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事件性新闻范文

2024-10-19

非事件性新闻范文(精选4篇)

非事件性新闻范文 篇1

男子在水底一口气骑车前进855米刷新纪录

报道,意大利自行车手莱乌奇早前拍摄吉尼斯世界纪录节目“Lo Show Dei Record”,挑战在水底骑健身自行车最长距离纪录,结果他以“一口气”前进了855米,刷新纪录。

主办单位准备了一个注满水的大型水缸,里面放置一台可计算前进距离的健身自行车。

莱乌奇先深呼吸,然后进入水缸拼命踏了约4分钟。

据悉,早在4年前,莱乌奇已是这个纪录的保持者,他当时在同一节目挑战水底骑自行车,创下767米的纪录。

非事件性新闻范文 篇2

与事件不同, 它们往往没有明确的主体, 没有事件所具备的明晰的时间和空间界限, 缺少具体的发生、发展过程, 但可以更广泛、更深入地反映现实, 在更广阔的领域发现和提出问题, 从而发挥新闻报道的舆论监督、舆论引导作用。

非事件性新闻有助于发挥媒体的“主题意识”, 改变只关注已知事件, 被动采访的做法, 主动去采写尚未构成事件的社会问题, 这样也有利于拓展新的报道领域。

非事件性新闻的写作, 要求记者通过对材料的选择和运用, 将其变化, 其问题性、新闻性, 明显地揭示出来, 摆在观众面前, 而且要将散在的事加以概括和集中, 将具体的数字量化。比如, 俄罗斯《论据与事实》周报的一篇名为《家务活不轻松》的报道是这样写的:“家庭主妇的家务活是最繁重的一种活计, 据统计, 一个要照顾两个孩子和丈夫的妇女, 每年要刷1.3万个盘子, 8000把刀叉, 3000次锅, 一个家庭主妇要搬动和归置的餐具, 算下来每年有5吨重。”主妇的家务劳动看上去微不足道, 然而, 这篇文章通过总体的量化, 却让人清楚地认识到家务活是如此的繁重。

非事件性新闻可以采取两种报道形式:综述型报道和微缩型报道。

1.“微缩型报道”, 就是以点带面, 所谓的见人见事, 通过关注一个简单的对象, 记者可以把复杂、抽象的信息变成具体、形象的例子。这种报道形式的关键, 在于采访对象的选择, 要具有代表性, 本身能引起观众的兴趣。

2.“综述型报道”, 是不局限于某一单一的对象, 采用多管齐下的方式。比如, 像反映“免农业税对于当地经济和农民心理的影响”, 就可以选择一个村子或乡镇进行报道, 这样能够让作者有最大的报道空间, 挖出好故事的可能性也更大, 可以从不同的侧面、角度, 将采访所得的各种元素综合运用, 而且还能让故事节奏变快, 有更多新闻的味道。

如何选取报道角度, 同样是非事件性新闻报道成功与否的关键。

非事件性报道更需要新颖的报道角度, 在开始采访之前或者报道之中, 你都要考虑你自己对于这个故事的感觉, 如果你对故事的主要方面, 或者发展情况感到可笑、怀疑, 或者愤怒的话, 试着明确是什么因素导致你产生了这种感觉, 跟着你的感觉走, 记住你对它们的分析, 因为这些感觉将很可能把你的报道和写作引入你没有预料到的新领域。

在采访之前, 我们对这个报道都会有一定的设想和计划, 在具体采访过程中, 一方面, 要想方设法去寻找能够证明预想的材料;另一方面, 要重视与前期预想相反的证据, 因为很可能好的故事就藏在事先没有想到的地方。

选取好角度, 在新闻写作中, 更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首先, 稿件的写作, 要体现出速度感。尽可能使用短句, 最理想的句子是:主语 (主语+动词) , 后面带动一连串的宾语和从句, 这样的句子能够用最小的空间传达更多的信息。比如:“运用他精确无情的逻辑, 工程师告诉人们地下水与河流主干道是连通的, 胡乱抽取地下水将减少河流的流量, 那样新墨西哥州就无法履行它同德克萨斯州的法律义务, 因为两州共有的河流, 这样要不了多久, 为了满足德克萨斯州的水供给, 盆地居民的用水将被中断, 让新兴城镇计划破碎。”

其次, 用词要具体。要审视自己所运用的每一个词, 找到更加准确的词语和句子, 具体的名词能够让故事变得更清晰, 具体的动词能够增加活力和表达的深度, 但是要尽量少用形容词和副词, 不要刻意的修饰。

