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表附注(精选10篇)
报表附注 篇1
1会计报表附注披露动因
会计报表附注是会计报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对会计报表本身无法或难以充分表达的内容和项目所做的补充说明和详细解释。《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规定, 会计报表附注的内容主要包括:不符合基本会计假设的说明;会计政策的说明;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承诺事项的说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说明;资产负债表重要项目的说明;盈亏情况及利润分配情况;资金周转情况;其他重大事项的说明。面对林林总总的报表附注内容, 很难将其披露动因一一加以阐述。现仅以会计政策及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为例对报表附注披露的动因进行探讨。
1.1会计政策披露动因
会计政策是指企业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和统一会计制度规定的原则, 制定的适合于本企业会计制度所采用的会计原则, 以及企业在会计核算中对于诸多可选择的会计处理方法中所选择的适合本企业的会计处理方法。
由于具体原则和会计处理方法均可依据企业自身特点制定, 加之企业经济业务的复杂性和多样化, 导致了存在着不只一种可供选择的会计政策。例如:企业期末存货计价方法就有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等。每一种计价方法对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中诸多数据的影响都是不同的。这就使得财务报表所提供的信息因选择不同的会计政策而出现差异, 从而造成会计信息的不可比性。为使报表使用者能更清楚、更方便地比较和分析企业的财务报表, 要求企业报出财务报表的同时, 提供编制这些报表所遵循的会计政策是十分必要的。
再者, 会计信息使用者在获得信息后, 首先考虑的是其质量水平及决策有用性。会计政策披露有助于信息使用者评估会计信息质量。对同一项经济业务采用不同的会计政策进行处理所起到的结果必然不同。但哪一种会计信息更能公允地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只有在企业披露其会计政策后, 信息使用者才能进行评判。比如在价格持续上涨时, 企业用先进先出法对存货计价, 会导致企业虚增利润。此会计政策一经披露, 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质量将做出较低的评价, 在决策时就会不完全依据甚至于不依据此信息。
1.2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披露动因
财务报告反映企业在规定日期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截止到规定日期的现金流量变动情况。在实际工作中, 有些交易或事项是在资产负债表日以后, 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前发生的, 而且这些交易或事项对企业报告期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现金流量可能会产生较大影响。为了使财务报告的使用者能够全面、客观地了解企业的财务情况, 就必须对这些交易或事项进行调整或在附注中进行说明, 以提供示范性会计数据来补充资产负债表日编制的会计报表的信息。
2会计报表附注的作用
2.1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
会计信息披露的目的在于帮助信息使用者做出更为合理的决策。充分发挥会计信息的做用, 提高会计信息的使用价值, 必须使会计核算提供的会计信息与会计报表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要求相关联。但由于会计报表只能以数字描述, 而且提供的是关于企业的历史信息, 无法详尽地表述各项目的具体信息以及披露预测性的信息, 而会计报表附注对表中各项信息所选用的会计政策进行说明, 并补充一些项目当前或未来的信息, 可提高会计信息有用性。
2.2加强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信息如果不可靠, 可能导致信息使用者做出错误的决策。报表中的信息不会仅因为它严格遵守会计准则, 选用了恰当的会计政策就能保证其可靠性。例如:当“应收账款”所核算的企业赊销额是公允的, 但它却不一定能充分揭示其可收回余额。如不在报表附注中进行账龄分析或不补充说明有无抵借发生, 就会削弱“应收账款”所提供的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2.3保证了会计信息的完整性
从形式上说, 会计报表以数字表示为主, 会计报表附注则重在文字说明, 辅以投资者能从中得知企业全部重要的信息, 以有助于他们做出最佳的投资决策。从内容上讲, 会计报表附注包括了企业概况, 企业采用的主要会计政策, 会计报表重要项目的明细资料, 企业重要事项, 期后事项、或有事项的揭示等, 从而使会计报表提供的信息更加完整。
2.4协调互相矛盾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
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有客观性、相关性、重要性和可比性。但各种质量很难全部达到要求, 它们之间存在矛盾是难免的。客观的信息未必可比, 可比的信息有时不够重要等, 会计报表附注不失为一种调合这些矛盾的良方。比如, 可比性要求会计信息可以横向、纵项对比。而要达到可比, 就需要会计核算时采用前后一致的会计政策或不同的企业采用同样的会计核算方法。相关性又要求会计信息有助于信息使用者做出各项决策, 信息使用者最希望得到的是关于企业未来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的信息。然而会计报表无法在表内确认这些信息, 通过报表附注可披露更多的相关性更强的信息, 从而提高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
3会计报表附注编制中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3.1兼顾充分性和适当性
会计报表附注最需处理好的关系就是充分性和适当性之间的关系, 因为这反映了更深层的矛盾。 会计报表附注, 既要使投资者和潜在投资者能从中得知企业全部重要的信息, 以帮助他们做出最佳的投资决策, 又要保护企业的商业秘密, 避免使其竞争对手得益的信息泄露。所以在编制附注过程中要做到既充分又适当, 内外兼顾, 不失偏颇。
3.2体现规范化和灵活性
附注的规范化是指其格式和内容应力求统一。对企业采用的会计政策, 会计报表有关项目注释, 分地区、分行业资料, 重要事项等要按规定顺序披露。对其中各项内容的披露要按照规定的格式;对没有规定格式的, 要规定披露的内容, 如对关联方应披露哪些内容等。
灵活性是指会计报表附注的编制要结合企业实际情况, 讲求实效。如何适应各种不同需要, 做到详简适度呢?概括地说, 多个投资主体从详披露, 单个投资主体从略披露;上市公司从详披露, 非上市公司从略披露;大型企业从详披露, 小规模企业从略披露。例如提供分地区, 分部门情况资料, 一般只限于对上市公司和大型、特大型企业的要求, 具体还要根据企业实际情况灵活掌握。
3.3讲求相关性和重要性
会计报表附注的编制还应符合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原则, 处理好相关性和重要性的关系。根据相关性原则, 附注的编制应注意将会计报表项目以外的与企业的财务状况有关联的日后事项、或有事项等加以反映, 以充分地向有关各方披露有用的信息, 但同时又要讲求重点, 不能事无巨细, 一概披露。要将重要项目从详披露, 次要项目从略披露或不披露。如涉及所有者权益的变动, 要从详;库存现金, 则可省略。
参考文献
[1]钱娟萍.完善资产减值对会计信息的影响[J].财会研究, 2007, (07) .
[2]张震远.会计报表附注的作用[J].经济与管理, 2005, (04) .
报表附注 篇2
2011年财务报表附注
一、公司基本情况
xxxxxxxxx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于2002年12月20日经xxx工商行政管理局批准成立;《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注册号:xxxxxxxxxxxxxxx;住所:xxxxxxxxxxxxx;法定代表人姓名:xxx;注册资本:xxxx万元;实收资本:xxxx万元;公司类型:有限责任公司;经营范围:汽车配件生产销售,中板销售。(国家限制和禁止的除外;涉及需经法律法规审批的凭许可证经营)。
二、公司主要会计政策、会计估计
1、会计制度
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制度》。
2、会计
公司采用公历制,即会计自公历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
3、记账本位币
公司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
4、记账基础和计价原则
公司以权责发生制为记账基础,以实际成本为计价原则。
5、外币业务核算方法
外币业务发生时按当期期初的市场汇率折合为人民币记账,期末将外币账户余额按期末外汇市场汇价中间价折合人民币进行调整,汇兑损益计入财务费用。
6、现金等价物的确定标准
现金等价物指企业持有的期限短、流动性强、易于转换为已知金额现金且价值 变动风险很小的投资。
7、短期投资核算方法
短期投资按取得时的投资成本入账,期末按成本与市价孰低计价,并按投资总体计 xxxxxxxxxxxx有限责任公司财务报表附注-2-提跌价准备。持有期间所获得的现金股利或利息,除取得时已计入应收项目的外,以实际收到时作为投资成本的收回,冲减短期投资的账面价值。处置短期投资时,所实现的损益计入当期损益。
8、应收款项坏账损失核算方法 坏账的确认标准为: 因债务人破产或死亡,以其破产财产或遗产清偿后仍然不能收回的款项;或因债务人逾期未履行偿债义务超过三年确实不能收回的款项。
坏账的核算方法:公司对坏账准备采用备抵法。
9、存货核算方法
A、公司存货主要包括原材料、低值易耗品、在产品、产成品等。原材料入库按实际成本计价,出库采用移动加权平均法。产成品入库按实际成本计价,出库采用加权平均法。低值易耗品采用一次摊销法。
B、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标准和方法:由于存货遭受毁损,全部或部分陈旧过时或售价低于成本等原因,使存货成本部分不可回收,按单个存货项目的成本与其可变现净值的差额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10、长期投资核算方法
A、长期债权投资:按实际成本计价,投资收益按权责发生制计算确认。
B、长期股权投资: 本公司拥有被投资单位表决权资本总额的20%或者以上,或虽不足20%但具有重大影响的采用权益法核算;拥有被投资单位表决权资本总额的20%以下,或虽拥有20%或20%以上,但不具有重大影响的,采用成本法核算。
C、计提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的标准和方法:期末对长期投资逐项检查,如果由于市价持续下跌或被投资单位经营状况恶化等原因导致其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并且这种降低在预计未来期间内不可能恢复,则按照可收回金额低于投资账面值的差额计提减值准备。
11、固定资产计价和折旧方法及减值准备的计提方法
A、公司固定资产的确认标准为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且单位价值在2000元以上的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器具、工具等资产。固定资产按历史成本或法定评估价值入账,折旧按各类固定资产原值和估计使用年限计提并考虑5%的净残值。各类固定资产的估计 xxxxxxxxxxxx有限责任公司财务报表附注-3-使用年限及年折旧率如下:
类 别 使用年限 年折旧率
房屋及建筑物 20 4.75% 车 辆 5 19% 其他设备 10 9.5% B、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方法:终了,对固定资产逐项进行检查。如果由于市价持续下跌,或技术陈旧、损坏、长期闲置等原因导致其可收回的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作为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当存在下列情况之一时,按照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全额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a、长期闲置不用,在可预计的未来不会再使用,且已无转让价值的固定资产; b、由于技术进步等原因,已不可使用的固定资产;
c、虽然固定资产尚可使用,但使用后产生大量不合格产品的固定资产; d、已遭毁损,以致于不再具有使用价值和转让价值的固定资产; e、其他实质上已不能再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固定资产。
12、在建工程核算方法
A、在建工程指正在兴建中的资本性资产并按实际成本计价。在建工程成本包括工程用设备、建筑施工、安装成本以及在达到预计可使用状态前发生的工程借款利息等,在建工程完工交付使用时转入固定资产核算。
B、在建工程减值准备的计提方法:终了,对在建工程进行全面检查,存在下列情况的,计提在建工程减值准备:
a、长期停建并且预计未来三年内不会重新开工的在建工程;
b、所建项目无论在性能上,还是在技术上已经落后,并且给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c、其他足以证明在建工程已经发生减值的情形。
13、无形资产计价及摊销方法
A、无形资产计价和摊销方法:无形资产按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计价。土地使用权自取得当月起在预计使用年限内采用直线法平均摊销。专利权、技术使用权、商标权、软件按10年平均摊销。
xxxxxxxxxxxx有限责任公司财务报表附注-4-B、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方法:终了,检查各项无形资产预计给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能力,对预计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按单项计提减值准备。
当存在下列一项或若干项情况时,计提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a、已被其他新技术等所替代,使其为企业创造经济利益的能力受到重大不利影响; b、市价在当期大幅下跌,在剩余摊销年限内预期不会恢复;
c、已超过法律保护期限,但仍具有部分使用价值; d、足已证明实质上已经发生了减值的情形。
14、开办费长期待摊费用摊销方法
A、长期待摊费用是已经支出,摊销期在一年以上(不含1年)的其他各项费用,在费用项目受益期限内分期平均摊销。
B、筹建期间发生的费用(除购建固定资产以外),先在长期待摊费用归集,在开始生产经营当月一次计入损益。
15、借款费用的会计处理方法 A、借款费用资本化的确认原则:
因购建固定资产借入专门借款而发生的利息、折价或溢价的摊销和汇兑差额,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予以资本化,计入该项资产的成本;其他借款利息、折价或溢价的摊销和汇兑差额,于发生当期确认为费用。因安排专门借款而发生的辅助费用,属于在所购建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之前发生的,在发生时予以资本化;其他辅助费用于发生当期确认为费用。若辅助费用的金额较小,于发生当期确认为费用。
B、借款费用资本化的期间:
