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课堂,促进有效课堂教学发展(八年级教学论文)

2024-11-28

抓住课堂,促进有效课堂教学发展(八年级教学论文)(共11篇)

抓住课堂,促进有效课堂教学发展(八年级教学论文) 篇1

如何提升八年级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摘要:新课改关注学生的素质提高和全面可持续发展,地理教学肩负学生世界观、自然观、发展观正确树立的重要责任。地理学科作为中考非考科目,成为学校、学生心目中可有可无的“小课”。为了更好的完成地理教学任务,完成地理应肩负的使命,提高地理课堂的有效性迫在眉睫。针对八年级学生在学习地理中存在困难,如何有效地掌握地理知识、形成地理理念、树立正确的人地观,成为地理课堂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深入了解学情,设计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全面提升地理课堂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有效性;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

一、提高地理课堂的有效性的作用。提高地理课堂的有效性,在于创设一个教师与学生之间互相信任和谐美好的人际关系与学习环境,学生的兴趣爱好得到培养,有效地掌握地理知识、形成地理理念、树立正确的地理观,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基本技能和综合素质得到提高。[1]

二、提升八年级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具体措施

根据地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对地理知识的量和系统性要求大大降低,而对学生基本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基于这种变化,提升学生地理素质,切实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笔者根据多年教学实践经验,将提高地理教学方法介绍如下:

(一)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重点体现在增强自己的语言能力,使用幽默趣味的语言教学,让学生乐学。现代教学理念已跳出传统框架,将让学生“会学”和“乐学”变成追求的目标,从而使课堂教学充满理趣和情趣,因而教师要积极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发挥语言幽默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优势。[2]地理学科的内容较为广泛,自然人文兼备,比较贴近实际,因此在教学中容易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语言幽默在地理教学中大有用武之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使用内容生动活泼、有趣、切题的故事,这样会使课堂增色添彩,学生思考无穷。在教学中教师使用准确精炼的语言进行教学,可以使课堂科学严谨,更富有感染力。地理学科作为一种科普知识,它的表达在语言上要求其具有科学性和严谨性。[3]地理知识与技能的传授,也要求教学语言的科学与准确,严谨与规范,从而使学生得到准确信息。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语言富有激情,以自身激昂的情绪感染学生,可以强烈地吸引住每个学生的注意力和情感的投入,使其全身心投入课堂教学之中。而且教师可以应用启发性的语言进行教学引导,激发学生积极开展智力活动并进行深入思考。

(二)创新教学理念。教学理念的创新,可从这几个方面入手:第一、要依据课程标准、学生情况制定教学目标。在制定教学目标时,不仅仅要考虑到课程标准的限制也应重视学生的实际情况,二者不可偏废,而且对于学生的指导方法和各个课程标准之间的联系要有所把握。第二、要重视读图能力的培养。利用地图引导学生学习,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更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第三,采用多种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很多教师在设置启发性问题的时候,过分注重形式,所出的问题难度有些不合适,学生的思考能力得不到锻炼。第四、重视使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能提供大连的教学资源,并营造出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第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相关的生动情境,可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亲切感,增强学习的趣味性。

(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利用“地理有用性”引导学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地理有用性”可以有效激发学习上的兴趣。“地理有用性”教学是指地理在地缘政治、国际经济程序、环境保护、社会文化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所起的积极作用。“地理有用性”教学可以有效帮助学生理清地理学的基本知识,也可以帮助学生修正以往错误的认识。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方法实施“地理有用性”从而使其有效引导学生。教师在进行地理有用性教学中,一定要根据学生的情况,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行地理有用性的教学,这样能够达到加深知识理解、启发心智、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目的。[4]

(四)将课堂还给学生,打造“生动课堂”。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课堂教学中如何真正处理好师生关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功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及创新意识,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是打造地理高效课堂的关键。教师应该做好宏观调控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积极探究,形成主动学习的风尚,从而有效地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告诉我们,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建构知识体系的一个过程。在课堂上,学习不但是老师向学生灌输知识的过程,而更多的应是学生主动学习、享受学习的乐趣的过程。因此教师及学生要做好反思教学及学习成果工作,课堂反思能优化课堂教学,教师也可以及时了解和反思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检测反思教师能发现备课中的不足、学生自主学习中不透彻的地方,以便及时调整教学方案。课堂教学是八年级地理教学活动中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组织形式,八年级学生的课外时间很少,绝大部分地理知识的获取都来自于课堂。因此在有限的时间里,使学生和教师都获得学习的乐趣,提高课堂效率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在教学中积极探讨,以使地理教学效率切实提高。

(五)了解学生学习困难,有针对性的教学。教师可以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学生学习地理的困难以及产生的原因,为有效地理课堂做好准备。“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在了解了情况之后,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备课,设计学生感兴趣的导入,设计学生能够积极参与的活动,进行有效的课堂组织教学,从而提高地理课堂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刘宇新;王彤彦;李卫东.北京市2008年中学语文教学质量报告――以中学八年级语文学科为例[J].教育科学研究.2009(09)

[2] 周慧.《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粤教版)编写特点评述[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5(03)

[3] 夏志芳;陈大路.读图:地理海洋之舟――地理教学问题系列访谈之三[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8(04)

[4] 王云峰;胡进;张咏梅.北京市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系统的构建[J].教育科学研究.2009(09)

抓住课堂,促进有效课堂教学发展(八年级教学论文) 篇2

一、有效教学的理念

通常, 所谓有效教学是指能够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结果, 有效地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教学活动, 它关注的是学生的进步或发展。有效的课堂教学是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养和修改塑造的过程, 是全面关注学生成长与发展的乐园。因此, 让学生在高效地完成其学业任务的过程中, 最大限度地促进他们各方面和谐发展, 并使他们具备向这些方面发展的基础、机会和可能, 这才是有效教学。

二、学生和谐发展的涵义

1.知识与能力和谐发展

知识是基础, 能力不可少, 我们要以知识为基点发展学生的能力。职高学生通过学校教育, 除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外, 还应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职业道德、过硬的职业技能、一定的创新能力等, 也即我们培养的学生应是积极上进, 与时俱进, 主动适应社会变革的人。

2.身心可持续发展

在现代社会, 人的发展是持续一生的过程, 惟有每个人充分自由的发展, 才有社会的进步。职业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 还应为他们一生的不断发展打好基础。

三、创建有效课堂教学的途径

1.明确教学目标, 提出情、意、行的发展要求

教学目标是教师专业活动的灵魂, 也是每堂课的方向, 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 如教学目标定位不准, 把知识传授当成首先的甚至是唯一的教学目标, 而忽略情感态度、价值观, 则会使学生感到索然寡味。有效的课堂教学, 首先必须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但这不仅是符合教材内容的知识目标。因为我们培养的学生毕业后大多数直接进入生产第一线, 从事产品的生产和管理。他们有的专业对口, 有的专业不对口, 那么如何较快地适应或胜任工作呢?已积累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固然不可缺, 但如果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自信、乐观的心态, 无疑会影响他们在充满竞争的职场上的发挥和发展。因此, 作为专业课的老师, 应根据学科的发展史、课程的特点、教材内容的内涵、学生的基础知识和能力的实际, 恰如其分地提出一些情感和意志等方面的教学要求, 并在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培养和磨炼, 使学生在学业活动中实现道德品质、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和谐发展, 这对他们的一生发展意义深远。

如机械专业中的机械制图课程, 它除了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读图能力这一知识目标外, 还应有培养学生严谨认真、耐心细致、一丝不苟的道德品质这一能力目标。因此, 在讲课中通过讲解一些“耻辱戒指”“彩虹大桥”等中外闻名的故事, 让学生明白一丝一时的疏忽, 导致一生一世的遗憾, 给国家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无形中培养和强化学生的质量意识和踏实细致的工作作风, 如将此作风带上工作岗位将会受益非浅。