再次, 重要元素要逐渐深入, 反复强调。要做到这一点, 在做采访计划的时候就应该选择不同的角度, 寻找一定数量的现象、引语和事例, 写作时把这些元素混合在一起, 一次只提供一小部分, 这样才能抓住观众的心, 他不仅仅可以被说服, 而且会全神贯注地投入到故事中去, 因为你提供了各种各样的证据, 让你的报道更有说服力。

同时稿件的写作, 要体现出发生的连动性, 要有动感。最理想的动感是让报道按照:发生———影响———反作用的结构顺序自然发展。发生———某件事情开始, 可能非常具体, 也可能是一种微妙的潮流, 也可能是整个社会的发展。影响———随着事情的发展, 它开始给人、地方和机构带来具体的影响, 可能是好的, 也可能是不好的。反作用———随着影响变得越来越明显, 越来越强大, 那些被影响的对象, 可能试图延缓、中止、扭转、减轻或者推进这些影响, 取决于他们从影响中获利还是受害。另外一种类型的动感是可以自给自足的, 最常见的一种, 是对立元素轮番出现, 形成交锋的动感, 要不断地调整观众的注意力, 它的前提是我们必须在故事的采访阶段找到这些对立的元素, 才能在后面的写作中运用这些元素。

谈非事件性新闻的根据 篇3

对于许多报纸,尤其是对于省报、行业报而言,一种风气的形成、一段时间情况的总结、开展一项活动的经验等这类长期性活动是常常需要报道的内容。因此,写好这类非事件性新闻是很重要的。然而,通过对多家报纸的调查,我们发现,刊登在报纸上的非事件性新闻有相当一部分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总体说来,缺乏恰当的新闻根据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新闻根据即指新闻发布的依据,即事实的最新最近的变动。它不仅是记者或编辑编发新闻的时间依据,还是刺激读者阅读欲的有效手段。它能显示新闻的及时性,因此一般都写在导语中。

那么,非事件性新闻的新闻根据应具备哪些条件呢?

首先,新闻根据必须要与所报道的新闻事实紧密相联。如果没有联系,那么,这一新闻根据不能成立。也就是说,不是随便找出一个变动,冠以"某某日"或"今天"这样较近的时间词语就可以成为新闻根据的。非事件性新闻需要一个在时间最近点上的变动作为新闻根据,而这个根据必须与新闻事实密切相关。否则,就会造成新闻前后脱节,甚至失实。

其一:

南市区学山东见成效

前七个月产值利润居三区之首

本报讯今年以来,南市区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结合本区实际,学习山东经验,努力搞好全区商品经济大合唱,生产、效益同步增长。1至7月份完成总产值4213.4万元,实现利润602万元,分别占年计划的94.7%、92.8%,比去年同期增长65.5%和58.2%,居三个市区之首。

……

作者在导语中描写的"学山东"这一活动,实际上正式开始于6月。读者不禁要问:1月至7月完成的产值与利润与"学山东"有什么相干呢?因此,以"学山东"这一变动作为报道1至7月份成绩的新闻根据是不妥当的。这两者之间没有紧密的联系,以此作为新闻根据甚至会造成报道失实。因此,这一新闻根据不能成立。

其二:

石市千余家非公有制企业建立党组织

2万多名党员过上正常组织生活

本报讯近日,中共北方教育投资有限公司党支部正式宣告成立,连日来,这个党支部的18名党员沉浸在找到"家"的喜悦中。至此,石家庄市在私营企业、个体工商业、外商投资企业等符合条件的非公有制企业全部建立了党组织……

这篇新闻是以某一家公司成立党支部这一最近的事实作为新闻根据,报道石家庄市在非公有制企业中建立党组织这一具有过程性、持续性的事实的。而这家公司作为一家非公有制企业成立了党支部这一事实,是与整个新闻所报道的事实有紧密联系的。因此,它采用的新闻根据是恰当的,它能够作为一个新的发布的契机,将这一过程性的事实带出来。遗憾的是"近日"这一时间,使得这篇新闻的时效性略显不足。

其次,一般说来,新闻根据本身也应有新闻价值。没有新闻价值的新闻根据会对读者产生误导,使读者接受错误的信息,将读者的注意力引向歧途。而恰当的新闻根据不仅能表明新闻的时效性,而且能把新闻中最重要的、最新鲜的事实集中扼要地点出来,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吸引读者读下去。

且看下面这两则新闻。

其一:

长安区南村镇健全干部《亲民》机制

《两卡》拉近干部心

这几天,为给刚建起的150亩养羊基地买羊,某市长安区南村镇大丰屯村党支部书记范孟勇简直忙坏了。他说:"镇政府帮俺村弄了这么大个项目,办不好咱对得起谁呀?"

