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贷机制论文

2024-07-12

借贷机制论文(精选5篇)

借贷机制论文 篇1

1 理论背景

民间借贷作为民间金融一种重要的表现形式, 它可以拓宽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 弥补正规金融的资金供给缺口, 也能方便、快捷的适应个人对生活和生产的资金需求, 对个人、地区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都有很大的作用。但同时, 也应该看到, 在我国这样一个法制环境不健全, 市场经济不完善的国度中, 民间借贷的发展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从中可以看出, 民间借贷是一把双刃剑, 坏的一面就在于民间借贷的违约所导致的经济社会纠纷。因此, 对民间借贷的履约机制进行研究就显得很有意义。

民间借贷合约是一种典型的不完全契约, 所谓的不完全契约, 指的是契约中存在一些缺陷和漏洞, 不能明确契约双方的权利和责任。基于民间借贷的不完全性以及法律界定的模糊性, 按理说, 民间借贷的违约率应该比正规金融要高, 但事实上, 民间借贷的违约率却比正规金融要低。这种矛盾现象的出现, 必然有其相应的解释。

国内外学者主要是从合约的内在履约机制上进行解释的。Aryeetey[1]从信息机制上阐释, 其认为民间借贷的信息甄别是依赖于借方的私人信息, 他们通过加强个人联系以及只贷给周边的人来降低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以此来保障合约的履行。国内学者刘明权等[2]认为, 民间借贷借助血缘、地缘等因素, 来获得信息优势, 使得贷款人对借款人的信用、收入情况比较了解, 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加强合约的履行。吴少新等[3]从声誉机制来探讨, 认为违约者不但会受到道德舆论的严厉惩罚, 而且其声誉、社会资本也将遭受到极大的损失, 这样的一种信誉机制能够保证非正规金融交易的履行。Impavido[4]对担保机制进行了研究, 其认为非正规金融最重要的担保品就是社会资本, 而对违约者的社会制裁, 促使合约履行更加有效。有趣的是, 国外学者还研究了性别差异对合约履约的影响。Tsai[5]指出, 中国小额信贷计划的反复交易者90% 是妇女, “会”的参与者80% 是妇女, 原因就在于女性相对于男性来说, 有更高的履约率。卓凯[6]研究了暴力机制对合约履约的影响, 他认为暴力虽然是一种违反法律的行为, 但其产生的一种威慑力可以“变相”激励借款者履约, 也可促使其审慎借款。

从以上论述可以看出, 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合约履约机制来解释民间借贷这种“低完备性, 高履约率”的现象, 但大多都是以单个机制来研究, 缺乏系统性的多个履约机制的研究。因此, 对系统性的履约机制研究是本文的主旨。

2 民间借贷合约的特点: 履行成本的视角

值得一提的是民间借贷之所以具有这些内在履约机制, 来保障合约的履行, 在某种程度上是因为民间借贷合约的一些显著特点与这些履约机制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因此, 为了更好地理解民间借贷的履约机制, 有必要先对民间借贷合约的特点做相应的阐述。

本文从履行成本的视角, 并且与正规金融合约进行比较, 以此来展现民间借贷合约的显著特点。

合约的整个履约过程包括合约的筛选、合约的签订、合约的监督以及合约的惩罚4 个程序。下面就分别以这4 个程序来研究民间借贷的特点。

2. 1 合约的筛选成本

民间借贷的交易主要发生在以血缘、地缘、业缘所组成的社会网络中。因此, 借贷双方彼此间在生活或者生产上都有一定的交叉性, 相对来说都比较熟悉, 这也就意味着, 贷方对于借方的信用、收入情况等信息都有所了解。这种信息上的对称性, 能够有效地降低贷款者去甄别借款者信息的成本, 合约的筛选成本是很低的。而对于正规金融来说, 因为信息上的不对称, 要去有效地筛选合约, 甄别借款者的信息, 则相对应的是一个比较复杂的信息甄别程序, 是一项专门的活动。因此, 相对于民间借贷来说, 在合约筛选这个程序上, 正规金融显然有较高的成本。

2. 2 合约的签约成本

对于民间借贷来说, 因为合约的双方都处于同一社会网络中, 彼此间都很熟悉, 也就简化了合约的签约程序。一般来说, 如果民间借贷合约双方是有血缘关系的, 那只是一个口头约定就行; 如果双方是有地缘或业缘关系的, 且借贷资金较小, 则也只需一个口头约定, 如果借贷资金较大, 则双方也只需签订一个欠条。因此, 从中可以看出, 民间借贷合约的签约成本是很低的。而对于正规金融来说, 合约的签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金融机构需对借款者进行资信分析, 在同意放款后, 双方还要在贷款用途、贷款期限、贷款额、利率、违约责任等方面进行商谈, 最后, 还要签订贷款合同以及担保合同。由此可见, 正规金融在合约签约上, 要比民间借贷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其签约成本也会更高。

2. 3 合约的监督成本

民间借贷合约的双方都有一定的生活关系圈, 所以贷方对合约的监督主要靠的就是彼此日常生活的接触, 直接通过借方或间接通过其周边的人去了解借方最近的状况, 增加对其信息的掌控力, 这样就可以起到监督的作用。由此可见, 民间借贷合约的监督成本也是相当低的。反观正规金融, 其对合约的监督, 主要靠的就是通过专业的人员进行专业的跟踪分析, 去判断借款者的履行情况, 并且适时的还要对抵押物的价值进行分析。因此, 正规金融合约的监督成本显然要高得多。

2. 4 解决合约违约的成本

如前面所说, 民间借贷的双方处于同一社会网络, 借方如果违约, 那么其违约行为可能会被贷方以“闲言碎语”的方式扩大惩罚效应, 其行为、信用便会成为整个社会网络的共同信息, 致使会加大违约者再向其他人借款的困难性[7]。可见, 借款者的违约成本是很高的, 其会极力避免违约情况的发生, 反过来, 对于贷方来说, 就可以变相地降低解决合约违约的成本。即使出现违约情况, 双方也会协商或在第三方中间人的劝说下去解决, 解决合约违约的成本还是比较低的。对于正规金融来讲, 因借贷双方信息不对称, 道德风险比较大, 合约的违约率较高。再者, 如果发生违约情况, 正规金融机构需要对质押物进行处理, 有些债务纠纷, 还会涉及到法律诉讼。因此, 正规金融对于解决合约违约的成本是较高的。

至此, 纵观民间借贷合约的整个履约过程, 其所产生的成本明显比正规金融要低。这主要得益于其所处的交易环境 ( 同一社会网络) 这最大的特点, 使得其具有信息上的对称性, 降低了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有效地降低了履约成本。

3 内在履约机制分析

上文把合约的整个履约过程分为4 个部分, 并阐述了各部分的特点, 那么在研究合约的内在履约机制中, 也针对性地对这4 部分进行分析。

3. 1 合约的筛选: 信息和信任机制

合约的筛选就是为了能区分出优质和劣质的客源, 保证合约的质量。民间借贷正是借助于信息和信任机制来筛选合约, 以此来提高合约的履约率。

民间借贷的交易活动处于同一社会网络中, 这一社会网络主要有血缘、地缘和业缘编织而成, 并且人际关系以血缘为中心, 依次向地缘、业缘扩散, 逐渐疏离。信息也就在这张社会网络中, 进行传递交流。民间借贷的贷方正是基于这张网络, 能够很好的了解借方的信息, 比如他的家庭状况、收入状况以及还款能力等, 这种信息上的便利使得贷方有更多的主动权。再者, 贷方能够凭借社会资本 ( 人际关系的总和) 作为一种信息去评判借方的状况。如果, 借方的社会资本这种资源越多, 则说明借方就越可靠, 因为如果其违约, 所造成的社会资本这种资源的损失也就越大。