2.建立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提供学生和谐发展的条件

我们的课堂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 在宽松、平等、民主的和谐课堂氛围中, 学生的心情是愉悦的, 他们会精神饱满地主动地投入到学习生活中, 不再是知识的接受器;而教师的教是轻松的, 他们总是用赞许的眼光欣赏鼓励着学生, 不再是知识的搬运工。这种和谐的课堂氛围和良好的师生关系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的高效参与, 为学生的和谐发展提供了条件。

和谐的课堂氛围有赖于教师精湛的教学艺术和良好的师道修养。职高生往往因初中成绩的不理想而漠视师生关系。作为职中的教师, 我们首先应在课堂上建立一种互相尊重与信任、平等与民主的师生关系。面对专业能力弱的学生, 我们要信任他们, 要多加鼓励、多创造机会帮助他们树立面对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防止他们产生消极、倦怠的思想作风;面对专业能力强的学生, 我们要多加鞭策和期望, 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 创造机会让他们体验到创造的成功与乐趣。如此, 以我们的耐心、恒心、意志力和执着精神去影响和感染他们, 让他们充满自信和斗志。在这种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中, 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的学业、道德品质和创新能力的和谐发展提供了条件, 教师的教也事半功倍了。

宽松的课堂氛围的建立应以学生为主体, 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 我们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引领者, 而非牵引者、主宰者。专业课由于专业性强, 其理论难以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取得联系, 因而晦涩难懂, 此时我们应多创设一些师生合作、探究的教学氛围, 将学生引领到自己的专业阵地, 并使他们保持旺盛的斗志, 当他们略有成功时, 及时给予鼓励, 当他们遇有困难略有失意时, 教师及时参与进去, 与他们共同合作, 为他们指明方向。当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教师的主导作用友好地互动时, 教学效率提高了, 学生的知识、情感、意志也得到了发展。

在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形成了良好的师生关系, 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往往能够体验到和谐的人际关系, 自然而然地渗透到他们的学习生活中, 他们的学习效率提高了, 并且这种潜移默化形成的底蕴自然也就能伴随其终身发展了。

3.善变教学方式与手段, 推进学生和谐发展

有效的课堂教学不仅只是教师按照预设的教学方案按部就班, 一味地传授知识的线性过程, 而应是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 关注学生发展, 不断调整的动态发展过程。明确的教学目标, 和谐的课堂氛围为有效教学的开展打下了基础, 有效教学的深入还依赖于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与手段的推行。

职高生具有思维活跃、好动、专注性不强、观察不细的特点, 如我们只用一种教学方法或手段, 学生容易乏味, 教学效果必然低效。因此, 我们要秉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有效教学理念, 结合专业课程特点和教材内容, 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通过教师的积极引导, 使学生积极有效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让每一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获得知、情、意等方面的最佳发展。

机械专业课由于学生专业感性认识少而显得难以理解, 此时教师可借用巧妙的提问激发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与所学知识的冲突, 引起学生探究的心理和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 使每个学生能动地进入思维状态。如在讲解机械基础传动这一内容时, 教师提出这些问题:

为什么家用洗衣机用带传动而不用链传动?自行车、摩托车用链传动而不用带传动?这些问题大大活跃了课堂气氛, 开阔了学生的思维, 学生都高效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同时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培养。通过教师适时的指点和讲解, 知识目标轻而易举地解决了。此外, 教师还可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学生实际等有选择地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 自由主动地开展探究活动, 让学生在探究的情境中发现问题, 获得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同时获得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

教学手段与方法的多变将激起学生有效的学习, 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变化, 结果才能变化, 才能促进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和谐发展。

当然, 新课程理念下的有效课堂教学, 还要受到教师素质、学生实际、教学条件等诸多客观因素的制约。客观上讲, 目前, 课堂中的无效教学现象还很难从根本上消除, 需要长期不懈的探索、创新, 不断地实践, 惟其如此, 才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最终实现从理念到实践的有效呈现。

摘要:在中等职业教育中如何组织有效的课堂教学, 建立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 从而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提出了基本的途径:明确教学目标, 提出情、意、行的发展要求;建立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提供学生和谐发展的条件;善变教学方式与手段, 推进学生和谐发展。

抓住五个巧字 促进有效教学 篇3

【关键词】历史学习 网络素材 运用

网络对于E时代少年具有“天然”吸引力,“寓教于史,寓教于乐”,既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又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既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又促进了历史的课堂教学改革,提高历史教学的水平。网络素材图文并茂,有声有色和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对学生感官的多方位刺激,这些若能在教学中因势利导为我所用,那将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到最大化,从而有利于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有利于研究性学习的开展。网上与历史教育有关的资源很多,但良莠不齐,为了使大家节省时间,使优秀而丰富的网络素材得以充分利用,本人在教学过程中总结了一些运用网络素材的心得与大家分享:

一、变换形式巧取舍

Internet被人喻为世界性的超大图书馆,只要在百度或Google等引擎里输入关键词,就可以对自己想要查看的资料进行一次地毯式搜索和全面了解,有了详尽的资料储备,就能让学习不至于流于形式。其中有很多用于历史教学的素材,包括教案、论文、各种类型的试题、历史研究的最新动态等多种资料,特别是视频、歌曲、Flash等网络素材,由于其对视觉冲击更加震撼,更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主体主动探究的“杀手锏”。

我们通过各种途径收集到了许许多多的素材,而历史课的课时却是有限的,这就有一个在课堂教学中用哪些素材的问题。我认为,只能结合历史教学的实际进行选材,既不能盲目使用,也不能随意使用。

如:我在进行《人类进入电气时代》教学时,把大发明家爱迪生不同时期的照片及其一系列的发明、德国人本茨发明的第一辆汽车、莱特兄弟制作的飞机等通过多媒体计算机向学生展示,使学生对这些发明有生动具体的感性认识,从而落实教学重点。

又如:八年级下册《中国科技成就》一课,首先利用网络搜索最新新闻报道,并利用视频、flash了解神舟系列飞船发射场景、太空之旅、宇航员的训练和在太空的生活……从嫦娥奔月到阿姆斯特朗登月,从敦煌飞天到加加林遨游太空,从万户火箭到神舟飞船,一个个美丽的神话,一幅幅恢宏的画卷,让我们在学习的同时意识到了人类的伟力,科教兴国的意义和振兴中华的责任。

二、紧扣主题巧加工

网络使教学活动集文字、声音、图象、影象、动画等信息功能于一体,图象清晰、动态感强、信息量大,能最大限度地调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课堂教学的大容量、多信息、多趣味和高效率。日常生活中有许许多多反映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和音像资料,有的同历史教学直接相关,若能把这些剪辑和收集过来,用于课堂教学,则会大大增强课堂的生动性、趣味性。如:电影《鸦片战争》、《甲午风云》、《大转折》等,电视专题片中央台国际频道的《千秋史话》、《中国报道》等,电视剧《中国命运的决战》、《邓小平》等, 我们把其中的某些片段制成电脑文件格式用于不同内容的历史课件中,其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图形、声音、图像类的文件不仅占用巨大的磁盘空间,而且不一定符合教学的需要。怎样做到历史和现实的统一,既尊重历史事实,又艺术地反映历史的呢?我觉得,这取决于对历史网络素材的剪裁、提炼、加工。

如:在《张骞通西域与丝绸之路》一课,我截取电视连续剧《汉武大帝》片段:张骞和儿子衣衫褴褛走上朝堂,满朝文武为之震撼。引导学生想象张骞出使西域经历的千辛万苦,想着风沙呼啸过大漠,想着黄河岸阴山旁……西域歌舞、大漠驼铃、黄沙万里、冰雪晶莹……

