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借贷现状及其建议

2024-06-21

民间借贷现状及其建议(共3篇)

民间借贷现状及其建议 篇1

民间借贷作为一种古老的融资方式, 长期以来活跃于基层金融市场, 对居民、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的资金短缺进行了有利调剂。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民间借贷迅速膨胀, 并呈现出新动向。它所引发的一系列纠纷, 引起了社会的关注。

一、民间借贷现状

近几年来, 我国民间借贷无论像“合会”这样有组织的活动, 还是互助性质的自由借贷, 一直非常活跃, 是广大农民借贷资金的主要来源。民间借贷的主要形式有:一是中小企业发展迅猛, 资金需求旺盛, 在向金融机构融资出现困难的情况下, 转而向民间筹措资金。由于相应的融资利率要比金融机构高得多, 且期限较长, 如发展下去有形成非法集资的趋势;二是发放高息借贷。资金相对比较富裕的个体户和中小企业主, 在暂时没有新的资金投向的情况下, 为了给闲置资金寻求新的“出路”, 向一些资金匮乏且又急需资金的企业及个人提供高息借贷;三是村民及亲朋好友之间的借贷, 这种情况最普遍。有关统计数字表明, 截至2003年底, 中国农村“高利贷”高达8, 000亿~1.4万亿元, 仅浙江省东南部地区就有3, 000多亿元。另据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对2万多农户的调查, 2003年的农户借款中, 银行信用社贷款占32.7%, 私人借款占65.97%, 其他占1.24%。可见, 我国民间金融仍是今后相当长时期农户借贷资金的主要来源, 但目前民间金融在法律法规上尚没有任何合法地位。

二、民间借贷存在的问题

由于民间借贷游离于国家宏观调控之外, 借贷行为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较小, 随意性特征明显。因此, 民间借贷存在着大量风险。一是以民营企业为主体的经营性风险。县域民营企业普遍存在管理水平较低、人员素质较差、财务体制不健全、信用等级低等问题。同时, 县域大部分民营企业主要从事农副产品的收购和初级加工, 产品附加值低, 这就注定了企业生产经营的效能相对低下, 赢利能力差。这也是正规金融信贷难以注入资金的主要原因。因此, 随着民间融资规模的不断扩张, 民营企业逐渐成为民间借贷的主体, 从而资金的风险系数增高, 经营性风险因素也呈上升趋势;二是民间融资的高利率导致了资金成本风险。目前, 县域民间融资的利率大多呈高升趋势, 有的利率已远远超出了当地实际经济发展水平和借款方的实际承受能力, 加重了资金借入方的成本支出, 获取利润的空间被压缩或亏损;但对于资金的供给方来说, 利率高, 能够为其实现资金效益的最大化, 然而过分追求资金的效益性, 却忽视资金的安全性, 最终结果只能是两败俱伤;三是民间融资的程序简化导致了道德性风险。民间融资方式程序简单, 且极不规范, 决定了道德性风险的存在。民间借贷之所以被推崇, 主要是受资金需求方无可供抵押或担保的标的物所致。同时, 民间融资的供资方并没有一套类似于银行业机构的信贷管理办法, 对资金的借入方缺乏有效的约束和监管, 一旦借入方以此来诈骗钱财, 将给资金供给方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四是民间融资的高利率导致了民间融资缺乏法律保障, 存在制度性风险。

三、民间借贷规范建议

针对当前民间借贷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提出以下的建议:

第一, 金融部门要积极筹措资金, 提高服务水平。一是在坚持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的前提下, 适时对那些经营管理水平较高, 产品有市场竞争能力, 能够还本付息的企业加大信贷投入力度, 支持其合理的资金需求;二是努力改善服务水平, 利用现代技术为居民提供简便、快捷的存款服务;三是各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资金在向大中型企业或大项目倾斜的同时, 也应该适当满足地方经济发展的合理资金需求, 以缓解资金供求矛盾;四是人民银行应加强对农村信用社的政策引导, 要设立支农贷款比例、农户贷款发放量、发放户数和资金回收率等若干指标, 加大信用社支农服务的检查监督和考核力度;五是金融部门要创造条件, 积极开拓融资市场, 为企业直接融资创造条件, 从而规范企业行为, 同时也为投资者正确地把握投资方向提供稳妥的金融条件。

