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青年学生思想之现状分析(共8篇)
目前青年学生思想之现状分析 篇1
目前青年学生思想之现状分析
锅容公司
我给青年职工的一个界定,35岁以下。那么他们现在是一个什么现状呢?工龄十年之内,大部分人都还是技术员,有一些部分在技术上能独挡一面,成为技术骨干了,少部分成为具有领导才能的项目经理,走上了领导岗位。具体的来讲:
1、无房,有较大的经济压力。现在,公司的福利分房结束了,相应的购房补贴还没有出来。按现在南京的房价,他们购房相当困难,即使购房了也有巨大的压力,没有办法,这都是我们房地产市场畸形发展的结果,我估计不仅我公司青年存在这种情况,社会上大部分企业的青年职工都存在这种情况,除非少部分垄断及暴利企业,那就另当别论了。当然父母赠与,那就更不用说了。否则的话,只能搞小产权房,先住了再说,甭管它证不证的。要么只能浦口,江宁了,呵呵,现在江宁也不行了,得想想镇江、马鞍山、芜湖了。总之吧,他们在现在社会整体收入水平还没有达到房价水准之前,只能拿青春去换房了,做了一个“痛并快乐着”的房奴,经济和精神压力可想而知,这是我们毕业那时还不曾想和遇到的。也可以想见他们对收入,通俗一点就是对钱的渴望了。
2、更现实,更具体,对收入的要求更高。我记得我毕业那时,虽然身无分文,但更多的是想做点事,整点大事业,尽管现在除了血压高、血脂高之外,什么也没整成,按照现在的说法吧叫不那么现实。但我那时也没有买房的压力,我说的是真的,我没夸自己的 思想境界。现在青年职工更关心自己的收入,更关心给什么待遇,总之更现实,更具体。我这里没有贬低他们的意思,社会发展了,人的观念进步了,那个只讲求付出不讲得到什么的年代一去不复返了,这并没有什么错。哪个项目收入高奖金多,他们就更愿意去哪个项目。哪个项目环境好一点,他们就更愿意去。哪个项目离南京近一点,他们就更愿意去。有时也会向领导要求给的待遇更好一些,但大部分人不会明确要求,有极个别的人,你达不到我的要求,我就不跟你玩,到别的区域公司去,或者干脆跳槽,走人。他们展现出的是更现实,更真实的自我。他们没有错,只是他们要更加努力的工作,企业效益好了,什么都有了,锅里没有,碗里就别谈了。
3、普遍存在吃苦精神不够。现在的年轻人,知识面宽,懂得的东西多,除了少数农村出来的学生外,普遍存在吃苦的精神不够。我们建筑业本来就是一个脏累的活,与高新技术沾不到多大的边,尤其施工企业处于建筑业的第一线,更是脏﹑累﹑苦,外加险。现代城市的每一步发展,都与我们建筑施工企业是分不开的,是建筑人汗水的结晶。所以做建筑业人,首先就要做好吃苦的准备,但从我们目前的情况看,有不少学生没有做好思想上﹑精神上的准备。表现在工作中就是,愿意留在大城市,不愿意去小地方;愿意呆在施工条件好一点的项目,不愿意到施工条件差的项目;在心理上希望得到更好的收入和做出一点成绩,在行动上又不愿意吃苦。处在一种矛盾的心理中,很多学生因此错失了许多发展机遇。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出现这个问题既有青年人自身的原因,更是社会环境 的变化造成的。我们必须要有针对性的加强教育,积极引导,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从业观和强烈的事业心。俗话不是说吗,“吃得苦中苦,芳得人上人”。
4、学习劲头不足。青年学生毕业以后,能否快速成长起来,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看他能否注意学习,能否保持积极的学习心态。我观察我们不少的青年学习缺乏积极学习的精神,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或者学习的目标太低,仅满足于考证。或许他们因为读了那么多年的书,不想读了,不想学了。可是不断的学习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当今社会知识更新日新月异,任何人都没有什么“老本”可吃,终身学习是人们首先的生存策略,无论在什么岗位,从事什么工作,都必须常“补钙”、常“健脑”、常“充电”,只有这样,才能受人尊重,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何况我们刚毕业不久的青年学生呢。或许他们有太多的诱惑了,像网络啊,我发现我们不少的年轻同志不仅下班后把大量的时间用在网游网聊中,甚至在上班时间也这么做,他们被网络彻底的网住了,引用现在的网络流行语叫hold住了,丧失了学习的动力,这个非常的可怕,我为他们把大量的宝贵时间浪费在网络上十分痛心,可是也真的没有多少办法来使他们从网络中解脱出来。
当然还有不少的问题,我主要总结上面几点。那么有没有解决的办法呢?我本人还没思考成熟,这里有一个想法。
1、危机教育。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这个标语以前挂在工程公司的办公楼前,我每天上班都看到,也经常使我深 有感触。人没有危机往往就没有动力,觉得危机教育虽然不是最好的,但可能是现时最有效的,比喻末位淘汰、警示提醒教育等。这几年我们每年都要对近几年来的学生进行一到两次的面试或笔试,并要求他们写自我评价报告,同时项目也要给每人写一份评价报告。
2、目标教育。现在的年轻人都比较实际,你同他尽讲些大的,空的,他听不进去,所以要搞目标教育,可以以别人为目标,以事情为目标,甚至可以以他自己为目标,这样更有说服力。这个目标不仅是他们自己制定的,更主要是公司给他们设定目标,公司各系统要给每个人制定目标,比如专业技术达到什么水准、考什么证等等,我们以公司目标任务形式必须完成,是强制性的。他们虽然不太赞同,但也理解。我跟他们讲你们的事就是公司的事,公司的事也是你们的事!
3、素质教育。这个教育听起来好像怪怪的,都大学毕业了,素质还能差吗?其实还真是需要的,我们不少青年学生意志力不强,一遇到困难就害怕;心理素质较差,领导一批就倒了。我们这个素质主要指心里素质。10年11月,我们召开一个青年学生座谈会,有个新学生发言说他们项目的条件太差,与在安装公司的培训讲的有很大差距,有心里落差。我们有个领导当时就对他进行了批评,这个批评其实也不重。这个学生还是在学校就入党的,在项目是表现也很好的。后来我发现他从那以后就很小心也很抑郁,总显得心事重重。我找他进行了一次深聊,我讲每个人在工作中都会犯错误,也都会遇到批评,领导批评你,不是恨你,是为了你改正错误,不是一棍子打死,没有那样的领导!一个人不能被一件事或一句话击倒!后来他又恢复到以前的活力!
4、心态教育。心态决定思想,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一旦你的心门打开了,心态调好了,就能“豪情壮志尽施展”,就能“珠玑锦绣任挥洒”。现在不少的年轻学生患得患失,总想一举多得,总觉得自己发展太慢了,总觉得单位对自己不公平,总怀疑这个社会等等吧。他们的心态总感觉有那么多浮躁和烦躁,这个也很正常,因为我们现在的社会确实给人浮躁感,道德滑坡感。比如“老人跌倒无人敢扶”的现象就被炒得沸沸扬扬,还有“我爸是李刚”事件中,人们嫌恶官二代的嚣张;在杭州“70码飙车”事件中,人们鄙视富二代的跋扈;在郭美美、卢美美事件后,慈善组织受捐额急剧下降也表明了国人的道德立场。从这些舆论中,我们感受到的不是公众道德观念的沦丧,而是在道德立场上的严苛与严肃。这对年轻的影响确实很大,严重影响了他们的人生观道德观及做人的心态。我们现在的网络太发达了,发达得太过了,我本人舆论如此监督如此炒作,搞的本来心态就比较浮躁的国人更加无所适从,尤其是年轻人,建议国家要严格监控网络舆论!这个方面,我们也经常召开一些座谈会就社会的某些现象进行讨论,进行一定的引导,还是有一定的作用。人的心,是高山、海洋所不能比的,所谓“心如虚空”,就是放下顽强固执的己见,解除心中的框框,把心放空,让心柔软,这样我们才能包容万物、洞 察世间,达到真正心中万有,有人有我、有事有物、有天有地、有是有非、有古有今,一切随心通达,运用自如,追求卓越!