a、开始资本化:当以下三个条件同时具备时,因专门借款而发生的利息、折价或溢价的摊销和汇兑差额开始资本化:资本支出已经发生;借款费用已经发生;为使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所必要的购建活动已经开始。
b、暂停资本化:固定资产的购建活动发生非正常中断,并且中断时间连续超过3个月,暂停借款费用的资本化,将其确认为当期费用,直至资产的购建活动重新开始。
c、停止资本化:当所购建的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用状态时,停止其借款费用的资本化。
C、借款费用资本化金额的计算方法:
xxxxxxxxxxxx有限责任公司财务报表附注-5-在应予资本化的每一个会计期间,利息的资本化金额为至当期末止购建固定资产累计支出加权平均数与资本化率的乘积。
16、收入确认原则
公司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买方;公司不再对该商品实施继续管理权和实际控制权;相关收入已经收到或取得了收款证据,并且与销售该商品有关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时,确认收入实现。
17、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
公司采用应付税款法。
18、利润分配政策
董事会提出利润分配方案,经股东会通过向投资者进行分配。
三、税项
公司适用的主要税种及税率:
税 种 计税依据 税率 增值税 销售额 17% 城市维护建设税 应交增值税 5% 教育费附加 应交增值税 3% 地方教育费附加 应交增值税 2% 地方水利建设基金 应交增值税 1% 企业所得税 应纳税所得额 25%
四、财务报表附注
1、货币资金截止2011年12月31日99,807,762.88元。
项 目 现 金 银 行 存 款 其他货币资金 合 计
期末数 538,612.00 18,769,150.88 80,500,000.00 99,807,762.88
期初数 368,548.00 11,617,809.00 15,000,000.00 26,986,357.00 期初数 15,632,000.00 0.00 15,632,000.00
2、应收票据截止2011年12月31日29,895,041.00元。
项 目 期末数
银行承兑汇票 29,895,041.00 商业承兑汇票 0.00 合计 29,895,041.00
xxxxxxxxxxxx有限责任公司财务报表附注-6-(1)应收票据期末余额中无持公司5%以上股权的股东单位票据。(2)应收票据全部为银行承兑汇票。
3、应收账款截止2011年12月31日45,470,514.00元。本期末未提坏账准备。
账 龄 1年以内 1-2年 2-3年 3年以上 合 计
期末数 金额 比例(%)40,803,987.00 89.74 4,666,527.00 10.26
45,470,514.00 100.00
期初数
金额 比例(%)
29,500,108.00 90.38 3,141,479.00 9.62
32,641,587.00 100.00(1)应收账款期末余额中无持公司5%以上股权的股东单位欠款。
(2)应收账款前七位基本情况如下:
单 位 名 称 xxx xxx xxx xxx xxx xxx xxx 合 计
账 龄 1年以内 合 计
年末余额 5,652,328.00 4,581,265.00 3,657,514.00 3,495,165.00 3,024,957.00 2,986,541.00 2,698,451.00
占总额比例(%)
12.43
10.07 8.04 7.69 6.65 6.57 5.93
备注 货款 货款 货款 货款 货款 货款 货款
26,096,221.00 57.38
期末数 金额 比例(%)35,103,296.00 100.00 35,103,296.00 100.00
期初数
金额
19,635,154.00 19,635,154.00
比例(%)100.00 100.00
4、预付账款截止2011年12月31日35,103,296.00元。
(1)预付账款期末余额中无持公司5%以上股权的股东单位欠款。(2)预付账款前九位基本情况如下:
单 位 名 称 年末余额 占总额比例(%)xxx 5,952,561.00 16.96 xxx 5,891,547.00 16.78 xxx 5,759,735.00 16.41 xxx 4,944,635.00 14.09 xxx 4,901,568.00 13.96 xxx 4,241,555.00 12.08 xxx 1,065,413.00 3.04 xxx 756,065.00 2.15 xxx 560,541.00 1.6 合 计 34,073,620.00 97.07
备注
设备款 设备款 材料款 设备款 材料款 材料款 工程款 电费 模具款
xxxxxxxxxxxx有限责任公司财务报表附注-7-
5、其他应收款截止2011年12月31日19,863,504.00元。
期末数 期初数 账 龄 金额
比例(%)金额 比例(%)1年以内 19,863,504.00 100.00 7,322,452.88 100.00 合 计 19,863,504.00 100.00 7,322,452.88 100.00(1)其他应收款期末余额中无持公司5%以上股权的股东单位欠款。
(2)其他应收款前三位基本情况如下:
单 位 名 称 年末余额 占总额比例(%)xxx 9,651,618.00 48.59 xxx 9,500,000.00 47.83 xxx 551,652.00 2.77 xxx 126,301.00 0.64 xxx 33,933.00 0.17 合 计 19,863,504.0 100.00
6、存货截止2011年12月31日 60,520,824.00元。项 目 原 材 料 库存商品 在产品 包装物
低值易耗品 合 计
期末数 29,865,413.00 17,193,375.00 13,198,535.00 263,501.00
0
60,520,824.00
期初数 18,698,748.00 12,942,839.00
0 0 0
31,641,587.00
备注 临时借款 临时借款 包装押金 代缴款 临时借款
7、截止2011年12月31日固定资产原值215,075,894.00元,累计折旧28,820,685.00元,固定资产净值186,255,209.00元。(1)固定资产
项目 期初数 本期增加数 本期减少数 期末数 原值
房屋建筑物 21,553,782.00 19,612,155.00 41,165,937.00 机器设备 85,061,241.00 83,386,199.00 168,447,440.00 办公设施及其他 2,242,465.00 3,220,052.00 5,462,517.00 合计 108,857,488.00 106,218,406.00 215,075,894.00(2)累计折旧
期初数 本期增加数 本期减少数 期末数 18,378,780.00 10,441,905.00 0.00 28,820,685.00
xxxxxxxxxxxx有限责任公司财务报表附注-8-
8、在建工程截止2011年12月31日8,260,500.00元 项目名称 模具车间 职工公寓 合 计
期末数
3,652,140.00 4,608,360.00 8,260,500.00
款项来源
自筹
自筹
9、短期借款截止2011年12月31日81,000,000.00元。
项 目 期末数
期初数 短期借款 81,000,000.00 40,000,000.00 合 计 81,000,000.00 40,000,000.00 短期借款按借款机构明细如下: 借款机构 中国农业银行xxx支行 中国银行xxx支行 山东xxx农村合作银行
深发展银行青岛福州路支行 民生银行xx分行 工行xxx支行 合 计
期末数 150,000,000.00 应付票据机构
中国农业银行xxx支行 恒丰银行xx分行 浦发银行xxxx分行 xx银行xx广场支行 深发展银行xxxx路支行 合计
11、应付账款截止2011年12月31日4,685,974.00元。
账 龄 1年以内 合 计
期末数
金额 比例(%)4,685,974.00 100.00 4,685,974.00
100.00
期初数 金额 比例(%)11,365,498.00 100.00 11,365,498.00 100.00
借款金额(元)15,000,000.00 3,000,000.00 22,000,000.00 10,000,000.00 6,000,000.00 25,000,000.00 81,000,000.00
期初数 25,000,000.00
借款金额(万元)30,000,000.00 30,000,000.00 60,000,000.00 20,000,000.00 10,000,000.00 150,000,000.00
10、应付票据截止2011年12月31日150,000,000.00元。
应付票据按应付票据机构明细如下:
(1)应付账款期末余额中无持公司5%以上股权的股东单位款项。(2)应付账款前三位基本情况如下:
单 位 名 称 xxx xxx xxx
年末余额 1,813,596.00 1,606,257.00 1,266,121.00
占总额比例(%)38.70 34.28 27.02
备注 材料款 材料款 材料款 xxxxxxxxxxxx有限责任公司财务报表附注-9-合 计
账 龄 1年以内 合 计
4,685,974.00 100.00
12、预收账款截止2011年12月31日2,265,971.00元。
期末数 期初数
金额 比例(%)金额 比例(%)2,265,971.00 100.00 9,254,987.00 100.00 2,265,971.00 100.00 9,254,987.00 100.00(1)预收账款期末余额中无持公司5%以上股权的股东单位款项。(2)预收账款前三位基本情况如下:
单 位 名 称 xxx xxx xxx 合 计
期末数 765,241.00 期末数 70,652.00 项 目 增值税
城市建设维护税 企业所得税 合计
期末数 212,634.00 10,631.70 83,258.30 306,524.00
年末余额 占总额比例(%)960,000.00 42.37 805,971.00 35.57 500,000.00 22.06 2,265,971.00 100.00
期初数 606,258.00
期初数 50,467.00
备注 货款 货款 货款
13、应付工资截止2011年12月31日765,241.00元。
14、应付福利费截止2011年12月31日70,652.00元。
15、应交税金截止2011年12月31日306,524.00元。
16、其他未交款截止2011年12月31日34,508.00元。项目 期末数
教育附加 17,254.00 地方教育费附加 11,502.67 地方水利建设基金 5,751.33 合计 34,508.00
17、其他应付款截止2011年12月31日354,100.00元。
账 龄 1年以内 合 计
期末数 期初数
金额 比例(%)金额 比例(%)354,100.00 100.00 5,962,154.00 100.00 354,100.00 100.00 5,962,154.00 100.00(1)其他应付款期末余额中无持公司5%以上股权的股东单位款项。(2)其他应付款基本情况如下: 单 位 名 称
建筑公司
年末余额 265,000.00 占总额比例(%)备注
74.84 质保金 xxxxxxxxxxxx有限责任公司财务报表附注-10-个人往来
合 计 89,100.00 354,100.00 25.16 100 往来款
18、实收资本截止2011年12月31日62,800,000.00元。
投资单位 期末数 期初数
个人资本 62,800,000.00 32,800,000.00 合 计 62,800,000.00 32,8000,000.00 xxx 投资金额 投资比例(%)
xxx 22,800,000.00 36.31 xxx 16,600,000.00 26.43 xxx 14,200,000.00 22.61 xxx 9,200,000.00 14.65 合计 62,800,000.00 100.00
19、盈余公积截止2011年12月31日10,224,297.00元。
期末数
期初数 10,224,297.00 3,521,477.00 20、未分配利润2011年12月31日172,469,383.38元,年初数112,143,998.88元。
项 目
一、主营业务收入
减:折扣与折让
二、主营业务收入净额
减:㈠主营业务成本
㈡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㈢营业费用
㈣其他
加:㈠递延收益
㈡代购代销收入
㈢其他
三、主营业务利润
加:其他业务利润
减:㈠营业费用
㈡管理费用
㈢财务费用
㈣其他
四、营业利润
加:㈠投资收益
㈡补贴收入
㈢营业外收入
㈣其他
减:㈠营业外支出
㈡其他支出
行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本年累计 653,204,416.00 0.00
653,204,416.00 543,163,993.00 831,211.00 14,430,109.00
0.00 0.00 0.00 0.00
94,329,103.00 2,455,568.00
15,088,996.00 7,120,470.00
0.00
74,575,205.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xxxxxxxxxxxx有限责任公司财务报表附注-11-
五、利润总额
减:所得税 少数股东收益
六、净利润
加:期初未分配利润 调整以前损益
七、可供分配的利润 提取盈余公积 分配利润
八、未分配利润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74,575,205.00 7,547,000.00
0.00
67,028,205.00 112,143,998.88
0.00
179,172,203.88 6,702,820.50
0.00
172,469,383.38
21、主营业务收入本实现653,204,416.00元。
22、主营业务成本本发生543,613,993.00元。
23、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本发生831,211.00元。
24、营业费用本发生14,430,109.00元。
25、管理费用本发生15,088,996.00元。
26、财务费用本发生7,120,470.00元。主要为利息支出。
27、所得税本计提7,547,000.00元。28、2011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06,736,657.88元。29、2011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97,794,782.00元。30、2011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63,879,530.00元。31、2011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72,821,405.88元。
五、或有事项
截至2011年12月31日止,公司无需披露的重大或有事项。
六、期后事项
截至2011年12月31日止,公司无需披露的期后事项。
七、重要事项及承诺事项
截至2011年12月31日止,公司无需披露的其他重要及承诺事项。
xxxxxxxxxx有限责任公司
报表附注 篇3
由于会计报表格式中所规定的项目比较固定,只能提供有限数量的信息,同时,列入会计报表的各项信息都必须符合会计要素的定义和确认标准,因此,会计报表本身反映的财务信息受到一定的限制。仅仅对财务报表进行财务分析,有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本文拟对会计报表附注对财务分析的影响进行探析。
一、 会计报表附注概述
(一)会计报表附注的涵义及内容
会计报表附注是对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等报表中列示项目的文字描述和明细资料以及对未能在这些报表中列示项目的说明等,以有助于会计报表使用者理解和使用会计信息。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会计报表附注至少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公司的基本情况、基本会计假设、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说明、重要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的说明、或有事项的说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说明、关联方关系及交易的说明、重要资产转让及出售的说明、企业合并及分立的说明、会计报表重要项目的说明以及其他有助于理解和分析会计报表需要说明的其他事项。