第二, 政府部门应妥善处理好社会上的待业青年。当借款人不能返还借款的时候, 出借人会把目光盯向这些青年, 以暴力的方式逼迫借款人还钱。而在逼迫的过程中, 很容易引发违法甚至犯罪行为。因此, 政府部门应尽力对这部分青年人做好就业安置工作。

第三, 强化金融和法律知识宣传, 引导民间借贷健康运行。首先, 在办理手续上, 要引导其按照银行办理贷款的程序, 有凭有据, 大额度贷款实行公证, 防止产生不必要的纠纷;其次, 引导民间借贷资金用于经济发展上, 防止用于非正常消费。

第四, 银监会应切实担负起金融监管职责, 制止和规范民间借贷行为。金融监管部门应制定严格的管理规定, 给予民间金融一定的法律地位, 尤其是对自发形成的有组织的金融活动加强监管, 避免“金融风波”;同时, 也要坚决保护合法的借贷活动, 维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必须在继续完善正规金融的同时, 让农村一部分非正规金融即民间金融“浮出水面”。

四、结语

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民间接待也呈现生机。如果规范得当, 民间借贷作为一种融资方式会更加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 但是如果规范不当, 则会阻碍市场经济的发展, 我们必须提高警惕。

摘要:近年来, 民间借贷日渐活跃, 对我国经济发展特别是对民营企业与中小企业的成长与发展起到了相当大的促进作用。但是由于民间借贷游离于官方金融体制之外, 长期以来并未得到官方部门的重视, 加上民间借贷的自发性, 缺乏外部约束, 一旦发生资金链等事故, 往往会引发不良反应。因而, 对民间借贷的研究对规范我国金融市场、防范民间信贷风险具有一定的意义。

关键词:民间借贷,监测工作,高利贷

参考文献

[1]王可为.西部欠发达地区经济金融发展探索与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8.2.

[2]吴晓灵.中央银行新法规手册.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7.10.

[3]杨明基.基层中央银行业务操作与管理[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 2004.12.

民间借贷的现状和对策建议 篇2

(一) 民间借贷的小规模萌芽期

民间借贷自产生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了。在其漫长的发展阶段之中, 既有过高峰, 也经历过低谷。20世纪80年代初期, 随着中国的商品经济的发展, 民间经济开始呈现活跃势头, 民间借贷也随之活跃起来了。但是这一时期主要是一些小规模的民间借贷以及亲朋好友之间的借贷, 借贷规模小, 信用期限长短灵活, 适应了当时的经济发展需要。

(二) 中小企业参与的繁荣期

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期, 民间借贷越发活跃。一些中小型企业根据市场的需要, 见民间借贷利润可观, 纷纷加入民间借贷中来, 在这一时期, 民间借贷在中国达到了一个异常繁荣的阶段。

(三) 20世纪90年代的抑制期

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 由于民间借贷行为不规范, 风险较大, 出现了大量的民事纠纷。同时随着中国金融改革的深化, 必须加强金融监管, 民间借贷纷纷转向地下, 民间借贷的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

(四) 21世纪以来的复苏期

进入21世纪以后, 民间借贷又逐渐复苏, 其规模也呈现不断上升的势头。主要受世界经济环境的影响, 经营实体经济不如从事民间借贷, 使得部分中小企业转行, 尤其是浙江、江苏这一带。

二、民间借贷的利弊分析

(一) 民间借贷的优势

近来来, 中国的民间借贷一直是广大农民借贷资金的主要来源。民间借贷的主要形式有三个:一是村民以及亲朋好友之间的借贷, 这种情况最普遍, 也最简单。二是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 一些中小型企业发展迅猛, 对资金的需求也越来越旺盛, 其在向金融机构融资出现困难的情况下, 一些中小型企业纷纷转而向民间筹措资金。三是发放高息借贷。一些个体户和中小型企业资金相对于比较富裕, 在暂时没有新的资金投向的情况下, 为了给闲置资金寻求新的“出路”, 向一些资金匮乏且又急需资金的企业及个人提供高息借贷, 这些中小企业借这种方式来获取高额的借款利息。民间借贷不仅形式多样, 其特点也丰富多彩。

