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思想特点

2024-06-25

青年思想特点(共12篇)

青年思想特点 篇1

1 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

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性、科学性和文化性是其三个基本属性, 明晰思想政治教育三个基本属性的具体内涵, 有助于深入剖析三者之间的逻辑关系。由于思政教育三个基本属性的具体指向存在差异, 因此, 对三者关系的梳理不仅有助于其基本理论的深入研究, 而且有助于理性解读三个基本属性的实践特征[1], 表现如下:

(1) 高校思政教育政治性

思想政治教育是特定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或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针对性的影响, 使其形成符合需要的思想品德或社会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上是统治阶级实现政治统治的合法性以及维持社会秩序的产物, 是阶级出现后政治生活对教育的一种影响。高校思政教育也不例外。因此,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治性表现在:第一, 政治任务性。第二, 内容映射统治阶级的政治理念。第三, 开展和运作依托政治权力。

(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

科学性是指对事物本质及其规律的真实反映, 具有客观性、真理性、系统性、可预见、可检验等特性。因此, 科学知识除了要在学术层面接受逻辑的反思和证明外, 还要在实际中接受社会实践的不断检验。因此, 思政教育的科学性本质上是指其实践性。其基本内涵是指思政教育依据对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揭示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促进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另外, 思政教育具有形式上的自主科学性, 表现为思政教育构建起了能反映思政教育现象及发展规律的科学体系和知识体系。

(3)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性

文化一般分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三大类。思政教育在社会结构中属于上层建筑的一部分, 因此, 其文化属性主要体现在:第一, 思政教育是一种以文化的形式存在文化现象;第二, 思政教育过程表现为以文化教化人;第三, 思政教育的文化影响力通过其文化功能产生。

2 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方面存在的问题

(1) 政治立场不够坚定, 政治意识上不够成熟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的初级阶段, 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这必然影响到高校青年教师的思想。表现在部分青年教师对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产生了怀疑, 对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道路这个重大问题的认识存在偏差, 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缺乏信心, 对于学校组织的政治学习活动感到厌烦、听不进去, 对自觉加入党组织愿望不强烈。甚至出现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将趋同的错误认识, 对社会主义优越性产生怀疑, 丧失兴趣;对基本国情、经济体制、民主政治等方面表现为无所谓的态度。

(2) 角色转化困难, 育人责任感不强

青年教师上讲台之前, 没有工作经验和社会经验, 这导致很多青年教师工作中角色转换发生困难, 仍然用学生的思维习惯和处事方法行事, 缺乏教师的身份认同, 尚处在教师适应期。普遍认为入职前两年被认为是适应期。廖素群的有关研究表明, 这个时期青年教师出现不适应现象的比例约为87.6%。调查显示青年教师在适应期的表现如下[2]:

另外, 有些青年教师育人责任感不强, 缺乏团结协作的精神。教书育人是教师法对教育从业者的法律约定。高校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和崇拜较高, 研究发现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的育人行为效果更好。但是, 高校三育人工作条例和规范在实践中流于形式, 不被重视。教师除传授专业知识外, 在思想、生活等方面和学生进行交流较少;另外, 有些教师在课堂上还发表一些不负责任的言论, 不能对我国当前社会转型期出现的社会问题进行正确的引导, 甚至人云亦云, 发牢骚、表达不满[3]。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观的正确树立。

(3) 科研和教学投入差异较大

高校的性质和功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高校教师需要走教学科研两条线。大学最根本的功能是教学和育人, 科研反哺教学。

当前许多高校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倾向, 导致很多刚入校青年教师热衷科研, 应付教学。这种认识偏差, 某种程度上是学校办学思想和定位的间接反映。所以, 许多大学把教授给本科生授课作为一个硬性约束条件, 以便保证教学质量。而作为教学生力军的青年教师, 如何科学处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 是高校必须面对的实际问题。

(4) 待遇以及发展诉求难解决

青年教师往往面临着结婚生子、安家发展等多方面的压力, 所以他们的期望待遇较高。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很多高校的青年教师在岗位津贴、绩效等激励性待遇方面相对较低。有关调查发现16.1%的青年教师认为本单位的津贴和奖金分配制度很公平或比较公平, 抱怨单位分配制度较不公平或很不公平的占31.6%。另外, 受社会上实用主义和急功近利思想的影响, 刚入职的青年教师对待遇的满意度普遍比较低。同时, 他们在个人发展方面能获取的资源也很有限, 有关个人发展和前途的机会相对较少。另外, 有关研究也表明福利保障、起步薪酬、生活环境等三项满意度因子与总体满意度均显著相关, 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466, 0.454和0.403;此外, 专业是否对口对青年教师的职业满意度也存在一定的影响:

由上表可以看出, 专业不对口与对口以及完全对口之间的满意度差异非常显著 (P<0.01) , 基本对口与完全对口之间差异也非常显著 (P<0.01) 。另外, 研究还发现, 专业是否对口与满意度之间显著相关[4]。

(5) 敬业意识淡化、师德滑坡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和社会的重大转型期, 一些社会不良影响渗透进高校, 部分教师丧失了作为教师的道德规范和教学基本规范, 导致授课各环节质量下降, 丧失了对学生的责任感。部分青年教师个人利益至上, 丧失了集体荣誉感。特别是部分青年教师专心副业, 导致授课精力无法集中, 敷衍了事;在学术上不求建树, 脱离了学科发展的方向, 丢失了作为高校教师的理论基础;另外, 社会上的不良影响导致部分年轻教师以教谋私, 在诸如考试等影响学生发展的问题上丧失原则, 导致人情分、礼品分等有害现象的存在。在重学历、重科研等不良风气的影响下, 部分青年教师重教书轻育人, 教学上则应付差事, 将主要精力放在考研、出国、关注自己的前途等。

3 高校青年教师思政教育的意义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广大青年教师走到高等教育教学研究的一线。他们学历高、视野宽、有激情,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育教学优势明显, 大多数青年教师严谨治学、为人师表, 责任意识和使命感强, 拥有良好的师德规范。但也存在诸如师德失范, 个人主义, 社会风气等不良影响, 不仅直接影响其自身的完善和发展, 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 也影响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

所以, 通过有效的思政教育, 合理引导青年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坚定服务理念, 树立教育事业的理想, 引导他们深谙国情, 实事求是, 构建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立足教师职业, 甘作人梯, 更多地参与社会实践, 将个人的发展融入到为祖国教育事业积极奉献的轨道中来, 使其自觉规范自身的言行, 践行言传身教、为人师表的良好风尚, 以卓越的敬业精神和优秀的教育品质影响学生, 从而为社会的发展培养合格的建设者。

摘要:高等教育是教育的重要形式和重要手段, 在学生知、心、行的形成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高校青年教师作为学生成长的直接参与者, 其思想和行为在学生成长中意义重大。加强青年教师思政教育迫在眉睫。文章分析了青年教师思政教育的特点, 归纳了当前我国高校青年教师的思政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 以及加强高校青年教师思政教育的意义。

关键词: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分析

参考文献

[1]高鸣, 施进华.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刍议[J].师德建设, 2006.8.

[2]廖素群.高等院校新教师入职心理的比较研究[J].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159-162.

[3]张民省, 关多义.高校青年教师的思政工作必须加强[J].思想教育研究.2002.3:19-21.

[4]朱新秤, 卓义周.高校青年教师职业满意度调查:分析与对策[J].高等教育研究.2005, 5 (26) .

青年思想特点 篇2

青年是最富有朝气、最富有创造性、最富有生命力的群体,是企业建设和发展的生力军。著名诗人臧克家先生曾说过:“青年是宝藏,青年是黄金,宝藏需要挖掘,黄金需要熔炼。”要发挥青年的聪明才智,调动青年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引领青年在企业生产建设中发挥生力军作用,就必须围绕青年的特点,紧密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创造性地、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加强对青年的理想信念教育和价值观教育

当前企业青年思想开放程度高、接受新事物能力强,知识面广、主体意识强,容易受到各种思想和文化的影响,既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质,也表现出思想不稳定性、价值观多元性。青年由于受自身条件、环境、教育和主观能动性不同的影响,其素质结构不可能完全一致。部分青年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发生错位,思想上存在着集体主义意识淡薄、对未来信心不足、不安心本职工作、过于重视索取、责任感淡化、进取意识不强等问题。

在做青年思想工作的方式方法上要增强针对性,突出实效性。客观把握青年的思想脉搏,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加强企业发展的形势任务教育,正面宣传企业的发展前景;引导青年员工用发展的目光看企业、看问题,消除青年员工思想认识上的困惑和顾虑,增强对企业发展的信心,提高青年员工面对改革的心理承受能力和综合素质。帮助青年克服急功近利,眼高手低的不良行为,1引导青年员工将个人理想、前途、需要与企业发展壮大有机联系起来,把个人的前途命运与企业的兴衰成败紧密结合在一起,把个人价值的实现融入到加快企业发展的实践中,自觉增强对企业发展的信心和责任感、紧迫感、使命感,充分调动他们的创业热情和潜能;帮助青年认清企业自身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讲解企业的决策部署、目标任务、主要措施,使他们坚定信心、扎实工作,从而凝聚人心,激发斗志,为企业改革发展创造稳定的内部环境。

二、加强对青年的业务素质教育

当代青年生逢其时,绝大多数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拥有最新的知识储备和独具特色的创新意识,在工作中能较快掌握业务流程和承担工作任务,在培养创新能力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他们有较强的求知欲,较普遍地存在着争强好胜心理。但由于大多青年生活条件优越,没有经过艰苦环境磨练,因此奉献意识不强,缺乏主人翁意识。当前企业中青年人数占整个职工队伍的比例不高,外来人才引不进,企业内部人才留不住,以致形成企业技术型管理人才缺位、高中级人才难与企业资质相匹配,导致人才链断缺、人才阶梯难以形成。