目前青年学生思想之现状分析 篇2
陕西省北部X县属于贫困地区,调查发现,学生厌学情况较严重,原因复杂,主要原因是学习成绩差,底子薄,上课容易分心,下课作业不会做,或者是因为某些事情受过老师的批评而产生厌学思想,上课扰乱纪律,分散同学注意力,大多数学生不求上进,生活懒散,作业抄袭,不讲究卫生,污言秽语,拉帮结派,敌视说教。这些现象导致了现代农村学生在学习中产生了许多困惑,导致了目前农村教育质量不容乐观的状况。现做一赘述。
1 农村学生学习现状分析
X县属于贫困地区,整个教育师资严重不足,和大多数教育落后地区一样,存在着严重的教育硬件不足,教育环境条件差,学生厌学情绪严重辍学率不断升高的情况,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着许多问题:
1.1 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目的不明确
大部分学生厌学的主要原因是学习动机问题,他们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学习态度不端正,导致不想学习,不愿学习,认为学习又苦又累又无聊,没有了学习目的,自然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不好思想:迟到,早退,旷课,逃学,打架,与学校外边闲杂人交往,在社会污浊的环境影响下必然会导致失学的结果,走向社会以后也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1.2 学习方法不掌握,知识接受能力差
同一个教室,同一片蓝天,同样的教师,同样的课本,可是学习效果就是不一样,一旦考试,上至满分,下到零分,两极分化比较严重。许多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每一天都有目的的预习,复习,课外涉猎有关内容,而许多考试成绩差的学生,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作业不按时交,有空就去玩耍,说闲话,甚至静坐。
1.3 迟到旷课屡禁不止,扰乱纪律经常发生
由于现代教育目的的不同,教育对教师的要求不断提高,教师对学生只能是教育,教育再教育,不能体罚学生,或者变相体罚学生,一部分游手好闲的学生就是钻纪律的空子,常常迟到,早退,扰乱纪律,甚至上课时候和老师发生冲突,批评重一点,学生可能跑出教室,如果出现不安全事件谁来负责?因此特别难管理的学生,一旦受到老师的批评,便会导致学生成群结队殴打老师,因此使得课堂教学出现松散状况。
1.4 不善思考不动手,作业抄袭很严重
按照新教材新标准的要求,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发生了变化,教师尽可能地组织学生运用合作、小组学习等方式。在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的同时,调动每一个学生参与意识和学习的积极性,可是山区学校的学生生源差,个别差异性大,知识面狭窄,组织能力差,合作能力差,语言表达能力差,总结能力差,上课不善于思考,不动手,不动脑,许多问题的解决,采取“等、靠、要”的思想,对学习没有浓厚的兴趣,导致上课听课不认真,下课作业不能按时交,必然去各处寻求答案。
1.5 社会环境恶劣,道德滑坡严重
胡锦涛同志提出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为:“民主法制,公平正义,成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2]尽管校园周围的环境不断整治,社会风气有所好转,但是各种腐败现象,各种网吧,各种娱乐场所,各种危害中学生健康的违法乱纪现象在学校周围经常发生,尤其在现代网络技术的传播下,许多青少年受不良环境的影响,道德观念淡漠,思想品质不良,受社会文化的影响,使部分学生产生了极端主义思想,直接导致青少年个性畸形发展。
1.6 考试制度不改变,辍学率不断升高
新教材实施这么多年,素质教育也喊了这么多年,减负更是减了许多年,到头来,高考中考的指挥棒不变,各级各类部门对学校的评价,对老师的评价对学生的评价,都以学生考试成绩来论英雄,过去是学校县局、市局凭借成绩论优劣,现在发展到省上也凭成绩论优劣,学校教育依然是传统的应试教育,囚笼式的管理,学生课业负担重,成绩提不高,产生厌学,逃学,最后辍学。考试结果是:踏踏实实学习的学生成绩优异,学生自信,家长高兴,老师欣慰,考试成绩差的,学生自卑,家长无奈,老师无趣。
2 农村学生学习现状产生的原因
2.1 理想教育淡化
江泽民同志曾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教育是一个统一工程不断的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水平,不仅要加强对学生的文化知识教育,而且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品质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同时还指出“抓好教育和青少年的思想工作,直接关系到我们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能否取得成功、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能否取得成效,大家都要从这样的高度来认识问题和开展工作。”[1]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社会发展的希望,加强中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中一个重要的部分就是加强理想教育。在“四有”教育中“有理想”占首要地位,因为现代农村学生理想淡化、产生的学习动力削弱,从而导致其它不良因素的诱发。
2.2 国家政策的乏力
虽然国家的法律法规中有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但当学校和学生的利益受到侵害时,学校无能为力,当学生违犯了校纪校规时,教师更是无能为力,因为不准打骂学生不准体罚学生,长期以往,滋长了一部分学生的各种劣迹。
2.3 升学无望上技校
农村学生尤其是初中生,相当一部分学习不用功、不吃苦、对学习不感兴趣,我行我素,不是一门心思地想升高中、考大学,究其原因有多个方面:一是考大学没钱上何必那么用功,二是出去打工也能混口饭吃,社会的进步带给学生的负面影响,为不好好读书的学生找到了诸多理由。
2.4 家庭教育跟不上
大部分有厌学思想的学生,容易发生各种违背学校教育的事情,这些学生的家庭背景又比较相似:一是家庭富有者,这些学生依仗父母有钱有权、吃的好、穿的好,对枯燥无味的学习生活比较厌倦;二是家庭贫苦者,这类学生不能正确看待贫苦,甚至敌视社会,于是趁早打工挣钱、养家糊口;三是家庭父母不和者或是单亲家庭,这些学生从小缺乏父母的关爱与呵护,往往拉帮结派,听信他人,意志薄弱,动不动就旷课逃学,长时间发展,会结交不利于自己成长的校外人员,甚至出现早恋现象。
2.5 自立意识不强
由于初中生的性格、气质可塑性很大,言行的可变性、模仿性很强,对他们的教育本身是一种行为的矫正,一种良好习惯的形成。从教育过程看反复性很大,而且学校的五天教育往往不如社会的双休日教育,学生在没有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之前,往往会受到各方面的影响,自制力差没有判断是非的能力,行为思想表现不稳定,波动大,最易受感染、最易偏离思想品德的标准,往往会被“享乐主义”、“读书无用论”所影响而不能独立自主的学习与思考。
3 改变农村学生学习现状的途径
3.1 加大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力度
我国教育方针指出:“要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学校其目的是培养祖国的接班人,我们必须贯彻这个方针,努力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加强青少年的养成教育。随着改革深化的浪潮,人的生活、工作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改革开放中的污泥浊水也影响了人们,也吞噬了我们的青少年。腐朽落后丑恶的思想文化、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在一定范围内影响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因此,端正思想、以德育为首将青少年养成教育要摆在首位。学校要大力发展青少年的养成教育工作,克服重智育、轻德育、重升学、轻素质、重结果、轻过程的思想。
