托责任履行情况及业绩, 并有助于做出相关决策。但是, 我国预算会计核算基础改革应当分步推进, 首先考虑采用修正的收付实现制, 然后再根据情况深入实施权责发生制, 以更好地完善预算会计核算。
四、中西方政府预算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
为了满足会计目标, 政府预算会计信息必须符合一定的要求, 这被称为政府预算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在西方国家, 政府预算会计信息满足的定性特征主要包括:可理解性、相关性、可靠性、可比性、重要性等。其中, 可理解性一般处
在政府预算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的首要位置。这是因为:信息使用者极其广泛且处于不同层次, 所以会计信息只有清晰、明确和易于理解, 才能使其较为容易地“透过现象看本质”, 确定政府履行受托责任情况, 并做出相关决策。
我国预算会计信息应当具备的质量特征可以概括为真实性、相关性、可比性、一致性、及时性、明晰性和重要性。其中, 可理解性只是附着于明晰性提出的。尽管我国预算会计也提出了可理解性的质量特征, 但除了预算会计报表外, 我国政府预算会计信息通常散见于其他政府报告内容中, 对那些不具备财务专业知识的使用者而言, 难以将这些报告与政府的相关活动有机联系起来, 以完整地理解政府财务状况、运营成果、资金使用效益等情况, 因而离可理解性的要求还相差甚远。所以, 我国应当高度重视可理解性质量特征, 优化政府预算会计信息体系, 提高财政信息透明度, 更好地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五、中西方政府预算会计报告体系
财务报告是向信息使用者传递会计信息的物质载体, 以便实现会计目标的要求。西方国家目前已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政府财务报告体系。例如, 美国州和地方政府财务报告包括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基本会计报表及其附注、其他附表和必要的补充信息;澳大利亚政府财务报告包括资产负债表、收益表、现金流量表、权益变动表、报表附注以及补充信息;新西兰政府财务报告则包括财务业绩表、财务状况表、现金流量表、权益变动表、报表附注、借款表、承诺表等内容。尽管这些报表提供的信息各有侧重, 但它们相互关联, 从财务和非财务角度反映政府相关情况, 以便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求。
目前, 我国尚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完整的政府财务报告, 有的只是以预算会计报表为核心的一种报告体系。而且, 我国预算会计报表侧重于反映预算收支执行情况, 缺少政府资产及其使用情况、负债及其还本付息情况、资金使用效益等相关信息, 以及对表内项目具有注释和分析作用的附注。此外, 我国预算会计报表自成体系、分别编报, 难以体现预算收支全过程及其因果关系。所以, 我国必须改进现有预算会计报告体系, 将其进一步扩展为政府财务报告, 完善政府预算会计信息的相关内容, 以更好地反映政府履行受托责任情况, 帮助信息使用者更加有效地做出决策, 同时提高政府工作效率, 确保预算的有效执行以及资金的充分利用。
摘要: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 我国预算会计表现出诸多弊端, 而且不符合国际政府会计的通行做法。通过比较中西方政府预算会计概念框架, 我国应当采取如下措施:重新构建我国政府会计体系, 把预算会计进一步扩展为政府会计;扩大信息使用者的范围, 着眼于满足其评估政府履行受托责任情况并做出决策的需求;逐步转向权责发生制会计核算基础;重视可理解性, 优化政府预算会计信息质量;把预算会计报告进一步扩展为政府财务报告, 完善政府预算会计信息的相关内容。
关键词:预算会计,概念框架,比较
参考文献
[1]李建发.论改进我国政府会计与财务报告[J].会计研究, 2001, (6) :9-16.
[2]刘庆阳.权责发生制预算会计改革国际经验及借鉴[J].商业时代, 2006, (35) :66-67.
[3]赵爱玲, 马长春.公共财政建设与政府会计改革研究[J].财会研究, 2010, (5) :6-9.
[4]李华丽.中国政府会计改革问题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 2010, (21) :69-70.
[5]宋衍蘅, 陈晓.西方国家政府会计的比较及其借鉴[J].会计研究, 2002, (9) :58-62.
预算会计概念 篇3
韩国知识经济部此次选定的10个项目包括:用机器人在美国和亚洲各大医院进行人工关节移植手术;在韩国国立癌症中心等5个机构用机器人搬运血液、器官和手术工具;在庆熙医疗院等6家牙科机构设置制作人工牙冠的机器人系统;在新西兰养老院设置可监控生理参数和管理服药、发出应急信号的制控机器人;在北欧4家老年人疗养院设置预防痴呆症的训练用机器人;在韩国小学和农、渔村体验中心设置外语教学用机器人;在意大利剧院进行结合三维、动画片、信息技术的机器人表演;由机器人在餐厅帮助客人点菜和结账,或在医院为人们当向导;研发结合学校等公共场所闭路电视功能和行走功能的监控机器人;用水中机器人管理仁川市的下水道、湖泊、河川。
韩国知识经济部决定,由主管方韩国机器人振兴院与10个项目执行单位签订合同,并在年内为每个项目提供6亿到20亿韩元(约合人民币360万到1200万元)不等的项目经费,总预算规模为150亿韩元。
韩国知识经济部展望,若这些项目获得成功,截至2014年可在韩国国内开辟出2300亿韩元规模的市场,在国外则有望开拓2.3亿美元的新市场。
预算会计概念 篇4
摘要:1月1日起全面实施的新《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对实施财政总预算会计核算的财政部门的业务操作和制度建设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随着我国进一步加快财税体制改革,适应新形式下的财政资金管理要求,认真分析新《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的主要变化内容,有利于形成有效的财政管理对策,从而更好地满足国家的财政管理改革需要,适应当下的综合政府的财务报表编报的要求。