再如:在讲授八年级下期第17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一)》一课时,学习新课环节之后,播放《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主题曲《中国男儿》,原曲是1895年的陆军军歌,歌词如下:“中国男儿,中国男儿,要将只手撑天空。睡狮千年,睡狮千年,一夫振臂万夫雄。长江大河,亚洲之东,峨峨昆仑,翼翼长城,天府之国,取多用宏,黄帝之胄神明种。……我有宝刀,慷慨从戎,击楫中流,泱泱大同,决胜疆场,气贯长虹,古今多少奇丈夫。碎首黄尘,燕然勒功,至今热血犹殷红。……风虎云龙,万国来同,天之骄子吾纵横。”当雄壮的乐曲在教室里响起来的时候,当科学家的音容笑貌在屏幕上一一浮现的时候,老师激情澎湃,学生热血沸腾,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的高尚情感也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达到理智与情绪的和谐。

三、变换角度巧选择

网络堪称是一个取之不尽的资源宝库和快捷高效的电子图书馆,将网络作为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积极学习、主动建构知识的认知工具才是正确的定位。基于此,网络提供的内容不应将精力放在流光溢彩的图片、活泼生动的动画上,而应着眼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抽象为形象,化繁为简,更好地帮助学生突破重点难点,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实现教学的最优化。

再如:《九一八事变》一课可选用的网络素材非常丰富,既有文字、图片,又有音频、视频。我使用了《松花江上》这首歌,同时让屏幕配合演示相关历史图片(如爆炸、逃难、流浪等场景),让学生感受到历史的脉动,触抹到民族灵魂深处的伤痕,让那个时代的悲愤在学生心中重新燃烧。然后教师提问:同学们,歌中唱到的松花江在哪里?“九一八”是怎么回事?歌中的人们为什么要流浪?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还有,我在教学《红军不怕远征难》时,可选用的素材更是丰富,《长征组歌》激昂慷慨,影视资料动人心魄,但是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舍弃了这些素材,而是选择了一幅《长征路线示意图》,引导学生设想自己是一名红军战士,沿着当年红一方面军长征的路线行进,会遇到哪些艰难险阻?这样避免学生只是被画面和声音吸引,而是有效地有效突出教材的重点,让学生更加清楚地掌握红军长征的路线。

四、去伪存真巧甄别

网络信息浩瀚无边、包罗万象,其中难免鱼目混珠、良莠不齐。因此我们必须仔细甄别,选择有利于学生成长的信息,为我所用。

例如:关于南京大屠杀的网络素材包括文字、照片、漫画、电影、记录片等,如:《东史郎日记》、《拉贝日记》等文字资料,《南京1937》、《屠城血证》、《南京大屠杀》等影视作品……电影是直观的视觉艺术,用它来还原南京大屠杀地狱般的惨状,无疑最具直观性和感染力,但这些直接或间接反映南京大屠杀的影片,初衷不一,方式各异,水平参差,他们对那场灾难的描述,都带有一定的立场,并不能代表着对那段记忆的真正再现。

因此我们在进行有关“南京大屠杀”的教学时,尤其要注意选择素材的角度。我们不能只从自己的立场看问题,所以必须选择一个公正的角度,用“策略性的讲述”还原历史。借用《南京!南京!》的导演陆川的话:“我觉得我们肩负着一个使命,就是要让全世界接受这个事实,所以我们选择一种能让外部世界接受的方式来讲述这个事件,选择让一个日本人去反思战争,让他被战争压垮。说我们是一厢情愿也好,但可能更容易让世界接受这个事实。”

在中国,南京大屠杀往往是民族主义的重要关注点。而在日本,公众对南京大屠杀的认识存在着广泛不同的情绪及观点,尤其是日本部份极右份子,认为南京大屠杀是被夸大、甚至是凭空捏造的反日本外交工具,也有人认为否认南京大屠杀是历史修正主义、否认主义的表现。而在欧美等西方国家,南京大屠杀一般英译为Nanjing Massacre(南京屠杀)或Rape of Nanjing(南京的洗劫、南京的强奸)等字眼,但总体上人民对其的认知往往远不如对纳粹的种族灭绝过程的认知。

所以我分别从三个角度选取素材:中国人的角度、日本人的角度、欧美人的角度。中国的角度选择了中国第一部反映南京大屠杀的故事片《屠城血证》片段,用铁的事实证明日军的暴行;日本的角度选择美籍华裔女导演崔明慧导演的纪录片《以天皇的名义:南京大屠杀》,影片几乎全部使用日本拍摄的纪录片段剪辑而成,充满无可辩驳的说服力,揭示了天皇武力扩张思想对青年人进行洗脑、训练、送上战场、制造南京惨案的全过程,用影像论证了日本军国主义反日本人民、反人类的罪无可恕。欧美的角度选择由美国人朗恩・乔瑟夫筹备10年拍摄而成的纪录片《南京梦魇》,导演从第三方的独立视角出发,客观地分析了日本从军国主义甚嚣尘上全民洗脑,到进攻中国,攻下南京,进行大屠杀,以及战后清算日本罪行,因为美国庇护,天皇逃脱惩罚的全过程。这样选择的素材对南京大屠杀具有客观而不可辩驳的证明作用,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和体会,唤起年轻一代对于南京大屠杀这一事件的群体记忆的讨论。

五、寻根问底巧设问

历史教学若只是依据教师的口若悬河或者是学生的单枪匹马都是不可取的。对初中学生来说,历史学习更需要激发兴趣。为了让学生始终对历史学习有一种兴趣和热情,我们力求学习活动形式活泼多样化,这样使学生容易产生新鲜感,容易激发参与和尝试的欲望,对学习保持积极态度。

如在《五四运动》一课,笔者使用了电影《我的1919》的一个片段,然后出示问题:“我的1919”爆发了什么历史大事?这场运动为什么会爆发?运动的主力是什么人?结果怎样?有什么意义?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主体探究的兴趣,又把波澜壮阔的历史事件化成了生动的历史画卷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有利于学生主体建构历史知识体系,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提高了的自身的素养。

在“抗美援朝”教学时,注重从历史与现实、国内与国际的综合角度分析朝鲜战争的背景、经过和结果,帮助学生联系地看问题,深入理解一个历史事件。首先结合《二战后的世界》历史地图设问,了解学生对朝鲜战争的知识有哪些,掌握到什么程度。例如,朝鲜战争发生在什么时候?交战双方是谁?还有哪些国家参战了?战争的结果怎样?然后引导学生阅读本课历史图片和文字,思考分析我们从中获得了哪些历史信息?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提示学生思考:朝鲜战争是怎样爆发的?美国为什么会参战?朝鲜战争的结果如何?克拉克为什么说美国“没有胜利”?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进入本课的学习。

又如在《改革开放》一课,我使用了歌曲《春天的故事》(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同时选择了几张代表性的图片在课件屏幕上缓慢移动,不经意间,又把学生心中的豪迈之情点燃了。然后提问:歌中唱到的“一位老人”是谁?“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指哪些城市?它们为什么会神话般地崛起?这样做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创设了一个优美的教学情境,还在一定程度上复原了一个历史空间.这样就避免了历史学习的一个误区——对历史知识的过分释记,转而追寻新课程理念——走进历史,感悟历史,培育情感,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再如讲授《外交事业的发展》一课时,考虑到外交对于学生来说既遥远又枯燥,用录音、影片等资料来展示这部分内容,会使这段历史更生动鲜活一些,带给学生的印象也会更深刻,感受更强烈。在学生学习《毛泽东会见尼克松》之前,播放尼克松访华下飞机与周恩来握手的历史音像资料,一方面再现当时的历史情境;另一方面渲染这次历史性握手的意义。请学生观察尼克松下飞机后是谁主动伸出手?尼克松为什么要精心设计这次握手?教师可以补充在日内瓦会议期间,美国的杜勒斯下令不同周恩来率领的中国代表团握手这一傲慢失礼行为,引起学生对这次握手的关注,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尼克松与周恩来的握手结束了一个时代,结束了中美两个大国相互敌对、相互隔绝的时代,揭开了中美关系的新篇章,亿万中国人、美国人和世界人民通过电视转播看到了这个事实。先把影像等素材以资料回放形式直接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带着问题观看影片。在观看影片和思考讨论的过程中,层层悬念相继解开,而后配以扣人心弦的音乐来波动学生心弦的灵动,让学生在深入历史中愉悦地感知历史。