3.2 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学生是社会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要克服学生学习为自己、为父母、为老师的错误认识,而是要学生知道自己是社会的人将来要为社会服务,从现在起要教育学生勇于承担责任、帮助他人、乐于助人、见义勇为等思想教育学生,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为学生的成长奠定好基础。
3.3 加强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对学生教育不可缺少的部分。现在大多数农村家庭最多两个孩子,父母对孩子的溺爱,娇惯,放纵,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也缺乏学习的兴趣,一些父母望子成龙心切,经常以其他孩子为榜样训斥自己的孩子,觉得自己的孩子一无是处,样样不如人,有些父母忙于挣钱,对孩子疏于管理,有些父母思想修养本身就差。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想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父母自身应加强思想修养,父母应经常与孩子谈论学习,谈论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倾听孩子在学校遇到的问题,经常与孩子沟通,倾听他讲述学校的生活,关心他们的成长,这对培养学习兴趣非常重要。
3.4 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创造教育是开发人的潜力,提高学生创造性的解决问题和适应未来的能力,通过创造性教育,可以激发学生对看似明明白白的事物产生疑问从而拓宽和加深他们对该事物的认识。创造教育可以是全体学生针对一个共同的问题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相互启发相互修正,集思广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创造教育方面也可以引导学生从尽可能多的不同角度来分析问题,鼓励学生发表与众不同的主见:鼓励学生幻想,异想天开,提出尽可能多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方法,让学生体验成功,人人在成功中获得自信,主动不断的争取新的成功。
3.5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课堂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新型的师生关系包括师生伦理关系和师生情感关系。(1)教师要树立教育民主思想,要求教师承认学生作为人的价值,每个学生都有特定权利和尊严,要有自己的思想感情和需要。(2)教师要树立法制意识,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3)加强师德建设,纯化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一种教育关系,教师要加强自身修养,提高抵御社会不良风气的能力。现在的师生之间缺乏积极的情感联系,不仅使一直为人所珍视的师生情谊黯然失色,也使教学活动失去了宝贵的动力资源。优化师生感情关系,重建温煦感人的师生情谊,是师生关系改革的现实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具体做到:(1)真情对待学生,(2)展现教学过程的魅力,品味教学成果的喜悦,(2)完善个性,展现个人魅力。
3.6 改变对学生、教师的评价体系
目前农村中学对学生教师的评价依然是不管过程只管结果,不管形式只管成绩,忽视了学生在各个时期的进步状况和努力程度,不能很好的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忽视了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付出和投入,把教师教育能力的大小仅仅定格在学生的某次考试成绩上,打击了教师的积极性,失去了教育的本来目的,因此,学校和上级各部门只有彻底改变对学生教师的评价体系,才能改变学生的学习现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感受力,发挥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为祖国培养合格的接班人。评价体系的改变,要求做到:建立学生全面发展的指标体系,考试只是评价学生的一种方式,要将考试和其他的评价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全面描述学生发展的状况;打破唯“学生学业成绩”论教师工作业绩的做法;打破关注教师的行为表现,忽视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传统的课堂教育评价模式,建立“以学论教”的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模式。
摘要:作者带着“陕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之研究”课题,对目前学生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认为:造成部分学生厌学的原因来之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方法不掌握等;解决的途径:加大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力度;加强家庭教育;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改变对学生、教师的评价体系。
关键词:现状分析,产生原因,解决途径
参考文献
[1]王亚娟.关于潼关县农村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调查研究[J].价值工程.2011(17).
[2]人民日报[N].2000-07-20,(9).
目前青年学生思想之现状分析 篇3
【关键词】大学生 体育保险 现状与对策
1问题的由来
由于我国体操运动员桑兰1998年在美国友好运动会上颈部严重受伤。之后大会组委会为她提供了一份1000万美元的医疗保险,使她得到了最好的康复治疗,不需要为今后的保障担心了。通过这个案例,让我们第一次认识到了体育保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随后国家为大量运动健儿进行了投保,这样可以让运动员的自身利益得到更好的保护。与此同时大学的体育保险却是困难重重。北大学生攀登夏邦马西峰前,校方和学生签的是一份登山同意书,而不是保险合同书,更不会得到像桑兰那样的赔偿。学校体育保险作为体育保险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就是保护学生。近些年我国体育保险虽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是高校体育保险始终是个漏洞。
2结果与分析
2.1目前高校体育保险的现状
2.1.1学生参与体育保险的意识较差
大学生刚入校时参加的保险大多是由学校统一办理的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这样的保险能够保障学生在校期间的人身安全,同时也减少了家庭和学校的负担,具有很好的社会效应。然而,保险公司只对平时学生运动中大的意外伤害(例如骨折、韧带断裂、内脏损伤)才会给予相应的赔偿,一些小的事故就不予理睬了,但往往这些常见的意外损伤处理不当就会造成慢性运动损伤疾病。出现这样的情况首先在于保险公司没有在条约中明确理赔的范围,导致概念模糊、险责不细。其次学生参与保险的意识较差,不能很好地利用法律手段来保护自身利益。
2.1.2体育保险法尚未健全
现阶段我国在处理学生体育运动意外伤害事故主要的依据就是《教育法》《教师法》《体育法》等。可关于高校体育运动伤害的处理办法和意见,至今都没有一套完整的法律法规体系。目前我国体育保险的基本法规只有《国家队运动员伤残保险试行办法》和《优秀运动员伤残互助保险试行办法》,然而这些基本法规的覆盖面也是有限的,保障的程度也很低。例如2002年颁布的《优秀运动员伤残互助保险试行办法》对于优秀运动员的界定是:“各省、市地区正式在编的运动员”,而高等院校运动员不包含在内。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我国的体育保险制度还应趋于完善。
2.1.3体育保险公司的匮乏