关键词:新《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变化;对策
月,财政部对原《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进行了重新修订,这是在我国深入开展财税体制改革背景下,进行的较大范围的制度完善和修订工作。此次修订是一次将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相结合的尝试,对促进形成我国更加透明、更加完整的政府的财务信息以及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实施等有重要的帮助。对于新制度,需要财政总预算会计核算人员熟悉并掌握会计科目的设置与核算规则的变化内容,调整会计系统设置与基础资料的收集工作,形成有效的应对措施。
一、新制度中的主要变化内容
(一)组织会计核算业务的思路变化
新制度是根据《会计法》和最新的《预算法》的相关内容进行修订的,目的是能够全面反映各级政府的财政资金收支情况和资产的使用存量情况。新制度重点借鉴了财务会计中权责发生制的核算基础,在会计业务核算中增加了“双分录”的核算规则,从而及时地反映政府债权、债务的变化情况。例如本级政府的财政向下级政府d财政转贷主权外债资金时,债务责任仍然由下级政府负责,本级政府只是暂时性垫支。这样就产生了应收项目,具体会计核算分录应记为:借记“债务转贷支出”科目,贷记“其他财政存款”科目;而对应地借记“应收主权外债转贷款”科目,贷记“资产基金―应收主权外债转贷款”科目。财政总预算会计突破性地引用了这种核算规则,不仅清晰地反映出政府现金流的变化过程,而且也更加准确地反映出政府的资产负债情况,有利于提高政府的财务信息的质量。
(二)新增了“国库现金管理存款”科目
新制度中新增了“国库现金管理存款”科目,用以核算财政部门存放在商业银行中的财政资金,并与放置在国库中的存款资金相区别。财政部门的财政资金放置在商业银行中,是因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之后,财政部门将原下拨预算单位的资金收归到财政单一账户中,仅下发用款额度的集中支付形式而出现的。这种财政资金管理模式有两方面好处,一方面规范了预算单位的用款行为,提高了财政部门的监督控制程度;另一方面,财政部门会集中大量现金可以有效地进行财政资金的调拨,提高财政资金的利用效率。而这项业务因商业银行的存款利息会产生回收差额,应将差额作为本级财政的一项收入处理,所以,本次修订特别规范了这项活动的会计核算工作。当财政资金转入商业银行时,借记“国库现金管理存款”,贷记“国库存款”;当存款收回国库时,按照收回的金额,借记“国库存款”,按照原存款的本金部分,贷记“国库现金管理存款”,并将两者的差额贷记“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
(三)增加了借款、债券发行和投资业务的`核算
随着政府经济活动范围的拓展,同级财政除了正常财税资金的收付业务之外,还存在对外借款、发行地方政府性债券以及政府股权投资等业务。本次修订也针对这些业务内容,设置了相关科目与核算规则。其中将原制度中的“暂存款”科目核算内容分为专门核算对外借款的“借出款项”与核算其他日常管理活动形成的内部借款的“其他应收款项”科目。内、外不同目的的借款事项分开来核算,有利于直观掌握政府的债权结构,便于有效实施财政管理。针对政府债券业务,新增了“应付短期政府债券”、“应付长期政府债券”科目和“应收地方政府债券转贷款”、“应付地方政府债券转贷款”科目,分别用于核算政府发行的长短期债券以及地方政府债券转贷款业务。这些修订内容适应了加强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的管理要求,满足了地方政府性债务置换等业务核算的需要。在政府股权投资核算业务中,增加了“股权投资”和“应收股利”科目,并且按照权益法进行核算,核算政府投资于各类组织机构中的股权权益。这三方面的制度内容修订,适应了我国当前政府活动的新趋势,并有效借鉴利用财务会计权责发生制的核算优势,来全面反映政府资产负债情况的变动,减少了收付实现制下财务信息的不全面与数据滞后性的不利影响,提升了我国财政信息的时效性和有用性。
二、加强总预算会计核算工作的对策
(一)适应“双分录”核算规则的工作思路
适应“双分录”的会计核算思路,需要财务人员熟悉并掌握“双分录”的核算规则,并且建立起对应的核算业务核查机制,防止出现操作差错。首先,各级政府要加强组织财政部门学习新财政总预算会计的制度内容,特别是了解权责发生制基础下的应收应付项目的业务核算,使得基层核算人员能够熟练掌握核算技巧,并能实现准确核算。其次,做好会计核算系统的升级工作。财政部门要及时与软件公司沟通,对系统内的核算规则和内容进行必要的调整,保证与新制度实现对接。最后,建立必要的核算核查监督机制和措施。新制度实施初期,可能会出现业务操作不规范或者遗漏的情况,必要的核查和监督活动将有效降低会计核算差错。财政部门可以将经验丰富的财务人员组成专家组,对容易出现问题的关键核算环节进行重点检查,以保证核算内容的准确性。
(二)规范财政部门的理财活动
新增了“国库现金管理存款”科目,以及规范了相应业务的核算规则,有利于财政部门开展理财活动,增加一般预算收入。随着全面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财政部门有更多的资金留存在国库中,如何更好地利用起来,一直是财政部门关心的问题。财政部门可以利用这次会计制度修订的契机,积极寻求理财机会,拓宽财政收入来源。可以利用商业银行的定期、债券等投资理财形式,通过合理计划年度内本级以及各下属预算单位的用款额度变化,结合预算收入的进度等,科学组织理财活动。同时,按照资金使用制度的规定,报经必要主管部门的同意,符合相应的制度要求。这样不仅可以增加财政收入,弥补一般预算收入的不足,同时也盘活了财政存量资金,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
(三)加强新业务的学习
预算会计习题 篇5
Sky123.Org
[键入公司地址]
[键入电话号码]
[键入传真号码]
admin[在此处键入文档摘要。摘要通常为文档内容的简短概括。在此处键入文档摘要。摘要通常为文档内容的简短概括。]
1.某事业单位开出现金支票,从银行提现1000元。
2.某事业单位购买办公用品,价款300元。
3.某市财政局收到国库报来的“预算收入日报表”,所列一般预算收入600 000元,基金预算收入400 000元。
4.某县财政局拨付县公安局部门经费100 000元,根据国库退回的“拨款凭证回单”
