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的有效手段

2024-09-30

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的有效手段(精选9篇)

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的有效手段 篇1

浅议游戏对幼儿智力的促进作用

浙江省常山县五里中心幼儿园 朱为梅

游戏是促进幼儿智力发展的有效手段。游戏中有动作、有情节,有玩具和游戏材料,符合幼儿认知的特点,唤起幼儿的兴趣和注意力,激发着幼儿积极的感知、观察、注意、记忆、思维和想象等,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实现着幼儿智力的发展。游戏能够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游戏可以促进幼儿感知觉能力的发展

游戏使幼儿直接接触各种物体(玩具)或材料,通过自己的肌肉运动感觉和认知活动,了解物体的性质、特征、用途等,认识物体之间的联系和规律,以及动作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因果关系,并形成相应的初步概念。例如,在《风》的游戏中,幼儿可以通过观察树叶、红旗等的变化来感受风的方向、大小等,还可以制造风,用吹气、扇子等来实践,从中得出“空气的流动形成风”这样一个概念。在玩积木时,通过积木的搭建、拆除、变换形状来感受积木中各图形的特征,如柱子是圆柱体,小皮球是球体,小烟囱是圆锥体等,并从他们的运行轨迹可以发现,球体可以向任何方向运动,圆柱体可沿一直线方向运动,而圆锥体只能围绕一点而运动。幼儿正是在游戏中通过对游戏材料的操作,发展着感觉器官的感受性和感知能力,同时获得两类知识或经验。皮亚杰称之为物理知识(经验)和数理逻辑知识(经验)。前者主要反映事物本身的性质(如物体的形状、大小、质量、密度、色彩等),后者主要反映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关系(如数概念就属于这一类,世界上不存在数字“5”这种东西,它表现的是事物间的一种关系)。可见幼儿在游戏中获得的这些知识和感觉经验,可以支持和帮助幼儿解决问题。特别是幼儿能够发现自己的动作与物 1 体的变化之间的规律,他可对同一物体做不同的动作,对不同物体做同一动作,尝试进行动作——物体、手段——目的之间的多种联结,探索解决问题的最佳可能性。这是游戏经验有助于幼儿的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原因。

幼儿在游戏中与他人所结成的集体,也是幼儿获得日常生活的、文化的、政治的等各种社会知识的源泉,以及游戏本身内部反映和体验与人交往的规则、技能运用等(皮亚杰称之为社会性知识或经验)。这也是幼儿智力发展所必需的知识前提和经验基础。

无论是游戏中的物体操作,还是角色扮演,都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幼儿在游戏中把自己对生活的印象和感受充分表达出来,并且时常重复,使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得以加深和巩固。游戏起到对知识的加深理解和巩固记忆的作用。特别是在游戏中由于扮演角色的需要,幼儿必须自觉地、积极地、有目的地去注意和记忆某些游戏的规则,或追忆事件的情节,记着动作、台词等,这就在知识和经验的掌握和巩固中,同时也发展了幼儿的有意记忆和有意注意。

总之,游戏使幼儿增进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获取物理知识、数理逻辑知识、社会性知识,并在外部动作操作和内部理解、巩固的心理活动中,发展感知觉能力和注意力、记忆力等智力因素。

二、游戏可以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幼儿在游戏中,发展着自己的口头语言。幼儿在与同伴在游戏中进行交流,如协商游戏规则、设计游戏人物、分配游戏角色等,以及完成游戏内容、背景的安排。如角色游戏中建议他人:“你当售货员,我当顾客。”在孩子共同进行一个游戏时,稍大一些的孩子会事先讲出自己的游戏计划,年龄小的也会表达自己的愿望。在游戏(特别是角色扮演游戏)进行中,孩子们以假装的身份更可以充分显示自 2 己的口头表达能力,而不必担心自己讲得对不对,需不需要矫正。如在模仿中,一个5岁小女孩可以装出老奶奶的声音、语调和动作。她可以认为这是老奶奶在说话,而不是她在说。

通过书面语来建构儿童的智力同样也显示在游戏中。如在超级市场游戏中,将文字引入游戏,如用“生活用品区”、“食品区”、“文体用品区”、“服装区”等,可以让孩子们对文字的意义有初步的理解,而像拼音游戏、数数游戏等则直接锻炼幼儿对书面文字的理解力。

幼儿通过生动、具体的语言运用,调节自己的游戏行为,也以具体的感知和动作,变换自己的语言,从而发展了语言,并以语言为中介建构对现实世界的认知与理解,发展幼儿的智力。

三、游戏可以促进幼儿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

“假装”是游戏的标志,游戏的虚拟性和象征性给幼儿提供了想象、创造的发展空间。幼儿在游戏中不仅以物代物,还可以一物代多物或多物代一物;不仅能以物代人,还可以以人代物;不仅能自己假装成他人,还可以“串演”多个变换角色或多人共同扮演一个角色。这些都有利于幼儿想象力的发展,特别是促进了创造性想象的发展。如幼儿在游戏中,毛巾可以当帽子,也可以当衣服;床可以当医院,还可以当游乐场;同伴可以是奶奶,也可以是妹妹,还可以当小兔子、小燕子,甚至是一棵树、一座山。棍子可以当马骑;椅子也可以当马骑;他可以当司机,也可以当警察等等。这些游戏中的想象从物到人、从动作到背景都极富创造性,甚至成人想象不到的他们也能想象到。幼儿的创造性想象是幼儿创造性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心理学家科琳·亨特(Corinne Hutt)关于游戏与创造性的研究中,发现创造性探究者(好游戏者)在以后的创造性测验中的行分较高,是与游戏经 3 验促进幼儿想象能力发展的作用有关系的。幼儿游戏中的创造性想象力的发展,也为幼儿思维的创造性以及流畅性、灵活性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四、游戏可以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

幼儿在游戏的进程中需要不断的思考,不断地解决其中的问题和困难,思维一直处于紧张活跃状态。如在角色扮演的游戏中,幼儿会首先确定主题和内容。他们相互商量是玩“医院”、“超市”还是“理发店”。确定了主题和内容,接着分配角色,选择用什么物体来代替什么用具;没有现成的,还要想办法去寻找或制作。在玩“超市”时还要考虑货物的价格、物品怎样摆设、怎样归类,怎样才能整齐美观,让人一目了然,怎样才能吸引顾客,让顾客购物量增加等。在动脑筋的智力游戏(如计算游戏、猜谜语、下棋等),由于幼儿思维的积极性充分发挥,这些游戏明显有利于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

