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加几(苏教国标版一年级教案设计)(通用10篇)
2加几(苏教国标版一年级教案设计) 篇1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P7890例题,试一试,P90~91“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学目标:1、经历从实际情景里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6、5、4、3、2加几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6、5、4、3、2加几。
2、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发展探究、思考的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
3、能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
教学重点:能比较熟练地计算6、5、4、3、2加几。
教学难点:理解6、5、4、3、2加几的计算方法。
教学媒体:电脑课件,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先请学生观看茄子老师带来的礼物(小白兔采蘑菇的情景图),再请学生互相说一说图意,全班交流,提出一共有多少个的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5+8=□。
二、自主探索,领悟算法。
1、师:怎样才能计算出5+8=□,请你们先独立思考,再四人小组互相讨论计算5+8时是怎样想的?
小组汇报。
2、试一试。
师:小朋友们能用这么多方法来计算5+8,真不简单!告诉老师,你喜欢哪一种方法?为什么呢?
书上P90试一试中为你们准备了3道题,你能用你喜欢的方法来计算吗?
学生做完后,小组内互相检查,统计做对的人数,指导做错的学生更正。
三、巩固应用,深化拓展。
1、做“想想做做”第1题--奖水果。
师:茄子老师看到你们这么能干,给你们每个人都带来了好几种水果。都印在了我们的书上,就是“想想做做”第1题,茄子老师还提出了一个问题,谁能看图列出算式,就把水果奖给谁。学生做完后,同桌互相检查,统计一下,多少人能得到水果。
2、做“想想做做”第2题--送水果。
师:刚才小朋友们都得到了水果,茄子老师又给我们带来了大西瓜,上面写有“想想做做”第2题的算式。茄子老师又给你们提出了一个问题,谁能又对又快地把西瓜上的算式做完,西瓜就给谁。
学生做完后,比一比、说一说:每组题有什么不同点和相同点。
师:现在大家都做对了,茄子老师说:“书上的西瓜也都送给你们了。”
3、做“想想做做”第3题--送蘑菇。
师:刚才茄子老师送你们各种各样的水果,现在小白兔也想把它采的蘑菇送给它的好朋友,谁愿意帮一帮它?分组游戏。
每个小朋友手拿蘑菇算式卡片,送到合适的朋友家中。
4、做“想想做做”第4题--买东西。
师:刚才你们帮助了小白兔,都是助人为乐的好孩子,现在茄子老师要奖励你们,带你们到玩具店去逛一圈。每一个玩具上有一道题,看谁回答得又对又快。
5、做“想想做做”第5题--引导学生看第5题,提问:上面有( )盆花,下面有( )盆花,一共有多少盆花?怎样填写?怎样列式计算?
6、做“想想做做”第6题--统计玩具。
引导学生看第6题,统计表的第一横行有什么?第一竖行表示的是什么?应怎样填写统计表。
学生看懂题意以后,互相讨论,填写统计表。
7、做“想想做做”第7题--开火车。
师:前面我们帮助了小白兔,现在有一个小朋友遇到了困难,他要想回到家,就必须算对这些题。你们能帮助小朋友顺利回到家吗?分小组开火车的形式进行,每人做一道题,哪一组做得又对又快,哪一组获胜。
四、总结评价,点拨学法。
师:想一想,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新知识?这些知识你是怎样学到的?先互相说一说,再告诉大家。(根据学生回答,板书:6、5、4、3、2加几)
五、教学后记:
2加几(苏教国标版一年级教案设计) 篇2
教学内容: 教材90~91页复习7~11。
教学目的:使学生进一步学会分析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能正确解答乘法应用题。
教学准备:口算卡片,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1、出示口算卡片,齐说得数并说说用了哪一句口诀?
2、口答。
4个5是多少? 4的5倍是多少?
二、复习应用题。
1、复习7。
(1)出示第7题,指名说图意。
(2)独立完成,订正时说说为什么用乘法算?
2、复习8。
(1)出示第8题,学生独立解答。
(2)集体订正指名口答:求一共有多少间,是求几个几相加的和,用什么方法计算?求一共有多少个花坛,是求几个几相加的和,用什么方法计算?
(3)学生集体口答。
3、复习9。
(1)出示第9题,学生独立解答。
(2)集体订正时提问:求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是求几个几相加的和,用什么方法计算?
(3)25块蛋糕,发给每人一块,够不够?为什么?
