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策略

2024-09-23

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策略(共9篇)

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策略 篇1

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策略

摘要本文基于我校青年教师在上岗过程中的表现,分析了如今阻碍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提出了对青年教师培训策略的思考,以便满足青年教师的培训需求,进而有效地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

关键词青年教师专业发展阻碍因素有效策略

“青年教师”一般意义上是指30周岁以下的,在政治、学识、理念、专业发展上仍需不断提升的教师群体。他们的敬业精神和专业水平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他们的教学水平和教育能力影响着学校的教学和教育工作,他们的热情和精神影响着对科研的投入以及教育教学改革的实施。随着我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新的师资力量扩充,年龄在30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已占到教师总数的45%左右。常言道:“学校以教师出名,教师靠学校成才”。学校在依靠老教师“看家”,中年教师“当家”的同时,还要依靠青年教师“发家”,这是学校遵循可持续发展规律的重要基础。然而,在面临着青年教师需要迅速提高教学基本功和尽快走进新课程的双重压力及众多困惑下,如何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以保证教育教学的质量已成为学校管理者们重视和研究的课题。

一、阻碍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分析

1、现行的师范教育重理论轻实践的弊病滞后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我国现行的教师培养制度与教师专业化的要求比起来明显滞后。今天,传统的师范教育观念已经总体落后于时代,我国教师的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严重脱节。中学教师除了应具备较好的专业理论知识外,还必须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课堂教学能力。但目前师范教育多以相关理论知识和教育法规为主,与教学活动直接相关的知识比重较小,教学实践环节设置较少,教学方法、教学效果评价方法等实践能力提升不够,多是纸上谈兵。

2、入职后学校的培训制度不健全,难以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

美国约翰霍普金森大学的费斯勒教授就把关键人物作为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六大个人环境因素之一,“初任教师在最初教学时,总要不自觉地选择某一位教师作为认同的对象和作为教学行为的参照,并不断改进和更新,直至最终摆脱关键人物的窠臼,形成自己的专业教学风格”。如常见的教师培训策略“导师制”,对缺乏教育教学经验的青年教师而言,“导师制”本应是一种很好的“传帮带”形式,然而,师徒责任往往并不明确,师徒之间的情感不融洽,师徒考核不合理,尽管有师徒之名,但许多师傅与青年教师之间少有沟通,师徒制

1的作用难以显现。所以如何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培训体系,仍值得我们深思。

3、失衡的考核评价制度致使青年教师难以崭露头角

现在学校招考教师越来越注重学历与名校的因素。本来将学历作为一个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无可厚非,但目前有重学历轻能力,重论文轻教学,重科研轻实践的倾向,这往往导致与教师相关的职称评定、课题申报、业绩考核等等过分参考学历、科研及获奖情况等硬性指标,而教学能力的考核却由于难以量化而显得可有可无。同时,青年教师刚到教学岗位,在教学、管理、学习等多重压力下,往往顾此失彼,不能在短期内取得较大成绩,导致难以崭露头角。有些青年教师在工作中对于晋级、评优等过于看重,致使在专业学习上存在急功近利和浮躁的倾向,不能沉静下来系统地、全面地查渥补缺,从而影响长远的专业发展。

4、巨大的生活压力严重降低青年教师对专业提升的动力

青年教师多数正值结婚生子的年龄,购房、生育、抚养子女等生活压力接踵而至。然而,青年教师的收入水平普遍较低,使得青年教师往往面临较大的生活压力。虽然青年教师个人对教学工作的兴趣、理想价值观及认同感是支持教师发展的原动力,但随着近年来通货膨胀导致的物价持续上涨,以及面对高收入行业带来的心理冲击,青年教师的心态开始变得浮躁,无法安心尽全力提升专业水平,却忙于各种兼职,力图维持一个相对体面的生活水准。基于以上青年教师在专业发展中显示出的各种现状,结合我校实际,我们建构了可有效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

二、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

(一)思想教育,激发青年教师追寻有意义的快乐。

真正有意义的有生命价值的快乐,是建立在对事业的追求上的。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许多青年教师走上讲台时还存在着理想和现实的矛盾,一个不喜欢做教师的青年人,是不可能全身心投入到教学工作中的,更不会走上优秀教师的快速成长之路。所以要培养出优秀的青年教师,首先要激发他对教育工作的情感,即俗话说的“干一行爱一行”,使青年教师真正地感受到教育是事业,还是值得做的事业。

近年来,我校通过举办青年教师《我的教育理想 》的演讲比赛,组织《教师----我无悔的追求》、《我的教学新理念》等征文活动,聆听特级教师谈名师成长等系列教育活动,鼓励青年教师撰写谈感受、认识、心得的文章;大力提倡爱岗敬业的主人翁精神、勇于奉献的蜡烛精神、爱生如子的园丁精神、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的开拓精神,通过这些活动使青年教师的思想认识和境界都有了很大提高,激发了青年教师对教育事业、工作质量有了更高的追求,也成为了青年教师群体主动成长的不竭动力。

(二)关心青年教师的生活,减轻青年教师压力。

青年教师是一个活跃的群体,往往对生活及工作有着较大的热情,但他们也是相对脆弱的群体。相对偏低的工资水平,浮躁的社会氛围等造就了较大的生活压力,较多客观因素影

响着他们不能全身心投入教育教学之中。学校把青年教师的需要和学生的需要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则能从根本上减少教师的压力源。青年教师的需要主要有物质需要、发展需要、及成就需要。我们应从这些方面入手尽可能满足青年教师的需要,激发他们的动力,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促进专业成长。尤其要注意的是必须尊重青年教师的人格,当他们出现心理疲劳、烦躁、焦虑和情绪波动时,要根据青年教师的性格,因人而异地进行辅导和管理,不能一味地说教。与此同时,学校成立青年教师心理辅导小组,定期组织青年教师参加一些心理辅导课程,可减轻他们的精神压力,教会他们如何面对生活,如何懂得生活,给生活减压;学校设立青年发展基金,抽出部分资金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帮助生活压力较大的青年教师,以减轻他们的生活负担。

(三)引领青年教师制定个人发展规划,建立健康有序的考核评价体系

青年教师要发展,就必须有规划。引领他们制定个人发展规划,如三年职业规划、学科教学规划等,促使他们朝着既定目标前进的根本动力。鼓励青年教师设计个人职业发展规划,帮助青年教师通过个人发展规划的制定、实施、反馈与调整,激发他们积极向上、不断追求的欲望和热情,为他们自身的成长带来强大的动力。

然而,在鼓励制定个人发展规划的同时,我们必须对现有滞后的评价体系进行改革,建立起健康有序的考核评价体系。改革的重点在于考核目标,即打破过去以学校的期望为标准考核青年教师的制度,而以教师的专业发展为目的进行考核,增加发展性指标及其权重。在鼓励青年教师成长的环节上,应将青年教师与中老年教师分开竞争,通过建立青年教师发展基金,设立优秀青年教师奖、最受欢迎青年教师等针对性强的体系,打破青年教师难以出头的枷锁,使他们在公平的起跑线上重新竞争,并凭借自身的努力,崭露头角,为其营造一个热爱教育、献身教育的良好发展氛围。

(四)立足校本培训,循序渐进推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1、立足课堂,着力培养青年教师必需的教学能力

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教学能力的提高则是青年教师成长的核心要素,只有青年教师的成长渗透到教学这个“中心”中去,青年教师的整体素质才能得到较快的提高。

