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教师导师制的实施现状分析

2024-08-09

青年教师导师制的实施现状分析(共8篇)

青年教师导师制的实施现状分析 篇1

毕节学院青年教师导师制实施办法

一、总则

为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提高,帮助青年教师尽快掌握教学规律,全面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学校决定建立青年教师导师制,特制定本办法

二、青年教师导师配备的对象

35周岁以下(含)的青年教师,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必须配备指导教师。

1、硕士研究生毕业从事高校教学工作未满3年, 本科毕业从事高校教学工作未满5年的专职和非专职青年教师

2、调入本校不满三年、讲师以下职称的教师。

3、从事教学工作不满三年、讲师以下职称的教师。

4、学校、学院根据实际情况,认为需要提升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的教师。

对于拒绝接受指导的青年教师,学院有权取消其任课资格。

三、基本要求

导师通过指导青年教师参与课堂教学示范和精品课程建设等教学活动,使指导对象了解课堂教学的基本方法、要求和标准;青年教师应在导师指导下完成随班听课、课后辅导、批改作业、试讲、辅助实验指导、参与科学研究等教学与科研环节。

四、导师基本条件

1、具有副教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教龄在10年以上。

2、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良好的教学效果,师德高尚,治学严谨,学术造诣较深。

3、能履行本实施办法所规定的导师工作职责。

五、导师工作职责

1、对青年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全面指导,检查所指导的青年教师的教学工作情况,制定青年教师培养计划,提出培养措施和目标。在指导期内使青年教师达到较好的教学水平。

2、关心青年教师师德教育,培养青年教师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通过言传身教帮助青年教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为教育事业献身的理想,培养青年教师严谨治学、爱岗敬业的精神。

3、根据青年教师的专业方向以及承担的教学任务,指导青年教师撰写讲课提纲和教案,定期检查备课笔记;对青年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辅导、答疑;每学期深入青年教师任教的课堂(实验室)指导性听课不少于 3次,定期对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实验教学等教学环节进行评点和指导,提出指导性意见。

4、每学期向青年教师开设2次以上课堂教学示范课,向被指导的青年教师传授教学经验、教学方法;指导青年教师根据所授课程的教学大纲,组织好课堂教学,帮助了解教材中的要点、难点,使青年教师尽快掌握课堂教学的基本方法和要求。

5、每学期指导青年教师面向本院师生开出1次公开课

6、指导青年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和科研工作,在指导期内,督促和指导被指导的青年教师写出1篇学术论文或教学研究论文。

7、协助学院相关部门对青年教师思想、业务等方面进行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提出使用、晋升、进修培养的建议,对没有达到培养要求的青年教师提出培养的调整意见。

8、要详细记载青年教师培养的全过程,及时总结经验,不断提高指导的工作质量及效率。

六、导师聘任

采用双向选择原则,由各学院确定导师人选与被指导的青年教师名单,再报教务处审核,由主管校长批准后予以聘任,并发给聘书。

七、指导时间

青年教师导师制采用聘任制,聘期1年至2年。其中本科毕业生的带教指导期为2年,硕士毕业生的带教指导期为1年,博士毕业生的带教指导期为半年。带教期满可根据实际情况申请延长。

八、考核与相关规定

1.青年教师导师制由各学院负责具体实施。

2.为保证导师制培养质量,每名导师原则上可带一名青年教师,至多不超过两名。

3.在指导期间,由各学院在每学年结束时依据学生对青年教师评教结果、教学督导组听课结果、教学活动评比结果、参加课程建设等方面内容对导师指导青年教师工作进行考核,考核分为优秀、合格和不合格三类,学院自定考核办法,优秀比例控制在20%以内。各学院考核后将结果报教务处备案。

4.指导期满后,由学院组织专家通过试讲、评议教案等方式对青年教师主讲课程的能力、水平和教案质量进行考核,考核分为优秀、合格和不合格三类。考核结果报教务处备案。青年教师晋升专业技术职务和学历(学位)进修须在合格以上。5.教授、副教授指导青年教师是本职工作的一部分。学校将青年教师的指导工作作为教师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评审的必备条件,申报教授职务需有指导青年教师的经历。

九、本办法从发布之日起执行,由教师工作处负责解释,原毕院政发〔2009〕22号文件同时废止。

青年教师导师制的实施现状分析 篇2

关键词:中医学系,青年教师导师制,必要性

我系青年教师导师制的实施对象主要是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培养实行“三定”原则 (即:定导师、定培养目标、定培养时间) 。

中医系依据不同专业方向, 为每一位新任教学岗位的教师配备一名专门的导师。导师需要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 历年教学评估结果均为优秀, 同时具有丰富的教学、临床及科研经验, 品德高尚、治学严谨, 具备带教能力者方可入选, 一名导师可同时培养几名青年教师。与此同时, 导师还要为青年教师制定出科学可行的培养目标和计划, 经所在教研室审核, 系部同意后实施。

我系培养计划大致可以分为2个阶段。第1个阶段针对试用期的新任教师而定, 需要填写青年教师导师指导登记表。目标是使青年教师适应新工作, 完成角色转换, 具备单独授课的能力, 顺利度过试用期。具体包括指导青年教师撰写教案、讲稿、授课计划等教学文档, ppt制作, 示范教学, 集体备课, 布置听课任务, 传授教学方法等等。本阶段结束后, 组织院系专家, 通过试讲, 教案、大纲、讲稿、听课记录评议等方式, 对青年教师进行考核。顺利通过考核者, 方有独立承担教学任务的资格, 并需要认真填写青年教师导师制实施情况考核表, 分别交院、系部、教研室备案。第2个阶段自上一阶段培训结束起, 一直延续到青年教师年满35岁为止。此阶段的培养目标主要是使青年教师得到全方位的提升, 包括职业道德、教学技能、临床实践、科研实践、生活素养等等。此阶段, 导师与青年教师之间仍保持着一对一的师徒关系, 培养方式灵活多样, 如, 导师的言传身教、青年教师随时向导师请教学习等。硬性指标是每学期导师至少要完成5次专业培训课程, 师生听课记录、集体备课记录均不少于5次。

