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贷制度

2024-06-25

借贷制度(精选12篇)

借贷制度 篇1

民间借贷是一种自发的资金融通活动, 具有隐蔽、无序等特性。这就决定了民间借贷, 特别是大规模的民间借贷活动虽然一方面有效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但另一方面, 随着资金流动日趋频繁、规模日趋扩大, 这种大规模无序的资金流动也在积累巨大的金融风险, 容易对区域的经济金融秩序和社会安定造成严重影响。同时, 随着民间借贷规模的扩大和近期金融形势的变化, 原本被认为极少出现法律纠纷的民间借贷领域, 近来案件发生率也在激增。分析引发这些民间融资风险的原因, 固然有投资者风险意识淡薄、投集资双方信息不对称、企业经营不善等因素, 但缺乏明确的法律规范来引导和规范双方的行为才是根本原因。

一、我国民间借贷法律制度的现状

1. 宪法为民间借贷的合法化提供了根本性依据。

宪法第十三条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依照法律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 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宪法是国家根本大法, 虽然不会做具体的可操作性规定, 但是这条规定却为民间借贷的合法化提供根本空间。宪法上的公民合法私有财产不受侵犯的规定包括两方面含义:一是宪法保护私人合法之“物”不受非法侵害, 二是宪法保护私人依法享有的财产权不受侵犯, 这里的财产权包括私人对自己拥有的合法财产的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利。大多数民间融资行为本质上就是所有人使用和处分自己合法拥有的货币或资金, 并获取一定收益的行为, 而国家应当保护公民行使这种财产权的自由。

2. 民事法律对合法借贷行为给予保护。

《民法通则》第九十条规定:“合法的借贷关系受法律保护。”《合同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借款合同是借款人向贷款人借款, 到期返还借款并支付利息的合同。”因此建立在真实意思表示基础上的借贷合同应当受到法律的认可和保护。同时, 现行民事法律中没有对借贷双方主体进行限制, 也就是说没有限制自然人或者法人进行民间借贷行为, 依据“法无明文规定即可为”的原则, 自然人和法人都可以成为民间借贷主体。除了法律对民间借贷行为进行规定外, 司法解释中也对其进行了更为具体的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第六条规定:“民间借贷的利率可以在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四倍以下的范围内适当高于银行的利率。”最高人民法院对民间借贷利率的明确应该理解为是对《民法通则》和《合同法》的具体补充, 表明法院对符合条件的民间借贷予以承认并给予法律保护。

3.《公司法》认可了民间借贷的合法性。

《公司法》第一百四十九条对公司出借资金进行了如下规定:“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不得有下列行为:违反公司章程的规定, 未经股东会、股东大会或者董事会同意, 将公司资金借贷给他人或者以公司财产为他人提供担保……董事、高级管理人员违反前款规定所得的收入应当归公司所有。”此条规定虽是用来规范董事、高级管理人员的条款, 却揭示了这样一个观点:借贷行为如果违反了公司章程, 只会对公司内部产生影响, 并不因此妨碍公司与第三人之间的借贷关系的合法性, 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公司对外借贷具有合法性的观点。

二、我国民间借贷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

我国法律虽然承认了民间借贷的合法性, 但也应该注意到这些法律条文其实只是一些原则性的、甚至是需要法理推理来佐证的规定, 它们实际上只能体现一种理念而已。在实践中, 能为民间借贷行为提供有效依据的是那些具有可操作性的条款。上述认可民间借贷合法性的法律规范多是1999年以后出台的, 但是相应的下位法的修订速度却滞后于法律的立法速度。1998年以前出台的一些法律规范, 与1999年以后出台的法律在立法背景和立法理念上存在着巨大差异, 具体条款与法律出现冲突也就在所难免。例如:1998年前出台的《贷款通则》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企业借贷合同借款方逾期不归还借款的应如何处理问题的批复》明令禁止企业之间的借贷行为并将此类借贷合同认定为无效, 但1999年出台的《合同法》明确界定只有违反了法律的或行政法规的禁止性规定, 才能认定合同为无效, 《贷款通则》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企业借贷合同借款方逾期不归还借款的应如何处理问题的批复》虽只是部门规章或司法解释而已, 但仍然有效, 这就容易造成在如何认定企业间借贷的合法性问题上法律规范适用的混乱。

我国香港地区在民间借贷规范方面起步较早, 相关制度较为完善, 参考和借鉴我国香港地区在民间借贷立法方面的经验和有益做法, 对于完善我国大陆的相关制度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价值和意义。

三、我国香港地区《放债人条例》的有关规定

《放债人条例》是香港于1980年12月12日颁布的一部调整民间借贷法律关系的法律性文件。纵观该法, 最突出的亮点是对民间的放债人实行发牌管理, 如此严格的资格管制在香港这样一个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地区较为少见;其次该法对放债人义务规定较重, 立法价值取向明显侧重于保护借款人的权益;再者, 该法一些立法技巧也表现出了与大陆地区不同的特点。以上这些都可为我国构建民间借贷法律制度提供有益的借鉴。

1. 建立对放债人严格的监管制度。

香港是一个现代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地区, 自由市场经济理念深入人心,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体现为明显的“小政府、大市场”格局, 政府对于市场经济运行的干预弱于大陆地区, 但是其对民间借贷领域的监管却体现了明显的公权力主导倾向, 这不能不说是其整体制度中的一个例外。本文认为这主要是民间借贷自身特点所决定的, 民间借贷是一种较为隐蔽的商事行为, 具体的借贷行为很难为借贷双方以外的第三者所知晓, 其具体的利息率又由当事人自由协商确定, 很容易成为高利贷滋生的温床, 如果信贷规模庞大很可能会对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产生影响, 因此对其实行严格的监管制度实为必要之举。这种监管的严格首先体现在对放债人资格的限制上。该法在第Ⅱ部“放债人之领牌事宜”一章明确规定:从事民间借贷的放债人必须领取牌照, 牌照有效期限仅为12个月, 如未领取牌照就不得经营放债业务;不仅如此, 放债人必须在牌照所指定楼宇内经营业务, 否则也不得经营放债业务。此外, 该法第Ⅰ部“导言”一章还设立了的“牌照法庭”和“注册处处长”专门负责牌照领取相关事宜的裁决及管理等事宜。如此资格限制及管理, 已经远比大陆地区严格得多, 在香港地区实属罕见。

2. 立法价值取向明显倾斜于借款人。

首先, 极力保障借款人的知情权。该法第Ⅰ部“导言”一章6条规定:“ (1) 任何人士于缴交规定费用后即可——— (a) 在正常办公时间内查阅登记册并将册内任何记载事项印取副本;或 (b) 向注册处处长取得登记册内任何记载事项之副本乙份, 由注册处处长证明或经其授权证明为正确无讹者。 (2) 注册处处长须按其认为适当之方式, 将登记册可供公众人士查阅之时间及地点公布周知。”该法19条又规定:“ (1) 任何有关偿还放债人贷款之借约, 不论在本条例实施之前或之后订立, 在借约有效期间内, 如借款人用书面提出要求并交付所花费用后, 放债人必须向借款人或借款人在书面要求上所指定之任何人士, 提供一份由放债人或其代理人签署之陈述书 (包括原件及副本) 列明——— (a) 贷款日期、贷款本金总额及贷款之年息百分率; (b) 放债人已收之还款数额及还款日期; (c) 到期未还之每一款额与应还款之日期, 及其应付而未付之利息;及 (d) 尚未到期清还之每期欠款及其还款日期。 (e) 在陈述书正面显著位置, 以中英文清楚地写明下列字句:……”其次, 放债人法定义务较重, 当事人间权利义务的配比呈现出有利于借款人的一边倒之势。例如该法规定:借款合同订立后7日内, 放债人必须造具有关借约之借据或备忘录, 并由借款人亲自签署, 且在签署时, 放债人将借据或备忘录副本2份交予借款人, 否则贷款及相关抵押不予执行。而且该法在举证责任方面引入了相当数量的不利于放债人的责任推定规则。如第33条 (1) 规定:“在根据本条例对任何人士进行之任何诉讼中, 如指称该人并无持有牌照者, 倘无提出相反证据, 则该人须被假定为未持有牌照。”

3. 严格禁止高利贷行为。

杜绝高利贷现象的发生是《放债人条例》主要立法目标之一, 为此该法专设第Ⅳ部“过高之利率”一章, 明确规定:“任何人士 (不论放债人与否) 贷款或提供贷款, 其实际利率如超过年息六分, 即属违法”, 如果超过该标准则“有关偿还贷款或支付贷款利息之借约, 与任何就该借约或贷款而给予之抵押, 均不得予以执行”并“可判罚款十万元及监禁两年”。并且, 该法明令禁止放债人及相关人员向借款人收取除利息之外的额外费用, 以防变相高利贷的发生;另外, 为维护借款人权益, 该法还设立了借款人如认为约定利息过高并实际利息确实已超过法定限制范围, 可请求法庭干预来适当降低利率。这一制度与大陆地区《合同法》中的可变更、可撤销合同制度和过高违约金调整制度有相似之处。

四、完善我国民间借贷法律制度的建议

1. 制定《民间借贷法》。

民间借贷在市场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承认民间借贷的合法地位是顺应经济发展的规律。这就需要对其进行系统的规范, 防止其所隐含的风险对国民经济安全和金融秩序造成威胁。笔者建议制定《民间借贷法》而不是《民间借贷条例》, 是因为现行法律法规对民间借贷行为的规范分布在各个效力等级的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司法解释中, 需要由全国人大以法律的形式出台一部法律对民间借贷规范进行全面整合, 来减少法律间的冲突和司法实践中法律适用的难题。

2. 明确《民间借贷法》调整范围。

《民间借贷法》的调整范围应定位于民间商事借贷行为。笔者认为, 因借贷目的不同, 民间借贷又可划分为民事借贷和商事借贷两大类, 前者是指因民事活动所产生的借贷, 如自然人为筹集医疗费或子女学费所产生的借贷;后者是指因商事活动的需要所产生的借贷, 如农村个体承包经营户或中小企业为筹措再生产资金而产生的借贷。两者之间最大的区别在于借贷的产生是否出于营利目的。因为民间民事借贷行为实际上是纯粹的民事法律行为, 相关法律问题基本可以通过现有民事法律的规定解决;民间民事借贷只是用于解决自然人的生活所需, 借贷的产生不存在营利目的, 借贷资金数额小, 而且不会产生流动性扩大效应, 金融风险极低。民间商事借贷则不同, 首先此种借贷的产生是出于商业营利目的, 属于商事行为, 很多相关法律问题需要借助商事法律兼顾效率的理念;借贷金额相对较大, 尤其是地下钱庄的存贷行为, 已经与合法商业银行的存贷行为无实质区别, 资金融通过程中已经产生放大效应, 金融风险自然增高。制定《民间借贷法》的目的就是要将民间借贷的潜在风险纳入国家调控范围, 因此《民间借贷法》的调整范围应集中于商事借贷领域, 适当兼顾民事借贷领域。

3.《民间借贷法》具备商法与经济法两种法律性质。

《民间借贷法》所要调整的民间借贷行为并非是所有的民间借贷行为, 而是对国民经济正常运行和金融秩序有重大影响的民间借贷行为, 其具有借贷金额大、借贷频率高以及职业借贷中介人等特点, 也就是指那些经营性的民间借贷行为。此外, 为了达到规范的目的, 政府还应当对此种经营性民间借贷进行限制性的规范, 这主要体现在是否允许民间借贷人吸收存款、存款利率、借款利率以及存贷额的规范方面。

4.《民间借贷法》应对一些具体问题进行明确。

(1) 应确立企业间借贷的合法地位。关于企业间借贷是否合法的问题, 各级法律条文之间冲突明显, 人民银行的《贷款通则》、最高人民法院的《关于对企业借贷合同借款方逾期不归还借款的应如何处理问题的批复》都持否定态度, 但从《合同法》的立法理念及其规定来看, 并未禁止企业间借贷。所以, 建议《民间借贷法》对此予以明确, 应肯定民间借贷的合法地位, 但基于监测流动性和防范风险的需要, 可以通过委托银行贷款或信托贷款的方式进行。具体操作办法, 可以授权国务院根据具体情况作详细规定。 (2) 承认民间借贷组织存贷功能, 同时实施明确的资格审批, 并采取严格的利率上限控制。应当充分考虑到民间借贷良性循环之需要, 避免只贷不存引发经营困境的危害, 有限制地允许借贷人吸收公众存款, 但对吸收存款问题应当根据存贷比例进行限制。对存款利率允许执行有上限的、高于同期银行利率的利率, 以方便吸收存款, 保证民间借贷人的生存;对贷款利率可参照现行法律法规中最高不得超过国家同类借款利率四倍的相关规定确定上限限制, 以防止高利贷行为的产生。监管者通过监管和对投资者必要的风险提示, 引导借贷人和存、借款人作出理性的选择。经营性民间借贷可以依法向有关监管部门提出申请, 经审批成立公司或者组织, 但对其经营范围应当进行地域性的限制。通过成立公司和组织, 引导民间借贷行为的正规化发展。