正是民间借贷信息上的对称性, 才为信任机制奠定了基础。换句话说, 当交易双方拥有完全的信息, 彼此才会信任。特别是在农村这个社会环境中, 因为环境的相对封闭性, 彼此间的关系会比城市更加熟络, 更加了解。再者, 因人口流动性不强, 即使出现违约状况, 也会有一些抵押品的存在, 这就有效降低了违约的动机, 使得信任成为双方最优的选择。建立在血缘地缘基础上的信任关系是稳定的, 可以发展到彼此不需要正式的合约, 仅是口头协议就能成交的境况[8]。

民间借贷就是依靠这种有效地内生的信息和信任机制, 来避免因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事先的逆向选择, 以此来筛选合约, 做出是否放贷的选择, 从源头上控制合约的质量, 保证合约的履行。

3. 2 合约的签约和监督: 灵活的担保机制

民间借贷合约的签约只是定一个口头协议或签一张欠条, 因此其签约程序是非常简便的, 而对合约的监督则是贯穿了合约签订后的整个履约过程。因此, 主要是对合约监督中所蕴含的履约机制进行阐述。

对民间借贷合约的监督主要是灵活的担保机制在起作用, 正是这种机制使得贷方不用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监督, 而更多的是一种借方对自我的监督。而之所以说其灵活, 是因为其既可以是有形担保, 也可以是无形担保。

对于有形担保来说, 其不像正规金融那样, 要求法律许可的, 并且要求实际价值高的、管理和处置成本比较低的担保品, 其可以接受正规金融所不愿意作为担保品的物品, 如在农村地区的牲畜、农机器具以及农作物的收益权, 甚至是房产、土地等。之所以是这样, 是因为合约双方生活在同一社会网络中, 彼此日常生活中接触的比较多, 对这些担保品的管理和处置比较方便, 成本比较低。

事实上, 相对于有形担保来说, 无形担保对借方起的自我监督作用更大, 这也跟交易合约所处的环境有关。无形担保的形式也多样, 主要有社会地位、声誉、头衔, 甚至于自己和家人的安全、性命等, 以及市场上的关联交易, 这些都可以作为无形担保品。其中比较特殊的是社会资本、关联交易和声誉这3 种。

( 1) 社会资本社会资本是人际关系的总和, 它能创造一种信任的社会关系, 正是这种社会关系起着抵押品的功能, 在不存在有形抵押品的时候, 替代了实物抵押。此外, 社会资本是一种一旦被破坏, 便很难再恢复的资源。这也就是说, 一旦借款者违约, 给其造成的损失成本是相当大的。这也就给就借款者一种约束、一种警示, 使其能够监督自己去履行合约。

( 2) 关联交易所谓的关联交易指的是双方在订立信贷合约时, 把产品市场、劳动力市场等一些彼此间的交易附加到信贷合约中。通过关联交易, 能增加借款者的违约成本 ( 在信贷合约中的违约, 会造成其他附加合约的损失) , 牵制其违约动机, 使得其要更加“深思熟虑”是否要违约, 增加其对违约的心理压力。这也就迫使借款者对自我加强监督, 能够按时还款履约。

( 3) 声誉声誉作为一种社会性资源, 它嵌入到社会, 能约束借款人的投机行为, 保证合约的履行。声誉的作用机理就是关联性博弈和重复博弈。所谓的关联博弈就是两个或多个博弈之间具有相关性。交易有两种基本形式, 一种是经济性交易, 一种是社会性交易, 民间借贷就融合了这两种交易。借款人一方面参与到经济契约交易, 另一方面也参与到社会性契约交易。在社会性交易博弈中, 声誉良好的借款者能够获得一定的收益 ( 主要是社会利益) , 但是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即声誉越高的人, 其违约成本也就越高。因此, 对于那些借款者来说, 因害怕其违约所带来的社会性惩罚, 来破坏其积累起来的声誉的担心, 他就会有激励在交易的经济博弈中建立自己的社会信誉, 自然而然的就会选择合作的交易规则[9]。声誉的关联性博弈正是通过社会交易来约束经济交易的方式, 来起到约束借款者的投机行为。

重复博弈指的是合约双方长期合作, 看重长远的利益, 而不像一次博弈, 只重眼前利益。基于重复博弈, 借款者如果违约的话, 贷方会立即终止与借方的长期合作, 并且借方的声誉信息会通过社会网络迅速传播, 其他的贷款者也不会与该违约借款者合作。因此, 借款者为了不影响长远的利益, 会保护好自己的声誉, 遵守交易规则。声誉机制正是通过对长期利益的诱惑, 从而约束了机会主义行为, 保证了合约的履行[10]。但是对于重复博弈式的声誉机制的形成还有一定的条件。第一, 交易必须是重复的。只有交易重复的进行, 才能激励人维护自身的声誉。第二, 违约者的行为能被及时的了解, 其违约信息能及时的传播出去。第三, 违约行为得到应有的惩罚。通过惩罚能使得潜在违约者控制住自身的违约动机。

正是通过这些有形担保和无形担保的机制, 使得借款者在合约签约与监督过程中, 不用贷方或第三方的监督, 通过自我的监督意识, 来提高合约的履约率。

3. 3 合约的惩罚: 非法律的惩罚机制

民间借贷对违约者的惩罚并不像正规金融那样借助于国家法律, 而往往是基于非法律的, 依靠自身内部的手段来起到惩罚作用。这种惩罚手段主要有3 种, 分别是群体惩罚、社会舆论谴责以及暴力手段。

( 1) 群体惩罚群体惩罚也就是把一群具有借款需求的人聚在一起, 作为一个团体贷款, 让团体中的个体互相监督, 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一般先对团体中的一两个进行放贷, 只有等他们履约后, 才会对其他成员放贷, 如果有一个违约, 那么其他成员也要受到惩罚 ( 担负相应的连带责任) 。这种群体惩罚机制通过团体的一致性和团体的纪律性的结合来提高合约的履约率[11]。这种机制也使得贷款机会和违约行为具有高度的关联性, 增加了违约成本, 以此来有效的抑制违约倾向, 保证合约的执行。

( 2) 社会舆论谴责民间借贷交易的双方处于相同的环境中 ( 同一社会网络) , 使得信息的流通与交换变得方便快捷, 这在合约的筛选阶段有利于贷方对借方的信息进行甄别, 而在合约的惩罚阶段, 这种信息流通上的便利性也为合约的履约提供了一种保障。具体来说, 如果借款人发生了违约行为, 其违约信息就会迅速的通过社会网络传播到人群中, 其个人信誉、道义乃至整个家庭都会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这种社会舆论的压迫性能促使其维护自己与家庭的声誉而选择履约。

( 3) 暴力手段对于保证合约的履行, 民间借贷还有最后“一道防线”, 那就是基于非法暴力惩罚机制。如果一方发生违约行为, 并且不去积极的弥补另一方的损失, 那么另一方可能就会自己或请具有黑帮性质的人员去强行讨债, 对违约者大打出手, 甚至威胁全家人的安全等恐吓手段。这种手段从法律上来讲是非法的, 但是从经济上来讲, 能够加强合约的执行力。暴力手段一方面是非法的, 另一方面要付出一定的成本, 不到万不得已, 不会去实行暴力手段, 因此其主要是起威慑作用, 使借款者对违约的后果心里有个底, 从而激励其去履行合约。

4 结语

民间借贷合约的内在履约机制很好的解释了合约的不完全性与低违约率之间的矛盾。通过把合约的履约过程细分为筛选、签约、监督与惩罚4 个部分, 总结了合约的最大特点就是其赖以生存的环境 ( 社会关系网络) , 最后阐述了这4 部分中所蕴含的相关履约机制。合约筛选阶段的信息和信任机制是通过社会关系网络, 使得信息交流沟通变得方便, 消除了信息不对称, 从而建立了社会信任, 以此来甄别借款人。合约签约与监督阶段是通过灵活的担保机制, 用无形担保和有形担保来实现借款人的自我监督。合约的惩罚阶段则通过非法律的惩罚机制来约束借款人的投机行为, 实现合约的执行。其中还提到了暴力惩罚机制, 暴力虽然能保证合约的履行, 但是其一旦实施, 就会破坏经济的正常运转和社会稳定, 特别是当地黑恶势力的加入, 会成为一个影响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障碍。

参考文献

[1]ARYEETEY E.Informal finance for private sector development in sub-Saharan africa[J].Journal of Microfinance, 2005 (1) :14-38.