(4)学生集体口答。
(5)小结:复习8、9两题都是求几个几相加是多少要用乘法计算。
4、复习10。
(1)出示第10题,指名读题,说说这题告诉我们什么?求什么?鸭子和乌龟各有多少只是什么意思?
(2)鸭子的只数是兔子的2倍和乌龟的只数是兔子的4倍分别是什么意思?
(3)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
(4)集体订正:口答,说说求鸭子和乌龟各有多少只为什么用乘法算,你是怎样想的?
(5)小结:如果一道应用题里,要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可以想是几个几,用除法算。
5、复习11。
你想给哪一种车装轮子?装几辆?算算一共要用多少个轮子。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学生可以任选一种车,自己确定装的辆数,然后列式计算,这道题可以组织小组学习,让学生互相合作,互相评价。
6、小结。
今天我们复习了乘法应用题,如果一道应用题中,要求几个几相加是多少,都要用乘法计算。
三、作业:
1、同学们做操,每行站6人,5行站多少人?
2、同学们做操,一行站6人,另一行站了5个人,两行站了多少人?
3、同学们做操,第一行站了6人,第二行站的人数手第一行的2倍,第二行站了多少人?
4、花圃里有4棵玫瑰花,月季花的棵数是玫瑰花的2倍,杜鹃花的棵数是玫瑰花的6倍,哪一种花的棵数多,为什么?月季花和杜鹃花各有多少棵?
2加几(苏教国标版一年级教案设计) 篇3
班级:一年级备课人:杨芳丽时间:.11.
学(xué)习(xí)目(mù)标(biāo):1、我(wǒ)会算10加几的加法。
2、我(wǒ)会算十几减几的减法和十几减十的减法。
学(xué)习(xí)过(guò)程(chéng):
一(yī)、创(chuàng)设(shè)情(qíng)境(jìng),导(dǎo)入(rù)新(xīn)课(kè)。
二(èr)、自(zì)研(yán)自(zì)探(tàn)
1、我(wǒ)能(néng)看懂82页的图意。
2、我能根据图意摆小棒。
2、我(wǒ)还能写出其它的三道算式。
三(sān)、合作(hézuò)学习(xuéxí),探索(tànsuǒ)交流(jiāoliú)。
1.解决自研自探中的疑难问题。
2、我能从四道算式中找出规律。
四(sì)、展示(zhǎnshì)提升(tíshēng)。
1、抽(chōu)小组(xiǎozǔ)代表(dàibiǎo)展示(zhǎnshì)合作(hézuò)学习(xuéxí)成果(chéngguǒ)。
2.评(píng)出(chū)最(zuì)优(yōu)秀(xiù)的(de)组(zǔ)和(hé)最(zuì)棒(bàng)的(de)学(xué)生(shēng)。
五、我(wǒ)能(néng)说(shuō)说(shuō)我(wǒ)的(de)收(shōu)获(huò)
今天(jīntiān)的(de)学习(xuéxí),学会(xuéhuì)_________________
我(wǒ)在(zài)方面(fāngmiàn)的(de)表现(biǎoxiàn)很好(hěnhǎo),在(zài)方面(fāngmiàn)表现(biǎoxiàn)不够(búgòu),以后(yǐhòu)要(yào)注意(zhùyì)的(de)是(shì):。
总体(zǒngtǐ)表现(biǎoxiàn)(优(yōu)、良、差),愉悦指数(高兴、一般、痛苦)
随(suí)堂(táng)练习(liànxí):
我(wǒ)会(huì)填(tián)
1.盒子里有()个果冻,盒子外()个果冻,一共有()个果冻,列式:________________。
2、根据10+5=15,列出另外一道加法算式_______________。
两道减法算式:________________,
2加几(苏教国标版一年级教案设计) 篇4
小学阶段的第一堂数学课,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材选择儿童乐园的一些场景,组成生动活泼、惹人喜爱的画面,吸引学生学习。主要教学活动是观察场景,了解里面有些什么,数出各种物体的个数,并用画圆点的方式表示各种物体的数量。通过这些活动,初步感受“看”和“数”能了解生活中的现象和事物,是学习数学的方法。同时,在活动中进行初步的常规教育。
教材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综合性场景图,里面有许多物体,各种物体的个数都不相同,分别为1~10个。第二部分是十幅小图及相应的点子图。每幅小图里只有一种物体,是从综合场景里分离出来的。点子图表示物体的数量。
1认真组织学生观察。
场景图里,有些物体数量较少,有些物体数量较多;有些物体比较集中,有些物体比较分散;有些物体容易看到,个别物体有较隐蔽的部分。要组织学生仔细观察,说说从图中看到些什么,指指这些物体在哪里。带领学生经历“从整体到部分”“从粗略到细致”的观察过程,不但了解图的内容,而且学习观察的方法。要组织学生交流,相互倾听和相互补充,使观察的效果更好。要让学生知道一些学习常规。
2用圆点表示物体的个数。