经过以上培训, 近几年结果显示, 我系青年教师都能在试用期结束后如期上岗, 并在期末的教学效果评价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所授课程多数为学生所喜爱、接受。有一定工作年限的青年教师更能迅速地成长为中医学系的支柱型人才, 在教育、临床、科研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对青年教师实行导师制总体效果满意, 浅析其实施的必要性, 主要有以下几点。

1“才”与“德”培养不分家

历来有很多关于“德”与“才”孰轻孰重的争论, 最终, 人才培养的理想状态却往往是德才兼备。对于一名医生、一名教师来说, 德才更显得那么宝贵、那么统一。明代龚廷贤说:“病家求医, 寄以生死”;孔子说:“有德者必有言, 有言者不必有德。”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 很难想象出一位无技的教师培养出一群庸医所产生的遗憾;也很难预测一名无德的教师熏陶出一批无德的医生所造成的后果。因此, 中医系教师的成长更提倡综合素养的提升。这种提升不仅需要个人的努力, 更需要资深者的教育、帮带和影响。如果说专业知识的积累、授课技巧的掌握还能够通过勤能补拙的努力来获得, 健全人格的建立却一定要在与他人的接触与交流中方能形成。

2“医”与“师”的双重身份

中医学系教师都肩负着“医”与“师”的双重身份, 表面看这两种职业都无比的神圣而光荣, 实则不愧为“任重而道远”。这对教师素质的要求极高。而“医”与“师”的成长都是一个漫长而持续的过程, 需要不断的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总结教训。对于初涉讲台非常稚嫩的青年教师来说, 为了保证教学质量, 少走弯路, 迅速成长, 这期间离不开旁人的点拨与提携, 离不开上级医师的指导, 离不开老中医的传承等等。“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建立青年教师导师制也是顺应本学科人才培养特点的需要。

3 中医“师带徒”的传统

“中医学”历经几千年的发展, 具有自身独特的理论体系及人才培养方式, 历来有“师带徒”的传统。通过师徒间、父子间的口传心授使医道得以延续。当前, 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只有传统的“师带徒”模式方能培养出真正的中医师。而在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方面与之最接近的就是“导师制”。所以, 我们可以将传统与现代结合起来, 取长补短。一方面, 提倡传统师带徒的细致与身教, 摈弃其“没有计划”、“密不外传”等弊端;另一方面, 制定出更加完整、立体的培养方案与目标, 在人才数量的培养上提倡规模而非个人。建立有自身特色的青年教师导师制, 最大限度地适应学科特点, 避免制度的僵化与教条。

4 人事资源的优化与利用

实施青年教师导师制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这不仅有利于青年教师的进步, 也能更充分的发挥资深教师的所长, 是一次人事资源的优化与合理利用。我系青年教师多数为硕士、博士研究生, 有其自身的优点, 比如, 专业基础扎实、上进心强、乐于奉献等, 可以在导师的帮助下成为最佳的具体工作实行者。而资深教师也可以在与青年人的接触中注入新的活力, 避免麻木、懈怠的情绪, 并可将自身经验想法传承布置下去, 创造出更多的实际价值。老少组合有时还能碰擦出意想不到的思想火花, 促进了教学、科研的创新。就整个系部的发展来说, 青年教师导师制有利于为系部培养后备人才力量, 使中医学系后继有人, 能够科学、持续、健康的发展。

导师制对青年教师成长的作用 篇3

青年教师是学校的未来,肩负着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任。加快青年教师的培养和成长,迅速提高他们的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是学校发展带有战略性和全局性的重要任务。

近几年来,随着学校的发展壮大,青年教师在教师队伍中的比重也逐渐增大。他们普遍具有年纪轻、学历高、思维活跃、专业理论基础好等特点,但缺乏教学经验,特别是技能教学水平欠缺。为了使他们能顺利地完成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变,成为一名称职的教师,学院采取了多种措施。其中,青年教师导师制是最为行之有效的方式之一。

青年教师导师制,由学院原有的新老教师“结对子”发展而来,主要目的是通过“一对一”的导师指导制度,充分发挥老教师的示范和传、帮、带作用,不断提高青年教师的思想素质、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一、通过老教师的模范作用,带动青年教师师德建设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对学生成长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建设一支现代化的教师队伍是提高教育质量、实施素质教育、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人才的需要。也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需要。因此,重视青年教师师德培养,是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关键。

教学生学会做人,为学生的一生打下坚实的做人基础,必须确定系统师德教育观念。德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不是在某一方面、某一时期、某个场合对青年教师进行教育就可以取得成效的,而是时时刻刻渗透在各个教育环节之中,体现在学校的每一教职员工身上的。青年教师的师德教育不仅仅在课堂上、书本上,更应在环境潜移默化中熏陶好。因为德育系统包括两方面,一种是有形的德育系统,包括制度、措施、物质环境中受到熏陶、感染,这是硬系统、硬环境;一种是无形的德育系统,包括德育思想,学校的校风、教风、学风,校园文化等,这是一种德育氛围,是软系统、软环境。这两个系统交织在一起,才能对青年教师起到潜移默化的德育作用,形成一个德育大过程。