1. 参与主体的多样化。

民间借贷的参与主体包括城乡居民、个体工商户、民营企业主、农户、甚至企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其中, 民间借贷的借款者大多是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主, 放宽者包括资金富裕的工商户和各中小型企业主。

2. 资金来源的广泛性。

由于民间借贷的参与主体多样化, 其资金的来源也具有广泛性。不但包括城乡居民、个体工商户和企业的自有资金, 甚至私募基金、信贷资金等也出现在民间借贷中。

3. 借贷方式的灵活性。

为了缩短资金到位的时间, 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民间借贷以居民喜闻乐见的现金交易为主, 而且交易的方式极其灵活, 一般没有抵押物, 口头协定或是打借条, 其手续极为简便和灵活。

4. 借款金额的及时性。

民间借贷的金额从小额逐渐向大额转化, 一些私营企业特别是规模小的企业, 由于达不到银行贷款的条件, 或要等银行调查、复核、审批等, 纷纷采取民间借贷来得快捷、方便, 致使借贷的金额在不断的扩大。

5. 借贷期限的可塑性。

随着民间借贷用途的变化, 从保障性质的互济互助转向商业性质的资金融通, 民间借贷的期限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从之前的期限较短变为期限较长, 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6. 借贷利率的市场性。

民间借贷除了少部分借款不计息或者仅参照银行贷款利率之外, 其他的利率都是随行就市, 且一般高于银行的贷款利率, 特别是为了投资而产生的民间借贷, 利率随市场供求关系, 而水涨船高, 甚至是高利贷。

(二) 民间借贷存在的主要问题

民间借贷是广大民众或者个体工商户和一些中小型企业自发的一种信用交易平台, 有助于拓展企业融资渠道, 缓解银行借贷资金不足和审批环节过长的问题, 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但是, 由于民间借贷没有固定的格式, 做法参差不齐, 再加上中国金融市场发育不足, 金融监管体制不完善以及借贷双方法律意识淡薄等方面的原因, 民间借贷也存在很多的问题。

1. 利率的随意性, 干扰了正常的金融秩序。

民间借贷是一种游离于正规金融之外的信用行为, 是一种民间自发的金融行为, 它不受有关管理部门的强力监督和约束, 其经营活动相当随意, 缺乏相关法规和制度的规范、约束, 产生了民间借贷中的“高利贷”、“高息集资”现象, 冲击了经济金融发展的正常秩序, 存在着较大的隐形风险和危害。

2. 借贷的高成本, 加重了借款人的经济负担。

民间借贷的利率普遍不受约束, 其利率一般较高, 有的甚至高出同期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的一倍至几倍, 一些中小型企业高息负债后, 财务支出进一步增大, 使本来效益就不好的企业雪上加霜。虽然当时解决了燃眉之急, 但是受企业所吸收的高息负债带来的有限效益制约, 往往得不偿失。有的时候企业难以支付到期的债务, 通过吸收新的高息本金来偿还到期的高息负债, 拆东墙补西墙, 这样, 企业的资产被挖空并形成恶性循环, 严重影响企业的发展。

3. 借贷的盲目性, 带来了众多不安定因素。

民间借贷是自发产生的一种融资方式, 其手续极为简单, 缺乏必要的管理和法律法规的支持和保护, 具有盲目性、不规范性和不稳定性, 很容易引起借贷双方的纠纷, 一旦发生纠纷, 将会对社会安定产生负面的影响。

4. 借贷的体外循环, 影响了国家经济的宏观调控。

一方面, 一般正规的金融机构的资金价格由国家来确定, 而民间借贷的利率是根据资金的市场供求关系, 由借贷双方自定的。且民间借贷的大部分都是在资金需求紧张、迫切、而又无法通过银行贷款的方式解决的情况下发生的, 所以利率水平通常要比银行同期利率高很多。另一方面, 民间借贷活动在金融机构之外进行, 因此造成了大量的资金在金融机构体系之外循环, 严重干扰了金融机构业务的正常运转, 给国家的货币政策造成冲击, 这毫无疑问影响了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三、民间借贷的对策建议

总的来说, 民间借贷是种复杂的金融现象, 既包括直接融资类型的活动, 也包括保障性质的互济互助, 还包括金融中介活动;既是一种提供资金融通的经济制度, 又是一种促进社会进步的社会制度。