十幅小图都是从场景中分离出来的,一幅小图里只有一种物体,便于计数和表示数量。用圆点表示物体的个数,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尚未进行认数教学,不宜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二是几个物体画几个圆点,圆点与物体相对应,渗透对应思想。三是圆点能且只能表示各种物体数量方面的属性,不表示物体的其他属性。这种初步的抽象,对后面的认数十分重要。
前面的三幅小图,物体及圆点都已画好。可以通过“滑梯下为什么画一个圆点”“秋千下为什么画两个圆点”等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圆点的作用,这样,在飞机、蝴蝶、鸟下面画表示个数的圆点就不会有困难了。至于根据已经画出的七个、八个、十个圆点,说出小图中的物体,只要在情境图里指一指有关的物体,数一数是这样的几个,不要求学生在小图中画这些物体。
第二单元《比一比》教材分析
比较是重要的思维活动,也是常用的学习方法。人们在认识某一事物或现象的时候,经常把这一事物或现象和其他事物或现象进行对照,寻找异同,从而认识事物或现象的特征,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本单元让学生开展简单的比较活动,经历并体验比较的过程,学习比较的方法,为以后的数学教学作思想方法上的准备。
教材把学生带进熟悉的活动场景,里面有许多可以比较的内容,主要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和轻重。
1突出比较的方法。
学生在幼儿期间的生活中,经常遇到比两个物体的长短、轻重等实际问题。那时,他们只注意问题的结果,比较的过程往往是模糊的。本单元教学的比一比,突出比的过程,让学生理解并学习比的方法。如,比两根跳绳哪根长,要把这两根绳拉直,一端对齐着平放。比两个小朋友谁长得高,两人要站在平地上,背*着背。又如,比柿子和石榴哪个重,可以把它们分别放在支架的两端,根据支架的倾斜情况作出判断。教学时,要让学生理解这些方法,并体会方法的合理性。说说图中是怎样比出哪根绳长的,在小朋友跳绳的时候能比出哪根长吗?图中是怎样比出哪个小朋友长得高的,他们都站在滑梯上能很快看出谁高吗?图中是怎样比出柿子和石榴哪个重的,如果没有支架只凭观察行吗?“想想做做”第1题,让学生思考比两枝、三枝铅笔长短的方法,在操作中应用并内化比较方法。
2鼓励学生寻找比的对象。
例题在比较跳绳的长短、小朋友的高矮、柿子和石榴的轻重之后,提出问题:“你还能在图中找一找、比一比吗?”鼓励学生寻找对象进行比较。情境图为学生预留了许多比长短、轻重的内容,如:石榴树和柿子树的高矮,桌子和凳子的高矮,两条石子路的长短……两根跳绳除了比长短,还能比轻重;两个小朋友除了比高矮,也能比轻重。通过这个教学环节,让学生多次经历比的过程,应用比的方法,感受这些数学问题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初步培养应用意识。
3适当提升思维的要求。
“想想做做”里安排了一些略微变式或稍复杂的比较问题,既要应用例题里教学的方法,还要通过推理作出判断。学生从中既能获得更多的体验,还能受到其他内容的教育。第2题左边一题,仅看图中两人的脚和头,身高似乎一样。如果伤员也站在地面上,他一定比女孩高,这就是简单的推理。另外,学生还能受到爱心教育。右边一题,小熊比小鹿矮、比小兔高,小熊的下面既不能画“肌保也不能画“○”。学生可以体会高与矮是相对的。第3题比路的远近是比长短的变式,通过直路近、弯路远,渗透两点间的连线中线段最短的思想。第4题右边一题中,支架平衡表示1个红萝卜和3根胡萝卜同样重,得出1个红萝卜比1根胡萝卜重的结论,也进行了简单的推理。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进行判断与推理,是学生自己的思维活动,别人无法替代。教学时要注意创设情境,引发主动思考;组织交流,体会思考过程,帮助学生逐渐学会数学地思考问题。
4选择适宜学生的表达方式。
2加几(苏教国标版一年级教案设计) 篇5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76~77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过程,学会用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进行统计,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
2.使学生能利用统计数据,提出并回答问题,培养初步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初步的合作意识和自主探究的精神,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质疑引入
播放《生日歌》,投影显示例题情境图。
提问:观察这幅图,说一说今天是谁的生日?