5.未设国库的某乡财政收到县财政拨来的财政预算收入300 000元。
6.某乡财政未设国库,其向某预算单位拨付预算业务经费35 000元。
7.某县财政局用一般预算结余购买国库券700 000元,用基金预算结余购买国库券300 000元。
8.某市财政持有五年期国库券600 000元到期兑付,其中用一般预算结余购入300 000元,基金预算结余购入300 000元,国库券的年利率为10%。
9.某市财政局在决算清理期中收到属于上的一般预算收入40 000元。根据国库报来“预算收入日报表”
10.某市财政局在决算清理期中收到国库报来的收回上已经列支的基金预算支出37 000元。根据国库报来“预算收入日报表”
11.某市财政局用其一般预算存款向市教育局发放紧急借款350 000元,用于维修危险校舍。根据有关付款凭证,市财政总预算会计应编制如下分录:
12.经批准,同意将市教育局借款350 000元转作拨款。根据财政部门的批准文件,市财政总预算会计应编制如下分录:
13.某市财政局同意县财政局申请,将其一般预算存款借给县财政作为临时借款410 000元。根据“借款申请书”及有关付款凭证,市财政总预算会计应编制如下分录
14.将上例中借给县财政的款项110 000元转作对该县财政的补助。根据有关批准文件,市财政总预算会计应编制如下分录
15.某市财政局收到县财政局归还的借款300 000元。根据当日“预算收入日报表”,市财政总预算会计应编制如下分录
16.例14,根据下计划和水利局申请预拨今冬明春农田水利经费400 000元。根据“预算拨款凭证”,市财政总预算会计应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17.下转为一般预算支出。市财政总预算会计应编制如下分录
18.例16,某市财政局根据基本建设财务计划向市基本建设财务管理部门拨款300 000元。根据有关拨款凭证,市财政总预算会计应编制如下分录:
19.例17,某市财政局收到基本建设财务管理部门报来的基本建设支出报表,本月拨付基本建设用款230 000元。市财政总预算会计应编制如下分录:
20.例18,市财政收到基本建设财务管理部门缴回基建拨款余额70 000元。根据当日“一般预算收入日报表”,市财政总预算会计应编制如下分录:
21.例19,某县财政局直接拨付给县二中餐厅改造基建经费30 000元。根据有关拨款凭证,县财政总预算会计应编制如下分录
22.例20,某县财政局为了保障城市蔬菜供应,决定向某县单位菜地建设有偿贷放250 000元。贷付时,根据“贷付凭证回单”,县财政总预算会计应编制如下分录
23.某市财政借给某县财政商贸类财政周转金234 000元。根据“贷付凭证回单”,市财政总预算会计应编制如下分录
24.例22,某县财政贷放给某单位工业类财政周转金放款100 000元,经审查已经形成呆账。县财政总预算会计编制如下分录
25.例5-1,某市财政一般预算存款户收到某单位性质不明的缴款30 000元。财政总预算会计应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26.例5-2,续上例5-1,经查明,该款项属于误入,予以退回。财政总预算会计应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27.例5-3,在财政体制结算中,某市财政应上交上级某省财政一般预算款项350 000元。市财政总预算会计应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28.例5-4,在财政体制结算中,某省财政对所属某市财政作一般预算补助325 000元。市财政总预算会计应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29.例5-5,某市财政为满足其对财政资金周转调度的需要,向上级某省财政借入一般预算款项250 000元。市财政总预算会计应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30.例5-6,续上例5-5,该市财政向上级省财政归还财政资金周转借款250 000元。市财政总预算会计应编制如下分录
31.例5-7,中央财政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发行某种类国库券,当日收到款项550 000元。财政总预算会计应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32.例5-8,中央财政发行的某种类国库券到期,偿还本金450 000元。财政总预算会计应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33.例5-9,某市财政向上级某省财政借入财政周转金350 000元。财政总预算会计应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34.例6-1,某县财政总会计发生如下业务:
(1)收到同级国库报来的“预算收入日报表”以及所附收入凭证,列示当日一般预算收入150 000元。根据相关凭证,编制会计分录
35.(2)收到国库报来的“预算收入日报表”以及所附收入凭证,列示当日一般预算收入为负数60 000元(经审核,系符合规定的退库数大于当日预算收入缴库数)。根据相关凭证,编制会计分录
36.(3)年终,假定全年“一般预算收入”账户,贷方余额为6 800 000元。根据相关凭证编制会计分录
37.例6-2,某市财政局收到国库报来的“预算收入日报表”当日各种补贴退库数大于实际收缴入库数,收退相抵,当日预算收入为-50 000元。根据相关凭证,编制会计分录
38.例6-3,某公司交城市维护建设税7 500元,缴款书误填为9 400元,实交数额比应交数额多1 900元,多交部分,税务局同意作为收入退库处理,并签发“收入退还书”,通知国库退付某公司1 900元。根据“收入退还书”编制会计分录
预算会计期末论文 篇6
审计122 杨璐 1251059
事业单位的基金是指事业单位按规定设置的有专门用途的净资产,主要包括事业基金、非流动资产基金和专用基金。
事业基金
事业基金是指事业单位拥有的非限定用途的净资产。
(一)、来源
1、各年收支结余的滚存数,是事业基金的主要来源。
2、已完项目的拨入专款结余,按规定留给本单位使用的,转入事业基金。
3、单位年终结账后,发生以前会计事项调整或变更,涉及到以前结余的,一般应直接转入或冲减事业基金。但国家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4、对外投资时,投出资产的评估价或合同价、协议确定的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直接记入或冲减事业基金。