我们不难发现在一些重大体育比赛中,体育保险参与的方式基本上都是由保险公司赞助来完成的。以赛事赞助商的形式发展体育保险是目前大多保险公司采用的一贯手段。比如一些基本保险(一般责任险、意外伤害险)公司都是免费赠送给运动员的。如此一来,高校体育保险就更没人关注了。另一方面我国现有的保险经纪公司为数不多,而从事体育保险中介人和体育保险的经纪公司的更是少之又少,面对这样那样的诸多问题,这对于处在刚刚起步的我国体育保险业要想在高校中谋求市场空间,更是难上加难。
2.2体育保险在高校中开展的优势
2.2.1学生自主性强,余暇时间比较多
大学生在完成自身的课程学习后,可以有大量的时间自由支配,这样他们就比其他人群拥有更多的时间来参加体育活动。所以,发生意外伤害事故的可能性就会相应的增大。目前我国高校运动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大学生体育赛事的不断开展,使得一些体育保险公司相继介入。2001年第2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在北京举行。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一次性向大运会开出了一份150多亿元的巨额保单,创出了大学生体育保险新纪录。由此可见,大学生体育赛事保险起点高、起步晚。
2.2.2思想意识转变较快,容易接纳新事物
当代大学生生理和心理正处在快速发展时期,从心理角度上看,他们精力充沛、思想进步、理想远大,同时人生观、价值观也正处在形成时期,具有较强的塑造性。在体育保险意识淡薄的我国,他们可以采用最合适的方式就体育保险进行广泛宣传和大力推广,其效果应是最好的。
2.2.3独立的法人,具有自我履行法律权力的能力
从大学生的年龄来看,他们大多是18周岁的成年人,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的公民,具有独立履行法律权利和义务的能力。这样他们就可以根据自身的习惯自由选择体育活动,自行选择投保的种类和方式,进而通过法律的手段来维护自身利益不被侵害。
2.3对策和建议
2.3.1提高宣传力度,加强大学生保险意识
由于长期受到国家体制的影响,导致教育界的保险观念比较落后,习惯了国家“买单”的方式,自我保险的意识还很淡薄。当前就大范围的对体育保险进行宣传还很少。学生对投保后的收益情况还不是很了解,可以说多数大学生就“体育保险”这个概念还是很模糊的。就更不要谈如何来投保了。因此我们有必要加大对高校体育市场的宣传与投入。
2.3.2完善体育保险法,政策上适当给予支持
拥有一套完善的法律法规才能确保高校体育保险在未来有着长远的发展空间。目前我国的体育保险法主要针对各省、市及国家队正式注册在编的运动员。而高校体育保险法规还是空白。客观上阻碍了体育保险在高校的开展。随着“阳光体育”口号的提出,使得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去,与此同时,相对应的个人意外伤害事故也就越发频繁了。
而高校医改制度的实施,使得大学生不能再依靠国家报销的这种形式,而是要寻求市场经济的新渠道来规避风险。因此更好地加强和完善体育保险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3.3.3根据学生需要,开发新险种,降低保费
目前我国大学生数量正在逐年的增加,对于体育保险产业来说有着较大的商机。但是现有的单一险种已经难以满足市场的需求了。这就需要保险公司根据不同人群、不同运动风险等级进行评估,及时开发新的险种。保险公司在投保对象的设立上可以是个人或是团体。
时间上可以是在校期间或是假期旅游外出。还可以就体育运动项目进行综合保险开发。这样一来高校中的专业运动员和一般学生都可以就运动意外伤害得到积极有效的保护。另外,对于贫困的大学生来说,他们的保费应由保险公司、学校、个人三方共同努力来完成。
2.3.4加快体育保险人才的培养
由于保险业经营方式的特殊性,导致对人才有着特定的需求。就体育保险来说,从业人员不但要有较强的精算、承保、投资、管理等专业技能,还要掌握了解基本的体育理论知识和运动技术知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要促使体育保险长远的发展,保险公司应加快对一些精通体育和金融的人才培养。通过加强各级保险公司对现有员工的培训;建立完善保险业各种资格考试制度等多渠道加快体育保险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让他们能够把大学生需求与保险公司承保能力、险种产品牢牢联系起来。通过中介人的努力,让高校体育保险业实现良性的可持续发展。
3小结
就我国当前体育保险的发展形式来看,高校体育保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保险公司需做到服务专业化、险种多样化、理赔速度快速化。与此同时,校方应和保险公司联手加大对体育保险的宣传教育,让学生们知道、了解体育保险,促使他们积极参加体育保险,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同时减轻对社会、学校、老师、家长的经济赔偿负担。大学生在体育保险观念转变上,需要政府在相应的政策和法规上给予一定的支持,使我国高校体育保险能更快速、更健康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阎华,李海. 国内外体育保险之比较研究[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1.
[2]喜兵. 我国体育保险发展太阳网.
目前饲料行业现状分析 篇4
优势:正大凭藉其对养殖业的深刻理解和成熟的养殖模式,借助其养殖技术、种苗技术的优势,曾经席卷中国的对虾饲料市场,并且能够做到现金销售!虽然对虾种苗方面出现灾难性的危机,但最近在湛江和福建开始大面积兴建标准化虾塘,准备复制其在泰国的经营模式,后势不可忽视!
短板:正大最大的问题存在于水土不服,无论是养殖技术还是团队建设。对虾种苗出现的危机印证了其技术在中国这个养殖环境错综复杂的情况下的严重不适应,中国在可以预见的将来还是以散养户为主体的市场结构,这就严重制约了正大在中国的发展速度。同样,由于其对中国的人文环境的不理解,或者可以说是不愿意去适应,所以他们无法组建一个稳定的技术推广团队,去推广他们的养殖模式和产品!
当然,如果中国水产养殖业能够进入规模养殖为主导的时期,他们的优势会很明显。(摘自中国水产频道/阿托)我也来说两句查看全部回复
最新回复
海石花(2012-1-05 15:37:48)8fish :以前听说正大每台增氧机的角度都有严密的计算,当时觉得很先进。正大这几年经过了一个起落,异军突起,而又回落,给大家上了一课,遗憾的是没有取得根本性的优势,被国内企业慢慢赶上来了。
我觉得,如果将企业的竞争优势放在养殖技术上的话,还是很不可靠的,中国人盗版、复制是最
利害的。正大除了养殖模式外,还有支撑产品:虾苗、微生物制剂,这两个技术含量很高,国内企业到现在还不能与其相提并论。这也是其真正有威力的竞争优势。
海大在技术路线上,其实很大程度是参照正大的,而且营销做得比正大好,所以胜出了。但在根本技术上,还是与正大相差很远的:
虾苗,正大遇到的问题,海大现在也遇到,还是用人家种虾,根本没办法超越;微生物产品,与正大的技术还有很远的距离;饲料据说比正大好,但那是靠钱砸出来的,技术含量却是正大更高,也更符合行业资源节约的发展方向。
在接下来的十年,中国的水产饲料企业真正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1、金融能力。恒兴在技术不如粤海时,之所以能异军突起,就是靠赊销,赊销现在看是带有贬义的,但在当时是积极的,解决了行业大发展时,基层养殖者的资金问题。中国养殖业在接下来会慢慢集中,养殖者在资金方面同样面临问题,以合适的方式,帮助他们解决这一问题,比如用担保的方式,将会让企业获得根本的优势。在美国的汽车业,为购车者提供金融担保业务产生的利润,甚至成为汽车公司最大的利润来源。再说个不恰当的例子,黄世仁靠什么能让杨白劳把女儿嫁给他当小,无非就是靠借了钱给他。所以,这其实是一种很强的能力,在你其它方面没有优势的时候,大家都会跟你走的一种能力,让养殖户像杨白劳一样,离不开你的能力。而且,人缺钱的时候,是最容易答应苛刻条件的,所以,金融手段往往都是带着暴利的。
2、营销能力。现在来看,最成功的是双胞胎与海大,主要表现为人海战术。人海战术,本质上是直销的一种办法,但现在还离不开经销商:一方面是,整体而言,经销商确实还有很大的能力与价值,另一方面如果直接绕开经销商的话,就成了全民公敌,找来了一个极大的竞争对手。所以得绑着经销商一起干。
3、产业链的能力。最典型的是温氏,现在还有六合,从塘头到餐桌,做世界餐房,这是一种最符合产业发展的模式,也是养殖业发展的终极模式。国外的正大、嘉吉都是这种模式,他最终体现为从种苗、饲料、养殖模式、防疫,到养殖产品的销售,每一个环节都能得到恰如其份的资源,和谐发展,最终共同向消费者争取更大的利益(实际上,由于有国际及企业之间的竞争,最终的结果是,整个产业链的成本极大地降低了,主要的利润来源于控制产业链的成本,而不是来自在消费者中的溢价)。做产业链,最难的是成功界入到养殖与水产品销售环节。水产比禽业、畜产有更高的风险。但一旦做成,就是天下无敌!