企业发展离不开富有进取精神并具有较强知识和技能的青年人才,而青年也需要通过不断学习来发展自我,实现自身价值。为提高青年的业务素质,应为青年搭建学习的平台,鼓励青年进行在职学习、参加继续教育,广泛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拓宽知识层面,优化知识结构,提高学历层次、文化素质,为企业发展提供智力保障。在观念和行为上汲取营养,培养青年员工脚踏实地的务实作风、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克己自律的良好品质、勤勉敬业的责任意识和开拓进取的创新观念,使青年进一步增强对企业的归属感、认同感、荣誉感、责任感。此外,企业应开展业务培训、岗位练兵,通过导师带徒、挂职锻炼、岗位交流、培训深造等方式,加强对青年的锻炼培养,使青年员工在学中干、干中学,认真研究专业知识和岗位技能,掌握促进企业发展的先进方法,在实践中摸索规律,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开发青年的创新能力,为企业发展提供新路子,提出好点子。

三、为青年提供锻炼的机会和工作的舞台

青年自信心较强,崇尚自强自立,具有强烈的表现欲,更多地体现出对自我成才、自我价值实现的渴望与追求,期望在工作上有发挥潜能的机会,渴望在公平、公正、公开的竞争环境中寻求发展,希望自己的付出、取得的成绩能得到领导和同事的肯定,获得更多荣誉、更高地位。

企业应当牢固树立“人人能成才、处处有舞台”的人才工作理念,拓宽人才成长通道,不拘一格重人才。人各有长处,只要用对地方,人人都是人才。要根据人才的不同特点,给予其相应的肯定,积极创造适宜其发展和获得成功的机会,使各类人才的创造性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让人才成长有条件、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工作有激情、生活有保障,留人拴心。结合青年成长进步的愿望,深入开展读书和岗位练兵、技术比赛、职业技能竞赛等活动,鼓励他们承担重要工作,充分给予他们实践的机会,创造空间,为他们成长进步搭建平台,给他们充分展示自己的舞台,得到自我价值的实现与肯

定,从而增强青年人在企业中的成就感及使命感。大胆提拔和使用综合素质突出的青年员工,为他们搭梯子,压担子,鼓励他们施展才干,带动和影响其他青年自我加压,不断进步。利用各种渠道宣传青年人才取得的成果和做出的贡献,推荐表彰杰出青年人才,树立优秀典型,以点带面。通过评选“青年文明号”、“青年岗位能手”等活动,在青年中不断树立新的典型,通过引入企业发展历程中的楷模榜样,将给予青年员工内心深处强烈的震撼。

四、强化对青年的人文关怀

当代青年作为思维最为敏锐并且最少保守的群体,在这个深刻变化的形势中,工作和生活压力较大,面临着积蓄少、买房、结婚、生子、提升学历等一系列现实问题。工作压力主要来自学习和更新知识的压力,工作要求严、标准高、任务重,协调复杂的人际关系,能力得不到充分发挥;生活压力主要是收入低、无住房、赡养父母等。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出发点。要坚持以人为本,从解决青年最直接、最现实、最紧迫的问题入手,加大对青年的关心,努力解决其事业发展的后顾之忧,稳步提升青年人才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如何凝心聚力,人文关怀尤为重要。营造人文关怀的企业环境,有利于激发广大职工的主人翁责任感,树立以企业为家的社会归属感。在青年工作起步时给给予鼓励和支持,工作出色时给予及时的肯定和展示的舞台,工作受阻时给予帮助和指导;生活中的幸福时刻有热情的祝福,佳节时分有温馨的祝贺,辛苦时候有由衷的感谢,困难时刻有及时的帮助,让员工享受工作、享受

生活。对家庭困难需要帮助的青年员工切实加强关心的力度,定期上门家访和慰问,向身患重病的青年员工伸出爱心与援助之手,向家庭困难的青年员工给予物质和精神上的帮助,使困难职工内心感受到企业大家庭的温暖,进而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中去。

加强青年之间的沟通,成立“青年之家”,进行情感交流,通过青年的喜怒哀乐等表象,洞察隐藏在这些情感背后的需求与愿望。引导青年勇于和敢于发表真实的意见和诉求,聆听心声,让员工的意见和提议,能够得到及时的传递和反馈,把握青年需求,畅通利益表达,用温暖和关爱吸引青年,满足青年在社交、娱乐和求知等方面的需求。

军校青年学员成才需求的特点分析 篇3

[关键词]:青年学员成才需求特点

当前,时代的发展和社会价值观的变迁对军校青年学员的成才需求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军校青年学员的成才需求也表现多元性、功利性等趋势,对军校青年学员成才也产生了一些消极的导向作用。当代军校青年学员的成才需求至少表现出了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一、强烈的成才愿望

大多数军校青年学员都渴望成才,成才愿望十分强烈。许多军校青年学员认为,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自己能够感受到成才的紧迫感和压力,能不能胜任本职工作,能不能在部队有所发展,回到地方能不能适应经济社会,这是他们关注最多的问题之一,也是他们面临的最现实的问题。面对高新科技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武器装备的科技含量、知识含量增大,军校青年学员们担心不学习就无法掌握手中武器,无法履行肩负的神圣使命,对军事高科技知识的学习热情比较高;面对军营兴起的学习热潮,面对战友们你追我赶的学习劲头,总担心自己落于人后,在激烈的竞争中落伍,学习的自觉性比较强;面对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社会就业竞争的日益激烈,总担心缺乏相关知识,无法掌握相关技术,以后回到地方吃不开、没出路。据调查显示,广大军校青年学员渴求知识、渴望成才、提高素质的愿望十分强烈,大部分军校青年学员对个人的能力素质比个人的成长进步更为关心。广大军校青年学员迫切希望各级能提供一个更好的学习成才环境,多组织一些在职培训,多进行一些知识讲座,多提供一些外学机会,期望通过系统地学习,能够全面掌握多门知识或多种技能,能够成才,而不是满足于一般的学习和了解。

二、务实的成才目标

“没有空气,没有人能够生存;没有目标,没有人能够成才。”这句话对目标的作用阐述掷地有声,发人深省。目标不是人生可有可无的点缀品,而是一个人生命中的动力,精神上的灵魂。不管怎样,一个人要干事业,先应该设计一个蓝图,就像盖房子一样,先要设计图纸,然后再建房子。树立目标是人们成才的第一步,人要活得有意义、有价值,就必须在心里竖起目标的旗帜。当代军校青年学员的成才目标都比较务实,这既是受社会发展越来越快、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影响,也是为了自己生存发展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社会竞争的日益加剧,当代军校青年学员有着务实的成才目标。特别是近几年,随着军校招生比例的不断减少和社会就业压力的日益增大,广大军校青年学员对成才的需求更加现实,大多数想学习一门实用的技术,以便转业回到社会以后有所番作为。据对军校青年学员问卷调查统计显示,倾向学习计算机等科技类知识的占45%;倾向学习金融、财会、企业管理等经济类知识的占18%;倾向学习驾驶、法律、外语等实用类知识的占29%;倾向学习军事专业类知识的只占8%(见表2.8)。一些学员非常希望学习驾驶、烹饪、计算机使用与维修、家电修理、种植养殖和机械修理等在地方上也可以大显身手的“实用”技术。还有的学员要么会通过上学读书选择一些在地方技术含量高的专业,比如计算机技术专业、电子信息技术专业、土木工程专业、航空航天应用专业和管理专业等等;要么自学试图通过国家司法考试、注册会计师考试、心理咨询师等资格认证。随着国家对国防和部队建设加大投入,军人这个职业也越来凸显出自身的优势。军校青年学员把能够穿上这身绿色的军装也当成自己务实的成才目标。用当前军校青年学员的话说,“为什么当兵,当兵就是为了锻炼自己,提高自身素质”。军人素质在市场竞争中显示出特有的优势,军队良好的形象和对国家对人民的特殊贡献赢得了全社会的尊重,军人这块牌子的“含金量”也就高了。这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有志青年来到部队这所“大学校”成才进步、建功立业。

三、多元的成才取向

成才取向指的是军校青年学员在成才需求中的价值选择。由于军校青年学员的成才需求建立在不同的价值理念之上,因而不同的军校青年学员成才取向也必然有所不同,这是当代军校青年学员成才需求的重要特点。在调研访谈给笔者的直观感受是,有多少个军校青年学员,就有多少种成才需求取向。如果概略地加以区分,主要是三种情况。一是献身军营型的成才取向。持有这种成才取向的军校青年学员,把军营作为成长成才的平台,努力钻研军事业务,自觉锻炼军事技能,立志在部队干一辈子,把当职业军人作为毕生的追求。二是军民兼顾型的成才取向。持有这种成才取向的军校青年学员,不仅重视军事业务能力的提高,也注意学习民用技术,为自己离开部队后投入社会做准备。三是崇尚民用技术型的成才取向。持有这种成才取向的军校青年学员,在成才选择中不认为军事业务能力素质是自己最需要的,也不把在部队发展得有多好看作是成才。他们的成才需求往往过多地关注自己的利益。笔者认为,军校青年学员的成才需求之所以具有多元化的取向,特别是出现了一些不正确的取向,主要是由于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影响所形成的。在多元社会价值观的影响下,广大军校青年学员自身价值取向也出现了多元化的趋势。多元化价值取向对军校青年学员产生一些不利的影响。一是意识唯利化倾向的影响。利益追求是人才流动的主要动力,收入成为选择职业的第一考虑因素。“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一些军校青年学员在价值观问题上处于一种困惑状态,始终在物质利益与实现部队、个人既定理想中徘徊选择,影响他们安心在部队建功立业。二是自主原则的影响。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在价值取向上已由集体本位向个体本位倾斜。在社会生活中,更强调自主、自立原则和个性的张扬。绚丽多彩的社会生活与相对枯燥单调的部队要求的不协调,使部分军校青年学员在思想上产生模糊认识,甚至厌倦部队生活,成天想的就是脱下身上的军装去地方发展赚大钱。