1.正确、科学地认识民间借贷, 使之扬长避短。长期以来, 民间借贷虽然是一种不正规的融资行为, 但又确实取缔不了, 屡禁不止, 而且民间借贷发展迅猛, 所以它的存在必然有其合理性。但同时, 民间借贷出现的一些问题也说明了现有的民间借贷形式在其设计等形式上也确实有缺陷。我们不能全部地否定民间借贷, 应该适当干预, 加强管理, 使之扬长避短, 健康成长。所以, 我们必须端正态度, 对民间借贷的存在有一个科学的、客观的认识。

2.积极引导与规范, 防范风险, 促其健康发展。对民间借贷进行积极引导与规范, 减少民间借贷纠纷的发生。民间借贷发自民间, 长期处在地下状态, 没有得到规范和引导, 所以在设计形式上有一定的缺陷和不足, 但是, 如果对民间借贷一味地采取取缔态度, 也不利于经济的发展, 因为取缔的机会成本很高。因此要采取疏堵并举的策略, 政府部门应尽快出台相应法律法规, 保护合法的民间借贷活动, 引导民间融资规范合规经营, 有关方面也应通过多种渠道大力宣传有关法律法规, 增强群众的法律意识, 引导他们按照国家的政策法规办事, 做到诚信借贷, 防范风险和减少纠纷, 从而使得民间借贷健康稳定的发展。

3.加大金融监管力度, 维护正常的金融秩序。虽然民间借贷在中国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但民间借贷也有着自身难以克服的弱点, 而民间借贷的自发产生和无序发展, 决定了政府对民间借贷的态度必须由默许转变为管理。这就要求政府平时要加强调查研究, 切实加强民间借贷的管理, 让民间借贷浮出水面。对具有一定规模的放贷组织和个人, 要给予跟踪, 一旦发现问题, 就严厉打击, 坚决取缔。

4.切实改善投资环境, 拓宽融资渠道。政府应鼓励引导民间资金直接投资, 要加大投资体制改革的力度, 建立储蓄投资转化核心机制, 加快资本市场发展速度, 积极为民间社会资金顺利进入投资领域拓宽渠道、扫除障碍。加快金融体制改革, 积极发挥民间借贷的作用, 为不同所有制经济主体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

参考文献

[1]廖婧安.民间借贷发展现状与对策[J].河北金融, 2012, (6) .

[2]王春宇.中国民间借贷发展研究[M].哈尔滨:哈尔滨商业大学出版社, 2010.

[3]石丹林, 欧阳姝.中国农村民间借贷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武汉金融, 2006, (6) .

[4]黎燕.对民间借贷问题的几点思考[J].金融与经济, 2006, (1) .

民间借贷现状及其建议 篇3

一、东莞民间借贷发展状况

与江浙地区类似,广东也被认为是民营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从民间借贷规模看,截至2011年6月末,据广东省金融办测算,全省民间融资总体规模为1.19万亿元,占同期银行业贷款余额的21.4%,达到全国同期民间借贷余额3.8万亿元的近1/3。其中中小企业民间融资总额约5 407亿元,个人民间融资总额约6 526亿元。而人民银行东莞中心支行则进一步测算出,截至2011年5月末东莞市民间借贷的总规模约为381.83亿元。其中15.01亿元来自小额贷款公司,1.51亿元来自典当行,85.52亿元来自其他融资性中介机构,另外279.79亿元来自一般社会主体(个人和企业)。从整个借贷规模的结构来看,其他融资性中介机构和一般社会主体这两类非正规渠道的借贷规模所占比例高达95.67%。

从民间借贷利率上来看,民间借贷月利率主要集中在2%以下和2%~5%两个区间,两者的户数和金额占比都在30%~40%。但在调查的企业中,有15.13%的企业融资月利率达5%~10%,金额占总融资额的14.04%;还有8.34%的企业融资月利率高达10%以上,金额占总融资额的10.09%。中国人民银行东莞中心支行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5月末,在东莞辖内的小额贷款公司、典当行、其他融资性中介、一般社会主体这四种民间借贷主体的年化利率分别为16.09%、14.5%、41.51%和23.59%,由此计算出的加权利率水平为27.27%。这一利率水平超过银行机构1年期贷款基准利率(6.3%)的4倍,是东莞市银行机构5月份实际执行1年期贷款加权平均利率7.29%的3.74倍。