(二)会计报表附注的作用
首先,会计报表附注披露能够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于会计信息需求的变化。其次,会计报表附注披露能够提高会计报表信息的价值。会计报表附注是为帮助理解会计报表的内容而对报表的有关项目等所作的解释,可见,在对会计报表进行趋势分析、结构分析以及比率分析时,应充分考虑会计报表附注中的相关信息。
二、 对会计报表附注进行财务分析的意义
(一)财务分析可以识别会计报表附注的粉饰及动机
会计报表附注的粉饰是企业管理当局采用编造、变造、伪造等手法编制会计报表及其附注,以掩饰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与现金流量。通过对会计报表附注进行财务分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发现会计报表附注存在的问题,有助于识别会计报表附注的粉饰及其动机。
(二)财务分析是评价财务状况、衡量经营业绩的重要依据
通过对企业会计报表附注等核算资料进行财务分析,可以了解企业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盈利能力, 便于企业管理者及其报表使用人了解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通过分析,将影响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主客观因素、宏微观因素区分开来, 以划清经济责任、合理评价经营者的工作业绩,并据以奖优罚劣,以促进经营者不断改进工作。
(三)通过会计报表附注的财务分析,合理实施投资决策
投资者及潜在投资者是企业外部重要的报表使用人, 而会计报表附注的某些局限性,使他们必须借助财务分析,来评价一个企业,以决定自已的投资方向及投资数额。投资者通过对企业会计报表及其附注的分析, 可以决定投资额度,了解利润水平并决定付款条件。
(四)通过会计报表附注的财务分析挖掘潜力、改进工作、实现理财目标
企业理财的根本目标是努力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股东财富最大化),通过会计报表附注对财务分析基本指标的计算和分析能了解企业的盈利状况和资产周转状况等,不断挖掘企业改善财务状况、扩大财务成果的内部潜力等,以便从各方面揭露矛盾、找出差距、寻找措施,促进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按照企业价值最大化( 股东财富最大化) 的目标实现良性循环。
三、会计报表附注对财务分析的影响
(一)对变现能力比率分析的影响
变现能力比率主要包括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及现金流动负债比率,这些比率指标是分析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主要指标比率,也是财务分析常用指标,比率越高,说明有较多的流动、速动及现金资产作还款保证,说明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就越强。在使用流动比率及速动比率这两个指标时,应同时重视现金流动负债比率。现金流动负债比率主要反映流动负债所能得到的现金保证程度,这里的现金同现金流量表中的现金概念一致。由于现金是偿还债务的最终手段,若缺少现金,可能会使企业因无法偿还债务而被迫宣布破产。另外, 由于非现金流动资产中的应收账款、存货等变现过程复杂且容易发生损失,因此,在利用流动比率、速动比率时应结合现金流动负债比率进行分析短期偿债能力才是可靠的。在这几个指标中,分母都涉及到流动负债,但有些关于流动负债的内容虽未在会计报表中反映,只是在会计报表附注中进行了披露,所以在进行财务分析时应予以关注。
(二)对资产管理比率分析的影响
资产管理比率是公司衡量资产管理效率及资产合理运用的财务比率。资产管理比率包括营业周期、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等。
营业周期=存货周转天数+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只要分析存货及应收账款就可以分析出企业营业周期的长短及资产管理水平。
存货周转率=营业成本/平均存货余额,存货的计价对营业成本及平均存货的大小有直接的关系,只有个别计价法计算的存货周转率才是正确的存货周转率,但由于企业存货的实物流转与价值流转并不一致,且企业存货进出频繁,不可能采取个别计价法进行存货价值核算,只能采取存货流转假设来进行核算,其都是采用一定的技术方法在销售成本和期末存货之间进行分配, 最后计算出的结果都会影响到存货周转率。也就会影响评价企业资产管理效率的好坏,但总的来讲,存货周转次数越多,说明存货周转快,企业实现的利润会相应增加,企业存货管理水平越高。
应收账款周转率=营业收入/ 平均应收账款余额, 其中营业收入是指损益表中扣除折扣和折让后的营业收入净额。平均应收账款是未扣除坏账准备的期初应收账款余额和期末应收账款余额的平均数。收入的确认方法按收入准则规定,企业销售商品收入如同时符合5个条件,则可以确认为收入,但由于商品经济的多样性,某些特殊情况下的收入有特殊原则,加上复杂关联交易、关联方的判断,使得应收账款周转率有人为调节的可能性。由于收入的确认是一项重要的会计政策,会计报表附注中必须给予披露, 所以在对会计报表进行分析时,必须参考会计报表附注,这样的财务分析才完善。
(三)对长期偿债能力比率分析的影响
长期偿债能力比率主要包括资产负债率和产权比率。这两个指标其实是一致的,它们都是反映在总资产中有多大比例是通过借债来筹资的,有多大比例是自有资金筹资的,也可以衡量企业在清算时保护债权人利益的程度。这两者的区别是:资产负债率偿付安全性的物质保障程度,产权比率则侧重于财务结构的稳健程度以及自有资金对偿债风险的承受能力。
由于或有负债的存在,使得资产负债表中的负债并不一定完全反映企业的负债总额。因此在分析长期偿债能力指标时,不得不关注会计报表附注中的披露或有事项的信息。如果分析者不考虑或有负债, 其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就有可能会偏低, 则有可能会夸大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
(四)对盈利能力比率分析的影响
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指标比率有很多,通常使用的主要有营业利润率、销售毛利率、资产净利率、净值报酬率等。这些指标的分子都是利润,影响利润的因素就是影响盈利能力的因素。而盈利能力就是企业赚取利润的能力,不论是投资人、债权人还是企业经理人,都日益重视和关心企业的盈利能力。非正常的营业状况,也会给企业带来收益或损失,但只是特殊情况下的个别结果,不能说明企业的能力如何。因此,在分析企业盈利能力时,应当剔除以下因素: 证券买卖等非正常项目、已经或将来要停止的营业项目、会计准则和财务制度变更带来的累计影响等因素。除此之外,影响企业利润主要有以下内容:
一是存货的流转假设, 在物价持续上涨的情况下,采用先进先出法结转的销售成本较低,因而计算出的利润偏高,而采用后进先出法结转的销售成本偏高, 其计算出来的利润自然就低,这会影响对盈利比率的分析。所以,在最新的会计准则中已经不采用后进先出的这种方法。
二是计提损失准备。一般企业要计提减值准备,如存货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坏账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金融资产减值准备、生产性或消耗性生物资产减值准备、建造合同形成的资产减值准备等。这些计提方法和比例会影响利润总额。
三是长期投资核算方法,即采用权益法还是成本法。在采用成本法的情况下,只有实际收到分得的利润或股利时才确认为收益,而权益法则是在一般情况下每个会计年度都要根据本企业占被投资单位的投资比例和被投资单位所有权变动情况来确认投资收益。
四是固定资产折旧的计提方法,是加速折旧还是直线折旧。在固定资产使用初期,加速折旧会增加企业的成本或费用,计算的当年利润会减少,盈利能力比率就偏低,其实固定资产折旧的计提方法本身并没有影响企业的经营状况。
五是或有事项的存在。或有负债有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未作记录的或有负债将可能减少企业的预期利润。
六是关联方交易。应注意关联方交易的变化情况,关联方交易的大比例变化往往存在着粉饰财务报表的可能,而很多关联方之间为了地区税收的差异采取转移利润,从而达到逃避税收的目标。所以如果从单方面去分析其某一个关联方企业,则并不能说明其盈利水平的高低。
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由于会计报表本身固有的局限性,在财务分析中仅仅依据会计报表列出的项目所做的财务分析结论是不全面的,甚至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从而误导决策者的决策,我们只有在财务分析中仔细阅读和深入领会会计报表附注的内容,注重会计报表附注揭示的信息,才能准确地评价企业的各项能力和找出其存在的问题,减少因财务分析结论带来的决策失误。
总之,从本文所述可以看出,必须对会计报表附注进行全面的分析,找出对财务分析的影响因素及存在的问题,才能正确评价企业的生存发展能力,才能充分地提高企业资产管理水平,使企业经营目标朝着价值最大化迈进。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和完善,及相关政策法规的相继出台,相信我国企业的信息披露将更加规范,不断增强透明度和规范运作的过程中,我国企业将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增强综合竞争实力,为我国经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会计报表附注三题 篇4
企业财务会计报告向其使用者(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等)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完整的财务会计报告应由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财务情况说明书共同组成,企业提供会计报表附注是法定要求,会计报表附注不是可有可无。会计信息披露已进入“附注时代”。
法律——199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会计法》,规定财务会计报告由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组成。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会计报表附注的地位。
法规——2000年6月21日国务院发布《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明确:企业年度、半年度财务会计报告应当包括会计报表附注。会计报表附注是为便于会计报表使用者理解会计报表的内容而对会计报表的编制基础、编制依据、编制原则和方法及主要项目等所作的解释。附注是指对在会计报表中列示项目所作的进一步说明,以及对未能在这些报表中列示项目的说明等。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应当按照本条例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对会计报表中需要说明的事项作出真实、完整、清楚的说明。
部门规章——1992年财政部发布《企业会计准则》,第一次以部门规章的形式确定了企业财务报告应包含会计报表附注(第五十七条),并对附注的主要内容作了原则规定(第六十四条)。2006年修订为《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四十四条、第四十八条对此作了相应的规定。
规范性文件——1997年5月22日,财政部颁布了我国第一项具体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对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在会计报表附注中的披露做出了具体规定。其后颁布的其他15项具体会计准则都对相关交易及事项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应当披露的内容和格式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1998年1月27日,财政部印发《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其中对会计报表附注的内容概括为十个方面。
其后,财政部分别于2000年12月29日、2001年9月14日、2004年4月27日发布《企业会计制度》、《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小企业会计制度》。对各种类型的企业会计报表附注的内容与格式做出了相应的规定。
2006年财政部修订和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会计准则》(包括准则、指南等)对会计报表及会计报表附注的内容与格式做出了详细的规定,最终形成了会计报表和会计报表附注的整体框架。其中:《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是总框架,《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是关于列报的专门准则。其余具体准则从各自不同的方面对披露做出了具体的规定。
在会计信息的披露方面,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上市公司)由于是公众公司,涉及面广,影响大,其信息的持续公开包括公司会计报表附注信息披露,更有强制性要求。
中国证监会第一次对会计报表附注信息披露提出明确要求是1997年12月发布、1999年、2001年、2002年和2003年进行修订的《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的内容与格式准则第二号——年度报告的内容与格式》(以下简称“《年报准则》”)。《年报准则》以“会计报表附注指引”的方式对会计报表附注信息披露的具体内容作了比较细致、明确的规定。2001年更将对会计报表附注信息披露的要求,从《年报准则》中独立出来,发布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15号——财务报告的一般规定》。为配合2006年新发布会计准则的施行,保证上市公司、拟上市公司财务会计信息披露质量,证监会又于2007年2月2日进行了修订。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与拟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已形成以《会计法》、《公司法》、《证券法》为统领、《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上市公司管理条例》、《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为支撑、《企业会计准则》、《公开发行证券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为基础、《公开发行证券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编报规则对特殊行业、特定环节会计信息的披露及内容与格式准则做出了具体化规定。目前已就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从事房地产开发业务的公司、季度报告内容与格式、证券投资基金等做出了特别规定)、《公开发行证券公司信息披露规范解答》、《公开发行证券公司信息披露个案意见及案例分析》为补充的分层次的会计信息披露体系。
二、有意义的形式——真实、准确、完整基础上的格式规范
会计报表附注总的编制要求是真实、准确、完整,不能有虚假、误导性陈述和重大遗漏。
会计报表附注的内容具体包括三个方面:
1、会计报表数据的文字描述;
2、会计报表项目的明细资料;
3、会计报表以外的补充附加资料(表外事项)。