[2]刘民权, 徐忠, 俞建拖.信贷市场中的非正规金融[J].世界经济, 2003 (7) :61-73.

[3]吴少新, 王国红.中国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履约机制与管制政策研究[J].财贸经济, 2007 (7) :30-34.

[4]IMPAVIDO G.Credit rationing, group lending and optional group size[J].Annals of Public and Cooperative Economics, 1998 (6) :243-260.

[5]TSAI K S.Banking behind the state:private entrepreneurs and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informal finance in China, 1978-1998[A].Submitted in partial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s for the degree of doctor of philosophy[C].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99:342-388.

[6]卓凯.非正规金融契约治理的微观理论[J].财经研究, 2006 (8) :112-113.

[7]张改清.中国农村民间金融的内生成长:基于社会资本视角的分析[J].经济经纬, 2008 (2) :129-131.

[8]费孝通.乡土中国生育制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69-75.

[9]贾生华, 吴波.基于声誉的私人契约执行机制[J].南开经济研究, 2004 (6) :16-20.

[10]楼远.非制度信任与非制度金融:对民间金融的一个分析[J].财经论坛, 2003 (6) :49-54.

[11]THOMAS J J.Whatever happened to the urban informal sector?The regressive effect of‘double dualism’on the financial analysis of developing countries[J].Bulletin of Latin American Research, 1992 (9) :279-294.

借贷机制论文 篇2

关键词:民间借贷;企业间借贷;民间借贷规定

一、河南豫丰粮油企业借贷纠纷案与江苏威美能源企业借贷纠纷案之比较

例一:原告豫丰公司于2010年借款给被告金粮源公司,双方约定借款期限一个月,月利率1.5%。上述借款到期后,被告金粮源公司未按照约定偿还借款本金和利息。

法院判定:原告与被告之间的借款系企业之间借贷,依据相关法律规定,应为无效,作为借款人金粮源公司应偿还豫丰公司借款本金,但对双方约定的利息不予保护。

例二:原告威美公司与被告江苏上水公司于2012年签订一份《借款合同》,约定了借款数额,年息及其计算等问题。原告威美公司与两被告江苏上水公司和湖南上水公司于2014年签订《担保合同》一份,保证期间为2015年12月31日起两年。被告到期未还本付息,原告遂起诉。

法院判定:根据《合同法》第一百九十六条和《民间借贷规定》第十一条的规定,《担保法》第十八条的规定,被告与原告签订的《借款合同》合法有效的。《担保合同》亦合法有效。

上述案例显示在2011年判决的案例一,法庭没有支持企业间借款合同的有效性,而在2016年判决的案例二中,法庭根据《民间借贷规定》,承认了企业间借贷合同的合法性、有效性。这一个明显的变化表明随着《民间借贷规定》的出台,企业法人之间、其他组织之间、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的借贷合同的合法性得到了法律法规的承认。

二、《民间借贷规定》第十一条规定的意义

民间借贷是社会融资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市场经济的任何历史时期都是必然存在的,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不会因为人为的禁止而销声匿迹。

我国投资渠道有限,投资收益率不高的现状,企业之间的借贷是屡禁不止的,随着我国金融和法律体系的逐步完善,对企业间借贷的限制也逐渐放宽。2015年8月出台的《民间借贷规定》,其中第十一条的规定实质上承认了企业之间借贷活动的合法化,全面保护自然人、法人及其他组织之间及其相互之间的民间借贷活动。尽管《民间借贷规定》第一条在对民间借贷概念的界定中,并没有明确提及企业之间的借贷,但是在使用的“法人”和“其他组织”概念中,就足以包含了这个含义。由此在我国金融法律政策上,形成了金融机构的融资活动与民间借贷的民间融资活动的“双轨制”,以金融机构融资为主,以民间融资活动为辅,全面依法保护,以保障社会、经济发展的资金需要。

三、企业间借贷合同的效力分析

企业间借贷合同的效力问题是《民间借贷规定》的亮点之一。它指企业、其他组织相互之间订立的,由一方向另一方提供货币,另一方在约定期限内归还相应货币,并支付相应利息的合同。而在1991年最高院颁布的《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中,民间借贷合同仅是指自然人之间、自然人与企业之间,以及自然人与其他组织之间的借贷,不包括企业和其他组织相互之间的借贷。而且在长期的审判实践中,对企业之间、其他组织之间及其相互之间的借贷合同效力始终坚持按无效处理的认定原则,认定无效的依据是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贷款通则》,即企业之间不得违反国家规定办理借贷或者变相借贷融资业务。随着1999年《合同法》的颁布实施,认定合同无效有了明确的法定条件和法律依据,对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大量企业、其他组织之间的借贷合同效力的认定问题,开始有了新的认识和不同做法,作为部门规章的《贷款通则》也不能再成为认定合同的法律依据。鉴于当前在我国的法律和行政法规层面,并无对企业、其他组织之间借贷合同效力的禁止性规定,对企业、其他组织之间的借贷合同效力不能一概认定无效。经过充分调研论证,《民间借贷规定》在第一条对民间借贷的定义中首次将法人、其他组织之间的资金融通行为纳入民间借贷的规范之中,与第一条相呼应,其第十一条、第十二条对企业、其他组织之间及其相互之间的借贷合同效力在一定条件下给予认可。即法人之间、其他组织之间以及它们相互之间为生产、经营需要订立的民间借贷合同,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在本单位内部通过借款形式向职工筹集资金,用于本单位生产、经营,且不存在《合同法》第五十二条、《民间借贷规定》第十四条规定的五种情形外,当事人主张民间借贷合同有效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从上述规定看,企业、其他组织之间及相互之间的借贷必须是基于生产、经营需要的目的,如果以借贷为常业、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高利转贷,将企业、组织内部集资资金转贷牟利的等等,要依法认定无效。

四、结语

企业间借贷有利有弊,多年来,因为各种因素,我国对其采取一种禁止的态度,但平静海面下的暗潮涌动是无法静止的。2015年8月出台的《民间借贷案件的规定》承认了企业间借贷的合法性,开启了一个对融资活动提供全面法律保护的新时期。

参考文献:

[1]杨立新:《民间借贷关系法律调整新时期的法律适用尺度——<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解读》[J],载于《法律适用》,2015年第11期。

[2]杨紫煊、徐杰:《经济法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3]黄维娜、胡辉:《略论企业间借贷行为的认定及立法趋势》[J],载《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7年第5期。

p2p网络借贷风险防范机制研究 篇3

2015年12月16日,某租宝公司涉嫌犯罪,被立案侦查。2016年1月警方公布某租宝非法集资500多亿,让近90万投资者的上百亿资金面临巨大风险。2016年1月14日,备受关注的“某租宝”平台的21名涉案人员被北京检查机关批准逮捕。其中,“某租宝”平台实际控制人、某诚集团董事会执行局主席丁某涉嫌集资诈骗、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等罪名。此外,与此案有关的一批犯罪嫌疑人也被各地检察机关批准逮捕。

这起案件引起了社会对于p2p网贷行业的广泛重视。近年来,p2p网贷平台频频出现问题:某网贷平台与民政部下属紧急救援中心声明前后矛盾,继而某人聚财融资方否认投资某人聚财,紧接着,某岭创投被爆亿元坏账,某信也频频陷入高坏账率的风波,某度大规模清理p2p平台,近期,某租宝也出现了非法集资的问题,其于一年半内非法吸收资金500多亿元,p2p网贷行业“无门槛、无监管、无标准”的弊病日益突出。

