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借贷的法律规范

2024-05-12

民间借贷的法律规范(共12篇)

民间借贷的法律规范 篇1

民间借贷是指公民之间、公民与法人之间以及公民与其他组织之间的借贷 (合同) 关系, 是由一方将一定数量的金钱移转给另一方, 还款期限到期后, 由另一方返还借款本金并按照约定支付利息的民事法律行为[1]。其中, 法人或其他组织限于非金融机构, 且当事人中至少有一方是公民自然人。原则上, 企业之间的借贷仍为法律所禁止[2]。不过, 银监会最近发布的《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指导意见》 (以下简称《意见》) 使民间借贷可以发生在企业之间, 其中一方的企业指小额贷款公司, 未来央行将适时推出《放贷人条例》 (以下简称《条例》) , 那其中一方的企业就是放贷人。对小额贷款公司这种非金融机构, 除特殊管制要求外, 因“本指导意见未尽事宜, 按照《公司法》、《合同法》等法律法规执行。”故仍可纳入民间借贷的范畴处理。

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世界性的问题, 由于各种原因, 我国更显突出。在当前宏观经济调控的背景下, 中小企业从银行借贷更难, 故民间借贷迅猛发展, 并呈频繁化多样化的特色。调查显示, 近年民间借贷总量维持在国内生产总值6%至7%的水平, 相当于正规金融机构贷款额的4%至5%。在我国, 民营企业近80%的资金需求来源于自我积累和民间借贷。江浙、广东一带, 民间借贷普遍, 温州民间借贷则更盛, 所引发的诉讼纠纷也越来越多。温州民间借贷利率月息最高达一毛, 民间借贷的风险已不得不予以高度重视。

但民间借贷已无法堵, 也不应堵, 而只能疏。当国家金融机构已无法承受企业借贷之重时, 应该将其从地下放归到阳光下的地面上。在货币紧缩的日子里, 中小企业的生存遭遇严峻挑战。因资金困难借贷无门, 有的企业甚至已削减了三分之二以上的生产规模, 基本处于半停产状态。“因为国家存款准备金率一直往上调, 现在哪个行都一样, 银行手里没有那么多钱了。”银行贷款已不可能“我们这贷款指标已经没了。”某银行人士如是说。

但民间借贷如不加以理性的疏导, 则可能变为洪水猛兽。“我们直接贷款给你, 直接贷款给你利息是很高的, 假如你做生意拿去你是不合算的, 如果你周转一下是可以的, 周转十来天半个月是可以的, 你专门用我这个钱, 那你除非就是去贩毒, 能赚到这么多。”这是民间借贷人士的善意提醒。

本文拟在现有法治背景下, 就民间借贷将逐渐放开的价值判断下, 对其相关的几个重要法律问题做一分析, 期望对涉足其中的有关人士防范、规避或正视民间借贷的法律风险及责任有所助益。

(一) 民间借贷主体

1. 贷款人

2. 自然人

如贷款人是自然人, 因不存在任何限制自然人贷款的规定, 故法律上, 贷款人考虑的是借款的合法性, 之所以如此, 是因借贷关系的合法性是担保合法的基础, 而合法的担保才能获得法律的保护。现实情况下, 我国大部分民间借贷也要求担保。根据《担保法》规定“担保合同是主合同的从合同, 主合同无效, 担保合同无效。”考虑到我国《物权法》未采纳物权行为的概念, 更未承认物权行为的无因性, 因此, 即使担保是物的担保, 借款的合法性也会直接关系到贷款人合法权益能否得到法律的有效保护。

如果明知或有理由知道借款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 仍进行借贷, 那么这种民间借贷是不受法律保护的。非此, 即使借款人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鉴于公法与私法的区分, 仍应肯定借贷合法成立, 即从属的担保亦有效成立, 借款人的违法行为则另案处理。简单说, 自然人作为贷款人所发生的民间借贷, 合法性有很强的法律保障。

自然人作为贷款人, 可能更需关注的是该自然人仅作为借款的过桥, 即规避企业之间禁止借贷的法律规定的行为, 贷款人形式上是自然人实质上是企业。这种民间借贷存在很大法律风险, 因其规避了《意见》或《条例》对金融的管制。

如该自然人的资金来源于其他自然人, 那么, 只要不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 该民间借贷应肯定为合法。

3. 企业

(1) 小额贷款公司或放贷人

依照《意见》成立的小额贷款公司或《条例》成立的放贷人具有从事民间借贷的主体资格, 在其营业范围内所从事的民间借贷行为受法律保护。详细内容另见它文分析。

(2) 一般企业

一般企业不能向企业贷款, 原则上, 企业间借贷仍然为法律所禁止。因此, 法律留给民间借贷的合法性空间是狭窄的, 核心是企业之间的交易关系是否归类为借贷 (法律) 关系?如何评判?重形式还是重实质?例:甲企业急需资金100万购买原材料进行生产, 其产品将以150万的价格卖给乙企业, 甲乙之间的法律关系有两种处理方式。第一种, 甲借乙100万, 甲卖出产品后, 将100万还给乙;第二种, 甲与乙签订买卖合同, 乙预付甲100万, 甲向乙交货后, 乙再付50万给甲。根据相关法律规定, 第一种不合法, 第二种合法。现在考虑该例第二种方式的三种实际可能情形:一是甲与乙协商解除双方之间的买卖合同, 甲将产品转卖给第三人丙, 从丙处取得货款后归还乙的预付款;另一情形乙将甲生产的产品转卖给第三人丙;第三种是甲与乙之间根本就不存在真实的买卖关系, 买卖是形, 借贷是实。不具有真实交易关系的企业之间的资金融通应认定为企业间借贷, 如实际存在的第三种情形;具有真实交易关系的企业之间的资金融通不是借贷关系。当然, 仍应在法律上避免企业间借贷的形式, 否则, 将极有可能被法院认定为无效。

企业借款给自然人受法律保护, 除非以借贷名义向社会公众发放贷款[3]。如自然人仅是形式上的借款人, 而实质上的借款人是企业, 在现有法律的框架下, 应认定为企业间借贷, 不能获得法律的有效保护。但民间借贷, 由于法律并未规定贷款人审查借款人借款用途的义务, 因此, 中小规模借款的合法性在法律上是稳定的。

(4) 借款人

“借款合同是借款人向贷款人借款, 到期返还借款并支付利息的合同。”由于借款人先使用资金, 后归还本金和利息, 因此, 就借款本身, 借款人不存在法律风险。随着民间借贷的发展, 有经验的贷款人开始在借贷合同中引入金融机构的贷款控制技术。这些条款只要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应认定具有法律拘束力, 因此, 鉴于借款人在合同上的弱势地位, 借款人仍存在很大的合同风险, 应引起重视。

(二) 借款的本金与利息

1. 本金

民间借贷先扣利息的做法, 是不受我国法律保护的。《合同法》规定“借款的利息不得预先在本金中扣除。利息预先在本金中扣除的, 应当按照实际借款数额返还借款并计算利息。”这是法律的强制性规定, 当事人约定改变的无效。例如, 借款100万, 年利率20%, 预先扣除20万的利息, 实际借出80万, 1年到期还本100万, 是不能获得法律支持的。贷款人实际只应得到还款 (本金+利息) :96 (=80+80*20%) 万。

2. 利息及计算

与民间借贷不同, 银行借款属有息借款, 而民间借贷不必一定约定利息, 是否计息完全取决于双方当事人约定。当然民间借贷不仅约定利息, 事实上往往是高额利息。不过当事人的约定自由, 要受《合同法》、《民法通则》、《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的调整。从法的适用讲, 合同法是最新颁布的法律, 并且属特别法, 应优先适用, 没有规定的, 再适用其他法律和司法解释。

依《合同法》之规定, 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对支付利息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情况下, 视为不支付利息, 即无息借款。如双方约定了借款利息, 按约定支付利息, 如虽有约定但未明确具体的利息数目, 则应依最高法院关于《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41条“借款双方因利率发生争议, 如果约定不明, 又不能证明的, 可以比照银行同类同期贷款利率计息。”按契约自由的原则, 企业与自然人的借款可类推适用。

民间借贷即使无息借款, “有约定偿还期限而借款人不按期偿还, 或者未约定偿还期限, 但经出借人催告后借款人仍不偿还的, 出借人要求借款人偿付逾期利息, 应当准许。”[4]利息“可以比照银行同类同期贷款利率计息。”

更值我们关注的民间借贷基本上都是有息的, 且往往是高息, 由借贷双方自由约定, 但约定的利息也并非毫无限制, 有合法与非法之分。超过同期银行贷款利息四倍的部分是不予保护的。《合同法》规定“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约定支付利息的, 借款的利率不得违反国家有关限制借款利率的规定。”这是对合法借款利率的保护, 也是对过高利率的限制。

过去, 司法实践的一贯做法是, 不支持自然人之间的借款计算复利, 如规定复利的, 则复利部分无效。但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的相关规定, 法院已确立民间借贷适当保护复利的原则, 即“债权人将利息计入本金计算复利的, 其利率超出同类银行贷款利率四倍的部分不予保护。”

(三) 证据与举证责任

民间借贷如借款人到期不能偿还贷款人的贷款, 很可能演变成一场官司, 由法院来主张正义。打官司就是打证据, 但是, 由于种种原因民间借贷往往不规范, 借款或还款事实因证据缺失而不清楚, 而证据攸关官司输赢, 当事人切身利益的保护。从举证责任角度, 掌握证据规则, 注重程序并最终从实体上保护民间借贷相关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是有重大意义的。

1. 借贷事实

按照“谁主张, 谁举证”的原则, 贷款人 (原告) 应当对所主张的借贷事实承担举证责任。司法实践中, 表现为贷款人首先应提供民间借贷的协议 (合同) 、借据或欠条等证据, 以主张借贷事实的成立。借款人 (被告) 要反驳贷款人的主张, 如主张借款已归还, 在贷款人提供上述证据后, 也负有提供相关证据的义务。

2. 证据的真实性 (1) 签名

多数情况下, 对贷款人提供的证据, 借款人会否认其真实性, 如借款人否认欠条上签名是本人亲笔签名, 这时需由双方共同选定或法院指定的具有资格的鉴定机关进行鉴定。按照“谁主张, 谁举证”的原则, 借款人对自己的反驳意见负有举证义务, 不履行其义务将可能承担不利的法律后果。借款人可申请字迹鉴定, 预交鉴定费, 并配合鉴定机关做好鉴定工作, 以便查明事实真相, 切不可错误理解这是贷款人的义务, 拒绝配合。

(2) 印章或公章

贷款人应拒绝借款人使用私人印章代替签名, 因私人印章很难证明属其所有, 并且即使是, 亦很难证明证据上所加盖的印章由其本人所为。如借款人是企业使用公章, 仍不能欠缺实际签约人的签名。审慎的贷款人还应掌握借款人的工商登记、税务登记、机构代码等相应复印件材料, 必要时予以确认。

3. 作为借款人的自然人死亡

现实中民间借贷的借款人仍有许多是自然人, 而在借款人死亡时会引发借款人是企业时所没有的特别问题。继承人 (被告) 否认借款事实并否认证据的真实性, 如欠条上签名的真实性, 此时继承人负有举证责任, 可提供借款人生前所写字迹材料作第一次鉴定。如鉴定结论是欠条上的欠款人签名与继承人提供的鉴定材料非同一人所写, 即否定借款事实主张, 则贷款人如对该鉴定结论有异议, 可提供借款人生前书写的有关材料申请第二次鉴定。更经济的选择是, 两次鉴定并为一次进行, 由法院“一步到位”查清事实真相, 作出公正的判决。

摘要:当前, 我国不少地方民间借贷呈现出迅猛发展之势, 所引发的纠纷也越来越多。本文从法律的角度对我国的民间借贷进行分析, 期望对有关人士防范、规避或正视民间借贷的法律风险及责任有所助益。

关键词:民间借贷,法律分析,借贷主体,本金,利息

参考文献

[1]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的通知.