(二)、形成与性质
认识事业基金的形成与性质是正确处理事业基金相关业务的前提。根据事业单位的具体业务,事业单位的事业基金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几种渠道。①单位未分配收益。即事业单位事业收支结余和经营收支结余在进行结余分配后的转入,其会计分录通常表示为借记“结余分配”科目、贷记“事业基金—一般基金”科目。它是事业基金的最主要来源,事业基金的多少直接取决于与事业单位专业业务及相关业务开展的好坏。
因此事业单位要想获得更多的事业基金,必须努力开拓业务,降低业务支出。
②按规定留归单位的专项拨款结余。即有拨入专款的事业单位,其专项活动(或工程)结束后的净结余,经拨款单位同意后留归本单位的部分。其会计处理通常表示为借记“拨入专款”科目、贷记“事业基金—一般基金”科目。这种来源所形成的事业基金,对于事业单位而言,首先要取决于有拨入专款的存在,其次专项拨款有结余,再次要经拨款上级单位同意,因此它对于事业单位事业基金的形成是相对偶然的。
③事业单位接受捐赠的货币资金、无形资产和材料等。其会计处理通常表示为借记“现金”、或“材料”科目等,贷记“事业基金—一般基金”科目,它对于事业基金而言也是一种非经常性形成渠道。
④事业单位对外投资所形成的权益。新的事业单位财务制度对事业单位的业务进行了前瞻性的考虑和制度规定,体现在会计核算方面增设了诸如“对外投资”等科目。
而事业基金的另一来源正与此有关,事业单位以材料、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对外实施投资时,评估价高于或低于原帐面价值的部分按规定应增加或减少事业基金。这部分所形成的事业基金(投资基金)是一种由投资而形成的潜在权益,而非现实的资金,对此,单位应区别于第一种性质的事业基金加强对权益项目的管理,让其为单位带来更多现实的收益。
上述1-3项来源所形成的事业基金即为事业基金中的一般基金,是一种未限定用途的资金。而第四项来源即为事业基金中的投资基金,更多表现为投资权益。
(三)、运用与管理
事业基金是事业单位未限定用途的宝贵资源,在事业单位中起的是“蓄水池”的作用,用来调节之间的收支平衡。即事业单位以后如果收入大于支出,则其差额继续转入事业基金,如果支出大于收入,则其差额用以前的事业基金来弥补;在确定年初单位预算时,如果支出安排出现缺口,也可以用一部分事业基金来弥补这一缺口。具体而言事业基金的运用方向主要有: ①事业单位日常周转所用,即体现非限定用途的本色。需要指出的是,事业单位在周转使用事业基金时,不得随意冲销事业基金,如动用事业基金购买材料时,其会计分录只能为借记“材料”等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而不能处理为借记“事业基金”科目;此外,应积极做好预算,尽可能做到收支平衡,防止随意动用事业基金,助长单位吃老本、不思进取的倾向。②弥补事业超支。事业单位在经营中,如连续出现超支(亏损),经报上级单位批准同意,可核销部分事业基金,其会计处理表示为借记“事业基金-一般基金”科目、贷记“结余分配-弥补超支(亏损)科目”。对此,首先应总结超支原因,积极探索解困措施;其次,应严格遵守核销程序,不能擅做主张、随意核销。
③投资转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材料等资产协议评估价高于或小于原值或净值的差额。作为事业基金的增减项,对此应积极做好协议评估工作,努力使单位资产保值增值。防止人为操纵评估活动,损公肥私。
此外,应针对事业基金的一般基金和投资基金的不同性质和特点,分别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和方法。对于一般基金,应本着增收节支,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出发,制定出相应的管理办法;而对权益性的投资基金,则侧重投资分析,善于行使权益,争取让潜在的权益变为现实的收益,实现由投资基金向一般基金转化。
(四)、核算
事业单位应设置“事业基金”科目,核算事业基金的各项来源、运用和结存,并在该科目下设“一般基金”和“投资基金”两个明细科目。
举例
【例1】年终,某事业单位将未分配结余860000元转入事业基金。会计分录如下:
借:结余分配 860000 贷:事业基金——一般基金 860000 【例2】某事业单位某专项任务完成,按照规定,专项结余4000元留归单位使用。分录如下:
借:拨入专款——某专项任务 4000 贷:事业基金——一般基金 4000 【例3】某事业单位以固定资产对外投资,固定资产的帐面原价为350000元,评估价为220000元。会计分录为:
借:对外投资 220000 贷:事业基金——投资基金 220000 同时,借:固定基金 350000 贷:固定资产 350000 【例4】某事业单位属于一般纳税人,某日对外投资材料一批,该批材料原价为56000元,双方协议作价60000元,增值税为10200元,会计分录为:
借:对外投资 60000 事业基金——投资基金 6200 贷:材料 56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0200 同时,借:事业基金——一般基金 56000 贷:事业基金——投资基金 56000 非流动资产基金
非流动资产基金是指事业单位非流动资产占用的金额。
(一)、非流动资产与流动资产的区别:
一个企业都有属于自己一定量的资产,而这些资产还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两种类型.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的主要区别就是能不能在一定的周期内把资产转变为流动的资金使用,对于这个周期一般都是在1年之内. 非流动资产就是不能在一年之内通过某种经济运作转化为可以资金,例如有企业的长期设备,减值物等等;相反来说,流动资产就是能在一年内转化成资金,其例子有,企业的现有或在银行的资金、商业中的应收票据和应收账款,还包括商品的存货等等。
(二)、核算
1、非流动资产基金增加的核算
非流动资产基金应当在取得长期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等非流动资产或发生相关支出时予以确认。
例子
某事业单位购买一台设备,价款30000元,已通过银行存款付讫,购买过程中没有发生其他支出。作会计分录如下:
借:固定资产
30000