4、技术能力。饲料的原材料未来是大问题,能利用更多的原材料,实现更低的配方成本,是一种很强的竞争力。这种能力还包括在种苗、病害、养殖模式上的研发能力。
5、管理能力。如何将人组织起来,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这个不说了,国内的企业都在学习中。
6、整合能力。饲料业、养殖业现在还处在春秋时期,天下大乱,各路英雄纷纷在寻找出路。以何种方式收编这些人,将是成就大业的基础。张唐之是很有说服力的案例。但很多企业现在不这么看,觉得没几个真正有竞争力的,我能吃掉你,为何要合作?如果不考虑时间成本,确实如此,但中国农牧业的整合正在加快,行业整合是有窗口期的,不会无限制地进行下去,你可以不干,如果人家这么干,一旦势成,大局一定,挑战者的机会就比较小了。这种事,可不是次次都有我们党那么好的运气(没有否定的意思,但确实也有很大的运气与机缘)。一大盘蛋糕的一小块,也可能比一个小蛋糕大。
大兔牙(2012-1-05 16:11:34)
分析得很好,尤其是二楼。也少少明白了目前水产大鳄之间微妙关系及中国水产养殖面临各种问题。
zhuyuming(2012-1-06 07:45:13)
正大是头狮子,现在正在沉睡
虾虾(2012-1-06 09:11:21)分析很有道理,正大现在有点清朝的感觉,从先进到盲目自大到落后,我觉得最主要的原因是不了解中国实情
zhuyuming(2012-1-06 14:50:02)
不是说外来的和尚会念经吗
遁入空门(2012-1-06 16:14:00)
建议正大高层学习下《论语》、《孟子》、还有《毛泽东选集》之类的。
kanhai(2012-1-08 21:27:53)正大中国是有自己的种虾的,并且印尼正大还收购了SIS,近两年正大虾苗养殖成功率较低极有可能与正大中国的种虾有关,由于种苗是与饲料捆绑销售且做现金,种苗的不良表现,最终导致正大中国的回落
(2012-1-09 22:27:22)
通威不在吗?
(2012-1-12 10:48:55)
水产之路在于是否内行人在做良心事
(2012-1-12 16:09:41)我看好正大。现在在湛江的标准养殖场,确实是建设得非常好,技术员要求在虾塘边都不准长一根草。增氧机的类型目前国内没有,泰语叫苏白龙。尤其是投料的原理和掌控,国内目前几乎不涉及到。
目前青年学生思想之现状分析 篇5
毒品问题已经是我国不可回避的公共卫生与社会问题,对毒品认识不多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也是造成我国灭绝毒品30年后,毒品能再次蔓延的主要原因。很多青少年在无知、好奇、炫耀等不健康心理驱使下尝试吸毒而坠人万丈深渊,难以自拔。在现代社会里毒品离每一个人并非遥不可及,精神松懈、意志簿弱是毒品冲破的第一防线。因此,对大众进行必要的毒品知识教育,具有普遍意义。如何将预防毒品、拒绝毒品、消灭毒品等主题表达得清晰、明确、感人,使观众一目了然并记忆深刻,同时能够引发感情的共鸣及思考,是禁毒公益广告的宣传目的。
1、禁毒主题公益广告宣传的目的“公益广告”,是指为公益事业提供的传播服务,以推广有利于社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思想意识为目的广告宣传活动,属于非商业性广告。公益广告一般是为了试图改变人们的现行行为,并且让人们按照有利于整个社会或个人长远利益的行为规范,去改变对自己和公众可能产生的不愉快活动。所以公益广告常常面对的是人们根深蒂固的不良习惯和行为模式。同时更多地倡导和鼓励人们为人类的生存环境、文化遗产、身体健康等做出应有的努力。公益广告具有一定的义务性、社会性和广泛性。以禁毒为主题的公益广告面向社会公众,将科学知识、人生的价值观、道德观、行为规范等,通过艺术化的表现手法向大众传播,以达到拒绝毒品、消灭毒品的目的。
2、禁毒主题公益广告宣传的社会效应
2.1禁毒事业关系到国家和每一个公众的切身利益。吸毒属违法行为,在社会上影响很坏,当前吸毒者以青少年居多,他们开始时并未完全意识到这是一种违法行为。当染上毒瘾后他们又变成具有反复发作性脑病的病人。戒毒后他们更需要家庭、社会的关心和爱护。所以,禁毒的公益宣传以一般社会公众为对象,以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的形式,规劝广大民众切勿沾染毒品,从而形成一种良好的社会道德规范。禁毒广告的题材多取自日常生活,要注重其广泛性,可利用多种媒体进行宣传,如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电影、显示屏、店堂、书籍、霓虹灯等。还可借助灯箱、电话亭、候车室、车身、雕塑等实物,向社会广泛地宣传防毒、禁毒、戒毒信息和知识,尽可能地达到最佳宣传效果。这样可以在短期内形成禁毒的立体功势,营造一个“毒品过街,人人喊打”的社会气氛,提高禁毒工作力度。要实是求事,揭露吸毒等社会丑露现象。使禁毒广告既能美化城市环境,又能在都市人匆匆的脚步声中提醒人们远离毒品、珍爱生命。
2.2禁毒宣传的最终目的在于教育广大民众,抗拒毒品诱惑、珍惜生命。通过教育使民众逐步加深对毒品危害的认识,采取抵制毒品的态度,帮助戒毒者树立美好人生观、建立健康心理状态。新闻报道、图片展览、学校教育及广告传播等禁毒宣传必须通过科学的、客观的、艺术的表达来影响大众心理,以达到教育、提示、倡导的目的。然而,在现实中却存在种种对宣传教育形式化的做法。比如:有关部门在组织开展禁毒宣传活动时往往认为“宣传
是新闻单位的事”,一提“宣传”就想到新闻报道、喊口号、贴标语、搞集会,并没有重视如何有效宣传;没有将广告宣传纳入应有地位,把公益广告商业化,把宣传作用神灵化,以为宣传必定能够直接产生社会效益,忽视了禁毒广告具有的社会性和倡导性。禁毒思想的宣传只讲概念不求形式,不讲效果。仅仅停留在发了多少新闻、贴了多少标语,多少人参加了禁毒咨询等数字化概念上。对于广大民众的认知程度和态度则关注太少;在目前的禁毒宣传中,有关部门注重在 “6.26”国际禁毒日前后掀起宣传高潮。如增发禁毒新闻、开展上街咨询、组织学生参观图片等。但是我们真正缺乏的是在日常生活中对禁毒意识的提醒和规劝,而这种提醒和规劝取得的社会效益又是长久的。
学生当前思想现状分析 篇6
(一)、教师与学生平等的关系。
(1)、教师与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应该充分尊重每个学生人格,不能侵犯学生合法的权益。
(2)、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充分发展个性特长,塑造学生良好的心理特征及个性,使学生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教师应该客观公正的评价学生,不能唯成绩论,应该一视同仁,不歧视学生,应该主动的给予学生生活、学习和心理上帮助。
(二)、教师与学生的管理关系。
(4)、教师针对不同的学生对象,应当因材施教。
(5)、教师对学生出现的不良现象和行为,应该及时纠正,指导,适当的进行批评教育,保护学生身心健康发展。(6)、教师应当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7)、教师应当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以自身高尚的人格去影响学生,以言传身教去感染熏陶学生。
(8)、学生犯了错误,教师应该给予学生改正的机会。
当前学生数思想现状分析
(一)、存在问题:
(1)、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自私,狭隘,承受挫折能力差,不懂得如何与他人正确交往,不会尊重关心他人,缺乏基本的社会公德。(2)、留守儿童:性格孤僻,不合群,心理封闭,不与他人交往,或过度放纵,无人管教,不可驯服。
(3)、唯成绩论:现在的学校教育,普遍以成绩评价学生,不重视德育与体育。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作业多,资料难。学生厌学,读书无用论的影响,学生经常逃避现实,缺课、旷课,教育手段落后,简单,师生关系恶化。
(4)、社会传媒:社会上的不良风气,黄赌毒的危害,网络、影视、报刊杂志等文化传媒的不良影响,学生所处的生活环境,所交往的生活人群,造成的不良印象,社会风气,人文习俗的影响都是至关重要的
(二)、意义
(1)、使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2)、净化社会风气,使学生健康和谐发展。(3)、维护社会稳定。
(三)、途径
(1)、全社会共同负责,学校、家庭、社会、大众传媒等,多位一体,齐抓共管。(2)、树立教育意识,加强法律法规制度建设,加强教养,实施,监管,追踪,反馈,修正。
目前青年学生思想之现状分析 篇7
关键词:湖南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现状调查,改进对策
近年来, 高校青年教师的数量和比例不断增加。据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 截至2011年底, 我国高校40岁以下青年教师人数已达88万, 占全国高校教师总数的60%以上[1]。由此可见, 青年教师已成为高校教育教学的主力军和生力军, 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如何, 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与高校的长远发展。
为深入了解高校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状况, 我们从人生态度、理想信仰、道德观念、社会观念、职业情感、工作生活条件满意度以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等20余个方面设计了调查问卷, 调查对象为35岁及以下的青年教师, 调查高校为中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湖南农业大学、湖南警察学院、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等6所高校。本次问卷调查时间为2015年10月-11月, 共发放调查问卷200份, 回收问卷189份, 问卷回收率和回答有效率均为94.5%。在回收的问卷中, 30岁以下的106人, 占56.1%, 30-35岁的83人, 占43.9%;男性102人, 占54%, 女性87人, 占46%;研究生学历145人, 占76.7%, 本科学历44人, 占23.3%;高级职称16人, 占8.5%, 中级职称96人, 占50.8%, 初级及以下职称77人, 占40.7%。调查对象的性别、学历、职称等的分布与当前高校青年教师的实际情况比较接近, 大致可以反映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总体状况。