四、鲜明的成才个性

当代军校青年学员的成才需求个性十分鲜明。在调查访谈中,对成才的认识出现了许多让人想不到的观点。如,国防科技大学的某大三学员就认为,他在成才中最强烈的需求就是网络游戏。他希望领导不要限制他上网,不要限制他打游戏,他对自己成才的期望是成为中国甚至是世界最好网络游戏设计者和玩家,特别是致力成为中国军事网络游戏的专家。他的设想是,把网络游戏引入军事训练,提高部队的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能力。还有一名学员认为,什么是成才?不好说。我对成才没有概念,也没有什么需求,成才需求这个问题不需要讲,这也是一种观点。此外,笔者还接触到一些类似的个性鲜明对成才需求的认识。这些认识,明显地表现出军校青年学员张扬的个性特征,体现在工作生活训练中的是求新、求异的自我风格。出现这一特点,也是与军校青年学员自身的思想特点相一致的。当代军校青年学员,希望活出真我的风采,崇尚“我的青春我做主”。他们个性的形成有的是长期以来已经形成的相对比较固定的特性,有的是在军营这一特定的环境中逐步形成的。他们注重表现自我、张扬个性、主动竞争。因此,多数军校青年学员大都希望部队能为他们提供必要的竞争机会,能在平等的竞争环境中展示自身的才华,锻炼自己的能力,完善自我的素质。据一些单位的领导反映,许多学员在立功受奖时,不谦让,不客气,甚至毫不避讳投自己一票;多数表现欲比较强,搞竞赛,演节目,争先恐后,主动展示自己的才华;也有的爱面子,讲虚荣,喜欢表扬鼓励,厌恶批评训导,甚至个别的以强调自由权利为名,不遵守部队的有关规定和要求。这说明,军校青年学员在进行成才归因时,已经出现了多元的趋势,不断彰显个性的想法。

(作者简介:张伟徐士科赵建民,工程兵学院社科部)

青年思想特点 篇4

关键词:心理特点,原因,对策

一、了解研究青年的心理特点的意义

(一) 理论意义

对青年心理的研究, 一是可以促进心理科学的繁荣和发展。心理学的一般理论为研究青年的心理奠定了基础, 同时, 对青年心理的研究反过来又可以促进心理科学的发展。二是可以丰富科学理论。青年的心理活动规律和心理本质, 可以直接丰富科学关于人的学说,

(二) 实践意义

有利于全面提高青年工作素质。当代青年的全面素质包括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社会竞争的加剧, 东西文化的碰撞, 价值观念的冲突等, 使得青年的心理活动较之以往任何时期都更为复杂, 心理矛盾和冲突更加剧烈。

二、浅析当前青年的心理特点

(一) 积极心理及影响

一般青年都可以正确树立自我人生价值观, 找寻明确方向, 在学校中能够认真学习, 毕业后积极投身到社会的浪潮中, 遇到困难采用正确的方法解决。

(二) 消极心理及原因

1、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是指在特定的条件下, 主体的主观愿望与客体所期待的愿望不一致时所产生的一种逆反心理反应。逆反主要表现在青年时期, 逆反心理的产生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一是思想比较幼稚, 心理不很成熟。不考虑自己的行为对周围环境所造成的影响。二是缺乏相互理解和信任。心理存在隔阂, 就会产生抵触情绪, 甚至还会产生“偏要和你对着干”的对抗情绪。三是主观愿望得不到满足。当一个人的主观愿望与客观实际产生冲突而实现不了时, 心理就会失去平衡, 从而产生逆反心理。

2、侥幸心理。

侥幸心理是指在可能性很小的情况下, 为了获得成功或者由于不幸而产生的一种心理反应。存在侥幸心理的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一是缺乏本事。这是侥幸心理产生的直接原因。二是盲目自信。自恃手段高明, 行动诡秘, 能够逃脱别人的眼睛, 这是侥幸心理产生的心理基础。三是梦想不劳而获, 平时不努力打基础, 到关键时刻就指望别人, 这是侥幸心理产生的根本原因。

3、自卑心理。

自卑心理在青年群体中很多都或多或少存在, 属于一种心理缺陷。产生自卑心理的原因, 首先, 关键在于缺乏自信, 总是怀疑自己的能力和水平, 遇到一点困难就放弃。其次, 比较对象的错误。这是自卑心理产生的重要原因, 如果把在某一方面的成功人士作为比较对象, 自然会在其心目中产生一种高大的形象, 相比较之下就会觉得自己矮小。再次, 比较方法的错误。这也是自卑心理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总是把别人的长处、优点和自己的短处、缺点作比较, 看不到自身的优势所在。

三、思想工作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 思想工作的现状

1、思想工作指导思想有偏差, 教育目标缺乏层次性。

思想工作就是帮助广大青年端正思想意识, 增强道德纪律观念, 最大限度地调动大家的积极性。

2、官腔训人, 沟通不够。

工作中, 领导往往不问青红皂白, 只凭主观臆测, 不进行沟通, 不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 导致工作积极性下降, 问题百出。

(二) 思想工作开展难的原因

应该承认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社会和青年群体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其大部分是正面的, 但也有一些负面的影响。

四、培养青年健康心理, 增强思想工作有效性的对策

(一) 把握心理问题与思想问题在外在表现上的共同点, 在运用心理学知识发现问题上下功夫, 增强思想工作的主动性

人们的心理表现为感知、记忆、情绪、情感、意志、能力、思维等心理活动和心理现象, 而且这些心理活动和心理现象相互联系, 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心理学就是研究这种规律性的学问, 对于一个具体的人来说, 这些心理活动和心理现象往往表现为相互联系复杂的统一体。人们的心理活动总是能够通过人的言行, 表情、体态反映出来。

研究心理活动的方法, 包括观察法、实验法、测试法、谈话法、模拟法等。对于从事思想工作的人来说, 最经常使用的方法是观察法和谈话法, 通过观察来发现工作对象的情绪和情感变化, 通过谈话分析变化的原因, 探讨问题, 疏导心理。

(二) 把握心理疏导与思想教育在工作目标上共同点, 在促进心理转变上下功夫, 增强思想工作的针对性

1、切实弄清导致心理变化的直接原因。

青年的心理变化主要是由于适应等方面遇到困难而引起的, 具体表现在人际关系、情感交流、需要动机、适应环境、政治进步、事业发展、家庭生活等方面遭受挫折或遇到问题。具体应做到饭堂看饭量、就寝看睡相、来信看表情、工作看情绪。

2、以转变思想认识为重点改善心态。

人的心理状态与思想认识是密切联系并相互影响和制约的, 人的认识常受到情绪和情感的制约。这也是人的认识有时会出现偏差错误的重要原因。

五、结束语

人的心理活动所具有的隐蔽性、间接性、多变性特点, 这决定了思想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当前, 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 青年的心理受到冲击, 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 青年思想领域出现了新问题、新情况。因此一定要利用好心理学知识, 采取多种方法了解青年心理动态, 进而深入了解他们的思想状态, 为做好思想工作打下基础, 提供依据。这些工作需要我们紧密联系环境, 理论联系实际, 不断进行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1]、刘红松.心理管理[M].北京高教音像出版社, 2007.

青年思想特点 篇5

学院:数信学院

班级:08级计师2班

学号:200871030220

姓名:马君慧 青年群体的消费的特点和营销策略

首先要把握青年的心理,追求时尚、新潮以及其他一些东西,所以做青年群体的销售,一定要做到时尚、新潮。同时产品价格不宜过高,相对而言,大部分青年群体的消费水平还是不够,但是他的消费群体大,所以还是很可观的

其中宣传、装修、产品等等都要符合这个属性,不一而足

其中 哎呀呀 的销售模式可以作为参考

哎呀呀是主要针对女性青年群体来做的,其中商品价格不高,但是玲琅满目,面面俱到,它的宣传和店内装修都体现出时尚的动感与温馨的感觉,所以哎呀呀的成功就是定位的成功

当然,LZ想要知道具体营销策略 还是要有具体的产品 否则很难说明白

青年消费心理:追求时尚与新颖、追求科学与实用、追求自我成熟和消费个性的表现、冲动性多于计划性。

当代大学生由于所处时代的特殊性,决定了消费存在不同以往的新特点。概括起来讲,当代大学生消费主要存在以下几个特点:

(1)消费来源单一。

(2)务实与经验相结合。大学生的消费还带有明显的经验性。这些经验有的来自与父母,有的来自与集体生活或是自己已往的消费经验。

(3)大学生消费水平的差异性。大学生群体的消费差异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是由生源地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导致消费水平的差异,第二方面是由于年龄和心态的变化导致的消费差异。

(1)从众消费和盲目消费。从众性和盲目性是大学生消费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受集体影响大学生在消费过程中很容易产生从众的心理,很容易产生从众消费。盲目消费是指大学生在消费的过程中缺乏计划性,容易受到外界偶然因素的影响而盲目的买许多自己实际并不需要的东西,总得来说从众消费和盲目消费都属于冲动型的消费。