《会计法》对会计报表附注内容未作具体规定,只对单位提供的担保、未决诉讼等或有事项,提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在财务会计报告中予以说明。
《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企业会计制度》、《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对会计报表附注的内容作了最低要求的规定。
《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及其《指南》对企业会计报表附注做出了具体、翔实的说明。指南区分一般企业、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类型对企业会计报表附注的内容与形式做出了具体规定,应作为实务中编制会计报表附注的指导。
一般企业会计报表附注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会计准则的要求在附注中至少披露下列内容,但是,非重要项目和企业不具有的项目除外;企业金融工具业务具有重要性的,应当比照商业银行附注中相关规定进行披露:
(一)企业的基本情况
1. 企业注册地、组织形式和总部地址。
2. 企业的业务性质和主要经营活动。
3. 母公司以及集团最终母公司的名称。
4. 财务报告的批准报出者和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按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等规定,企业所有者或其他方面有权对报出的财务报告进行修改的事实。
(二)财务报表的编制基础
说明企业的持续经营情况。
(三)遵循企业会计准则的声明
企业应当明确说明编制的财务报表符合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要求,真实、完整地反映了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四)重要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
企业应当披露重要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至少应当披露存货、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性房地产、固定资产、生物资产、无形资产、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资产减值、职工薪酬、企业年金基金、股份支付、债务重组、或有事项、收入、建造合同、政府补助、借款费用、所得税、外币折算、企业合并、租赁、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金融资产转移、套期保值、石油天然气开采、合并财务报表、每股收益、分部报告、金融工具列报等。在披露重要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时,应当披露重要会计政策的确定依据和财务报表项目的计量基础,以及会计估计中所采用的关键假设和不确定因素。
(五)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以及差错更正的说明
企业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及其应用指南的规定进行披露。
(六)重要报表项目的说明
企业应当尽可能以列表形式披露重要报表项目的构成或当期增减变动情况。
对重要报表项目的明细说明,应当按照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顺序以及报表项目列示的顺序进行披露,采用文字和数字描述相结合进行披露,并与报表项目相互参照。
(七)或有事项的说明
1. 预计负债的种类、形成原因以及经济利益流出不确定性的说明。
2. 与预计负债有关的预期补偿金额和本期已确认的预期补偿金额。
3. 或有负债的种类、形成原因及经济利益流出不确定性的说明。
4. 或有负债预计产生的财务影响,以及获得补偿的可能性;无法预计的,应当说明原因。
5. 或有资产很可能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其形成的原因、预计产生的财务影响等。
6. 在涉及未决诉讼、未决仲裁的情况下,披露全部或部分信息预期对企业造成重大不利影响的,披露该未决诉讼、未决仲裁的性质以及没有披露这些信息的事实和原因。
(八)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说明
每项重要的资产负债表日后非调整事项的性质、内容,及其对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无法做出估计的,应当说明原因。
(九)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说明
1. 母公司和子公司的名称。母公司不是该企业最终控制方的,说明最终控制方名称。
母公司和最终控制方均不对外提供财务报表的,说明母公司之上与其最相近的对外提供财务报表的母公司名称。
2. 母公司和子公司的业务性质、注册地、注册资本(或实收资本、股本)及其当期发生的变化。
3. 母公司对该企业或者该企业对子公司的持股比例和表决权比例。
4. 企业与关联方发生关联方交易的,该关联方关系的性质、交易类型及交易要素。交易要素至少应当包括:
(1)交易的金额。
(2)未结算项目的金额、条款和条件,以及有关提供或取得担保的信息。
(3)未结算应收项目的坏账准备金额。
(4)定价政策。
5. 企业应当分别关联方以及交易类型披露关联方交易。
对小企业而言,会计报表附注的内容要比上述内容简单得多。
三、“关系万千重”
在编制会计报表附注时,要注意处理好多重关系。
(一)会计报表与会计报表附注的关系
会计报表是主体,是核心,会计报表附注是补充。不能仅仅通过会计报表附注对相关信息进行披露,而使会计报表的反映不充分。
(二)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披露的关系
会计报表附注的披露要坚持财务信息的核心地位,同时通过非财务信息提升财务信息的价值。
(三)充分性与适当性的关系
会计报表附注作为会计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披露时既要使会计报表使用者能从中得知企业全部重要的会计信息,以利于他们做出决策及评价,又要保护企业的商业秘密。要做到既充分又适当,内外兼顾。如由于商业秘密等特殊原因,某些信息确实不便披露的,可以申请豁免。
(四)规范化和灵活性的关系
会计报表附注格式和内容应力求统一规范。但由于企业有上市与非上市、大中企业与小企业之分。执行会计制度的情况很复杂,行业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制度》、《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小企业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准则》等并存。各个企业应灵活掌握。
(五)相关性与重要性的关系
相关性原则,又称为有用性原则,是指会计信息应当满足向有关方面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的需要。重要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在全面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同时,对于影响决策、评价的重要经济业务应当分别核算、单独反映,并在会计报告及附注中作重点说明,而对于次要的会计交易及事项,在不影响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情况下则可适当简化合并反映。
(六)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的关系
会计报表附注应该由企业财务人员根据会计核算资料和其他相关资料自行编制,这是现行会计法规、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要求,也是会计人员编制企业财务会计报告应负有的责任。这是一种会计责任。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存在由负责对单位会计报表进行审计的注册会计师代为编制的情况。不过,这种代编并不能解除和替代会计责任。因此,在会计报表附注的编制中,要分清会计责任和审计责任。要以提供企业财务报告的单位作为第一人称叙述,其内容与会计报表相吻合,即使是由注册会计师代为编制,在编制完成之后,也要办理被审计单位确认的手续。同时,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对单位会计报表进行审计时,要按照《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要求,处理好审计业务与服务业务的关系,实施充分适当的审计程序,出具合法、规范的审计报告。如果企业财务报告中未提供会计报表附注,注册会计师应提醒被审计单位予以完善,否则不能出具标准审计报告。
参考文献
[1]陈作明主编.科学技术档案管理学.档案出版社.1988年9月
[2]邓绍兴, 陈智为主编.档案管理学.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会计报表附注信息披露制度探讨 篇5
------------------
会计报表附注信息披露制度是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报表附注信息披露制度从无到有,从原则性规定到规定的具体化,经过十余年的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在建设过程中,也确实有一些问题值得研究和讨论。本文拟在分析会计报表附注信息披露制度建设现状的基础上,对会计报表附注信息披露制度建设和改革所及若干问题提出个人的看法,供会计报表附注信息披露制度制定者和会计同仁参考。
一、会计报表附注信息披露制度建设的现状
从1993年7月1日起开始施行的《企业会计准则》第五十七条规定:“财务报告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书面文件,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财务状况变动表(或者现金流量表)、附表及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企业会计准则》第一次以会计法规的形式提到了会计报表附注,尽管没有对会计报表附注应该包括的内容进行规定,但在会计报表附注信息披露制度建设的历史上,《企业会计准则》无可争议地具有里程碑式的历史意义。1999年,修订后的《会计法》在第二十条中规定,财务会计报告由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组成。1996年6月财政部发布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也有类似的提法。但上述两个法规均没有对会计报表附注信息披露提出具体的要求。
首次对会计报表附注信息披露提出具体要求的是财政部于1997年5月22日颁布的我国第一项具体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该准则对存在控制关系以及无论是否存在控制关系但存在关联交易的情况下,应当披露的信息,以及如何披露信息均作了明确规定。其后国务院发布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和财政部陆续颁布的15项具体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对会计报表附注应当披露的内容都提出了相应的要求。从国务院和财政部对会计报表附注信息披露制度的规定中,我们可以得出两条结论:第一,相关会计法规对会计报表附注信息披露的要求具有一定的层次性。从《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对会计报表附注是财务会计报告组成部分的原则规定,到《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和《企业会计制度》对上述原则规定的具体化,再到16项具体会计准则对会计报表项目及表外事项附注披露要求的细化和深化;第二,对会计报表附注信息披露具有操作性的规定主要散见于各项具体会计准则,而这些具体会计准则都具有针对性,一定意义上是相互独立的,因此,大致可以说,财务会计法规对会计报表附注信息披露的要求,在系统性方面是不够的。
中国证监会第一次对会计报表附注信息披露提出明确要求的是于1997年12月发布的《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的内容与格式准则第二号——报告的内容与格式》(以下简称“《年报准则》”)。《年报准则》以“会计报表附注指引”的方式对会计报表附注信息披露的具体内容作了比较细致、明确的规定。《年报准则》规定,会计报表附注应对比较式会计报表两个期间的数据均作出说明。会计报表附注应当包括所有在会计报表内未提供的、与公司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资金变动情况有关的、有助于报表使用者更好地了解会计报表且可以公开的重要信息。《年报准则》自1997年发布以后,分别于1999年、2001年、2002年和2003年进行了四次修订。值得一提的是2001年的修订稿将对会计报表附注信息披露的要求,从《年报准则》中独立出来,于2001年12月30日,单独发布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15号——财务报告的一般规定》(以下简称“《财务报告规定》”),并一直施行至今。因此,《财务报告规定》成了证监会对会计报表附注信息披露方面,现时有效的唯一制度。从上述证监会对会计报表附注信息披露制度的要求中,我们可以得出两条结论:第一,证监会对会计报表附注信息披露的重视程度在逐步提高;第二,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会计报表附注信息披露制度逐渐从不稳定,走向了相对稳定。
二、对会计报表附注信息披露制度建设和改革所及若干问题的探讨
(一)会计报表附注信息披露制度的统一和完整
1.统一。现行会计报表附注信息披露制度制定者,按照级次可以分为三级,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国务院和两个部委(财政部和证监会)。从会计报表附注信息披露制度在我国经济生活中所处的地位分析,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国务院不太可能对此发布一部单独的法律、法规。因此,我们所说的统一,实际上是讨论财政部和证监会,各自所制定的会计报表附注信息披露制度,需要进行协调和统一。协调和统一的内容可以说非常广泛。例如,财政部与证监会,在对某些会计报表附注所及的会计概念的界定上存在差异(关联方范围的认定就是很明显的例子)。再如,财政部在不断地颁布新的企业具体会计准则,每一项具体会计准则,均多多少少涉及会计报表附注的信息披露,这些准则对会计报表附注信息披露的要求有些与证监会发布的《财务报告规定》一致,有些是不一致的。具体会计准则在变化,而《财务报告规定》没有作出相应的修改,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策执行的难度。因此,我们认为,建立和完善财政部和证监会在制定会计报表附注信息披露制度时的协调机制是必要的,只有这样才有利于会计报表附注信息披露制度的统一。
2.完整。根据会计报表使用者对不同企业信息需求和我国有关法规规定,我们可以将会计报表附注信息披露制度分为三个部分,一是针对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的,二是针对小规模企业的,三是针对除以上企业之外的其他企业的。
针对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的《财务报告规定》,经过2001、2002和2003三个财务会计报告编制和披露的实践,证明其基本体系和内容是符合目前中国证券市场实际情况的,在会计报表附注信息披露的深度和广度,完整性和及时性方面基本是有效的。因此,我们认为,《财务报告规定》作为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会计报表附注信息披露的标准,是基本符合证券市场对会计报表附注信息披露要求的。