从民间借贷期限上看,由于借款人从民间融资主要用于满足企业和个人资金周转等短期资金需求,而资金供给方出于风险控制的考虑也偏向于提供短期贷款,因此民间借贷大多为一年以内的短期贷款,期限主要集中在6个月内。从融资性中介机构的借贷数据看,像“1~10天”、“10~20天”和“20~30天”等一个月内的超短期“过桥型”借贷数目很多。

二、东莞民间借贷参与主体及运作机制

1.民间借贷的类型划分、参与主体和借贷方式。

从调查的情况看,民间借贷根据借款用途的不同可以划分为三种类型,包括生产经营型、过桥周转型、投机型。大部分中小企业参与的民间借贷都属于生产经营型(约占到借贷总额的70%),满足企业购买原材料、支付货款等短期资金需求。过桥型民间借贷主要用于银行贷款的借新还旧,即先从民间借贷获得资金,用于归还银行贷款,几天后新申请的贷款到账时,再归还民间借贷。2010年以来,随着银行贷款审批和放款周期变长,过桥型民间借贷所占比重较以前有所上升(约占借贷总额的18%)。投机型民间借贷主要是指将所获资金投向房地产、股票及其他投机领域(如个别自然人从地下钱庄借钱用于赌博、博彩等违法行为),所占比重不大(不到10%),且与前两种民间借贷市场基本处于分割状态。总体来看,东莞民间融资规模较大、发展较快,但总体风险可控。从调查结果看,民间融资违约率在1%以下,远低于大型商业银行5%的水平,并没有如同温州、鄂尔多斯那样发生大面积的“跑路潮”。

民间借贷贷款方式仍以信用和保证为主,借贷双方一般有亲缘、业缘或地缘关系,因而民间借贷一般无需提供抵押,且对信贷投放的行业限制较少,因此相对于商业银行授信方式和严格的贷款程序而言,民间借贷对借款人的准入门槛较低,手续便捷。

2.民间借贷的利率决定机制。

民间借贷是由资金需求引致的资金供给,资金供求双方直接就融资活动的具体内容进行商谈,民间借贷的利率决定机制的市场化程度很高。影响民间借贷利率水平的因素及各因素的重要性也有所不同:

(1)货币政策松紧度、社会资金松紧度是影响民间借贷资金供给进而影响利率水平的主要因素。民间借贷与正规金融具有此消彼长的互动关系,当金融机构的信贷政策比较宽松时,整个市场资金充裕,民间借贷的需求就会减弱,利率就会下行;反之,利率会随之上行。

(2)民间借贷关系的构成既有求本逐利的经济因素,又有互相帮助的情感因素。一般而言,关系越近,借贷利率越低;最典型的是家族成员之间的借贷经常是互助性质的,并不收取利息。

(3)影响民间借贷利率水平的风险因素主要是信用风险,信用风险因素很可能不仅会导致风险溢价提高,还可能直接决定借贷是否发生。信用风险考虑的因素主要包括两大方面:一是借款用途不同决定资金风险等级,从而影响民间借贷利率。生产经营型民间借贷,利率一般较为理性。过桥型民间借贷的资金利率相对较高,一般几天内的利率已达1%~2%。投机型民间借贷的利率最高,但这部分规模很小,属于司法打击对象。二是借入者自身实力及信用记录影响民间借贷利率。

另外,凭借“熟人关系”为基础的借贷具有严格的地域性,这导致了不同地域的民间借贷在同一时间内的利率可能会差异很大。同时,法律对超出银行同期限贷款利息4倍的部分不予以保护,而民间借贷特别是过桥型的民间借贷利息一般都会超过这个标准,这个“违法”的机会成本也必然会推高民间借贷的利率。