摘要:民间借贷是一种自发的资金融通活动, 具有隐蔽、无序等特性。文章分析了我国民间借贷法律制度的现状。针对存在的问题, 借鉴我国香港地区《放债人条例》的相关规定, 提出了完善我国民间借贷法律制度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民间借贷,法律规制,价值取向,调整范围

参考文献

[1].李炜.关于制定民间融资法规的思考.当代经济, 2006 (1)

[2].张书清.民间借贷的制度性压制及其解决途径.法学, 2008 (9)

[3].秦玉洁.民间借贷若干法律问题研究.现代金融, 2010 (10)

[4].李铭.关于规范我国民间借贷的法律思考.贵州大学硕士论文, 2009

[5].郑侠.民间融资存在的现实和法律基础分析.法制与社会, 2008 (5)

借贷制度 篇2

近日,互联网金融平台借贷宝发布《国民借贷观念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通过对借贷宝过亿用户数据抽样调查分析,呈现出国人借钱观念的社会剖面。

报告发现,不仅是生意周转、医疗等急迫和重大需求,围绕衣食住行的消费,已经成为国人借钱的最主要用途;个人之间的直接借贷仍然是经常发生,但场景却已经悄悄从线下来到了线上;绝大多数中国人都有过向熟人借钱或被借钱的经历,但超过60%的人没有签协议、打借条的意识;南方人比北方人更自觉给利息,而且利息更高。除此之外,各省市的诚信度也在这次报告中展现了出来。

借贷已经渗透到衣食住行、教育、医疗方方面面

生活中难免碰到急事,借钱救急人之常情,借贷甚至被认为是最古老的“共享经济”,将兜里的闲钱分享给需要的人,不仅可以帮助他人,也能收获利益。

《国民借贷观念调查报告》显示,借贷已经渗透到衣食住行、教育、医疗等方方面面。虽然生意经营和周转仍然是刚需,但对更多人来说,日常消费、购买耐用品等用途已经成为主流。

从报告我们可以看出,随着经济发展,国民的消费水平不断提升,消费意识也在发生变化,“借钱消费”成为不少人的选择。从线上的购物分期,到线下生活超市等消费场景,让用户享受到便利的同时也促进了实体经济的转型和繁荣。消费金融正成为引领中国消费增长升级的火车头,这这一市场规模有望超过万亿。

借钱渠道已广泛线上化熟人借贷利率最低

借贷渠道的多样化是借贷市场蓬勃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在前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们一般首先会向亲戚朋友借钱,急缺钱时也会向有资金的放贷人借款。相比向银行等机构借款,向熟人借钱手续简单、方便省事儿、利率更低,向有资金的放贷人借款更灵活、快捷。在这些优势下,传统的人与人之间直接借贷的方式也大量存在。

而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普惠金融的兴起,借贷已逐渐线上化。有借钱经历的人当中,超过60%的被调查者在过去一年曾通过网络借贷平台借钱。

《国民借贷观念调查报告》对不同借钱方式的利率也有所比较。报告显示,网贷平台与个人间直接借贷的利率形成互补,整体上网贷平台利率集中在12%~20%,而个人与个人间直接借贷的利率,更多分化在8%以下的低利率和20%以上的高利率两个区间。而且,在人与人直接借贷中,熟人借贷利率远低于找放贷人借贷。

传统熟人借贷的痛点有待线上平台化解

我们对熟人借贷的理解,有两个层面:一是熟人关系很重要,经营得好,关系是一种强大的资源、是一种处世的能力,我们常说的“熟人好办事”。另一方面,熟人关系让规则变异,真遇到什么事让你去找熟人,难为情、麻烦……诸如此类的情绪就会冒上来。

报告通过分析对比发现,熟人间借钱的首选对象并不是父母、亲戚。相较而言,人们更愿意向朋友、同事、同学开口。

报告还发现,“不愿意欠人情”成为不愿意熟人借贷首选理由,占比高达58.47%。“借钱伤感情”和“不希望被看低”占比都超20%紧随其后。

传统熟人间借贷的这种容易伤感情的缺陷,其痛点有待通过线上平台进一步解决。线上平台能以更直接的方式,让熟人借贷来得更方便,既打破规则的不透明、又能避免伤到感情。

超六成人借钱不打借条、无凭据

中国法律文书网的数据显示,民间借贷纠纷已经排在我国民事审判案件类型的第一位,2011至2015年间公开的裁判文书已达到140万件,涉及金额数千亿元,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借贷协议不规范带来后续的争议。

借贷宝的报告也证实了这一点,调查显示,在民间熟人借贷中,绝大多数人都有打借条、签协议的习惯。具体到借钱和被借钱的场景,有65%的人在向熟人借钱时不会时不会打借条,在被借钱时,也仅有23%会提出打借条、签协议。另外,近5%的人表示,借钱时想主动打借条或签具体协议,但不知道怎么写。还有15.14%的人表示,被借钱时想打借条但是碍于面子,不好意思开口。

少一些“内心戏”少一些误解

随着网络借贷的流行,“凭本事借的钱为什么要还”一度成为网络流行语。真实的情况也是这样吗? 报告显示,类似“欠钱的是大爷”其实基本是出借人单方面的感觉,借入方心理仍以“心里过意不去”“欠了人情”“担心对方觉得自己不讲信用”“不好意思跟对方聚会碰面”等为主。在这些心理下,会进一步形成双方信息不对称、交流不畅,制造更多误解,甚至使得朋友都没得做。

借贷习惯南北差异大:南方人更谨慎,北方人利率低

在地域上,不同地区的人借钱的观念也有明显区别。比如,广东、湖北、四川三个省是借钱过程中打借条比例最高的省份,黑龙江、吉林、辽宁、甘肃等北方省份打借条比例较低,相比而言,南方人在金钱处理上更加谨慎。

数据显示,熟人间借贷中,仅有12%的人会明确利息问题。在利率方面,更多北方人采用低利率,45%的北方人收取8%以下的年息;而45%的南方人在熟人借贷中收取利息超过16%,而且有10%的人收取的利息超过24%(两分利)。利率的差异,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南方地区由于商品经济发达,人们对金钱的成本意识更强。

旧债不跨年,北京、新疆最诚信

民间俗语“旧债不跨年”,所以年尾岁末,也是人们清账、还款比较集中的时间。对比2017年5月借贷宝发布的《诚信中国大数据》,年尾的诚信数据排行又发生了不少变化。

在省份排行榜中,北京新疆一举夺魁,成为各地的诚信模范。新疆依然表现不俗,位列第二。天津、上海紧随其后之后,分别位列第三和第四名。重庆市、湖南省和湖北省垫底。

谈民间借贷及民间借贷公证 篇3

关键词:民间借贷;风险;公证

一、我国民间借贷的现实境况

民间借贷是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自发形成的一种民间信用形式,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与国家金融相对应,它是一种自发、便利融资方式,其产生与发展具有浓厚的传统渊源,在我国早期社会就已存在。近年来,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民间借贷呈现出汹涌喷发的猛烈态势,并呈现出以下几种境况:

1.境况之一:借贷规模空前,参与主体多元

伴随着我国经济特别是民营企业的高速发展,公民收入大幅攀升,民间资本迅速积累,资金总量不断扩大。大量中小企业融资需求通过正规金融机构得不到满足,导致民间借贷市场规模增长空前迅速。

2.境况之二:职业经营明显,资金流向集中

由于银行贷款政策的紧缩和企业融资需求的增长,催生了民间融资市场的职业化。受到刺激的民间融资膨胀式发展,“散兵游勇”般的民间借贷行为已渐式微,取而代之的是典当行、寄售公司、民间借贷代理公司、抵押贷款中介公司、投资管理、咨询、担保公司等各种名目的机构,有的经过金融审批,有的则无证经营。他们通过聚集企业和个人的闲散资金

3.境况之三:约定利率畸高,借贷方法隐蔽

近年来,民间借贷中高利贷现象较为普遍,借款利息远远超过银行利率。据相关报道,至少超过一半以上约定借款利率超过银行同期贷款利率的四倍。违法高息放贷行为,表现手段却非常隐蔽,一般不易发现。有的将利息计入本金计算复利、预先将利息在交付款中扣除、约定高额罚息;有的在借据上只载明借款数额,不区分本金和利息,用借据这一合法形式掩盖高利贷的实质;有的则表现为投资入股、委托理财等形式,与正常商业交易、民间借贷相混同,欺骗性极强。

二、公证制度介入民间借贷的法律依据

《民法通则》第九十条规定“合法的借贷关系受法律保护”。

《合同法》第211条规定:“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约定支付利息的,借款的利率不得违反国家有关限制借款利率的规定”。

1991年7月2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规定:“公民之间的借货纠纷,公民与法人之间的借贷纠纷以及公民与其他组织之间的借贷纠纷,应作为借贷案件受理”。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如何确认公民与企业之间借贷行为效力问题的批复》[法释(99)第3号]规定:“公民与非金融企业(以下简称企业)之间的借贷属于民间借贷。只要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真实即可认定有效”。

国务院于二零一零年五月颁布的《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13号]

提出“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金融服务领域”,并明确“允许民间资本兴办金融机构”。

司法部《关于办理民间借贷合同公证的意见》中明确规定,为保护合法的民间借贷活动,公证机关可以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政策和当事人的要求,办理民间借贷合同公证。

《关于公证机关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执行有关问题的联合通知》明确规定“公证机关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的范围包括有借款合同、借用合同、无财产担保的租赁合同……各种借据、欠单”。

三、办理民间借贷公证应注意的问题

在民间借贷具体公证实务中,公证员需尽到勤勉谨慎的审查义务,并注意以下方面的问题:

(1)注意审查借贷双方当事人的主体资格民间借贷发生在自然人之间、自然人与非金融企业之间。除小额贷款公司以外的企业之间不得进行借贷业务。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如何确认公民与企业之间借贷行为效力问题的批复》,自然人与非金融企业之间的借贷属于民间借贷,只要不属于该批复中列举的四种无效行为即应认定有效。因此,民间借贷的当事人是自然人与非金融企业。对于企业之间借贷合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企业借贷合同借款方逾期不归还借款应如何处理问题的批复》规定:“企业借贷合同违反有关金融法规,属无效合同。”中国人民银行颁布的《贷款通则》第61条规定:“企业之间不得违反国家规定办理借贷或者变相借贷融资业务”。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对企业间借贷问题的答复(银条法[1998]13号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管理暂行条例》第四条的规定,禁止非金融机构经营金融业务。借贷属于金融业务,因此非金融机构的企业之间不得相互借贷。

(2)注意审查关于借款利率的约定条款《合同法》第211条,“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对支付利息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视为不支付利息。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约定支付利息的,借款的利率不得违反国家有关限制借款利率的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的第6条规定:“民间借贷的利息可适当高于银行利率,但最高不得超过同期银行贷款利率的4倍,超出部分的利息法律不予保护。”

(3)注意审查单利、复利的计算。借款合同期限内的利息计算涉及到两个方面,即单利和复利,在民间借款合同中,双方当事人会就该借款利息的偿还方法和时间作出约定。单利的计算仅在原本有本金上计算利息,复利的计算是对本金及其产生的利息一并计算,也就是利上有利。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意见(试行)第125条规定:“公民之间,出借人将利息计入本金计算复利的,不予保护”;《若干意见》第7条规定:“出借人不得将利息计入本金谋了高利。审理中发现债权人将利息计入本金计算复利的,其利率超出第六条(银行同期贷款利率的4倍)规定的限度时,超出部分的利息不予保护。”公证员在办理民间借款合同公证中要对此问题向公证申请人双方进行充分的告知。

农村民间借贷制度法律性研究 篇4

一、当前农村民间借贷的现状

我国目前农村的民间借贷行为十分活跃, 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 民间借贷的主体多样化

民间借贷的主体十分复杂, 以主体为标准进行划分, 民间借贷可以分为自然人之间、自然人与企业 (包括法人企业与非法人企业) 之间、企业之间的借贷。

(二) 民间借贷用途广泛

在民间借贷中, 其生产性借贷与生活性借贷平分秋色。生产性借贷主要用于投资大棚蔬菜瓜果、养殖奶牛、承包土地、购买农机具等;生活性借贷主要用于看病就医、子女上大学、婚丧嫁娶、建造新房等方面。另外, 子女上大学、婚丧嫁娶、建造新房等一次性大额支出经常会超过农户的支付能力, 这也是导致农户借贷的主要原因。

(三) 借贷方式灵活, 贷款标的额不等

民间借贷的行为模式主要有三种类型:一种是口头约定型。这种类型主要发生在亲戚朋友等熟人之间, 依靠血缘、道德来维持。另一种是简单借据型。这种形式主要发生在陌生人之间以及数额较大的借贷之间, 借据形式简单, 易发生纠纷。以上两种形式的民间借贷发生纠纷之后, 一旦诉诸法院, 法院无法查明事实, 当事人无法借助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还有一种形式是高利贷型。有一部分人专门从事高利转贷行业, 在一些地方衍生出了地下钱庄, 这种形式极易滋生黑社会性质的犯罪, 对于社会的稳定构成极大的威胁。在贷款数额方面, 少到亲戚朋友间的几百几千元钱, 多到企业间的几千万元不等。