……

办养羊基地,是镇政府帮某村办的实事。这是好事,然而,这对于后面的新闻正文中,所报道的内容即该镇为40多名机关干部制作了"便民服务卡"和"基层周报卡",以此来作为对干部考核的依据这一事实没有价值。因此,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新闻根据选用了一个比较近的时间,而且描写的也生动引人,但是这一新闻根据对报道整个新闻事实根本没有价值,虽然起到了吸引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却使得读者接受了错误的信息,干扰了读者的视线。因此,这个新闻根据用在这里是不妥当的。

其二:

我省治理烟草市场秩序再出重拳

专项整顿突出五个重点

本报讯从今天召开的全省依法整顿和规范烟草市场秩序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获悉我省将采取严厉措施,打击卷烟经营违法犯罪,维护卷烟市场经济秩序,省委常委、省政法委书记冯文海、副省长郭世昌出席会议并讲话。

近年来,尽管我省对制售假冒卷烟的重点地区进行了集中整治……

这篇新闻选取了最近的"今天"召开的一次会议作为新闻根据,报道了某省治理烟草市场秩序工作数年的情况。这一新闻根据不仅具有"今天"的特点,而且它是某省的一个有省领导参加的省级工作会议,它本身也包含着很大的新闻价值。可以说,这是一个非常妥当的新闻根据。

以上两点是非事件性新闻的新闻根据应具备的要素。

但是,也有的时候,实在找不到一个最近的有新闻价值的新闻根据,而需要报道的内容却非常重要,必须要进行报道,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怎么办呢?

一般说来,这时非事件性新闻的导语采用叙述性导语来进行处理比较妥当。即将整个新闻事实中最重要、最吸引人的事实进行概括叙述充作导语,而不用新闻根据,以免降低新闻事实的新闻价值。

不过,写非事件性新闻,因为它常涉及事件几年来的变化,最好还是要有最新的事实作为新闻根据。否则,不仅新闻缺乏时效性,减低了"新闻味",而且可能给读者一种印象,即什么是新闻并非是由客观因素决定的,而是由记者的主观因素决定的。这就不能不削弱了新闻的力量。

事件性网络流行语与新闻传播 篇4

一、网络成为事件性网络流行语的载体, 是人们发表意见表达民意的符号

现今更多的人在利用网络媒体获取信息。网络媒体对使用者的要求高于普通媒体, (要求使用者具备计算机操作和网络信息获取的基本技能) , 加之网络媒体使用者的年轻化、高学历化、思维敏捷化、追求时尚个性化的特点, 是网络流行语在互联网中的传播成燎原之势。这种表达方式符合现代人追求新、奇、快、变的需求, 节省了人们获得相关新闻事件的时间, 人们在利用网络媒体了解新闻的同时还可以发表个人观点。这些观点在网络虚拟空间里反映但是以现实社会的新闻事件为依据的真实事件, 事件性网络流行语的背后就是某个现实社会真实新闻事件的反映, 人们透过这些包含“有特定含义的”流行语引发思考, 传播观点, 这些在网络里流行的符号最终又将会影响到我们身处的现实社会。

二、媒介融合时代新闻传播方式加速了事件性网络流行语的传播

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和手机等媒体在处理信息内容上的数字化, 多媒体化及传播形式的多样化, 使事件性网络流行语得以在多种媒体之间相互传播, 这些语言除在网络间传播外, 在传统媒体上也广泛传播着网络信息, 媒体间相互借用内容和传播方式增强不同媒体之间的交融与互动, 让人们有更多选择接受信息的渠道和方式。对于不上网的受众他们对网络流行语的熟知就得力于传统媒体的传播。网络多媒体在呈现信息及内容表现方式上的优势比传统媒体更具备表现力, 即将传统媒体相互分离的各种信息内容 (如语言、文字、声音、图像和影像等) 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进行各种信息的处理、传输和显示。在内容上, 人们可以通过多种媒体对不同形式的新闻进行解读, 无限的存储空间和全天候传播优势进而呈现出内容报道的连续、全面的、深层次性、分众化, 媒体的融合不仅在技术上支持着全媒体的融合 (不同类型的媒体接受相同的信息内容) , 而且真正实现了内容的融合 (人们在不同地域可获得各自所需的信息也可用一种媒体接受多种信息) 实现了实时动态的传播效果。这就改变了传统媒体中的报纸, 杂志它在呈现内容时要受到栏目版面、出版时间的限制;电视在传播信息内容时受时间段的限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网络环境中受众不再是被动地接收信息, 他们利用网络获取信息的同时也可以参与到信息的制作与传播的过程中。甚至会对网络信息的选择和发布造成影响而反射到现实社会中。如网络应用自身优势设置互动性栏目, 在线调查、网友评论、网友留言、参与报道等。既有传统媒体的栏目版块特色又突显网络传播的便捷性, 拉近了网民与网络之间的距离, 人人都可以利用它发表观点, 使事件性网络流行语传播的另一原因, 满足了受众的不同需求。