时至今日,我国尚没有针对小规模企业和针对除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小规模企业之外的其他企业的会计报表附注信息披露制度。由于没有标准,实务中会计报表附注的格式和内容可以用“五花八门”来形容,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会计信息披露的统一性和规范化。由于非公开发行证券的企业在全国企业中占大多数,因此,加紧制定这些企业的会计报表附注信息披露制度看来是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建设的当务之急。
(二)会计报表附注信息披露中企业性质的特殊考虑
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由于是公众公司,作为股票、基金或可转债持有人的社会公众具有分散性和变动性的特点。因此,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会计报表附注信息披露,必须首先满足广大中小投资者的要求,其会计报表附注信息披露具有强制性和广泛性。这是公众公司会计报表附注信息披露的共同要求。但同样是公众公司,其会计报表附注信息披露按理也应有所区别。例如,ST的A公司,由于已经面临退市的风险,因此,会计信息披露及时性方面的要求,应比其他上市公司要高。《财务报告规定》没有这方面的要求,我们认为是可以考虑改进的。
非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由于其股东人数不多,股东又具有相对稳定性。因此,其会计报表附注信息披露,主要应满足国家政府部门、股东以及其他相关部门的需要。例如,公司将上述财务会计报告用于取得银行贷款,则会计报表附注应重点披露有关资产质量、资产质押和对外担保等信息。财务会计报告用途的差别性,是制定非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会计报表附注信息披露制度时,值得重点考虑的问题。
(三)会计报表附注信息披露中的成本与效益
会计报表附注信息披露中的成本是指在会计报表附注的编制(包括相关信息的收集、整理和计算等)、披露和阅读过程中所发生的所有人力和财力成本的总和。会计报表附注信息披露中的效益是指使用者从中获得有用的信息,进而产生的直接或间接的、经济或非经济方面的利益总和。
从上市公司会计报表附注信息披露的现状看,一定程度上存在成本大于效益的情况。一方面,上市公司会计报表附注越编越长;另一方面,真正在阅读和利用这些附注信息的人没有同步增长。夸大点说上市公司会计报表附注存在被“束之高阁”的现象。目前上市公司会计报表附注从成本效益角度讲,至少存在两大问题:一是主次不分。重要的信息和不重要的信息、甚至无价值的信息均以平等的“身份”出现在会计报表附注上。二是详略不分。按理重要的信息应当详细描述前因后果,不重要的信息应当简单化,甚至省略。但实际情况是,很多上市公司会计报表附注没有做到这一点。
会计报表附注不是越长越好,也不是越短越不好。会计报表附注信息披露的关键不是数量,而是质量,这也是政策制定者和有关部门应予重视的问题。
(四)会计报表附注信息披露中的公开与保密
很显然,会计信息的公开与保密是一对矛盾。一般而言,使用者希望会计信息公开,编制者则希望保密。会计报表附注信息披露制度制定过程中,所要关注的事项之一就是把握公开和保密的度。即不能过分强调保密,而影响会计信息的使用价值;也不能过分强调公开,而侵害企业的商业秘密。
最近暴露的某大型民营企业资金链突然断裂事件,就与违背会计报表附注信息披露的公开性有关。为什么该公司在长达几年的时间内,可以通过各种手段“融”取这么庞大的资金,根本的原因是其占用所控制的上市公司的资金,以及上市公司为其提供的借款担保等会计信息没有及时披露。如果上述信息能够及时得以公开披露,相信不会出现这样让证券市场和有关利益各方无法“收拾”的局面。
与违背会计信息公开的原则相比,违背会计信息保密的原则,人们则要轻视得多。很多公司不了解过度公开会计信息可能潜伏着的法律诉讼,直到受侵害人将公司告上法庭,才知道会计信息的公开也需要节制。比如,任意披露公司债权债务人的名称(或自然人姓名)、任意披露公司的某种具体产品的毛利率、任意披露公司主要的供应商和购货商的名称等等都是不足取的。
(五)会计报表附注信息披露制度的改革
建立和改革我国会计报表附注信息披露制度,是新形势下适应会计报表使用者对会计信息需求变化的需要。会计报表附注信息披露制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本文以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会计报表附注信息披露制度为研究对象,提出的以下几点意见:
1.修改“公司基本情况”。现行《财务报告规定》将公司历史沿革、所处行业、经营范围、主要产品或提供的劳务、报告期内因收购(出售)资产或吸收合并等引起公司重大资产或主营业务发生变更等信息作为“公司基本情况”必须披露的内容。我们认为,这些内容中,有些不属于会计信息范畴,有些在公司的财务报告中已有所体现。因此,在描述这些信息时,应尽量简单,有些甚至可以省略。报告期内因收购(出售)资产或吸收合并等引起公司重大资产或主营业务发生变更,则属于重大事项,应当将其作为“特别提示事项”予以披露。同时,我们建议,将公司的终极股东等信息,作为“公司基本情况”披露的内容。
2.新增“特别提示事项”。我们建议,将报告期内发生的引起公司重大资产或主营业务发生变更等在内的,对公司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重大影响事项的详细情况,作为“特别提示事项”披露的内容,如收购(出售)资产或吸收合并等业务;公司生产经营、资金周转方面存在的主要困难、问题及其对策;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制定和执行中存在的主要缺陷及其改进措施;公司比较财务数据发生重大变化的详细原因及其影响;公司对自身持续经营能力的判断(特别是ST公司);公司对重大关联交易公允性的评价;公司非经常性损益的组成及其影响等信息。
3.简化“公司采用的主要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和合并会计报表的编制办法”。现行《财务报告规定》要求披露的内容中,大多属于企业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要求企业必须遵守的会计核算原则。因此,我们建议“公司采用的主要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和合并会计报表的编制办法”可以简化为以下四项内容:一是带有选择性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二是不符合会计核算基本前提的说明;三是重要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的说明;四是重大会计差错更正的说明。
4.完善“会计报表项目注释”。完善的具体目标包括:一切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不同性质企业的特殊性;做到重点突出,详略得当,成本和效益原则的有机结合;在满足社会中小股东会计信息知情权的同时,注意保护上市公司和其他债权人的正当权益,有效把握公开与保密的分寸。例如,占资产总额5%、占营业利润3%以下的项目可以不披露;涉及非关联方的债权债务人的单位名称可以不披露;细分的主营业务成本、营业费用和管理费用可以不披露等等。
5.细化“表外事项”。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或有事项、承诺事项、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中的非调整事项、债务重组事项、非货币性交易事项、资产置换(转让)事项和其他对会计报表使用者决策有影响的重要事项,都是“表外事项”。因为,这些事项所涵盖的信息不能通过会计报表及其附注直接获得,这些事项中的一部分游离于会计账务系统之外。表内事项和表外事项共同组成了会计报表附注信息系统,两者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此外,从近几年世界范围内发生的财务会计丑闻中,我们可以看到,表外事项的重要性在某些企业要远远高于表内事项。当前,表外事项信息披露存在的最大问题是“粗”。很多重要的表外事项,会计报表使用者了解不到事项的前因后果,看不清事项的性质,得不出事项对报告期及以后期间会计报表的影响;某些公司在描述表外事项时,要素缺少,含含糊糊,欲言又止,内容空洞,会计报表使用者很难从中获得必要的、有用的信息。因此,我们认为,“表外事项”的深化、细化和规范化,值得政策制定者在改革会计报表附注信息披露制度时考虑。
报表附注 篇6
财务报表附注是财务报告不可或缺的组织部分, 它是对利润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等报表中列示项目的明细资料或文字描述, 包括重要会计估计及政策、不符合会计基本假设、资产负债日后事项、重大会计差错更正、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和财务报表中重要项目的说明, 它可以使报表使用者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从而更加全面的理解财务报表的内容。
会计报表 (这里主要指主表及附表) 往往是通过货币计量单位, 数字化的表现形式, 简明扼要地反映一个企业的经营成果、资产状况与现金流量情况。但对于其具体构成, 特殊项目, 从数字及其对应关系中往往难以判断。因此, 对于企业的真实情况、表外情况、往来款项、坏账与准备等利益相关者急需的详细信息, 报表中无法反映, 从而才有了对会计报表附注的需求。
二、财务报表附注信息的作用
(一) 有助于提高会计报表信息的使用价值
会计的根本目的在于向会计报表使用者提供对决策有用的信息。很明显, 会计信息的主要来源是会计报表 (会计报告) , 但仅凭几张主表, 我们只能简单地分析出企业的资产状况、现金流量状况与盈利状况。因此, 对于会计报表进行补充说明, 以附注的方式进行强调、解释、例外分析, 是完全有必要的。只有通过结合会计报表与会计报表附注综合考虑, 才能够使会计报表使用者对企业的经营情况进行相对准确的判断, 这样才能使企业会计报告更加具有使用价值, 而不是一堆数据的堆砌。
(二) 有助于协调会计信息质量特征要求之间的矛盾
相关性、可靠性、可比性、重要性、及时性是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特征。相关性是要求对企业会计报表使用者有用;可靠性是要求会计报告数据真实、准确;可比性是在相关企业中, 纵向、横向对会计信息进行可比;重要性是对企业的若干信息进行重要性判断并表述;及时性是要准确快捷地反映企业会计信息。这些主要会计信息质量特征, 往往对会计的计量、报告有着不同的要求, 存在着矛盾也显而易见。
(三) 通过财务报表附注可以了解企业的真实情况
企业会计报表往往是数字的表达, 是通过货币计量单位反映企业的基本经济业务情况。但是对于企业的一些具体情况或者是特殊情况, 则必须通过会计报表附注来了解。比如, 假定企业生产的产品是大宗、订单式生产, 则存货数量往往很大, 明显不同于快销企业。对于成本结转、存货情况, 会计报表附注中都会有明确的反映。通过对财务报表附注进行认真的分析, 可以发现问题, 了解企业的真实情况, 从而减少报表使用者的风险和损失。与此同时, 我们可以发现, 会计报表的主表篇幅有限, 所提供的信息更是有限, 而财务报表附注作为主表的补充, 它会提供一些格外特殊或详细的补充信息, 通过阅读此附注将进一步加深对该企业的分析, 从而做出正确的投资融资决策。
三、财务报表附注在财务分析中的地位及作用
(一) 财务报表附注有助于企业偿债能力的分析
在财务报表分析中, 企业偿债能力的分析必不可少, 但是现实中资产负债表中的负债未必就是企业的负债总额, 因为还可能有或有负债的存在, 而或有负债正是在财务报表附注中得到反应。负债在企业会计准则中的定义为:由企业承担的、能够可靠计量的且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当三个条件有一个未满足时就需要将其确认为或有负债, 在报表附注中予以体现。倘若企业在财务报表附注中披露了或有负债, 那无疑会削减企业流动资产的变现能力。举例说明, 在2007年新会计准则实施后, 众多上市公司有一半以上披露了或有负债的存在且金额巨大;而早在2000年ST棱光公布年报时, 公众就发现其披露的担保金额总计远远超过了自身所有的1.5亿的净资产数额。倘若公司利益相关者在进行财务报表分析的时候不进行财务报表附注的查看, 会遗漏掉很多重要信息, 仅仅或有负债一项有可能就会使企业由盈变亏, 导致负面影响。
(二) 财务报表附注有助于企业营运能力的分析
《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中的第14条规定企业发出的存货可选择的计价方法有加权平均法和先进先出法等, 它们都是采用一定的技术方法在销售成本以及期末存货之间进行一定程度的分配, 所以平均存货成本和销售成本是此消彼长的关系。那么投资者为了知悉企业准确的存货周转率, 就必须通过在财务报表附注中查明企业到底运用了何种存货流转假设, 从而了解其运用了何种存货的计价方法, 便于投资者计算企业相关的资产管理比率, 进而了解企业的营运能力。其实按照规定, 存货周转率严格意义上应该用个别计价法来计算, 但在现实中, 由于企业存货进出频繁, 且实物流转与价值流转的不一致, 用个别计价法计算存货周转率并不可行, 很多企业故意用不当的方式分摊存货成本, 来降低销售成本、增加营业利润, 因此, 通过认真分析财务报表附注中有关存货流转的假设, 是防止企业调整利润、了解企业真实运营情况的有效办法。此外, 企业营运能力的好坏也可通过应收账款的周转率来进行衡量, 但在具体实务操作中, 有些特殊收入只会在报表附注中予以披露, 如果在进行财务报表分析的时候不进行特殊事项的研读, 有可能会忽略某些特殊收入, 落入企业人为调节收入的陷阱中。
(三) 财务报表附注有助于企业盈利能力的分析
财务报表分析中, 主要用营业利润率、销售毛利率、资产净利率、净值报酬率来反应企业的盈利能力, 其中利润是影响盈利能力的关键因素。而财务报表附注对盈利能力的分析体现在对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说明上, 往往一个母公司为了虚报利润, 粉饰财务报表, 会将自己的某项资产以低价卖给子公司, 而上市的子公司再以正常价格卖出, 获得的高价差额就可以记为投资收益反应在企业的利润中。但是这种收益并不反应企业正常的营业状况, 所以就不能说明企业真正的盈利能力。例如2000年的年报显示, 陕长岭用每股7元的价格购买了母公司持有的圣方科技1000万股, 但随后又以每股8元的价格转让给了美鹰玻璃实业公司, 这笔交易使陕长岭获得投资收益7000万元, 占2000年其年利润总额的52.4%, 如若投资者未观察到财务报表的附注中此关联交易的详细情况, 不免会受此被粉饰报表的欺骗。
四、结语
在财务分析中, 仅仅依靠财务报表提供的事项进行分析是远不够全面的, 甚至有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所以必须重视财务报表附注, 只有认真阅读附注的内容, 与财务报表系统相结合, 经过深入的理解和分析, 才有可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从而准确的评价企业的各项能力, 并找出相应的问题, 进而做出正确的决策。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和完善, 及相关政策法规的相继出台, 笔者相信我国企业的信息披露将更加规范。
摘要:财务报表附注是为帮助理解企业会计报表的内容而对有关项目所作的解释, 它和会计报表、附表以及财务状况说明书一起构成了企业会计报表体系。在我国由于会计制度建设的落后, 财务分析者习惯上只重视对财务报表的分析, 而对于财务报表附注的分析则重视不足。而实际上, 财务报表附注在财务报告的分析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它对于正确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有很大的帮助。财务分析的关键在于分析是否客观和完整, 要想达到满足客观性和完整性的要求, 对财务报表附注的使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财务报表附注,财务报表分析,影响
参考文献
[1]佟志超.浅析财务报表附注在财务分析中的重要性[J].经营管理者, 2013, (32) .