二、我国民间借贷相关法律和存在的问题

(一) 我国目前有关民间借贷的最直接法律规定

目前, 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之中, 尚没有专门的有关民间借贷的法律或是行政法规的存在, 民间借贷作为一种民事行为, 民间借贷合同作为借款合同的一种形式, 自然地受到相应的民事法律法规以及《合同法》的直接调整。与此同时, 还有一个更加具体而直接针对借贷行为所产生的纠纷做出处理的专门性法律文件, 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于1991年7月2日第502次会议通过, 并由最高人民法院以法 (民) 发[1991]21号通知于1991年8月13日下发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 (以下简称《意见》) 。该《意见》可以说是人民法院在审理借贷案件过程中的一个最具直接意义的指导性文件。

除了上述法律规定之外, 还有一些相关的法律规定实质上也涉及到民间借贷行为, 比如说《民法通则》第90条“合法的借贷关系受法律保护”, 很显然并没有排除民间借贷;再比如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民事政策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第69条第2款“有息借贷, 其利率可以适当高于国家银行贷款利率”, 在此, 有息借贷很明显就是指民间借贷。

(二) 对我国目前有关民间借贷直接法律规定的评价

1. 法律规定零散, 没有专门法律法规调整

尽管在我国的《合同法》、《意见》以及其他一些相应的法律法规中存在某些直接针对民间借贷进行规定的法律规范, 但是, 我国目前尚没有一部专门的法律或是行政法规对民间借贷做出一个全面系统的规制与调整。而与这样一种法律缺位的情况相比, 我国的民间借贷却大量存在并且日益成为一种显性的社会事实, 与之相关的法律纠纷以及由此引发的社会问题也日益增多。

2. 现有法律法规本身科学性、协调性差

在现有有关民间借贷的法律规定之中, 存在着许多不合理、不科学的地方。就拿《合同法》第196条来说:“借贷合同是借款人向贷款人借款, 到期返还借款并支付利息的合同。”但事实上民间借贷中大量存在无息借贷的情况, 既然该条款包括民间借贷合同在内, 那么, “并支付利息”的提法本身就欠科学, 尽管对金融机构借款而言, 支付利息是肯定的, 但在民间借贷中, 笔者认为, 在支付利息前加上“约定”二字更为妥当。当然通过法律精神解释的方法, 这个结论应当是题中之意, 但无论如何, 这样的条款还是不太完善的。

三、关于完善民间借贷法律制度的思考

(一) 建构民间借贷的法律价值体系

首先, 民间借贷以自愿为基础, 经过当事人充分的协商达成一致签订合同, 集中体现了合同自由, 是私法自治原则的集中体现, 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 理应获得法律的承认和支持。民间借贷法律的自由价值首先体现为借贷主体资格的合法性。承认了借贷主体的合法, 就意味着具有了交易自由与营业自由的权利, 这种权利不应受到非法的干扰。其次, 民间借贷符合低成本、高效率的原则, 但是由于没有相关法律的支持和保护, 始终处于高风险、不确定的状态, 纠纷较多, 严重影响着借贷市场的秩序。第三, 保护私有财产。对私有财产的保护不仅仅停留在财产权的确认方面, 还有财产权的行使。利用财富、利用方式受到法律的保护才是对财产的长远保护策略。

(二) 关于民间借贷立法的问题

就民间借贷来看, 最主要的需要解决的是其合法性的问题, 至于具体的行为规则可以参照相关民事法律规范。我国现行民间借贷的法律规范虽然过于零散、过于原则性, 没有形成一个体系, 但却为民间借贷法的制定提供了一个大体的轮廓, 像民间借贷这一法律关系中涉及的债权人、债务人及保证人之间的权利、义务、责任, 在《民法通则》、《物权法》、《合同法》、《民事诉讼法》等法律规范中都有相关的规定, 尤其是《合同法》为民间借贷法提供了很好的轮廓, 因此在解决了民间借贷合法性的前提下, 可以参照借款合同的规则办理。如果制定专门立法, 也需要结合已有的法律规范的规定, 这不仅可以缩短制定民间借贷法所需要的时间, 更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社会中法制统一性的要求。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的通知》的规定, 所谓的高利贷是指当事人约定的利率高于银行同类同期贷款利率的四倍而索取特别高额利息的贷款, “高利贷在人类最古老的社会中已存在, 无论是在东方还是西方, 在前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生活中, 高利贷是占统治地位的信用形式”。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高利贷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资源最大化的利用, 但是这却是对民法中善良风俗原则、公平原则的违背, 同时也损害了借款人的利益, 因此我们应严格禁止。

(三) 完善民间借贷相关配套的法律制度

1. 增加适用于农村实际的担保方式。

《物权法》和《担保法》规定了主要的担保方式, 但是我国当前农民小额借款比较多, 法定的担保方式针对性不强, 笔者建议应该进一步进行社会调查, 挖掘实践中业已存在的行之有效的担保方式, 进行甄别分析, 补充法律的不足。随着物权法定原则理论的软化, 法定形式之外的物权方式可以进入法律体制内。

2. 尝试建立民间借贷登记备案制度。

借贷双方在协议借贷后, 到借款人所在地的居民委员会或村民委员会登记备案。首先由政府部门制定统一的民间借贷合同范本, 从借贷双方、借贷时间、借贷金额、贷款利率、贷款用途、放款方式、还款时间等内容予以明确规定, 借贷双方当事人在办理手续时填写, 并加盖居民委员会或村民委员会公章, 合同书一式三份, 借贷双方及居民委员会或村民委员会各执一份。其次, 每年年底由居民委员会或村民委员会对本年所登记的民间借贷情况统一汇总, 上报政府相关部门, 便于政府的宏观调控, 减少民间借贷对宏观调控的影响, 同时对社会公众进行民间借贷的风险提示。这样, 贷款人在贷款给借款人之前可以到借款人所在地的居民委员会或村民委员会查询借款人以往的借款还款情况, 对某些借款人的欺诈行为形成了一种制约。

完善我国农村民间借贷的法律体系, 是民间借贷发展完善的自我要求, 同时对于建立诚信社会也起到了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同时减少了民间借贷纠纷的发生, 在司法资源稀缺的今天, 有利于法院及时处理民间借贷纠纷案件。

摘要:民间借贷已经成为我国农村地区进行融资的重要表现形式, 但是也相应地出现一些相关法律上的问题, 这些问题如果不加以解决, 势必会影响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因此, 将其在立法和实际法律操作中加以规范存在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民间借贷,法律性,立法,农村

参考文献

[1].戴建志.民间借贷法律实务.法律出版社, 1997.

[2].李权昆.农村民间借贷发展的制度经济学分析.上海金融, 2003.

[3].黄向红.完善法律制度, 规范民间借贷软环境.改革与理论, 2002.

借贷制度 篇5

河南工程学院 会计学系 黄东坡

本文为2010年河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资助计划项目(2010A630066)、2011年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2011B126)、2011年河南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112400450108)阶段性研究成果

部分企业与个人由于信用记录不完整、抵押能力有限,无法进入银行的贷款平台或资本市场,民间借贷以较高的利率向他们提供资金,是对正式银行借贷的拾遗补缺。但是,去年下半年以来,民间借贷发展异常:卖掉实业的民营企业家放贷;坐拥巨额现金的大型国有企业放贷;开发各种“保值产品” 的银行放贷;饱受通胀与负利率煎熬的百姓放贷„„

一、民间借贷之乱象

(一)民间高息借贷引起的恶性事件时有发生

从2009年底起,河南陆续有金邦、诚泰、圣沃等担保公司因民间高息贷款导致资金链断裂;江苏金融机构员工朱某因民间高息贷款跳楼自杀;山东苏某因躲民间高息贷款杀人;福建安溪许某因民间高息贷款失踪;浙江的温州、绍兴等地多家企业老板因民间高息贷款而“跑路”;内蒙古因民间高息贷款发生银行行长家人被绑架案和亿万富翁自杀案;北京某金融机构员工冯某因违规高息放贷导致资金链断裂出逃13年后被抓获„„

(二)银行资金进入民间高息借贷市场

1、银行原因导致银行资金进入民间高息借贷市场

银行自身监管不严加上银行职员利益熏心,导致银行职员利用工作身份为民间高息借贷提供便利、甚至直接放贷。更有甚者,有的银行职员竟然直接就任民间高息借贷公司的股东。

银行和担保公司之间的“潜规则”导致银行资金进入民间高息借贷市场。每季度末,银行向企业或担保公司吸储,完成“存贷比”指标,下季度初再由对方取出存款。作为交换,银行向企业或担保公司提供低息贷款,担保公司将其用于高息借贷。

2、部分上市公司为获取利息差导致银行资金进入民间高息借贷市场

部分上市公司利用自身雄厚的实力和良好的信誉从银行获得贷款后转贷出去赚取差价。截止到2011年年9月6日,59家上市公司共发布119份有关委托贷款的公告,其中高于银行当期贷款利率且涉嫌放高利贷共35家,放高利贷金额总计93.80亿元。中粮地产以借贷37亿元位居头名,排在前五位的分别是:中粮地产、山东高速、腾达建设、兴蓉投资和广宇集团。

针对通胀严重的现实,国家制定了紧缩的货币与金融政策。上市公司利用其融资的便利 性,将筹集的银行债务资金甚至权益资金,以民间高息借贷的形式提供给资金紧缺的中小企业。上市公司的这种做法明显违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初衷,会削弱国家货币与金融政策的实施效果。

3、居民为获取利差导致银行资金进入民间高息借贷市场

居民将个人存款从银行取出用于民间高息借贷、或者房产抵押取得贷款后再放贷,甚至从亲朋好友那里借钱放贷。个别居民从银行申请办理大量信用卡,刷卡购物后变现获得资金进行放贷。公务员利用利用银行赋予的信用卡透支额度,从银行透支后投入到民间高息借贷市场套取暴利。

通过上述几种资金进入民间借贷市场的方式可以看出,这些资金均直接或间接地与银行有关。银监会主席刘明康曾表示约有3万亿元银行信贷资金流向了民间借贷市场。

二、民间高息借贷的成因

(一)民间资本丰厚但缺乏投资渠道

有统计显示,目前全国民间资金大约有46万亿元,仅温州民间资金就达8000亿元。但是,民间资本一直缺乏稳定的投资渠道。虽然2010年上半年《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新36条”)的出台给民间投资带来了重大机遇,但实际操作中的障碍依然非常多,不断出现“玻璃门”和“弹簧门”事件。

民间资本缺乏投资渠道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国有垄断部门不愿将自身利益转让给民间资本。据统计,在文、教、卫生领域,国有成份的企业约占80%的份额;在金融保险业,国有企业约占70%;在交通领域,国有企业约占66%;在房地产业,约有60%是国有企业。如果民间资本进入这些垄断行业,原有的利益格局就会被打破,这是国有垄断部门不愿意看到的。

审批关卡繁杂导致民间资本投资怯场。民间资本投资一个项目所需的审批时间,快则半年多,慢则两三年。据悉,武汉一家企业为一个危房改造扩建项目,花了2年多时间跑了市、区70多个单位,先后盖了800多个章(次)。审批的时间长、手续繁琐、涉及部门多、操作过程不透明,这是民间资本投资渠道不顺畅的重要原因。

乱收费导致民间资本的投资热情降低。目前有74%的非公有制企业认为乱收费很严重或较严重,有许多私营企业家用1/3的时间应酬各级管理部门的干预,仅有1/3的时间考虑企业的经营发展,有54%的非公有制企业认为乱收费已挫伤了企业扩大再生产的积极性,有6%的私营企业家打算放弃投资。

(二)中小企业发展需要大量资金,但筹集渠道狭窄、筹资难度较大 我国融资市场一直处于双轨制状态,体制外的企业融资成本一直很高,而体制内的企业一直享受基准政策利率的融资成本。国有金融资源向国有企业倾斜明显,以民营企业为主的中小企业获得银行资金支持的难度较大。证券市场也主要为国有企业服务,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民营企业很难达到证券融资的要求。单靠官方正式金融,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难以得到满足,只能转向民间金融寻求资金支持。

(三)民间借贷在服务当地经济方面具有天然优势

根植于当地经济的民间借贷,在服务当地中小企业方面具有明显的信息优势,且机制灵活,可提供多样化、及时性的产品与服务。因此,对民营中小企业而言,民间借贷利率虽高,但实际交易成本反而要低。

从国际经验看,由于大银行“嫌贫爱富”,要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就需要大力发展社区银行、地方性中小银行等草根金融。而我国金融市场除了在所有制结构方面存在排斥民营资本的问题外,也存在大、中、小银行结构比例的不合理。