三、东莞民间借贷的发展特点

1.民间借贷利率与银行贷款利率同向波动,但前者明显高于后者且波动幅度更大。

从统计图表看(见下图),1年期民间借贷利率与银行贷款利率走向基本一致,但随着国家宏观调控力度的加大,资金面日趋紧缩,自2009年第三季度开始,民间借贷利率水平与银行贷款利率水平逐渐拉开距离,2009年第一季度至2011年第二季度,民间借贷利率从16.2%上升至27.2%,涨幅67.9%,是同期银行贷款利率涨幅的1.85倍。这与上文关于民间借贷利率的决定因素分析是一致的,民间借贷对正规金融有替代作用,因此利率变动具有同步同向性,然而民间借贷利率市场化程度更高,影响的因素更多,故而其波动幅度也更甚。

2.民间借贷利率呈现与期限负相关的现象。

一般高风险意味着高预期收益,所以往往期限越长的金融产品预期收益率越高。但从人民银行监测数据分析(见下表),民间借贷利率和借贷期限却存在负相关关系。期限短的“搭桥”资金年化利率较高,而期限长的生产经营资金年化利率较低。以担保公司、投资(咨询)公司等作为融资中介主体的隐蔽借贷市场主要进行超短期融资,其借款用途多为“搭桥”贷款。如银行贷款到期但资金却还差一周或几天才能回笼,企业为了保持良好的信用记录,就需要从民间借贷渠道进行短期拆借,以偿还银行贷款。这一现象也与人民银行温州市中心支行课题组对温州民间借贷利率变动的调查问卷分析结果一致。

3.民间借贷规模和利率有维持高位运行的趋势。

以东莞为例,目前其民间借贷规模约为381.83亿元,约占同期辖区内银行总贷款规模的10%。随着银行存贷规模的增长,占一定比例的民间借贷资金规模也会相应增加。在国家宏观货币政策偏紧的情况下,近年来国家存贷款利率走入加息通道(2010年来我国5次加息并12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目前大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利率已达21.5%的历史高位),民间借贷利率随之逐渐上涨,2011年第二季度创下了2008年来的新高,如果货币政策维持不变,预计民间利率将保持高位运行。

四、关于民间借贷现状的思考

1.民间借贷的活跃有其必然性,是民间资本不能进入主流金融体系,形成金融二元隔离的必然结果。

截至2011年底,全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已超过35万亿元,加上手持现金、股票、债券、保险以及金融机构理财产品等,金融资产总规模超过50万亿元,仅山西、温州、鄂尔多斯三地民间资本量就分别达到约1万亿元、5 200亿元、2 200亿元。但是,规模庞大的民间资本一直难以进入主流金融体系。

首先,我国金融机构的发起设立都实行严格的管制,虽然银监会鼓励民间资本和外资入股商业银行,如2010年9月出台相关措施鼓励民间资本参与重组高风险农信社,但却明确要求单个企业及其关联方持股比例不得超过20%。这导致数以十万亿的民间资本只能游离在监管系统之外,以非正规金融方式运营。其次,民间资本的投资渠道匮乏,没有释放通道。由于各种原因,对很多预期利润率较高和发展前景看好的行业,如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和市政工程项目的投资等,民间资金不能或难以进入,民间资本的投融资领域被严重压缩。存款利率较低的同时,还要缴纳20%的利息所得税,存款资金的实际收益减少,加之股市震荡、楼市新政,使得民间资金投资渠道越发狭窄,将闲置资金投向民间借贷领域成为这些资金仅剩不多的高收益投资渠道之一。

2010年以来,央行收紧银根的系列宏观调控举措和国际形势的恶化,使银行普遍感到资金紧而惜贷。据测算,存款准备金率每上调0.5个百分点,将冻结银行资金2 000亿~3 000亿元;贷款基准利率每提高0.25个百分点,增加利息费用支出120亿元,使企业和项目建设再度遭遇融资难。而据广东省经信委调查显示,全省79.6%的中小企业存在流动资金缺口,且因缺乏抵押物向银行贷款难,而纷纷转向民间借贷。在央行应对通货膨胀、执行持续紧缩的货币政策的宏观环境下,民间借贷的需求更加旺盛,2010年和2011年两年,民间借贷规模增长率都在30%以上。目前中小企业获得银行贷款的满足率不到40%,通过民间融资方式筹资的企业高达77.3%,占企业融资规模的50%左右。民间借贷逐步演变成私营业主、个体工商户和民营企业缓解资金供需矛盾的重要手段,对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促进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此外,从经济学的角度看,民间借贷通过“熟人关系”可以有效地减少借方和贷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且其具有抵押门槛低甚至不需要抵押,借贷合约(协议)期限灵活、手续简便等特点,具有很多正规金融无法比拟的优势。