任何一种游戏活动的进行都蕴含着锻炼和发展儿童思维能力的条件,游戏的经验也孕含着思维活动的内部操作经验,并能够迁移到解决问题的策略中去,从而有助于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心理学家西尔瓦(Sylva)等人就游戏对幼儿解决问题的作用进行的研究,证实了游戏经验有助于幼儿的创造性能力的发展,有助于集中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等结果,都较为微观地从不同侧面反映了游戏与幼儿思维能力发展之间的密切联系。

五、游戏为幼儿智力活动提供了轻松愉悦的心理氛围 游戏促进儿童智力发展的独特价值,不仅表现在它促进构成智力的各种心理要素的发展,更表现为它为幼儿的智力活动的进行和智力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轻松、愉悦的良好氛围。在游戏中,幼儿能控制所处的环境,表现自己的能力和实现愿望,从成功和创造中获得愉快。4 幼儿在游戏中由于能积极主动的活动而带来了极大快乐。因为小脑是运动控制中心,司管身体平衡,调节肌肉运动,小脑又与情绪控制中心相联系,所以在幼儿活动的同时,也带来了愉悦情绪。在游戏中没有强制的目标,因而减轻为达到目标而产生的紧张,耗费精力小,也使幼儿感到轻松、愉快。在轻松、愉悦的心理背景之下,幼儿的觉醒水平适当或处于最佳的平衡状态,最大程度地发挥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游戏降低了幼儿对于成功的期望或对失败的担忧的压力,能够使幼儿不害怕失败,承受挫折的能力更强,更有毅力和坚持性。这是游戏有助于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心理原因。游戏经验使幼儿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更能大胆尝试,克服困难,注重解决问题的过程,而并不急于达成目标。

幼儿智力的发展需要游戏来促进,而游戏对幼儿身体、社会性、情绪情感方面也同样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游戏之于幼儿发展的特殊价值,使游戏成为幼儿不可被剥夺的正当权利。游戏是童年幸福与快乐的砝码,也是幼儿成长的阶梯。

论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教育活动

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的有效手段 篇2

一、在游戏中探究多元的思维评价方法,有助于幼儿个性的健康发展

新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教育、家长、幼儿均是幼儿园教育评价工作的参与者,评价过程是各方共同参与、相互支持与合作的过程”,实验中我们采用多元的评价方式,就是家长教师幼儿共同参与的评价。另一种“多元”在这里指的就是:多因素、多纬度、多时空。即整合性主题游戏的分组活动,应当根据幼儿的不同发展水平进行组织和开展。游戏的设计从知、情、行入手,考虑幼儿认知方面(认知结构、认知水平、认知方式等)、情感方面(主体状态、情感特点等)、能力方面等进行分别组合,考虑设置不同质组(发展水平相近或相异的)的不同教育指向以及产生的不同教育效应,根据幼儿的不同能力提供不同层次的操作材料,使每个孩子都得到发展。只有这样,主题游戏活动才是科学的,其预期才有可能实现。

二、以思维品质为线索,用发展的眼光评价孩子

评价中遵循幼儿生理、心理及思维发展特点,贯彻新《纲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精神,并在吸收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皮亚杰游戏理论等教育精华的基础上进行研究的。思维整合游戏是以思维品质为线索,结合整合教材,融五大领域于其中而设计选编的主题游戏。注重游戏的趣味性、层次性、材料的多功能性,在编制、指导、评价及观察分析幼儿游戏时紧紧围绕思维的品质。在游戏活动中小班幼儿侧重思维敏捷性、灵活性的培养;中班幼儿侧重思维灵活性、深刻性的培养;大班幼儿则侧重思维深刻性、独创性的培养。以“尊重幼儿,以幼儿为本”的理念为主导,建立幼儿成长记录袋,将评价指标尽可能地转化为照片和图画,通过直观生动的形象让幼儿理解评价内容,了解评价结果,使评价手册成为孩子看得懂、能理解的一本“图书”。孩子们在经常性地翻阅中,会逐步加深对自己各方面发展情况的印象,知道自己哪些方面做得比较好,哪些方面做得还不够,应该怎样做等等,潜移默化地增进自我了解,真正发挥评价对幼儿发展的促进作用。

三、借助幼儿思维发展评价的方式,多方位、多角度对幼儿进行游戏课程整合

幼儿思维发展评价是一个多元的的评价,它主要包括幼儿自评、幼儿互评、教师评定、教师互评及家长评价和成长记录袋,在新的教育理念下,产生的思维整合游戏课程没有固定的模式,教育过程以思维品质为线索进行,每一个主题都各自有不同的切入点、侧重点,研究方式和表现特色,教师既是游戏的研究者、设计者,又是游戏的执行者和评价者,为此,我们在探究和实施思维整合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知道要观察什么,带着怎样的眼光去观察,如何较准确地理解分析幼儿的行为,比如: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说了什么、做了什么、有什么动作表情、对活动的兴趣、专注程度如何等,教师在训练幼儿思维敏捷及灵活性的基础上,对他们的思维发展情况做出评价,及时采取措施。

(一)游戏中孩子的评价——重在幼儿的发展

在游戏活动中,幼儿既是评价的对象,又是评价的主体,这既体现了幼儿在评价活动中的主动性,又体现了幼儿通过评价活动提升自我评价的目的,主要包括幼儿自我评价和幼儿互评两种。

1. 幼儿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是自我意识的一种形式,幼儿自我评价主要依赖于成人的评价并且常常带有主观情绪性,另外还受知识水平的很大影响。

2. 幼儿的互评

幼儿在学习评价自己的同时,要学习评价别人,在游戏活动后,请幼儿评价游戏中你认为谁玩的最好,并说出理由,中大班的幼儿已初步学会了评价同伴,虽然他们只是谈了一点点,有的评价甚至不是十分的准确,但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也能认识自己,提高自己。

(二)教师的评价——促进教师的成长

在游戏评价的过程中,教师也是评价的主体,要尊重教师的个人反思和集体反思,通过不断反思,使教育实践与教师理论相互印证,教师应会运用评价结果,做到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孩子,处处有教育,人人有发展,从而促进教师的成长。