由于中小企业具有强大的资金需求,而面向中小企业的“中小银行”没在正规金融体系中发展起来,自然就给草根民间金融的发展留出了空间。

(四)上市公司基于利润最大化目标进行民间高息借贷

以最小成本来获取最大利益是包括上市公司在内的所有公司的追求目标。上市公司主业经济效益明显不如“民间高息借贷”时,“民间高息借贷”就成为上市公司最好也可能是最理性的选择。在市场机制已被扭曲的环境中(做实业的收益低于放民间高息借贷得到的利差),为了自身的生存,顺应这种扭曲,或许是市场主体不得不做的选择(如果上市公司的贷款未能在借贷人手中取得高于利息的营业利润,对于借贷人、银行以及放贷的上市公司而言,三方利益会同时受损)。

(五)地方政府的默许与支持

地方民营经济难以从当地财政和金融系统获得较多的资金支持催生了民间借贷的兴起与发展。由于民间借贷关系到民营经济的繁荣,进而关系到当地的经济增长和地方财政收入,当地政府出于其“经济人”的理性选择对民间借贷采取默许甚至暗中支持的态度。一般的,当地经济对民营经济的依赖度越大,当地政府对民间借贷的默许程度和支持力度就越大。

(六)中国当前的宏观环境

央行在“稳健货币政策”下,相继12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和5次加息,银行因严格控制贷款规模,而造成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资金极其紧缺。在国有商业银行实际利率为负的情况下,再加上楼市限购、股市低迷,百姓的投资渠道十分有限,民间资本进入民间高息借贷 市场有极大的利益冲动。民营企业资金极其紧缺和民间资本投资渠道缺乏导致民间高息借贷成为必然。

三、降低民间高息借贷风险的对策

(一)进一步缓解中小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的筹资难题

1、切实提高小企业不良贷款比率容忍度

尽管监管部门早已出台《关于支持商业银行进一步改进小企业金融服务的通知》等办法,并放宽对小企业不良贷款的容忍度,但目前银行依然对小企业贷款热情不高,对中小企业贷款利率多是在基准利率基础上上浮30%至40%。因此,要认真落实并完善对小微企业贷款的差异化金融监管政策,对符合有关条件的小企业贷款进行专项考核,提高对小企业不良贷款比率的容忍度。要督促各类银行切实落实国家支持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发展的信贷政策,完善激励约束机制,鼓励各类金融机构改进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强化银行特别是大中型银行的社会责任。

2、支持专为小微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

“新36条”明确规定,允许民间资本进入金融服务领域,但民营资本由于金融抑制实际很难进入金融服务领域,这就导致民间高息借贷异常活跃,因此,疏通比单纯地“堵”更有效。同时,产业领域民营化的深化也呼唤着金融领域的民营化。未来应逐步降低民营资本进入金融服务业的市场准入门槛,要允许民间资本去筹建一些为小企业、微小企业服务的银行。向民间资本进一步开放金融领域,打破国有金融一股独大的局面,既可以补充现有资金市场的缺失,如当下中小企业贷款难的窘境,又可以为国有金融机构引入真正的竞争者,提高金融配置效率和金融服务水平。

3、增加对小微企业的税收优惠种类,延长对小微企业财税优惠政策期限

小微企业规模小、利润低,要切实落实对中小企业的原有财政和税收优惠政策,同时,加大财税政策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延长相关财政和税收优惠政策的期限,千方百计进一步加大政策优惠力度。

(二)尽早对民间借贷实行“阳光化”工程

民间借贷并不是偶然的,没有民间借贷,就没有现在的民营企业,有“借贷之城”的温州更是如此。建议政府把民间资本由“地下”变成“地上”,形成有利于民间借贷健康发展的金融体制,引导其阳光化。“阳光化”包括正规化与合法化。对于部分长期以来口碑优良的民间金融机构,可以给予法律上的正式承认,并将其纳入正规金融体系。对于不愿意转入正规金融体系的,也应通过完善相关法规,将其尽可能纳入法制轨道,置于法律的必要约束 与保护之下。

(三)完善政府金融监管体制

民间借贷一直以来都处于灰色地带,比如作为民间借贷中间人的担保公司,大部分都在从事违规的民间高息借贷业务。而担保公司在工商登记注册即可成立,银监系统并无管辖权。而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办法只是针对和银行资金担保相关的业务,对担保公司自行的委托贷款并无涉及。鉴于目前形势,应在国家层面成立跨部委的规范民间借贷的协调机制,并给予地方执行部门“尚方宝剑”。目前,已看到浙江、河南等地出台相关防范民间借贷风险传递措施。

应对各类民间借贷区别对待,坚决杜绝高风险的投机行为,同时让合理不合法的民间借贷尽量合法。鉴于民间借贷的地方性和草根性,一方面要增强地方政府在其金融监管方面的职责,另一方面还要避免地方政府对当地民营金融机构的直接干预与介入。否则,民间借贷在“转入地上”后,就可能会与官方金融逐渐趋同,失去其原有的特点与活力。

联系方式:136 2381 5997,0371—8607 8280

huangdongpohappy@163.com 通讯地址:451191 河南省 新郑市

龙湖镇 中山北路1号

河南工程学院

会计学系办公室

民间借贷走向何方? 篇6

虽然民间借贷在全国各地频现危情,但不同的人对它的评价依然是大相径庭。有人说它是当下“最省力最賺钱”的行业,要不怎么会有那么多手中握有闲钱的人乐此不疲?也有人说它是祸水是地狱,不然怎么会有陷入借贷泥潭的富豪接二连三地跑路甚至自杀?

但不管怎么说,民间借贷在经济发达地区已形成热潮,却是不争的事实。继温州之后,内蒙古的鄂尔多斯和陕西的榆林都成为民间借贷最活跃的地区。有专家测算,这两地的民间资本都应该在2000亿元左右。

民间借贷古已有之,为何却在今朝引发空前关注,经济学家们已经给出了一二三的各种解释。不过,普通民众更为感兴趣的话题是,民间借贷应该走向何方?

2011年,著名经济学家马光远先后三次到鄂尔多斯调研,他最终得出的结论是,“金融立市”应该成为鄂尔多斯最重要的城市发展战略之一。在这位从西部走出去的学者看来,鄂尔多斯这样一个仍然处于财富快速积累的城市,这样一个主流金融业极其落后而民间借贷非常活跃的城市,作为开放金融业的试点,不仅风险可控,而且还可以探索出欠发达地区金融业如何发展的基本逻辑,并及时释放民间借贷累积的风险。

马光远给出的方子,能否化解鄂尔多斯甚至中国民间借贷所面临的难题?能否使民间借贷走出非天堂则地狱的怪圈呢?

借贷制度 篇7

一、造成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及民间借贷的现状

融资难的问题长期存在于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 同时也是世界经济发展背景下, 各国中小企业的自身发展过程中。因此, 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情况, 不仅能改善我国经济的发展环境、金融环境。同时, 也将对世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产生最为重要的作用。从理论上看, 出现融资困难的主要依据是我国的金融机构与中小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造成的。这种不对称的情况出现, 又主要是由于我国金融行业的发展主要将大中型企业作为主要的业务群体, 导致了中小企业在发展中就显现出融资能力不足的情况。这中间出现脱节的主要原因在于中小企业在自身融资的过程中, 很难有鲜明的“硬信息”的传递, 因此, 企业也就无法得到正规渠道的资金。而非正规渠道的金融则能够利用人缘以及地缘的优势, 获得中小企业的“软信息”, 从而在融资关系中取得信息优势。

二、造成阻碍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双重困境的根源

现阶段, 我国中小企业在融资的过程中, 仍然表现出融资难, 以及民间借贷风险大等问题。一般性的认识主要是认为出现这种民间借贷快速发展起来的主要原因应当是随着2010年以后, 我国实行的货币政策促进了其发展。但是, 这种货币政策并不能对中小企业的融资以及民间借贷产生决定性的影响。究其原因, 造成这种双重困境的因素主要还在于两个方面。

其一, 融资困难长期存在。这种现象的发生并不是某项货币政策的出台而产生的, 而是长期存在于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其二, 民间借贷的地下运行渠道, 这种处于暗中操作的灰色融资方式, 使用缺乏正规的管理与监督, 其秩序的不稳定性与不确定性是造成融资与借贷苦难的又一大重要因素。

(一) 造成融资与民间借贷的困境的直接原因

金融领域中的金融抑制一直都是妨碍我国金融经济行业发展的沉重枷锁, 更是导致我国中小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融资困难与民间借贷困难的最为直接的动因。而从其表现形式上看, 主要包含双重内容:

其一, 主观的降低资金价格, 进行资金利率管制;其二, 限制金融市场准入, 提高进入标准。这样就从根本上抑制了金融市场的全面、整体、多元意义上的发展。

首先, 就利率管制的问题进行分析, 它本身就是对融投资的一种制约, 尽管目前这种管制的范围有所放宽, 促进了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发展。但是, 早已出现扭曲的金融市场, 已经不能准确的体现资金供求关系, 失真的金融资金使用情况, 很可能造成我国金融行业的更大损失。

其次, 除了人为进行利率管制之外, 太高金融市场的准入标准, 通过这种方式进行金融抑制, 严重不利于中小企业的发展。这种方式造成了国有大型企业以及国有银行之间形成融投资的垄断, 严重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二) 制度性缺失的根本性动因

上述中的利率管制以及金融市场的准入抑制作为金融制度不单单只对中小企业甚至我国的金融积极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其主要目的还在于降低金融风险, 以及防止金融领域出现“因小失大”的现象发生。归根结底, 这都是由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的。国有经济作为公有制经济, 金融抑制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很好的促进其发展, 因此, 进行这种金融制度的设定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由此可见, 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双重困境并存是具有深层次的根源的。认清这一点, 才能在未来的发展中开动脑筋, 积极探索企业发展的新道路。

三、结语

综上所述, 民间借贷一直都是以地下运行的方式进行的, 对这种形式的借贷缺少有力度的监管, 借贷市场秩序十分混乱。借贷的资金链条也十分薄弱, 一旦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 容易造成整个借贷关系出现崩溃。本文对民间借贷与中小企业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探讨, 就两者对我国金融经济的发展产生的重要影响展开剖析。提出通过打破管制加强对投资融资的制约, 以及有效的防止金融市场准入壁垒对融资等的妨害。从而更好的实现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马文安, 马文娜.金融抑制与中小企业融资行为分析[J].经济学动态.2010 (09)

[2]周宗安, 荆紫微, 罗伊柯.中小型企业融资困境的经济学描述与对策选择[J].金融研究.2011 (06)

[3]马晓腾, 孙希芳, 郑中基.社会网络、非正规金融与中小企业融资[J].经济研究.2013 (07)

[4]杨继燕, 王泽君.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与中小企业融资[J].经济研究.2011 (19)

借贷制度 篇8

为了进一步深化金融创新与改革,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发展普惠金融, 鼓励金融创新, 丰富金融市场层次和产品”, 我国的P2P网贷在此政策下发展迅猛。P2P以其灵活性等特征吸引了大批的借入者与投资者, 其中包括大量的无法通过传统金融行业获得服务的人群及企业, 解决了他们的融资问题, 同时也为投资客提供了收益较高的投资理财服务。据统计, 2015年上半年全国平均每天有7.6万人次参与P2P网贷中, 2013年以来, 出现无法提现、跑路等问题的P2P网贷平台多达400多家。因此加强对P2P网贷的金融监管, 防范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应该提上日程了。

二、我国P 2P网络借贷发展现状及水平

(一) P2P网贷平台发展迅猛

P2P网络借贷的英文全名为Peer to Peer Lending, 其中文翻译为“人人贷”。P2P网络借贷诞生于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与金融行业的融合。2006年, 中国的第一家网络借贷公司“宜信”成立了, 将诞生于英国的P2P互联网金融引入了中国。由于我国长期的金融抑制, 导致大量的人群和企业无法从传统金融渠道获取融资机会, 使得P2P网络借贷呈现井喷式发展。据《2015年中国P2P网贷行业数据报告》显示, 2015年末我国P2P网贷平台数量为1946家, 全年累计交易额近3000亿元。我国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P2P交易市场指日可待。

(二) 注册资金没有法律要求

截至2015年12月底, 纳入中国P2P网贷指数统计的网贷平台样本中, 除了招商银行外的425家网贷平台注册总资本约为257亿元。从每一单个的网贷平台注册资本来看, 平台与平台之间差距很大, 例如陆金所的注册资金有4亿元而拍拍贷仅仅只有100万。

(三) 网贷平台交易活跃, 交易量大

据《2014年中国P2P网贷行业数据报告》显示, 2014年末, 中国P2P互联网金融公司多达1000多家, 全年全行业交易额约2000亿元;2015年末, 中国P2P网贷公司全年交易额约5000亿元。