贷: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
30000 同时,借:事业支出
30000
贷:银行存款
30000
2、非流动资产基金减少的核算
(1)、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冲减非流动资产基金的核算。(2)、以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对外投资时冲销该资产对应的非流动资产基金的核算。
(3)、出售或以其他方式处置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冲销该资产对应的非流动资产基金的核算。
(三)专用基金
专用基金是按财政或上级主管部门有关规定提取、设置的有专门用途的资金。包括修购基金、职工福利基金、医疗基金、科技成果转化基金、住房基金、其它基金等。专用基金的用途明确、单一,要求单位专款专用,不得随意改变资金的用途或挪作他用。
专用基金的管理原则:
1、先提后用:指各项专用基金必须根据规定的开源渠道,在取得资金以后才能安排使用。
2、专设账户:指各项专用基金应单独设账户进行管理和核算。
3、专款专用:指各种专用基金都要按规定用途和使用范围安排开支,支出不得超出资金规模,保证基金使用合理、合法。
特点
1、专用基金的提取均有专门规定,即根据一定的比例或数额提取。
2、规定有专门的用途和使用范围,除财务制度规定可以允许合并使用外,一般不得相互占用、挪用。
3、他的使用属于一次性消耗,没有循环周转,不可能通过专用基金支出直接取得补偿。
核算
(一)专用基金提取的核算 1 提取修购基金的核算
事业单位按规定提取修购基金的,按提取金额,借记“事业支出”、“经营支出”科目,贷记“专用基金——修购基金”科目
例子 某事业单位事业收入为150万元,经营收入为50万元,提取修购基金比例分别为8%和10%,共提取修购基金17万元,作会计分录如下:
借:事业支出
120000 经营支出
50000 贷:专用基金——修购基金
170000 2 提取职工福利基金的核算
年末,按规定从本非财政补助结余中提取职工福利基金的,按照提取金额,借记“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科目,贷记“专用基金——职工福利基金”
例子
某事业单位年终结转后,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科目余额未120000元,按20%的比例提取职工福利基金。作会计分录如下:
借: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提取职工福利基金
24000
贷:专用基金——职工福利基金
24000 3 提取、设置其他专用基金的核算
若有按规定提取的其他专用基金,按照提取金额,借记有关支出科目或“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等科目,贷记“专用基金”科目。
若有按规定提取的其他专用基金,按照实际收到的基金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专用基金”科目。
(二)专用基金使用的核算
按规定使用专用基金是,借记“专用基金”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使用专用基金形成固定资产的,还应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科目。
例子
某事业单位用修购基金62000元购置一台机器设备,款已通过银行付讫,设备已投入使用。做会计分录如下:
借:专用基金——修购基金
62000
贷:银行存款
62000 同时,借:固定资产
62000
(三)贷: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
论会计主体的概念本质 篇7
(一)会计假设含义
假设是什么?权威工具书作何解释?会计假设的含义如何?会计文献将哪些内容看作会计假设,进一步地,将哪些内容看作会计的基本假设?假设(Postulate),公理(Axiom),假定(Assumption),惯例(Convention),前提(Premise),原则(Principle)等概念作何区分?关于这些问题,笔者认为有两个方面需要注意:如今被人们视为会计基本假设的那些内容,究竟是不是假设?如何看待这些内容的性质?关于这两个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方面来考虑:首先,假设(Postulate)的含义如何?根据一些工具书给出的解释,笔者将假设的概念范畴总结为:假设的含义更接近于公理(Axiom);假设被公认为真(True);假设是不言自明的(Self-evident),不需要通过证明得出;假设常被用作理论(Theory)或论证(Argument)的基础。其次,人们为什么要为会计寻找假设?人们为会计寻找假设,其目的在于为财务会计的构建寻找一种依据,人们希望通过这种(些)依据来实现财务会计的内在一致。如果能够找到一些比较正确的、被广为接受的“假设”,人们便可放心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地发展财务会计。
(二)会计假设确定
人们是怎样确定会计假设的?在现有文献中,被当做会计假设的那些内容大多来自人们对现实世界的观察与总结。以两篇关于会计假设的经典文献为例:在1922年出版的《会计理论》一书中,佩顿观察到,会计师们每天主要和有关价值的经济数据而非现实中的确定事物打交道,由于价值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会计也因此充满了估计(estimate)和假定(assumption)。随后,佩顿根据当时会计所处的环境特征,总结了“经营主体”、“持续经营”、“资产负债表方程式”、“成本与账面价值”等七项会计假设。此外,穆尼茨也在ARS No.1中赞同“假设……必须从经济、政治环境以及企业界所有部门的思维模式和惯例中推导得出”(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2005)。
(三)会计假设局限