(2)攀比消费和情绪化消费。由于大学生消费存在从众的心理,虚荣心作祟在追求享乐的过程中往往容易形成相互攀比的心理,长期发展下去就会形成不良的生活习惯。攀比消费在大学生中间主要体现在穿着打扮上。情绪化消费就是把消费品的占有、享乐作为弥补精神空虚的手段。

(3)享受消费和高消费。近些年来受西方消费主义浪潮的影响,大学生中享乐主义思想非常严重,享受生活成为指导消费的新观念。除此之外,在青年的大学生中存在高消费的现象,在消费的过程中往往喜欢别出心裁的东西,追求前卫新潮,加上相互之间攀比心理严重,往往会出现消费负担过重,消费水平超出了实际需求或家庭的支付能力。

(4)超前消费和负债消费。近年来社会上流行负债消费和超前消费,今天花明天的钱。受这种思想的引导,负债消费在大学中也悄然兴起,节约成为了难以启齿的话题。

理性消费是主流

价格、质量、潮流是吸引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从调查结果来看,讲求实际、理性消费仍是当前大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据了解,在购买商品时,大学生们首先考虑的因素是价格和质量。这是因为中国的大学生与国外的不同,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的资助,自己兼职挣钱的不多,这使我们每月可支配的钱是固定的,大约300-800元之间,家境较好的一般也不超过3000元,而这笔钱主要是用来支付饮食和日常生活用品开销的。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们在花钱时往往十分谨慎,力求“花得值”,我们会尽量搜索那些价廉物美的商品。无论是在校内还是在校外,当今大学生的各种社会活动都较以前增多,加上城市生活氛围、开始谈恋爱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们不会考虑那些尽管价廉但不美的商品,相反,我们比较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档次,虽然不一定买名牌,但质量显然是我们非常关注的内容。2.追求时尚和名牌仍是不老的话题

即使在取消高考年龄限制之后,20岁左右的青年仍是大学校园的绝对多数,我们站在时代前沿,追新求异,敏锐地把握时尚,惟恐落后于潮流,这是我们的共同特点。最突出的消费就是使用手机。当代大学生们的消费中普遍增加了手机的消费项目。本次调查中发现学生手机拥有率已达到每班不低于80%。此外,电脑及相关消费也是我们的追求。再次是发型、服装、饰物、生活用品,大学校园中都不乏追“新”族。调查资料也印证了这一点,就所占比例来看,“是否流行”紧随价格、质量之后,成为大学生考虑是否购买的第三大因素。以上充分体现了大学生对追求高品质、高品牌、高品位生活的需要。

当代大学生消费的特点

大学生消费状况表明,大学生正朝着追求现实、重视自我、要求个人和社会并重、以自我为中心的大道迈进,并呈现出如下特点:

1、实用:当代大学生消费的基本特点

“新学子调查”课题组在“大学生价值取向”中,列出了11种大学生生活中最主要内容:知识、地位、友谊、爱情、名誉、金钱、权力、健康、家庭、事业、理想等,从统计数据中可以看出,大学生认同率最高的三个选项中是知识(47.65%)、事业(47.27%)和健康(43.65%),其次是友谊(38.58%)、爱情(30.43%)、家庭(30.99%)和金钱(19.63%),而后才是理想(14.67%)、权力(7.30%)、地位(6.33%)和名誉(5.17%)。这说明,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实用化。那么,在实用化价值观念 指导下的大学生消费自然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以实用为消费的基本出发点。

从大学生的消费的状况分析,不论大学生的基本生活消费中衣食住行消费,还是大学生学习消费中的学费、书杂费、电脑等,不论是大学生的休闲及娱乐消费,还是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消费,都带有浓厚的实用色彩。我们可以从表4-7发现大学生在闲暇生活中的阅读范围倾向于实用类、娱乐类书籍,而不是理论类比较枯燥的书籍。实用技术类书籍、文学类书籍、娱乐、消遣类报刊杂志的选择率分别为45.6%、52.7%、62.1%,而科普读物、人文社科类理论书籍的选择率仅为22.5%、32.1%,这明显地体现了大学生闲暇生活行为倾向的实用主义以及闲暇社会的基本特质--休闲。因此,我们也可以得出结论:实用是当代大学生的基本消费特点。

2、多样:当代大学生消费的重要特征

大众文化消费市场,是影响大学生消费文化多样性的重要因素。大众文化被有的研究者称为“通俗的、一次性的、消费的、廉价的、大批生产的、年轻的、诙谐的、色情的、机智而有魅力的”。这种解释描述了大众文化的某些特征,其中“年轻的”直观上使我们都会意识到,大众文化离不开青年大学生的参与、烘托和鼓噪。青年人总是引领消费市场的最新潮流。从中国近20年的发展来看,青年最先步入的不是人才或劳动力市场而是消费品市场,首先是青年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的改变促进了青年生活方式的变化,然后才是青年其他各方面的改变。

大学生多样化消费的特点根源于大学生多元化价值目标的存在。这种多元化的价值目标,一方面使大学生的思想活跃,有益于大学生充分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和创造能力,善于理财,理性消费,另一方面,也可能导致大学生受不良倾向的影响,出现一些消极的消费类型来。

3、个性:新观念的表达

多元化发展源于个性化的彰显。大学生在属于自己的私人空间和时间内不太喜欢参加集体性活动。大学生消费个性化的表现,是新型青年文化运动的显著特点。这种个性化也可以理解为时尚化和风格化,而不仅仅是传统的青年文化对个性和自我的刻意追求和表现。新知识的爆炸式增长、新技术的迅速推广应运和新的信息传播媒介对日常生活的深入影响,使时尚的形成和流行更快捷,同时具有更鲜明的主题和更人性化的表现形式,并因而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中具有象征性和大众化的色彩和基调,即成为一种风格化的东西。其所反映的是青年大学生的这样一种观念:没有什么东西是不能改变的,没有什么系统是完全封闭的,没有什么事物或道理是不能用形象来表达的。

4、差异:庞大的贫困生群体

武汉市的一项调查显示,大学生年消费平均略高于8383.96元(包括学费、住宿费),最高的达到18500元,最低的只有2100元,差异巨大。这种差异的形成主要来自于家庭收入差异。一般来说,家庭经济收入基本决定大学生的消费水平。调查结果证实,有92.7%的大学生把家庭供给作为最主要的经济来源,占其总消费的70%以上。

我国贫富分化加剧的现实决定了大学生的消费水平差异很大,在校园内产生了一个庞大的贫困生群体。他们的消费水平较低,有些人甚至连基本生活费都难以保障。

5、前卫:时尚的选择

大学生消费“前卫”的特征主要表现为:追求品牌,崇尚权威;追求新颖、时尚,体现个性以及理性、成熟三个方面。

品牌商品不仅仅蕴含经济价值,而且有文化价值。随着科技高速发达,品牌竞争已经超越了产品的功能竞争,人们而更多的倾向于心理感受而不是从直观上判断某种商品的优劣。品牌代表的“质量”的权威性,“价格” 权威性,以及品牌的“文化”权威--体现消费者的身份、地位、增强消费者的自信心。

与留学生谈青年鲁迅的读书特点 篇6

关键词:留学生;青年鲁迅;读书特点

中图分类号:G455

鲁迅在十八岁时,结束了在“三味书屋”的学习,开始到南京求学。他先入江南水师学堂,后进矿务铁路学堂;四年后,又东赴日本留学。这一阶段的鲁迅,风华正茂,博闻强记,阅读了大量的书籍。概括地说,他的读书体现出以下三个特点。

青年鲁迅读书的第一个特点是杂,也就是自由选择,博览群书,内容广泛。尽管当时南京学堂设置的课程有些比较别致、新鲜,但总体上还是陈旧和死板,满足不了鲁迅的求知欲望。于是,他在课外广泛阅读,广泛涉猎。这一阶段,他阅读了大量的文史类书籍,如《阅微草堂笔记》、《容斋随笔》、《六朝文絜》、《六朝事迹类编》等。特别是《经策统纂》一书附有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使鲁迅受益匪浅,帮助他了解并掌握了许多古书的内容概略。同时,他又阅读了众多的古典文学作品,有的竟到了烂熟的程度。例如,他读《西厢记》,几乎过目不忘;他读《红楼梦》,对其中的精彩章节甚至能出口成诵。此外,他还浏览了不少自然科学方面的书籍,诸如地理学、地质学、植物学、生理学、化学、物理学等方面的图书。这些书引起了鲁迅广泛的兴趣,他对这些书籍感到十分新鲜,在十九岁时就作了一篇题为《莳花杂志》的文章,介绍了晚香玉这种花卉的生态习性和特征。青年鲁迅的广泛读书,用他自己的话说,正是读“杂类书”使他在年轻时就打下了丰厚的知识基础。这些知识的获得对他以后的成长和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青年鲁迅读书的第二个特点是专,也就是有意选择,集中阅读,深刻领会。青年鲁迅具有强烈的救国救民的思想。他曾经认为,中国之所以落后,是由于科学技术的落后而造成的。于是,科学救国的思想促使他集中阅读了大量的自然科学方面的书籍。当他明白了新的医学对日本的维新运动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这一历史事实时,就把自己的注意力引向了医学,并立志学医,希望成为于国于民有用的人。这一时期,他集中阅读了大量的自然科学书籍,并把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他在阅读中掌握了大量的地理、地质知识,便写成了论文《中國地质略论》;他了解了居里夫人发现发射性元素镭的经过以及镭的性能及其在科学上的价值,便发表了论文《说钼》。不仅如此,为了更集中地学习这方面的知识,他又学习外语去阅读并翻译西方介绍科学技术的作品以促进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如翻译《月界旅行》、《北极探险记》等。青年鲁迅这样集中、专注地读书使他具有了丰富的专业知识。当他认为科学和医学并不能拯救弱国子民愚昧麻木的灵魂,只有文学才能改变人们的精神状态,从而走上弃医从文的道路时,青年鲁迅的读书取向变得更为专一。他阅读了大量的西方文学作品,特别是东欧弱小民族的文学作品,然后把它们翻译出来,和二弟周作人合作编成了《域外小说集》;他通过读书,了解了西方的文艺发展历史、文艺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以及文艺与科学、实业、宗教等的关系便写成了《科学史教篇》、《摩罗诗力说》等一系列重要论文。由此可见,正是青年鲁迅集中而专一地用功读书使他的知识更加精粹,对社会和人生的见解更加深刻,读书所收到的效果也更加明显。正如鲁迅自己所说,他后来创作的作品集《呐喊》中的小说跟青年时代集中阅读许多西方小说有着密切的关系。