三、我国P 2P网络借贷的特点

我国的P2P网络借贷公司的模式大致可分为两种:一是提供担保措施的平台, 即债券转让模式。投资者以购买理财产品的形式为P2P网贷公司提供资金, 线上线下的信用审核以及后续的催收都业务都交由P2P网贷公司处理, 出借人和借入者之间并没有实际的合同关系, 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债券转让模式。这种模式在中国的P2P网络借贷中十分普遍, 市场占有额相对较高, 但是也存在着一定的资金偿付风险;二为纯信息中介模式, 即平台只提供信息匹配和其他服务, 不提供担保。贷款利率由借款人自行选择, 但是不能超出央行规定的基准利率的四倍, 合同由借出者与借入者直接签订。此种模式属于最原始的英国“Zopa”模式, 但是在目前的市场份额中占有率较低。

其次还有市场占有率更小的平台模式, 如“有利网”。这种模式为P2P网贷公司与某个小额贷款公司合作, 其中借款人一项由小贷公司提供, P2P网站不用自行解决。此模式运营的主要不同之处为P2P网络借贷公司与小额贷款公司对相关的债务承担连带责任。与之前的两种P2P网贷模式相比, 此种模式的互联网属性更为明显。此模式的创新为P2P网络借贷注入新鲜血液的同时也有可能引起小额贷款公司的产业革命。

四、我国P 2P互联网金融的主要风险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平台风险, 以互联网为载体的P2P网络贷款本身就处于一个虚拟的世界中, 由于投资者无法调查借入者的信用能力以及借入后的还款方式和渠道, 从而造成了信息上的不对称, 给不法分子提供了诈骗的温床。

二是政策风险, 我国P2P网络借贷仍处于无机构监管、无准入门槛、无行业标准的状态, 作为一个新兴行业, 没有相应的法律制度对其加以监管和规范, 整个行业存在着较大的风险, 同时也面临着新政策带来的冲击。

三是信用风险, 我国还没有一个权威的个人信用体系。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并没有和大多数的P2P网络借贷合作, 只有少数一两家公司, 如“宜信”。较低的违约成本带来了高风险的结果:逾期不还和恶意拖欠屡禁不止, 直接影响了金融行业的稳定。

四是信息披露及信息安全问题, 目前大多数P2P网贷平台不披露公司内部的近期财务状况, 虽然有一小部分平台披露了部分借款人的逾期情况及信息, 但投资人不能从此信息中有效地判断出该平台的资金流情况及坏账率等重要指标, 从而带来了一定的投资风险。其次, 部分P2P网贷平台为了吸引风投公司和其他投资人, 故意隐瞒借款者有关的不良信息或披露虚假的信息来吸引投资。最后关于个人信息泄露的问题:部分平台存在出售甚至非法贩卖融投双方客户的个人信息的现象, 造成了十分恶劣的影响。

五是流动性及准备金问题。由于P2P网贷公司的激烈竞争, 不少P2P网贷公司进行了人为的包装行为, 如虚假披露和“拆标”, 其中“拆标”的危害更甚。“拆标”即将一标分为多标, 造成人为的期限错配和金额错配, 营造出网贷平台的虚假繁荣从而吸引投资者。但这一行为对平台的资金流动性影响极大, 对平台的运转带来了巨大的隐患。据不完全数据显示, 2015年多达一百多家P2P网贷平台在第四季度出现了流动性风险。虽然准备金是用于防范流动性风险的一项举措, 但目前没有特定的法律条文规定准备金的下限、尚无具体的监管部门进行平台准备金的检查。

六是金融创新的过程中经常产生新的风险点。资金监管空白与漏洞。P2P网络借贷平台善于利用监管漏洞, 在标的项目投标结束之前, 擅自使用投标者的资金进行短期投资以获取高额利润。在该标的项目结束时, 平台可收回投资资金或用下一笔筹资垫付此次项目。这种资金池的不透明运作存在着巨大的隐患。一旦P2P网络监管平台某次投资出现问题, 则很容易出现资金流问题。

线下模式涉嫌非法集资。P2P网络借贷平台集资的模式有三种:一是出售理财产品;二是以股权为标的工具, 以固定收益吸引投资人并向出资人担保;三是以预付卡为标的工具, 同样以固定的收益为吸引点来销售商业预付卡。但是这三种模式所筹集的资金并没有直接进入借款者的账户, 而是进入了P2P网贷公司的资金池之中。这种不透明性使其具有非法集资的嫌疑。

五、P 2P网络信贷监管的原则

(一) 监管评价标准

下面衡量监管方案孰优孰劣的几大关键要素是我们参考美国金融改革的方案而建立的, 从而来评估P2P网贷监管的实用性与有效性。其中常被业内人士与学者重点关注的三要素为:灵活易用性、效率与效用、对消费者和投资者提供的持续性保护。

其中, 灵活易用性为灵活与具有前瞻性, 从而使监管者能更好地适应市场的变化的监管体系。因为市场的创新性导致的P2P网贷平台面临新的未知的风险, 所以具有前瞻性是十分必要的。

其次, 效率与效用表示监管体系的建立应该是高效的, 应该避免重叠和拖沓的监管行为。以保持监管力度与效果为前提, 使监管者的工作量最小化。高效性在任何其他的监管体制改革中具有通用性。

再次对消费者与投资者的持续性保护是指通过对法律的披露、销售标准与合规性审查来确保消费者与投资者能得到法律保护。

(二) 审慎监管原则

第一, 加强对P2P网络贷款行业的行业准入标准的设定和监管。由于目前P2P网络贷款行业准入门槛过低 (注册资本不受限制, 对一般业务没有任何审批制度等) , 造成了行业内鱼龙混杂的局面。对其监管的部分主要表现在平台的注册资本只能用于其本身的用途, 也就是风险控制方面, 而并不能用于赔付。此成本应该与平台的风险系数挂钩, 即风险系数越大的平台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成本来控制风险, 从而在平台的建立之初即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P2P网贷的风险。

第二, 对资金流动性的监管。P2P网络贷款进行非法集资和商业诈骗的案例已出现过多起, 为了预防和制止此类事件的发生, 通过对平台资金流的各环节, 如来源、结算、具体的信贷活动等进行严密的监管可以实现。其中, 各个平台都存在专业放贷人, 对他们的账户进行监管是对P2P网络信贷资金流动性监管的一项重要措施。

第三, 对P2P网贷平台进行风险评级。投资者与借贷人对某平台的了解不应仅限于口碑, 政府部门应通过相关的机构对各P2P网络信贷平台进行具体的评级。此类风险评级应具有良好的公信力, 有助于行业内的优胜劣汰, 降低行业整体风险, 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其中具体实施为政府通过对平台现金流状况的实时动态监管和注册资本以及对投资者的保护政策等等进行风险评级。

(三) 行业风险监管零容忍原则

P2P网络信贷因其特殊的行业性质, 属于普惠金融的一部分, 同时也是整个金融体系的组成部分之一, 它在日常运作中所形成的信用数据和运作模式都是对现有的金融行业的补充 (例如P2P网贷借贷者信用评级可与银行互通) P2P网贷行业的稳定性势必会影响到整个金融行业的稳定性。正因其重要性, 所以相关部门在宏观的政策上应对整个行业保持零容忍的态度。

第一, 对于P2P网贷平台进行具体的法律性质的判断。在部分平台出现非法集资或超范围经营的现象, 政府部门应在在法律性质的规定一项中予以否定。如对非法集资进行具体的可运用于此行业的司法解释, 出台细化后的说明, 从源头处实施监管。具体地表现为对风险可控的P2P网贷平台, 可促进和推动其进行规范化的改造;而对于风险不可控或超出预期的P2P网贷平台, 政府可依法勒令其停业整改或取缔。

第二, 允许P2P网贷平台有条件的对人行征信系统进行一定程度的使用。此问题的核心之处在于P2P网贷平台对征信系统的使用准入门槛以及具体的使用原则问题。如之前曝光的, 某P2P网贷平台使用某商业银行的征信系统调取客户资料一事。事后曾受到了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的批评。P2P网贷公司在现有的行业征信系统下确实很难对客户进行有效而全面的信用评级, 而此项工作直接影响到了行业的风险和利润 (对客户的财务状况调查会提高成本) 。如果P2P网贷平台使用了征信系统数据, 是否会造成信息泄露也是值得我们重点关注的问题。所以政府应建立相应的准入机制和具体的监管措施。

六、加强对P 2P网络借贷监管的建议

(一) 明确监管主体, 加强各部门的沟通协调

目前P2P网络信贷鱼龙混杂野蛮生长的关键因素是监管主体的缺位。P2P网贷行业的稳定性需要监管主体确立后的严密监管。同时明确监管主体的监管职责和范围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具体可表现为建立处于统筹地位的互联网金融监管协会, 同时加入银行、银监会和第三方支付公司等多领域多公司的协调管理。其中应明确互联网监管协会的领导原则和各领域的具体职责。

(二) 建立具体的市场准入机制

对P2P网贷公司制定严格且高的准入标准。对风险较小的平台和公司进行制度完善方面的指导和改造, 对风险较高的或者以诈骗为目的的公司和平台予以取缔。同时, 对于投资者和借贷者也实行准入机制, 表现为:投资者依据其财务状况判定风险承受能力来规定相应的最高投资额;对于借贷者, 建立行业内部的征信系统, 拒绝老赖、规避风险, 同时制定对央行征信系统具体的授信规则进行辅助征信。

(三) 建立资金托管制度

P2P网贷因其只存不贷的特殊性, 并不是经营资金业务的传统金融机构, 同时也不具有做担保保证的条件。针对P2P网贷平台日常运营中的资金流问题, 政府应建立完善的资金托管制度。即脱离于P2P网贷平台的第三方资金托管机构。这一制度使得P2P网贷公司无法挪用资金池中的空闲资金, 降低了非法集资的风险的同时回归了P2P网贷平台信息中介的本质, 有利于P2P网贷平台的健康发展。

(四) 建立完善的征信系统

针对借款人建立完善的行业内的征信系统对于降低行业风险和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借款人的大量逾期势必会影响到平台的资金流状况, 所以风险控制是十分必要的。行业内的征信系统是全行业通用的, 但其仍存在一定的不完整性, 此时需要在一定程度上与央行征信系统实现对接, 对客户进行信用评级。

参考文献

[1]黄震.P2P网贷行业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J].经济导刊, 2012 (11) .

[2]安邦坤, 阮金阳.互联网金融:监管与法律准则[J].金融监管研究, 2014 (3) .

[3]叶湘榕.P2P借贷的模式风险与监管研究[J].金融监管研究, 2014, (3) :71-82.

[4]陈静俊.P2P网络借贷金融创新中的问题和对策研究科技信息, 2011, (13) :812-813

[5]钮明.“草根”金融P2P信贷模式探究金融理论与实践, 2012, (2) :58-60

借贷制度 篇9

一、东莞民间借贷发展状况

与江浙地区类似,广东也被认为是民营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从民间借贷规模看,截至2011年6月末,据广东省金融办测算,全省民间融资总体规模为1.19万亿元,占同期银行业贷款余额的21.4%,达到全国同期民间借贷余额3.8万亿元的近1/3。其中中小企业民间融资总额约5 407亿元,个人民间融资总额约6 526亿元。而人民银行东莞中心支行则进一步测算出,截至2011年5月末东莞市民间借贷的总规模约为381.83亿元。其中15.01亿元来自小额贷款公司,1.51亿元来自典当行,85.52亿元来自其他融资性中介机构,另外279.79亿元来自一般社会主体(个人和企业)。从整个借贷规模的结构来看,其他融资性中介机构和一般社会主体这两类非正规渠道的借贷规模所占比例高达95.67%。

从民间借贷利率上来看,民间借贷月利率主要集中在2%以下和2%~5%两个区间,两者的户数和金额占比都在30%~40%。但在调查的企业中,有15.13%的企业融资月利率达5%~10%,金额占总融资额的14.04%;还有8.34%的企业融资月利率高达10%以上,金额占总融资额的10.09%。中国人民银行东莞中心支行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5月末,在东莞辖内的小额贷款公司、典当行、其他融资性中介、一般社会主体这四种民间借贷主体的年化利率分别为16.09%、14.5%、41.51%和23.59%,由此计算出的加权利率水平为27.27%。这一利率水平超过银行机构1年期贷款基准利率(6.3%)的4倍,是东莞市银行机构5月份实际执行1年期贷款加权平均利率7.29%的3.74倍。

从民间借贷期限上看,由于借款人从民间融资主要用于满足企业和个人资金周转等短期资金需求,而资金供给方出于风险控制的考虑也偏向于提供短期贷款,因此民间借贷大多为一年以内的短期贷款,期限主要集中在6个月内。从融资性中介机构的借贷数据看,像“1~10天”、“10~20天”和“20~30天”等一个月内的超短期“过桥型”借贷数目很多。