(1)、读懂教材,领悟课标的能力。专家认为,教师的教学能力=把握教材的能力×了解学生的能力×导学的艺术×人格魅力[1],其中,准确地把握教材、吃准课标则体现了教师的经验、悟性和硬素质,这也正是许多青年教师教学经验薄弱所在。因此,每学期初,学校都会要求教研组集体研读课标;学期中,多次邀请各学科教研员来校为教师作新课程标准讲座。学校定期组织各学科课程标准的考核工作,平时在青年教师开课评课时,都会让执教者说说对教材的理解、课时任务所在,以此谈开去,再剖析教学成败,从而提高青年教师准确的把握教材、知识点和课标的基本要求,从而提高日常课的教学效率,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2)、对教材重组和二次创新的能力。对青年教师而言,是否具备敏锐的教材重组与二次创新能力,是青年教师由教学的新手逐步走向成熟,形成教学风格,成为优秀教学能手的必经之路。我校注重有意识的引导青年教师通过观摩优秀案例、在骨干教师的引导下,创新二次备课,编写校本教材,不断培养青年教师的备课能力,有效地提高了青年教师的教学素养。

(3)、课堂的驾驭能力。驾驭课堂的能力直接决定了课堂教学的成败,在青年教师课堂驾驭上,从教学规范角度提出要求:①有备无患,要求潜心研读教材,广泛搜集资源,做好材料的充分准备;②精心编写教案,重点、难点突出,层次清晰;③熟记授课内容,能脱稿讲,做到熟能生巧;④开场精彩,精心设计一堂课的“开场白”;⑤讲求技巧,调节气氛,因势利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⑥随机应变,把握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力争讲深、讲透、讲活、讲到学生心坎上。[2]

(4)、命题制卷的能力。我校注重培养青年教师的命题意识与命题能力,曾多次邀请区教研室各学科教研员为青年教师作命题讲座,学习普及命题的有关知识,分析近年来市区调研试卷。要求青年教师每月出一份高质量的试卷,并定期组织学科教研组内的命题研讨活动,多种措施,通过命题引导教学,提高青年教师把握课标,实施有效教学的能力。

(5)、教学反思的能力。美国学者波斯纳十分简洁地提出了教师成长的规律:“成长=经验+反思”,并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教师如果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其发展将大受限制。所以,教师要超越自我,不断发展,就必须进行积极有效的教学反思。同时,叶澜教授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3]。学校着力培养教师学习、反思的习惯,将反思活动日常化、制度化。要求教师在教学工作结束后撰写教学随笔,写下自己的经验、教训或困惑,可以在课上、课后随机摘记,也可以在书中、教案上或教师的头脑中随时留下痕迹,教师在课上的经典点评或一个小小的引导失误都可作为反思的内容。通过“教师论坛”、“专题座谈”等形式,展示这些优秀教师的反思成果,让教师处于积极碰撞、积极竞争状态中对话。到目前为止,教师记反思日记已逐渐成为一种工作习惯,此举不但能够达到资源共享、教师互动的效果,也能很好地树立了榜样,起到示范和引导作用。

2、课题引领,让青年教师在研究中升华。

学校注重以教学问题作为校本教研的中心,引导教师增强问题意识、研究意识。我们要求青年教师人人确立研究专题,做教学上的有心人,结合教学实践,把感觉上的东西提升为理性的思考,把问题提升为课题,通过研究探求教学的真谛,改进教学,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目前我们所做的工作还处于探索阶段,许多问题还需要深入的推进。例如:如何减轻青年教师的心理压力与工作压力,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教师的精神家园;如何处理“强化教师

培训”与“激发教师的自主发展”两者的关系,让培训活动及教师发展更具有效性;重视青年教师培养与重视教师全员的本土培养如何有机结合;青年教师热情持续性的保护、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青年教师成长进入高原期后的调整等等。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坚持以师为本,立足校本研究,构筑发展之路,必将带给学校科学、持续、健康的发展。参考文献

[1] 叶澜等著:《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10月第一版。

[2] 付健明 教师专业发展——途径与方法华东师大出版社 2007

[3] 叶澜等著: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10月第一版。《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

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策略 篇2

一、规范培养工作

成立以学校一把手校长任组长、教学副校长任副组长, 人事处、教务处、教研处以及系部等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的青年教师培养工作领导小组。明确管理职能, 落实具体工作人员, 保障培养经费;负责分析和研究青年教师的实际情况、培养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各种问题和拟解决的措施;定期监督和检查师资培养成果;征集校内各方意见并汇总, 形成《青年教师培养与使用的管理办法》。

二、制定分层培养计划

(一) 制定新教师入职培训计划

入职教育是青年教师整个教学生涯的第一课, 对专业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培训时间可安排一年。培训内容除学习高职教育教学理论、学校校情校规外, 并让新教师熟悉学校及系部环境、基本工作和管理程序、相关教学管理制度。培训选择上岗前集中培训和上岗后分散培训相结合, 采用讲授和讨论相结合, 让新教师带着问题去学习。另外, 安排新教师到系部或职能处室进行见习, 参与日常教学管理, 使新教师尽快熟悉学校的教学工作内容、工作流程及各项工作的具体要求, 为做好教学工作奠定基础。

(二) 制定师徒结对计划

采取教学导师“传、帮、带”方法, 为每位青年教师指定一名业务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做导师, 对青年教师的政治思想素质、业务能力和教学组织能力进行指导和培养[2]。为使“导师制”收到实效, 应细化青年教师、导师及相关管理部门责任, 明确阶段性培养目标。

(三) 完善教学团队协作机制

建立基层教学组织, 坚持同课程集体备课, 以教研室为单位组织“五课”教研活动, 充分发挥团队协作作用, 完善青年教师参与教学团队、创新团队制度, 增强教师队伍间的凝聚力。

(四) 制定骨干教师培养计划

青年教师的成长是一个渐进过程, 不同教龄的教师在教学经验、业务能力等方面存在着差别。因此, 要充分了解青年教师的实际情况, 本着因人而异、逐步提高的原则, 帮助进行角色定位, 提出专业发展的近期和远期目标, 构建“职教新秀—职教能手—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教学名师”的青年教师成长体系。

三、建立培训进修机制

(一) 开展形式多样的校本培训

专家的智慧引领、同事的合作互助、应势而生的各种形式的校本培训能成为青年教师专业成长中的加油站。要抓实“以校为本”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以教研室为单位, 开展“五课”教研活动。

(二) 加强实践技能培养

安排青年教师以脱产或半脱产形式到校企合作单位参加与专业有关的实践活动, 起到校企双方共同培养青年教师的作用。通过生产项目、企业案例增加教学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通过模拟实训、挂职锻炼增加实训的真实性和实效性。

(三) 提供各种形式的进修、培训机会

为青年教师提供外出学习、交流机会, 拓宽知识面。在培训的内容与方式上注重教师个体的学科性与差异性, 支持教师通过省市国家级培训、国外研修、攻读学位、网络学习等形式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特别是提高专业建设和课程开发设计、实践教学和教科研能力。

(四) 拓宽“双师型”教师培养途径

分层次、全方位、多途径开展双师型教师培养工作, 塑造过硬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根据专业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精神, 鼓励青年教师参与挂职锻炼, 努力获取第二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行业特许的职业资格、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资格等。

四、提供展示才华舞台

青年教师走上工作岗位后, 要不失时机地满足他们成长、成才的心理需求, 积极为他们创造条件, 提供富有挑战性的工作目标和任务, 最大限度地激发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应因势利导多渠道创设竞争载体, 为青年教师提供展示风采的机会。如举办教案、说课、信息化教学设计、两课评比等。

五、鼓励从事科研活动

引导青年教师树立科研与教学并重的观念, 逐步营造以科研创新带动教学创新、以教学推动科研探索的良好氛围。对取得一定科研成果或教学成果的青年教师给予适当奖励。定期组织科研和教学交流活动, 搭建良好的学术交流平台, 在校内形成良好的学术氛围。

总之, 职业学校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 而是一个涉及众多方面、新兴的、复杂的、充满着困难和艰辛的系统过程。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成长需要得到学校领导、各职能部门和每位教师的共同帮助与指导。职业学校要立足实际, 针对青年教师的工作现状及成长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促使青年教师健康发展, 成长为优秀的教育工作者。

参考文献

[1]高海霞, 张翠竹.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研究[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 (2) :63-65.