再问:你能很快地说出大象家来了哪些客人?送了几种颜色的花?这些客人各有多少?每种颜色的花各有几朵?
在学生迟疑时,设疑引入:怎样才能很快地回答这些问题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内容--统计(板书课题:统计)。
[评析:课始,在乐曲声中展示以大象生日为主题的例题图,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注意把握时机,设置一连串的问题导入新课,既突出了本课的重点内容,又使学生产生了学习统计的心理需求。]
二、积极参与,经历过程
1.整理动物的只数,认识象形统计图。
提问:我们为什么不能很快说出大象家来了哪些客人?这些客人各有多少呢?
再问:用什么办法能很快知道?(可以把大象家来的客人排排队)
讨论:我们怎样帮大象把家里的客人排队呢?
学生交流讨论情况,师生共同归纳:分类排队,有几种动物就排几排;可以竖着排,也可以横着排。
拿出几种动物的头像,谈话:请两个小朋友合作,一个小朋友看着例题图说动物的名称,另一个小朋友在黑板上把小动物排一排。指两个学生到黑板上排,一个竖着排,另一个横着排。
提醒:一人报动物名称,另一个人在黑板上贴,报一只,贴一只。
师生共同评价学生分类整理的情况。
提问:现在你能很快数出每种动物各有几只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在图中(见教材第76页)分别填上三种动物的只数,将统计图补充完整。
提问: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提出问题并回答,如:哪种动物的只数最多,哪种动物的只数最少等。
小结:把几种动物先分一分、排一排,再数一数,得出结果,这样的过程就是统计。(板书: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
2.整理花的朵数,认识简单的统计表。
提问:大象过生日,客人们送来了许多美丽的鲜花。怎样用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来整理客人们送来的鲜花呢?
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几种鲜花图片,仔细观察例题图,把花分颜色贴在课本第77页的虚线框内,并填写下面的表格。
在实物投影上展示部分学生完成的图和表,相互交流整理的过程。
提问:观察表中的数据,你能提出并回答哪些问题?
讨论:刚才我们用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整理了动物的只数、花的朵数,像这样整理有什么好处?
[评析:以“为什么不能很快说出大象家来了哪些客人?这些客人各有多少”的问题为切入点,设置矛盾,激活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逐步体验、领悟统计的过程。特别是在分类排列动物时,对着图有序地报一只,贴一只,“慢镜头”式地处理,清晰地演示了怎样分、怎样排,让学生真正经历了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根据统计图或统计表的数据进行分析,提出并回答一些问题,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也有利于学生体会统计的作用。]
三、巩固练习,加深体验
1.完成“想想做做”。
谈话:小朋友们为大象统计了客人和送的鲜花的情况,为了感谢大家,大象准备买5种水果招待大家。在这5种水果中,你最喜欢吃哪种水果?请大家分小组统计一下人数。(出示统计表)
先按小组统计,再把各小组的统计结果汇总,填在统计表里。
提问:我们班喜欢吃哪种水果的人数最多?喜欢吃哪种水果的人数最少?
再问:你还能想到什么问题?
2.实践活动。
学生拿出学具盒中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提问:如果要统计学具盒中的物体,可以怎样分一分?(按颜色或按形状分)
组织学生按形状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并填写相应的统计表(略)
学生完成后,提问: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评析:“想想做做”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发挥了同伴之间的影响力,增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整理统计学具盒中四种物体的个数,既巩固了“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统计方法,又渗透了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整理的方法,有利于学生体验统计的意义与作用。]
四、课堂总结,课外延伸
提问:回忆一下,我们是用什么办法整理大象家来了哪些客人,这些客人各有多少的?