我国会计报表附注改革探讨 篇7
会计报表附注是为了便于会计报表使用者理解会计报表的内容而对会计报表的编制基础、编制依据、编制原则和方法及主要项目等所作的解释。它是对会计报表的补充说明, 是财务会计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
1.1 财务报表附注的含义
为了研究财务报表附注的作用及意义, 我们必须对财务报表附注含义有个概括了解, 进而对其在我国发展现状和面临的问题提出建议。
我国的2006年新的《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对于附注的解释是:“附注是对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等报表中列示项目的文字描述或明细资料, 以及对未能在这些报表中列示项目的说明等。”
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数量繁多、种类各异, 企业按照一定的程序、方法, 把日常发生大量的、不同性质的经济交易和事项进行确认、分类、计量、汇总成系统的会计核算记录后定期编制高度概括、浓缩的数字性财务报表。为了便于使用者理解, 一些在报表中被高度概括、浓缩的项目需要进一步分解、解释或补充, 这样, 附注就逐渐成为财务报告的组成部分。
1.2 财务报表附注的作用
财务报表附注是财务报表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对报表本身无法或难以充分表达的内容和项目所作的补充说明和详细解释。笔者认为, 财务报表附注的作用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财务报表附注拓展了企业财务信息的内容, 打破了三张主要报表内容必须符合会计要素的定义, 又必须同时满足相关性和可靠性的限制。形式上, 财务报表以数字为主, 报表附注则侧重于文字, 辅以数字注释两者结合。内容上, 财务报表附注除原有的内容外, 还披露了企业报告所采用的主要会计处理方法, 会计处理方法的变更情况, 变更原因及对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动情况的影响, 非经常性项目的说明, 财务报表中有关重要项目的明细资料, 其他有助于理解和分析报表需要说明的事项等。
2 财务报表附注信息披露的动机及披露的内容
财务报表信息公开的目的在于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为投资者和潜在的投资者的决策分析提供参考。
2.1 财务报表附注信息披露的动机
从历史上看, 企业对外披露财务报表的行为主要起源于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 企业经营活动的日益社会化和复杂化, 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不但需要更多参与者集团的贡献与合作, 而且也会对这些相关社会利益集团产生更大的影响, 企业有义务也有必要向这些团体提供财务及相关信息。笔者认为, 从这些利益集团对财务报表附注需求出发, 可以从下面几方面来看:
投资者需要会计报表附注信息以提高经济决策的合理性投资者明智的投资将有利于经济的增长和企业竞争力的提高, 促进资源的优化。在日常生活中, 投资者须对股票价值进行评价, 并分析与股票市价的差异, 从而作出买入、继续持卖出的决策。在此过程中, 投资者势必要关注股票定价问题。这就使投资人更加关注上市公司财务报表信息的披露, 加之投资者通过阅读和分析公司所披露的表外附注信息, 从中进一步理解公司以往及本期的盈利水平和风险状况, 并结合公司管理水平、市场利率变动、行业特点等诸多主、客观影响因素加以考虑, 从而对未来的盈利水平和风险状况作出合理预期, 并据此对公司股价作出相应的评价, 进而作出理性的投资决策。
2.2 财务报表附注披露的内容
财务报表附注究竟应包括哪些内容, 目前尚无统一的说法。一般而言, 传统报表附注包括五方面的内容。
企业的一般情况:简介公司的机构性质、经营范围、主要业务品种和经营概况等内容。若公司在报告年度内收购、出售资产或吸收合并等引起机构主营业务发生变更时, 应予以说明。必要时, 还可对诸如上市改组时资产的剥离情况进行说明。
企业的会计政策:包括企业执行的会计制度、会计期间、记账原则、计价基础、利润分配办法等内容, 对于需要编制合并报表的企业来说, 还要说明其合并报表的编制方法;对于会计政策与上年相比发生变化的企业, 应说明其变更的情况、原因及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
会计报表主要项目附注:包括对主要报表项目的详细说明, 如两个期间的数据变动幅度达30% (含30%) 以上, 且占公司报表日资产总额5% (含5%) 或报告期利润总额10% (含5%) 以上的, 应在该项目上明确说明原因。分行业资料:如果企业的经营涉及到不同的行业, 且行业收入占主营业务收人的10% (含10%) 以上的, 应提供分行业的有关数据。重要事项的揭示:主要包括对承诺事项、或有事项、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和关联方交易等内容的说明。
3 我国财务报表附注信息披露的若干问题
3.1 我国财务报表附注披露的现状分析
会计报表附注并非产生于证券市场, 但它会随着证券市场的进一步繁荣而逐渐完善起来。可以说, 证券市场越发展, 对会计报表附注的编制要求就会越高。我国的证券市场目前还刚刚起步, 还存在很多问题,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 新的经济业务不断发生, 导致了一些财务信息不能进入财务报表的主表, 需要在附注中进行披露, 考察目前我国的披露情况, 可以发现很难令人满意。比如, 对关联方交易的披露, 有的企业“删繁就简”, 有意回避;有的企业“点到为止”, 模糊不清。许多企业对其主要投资人、关键管理人员以及其关系密切的家庭成员的披露缺乏, 甚至空白。对或有事项特别是预计负债方面揭示不明确或回避揭示。
目前, 虽然绝大多数上市公司能够在规定期限内披露对外披露年度报告, 但分析发现, 多数上市公司选择报告期限的后60天而非前60天对外披露年度报告, 其中选择前30天披露年度报告的上市公司不足1%, 选择前60天披露年度报告的上市公司不足20%, 信息的滞后严重削弱了其决策的相关性。甚至有些企业故意使内容滞后。
3.2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表附注披露规范对策和几点建议
针对会计报表附注编制中出现的向题, 笔者认为应当从制度人手, 全方位、多层次的进行治理, 提高会计报表附注的编制质量。首先, 要完善相关的法规制度, 表现在我国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内容要不断完善和设立企业内部审计等监督机制;其次, 要强化信息披露的监督体系。会计报表附注的提供者应建立自身的内部监督机制, 加之注册会计师的强化审计和政府的有关部门从整个社会的角度加强监督。最后, 还要加大执法力度和惩罚机制的建立。
在附注披露重要会计项目方面, 应体现重要性原则。对重要项目数字变动会引起会计报表相关数据的较大变动的情况, 要在附注中详细地进行说明。如在披露应收账款时, 上市公司应采用账龄分析法来核算应收账款的坏账损失。同时, 应增加披露应收账款前五名的公司具体名称、欠款原因以及主营业务范围。这样企业就可以据此制定不同的收账政策, 保护投资者资产的安全。
3.3 引入银行、工商和税务等部门对企业的评价
银行是上市公司发展所需资金的重要来源之一, 公司信用等级是银行决策放贷的重要依据, 所以银行在贷款时要求企业提供相应的资信等级报告, 此报告应与审计报告具有相同的法律效力。银行向企业贷款时, 还要考虑企业所投资的项目是否有投资价值及企业的还款能力。银行通过定期到企业回访, 了解其生产经营情况。这些信息需要企业在附注中披露。工商部门主要办理公司的设立、变更、注销和年检等, 因此在报表附注中要披露工商部门对企业所出具的工商函 (包括营业执照的年检) 。税务部门行使国家赋予的税收职权。因此在报表附注中, 对公司年纳税情况进行披露, 并且具体到企业所缴纳的各种税类的名称、金额等。对于没有及时、足额纳税或偷税漏税的企业, 税务部门要及时把相关信息反馈给企业, 同时要求在报表附注中予以披露。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报表附注信息披露还存在诸多问题, 可以说, 这些问题的出现也是我国资本市场发展过程中难以避免的。无论从实践还是会计理论研究上来说, 如何规范上市公司会计报表附注的问题, 都将是一个长期的任务。会计报表附注的完善过程就是上市公司日益透明化、信息公平、对等的获得过程, 是市场经济不断朝着公开、公平、公正的方向迈进的过程。上市公司应该处于证券市场各方的公开监督之下, 才有助于上市公司和证券市场的相互促进和健康有序的发展, 才能形成上市公司、证券市场、广大投资者三赢的局面。
摘要:财务报表是财务表述和传递的主要手段, 财务报表整体分为表内和表外附注两个部分, 其中, 表内是主体, 附注则起支持和补充作用。随着经济的发展, 财务报表某些方面日益显示出局限性, 一种有效的改进措施就是增加财务报表附注信息的揭示。
关键词:会计准则,财务报告,财务报表附注,动机
参考文献
[1]陈亚娟.经济研究导刊[J].会计报表附注及其披露事项的分析, 2010, (26) .
[2]毕金玲.东北财经大学[J].上市公司会计报表附注披露研究, 2007.
[3]夏洪智.西华大学[J].企业会计报表附注研究, 2009.
财务报表确认与附注披露辨析 篇8
一、财务报表确认的概念与特点
(一)财务报表确认的概念
财务报表是以表格形式综合反映企业在特定时点的财务状况或一定时期的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书面文件。财务报表是会计人员根据日常发生的交易和事项的相关资料归集、加工、汇总而形成的结果,是会计处理的最终产品。
企业发生交易或事项后,能够进入财务报表表内,从而反映这些交易或事项的会计信息必须根据事先规定的标准经过鉴别和认定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财务报表的确认。
(二)财务报表确认的特点
财务报表确认的具体含义可以根据以下几个特点来进一步理解:
1.财务报表确认的对象是企业已经发生的交易或事项。由于财务报表综合反映企业在特定时点的财务状况或一定时期的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而特定时点的财务状况是由于企业过去发生的交易或事项所形成的,一定时期的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也是企业过去发生的交易或事项所导致的,因此,归根到底来说,财务报表确认的对象是企业已经发生的交易或事项。而正是由于财务报表确认的对象是企业已经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企业尚未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就不能在财务报表表内予以反映。
2.财务报表确认的目标是:在会计循环结束时,确认的结果能够进入财务报表主表表内。如上所述,财务报表确认的对象是企业发生的交易或事项,这些交易和事项给企业带来的影响经过会计循环的处理,最终要体现在财务报表表内,传递给信息使用者。只不过这些交易和事项的影响在财务报表中往往是与同类项目以综合的方式反映。也就是说,被确认的项目的金额会包含在报表的合计金额之中。
3.财务报表确认具有一定的标准。确认标准相当于为财务报表设立了门槛,企业发生的交易或事项能够纳入到财务报表表内予以确认,必须符合事先规定的确认标准。企业的交易或事项是否要在财务报表中反映和以什么项目反映在财务报表表内,是确认标准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国际上通行的确认标准包括:(1)可定义性。即符合财务报表要素的定义,归类到相应要素项目中反映;(2)可计量性。即具有相关的计量属性,能够用货币予以充分地计量,从而提供财务信息;(3)相关性。即反映在财务报表中的信息对于财务报表信息使用者的经济决策会有影响。
4.财务报表确认是一个过程。企业发生的交易或事项是财务报表确认的对象。因此,从交易或事项的发生开始到这些交易或事项在财务报表中反映,需要经过一些步骤,这些步骤的周而复始就是会计循环。在会计循环的过程中,有两个关键的确认步骤:一个是发生的交易或事项纳入会计系统中予以记录(有些学者将其称为初始确认);另一个是编制财务报表时列入什么项目(有些学者将其称为再确认)。
二、财务报表附注披露的概念与内容
(一)财务报表附注披露的概念与作用
披露是指将所披露的对象通过正式的渠道进行公开、发表。会计信息的披露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包括财务报表、财务报表附注以及其它补充资料。因此,财务报表附注披露就是指通过财务报表附注的方式将会计信息公开、发表。财务报表附注披露的方式主要是文字描述,辅以数字、表格和图示等方式。
财务报表附注的主要作用是为会计信息使用者在进行是否为该企业提供资源等决策时,提供决策相关的详细信息,从而使得会计信息使用者能够更全面地了解企业的情况,进而提升会计信息的使用价值。会计信息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不确定的经济环境、不同的行业特点、不同的会计政策等。会计信息使用者通过财务报表附注披露的详细信息,可以剔除这些因素的影响,进而做出有效的决策。
(二)财务报表附注披露的内容
财务报表附注披露的内容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有关企业基本情况的信息
财务报表附注中首先要披露企业的注册地点、组织形式、业务性质、所从事的主要经营活动、所提供的主要产品或服务等信息,还包括任何与其它企业相比所具备的优劣点,包括受到的特殊监管限制或拥有的特殊补贴情况等。由于这些情况的不同,即使是财务报表上相同的资产,给不同的企业所能带来的经济利益可能也会不同,因此,会计信息使用者需要了解这些有关企业基本情况的信息。
2.对财务报表表内项目的补充说明
财务报表表内项目所提供的信息是会计信息使用者作决策的基础信息,但是,由于受制于报表的格式及篇幅,表内项目提供的信息是有限的。而通过财务报表附注披露的方式,可以对财务报表表内项目进行详细的补充说明。所以,这类财务报表附注的内容主要包括:对财务报表编制基础的说明;对于是否遵循会计准则的声明;对于报表项目确认和计量所运用的重要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说明;对于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及差错更正的说明;报表重要项目构成及其变动情况的说明等。
3.其他需要说明的重要事项