教师对幼儿的评价应是具体客观的。因为在孩子们眼里,教师的评价是最可信、最公证的,因此在游戏中教师对幼儿的评价要客观,要从孩子的实际出发,着眼于幼儿的发展,找出孩子的最近发展区,哪种最具有持久性,是否有可持续性能力,发现幼儿的强项,迁移强项带动弱项,首先通过观察对每个幼儿有全面细致的了解,既要看到幼儿的长处,又要看到不足,对一些能力强的幼儿不能一味地表扬,否则,会以我为中心经受不住挫折,而对游戏中动作缓慢,交往能力弱的幼儿多给予关注,培养其自信心,如在游戏中幼儿有争抢玩具、拥挤等不良行为,教师在评价时可请幼儿讨论,把注意力放在解决问题上,决不批评、伤害孩子,在《浇花》的游戏中,教师看到水洒了一地,便用小花的口吻对幼儿说:“谢谢你让我喝个饱,多余的水留给我下次喝吧!”这样孩子便于接受,决不能把讲评变为批评。

(三)家长的评价——更上一层楼

家长对自己孩子的评价,在某种程度上比教师的评价影响更大。

游戏活动中我们还采取家园共同参与评价的方式,通过家长会、联系册、家长开放日、游戏观摩、亲子活动等形式使家长参与我们的游戏,了解幼儿在园的游戏情况,同时和家长一起分析幼儿的优点、缺点及存在问题,这样家长就能全面正确地看待自己的孩子,家园达到共识,形成一致的意识,在这样共同参与评价的过程中,家长会通过评价指标逐步加深对幼儿园教育观念的理解,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能主动做好家园配合工作,幼儿则会在参与评价的过程中,体验自己的进步和成长的快乐。

牛奶如何促进婴幼儿智力发育 篇3

有科学家曾做过这样的动物试验:把妊娠鼠的蛋白质饲料限制为原来定量的1/10,那么出生的鼠仔体重减轻23%,脑神经细胞减少了20%~30%。脑细胞数目的多寡和智力水平的高低相关联,除了遗传因素外,营养因素是大脑发育的重要物质基础。若营养不良,胎儿的脑细胞分裂增殖就减少,也就造成脑细胞永久性减少,同时脑细胞的体积增大和髓鞘形成均受到影响,致使智力发生障碍。

国内外营养食品专家一致认为,每天平均饮用一定量的牛奶,不仅能明显提高婴幼儿的全身骨量密度,而且对婴幼儿的智力发育至关重要。牛奶及奶制品含有适合婴儿发育所必需的多种营养素,其中大多数营养成分能够有效地促进婴幼儿的大脑发育。

牛奶供给婴幼儿脑细胞生长发育所特别需要的优质蛋白质。

婴儿初生到3岁是脑细胞增殖发育最迅速、最关键的时期。婴儿初生时脑重量占体重1/8~1/10,重约380克左右,1岁时脑重可增加到900克左右,增长一倍多,3岁时脑重增加到1150克左右,已接近成人脑重,脑细胞的发育逐渐健全。胎儿和婴儿的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虽没有3岁以前快,但也在不断的发育成长,就是青少年和成年人脑细胞和神经系统也在不断的活动和新陈代谢。

儿童数十亿个脑细胞的生长发育及神经系统的健全都需要优质的蛋白质。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它是构成脑和神经系统的主要原料。牛奶中的蛋白质是最优质完全蛋白质,氨基酸含的种类多而齐全,含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消化吸收率高,是促进健全脑和神经系统发育不可缺少的。

牛奶中的牛磺酸能促进脑和神经细胞发育。

牛磺酸是一种含硫氨基酸,主要存在于哺乳类动物乳汁如牛奶、人奶及胆汁中,是大脑需要量最多的游离氨基酸之一。牛磺酸是生长因子物质,它能诱发细胞产生新的遗传物质和促进细胞的增殖,促进大脑的功能,调节激素的释放,提高脑细胞的活性,增强人的记忆力。

在脑和神经系统中,牛磺酸既是一个传递因子,又是神经细胞活性的调节因子。牛磺酸对胎儿、婴幼儿中枢神经系统和视网膜的发育有重要的生理作用。若缺乏牛磺酸婴幼儿会出现智力发育迟缓,影响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牛磺酸在人奶和牛初乳中含量都很高,正常牛奶每百克含牛磺酸2.4毫克。

乳糖是脑和神经系统形成的重要物质。

婴幼儿脑细胞的发育和神经系统的健全都需要大量的乳糖,乳糖对脑髓的形成有重要作用,是脑和智力发育的基础物质。乳糖是只有哺乳类动物乳汁中特有的糖类,它在人体消化道中被乳糖酶分解为葡萄糖和半乳糖,半乳糖是构成儿童脑及脑神经组织的糖脂质的重要成分,对儿童脑发育特别重要,它能促进脑苷脂类和粘多糖的形成,对儿童、青少年的智力发育有促进作用。缺少乳糖会影响儿童的智力发育,造成智力低下。牛奶中含有丰富的乳糖,一般含量为4.0%,只要每天坚持喝 牛奶就能促进儿童智力发育。

脂肪是儿童大脑发育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人体大脑细胞需要脂肪参与组成。牛奶中含有丰富的脂肪,其不饱和脂肪酸中的亚油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这三种必需的脂肪酸都可促进儿童神经系统的发育。

另外,牛奶中的磷能够促进婴幼儿的大脑发育。牛奶中的碘、锌和卵磷脂能提高大脑的工作效率,镁能增加神经系统耐疲劳的能力。牛奶中的锰,对人脑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工作也很重要,一旦缺锰,尤其是老年人往往会出现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等症状。牛奶中含有多种维生素,如B族维生素,能维持神经系统的正常机能,促进智力活动,防止多发性神经炎。尼克酸能防止婴幼儿智力低下、语言行为混乱、“进行性痴呆”症等。维生素B6、维生素B12、叶酸都和婴幼儿神经系统的发育有密切的关系。

交流感情促进智力发展教育心得 篇4

格林斯潘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和行为学方面的专家。最近,他出版了《智力发展》一书,充分论述了父母的感情交流对儿童智力发展的影响。