2加几(苏教国标版一年级教案设计) 篇6
教科书第28~29页的内容。
[教材简析]
本课的教学是在学生直观认识几何形体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学生的合作和实践活动,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征的认识。学生通过“滚一滚”、“堆一堆”体会平面和曲面的区别,突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些不同形体的一些本质属性;“摸一摸”是具有挑战性的游戏,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应战精神,又可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判断能力;“搭一搭”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发挥想像力,又可以体会不同形体特征在实际中的应用,并联系生活中的事物进行再创造;教材最后安排了“数一数”活动。
[教学目标]
1本历活动过程,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征的认识。
2碧寤崞矫婧颓面的区别,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和判断┠芰Α*
3蓖ü合作学习,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和想法,能作出判断和简单的评价。
[教学过程]
一、激趣揭题
1(出示小红花)小朋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朋友,你们愿意和它交朋友吗?
2鄙辖诳挝颐茄Я巳衔锾澹请大家回忆一下,学了哪些物体?(学生说,教师相机贴出四种立体图形)
3毙∨笥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玩”积木,好不好?谁能在玩的时候也学到新的知识,就能得到老师奖励的红花。
4背鍪究翁猓河腥さ钠创睢(板书)
[评:爱玩好动是孩子的天性。教师通过组织游戏性的活动“包装”数学知识进行教学,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在课始就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兴趣,产生学好数学的愿望,为下面进一步探索立体图形的特征打下基础。]
二、组织活动
1“滚一滚”。
交代:请*左边坐的四位小朋友按顺序分别从袋中拿出长方体、正方体、球和圆柱各一个,把它们一起放在滑板顶端。右边的四位小朋友做裁判,观察这四个物体同时往下滑,会发现什么。
(1)听口令操作。
(2)讨论交流: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
(3)左右两组轮流操作,结果是否和其他同学发现的一样?(由于准备的圆柱和乒乓球的重量不同,为此可能是圆柱滚得快些,如有学生通过操作发现这一现象,只要说出理由,也给予肯定。)
(4)师生共同总结。
(5)评价。主要针对在合作学习时有没有争抢积木,哪组学生听、说都能做到专心、响亮来评价,奖励好的学习小组。
[评:学生有自己的生活经验,有自己的知识水平,有自己的思维方式,旁人是无法替代的。一年级的学生虽然年龄小,但其内心蕴藏着无穷的创造潜力。教师利用这一点引导学生在“滚”的过程中发现规律,初步感知各类立体图形的特征。同时,适时地对学生合作学习的行为进行评价,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参与下一阶段的┗疃。]
2“堆一堆”。
谈话:(放3/4拍打击乐)下面我们就一边欣赏音乐,一边用这些物体堆一堆,又会发现什么有趣的现象呢?
(1)操作:请各组的1号小朋友拿出几个正方体,2、3、4号小朋友也分别拿出几个长方体、圆柱和球,堆一堆,你发现了什么?
(2)讨论交流。
(3)学生评价。
[评:根据低年级儿童的认知规律,凡是学生能动手操作的,教师应不剥夺、不示范、不包办,充分放手让学生去操作,使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容易理解的知识,引导学生在操作中发现、思索、领悟、概括,获得直观的知识,促进思维的发展。]
3“摸一摸”。
讲述:看着小朋友学得这么投入,有一位老爷爷可高兴了。(出示木偶:圣诞老人)他给小朋友带来很多礼物,大家想知道什么好礼物吗?
(1)指名上台摸,说说摸出来的是什么物体。
(2)分小组摸,请每组的小组长拿出预先准备的口袋,其余7人挨着顺序分别摸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4“搭一搭”。
讲述:下咱们来轻松一下,(放轻音乐)听着这美妙的音乐,请大家来做一回“小小设计师”,把你刚才拿出来的物体搭一搭,你能搭出什么东西来?
(1)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2)(音乐停,学生静)讨论交流:你搭的是什么?是用什么物体搭成的?为什么用这些积木搭?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了解这些物体在生活中的应用。
(3)评选优秀设计师。
[评:学生边讨论、边琢磨、边试搭,你拼一块我搭一块,偶尔还为不同的创意产生小小的争论。结果,很多学生设计出了别具一格的造型,并设置最佳创意奖鼓励学生大胆创新。]
5“数一数”。
谈话:刚才小朋友分别用这四种物体进行了一次小小的创作,小朋友真是了不起!下面我们一起数一数。
(1)投影出示三幅图,说说图中搭出的图形像什么。
①奥运会的领奖台;②麦田;③小火车。
(2)分别让学生说一说:用了哪些几何形体,各有多少个?