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策略 篇3

青年教师的专业化,指的是所有在职青年教师都必须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并以此为基础具有通过专门训练而获得的、其他专业人员不具备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并能有效地、创造性地解决教育教学领域中的具体问题。

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呢?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一、搭建平台,注重激励,提供发展机遇

要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学校就必须建立竞争择优、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用人机制,灵活采用聘用制、干部竞争上岗制、专业技术职务竞聘制、名师评选制等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如,采用一年一次的“名师工程”评选活动,设立 “首席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坛新秀”、“名班主任”等项目,为教师专业发展搭建平台。重视开展青年骨干教师梯队培养,注重激励、考核。倡导教师之间小范围内多上邀请课、研究课。积极探索和完善课程管理,结合学校实际、教师实际开展实效性强、氛围浓郁的教研活动,真正实现“学术研究至上,教师专业发展第一”的理念。同时搭建课堂教学比赛、综合素质大赛等平台不断提升教师专业内涵。

二、倡导阅读,丰富积淀,规划发展轨迹

阅读的价值与意义在于精神和气质的熏陶、智慧与思维的启迪、思想与理念的提升。现代化教育也需要一支具有深厚人文底蕴的教师团队,需要教师不断学习,不断丰富自己。青年的教师专业发展还需要个人的专业发展规划。而且青年教师个人的主动规划起非常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青年教师明确教育环境背景,在教育的整体规划范围内,合理而有效的制定个人发展规划。

三、校本研修,团队合作,组建学习共同体

校本研修是以学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活动,具有“时空灵活、形式多样”的特点,它可以缩短教师专业发展的成长周期,使教师的专业发展由“自发”转向“自觉”,由“个别”转向“群体”, 这种模式有针对性,结合校情,落脚点在具体教育实践上,跨越了理论与实践的鸿沟,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开展“在做中学”的校本研训制度。让教师在行动中研究,在行动研究中行动,“在做中学”是最能促进教师成长不用争辩的事实。一锤定音代替各抒己见,一言蔽之代替各执一词,一枝独秀,百花凋零,那是学术的灾难和研究的弊病。校本教研唯有做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青年教师的教育理论、专业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才能得到较大的提高。

良好的学习共同体,可以营造浓郁的教研氛围。有效的研讨活动在于使人不知不觉地脱下身份与面纱,忘却世俗中的纷争与算计,将心灵凝聚到一种热烈而纯净的空气中来。

四、创建特色,引领促进,提升专业素养

学科特色教学,要以各学科为核心整体构建,以教师为主体探索实践,以学校为单位立体推进。开展小学学科教学特色创建活动,着力构建学科教学特色,提供平台,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创建学科教学特色的活动,就能更好地调动教师、科组、学校工作的积极性,挖掘教师、科组、学校的创造潜力。学科教学特色的形成需要一个长期积淀的过程,也需要一个构建的平台,寻找一个突破点,可以通过组织各学科组学习讨论,结合本学科的特点、优势,并把它与时代的精神、先进的教育理念有机融合,从而形成鲜明的、个性化的特色教学理念和教学风格、教学文化,并被大家所共同推崇和接受,从而逐步打造学校学科教学的特色。

五、不断探索,实践反思,形成独特风格

思想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支点,教师的发展、创造与智慧,全在于思想。唯有思想,才能穿越过去、现在和未来。作为教育者,不能不假思索地相信某种东西。教育者需要有一种眼光,有一种高度,全面思索和理解教育。要做到这点,这离不开不断地自我探索,并在实践中大胆地尝试,自觉地反思。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对自己实践行为提出质疑,对教学中的问题和困难以教学日记、教后记、教育随笔、教学经验小结等形式记录下来,并进行分类整理、解析修正,然后逐一进行探索教学,在“实践——反思——实践”中及时发现新问题,并对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深入调查研究,然后反过来再改善教学实践,使教学提升到新的高度,不断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效能和素养。周而复始,循环进行,逐步形成自己的看法、观点乃至风格,进而形成自己系统的教育思想。

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策略 篇4

安徽省天长中学 汪钰

摘要:当前是一个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信息技术资源是巨大的,它具有知识内容丰富、交互式性能增强,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可以实现跨时空、跨行业的传播。它还便于检索与使用,通用性与开放性的增大更加使信息资源的利用价值有所提高。对于现代教学面言,利用信息技术促进自身专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怎样有效利用好这一资源,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每位教师所面临的巨大挑战。信息技术给教育教学带来了生机,因此培养教师的信息素养,开展教师继续教育终身学习,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探索,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是教育现代化的主要课题。

关键词:信息技术

资源

教师专业化

发展

一、新课改下,教师应加强对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作用

当前教学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基础,实现现代教育和新课程改革。信息技术在现代教育中会从不同维度同时刺激人们的多种认知感官,使学习者更容易建构起自己的知识体系。教师要从观念上更新、理解信息技术教育的内涵。要具备良好的信息技术操作技能,以人为主体,以信息技术为手段,积极探索信息技术在工作中的有效应用,才能实现自身职业专业化的全面发展。教师专业发展是以信息技术为环境、手段、途径、方式和方法,促使教师在专业知识、教学技能、职业态度等方面不断完善的一个系统的、复杂过程。

教师专业发展是课程改革的重要支撑,而课程改革也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机会并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只有提升教师素质,促进专业成长,才能充分的开发教师的潜能。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专业素养提升,促进教师专业知识更新和知识结构优化,如学科专业知识、教育学知识、心理学知识、学科教学法知识、教学管理知识、教研教改知识,以及教育技术知识引发等。提高教师绩效、教育变革和促进教育观念转变。可以对检索工具的应用,远程协助,交流社区,游戏平台,电子期刊、教育网站、网络投稿、投票、网络课程、教育资源库、教师网联、教师博客圈等进行网络化学习与利用。另外还有课改示范课、学科带头人观摩课,配套课件作品,各校名师教案、课堂设计、教研论文,以及电子图书馆等丰富的优秀教育教学资源,为教师的讲备课、教研提供了强有力的资源支持。

二、多实践,通过继续教育培训、信息教育培训等途径,加快教师专业发展进程

教育部门每年都组织教师大量开展现代化教育理论学习,方式灵活,如远程教育与网上培训相结合,统一组织与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式。介绍现代化教育改革的趋势,提高教师教育信息化观念。还通过听课评课、实践反思、教学研究,更新补充知识、提高技巧,不断扩展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能力。依靠信息网络技术,最大限度地吸纳借鉴成功的教育教学模式,迅速投入实践,并在网络上公开交流探讨,有效提升专业技能。教师借助信息技术,利用网络,可实现不同空间,不同时间,不同层次的专业技能提升。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中各要素进行优化组合、互为作用,以发挥教学系统的最大效益。

教师的专业发展对信息化教学的质量和效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师专业化的成长,要求每位教师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在信息技术环境和资源支持下的远程自我提升学习。以选择任何时间、地点、层次、方式,有选择地修炼。教师的教育观和专业知识的更新,及对信息技术掌握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方式的变革都有着很大的影响。教师直接可以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过程的反思性实践,通过网络观摩优秀的视频教学案例,还影响着教师制度建设的完善,教师的终身学习与自我发展。

三、学以致用,利用信息技术资源优化教学

把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到教学中,学以致用。这些技术手段的运用对于教师来说,既活跃了课堂的气氛,又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丰富了教育信息资源以及促进了教育手段的多样化。在信息化教学中,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组织者和促进者,起着顶梁柱的作用。通过教师个人对一个主题下的相关教学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并对这些资料进行分析、认识、反思,通过他人的评价和建议等,使教师个人对教学过程、教学目标的达成度都有一个深入地总结、反思以及对未来教学计划的预期安排,并通过数字化的形式加以表现。这样,教师可以清楚地了解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优势与不足,将内隐性的经验外显化,成功实现个人的知识管理,促进个体专业成熟。