由会计假设推出会计原则的方法存在怎样的问题?首先,“不言自明”难以界定。就假设的概念范畴而言,笔者不否认财务会计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会计假设”形成的,然而这些“会计假设”是否真的“不言自明”却有待商榷。选择“不言自明”的判断标准是一件棘手的事:常识?个人偏好?还是“存在即合理”?其次,形成真正意义的会计“假设”很难做到,会计不是哲学,会计研究也并非为了探究世界的本源或宇宙的奥秘,为了制定会计原则而花费大量的精力来“参透”如何获得公理,似乎既非可行,也非必要。最后,人们很难保证自己“根据所处环境、思维模式、惯例”等得出的假设总是具有普适性,一旦外界的环境发生改变,完全由会计假设演绎而来的会计原则将可能受到颠覆性的破坏,对于会计原则的修正成本将是非常巨大的。
(四)会计假设本质
如何理解当今被称为会计基本假设的这些内容的性质?相对基本假设而言,笔者更倾向于将这些内容理解为人们使用财务会计时所采用的一些基础性的方法,它们是人们对财务会计的一种充满创造力的设计。与普通的会计原则相比,这些方法更为基础,会计原则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对这些基础性方法的使用。与基本假设不同的是,这些基础性方法并非会计原则制定的根本依据,其本身也不一定“不言自明”,他们只是人们所借助的一些方法或手段。此外,笔者也不倾向于将这些内容“消极地”理解为人们使用财务会计的局限。相反,这些内容正是人们对拉近客观环境及财务会计实用性二者间沟壑进行的尝试,由于这些基础性方法的存在,会计的反应性在某种程度上得到了提高。
综上所述,如今被视为“会计基本假设”的那些内容,大多属于人们为财务会计设计的一些基础性的方法。这些方法提高了一定环境下财务会计的实用性,如果客观环境发生改变,人们可以根据需要对这些基础性方法进行适时改进。这些基础性的方法最终是为财务会计目标的实现服务的。会计主体便是人们在财务会计中所使用的一种基础性的方法。
二、会计主体定义分类及本质确定
(一)会计主体定义
会计主体的范畴说明了财务呈报是围绕着谁来进行的。在现有文献中,人们对会计主体这一术语有着不同的表述:ARS No.1、APB第四号报告、亨德里克森(1987)、沃尔克等(1992)、贝克奥伊(2004)等使用的是会计主体,佩顿(1922)、佩顿等(2004)使用的是经营主体(Business entity),戴维森(1982)使用的是公司个体(Corporate entity),而美国会计学会(1965)认为这一概念不应仅仅限定在“经营”(Business)范围内,还应包括非营利组织、政府部门和慈善机构等其他形式的经济活动,因此,该委员会采用了范围更广的术语“主体”(Entity)或经济主体(Economic entity)。关于会计主体的定义,文献一般认为有两种定义方法。第一种定义以ARS No.1的观点为典型,亨德里克森(1987)将其总结为“具备这样一些特性的经济单位,即能控制所拥有的各种资财,承担关于作出和执行各种承诺的义务,以及进行各种经济活动”。第二种定义方法则是“根据不同用户的经济利益来定义会计主体,而不是根据经济活动和管理控制来解释会计主体。该方法是以用户为导向的,而不是以企业为导向的。用户的利益,而不是企业的经济活动,规定了会计主体的界限以及财务报表应包括的信息”(贝克奥伊,2004)。此种定义方法以美国会计学会(1965)的观点为代表:“识别经济主体的边界有两个步骤:确定有利益关系的个人或集团;确定这些个人或集团的利益的性质”。在笔者看来,上述两种定义方法体现了不同的思路。第一种定义方法蕴含了归纳的思想,通过对一系列的特征进行归纳来描述什么是会计主体。第二种定义方法则体现了实用主义的思想,即会计主体范畴的界定是由用户的最终目的(或最终效果)所决定。
(二)会计主体延伸分类
前文讨论的这些与会计主体有关的术语主要涵盖了原先会计假设范式下的一些内容。随着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研究范式的主流化,相继出现了一系列新的与会计主体类似或有关的概念,这也令相关的术语群显得有些庞杂:(1)报告主体(Reporting entity)。IASB 2005年发布的一份观察员信息(Information for Observers)认为,涉及报告主体概念的核心文献主要有三篇:《报告主体的定义》(Definition of the Reporting Entity),即SAC No.1;ASB《财务呈报原则报告》(Statement of Principles for Financial Reporting)的第二章:《报告主体》(The Reporting Entity);FASB的一份“部分草案文件”(Partial draft document):《报告主体—暂时结论》(Reporting Entity—Tentative Conclusions)。其中,SAC No.1首先定义了“主体”、“经济主体”、“控制”与“一般目的的财务报告”,继而为“报告主体”下了定义;ASB(1999)把报告主体定义为这样一个主体:“如果存在对于财务报表所提供信息的正当需求,这一主体就应准备并发布财务报表;同时,它还应是一个有结合力的经济单位(Cohesive economic unit)”,并认为报告主体的边界由其可控的范围(Scope of control)所决定;而在FASB那份关于合并的草案当中,也提到了“主体”、“经济主体”、“经济单位”、“控制”等概念,其观点与前两篇文献有着一定相似之处,但其最终并未对报告主体给出一个明确的定义。2010年3月11日,IASB与FASB共同发布了一份关于报告主体概念的征求意见稿,这份征求意见稿将报告主体定义为“一个关于经济活动的限定性区域(A circumscribed area of economic activities),有关这一限定性区域经济活动的财务信息可能对那些难以直接获得以下两类信息的当前或潜在权益投资者、贷款人及其他债权人有用。这两类信息包括向主体提供资源所需的决策信息,以及用于评估主体管理层及董事会使用所提供资源的效率及效果的情况”(IASB,2010)。简言之,一个报告主体应具有三个特征:主体的经济活动正在进行、已经进行或将要进行;这些经济活动能够与其他主体的经济活动及主体所处的经济环境客观地区分开来;关于主体经济活动的财务信息与财务呈报目标所要求提供的信息是一致的。IASB与FASB同时还认为上述三方面的特征只是识别报告主体的必要条件,在很多情况下,上述这些特征的归纳并不充分。(2)经营分部(Operational segment)。IASB(2008)将经营分部定义为“主体的一个部分(Component of an entity):它可能通过从事经营活动挣得收入和发生支出(包括与同主体其他部分进行交易而产生的收支);其经营结果通常被主体的主要经营决策者(The entity's chief operating decision maker)用来决定如何对此分部进行资源配置及评估分部的绩效;单独的(Discrete)财务信息对于分部适用”。FASB则在第131号财务会计准则公告(FAS 131)中对经营分部(Operating segment)下了定义。(3)“企业”(Business)。在最新版本的定义中,IASB(2008)和FASB(2007)都将“企业”(Business)定义为“业务活动与资产的有机集合,通过运营及管理这一集合,为的是直接向投资者或其他所有者、成员或参与者提供以红利、更低成本或其他经济利益为形式的回报”。除了上述术语之外,还有诸如报告分部(Reportable segment)、报告单元(Reporting unit)等有着特定含义的术语存在。可见,人们一直在不断地为这些术语寻找合适的定义。