他认为,卡片、形状、拼图这些没有感情色彩的教育方式并非没有作用,而只是远远不如语言交流和一起玩耍更为有效。他说,智力只有与感情、意志及自我意识结合在一起时才能使人产生思维。他指出,儿童思维的发展有6个关键阶段:保持平衡,集中注意力;与他人建立亲密的信任关系;非语言表达,如对父母笑、皱眉头(半岁-1岁);简单的`表达如:拉着父母指着冰箱中他们想吃的食物;创造性思想,如父母和孩子一块游戏;逻辑抽象思维。

格林斯潘教授说,卡片等方式虽有助于智力,却干扰了儿童正常的发育期。美国1/2以上儿童在家庭以外生长,而全美80%的托儿所没有在儿童智力发展之关键阶段与他们进行感情交流。他指出,现代教育的技术越来越多,但人的参与却越来越少。人们普遍采用大课堂教学而无双向交流;托儿所也往往忽视父母、社区及文化对孩子的作用。

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的有效手段 篇5

贵州省务川中学 李春秀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教育普及也全面的落实到位,面对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量逐渐增大,导致人们对教育的整体水平有了更深的要求,这就需要教育部门的相关管理人员对我国中小学生的教育加强重视。虽然我国的综合力量在不断增强教育也基本落实到各地,但是我国基础教育水平还不够高,同时一些地方存在对教育不够重视导致教育发展相对不均衡的现象。本文通过对我国高中语文教学的现状进行深入探讨和剖析,并给出几种可以促进高中语文教学均衡发展的信息化手段,以为今后我国高中语文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借鉴。

关键词:信息化手段;高中语文教学;均衡发展;现状;策略

教育均衡发展就是指教育平等,不单单是现今我国义务教育的发展目标,也是现今我国对高中生教育的发展方向。同时教育均衡发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即为每个学习者都提供平等的学习条件、学习机会和学习权利,同时保证学习者的学习环境、教学设备及师资力量等基本均衡。而信息化手段在教育领域也已占了主导地位,因此,在促进我国高中语文教学均衡发展的过程中,离不开信息化教学方式。

一、我国高中语文教学的现状及发展不均衡的原因

在如今我国高中科目较多的状态下,语文原本应该作为母语而成为最受欢迎的学科,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语文这一科目虽然有较为丰富的人文知识、思想内涵、审美方式、生活天地、古今看点等极为多的主题和内容,本应能够激发起高中生的学习兴趣,但由于很多的教学弊端存在,导致现今我国语文教学发展并不均衡。

1,我国高中语文教学内容及教学模式存在问题

由于我国的高考生较多,因此竞争压力较大,在这种社会现状下教育工作者在对高中语文教学方面就只重视于高考的内容而忽略了对学生们的兴趣培养。不授予学生们详细的对语文这一科目的学习方法,只一味的教予学习重点,学生只能接受枯燥无味的知识然后通过不断重复的方式达到牢记的目的。同时教育工作者还会在每一次考试前把教材的内容进行压缩,然后以最快的速度让同学们接受,在时间不够充裕时还会占用一定的课余时间进行加课辅导,这就在无形中加强了学生对语文的抵触心理,在学习语文时思维不活跃,没有自己的创新意识,个人能力无法得到发挥。

还有些高中语文教育工作者为了让学生在每一场考试中从容应对,正常发挥,就在课上课下通过不间断的试卷练习的方式让学生们逐渐适应考试,把原本应该有趣的教材知识转化成了各类枯燥的练习题。学生在青春期阶段应有的灵活思维能力都变得迟钝,语文课的神韵也被各种练习题所埋没,学生们每天在一堆重复的劳动中也无法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我国高中语文的教育多拘泥于最传统的模式,教学的过程几乎相同。譬如对阅读理解的教学,从不根据不同的篇目来选择不同的教学模式,而是按照最原始的教学方法,先介绍此文章的时代和写作背景,然后对文章作者进行一定的介绍,再对文中出现的生字生词进行读音及释义讲解,然后对全文进行段落分析,最后让学生们总结文章的中心思想和写作目的。这样千篇一律的教育模式使学生们在对语文中学习的思想僵化,无心对语文进行深入的学习甚至还会产生一定的逃避心理。

2,教师的个人专业水平及教学设备不一

虽然我国已经有大部分高中院校已经采取多媒体教学,但也只是依靠于黑板和粉笔以及简单的幻灯片进行教学,这样的教学并不能带动学生们对语文这一科目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使其无法在创造中学习。而且我国高中语文教育工作者的个人专业水平不一,多数教师自身专业水平就不够标准,在教学过程中就只会依照教材是当性的进行浅层面教学,无法深入的对教材内容进行分析和讲解,这就使学生不能接受到较深入的语文知识。

综上看来,我国高中语文教学发展不均衡的原因多种多样,需要我国相关部门及教育工作者不断创新出新的教学方法和解决方法,来促进我国高中语文教学 的均衡发展。

二、在高中语文教学均衡发展中使用信息化手段的策略

信息化手段在我国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能够使教学变得生动有趣,有利于增加学生们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我国高中语文教学的均衡发展。

1,加强高中校园的信息化设施建设

在信息化泛滥的时代,教育行业也可以紧跟“潮流”来对高中校园完成信息化网络全面覆盖,对各教育工作者配备齐全的信息化教学设备,实现校园科学化管理,使校园也逐渐步入信息化教育的时代,以便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不断走向信息化,使我国高中语文教学逐渐向均衡发展方向迈进。

2,对师生进行信息化培养

在信息化手段用于高中语文教学的时,就要保证师生对信息化教学的适应。这时就要加大对我国各高中院校校长的信息化素养的培养,校长可以通过听专家讲座、对国内外的经验进行分析、网络学习等方法,使自己对信息化教学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同时可以以最快的速度了解相关的教育信息化信息,也可以有效地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应用。然后进一步对教师进行信息化知识培训,促进师资力量的整体发展,争取达到每个高中语文教师都可以自己通过网络进行互动教学,各校教师进行教学方法交流,在网上学习独特的教学模式等。接下来就是对学生进行信息化培养,加强对高中生信息化知识的教育,使信息化课程得到优化,这样就在隐形中提高了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为促进高中语文均衡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3,使信息化手段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更加深入