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教学准备的重要工具,推动了教学手段和方式的变革,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从备课查找资料,到设计、制作教学软件都可以应用信息技术。有利于工作效率和质量等综合专业素质的提升。在学科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来创设教学环境、改变教学行为,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

要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教师教学中运用各种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各种教学媒体的光、音、色等信息输出功能,立体地刺激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认识活动,使抽象变得具体,使复杂变得简明,使不可见变为可见,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创新,从而达到教学过程的优化。在教学中师生互教互学,共同探讨。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对于丰富教学内容,扩大学生眼界,引起学生对学习科学、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增进思考力、想象力和创造力,都有积极作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运用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通过区域性跨学科、跨年级、跨学校互动活动形式,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地开展校际教研活动,共享优质教学资源。在实践中,运用信息技术能起来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课件情境教学,音、色、形、空间等表现得淋漓尽致,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能动能静的教学情景,努力把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综合能力的作用和提高,在信息技术创设的艺术情境中体验、感知、审美,从而全面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还有模拟试验,使学生印象加深。还比如讲解艾滋病细胞等微观世界的精细结构用信息技术就比较方便,使学生兴趣大增。

四、几点建议

1、加强建设,加强进修学校这一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重要基地的建设。利用师资培训基地进行教育资源实践。

2、加强投入,加强各地区电教馆资金与设备的投入。重点建设成当地先进的电教机构。负责各地区的电教、信息科研、资源配置等工作。

3、优化农村信息技术环境,完善基础设施,使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资源建设得到有效发展。信息化应用环境的建设必须适合学校实际的应用理念,才能切实有效地为教育教学服务。

4、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工作。提高教师的应用技能、信息安全意识、信息化应用理念。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合理安排、最好分批次和水平,分层次地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技能培训。使之能真正成为合格的掌握信息技

术的专业教师。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培养创新性人才更具有深远的意义。

5、有效利用信息技术资源的意义提醒我们,必须加大对教育信息技术资源的建设,使中国的信息技术教育真正提升到一个高度,极大地促进了教育改革。

五、结束语

有效利用信息技术资源的关键在于教师的信息化,在于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的教师。所以,要实现教师专业化,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在师资培训基地进行教育资源建设实践,加强进修学校这一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重要基地的建设。加强各地区电教馆的资金与设备的投入,在师资培训基地上加强教育资源建设,为中小学教师提供优质资源,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教学实践、教改教研、继续教育、提升自我资源服务,这可以使教师整体素质、教师专业化发展得到有效的提高。教育信息化建设是个巨大的工程,它不是短期就能做好的,而是一个相当长的适应教育发展、服务社会的过程。需要我们共同奋斗,拼搏。我们对未来信息化资源建设的前景充满信心。

有效合理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育,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我们广大教育同仁要认识到位,认真实践,不断积累经验,优化教学,同时肩负起 “资源建设”的重任。相信我们的前景会无限光明。参考资料

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策略 篇5

“阿波罗号登月计划”是美国前总统肯尼迪1961年提出的,在它获得成功之后,负责人韦伯曾这样说:“我们没有使用别人没有用过的技术,我们的技术就是科学的组织管理”。应该准确地说,精细化管理是科学管理之核心。不是吗?作为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一项计划,从设计、制造、发射到回收各个环节,参加预制的就有2万多家工厂、120所大学、400万人,耗资250亿美元。这些人力、物力、财力都需要精密的组织和严格的管理,假如没有精细化的管理,这项庞大的工程如何能被有效组织、实施?如何又能获得最后的飞天成功。通俗地说:小事做细、细事做精就是精细化管理。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无论是科技还是教育,只要树立了精细化管理的思想,就会挖掘出“精细化管理”所蕴含的更深远的意义,就会收获精细化管理所创造的价值。

一、以备课为“点”,分层指导,让精细化的教育教学管理引发教师专业化增长点的思考

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包含多项内容、多个层次,若想取得发展的实效,引导教师找好自身专业化发展的增长点是关键。备课作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在现代化教育的今天,以精细化管理的思想,进行分层备课管理,不失为引发教师专业化增长点思考的一条有效途径。

1.备详案,在规范中使年轻教师步入正轨   与中、小学教师不同的是,幼儿教师的备课不只是教学、游戏,还包括幼儿的生活活动,可以说,“事无巨细”是幼儿教师备课的一大特征。对于刚刚步入教育行业的年轻教师来讲,他们大多不知怎样备课,所以实行分层“备详案”的精细化管理,有利于引发他们对个人专业化增长点的思考。如一日工作包括哪些内容?每项内容又包括哪几个环节?每个环节的具体要求是什么等等,他们正是在备详案的过程中,逐步理解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精神;逐渐把握了各大领域所承担的教育任务,逐步领悟了抽象的、科学的教学原则。他们正是在规范备课中,很快步入了正轨,不仅感悟出备课的意义与价值,而且还引发了他们在知识、能力以及教育思想等多方面专业增长点的慎重思考。

2.备简案,在点拨中使有经验教师熟能生巧   相对于年轻教师,对于积累了多年教学经验的老师来讲,她们已有了规范的基础,因而对其采取详略得当地“备简案”管理是很有必要的。虽然,这种分层管理办法少了些事无巨细的指导,但此时精细化管理的重点放在了画龙点睛的“点拨”上。如就“详案与简案的区别”我特意组织了全体教师的“有一说一―――提高教学活动设计”专题交流活动。先以幼儿园推荐出的三篇好的教学设计开始,用课件直观演示方式让老师们再次从规范、详尽的教案中,领略详案的“纲目清晰、脉络条理、细致完整”。其次,以骨干教师设计的“十二属相”两个方案为例,引发教师对详案与简案区别的大讨论。最后,在老师们有了充分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我进行了“点拨”:以卧室为例,详案如同装修、摆设全部到位的卧室;而简案如同卧室里只有了床而省略了窗帘的质地、椅子的色彩等细枝末节。如果你的简案设计让人分不清是卧室、客厅还是餐厅的话,那么简案就失去了备课真正的价值;假如你能在突出卧室特点的基础上,腾出更多的精力去创新设计,走出一条你自己的设计风格,那么,简案就有了其真正的价值。正是在直观形象地具体“点拨”中,使有经验的教师感悟出:删繁就简来备课,以腾出更多时间和精力,在熟能生巧中从“教有教法”走向“教无定法”,使自己专业化的增长点更加成熟。

3.备一科,在积极创设中使骨干教师自成风格   幼儿园教师不仅有老、中、青年龄上的分层,也有一般教师与骨干教师的分层。我们经五路幼儿园以管理见长、以名师见长,在这个仅有30多人的单位却拥有了省级教学能手3人、市区教科研骨干2名及区级学科首席教师2名,已经形成了省、市、区、园梯次骨干教师队伍。我们常听这样一句话:教有教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应该说,骨干教师,在经历了教有教法的磨炼后,在经历了教无定法的各级各类竞争、锤炼之后,自己的教学风格开始逐步显露。如何让他们贵在得法、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我们采取了让骨干教师“精备一科”的管理,分层的精细化管理重点放在了“创设条件”上。凡是园级以上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年满以上的教师,都在此行列。首先,帮助她们分析自身优势,选好主攻一课为切入点,精心指导,深入研究,引导她们逐步成熟一科的教学风格。其次,骨干教师在主攻一课比较成熟的基础上,管理上及时建议,为他们下一步主攻学科调整方向。比如,原来主攻音乐学科的,可以改为主攻薄弱或有兴趣的学科,一如既往地给予精心的指导。实践证明:当我们积极地创设有利于专业化增长的条件时,我们的骨干教师就会快速成长,如我园的敖颖、王霞老师,分别被评为了省级教学能手和园级语言学科带头人,当幼儿园承担市级以上自己强项的公开、观摩任务时,敖颖基本能独自胜任;当幼儿园有区级以下公开展示、帮扶任务时,王霞老师已能自信地送教下乡。