二、贷风险类型分析

(一)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占用客户资金

现如今,法律规则还未对p2p网贷公司的地位进行确定,对于p2p网络借贷平台的业务活动,还没有专门的法律法规以及监督机制进行规范。只要产品的设计稍作变动,便极有可能触碰到法律的“红线”。2013年6月正式上线的“某方创投通过互联网、电话及投资人团伙拉全国各地的客户在网络平台进行投资,投资的项目主要是房产、企业经营借款、应收款、信用贷款等。前期,公司有意向将客户投资款出借给有资金需求的企业,但实际操作后发现坏账超过6%不能按时收回。为了做到能及时返还投资人的本息,公司法定代理人邓某决定通过其名下的企业以及其私人物业来实现增值利润反馈投资人。然而之后公司客户纷纷要求提现,导致之后公司的资金链跟不上,最后无法支付客户需要提取的资金。“某方创投”公司未经有关的部门依法批准,采用合法经营的形式、利用高额利率向社会大众吸收存款,并且对客户承诺在一定期限内将以货币方式还本付息。一开始,该公司法定代理人的营业并非出于非法目的,然而其营业方式为后续的危险埋下伏笔。同时该公司还利用各路媒体、传单、手机短信等形式向社会大众推销自己的产品,投资的人越多,其坏账的风险便越大。这无疑是一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典型案例,一旦该平台出现问题,受到损失的必将是广大社会群众。

有的p2p网贷公司成立资金池,同时通过自己进行债权转让,使得资金通过平台流动,此时,该平台就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相类似。在这里,某信公司便是一个典型例子。某信在实行网上借贷时,先是公司总裁唐某将自己的资金出借给多位借款人,然后将自己的债权细分为多个小债权。之后公司再寻找投资人,将分散的债权转让给这些投资人。这时,某信其实就有一个自己的资金池来存放出借人的资金,形式就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相类似。在缺乏监管的状态下,许多p2p网贷公司使用一些貌似合法的手段来规避违法的风险,行走在法律边缘,如果出了问题,也将如“某租宝”一样影响范围大、影响程度深。

目前我国的很多p2p网贷公司都设立有自己的资金池。而目前,在我国仍缺乏相应的行业监管制度的背景之下,平台缺失相应的市场准入规则和行业规范,这就使得平台很容易越过资金不得流入自身帐户的红线,造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问题。

(二)利用借贷名义骗取客户资金

2010年“某易公司”在南通注册,2012年8月18日至12月21日,该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木某在如皋市某丰商城内,以某网从事中介借贷为名,在未取得金融业务许可的前提下,编造“某易公司”系香港某丰公司旗下成员,谎称某丰商城商户需要借款,在“某易网”上发布发布虚假的“借款标”,以高额利率为诱饵,向45名被害人合计非法集资2550万元。根据《刑法》第一百九十二条规定,非法集资即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手段吸收公众的资金。“某易公司”以吸收公众资金为目的,发布虚假项目,伪造项目信息,并且以高回报来吸引广大民众投资,本身其行为就属于金融诈骗,其经营方式就具有违法性,符合刑法所规定的“集资诈骗”罪的构成要件。

还有些p2p网络借贷公司,先利用虚假项目吸收公众存款,然后借新贷还旧贷,多的钱全部收归己用,这就是所谓的“庞氏骗局”,其也是集资诈骗罪的一种形式。在某租宝案件中,从2014年7月“某租宝”上线至2015年12月被查封,相关犯罪嫌疑人利用高额利息吸引投资者,虚构融资租赁项目,持续采用“借新还旧”、自我担保的手段大量非法吸收公众资金,它其实就是典型的线下传销形式存在的“庞氏骗局”。

造成集资诈骗的主要原因在于p2p网贷平台的准入制度还不健全,平台在进入市场之初还缺乏相应严格的资历审核。这就造成许多平台在平台网站上虚构出一些高收益的短期限的借款标,然后平台不断吸引投资者投资。有时平台会利用“借新还旧”的方式将后投资者的资金还给先投资者,造成平台在不断赚钱的假象,从而吸引更多的人来投资。最后若平台经营者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的故意,将平台的钱全部挪走,这就构成集资诈骗罪。

(三)为犯罪活动提供洗钱服务

所谓洗钱罪是指将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恐怖活动犯罪、走私犯罪或者其他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通过各种手段隐瞒其来源和性质,使其在形式上合法化的行为。在我国,借贷双方只要进行注册便能成为平台的会员,这就会难以确认借贷双方的真实身份、资金来源和资金用途。虽然在确认身份时,平台对双方的身份信息进行审查,但是我国的征信体制还不成熟,央行的征信系统还没有对平台开放,平台也缺乏银行那样的系统对用户信息进行全面调查,这就使得犯罪分子很容易通过伪造身份信息或者冒用他人的身份信息来进行违法犯罪活动。同时我国p2p网贷平台监管缺失的环境,我国目前反洗钱法规只涉及传统金融行业,并没有涉及到p2p网贷行业,这就造成了p2p网贷平台这一部分真空状态,给违法分子进行洗钱提供了条件。监管部门也很难查明资金的来源及流向,犯罪分子通过第三方支付的方式将资金发放出去,这就很难对资金进行追踪。同时,犯罪分子会将资金分成若干笔小额资金进行发放,这就增加了追踪资金流向的难度。最后犯罪分子将自身的钱借给不同的借款人,之后再做回收,这是这些资金便成为了合法资金。

(四)征信体系不完善导致高违约风险

2013年12月31日,某贷被诉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当事人唐某于2013年12月底通过某贷向当事人李某玲出借8000元用于经营潍坊某宾馆,借款期限为1年,年化利率为20%,由某贷对李某玲提供的个人资质证明材料进行审核,并作为居间人提供电子合同。后李某玲未能按期还本付息,唐某遂起诉,要求李某玲偿还本金和利息,同时以某贷未能尽到认真审核李某玲材料责任的原因要求某贷承担连带赔偿责任。此案中,当事人唐某对于李某玲的信任仅仅来源于某贷对李某玲的资格审查,而在我国现如今还不太完善的征信体制之下,要完全调查了解一方的信用度,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大部分还得依赖于平台对于贷款方进行实地调查。上述,某贷对于李某玲提供的资料进行了资格审查,但却是不全面的,这样使得一方(李某玲)违约的风险大大加大。

造成违约风险增大的原因在于,这是在网络上进行借贷活动,双方当事人并不能实际见面,因此双方彼此都无法确定对方的合法身份,这时,双方就完全依赖于平台对双方所提供的资质证明材料进行审核,而在进行审核时,双方的具体信息又很难完全调查到,这就使得债务人良莠不齐,最后就很容易发生类似于债务人到期不履行债务的违约行为。

三、风险防范机制的完善

p2p网贷行业发展势头不减,进入2016年后,p2p行业规模会继续增大,因此增强行业监管迫在眉睫。而2015年,国务院法制办正式发布《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这是P2P网贷进入中国8年来首份行业监管细则意见稿。该《办法》从总则、备案管理、业务规则与风险管理、出借人与借款人保护、信息披露、监督管理、法律责任、附则八个方面进行了规范。笔者在此结合国务院提出的《办法》,提出了应对风险的措施:

(一)征信体制

由于我国的征信系统不完善,征信信息主要由银行掌握,而p2p网贷平台无法利用央行的征信平台对客户的身份信息进行审核,平台自身也无法广设网点对客户身份信息进行全面审查,此时平台很难准确识别客户身份。《办法》提出,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应当加强与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运行机构、征信机构等的业务合作,依法报送、查询和使用有关金融信用信息。笔者认为,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应当首先加强与央行征信部门的合作,央行征信部门应当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开放,实现双方之间的合作,将借款人、贷款人的身份信息、征信信息等提供给网贷机构,实现双方的信息共享。同时,网贷平台信息中介机构自己也拥有自己的征信体制,网贷平台也应加强系统内部征信信息的分享,建立黑名单互换机制,将所有平台的黑名单进行整合,并建立一个黑名单数据库,实现行业内部的资源共享。在此基础上,网贷平台认为有必要的,应当对借款人、贷款人进行实地调查了解,对其资格进行更严格的审查。

(二)规范市场准入制度

目前,我国的p2p网贷平台数不胜数,造成平台数量如此多的原因是p2p网贷行业缺少市场准入门槛,其必然会导致平台良莠不齐。《办法》提到在设立p2p网贷平台时采用备案登记制,但这只是对p2p网贷平台设立进行了程序上的规范。笔者认为,要规范市场准入制度,以下几点也应当纳入考虑:

对于设立和经营平台的人资质的确认。于金融行业而言,设立和经营平台的人应当具有相应的知识水平。登记部门应当对设立和经营者的相关资质进行审核,如核实其是否具有相关的证书等。如果对方没有相关的资质证明,则相关部门不能同意其为决策者或经营者,以防做出错误决定。

对于设立和经营平台的人身份信息的确认。备案登记机构应当对与做决策有重大影响的人进行身份信息确认,对于背负欠款或者曾受过刑事或者行政处罚的人,备案登记机构不得让其成为平台运行的决策者。

对于平台本身,还应设置相应的准入标准。对于平台,备案登记部门应当对其注册资金、场地规模、人员规模等对平台具有重大影响的因素进行审查。不同类型的平台,这些要素应当有所差别。

(三)完善帐户资金监管机制

对于许多集资诈骗案件而言,其发生原因大多都是p2p网贷平台设立自己的资金池。虽然目前也有许多p2p网贷平台利用第三方平台进行托管,并负责资金的流转,使得资金表面上不经过平台,然而,现在第三方支付平台采取只负责流转不负责监管的方式或者是该第三方支付平台直接隶属于该p2p网贷平台,最终该p2p网贷平台经营者仍能卷款逃跑。《办法》中并未对第三方支付平台的资质进行限定,也未对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权利义务进行规范。笔者认为,在处理第三方支付平台的问题上,不仅要考虑到其资质问题,也要考虑到其权利义务问题。首先,作为第三方支付平台,其应当独立于该p2p网贷平台存在,这样便真正起到了不让资金流入p2p网贷公司的作用;其次,第三方支付平台在流转资金的同时,应当严格禁止p2p网贷平台经营者接触客户资金,使得客户资金与平台经营者完全隔离。同时,第三方支付平台也应当定期向监管部门进行汇报,汇报内容为该p2p网贷平台的资金流转情况。

(四)加强各监管部门的合作

在设立p2p网贷平台时,各部门都对p2p网贷平台进行监管。《办法》对于部门监管给出了实施细则:从政府层面上来说,对于p2p网络借贷行业的监管,主要是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互联网信息管理办公室以及各级金融监管部门对于p2p网贷行业的规范引导、备案管理和风险防范、处置工作;于该行业而言,行业内的自律组织对p2p网贷平台进行监管。除此之外,社会监督对于p2p网贷行业的规范同样也必不可少,而且笔者认为,社会对于p2p网贷行业的监督社会中应当占全体监督很大一部分,这样不仅能增强公民的权利意识,遏制不良平台的发展,同时也能保持p2p网贷金融行业的活力。社会监督包括:公民对于p2p网贷平台的揭发检举、申诉和控告,以及媒体对于p2p网贷平台损害投资者利益的行为的揭露报道。在此基础之上,各监管部门之间应当加强合作,实现各方监督的相互融合,如政府在自身各部门对p2p网贷行业监管的基础上,再结合行业内部的监督,起到监督有针对性、同时也保持行业内部活力的作用。

(五)加强违法犯罪预防工作

p2p行业主要存在的违法犯罪问题集中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以及洗钱罪。对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以及集资诈骗,《办法》中有详细的预防细则,即对于p2p网贷平台私设资金池的抵制。对于洗钱罪,《办法》则没有进行详细的阐述。洗钱罪的防范主要存在于以下几点:一是加强平台对于借款人、贷款人双方的资质审查,明确借贷双方的身份。将借贷双方的身份信息核实之后,平台可将人群进行分级,将高危人群单独列出,并在在平台之间设置一个共享的高危人员数据库,以此来防范那些可疑人群。二是加强对平台内流动资金的检测。平台若是发现内部有大额的、交易模式违反常态的的资金,应当注意对其进行追踪,并将其列入平台的可疑数据库,实现平台内信息共享。三是在还出台详细的互联网金融反洗钱法之前,互联网金融机构可以根据传统金融行业的反洗钱法,制定互联网金融的反洗钱规定,同时参照传统金融行业的法律对行业中的违法行为进行规范。

四、总结

网络技术的进步推动了p2p网贷行业的发展,p2p网贷行业在我国渐渐兴起,这不仅带动了我国金融体系的变革,也带动了相关法律制度的转变。

文章从p2p网贷行业目前现状出发,目前p2p网贷行业跑路、坏账事件频频发生,我国的p2p网贷行业面临着诸多的风险: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洗钱等。笔者根据我国已经发生的这些问题进行研究,并结合我国已经出台的《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对如何防范p2p网贷行业风险提出了几点建议,包括健全社会征信体系、规范市场准入制度、完善帐户资金管理机制等,试图能够降低p2p网贷行业风险,规范经济秩序。

由于目前我国的p2p网贷平台还处于起步阶段,与国外p2p网贷平台相比还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包括法律制度的完善和征信体制的成熟。然而国内外p2p网贷平台的发展环境不同,因此国外的许多制度在借鉴上还存在问题。国内目前也仅出台了一部《办法》。因此,笔者对于问题的探讨也不够深入,提出的建议也可能存在问题,望大家谅解。笔者还将继续关注p2p网贷行业的发展,力求之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郭阳.中国P2P小额贷款发展现状研究[J].上海金融,2012(12).

[2]邹志鹏.P2P借贷网络平台分析[J].中国市场,2012(32).

[3]王继晖,李成.网络借贷模式下洗钱风险分析及应对[J].金融与经济,2011(09).

借贷机制论文 篇4

关系型借贷 (relationship banking) 是商业银行从事的关系型贷款服务, 贷款的发放是通过银行业长期和多种渠道的接触所积累的有关借贷企业的相关信息, 这些信息不仅包括企业的经济状况等财务信息, 还包括企业的社会信誉, 员工凝聚力, 项目获利潜力, 以及员工的品德, 信用, 能力等。关系型借贷是建立在银企间长期互动中银行对企业的资信状况, 经营业绩, 发展前景和业主品质等信息获取的基础上, 关系型信贷的前提是银企间保持一种长期, 密切, 且相对封闭的交易关系。

2 中小企业和商业银行如何在关系型借贷中达到双赢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是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主要是由于中小企业本身的企业规模偏小, 企业信用体系不健全, 举债能力较差, 担保或抵押品不足, 信息不对称等多方面因素造成。从中小企业自身的角度:我国中小企业规模小, 经营历史短, 信誉积累不足, 对外财务信息披露不规范, , 外源融资主要是银行借贷, 民营中小企业多头开户的现象普遍。从银行的角度:银行普遍对中小企业采取惜贷的态度。中小企业大多无合格的财务报表, 而且规模小, 没有充足的抵押品, 缺乏历史信用记录, 银行对其财务状况和发展前景不易判断, 中小企业有向金融机构转嫁风险的冲动, 容易带来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由以上分析可知信息不对称是造成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主要原因。关系型借贷能有效地缓解银企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市场失效, 它既可以弥补中小企业因信贷市场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信贷资金的缺口, 又可使银行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发放贷款, 增加银行收益的稳定性。在关系型借贷中会形成一种长期化的交易关系, 在这种长期化的交易关系中, 银行可以很容易的获得企业的软信息, 通过这些软信息, 银行可以了解到企业的生产环境, 组织制度, 员工素质等非财务报表, 抵押品或信用评级等重要信息, 可以较好的解决信息不透明问题。