在对我国高中语文教学中多采用信息化手段时,可以建设电子阅览室和电子图书馆,在语文教材中需要的名著文学等阅读让学生们在网上进行,这样一来不但减轻了教师在各种名著课本问题上的负担,还增强了学生们读书的积极性。在对诗歌朗诵进行讲解时,可以在网上下载一定相关的动画视频、音乐视频等,让学生们可以通过动画快速理解诗歌的意思同时通过音乐快速记忆诗歌内容,同时也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使学习们更加积极学习语文,促进了我国高中语文教学的均衡发展。

综上看来,信息化手段在我国高中语文教学均衡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这需要我国高中语文教育工作者及学习者共同配合寻找出合理有效的信息化教学方式,使我国高中语文的教学尽快的走向均衡发展状态。

参考文献:

[1]王怀宇;李景丽,教育信息化促进城乡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策略研究[J].教育研究,2009(08)

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的有效手段 篇6

一、试卷: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凿壁借光

匡衡年轻的时候十分好学,他家境(贫困 贫乏),买不起蜡烛。一到夜晚,屋里就漆(qī xī)黑一片。匡衡想读书,可晚上没有光,怎么办呢?他见隔壁人家点着蜡烛,就在墙壁上悄悄地凿了一个小孔,让微微透过洞口的烛光映在书上,就这样,他经常学到深夜。当时地方上有个大户人家,主人不识字,却有很多藏(cáng zàng)书。匡衡听说了,就卷(juǎnquǎn)起铺盖上他家去做佣人。每天起五更(gēnggèng),睡半夜,却不要一个工钱。主人很(奇特 奇怪)地问他要什么,他说:“( )能读遍你家里的藏书,我()满足了。”主人很(感动感激),于是就把书借给他读。匡衡就这样(辛勤 勤奋)学习,后来终于成为西汉著名的学者。

1.将括号里不正确的读音和词用横线标上。(8分)

2.在括号里加上合适的关联词语。(2分)

3.结合短文,说说你对加点词的理解,并谈谈你的感受。(10分)微微_____终于_____

4.这段短文给你的启发是什么?(10分)

5.有人说匡衡给人做工不要钱,有点傻。你怎样看这件事?你觉得他是怎样的人?(10分)

二、试卷分析

(一)卷面分值:1.总分: 50分 2.基础知识 14分28%理解运用 36分 72%

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的有效手段 篇7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等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利用”。“墙饰”——作为幼儿园外部环境之一,它并不是一种摆设,理应成为幼儿的创作工作室之一,应当为幼儿提供帮助,成为一个与社会接轨的游戏环境。这个环境要有足够的材料供幼儿自由选择,应尽可能满足幼儿对自然的向往,尽可能让幼儿参与环境创设,让他们有主人翁感。因此,我们在进行各种教育活动时,应重视对环境的利用,让环境说话,让墙饰为课程搭建平台,科学地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创造有利条件,引导幼儿在健康的生活中愉快地,主动地发展。

分析身边的墙饰及环境布置我们不难发现,幼儿园的环境创设特别是墙面装饰,存在着教师动手动脑多、幼儿动手动脑少,教师设想计划多、幼儿设想计划少,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对环境的设置和材料的投放要实现的教育目标欠考虑,固定的多、变化的少,让墙饰异化为摆设性的“展品”等问题。由于这种环境创设是从教师的设想和愿望出发的,没有考虑到幼儿的兴趣、需要和现有发展水平,因而环境失去了影响和促进幼儿发展的教育价值。笔者认为:准备和运用一定的材料,按照科学的原则来创设幼儿园环境,发挥环境的教育作用,促进幼儿体、智、德、美等的全面发展,是创设幼儿园环境必须考虑的问题。

一、为幼儿营造温馨和舒适、安全的生活环境

幼儿处在生命的最初阶段,是身体和心理迅速发展的时期,影响他们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环境对他们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由于孩子各方面发展具有明显的不成熟性,他们对成人有强烈的依恋,需要成人给予心理上的抚慰和关心。因此,为他们营造的生活环境应突出体现温馨和舒适、安全。

为了满足孩子生长发育的需要,促进他们的社会性、适应性的发展以及认知水平的不断提高,同时,考虑到幼儿身材矮小,动作不协调,情绪多变化等特点,我们在墙饰创设的过程中要把握好以下三个基本原则:安全、美观、低矮。

安全:由于幼儿的生活经验少,自控力差,在活动过程中容易出现碰撞,绊倒等现象,因此,墙饰上的材料主要以棉布、海绵、塑泡等软性材料为主,墙饰上的物体形状以圆为主,如果墙饰上有坚硬、锋利的材料或是方方正正的角、尖端,会导致幼儿因动作失衡而致伤,从而使幼儿受到不必要的身体伤害。

美观:主要指墙饰的布置要美观,和谐。墙饰中的图案造型、色彩形象等力求符合幼儿的审美观,所选的颜色以明亮的红、黄、绿、蓝为主,给幼儿以充分的美的体验和感受。

低矮:墙饰的高度一般位于活动室的下层空间。下层空间主要是指墙面下部1/3处和地面。这些部位是幼儿视觉易于集中的部位,是孩子们参与,表现的主要场所。所以,墙饰的高度一般不超过(从地面算起)150公分,让幼儿一伸手、一抬头就能触摸到,领略到墙面上的图案,给幼儿以亲切感,安全感。

二、充分挖掘和发挥墙饰的教育价值

幼儿乐于摆弄和操作物体,幼儿的认知能力正是在其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获得发展的。幼儿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对世界的认识还是感性的、具体的、形象的,常常需要实物和动作的帮助。因此可以说,物质环境是幼儿学习的中介和桥梁。所以,我们要努力将教育目标和内容物化,将期望幼儿获得的知识经验蕴含在物质环境之中,使幼儿通过与环境的不断相互作用获得最基本的知识经验。

要想充分挖掘和发挥墙饰的教育价值,有效地利用环境促进幼儿的发展,引导幼儿与环境相互作用,我们必须对每一个活动、每一种材料所蕴含的教育价值有所了解。如积木是幼儿园里最常见的材料,在结构游戏区幼儿能接触到。幼儿通过观察可以获得积木的颜色、形状、大小等方面的知识;通过运用积木进行操作活动,幼儿可以发展他们的小肌肉动作和手眼协调能力,还可以认识各种几何形体,培养初步的艺术造型能力和完美能力,并能实际地了解重心、平衡等物理概念。