备课只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个“点”,分层次的备课管理也只是精细化教学管理的方式之一,通过对一个“点”的精细化管理,不仅使年轻教师在“规矩中渐成方圆”;使有经验教师在“熟练中多生巧”;使骨干老师在“学科教学中独具风格”,更重要的是,它引发了老师专业化增长点的思考。其实我们老师也和整日面对的孩子一样:富有个性,他们因特长、优势不同,因而其兴趣、敏感点就不同,是精细化的教学管理引发着教师在“因材施教”中,思考着自身专业化的增长点,努力进取、不断前进。

二、以课改为“线”,点面结合,让精细化的教育教学管理促进教师课堂改革质量的提升

如果说,分层指导的备课管理是引发教师个人专业化发展增长点思考的精细化管理的一种方式,那么,“点面结合”是精细化管理的另一有效方式。就学校而言,课程改革永远是学校教育改革永恒的主题,引领教师与课改同行、提升教师的课堂改革教学质量更是教学管理上孜孜以求的重要内容。发挥优势、发挥名师资源成为了我们走进新课改、进行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1.骨干示范,“以点带面”引导教师在感性认识中与课改同行   自9月,山东省内幼儿园几乎全部使用了新教材。与以往不同的是,本套教材编写相对于过去的六科教学更突出了幼儿教育整体化及幼儿教师专业化成长,“如何使用、落实好新教材?”成为近期许多幼儿园关注的焦点。拥有较多名师是我们经五路幼儿园显著优势之一,为此,“发挥名师资源,让名师典型引路”成为了我们走进新课改的重要方法之一。

省教学能手、市中区幼教方面唯一一位首席教师、我园的敖颖老师率先引领,为全体教师示范“大班活动:十二属相”。三十多分钟的展示中,敖老师先以自我介绍“我是属猪的,你们属什么?”用贴近幼儿生活的问题,巧妙、简洁地引出主题“十二属相”;在展开部分,敖老师除利用手偶声情并茂地讲述,使幼儿在相互问答中发展思维及语言表达能力外,更为独到的是,她发挥自己驾驭信息技术的能力,自制课件,与社会领域自然融合,让幼儿懂得了“一年只有一个属相及轮回一次需要十二年”的相关知识;在延伸活动中,她又利用网络丰富资源,以艺术的视角,引导幼儿在欣赏邮票、剪纸、木雕、玉雕、泥塑、布艺、花灯等民间艺术品中,开阔了视野,感知了民俗文化,并激发“我是中国人”的自豪情感;当孩子们还在意犹未尽中,敖老师以“举办十二属相知识展”自然结束了整个活动。

正是在此次展示活动中,老师们不仅具体感知了新教材所体现的语言、社会与艺术自然融合的“整体观”,而且又从骨干教师较高的综合素质及教学艺术的风采中,明确了自身专业化发展的努力方向。可以说,“发挥名师资源、让名师典型引路”,以精细化管理的思想,使全体教师对新课改有了具体的感性认识。

2.专题辅导,“返身回望”引发教师走进课改后的理性思考   进行课程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它需要一个过程,一个不断探索、总结、提升的过程。进行新课改已有半年的时间,为了使大家有一个静心、反思、总结的机会,我们充分利用业务学习主阵地,及时组织召开了“春天,让理智的思绪飞扬―――课程改革座谈会”。首先,老师们畅所欲言。畅谈自己走进课改的收效,争论践行中的疑惑,回答同事的质疑等。当大家尽情发表完自己的见解后,我们管理人员将日常教师所暴露出的共性问题以“我是谁?我是我!”的角度,进行了分析和总结。会后,有近20名教师纷纷在办公平台上跟帖,发表了自己对本次活动的深切感触。的确,在不断深化教育改革的今天,身为管理者,我们只有在精细化的管理中,才会引导他们注重自身的内涵发展:以敏锐的视角、理智的思考,与课改同行,在飞扬的思绪中践行、反思和成长。

3.主任引领,“以面促点”促进教师教育思想的整体提升   一个人的成长是需要不断地锤炼的,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也是如此,也是需要不断实践、反思、总结才会提升。走进新课改,对教师来讲,接受的考验不只是教育观念的转变,而更大的考验还包括如何将吸取传统教育中的精华融入到现代教育中来。以课堂常规为例,一提到它,为数不少的老师就感到“太保守、太落伍”,似乎与现在的素质教育、“个性发展”格格不入。究竟良好的课堂常规对于课改、对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有多大作用呢?其实,课堂常规,不仅是教师形成自己教学风格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教师专业化发展不断成熟的标志之一。独特的课堂常规,既是教师将教育理念转变为教育行为的具体践行,更是自己课程改革道路上创新发展的基石。为使教师有一个重新的认识与思考,10月,我亲自为全体老师展示观摩课“大班音乐活动:唱唱跳跳快乐多”。从方案设计、目标的制定不仅反映出了课改的精神,而且从实施过程中,以自己独特的音乐常规为主线,多媒体教学为手段,让孩子们快乐地享受音乐活动。他们自由地站在场地演唱、观看FLASH动画、听着不同风格的钢琴伴奏在儿童歌曲旋律中将椅子摆放成表演律动的队形、舞台演出的队形等,孩子们唱、跳、欣赏、表演的综合音乐启蒙教育无不在素质教育的理念中体现。当30分钟的活动结束时,近20名观摩的教师及园领导无不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与赞扬。正是在这次活动中,让老师们又一次深深地领悟出:幼儿教育就是打基础的教育,无论怎样改革,教育的内涵就在于启蒙,教育的最大奥妙就在于培养习惯。

三、以过程管理为“面”,创新制度,让精细化的教学管理构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立交桥

自,我园各个岗位全面实施了量化管理以后,“以管理见长”逐渐成为了我园另一显著的特色。工作中,我们不仅注重了过程管理的精细化,而且,在精细化管理中就不断发现的问题给以积极的解决,逐步创新出了符合本园实际的管理办法,构建了教师专业化发展四通八达的立交桥。

1.“出台竞标”新举措,为教师个体能动性的发挥搭建广阔的平台   教师个体能动性的积极发挥是教师专业化有效发展的前提。如何调动教师积极性、更大程度地发挥教师内在潜能呢?“竞标”不失为一项有效举措。按理说,它更多地用于承包工程或买卖货物等,似乎与幼儿园不相干,但是,我们就是借鉴了竞标“优中选优”的精髓,将它创新地运用到了幼儿园的管理上。简单说:竞标就是投标与中标的过程,它的意义就在于给教师创设了一个八仙过海、各显其能的空间。有的老师在文艺方面比较擅长,中标后在组织幼儿律动比赛中不仅亲自舞蹈以烘托主题气氛,而且灵活的主持将紧张的比赛气氛变得轻松活泼。还有能力较强的骨干教师组织的“消防演习”活动,不仅让孩子们亲眼看到了消防叔叔空中救人的精彩一幕,还学会了如何在灾难中保护自己的本领。竞标给老师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是竞标发挥了教师主观能动性,让老师们在自由、宽阔的空间中展示自我、发展自我。

2.“巧借东风”形成自己的骨干教师梯次队伍   自济南市20教师发展工程启动后,“成为学术型、科研型、专家型教师”成了每位教师的追求目标,如何有效地激励教师?“巧借东风”不失为一条有效途径。比如,借市区“评选首批教科研骨干”之机,我们参照上级评比条件,认真制定出了园级教科研骨干评选条件,并对在十五课题研究中,在引领课改和驾驭信息技术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两名教师进行了隆重的表彰,这样市、区、园三级教科研骨干队伍已经形成。再如,结合市中区学科首席教师的评选,我园进行了园级学科带头人的命名。以上两项工作的及时开展,我们都是巧借东风、因势利导,把上级的会议精神传达到每位教师,让幼儿园评选出的骨干名副其实地成为老师们身边学习的榜样。巧借东风,幼儿园的春天就会充满蓬勃的生机与向上的活力。