有一些已经发生的或者将要发生的、可能影响到企业未来经济利益流入或流出的重要事项,虽然未影响财务报表表内项目的确认和计量,但需要在财务报表附注中予以及时披露,从而便于会计信息使用者进行适时的决策。这些事项主要包括:或有事项、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资产负债表日后非调整事项等。必须遵循相关准则的规定进行具体的披露。
三、财务报表确认与财务报表附注披露之间的关系
根据上述对财务报表确认和财务报表附注披露基本概念的分析,不难得出两者的联系和区别:
(一)财务报表确认与财务报表附注披露的联系
1.两者都属于会计信息披露的方式,共同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进行反映,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财务报表确认是以报表的形式总括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信息,而财务报表附注则主要是以文字描述,辅以数字、表格和图示等方式对这些情况进行详细反映。
2.有些附注信息是对财务报表确认信息的细化补充,体现了对于财务报表的附属性,没有财务报表就没有这些附注信息。财务报表确认信息受到报表格式和篇幅的限制,提供的是概要和总括的信息,对于财务报表的某些重要项目,会计信息使用者若要了解其详细的构成和变动情况,就需要对财务报表附注中披露的补充信息进行分析。
(二)财务报表确认与财务报表附注披露的区别
1.财务报表表内确认的会计信息必须是符合确认标准的信息,而附注披露的信息则没有此要求。财务会计中所提及的会计确认标准,实际上就是针对最终会反映在财务报表表内的会计信息而言的。会计确认的基本标准包括要满足会计要素的定义、要能够可靠地计量等,这些标准将一些信息排除在财务报表之外。但是,有些不符合会计确认标准的信息对于信息使用者来说可能是决策相关的,那么,可以通过在附注中披露予以反映,从而给信息使用者提供完整的信息。
2.财务报表表内确认的信息主要是以货币为计量单位形成的财务信息,附注披露的信息既有财务信息也有非财务信息。在商品经济社会,作为商品的一般等价物,货币是衡量一切商品价值的共同尺度,因此,以货币为计量单位形成的财务信息就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进行了统一量化。在财务报表表内,各项目的财务信息既可分别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某一方面的影响,又可被信息使用者进一步运用于财务分析指标的计算。附注披露的财务信息,主要是对财务报表重要项目构成及其变动情况的信息,可以为财务分析提供进一步明细的资料。附注披露的非财务信息也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密切相关,有助于加深理解企业的情况。
四、研究结论
(一)财务报表确认与财务报表附注披露两者各司其责,不能相互取代。财务报表确认与财务报表附注披露既有联系,也有区别。财务分析脱离其中任何一个进行,是不可能全面完整的。因此,作为信息提供者的企业在编制财务报告时,应该严格遵循相关准则的规范要求,提供全面的会计信息。而投资者等信息使用者在分析财务报告时,需要注意财务报表确认的信息与财务报表附注披露信息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以得到全面完整的分析结论。
(二)需重视附注信息的作用,但附注的披露也要有“度”。虽然财务报表以表格的形式提供了简明和总括的信息,使得信息使用者可以很迅速、方便地查看其关注的报表项目,但是附注披露的作用不容忽视,尤其是有些不符合会计确认标准从而没有在财务报表中予以确认的决策相关信息只能在附注中披露。不过,附注的披露也要有“度”,企业应当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按照会计准则的要求,合理确定在附注中披露信息的详细程度,不应列报大量过于详细的信息从而掩盖了真正重要的信息。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的发展,会计信息化趋势明显,会计信息使用者更加关注会计信息系统的最终产品——财务报告,而财务报表主表及财务报表附注是财务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明确财务报表确认和附注披露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将有助于提升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分析能力。
摘要:财务报表确认和财务报表附注披露是资本市场上公开会计信息的两种主要形式。本文首先对这两者的基本含义进行了厘清,然后探讨了两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进而得出研究结论。
关键词:财务报表,确认,披露
参考文献
[1]王国海.对会计报表附注信息披露制度的探讨[J].会计研究,2004(10).
[2]葛家澍.关于财务会计中确认与披露概念问题[J].当代财经,2008(05).
[3]李勇.论会计报表附注对财务分析的影响[J].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10(04).
会计报表附注信息披露问题探析 篇9
一、会计报表附注的重要性
会计报表附注是为了方便会计报表使用者能够更好的理解报表反映的相关内容, 对报表中的会计编制基础、依据、原则、方法等项目进行解释。一般的会计报表附注包括以下基本内容:不符合会计假设的事项说明;重要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及其变更情况、变更原因及其对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或有事项和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说明;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说明;重要资产转让及其出售说明;企业合并、分立说明;重大投资、融资活动;会计报表中重要项目的明细资料。
会计报表附注存在的原因是因为财务会计报表表现的信息不够完整, 缺乏相关的文字说明。会计报表附注在企业财务信息完整性方面, 重要性不言而喻。会计报表附注对会计报表中相关内容进行了说明, 可以更加直观的对财务会计报表进行分析。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 财务报表的准确完整性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附注作为会计报表的补充, 不仅可以保证财务报表的真实完整性, 也可以使财务报表更加清晰的进行表述, 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一个直观的依据, 方便了相关部门对企业财务信息的监督检查。
二、会计报表附注信息披露中存在的问题
(一) 会计报表附注规章制度不健全
相关的财务制度只是对财务会计三大主表的各种表达方式进行规定, 但是对会计报表附注的信息没有相关的规定, 各企业会计报表附注都是根据自身企业惯例进行编制, 因为没有相关制度的约束, 就会出现各企业在编制过程中的随意性, 极易出现只对公司的有利方面进行说明的现象, 影响了会计报表附注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二) 会计报表附注的重视度不够
在现代大多企业中, 对于会计报表附注的重视程度显然是不够的。会计报表附注披露的企业信息应该完整准确、客观公正。但是大多企业在会计报表附注没有做到, 有些企业的披露不够全面, 没有很好地体现出会计报表附注的作用。而有的企业更是在会计附注中直接披露对自己有利的部分, 对于自己做的不好的部分则选择了隐瞒, 完全违背了会计报表附注的初衷。同时, 对于企业自身管理者来说, 注意力的重点是放在了三大会计报表上, 过度关注报表的数字, 没有去关注在会计基本假设变更的情况下相关的会计报表附注信息, 会使整个企业在进行后期评估分析的时候出现偏差, 影响企业的经营管理。
(三) 现代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
现代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标志是管理权和经营权的分离, 即企业的所有者或绝对控股者并不真正的参与到企业管理经营之中去, 而是通过聘用专业经理人对公司进行日常的经营管理。这样就造成经营者对公司的相关事物较为了解, 而所有者因为没有参与到日常经营中去, 对企业相关运作的了解只能通过财务会计报表。这种现象就造成了企业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的矛盾, 在自身利益冲突的矛盾下, 会诱发企业经营者对于财务报表进行虚假的修改。当然, 财务报表本身因为有严格的制度要求和管理, 对于虚假报表的惩罚有一定的规章制度保障, 但是会计报表附注至今却没有一个完整的制度体系, 这就使得一些企业经营者为了自己的利益对附注披露内容进行隐瞒, 企业所有者因此不能真正的了解企业的经营情况, 造成经营的假象, 对公司的发展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四) 会计报表附注编制方法缺乏统一规定
会计报表附注因为其没有统一的标准, 就造成了会计附注在会计报表中的显示形式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在现代企业中, 会计信息附注的披露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对会计信息的披露不够完整, 有意的对一些信息进行隐瞒。比如隐瞒分公司的状况, 把其营业的利润计算到整个财务报表中, 这样企业信息准确性不能保证, 极易产生对企业以后发展前景的错误估计, 影响企业正常的决策。
不能真实的反映企业财务报表中未提及的情况, 对财务报表做不到真实的披露。因为现实中, 会计报表由于其复杂性, 相关人员不能在短时间内发现其虚假的问题, 需要对会计的各要素进行综合的查询以后才可以检查出相关的问题。
对于信息不能进行妥当的安排, 有些信息的保护过于保守, 有些企业甚至不能准确的分辨什么样的信息可以出现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什么样的信息不可以, 对于信息的把握没有一个合适的度, 造成有的信息不该披露在财务报表中, 但是却出现了, 造成一定的恐慌。有的应该披露的信息却没有在其中体现, 造成信息的偏差。
(五) 会计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不够
会计报表附注不是像财务报表的编制, 只要把数据进行相关的整合梳理就可以在相关财务办公软件上形成会计报表的, 而是通过分析财务报表中的相关内容, 从中提取出有用的信息, 这对当前的会计从业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企业中目前的会计从业人员存在很大的年龄差, 毕竟会计行业经验是十分重要的, 这就造成了那些资历较深的会计从业人员接受新兴事物的速度有一定局限, 对于会计报表附注的填写要求不能及时掌握, 造成信息的重点得不到体现, 影响财务其他相关工作。
三、提高会计报表附注信息披露完整性的措施
(一) 健全相关规章制度
像财务三大报表一样, 进行相关制度的规范。在填制会计报表附注的时候, 对有关方面进行规范, 规定一些必须要出现的事项, 同时对虚假的会计报表附注进行相应的惩处, 像基本报表一样进行相关检查, 规范相应的填报制度。其次, 财务报表之所以被各企业重视是因为其要申报到相关的主管税务机关, 但是附注却不在申报的范围内。因此, 可以协助国家有关部门对会计报表附注信息披露进行规范, 通过国家的强制手段对其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进行监督。
(二) 加强对会计报表附注信息披露的重视程度
在企业内部进行相关的约束和激励机制, 企业对每个会计从业人员进行严格要求, 在企业内部提高员工对于会计报表附注信息披露重要性的重视程度, 尽量落实到个人, 进行权利的分配, 使得每个会计从业人员之间实现相互监督, 保证会计报表附注的真实完整性。同时国家机关也要加强对这一项的监管力度, 在进行财务相关检查的同时, 不要遗漏对这一项的检查, 通过国家的强制手段是企业把会计报表附注信息披露重视起来。
(三) 加强所有者对企业经营的控制
企业的所有者要尽可能的参与到经营活动中去, 及时的从管理者方面了解企业的日常经营情况, 对企业的经营管理进行定期不定期的抽查, 不要等到月末年末这些关键的时间点才对公司的运营情况进行关注。同时, 公司可以成立稽查小组, 不定时的对企业进行各项工作内容的稽查。稽查小组可以凌驾于企业管理者之上, 保证稽查数据的真实客观。这样就可以有效的避免管理者利用自身便利, 对会计报表附注披露信息造假或隐瞒, 保证企业正常的经营发展。
(四) 规定统一的会计报表附注编制方法
现代会计记账中, 对会计报表附注所要披露的信息及相关的披露形式没有具体的规定, 形成不了统一的规格模式。应该借鉴会计三大报表格式, 把会计报表附注的编写格式同样进行相关的规定, 形成统一的规范, 对相关信息的披露内容、具体披露方式、披露程度进行说明, 规范现阶段会计报表附注较为混乱的现象, 这样企业内部财务报表的编制也有据可依, 整个会计附注披露内容也得到了规范。
(五) 加强对相关会计人员的培训
会计报表附注的真实完整规范离不开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 因而会计人员专业素养的高低对会计报表附注披露信息有着至关重要的联系, 因此对会计报表附注披露信息提出新要求即是对会计人员的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加大对会计人员专业技能的培训, 鼓励相关会计人员进行职称考试等相关技能的提高。同时积极的展开会计人员的交流活动, 传递新的会计信息, 与时俱进。
会计报表附注所披露的信息对财务会计报表的完整性和真实性有着重要的作用, 但是现实生活中却并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 出现了像制度不健全、管理不规范、信息不真实完整等一系列的问题, 应该引起国家和企业的关注, 同时通过建立规范的制度、科学管理等一系列的方法对相关问题进行改进, 保证经济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何建国, 帅星.会计报表附注披露问题及改连[J].财会通讯, 2010 (11) .
[2]于洋.会计报表附注信息披露问题探析[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3 (6) .
[3]韩亚聪.我国上市公司会计报表附注信息披露问题的探讨[J].天津经济, 2012 (7) .