[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企业借贷合同借款方逾期不归还借款的应如何处理的批复.

[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如何确认公民与企业之间借贷行为效力问题的批复》.

[4]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

民间借贷的法律规范 篇2

法律关于民间借贷利息的规定

民间借贷与银行借款不同,银行借款属于有息借款,而民间借贷则不一定。民间借贷是否有利息,完全取决于双方当事人的约定。涉及《合同法》、《民法通则》、《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的法律适用。比较而言,合同法是新颁布的法律,而且属于特别法,所以应优先适用合同法。合同法没有规定的,再适用其他法律和司法解释。具体来说:

1、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对支付利息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时,适用《合同法》第211条第1款的规定,视为不支付利息,也即这种情况下为无息借款。如果双方约定了借款利息,则应当按照约定支付利息。

2、民间借贷案件对支付利息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但约定了还款期限的,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23条的规定,在约定的还款期限内,借款人不承担支付利息的义务。但是,借款人不按照还款期限还款的,债权人要求借款人偿付逾期利息的,应予准许。

3、民间借贷案件对支付利息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并且也未约定还款期限的,在债权人催告借款人还款前或者虽然进行了催告但未要求借款人支付逾期借款利息的,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23条的规定,借款人可以不支付借款利息。但是,债权人进行了催告,并且要求借款人支付借款逾期还款利息的,对逾期还款利息应予支持。

4、有息借款的利息也并非毫无限制,利息有合法与非法之分,超过同期银行贷款利息四倍的部分是不予保护的。《合同法》第211条第2款规定,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利率不得违反国家有关限制借款利率的规定。该条规定是对合法借款利率的保护,也是对过高利率的限制。

有关民间借贷的法律问题思考 篇3

关键词:民间借贷 法律问题 建议

近几年来民间借贷引起的经济及法律纠纷越来越多,日益引起社会关注,这些恶性纠纷的存在不但容易酿成治安案件及刑事案件,还大大增加了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因此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加以治理和改善势在必行,下面我们就来做具体的研究和分析。

一、民间借贷存在法律问题的分析

1、法律规范不健全、不完善

法律对民间借贷的规定不健全、不完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我国现行的法律体系之中,还没有专门的行政法规是来规范民间借贷行为,为一些不良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他们规避法律漏洞,常以合法的借贷形式隐盖非法的资金往来,一旦引起纠纷,即使诉诸法律,通过寻常的民商事审判手段往往无法揭露开非法的面纱。现行规范民间借贷的法律规范散见于《民法通则》、《合同法》及最高人民法院的两个司法解释中。民间借贷实为借款合同的一种,按照常理来讲,它的执行应该遵循金融借款的相关规定,但在实际实行的过程中却并非如此,民间借贷的规范远比金融借款合同的规范宽松,对于利息有无约定、还款期限有无约定,法律条文规定甚为简单,在实际适用过程中容易让违约方钻空子;其次法律对民间借贷的合法性判断标准没有明确的界定和规范,致使司法机关在案件判别过程中,缺乏明确的标准做参考,进而导致错判,这一点在大规模投资为目的的合法民间借贷与违反规定的非法集资之间尤为明显,这种状况的存在给正当的民间借贷也带来了很大的制度风险。

2、民间借贷双方没有得到有力的保护举措

民间借贷这种融资方式带有很强烈的两面性,一方面它具有手续简单、方便灵活,不拘泥于固定形式的特点,给双方融资合作的实现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由于我国民众法律意识普遍淡薄,很多民间借贷表现形式非常简单随意,口头借贷合同及内容简单的借据比比皆是,彼此之间的依靠完全信任来维系融资关系,有的民间借贷金额高达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但借据却仅记载所欠本金数额,缺失借款期限、借款用途、还款方式、利息计算及违约责任等重要合同内容,一旦发生纠纷,当事人很难举证证明借贷事实,也给法院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带来诸多困难。

3、存在较为严重的高利贷现象

全国各地农村均存在不同形式、不同手段的“高利贷”现象,同样城市的高利贷也从没有灭绝。高利贷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惊人“高利率”,这一特性决定了它长期以来的“非生产性”,它的目的不是为了扩大再生产或投资。近年来民间高利贷中,不乏“官银”的身影,其中更掺杂不少见不得光的黑金。事实上,很多黑钱都会通过这种民间拆借途径滚动,一方面民间拆借的隐蔽性刚好适合了这些资金‘见不得光’的需求。另一方面民间拆借目前利率高涨,别的领域投资确实难以找到如此高的回报,这部分黑钱又不太在乎风险。”跑路、自杀事件频频发生,高利贷背后的钱权交易隐现,随着越来越多的风险爆发,民间借贷引起的社会深层问题逐渐浮出水面。

二、完善民间借贷法律问题应该采取的举措

1、建立健全民间借贷法律体系

完善的法律体系是确保民间借贷程序规范化的前提和保障,因此加快步伐完善这方面工作势在必行,为此我国相关部门应该尽快研究制定出相应的法律,并对相关程序和规章作出系统化、细致化的规定,比如工商登记、交易范围、利率限制、法律责任及资金来源等,使之在操作的过程中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除此之外还要制定相应配套的机制,比如为了达到法律规定之间的协调性和统一性,可修改相关的法律,最典型的就是《非法金融机构和非法金融业务活动取缔办法》,避免使法官在判案的过程中出现同案不同判的现象,为了加强司法实践过程中的可操作性,可细化相关的规章,并积极筹建个人信用评价体系,加强对其的引导、培训、服务及管理,从而为民间借贷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并严厉惩处借贷违规的操作,尽量减少高利贷等所造成的严重的社会危害。

2、采取有力举措,加大对正当民间借贷的保护

要切实保护好正当民间借贷行为,就要着重做好以下两方面的工作,首先相关部门要在现有的法律框架之内,尽量创新和完善金融形式,使民间资本尽快纳入正规的金融体系之内,当然在这方面我国政府部门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比如推出了村镇银行、建立了农村信用合作社,这些举措不但设立的成本不高,还可有效吸纳民间资本参与其中,可谓益处良多,比如村镇银行极大的便利和规范了民间借贷行为,促进了农村经济的进步和发展;其次加大对非法借贷行为的惩处力度,比如出借人明知借款人是为了进行赌博、走私、诈骗、贩毒等行为,还将金钱借给这类人,那么按照我国法律的规定就隶属于非法借贷的范畴,不但得不到依法保护,相反还要接受民事、行政制裁。再次,公安机关加强对违法借贷的打击力度,一旦查明有违法借贷行为,就予以严厉打击,增加其违法成本,让其不敢再违法,让民间借贷秩序得以回到正常的轨道上来。

3、加强对民间借贷行为的监督和管理

加大对民间借贷行为的监管力度是规范民间借贷行为的有效举措之一,可将民间借贷纳入金融统计监测范围,这样有利于宏观金融调控效果的正常发挥,在一定层面来讲,民间借贷行为会对金融调控效果造成很大的冲击,此外相关部门还应当建立民间借贷的登记备案和检测制度,以便更好的对民間借贷行为进行监管和控制,要定期对从事借贷业者的会计账簿进行审查,深入了解其借贷详细情况,并对相关数据进行具体统计和分析,对于出现的问题及时妥善进行处理,对于可能出现的问题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以达到防患于未然的效果。

从以上内容的论述中我们可知,要完善好民间借贷行为的法律制度并非一件简单的事情,但是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加强对实践的研究和分析,并和相关部门做好积极配合,一定可以有效规范民间借贷行为。

参考文献:

民间借贷的法律规范 篇4

一、东莞民间借贷发展状况

与江浙地区类似,广东也被认为是民营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从民间借贷规模看,截至2011年6月末,据广东省金融办测算,全省民间融资总体规模为1.19万亿元,占同期银行业贷款余额的21.4%,达到全国同期民间借贷余额3.8万亿元的近1/3。其中中小企业民间融资总额约5 407亿元,个人民间融资总额约6 526亿元。而人民银行东莞中心支行则进一步测算出,截至2011年5月末东莞市民间借贷的总规模约为381.83亿元。其中15.01亿元来自小额贷款公司,1.51亿元来自典当行,85.52亿元来自其他融资性中介机构,另外279.79亿元来自一般社会主体(个人和企业)。从整个借贷规模的结构来看,其他融资性中介机构和一般社会主体这两类非正规渠道的借贷规模所占比例高达95.67%。

从民间借贷利率上来看,民间借贷月利率主要集中在2%以下和2%~5%两个区间,两者的户数和金额占比都在30%~40%。但在调查的企业中,有15.13%的企业融资月利率达5%~10%,金额占总融资额的14.04%;还有8.34%的企业融资月利率高达10%以上,金额占总融资额的10.09%。中国人民银行东莞中心支行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5月末,在东莞辖内的小额贷款公司、典当行、其他融资性中介、一般社会主体这四种民间借贷主体的年化利率分别为16.09%、14.5%、41.51%和23.59%,由此计算出的加权利率水平为27.27%。这一利率水平超过银行机构1年期贷款基准利率(6.3%)的4倍,是东莞市银行机构5月份实际执行1年期贷款加权平均利率7.29%的3.74倍。

从民间借贷期限上看,由于借款人从民间融资主要用于满足企业和个人资金周转等短期资金需求,而资金供给方出于风险控制的考虑也偏向于提供短期贷款,因此民间借贷大多为一年以内的短期贷款,期限主要集中在6个月内。从融资性中介机构的借贷数据看,像“1~10天”、“10~20天”和“20~30天”等一个月内的超短期“过桥型”借贷数目很多。

二、东莞民间借贷参与主体及运作机制

1.民间借贷的类型划分、参与主体和借贷方式。

从调查的情况看,民间借贷根据借款用途的不同可以划分为三种类型,包括生产经营型、过桥周转型、投机型。大部分中小企业参与的民间借贷都属于生产经营型(约占到借贷总额的70%),满足企业购买原材料、支付货款等短期资金需求。过桥型民间借贷主要用于银行贷款的借新还旧,即先从民间借贷获得资金,用于归还银行贷款,几天后新申请的贷款到账时,再归还民间借贷。2010年以来,随着银行贷款审批和放款周期变长,过桥型民间借贷所占比重较以前有所上升(约占借贷总额的18%)。投机型民间借贷主要是指将所获资金投向房地产、股票及其他投机领域(如个别自然人从地下钱庄借钱用于赌博、博彩等违法行为),所占比重不大(不到10%),且与前两种民间借贷市场基本处于分割状态。总体来看,东莞民间融资规模较大、发展较快,但总体风险可控。从调查结果看,民间融资违约率在1%以下,远低于大型商业银行5%的水平,并没有如同温州、鄂尔多斯那样发生大面积的“跑路潮”。