抓住课堂,促进有效课堂教学发展(八年级教学论文) 篇4

一、课堂观察的概念及要素

课堂观察就是通过观察对课堂的运行状况进行记录、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谋求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促进教师发展的专业活动。课堂观察具有以下三个要素:观察者必须具有明确的观察目的,凭借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有关辅助工具,在课堂上收集资料,并进行分析与研究。课堂观察的焦点是关注知识的传授,关注学生的发展。

二、课堂观察的程序和框架

课堂观察作为一种专业的听评课方式,与传统听评课相比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课前,知道要听什么,怎么听;课中,知道要聚焦什么,记录什么;课后,知道依据什么,建议什么。

1.课堂观察的程序

课堂观察的程序分为课前会议、课中观察和课后会议。课前会议需在被观察者上课前一天召开,会议时间大约15分钟,会议主要内容包括被观察者说课、观察者与被观察者对话、确定观察点和观察准备、明确课堂观察以后的讨论时间和讨论地点、开发观察工具。课前会议还需要被观察者提供学生座位表,表中需要标注5~8名学优生和5~8名学困生,以使观察者了解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布情况。

课中观察包括明确观察任务、携带观察工具、提前进入现场、选择观察位置、如实做好记录。

课后会议包括被观察者自我反思、观察者从不同角度进行定量或定性分析、观察者与被观察者间思考和对话、对被观察者的结论和建议。

2.课堂观察的框架

课堂观察的框架分为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课程性质和课堂文化四个维度,每个维度包括5个视角,每个视角包括3~5个观察点,共计68个观察点。

三、课堂观察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

1.课堂观察是教学反思之源

教师对课堂教育教学活动的反思是多维度的,可以反思新理念是否有效落实,反思教学方法的运用是否合理有效,反思课堂教学是否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反思课堂评价是否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自我反思的广度和深度有赖于反思的材料,基于课堂教学实践的第一手材料仅仅靠教师自身的回忆是远远不够的。由于缺乏对课堂深入细致的观察,教师对课堂的印象只是松散的、不完整的,也是不准确的。一个典型的案例是一位教师在观察了自己的教学录像后,惊讶地说:“这是我上的课吗?竟然问了100多个问题,不可能!”通过课堂观察,教师可以深层次地反思自己的课堂,改进自己的教学,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促成自己专业的成长。

2.课堂观察促进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通过课堂观察的分享交流,促成了教师的合作共享,使得课堂观察活动不仅仅是教研活动,而且还是科研活动。通过交流、分享,在教学实践和教学理论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它既是一个验证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也是一个实践操作升华为理论的过程。理论―实践―交流―理论,如此循环往复,教师的教育思想在升华,实践能力在增强。交流透视本质,分享揭示规律,通过交流可以透过课堂的表面现象,去深入认识教学的本质。也就是说,通过课堂观察及反思,可以从现象到本质、从表象到规律,抓住主要的实质问题,通过分享概括出教师上课突出特点和主要问题。通过课堂观察、反省、计划、行动这一系列活动螺旋式持之以恒地进行,形成了教师自己动手做研究的过程。随着以课堂观察为起点的教育行动研究的实施,能更有效地促进教学的改革和发展,促进教师专业的持续成长和教育质量的提升。

3.课堂观察让教师更加关注学生的发展

在课堂里,学与教是整体不能割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按照“以学论教”的思路,课堂观察实可简化为如下的准则:学生该听的听了没有?该做的做了没有?该想的想了没有?该说的说了没有?哪些是学生该听、该做、该想、该说的内容,教师应是明白人,这成了课堂改进的瓶颈和关键。在他人的课堂中,给了我们走近学生并站在学生立场上观察课堂的机会。一旦我们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观察课堂,就会给我们两个非常大的启示:一是决定课堂进程的并不是教师的教学设计,而是学生的学习进程;二是判断课堂教学成功还是失败的标准,并不是教师本人能力如何与表现如何,而是教师教学对学生学习的引导与帮助有多大。在他人的课堂上,如果我们放弃学生立场,就会与上课人结成同盟,将课堂中的优势归因于教师个人的能力,将课堂中的劣势归因于学生或者外在的环境,从而错失站在学生立场设计与体验课堂教学的机会。当我们在他人的课堂中,能够站在学生立场上体验课堂进程并感受到课堂真正的目的,再次回到自己课堂时,不但会改变自己的课堂理念,而且会让自己的课堂教学离学生学习更近,因此让自己的课堂教学变得更有深度。

4.课堂观察可以落实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是课堂教学追求的永恒主题,但是怎样落实“有效教学”?我觉得应落实到课堂教学,那么,有效的课堂教学又从哪来?那就要通过课堂观察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这样可以更好地落实有效教学。在有效教学中,很重要的就是教师在课堂上的“有效指导”。它包括有效提问、有效讲授、和有效倾听三个方面。

抓住课堂,促进有效课堂教学发展(八年级教学论文) 篇5

教学设计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学设计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只有教学设计的高度有效,才能赢得课堂的真正实效,在教师教学之后,学生才能获得的具体进步和发展。阿基米德有句名言 “假如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我个人认为一个好的教学设计无须考虑的那么复杂, 能否设计出一堂有效的好课,重要因素是教师设计之初有没有确定好自己的教学“支点”。我赞成这样一种观点:应该把“立足于让学生有意义地学习、让学生兴趣盎然地学习、让学生自己学会学习”作为教学设计的“支点”。如何从教学设计入手,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何让学生对体育课真正感兴趣从而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呢?我从以下三方面进行与大家进行探讨:

一、精彩的导入设计,吸引学生的眼球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使整个教学进行得和谐自然,犹如“春色初展,鲜花含露,叫人钟情。是的,好的导入,就像戏剧中的“序幕”,能立刻抓住观众的心,让人禁不住想深究一番;好的导入,也就像乐曲中的“引子”,总能给人带来一些令人回味的东西,引人深思,给人遐想。设计一个成功的课堂开头,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有这样一个案例:有位教师在上三年级体育课《障碍跑》的时候,手指向放置在场地上的障碍器材,对学生说:“今天,我们就来当一次红军,再走一回长征路。”三年级的很多学生对“红军、长征”这离他们生活很遥远的事物没有亲切感,对场地上的障碍器材也没有想象的欲望。这样为导入而导入,导入在这里只是个虚设的过场。如果教师能先铺设一个红军长征的小故事,并伴以一段有风声、雨声、枪声及诗歌:“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音乐,将分别障碍物布置在画上雪山、草地等图案的区域,从视觉、听觉、感觉上让学生对“红军、长征”这些离他们生活很遥远的事物产生亲切感和探究欲望。这样的导入,有血有肉,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选择正确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参与教学活动

精彩正确的教学方法也是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兴趣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应根据教学任务、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较佳的方法进行教学。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师要善于选择方法,创造性加以运用,力求使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方法本身无所谓好坏,但不同的方法有不同的使用范围,教师上课运用的方法要与教学情境相适合,让学生的注意力进入到课堂中来,才能提高教学的效率。