报表附注 篇10
《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对研发支出进行了界定: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的支出, 应当区分研究阶段支出与开发阶段支出。研究是指为获取并理解新的科学或技术知识而进行的独创性的有计划调查。开发是指在进行商业性生产或使用前, 将研究成果或其他知识应用于某项计划或设计, 以生产出新的或具有实质性改进的材料、装置、产品等。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研究阶段的支出, 应当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开发阶段的支出, 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 才能确认为无形资产: (1) 完成该无形资产以使其能够使用或出售在技术上具有可行性; (2) 具有完成该无形资产并使用或出售的意图; (3) 无形资产产生经济利益的方式, 包括能够证明运用该无形资产生产的产品存在市场或无形资产自身存在市场, 无形资产将在内部使用的, 应当证明其有用性; (4) 有足够的技术、财务资源和其他资源支持, 以完成该无形资产的开发, 并有能力使用或出售该无形资产; (5) 归属于该无形资产开发阶段的支出能够可靠地计量。
《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还要求企业披露“计入当期损益和确认为无形资产的研究开发支出金额”, 并在资产负债表中“无形资产”项目下单列一项“开发支出”项目, 专门列示当期按照规定可以资本化的但尚未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从而暂时未转入无形资产的金额。
简而言之, 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所产生的研发支出的会计处理是:研究阶段的支出一律费用化;开发阶段的支出视满足条件与否决定是费用化还是资本化, 并且必须在财务报表附注中予以详细披露。该处理规定对研发支出金额较大的企业产生的经济影响是巨大的, 将使部分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表现出开发期费用减少、利润增加, 从而造成所有者权益增加, 资产结构随之发生变化, 权益比率上升, 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同步提高, 有利于增强其市场竞争力。
二、上市公司2007年年报中研究开发项目的行业特点
公示2007年年报的上市公司共有1 276家, 其中在2007年年度资产负债表中列示“开发支出”项目金额的有111家, 但这并不意味着其他公司没有类似的会计处理, 只能认为只有这111家上市公司到2007年年末还有已经发生的开发支出尚未转入无形资产。因为年报的披露比较详尽, 所以本文选取年报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
按照中国证监会颁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 我国上市公司主要分成农、林、牧、渔业, 采掘业, 制造业, 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建筑业, 交通运输仓储业, 信息技术业, 批发和零售贸易, 金融保险业, 房地产业, 社会服务业, 传播与文化产业, 综合类共13类。
在这13个行业中, 制造业属于名目最多的一个行业, 又分成食品、饮料, 纺织、服装、皮毛, 木材、家具, 造纸、印刷, 石油、化学、塑胶、塑料, 电子, 金属、非金属, 机械、设备、仪表, 医药、生物制品, 其他制造业。在制造业中, 机械、设备、仪表行业所占比重较大。
三、上市公司研发支出财务报表附注披露现状
1. 研究阶段与开发阶段的划分标准缺乏透明度和可比性。
按照中国证监会的规定, 上市公司对于划分研究阶段与开发阶段的具体标准必须进行披露, 其一般应出现在“重要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部分。就上市公司公示的2007年年报而言, 上市公司对于研究阶段与开发阶段的划分标准总体上可以分成以下几种情况:
情况1:说明详尽, 充分体现行业特色。某些上市公司对于研究阶段与开发阶段的划分标准在财务报表附注部分做了详细的说明。例如,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代码:600104) 在财务报表附注中指出:本集团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的支出分为研究阶段支出和开发阶段支出。本集团将开发项目立项前发生的调查、咨询等费用划分为研究阶段支出, 将项目确定并立项开发后发生的支出划分为开发阶段支出。又如,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代码:000625) 在财务报表附注中指出:本公司以完成产品各项指标细化、形成最终产品方案并获得批准 (目标确定阶段) 作为研究与开发阶段的划分点。在目标确定以前阶段发生的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在目标确定以后阶段发生的费用计入开发支出。
同属于制造业的机械、设备、仪表行业, 这两家上市公司对划分研究阶段与开发阶段的标准有着不一样的理解。对这一点其实无可厚非。基于研究开发项目的多元性, 研究阶段与开发阶段的划分标准本身带有行业特点, 受到会计职业判断的影响。其实只要企业能将这种划分标准明确地在财务报表附注中予以揭示, 就能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有用性。遗憾的是, 有类似做法的上市公司总共只有8家, 在有相似会计业务的111家上市公司中只占了7.2%。这8家上市公司的共同特点是, 在企业会计准则的一般规定基础上, 结合本公司或行业的特点进行了补充甚至是列举式说明。
情况2:只有企业会计准则中提到的一般性说明, 没有披露具体的划分标准。在统计的111家上市公司中, 共有94家上市公司对划分标准基本拷贝了企业会计准则里的相关规定, 而没有结合公司或行业的特殊情况具体说明。
情况3:只在财务报表中列示“开发支出”项目的金额, 没有在财务报表附注中说明相应的划分标准。有这种做法的上市公司有9家。
例如, 某上市公司在2007年12月31日合并资产负债表中列示了“开发支出”项目金额为24 618 635.16元, 而且该公司合并财务报表附注“无形资产”部分也列示了公司内部研究开发项目支出为24 618 635.16元, 其全部计入开发支出。而该上市公司2007年合并利润表中利润总额为-173 544 383.02元, 净利润为-193 431 798.59元。这些都说明该开发支出对上市公司来说是一个重大项目, 而且也确实发生并确认了研发支出, 但是在该上市公司年报的“重要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和会计差错”部分中竟然没有提到研究阶段与开发阶段的划分标准, 显然已经严重违背了有关规定。
2. 研发支出予以资本化和费用化的数据披露详略缺乏可比性。
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 对于企业内部研发支出的数据, 信息使用者应该可以通过资产负债表中的“开发支出”、“无形资产”项目以及财务报表附注中重要会计政策的披露以及报表重要项目注释予以了解。但是横向比较这111家存在开发支出的上市公司的2007年年报, 这些数据的披露详略呈现出较大差异。
情况1:同时存在资本化和费用化的开发支出和研究支出。在这111家上市公司中, 有12家上市公司既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了开发支出, 又在合并财务报表重要项目注释中披露了研发阶段发生的计入当期损益的研究支出。但是仍存在缺陷的是, 没有一家上市公司在“管理费用”项目中做出详细注释, 因为研究支出作为当期损益一般计入管理费用, 如果在项目注释中能同时列出管理费用的明细项目金额, 使得“管理费用”项目列示的金额和“研究支出”项目列示的金额能相互验证, 那么信息使用者就能进一步明确管理费用中有多大比例是企业为完成研究开发项目而发生的, 有助于信息使用者了解上市公司的成长性。
情况2:分别列示了资本化和费用化的开发支出, 但是没有列示 (发生) 费用化的研究支出。发生这种情况的共有6家上市公司。这些上市公司不仅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了“开发支出”项目及其金额, 而且在财务报表附注中揭示了开发阶段予以费用化的开发支出金额, 但是没有列示 (发生) 费用化的研究支出金额。对此, 大部分上市公司的解释是, 该研究开发项目的研究阶段在上个会计期间已经结束, 本期进入开发阶段。对于某一个研究开发项目在某一期发生这种情况并不足为奇, 但是如果每个会计期间都是如此的话, 就很难合理解释了。
情况3:分别列示了资本化的开发支出和费用化的研究支出, 但是没有列示 (发生) 费用化的开发支出。企业会计准则明确规定, 开发阶段的支出必须在满足相应条件后才能予以资本化, 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后转入无形资产。但是对于绝大多数上市公司而言, 往往认为划分为开发阶段就已经意味着开发支出可以全部资本化了。所以在这111家上市公司中, 有23家上市公司列示了计入当期损益的研究阶段发生的支出, 开发阶段发生的支出全部予以资本化。
情况4:不存在计入当期损益的开发支出和研究支出, 只列示 (发生) 了资本化的开发支出。理论上认为, 研究开发一个新项目或新产品, 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都是必需的, 而且从实务来看, 同时满足研发支出资本化的五个条件并不容易。但是在这111家上市公司中, 有46家上市公司在研发过程中除可予以资本化的开发支出以外, 不存在任何研究支出和不满足资本化条件的开发支出, 其中当期计入开发支出的金额占当期利润总额的比例最高的达到了57%, 这部分开发支出如果按照旧会计准则继续计入当期损益的话, 则对这类上市公司的业绩影响无疑是巨大的。所以在上市公司没有明确解释划分标准或者没有详细列示研发支出的情况下, 信息使用者有理由怀疑这部分开发支出是否真的满足了研发支出资本化的五个条件。
情况5:只在财务报表中列示了“开发支出”项目及其金额, 没有在财务报表附注中予以说明。在这111家上市公司中, 有23家上市公司只是在2007年合并资产负债表中列示了“开发支出”项目金额, 而没有在财务报表附注中说明研发支出的具体金额及其列支情况。其中, 个别上市公司开发支出金额占当期利润总额的比例高达39%, 如果这类项目对上市公司来说都不属于重要项目, 不在财务报表附注中予以披露的话, 那么信息使用者很难知晓究竟什么项目对上市公司来说是重要的了。
情况6:个别上市公司在年报中出现错误。上市公司年报对信息使用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信息获取手段, 很多小股东只能通过年报来了解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 而且正因为年报经过审计, 所以信息使用者对它相对比较关注和依赖。但是有一家上市公司居然犯了一个低级错误, 在财务报表附注中将本该列示在“计入开发阶段支出金额”放在了“计入研究阶段支出金额”;还有个别上市公司则存在研发支出总额和明细项目金额之和不相等的情况。显然这些都是粗心导致的错误, 但是这些明显的错误在注册会计师“无保留意见”的衬托下, 难免不让信息使用者心存芥蒂:注册会计师连表层的错误都没有审计出来, 更何况隐藏在更深层次的问题呢?
四、国际会计准则对研发支出的规定
1. 内部研发产生的无形资产按形成过程分为研究和开发两个阶段。
国际会计准则第38号将研究与开发活动分为两个阶段, 即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相应的, 要求研究费用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而开发费用是否应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则要看开发费用是否符合特定的条件, 如符合则确认为无形资产。
2. 对如何判定研究和开发阶段进行列举。
国际会计准则第38号指出, 对于研究阶段, 不会产生应予确认的无形资产, 相关支出应在发生时确认为费用。列举的研究活动有:以获取新知识为目的的活动;对如何应用研究成果或其他知识的研究、评价和最终选择;材料、设备、产品、工序、系统或服务的配方、设计、评价和可能替代品的最终选择等。
对于开发阶段, 当主体可以证明以下所有各项时, 开发或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的开发阶段发生的支出应确认为无形资产: (1) 完成该无形资产以使其能使用或出售, 在技术上可行; (2) 有完成该无形资产并使用或出售它的意图; (3) 有能力使用或出售该无形资产; (4) 该无形资产如何产生很可能流入企业的未来经济利益, 主体应能够证明存在无形资产的产出市场或无形资产本身的市场, 或者如果该无形资产将在内部使用, 那么应证明该无形资产的有用性; (5) 有足够的技术、财务资源和其他资源支持, 以完成该无形资产的开发, 并使用或出售该无形资产; (6) 对归属于该无形资产开发阶段的支出能够可靠地计量。列举的开发活动有:生产前或使用前的原型和模型的设计、建造和测试;含新技术的工具、夹具、模具和冲模的设计;不具有商业性生产经济规模的试生产的设计、建造和营运;新的或经改进的材料、设备、产品、程序、系统或服务所选定的替代品的设计、建造和测试等。
显然, 我国基本借鉴了国际会计准则对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的会计处理思路, 但是对于其列举式的判定方法没有在我国会计准则中予以明示。
五、规范上市公司研发支出财务报表附注披露的建议
1. 划分研究阶段与开发阶段的标准必须具体而明确。
研究开发活动在不同行业和性质的企业中有不同的表现, 但是对于相对较成熟的一些高新技术行业而言, 明确划分研究阶段与开发阶段的标准并不是绝对不可能的。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在技术研究方面虽然有很多重叠, 但仍各有侧重。研究阶段强调学术和技术意义, 开发阶段则强调市场价值和经济意义。如果相关职能部门能结合行业特点、借鉴某些上市公司和国际会计准则的划分思路, 尤其是对于较普遍发生研发支出活动的上市公司能够制定出一定层次上的切实可行的划分标准, 同时要求上市公司强制执行, 那么研发支出的会计处理规范将更具可操作性。
2. 当期研究支出、开发支出以及分别计入当期损益和开发支出项目的开发支出金额必须明示。
财务报表中的许多指标之间存在着关联性, 对于信息使用者而言, 由于无法获取上市公司的凭证和账簿资料, 所以很多信息需要通过上市公司公示的年报有关项目的对比得到。对于研究开发项目, 既然理论上存在着必需的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 而且对于开发阶段的支出必须在满足五个条件时才能予以资本化, 那么信息使用者应该可以通过对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财务报表附注进行综合分析进而了解上市公司在研发过程中发生的相关支出及其处理, 从而对该公司的前景进行适当预期, 提高会计信息的有用性。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2006.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6
【报表附注】推荐阅读:
财务报表附注06-21
审计财务报表附注11-17
会计报表附注模板修改08-24
综合财务报表附注210-13
会计报表附注财务分析05-27
财务报表附注应披露的内容06-26
附注信息11-12
报表改革07-16
报表效应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