一、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总体状况
(一) 青年教师的总体思想状况健康向上
从调查中发现, 高校青年教师在人生态度、理想信仰、道德观念、社会观念等方面总体上呈现出健康向上的状态。其中, 在人生态度方面, 在“您认为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是什么 (选3项并排序) ”选项中, 被选率最高的前3项分别是:家庭 (77.2%) 、健康 (64%) 、事业 (62.4%) 。这说明高校青年教师更多的是关注家庭的幸福、自身的健康和事业的成功, 其人生追求既符合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价值目标, 也与高校对青年教师的期望相一致。在理想信仰方面, 对于“人一定要有信仰”的观点, 表示“赞同”的占73.5%、“比较赞同”的占21.7%;在“您的个人信仰”选项中, 选择“马列主义”的占65%;在“如果您不是党员, 您入党的愿望”选项中, 选择“强烈”的占61.9%、“一般”的占28.6%。这说明高校青年教师绝大多数是有理想信仰的, 且多数青年教师将人生信仰定位于马列主义、人生理想定位于共产主义, 不存在大面积的信仰危机与理想偏差问题。在道德观念方面, 在“您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选项中, 选择“完全赞同”的占65.6%、“基本赞同”的占30.2%;在“义利”观的选项中, 选择“义利并重”的占63%、“重义轻利”的占36.5%;在“您对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选项中, 表示“完全了解”的占25.4%、“基本了解”的占64.6%。这说明高校青年教师对当前社会主体的价值观念、道德观念普遍持认同的态度, 基本具备职业道德规范意识, 在义利关系的取舍上也更趋理性, 体现出鲜明的时代性。在社会观念方面, 在“您对中国梦的实现”选项中, 选择“充满信心”的占70.4%、“比较有信心”的占22.8%;在“您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选项中, 表示“很关注”的占34.4%、“比较关注”的占57.1%;在“您对我国目前的反腐败举措与效果”选项中, 选择“很满意”的占35.4%, “比较满意”的占51.9%。这说明高校青年教师对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予以密切关注, 而且对党和政府采取的系列举措、对当前的中国社会普遍持积极的态度, 表现出足够的信心。
(二) 青年教师的职业情感强烈而积极
教师的职业情感是指教师对教育职业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具有的稳定的态度和体验, 它是教师对教育职业这一客观事物的独特体验[2]。作为担负教书育人之责的教师, 其职业情感应该是强烈而积极的, 即他们对教育职业不能计较个人得失, 而应怀有满腔的热忱和纯粹的爱心, 有强烈的职业责任意识, 并以极大的精力付诸行动。通过此次调查发现, 在“您对目前从事的职业”选项中, 表示“很满意”的占47.6%、“比较满意”的占47.1%;在“您选择教师职业的主要原因 (可多选) ”选项中, 选择率排序分别为:“工作相对稳定” (84.7%) 、“喜欢教师职业” (47%) 、“学校环境较好” (46%) 、“高校教师社会地位高” (37.6%) 、“能发挥自己的潜能和特长” (24.5%) 、“高校待遇较好” (19%) 、“其他” (1.1%) 。此外, 还有62.4%的青年教师认为“事业”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这些说明, 目前的高校青年教师有较为强烈的职业认同感与满意感, 他们把对职业的热爱、事业的追求等放在重要位置, 而并不十分关注物质待遇等个人得失问题, 因而其职业情感是积极的。高校青年教师的这种职业情感经过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释放, 可有效转化为履职尽责的行动, 可充分激发个人潜能, 从而有利于实现高校的目标与要求。
(三) 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开展
从调查中发现, 高校对思想政治教育普遍比较重视, 教育活动的形式多样, 青年教师对此的满意度也较高。如, 92.2%的青年教师认为学校 (学院) “经常”或“偶尔”组织青年教师进行政治理论学习;58.2%的青年教师了解国际国内形势与政策的主要途径是通过“学校 (学院) 组织”的相关教育活动;71.5%的青年教师对学校解决青年教师实际困难的举措、政策等表示“满意”或“比较满意”;学校举办的青年教师活动主要有:“报告会” (56.1%) 、“培训班” (55.6%) 、“教学竞赛” (49.7%) 、“研讨会” (45.5%) 、“座谈会” (40.2%) 等。应该说, 青年教师的成长成才事关高校的长远发展, 加强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特别是中组部、中宣部、教育部党组联合下发《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 (教党[2013]12号) 后, 高校更应采取切实的措施加强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上述的调查数据也说明, 至少湖南高校在贯彻落实教党[2013]12号文件精神方面有举措、有内容、有载体, 也取得了初步成效。
二、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部分青年教师的价值取向偏移, 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在加大
价值取向是指一定主体基于自己的价值观在面对或处理各种矛盾、冲突等关系时所持的基本价值立场、价值态度以及所表现出来的基本价值倾向[3]。一个人的人生态度、理想信仰、道德观念、社会观念等是其价值观的重要内容, 对这些方面进行判断、选择的立场、态度等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价值取向。通过此次调查发现, 目前有部分青年教师的价值取向出现偏移。主要表现在:一是人生追求狭隘化。在“您认为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是什么 (选3项并排序) ”选项中, 仍有15.9%、9%、5.3%的青年教师分别认为“金钱、地位、名声”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东西。二是信仰多元化。在“您的个人信仰”选项中, 除65%的青年教师择信仰“马列主义”外, 还有35%的青年教师分别信仰“实用主义、个人主义、佛教、基督教及其他”。三是共产主义理想有所淡化。在“您入党的愿望”选项中, 抱“无所谓”和“没有想法”态度的青年教师有近10%。四是职业道德意识有所弱化。对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 还有10.1%的青年教师表示“不太了解”和“不了解”。由于青年教师的价值取向是其所认同并内化了的观念形态, 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难以逆转性, 因此, 要解决高校部分青年教师中的上述价值取向偏移问题, 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显然在加大。
(二) 青年教师的需求难以满足, 思想政治教育的力度需加强
邓小平同志早就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培养合格人才,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关键在教师。”[4]青年教师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强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 不仅关系到他们自身的健康成长成才, 也关系到学校的人才培养乃至学校未来的生存与发展。尽管目前高校对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比较重视, 但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比, 它仍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相对薄弱的环节, 最明显的一个表现是它难以满足青年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培养的需求。从此次调查中发现, 青年教师认为日常的政治理论学习“很有必要”“有必要”的占93.7%, 但他们认为学校 (学院) 组织青年教师的政治理论学习“经常”的只有53%, 而“偶尔”“很少”或“没有”的占到了47%;在“您了解国际国内形势与政策的主要途径 (可多选) ”选项中, 青年教师也认为“学校 (学院) 组织” (58.2%) 居“网络” (82.5%) 、“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体” (69.8%) 之后。此次调查的内容虽不全面, 但上述的数据从一个侧面也可反映出, 青年教师对政治理论学习、形势政策了解等有较为强烈的需求, 而高校显然在这些方面组织活动不多、教育引导不够。在现实中, 有些高校对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重视不够, 还存在“重青年教师业务素质, 轻思想政治素质”;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过于枯燥、单一, 缺乏针对性;手段和方法比较落后陈旧, 缺乏创新性等问题。因此, 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力度需进一步加强。