民间借贷贷款方式仍以信用和保证为主,借贷双方一般有亲缘、业缘或地缘关系,因而民间借贷一般无需提供抵押,且对信贷投放的行业限制较少,因此相对于商业银行授信方式和严格的贷款程序而言,民间借贷对借款人的准入门槛较低,手续便捷。

2.民间借贷的利率决定机制。

民间借贷是由资金需求引致的资金供给,资金供求双方直接就融资活动的具体内容进行商谈,民间借贷的利率决定机制的市场化程度很高。影响民间借贷利率水平的因素及各因素的重要性也有所不同:

(1)货币政策松紧度、社会资金松紧度是影响民间借贷资金供给进而影响利率水平的主要因素。民间借贷与正规金融具有此消彼长的互动关系,当金融机构的信贷政策比较宽松时,整个市场资金充裕,民间借贷的需求就会减弱,利率就会下行;反之,利率会随之上行。

(2)民间借贷关系的构成既有求本逐利的经济因素,又有互相帮助的情感因素。一般而言,关系越近,借贷利率越低;最典型的是家族成员之间的借贷经常是互助性质的,并不收取利息。

(3)影响民间借贷利率水平的风险因素主要是信用风险,信用风险因素很可能不仅会导致风险溢价提高,还可能直接决定借贷是否发生。信用风险考虑的因素主要包括两大方面:一是借款用途不同决定资金风险等级,从而影响民间借贷利率。生产经营型民间借贷,利率一般较为理性。过桥型民间借贷的资金利率相对较高,一般几天内的利率已达1%~2%。投机型民间借贷的利率最高,但这部分规模很小,属于司法打击对象。二是借入者自身实力及信用记录影响民间借贷利率。

另外,凭借“熟人关系”为基础的借贷具有严格的地域性,这导致了不同地域的民间借贷在同一时间内的利率可能会差异很大。同时,法律对超出银行同期限贷款利息4倍的部分不予以保护,而民间借贷特别是过桥型的民间借贷利息一般都会超过这个标准,这个“违法”的机会成本也必然会推高民间借贷的利率。

三、东莞民间借贷的发展特点

1.民间借贷利率与银行贷款利率同向波动,但前者明显高于后者且波动幅度更大。

从统计图表看(见下图),1年期民间借贷利率与银行贷款利率走向基本一致,但随着国家宏观调控力度的加大,资金面日趋紧缩,自2009年第三季度开始,民间借贷利率水平与银行贷款利率水平逐渐拉开距离,2009年第一季度至2011年第二季度,民间借贷利率从16.2%上升至27.2%,涨幅67.9%,是同期银行贷款利率涨幅的1.85倍。这与上文关于民间借贷利率的决定因素分析是一致的,民间借贷对正规金融有替代作用,因此利率变动具有同步同向性,然而民间借贷利率市场化程度更高,影响的因素更多,故而其波动幅度也更甚。

2.民间借贷利率呈现与期限负相关的现象。

一般高风险意味着高预期收益,所以往往期限越长的金融产品预期收益率越高。但从人民银行监测数据分析(见下表),民间借贷利率和借贷期限却存在负相关关系。期限短的“搭桥”资金年化利率较高,而期限长的生产经营资金年化利率较低。以担保公司、投资(咨询)公司等作为融资中介主体的隐蔽借贷市场主要进行超短期融资,其借款用途多为“搭桥”贷款。如银行贷款到期但资金却还差一周或几天才能回笼,企业为了保持良好的信用记录,就需要从民间借贷渠道进行短期拆借,以偿还银行贷款。这一现象也与人民银行温州市中心支行课题组对温州民间借贷利率变动的调查问卷分析结果一致。

3.民间借贷规模和利率有维持高位运行的趋势。

以东莞为例,目前其民间借贷规模约为381.83亿元,约占同期辖区内银行总贷款规模的10%。随着银行存贷规模的增长,占一定比例的民间借贷资金规模也会相应增加。在国家宏观货币政策偏紧的情况下,近年来国家存贷款利率走入加息通道(2010年来我国5次加息并12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目前大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利率已达21.5%的历史高位),民间借贷利率随之逐渐上涨,2011年第二季度创下了2008年来的新高,如果货币政策维持不变,预计民间利率将保持高位运行。

四、关于民间借贷现状的思考

1.民间借贷的活跃有其必然性,是民间资本不能进入主流金融体系,形成金融二元隔离的必然结果。

截至2011年底,全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已超过35万亿元,加上手持现金、股票、债券、保险以及金融机构理财产品等,金融资产总规模超过50万亿元,仅山西、温州、鄂尔多斯三地民间资本量就分别达到约1万亿元、5 200亿元、2 200亿元。但是,规模庞大的民间资本一直难以进入主流金融体系。

首先,我国金融机构的发起设立都实行严格的管制,虽然银监会鼓励民间资本和外资入股商业银行,如2010年9月出台相关措施鼓励民间资本参与重组高风险农信社,但却明确要求单个企业及其关联方持股比例不得超过20%。这导致数以十万亿的民间资本只能游离在监管系统之外,以非正规金融方式运营。其次,民间资本的投资渠道匮乏,没有释放通道。由于各种原因,对很多预期利润率较高和发展前景看好的行业,如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和市政工程项目的投资等,民间资金不能或难以进入,民间资本的投融资领域被严重压缩。存款利率较低的同时,还要缴纳20%的利息所得税,存款资金的实际收益减少,加之股市震荡、楼市新政,使得民间资金投资渠道越发狭窄,将闲置资金投向民间借贷领域成为这些资金仅剩不多的高收益投资渠道之一。

2010年以来,央行收紧银根的系列宏观调控举措和国际形势的恶化,使银行普遍感到资金紧而惜贷。据测算,存款准备金率每上调0.5个百分点,将冻结银行资金2 000亿~3 000亿元;贷款基准利率每提高0.25个百分点,增加利息费用支出120亿元,使企业和项目建设再度遭遇融资难。而据广东省经信委调查显示,全省79.6%的中小企业存在流动资金缺口,且因缺乏抵押物向银行贷款难,而纷纷转向民间借贷。在央行应对通货膨胀、执行持续紧缩的货币政策的宏观环境下,民间借贷的需求更加旺盛,2010年和2011年两年,民间借贷规模增长率都在30%以上。目前中小企业获得银行贷款的满足率不到40%,通过民间融资方式筹资的企业高达77.3%,占企业融资规模的50%左右。民间借贷逐步演变成私营业主、个体工商户和民营企业缓解资金供需矛盾的重要手段,对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促进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此外,从经济学的角度看,民间借贷通过“熟人关系”可以有效地减少借方和贷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且其具有抵押门槛低甚至不需要抵押,借贷合约(协议)期限灵活、手续简便等特点,具有很多正规金融无法比拟的优势。

2.个别地区爆发的民间借贷危机凸显了规范发展民间借贷的紧迫性,但不能因此而全盘否定民间借贷。

随着民间借贷规模的急剧扩张,监管步伐跟不上,2011年以来局部地区酿成了借贷危机,其典型代表一是温州,二是鄂尔多斯。

温州的民间借贷有一个显著特点,那就是形成了一批专业从事放贷的“中介人”或者起类似作用的“担保公司”。这些“掮客”的出现打破了传统民间借贷借方和贷方直接面对面洽谈、签订借款合同(协议)的方式,一方面“掮客”出面以隐蔽的方式向亲朋好友集资,聚沙成塔,大大提高了单笔借贷的可达到的资金额度,同时又通过自身较广的人脉关系扩展了有效的贷款范围;另一方面,中介的介入逐步加长了民间借贷的借贷链条,信息不对称风险越积越大,同时借贷链条延伸过长而又缺乏足够的监管和风险控制,一旦中间某一个环节出现断裂,即可能像“次贷”危机那样引发连锁反应,一损俱损。

而鄂尔多斯民间借贷的问题在于借贷资金大量涌入非实体经济内,过度投机。由于该市独特的资源优势,民间资本积累呈爆发式增长,迅速聚集了数以千亿元的资金。由于民间投资缺乏专业的人才管理,极易出现追逐热点领域的投机行为,恰逢2010年房地产投资热潮,仅一年该市房地产投入就达到314亿元,同比增长35%,且80%的房地产开发资金来源于民间借贷。在开发商和民间借贷的共同导演下,鄂尔多斯楼市经历了长达五六年的狂奔。2010年全市商品住宅均价达到4 479.6元/平米,同比增长超过9%。2011年起,风云骤变,宏观调控史无前例地收紧,国家以前所未有的力度调控房价,致使鄂尔多斯的房地产生意迅速冷却,房价骤跌,房地产资金断裂,从而引发了一系列民间借贷危机。

此外,温州与鄂尔多斯的民间借贷也有共同点,那就是当地的黑恶势力和部分官员也介入其中,加剧了借贷危机的演变。由于种种原因,民间借贷的利率很高,年化利率一般都会超过法律规定的银行同期贷款利率的4倍,特别是短期拆解的“过桥型”借贷,年化利率更是惊人,往往具有“高利贷”的性质。而为了保证民间借贷“无限责任”的实施,高利贷常常与黑社会关系纠葛,暴力收贷现象时有发生,例如2011年9月27日跳楼自杀的温州正得利鞋业有限公司老板沈奎在跳楼前三天每天被民间借贷的债权人跟踪追债并遭遇恐吓,精神几近崩溃。除了黑恶势力,一些腐败官员经不住利益诱惑,也参与到民间借贷之中。前银监会主席刘明康曾经指出,一些中小企业家就是不选择破产保护,而是执意要“跳楼”、“跑路”,就是因为民间借贷当中出现了官商勾结。

民间借贷中介的发展乱象及借贷资金流入非实体经济大肆投机是民间借贷由活跃演变成危机的重要原因,黑恶势力及官商勾结则是借贷危机恶化的重要因素,反观东莞乃至广东目前的民间借贷情况,资金主要流向中小企业实体经济,总体风险可控,只要规范发展,民间借贷能发挥应有作用。

五、推动民间借贷规范化、阳光化发展的几点建议

1. 修订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民间借贷的法律地位。

一些国家和地区制定了针对民间融资的法律法规,如我国香港地区有《放债人条例》,南非有《高利贷豁免法》。据悉,我国目前紧锣密鼓研究制定的《贷款通则》(修订送审稿)和《放贷人条例》(送审稿),最大看点就是民间借贷阳光化。最近国家批准设立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也正是体现了这样的长远意图。加快立法步伐,修订相关法律,使民间借贷合法化、阳光化。一方面,保护和引导合法的民间借贷活动;另一方面,对于那些乘人之危、攫取高额暴利的高利贷者,则予以坚决打击,以有效维护社会安定和金融秩序。