(三)会计主体的本质
人们为什么会产生定义会计主体(或其他各种主体)的想法?笔者认为这是出于实用性方面的需要。在最早对会计主体进行系统性论述的《会计理论》一书中,佩顿(1922)便已指出“几乎所有的会计师都假定存在不同的经营主体”,可见,在佩顿将其“升华”为“假设”之前,对会计主体的使用便已广泛存在。可以推测,会计主体概念的产生很可能来自人们创造和使用财务会计的需要。从本质上看,会计主体是人们为财务会计进行的一种设计,它是实现财务会计目标的一种手段。在实用主义的视角下,概念范畴是由行动的最终效果所决定的。对于作为手段的会计主体来说,探究其概念的本源,目的在于保证会计主体能够发挥某种作用以达到我们想要的效果。正因如此,考虑“会计主体究竟是什么”是为确定“什么应属于会计主体”服务的,对“什么应属于会计主体”进行合理的界定,将为财务会计目标的实现提供更好的效果。IASB与FASB认为征求意见稿《财务呈报概念框架:报告主体》所归纳的报告主体的三个特征并不充分,从一个侧面也体现出对会计主体概念进行的界定只是为实现财务会计目标所采用的一种手段。
(四)会计主体的确定
人们或许可以按照以下思路来确定什么应属于一个会计主体:明确财务会计的目标;明确会计主体在实现财务会计目标过程中应发挥的作用;为保证作用的发挥,会计主体应具备怎样的属性(如控制);依据这些属性去设计或寻找某些参照物(如法律主体、分部、集团等);将这些参照物视为会计主体的范畴并将其融入到具体的会计准则之中,以此来为财务会计目标的实现服务。总之,“会计主体”是人造的,它具有哪些特征取决于我们使用的需要。我们的思维或许应是:以最终效果为导向来设计会计主体的特征,而不是首先凭借个人智慧来洞察会计主体“已存在”的本源含义,并在这一本源含义的基础上演绎出财务会计的一系列具体构造。上述这一实用主义视角或许也能解释为什么前述第二种关于会计主体的定义方法在目前使用更为广泛的原因。
三、基于电子商务模式下会计主体例解
(一)网络经济背景下的会计主体
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越来越多的新工具和新方法为人们所用,现如今,互联网的应用已经渗透到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之中。在这一背景下,有学者认为,“网络公司(Virtual Corporation)……分合迅速,联合、协作方式多样,使传统会计主体……所强调的单个的、独立的企业实体不能适应计算机网络上各独立法人企业组成的临时联盟体的新情况。会计主体……已不再能为网络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范围和立场提供基本的支持(孙铮等,2000)”。笔者并不赞同上述观点。笔者认为,在网络经济的背景下,由于更为复杂的新事物的出现,界定会计主体概念范畴的思维甚至变得更为重要。正如杜兴强(1999)所说,随着网络公司的出现,“会计主体的内涵并未因此而不存在,……受到冲击的只是会计主体的形式而已”。我们要做的仅仅是更为细致地对新事物进行拆分,通过将其与传统事物进行比较来把握新事物发生变化部分的性质,并针对这些变化来寻找或设计相应的参照物作为会计主体,以此来满足财务呈报的需要。风险投资业内如今流传着这样一种观点:创新的含义早已不再局限于技术,商业模式的创新同样可以为商人们带来巨大的利益。在笔者看来,互联网的出现无非给我们带来了以下两种变化:首先,我们比以前多了一种可支配的工具;基于这一工具,人们设计了诸多的模式(就网络经济而言便是商业模式)来满足自身的需要。尽管基于互联网的应用难以穷举,但就实质而言,由互联网衍生而来的新事物大多难以脱离这两个范畴。
(二)电子商务平台会计主体
如何将会计主体从这些纷繁复杂的应用之中清晰地剥离出来?笔者认为关键还是在于“利益”这一核心。考虑到电子商务是网络经济的一个具有典型性的代表,接下来笔者打算借助一个例子的演示、并以前文所提到的确定会计主体的程序为基础,来尝试探讨电子商务环境下会计主体界定的一些注意事项,并将其作为网络经济下会计主体界定的参考。这个例子涉及两家卖场形式的企业及各自卖场中的商户,这两家卖场一家是传统企业的代表—xmxx城市广场(简称城市广场),另一家则为中国电子商务的佼佼者--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宝网。笔者将主要探讨进驻城市广场的企业,忽略进驻城市广场的个人。同样,笔者将主要探讨淘宝网的淘宝商城,而忽略淘宝网的集市(即C2C,个人之间的交易),探讨将围绕着对于盈利模式的分析。作为一个实体购物平台,城市广场的盈利模式如下:向租户收取租金(部分租户的租金是保底加抽成,如果是抽成,则包括每件商品)、服务费用(物业管理费、有读表的水电费、公摊水电费等);广告费用(只有外墙的广告位置出租收取费用);实体资产的增值收益。作为一个网络购物平台,淘宝商城的盈利模式如下:对进驻商城的各商户按其实际交易额收取交易额的0.5%到5%的服务费,服务费的百分比由商品类目而定;对于第二年续约的商户,还将收取6000元的技术服务费;提供淘宝直通车、超级卖霸等辅助营销的增值服务。可以看到,尽管形式上有所差异,城市广场与淘宝商城的盈利模式在实质上还是有着很多的相似之处。具体表现在:都可看作大卖场,二者都拥有可用来换取租金的平台效应;二者都可为商户提供有关营销的增值服务,所不同的只是前者把广告挂在商场外墙上,后者则把广告挂在主页或搜索引擎的前几行;城市广场可以借助实体资产(比如房地产)的增值获益,淘宝商城则可以利用信息化的特点通过提供诸如关键词竞价、CRM(客户关系管理)软件助手、搜索引擎、诚信担保以及日益兴起的云计算等手段来取得收益;此外,关于物流配送方面,二者间也不存在显著的差别。尽管直观上淘宝商城是由阿里巴巴提供的“虚拟商场”及各商户的“店铺”构成的一个虚拟联合体,商户看起来也好像处于不断变化之中的“流水的兵”,然而这并不妨碍淘宝商城与商户间利益界限的清晰划分。就实质而言,淘宝商城的盈利模式也只是传统购物平台盈利模式在互联网下的一种模仿,那些看起来“颠覆性的创新”,在传统中都是有迹可循的。