3.“郑重推荐”优秀班主任,让更多的教师在平凡岗位上各有建树   应该承认,教师的能力有大有小,当各种比赛的光环戴到了能力强的教师身上,而更多的教师却在默默无闻地支撑着幼儿园事无巨细、看似平凡的日常工作。“如何让这部分老师在无私奉献中同样拥有‘各有建树’的心理满足呢?”答案是: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工作评比活动。比如开展幼儿早操、各班环境创设、幼儿生活自理能力、保教常规评比及个人主攻学科优质教学活动评比等等,这些能反映教师日常工作轨迹、折射出班风、教风、学风的活动,使更多的教师有了展示的机会。借济南市首次开展幼儿园“优秀班主任”评选活动,我们向全体教职工郑重推荐了我园的优秀班主任。当结果公布时,大家似乎有些意外,又有些意料之中。意外的是:这一人选不是骨干教师,只是一名普通老师;意料之中的:这一老师日常工作又是大家有目共睹、让人信服的。管理上公正、合理的推荐,极大地调动了更多老师的工作热情,因为他们悟出了:只要工作态度是端正的、努力的,幼儿园就会给他们一个公正的评价,荣誉同样会赋予他们。

4.“水到渠成”开展创新奖评选,构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立交桥   幼儿教师不同于中小学教师的是:保教并重的工作特点决定了他们专业化发展的面更广。如何为教师发展构建更好的立交桥?“工作创新奖”的评选,可谓是一条可借鉴的有效途径。如果说,引入企业“竞标”的竞争机制,它更多的侧重于教师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那么,开展“工作创新奖”评选,它更侧重于打造教师整体创新的氛围,构建教师专业化良好运行发展的立交桥。此项工作,我们从开始酝酿到组织,前后经历了近半年的时间,我园首届“工作创新奖”共评选出了18项创新内容,这其中包括既有社会影响较大、形成幼儿园品牌的“面”上的工作创新(如幼儿园实施量化管理),也有看似微不足道、但却对幼儿园持续发展注入生机的“点”上的工作创新;既有教学一线“教师”的创新,也有后勤服务岗位上“职工”的创新:既有与时俱进“内容”上的创新,也有另辟蹊径“手段”上的创新。但无论是一级创新还是二级创新,无论是特色工作还是常规工作,我们所追求的是“勇于创新”的精神。创新是没有止境的,事实证明:只要树立了“创新”的意识,营造了创新的良好氛围,就会形成我们前进发展的不竭动力。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更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作为管理者,只要我们树立了“精细化管理”的思想,我们就会在引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道路上,善于发现问题、善于创新、高效地解决问题。相信我们的老师也会在我们扎实做好每一件工作的基础上快速成长、发展。

细节决定成败,精心是态度,精细是过程,精品是成绩。记得有一篇文章《细节决定成败》中这样写道:把事情做大是一种口号,有些务虚;把事情做小,才是真正的行动,才是还原生活。

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策略 篇6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教育工作的百年大计。为了迎接新形势的挑战,深化高等教育的改革,高等学校在注重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同时,应着力抓好青年教师的培养。青年教师是教学科研的重要力量,更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未来希望。为了搞好青年教师的培训工作,我部在以往培养青年教师的工作基础上,建立了青年教师导师培养制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取得了一定成绩。

一、加强制度建设,规范培养方法

为了使青年教师导师培养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我部总结了长期以来对青年教师实施导师培养的经验,根据第九次全国高校党建会议《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的精神和要求,制订了《江西医学院基础医学部青年教师培养实施导师制的暂行办法》、《江西医学院基础医学部青年教师导师培养制检查考核表》和《江西医学院基础医学部青年教师导师培养登记表》,进一步规范了青年教师导师培养制的各个环节。从导师的选拔、职责、培养内容、实施考核都有明确的要求,使导师培养制有章可循,培养有计划、有考核检查,各项档案齐全,制度进一步完善。青年教师在转正、定级和考核中,导师拥有一票否决权。

二、严格按计划培养,促进青年教师全面发展

青年教师导师培养制严格按计划进行,通过培养促进了青年教师的全面发展,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体会:

1、加强思想教育,促进青年教师从学生向教师的过渡 青年教师的思想教育是教研室和导师对青年教师培养的首要工作。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青年教师,是青年师资队伍建设的保障。在导师的指导下,青年教师们能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种活动,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注重良好师德师风的培养。导师优良的品行和精湛的业务能力也潜移默化地引导青年教师的成长。许多青年教师还承担了兼职班主任工作,他们在从事这一个工作上遇到问题时认真请教导师,与导师沟通,有助于出色地完成班主任工作。他们在思想上关心同学,在生活上与同学促膝聊天、关心同学们所想所感,解决部分同学实际生活中遇到的困难,组织同学开展科普知识的宣传,受到了社会的好评。青年教师通过导师的思想教育和参加工作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地向导师汇报自己的思想状况,与导师交流思想,即时调整自己的心态,正确处理日常的工作,在思想上基本完成了由学生向教师的过渡。

2、加强教学能力的培养,在实践中锻炼成长

教学工作是我部的中心工作,加强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是培养工作的重要内容。在导师的指导下,青年教师都系统学习了专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础技能,参加了相关专业课程的听课和考试,非师范院校毕业的青年教师还参加了教学能力的岗前培训。在导师的指导下,青年教师努力熟悉教学规律和教学各环节,认真撰写讲稿和教案,导师即时指出青年教师教案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进行修改,使青年教师熟悉教案和讲稿的撰写,书写的教案和讲稿规范、准确。导师们注重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青年教师在课前都进行了预讲、试讲和培养性讲课,有计划地听本专业优秀教师的大课,不断积累课堂教学的经验。在导师的指导下,通过听课—试讲—预讲—培养性讲课的反复进行,逐渐提高课堂教学能力。随着近几年来学校招生规模的扩大,我部教师数量相对不足,青年教师导师培养制的效果逐步显现了出来。在导师的指导下,青年教师积极投入到教学实践中,从带实验课到理论课,在教学实践中,教学能力不断提高。此外,青年教师还积极参与教学改革,积极申报教学课题,参与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开展双语教学活动等,在教学实践中促进了教学能力的提高。

3、参加科研活动,促进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导师的指导下,大部分青年教师积极参加科研工作,懂得了应用各种检索工具,如利用维普和万方的一些相关网站进行资料检索和查询,以进一步提高文献收集和分析能力,并能认真阅读文献,了解本学科发展前沿信息。大部分青年教师参加了研究生的开题报告和论文答辩,以提高科研设计能力和开拓青年教师的科研思路,部分青年教师参加了课题申报的准备工作和部分科研实验,在参加科研活动中,青年教师的创新能力得到了培养。

4、加强外语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能力。

青年教师在导师的指导下,能有计划地认真阅读专业外语期刊,收听外语广播,提高听、说、读、写能力,同时积极参加外语六级考试,部分青年教师通过了大学外语六级,为今后的学习、交流和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

5、鼓励继续深造,提高学历层次

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策略 篇7

一、以管理制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为有效促进教师专业素质发展, 必须制定教师专业发展管理制度。

一是成立校本研修工作例会制度。 由各中小学校教导处、科研处组织安排, 定期开展活动, 每周一次例会。 要求学校各学科研修小组全体成员准时参加, 力求每次例会都有相关主题。 主题或由各学科针对研究中遇到的问题、困惑等确定, 或由学校教导处、科研处结合学校教学工作确定。 让例会成为学校制订计划、探讨问题、解决问题、交流经验的平台。