2.个别地区爆发的民间借贷危机凸显了规范发展民间借贷的紧迫性,但不能因此而全盘否定民间借贷。

随着民间借贷规模的急剧扩张,监管步伐跟不上,2011年以来局部地区酿成了借贷危机,其典型代表一是温州,二是鄂尔多斯。

温州的民间借贷有一个显著特点,那就是形成了一批专业从事放贷的“中介人”或者起类似作用的“担保公司”。这些“掮客”的出现打破了传统民间借贷借方和贷方直接面对面洽谈、签订借款合同(协议)的方式,一方面“掮客”出面以隐蔽的方式向亲朋好友集资,聚沙成塔,大大提高了单笔借贷的可达到的资金额度,同时又通过自身较广的人脉关系扩展了有效的贷款范围;另一方面,中介的介入逐步加长了民间借贷的借贷链条,信息不对称风险越积越大,同时借贷链条延伸过长而又缺乏足够的监管和风险控制,一旦中间某一个环节出现断裂,即可能像“次贷”危机那样引发连锁反应,一损俱损。

而鄂尔多斯民间借贷的问题在于借贷资金大量涌入非实体经济内,过度投机。由于该市独特的资源优势,民间资本积累呈爆发式增长,迅速聚集了数以千亿元的资金。由于民间投资缺乏专业的人才管理,极易出现追逐热点领域的投机行为,恰逢2010年房地产投资热潮,仅一年该市房地产投入就达到314亿元,同比增长35%,且80%的房地产开发资金来源于民间借贷。在开发商和民间借贷的共同导演下,鄂尔多斯楼市经历了长达五六年的狂奔。2010年全市商品住宅均价达到4 479.6元/平米,同比增长超过9%。2011年起,风云骤变,宏观调控史无前例地收紧,国家以前所未有的力度调控房价,致使鄂尔多斯的房地产生意迅速冷却,房价骤跌,房地产资金断裂,从而引发了一系列民间借贷危机。

此外,温州与鄂尔多斯的民间借贷也有共同点,那就是当地的黑恶势力和部分官员也介入其中,加剧了借贷危机的演变。由于种种原因,民间借贷的利率很高,年化利率一般都会超过法律规定的银行同期贷款利率的4倍,特别是短期拆解的“过桥型”借贷,年化利率更是惊人,往往具有“高利贷”的性质。而为了保证民间借贷“无限责任”的实施,高利贷常常与黑社会关系纠葛,暴力收贷现象时有发生,例如2011年9月27日跳楼自杀的温州正得利鞋业有限公司老板沈奎在跳楼前三天每天被民间借贷的债权人跟踪追债并遭遇恐吓,精神几近崩溃。除了黑恶势力,一些腐败官员经不住利益诱惑,也参与到民间借贷之中。前银监会主席刘明康曾经指出,一些中小企业家就是不选择破产保护,而是执意要“跳楼”、“跑路”,就是因为民间借贷当中出现了官商勾结。

民间借贷中介的发展乱象及借贷资金流入非实体经济大肆投机是民间借贷由活跃演变成危机的重要原因,黑恶势力及官商勾结则是借贷危机恶化的重要因素,反观东莞乃至广东目前的民间借贷情况,资金主要流向中小企业实体经济,总体风险可控,只要规范发展,民间借贷能发挥应有作用。

五、推动民间借贷规范化、阳光化发展的几点建议

1. 修订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民间借贷的法律地位。

一些国家和地区制定了针对民间融资的法律法规,如我国香港地区有《放债人条例》,南非有《高利贷豁免法》。据悉,我国目前紧锣密鼓研究制定的《贷款通则》(修订送审稿)和《放贷人条例》(送审稿),最大看点就是民间借贷阳光化。最近国家批准设立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也正是体现了这样的长远意图。加快立法步伐,修订相关法律,使民间借贷合法化、阳光化。一方面,保护和引导合法的民间借贷活动;另一方面,对于那些乘人之危、攫取高额暴利的高利贷者,则予以坚决打击,以有效维护社会安定和金融秩序。