青年鲁迅读书的第三个特点是:在阅读中注重思考,在读书中促进自己思想的发展。在这方面,鲁迅读《天演论》是一个极为典型的例子。《天演论》是介绍英国著名学者赫胥黎进化论思想的一本书,由我国著名学者严复将它译成了中文。当鲁迅买到这本书的时候,其优美流畅的文言叙述、壮阔有趣的生活画面、新颖奇特的思想火花使他迫不及待地读了下去:“赫胥黎独处一室之中。在英伦之南,背山而面野,槛外诸境,历历如在几下。乃悬想二千年前,当罗马大将凯彻未到时,此间有何景物……”这在鲁迅面前,出现了一个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奇妙情景。他惊奇地感到:“哦!原来世界上竟还有一个赫胥黎坐在书房里那么想,而且想得那么新鲜。”于是,再一口气读下去,了解了达尔文的进化论,知道了古希腊的大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对《天演论》的思索使青年鲁迅成为达尔文进化论的一个信奉者,直接促进了鲁迅的思想发展。鲁迅通过对《天演论》及有关进化论书籍的阅读和思索,吸收了进化论中关于新陈代谢、发展变化的辩证思想,在政治上得出了否定旧制度、排斥旧事物,保卫一切新生事物的革命观点,引申出“将来必胜于现在,青年必胜于老年”的结论,以此表明了反抗黑暗、促进新生的救国救民的爱国主义立场。青年鲁迅正是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写出了大量的文章,表达了对旧社会进行改造的革命见解。

我们看到,青年鲁迅读“类杂书”、博览群书使他获得了丰富的知识,这是他接受新思想的坚实基础;集中、专一地读书使他的知识更加精粹、更为实用,在实践中也更好地显示了读书的效果。而在读书中所获得的新知识,又进一步促进了他的思想发展,使他在探索人生、改造社会的道路上脚踏实地地向前迈进。

参考文献:

青年胃癌75例临床特点分析 篇7

资料与方法

年龄、性别与病程:本组病例中发病年龄17~35岁;男24例, 女51例, 男女之比1:2.12, 女性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年龄依次为17~20岁14例。病程6个月内10例 (71%) ;21~25岁20例, 病程<6个月10例 (50%) ;26~35岁41例, 病程<6个月18例 (44%) 。

临床症状及体征:青年人胃癌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 起病隐匿, 出现症状时多为进展期。临床症状依次为上腹疼痛23例, 呕吐14例, 贫血12例, 黑便14例, 食欲下降10例, 反酸8例, 体重下降6例, 腹部包块4例。以上腹疼痛、呕吐、黑便、食欲下降、贫血为主要表现。青年人胃癌病程大多在1年内。本组病史最短者仅12 d。多数年轻患者患病早期上腹疼痛常可以用抗酸药物缓解, 确诊时多呈晚期。

辅助检查:本组患者中56例行上消化道钡餐造影检查, 所有患者均行内镜、CT检查和B超检查。

胃镜检查: (1) 病变部位胃窦34例 (45%) , 贲门19例 (25%) 。胃体13例 (17%) , 病变广泛9例 (12%) 。 (2) 病变性状特点:胃癌溃疡型30例 (40%) , 隆起型24例 (32%) , 糜烂型12例 (16%) , 菜花状9例 (12%) 。

病理检查:75例中60例经手术治疗, 切除病灶, 送病理检查, 低分化腺癌36例 (48%) , 黏液腺癌15例 (20%) , 高分化腺癌6例 (8%) , 胃恶性淋巴瘤1例 (4%) , 提示青年人胃癌以低分化腺癌为多见, 且恶性程度高。

诊断: (1) 病史及临床症状:有多年胃病史近期有加重改变者, 短期病史出现上腹疼痛、不适、发胀、反酸、嗳气、无力等常见症状者;无胃痛史突然出现黑便、呕吐、呕血、食欲减退、消瘦、胃内灼热感等特殊症状者;粪隐血阳性者[1]。 (2) 当有下列情况应及早和定期胃镜检查:a.近期出现消化不良、呕血或黑粪;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胃酸缺乏。b.胃溃疡经正规治疗2个月无效。c.X线钡餐提示溃疡增大。d.X线发现>2 cm的胃息肉者, 应进一步做胃镜检查;内镜检查结合黏膜活检, 是目前最可靠的诊断手段。胃镜活检1次阴性不能排除胃癌, 应定期复, 对每1处可疑病变应多块取材。为此要多取活检, 应在病灶边缘与正常交界处至少取6块以上。对有些特殊病例临床症状与体征高度可疑但辅助检查不明确者, 应放宽手术指征, 必要时结合手术进行检查。 (3) 胃癌常见误诊原因:a.青年人胃癌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 症状类似胃溃疡, 对青年人胃癌认识不足、警惕性不高易导致漏诊、误诊, 加上癌体发展快, 确诊时大多数已是晚期, 预后差[2]。对青年人出现上腹部闷痛、腹胀纳差等症状多考虑为“慢性胃炎”或“胃溃疡”所致, 未给予胃镜和黏膜病理检查, 造成延误诊断。本组有12例误诊患者属于此类情况。b.对胃癌的胃外表现认识不足:不乏因转移癌的表现掩盖了原发病灶, 常见的转移部位是肝、胰和腹腔, 有时临床表现以转移灶为突出, 易将转移癌误诊为原发癌。也可因肿瘤细胞增殖快。常因缺血造成部分肿瘤细胞坏死[3], 释放致热原引起发热或释放肿瘤坏死因子引起全身不适、肌肉酸痛等胃癌外表现。对不明原因发热或肌肉酸痛者经常规治疗无效, 即使无消化道症状也需考虑胃癌可能性, 应给予相应检查。本组有4例误诊为胰腺癌后经详细询问病史, 作胃镜检查确诊为胃癌并胰腺转移。

治疗: (1) 手术治疗:早期手术是治疗胃癌的关键, 根治性手术能够达到治疗的目的。青年人胃癌早期根治性切除的手术原则:一旦确诊, 原则上应尽早手术治疗。整块肿瘤切除, 包括癌灶周围至少5 cm以上和可能受浸润胃壁在内的目的部分或全部。按照癌灶部位和临床分期标准清除周围的淋巴结, 重建消化道。青年人胃癌组织学类型, 生物学行为特别, 淋巴转移早, 且术前重要脏器功能和免疫功能良好, 对手术耐受性较强, 因此青年人胃癌的根治范围可适当扩大。应尽量予以切除, 尽量做到D2、D3术式, 以达到治愈目的。若不能根治性切除, 也应争取姑息性切除。 (2) 化疗:青年人胃癌的化疗, 有广泛转移能行姑息切除者, 应给予姑息切除, 术后应行辅助化疗。新辅助化疗选择敏感化疗药物做初始化疗, 化疗作用时间正值肿瘤细胞处于增殖期, 对化疗药物特别敏感可以杀死因手术未切除或转移的癌细胞, 巩固手术效果, 延长患者生命。常用的FAM方案, 6周1疗程。MF方案, 1个月1疗程。ELP方案。3~4周1疗程。 (3) 辅助治疗:生物治疗能调整宿主对肿瘤免疫应答及杀伤肿瘤细胞。为减轻化疗的不良反应, 调整和改善术后患者的免疫功能可给以中药治疗。

结果

青年人胃癌临床特点: (1) 青年人胃癌女性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 (2) 早期症状不典型, 误诊率高, 年龄越小病程越短, 发病率越高, 缺乏特异性症状体征。 (3) 根治性手术切除率低。 (4) 发病部位以胃窦为主, 病理以组织分化差为主。 (5) 转移早、预后差, 5年生存率低。讨论

发病机理:近年来表明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炎症在胃癌发生中是重要的环境因素之一。幽门螺杆菌感染若干年, 甚或二三十年后可能诱发胃癌。

临床特点: (1) 起病隐匿且缺乏特异性, 因为是门诊急诊病例, 常常在使用制酸剂后可暂时缓解, 易误诊为胃炎、胃溃疡等良性疾病。 (2) 恶性程度高:青年人胃癌多为低分化、未分化和黏液癌, 临床表现为病程短、进展快、转移早, 且恶性程度高, 手术切除率低。 (3) 误诊率高:这可能由于多数医生对青年人胃癌容易忽视, 往往满足于普通良性胃病的诊断, 没有详细询问病史和仔细的体格检查, 绝大多数青年人胃癌均经过不同程度的误诊。

综上所述, 青年人胃癌并不少见, 而且年龄越小, 病程越短, 并且恶性程度高、进展快、易出现周围脏器转移, 手术切除率低, 预后不佳。本组患者病程1年内39例 (52%) 。为避免误诊误治, 对青年人, 尤其内科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长时间上腹隐痛不适, 或伴有贫血、消瘦者, 就应警惕胃癌之可能, 常规进行胃镜检查。及早实施胃镜检查, 以早期发现胃部等病变, 并应常规多点深取活检, 并定期随访观察。目前胃癌最有效、最根本的治疗方式仍是手术, 主要包括内镜下治疗、化疗以及如辅助化疗和新辅助化疗, 但综合治疗已越来越受关注。

参考文献

[1]吴在德, 吴肇汉.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460-465.