尤为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国家将小额贷款公司定性为一般工商企业,而非金融机构,这意味着小额贷款公司享受不到金融机构在融资和运营中的优惠待遇。税负重、回报率低导致投资者所需缴纳的税项包括25%的企业所得税和5.56%的营业税及附加税,合计利息收入的30%就要用来缴税,远高于其他金融机构,很大程度上挫伤了民间资本开办村镇银行的积极性。因此,加大对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适当放宽小额贷款公司单一投资者持股比例限制,拓宽小额贷款公司资金补充渠道,支持有条件的省市开展小额贷款公司改制为村镇银行试点是接下来相关法律法规修订迫在眉睫之处。

2. 政府应加强对民间借贷行为的规范引导。

政府部门应对民间借贷予以正确引导,堵疏结合。对正常的民间融资,在民间借贷活跃的地区,如东莞,可先行设立相应管理机构,为借贷双方当事人提供咨询和指导,并对因借贷引起的纠纷进行调解;增强政府对民间资本市场流动性的可控度,对民间借贷资金的贷出流向和数额进行统计和监控,有利于政府行业政策的贯彻,防控民间借贷资金流向非法领域。对于以诈取他人钱财为目的的高利贷、非法集资、金融诈骗等扰乱金融秩序的行为则加以严格禁止和查处。

3. 鼓励银行机构以金融创新为突破口,改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

首先,形成全新的信贷管理理念,重视扶持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发展,创新贷款方式,扩大授信范围。其次,针对当前贷款担保方式单一、以房地产抵押为主的问题,结合中小企业自身特点,放宽抵押资产范围,探索采用无形资产、股权、商业汇票、应收账款、项目本身和在建工程等多种抵押方式来解决中小企业抵押资产不足问题。力争在各类权利质押、票据质押、应收账款质押、股权质押、动产质押等担保方式上取得突破。最后,加快中间业务品种的开发,充分发挥银行信贷中介职能,加快信用证、委托贷款、票据、保函、保证金、代理业务等产品的延伸,为企业直接和间接融资提供信用支持。

4. 完善信用担保体系。

完善信用担保体系,发展多种所有制信用担保机构,不仅有政府出资筹建的,还有民营以及联合经营等多种形式,使得信用担保机构能有效地为民间融资服务。要加强对融资性担保机构的监管,相关部门尽快制定出台《融资性担保机构管理办法》,建立健全明确的担保监管机制,督导建立行业自律组织,引导其规范发展。对规模较大、中小企业融资担保能力较强的担保机构,鼓励其在担保业绩、服务水平、管理制度、风险控制等方面不断创新发展。同时要扩大抵押担保品范围。一是简化手续,降低费用,完善土地、房屋、设备等物权作为抵押担保品的制度体系。二是鼓励使用发明权、专利权、商标权等知识产权作为抵押担保品。此外,要积极探索将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应收账款、仓单订单等纳入抵押品范畴。要落实好对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免征营业税、准备金提取和代偿损失税前扣除的政策,鼓励各级财政支持力度,综合运用资本注入、风险补偿和奖励补助等方式,提高担保机构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担保能力。此外,还要完善我国企业和个人的征信系统,将企业各种财务和运作信息统一管理,使企业信息透明化,减少借贷双方的信息不对称。

另外,应加强正确的社会舆论导向,倡导民众向正规、合法的渠道融资。加强金融知识和舆论宣传教育,对民间融资的潜在风险进行必要提示。利用典型案例,充分揭示地下钱庄、非法集资等的危害性,提高民众金融风险意识。

摘要:本文分析了民间借贷中介的发展乱象, 认为借贷资金流入非实体经济大肆投机是民间借贷由活跃演变成危机的重要原因。为促进民间借贷的规范化、阳光化发展, 政府应在立法执法、金融创新、完善担保、舆论宣传等方面有所作为。

关键词:民间借贷,利率决定机制,借贷规范化,金融创新

参考文献

[1].刘慧兰.关于完善我国民间借贷法律体系的思考.金融发展评论, 2010;4

[2].梁亚, 赵存耀.“民间借贷”的法律边界——以温州“跑路潮”为背景.南方金融, 2012;1

[3].孙亮, 李炎军.当前民间借贷的状况和对策研究.新金融, 2012;1

中国民间借贷法律政策 篇5

2015年8月6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最近的《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为审理这类案件提供了依据。上海五色土就人们对自然人借贷合同中最关心的利息、违约金等做相关分析,与1991年的《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比较。

一、浮动利率变为固定利率

1991年《意见》第六条:民间借贷的利率最高不得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四倍(包含利率本数),超出部分的利息不予保护。

2015年《规定》第二十六条: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未超过年利率24%,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约定的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36%,超过部分的利息约定无效。五色土点评:将36%的比例替代基准贷款利率的四倍作为利率保护上限,划了“两线三区”,24%以下为司法保护区,24%-36%之间为自然债务区,36%以上为无效区。2015年上海民间借贷的利率行情在年18%左右,低于24%的水平线。

二、自然人借贷直接的利息约定

1991年《意见》第八条:借贷双方对有无约定利率发生争议,又不能证明的,可参照银行同类贷款利率计息。借贷双方对约定的利率发生争议,又不能证明的,可参照本意见第6条规定计息。

2015年《规定》第二十五条:借贷双方没有约定利息,出借人主张支付借期内利息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自然人之间借贷对利息约定不明,出借人主张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五色土点评:以后自然人之间的借贷必须明确利息,否则将得不到保护。三:逾期利率的计算

1991年《意见》第九条:公民之间的定期无息借贷,出借人要求借款人偿付逾期利息,或者不定期无息借贷经催告不还,出借人要求偿付催告后利息的,可参照银行同类贷款的利率计息。

2015年《规定》第二十九条:既未约定借期内的利率,也未约定逾期利率,出借人主张借款人自逾期还款之日起按照年利率6%支付资金占用期间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五色土点评:将逾期利率固定,但是不约定逾期利率是不能最大限度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

此外,以前利率虽然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四倍,但债务人要求退还已经支付的利息,法院是不支持的,但是《规定》明确了借款人请求出借人返还已支付的超过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

为正确审理民间借贷纠纷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等相关法律之规定,结合审判实践,制定本规定。

第一条 本规定所称的民间借贷,是指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及其相互之间进行资金融通的行为。

经金融监管部门批准设立的从事贷款业务的金融机构及其分支机构,因发放贷款等相关金融业务引发的纠纷,不适用本规定。

第二条 出借人向人民法院起诉时,应当提供借据、收据、欠条等债权凭证以及其他能够证明借贷法律关系存在的证据。

当事人持有的借据、收据、欠条等债权凭证没有载明债权人,持有债权凭证的当事人提起民间借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被告对原告的债权人资格提出有事实依据的抗辩,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原告不具有债权人资格的,裁定驳回起诉。第三条 借贷双方就合同履行地未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事后未达成补充协议,按照合同有关条款或者交易习惯仍不能确定的,以接受货币一方所在地为合同履行地。

第四条 保证人为借款人提供连带责任保证,出借人仅起诉借款人的,人民法院可以不追加保证人为共同被告;出借人仅起诉保证人的,人民法院可以追加借款人为共同被告。

保证人为借款人提供一般保证,出借人仅起诉保证人的,人民法院应当追加借款人为共同被告;出借人仅起诉借款人的,人民法院可以不追加保证人为共同被告。第五条 人民法院立案后,发现民间借贷行为本身涉嫌非法集资犯罪的,应当裁定驳回起诉,并将涉嫌非法集资犯罪的线索、材料移送公安或者检察机关。公安或者检察机关不予立案,或者立案侦查后撤销案件,或者检察机关作出不起诉决定,或者经人民法院生效判决认定不构成非法集资犯罪,当事人又以同一事实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

第六条 人民法院立案后,发现与民间借贷纠纷案件虽有关联但不是同一事实的涉嫌非法集资等犯罪的线索、材料的,人民法院应当继续审理民间借贷纠纷案件,并将涉嫌非法集资等犯罪的线索、材料移送公安或者检察机关。

第七条 民间借贷的基本案件事实必须以刑事案件审理结果为依据,而该刑事案件尚未审结的,人民法院应当裁定中止诉讼。

第八条 借款人涉嫌犯罪或者生效判决认定其有罪,出借人起诉请求担保人承担民事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

第九条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可以视为具备合同法第二百一十条关于自然人之间借款合同的生效要件:

(一)以现金支付的,自借款人收到借款时;

(二)以银行转账、网上电子汇款或者通过网络贷款平台等形式支付的,自资金到达借款人账户时;

(三)以票据交付的,自借款人依法取得票据权利时;

(四)出借人将特定资金账户支配权授权给借款人的,自借款人取得对该账户实际支配权时;

(五)出借人以与借款人约定的其他方式提供借款并实际履行完成时。第十条 除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外,当事人主张民间借贷合同自合同成立时生效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但当事人另有约定或者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十一条 法人之间、其他组织之间以及它们相互之间为生产、经营需要订立的民间借贷合同,除存在合同法第五十二条、本规定第十四条规定的情形外,当事人主张民间借贷合同有效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第十二条 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在本单位内部通过借款形式向职工筹集资金,用于本单位生产、经营,且不存在合同法第五十二条、本规定第十四条规定的情形,当事人主张民间借贷合同有效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第十三条 借款人或者出借人的借贷行为涉嫌犯罪,或者已经生效的判决认定构成犯罪,当事人提起民事诉讼的,民间借贷合同并不当然无效。人民法院应当根据合同法第五十二条、本规定第十四条之规定,认定民间借贷合同的效力。担保人以借款人或者出借人的借贷行为涉嫌犯罪或者已经生效的判决认定构成犯罪为由,主张不承担民事责任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据民间借贷合同与担保合同的效力、当事人的过错程度,依法确定担保人的民事责任。

第十四条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人民法院应当认定民间借贷合同无效:

(一)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又高利转贷给借款人,且借款人事先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的;

(二)以向其他企业借贷或者向本单位职工集资取得的资金又转贷给借款人牟利,且借款人事先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的;

(三)出借人事先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借款人借款用于违法犯罪活动仍然提供借款的;

(四)违背社会公序良俗的;

(五)其他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效力性强制性规定的。

第十五条 原告以借据、收据、欠条等债权凭证为依据提起民间借贷诉讼,被告依据基础法律关系提出抗辩或者反诉,并提供证据证明债权纠纷非民间借贷行为引起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据查明的案件事实,按照基础法律关系审理。当事人通过调解、和解或者清算达成的债权债务协议,不适用前款规定。第十六条 原告仅依据借据、收据、欠条等债权凭证提起民间借贷诉讼,被告抗辩已经偿还借款,被告应当对其主张提供证据证明。被告提供相应证据证明其主张后,原告仍应就借贷关系的成立承担举证证明责任。

被告抗辩借贷行为尚未实际发生并能作出合理说明,人民法院应当结合借贷金额、款项交付、当事人的经济能力、当地或者当事人之间的交易方式、交易习惯、当事人财产变动情况以及证人证言等事实和因素,综合判断查证借贷事实是否发生。第十七条 原告仅依据金融机构的转账凭证提起民间借贷诉讼,被告抗辩转账系偿还双方之前借款或其他债务,被告应当对其主张提供证据证明。被告提供相应证据证明其主张后,原告仍应就借贷关系的成立承担举证证明责任。