例如,一年级体育课面对的是天真幼稚的小朋友,机械式的传授知识根本不可能吸引他们的学习兴趣,所以在一年级的体育课时,应多用情景式教学,用故事、场景穿插在教学内容中。一年级障碍跑这节课的内容可以设计成小动物游森林的故事情景。障碍物被设计成了小溪、小山洞等,学生分成小猴队、小象队等。学生在课堂上玩得开心,学得用心。而在面对五年级的学生时,情景式教学起的作用已经不大了,他们更希望的是表现自己,在上五年级体育课时,尽量加入一些展示、竞赛活动,让学生的能力得以展示,在各种各样的活动中体会成就感。如50米加速跑这个教学内容,不光可进行比谁起跑快、比谁跑得动作正确,还能进行比谁起跑得快。通过多种比赛、展示来给予学生满足感、成就感,来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三、合理设计课堂常规教学内容,是促进有效课堂教学的保障

古人云:“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体育课堂之所以需要常规,是因为有三四十个甚至更多的人在操场上一起学习,一节课只有40分钟,有明确的教学任务需要完成,再好教学设计,再吸引人的教学内容,再效的教学方法,没有课堂常规作为保障,一切都是无效的、空谈的。

现在的小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尤其好动、自控能力较差。宽松的、无序的课堂往往会使孩子养成不良的习惯,体育课堂不是让孩子们在操场上无序、混乱的自由驰骋。

学生们一到体育课就特别的放松,因为不用象上数学、语文课那样规规矩矩地坐在教室里。但是放松不等于懒散、无纪律。每堂课都需要在有序的纪律下进行。课堂常规的教学设计重点在于合理安排学生的站、坐、行、排队、分组、有序地进行练习这些方面教学内容。

可以把体育课堂常规的训练内容放在音乐中进行,让学生在浓浓的音乐氛围中轻松愉快的、有秩序地完成相关动作。如:听音乐进操场、整队,听音乐踏步,听音乐慢跑、做操等,用音乐提示学生注意力集中。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可设计一个“擂台比赛”环节,上来擂台赛的同学都可获得小奖品,但想拥有示范、表演机会是有条件的,发言踊跃、练习投入,积极参与体育活动,遵守课堂纪律或受老师表扬的同学才可以上来展示、表演。孩子们渴望参与活动,所以每个人都会把注意力投入到课堂中,自主地遵守课堂常规。

八年级语文课堂教学反思 篇6

十几年来,我的语文课总能给学生以不同的感觉,我的课对传统的课来说其实不能说是课,因为课堂上我喜欢瞎扯,说这说那,东拉四扯,海阔天空,信马无疆,扯到哪儿算哪儿,评课者是很感冒的,谆谆教导我,不能脚踩西瓜皮,溜到哪里算哪里,放开教学,就是要放得开,为什么要收回来呢?其实收不回来是也没有关系的,学生其实在我瞎扯时是最认真的时候,也就是教学效果最佳的时候,他们听着听着,就流哈拉子,一不留神,就下课了。

让自己那充满智慧的语言、灵动的语言、个性的语言、幽默的语言、甚至是勇敢的语言,更甚至那些语惊人倒的语言,全都犹如钉子般一个一个地钉进学生的心里,一翻学生作文,写下的.全是我慷慨激昂的气势,看到这样的作文,如果我改的卷子,我还有什么理由不给高分呢?所以学生总是对我的课充满着期待,希望我带他们到处神游,好不快活。自己的肚皮“吃”得饱饱的,并富有全面的营养,然后,“大腹便便”地走上课堂。

一番神聊海侃,学生就得要领,就得新知,就解学生心中之惑,使难点疑点就通通变成亮点,真是事半功倍,挣得满堂悦色。

抓住课堂,促进有效课堂教学发展(八年级教学论文) 篇7

Unit 4 Lesson 22 Part 1 Learn to say and Part 2 try to use

二、教学目标

1. 学生通过课件呈现、图片展示、对话交流等形式达到能听、说、读并正确书写season, spring, summer, autumn, winter。

2. 学生通过完成一定语境下的交际任务, 理解并运用What’s your favorite season?I like…学生通过阅读对话, 并通过教师提供、创设的语境进一步理解、强化所学句型, 达到能够运用的目的。通过用英语表达自己喜爱的季节及活动, 体验到学英语有用, 从而增强学习兴趣。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单词卡片、录音机。

四、教学过程

Step 1:Warming-up

1. 师生以small talk的形式引入新课。

T: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

S1:It’s cool today./It’s cold today.

T:Yes, it’s cool/a little cold today.You see, autumn is coming.I like autumn.It’s cool, the sun is shining, the leaves are turning yellow and red.It looks like a beautiful picture.

【设计意图】以师生间关于天气的small talk导入本课。“在语言课堂上, 教师话语起着双重作用, ”它不仅是教师组织和实施课堂教学使用的语言, 而且是学生学习的过程和内容。教师和学生通过话语进行的互动过程就是他们使用语言的学习过程。在互动过程中使用的语言也是他们的学习内容。本节课教师在开篇就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谈论天气的语境, 学生在这一语境使用所学语言, 使所学语言有输出渠道。同时, 我们还要看到教师的话语本身就携带了信息的输入语。值得一提的是:师生问候应尽量以一种轻松、谈话式的方式进行, 要使学生觉得每一次和教师问候的过程就是和老师进行有意义交流的过程, 是真正的问候, 而不是毫无意义的例行公事。师生间轻松、愉悦的、给学生平等对话感的问候交流便于师生以良好的精神状态进入课堂。

Step 2:Presentation 1

Guessing game呈现新知识

(1) 整体呈现四季图片

T:There are four seasons in a year (Season在图片中出现) .Now let’s have a game.Look and guess!Whatseason is it?

【设计意图】图片及教师的语言为目标词汇设计了一个合理的语境, 使词汇的意思不言而喻。在以建构意义为目的的互动中, 教师和学生的话语应主要关注语言的意义, 而不是语言的形式, 以免师生之间的意义交流被割裂。在这里不必刻意机械操练season。

(2) 先部分后整体形式呈现

第一幅图片呈现春天的景象。

先让学生看到图片的一个碎片, 根据碎片猜测整幅图片表现的是什么季节。学生猜测后呈现整幅图片, 突出呈现spring, 然后以文字说明春天的景象及在春天可以进行的典型活动。

【设计意图】游戏竞猜的方式激起学生参与的欲望,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 我们在设计游戏竞猜活动时也应力求创新。这里设计了碎片还原的方式。图片中的文字既是学生学过的这一单元前几课中出现的内容, 又是这一课中复现的需要学生运用的主要内容, 同时也为学生理解词汇、丰富语言提供了语境, 增加了语言输入的量。

(3) 整幅图片模糊呈现, 没有一点提示。

第二幅图片呈现夏天的景象。学生猜测后根据第一幅图片的文字说明进行描述。

(4) 碎片呈现

第三幅图片呈现秋天的景象。这次碎片呈现与第一幅不同的是先呈现人物。

(5) 模糊呈现

第四幅图片呈现冬天的景象, 孩子们在堆雪人。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游戏竞猜环节的设计, 为学生创设一个意义相对完整的互动活动, 学生在这个活动中对5个目标词汇有了整体感知和理解。因为这5个词汇对学生来说并不难, 所以建议在这个过程中不进行割裂意义的单词拼读及机械操练练习。

教师有意识地带有感情色彩地描述各个季节的景象, 一方面让新语言反复呈现, 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器官, 同时, 将图与文字、语言同时呈现, 目的是在词与景象间建立联系, 刺激学生的感官, 使学生的感觉器官对新词有了深刻的印象, 刺激他们积极记忆。同时语言、图画的呈现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英语思维。

Step 3:Presentation 2

意义交流呈现新句型。

T:I like autumn.It’s very beautiful.I can pick up fruits.I can climb mountains.What’s your favorite season?