(3)打开课本,自己看图填数。
(4)第三幅图用了几种物体,分别是小火车的哪一部分?为什么要这样搭?
[评:思维和语言是紧密相联的,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思维的外壳。先让学生说说每一幅图像什么,使学生展开丰富的想像,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再让学生按要求数出物体的个数;最后让学生说说用了几种图形,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各种图形的特征,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促进了语言与思维的融合。]
三、全课总结
(1)通过这节课的活动,看看你们组得到什么花,你觉得你们应该向哪个组学习?为什么?
(2)你在拼搭积木中,又知道了什么呢?
(3)小结。
[总评]
2加几(苏教国标版一年级教案设计) 篇7
教学内容 认识几和第几
(教科书第14页例题,第14~15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课时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观察、活动、交流的过程,初步理解“几”和“第几”的不同含义,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并在实际中加以运用。
2、在具体的情境中练习运用“上、下、前、后、做、右”这些词语与“第几”相结合描述物体的位置,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探索规律和推理的能力。
3、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发展合作交流的意识,培养语言表达的能力,并且能渗透尊敬老人的教育。
教学重点 区分和理解几、第几的不同含义,并能在生活实际中运用。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几和第几来回答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具准备 教学课件、小动物贴图、数字卡片等。
教学环节 师 生 活 动
一、学习新知 1、教学例题
(1)提问:图上有几个人在买票?谁排在最前面,谁排在最后面?
(2)提问:从前往后数,戴帽子的小男孩排在第几?不戴帽子的男孩排在第几?
(3)谈话:反过来说:排在第2的是谁,指几个人?排在第5的是谁,指几个人?
(4)提问|看了图,你还可以说出什么?
2、“想想做做”第1题。
过渡:小明、小丽要进动物园要做对点灯笼的游戏才行?你想试一试吗?
(1)老师点灯笼学生回答。
○●○○○问:点的是第几个灯笼?你是怎么数的?
注意数的时候要说清楚是从左边数起还是从右边数起。
○○○●○问:现在点的是第几个灯笼?
○○○●●问:从右边看点了几个灯笼?
(2)老师提要求学生涂色。
左边第3个,左边3个。
右边第2个,右边2个。
问:这里的第2个和2个意思一样吗?
(3)书上练习。
过渡:大家都想来点灯笼,下面我们打开书一起来涂一涂。
从左边起点4个灯笼?(●●●●○)指名上黑板涂色
从左边起点第4个灯笼?(○○○●○)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几和第几。(板书:几和第几)
3、小结(板书:几和第几)
二、组织练习1、“想想做做”第2题(左图)。
过渡:小明买好票来找小丽
(1)问:小丽住在第几层呢,你是怎么数的?(同桌讨论后交流)
指出:一般楼房的第几层,是从下往上数的。
(2)问:如果小丽住在3楼应该出现在哪个阳台?
(3)问:老师想了解哪些同学住的是楼房?你家住几楼?
2、“想想做做”第2题。
过渡:来到动物园,小红和小明首先看到了猴子捞月亮的表演。
问:同学们看哪只猴子比较特别?它是第几只猴子,你是怎么数的?(说:老师将这个问题交给小组讨论,每组选个同学汇报你们讨论出的答案)
得出:可以从上面数起,戴帽子的是第2只,也可以从下面数起,戴帽子的是第4只。
问:猴子能捞起月亮来吗?为什么?让我们来看一看。
3、“想想做做”第3题。
过渡:动物园里的小动物们听说山那边有场精彩的比赛,正兴高采烈地去看比赛呢!
问:上山的动物有几只?谁第一?谁第二?
问:上山的动物有几只?谁第一?谁第二?
4、“想想做做”第4题。
问:4号车前面有几辆车?是哪些车?
问:5号车前面是几号车?后面又是几号车?
问:4号车前面是几号车?后面又是几号车?
问:除了这几个问题外,你还想到什么考考大家?(小组讨论)
交流:1号车前面是5号车;5号车前面是2号车;1号车后面是4号车和3号车;前3名的是2号、5号、1号车;最后一名是3号车……
追问:刚才说的是前3名和第3名一样吗?为什么?
小结:“几”和“第几”是不一样的,“几”表示一共有多少个,“第几”只表示其中的某一个。
三、应用拓展 1、“想想做做”第5题。
过渡:小动物们回家了,小动物们的家住在几楼几室呢?说说你们是怎么看的?