二、东莞民间借贷参与主体及运作机制

1.民间借贷的类型划分、参与主体和借贷方式。

从调查的情况看,民间借贷根据借款用途的不同可以划分为三种类型,包括生产经营型、过桥周转型、投机型。大部分中小企业参与的民间借贷都属于生产经营型(约占到借贷总额的70%),满足企业购买原材料、支付货款等短期资金需求。过桥型民间借贷主要用于银行贷款的借新还旧,即先从民间借贷获得资金,用于归还银行贷款,几天后新申请的贷款到账时,再归还民间借贷。2010年以来,随着银行贷款审批和放款周期变长,过桥型民间借贷所占比重较以前有所上升(约占借贷总额的18%)。投机型民间借贷主要是指将所获资金投向房地产、股票及其他投机领域(如个别自然人从地下钱庄借钱用于赌博、博彩等违法行为),所占比重不大(不到10%),且与前两种民间借贷市场基本处于分割状态。总体来看,东莞民间融资规模较大、发展较快,但总体风险可控。从调查结果看,民间融资违约率在1%以下,远低于大型商业银行5%的水平,并没有如同温州、鄂尔多斯那样发生大面积的“跑路潮”。

民间借贷贷款方式仍以信用和保证为主,借贷双方一般有亲缘、业缘或地缘关系,因而民间借贷一般无需提供抵押,且对信贷投放的行业限制较少,因此相对于商业银行授信方式和严格的贷款程序而言,民间借贷对借款人的准入门槛较低,手续便捷。

2.民间借贷的利率决定机制。

民间借贷是由资金需求引致的资金供给,资金供求双方直接就融资活动的具体内容进行商谈,民间借贷的利率决定机制的市场化程度很高。影响民间借贷利率水平的因素及各因素的重要性也有所不同:

(1)货币政策松紧度、社会资金松紧度是影响民间借贷资金供给进而影响利率水平的主要因素。民间借贷与正规金融具有此消彼长的互动关系,当金融机构的信贷政策比较宽松时,整个市场资金充裕,民间借贷的需求就会减弱,利率就会下行;反之,利率会随之上行。

(2)民间借贷关系的构成既有求本逐利的经济因素,又有互相帮助的情感因素。一般而言,关系越近,借贷利率越低;最典型的是家族成员之间的借贷经常是互助性质的,并不收取利息。

(3)影响民间借贷利率水平的风险因素主要是信用风险,信用风险因素很可能不仅会导致风险溢价提高,还可能直接决定借贷是否发生。信用风险考虑的因素主要包括两大方面:一是借款用途不同决定资金风险等级,从而影响民间借贷利率。生产经营型民间借贷,利率一般较为理性。过桥型民间借贷的资金利率相对较高,一般几天内的利率已达1%~2%。投机型民间借贷的利率最高,但这部分规模很小,属于司法打击对象。二是借入者自身实力及信用记录影响民间借贷利率。

另外,凭借“熟人关系”为基础的借贷具有严格的地域性,这导致了不同地域的民间借贷在同一时间内的利率可能会差异很大。同时,法律对超出银行同期限贷款利息4倍的部分不予以保护,而民间借贷特别是过桥型的民间借贷利息一般都会超过这个标准,这个“违法”的机会成本也必然会推高民间借贷的利率。

三、东莞民间借贷的发展特点

1.民间借贷利率与银行贷款利率同向波动,但前者明显高于后者且波动幅度更大。

从统计图表看(见下图),1年期民间借贷利率与银行贷款利率走向基本一致,但随着国家宏观调控力度的加大,资金面日趋紧缩,自2009年第三季度开始,民间借贷利率水平与银行贷款利率水平逐渐拉开距离,2009年第一季度至2011年第二季度,民间借贷利率从16.2%上升至27.2%,涨幅67.9%,是同期银行贷款利率涨幅的1.85倍。这与上文关于民间借贷利率的决定因素分析是一致的,民间借贷对正规金融有替代作用,因此利率变动具有同步同向性,然而民间借贷利率市场化程度更高,影响的因素更多,故而其波动幅度也更甚。

2.民间借贷利率呈现与期限负相关的现象。

一般高风险意味着高预期收益,所以往往期限越长的金融产品预期收益率越高。但从人民银行监测数据分析(见下表),民间借贷利率和借贷期限却存在负相关关系。期限短的“搭桥”资金年化利率较高,而期限长的生产经营资金年化利率较低。以担保公司、投资(咨询)公司等作为融资中介主体的隐蔽借贷市场主要进行超短期融资,其借款用途多为“搭桥”贷款。如银行贷款到期但资金却还差一周或几天才能回笼,企业为了保持良好的信用记录,就需要从民间借贷渠道进行短期拆借,以偿还银行贷款。这一现象也与人民银行温州市中心支行课题组对温州民间借贷利率变动的调查问卷分析结果一致。

3.民间借贷规模和利率有维持高位运行的趋势。

以东莞为例,目前其民间借贷规模约为381.83亿元,约占同期辖区内银行总贷款规模的10%。随着银行存贷规模的增长,占一定比例的民间借贷资金规模也会相应增加。在国家宏观货币政策偏紧的情况下,近年来国家存贷款利率走入加息通道(2010年来我国5次加息并12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目前大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利率已达21.5%的历史高位),民间借贷利率随之逐渐上涨,2011年第二季度创下了2008年来的新高,如果货币政策维持不变,预计民间利率将保持高位运行。

四、关于民间借贷现状的思考

1.民间借贷的活跃有其必然性,是民间资本不能进入主流金融体系,形成金融二元隔离的必然结果。

截至2011年底,全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已超过35万亿元,加上手持现金、股票、债券、保险以及金融机构理财产品等,金融资产总规模超过50万亿元,仅山西、温州、鄂尔多斯三地民间资本量就分别达到约1万亿元、5 200亿元、2 200亿元。但是,规模庞大的民间资本一直难以进入主流金融体系。

首先,我国金融机构的发起设立都实行严格的管制,虽然银监会鼓励民间资本和外资入股商业银行,如2010年9月出台相关措施鼓励民间资本参与重组高风险农信社,但却明确要求单个企业及其关联方持股比例不得超过20%。这导致数以十万亿的民间资本只能游离在监管系统之外,以非正规金融方式运营。其次,民间资本的投资渠道匮乏,没有释放通道。由于各种原因,对很多预期利润率较高和发展前景看好的行业,如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和市政工程项目的投资等,民间资金不能或难以进入,民间资本的投融资领域被严重压缩。存款利率较低的同时,还要缴纳20%的利息所得税,存款资金的实际收益减少,加之股市震荡、楼市新政,使得民间资金投资渠道越发狭窄,将闲置资金投向民间借贷领域成为这些资金仅剩不多的高收益投资渠道之一。

2010年以来,央行收紧银根的系列宏观调控举措和国际形势的恶化,使银行普遍感到资金紧而惜贷。据测算,存款准备金率每上调0.5个百分点,将冻结银行资金2 000亿~3 000亿元;贷款基准利率每提高0.25个百分点,增加利息费用支出120亿元,使企业和项目建设再度遭遇融资难。而据广东省经信委调查显示,全省79.6%的中小企业存在流动资金缺口,且因缺乏抵押物向银行贷款难,而纷纷转向民间借贷。在央行应对通货膨胀、执行持续紧缩的货币政策的宏观环境下,民间借贷的需求更加旺盛,2010年和2011年两年,民间借贷规模增长率都在30%以上。目前中小企业获得银行贷款的满足率不到40%,通过民间融资方式筹资的企业高达77.3%,占企业融资规模的50%左右。民间借贷逐步演变成私营业主、个体工商户和民营企业缓解资金供需矛盾的重要手段,对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促进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此外,从经济学的角度看,民间借贷通过“熟人关系”可以有效地减少借方和贷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且其具有抵押门槛低甚至不需要抵押,借贷合约(协议)期限灵活、手续简便等特点,具有很多正规金融无法比拟的优势。

2.个别地区爆发的民间借贷危机凸显了规范发展民间借贷的紧迫性,但不能因此而全盘否定民间借贷。

随着民间借贷规模的急剧扩张,监管步伐跟不上,2011年以来局部地区酿成了借贷危机,其典型代表一是温州,二是鄂尔多斯。

温州的民间借贷有一个显著特点,那就是形成了一批专业从事放贷的“中介人”或者起类似作用的“担保公司”。这些“掮客”的出现打破了传统民间借贷借方和贷方直接面对面洽谈、签订借款合同(协议)的方式,一方面“掮客”出面以隐蔽的方式向亲朋好友集资,聚沙成塔,大大提高了单笔借贷的可达到的资金额度,同时又通过自身较广的人脉关系扩展了有效的贷款范围;另一方面,中介的介入逐步加长了民间借贷的借贷链条,信息不对称风险越积越大,同时借贷链条延伸过长而又缺乏足够的监管和风险控制,一旦中间某一个环节出现断裂,即可能像“次贷”危机那样引发连锁反应,一损俱损。

而鄂尔多斯民间借贷的问题在于借贷资金大量涌入非实体经济内,过度投机。由于该市独特的资源优势,民间资本积累呈爆发式增长,迅速聚集了数以千亿元的资金。由于民间投资缺乏专业的人才管理,极易出现追逐热点领域的投机行为,恰逢2010年房地产投资热潮,仅一年该市房地产投入就达到314亿元,同比增长35%,且80%的房地产开发资金来源于民间借贷。在开发商和民间借贷的共同导演下,鄂尔多斯楼市经历了长达五六年的狂奔。2010年全市商品住宅均价达到4 479.6元/平米,同比增长超过9%。2011年起,风云骤变,宏观调控史无前例地收紧,国家以前所未有的力度调控房价,致使鄂尔多斯的房地产生意迅速冷却,房价骤跌,房地产资金断裂,从而引发了一系列民间借贷危机。

此外,温州与鄂尔多斯的民间借贷也有共同点,那就是当地的黑恶势力和部分官员也介入其中,加剧了借贷危机的演变。由于种种原因,民间借贷的利率很高,年化利率一般都会超过法律规定的银行同期贷款利率的4倍,特别是短期拆解的“过桥型”借贷,年化利率更是惊人,往往具有“高利贷”的性质。而为了保证民间借贷“无限责任”的实施,高利贷常常与黑社会关系纠葛,暴力收贷现象时有发生,例如2011年9月27日跳楼自杀的温州正得利鞋业有限公司老板沈奎在跳楼前三天每天被民间借贷的债权人跟踪追债并遭遇恐吓,精神几近崩溃。除了黑恶势力,一些腐败官员经不住利益诱惑,也参与到民间借贷之中。前银监会主席刘明康曾经指出,一些中小企业家就是不选择破产保护,而是执意要“跳楼”、“跑路”,就是因为民间借贷当中出现了官商勾结。

民间借贷中介的发展乱象及借贷资金流入非实体经济大肆投机是民间借贷由活跃演变成危机的重要原因,黑恶势力及官商勾结则是借贷危机恶化的重要因素,反观东莞乃至广东目前的民间借贷情况,资金主要流向中小企业实体经济,总体风险可控,只要规范发展,民间借贷能发挥应有作用。

五、推动民间借贷规范化、阳光化发展的几点建议

1. 修订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民间借贷的法律地位。

一些国家和地区制定了针对民间融资的法律法规,如我国香港地区有《放债人条例》,南非有《高利贷豁免法》。据悉,我国目前紧锣密鼓研究制定的《贷款通则》(修订送审稿)和《放贷人条例》(送审稿),最大看点就是民间借贷阳光化。最近国家批准设立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也正是体现了这样的长远意图。加快立法步伐,修订相关法律,使民间借贷合法化、阳光化。一方面,保护和引导合法的民间借贷活动;另一方面,对于那些乘人之危、攫取高额暴利的高利贷者,则予以坚决打击,以有效维护社会安定和金融秩序。

尤为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国家将小额贷款公司定性为一般工商企业,而非金融机构,这意味着小额贷款公司享受不到金融机构在融资和运营中的优惠待遇。税负重、回报率低导致投资者所需缴纳的税项包括25%的企业所得税和5.56%的营业税及附加税,合计利息收入的30%就要用来缴税,远高于其他金融机构,很大程度上挫伤了民间资本开办村镇银行的积极性。因此,加大对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适当放宽小额贷款公司单一投资者持股比例限制,拓宽小额贷款公司资金补充渠道,支持有条件的省市开展小额贷款公司改制为村镇银行试点是接下来相关法律法规修订迫在眉睫之处。

2. 政府应加强对民间借贷行为的规范引导。

政府部门应对民间借贷予以正确引导,堵疏结合。对正常的民间融资,在民间借贷活跃的地区,如东莞,可先行设立相应管理机构,为借贷双方当事人提供咨询和指导,并对因借贷引起的纠纷进行调解;增强政府对民间资本市场流动性的可控度,对民间借贷资金的贷出流向和数额进行统计和监控,有利于政府行业政策的贯彻,防控民间借贷资金流向非法领域。对于以诈取他人钱财为目的的高利贷、非法集资、金融诈骗等扰乱金融秩序的行为则加以严格禁止和查处。