老教师用自己高尚的品德、优良的师风在青年教师面前树立起人民教师的光辉形象,在潜移默化中影响青年教师,解除他们的迷茫,坚定他们的信心,激发他们爱岗敬业的热忱。

二、通过老教师的指导帮助,优化青年教师知识结构

教师的知识结构一般包括系统的马列主义基础理论、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和丰富的教育科学理论知识。刚刚从大专院校毕业的青年教师,往往理论素质较好,但在技能操作方面比较欠缺,不能很好地适应学校理论实习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实施导师制后,在导师指导下,青年教师得以进一步强化技能操作水平,优化自身知识结构,为适应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通过老教师的言传身教,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教育既是科学的创造,又是艺术的创造。教师具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只是解决了“教什么”的问题。教师如何把他所掌握的科学知识转化为学生的智能,亦即要解决“怎么教”的问题,还需要一定的技能、技巧。导师不仅在知识和技能方面帮助青年教师,更在教学方法和技巧上指导他们,有效地促进青年教师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的不断提高。

四、教学相长,互相学习

老教师虽然教学实践经验丰富,但青年教师有蓬勃的朝气和活力,有新的知识和观念,善于接受新事物,这些也可以使老教师有所受益。另外,导师制的形式本身也适用教学相长的教育原则,新老教师之间通过交流切磋和相互监督,从而达到了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

通过近几年的实践,学院导师制的实施卓有成效。从每学期的教学测评看,近几年来,青年教师均在较短时间内适应了岗位要求,青年教师成长迅速。在各种竞赛中,笔者所在学院一批青年教师脱颖而出,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笔者所在学院共有20余名青年教师获得省级以上教科研成果奖。其中,有3名青年教师获得全国教科研成果三等奖,3名青年教师在2008年全国数控技能大赛山东省预选赛进入前十名。

青年教师导师制的实施,不仅缩短了青年教师的成长周期,而且可以做到培养内容与学院教育教学实际的紧密结合,同时充分利用了学院现有的教育培训资源,降低了青年教师的培养成本,已经成为学院助推青年教师成长的有效方式。

教学质量是学院发展的生命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学院发展的永恒主题,而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在于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导师制,必将对完善学院的学科梯队建设,促进教师队伍的整体优化,从而提高学院教育教学质量,起到积极而深远的推动作用。

青年教师导师制单科培养的思考 篇4

关于青年教师导师制单科培养的思考

文/周景伟

摘 要:导师制单科培养在青年教师培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够满足教师发展需要,促进教师成长。

关键词:青年教师;导师制;教学发展

在教师培训中实施导师制,是青年教师实现自身跨越式发展最直接、最有效、最快捷的途径。青年教师导师制单科培养作为青年教师培养的一种重要方式,是指在青年教师教学实践过程中,有目的地为青年教师配备课程指导教师,通过发挥导师的传、帮、带作用,实现对青年教师的跟踪培养,不断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郑州科技学院在青年教师培养过程中,主动适应教师教学发展需要,通过实施导师制单科培养,促进了教师成长。

一、指导教师

为了保证指导质量和效果,每个指导教师指导青年教师不超过两人。担任导师工作的既可以是资深教授,又可以是年轻教师。选配导师的条件是:具有讲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师德高尚,责任心强,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优良,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较强的指导能力。导师的职责主要有:进行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培养青年教师良好的师德修养;全面指导青年教师课程教学,使青年教师熟练掌握教学规范;讲授示范课,随堂听课,指导青年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指导青年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工作;对青年教师进行综合考核,提出考核评价意见。

二、指导对象

鉴于本科教学在整个学校教育中处于基础性地位,按照本科课程主讲教师资格要求,接受导师制单科培养的青年教师原则上应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或硕士及以上学位,目的是通过接受导师具体指导,基本能够达到独立承担本科相关课程的教学能力和水平。但对于那些经过教学业绩考核,确需教学指导的其他青年教师也应选配指导教师进行专门培养,以扩大导师制单科培养的受益面。指导对象的职责是:尊重指导教师,主动接受指导教师在思想、业务方面的指导;全程旁听指导教师课堂教学,()邀请指导教师随堂听课,认真进行教学反思;在导师指导下做好各教学环节的.工作,达到担任本科主讲教师的基本要求;主动向导师请教问题,及时汇报教学工作情况,培训结束后写出书面总结,提交指导教师审定。

三、指导过程

1.选定指导主体

在导师制单科培养过程中,指导教师是指导青年教师成长的主体,青年教师是追求教学发展的主体。指导教师和指导对象的选定均由各教学单位负责,报经学校审核备案后颁发导师聘任证书,导师聘期一般为一个学期。

2.签订指导协议

青年教师与指导教师签订指导协议,协议书一式三份,指导教师、青年教师和教学单位各执一份。协议书详细规定指导教师与被指导青年教师各自的职责与任务。

3.制订指导计划

指导计划由指导教师和青年教师共同完成,具体制订时以导师为主导,结合青年教师的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进行,既要有一定的针对性和目的性,又要尽可能详细和可操作,既要考虑青年教师个人的专业发展,又要立足青年教师近期培养方案的设计。

4.落实指导内容

指导教师悉心指导,青年教师虚心求教,指导计划和对青年教师的培养要求正是在这种导学互动的过程中得到了很好的落实。导师的指导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师德教育

言传身教,以自己良好的专业素养、严谨的治学精神和高尚的人格魅力去感染青年教师,把思想政治工作与关注和解决青年教师中存在的实际困难与问题有机结合起来,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合理定位,确定发展方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和教学观。

(2)备课指导

与青年教师一起研究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课程考核大纲,使他们明确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为青年教师提供必要的教学参考书(目)和最新教学学术信息,帮助青年教师丰富备课内容;指导青年教师研读教材,书写教案,制订教学进度计划,填写教学日志。