3 通过实证研究来说明我国中小企业在银行借贷方面的约束因素和关系型借贷的实施力度

(1) 研究的目的和数据来源。

希望通过简单的计量经济学模型, 验证在我国商业银行给中小企业发放贷款中是否存在关系型借贷。研究中, 选取的是中国中小上市企业的相关财务数据, 并在国泰安经济研究数据库中随机搜集了60家上市的中小企业。

(2) 变量的选取。

根据本文研究的需要, 被解释变量选用的是2008年第一季度末到2009年第一季度末的短期贷款量, 解释变量则选用的是2008年第一季度末的财务指标, 本文模型引入8个解释变量, 其中有一个是关系型变量。变量X1是主营收入, 表明的是企业的生产规模和收入的现金流能力;变量X2是实收资本, 表明企业的最终破产清偿能力;变量X3是主营业务利润, 反映的是企业的发展状况和未来投资机会的把握能力;变量X4, X5, X6, X7分别表示企业的存货净额, 固定资产净额, 货币资金, 应收账款净额, 四个变量均能反映企业的抵押担保能力和负债能力;变量X8表示企业的成立时间, 这是一个关系型变量, 用企业的经营年限作为关系型变量是因为企业运营的时间越久, 同银行建立关系的时间可能就越长。

(3) 结果:

通过逐步回归法消除多重共线性和加权最小二乘法消除异方差, 得到如下结果:

4 结论与启示

从实证研究中我们同样可得出, 关系型借贷在我国中小企业的贷款中表现得不显著, 既然关系型借贷能有效地解决银企间关系型借贷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但并未被多数银行和中小企业选择, 具体原因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银行的角度:根据“小银行”优势假说, 小银行向关系型客户放贷时比大银行更加具有优势, 林毅夫和李永军 (2001) 发现与大银行相比, 小银行向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时具有明显的信息优势, 这种信息优势主要来自小银行与中小企业长期合作与共同监督的结果。我国的中小金融机构数目少, 发展道路不平坦, 主要金融资源被大型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所垄断, 政策也向大型的商业银行倾斜, 中小金融机构的贷款业务发展范围又有限, 信贷规模和金融机构数量与中小企业的迅速发展不相称, 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并未大量地发展与中小企业贷款业务形成长期的合作关系。

中小企业的角度:我国中小企业很少同一家或几家银行保持长期的合作关系, 而是不停的更换贷款银行, 寻求在没有严格的审批制度下的银行贷款。由于我国的中小企业数量众多, 过度的竞争和较少的市场份额使得中小企业的寿命普遍较短, 我国中小企业往往采取的是封闭式的管理, 很难成长成为具有品牌效益的优秀型企业, 往往因为资金缺乏而发展无力, 使得关系型借贷无法维持下去。

解决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 关系型借贷无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和解决方法, 我们应该不断完善中国的借贷市场使得关系型借贷能够顺利的进行, 但问题的关键还在于银企关系的完善和各自的观念的转变, 我认为发展关系型借贷, 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 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 从关系型借贷的主体的角度来说, 即完善商业银行和中小企业自身的发展, 使两者能够适应这一关系的转变。

从商业银行的角度分析:各商业银行应逐步转变其对中小企业“惜贷”的态度, 积极观察和发现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 主动与其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 在银行内实现企业信息的共享, 建立一个资源系统。不仅仅要审查企业的财务状况等“硬信息”, 也要关注其企业的信誉, 贷款人的品德, 个人影响力等“软信息”。在与企业建立借贷关系后, 要努力维持与优秀的企业的长期合作关系, 可通过发展银行其他业务来提供多种非贷款的金融服务, 如结算服务, 咨询顾问服务, 个人理财服务, 代理服务等。

从中小企业的角度分析:从以上的实证分析得出的结论我们了解到提高企业的净值, 增加企业的净财富有利于提高企业的融资能力, 降低融资成本。目前中小企业生产的产品同质性较强, 具有较强的替代效应, 不具有竞争优势, 应该在扩大规模的同时要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 建立自己的品牌效应, 同时也要切忌为了扩大生产规模而盲目投资过度消耗资源, 要注意成本的控制。区域内的各中小企业要有合作的意识, 推动区域内产业集群的建立, 实现银行贷款资源的共享。

(2) 从国家的政策层面上:小银行在关系型借贷中有相对的优势, 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扶持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 组建大量的中小型金融机构;推动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体系的发展, 大力发展信用担保公司, 信用担保业务, 主要是为不具备银行的贷款条件, 但有发展前景, 市场前景良好的中小企业提供信用担保, 分担金融机构的信贷风险, 有效防止中小企业相互担保造成承担连带债务。

(3) 借鉴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验。

美国的社区银行:美国社区银行的发达在于其有独特的经营定位和比较优势。美国的社区银行以中小企业和农户为主要的服务对象, 社区银行在一个地区吸收的存款仍会带给当地的中小客户;美国的社区银行是以社区为依托设立的中小金融机构, 对社区的居民和企业较熟悉, 可以有效的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美国的社区银行注重银行及客户经理与客户的沟通, 注重融入社区的经济生活, 并对中小企业提供个性化的融资服务;善于与中小企业保持长期的合作关系。

日本的主办制银行:日本的主办银行制是指日本银行与企业通过某种产权关系形成联系, 参与企业经营管理过程的一种机制安排。这种机制最大的特点在于将银行和企业紧紧地捆在一起, 银行对企业有管理参与权, 它不干涉企业的一般经营, 但对企业内部财务信息和管理信息能真实把握, 有助于熨平银行与企业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从中国的实际出发, 对于发展社区银行的理念可以从两个方面考虑, 一是各个地区的城市信用社, 农村信用社和城市商业银行, 将他们改造为适应当地需要的社区银行, 一是充分利用民间资本, 放松对民间金融的管制力度, 使其参与市场竞争, 集中民营资本来组建专门为当地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社区银行。

摘要: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 特别是以出口导向型为主的中小企业受国际贸易的连带影响, 各国中小企业的经营效益均呈现一定幅度的下降, 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关系型借贷对中小企业融资作用机制实证分析, 主要通过分析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现状和银行存贷差问题, 认识到关系型借贷作为两者间的纽带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并通过实证分析得出关系型借贷在我国的表现并不显著, 由此分析影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约束机制和发展关系型借贷的必要性。关系型借贷在我国具有可行性, 应从我国的国情出发不断完善关系型借贷的作用机制。

关键词:关系型借贷,中小企业融资,信息不对称,软信息

参考文献

[1]吕连生.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研究[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4.

[2]王林昌.新型银企关系构建[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5.

[3]黄宪, 赵征, 代军勋.银行管理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7.