[2]陈峻青, 王梅先.胃癌淋巴结转移及其分型的病理生物学意义[J].实用外科杂志, 1989, 9 (9) :478-480.

青年大肠癌临床特点分析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材料

选取我院2010年12月—2012年2月收治的50例青年大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其中男28例, 女22例;年龄22岁~34岁, 平均年龄 (28±2.2) 岁;检查时间4个月~20个月, 平均 (12±3.5) 个月;具体病情:所选患者中有不同程度的血便症状26例, 粪便性状有所改变40例, 体重减轻17例, 腹部有包块6例, 有腹痛的临床表现18例, 贫血症状9例, 腹水2例。

1.2 方法

分析统计其临床症状、病程、病情、病理、误诊及Dukes分期等内容。

2 结果

2.1 误诊情况

本组50例患者中被误诊37例, 误诊率为74%, 其中被误诊为慢性结肠炎18例, 误诊为痔疮12例, 误诊为习惯性便秘、痢疾5例, 误诊为急性阑尾炎1例, 误诊为溃疡性结肠炎1例。

2.2 病变位置

患者的病变位置在直肠26例, 乙状结肠7例, 盲肠7例, 降结肠4例, 横结肠2例, 升结肠3例, 脾曲1例。

2.3 病理分析

本组所有患者均经过肠镜活检, 确诊为未分化腺癌5例, 黏液腺癌19例, 低分化腺癌15例, 管状腺癌10例及印戒细胞癌1例。

2.4 Dukes分期

A期患者4例, B期患者11例, C期患者25例, D期患者10例。

2.5 治疗方法

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和检查结果本组行直肠癌根治术20例, 行右半结肠切除术10例, 进行姑息性手术6例, 行单纯造瘘术4例, 行剖腹探查术4例, 行捷径吻合术3例, 行左半结肠切除术3例。行根治术治疗的20例患者5年生存率为45% (9/20) , 其余患者均在术后1年内死亡。

3 讨论

大肠癌是消化道常见肿瘤, 病灶生长速度慢, 早期无明显的临床表现, 极容易被人们忽视, 发病后患者排便习惯和粪便性状改变是最早的临床症状, 如排便次数增加、便秘、腹泻等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腹部出现活动度不大的肿块, 部分患者会出现急性结肠梗阻和癌肿破溃大出血, 病发率及病死率较高。青年大肠癌的年龄上限并无统一标准, 我国多将35岁作为青年与中年的分界线[1], 本组研究中所选患者均在35岁以下, 通过对50例青年大肠癌患者临床资料的回顾性分析, 现总结其临床特点如下:

3.1 疾病症状不典型, 早期确诊率低

青年大肠癌患者发病后有腹痛、排便出血等临床表现, 因青年人代谢旺盛, 对轻微腹痛并不多加注意, 延误了最佳诊疗时间, 随着病情的发展, 临床症状越发明显, 患者入院检查后确诊时间长, 本组患者从感觉到不适到检查确诊平均时间为 (12±3.5) 个月, 延误了病情。而且因临床症状不典型, 容易被误诊为便秘、痢疾等消化道疾病, 本组研究中误诊率为74%。

3.2 癌变部位低, 恶化程度高

本组26例患者的病变位置在直肠, 7例在乙状结肠, 7例在盲肠, 癌变位置较低;病理学分析中5例未分化腺癌、19例黏液腺癌、15例低分化腺癌、10例管状腺癌及1例印戒细胞癌, 浸润型及分泌黏液的癌变占较大比例, 黏液腺癌的发生率为38%。黏多糖层干扰宿主免疫细胞进而对肿瘤细胞的识别产生影响, 肿瘤容易呈现浸润性生长, 侵袭周围神经、血管及淋巴管, 甚至会出现病灶转移。分化越差的的癌症恶性程度越高, 和老年患者比较, 青年大肠癌黏液腺癌的恶性程度大了将近5倍[2]。

3.3 病情发展快, 治疗预后差

青年大肠癌患者多为直肠癌, 发病位置处于狭窄的骨盆内, 周围有较多的血管、组织器官, 不利于手术的进行;再加上青年大肠癌患者确诊时病情已发展到中晚期, 病变恶性程度高、发展速度快, 转移率高, 治疗预后差。为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 根据Dukes分期和患者的实际病情需要制定治疗方案, 病情较重且病灶呈现浸润转移的患者需采取根治术治疗, 不能进行根治手术的患者需尽量切除病变组织, 术后加强放化疗, 防止病情的复发。如患者手术耐受力强, 较少合并其他脏器病变, 可对患者进行保肛术式, 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定期扩肛[3]。无论青年大肠癌选择哪种手术方法, 都应进行综合治疗以提高生存率, 本组研究中20例患者行直肠癌根治术, 患者5年生存率为45% (9/20) , 其余未行根治术的患者均在术后1年内死亡。

综上所述, 青年大肠癌临床症状不典型, 容易发生误诊延误治疗, 病程短, 病情严重, 预后差, 早期确诊并采取根治术治疗可以明显提高青年大肠癌患者的生存率。

摘要:目的 分析青年大肠癌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2月—2012年2月收治的50例青年大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0例青年大肠癌患者中37例患者被误诊为痢疾、肠炎等消化道疾病, 误诊率为74%;病理学分型中多见未分化腺癌、黏液腺癌及低分化腺癌等, 行根治术后5年生存率为45%。结论 青年大肠癌临床症状不典型, 容易发生误诊延误治疗, 病程短, 病情严重, 预后差, 早期确诊并采取根治术治疗可以明显提高青年大肠癌患者的生存率。

关键词:青年,大肠癌,临床特点,分析

参考文献

[1]黄光采, 李致文, 覃军.青年大肠癌临床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 2010, 26 (7) :1025-1026.

[2]张军, 吴漳平, 高世源.青年人大肠癌38例临床特点分析[J].福建医药杂志, 2002, 10 (24) :39-40.

青年思想特点 篇9

韩老师以客观、风趣的语言, 声情并茂、深入浅出地给我们阐述了什么是青年、为什么要研究当代青年、当代青年的特点、社会历史使命以及马克思主义与当代青年的关系等方面的问题。其中不乏当今的热点话题和经典案例合理分 析、更让马克思与当代青年在100多年以后有个跨越时空的会面, 与信仰对话, 最终达到一个完美的碰撞。这巧妙的课程设计加上老师的精彩讲解让我如同徜徉在知识的海洋, 享受着浓浓的乐趣。是的, 韩老师把美好的笑容带到课堂, 把对人与对世界的良好期盼带到当代青年面前, 让我们像孩子一样瞪着好奇的眼睛清点知识 ;韩老师把那些用了好些年的训词换成赞美, 换成幽默 ;更把那些尘封在角落里的各种各样的表情丰富在脸上。充满亲和力的面庞真正让我们感觉到这才是真正的“良师益友”。在享受知识的同时, 我的思绪总是不停地翻滚着, 我想到了身边的一件件相关的事情。更激起我心中那团炽热的爱国主义火苗, 激发自己对当代青年的历史责任的思考……

还记得那个形象的关于60后、70后、80后、90后、00后特点的描述吗?尽管简单但是形象生动, 更似诗一般朗朗上口, 把不同年龄段的人群的特点描述的淋漓尽致。60后的朋友朴实、70后的人们文艺、80后的青年拼搏、90后的大学生敢于尝试、00后的年轻人天不怕、地不怕。尽管不能代表所有人, 但是确实这代人典型的描述。

还记得“手机控”、“拇指族”、“有问题找百度”等形象而鲜明的界定吗?的确, 我真真确确的感觉到我们甚至于我们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们都已经离不开手机了, 无论是工作、学习、生活中手机无处不在, 如影随从。我们必须承认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 手机给我们带来的方便数不胜数, 但是冷静下来想一想, 当你刚出生的小孩就生活在一家几口多个手机的辐射之中时 ;当你还上幼儿园的儿子就每天嚷着要玩手机游戏之时 ;当你含辛茹苦让大的孩子, 好不容易走进大学却在课堂上玩手机、甚至考试时用手机来作弊时。你还会恣意放纵吗?答案一定是不会。

还记得韩老师曾形象的说 :“如今的课堂, 那就是老师与手机的较量”吗?在越来越多的智能手机走进我们的生活时, 作为青年, 我们已经不再年少无知, 我们必须要理性控制。合理的利用手机, 发挥它的益处同时必须遏制“对手机的依赖”。

还记得最后一次课上老师写在黑板上赫然的三个字“不可能”吗?老师以他自己的朋友办房改房为例真真切切的让我懂得了。青年的我们“不可能”不要轻易说出口, 事情要去做才有话语权。要相信共产党制定政策的初衷是好的。所以, 要始终牢记只有亲身经历才有发言权, 不要轻言放弃, 永不言败。