(三) 青年教师面临诸多压力, 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需提升
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 这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原则, 也是提升青年教师工作实效的重要保障。尽管高校青年教师对自身职业的认同度很高, 但由于他们参加工作不久, 经济条件还不太宽裕, 不仅面临着成家立业、赡养父母、抚养子女等现实问题, 而且也面临着教学、科研、职称等工作上的问题[5]。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妥善解决, 青年教师就会面临诸多的压力, 而这些压力如果得不到有效释放和化解, 就会影响青年教师的健康成长成才。从此次调查中发现, 在“您感到目前最大的压力 (可选3项排序) ”选项中, “住房” (51.3%) 、“科研” (46.6%) 、“职称” (38.6%) 的被选率排在前三位。与此同时, “教学” (33.3%) 、“抚养小孩” (24.9%) 、“学历” (22.2%) 、“结婚成家” (21.7%) 、“老人照料” (20.1%) 等的被选率也均超过了20%, 这说明目前高校青年教师仍然面临着生活、工作、经济条件等诸多方面的压力。而在“您认为学校对青年教师”选项中, 认为学校“很关心”和“比较关心”的占71.4%, 还有28.6%的青年教师认为学校对他们“不太关心”和“不关心”。此外, 也有28.5%的青年教师对学校解决他们实际困难的举措、政策等“不太满意”和“不满意”。这些说明, 高校在切实解决青年教师的实际困难方面还做得不够, 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不强、服务功能发挥不够, 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三、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改进之策
(一) 健全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体制
高校要严格贯彻落实教党[2013]12号文件精神, 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 党政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构建党委宣传部门牵头, 组织、人事、教务、工会等部门协同配合, 院 (系) 级单位党组织具体实施的管理体制。其中, 学校党委和行政负责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计划、内容以及发展规划等的统一部署和布置, 并将其纳入各部门 (单位) 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学校各部门结合各自职能, 将青年教师的政治理论学习、党员发展与教育、师德师风教育与考核、业务培训与考核、主人翁意识培养与强化、关爱与激励举措等工作做实、做好;二级学院 (系) 党组织则要将学校的决策部署贯彻落实, 明确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责任制, 并重点做好青年教师思想动态定期调查与分析、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具体活动的组织实施、青年教师入党积极分子培训与党员发展、青年教师困难与问题化解等工作。高校只有理顺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体制, 并各司其责, 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细、做深, 才可能有效解决青年教师中存在的价值取向偏移、青年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培养需求难以满足等问题。此外, 在管理体制理顺并正常运转的基础上, 高校还应通过成立青年教师分团委、青年教师科技协会、青年教师党支部等途径, 既让青年教师增强组织归属感与凝聚力, 也让党支部、共青团、科协等更贴近青年教师生活、工作的组织发挥教育引导作用, 从而有效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力与影响力。
(二) 创新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载体
青年教师作为高校教师队伍中最活跃的群体, 其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传统的载体固然重要, 但更要与时俱进, 采用新载体。在此次调查中也发现, 网络 (82.5%) 成为目前高校青年教师了解国际国内形势与政策的首要途径。因此, 高校要积极拓展网络新载体, 主动占领青年教师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具体来说, 一是要建设学校—学院两级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 (页) , 强化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形势与政策、师德师风、学术诚信等的宣传教育, 加强网上的正面引导。二是要建设以BBS、论坛为代表的公共交流平台、以博客为代表的新的网络交流途径[6], 并开设具有交互性、开放式的学校 (学院) 领导电子邮箱, 及时了解青年教师思想动态, 同时加强在线交流与引导, 及时化解青年教师中存在的思想与实际问题。三是要建立QQ、MSN、飞信、微信等即时通讯平台, 及时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推送给青年教师, 并及时得到青年教师的各种反馈信息, 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总之, 只有不断创新载体, 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才更具有吸引力。
(三) 强化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服务职能
服务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基本职能, 它不仅体现在为社会服务, 还体现为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服务上[7]。青年教师是高校的未来, 其思想政治教育更应强化服务职能。为此, 一是要强化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之间的平等意识。要改变过去单向式“灌输”“居高临下”式训人等教育方法, 真正做到从尊重、理解、关心青年教师出发,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能与青年教师平等相待、坦诚相见, 能够深入进行情感上的交流与沟通。二是要强化问题意识。问题意识可以有效破解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假大空”的现象, 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具体来说, 青年教师思想、心理等方面的问题要通过政治理论教育、心理疏导、营造宽松环境等方法来解决;而其生活、工作上的实际困难以及由此带来的诸多压力等问题则要通过出实招、办实事、见实效的具体关爱举措来解决。三是要强化“贴近”意识。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同样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青年教师。具体来说, 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要体现时代精神, 不断创新内容、手段、方法和载体;要密切关注青年教师生活、工作中的现实需求与困难, 尽量帮助其化解困难、释放压力、满足需求;要紧密结合青年教师群体的特征, 以青年教师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教育活动。其中尤其要学会用青年教师的语言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表达体系, 以拉近教育者与青年教师之间的距离, 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总之, 只有不断强化服务职能, 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才更具有感染力。
参考文献
[1]关注高校青年教师[N].光明日报, 2013-08-13
[2]张意忠.论教师职业情感的生成与培育[J].高等教育研究, 2010 (5) :57
[3]彭晓薇.广东地区高校青年教师价值取向现状分析[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3 (9) :56
[4]邓小平.邓小平文选 (第二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4:103
[5]田朝晖, 张美珍.加强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途径[J].人力资源管理, 2010 (5) :96
[6]文丰安.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探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1 (1) :60-61
目前青年学生思想之现状分析 篇8
关键词:信仰危机;终极关怀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2)41-0144-02
一、信仰危机的成因
当代青年大学生面临的客观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面对这些变化,大学生的信仰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产生了信仰危机。