(3)教学指导

为青年教师讲授示范课,听青年教师讲授公开课,通过书面记录、现场点评、跟踪督促、回头检查、阶段总结等与青年教师共同探讨提高教学技能和水平的途径与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坚持既督又导、督导结合、重点在导的原则,做到督严格、导得法、帮诚恳、评中肯,积极营造和谐的培养氛围。

(4)双师指导

带领青年教师到校企合作实习实训基地进行实践锻炼,参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与青年教师一道利用自身理论及科研优势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与服务、产品研发,参与科技成果转化,培养青年教师的双师素质,提高青年教师的创新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

(5)教科研指导

培养青年教师教科研兴趣,指导青年教师从事教科研活动;组建教科研团队,主持教科研项目,吸引青年教师系统、科学、规范地参与到教科学研究活动中来,以教科研促进教学,以教学推动教科研。

(6)学生学业成绩考核指导

指导青年教师考试命题、试卷批阅、成绩分析等,使青年教师明确标准化考核的基本要求。

5.填写指导记录

为加强对导师工作的监督检查,导师在指导青年教师过程中要填写《青年教师导师制单科培养记录手册》,用于记录指导过程。手册填写的要求是:指导时间要及时,指导过程要完整,指导内容要详细,青年教师确认要签字。

6.考核青年教师

指导周期结束之后,要对青年教师接受指导情况进行考核,主要考查青年教师履行职责的情况、指导计划的执行情况以及培养成效等。考核主要由导师来完成,教学单位也要出具鉴定意见。考核结论分为合格和不合格两种。对考核结果合格的青年教师,列入本科主讲教师队伍;对考核结果不合格的青年教师,延长指导期限,继续接受指导。

四、指导效果

实施导师制,搭建了指导教师与指导对象交流的平台,导师通过现身说法实施个性化教育,把教学过程中多年积累的经验传授给青年教师,青年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加强学习,虚心接受导师指导,教学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对教学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师德方面,在导师的教导下,青年教师树立起了崇高的职业理想,强化了职业道德意识和教学质量意识,增强了投身教育教学工作的责任感和事业心,静心教书,潜心育人,德育能力在认识和实践两方面跟上了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步伐,表现优秀的青年教师纷纷加入党的组织,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

业务方面,青年教师通过与导师互相探讨,倾听导师的指导和建议,明确了教师职责,规范了教学行为,在教案编写、教法运用、课件制作、教学组织、学法指导、实践创新等方面,提高了能力和水平。在教师学期业务考核评价中,参与导师制单科培养的青年教师教学质量评价都在良好以上,其中,90%以上为优秀等级。他们还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教学技能大赛活动,屡获大奖。由他们指导的大学生创新项目研究在全国大学生学科竞赛中也捷报频传。

作者简介:

周景伟(1972-),男,郑州市人,郑州科技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人力资源管理。

青年教师导师制导师期末总结4 篇5

学院

青年教师导师制

导师指导总结

(2012 —2013 —2)

所在系部:

师:

被指导教师:

对青年教师***的指导总结

青年教师是一所学校的主力军和顶梁柱,“青年教师兴则学校兴;青年教师强则学校强。”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将直接影响着学校的成败和可持续发展。培养敬业爱岗、师德高尚、知识渊博、业务精湛、富有现代教育意识、敢于创新、勇于实践、卓有成效的青年教师队伍,是我院教育发展所追求的目标。为贯彻我院青年教师导师制的要求,全面提高青年教师的思想素养和业务水平,自2011年9月起,我对我系青年教师***进行了指导,与其一起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现将指导工作总结如下:

一、制定计划,培养和指导目的明确

在这四个学期,我在每学期开学初制定培养和指导计划,要求自己在政治思想,师德行为,教育教学诸方面做出楷模。每周与其共同探讨教育、教学的有关问题,包括探讨教材内容,看备课本。每学期都坚持听课,及时评课,使她不断改进教学,加强对教学基本功的指导,包括语言表达能力、解题能力、组织教学能力,板书和教学能力。同时,加强对其科研能力的培养提高,带领其认真学习教育理论,参与教学改革和课题研究。

二、细心指导,全面培养教育教学能力

1、加强理论学习。平时督促其加强现代教育理论和学科发展前沿理论的学习,使其具有较高的教育理论修养,不断丰富与更新学科知识。

2、进行课前备课指导,确保准备充分。首先向***老师讲备课的

要点,要求把握课程标准的精神,弄清教学目的、学科教学特点及注意的问题,深入钻研教材,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结合教材内容,渗透思想教育的同时要全面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基础,注重因材施教。在教学方法上注重创新,恰当的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3、加强对课堂教学的指导。***老师好学好问,勤奋踏实,我多次深入课堂,听她上课,她也经常走进我的课堂,虚心求教。我坚持每学期至少听***老师5节课,课后及时评课,查找不足,制订改进措施,切实帮助其提高50分钟课堂效率。

三、精心带领,全面培养科学研究能力

现代高校不需要只会上课的教书匠,而要求老师是学者型、科研型的,即既有一定的理论功底、又有一定的实践能力,能在实践与理论两个领域贯通遨游,展示风采。指导和培养青年教师,抓住教育科研,就能帮助他们加强学习、不断充电;加强反思,不断提高;加强研究,不断推陈出新!

时下,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的教育科研活动名目繁多,这些为促进教师理论素养的提升,教育科研能力的提高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但是,由于畏难情绪,广大青年教师对此认识不到位,参与积极性不是很高,这就需要我们这样的“指导教师”加以推动、促进。通过对其指导,***老师的科研能力已显著提高,发表了相关学术论文,也参与了相关的科研项目。其实,与青年教师一起侃侃教育现象、问题,一起改改教育心得论文、案例,真的是彼此进步的好事!