还记得老师说过“知道不等于明白、知识不等于智慧”吗? 作为当代青年, 任重道远, 我们必须学会谦虚。过度的骄傲、炫耀除了会让我们遍体鳞伤之外, 别无其他!无论你的本领有多大, 知识有多丰富、视野也多宽阔, 要始终有一颗朴实的心。骄傲必败的道理我们一定要牢记。所以你的能量一定超乎你的想象, 用你真切的心去面对你的生活、面对世界, 你一定不会输。

还记得那个引用了流行音乐的标题吗?“借我一双慧眼, 看清当代中国社会”并且从以下四个方面让我们更进一步理解。1、当前中国社会的基本特征是社会转型2、各种不合理的社会现象即将成为过去3、看穿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需要大智慧4、确立自我才不至于在诱惑中迷失方向。的确我国正面临这样的状况。首先, 在当今社会全球化的大趋势下、中国的雄壮崛起固然会成为的焦点。以史为鉴, 可以知兴替。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中国近代不堪回首的屈辱历史, 但我们更应该从中汲取教训, 知道中国近代的种种不堪回首画面绝对不是一个偶然。“落后必然挨打”的道理作为当代青年我们必须深深牢记。然后, 说到我国在发展中遇到的挑战, 有两个因素一直是影响社会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的大问题, 即是两极分化和政党腐败。贫富差距太大, 地区经济发展及其不平衡, 甚至在农村还会出现贫困山区, 教育落后, 上不起学的现象, 这时我们不得不反思。政府一定要制定强有力的政策, 先富裕带动后富, 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最后实现每个人都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宏伟目标。另外一个非常严重问题也是制约我党发展和我国长治久安的关键性问题, 那就是腐败现象。在中国共产党漫长的奋斗历程中, 一直在同党内存在的腐败现象进行着顽强的斗争。当前, 面临新的形势, 中央下来反腐败巡视组一轮一轮的打老虎, 官员腐败的现象也逐渐浮出水面。一些领导干部在金钱和美色的下, 打破道德底线, 进行可耻的交易。冠冕堂皇的背后藏污纳垢。在当前国家加大了反腐力度。腐败现象减少, 但仍是一个艰巨而长远的大问题。只有政治清明, 国家才能有序、和谐的发展。

青年思想特点 篇10

一、电视文化消费是文化消费的重要内容

在消费主义大行其道的21世纪, 文化成为一种重要的消费内容。电视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传播与文化消费手段, 其平易近人的特点更容易将“商品”和“意义”有机结合起来, 因而备受人们的青睐, 不仅成为消费主义强有力的推行者, 其本身也成为我国主要的文化消费对象。

据中央电视台2007年全国电视观众抽样调查数据表明:2007年, 中国4岁以上电视观众总数达到12.05亿;99.89%的中国家庭拥有电视机;93.72%的观众闲暇选择看电视, 电视是当今中国民众接触最为广泛的传播媒体。另据《中国广播电视年鉴2005》数据统计, 截至2005年, 我国共有各类电视台314座, 电视节目2389套, 全年共播出1103万小时节目。

这两组数据清楚地表明, 电视文化消费是我国文化消费的重要内容与基本途径。

二、女性与青年观众具有独特的电视文化消费特点

从性别与年龄角度分析, 女性与青年始终是现代消费的主体。他们不仅深受消费主义的影响, 而且以自己的行为刺激着商业与消费主义的成长。在各种消费形式中, 女性与青年对电视情有独钟。

女性观众的电视文化消费特点主要有:女性观众观看电视节目时间长, 日均接触电视的时间长达185分钟, 这一数据高于男性观众;女性观众相对于男性而言, 在观看电视节目时, 审美态度更加日常化、实用化, 更趋向感性, 注重情感的体验与享受, 对情感题材的电视剧、家长里短的生活服务类电视节目更为偏爱;女性观众对于电视广告的受制性明显高于男性。研究还表明, 女性观众情绪易波动, 她们经常通过消费行为以达到舒缓神经、平复情绪的作用。

青年观众电视文化消费也具有鲜明的个性。比如, 城市青年注重品质消费, 自主消费意识强、目标性消费突出, 受广告影响大, 品牌消费意识呈上升趋势;在媒介接触动机与内容上, 青年的媒介消费的动机更强, 内容更加多样化。虽然45岁以上的中老年观众平均每天接触电视的时间长于青年观众, 但是青年观众的消费响应力和购买力都超过了中老年观众。此外, 青年人在引领潮流、制造话题方面的能力远高于中老年人。青年观众喜爱观看韩剧、日剧进而引起的全民“哈韩”、“哈日”。网络游戏、网络小说这些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在改编成电视剧后, 掀起了一阵阵收视狂潮。

总之, 抓住了青年观众, 无疑就提升了电视台或电视节目的影响力;吸引到消费力相应指数高的女性观看电视节目, 等于挖到了收视率和广告的双重金矿。

三、省级卫视如何贴近女性和青年群体

综观目前国内收视率领军阵营的江苏、湖南、安徽三大省级卫视, 就是在定位上抓住了女性观众、青年观众的收视习惯和特点, 在全国三百多家电视台中脱颖而出, 优秀节目层出不穷。

江苏卫视打出“情感和幸福”的竞争招牌, 就是抓住了女性观众收视的心理趋向。江苏卫视通过不断整合全国优秀的故事资源, 从普通群众家长里短的日常生活中寻找故事和话题, 关注人们在生活中的亲情、爱情、友情, 品味寻常百姓的酸甜苦辣, 这样的节目更能满足受众的需求, 与受众产生共鸣。事实证明江苏卫视打造的“中国情感特色频道”的发展战略是成功的, 经过近两年的运作, 定位22个月后, 全国收视上升了121%, 广告收入与过去相比增加了一倍多。

湖南卫视, 是中国地方卫视建设创新改革的先行者。湖南卫视将观众群体主要定位于年轻人身上。针对青年人青春、活力、张扬、喜欢新鲜事物和接受能力强等特点, 他们大量引进青年人喜欢的电视剧, 自制剧也紧扣青春、时尚的脉络。年轻人喜欢潮流音乐, 湖南台就借机打造出各式各样的演唱会、歌迷会, 请来各路的明星, 吊足了年轻人对青春、对流行的胃口。

安徽卫视的“电视剧频道”定位并不是心血来潮。据统计, 2011年度全国生产完成并获得许可证的剧目共计469部14942集, 全年电视剧的播出比重占21.8%, 收视比重占31.5%, 居各种节目类型之首。电视剧能满足很宽的受众阶层需求, 同时又是吸引女性观众的强力贴。据CSM数据显示, 2011年后宫题材电视剧的构成显示, 女性观众普遍超过60%。

总结经验, 结合女性与青年观众电视文化消费个性特点, 就省级卫视建设, 笔者有如下几点建议:

一是应对处于不同年龄段的女性和年轻群体进行细分。如近年来热播的后宫题材电视剧是广大女性乐见的, 经调查发现, 《还珠格格》的主要观众是14岁以下的中小学生;同为宫斗剧的《宫》、《步步惊心》更受25—35岁的职业女性青睐。抓住这些差异, 选择合适时段编播节目、投放广告, 必然收效更佳。

二是瞄准女性与青年观众热衷的事物, 在卫视“专业化”的发展趋势下, 投其所好, 重点做好购物、美容服饰、竞技游戏、综艺娱乐、体育、旅游等类型节目或栏目的谋划建设。在这方面做得十分成功的《非诚勿扰》就已经不是简单的相亲节目, 而是打破了娱乐的边界, 进而关照现实。

三是针对女性与青年观众对“广告”受制性强的特点, 应在做好广告宣传、消费引导以及实物消费“一条龙”服务上多思考。目前的电视直销, 电视、电影“广告”硬性植入等粗糙的方法手段则太显“小儿科”。一些频道甚至全天候地充斥着虚假广告、低俗广告。这种做法只会失去观众的忠诚度, 减少观众的停留时间, 甚至破坏频道多年建立起来的形象, 为了一些蝇头小利失掉了收视的江山, 得不偿失。

四是针对女性与青年观众求新求变的特点, 应不断实现节目形式与内容的创新变化, 不断的自我否定, 推陈出新。这个新思维在江苏卫视那里得到了验证。节目如果收视不好, 就会被果断砍掉, 《老公看你的》、《欢喜冤家》等黯然下课, 而新推出《一站到底》、《脱颖而出》、《梦想成真》、《花样年华》, 反响都不错。

五是针对女性与青年观众与网络、手机等多媒体接触多的特点, 应实现电视台、网络平台、手机平台等多种媒体平台的“一体化”建设, 覆盖到女性与电视观众生活的方方面面。据《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 2011年上半年, 中国微博用户数量从6311万增长到1.95亿, 半年增幅达208.9%。手机网民使用微博的比例也从2010年末的15.5%上升至34%。面对这一趋势, 许多上星卫视都开办了本频道的网络电视台、官方微博, 还有明星栏目、名主持人等都相继开通了微博, 力图吸引以每年20%的速度疯狂增长的网民群体。在这个注意力资源稀缺的年代, 谁抓住了女性和青年观众的注意力, 谁就是笑到最后的王者。

摘要:本文旨在讨论电视文化消费、女性与青年观众电视文化消费特点以及省级卫视如何应对三个问题。

关键词:文化消费,电视文化消费,女性与青年观众

参考文献

[1]费瑟斯通.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M].译林出版社, 2000.

[2]孙香美.省级卫视Hold住——中国省级卫视发展现状浅析[J].广告大观“综合版”, 2012 (1) .