在墙饰设计制作过程中,由于墙饰的内容和材料均来源于幼儿的生活和幼儿关注的话题,所以幼儿很感兴趣也易于接受。为了让幼儿对教学活动有所了解,引发幼儿的学习探索兴趣,可将所要学的知识在环境中露出冰山一角,这样常常会引得幼儿对所学的内容,积极关注、尝试。教师在幼儿的兴趣点上不断提出新的问题,把教育引向深入,并与幼儿的日常行为联系起来。在墙面创设中,我们围绕着既定的主题,让孩子及时表达了真实的生活感受和体验(即使是粗浅的、简单的)。我们通过观察、倾听、询问,了解到了幼儿的兴趣和关注点,使他们在原有经验基础上能不断的向更高的目标发展,使与主题相关的内容应不断深化,那么,幼儿的关键经验也会随之不断增加和深化。

为了让学有余力幼儿进一步得到心理能力上的满足,让学力不足的幼儿有一个更长的消化知识的过程,可以在环境中将知识保留,并将其适当引向更广阔的空间。由此可见在环境与教学的互动中,两者互为一体又互相促进,环境不再是一种摆设,而是幼儿学习生活的一部分。

三、师生共创,在互动中鼓励幼儿积极参与

在墙饰创设过程中,我们应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他们能做得到的让他们自己去做,他们能想得到的让他们自己去想,让幼儿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看、听、问等途径获取信息和材料,发展他们获取信息的能力和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

以往的墙面设计可以说是教师包办的,即使有幼儿参与也仅限于将幼儿的作品拿来点缀一下,并没有真正放手给幼儿,特别是低龄幼儿,年纪越小,老师越容易“看不起”他们,觉得他们存在着客观上的局限,知识经验缺乏,各方面能力较弱,特别是动手能力差、慢。其实,只要我们教师改变一下自己的角色:由原先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变成观察者、倾听者、提问者、合作者及决策者等多种身份,你就会孩子完全有能力在墙饰的创设过程中发挥主人翁的作用。

同时,我们还要给幼儿出错的权利,找出错误背后的真正原因。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会受到直接经验的影响。在和环境材料相互作用的学习探究活动中,幼儿的做法和得出的结论并非都是正确的,难免会有一些片面甚至是错误的地方。这时我们不应简单化地批评指责幼儿,而应设法搞清楚幼儿的真实意图和认识水平,避免误解或伤害幼儿。

无论是师生共同参与创设墙饰,还是教师根据教育目标和内容提供的墙饰,都应积极支持和鼓励幼儿进行探究和操作活动。在指导幼儿进行探究操作活动时,我们要改变以往的“检查者”的角色,把精力转移到幼儿的探究和操作活动上来,关注幼儿的兴趣和需求,正确判断他们的发展水平,引导幼儿向更高的水平发展。

总之,幼儿园的墙饰创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搞好幼儿园环境创设,就必须本着“以幼儿为本”的原则,对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有全面透彻的了解,充分认识墙饰可能蕴含的教育价值,并用科学的方法引导幼儿和环境相互作用。

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的有效手段 篇8

【关键词】体育活动 积极情感 個别化教育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7.199

一、问题的提出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教育的目的不仅应包括认知的发展,还应包括情感的发展,是对整个人的教育,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人不仅有积极的、对人有益的正向的、积极的情绪情感,也有消极的,可能对人产生不利影响的负面的情绪情感。《指南》提出:“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良好的行为倾向是终身学习与发展的宝贵品质”。也就是说,如果孩子具备积极的自我情感体验,那么他们往往会对自己进行正确的评价,而且还会给自己提出正确的要求,从而使自己的行为沿着正确的方向进行发展。相反,如果孩子具备消极的自我情感体验,那么情况就会截然相反,他们会在做事的时候放弃发展的机会,用自卑的心理来看待与自己相关的一切,从而做事的时候处处畏首畏尾,缩手缩脚。不仅影响孩子心理正常发育,也会直接影响机体的健康成长。

体育活动是增强幼儿体质以及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最基本的途径,通过体育活动,教师能激发幼儿的主体积极性,给予幼儿更多的关心、鼓励和帮助,使幼儿产生成功、快乐、自信的积极情感体验,提高自我评价,在提高身体素质的同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发展健康的心理素质。

二、案例分析

贝贝是大班转学来的一个小男孩。开学第一天,是奶奶牵着他的小手来到老师面前的。相对奶奶大着嗓门,快言快语的样子,贝贝低着头,显得特别的文静乖巧。当老师热情的和他打招呼并且拥抱他时,他却涨红了脸,僵硬着身子,左顾右盼,不敢看老师的眼睛。开学一个多月过去了,贝贝因为感冒或者肠胃不适,竟请了三次假,在园的时间里,他也总是一个人游离在集体之外。在游戏活动时,他总是兴趣不高或不够投入,总是表现为观望态度或被动的参加活动,很少有开怀大笑的时候;在要求合作的项目中,他决不主动加入,低着头一个人在一旁用他那黑溜溜的眼睛不时的瞟一眼。有小朋友邀请他,他也常常表现出犹豫和为难的神情。即便参加了集体活动,当同伴玩得兴高采烈的时候,他也会悄悄退到一边……这个孤僻、善感又胆怯的男孩,和我们班快乐、活泼的氛围显得特别的格格不入,也让我们老师很着急。通过家访,我们了解到了贝贝成长的家庭背景:爸爸是乡镇干部,妈妈是医院护士。因为工作的原因,他们平时很少有时间陪伴贝贝,照管贝贝的主要任务就落在了爷爷奶奶身上。贝贝的爷爷是一个比较内向懦弱的人,家中的权威大家长是贝贝奶奶。奶奶曾是小学教师,因此在孩子的教育上具有很大的发言权。贝贝在家几乎没有什么户外活动的机会,为了安全,都被奶奶关在家中,严格遵守奶奶的规则、完成奶奶布置的“作业”。而急性子的奶奶还会因身体不适迁怒于他人并常在孩子面前抱怨孩子的母亲。

生活在这样典型的“大家长独裁制”家庭中,贝贝的社会性和健康出现了一定的缺陷,表现为性格较压抑,孤僻、胆小、自信心不足,不愿与其他人亲近或交流,交往能力差等状况。

幼儿阶段是儿童身体发育和机能发展极为迅速的时期,也是形成安全感和乐观态度的重要阶段。怎样帮助贝贝建立起自信,让他的小脸也洋溢起开怀的笑容呢?《指南》指出:教师应该“为幼儿创设温暖、关爱、平等的生活氛围,让幼儿在积极健康的人际关系中获得安全感和信任感,发展自信和自尊,在良好的社会环境及文化的熏陶中学会遵守规则,形成基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我园在市级课题《体育活动中有效促进幼儿体质健康的实践研究》的进行下,正好形成了良好的全园开展幼儿体育游戏的氛围。游戏,是孩子们最喜爱也最乐意尝试的活动,那么,就让我们以多姿多彩的体育游戏为途径之一,帮助贝贝发展自信、培养交往能力吧!