3. 鼓励银行机构以金融创新为突破口,改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

首先,形成全新的信贷管理理念,重视扶持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发展,创新贷款方式,扩大授信范围。其次,针对当前贷款担保方式单一、以房地产抵押为主的问题,结合中小企业自身特点,放宽抵押资产范围,探索采用无形资产、股权、商业汇票、应收账款、项目本身和在建工程等多种抵押方式来解决中小企业抵押资产不足问题。力争在各类权利质押、票据质押、应收账款质押、股权质押、动产质押等担保方式上取得突破。最后,加快中间业务品种的开发,充分发挥银行信贷中介职能,加快信用证、委托贷款、票据、保函、保证金、代理业务等产品的延伸,为企业直接和间接融资提供信用支持。

4. 完善信用担保体系。

完善信用担保体系,发展多种所有制信用担保机构,不仅有政府出资筹建的,还有民营以及联合经营等多种形式,使得信用担保机构能有效地为民间融资服务。要加强对融资性担保机构的监管,相关部门尽快制定出台《融资性担保机构管理办法》,建立健全明确的担保监管机制,督导建立行业自律组织,引导其规范发展。对规模较大、中小企业融资担保能力较强的担保机构,鼓励其在担保业绩、服务水平、管理制度、风险控制等方面不断创新发展。同时要扩大抵押担保品范围。一是简化手续,降低费用,完善土地、房屋、设备等物权作为抵押担保品的制度体系。二是鼓励使用发明权、专利权、商标权等知识产权作为抵押担保品。此外,要积极探索将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应收账款、仓单订单等纳入抵押品范畴。要落实好对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免征营业税、准备金提取和代偿损失税前扣除的政策,鼓励各级财政支持力度,综合运用资本注入、风险补偿和奖励补助等方式,提高担保机构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担保能力。此外,还要完善我国企业和个人的征信系统,将企业各种财务和运作信息统一管理,使企业信息透明化,减少借贷双方的信息不对称。

另外,应加强正确的社会舆论导向,倡导民众向正规、合法的渠道融资。加强金融知识和舆论宣传教育,对民间融资的潜在风险进行必要提示。利用典型案例,充分揭示地下钱庄、非法集资等的危害性,提高民众金融风险意识。

摘要:本文分析了民间借贷中介的发展乱象, 认为借贷资金流入非实体经济大肆投机是民间借贷由活跃演变成危机的重要原因。为促进民间借贷的规范化、阳光化发展, 政府应在立法执法、金融创新、完善担保、舆论宣传等方面有所作为。

关键词:民间借贷,利率决定机制,借贷规范化,金融创新

参考文献

[1].刘慧兰.关于完善我国民间借贷法律体系的思考.金融发展评论, 2010;4

[2].梁亚, 赵存耀.“民间借贷”的法律边界——以温州“跑路潮”为背景.南方金融, 2012;1

[3].孙亮, 李炎军.当前民间借贷的状况和对策研究.新金融, 2012;1

借贷制度 篇10

P2P网络借贷最大的优越性, 在于借款的高效与便捷, 但也存在诸多问题。网络借贷过程中交易双方 (借款人和投资人) 掌握的信息是不对称的。一般情况下, 单个投资人没有足够的条件对借款人提供的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进行充分调查。因此, 作为信息中介, 研究P2P借贷平台对解决P2P网络信贷逆向选择问题的重要性、管理方法以及如何降低自身的运营成本是有必要的。

1 P2P网络借贷中的信息不对称和逆向选择问题

1.1 信息不对称

信息不对称 (Asymmetry of Information) , 是指参与交易的各方所拥有的可影响交易的信息不同。一般而言, 卖家比买家拥有更多关于交易物品的信息, 买方处于劣势。当然, 相反的情况也可能存在。

1.2 逆向选择问题

在给定的价格下, 卖者知道产品的真实质量, 买者不知道, 只知道产品的平均质量, 因而只愿意根据平均质量支付价格, 但这样做了, 质量高于平均水平的卖者就会退出交易, 只有质量低的卖者进入市场。这样的过程就是逆向选择。

2 P2P网络借贷“柠檬市场”模型

阿克洛夫的论文《“柠檬市场”:质量的不确定性和市场机制》, 运用“柠檬市场”模型解释了美国二手车交易市场上由于信息不对称性导致的逆向选择问题。本文结合P2P网络信贷市场对该模型进行修正, 说明该市场中出现的逆向选择问题, 并通过计算社会净福利, 阐述借贷平台对逆向选择的抑制作用。

2.1 提出假设

2.2 建立模型

用需求曲线表示投资者愿意支付的“价格”与P2P借贷市场上借款标的平均质量的关系, 供给曲线表示借款标的平均质量与“价格”的关系。这样, 可以得出以平均质量为自变量的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

需要说明的是, 此处的“价格”应当这样理解, 在借款人投资项目活动获得的收益一定的情况下, 投资人认为借款标的的风险越小, 平均质量越高, 愿意支付的价格越高, 放弃的利息就越多, 要求的报酬率就越低。因此, “价格”只是为了分析问题的方便, 将借款标的视作商品, 用来表示投资者在一定平均质量的水平下“愿意支付的价格”而实际获得的利息。

投资人愿意支付的价格, 显然与市场上借款标的的平均质量成正比, 因此需求曲线近似为:

供给曲线为:

联立 (1) (2) 解得其解为显示在图上即为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交点, 见图1。

2.3 对模型的解释

由此可知, 的过程中, 横纵坐标的变化表明信息不对称的程度越严重, P2P信贷市场借款标的的平均质量越下降, 相应地, 投资人愿意支付的价格就越低, 要求的利率就越高。

(2) 在给定的均衡价格水平如下, 投资人按市场的平均价格出价, 如果存在某借款人持有的借款标M的质量高于均衡价格时的平均质量, 出于减少借款成本的考虑, 他必然认为自己可以少支付利息给投资人 (即希望投资人支付更多的价格, 要求更少的利息) , 但投资人不知道, 仍然按平均质量出价, 要求平均质量下的利息, 这样会损害该借款人的利益, 并可能退出P2P借贷市场, 如果存在较多这样的情形, 最终必然导致质量较好的借款标的逐渐流失, 存在市场中的均为风险较大的借款标的。这就是逆向选择风险。

很显然, 当市场中的借款标的风险较大时, 即使借款人能够提供较高的利率, 也不利于市场的健康发展。尤其是如果发生道德风险, 借款人无法按时还款, 或者借款行为本身就是诈骗行为时, 这样, 借款无法收回, 必然形成坏账。

2.4 对模型的评价

但事实上, 这种可能性是不能排除的, 借款人完全有可能希望借此牟利而借机进行诈骗, 或者借款期限结束, 资金未能全部回收, 无法按时还款。这就涉及到P2P借贷过程中的另一大风险——道德风险 (或信用风险) , 限于篇幅和本文主旨, 不再赘述。

(2) 模型一般情况下, 会有即当借款人获得借款后投资于项目的获利在支付投资人本利后须仍有收益, 借款行为可行。但实际情况下, 可能借款人对投资标的的估值本来就不高, 只是急于资金周转而付出高利息进行借款。在此情况下, 看似但在借款人看来, 产生的效用还是要多过投资人的, 因此这种情况下并不与模型的假设矛盾。

2.5 启发

由上述分析可知, 借款人与投资人之间信息不对称的程度越小 (即市场均衡越接近图中A点) , P2P市场上借款标的的平均质量越高, 投资人愿意支付的价格越高 (报酬率越低, 借款人需要支付的利息即借款成本越低) 。更重要的是, 整个市场的风险越小, 有利于P2P市场的良性发展。

而如何解决信息不对称引起的逆向选择问题, 提高市场的透明度?前文已经说过, 借款人存在刻意隐瞒借款标的真实质量的倾向, 投资人由于条件受限仅能通过P2P网络借贷平台了解借款人的信用状况和借款标的的平均质量。

因此, 一方面, P2P借贷平台需要在提高信息对称性及透明度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投资人愿意付出的价格P不变 (即利率不变) 的情况下, 提高借款人对投资标的的估价 (实质即其质量) , 另一方面, 要尽量降低平台自身在此过程中花费的各项成本。

3 对P2P借贷平台解决逆向选择问题的建议

由上文的分析可知, 一方面, P2P借贷平台需要在提高信息对称性及透明度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在投资人愿意借出的资金P不变的情况下, 提高借款人对投资标的的估价 (实质即其质量) , 另一方面, 要尽量降低平台自身在此过程中花费的各项成本C。

3.1 提高P2P借贷市场的透明度

P2P网络借贷平台需要通过各种技术手段保证借款人的投资项目真实有效, 并尽量选取投资回报率高 (较大) 、风险可控的投资标的。

当然, 在实际操作中, 为了避免出现洗钱风险, 同样需要加强对借款人的监督, 保证借款资金来源的安全性和合法性。

3.2 降低自身运营成本

在改善P2P网络借贷市场逆向选择方面, 网络借贷平台既需要尽可能多地披露交易信息, 提高市场的透明度, 同时也需要考虑降低如开展尽职调查时花费的运营成本。之所以如此, 既是出于追求利润的考虑, 也是出于提高社会净福利的考虑。

目前国内建立较早、经营状况较好的P2P网络借贷平台如人人贷、红岭创投等, 拥有素质较高的管理层、丰富的行业经验, 创收能力较强, 发展前景良好。P2P网络借贷行业呈现出较大的效率差异, 根据企业并购的效率理论, 存在兼并或联合的可能性。

未来如果上述平台能够通过增强自身实力, 开展企业并购或联合, 对P2P行业进行整合, 对于企业自身来说, 可能将会大大降低信用评级等诸多成本, 对P2P借贷服务行业的发展来说, 可能极大提高社会经济效益, 有利于行业的规范和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第一财经新金融研究中心.2013年中国P2P借贷服务行业白皮书[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13.

[2]潘勇.网络交易中的逆向选择:基于柠檬市场模型的分析[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5.

借贷消费百年节点 篇11

2005年,大卫•拉普卡从耶鲁大学毕业准备参加工作。他在读大学时,一共借了6万美元的助学贷款,接着结婚和买车又花了17万美元。这一切让刚刚离开校园的大卫极为苦恼,他知道此后的收入会很多,特别是到他退休时财富会最多。可是,他现在28岁,正是成家立业最需要钱的时候,而此时偏偏最缺现金,还负债25万美元。

大卫的故事是美国靠借贷推动消费,再靠消费推动增长的经济模式的最好典范。这种模式之所以在美国社会如此根深蒂固,是由人一辈子的收入轨迹所决定的。年轻力壮时最没钱,到年老退休时钱最多,而花钱消费的年龄轨迹又正好与此相反。所以,信贷市场的发展就是为了帮助人们纠正这两种轨道的矛盾。按揭贷款衍生证券市场的深化,最终就是最大化借贷资金的供给,同时最小化借贷的利息成本。

现在,次贷危机几乎引发了全面的金融危机,正在挑战大卫甚至整个美国社会的生活方式,挑战这种借贷消费支撑的经济模式,挑战美国金融资本主义模式。

借贷消费的起源

就像我们熟悉的传统中国社会一样,19世纪末之前的美国社会也不知道上面介绍到的大卫的生活方式,因为那时以借贷支持消费的必要性不高。当时人们还没有完全解决好基本的温饱问题,所能生产的东西还不够满足基本生存需要。当时的经济都是生产驱动型的,人们每天不过是重复着生产、吃饭、睡觉的简单生活,根本顾不上去通过发展金融刺激新的消费需求的出现、刺激非基本生存的消费增长。

这一切直到缝纫机这一工业革命产品进入美国家庭,并从此开启借贷消费的历史。1855年,当时最大的缝纫机公司——I.M. Singer公司发现其销售很难再增长。原因是,那时候做妻子的一般都不工作,虽然缝纫机能把家庭主妇做衣服的时间大大减少,但让妻子节省时间后,她把多余的时间做什么用呢?所以一般家庭就不愿意花那么多钱去买一台价格相当于普通家庭年收入的1/7的缝纫机。

1856年,I.M. Singer公司想出一招:“我们为什么不让美国家庭先用上缝纫机,然后分期付款呢?”最初,首付款是5美元,然后,每月再付3~5美元,到付完为止。这个简单的想法使该公司到1876年时共销售了26万多台缝纫机,远超过所有其他缝纫机公司销量的总和!

就这样,简单的金融创新不仅把更多的“大件”带进普通美国家庭,而且也降低了高收入跟中低收入家庭的差别,使那些“大件”不再是富人独有的。

借贷消费模式的巩固

美国经济增长由生产驱动到由消费驱动的模式转型,发生在1880~1920年间。经过100年的工业革命,人们的收入已增加不少,消费需求自然会上升;另外,那时规模化的工业生产技术已经趋于成熟,工业产能开始过剩,到了“你要多少,我就能生产多少”的地步。于是,生产已不再是经济增长的瓶颈,消费需求才是瓶颈,就完全像今天的中国经济所处的状况一样!