S1:I like…

T:Why?

(教师与某一学生直接交流。经过前面的铺垫, 基础好一些的学生已完全能够理解并与教师进行交流。)

【设计意图】这里教师与学生进行的是真实交流。我们强调在英语课堂上教师的话语要具有真实性, 不是假交流。这里教师将新句型以与学生会话似的方式呈现, 一是将新句型在语境中呈现, 同时也是在尽量引导学生说话。教师课堂话语的使用方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参与程度。有学者认为, 语言课堂的教学过程应该是一种会话似的交流。在互动似的话语交流过程中建构语言知识, 而不是由教师传授给学生。这种建构的知识更易被学生理解记忆。

Step 4:Presentation 3

活动调查使用新句型

学生以调查访问的形式采访其他同学并完成调查表。

【设设计计意意图图】这个环节的设计旨在为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语境, 使学生能够在真实的语境中说英语、做事情。

设计问题情境引入课文:

1.课件呈现课文情境及两个阅读问题。

2. 学生带着问题听录音, 初步感知课文。

3. 学生跟读、自读, 熟悉课文, 提出自己的两个问题。

4. 回答问题, 深入理解课文。

【设计意图】教材中的语篇本身就为教与学提供了最好的语境, 充分利用它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语篇阅读教学的重点不是操练句型、讲解语法、汉英互译, 而在于教给学生阅读技巧, 习得自主阅读能力。新的语篇教学理念要求教师改变角色, 成为引导者, 引发学生思考, 给学生自主提问的机会。

五、评析

教师话语在英语课堂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方面它是教师组织和实施教学使用的语言, 是教学工具;另一方面, 它又是学生学习的过程和内容。在学生语言发展的初级阶段, 它是学生最重要的语言输入。作为英语教师, 在课堂上, 要注意自己话语内容的真实性, 让学生接触和学习现实中使用的语言, 为真实交际做准备, 同时让学生感觉到所学语言就是生活中真正使用的语言, 让他们觉得学英语有用;还要注意话语的互动性, 具有互动性的话语能够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 有助于知识建构并建立起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

七、八年级英语课堂教学建议 篇8

1.制订学案时,必须深钻教材、根据课标要求,认真研究目录,确定每单元的学习目标和任务。课时目标的确定要细化、具体化,最多三个目标。

2.预习最好放在课内前五到十分钟进行,并在教师的指导下预习。

3.学生的对话展示必须在熟练掌握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进行,鼓励学生脱离课本表演。展示中学生们的点评至关重要,但是教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要及时纠正,对学生的表现要及时评价和鼓励。

4.课堂上尽可能多地给学生创造上黑板写单词、句子、短文的机会,使他们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5.编写训练题时仅仅考察当堂所学内容即可,不必编成单元测试题。

每周坚持做到以下几点:

要求汇总每单元的单词、词组、重点句型并要求听写。

坚持每周精讲一道完型填空或阅读训练题。

坚持每周做一道补全对话题。(课本对话及听力材料的挖句练习)。

抓住课堂,促进有效课堂教学发展(八年级教学论文) 篇9

(2009——2010学第二学期)

为增强教育教学的时效性和规范性,深化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确保本学期课堂教学工作顺利实施,制定本计划:

教育教学目标一、三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初步认识物质的属性及结构等内容,了解物体的尺度等内容,初步认识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2.初步认识机械运动等自然界常见的运动和相互作用,了解这些知识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3.初步认识能量、机械能、内能等内容。初步认识能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4.初步了解物理学及其相关技术产生的一些历史背景,能意识到科学发展历程的艰辛与曲折,知道物理学不仅指物理知识,而且还包含科学研究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5.具有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会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和测量工具,能测量一些基本的物理量。

6.会记录实验数据,知道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会用科学术语、简单图表等描述实验结果。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物理现象的主要特征。有初步的观察能力。

2.能在观察物理现象或物理学习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有初步的提出问题的能力。

3.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学习拟订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能利用不同渠道收集信息。有初步的信息收集能力。

4.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初步认识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学习信息处理方法,有对信息的有效性作出判断的意识。有初步的信息处理能力。

5.学习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去解释某些具体问题。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6.能书面或口头表述自己的观点,初步具有评估和听取反馈意见的意识。有初步的信息交流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对大自然有亲近、热爱、和谐相处的情感。

2.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勇于探究日常用品或新器件中的物理学原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调查等科学实践活动。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能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喜悦。

4.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不迷信权威,具有判断大众传媒是否符合科学规律的初步意识。

5.有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人交流的愿望,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也勇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错误观点。

6.初步认识科学及其相关技术对于社会发展、自然环境及人类生活的影响。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能在个人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所贡献。

7.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有理想,有抱负,热爱祖国,有振兴中华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二、本学期对科学探究能力的基本要求

(一)分析与论证

1.能初步描述实验数据或有关信息。

2.能对收集的信息进行简单的比较。

3.能进行简单的因果推理。

4.经历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科学规律的过程。

5.尝试对探究结果进行描述和解释。

6.认识分析论证在科学探究中是必不可少的。

(二)评 估

1.有评估探究过程和探究结果的意识。

2.能注意假设与探究结果间的差异。

3.能注意探究活动中未解决的矛盾,发现新的问题。

4.尝试改进探究方案。

5.有从评估中吸取经验教训的意识。

6.认识评估对科学探究的意义。

(三)交流与合作

1.能写出简单的探究报告。

2.有准确表达自己观点的意识。

3.在合作中注意既坚持原则又尊重他人。

4.能思考别人的意见,改进自己的探究方案。

5.有团队精神。

6.认识科学探究中必须有合作精神。

三、本学期对科学内容的要求

物质部分

(二)物质的属性内容标准

(1)能描述物质的一些属性。尝试将这些属性与日常生活中物质的用途联系起来。

(2)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3)通过实验理解密度的概念。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4)了解物质的属性对科技进步的影响。

(三)物质的结构与物体的尺度内容标准

(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

(2)了解原子的核式模型。了解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并认识这种探索将不断深入。

(3)大致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并认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

(4)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的了解。

运动和相互作用部分

(二)机械运动和力内容标准

(5)通过实验探究,学会使用简单机械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

(6)通过实验探究,学习压强的概念。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了解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

(7)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浮力。知道物体浮沉的条件。经历探究浮力大小的过程。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8)通过实验探究,初步了解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能量部分

(一)能量、能量的转化和转移内容标准

(1)通过实例了解能量及其存在的不同形式。能简单描述各种各样的能量和我们生活的关系。

(2)通过实例认识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互相转化。

(3)结合实例认识功的概念。知道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或转移的过程。

(4)结合实例理解功率的概念。了解功率在实际中的应用。

(二)机械能内容标准

(1)能用实例说明物体的动能和势能以及它们的转化。能用实例说明机械能和其他形式的能的转化。

(2)知道机械功的概念和功率的概念。能用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解释机械功的含义。

(3)理解机械效率。

(4)了解机械使用的历史发展过程。认识机械的使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三)内能内容标准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并能用其解释某些热现象。

(2)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实施方案

一、加强科学探究的教学

科学探究应贯穿于物理教学中的各环节,本学期的科学探究课题:§7.3物质的密度,§8.2液体的压强,§9.1杠杆的平衡条件。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学探究

鼓励学生积极动手、动脑,通过自主探究、组内合作探究等方式,学习物理概念和规律,体验学习物理的乐趣,在探究过程中,要注意帮助学生克服懒惰、怕麻烦的心理,对探究活动中的困难给与具体的指导。尽量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愉悦,尽量避免因探究失败产生的消极心理。