1.多元信仰的挑战
理想、信念、信仰是价值观念。价值观念以价值观为指导,价值观念是价值观的体现。这就决定了理想、信念、信仰以一定的价值观为指导,同时又体现了一定的价值观。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来自西方的文化思潮、价值观念,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在东西方文化和价值观念的碰撞与激荡中,产生了多元化的价值取向。
市场经济本质上是多元化经济。市场经济中存在着多元的利益主体,在改革中对经济利益的不适当追求,使社会一切生活领域都呈现出功利化的倾向,表现在人的理想信仰方面,就是排斥理想信仰的价值,一切从利益出发,人们的精神日益追求物质化和功利化。正是由于利益主体和利益关系的多样性,致使人们的价值要求也随之出现多元取向和价值目标多样性趋势。同时,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使大学生有了更多的机会了解社会,也对自己所持的理想、信念、信仰进行检验和反省。大学生的思维发展尚未成熟,存在看问题片面化、绝对化、静态化、微观化、表面化的不足。他们的经验与阅历还不足以保证他们在面对多样化的价值取向时一定能做出正确的选择,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还没有形成稳定的主导性价值观,其价值观念还时常随着社会上各种思潮的变化而变化。
2.社会共同信仰的弱化
虽然大学生认识到信仰对人生、对社会的重大意义和价值,但是由于信仰作用力的衰减,人们无法或不愿从世俗的享乐中摆脱出来,在信仰和利益发生冲突时,需要对二者进行精确衡量并做出选择时,他们常常选择后者。在大学生这样一个受过高等教育、有着良好的学术氛围的群体中,信仰作用力弱化也日趋严重。社会共同信仰的缺失,在大学生群体中产生了极大的消极作用,以一种非正常化的形态影响着大学生的精神面貌,使大学生对传统的价值体系产生动摇、分化,以一种世俗的价值衡量标准代替了传统价值体系中真、善、美的衡量标准。同时,社会共同信仰不被大学生们认可,而他们又没有明确的信念、信仰。因而这种状况就导致了他们一方面对主流文化所认可的社会共同信仰有疑虑,而另一方面由于他们自身心理的不成熟,又不可能树立一种健康的信仰和价值体系,这就使得他们由于没有正确的思想导向而出现的精神颓废、没有远大生活理想的精神状态。社会共同信仰的弱化,信仰作用力的减退,使信仰危机在全社会的范围内蔓延。
3.现实生活的困境
信仰是个体的精神支柱,是人类理想的产物,但同时也是现实的人和人的现实生活中的必需品,所以,信仰它必然体现着理想和现实的双重维度。一方面,信仰虽然是理想,但是信仰是在现实中产生的理想;另一方面,信仰是人追逐的理想,但是信仰的追逐和获得必然要在现实中完成。既然信仰是理想与现实的综合,它也就必然把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带人到信仰中来,从而使信仰产生双重的作用。
说到底,信仰是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在人的精神世界的内化。社会生活的变幻莫测,势必带来精神生活的浮躁和迷茫。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使得大学生在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差异中产生了迷茫。受市场经济负面因素的影响,当代大学生在就业追求上的社会价值观淡化,更多的从自身利益出发,很多大学生在就业时追求铁饭碗,追求大城市,追求安逸舒适的工作环境,不愿去基层单位、中西部地区。在实现人生追求中,一些人缺乏远大的理想抱负,重物质利益轻无私奉献,重金钱实惠轻理想追求。部分大学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影响,把“升官发财”作为人生幸福的标准,把奢侈、享乐作为人生追求的最大目标。
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反差,原有的价值标准遭到扭曲,受到权利关系、亲情关系、金钱关系等多重的复杂的价值干扰,从而失去规范力。大学生在现实社会负面影响的冲击下,必然会对信仰产生疑惑,造成信仰危机。
二、信仰危机的本因
1.终极关怀是信仰的本质
信仰作为一种精神现象,伴随着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生而存在,人是一种两极性结构的动物,所谓两极性结构借用黑格尔的表述是“人生活在两个世界中,在一个世界中人具有他的现实性(实在性),这方面是要消逝的,这也就是他的自然性!他的舍己性!他的暂时性;在另一个世界中人具有他的绝对长住性,他认识到自己是绝对的本质”。这就是说,人的本质结构中,一极是他的有限性或现实性,另一极是他的无限性或理想性,这是人类存在的本原性结构,是人类独特的存在方式。
信仰是应当的“应当”,应当属于价值的范畴,价值对于主体而言,首先要满足主体的现实需要,实现现实关怀。所谓现实关怀,简要地说,就是人们对现实价值生活实践的关怀,是指处于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人对于自身价值活动方式合理性的现实关注。现实关怀首先就是要对现实的、历史的、社会的人的生活方式、生活状态的关怀。“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东西。”其次,现实关怀表现为对现实的人的社会交往活动方式的关注。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本质上是由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实践关系构成的。在交往中形成社会关系,社会关系反过来制约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决定着主体的社会性质,因此价值对于现实的关怀必须要重视现实中交往实践的关怀。价值除了现实关怀之外,还体现着最高的价值目标,体现着处于核心价值观念的终极关怀,终极关怀不仅强调对信仰对象的终极的向往和追求,而且更注重强调这种向往与追求的过程性。围绕终极价值取向所形成的理解和认识,便是我们所说的终极价值观念,它在价值观念系统中处于最高层面,对整个价值观念体系有统摄和指导作用。它具有评价现实社会生活的价值判断功能和建构理想生活的行为导向功能,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基本的观念框架和价值指南。
2.终极价值冲突是信仰危机的本因
终极关怀并不是虚无飘渺的,应该以人为本。在当代,终极关怀的主要表现形式为三个要素:生活富裕,文化丰富,精神支柱稳定。
生活富裕是终极关怀的基础。信仰的主体是人,人不会是孤立的个体,而是在现实中生存的人,是社会的人,那么信仰也必然没有办法跳出现实的圈子。人们首先要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物质生活的富裕是终极关怀的“现实”起点,终极关怀信仰的实现是建立在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的基础之上的,只有物质生活富裕了,才可以为我国信仰教育提供强有力的物质支持,使大学生从现实社会经济发展的亲身体验中确信信仰必然会实现。同时,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富,大学生的利益和要求也将会得到越来越多的满足,这有利于他们坚定实现信仰的信念,也有助于他们科学信仰观的实现。
文化丰富是终极关怀的条件。文化是一个群体在一定时期内形成的思想、理念、行为、风俗、习惯、代表人物,及由这个群体整体意识所辐射出来的一切活动。丰富的文化是人类生活的反映,是人们的高级精神生活,是人的精神得以承托的框架。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思想和理论,文化丰富反映了人们对于自然、社会、自己的成熟思考,体现了人们对伦理、道德和秩序的认定与遵循,对于理想的向往和追求。
精神支柱的稳定是终极关怀的关键。精神支柱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支撑,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若指个人,就是他一直所追求的事物,或是其认为一直可站住脚的真理,是他的信仰寄托所在。构筑精神支柱,就是要树立共同的理想信念,增强开拓创新的勇气,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倡导崇尚文明的社会风尚,大兴求真务实之风。精神支柱的稳定才能形成终极价值取向,引导人们树立科学的信仰。
生活富裕、文化丰富、精神支柱稳定是终极关怀在当代的表现形式,三种要素是相辅相成的,任何一种要素的缺失或变形,都会造成价值的冲突,从而导致信仰危机的产生。当今社会,市场经济的全球化发展,使物质生活得到极大地改善,人们的生活慢慢地富裕起来,人们把对理性的信仰转换成了对经济理性和科技理性的信仰,进而转换成对商品、货币、资本的盲目信仰。人的心灵被物化,不再信仰终极价值的东西,更多的是关心当下的现实与平面化的物质享受,从而造成了信仰危机。文化的核心是价值,是人类的各种精神现象和精神产物。当代社会,由于传统文化的断裂,外来文化的竞争,我国现代的主流文化形态不能够深入人心,特色文化被边缘化,导致了人们的文化认同危机。由于前两个因素出现了问题,精神支柱的不稳定性远远大于从前,终极关怀的价值观念出现了缺失,信仰危机的出现也就无可避免。当这种终极价值观念出现了缺失,信仰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本性不仅脱离了本体论的意义和地位,同时,信仰也失去了认识论意义上的基本作用和功能。
【目前青年学生思想之现状分析】推荐阅读:
中国目前教育现状分析与思考09-12
目前中国城市环境问题现状分析12-04
陶二社区团员青年思想现状调查分析报告05-26
以广西大学目前MBA教育现状SWOT分析为主题的论文06-26
目前医药行业现状05-28
我国目前医疗市场现状12-11
中国目前教育现状思考08-29
对目前医院信访工作面临的现状及对策探讨11-16
目前经济形势走势与对策分析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