问题是如何促进、推动消费增长?当然,最好是收入都增加。但是,在收入增长相对较慢的情况下,有什么方式松解消费的瓶颈呢?这就又回到分期付款或按揭贷款上。最好的例子莫过于私人汽车。即使到今天,除了房子以外,汽车仍然是多数个人最大的“大件”。

1913年,L.F. Weaver创立了美国第一家汽车按揭贷款公司。这个行业此后快速发展,到1925年已有近1700家贷款公司。到1920年底,借贷消费、“先买后付”已普及到美国消费市场。1930年那一年中,70%左右的新汽车、85%的家具、75%的洗碗机、65%的吸尘器、75%的收放机都是靠分期付款卖出的。借贷消费就这样在美国社会扎根了。

借贷消费不道德吗?

随着借贷消费越来越流行,许多美国人开始呼吁抑制消费欲望,警告人们不要被贪念所淹没,被债务拖得不可自拔。在伦理上,借贷消费面对一场社会文化挑战,就好像今天中国年轻人借钱消费,也被社会普遍责备一样。

1927年,美国社会对负债消费的态度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主要原因是,哥伦比亚大学经济系主任E•R•A•塞利格曼的著作——《分期付款销售的经济学》。他提出“消费也是生产”,没有什么只进不出的消费。表面看,好像个人消费是把钱享受掉了,没有产出什么东西;但实际上,人的消费开支也是一种生产性投资,是对人力资本的投资。因为如果个人住房舒适、开的车好、穿的正装潇洒,那么他会工作得会更卖力、更勤奋,能做成的生意、能创造的价值也会更多。

他的第二个论点是,分期付款消费后,大卫每个月有月供,表面看这给他压力、使他日子难过,让他成了“房奴”、“车奴”,但实际上,那些分期付款消费的人反而因为定期要交的月供,使自己变得更有财务纪律,自律能力更强。

塞利格曼教授的研究著作为借贷消费正名。1927年后,分期付款消费已被社会广泛接受。到今天,大卫也好,其他人也好,不通过按揭贷款买房、买车、买家用大件,那反倒是让人觉得不正常了。

借贷消费模式还会继续

过去几年,美国住房按揭贷款市场走过头了,出现太多不负责任的放贷行为,结果造成今天的金融危机。尽管这次危机是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但是,美国自19世纪末演变而来的,靠借贷消费带动的增长模式不会改变,其金融资本主义模式也不会终结,在质上不会变,只是在度上会有收缩。

现代社会工业技术、农业技术已足够完善,人类的物质生产能力已大大提高,不怎么费力就能满足物质消费需求。最终制约人类经济增长的不是生产能力不足,也不是投资不足,而是消费需求跟不上。

金融市场发展的目的之一就是通过住房抵押贷款、汽车贷款、教育贷款等,来缓解人们因为在不同年龄时收入不均匀而导致的消费力不平衡问题。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各类基金等金融品种,其目的也在于安排好未来各种可能的需求,以减轻青年、壮年时期的存钱压力,从而促进消费。总之,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以及其他相关的金融发展,都是为了把人们从存钱压力中解放出来,进而释放消费动力。

这种借贷促进消费的发展模式不是美国专有的,发达国家都不同程度地采用了这样的模式。实际上,中国现在也要从投资驱动型的模式向消费驱动型的模式转型,否则,中国只能继续依赖制造业和出口市场。■

[编辑 陈 艾]

借贷制度 篇12

随着P2P网络借贷的迅速兴起, 大量的借款平台如雨后春笋般上线运营, 在我国福建、浙江、广东等地区尤为突出。众多平台面临行业竞争激烈、借款无抵押担保、借款人还款能力缺乏保障、平台资质审核漏洞、对借款人资质调查不善等因素, 多家平台破产下线甚至陷入刑事犯罪。笔者从P2P网络借贷与传统民间借贷的区别进行分析, 进而明确网络借贷可能出现的法律风险, 进而确保资金安全与信用安全。

一、P2P网络借贷的运营模式

P2P网络借贷可以分为多种模式, 并且每一类型在我国均有实务代表, 故区别网络借贷的运营模式, 有助于借款人最大限度防控风险, 也有助于网络贷款运营商厘清责任。截止至2014年年底, 我国的P2P网络借贷平台共有1575家 (1) , 相对于2013年的爆发式增长, 由于行业竞争激烈以及运营不当等原因, 正常运营的网贷平台增长速度有所减慢, 部分平台“关门歇业”, 其中优易贷、淘金贷、红岭创投、东方创投等多家平台爆出问题, 更有部分平台已被刑事追责。现将目前我国P2P网络借贷的主要模式进行分析。

(一) 单纯中介式

我国采用这种模式的范例是“拍拍贷”, 在国外采取这个模式的典型是Prosper。在这种模式中, 网贷平台主要的作用是信息交互, 通过平台将借款人和贷款人撮合在一起, 平台不对贷款人提供担保, 也无需借款人提供抵押, 平台无资金涉及借贷双方, 仅赚取双方给付的服务费作为报酬。借款人将借款数额、还款期限、借款用途等信息发布在借贷平台上, 贷款人通过“竞标”的方式出借款项, 所以一个借款人的借款项目会有多个债权人。这种模式下, 贷款人的风险较大, 故投资利润也最大。

(二) 复合中介型

我国采用这种模式的范例是宜信, 在国外采取这个模式的典型是英国的ZOPA。这种模式中, 网络借贷平台担当了银行的角色, 其要对借款人的线下信用资质进行严格审核并评级。宜信先用自有资金向借款人出借款项, 再通过债权转让的方式将债权转让给贷款人, 所以借款人与贷款人之间并没有直接的借款合同。该种模式也同样适用于线下交易。宜信还通过保证金制度来防控借款人未依约还本付息的风险, 这种模式的平台安全系数大大增加, 但投资收益会相对降低。

(三) 中介担保型

在我国的实务类型是人人贷。这种平台或引入保险公司作为交易的担保, 或将自有资金向贷款人提供担保, 确保投资本息不受损失。但是, 大多数平台没有明确说明保证资金所建立风险备用基金的来源, 以及风险备用基金的使用情况和动态规模, 也没有说明承担风险的责任主体, 以及平台是否仅以风险备用金为提供保障资金。这种模式下, 网络借贷平台充当了担保和中介这两种角色, 故投资人的投资利润相对较低。 (2)

二、P2P网络借贷相对于传统民间借贷的特点

传统的民间借贷是指发生在公民之间、公民与法人之间、公民与其他组织之间的基于相互信任所产生的借贷, 而P2P网络借贷产生的初衷系服务于民间借贷, 但相对于传统民间借贷又“独具特色”。

(一) 借款双方信任基础薄弱, 多为纯信用借款

传统的民间借贷双方或系亲戚、朋友, 或有业务往来, 即使双方并不熟悉, 也有彼此熟识的中间人从中介绍, 贷款人对借款人的偿还能力、家庭收入、资产情况比较了解, 借款的发生基于双方信赖。而P2P网络借款的借贷双方并不认识, 借款人将借款的意思表示发布在借款平台, 有闲余资金的贷款方通过网络将资金借出, 双方的借款关系由平台促成, 贷款人仅通过平台上公布的借款人的基本情况、借款用途、信用度等信息决定是否出借款项, 而对平台公布的信息真伪无法核实, 贷款人的信任往往来自于对借款平台的信任。

(二) 借贷双方个体多样, 参与分散分布广泛

P2P网络借贷的双方具有点对点、散状分布的特点, 借款人多为缺少抵押担保能力, 资金周转期间短, 借款数额较小的个人、企业或其他组织, 借款用途、数额、期限、还款方式多种多样, 即使投资人拥有较少资金、资金占用期间有限制的, 也能从平台上找到合适的贷款人。据笔者浏览多家P2P借贷平台网站, 投资人可以分散自有资金, 将款项投给多个借款人来均摊风险, 而每一个借款人的借款项目也可能会得到多个投资人的“投注”, 显现出一个债务对多个债权人和一个投资人拥有多个债务人的情况。

(三) 借款合意产生于网络, 借贷行为依赖网络技术实现

P2P网络借贷是互联网发展的产物, 而互联网信息技术以及数据统计技术也与网络借贷的发展密切相关。P2P网络借款平台是借贷双方发生借款行为的媒介, 双方签订的借款合同也非纸质合同, 而是通过网络实现, 一旦发生借款人未依约还款的行为而导致诉讼, 投资人将会举证困难, 面临败诉风险, 法院在借款关系的认定上也存在一定难度。且网络借贷中的放款、还款等过程均依赖于网上银行、支付宝、微信支付等现代支付手段, 调取证据的过程也更加复杂化。网络借款还有贷前审核网络化以及网络看空间本身具有的虚拟性、即时性的特点, 增加了可能产生的风险。

(四) P2P投资人的收益高、风险大

由于借款人缺乏抵押担保能力, 往往难以从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贷款, 是银行认定的“次级借款人”, 这类人愿意付出更多的融资成本以获得借款, 推高了借款利率;P2P平台为了吸引投资者, 也会以高收益为宣传噱头, 从中赚取利润。且网络平台不同于其他具有金融资质的机构, 对借款人的资质审核过程过于复杂、成本过高, 导致众多平台的尽职调查不够完善, 加重了投资人资金的风险。

三、法律风险类型及监管趋势

随着P2P平台数量的逐步上升, 借款的种类也逐步多样化, 平台本身防控风险手段的不断丰富, 也在倒逼行业规范的出台。2014年4月21日, 中国银监会举行新闻发布会, 发布了《关于办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中表示网络借贷平台要明确的四条红线:一是要明确这个平台的中介性质, 二是要明确平台本身不得提供担保, 三是不得归集资金搞资金池, 四是不得非法吸收公众资金。四条界限的明确, 也明示了该行业中潜在的多种风险。

(一) 因平台监管不力而引发的风险

贷款人在借贷平台公布的信息, 是通过其个人上传身份、职业、家庭等信息确定的信用等级, 贷款人投标该借款项目是基于对平台信息审核的信任, 如平台未尽职调查并核实借款人信息的真伪, 则会给贷款人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 中介平台应当合理划分信用级别, 并公开明细化其信用评级制度 (3) , 通过收集借款人财产、收入、职业等信息, 进行权重分析, 并结合其他贷款人对其过往借款的信用评价, 确定具有借贷平台特色的征信系统, 各网络借贷平台可以信息共享。

(二) 因借款人未依约还款而引发的风险

P2P网络借贷平台的部分借款并不需要借款人提供抵押或担保, 且借款人与贷款人并不认识, 故在借款人无法依约偿还借款时, 贷款人的权益难以保障, 甚至在诉讼中也面临举证难等情况。故借贷平台应当加强借款前的调查和借款后的跟踪管理, 在发现借款人有无力还款的情形时, 及时告知贷款人, 确保借款人提供相应的担保或加速贷款提前到期, 以减少风险的发生。

(三) 因平台自身原因而引发的风险

目前成立一家网络借贷平台的门槛很低, 仅需要取得营业执照并备案即可, 且由于监管不到位, 导致平台准入门槛低、无行业标准、无机构监管。 (4) 如部分借贷平台为吸引贷款人投资, 用其自身资产向贷款人进行担保, 但借贷平台应当有多少注册资本, 该资本是认缴还是实缴, 都应当是需要进一步规范的问题。如宜信模式中的借贷公司直接与借款人签订借款合同, 通过债权转让的方式转移给投资人, 即平台参与到了资金的流转, 在平台出现了“资金池”, “池”中资金的安全也需要监管和透明的公示。

(四) 因可能涉及刑事犯罪引发的风险

由于该行业的准入门槛低、监管不到位等原因, P2P平台有可能以诈骗为目标建立, 虚构借款项目, 目的在于骗取贷款人的借款。另有一些借款平台突破资金不紧张的底线, 演变为非法吸收存款、发放贷款的非法金融机构, 改变了平台的中介角色。也有部分平台的审核不力, 使平台成为洗钱者的工具, 成为犯罪的渠道。监管机构应当加强行业准入及监督管理。

从长期来看, 互联网金融还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 但P2P网络借贷平台的规范化发展仍是一个任重道远的过程。除加强外部监管以外, 平台的自我管理和自我规范也是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必要方式, 营造健康的行业环境和良性的竞争环境将会使P2P网络借贷平台在服务小微方面释放巨大的能量。

摘要:P2P网络借贷因其自身便捷、灵活等特点, 在现代金融领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在服务小微借款人的同时也为投资者带来了较高的回报。而当前我国在P2P网络借贷平台的监管方面几乎是空白, 也缺乏相关的法律规范, 巨大的法律风险或影响了该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笔者从P2P与传统民间借贷的角度入手, 分析其可能出现的法律风险, 进而提出防控风险的方式。

关键词:P2P网络借贷,风险防控,民间借贷

参考文献

[1]林荣琴.论我国P2P线上网络借贷的法律风险控制[D].中国政法大学, 2014.

[2]郭姗姗.论我国P2P网络借贷平台的法律规制[D].华东政法大学, 2013.

[3]陈翔.我国P2P网贷款模式及法律风险[J].唯实 (现代管理) , 2014.

[4]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课题组.P2P网络借贷平台:天使还是魔鬼[EB/OL].财新网, 2013.

上一篇:报表附注下一篇:青年思想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