2.使学生养成对所做工作进行评估的习惯

评估是科学探究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往往不被师生重视,很多学生不知道怎样进行评估,本学期在强调评估重要性的同时,结合§9.1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这节课对学生给出具体的评估方法。

3.重视探究中的交流与合作

本学期继续实施分组合作,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按每组4人分组,平时注意发挥每个学生在探究中的作用,尽量避免有少数学生包办代替的现象,尽量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均等的全面联系,充分体现工作中的分工与合作,培养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

二、帮助学生树立自主学习的意识,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充分利用学案使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

三、加强课堂教学与日常生活、技术应用及学科渗透的联系

课堂教学的实施要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落实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新课程理念,对于微观世界和天体宇宙部分的教学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挂图,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以加深学生的印象。

四、教学进度

抓住课堂,促进有效课堂教学发展(八年级教学论文) 篇10

一、宜人的教学语言———有效教学的肥沃土壤

教师向学生传授文化知识、启迪学生思维、陶冶学生情操、进行思想教育的最重要的工具就是语言。教师形象、生动、精练、幽默、富有启发性的教学语言,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一旦学生有了正确的学习动机,求知欲望就会非常强烈,且注意力容易集中,也能有韧性坚持探索下去,在探索中勇敢地克服种种困难。笔者以为,教学语言的有效性首先体现在语言充满了情感,富有节奏感,是为师者在对教材的思想内容深刻体会后发自内心的饱含热情的真情实感。当然,教学语言的情感也不能太随性,也绝不能给人矫揉造作的感觉,而是一定要依据教材的内容,以情动人的效果才能达成。为了更好地吸引学生,将他们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节奏的快慢得当、轻重有度、张弛适宜都是相当关键的,恰到好处的节奏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笔者以为,教学语言的有效性还应体现在含蓄幽默、耐人寻味上,语言的含而不露,把学生的思路打开而不急于告诉他们结论,不把本意全盘托出而对其进行烘托和暗示,让学生思而得之。在保证课堂庄重严肃、科学规范的前提下,将一些颇具情趣的短小故事、幽默逗人的比喻、发人深省的典故等适时插入,讲授也就格外具有启发性。如笔者在教学“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这一知识点时,通过用“补铁、补血、效果好,朴血口服液!”“健康的体魄,来源于‘碘碘’滴滴”“用心的妈妈会用‘锌’”等这些学生在电视中常见的广告激趣引题。可见,教师的教学语言的精妙得当能启发学生运用自己的知识、经验和想象力去丰富和补充教学内容。它好似宜人的春风,拂得学生心智激荡,乐得学生学而不倦。

二、自主建构式———有效教学的绿色通道

课程改革中,我们提倡激励学生个体的自主学习,促使他们自主参与,给学生腾出自主学习的空间,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张扬。笔者以为,自主学习主要表现在学生的主动建构,这是一种高品质的有效学习。生物学的有些知识并非一定要通过教师的讲授才能习得,可以将学生置身于一定的情景中,再借助其已有的学习经验并通过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加上对必要的学习资料的利用,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这就真正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学新理念,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自主体验、自主探究、自主实践的品质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了,其间,教师作为学生建构知识的设计者、支持者和促进者,也是不可或缺的。如对“生态系统的类型和结构”这一知识的教学,往年的教学经验提醒自己,用教师介绍为主的教学方式,学生往往表现出一副淡漠的状态,通过课后与学生的沟通,了解到学生对这部分知识有过大致的了解。基于此,笔者果断地对本节内容的教学做了调整,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原则,以学生自主建构的方法来实施学习。笔者将生态系统的类型和结构的知识主线和提纲要求清晰地列了出来,并提出了一些问题来创设情境,学生通过自己看书,看教师提供的多媒体课件和素材等自主探究的方式,自主建构本节知识,将知识结构整理出来,最后让学生交流学习心得,达成共识,使学生进一步深化和提高此部分知识。

三、优化教学方式———有效教学的有力保障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力保障是有效的教学方式,教学方式的优化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效果。传统的教学手段,一般总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学生要靠强制性的记忆习得知识,渐渐地学生会觉得学习内容与自己的实际生活偏离甚远,尤其是那些烦琐、复杂的内容,单一化、教条化,缺少生动性、趣味性、灵活性的呈现方式,学生只是在被动地接受,很难做到自主探究。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开始关注教学方式的选择,我们一致认为要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要为学生的认知能力,学生的理解水平,学生的智力发展层次等做多方面的综合考虑。教师要结合自身的特长和教学风格,认真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教学方式,实现教学资源的最优化组合。如笔者在教学“细胞增殖”这一知识点时,对于细胞不能无限增大的原因和细胞的增殖方式这两部分内容,笔者分别用采取了不同的教学方法。在讲述细胞不能无限增大的原因时,笔者首先进行了演示实验,让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预测,之后请学生上台观察实验现象,并完成教材中的表格统计,学生通过分组讨论,推选了代表将讨论结果进行阐述,最后由笔者对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限制了细胞长大这个结论进行了总结。在教学过程中,对讲述法、演示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进行了有效综合,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探究过程中,他们兴致高涨,在润物无声中对这个结论达成了共识;而在教学细胞有丝分裂时,由于细胞分裂的微观化、抽象化,学生对此也没有相关的概念和印象,此时仅以书本上的图形作为资源是不够的。于是,笔者充分利用了多媒体的优势,将细胞分裂的动态变化过程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并辅以相关的讲解,效果出奇的好。

四、评价多元化———有效教学的催化剂

多元化发展的社会,学生也在渴求着多元化的评价。他们对教师的评价是相当敏感的,只有让他们感到评价是发自老师肺腑的,才更容易浸润他们的心。我们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对他们多进行鼓励性的评价,这样能将他们智慧的火花点燃,让他们增强学习好生物的自信心。多元化评价坚持发展性评价的原则,以生为本,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有利氛围,从而使评价成为激励和引导师生发展的手段。我们在评价的过程要特别注重措辞,多用激励性的语言。表扬和奖励不在于频率的高低,质量更为关键。它取决于时间和方式的恰当与否,过犹不及,过分、过于夸张的奖励反而会降低内在动机;教师表扬的频率与学生的学习收获不是所有的时候能成正比的,某些时候反而会变得无足轻重,适得其反;此外,学生的个性不同,就存在着不同的内在动机系统,因此激励性方式的采用也应因人而异。学生首先是人,是一个社会中的人,他们的发展也是多元化的,而只有我们的评价多元化了,我们的学生才更加渴望老师的了解,而教师,才能扣准他们的思维,利用好他们思想上的积极点,评价也就显得积极和有效起来。

总之,构建有效课堂是值得生物教师研究的问题。我们必须通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使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这三大领域得以全面充分的发展,将学科的价值定位在完整的人的发展上。有效课堂是课堂教学的生命,也是教育研究的永恒主题。作为一线教师,我们都应以积极的姿态践行、提升、总结,从而让高中生物教学呈现一副欣欣向荣的景象。

摘要:伴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改革也迎来了春风,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笔者以为,我们可以通过有效课堂的构建,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这才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核心价值。

抓住课堂,促进有效课堂教学发展(八年级教学论文) 篇11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和学校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队伍水平的高低,有什么样的教师队伍就有什么样的教育水平和教育质量。从这个意义上说,要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显得十分重要

一、让教师专业发展成为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石

1.更新教师教育观念,用新理念转化自己教学行为

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学校教育以学生发展为本,学生的发展是第一要务。学校的发展依赖于师生的发展。如果说教师发展是学校发展的基础,那么学生发展就是学校发展的目的。教师发展的土壤在课堂,那么追求课堂教学实践的有效性将成为教师的立业之基、立身之本、立功之地。没有有效的课堂教学实践的教师在未来社会将难以为计。同理,学生要健康发展,也依赖于有效的课堂教学实践,无效的或说是低效的学习将会有碍于学生发展甚至贻误其终身。