第十八条 根据《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一百七十四条第二款之规定,负有举证证明责任的原告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经审查现有证据无法确认借贷行为、借贷金额、支付方式等案件主要事实,人民法院对其主张的事实不予认定。

第十九条 人民法院审理民间借贷纠纷案件时发现有下列情形,应当严格审查借贷发生的原因、时间、地点、款项来源、交付方式、款项流向以及借贷双方的关系、经济状况等事实,综合判断是否属于虚假民事诉讼:

(一)出借人明显不具备出借能力;

(二)出借人起诉所依据的事实和理由明显不符合常理;

(三)出借人不能提交债权凭证或者提交的债权凭证存在伪造的可能;

(四)当事人双方在一定期间内多次参加民间借贷诉讼;

(五)当事人一方或者双方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参加诉讼,委托代理人对借贷事实陈述不清或者陈述前后矛盾;

(六)当事人双方对借贷事实的发生没有任何争议或者诉辩明显不符合常理;

(七)借款人的配偶或合伙人、案外人的其他债权人提出有事实依据的异议;

(八)当事人在其他纠纷中存在低价转让财产的情形;

(九)当事人不正当放弃权利;

(十)其他可能存在虚假民间借贷诉讼的情形。

第二十条 经查明属于虚假民间借贷诉讼,原告申请撤诉的,人民法院不予准许,并应当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二条之规定,判决驳回其请求。

诉讼参与人或者其他人恶意制造、参与虚假诉讼,人民法院应当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一条、第一百一十二条和第一百一十三条之规定,依法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应当移送有管辖权的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单位恶意制造、参与虚假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对该单位进行罚款,并可以对其主要负责人或者直接责任人员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应当移送有管辖权的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一条 他人在借据、收据、欠条等债权凭证或者借款合同上签字或者盖章,但未表明其保证人身份或者承担保证责任,或者通过其他事实不能推定其为保证人,出借人请求其承担保证责任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第二十二条 借贷双方通过网络贷款平台形成借贷关系,网络贷款平台的提供者仅提供媒介服务,当事人请求其承担担保责任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网络贷款平台的提供者通过网页、广告或者其他媒介明示或者有其他证据证明其为借贷提供担保,出借人请求网络贷款平台的提供者承担担保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第二十三条 企业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以企业名义与出借人签订民间借贷合同,出借人、企业或者其股东能够证明所借款项用于企业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个人使用,出借人请求将企业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列为共同被告或者第三人的,人民法院应予准许。

企业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以个人名义与出借人签订民间借贷合同,所借款项用于企业生产经营,出借人请求企业与个人共同承担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第二十四条 当事人以签订买卖合同作为民间借贷合同的担保,借款到期后借款人不能还款,出借人请求履行买卖合同的,人民法院应当按照民间借贷法律关系审理,并向当事人释明变更诉讼请求。当事人拒绝变更的,人民法院裁定驳回起诉。

按照民间借贷法律关系审理作出的判决生效后,借款人不履行生效判决确定的金钱债务,出借人可以申请拍卖买卖合同标的物,以偿还债务。就拍卖所得的价款与应偿还借款本息之间的差额,借款人或者出借人有权主张返还或补偿。第二十五条 借贷双方没有约定利息,出借人主张支付借期内利息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自然人之间借贷对利息约定不明,出借人主张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除自然人之间借贷的外,借贷双方对借贷利息约定不明,出借人主张利息的,人民法院应当结合民间借贷合同的内容,并根据当地或者当事人的交易方式、交易习惯、市场利率等因素确定利息

第二十六条 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未超过年利率24%,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约定的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36%,超过部分的利息约定无效。借款人请求出借人返还已支付的超过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第二十七条 借据、收据、欠条等债权凭证载明的借款金额,一般认定为本金。预先在本金中扣除利息的,人民法院应当将实际出借的金额认定为本金。第二十八条 借贷双方对前期借款本息结算后将利息计入后期借款本金并重新出具债权凭证,如果前期利率没有超过年利率24%,重新出具的债权凭证载明的金额可认定为后期借款本金;超过部分的利息不能计入后期借款本金。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24%,当事人主张超过部分的利息不能计入后期借款本金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按前款计算,借款人在借款期间届满后应当支付的本息之和,不能超过最初借款本金与以最初借款本金为基数,以年利率24%计算的整个借款期间的利息之和。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支付超过部分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第二十九条 借贷双方对逾期利率有约定的,从其约定,但以不超过年利率24%为限。

未约定逾期利率或者约定不明的,人民法院可以区分不同情况处理:

(一)既未约定借期内的利率,也未约定逾期利率,出借人主张借款人自逾期还款之日起按照年利率6%支付资金占用期间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二)约定了借期内的利率但未约定逾期利率,出借人主张借款人自逾期还款之日起按照借期内的利率支付资金占用期间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第三十条 出借人与借款人既约定了逾期利率,又约定了违约金或者其他费用,出借人可以选择主张逾期利息、违约金或者其他费用,也可以一并主张,但总计超过年利率24%的部分,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第三十一条 没有约定利息但借款人自愿支付,或者超过约定的利率自愿支付利息或违约金,且没有损害国家、集体和第三人利益,借款人又以不当得利为由要求出借人返还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借款人要求返还超过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除外。

第三十二条 借款人可以提前偿还借款,但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浅议有效规范民间借贷的对策 篇6

【关键词】民间借贷;利率;监管

民间借贷是银行信用和合作信用的有益补充,可以让城乡市场更加活跃,在促进农村经济、中小企业以及个体经济上发挥着极其关键的作用。但是,要充分认识到民间融资活动造成的消极影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通过对民间借贷的规范,引导民间融资进入正确的发展轨道,确保其作用得到发挥

一、民间借贷存在的问题

1.法律地位不明确

由于一直以来民间借贷都处在灰色地带,未在法律层面上进行明确。直到现在,缺少一部专门规范民间借贷行为的法律法规,只有《宪法》《民法》《合同法》和相关司法解释与行政法规。因为涉及范围很窄,缺少明确的层级,所以很难应用于实践中。同时,也没有对犯罪界限进行严格区分,导致不能让民间借贷发展的需求得到满足。

2.民间借贷利率不断上涨

分析我国经济增长趋势可知,现阶段正规金融机构可贷资金远远不能满足社会融资的需求量,很多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都不具备银行贷款条件,不能在正规金融机构处获得资金。这样导形成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而民间借贷由于门槛较低、手续简便,因而获得了快速发展,借贷双方大多以信用为主,不用担保和抵押,是中小企业融资的重要途径。由于市场需求越来越大,导致民间借贷的利率也随着不断提升。

3.易引发资金恶性循环

一般来说,民间借贷的期限并不长,借入方也没有将资金返还时间明确下来,借方也很少考虑对方的信用水平。双方只考虑当前,资金链容易出现断裂,当借入方由于运营失败导致无法按时偿债时,将发生“借新债还旧债”的恶性循环。现实中有着向小额贷款公司贷款在还银行贷款,然后继续向银行贷款再还小额贷款公司贷款的“过桥”贷款。这样一来,银行信贷资金也就转变为民间借贷资金,导致金融风险系数加大,一旦发生系统性风险以后,民间金融机构融资产生的风险将转移给银行体系。

4.监管不到位

因为民间资本不包含在体制范围之内,无法进行观测和监控,同时民间融资利率由借贷双方进行约定,从而增加了政府宏观调控的难度。因为监管不到位,所以很难将借贷数据准确统计出来。民间借贷分布广泛,数据来源众多,央行只有大致估算了解其规模,不能实时监测,为国家宏观调控带来困难。此外,民间融资运行也不规范,容易被当作非法集资的工具,为社会的稳定带来威胁。

二、规范民间借贷的对策

1.制定民间借贷的单行法

第一,在法律层面上明确民间借贷的地位,纳入到法律调整的范围之中,确保民间资本运行的规范性;第二,建立完善的民间借贷法律体系,如《民间借贷法》《放贷人管理条例》《私募基金管理办法》《企业委托贷款管理办法》等,规定民间融资中双方的义务与权力;第三,完善个人信用评价体系,让民间借贷主体能够利用征信系统,掌握对方信用状况,降低借贷风险,从而有效减少纠纷。并将民间借贷在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资金使用效率、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上的作用发挥出来。

2.建立利率定价机制

通过利率定价机制的建立,将合理的利润空间确定下来,以此抑制民间借贷中的高息投机行为。对于利率机制的制定,除了要出台相应办法以外,还要严格监督其运行状况。同时,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一刀切”。此外,还要建立预警机制,对民间借贷的利率定价进行规范,对民间借贷中的“高息”行为加以抑制。当前,我国还有着资金供求失衡的问题,无法有效利用资金,因此要主动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资金供需扭曲的问题,让民间借贷利率更加合理,确保民间借贷行为的合法性,让民间借贷能够进入正常的金融活动中。

3.规范民间借贷合同

从大部分民间借贷合同来看,均缺少法律规定的法律形式。在《合同法》中虽然规定了应采用书面形式,但是由于民间借贷多出现在经常性经济关系中,因此省去了很多程序,这样很难保证合同内容的规范性。尤其是个别民间借贷还有口头协议,只要发生纠纷,加大了解决的难度。因此,对于民间借贷单行法的制定,必须规定要使用书面形式,避免出现口头协议。此外,还要明确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从而更好的维护当事人的权力,保证双方都能跟承担起各自的义务,让交易安全进行。

4.健全监管体制

第一,将监管主体明确下来。现阶段我国主要采用分业监管的方法監管正规金融市场,民间借贷也可以使用这种方法,将民间借贷监管主体明确下来,防止发生交叉管辖的现象。当前,我国民间借贷的主体包括“一行三会”和工商管理部门,在民间金融监管上,也要实行分业监管的模式,并将地方政府的作用发挥出来,加强其防范地方金融风险与维护金融稳定的责任;第二,采用网络监管的方法。自进入网络时代以后,需要将网络的优越性发挥出来,建立其政府监管、行业自律、自我约束以及社会监督相互配合的监管网络,实现信息的联网;第三,完善监管方法。因为民间借贷方式多种多样,对此监管方法也要因地制宜,如政府监管要将事实作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依法对其规范保障;行业监管通过结合行业规范与惩罚的机制来自律,以此避免出现风险。由于民间借贷复杂多变,在监管的过程中,还要做到事前防范、事中监督和事后惩罚。

三、结语

总之,解决民间借贷法律问题,规范民间借贷行为,除了要靠国家法律机关以外,还需要全社会各方都参与进来,共同努力,在不断的实践与改革中寻求突破。如此一来,才能真正解决民间借贷中的问题,让民间借贷行为得到有效规范,充分发挥出民间借贷的作用,为社会经济的发展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关于规范和正确引导民间借贷行为的司法建议[J].山东审判,2014,(01):59-60.