交流:竖着看有几层,就说是几楼。横着看有几家,也就说是几室。小兔家竖着看在5楼,横着看在第1室,所以它家住5楼1室。
A:出示小动物的位置说住在几楼几室。
B:告诉小动物住在几楼几室学生在电脑上点位置。
2、你能说一句带有几和第几的话吗?在我们身边找一找!
引导:自己的座位是几排几座,红花榜的排名,自家住房是几楼几室等等。
3、发散练习。
告诉同学你喜欢吃的东西是第几个,让同学猜猜你喜欢吃的是什么?
四、总结全课 通过今天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安排学生相互说一说,再交流。
教学后记 让学生在观察、数数和交流等活动中认识“几”和“第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学习效果比较好。
2加几(苏教国标版一年级教案设计) 篇8
一、激趣导入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2-9的分与合,同学们
已经掌握了学习的方法,今天我们一起来用学过的方法来学习10的分与合。
二、知识探索
1、教学10的组成,可以先让学生有序地给珠子涂颜色,再根据每串涂色的结果,有条理地说一说10的组成,并从组成的一种说法,联想出另一种说法。
2、涂色时先引导学生观察,第一串已涂了一个红色,思考第二串应涂几个红色,第三、四、五串又应涂几个红色,应从哪边涂起。然后独立有序地涂色,并按涂色的结果依次填写10的组成,再联想相应的另一种说法,完整地认识10的组成。
3、通过图中的涂色过程,你还能想到什么?
三、巩固练习
1、通过各种不同的形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巩固10的组成,体会分与合的思路。让学生用不同的话叙述10的组成,如10可以分成9和1、10去掉9是1、9和1合起来是10、9和1组成10等等。
2、“想想做做”的3道题目。
四、课堂总结
五、能力检测
练习与测试
2加几(苏教国标版一年级教案设计) 篇9
【教学内容】 教材第92~93页例题、试一试及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8、7加几的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探究、思考的意识和习惯。通过算法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运用知识解决生活里的实际问题,初步培养数学的应用意识。【教学重点】理解8、7加几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正确计算8、7加几的加法。【教学准备】师:光盘 生:15根小棒。【教学过程】
一、复习口算(出示画布1,利用工具笔直接在黑板写得数:白板)8+()=10 8+2+5= 9+4= 7+()=10 7+3+4= 9+7= 9+7你是怎么想的?我们已经学会了用凑十的方法来算9加几,今天我们再一起来研究8加几和7加几。出示课题。
二、操作探究,学习新知
1、教学例题。
(1)小学的管乐队,每次训练结束他们都要把小号收进盒子里。(出示盒子图——互动)这是放小号的盒子,请你轻轻地数一数,每个盒子里可以放多少把小号?(教师利用拖动8把小号进盒子)。接着出示第二盒(事先遮罩好)。请生提一个数学问题。用什么计算呢?怎样列式?(2)提问:8+7等于几? 你能从图上看出来吗?(学生说,教师利用互动拖拽)为什么要从下边拿2把放到上边呢?这样就凑成了10把;为什么还可以从上边拿3把放到下边呢?也是可以凑成10把,再算10加几就好算了。)
(3)我们用小棒代替小号来摆一摆(出示画布2,提前摆好不同颜色的8根和7根小棒),摆好后。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请一生上黑板拖动小棒),提问:为什么移2根到左边?这样就把7分成了2和5,8加2等于10(画笔圈一圈),10加5等于15;谁和他想得一样?你会像他这样也来说一说吗?2人说一说,集体说一说完成板书)(还有不同的方法吗?出示画布3提示(和画布2的准备一致):能不能把左边的移几根到右边?该移几根呢请生板演,(画笔圈一圈)为什么?这样就是把8分成了3和5,靠近7写几更合适?想到这种方法的小朋友举手,大家都是爱动脑筋的孩子)你能再说一说这种方法的计算过程吗?完成数学书上的填空。
(4)对比:刚才我们想出几种方法来计算8+7?,一起来看看这两种方法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追问:为什么一会把7分成2和5,一会把8分成3和5? 哦,都是为了凑成十,8和2合成10所以就把7分成2和5;而7和3合成10,所以还可以把8分成3和5。
再看虽然两种方法分得数不同,但它们算的结果都是15。都用了凑十法。
2、教学“试一试”:7+9 我们一1班都是能干的孩子。你会算7+9吗?”:教师板书学生的汇报。还可以怎样想?9+7是我们已经会算的,)9+7=?那么7+9=?这种方法是不是更快呢!