三、个别化教育措施实施

1.建立亲密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心理环境及轻松的活动氛围,增强信任感。老师主动亲近和关心幼儿,与幼儿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带领他参加活动并帮助他初步尝试与同伴合作。

体育活动“快乐的小青蛙”中,幼儿在“荷叶”间尽情的跳着,他却反应很被动,试着跳了几下,看看别人似乎对自己很不满意。当老师主动靠近他说:“青蛙妈妈和你一起跳吧”!他愣了一下,停住接着跑开了。

当“小青蛙”学习“立定跳远”时,老师考虑到他的动作不协调又主动来到他身边,握住他的手说:“手应该是这样的,腿要分开一些”。他没有缩回手。一些小朋友也跑过来学,老师提议:让小老师跳给你们看吧。他先是退缩了一下,转头看着老师。老师鼓励说:“就像刚才一样跳,可棒啦”!最终他示范性的跳了两次,老师当即夸奖了他。

最后环节,“小青蛙”学会了跳远很开心,找个朋友抱一抱时,老师注意到了他没能及时找到合作伙伴,就立即过去抱住了他,老师看到他的脸上开心的笑了。接下来不断的有小朋友加入到老师和他的身边,许多人抱在了一起。老师听到了他开心的大笑声。

一般幼儿都能积极参加活动,贝贝却显得被动、退缩,不愿意尝试。老师靠近他时他的离开,说明了他的不自信。为了他能主动参加活动,减轻他的心理压力,老师没有强迫他。

在第二个环节中他没有拒绝老师的帮助,说明教师没有给孩子压力,给予他的关注和鼓励感化了他,贝贝开始接纳老师了。通过夸奖这种积极的评价,让孩子获得了被重视被肯定的心理需求并作出了信任老师的表现,完成了任务。在最后的游戏中,老师通过身体接触,消除了贝贝的心理顾虑,并获得了和同伴亲密接触的快乐。

小结:要让孩子积极主动的参与体育活动,为其营造良好、宽松、和谐的活动氛围是十分重要的。教师要信任孩子、接纳孩子,但不要勉强孩子。另外,要让孩子认可自己的能力,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是非常重要的

2.帮助幼儿建立自主的活动方式并让幼儿获得成功体验。在体育活动中鼓励幼儿大胆尝试,认识并自己的力量。

观察实例:晨间体育区域活动时,贝贝拿着绳子在学跳绳,但因为动作不够协调,他最多只能跳十来下。看着一旁的小朋友能一口气跳几十甚至一百多下时,贝贝出现了退缩的表情。一直关注着他的老师问:“你的进步真快!能想一想绳子还能怎么玩嗎?”旁边一个小朋友想到了把绳子摆在地上,走小路,老师也加入了他们的行列。这时,他突然说:“还可以这样跳”!接着把绳子摆在跑道的平行处,双脚作出了“立定跳远”的姿势。“对呀,真不错”!老师及时肯定了他的想法,并带领幼儿把一条条绳子摆成宽窄不同的横格,让幼儿选择跳。他一边跳还在一边大声的指挥。

当贝贝跳绳时,老师首先给予他肯定,使他没有失去信心。所以,当集体合作玩另一幼儿的方法时,他能大胆想出其他的玩法并吸引了老师和许多同伴的参与,并在这次活动中获得了很大的成就感。另外,我们发现, “一物多玩”的活动方法,能较好的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兴趣,也发展了幼儿的创新能力,并且能让不同能力的孩子都获得成功的体验。

3.引导幼儿建立良好的同伴合作关系,感受合作的快乐。鼓励幼儿在体育活动中积极主动和他人合作,共同参与体育活动,获得成功感和快乐

体育活动“跳跳跳”,练习各种不同的跳的方法。老师提供了轮胎、圈、绳子、纸棍、沙包等等多种材料。大家选择了材料后都在尝试,贝贝拿到的是一个轮胎。看到老师注视到自己的时候,他会低下头来,但是没有停止自己的动作而是继续跳着也会不时看一下其他小朋友的动作并模仿。过了一会儿,他走到另一个玩轮胎的幼儿身边,大声的说“我们把轮胎叠起来”然后站在2个垒高的轮胎上往下跳了下来。另外拿到轮胎的幼儿也聚了过来,把自己的轮胎继续叠了上去。垒到4个的时候,他退到了一边。老师笑着对他说:“来做个勇敢的跳水运动员吧。”搀扶他爬上并保护他跳了下来。小朋友给了他响亮的掌声,他也得意的昂起了头。

从模仿他人的动作到能与同伴合作创新了不同的玩法,贝贝得到了老师和同伴的认同,获得了初步的成功感。而当活动难度加大后,他就害怕了,这种害怕一方面源自他的家庭环境(奶奶一直严厉的制止他进行从高处往下跳的活动),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他对自己没有信心,也害怕失败。这时老师的及时鼓励,正是为其创造了获得成功的条件。本例活动使贝贝体验到了任务完成,甚至挑战自己获得成功的感觉,对其提高体育活动中的自信是很有帮助的。另外,贝贝已经开始自然、愉快的与人合作了,并且动作显得非常轻松、协调,体能也得到了较好的锻炼。

成功体验能带来自信,自信则是促使幼儿积极参与活动的动力,树立了自信心,为以后的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另外,特别要注意的是,老师不能因为要让幼儿有成就感而总是放低要求,这对孩子的长远发展是无益的,而应该提供让幼儿挑战自己的机会。