尤为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国家将小额贷款公司定性为一般工商企业,而非金融机构,这意味着小额贷款公司享受不到金融机构在融资和运营中的优惠待遇。税负重、回报率低导致投资者所需缴纳的税项包括25%的企业所得税和5.56%的营业税及附加税,合计利息收入的30%就要用来缴税,远高于其他金融机构,很大程度上挫伤了民间资本开办村镇银行的积极性。因此,加大对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适当放宽小额贷款公司单一投资者持股比例限制,拓宽小额贷款公司资金补充渠道,支持有条件的省市开展小额贷款公司改制为村镇银行试点是接下来相关法律法规修订迫在眉睫之处。

2. 政府应加强对民间借贷行为的规范引导。

政府部门应对民间借贷予以正确引导,堵疏结合。对正常的民间融资,在民间借贷活跃的地区,如东莞,可先行设立相应管理机构,为借贷双方当事人提供咨询和指导,并对因借贷引起的纠纷进行调解;增强政府对民间资本市场流动性的可控度,对民间借贷资金的贷出流向和数额进行统计和监控,有利于政府行业政策的贯彻,防控民间借贷资金流向非法领域。对于以诈取他人钱财为目的的高利贷、非法集资、金融诈骗等扰乱金融秩序的行为则加以严格禁止和查处。

3. 鼓励银行机构以金融创新为突破口,改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

首先,形成全新的信贷管理理念,重视扶持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发展,创新贷款方式,扩大授信范围。其次,针对当前贷款担保方式单一、以房地产抵押为主的问题,结合中小企业自身特点,放宽抵押资产范围,探索采用无形资产、股权、商业汇票、应收账款、项目本身和在建工程等多种抵押方式来解决中小企业抵押资产不足问题。力争在各类权利质押、票据质押、应收账款质押、股权质押、动产质押等担保方式上取得突破。最后,加快中间业务品种的开发,充分发挥银行信贷中介职能,加快信用证、委托贷款、票据、保函、保证金、代理业务等产品的延伸,为企业直接和间接融资提供信用支持。

4. 完善信用担保体系。

完善信用担保体系,发展多种所有制信用担保机构,不仅有政府出资筹建的,还有民营以及联合经营等多种形式,使得信用担保机构能有效地为民间融资服务。要加强对融资性担保机构的监管,相关部门尽快制定出台《融资性担保机构管理办法》,建立健全明确的担保监管机制,督导建立行业自律组织,引导其规范发展。对规模较大、中小企业融资担保能力较强的担保机构,鼓励其在担保业绩、服务水平、管理制度、风险控制等方面不断创新发展。同时要扩大抵押担保品范围。一是简化手续,降低费用,完善土地、房屋、设备等物权作为抵押担保品的制度体系。二是鼓励使用发明权、专利权、商标权等知识产权作为抵押担保品。此外,要积极探索将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应收账款、仓单订单等纳入抵押品范畴。要落实好对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免征营业税、准备金提取和代偿损失税前扣除的政策,鼓励各级财政支持力度,综合运用资本注入、风险补偿和奖励补助等方式,提高担保机构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担保能力。此外,还要完善我国企业和个人的征信系统,将企业各种财务和运作信息统一管理,使企业信息透明化,减少借贷双方的信息不对称。

另外,应加强正确的社会舆论导向,倡导民众向正规、合法的渠道融资。加强金融知识和舆论宣传教育,对民间融资的潜在风险进行必要提示。利用典型案例,充分揭示地下钱庄、非法集资等的危害性,提高民众金融风险意识。

摘要:本文分析了民间借贷中介的发展乱象, 认为借贷资金流入非实体经济大肆投机是民间借贷由活跃演变成危机的重要原因。为促进民间借贷的规范化、阳光化发展, 政府应在立法执法、金融创新、完善担保、舆论宣传等方面有所作为。

关键词:民间借贷,利率决定机制,借贷规范化,金融创新

参考文献

[1].刘慧兰.关于完善我国民间借贷法律体系的思考.金融发展评论, 2010;4

[2].梁亚, 赵存耀.“民间借贷”的法律边界——以温州“跑路潮”为背景.南方金融, 2012;1

[3].孙亮, 李炎军.当前民间借贷的状况和对策研究.新金融, 2012;1

上一篇:古近系砂岩下一篇:实施个性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