指导的过程是星火的传递,也是携手追求共同理想之路,有辛劳,也有幸福,让我们的教育之路共同延伸,愈走愈宽。

青年教师导师制的实施现状分析 篇6

青年教师是我院教师队伍的一支生力军,是学院的未来和希望,实施青年教师导师制是加强青年教师培养的一项重要措施。为进一步规范青年教师导师制的实施,根据学院师资队伍建设的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定。

一、基本思路

为青年教师配备指导教师,充分发挥中、老年教师在培养青年教师方面的“传、帮、带”作用,使广大青年教师熟悉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规律,树立良好的师德师风,全面提高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在指导教师的关心和指导下健康成长,承担起教书育人的重任,确保我院人才培养工作顺利开展。

二、指导对象

青年教师符合下列情形者,一般应为其配备指导教师。

1、新到我院工作的青年教师;

2、新转至教学岗位的教师; 3、35周岁以下,中级及以下职称的教学岗位人员

4、校内兼课人员,缺乏经验的;

4、根据需要,系部认为需要接受导师指导的教师。

三、指导教师

(一)指导教师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1、原则上应具有副教授及以上职称;

2、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师德和优良的教风,治学严谨,工作认真负责;

3、具备较高的专业理论素养和实践教学能力,教学效果良好;

4、身体健康。

(二)指导教师的确定

1、指导教师由青年教师所在系部推荐,由教务处审批,报人事处备案。

2、一般情况下,1名指导教师只能指导1名青年教师,最多不超过2名。

3、指导教师与所指导的青年教师专业应相同或相近。

(三)指导期限

1、指导青年教师的指导期一般为1年,各系部可根据被指导教师的实际情况确定具体期限。

2.无特殊情况,中途不得更换指导教师。

四、指导教师的职责

(一)关心青年教师思想品德修养,通过言传身教,培养青年教师严谨踏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敬业精神。

(二)针对所指导青年教师的实际情况,确定培养目标,制订指导计划。

(三)对青年教师各教学环节的工作进行全面指导,包括撰写教案或讲稿、授课、辅导答疑、作业布置与批改、实验、学生的考核与成绩评定等,通过指导,使青年教师熟悉我院关于教学工作各环节的具体规定和要求。

(四)为青年教师上示范课,对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或试讲进行随堂听课每月至少一次,并作必要的指导,全面提高青年教师教学基本能力。

指导青年教师参加企业实践,通过 提高实践技能,提高实践教学能力。

(五)指导青年教师参加科研工作,撰写学术论文,有条件的,应当吸收青年教师参加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

(六)全程记录指导青年教师的情况,学期末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情况进行书面总结,向所在系部汇报。指导期满,应对指导情况进行全面总结,并对青年教师进行考评,写出具体的书面考核材料,经所在系部审议后交教务处复审,以确定是否达到预期培养目标,并报人事处备案。

(七)可以对青年教师见习期满转正、职务晋升等提出建议性意见。

五、青年教师在被指导期内的基本要求

(一)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爱岗敬业,服从工作安排,勇挑工作重担。热爱学生、为人师表。谦虚谨慎,团结合作,顾全大局。刻苦钻研业务,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学术水平。

(二)尊重指导教师,虚心求教,积极主动地争取指导教师在思想、业务方面的指导,切忌盲目自大。

(三)主动听课,直观感受指导教师的课堂教学风范,并做好听课小结,每学期不少于12次。主动请指导教师听自己的课。

(四)认真做好教学各环节的工作。协助指导教师辅导答疑、批改作业等。

(五)积极参加科研工作,撰写学术论文,参与指导教师的教材编写、课件制作、课题申报和研究工作,接受指导教师的指导。

(六)认真参加各类教育教学培训和专业实践活动。

(七)主动向指导教师汇报自己的思想情况、教学情况和业务进修情况,按阶段写出书面总结,交指导教师。指导期满,认真总结,接受考核。

六、考核

(一)指导教师的考核

1、由各系部负责对指导教师进行考核,主要考察指导教师职责的履行情况,指导方案、分阶段指导计划的执行情况,被指导教师教学能力提高情况。分阶段进行总结考核,指导期满进行全面考核,考核结果报教务处审核,人事处备案。

2、各系部应定期查阅指导教师工作记录,并提出评价意见。

3、对考核优秀、称职的指导教师,按规定发放导师津贴。对不负责任或考核不称职的导师,不发放导师津贴,并不再安排担任导师工作;对未按规定完成任务的导师,不予发放或酌减发放导师津贴。

(二)青年教师的考核

各系部负责本部门被指导青年教师的全面考核。考核内容及方式如下:

1、定期抽查青年教师教学各环节的工作情况、科研工作情况等。

2、组织专家和资深教师听课,客观评价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情况。

3、召开学生座谈会,了解学生对青年教师授课情况的意见。

4、组织青年教师汇报会,了解青年教师的认识水平、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高程度。

七、其它有关规定

(一)每学年末人事处、教务处根据对导师的考核情况,拿出津贴建议,报分管院长审核。津贴发放标准如下:考核成绩优秀—800元/年;考核成绩称职—500元/年;考核成绩基本称职—400元/年;考核不称职不发放津贴,优秀比例控制在导师总数的10%以内。

(二)对于考核合格的青年教师,可以在指导期满后,安排独立授课;对于考核不合格的青年教师,应分析原因,做出延长指导期限或调整岗位等处理。考核结果作为青年教师见习期满转正、考核、专业技术职务晋升的重要依据。

(三)各系部负责青年教师导师制的具体实施,指导方案、计划、考核表等要按规定格式设计制作,并上交教务处、人事处存档。

(四)教务处负责青年教师导师制实施情况的检查、监控工作。

八、附则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执行,由人事处负责解释。

附件:

1、指导青年教师备课、撰写教案、制作课件及检查记录表

2、指导教师听课记录表

3、青年教师听课记录表

4、作业、试卷批改情况记录表

5、指导青年教师实践教学及检查记录表

青年教师导师制的实施现状分析 篇7

高职院校是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为主要目标。要培养高技能人才, 就需要一支素质优良、教学水平高、技术能力强的师资队伍。加快提升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综合能力, 重视和培养青年教师实践能力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而实行导师制目前已成为青年教师培养的一项有效措施。导师通过“传、帮、带”, 对青年教师的师德修养、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实践能力等方面进行培养, 能有效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但从我院导师制实施情况看, 该制度偏重于对青年教师理论教学能力的培养, 对实践能力培养重视不够, 不利于青年教师的均衡发展, 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青年教师的培养效果。

近年来我院对导师制的具体实施进行了改革与创新, 探索导师制在青年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培养中的应用。笔者几年来数次担任青年教师的导师, 在青年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培养方面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一、导师制的创新与实践

几年来, 我院在实施青年教师导师制的过程中, 为加快青年教师实践能力的提升, 对导师制的实施条例进行了改革与创新, 采取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全面培养青年教师的综合能力。

一是对导师的选聘要求方面进行了调整, 探索导师制在青年教师实践能力培养中的积极作用。如对原有的导师必须具备教授、副教授、学科带头人等条件中, 加入可选聘具有高级实验师职称的教师担任实践教学型导师。实践教学型导师要求由具备丰富实践教学、科研及临床经验和能力, 能负责实验室建设与管理, 德才兼备、为人师表, 并且乐于承担导师职责的高级实验师担任。二是实行青年教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双轨制”导师培养模式, 采取“先实践、再理论”的导师轮换培养制。三是要求青年教师必须要有专业实验室的实践和锻炼过程, 各类新入职的青年教师均需按计划、分批次进入专业实验室进行实践能力锻炼。四是导师在制订培养计划时应遵循因人施教的原则, 认真了解和分析青年教师的学习工作经历、专业特点、能力特长和其本人的职业规划, 制订适合青年教师发展的培养带教计划。实践证明, 导师制的此种创新, 能有效帮助青年教师在较短时间内将专业理论和实践技能进行整合链接, 加快青年教师的能力提升。

二、导师制在青年教师实践能力培养中的探索

(一) 加强青年教师实践教学环节的锻炼

实践教学是青年教师全面掌握和融会知识, 培养创新意识、动手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的重要环节。学院规定青年教师必须有在专业实验室和临床工作实践的经历, 为青年教师实践能力培养提供了制度保证。青年教师进入实验室工作, 导师应介绍实验室基本情况, 包括实验室布局、仪器设备、规章制度、工作流程、人员组成和分工情况, 实验室所担负的各项工作任务, 包括实验教学、教研、科研、社会服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等, 帮助青年教师熟悉工作环境, 适应工作内容。

参与实验教学是锻炼青年教师实践能力的一个比较容易实现而且行之有效的方法。医学类高职院校专业实验室所担负的实验教学任务十分繁杂, 特点是专业多、课时多、人员少, 且技术要求高。因此, 导师可根据锻炼培养与工作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让青年教师尽快融入到实践教学团队中, 参与实践教学。导师要对青年教师的专业基础和培养目标定位分析, 合理安排青年教师的实践教学工作任务, 做到既要全面培养, 又要有所侧重, 统筹安排, 合理分工。可以采用“听一门专业理论课、跟一门专业实验课、上一门专业基础实验课、协助一门选修课”的方式, 通过实践教学环节提高青年教师实践能力。

导师要从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和专业技能两方面对青年教师严格带教, 实践教学培养可包括实践教学常规、实验计划制订、实验课程安排、实验内容和方法选择、实验重点难点把握、实验准备、预实验、实验带教、实验操作考核评分细则等;专业技能培养可包括基本操作、技术操作程序、操作规程、仪器设备的使用和保养、实验室安全保障措施、意外情况的防范和处置等, 保证实验操作规范、正确。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导师应督促、指导青年教师认真执行学院教学管理规范, 及时检查指导对象的教案、备课笔记、课件等教学文件;导师应向指导对象开设示范课、说课和听说课、随堂听课;加强对青年教师的跟踪听课, 指导青年教师不断改进和完善, 促使青年教师尽快熟悉实践教学环节, 掌握教学规律, 达到理论和实践的融合。在实验室的锻炼培养阶段结束后, 要对青年教师进行实践课堂教学和基本操作技能的考核, 合格后才能进入下一阶段的培养学习。

(二) 良好的教科研能力是对青年教师的一项基本要求

青年教师参与教科研项目对提升自身的专业技术应用能力无疑是很有帮助的。目前高职院校专业教师队伍学历层次较高, 具有较强的科研意识, 较浓厚的科研氛围已经形成。在青年教师培养过程中, 导师应介绍本专业科研团队的科研工作进展情况, 并根据青年教师自身的专业和研究方向, 推荐其参与到相关项目和课题的研究中去, 承担具体工作任务。加强与行业专家学者的联系, 借助于实验室的科研平台, 积极开展项目申报与实验研究工作, 积极参与学生科研指导工作, 如指导学生申报“高等学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等科研项目, 指导学生参与各种技能竞赛等。通过以上多种培养途径, 达到强化青年教师的教科研意识, 锻炼青年教师创新能力的目的。

(三) 指导青年教师参与实验室建设与管理

加强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是新形势下高职院校不断发展的必然要求, 它对于加强实践教学管理、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和教科研水平有着重要作用。

导师要培养青年教师参与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意识与能力, 参与实验室规章制度的建立及安全措施的落实;参与实验室设备申购的调研论证;参与新老实验室的规划和改造;强化生物安全理念, 为改善实验环境条件出谋划策。同时, 导师也应很好地调动青年教师的积极性, 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和特长, 放手让他们实践和锻炼。如先进的仪器设备等硬件设施的调试使用、网络及多媒体新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运用、新型实训基地的建设与管理等, 以促使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和实践教学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