小结:我们计算7+9的时候可以用凑十的方法,也可以想前面学过的9+7=16直接算出得数看来知识之间是有联系。
三、巩固练习
3、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这儿有一些白菜你能算一算一共有多少颗吗?出示题目要求,你能先圈出10个,再计算吗?(出示图,放大)汇报,你是怎么圈的?(左边的8和右2合成10,(在图上圈)再加1就是11,所以8+3=11)你能看着图说一说8+3可以怎么想?
那这儿有一些苹果,(出示图利用放大镜放大)。你会像刚才那样列出算式,先圈10个,再计算吗?看着图说一说算7+6时是可以怎么想。(如出现分7的,给予表扬)。
小结:刚才我们积极地动手、动脑,发现可以像9加几一样用“凑十”的方法来计算8加几和7加几。接下来芦老师要来看看哪些同学学得快、记得牢、用得好!
4、打开书91页,第2题。在书上独立填写计算过程(出示题目、做好遮罩)
反馈。一生说,教师点出过程。
(1)对比8+4和8+8,(遮罩另一道算式)这两道题都是8加几的算式,在思考的时候有什么共同的地方?(都要想把第二个数分成2和几)为什么要都分成了2和几?(8和2凑成十)
(2)对比8+4和7+4,(遮罩另一道算式)这两题同样是加4,为什么你们一会把4分成2和2,一会儿又把4分成3和1?
(因为前面的数不同,第一题是8+4,需要2和8凑成十,所以把4分成2和2;第二题是7+4,需要3和7来凑成十,所以把4分成了3和1)小结: 同学们说的真好!看来,在进行的计算的时候,我们计算8加几,就要把另一个数分成2和几,计算7加几,就要把另一个数分成3和几。
4、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下面各题:完成书上P91页。第三题。核对答案。选择8+9让学生说如何计算的。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第4题 上下对比。交换两个数的位置,大小怎么样? 完成书第93页第4题。核对答案。
5、卡片游戏。
1、出示图(放大)看懂题意
2、抢答、小组答、比赛
2加几(苏教国标版一年级教案设计) 篇10
教学目的:通过复习20以内的的进位加和退位减,使学生乍得计算技能更加巩固,并能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增强数学意识和初步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数字卡片、小黑板、投影片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揭示课题并板书)
二、复习进位加和退位减的方法。
1、学生自己整理进位加和退位减的方法。
2、做期末复习的第10-11题。
这两题着重复习进位加和退位减。让学生在练习中整理、复习,这时可分组活动,让学生合作练习,使每个小朋友都有机会表现自己。在复习退位减时可让学生像图中那样根据被减数拿出两张卡片,说出两个减法算式;也可以同时说出两道减法算式和相应的两道加法算式,以加强加减法之间的联系。
三、计算练习。
比一比,看谁算的又对又快。
9+2=16–9=13–4=5+7=
15–5=6+8=11–3=8+8=
13–6=12–7=9+6=10+7=
17–8=14–8=7+7=18–9=
4+8=13–5=8+3=3+9=
这里对进位加和退位减法也提出了速度要求,可用2分半钟左右的时间完成这些题,但仍要把计算正确放在首位。
四、综合实践运用。
1、做期末复习的第13题。(看谁先跑到终点)可以分小组比赛,看哪一组做的对,做的快。比赛一次,每组做一条跑道上的题。经过四次,则每组可全部练完。
2、做期末复习的第14题。(不计算,比一比在得数大的算式后面画“√”。)这题通过比较确定得数的大小,可以初步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体会每道算式之间的联系和估算的方法。练习时要强调“不计算”,只是通过已知数的比较得出结论。
【2加几(苏教国标版一年级教案设计)】推荐阅读:
第十二课时:复习2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一年级下册)09-30
4的乘法口诀的练习2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一年级下册)05-22
认钟表(苏)(苏教国标版一年级教案设计)07-07
4的乘法口诀(苏教国标版一年级教案设计)10-17
【二】练习六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一年级上册)07-10
实践活动--小小商店教学内容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一年级下册)08-15
第十三课时:快乐的假日活动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一年级下册)12-22
式与方程(第2课时)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六年级下册)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