试析民间借贷的法律风险 篇7

1 民间借贷的立法现状

当前, 我国虽未对民间借贷形成专门立法, 但是从一些部门法中对民间借贷进行了规范, 提供了一定制度保障, 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1 部分法律承认民间借贷的合法地位

我国《宪法》、《物权法》中明确指出市场主体具有运用自有资产进行借贷交易获取利益的权利;《合同法》、《民法通则》等法律承认具备真实意思表示的民间借贷具有法律效力, 明确了合法的民间借贷受到法律保护;根据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发布的有关文件规定, 汽车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和小额贷款公司等非金融企业均可作为民间借贷的主体。

1.2 部分法律规范了民间借贷行为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规定民间借贷的利率最高不得超过同期银行贷款利率的4倍, 限制了高利贷行为;我国《刑法》对于违反《证券法》、《公司法》等法律的非法集资行为设立了“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集资诈骗罪”等罪名。《公司法》则限制公司向其高管人员借款。《外汇管理条例》严禁国际热钱擅自改变结汇资金用途, 进人民间借贷领域。

1.3 部分法律严格限制了民间借贷行为

如《非法金融机构和非法金融业务活动取缔办法》规定对包括非法发放贷款行为在内的非法金融业务活动要予以取缔, 这成为认定民间借贷行为非法的最主要依据。《贷款通则》第61条也明令禁止非金融企业从事借贷行为。

2 民间借贷的法律风险

我国民间借贷所面临的法律风险主要源自私法和公法两个层面。

2.1 私法层面

首先, 对民间借贷的判断标准不一致。自治原则是民间借贷合法存在的基础, 就私法层面而言, 法律无需对民间借贷进行限制。但是, 由于法律与法律之间欠缺必要的统一性和协调性, 致使其对同一行为极有可能做出截然不同的评价结构, 加之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不同国家机关对同一案件选用的法律法规不尽相同, 所以导致处理结果大相径庭;其次, 基于诚信原则的民间借贷行为的纠纷颇多。民间借贷面临着诚信缺失的重大风险。一方面由于大部分于民间借贷不按照正规法律程序进行, 所以双方极易就还款利率、期限等事项产生纠纷, 另一方面民间借款的出借方未对贷款方的经济状况、借款用途进行详细审查, 同时借方会存在高利率放贷行为, 导致因违背诚信原则的民间借贷纠纷频频发生;其三, 借贷双方的法律意识淡薄, 借贷合同不规范。现阶段, 民间借贷仍以简便订约、口头约定等形式为主, 这样易导致在发生违约状况时, 债权人面临举证困难的窘境;其四, 法院对企业间的民间借贷行为持否定态度。

2.2 公法层面

就公法层面而言, 民间借贷不但会因其自身存在的不规范性而成为金融危机的诱因之一, 而且还容易导致违法犯罪的行为产生。首先, 民间借贷可能滋生集资诈骗行为。由于集资诈骗与民间借贷产生的原因有高度的相似之处, 所以在实践中出借方难以正确辨别借贷方是否存在集资诈骗行为;再次, 民间借贷行为面临触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法律风险。当前, 一部分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行为属于民间借贷行为, 由于公众融资具有普遍性, 导致民间借贷双方难以正确判断该行为是否属于正当、合法民间融资行为。

3 防范民间借贷法律风险的应对之策

3.1 建立完善民间借贷法律制度, 规范和引导民间借贷行为

我国应当采取多数国家和地区实行的单独立法例, 废止《贷款通则》, 制定单独的《放贷人条例》, 作为规范民间借贷的基础法律。建立“金融机构+贷款零售商”模式, 将达到一定规模的民间借贷纳入金融监管范畴, 进行管理、监测、引导和规范。另外, 有必要结合我国国情.修改完善《非法金融机构和非法金融业务取缔办法》相应的法律法规, 以推进和规范我国信贷供给市场体系的建设。

3.2 明确非金融企业问借贷行为的合法效力

明确非金融企业间借贷的法律效力, 是消减民间借贷法律风险的前提和基础。从实践来看, 目前大力培植的小额贷款公司和已经存在多时的典当行业事实上所从事的就是企业间的借贷, 《贷款通则》已名存实亡。我国金融管理部门应当废止《贷款通则》, 清理有关司法解释, 扩大民间借贷主体范围, 承认非金融企业之间借贷行为的法律效力。

3.3 制定正当民间借贷与集资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的区分标准

既要保护引导民间借贷的健康发展, 又要对可能与之伴随而生的违法犯罪行为予以打击。区分正当的民间借贷与非法集资行为, 应明确如下判断标准:首先, 两者目的不同。民间借贷目的是明确的, 一般是为了解决生产经营中的急需资金, 而非法集资只是借用民间借贷的形式, 非法集资者的目的多为非法获利, 往往最终演变为非法占有;其次, 两种行为的对象不同。民间借贷的对象有特定范围, 如亲戚朋友、熟人之间、业务伙伴等等, 涉及面一般不超出本地范围;而非法集资是针对不特定公众进行的借贷行为, 涉及面往往跨越多个行政区划;再次, 两者的资金来源不同, 合法的民间借贷以放贷人的自有资金从事借贷活动, 非法的借贷资金往往来源于同外热钱或者非法集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等。

3.4 完善民间借贷配套管理制度

首先, 加快民间借贷征信体系建设。将民间借贷纳入征信系统, 将民间借贷机构视同非银行类金融机构纳入征信系统, 设立放贷人子系统.向其开放登记、数据报送、查询等功能, 对其数据报送、查询使用行为进行监督检查;其次, 加大监测力度。应探索将民间借贷纳入金融统计监测范围, 以减弱民间借贷对宏观金融调控效果的冲击。

摘要:当前, 在我国现行法律体系中, 关于民间借贷的法律法规尚未得到完善, 许多法律法规之间存在不一致性和不协调性, 甚至某些法律法规的内容存在相互矛盾之处, 从而加大了民间借贷的法律风险, 严重影响到民间借贷以及我国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对民间借贷的立法现状及其存在的法律风险进行分析, 进而提出防范民间借贷法律风险的应对之策。

关键词:民间借贷,法律风险,防范措施

参考文献

[1]张立先.我国民间借贷法律风险及防范路径研究[J].金融发展研究, 2009 (1) .

[2]臧博, 何永新.民间借贷融资担保风险之法律研究[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1 (2) .

[3]张立先.我国民间借贷法律风险问题研究[J].理论学习-山东干部函授大学学报, 2009 (2) .

[4]李有星, 张传业.民间融资的含义、类型及其法律特征[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1 (3) .

民间借贷利率的法律规制 篇8

一、何为民间借贷及如何对待民间借贷

民间借贷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民间借贷仅指自然人之间的借贷。广义的民间借贷把所有正规金融机以外的资金借贷统称为民间借贷, 自然人、非金融机构法人以及其他组织之间进行资金融通的活动及非银行金融机构法人及其分支机构, 通过担保、租赁、典当、小额贷款等形式进行贷款业务, 都属民间借贷。笔者认为, 民间借贷应界定为:脱离国家监管, 与国家正规金融相对应的, 发生在自然人、非金融机构法人、非银行金融机构法人以及其他组织之间的借款合同。从广义概念理解民间借贷, 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 民间借贷属合同法律关系。

在民间借贷中, 借贷内容由借贷双方自由协商, 只要合意不违反公序良俗、不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 即为有效, 体现了意思自治和合同自由原则。且民间借贷是转移资金所有权的合同, 体现了出借人对自己财产的处分权。

(二) 民间借贷具有非正规性。

民间借贷的双方是自然人、非金融机构法人、非银行金融机构法人及其他组织, 而银行借贷的必有一方是银行。正是由于其主体具有非正规性, 民间借贷基本游离国家监管之外, 长期处于“地下”状态。

(三) 民间借贷具有双重作用。

一方面, 民间借贷确实一定程度上填补正规金融供应不足的缺陷, 对民营经济的发展, 特别是对中小企业的成长和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但另一方面, 民间借贷游离于国家监管之外, 成为官方监测和管理的盲区, 而其本身的自发性和盲目性极易推高借贷利率, 当利率水平超过借款人的利润率时, 借款人势必难以支付利息, 民间借贷资金一旦断裂不仅伤害实体经济, 而且危害社会稳定, 引发一系列经济、社会、法律、道德风险。

二、利率的规制是民间借贷规制的重点和关键

宏观上, 利率是一国重要的货币政策杠杆, 根据经济形势变化, 通过利率政策实现紧缩银根或者放松银根的目的, 从而达到宏观调控的目的。微观上, 利率是市场主体进行投资、决定其他经营行为的风向标。如马克思所说, 通过利率, “每一个人可以获知其它一切人的活动情况, 并力求使本身的活动与之相适应” (1) 。但是, 逐利性是货币资本的属性之一, 资金总是在流通中追求自身增值的最大化。没有外部机制的约束和引导, 相比于投资期间长、收益较低的项目, 民间借贷更偏好于投向回收快、收益高的项目, 倾向于追求短期的高效益, 这必然导致高利率。同时, 在高利率的诱惑下, 大量中介机构以各种形式涌入使民间借贷市场。中介机构的进入使得中间环节增多, 资金链条极容易断裂。一方面, 民间借贷利率决定了民间借贷法律关系各方预期, 对待民间借贷利率的态度决定了我国民间借贷市场的开放程度;另一方面, 民间借贷利率水平决定了民间借贷法律关系是否受法律保护。

三、我国规制民间借贷利率的缺陷

我国现行涉及到利率的相关规定散见于《民法通则》、《合同法》等法律法规、规章以及最高法院司法解释中。这些法律法规不仅零散而且过于原则, 不便实际操作, 有的规定甚至相互冲突、缺乏统一的指向性。如1991年颁布《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 (以下简称“《意见》”) , 第6条 (2) 就是民间借贷利率最高限额条款, 其他的法律或司法解释则却没有类似规定。又如对复利如何处理的规定:《意见》并未全部禁止复利的计算, 只是禁止谋取高利, 上限仍是第6条规定的4倍;而《民法通则意见》则对复利不予保护。

四、国家对民间借贷利率规制的路径选择

对民间借贷利率进行规制有其必要性, 主要有三种规制路径, 其一、高利贷是刑事犯罪的重要诱因;冲击银行业务, 影响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3) 走“行政管制为主, 刑事打击为辅”的路径。其二、从私法自由的限制上论证了国家对民间借贷利率规制的合理性, “民间借贷的市场性决定了其对私法制度的依赖, 对契约自由和诚实信用原则的膜拜。” (4) 其三、从民商事分立的角度, 将民间借贷分为普通的民事借贷和商事借贷。认为“民间借贷的专门立法应当只对那些以营利为目的且专门从事借贷业务的机构和个人的商事借贷行为进行规范, 重点是对主体准入、放贷利率、经营区域、放贷人的资金来源等加以规范”。 (5)

笔者认为, 规制民间借贷应选择第二种路径。第一, 民间借贷是合同法律关系, 利息作为货币资金交易的对价, 是借贷双方自由意志的体现, 应属私法规制范畴。实践也一再证明, 以行政手段对民间借贷进行打压管制, 本身就是民间借贷畸高的一个原因。第二, 民间借贷是以市场为导向的民间金融, 有补充正规金融不足的作用。其规制的路径不能比照正规金融的监管路径。其三, 对民间借贷利率合法性认定是一种事后的司法审查, 与经济部门事前的监督管理有所区别, 而且考虑到我国民商合一的立法体制, 笔者认为在法律规制层面不宜将民间借贷进行行民、商事区分。综上, 对民间借贷的规制, 应在私法自治原则的指导下, 对民间借贷利率进行引导和适度规制, 使民间借贷利率水平重返合理区间。