4.引导幼儿独立参与活动,鼓励幼儿自主决定,独立做事,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本阶段的目标是培养幼儿独立自主意识,支持并鼓励他大胆尝试,使他能不依靠教师的帮助主动参与活动,发挥活动中的主体积极性

在一次次的体育活动中,老师注意到贝贝的动作协调性越来越好,跨跳、平衡等动作尤其进步快。于是在体育区域活动中,请他自己选择,担任了平衡区的小老师。在交代了任务和注意事项后,老师就离开去进行巡回指导了。这时的他已经能够很积极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并主动地和正在平衡区活动的同伴进行交流,在发现长平衡板同时两人走上时过中间支架会引起倾斜,他立刻想到让小朋友排好队,并且当前一人过了中间时再指挥第二人上平衡板。甚至很热心的示范正确方法给另外几个年龄较小的孩子看,并说“像我这样才是对的,我走的很好的。”

接受了管理平衡区的任务,就说明贝贝同意了不再依赖老师的帮助独立参与活动,而通过在玩平衡板时的表现,发展了他的协调和交往能力。同时在这次活动中,他认识到自己的长处,对自己有了积极地正确的评价,也更相信自己的能力了。

教师在帮助幼儿获得成功体验的同时,也要对他提出更高的要求,循序渐进的使其乐于参加乐于探索乐于提高,从而发展动作,增强体质,获得真正意思上的成功。

四、结果与反思

一个多学期过去了,贝贝有了显著的进步,较以前自信了也开朗了,能主动参加集体活动,不但愿意学习新知识,乐于参加新游戏还能大胆创新,愿意和同伴合作。从一个动作不够协调并缺乏主动性,有社会退缩行为的幼儿正慢慢成长为一个自信的、乐于合作的孩子。

通过上述个案的研究,笔者认为:如何在体育活动中体现“因材施教”策略,对体弱、有退缩行为,不愿交往合作的幼儿进行有效地教学,激发和培养幼儿的体育活动动机,促进幼儿积极情感的发展呢?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首先,教师的情感必须是积极的、肯定的,用自己的情绪去带动和感染幼儿;第二,教师温和的态度、亲切的语言能取得幼儿的信任,并且是点燃幼儿良好情感的火炬;第三,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让他体会到与同伴共同活动的乐趣和集体生活的快乐。

2.优化物质环境。为了让这些孩子能够喜欢体育活动,我们为幼儿提供了多种体育活动器材。有外观鲜艳,造型可爱的;有多种可以“一物多玩”的……除了体育集体教学活动,我们专门利用晨间活动时间,开展“小超市”,划分了不同区域,把各类体育器材以开放的形式提供给幼儿选择。

3.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教师不可急于求成,应从幼儿的心理特点及心理需求出发,一步步引导幼儿。从和幼儿建立感情到为其创设良好的活动氛围再到带领幼儿参与活动,引导幼儿表现自己获得成功体验直至幼儿主动快乐的参与活动。教师对幼儿心理状态和行为转变的过程不能操之过急。

4.家园配合。教师和家长之间的沟通、配合、协作能更好的培养幼儿的积极情感,让孩子有显著的进步。在这一个多学期内,我们一直保持着和贝贝家庭的紧密联系,尽量的帮助家长把积极的教育方式延伸到家庭中去,通过家园合作,有效地促进幼儿发展。比如,我们建议贝贝的爸爸利用双休日及节假日多带孩子到户外进行一些爬山、踢球、劳动之类的“爸爸行动”,同时,多创造一些家庭的温馨时刻,给予孩子爱的力量。甚至连贝贝的奶奶也在我们的感召下,让出了她的“控制权”,愿意给孩子多一些尝试,也给孩子多一份鼓励……

参考文献

[1]《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教育部,2012.09

[2]《<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李季湄,冯晓霞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03

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的有效手段 篇9

关键词:渗透式;音乐活动;幼儿;健康发展

幼儿时期是人各方面的发展时期,包括学习能力、行动能力、表达能力、智力、情感和素质的健康发展,这时期幼儿的健康健全发展是保证幼儿未来良好的身心发展的关键,而在这一时期,要如何用有效的教育方式来促进幼兒的健康发展,在经过长时间的探索研究后,我们看到的渗透式音乐活动的有效作用。

一、渗透式音乐活动保持幼儿的情绪积极性

幼儿从小的自我认知和自信是让幼儿在不断竞争的学习环境中保持身心愉悦的学习心态的重要因素,幼儿的行动力和积极性也是保证幼儿各方面健全发展的重要因素。音乐对幼儿来说是充满乐趣的活动方式,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渗透音乐教育,在日常环境布置中加入音乐元素,在课上也多配合音乐演唱演奏方式,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带着兴趣主动参与到学习环境中去,另外在日常吃饭、午睡等环节中也辅以音乐调节学生的情绪,不仅是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学习,也让幼儿把表演穿插到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中,从而潜移默化的锻炼学生的表现力和胆量,有助于促进学生的自信心发展。

二、渗透式音乐活动提高幼儿的规范性意识

渗透式的音乐活动可以在日常生活各方面对幼儿的活动进行潜意识的暗示、引导和督促,这有助于幼儿养成自觉的良好行为习惯,而加入不用的音乐游戏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的独立解决问题的勇气和能力,还可以培养幼儿的集体性意识,在实践过程中,还可以有针对性的培养幼儿的社会性和个性,让幼儿在音乐活动中养成良好的素质品格行为习惯。

三、渗透式音乐活动对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正面引导

幼儿在知识水平限制下,只能根据在音乐活动的表现中幼师的指导评价和其他幼儿同学的评价得出一种自我认知,并且通过对优秀的典范进行模仿进行自我提升,这时就需要幼师在渗透式的音乐活动中对幼儿进行不断地暗示和鼓励,根据幼儿的个性差异和在活动中不同的位置表现出的不同优势进行表扬、帮助改进不足,引导学生明白自己的优势和短处,在积极的环境中发展健康的心理和自我认知。

四、结语

综上所述,可以看到音乐教育渗透到生活中有益于幼儿的幸福成长和心理健康发展,幼儿教师可以利用渗透在日常生活教学中的音乐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素质品格,也可以通过音乐活动的各个环节来促进不同的学生的不同的个性发展。

参考文献:

上一篇:市场营销专业大学生自我评价下一篇:2加几(苏教国标版一年级教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