二是健全对外交流互动学习制度。 一方面, 利用教育局和中国教师报高效课堂专家组共同组织的高效课堂培训活动, 加强中小学校教师和外来专家、名师的交流, 帮助学校做好课改诊断。 另一方面, 适时组织中小学校中层领导和教学骨干走出去到山东杜郎口、江苏洋思等地学习, 加强与外校的交流、联系与沟通, 及时把外来学校的好经验学过来, 改进自身不足。

三是尝试个案学习创新制度。 如何更有效地使新课程理念和教学实践发生碰撞, 在实践层面上不断得到提升, 个案学习创新是最有效的校本研修方式之一。 为此, 我们要求基层学校结合教学实际开展“教”与“学”的个案研究, 让每个参与研究的教师紧密结合自己的教学, 每周自主选择最具有教学个性特色的个案或课例进行学习、分析、反思, 随后在每周学科教研会上相互交流研讨; 每月撰写一个富有创造性的教学个案, 在学科教研组中进行交流, 分享成果, 共同提高。

四是实行教学问题积累制度。 教师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就是教师深度思考与反思的过程。 “问题即课题”, 实行教学问题积累制度, 有利于发掘教师创新能力, 更有利于促进学校教学改革[2]。 要求教师结合教材、教法与学法实际, 每天提出一个具有研究价值或感到困惑的问题, 或提出一个具有见解性的问题进行积累;并在教研组、集体备课活动时间和其他教师一起讨论解决。 如果确实有解决不了的重大困惑或疑难问题, 再定期邀请有关专家来校通过报告、讲座及对话商榷的形式进行解决, 增强教师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 加深对新理念、新教材、新教法的理解与运用。

五是落实读书学习反思制度。 做研究型教师要从读书和反思开始, 因此中小学校要大力倡导读书和反思活动, 并和州教育学院密切联系, 购进教师人文素养专辑读本, 发放到各中小学校教师手中, 适时组织教师人文素养学习活动、教师演讲、学校论坛等, 丰富教师教育教学知识, 开阔教师的视野。 不少学校纷纷掀起读书热潮, 购进符合新课程、符合教师专业发展的书籍, 这些书几乎教师人手一本。 不少学校还在寒暑假向教师推荐读书书目, 并在每学期开学初开展读书交流活动、“读书沙龙”活动, 加快教师专业成长步伐。

二、以教学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如何通过教学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帮助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是学校领导和教师一直思考并努力解决的问题。 为此, 可以采用“实践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的教学研修模式。

“实践反思”的做法是:一是制订教师专业发展规划。 在对学校教师自身条件和基础进行客观分析评价后, 再制订教师专业发展规划, 并让教师制订个人发展规划, 包括自我分析、发展目标、具体措施等方面;学校教导处、科研处综合统筹, 按照教育局相关要求, 建立健全教师成长记录袋, 定期对教师专业发展目标进行矫正性诊断, 帮助教师找准自己专业发展方向。 二是开展“说课—上课—评课”活动。 要求学校每个教研组每学期都要有意识地把一些典型的、 有代表性的课堂教学进行校内展示, 然后备课组或教研组针对课堂教学情况进行剖析。 具体程序是先由上课教师介绍教学设计思路, 然后针对授课教师的理论设计和实际上课过程中学生的反应进行比较, 发现亮点, 作为今后教学范例;找出不足, 要求教师引以为戒。 通过“说课—上课—评课—反思—整合” 活动, 对如何把新的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 如何落实“三维”目标产生感性认识, 并探究“温故与导新—探究与生成—展示与升华—拓展与小结” 四板块教学流程, 以开阔教师视野。 三是养成教学反思工作日常化习惯。 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鼓励教师认真撰写教学案例, 认真上课, 在反思中成长。 即教师上完课后立即进行自我反思, 侧重对“学困生”的关注度和教材创新使用等方面;作业批改后要写好情况分析, 重点分析问题生作业出错原因和改进具体方法:参加学校教学案例研修后, 要做出自我评价, 写明取得的主要成绩及原因, 主要问题、原因及改进措施;教师外出学习听课回来后, 要做学习听课反馈, 并为自己提出有效的改进策略。

“同伴互助”:一是开展师徒结对活动。 优秀骨干教师担任“导师”, 可以一次带两个徒弟。导师要在教学理论、教学实践、 教科研等方面加强指导, 使年轻教师尽快步入工作轨道, 进而使更多年轻教师脱颖而出, 成为基层学校乃至市级以上骨干教师或教学新秀。 这种做法可以实现教师层级间的互助支援,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二是开展互助备课活动。要求学校教导处在新学期开始就部署好一个学期备课计划, 要求每位教师提前搜集资料, 写出“可圈可点”的个人备课教案。 在此基础上各学科集体备课组坚持周备课制度, 让备课有创新的教师讲讲自己创造性地利用教材的课例, 大家再集思广益, 共同探讨、修改、完善, 形成集体备课织通用教案, 实现备课资源共享。 三是开展分层推进活动。采取“搭台子, 压担子, 树样子”等做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搭台子”:教学业务部门可以组织青年教师、骨干教师参与教学竞赛等活动, 让广大教师登台亮相, 展示自己的风采。 在竞赛活动中, 教师间相互进行教学探讨, 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压担子”:鼓励中小学校选派年轻教师参加上级研讨课、各级各类公开课、各种教师基本功竞赛等活动, 让年轻教师既有压力又有动力, 时时针对自己的常态课做研讨性诊断改进, 向高效课堂迈进。 “树样子”:在青年教师中树立榜样, 让每位教师都得到成长, 让榜样鼓励带动其他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专业引领”:一是邀请知名教育专家做辅导报告, 进行理论引领, 实现理论上脱“盲”。 可以邀请铜都、杜郎口等名师、专家到我县各中小学校进行教学诊断, 点评课堂, 现场做课, 拉近与他们的课改距离, 同时可以与杜郎口中学进行两地教学互动交流, 并就如何抓好教育教学改革, 如何推进高效课堂进行充分沟通与对话, 帮助教师树立新课改理念。 二是抓好学校典型引领。 众多教师共同生活工作在校园, 周围生动鲜活的专业发展典型事例无时无刻不影响着教师。 因此要积极挖掘学校一些成功教师的成长历程, 并向广大教师解读, 让教师们产生强烈的自我发展欲望[3]。 同时, 充分利用老教师的经验财富组织帮助他们把经验写出来、提炼出来, 并通过视频、声像、文本等多种方式把他们的经验及时传递给新教师, 促进新老教师更替。 此外, 还要在学校优秀教师中间选拔专业辅导员为县域教师做专题讲座, 提升教师理论水平和教学操作能力。 三是强化课堂教学研究引领。 要求学校业务副校长牵头, 协同教导处、教研组、备课组专门成立“听课”小组, 随即听取教师“常态课”, 听课组人员对照课程标准, 结合自身对课程改革的理解, 写出详细的课堂教学评价, 及时与上课老师进行沟通、交流。 如果发现教师的“常态课”问题较典型, 则要求该教师选择同类内容再做准备, 届时邀请听课组人员再次前往听课。 这样反复“磨课”, 教师教学既有压力又有动力, 教学效果十分显著。

综上所述, 这是学校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些有效做法。 当然也有一些困惑, 如个别教师观念更新步子慢, 新的教学理念落实不到位, 新的教学行为落实滞后, 给整体工作推进带来一定问题;教学中, 智力好、反应快的学生和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如何整体把握对待问题:对教师、学生的评价怎样才能更好地操作问题, 等等, 都给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难题, 需要我们不断深入探讨。

参考文献

[1]朴虎俊.教师法读本[M].延边出版社, 2006.

[2]李浩燕.教师问题意识培养的有效方法浅谈[J].吉林课改, 2007 (1) .