借贷机制论文 篇5

关键词:P2P,互联网金融,信用风险,博弈

一、引言

近年来,一股互联网金融的浪潮正在席卷中国,第三方支付、互联网小贷、P2P借贷、众筹、互联网整合销售金融产品、互联网货币、金融搜索平台、网络银行等新型金融模式和产品成为中国金融演进和变革的新生力量。其中,P2P借贷的野蛮式成长,受到了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讨论。

P2P网络借贷(peer-to-peer online lending)是借贷双方通过网络平台直接达成交易的一种融资模式(Hulme & Wright, 2006)。这种融资模式的借贷双方均是普通的个体,网络平台则作为融资中介,它绕开了传统的金融媒介体系,是金融脱媒的一种表现形式。中国相对滞后的金融体系造成了资金在多个环节的低效率,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资源错配和资源浪费问题,并导致了“两多两难”的问题,也即中小微企业多、融资难,民间资本多、投资难。“两多两难”问题催生了中国庞大的不规范的民间融资市场。中国P2P借贷市场作为民间个人借贷行为的阳光化,得益于中国“两多两难”的社会现实,在缓解这一中国现实问题的同时得到了快速发展。

受社交网络、平台经济(万建华,2013)和小额借贷发展的启发,P2P网络借贷模式得以产生,并对金融行业产生了较为广泛而深入的影响。首先,P2P网络借贷为中小微企业和个人提供了新的投融资渠道,开启了“大众金融”时代(Peter Renton, 2013,谢平,邹传伟,2012,巴曙松,2013),同时,不同于传统的金融市场,新兴的P2P网络借贷市场中,交易双方都相对缺乏专业的金融知识,由于借贷双方时空上的分隔及历史交易数据匮乏,当前P2P网贷依然存在较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和风险问题。互联网上的匿名环境阻碍了参与者之间的信息沟通(Klafft2008a,b),同时,交易时往往采用虚构的用户名,这样在平台上就有因为欺诈导致的违约风险Greiner& Wang(2009)。因此,像传统的小额贷款一样,为在互联网上完全陌生的人的提供无抵押贷款的根本问题就是把钱全部收回(Wang & Greiner,2011)。此外,由于P2P网络借贷中借贷负责人会为获得更高的管理报酬而对贷款属于管理,可能会导致更多的违约(Hildebrand, Puri & Rocholl,2010),在风险管理方面缺少专业知识的贷款人比金融机构承担更显著的贷款违约风险(Haewon Yum et al.(2012))。上述分析表明,根据小额信贷机构所研发的传统补救方法在P2P网络借贷中并不适用,P2P网络借贷对风险管理提出了全新的挑战(Haewon Yum et al.,2012)。

学者的研究不仅仅局限于对风险来源的分析,也在探索具体的风险管理方法。一方面,学者们积极开发各种借贷决策模型,如Puro et al.(2010)根据与借款人成功借款高度相关的关键变量,建立了DDS模型,用以为借款人提供利率参考以及成功比率;Vedala & Kumar(2012)通过核心信贷和社会网络信息的属性,使用分类算法来区分优质的和劣质的借款人,并使用一个多重关系的贝叶斯分类方法来预测借款人的违约概率。另一方面,学者们也在研究平台的风险管理方法,这在平台众多的中国市场显得尤为重要,如Chen Xiaohong et al.(2013)运用模糊决策方法研究了平台创业能力的评价问题,从平台自身能力评估其风险敞口。

纵观这一领域的研究,学者们对P2P借贷的信用风险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但是还很少见到有关理论框架的研究。考虑到这个问题,本文首次提出了P2P借贷风险成因的理论框架,从理论层面解释P2P借贷信用风险产生机制,为P2P借贷信用风险研究提供理论基础,为P2P借贷风险管理提供指导建议。

本文以信息经济学和博弈论为基础,研究了P2P借贷的信用风险产生机制,揭示P2P借贷中存在的事前逆向选择,事中道德风险和事后道德风险现象背后的机理。而逆向选择是事前投资人的个体行为,将作为信用风险分析的基础。事中道德风险阐述借款人获得贷款后、借款到期前,借款人可能选择对自己有利的行为,如不作为,或者将资金挪作他用,这样,导致借款人最终无法还款,产生风险。事后道德风险是在借款到期时,借款人有能力还款,但是不愿意还款。

二、P2P借贷信用风险产生机制的理论分析

(一)信用体系不完善导致事前逆向选择的博弈分析

在没有社交网络引入时,P2P借贷实际上是一种典型的民间借贷形式,即便是存在很多的投资人,也无法实现对借款人信用的有效识别。在这种情形下,我们可以简化的假设这个市场涉及两方市场参与者,一方是投资人,另一方是借款人,而P2P借贷平台仅作为信息中介,不参与借贷交易。

(1)对借款人的假设

每个借款人都有1 单位的劳动,其项目需要1单位的劳动投入和1 单位的资本投入。借款者的风险类型可以划分为安全型和风险型两类。安全型借款人Bs的项目成功率高,风险型借款人Br的项目成功率低。pi为i(i=s,r)类型借款人项目成功的概率,pi∈(0,1],ps>pr。设安全型借款人的比例为q,则风险型借款人的比例为1-q,q∈(0,1]。

借款人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将自己1 单位的劳动投入到项目中,其劳动的机会成本记为u,也就是借款人将自己劳动投入到其他工作上的保留收益。假定借款人没有初始资本,他们必须借入1 单位的资本才能开始项目,而P2P借贷中,借款人无法提供传统意义上的担保或者抵押。借款人追求收益的最大化。在项目完成后,借款人的项目收益为Yi,在概率pi下,项目成功Yi>1,在概率1-pi下,项目失败,收益为零。

(2)对投资人的假设

投资人每单位资金的机会成本是 ρ,机会成本包括资金的筹集成本和交易成本,投资人要求的“毛利率”为r,ρ>1 且r>1。放款人由于市场竞争而获得零利润,我们称之为零利润约束。

(3)借贷行为分析

采用Stiglitz和Weiss(1981)假设,假设两种类型项目的预期收益大小一样,即psYs=prYr≡Y。这里,ps>pr,Ys>Yr,也就是高风险高回报。

借款人的项目符合社会性生产的要求,借款人进行项目投资,对社会来说是有益的,会对借款人的劳动机会成本和投资人的资金成本升值,即

在纯中介型的P2P借贷中,借款人不提供任何实物资产或者金融资产作为抵押,因此,借款人的项目收益大于被要求的还款,即Yi>ri,也即借款人在项目成功时,有能力进行还款。我们称之为有限责任约束。

P2P借贷中,不同于美国等国家,我国并没有形成完善的征信体系,投资人无法获得借款人的风险类型信息,也即信息不完全。如此以来,Br将伪装成Bs,这样可以以较低的利息获取借款。在这种情况下,理想的均衡状态将被打破,投资人将不能实现收支均衡,也就是零利润约束条件将不能得到满足。此时,投资人将选择用同一个利率进行放贷。这时就只剩下一个借贷市场,根据借款人零利润约束条件,均衡利润是

其中,是投资人要求的利率。

此时,借款人的预期收益是

预期成本是

因为,pr<[qps+(1-q)pr]<ps,容易得到,因此,

在这种情形下,预期收益对于安全型借款人而言下降了,对于风险型借款人而言上升了,均衡利率对于安全型借款人而言上升了,对于风险型借款人而言下降了。究其原因,是两种类型的借款人需要支付相同的利率,但是安全型借款人的支付概率更大。

借款人的借款参与约束条件是

则借款人的利率上限,此时借款人的预期收益

当市场利率时,两种类型借款人的参与约束条件都满足,因此,他们会参与借款,市场的平均还款率是贷款人设定的均衡利率

当时,不再满足安全型借款人的借款参与约束条件,而仅仅满足风险型借款人的借款参与约束条件,此时,市场的平均还款利率为pr,为满足零利润约束,贷款人设定的均衡利率。这种情形就是Akerlof(1970)提出的柠檬市场,或者Stiglitz和Weiss(1981)提出的逆向选择问题。此时,安全型借款人不能获得贷款。

当时,风险型借款人也不会借款。

综上,由于我国并没有形成完善的征信体系,投资人在P2P借贷中无法获得借款人的风险类型信息,投资人不得不选择高利率,市场仅能满足高风险型借款人的借款需求,逆向选择问题不可避免。

(二)缺乏有效监督机制导致事中道德风险的博弈分析

在没有社交网络引入时,P2P借贷实际上是一种典型的民间借贷形式,而投资人对借款人直接进行监督的成本非常高。在这种情形下,我们可以简化的假设这个市场涉及两方市场参与者,一方是投资人,另一方是借款人,而P2P借贷平台仅作为信息中介,不参与借贷交易。