三、事件性网络流行语背后的新闻事件, 折射出的是网络舆情

事件性网络流行语是以现实社会的大事件为背景。当“我爸是李刚”、“一个非常艰难的决定”等网络流行语大量涌现时, 我们必须知道流行语与相关事件的关联性如“一个非常艰难的决定”就是指2010年11月3日“QQ与360大战”中, 腾讯向8亿用户发布消息称:“亲爱的QQ用户, 当您看到这封信的时候, 我们刚刚作出了一个非常艰难的决定。在360公司停止对QQ进行外挂侵犯和恶意诋毁之前, 我们决定将在装有360软件的电脑上停止运行QQ软件。”这一事件能迅速成为网络流行语, 是缘于“QQ与360大战”中“殃及”到的是众多QQ用户, 反映了公众对腾讯公司剥夺消费者选择权而感愤怒的情绪。在这场公司大战中, 众多QQ用户仅是这场争端中的观望者, 他们利用网络表达了对这一事件的观点, 都说消费者的利益至上, 但消费者的利益应该由谁来代表?在市场竞争过程中想牺牲用户的利益打败对方, 靠垄断和漏洞显然不行。“我爸是李刚”是社会对“富二代”、“官二代”们的怨声载道, “李刚”这个名字所影射的, 是有权有势官员们的形象, 有了当官的父亲, 是否就能压垮一切包括社会的正义和良知呢?流行语中反映的是人们内心深处对“权利的焦虑”对滥用公权的质疑和讽刺。表达了人们渴求了解公共利益的真相。事件性网络流行语的传播, 是网民参与社会活动的话语权、实现言论自由的体现。所反映的网络舆情是社会发展与网民群体心理共同作用的结果。例如反映物价的网络流行语中“蒜你狠”、“豆你玩”、“糖高宗”、“姜你军”、“油你涨”、“苹什么”……, 就是对飞快上涨物价的质疑, 引起了政府相关部门的重视, 现在国家出台的调控抑制物价上涨的措施就是倾听民意、体察民情, 接受老百姓的监督, 解决群众实际困难, 化解社会矛盾的最好体现。领导者在拥有权力的同时要取信于民、用权于民, 体现公仆的形象。事件性网路流行语加速了新闻事件的传播, 同时也使新旧媒体间的舆论监督形成合力。是网民表达对观点和宣泄情绪的符号。

四、网络流行语与现实语言在使用中相互交叉存在的问题

“网络流行语”虽然在网络的虚拟世界里传播, 但它源于现实生活又会影响现实语言的使用, 它的表达对加速新闻事件传播、提升社会关注度方面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这些流行语所用词语的短小, 有时候仅凭字面意思是难以明白词语的引申含义。其特殊的指向性会因使用语境的不同而导致沟通的不畅, 与此同时所用词汇的持久性和生命力会随着时间、事件的兴衰而起落;随事件的淡出而遗忘能够流传的属于精品。事件性网络流行语是时代的反映与人们的生存方式和思维状态密切相关。网络时代反映在语言上的就是一种力求新、求变的个性化心理。事件性网络流行语在记录现实的同时也记录着时代的深层心态。当新闻事件随网络流行语被快速复制, 飞速传播不断渗透到现实生活时, 它正在影响和干扰着我们的生活, 当我们不懂事件性流行语的含义时便不能进行顺畅的交流。我们不必刻意去推广它, 更不必去禁止。应该慎审的使用它, 用的得当不仅显得形象、生动、风趣时尚也能体现出传播效果。

网民是网络流行语的创造者在网络开放的平台上当享用言论自由权利的同时应该承担媒体的义务即为自己发布的信息负责, 保护公民的言论自由, 名誉权、隐私权对社会负责, 不传谣、不侵犯他人权利, 只有遵循这些底线才能使网络流行语的生命力得以延伸和发展。

摘要:事件性网络流行语与现实生活中的新闻事件息息相关, 人们用这种方式揭露着生活百态, 并以简洁智慧的语言表达着对新闻事件的真实感受。其不乏幽默讽刺之感, 增加了读者对新闻事件的新奇感与关注度, 成为受众表达个人观点的新方式。

上一篇:政府会计制度财务报表下一篇:混凝土搅拌站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