(四) 引导青年教师参加临床实践和社会服务

医学高职教育要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应全面提高专业教师的临床实践能力。青年教师大多是从学校到学校, 临床实际工作经验相对缺乏。为加强“双师型”青年教师的培养, 在校内实践教学及技能培养阶段结束后, 导师应根据青年教师所学专业并结合学科建设发展需要, 建议并安排青年教师到医院相应的专业科室进行脱产半年的临床实践锻炼, 使青年教师进一步加深对临床专业知识的理解。并且在青年教师的工作过程中, 学院可根据教学安排, 轮流选派青年教师到医院对应科室进修学习, 要求每位青年教师每年必须到医院参加顶岗实训满一定时限, 并获得相应的专业技术资格等。

导师在培养青年教师实践能力的同时, 应强化其社会服务意识。高职院校的专业实验室可以成为对学校和社会服务的窗口, 借助实验室和实训基地的教学条件和设备, 发挥教师技术上的优势, 主动为学校的相关部门提供技术服务和支持;发挥专业贴近行业的优势, 积极开展面向社会及行业的技术培训;安排青年教师深入社区等基层一线, 开展与本专业相关的技术服务, 如社会调查、健康宣教、疾病筛查、体检义诊、健康讲座等活动。这些工作的开展不但可以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而且可以有效锻炼青年教师队伍, 提升高职院校服务社会的能力与水平。

通过以上措施, 青年教师的专业技能和临床实践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 实现了职业教育与岗位需求的“无缝对接”, 加快了青年教师成为理论联系实际的“双师型”教师的成长速度。

综上所述, 高职院校探索青年教师培养新模式, 通过实施导师制在对青年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过程中, 采用多环节、多途径、多方法、多元化的方式对青年教师进行培养, 有助于青年教师教学水平和综合素质的快速提高, 有助于“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有助于高职院校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 有助于教师教学与临床实践的紧密结合, 有助于高职院校不断提升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相信在各院校的重视下, 在广大青年教师的共同努力下, 随着青年教师整体水平的提升, 高职院校的办学活力必将进一步增强, 人才培养质量也必将进一步获得提高。

摘要:建设一支素质优良、教学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医学类高职院校中, 青年教师的实践能力尤显重要, 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是青年教师培养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阐述了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青年教师导师制的实施方法, 探索实践导师制在青年教师实践能力培养中的应用, 为青年教师培养提供参考和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导师制,实践能力,培养

参考文献

[1]王蓉彬.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导师制的实践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 2015 (11) .

[2]刘立峰.对高职院校建立青年教师导师制的几点思考[J].科教文汇, 2014 (23) .

[3]陈瑞军, 刘进强等.青年教师导师制培养过程中的点滴体会[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 2014 (4) .

[4]刘庆春, 张峰.医学类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培养的探索[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4 (15) .

[5]周杨.中医院校青年教师导师制实践模式的思考[J].继续教育研究, 2014 (10) .

青年教师导师制的实施现状分析 篇8

一、人格魅力

1.良好的仪容仪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容易忽视自身形象对教学效果的影响,虽说不能完全“以貌取人”,但是良好的外部形象将会给授课对象形成很好的初步感知[1]。因为这是第一印象,不仅仅反映个人精神面貌,更主要的是直观反映了重要的教育信息。教师应该明白,自己的仪表应尽可能起到表率作用。而现在的大学生,在评价老师的时候,往往会从其仪容仪表开始。衣着打扮得体的老师,更受学生欢迎。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社会生产资料变得更加丰富,文化形式多样,催生了更多形式多样的生活潮流。教师作为一个特殊群体,不能盲目追求,但也不能完全脱节。 穿衣、打扮既要新潮,又要得体、大方,才能符合教师职业性质。在授课过程中,要尽可能注意自己的谈吐、 言行举止,不能有失分寸,影响自己在学生心中的评价和威信。良好仪表应是对高校教师的一个基本要求,这主要是由其工作性质决定的。一个妆容得体、衣着讲究的导师对其所培养的高校青年教师,会有很高的带动和促进作用。

2.渊博的知识储备。由于网络、信息科技的发展, 各类教学资源的普及程度逐步提高,高校学生对新鲜事物接触程度较深,获取各类教学资源难度不大[2]。甚至某些学生,由于具备某种天赋或在某种资源方面占优势,还能更多地接触到外部信息资源,对某些专业问题的了解程度可能比老师还要全面、深刻,这给高校教师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师,不仅要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对课程之外的知识也要加强学习。这不仅能为教学的开展提供更加丰富的素材,也为加强师生间沟通和交流提供了一条更好的渠道。知识渊博是赢得学生尊重的必要条件,高校教师应在这方面多下功夫,使自己的资料库永不枯竭。而作为青年教师的导师,在知识资源掌握方面,具有更大的压力。只有掌握了渊博的知识,才能更好地影响所指导的青年教师,并对他们产生一定的引导作用。

3.自信激情。自信是做好一项工作的前提,教学工作也不例外。自信反映在日常教学中的各个方面,可以是一句话、一个表情、一个动作等等。缺乏自信,没有新意,没有激情的工作方式,会使青年教师在工作中得不到创新和提高,也是青年教师对自己不负责任的一种表现,更是对教师这份职业的不尊重。

作为青年教师的导师,应该用自己对待工作的激情和热情,感染所指导的青年教师。不仅利用激情的渲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更要利用激情激励所指导的青年教师,使其在教学工作中,同样注意激情的培养,更好地启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职业魅力