五、具体对策建议

基于以上分析, 要引导并合理规制民间借贷利率, 应该改变纯客观认定民间借贷高利的立法模式, 可借鉴《德国民法典》引入主观判断的做法。在德国法官一般引用《德国民法典》第138条第2款规定:“尤为无效的法律行为是, 被利用处于困窘情境、缺乏经验、欠缺判断力或显著意志薄弱而向另一方当事人或第三人承诺或履行与对待履行不相当的财产利益”认定高利贷。

具体制度设计上, 可借鉴香港阶梯利率的做法。香港地区实际上是规定了两个不同层次的利率限制, 违反不同层次的利率限制承担不同性质的法律后果。 (6) 对于超过年息60%的认定为高利贷, 直接入罪。而对于年息在48%-60%的推定为不公平交易, 法官根据情况决定是否有效。

笔者建议将德国的“价格暴利”和香港特区的“阶梯利率”两个制度结合起来并加以改造:超过一定利率, 直接认定为高利贷, 无需进行主观裁判就可断定高利贷部分无效在下一阶梯利率上至高利贷利率下, 根据实际情况看其是否有显失公平和有违诚实信用原则之情形判断其效力。在坚持“以客观认定为主”的前提下, 在个案中可引入“显失公平”和“诚实信用原则”进行主观认定, 构建对高利率进行主客观相结合的综合认定体系。

摘要:民间借贷并非立法用语, 其描述的是自然人、非金融机构法人、非银行金融机构法人以及其他组织之间进行资金融通的行为。民间借贷的利率实际是借款人使用贷款人资金的对价, 本应依法予以保护。但我国关于民间借贷利率最高限额的规定本身即存在固有的缺陷, 已经使民间借贷市场处于混乱不堪的状态。对民间借贷利率进行法律规制以最终规范民间借贷行为及民间借贷市场有其现实的必要性, 具体地, 一方面有必要修正我国关于民间借贷利率最高限额的现行规定, 香港《放债人条例》关于限制高利的“阶梯利率”的规定可资借鉴, 另一方面则有必要为司法提供必要的裁判指引, 以否定民间借贷中违反善良风俗的行为和暴利行为。

关键词:民间借贷,利率,法律规制

注释

1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 (上)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0:107.

22 该条规定的内容为“民间借贷的利率可以适当高于银行的利率, 各地人民法院可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具体掌握, 但最高不得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4倍 (包含利率本数) .超出此限度的, 超出部分的利息不予保护”.

33 刘新荣, 陈亚东.“高利贷的危害与政策回应”[J].当代经济管理, 2009.6.

44 席月明.“我国当前民间借贷的特点、问题及其法律对策”[J].政法论坛, 2012, 6 (3) .

55 岳彩申.“民间借贷规制的重点及立法建议”[J].中国法学, 2011 (5) .

民间借贷的法律规范 篇9

(一) 借条和欠条有很大的区别。

借条是借款人向出借人出具的借款书面凭证, 它证明双方建立了一种借款合同关系;而欠条是双方基于以前经济往来进行结算的一种结算依据, 它实际上是双方对过往经济往来的结算, 仅代表纯粹的债权债务关系, 并不代表借款合同关系。因此借据的标题应写成“借条”, 而不宜写“欠条”。

(二) 借据中应将双方约定的利率写入借条中。

法律规定, 民间借贷双方可在银行同期同档次贷款利率的4倍范围内约定利息。法律依据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第6条规定:民间借贷的利率可以高于银行的利率, 但最高不得超过银行同期贷款利率的4倍, 4倍以内受法律保护, 超出部分不予保护。《合同法》第211条规定: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对支付利息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 视为不支付利息。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约定支付利息的, 借款的利率不得违反国家有关限制借款的规定。如果没有将利率写入借条中, 一旦发生纠纷, 出借人的利息请求将得不到法院的支持。

(三) 借款时应将还款期限写入借据中。

借款期限是借据的重要内容, 但容易被忽略。借款在诉讼时效内受法律保护, 实践中却有很多出借人往往不知道“诉讼时效”的概念。理论界对借款没有约定还款期限的诉讼时效问题理解不一, 有人主张适用2年, 有的主张适用20年。因此, 为了保证债权安全回收, 借款人应将还款期限清楚地写入借条中, 如借款人逾期不归还借款的, 出借人应当在借款到期后2年内向其主张权利。

(四) 填写借条中应写出借人的全名, 借款内容表达清楚, 不能有歧义。

如张三向李四借款10万元, 几个月后, 张三归还李四1万, 遂将原借条撕毁, 张三重新为李四出具借条一份, 内容是:张三原向李四借款10万元, 现还欠款1万元。这里的“还”字既可以理解为“归还”, 又可以理解为“还 (hai) 欠”的意思。由此产生争议, 对出借人非常不利。

二、建议

(一) 民间借贷在金融部门的监管范围之内。

金融部门有义务加大这方面的宣传, 提高广大居民的法律意识, 正确认识民间借贷也是受法律保护的, 只要按法律规定约定利率, 出借人的债权是合法有效的。逐步引导民间借贷阳光发展, 以避免债权人的损失。

(二) 民间借贷在一定程度上是对正规金融的有益补充。

借贷一般是在熟人之间进行, 有方便、快捷的优点, 但同时也存在很大的风险, 最简单的形式是出具一个借据。建议金融部门将借据格式、内容制作一个范文贴在营业大厅的宣传栏内, 以便市民学习掌握。

(三) 民间借贷一旦发生风险, 只能起诉。

法院审理案件的依据是证据, 司法部门一定要做好宣传工作, 重点宣传法律常识, 比如欠条和借条的诉讼时效不同, 欠条的诉讼时效是自债务人出具时起就开始计算, 借条则不同, 在没有约定还款期的前提下, 出借人什么时候向法院起诉, 诉讼时效才开始计算。因此, 民间借贷当事人应加强法律知识学习, 才能维护好个人的利益。

(四) 强化利率管理, 进一步规范民间借贷。

人民银行、银监会、工商管理等要加强对民间借贷的管理, 允许在合理的利率范围内开展民间借贷, 严厉打击个别高利贷行为, 特别是对参与高利贷行为的机关干部, 政府部门要严肃查处, 以维护金融稳定和社会安定。

(五) 加强对民间借贷的规范化管理, 使之有序合法发展。

浅谈民间借贷合同的法律概念 篇10

我国众多学者对民间借贷问题的研究已颇为丰富,大体是从借贷主体、经济法学、金融学、民法学等不同的角度着手进行分类研究。对民间借贷合同主体的界定不一致,导致了学者们对民间借贷合同的内涵和外延理解存在很大差异,以前,大多数学者把民间借贷合同的主体界定为自然人之间,但是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研究的深入,民间借贷主体的范围不仅仅限定于自然人,还包括自然人与法人等。

借贷合同的主体不同,对借贷合同的划分也不同。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作为借贷方,其他法人、非法人组织以及自然人等作为受借款方,相互之间形成的正规借贷即银行借贷;而除了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以外的其他法人、非法人组织与自然人之间的借贷称为民间借贷。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民间借贷与银行借贷相比,是一种非正规的借贷,但其的确是民间金融的一种重要的形式,并且其便捷性和时效性更容易被公民所接受。在我国,借贷由银行借贷与民间借贷共同组成。

民间借贷主要是由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以外的主体之间的借贷,是一种高度私人化的借贷行为,是一方借贷给另一方本金,另一方如约返回本金并支付利息或仅支付本金的行为。民间借贷的雏形是信用制度。

二、民间借贷合同的特点

民间借贷的概念是相对于银行借贷等正规金融机构的借贷而言的,其特点如下:

第一、民间借贷合同的借款方具有不确定性。民间借贷合同的主体是除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以外的人,法律中虽然有规定即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不得作为借款方,但在实务中这一点规定却遭到质疑;但在银行贷款合同中,银行为确定的借款方。

第二、民间借贷合同为实践性单务合同。《合同法》第210条规定:“自然人之间的贷款合同,自贷款人提供借款时生效。”由此可知,民间借贷合同属实践性单务合同,借贷方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而受贷方则要如约还本付息。银行借款合同是诺成性双务合同,银行自银行借贷合同生效之日起,则要如约向受贷人提供贷款款项,而受贷方应该根据合同规定的期限向银行还本付息。

第三、民间借贷合同主要是无偿性合同。普遍存在于日常生活中的民间借贷合同主要是邻里、同学、亲属之间的无偿借贷合同,民间借贷中以高额利息作为借贷的合同也存在,但主流依然是无偿性合同。银行借贷合同为有偿性合同,这是因为银行是金融机构,有偿性合同是为了盈利,这是由银行的企业性质所决定的,企业建立的目的就是为了盈利,银行也不例外。

第四、民间借贷合同签订的形式具有随意性。民间借贷合同的订立是有双方当事人自愿平等协商订立的,借贷双方之间往往认识并且有一定的信任基础,其签订的借贷合同因而具有随意性;银行采用要式书面格式合同是国际上的惯例,银行借款合同的类型分为格式合同和要式合同。我国银行总行、分行和支行与客户签订银行借贷合同时,都采用总行制定的统一的格式和形式,受贷方与银行签订合同时不能就合同的格式提出修改的建议,只能选择接受或不接受。

三、结语

笔者认为,企业之间作为借贷双方为法律所禁止是科学合理的,这样有利于保护市场经济的稳定运行,而自然人之间、自然人与企业之间、自然人与其他组织之间的借贷合同只要是以平等自愿的初衷订立的,且利息率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都应该为法律所保护。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我国城市和农村地区的民间借贷呈现出发展壮大的趋势,民间借贷因其时效性快、方便快捷受到公民的普遍欢迎,并且对于数量众多的小中微型企业来讲,民间借贷作为其融资的一种快速有效的手段,可以促使其在短期内有效地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故民间借贷不仅不该被限制,反而应该为法律所保护并且规制其合理有效健康发展。政府应该对民间借贷进行一定程度的制约。维护私法自制是建立法治体系的的需要,在现在的中国社会中,国家有必要对社会生产生活进行干预,以防止市场的弊端以及市场失灵,但是国家对社会生产生活的干预一定要有限度,不能过度干预公民自由意志,因此要确立国家对私人生产生活的适度有效的干预,应该以私法自治原则作为指导同时,再上升到国家对公民生活的指导和干预。为了确保国家得以对私人的社会生产生活进行适度并且有效的干预,以保证法律规范体系的统一和强化对市场主体的保护,使公法规范进入私法体系对私法意思自治进行强制干预是有必要的,通过对宣告私法行为违反公法的强制性规定无效来达到私法与公法相互协调,共同促进社会进步,增进人民幸福。

参考文献

[1]梁慧星著.民法总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

[2]张玉敏主编.民法(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3]胡晓波.民间借贷的法律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