[3]王菲.对安徽卫视电视剧品牌战略的分析[D].安徽大学, 2008.

[4]李海玲.湖南卫视的全方位营销战略探析[J].传播实务, 2012 (1) .

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特点分析 篇11

【关键词】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危险因素

【中图分类号】R5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1-0136-01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冠心病的发病率明显呈上升趋势,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逐渐成为我国人口死亡的第一危险因素。其中相当一部分发病人群为45岁以下的青年人。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MI)其起病急,病情重,死亡率高。为探讨其发病的规律,更加全面的认识和了解青年心肌梗死的特点,笔者对我院自2008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30例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回顾性综合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根据WHO规定选取45岁以下的 30例住院病人,其中男28例,女2例,年龄最小的24岁,平均年龄31.8,岁,男54例,均有典型的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心电图ST段抬高,动态演变及心肌酶谱的改变。既往有心绞痛病史3例。临床诊断为前壁心肌梗死39例,下壁心肌梗死5例,下壁加正后壁心肌梗死2例,高 侧壁心肌梗死2例,前间壁心肌梗死3例,下壁加右室梗死2例,广泛前壁心肌梗死2例,心内膜下心肌梗死1例。

1.2 分析方法: 根据病历记载及后期随访,对患者家族史、血压、血脂、血糖、发病诱因、临床表现、梗死部位、并发症、冠脉造影及预后进行调查分析。

2结果

2.1 诱发因素:发病前大部分患者有明确诱因,其中过度劳累8例(26.67%),大量饮酒7例(23.33%),大量吸烟后发病者6例20%),情绪激动等强烈应激者3例(10%)。

2.2 个人及家族史: 30例中既往有高血压病史4例(13.33%),高血脂症11例(36.67%),糖尿病病史1例(3.33%),吸烟25(83.33%),酗酒10例(33.33%),肥胖6例(20%),有高血压家族史者8例(26.67),有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者3例(10%),有冠心病家族史10例(33.33%)。

2.3 血脂变化: 血清胆固醇增高13例,占28.6%,血清甘油三酯增高15例,占32.6%,血清LDL增高14例,占30.4%。

2.4 临床表现:发病期外除2例有心绞痛,其余病例均无冠心病史,均为首次发病,其中典型胸痛28例,心悸4例,上腹疼痛2例,气促1例。

2.5 梗死部位:前壁心肌梗死17例,前壁+高侧壁+下壁2例,下壁7例,广泛前壁1例,下壁+右室2例,非Q波型心肌梗死1例。

2.6 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以单支血管病变为主, 很少累及主干。

2.7 预后:全部病例均静滴尿激酶溶栓治療,急性期(发病8周之内)无死亡病例。血管再通26例(86.67%),1例出院3个月后合并心源性休克、心衰而死亡,其余29例均治愈。

3 讨论

有报道称青年AMI均以男性常见,女性罕见。本次研究中30例患者男性28例,占93.33%,女性2例,与报道相符合。吸烟、饮酒、过度劳累及娱乐是青年AMI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本组资料中吸烟者占83.33%,酗酒33.33%,同时若具有高血压、糖尿病、肥胖、高胆固醇血症家族史及高血压、糖尿病病史者其危险程度就会进一步增加。本组研究显示,发病前常有明确的诱发因素, 如过度劳累、情绪激动、暴饮暴食、酗酒等, 可能因为应激后体内血儿茶酚胺浓度增加, 剌激血管壁肾上腺素能受体, 冠状动脉内皮受损, 局部释放血栓素A2, 使冠状动脉痉挛和血栓形成。

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发病过程急骤, 多以胸痛为首发症,病变范围小, 以单支病变为主,其次为双支病变, 极少累及三支及左主干。冠状动脉造影提示多以单支血管病变为主。及经积极治疗并去除危险因素恢复快,预后良好,并发症少, 病死率低,易于治愈。

参考文献

[1]罗子幸, 陈伟强, 贺春军.不同年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脂水平分析[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4, 10 (20): 28-29.

当代青年官兵的社会化特点及引导 篇12

一青年官兵社会化概述

青年官兵社会化指军事组织中的新成员通过适应新的军旅生活、掌握军事技能、学习军事文化, 接受军人“角色规范”的规训, 体会军人的“角色期待”并使之内化为自觉的行为模式, 从而顺利实现军人的“角色取得”及得到全面发展的过程。

青年官兵社会化与军人职业意识的培养密切相关, 因为青年官兵社会化的目的就是要使青年官兵了解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性质、特点和规律, 从而更好地适应军事组织的需要, 完成一个社会青年到称职军人的转变。而军营是青年人社会化的典型机构之一。

对许多青年来说, 参军入伍是人生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阶段。穿上军装, 人的角色地位随之变化, 军装是权利和义务的外化形式。许多当过兵的人在多年后都会深情地怀念自己当兵的历史, 感谢军旅生活给予自己的教育和锻炼, 更多的人从部队生活中获得了坚强的意志、健壮的体魄、丰富的经验、紧张的作风和组织能力, 这些都是军营这个环境对人社会化的结果。

二青年官兵社会化的特点

著名的心理学家埃里克森在其著名论著《人的八个阶段》中提出, 青春期最关键的阶段是自我认同与角色混淆, 并认为自我认同只有在个人的认识真正与现实一致的条件下才能实现。

在青年官兵社会化过程中, 会产生一系列的心理矛盾和冲突, 主要表现有: (1) 理想与现实反差太大, 处处碰壁, 产生内心焦虑、孤独自闭、精神颓废、行为偏激等不良心理障碍; (2) 生活中虽一帆风顺, 但无法很好地把握自己, 产生自高自大、目空一切、唯我独尊等自负行为, 造成人际关系紧张, 受人指责, 产生内疚、懊悔、孤独等消极的自我感觉; (3) 部分青年官兵对现实认识偏颇, 看破红尘, 造成情绪低落、抑郁、沮丧、怀疑、麻木不仁等不良心理状态。

作为当代青年官兵主体的“90后”, 他们思想活跃、多元化, 具有鲜明的时代烙印。

第一, 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在一份“参军入伍为什么”的问卷中, 有的是受家庭、家长影响, 有的是从小向往那一身橄榄绿, 有的想接受锻炼, 有的想考学提干, 总体来说是积极向上的, 当然也不排除一部分人追逐名利、消极、安于现状的想法。

第二, 日趋敏感的内心世界。当代青年官兵中大部分是独生子女, 集万千宠爱于一身, 内心敏感细腻。据一些干部反映, 以前的战士心理承受能力普遍较强, 能接受严厉的批评, 而如今的战士, 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薄弱, 十分抵触批评指责, 容易钻牛角尖。而部分单亲家庭出来的战士, 则普遍内心孤独, 缺少关爱, 不容易信任别人, 存在过激言行。

第三, 个性特征张扬鲜明。当代青年官兵一个很强烈的特征就是个性张扬、表现自我。他们对荣誉毫不谦让, 一般都会主动展示自己的所长, 积极参加各类集体活动, 敢于在人前说:我很棒!也有部分官兵过分强调自己的权利, 这些是需要对其进行良好引导的。

三青年官兵个性化的引导

青年官兵心中存在着积极和消极因素, 要通过心理训练不断削弱消极因素, 强化积极因素。引导青年官兵克服自我意识偏差, 培养青年官兵对问题细致观察、认真分析的认识品质;引导青年官兵需求结构的科学调节, 使其符合社会规范性;引导青年官兵锻炼坚强的意志力, 对外界诱惑的抵抗力及超强的自控能力;引导青年官兵稳定、健康、深厚的情感, 消除情感障碍。

1. 要多层次地加强教育的导向性

培养青年官兵对军人身份的认同, 使青年官兵认识到军人职业的特殊性, 树立奉献意识, 学会做人, 具备诚实、勇敢等基本品质, 这是军人角色意识的思想基础, 也是军人必备的信念, 不断修身养性, 提高思想境界, 避免在社会思潮中产生角色偏差。

军人的基本职责是保家卫国。在和平年代, 爱国主义教育可从身边的人和事对青年官兵进行教育引导, 将爱国主义落实到平时小事中, 落实到切实可行的行动中, 使之落到实处, 更具有效性、针对性和实践性。

构建当代军人的核心价值观。军人核心价值观是当代青年官兵社会化过程中较容易产生偏差的地方, 军人核心价值观要和世界观、人生观紧密结合, 加大教育力度, 保持三观教育的连续、完整、系统。

2. 加强心理训练, 完善青年官兵心理防御机制

当代青年官兵普遍存在心理素质低下, 承受能力差等特点, 单纯的思想政治教育难以奏效, 因此, 必须根据青年官兵的心理特征科学有效地进行心理训练, 提高青年官兵的心理承受能力。把心理训练纳入军事训练计划之中, 进行挫折训练、情绪稳定性训练、吃苦耐劳训练等。

由于军人职业的特殊性, 青年官兵往往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 可导致其焦虑、痛苦等心理反应。因此, 建立积极的心理防御机制有助于青年官兵调节自我, 走出困境, 消除一些应激刺激带来的心理失调。要引导青年官兵学会自我心理调适, 完善心理防御机制。

在对青年官兵的引导中还须注意:教育要循序渐进, 不能急于求成;明确军人这一角色所需的特质, 提高其角色认识;帮助青年官兵树立角色意识;教育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将教育与管理寓于无形之中。

参考文献

[1]石铭增、李青杨选编.军事社会心理学初探:首次军事社会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选[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 1986

[2]马栋.现代军人社会心理研究[M].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 2006

上一篇:借贷制度下一篇:分析临界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