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策略 篇8

一、整合学校资源,营造和谐向上的环境

良好的教学环境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鼓风机”。我校提出打造“人文校园、书香校园、绿色校园”的口号,学校在负债7000多万元的情况下,依托老校区,建成新校区,形成了“一校两区”办学模式,、老校区文化底蕴深厚,新校区现代气息浓郁。全校藏书11万册,杂志400余种,为每位教师配备笔记本电脑,且网线接到办公桌,还为每间教室配备投影仪,并通过开展读书月等活动,为青年教师提供舒适的生活工作环境。

二、科学规划,带动教师专业发展

科学的规划是教师专业化的起点。为增强教师专业发展的系统性和科学性,我校在“师德高层次。专业高学识,能力多方位,目标专业化”思想指导下,制定了《教师专业发展规划》,明确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发展目标、工作思路、具体措施和保障机制,并要求全校教师制定个人规划,明确自己的长远发展方向和近期发展目标,在师德、教育教学、教研科研和为学生服务等方面提出切实的实施方案。教师个人发展规划的完成情况做到有人管、有人评和定期总结交流,使每位教师自觉地进入专业发展状态。

三、转换培训方式,加快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多层次的发展体系,需要将教师自身特点、发展水平和社会需求相结合,做到因材施教,并分阶段、分层次地对教师提出不同要求,才能真正有效地促进教师专业化目标的实现。为此,我们开展新任教师岗前培训,利用假期对新教师进行一个多月的岗前培训,由学校领导做师德培训,骨干教师做教研培训,老教师做教学技能培训,优秀班主任作班级管理培训,并形成制度:坚持“以老带新”在职培训方式,学校选派或指定教师对新教师进行传、帮、带,帮助他们掌握教育教学技能,并签定培养协泌,举行拜师仪式,以加强双方的责任心;通过拜师学艺,对合格青年教师举行出师仪式,对优秀带徒教师进行表彰:以新课程实施为契机,通过新课程的培训引导教师转变观念,投入新课改的大潮之中,使他们的专业发展达到新的高度,积极引导教师自主学习,自我培训,提出建立学习型学校,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四、开展多种教育教学活动,在实践中促进青年教师成长

开展“以老带新”活动,做到新教师入门有引导;坚持举办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开展专业课考试,讲课、演讲比赛,教案评比等,对成绩优秀者授予“教师新秀”称号。定期举办青年教师赛课活动,青年教师人人过关,通过备课、上课、说课、听课、评课等活动使教师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反思、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教学中的问题,不断优化课堂教学。选派赛课优秀者参加市、省、国家优质课大赛。组织好同头课集体备课,做到资源共享,在合作中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加强校本教研,实践“以课题为载体的教师教育模式”,在课题研究中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引导教师写好教学日记与反思,提高教师的反思意识和能力。给青年教师压重担,让其经风雨,受锻炼。目前,我校青年教师班主任占全部班主任教师人数的70%以上,班级管理工作深受家长和社会好评。

五、运用《教师发展性评价方案》保证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评价体系至关重要,我们根据学校发展思路制定了教师发展性评价方案,方案有教师对自身工作情况的分析回顾,帮助教师找准专业发展的起点,对自己的专业发展目标准确定位:教师的成长历程,能反映出教师在教育教学及科研等方面的成长轨迹,使教师在反思中求得发展:有对业务学习的记载,促进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有工作绩效总结,为新学期发展目标的制度提供有效依据。这些都很好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经过近三年的课题研究,我们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教师的基本素质教学能力整体得到提高。

当然,教师专业发展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研究与实践。在今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将继续努力,探索出更多更好地适合教师专业发展的方法和途径。

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因素论文 篇9

关键词:地方本科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

我国“十三五”高等教育改革的主要任务是调整高等教育的结构,突破口就在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成为应用技术型高校,这将是我国高等教育领域一次深刻的变革,影响比扩招更为深远。而地方本科高校是以新建本科院校为主,办学综合实力不足,师资队伍结构“两头大,中间小”,青年教师和老年教师所占比例偏大,缺乏中年骨干教师[1]。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并与访谈相结合。在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建立调查网站,自制调查问卷,调查问卷的内容主要包括三部分:一是青年教师的基本情况,包括所学专业、职称、学历等;二是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情况,包括教师的专业精神、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等;三是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因素调查,包括教师个体因素、学校因素和社会因素。问卷调查的对象是安徽省地方本科高校的青年教师,邀请安徽省行知联盟的14所新建地方本科高校:安徽科技学院、合肥学院、宿州学院、铜陵学院、皖西学院、黄山学院、合肥师范学院、滁州学院、池州学院、蚌埠学院、巢湖学院、淮南师范学院、安徽三联学院和安徽新华学院的青年教师登录网站页面,填写问卷。共有908位教师参与我们的调查,为了使研究更加深入,同时选取了5所学校的行政管理人员及青年教师代表进行深度访谈,全面深入了解地方本科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

二地方本科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

(一)专业发展的自主意识薄弱

据调查安徽省地方本科高校的青年教师平均课时达到16节/周,青年教师教学任务重,疲于应付日常教学,工作满意度偏低,缺乏工作的积极性。调查结果显示有1/3的青年教师专业情感比较淡薄,缺乏专业奉献精神,对工作抱着得过且过的态度,专业发展的意识薄弱。在转型发展的背景下,地方本科高校的青年教师没有意识到专业发展的重要性,缺乏自主发展自身专业适应转型发展的意识。在调查中发现有68.5%的青年教师对自身的专业发展内涵不了解,不知道该如何根据地方高校转型的需要去发展自身的专业,缺乏长期的规划,没有明确的专业发展目标。

(二)专业技术实践能力欠缺

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成为应用技术型高校,目标就是培养能为地方经济发展所服务的应用技术型人才,具备很强的专业技术实践能力。地方本科高校的青年教师学历偏高,很多都是从高校毕业的博士生,具有丰富系统的学科理论知识,但欠缺专业实践能力,缺乏专业实践经验。调查结果显示,65.9%的`青年教师认为自身专业实践经验欠缺,教学效果不佳。同时,由于地方本科高校的青年教师工作任务重,疲于应付日常的教学科研工作,忽视了对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很多地方本科高校的青年教师也苦于没有合适的机会,找不到合适的途径来提升自身的专业技术实践能力。导致目前地方本科高校的青年教师普遍专业实践能力较薄弱,与地方本科高校的转型发展不相符。

(三)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保障措施不到位

1.培训流于形式。新建本科高校对师资培训的力度与质量都有待提高,无实质性内容,实践性不强。调查显示,地方本科高校的青年教师中有97%都参加过校内培训,但校内培训的内容都过于理论化,都是涉及一些规章制度、办学情况等方面。调查中,很多青年教师表示入职多年,很少有机会参加校外其他组织举办的培训或者校外的学术论坛和会议。2.资源不足。地方本科高校的资源欠缺,对青年教师提供的教学和科研经费都有限,一些教学硬件设备配备不到位,对教学质量产生影响。同时,提供的科研资源匮乏,如数字图书馆、期刊数据库等购买的数量和质量都有限。而且,很少提供合适的机会、足够的经费支持让青年教师参与社会实践,去提升青年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2]。

(四)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制度不健全

据调查,地方高校青年教师的引进与培养与其他高校并无区别,注重学历与职称,欠缺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的配套机制。同时,地方本科高校也缺乏相应的教师评价和激励机制。地方本科高校的教师评价体系参照其他高校的评价体系,与其他高校并无实质性区别,评价与激励相挂钩,以奖惩为主要手段,多以惩为主,并不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调查显示,安徽省地方本科高校只有20%的青年教师认为学校对教师的评价和激励机制能对专业发展起促进作用,60.5%的青年教师认为无作用,19.5%的青年教师认为反而有负作用。

(五)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环境不够优化

上一篇:精选失败励志名言下一篇:大洞中学举行感恩励志演讲报告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