教师是一项伟大而崇高的工作,给教师带来了巨大的荣誉感和使命感,其职业魅力主要体现在:

1.务实和严谨的态度。教学作为一个重要的信息输出源,其对外发出的信息可能被广泛传播。如其信息传播有误,极易形成蝴蝶效应,可能造成一定程度的不良后果。故信息传播内容必须保证真实、可靠。在治学和科研方面,要本着务实、严谨的态度,才能更好地进行授业解惑和科学研究。但应有一定程度的创新,不能拘泥于形式,这从侧面对其知识储备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导师务实、严谨的态度和精神有利于影响所指导的青年教师,使其养成良好的态度和认知。

2.包容心。每个青年教师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有其自身处事和教学的方法。但由于青年教师的年龄较小和阅历较少,某些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指导老师不应对其全盘否定,应采用包容的心态,剖析事情的不足之处,提供改进的方法,增加青年教师的认同感,营造和谐的指导氛围。

3.教学技能的传授。教学是高校教师的首要工作, 站稳讲台是青年教师的第一项艰巨任务。在课堂讲授方面不仅需要强大的知识容量,更需要科学的教学方法。指导老师在这方面已有系统的研究和丰富的经验,他们在课堂上的提问方式和互动教学等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更具有启发性和深入性,能更好地调解课堂气氛和吸引学生的兴趣,这也是目前许多高校推行青年教师导师制的初衷之一。导师应积极参与青年教师的备课、讲课工作,通过教案检查、课堂听课、讨论交流、讲课演示等方式,提高青年教师的授课水平。

4.科研作风。著名教育学家钱伟长曾说过,你不上课,就不是老师;你不搞科研,就不是好老师。可见科研对于一个教师的重要性,尤其对高校青年教师更是如此[3]。科研不仅丰富教师对专业领域的视野,还能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而促进学科的发展。

但青年教师站稳讲台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 从而使得从事科研工作的时间相对有限;另一方面是自身主动融入课题研究的积极性不高。同时由于缺乏相关课题、项目经费支持,实验设施设备相对简陋,科研水平很难得到有效提高,这将严重影响青年教师后续的职业发展,其职业道路将会很快出现瓶颈。

导师可以利用自身科研知识和经验,尤其是科研项目,使青年教师加入其中,做些力所能及的辅助工作。导师可以通过让青年教师参与自身课题,在科研思路和方向上进行全方位指导,提高其实验水平和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其科研兴趣,为其后续课题申报提供素材和经验,打下牢固的基础。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能提高青年教师的科研水平,也增强了师生双方的认同感,充分展现了导师的个人魅力。

三、情感魅力

导师和青年教师的交流,更多地体现在情感方面。在交流过程中,导师的沟通、表达能力将影响青年教师对其观点的接受程度。同时又促使导师和其指导的青年教师形成更为融洽的亦师亦友的关系,有助于双方素质及能力的提高。

1.事业感和责任心。导师对教育事业的责任感会强烈影响青年教师对教育事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只有具有强烈的事业感,教师才会认为教育不只是谋生的手段,教学过程不再单调枯燥,而是享受快乐。教师应本着对学生负责、对科学负责的精神,为人师表,以自己高尚的道德和渊博的学识传道、授业、解惑。

2.关爱及尊重。教育,从根本意义上说是一种爱的事业。“亲其师而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导师对年轻教师的关爱,是与年轻教师心灵沟通和灵魂交流的基础。“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不仅要为学生解疑答惑,还要与其成为良师益友。在情感上进行交流,形成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才能增强相互间的信任感, 从而提升教育成效。对于青年教师来说,他们更希望自己能和导师成为益友。特别是以新进教师身份踏进高校教师圈时,更希望有一个集良师益友为一身的导师对自己进行指导和交流。这样的导师能很好地减轻新进教师的不适感和焦虑感,从而更好地成为他们在教学、科研、生活方面的引路人。在发现青年教师存在认识误区时,导师应积极引导,进行劝说,但应注意方式方法,避免形成逆反心理,使其真正从心理上接受批评,改正缺点。在青年教师在工作或生活上遇到困难和迷惑时,导师应该积极伸出援手。用自己的爱心关心爱护所指导的青年教师,使其感受到温暖,从而从容地面对困难,走出迷惑,积极解决问题。在导师有需要时,也应有选择性地对所指导的青年教师寻求帮助,使其有被重视的感觉,增强青年教师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3.成就感。成就感是建立在对教育事业的深刻理解和自身价值充分肯定基础上的内心体验,它是教师保持优秀品格和高尚行为的一种内在驱动力[4]。教师之所以被尊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辛勤的园丁,是因为他们具有强烈的成就感,使得他们能够守住清贫,视教育为崇高、伟大的事业。导师的成就感,是向年轻教师传播正能量的重要源泉。

在高校教师培养中,应充分发挥高校导师“一帮一”、“一帮二”的作用。导师也应努力提高自身的人格魅力、职业魅力和情感魅力,真正起到青年教师人格、 教学、科研、生活方面榜样的作用,为青年教师的职业生涯奠定良好的基础。

摘要:论文从青年教师导师的人格魅力、职业魅力和情感魅力三个方面,阐述了导师对青年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导师具备较高个人魅力,将更有利于青年教师的成才成长,促使他们较早地站稳讲台,与学生进行良好的交流,顺利地开展科研工作。

关键词:导师,个人魅力,青年教师,培养

参考文献

[1]孙艳.浅谈高校女教师的个人魅力[J].渤海大学学报,2014,(1):139-140.

[2]孙军国.教师的个人魅力[J].教育教学论坛,2013,(47):17-19.

[3]林志斌.试论如何加强高校青年教师培养[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2012,33(2):42-43.

上一篇:为妈妈做饭记事日记下一篇:专职安全员试题库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