(三)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会计主体影响因素
探讨资产概念的会计与税法异同 篇8
关键词:资产的概念异同对策
一、 资产的概念
(一)会计方面的资产概念。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明确规定,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该定义强调了资产的三个特征:
1.资产的实质是具有服务潜力,能为企业所利用,把潜力释放出来,就为企业带来未来的经济利益,预期会给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是指直接或间接导致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企业的潜力。单位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告并不是偷逃税款,但有可能是为了套取上级的财政拨款或者专项资金,这样的行为的危害绝不仅仅是经济利益上的损失,而且包括对政府等单位的公信力的侵害,因此这种危害应当更加严重,而刑法中并未有相应的法条对接。
刑法中第161条规定的提供虚假财会报告罪的犯罪主体只是公司,并不包括其他企业形式。《刑法》在主体上有所限制,如提供虚假财务会计报告仅适用于公司制企业,相对于会计秩序混乱状况而言,其惩治力度仍显不够。[4]而我们知道,其他企业提供虚假财会报告有可能是为了获得社会公众的投资、借款等行为,此时虚假的或者隐瞒重要事实的财务会计报告,仍然可能严重损害其他人的利益,而刑法中并无对应的犯罪。
《会计法》与《刑法》的对接出现了若干的真空,导致会计法中规定的数项法律责任无法得到有效的实现,因此有必要在未来的刑法修订案中加以规定,以期能实现会计法规定的若干刑事责任能有名有实,从而保障会计法治的实现,促进会计秩序的良性健康发展。
三、现行《会计法》有关刑事责任的条文修改的思考
《会计法》作为全面规范会计行为的基本性法律,在规定具体的会计行为之后,专章规定有关的违反会计法的责任也是正常的,而在责任中规定相应的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是对前述会计行为的保护。但在刑事责任的规定中,笔者以为,应当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注意和刑法的衔接。在刑法中并未有直接的会计造假行为等直接的规定,会计上的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都是为了编制一个虚假的财务会计报告,而虚假的财务会计报告往往是为了偷逃税、发行股票甚至是清算中少付或者不付给债权人等目的。《会计法》在规定相关刑事责任的时候,应当注意目前已经被刑法认定为犯罪的行为有哪些,不能想当然规定某些行为构成犯罪。会计法与刑法的不协调在有关词语的含义上指称不同,比如:刑法中的单位领导人和会计法中单位负责人的含义并不相同。刑法第255条规定的是单位的领导人,会计法规定的是单位负责人。两者的不同规定,应当在法律进一步修订的时候加以完善。单位领导人的范围要超出单位负责人的范围,在会计造假中或者受打击报复的,其产生影响力的不仅仅是单位的负责人,而且包括单位中有关的有职权的领导人,如国有企业中的党委书记则当然可以对会计从业人员产生直接的影响。
二是注意语言上的表述。在《刑法》的修正案不断更新的时候,《会计法》应当考虑立法用语的技巧。《会计法》是规范会计行为的一个基本法,如果法律条款过于具体琐碎,则会导致权威性、独立性不强。[5]会计法规定的核心更多的应当是行政责任,作为一部社会管理秩序的经济法,会计法应当注意自己的定位,有关的民事责任在法律责任中可以单独一条进行规定,“因会计违法造成国家、集体、第三人利益损失的时候,应当承担民事赔偿责任。”而有关的刑事责任也可以照此表述,“有本章规定的违法行为,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通过这种分立式的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的规定,《会计法》将变得更加具有执行性,刑事责任由专门的《刑法》规范,可以避免《会计法》规定与《刑法》规定的不一致之处,使《会计法》更加简明和可执行,民事责任按照民法和侵权法等的规定由当事人自主选择也符合当事人自愿的处分权利的原则。
三是必要的时候在刑法修正案中增设“扰乱会计秩序罪”。《会计法》第42条规定的若干行为,部分内容在其后的43-47条都有了对应性的规定,同时部分行为也成为刑法中规定的犯罪的手段,已经被吸收。但还有部分行为在刑法中并未有相应的刑事责任,如企业(不是公司制的企业)出具虚假财务会计报告骗取银行贷款,机关事业单位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告套取财政拨款等行为,对于这些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应当规定相应的罪名加以处治,扰乱会计秩序罪则可以囊括这些严重危害社会经济秩序和社会管理秩序的行为。
参考文献:
[1]刘燕.《会计法》,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 年版.
[2]李光忠.《会计法若干基本理论问题的探讨》,《财会通讯》1995 年第 9 期.
[3]李明辉.《浅谈会计人员法律责任》,《财会月刊》2004年第2期.
[4]陈韶君,郑敏:《论会计法与相关法律制度的协调与对策》,《财会通讯》2005年第9期,第86页.
[5]李振华.《会计法律责任若干问题研究》,《大众商务》2009年第1期.
[6]陈新.《论〈会计法〉法律责任制度的完善》,《现代商贸工业》2009年第20期,第259页.
【预算会计概念】推荐阅读:
预算会计07-25
现行预算会计11-18
政府预算会计08-18
预算会计改革论文10-19
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的联系10-20
财政预算会计制度研究05-15
预算会计制度改革论文07-06
部门预算与会计核算10-01
总预算会计答案06-02
预算会计的核算方法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