(1)对借款人的假设

每个借款人都有1 单位的劳动,其项目需要1单位的劳动投入和1 单位的资本投入。借款人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将自己1 单位的劳动投入到项目中,其劳动的机会成本记为u^,也就是借款人将自己劳动投入到其他工作上的保留收益。假定借款人没有初始资本,他们必须借入1 单位的资本才能开始项目,而P2P借贷中,借款人无法提供传统意义上的担保或者抵押。借款人追求收益的最大化。在项目完成后,借款人的项目收益为Y,在概率p下,项目成功Y>1,在概率1-p下,项目失败,收益为零。

借款人工作努力会带来成本C=αp2/2,α 是固定的成本因子,衡量的是借款人努力工作的边际成本。

(2)对投资人的假设

投资人每单位资金的机会成本是 ρ,机会成本包括资金的筹集成本和交易成本,投资人要求的“毛利率”为r,ρ>1 且r>1。放款人由于市场竞争而获得零利润,我们称之为零利润约束。

(3)借贷行为分析———不存在社交网络的情景

当借款人努力工作,借款人的项目符合社会性生产的要求,即

在纯中介型的P2P借贷中,借款人不提供任何实物资产或者金融资产作为抵押,因此,借款人的项目收益大于被要求的还款,即Y>1,也即借款人在项目成功时,有能力进行还款。我们称之为有限责任约束。

在有限责任约束下,当利率给定,市场均衡时,借款人的预期收益是

借款人的预期成本是Ti=prri*=ρ

由投资人的零利润约束条件pr=ρ,当借款人努力工作时,借款人的借款参与条件成立。

P2P借贷中,投资人无法观察到借款人的工作努力水平,投资人对借款人直接进行监督的成本也非常高。如此以来,借款人可能存在事中道德风险,借款人可能努力工作,来获得Y的收益,或者不努力工作,将节约的成本转移到其他的活动中去,从而最大化个人的收益。但是由于借款人的项目成败是随机的,因此,借款人还面临着选择。

假设借款人努力工作时的努力水平为p1,其负效用成本为C1=αp12/2;借款人偷懒时的努力水平为p2,其负效用成本为C2=αp22/2。因此对于借款人努力工作的激励相容条件是

此时,r≤Y-α(p1-p2)/2。

因此,投资人如果需要借款人努力工作,其设定的利率必须r≤Y-α(p1-p2)/2,同时,投资人设定的均衡利率还需要满足零利润约束条件pr=ρ。在现实条件下,投资人难以找到符合两个约束条件的均衡利率。当均衡利率r*>Y-α(p1-p2)/2 时,借款人就会偷懒,投资人承受的风险将增大,此时,投资人就会选择停止放贷。如此一来,就导致借款人无法获得借款,带来社会福利的损失。

(三)缺乏有效约束机制导致事后道德风险的博弈分析

由于我国法制不健全,P2P借贷中借款人违约很难受到法律的制裁,而且缺乏担保,很难形成一种有效的违约约束机制。为了探明这一情景导致的事后道德风险,我们简化的假设这个市场涉及两方市场参与者,一方是投资人,另一方是借款人,而P2P借贷平台仅作为信息中介,不参与借贷交易。

(1)对借款人的假设

每个借款人都有1 单位的劳动,其项目需要1单位的劳动投入和1 单位的资本投入。借款人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将自己1 单位的劳动投入到项目中,其劳动的机会成本记为u^,也就是借款人将自己劳动投入到其他工作上的保留收益。假定借款人没有初始资本,他们必须借入1 单位的资本才能开始项目,而P2P借贷中,借款人无法提供传统意义上的担保或者抵押。借款人追求收益的最大化。在项目完成后,借款人的项目收益为Y,在概率p下,项目成功Y>1,在概率1-p下,项目失败,收益为零。

(2)对投资人的假设

投资人每单位资金的机会成本是 ρ,机会成本包括资金的筹集成本和交易成本,投资人要求的“毛利率”为r,ρ>1 且r>1。放款人由于市场竞争而获得零利润,我们称之为零利润约束。

投资人对借款人的监督强度为m∈[0,1],那么他能觉察到借款人逃债行为的概率为m,而他无法觉察到的概率则为1-m。如果投资人觉察到借款人的策略拖欠行为,那么投资人将不会再给借款人放款,这一点与P2P借贷中的黑名单制度一致。

(3) 一期项目下借贷行为分析———不存在社交网络的情景

假如投资人与借款人之间的借款行为只有一期,对于一个决定还款的借款人而言,其预期收益为E1=Y-r

对于一个决定拖欠的借款人而言,其预期收益为E2=m Y+(1-m)Y

m Y表示借款人逃债被人发觉时的收益,(1-m)Y表示借款人逃债没有被人发觉时的收益。

借款人如期还款的激励相容条件为E1>E2

即r<0。

我们可以看到,在一期借款情形下,没有有效的约束机制时,借款人必定会拖欠。

(4) 两期项目下借贷行为分析———不存在社交网络的情景

借款人的投资一般不仅仅需要一期借款,而需要多期借款,我们此处讨论两期借款的情形,其管理含义与多期类似。如果借款人第一期债务如期偿还,投资人将再次提供资金,如果借款人第一期债务不能如期偿还,投资人将不再提供资金。假设折现率为δ,则借款人第二期的收益折现后为V=δY。

对于一个决定偿还借款的借款人而言,其预期收益为E1=Y-r+V

对于一个决定拖欠的借款人而言,其预期收益为E2=m Y+(1-m)(Y+V)

m Y表示借款人逃债被人发觉时的收益,此时借款人无法获得第二期的借款,所以第二期无收益;(1-m)(Y+V)表示借款人逃债没有被人发觉时的收益。

借款人如期还款的激励相容条件为Y-r+V≥m Y+(1-m)(Y+V)

即r≤m V。

因此,当投资人设定的利率在m V之下时,一个项目成功的借款人才会如期还款。这一状况显然比仅有一期借款时的情形好。但是,由于借款人很难制定一个既满足r≤m V条件,又满足投资人零利润约束条件的利率,这将使得事后道德风险不可避免。

三、结论与建议

本文以信息经济学和博弈论为基础,研究分析了P2P借贷的信用风险成因,提出了P2P借贷风险成因的理论框架。通过三个博弈模型的分析可见,P2P借贷中,由于我国信用体系不够完善,导致事前逆向选择;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导致事中道德风险;由于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导致事后道德风险。这构成了P2P借贷信用风险产生的基本机制。特别的,如果借款时多期借款,事后道德风险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

具体而言,由于我国并没有形成完善的征信体系,投资人在P2P借贷中无法获得借款人的风险类型信息,投资人不得不选择高利率,市场仅能满足高风险型借款人的借款需求,逆向选择问题不可避免。缺乏有效监督机制时,借款人和投资人难以找到符合两个约束条件的均衡利率,投资人就会选择停止放贷,借款人无法获得借款,带来社会福利的损失。缺乏有效约束机制时,借款人很难制定一个既满足r≤m V条件,又满足投资人零利润约束条件的利率,这将使得事后道德风险不可避免。

通过上述分析,本研究对我国P2P网络借贷行业信用风险管理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

(1)事前实施有效的征信与评级。行业外推进央行征信体系的广泛接入,亦可加强与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合作;行业内建立“征信共享网络平台”;平台内不断优化风控系统和信用评价体系。以此扩充信息来源,减少对借款人提供的传统信息的依赖。

(2)事中强化监督机制。利用社交网络或者采用电话回访等方式进行不定期监督与跟踪;建立责权担保机制,以此督促成员之间互相监督,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事中道德风险。

上一篇:通风系统优化改造下一篇:社会化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