[4]戴建志.民间借贷法律实务[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民间借贷,如何防范法律风险 篇11

约定利率要合法

案例:在某机关上班的孙先生在一次朋友聚会中认识了某开发商李某。今年元月,李某因资金周转遇到困难,向孙先生借款20万元,双方约定:借款3个月。利息10%。协议签订后,孙先生如约将20万元交给李某。但李某并未在借款到期后向孙先生归还本金和利息。孙先生为此诉至法院,要求李某立即归还借款20万元以及所欠下的利息款2万元。法院认为。孙先生和李某有关利息的约定违反法律规定,判决李某向孙先生归还本金并支付4倍于同期银行贷款利率的利息。

说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中规定:民间借贷的利率可以适当高于银行的利率,各地人民法院可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具体掌握。但最高不得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4倍(包含利率本数)。超出此限度的,超出部分的利息不予保护。本案中,双方约定借款3个月,利息10%,已远远超过银行同期贷款利率的4倍,故超出部分得不到法院的支持。另外,需要提醒的是,利息必须在借据中写明,否则视为无息借贷。

房屋抵押需登记

案例:一心想为自己积蓄找个出路的某学校丁老师,借给做煤炭生意的王某20万元。双方约定借款期限为1年,利息4万元。为了防范风险,丁老师提出要求王某提供住房抵押,王某很爽快地答应,并从家中取来房产证交给丁老师。拿来房产证后。丁老师如约将20万元交给王某。谁知王某在拿到钱后,便以自己的原房产证遗失为由补办了房产证,后又将该房屋出卖给刘某。丁老师获悉后,以该房屋已设立抵押为由要求刘某退房,但法院却认为。丁老师和王某未办理房屋抵押登记。不能对抗第三人,据此驳回了丁老师的诉讼请求。

说法:根据《物权法》第九条、第一百八十条、第一百八十七条规定: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经依法登记,发生效力:未经登记,不发生效力,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以建筑物和其他土地附着物、建设用地使用权、土地承包经营权或者正在建造的建筑物抵押的,应当办理抵押登记。抵押权自登记时设立。房屋属于不动产。因此其抵押权的设立必须到房管部门办理登记,否则不能对抗第三人。

非法用途勿借款

案例:为了使闲置的资金保值,在某医院工作的李医生一直寻思着给自己积攒的20万元存款找个去处。而就在此时,做生意的老同学钟某找上门来,说自己准备开一家赌博游戏机室,想向他借款10万元,并允诺可以给予月息4分的高额利息。李医生虽然知道开赌博游戏机室违法,但是在高额利息的诱惑下。还是将钱借给了钟某。然而,钟某的游戏机室开业不到1个月便被公安机关查封了。李医生见此情形,赶紧向法院提起诉讼,但令他没有想到的是。法院不但没有支持他的诉讼请求,还对他进行了罚款。

说法:我国《民法通则》第九十条规定:合法的借贷关系受法律保护。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中明确规定:出借人明知借款人是为了赌博、走私等非法活动而借款的,其借贷关系不予保护。对双方的违法借贷行为,还可以予以训诫、收缴进行非法活动的财物和非法所得,并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处以罚款、拘留。本案中,李医生明知钟某借款用于开赌博游戏机室却仍然出借,这种借贷关系显然违法,当然得不到法律的保护。

借款到期莫忘讨

案例:2008年6月,王先生的同学赵某因资金周转不开向王先生借款20万元,并出具借条一份,载明还款期限为2008年12月30日前。借款到期后,赵某没有按约还款。王先生也没有急着催要。2011年元月,王先生因结婚需要钱,便多次向赵某提出还款要求,但每次赵某都以种种理由推脱。无奈之下,王某向法院提起诉讼。庭审中,赵某辩称该借款已超过诉讼时效,而王先生又无法提供证据证实其在诉讼时效内向赵某主张过权利,法院最终驳回了王先生的诉讼请求。

说法:《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五条、第一百三十六条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两年。诉讼时效期间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超过诉讼时效的,人民法院对其权利不予保护。由此可见,借款也是有“保质期”的,逾期行使可能就会“过期作废”。因此,切莫因碍于面子对这一“保质期”等闲观之,一再拖延催款时间,否则将丧失法律的保护,令自己后悔不迭。

延伸阅读:

一、借条、欠条和收条区别大

案例:某公司老板王某因资金周转困难向同乡李先生借款1万元,并给李先生出具条据一张,写明:“收条今收到李先生1万元。”事后,李先生要求王某还款。但王某辩称,自己曾借给李先生1万元,后借据丢失,因此还款时他向李先生出具了该收条。李先生吃了个哑巴亏。

提醒:“借条”代表的是一种借款合同关系,仅凭“借条”便可以很简单地证明借款关系,无需其他证据予以佐证。“欠条”是当事人双方经济往来的凭证,法律关系复杂,不能直接表明借款关系的存在,还需要持有人提供其他证据佐证。“收条”一般只能表明一方接收到对方的钱和物,并不能表明双方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因此,民间借贷应写明“借条”而非“收条”或“欠条”。

二、“还”字两音义不同

案例:孙先生向好友李某借款10万元,并出具了一张借条,载明“今借李某人民币10万元”。同年8月30日,孙先生向李某还款8万元,但还款时,李某未出具收条,而是让孙先生在借条后注明“8月30日还欠款8万元”。谁知不久,李某向法院起诉要求孙先生还款8万元。

提醒:这里涉及到一个多音字,“还”是读“huan”(音同“环”)还是“hai”(音同“孩”),不同的读法,意义自然不同。本案中的“还欠款8万元”既可以理解为尚欠款8万元。也可以理解为已归还欠款8万元。根据我国《合同法》规定,对文字理解有歧义的,应作出不利于文字提供一方的解释,很显然孙先生要想辩称自己已归还欠款8万元很难。因此,立字据时应尽量少用多音字或其他有两种以上不同解释的多义字。实在要用,应作出必要的说明。

三、警惕“李鬼”签名

案例:张某向王女士借款5万元。在王女士要求张某写借条时,张某以到外面找纸和笔为由离开现场。不久后,张某返回,并将一张已写好的借条递给王女士。王女士看到借条上借款数额无误后,便将5万元现金交给了张某。后来,王女士向张某索款时,张某却拒不认账,并称借条并不是他自己所写的,他也没有拿到王女士的5万元钱。

提醒:借条必须当面书写,当面签名,以免给一些别有用心、心怀叵测的人可乘之机。

四、借条空白不宜留太多

案例:赵先生向同学林某借款1万元,林某提出要赵先生写借条。赵先生想也没想,便跟林某说,你看怎么写就怎么写吧,写好后给我签名。于是,林某便将借条写好,赵先生看借款金额无误后,便签了名。后两人因故反目,林某持赵先生所签名欠条起诉赵先生归还借款100,000元,赵先生欲辩无言。后查明,林某在10,000后面留了适当空隙,在赵先生签名后便在后面加了一个“0”。

民间借贷的法律规制问题分析 篇12

一、民间借贷在我国的现状

民间借贷是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重要途径, 为中小企业解决金融危机产生了重要作用, 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的经济发展。西南财经大学等研究机构报告显示, 2013 年我国民间金融市场规模超过5 万亿元; 2014 年工信部公布的数据表明, 我国中小企业提供了50% 以上的税收, 创造了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 完成了70% 以上的发明专利, 提供了80% 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 占企业总数的99% 以上[2]。但是民间借贷也是一把双刃剑: 由于我国在民间借贷方面的法律规制存在较大疏忽, 随着民间借贷市场的发展规制问题的存在加剧了民间借贷的矛盾与纠纷。

二、民间借贷法律规制存在的问题

( 一) 法律规制不完善

我国民事法律法规在遵循自愿原则的基础上认可民间借贷的合法地位, 并规定了民间借贷的利率。但是, 目前我国法律体系中还没有专门针对民间借贷的法律规制, 一些有关民间借贷的规定还分散在《合同法》和最高人民法院1991 年和1999 年的两个司法解释中。因此, 在有关民间借贷方面的法律法规中, 缺少针对性的法律规制且现存的法律地位也较低。另一方面, 民间借贷方面的相关法规也没有根据我国经济发展和民间借贷发展做出合理调整和完善, 这就导致了民间借贷中权益保障措施的缺失。

( 二) 借贷双方缺乏法律意识

一方面, 贷款人缺乏诚信原则。有些企业在民间借贷后破产, 无力偿还借贷债务; 或者有些好逸恶劳的人利用空壳公司等形式, 以企业融资为由在民间到处借贷后潜逃。公安部数据显示, 2011 年1 月至9 月仅仅九个月的时间, 我国共立非法集资类案件1300 多起, 涉案金额高达133. 8 亿元[3]。另一方面, 放贷人缺乏风险意识。由于民间借贷基于人际关系基础, 大部分通过打欠条或口头约定与证明的形式进行, 手续简单, 有一定的缺陷, 当贷款人无力偿还款项或存在欺诈行为时, 放贷人无法提供有效的法律证据与资料, 导致自身权益无法得到维护。

( 三) 监管主体与范围不明确

我国金融监管的主体是中国人民银行, 但是我国法律所规定的监管范围并没有把民间借贷包括在内, 对于民间借贷形式、手续的规制和监管主体没有规定。民间借贷缺乏监管的现象导致了民间借贷市场诚信缺失的泛滥, 又使得放贷人投诉无门。

三、有效完善民间借贷法律规制的建议

( 一) 建立健全民间借贷法律体系

在依法治国的政策环境下, 为了保证民间借贷持续为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金融支持, 建立健全民间借贷法律体系是尤为重要的。一方面要制定完善且有针对性的民间借贷法律, 另一方面也要提高民间借贷法律的地位。在补充法律规制缺失的同时, 保证该法律制度得到有效实施与关注。

( 二) 加强法律知识的宣传

民间借贷的手续不正规、法律材料不充分是导致放贷人无法维护权益的直接原因, 而人们的风险意识机法律意识不足是根本原因。因此, 要全面加强法律知识的普及, 使民间借贷的参与者知法、守法、懂法, 树立依法维权的意识。

( 三) 明确规定监管主体

民间借贷法律制度强有力的执行离不开监管主体的参与, 因此, 应该严格明确民间借贷的监管主体。使民间借贷市场在严格、统一的监管下健康运行, 并使违反规制的参与者得到应得的惩罚, 使受害者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同时, 也要加强各部门之间的相互监督、相互制约, 明确的监管主体也可避免因界限模糊而导致各部门相互推卸。

四、结语

民间借贷在我国产生较早, 随着现代经济的飞速发展, 该借贷方式有效实现了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 为我国企业摆脱金融困境提供了资金支持和发展动力。但是由于我国法律体系的不完善和借贷市场中诚信原则的缺失, 导致了民间借贷市场难以健康发展。完善民间借贷法律体系、明确规定监管主体等措施可保障民间借贷的可持续发展, 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健康血液。

参考文献

[1]蔡宏伟.我国民间借贷规制法律问题研究[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5 (2) :70-75.

[2]齐欣.我国民间借贷的法律规制研究[J].中国经贸导刊, 2012 (6) :69-70.

上一篇:浪漫主义诗歌下一篇:访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