教师应将新的教学理念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这是教师的追求。课堂教学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阵地,需要创设一个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作用的教学氛围,以利于师生共同进行知识的发现、成果的分享;让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上得到积极发挥。首先,教师必须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要改变自己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积极改革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要充分尊重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地去想、去说、去思、去做,积极地为学生学习过程中闪现的创新思维的火花提供“阳光”、“空气”和“水”。

其次,教师要丰富课堂师生的互动关系,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建立双向的、多向的互动关系。学生提出问题、相互讨论、合作交流;教师认真倾听,适时引发质疑、主动与学生合作。课堂氛围和谐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热情会不断激发。

再次,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全方位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个性的差异,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促进学生共同发展。

2、细化教学环节,优化教学流程管理,创设良好教师专业发展环境

教师备课力求做到细和实,要备课标、备教材、备重点、备难点、备方法、备学生、备媒体(包括板书)、备练习、备测试。所备内容要有针对性,既要有预设性又要有扩展性和生成性。讲课要引入巧妙,讲解精当,练习合宜,反馈积极,总结系统规范,板书工整清晰,多媒体实用恰当,学生上课状态良好,积极思维,全面动脑动手,认真记录笔记。

对教学过程明确要求,新课讲授一般遵循:第一环节5分钟,导入新课,集中学生注意力,振作学生精神,复习旧知识,创设科学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激发学生兴趣;第二环节15分钟,讲授新课内容,“学生能讲的让学生讲,学生能做的让学生做”,教师主要带领学生一起探究问题。教师点拨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对重点强调充分,对难点巧妙突破,列举例题举一反三,扫清学生理解上的障碍,引导学生探究、思考、分析、记忆和理解;第三个环节10分钟,思考、消化、训练,学生解决问题,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提疑解疑,了解学生反应,把握教学效果;第四个环节5分钟,展示学习成果,实践问题,让学生谈解题思路、解题方法,了解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师进行指导和补充;第五个环节5分钟,总结归纳,教师对学生掌握的方法加以总结,补充新的更好的方法,提升认知规律和解题技巧,提示下节学习内容、布置作业。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力争做到知识的当堂消化,向40分钟要效。课后可以通过作业或复习进一步提高。

3、建立教学反思制度,使教师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

教师的成长过程中离不开教学反思这一重要环节。教学反思的真谛就在于教师要敢于怀疑自己,敢于和善于突破、超越自我,不断地向高层次迈进。要努力从这几个方面进行反思:(1)把自己作为学生来反思自己的教学;(2)通过同行中的榜样教师来反思;(3)通过教师对自己教学的回顾进行反思,如写教后反思、阶段教学回顾等;(4)通过学生家长的反应反思自己的教学。具体可以对一堂课乃至一堂课中的每一环节的安排,都应进行教学反思,用一个简单的问题表达就是:“我做了什么?为什么这么做?”教师的教学行为要有理论的支撑,不应是盲目的形式的追求。这样做效果不错,为什么不错?要思考、要总结、要提升、要推广;这样做效果不好,为什么不好?要思考、要寻根、要论证、要改进。教学反思制度的建立,使教师时时留心辨别教学问题,主动积极地吸纳别人的成功经验,教师的课堂有效教学水平得到不断提升。

4、制订教师个人发展规划,明确教师自我发展方向

在知识经济时代,教师仅仅能恪守职责、有崇高的事业心已经不够了,时代呼唤具有更多专业特长的专家型的优秀教师。教师职业的专业化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是教师教育发展的方向。今天,教师工作的内涵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任何一个国家的教育改革都包含许多方面,如教育体制的改革、课程的改革、教育观念的转变等。这些改革最终都要落实到教师的身上。教师的工作越来越成为高度复杂的创造性工作,成为具有独特职业特点的不可替代的专业化活动。新课程更需要专业成长的新型教师。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受建构主义心理学的影响,这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有充分体现。建构主义心理学对新课改中课程目标的变化、课程内容的选择、课程结构的调整、课程实施的变革和评价体系的改革等发挥了重大作用。建构主义的知识观、教学观、学习观等理论中虽然不失过激的看法,但它给传统的教育以有力的冲击,也给我国的基础教育新课改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在提倡“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当代,建构主义理论无疑会对新一代人才的培养大有裨益。

帮助教师树立职业生涯意识,建立清晰的个人发展规划,是一项十分有价值的工作。要指导每位教师制定一份《教师个人发展规划》,学校领导帮助教师确立自己的优势发展区,确立教师长期、中期和近期目标以及围绕这些目标而制订的具体措施。学校教科室或教务处要对教师制订的规划认真评估,力求做到“度身定制”;各个教研组也应该以“教师个人发展规划”为主线形成系列主题教研活动,使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时刻遵循自己的专业发展目标、计划、途径、付诸实施,成为自身专业发展的主人。

目前,教师的专业素质若要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跟上时代的步伐,必须加强以下几个方面:

1、丰富教师的专业知识,优化教师的知识结构。一个适应新时代的教师首先必须具有扎实系统的学科专业知识,同时还要掌握并强化条件性知识,包括当代教育心理学知识、课程与课堂教学知识、课堂与班级管理知识、教育环境与教育技术知识、教育科学知识和教育研究知识等等,并了解教育教学的最新成就、最新水平及未来发展趋势。

2、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我国的教育已从传播知识为主转向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主动获取和应用知识的能力、独立分析与思考问题的能力这样的主导方向。因此必须要培养教师的专业能力,包括通用能力(沟通表达能力、人际关系能力、获取信息能力、自学能力、运用技术能力)、心理辅导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个案分析能力、创新思维能力、整合能力等等。

3、培养教师的专业精神。教师要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增强职业责任感,提高教书育人的工作积极性,热爱学生,乐于教学,愿为教育事业奉献一切。

二、让校本研修成为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平台

通过校本研修将教师的专业发展和课堂教学有效性实践研究紧密结合起来,促使教师成为学习型、研究型、反思型的教师,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供厚实的师资保障。

要重视优化教师队伍,加大对骨干教师的培养力度,发挥骨干的示范作用,鼓励教师发展特长。培养一支乐于奉献、积极进取、勇于创新、善于合作、全面发展的高质量的师资队伍,形成“立足现实、有所作为、突破重点、有新作为”的发展思路,以促进教师队伍持续、有序的发展。

1.重视专家引领,突破教师发展瓶颈

应当充分依托校内骨干教师和校外专家的人力资源优势,使学校师资培训、师资队伍建设走上快车道。通过专家和骨干教师的指导和讲学,使学校教师接受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技能的培训,拓宽任职教师的培训渠道和专业视野;通过教研组骨干教师和外聘专家“传、帮、带”,使学科教师接受有效的校本研修培训,培养一批有实力的骨干教师。

在校本研修过程中,尝试建立对话交流制度,不定期邀请有关专家和教研人员、本地或外地的优秀教师和本校教师就教育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展开互相对话、深度会谈、专题研讨,实现信息交换、经验共享。以促使培训工作有效开展。2.完善实施“合作共营”校本研修活动,促进教师合作发展

如何有效的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核心来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应该在全面、客观地分析校情后,尝试建立同伴互助的专业机制——合作共营小组,使之成为教师进行专业对话、提升专业素养和教学效能的一种形式,搭建教师充分展示自我的平台。

3.开展实践性研修活动,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提升

(1)建立以年级备课组为基本单位的研修小组,主要完成以下任务:第一,沟通、交流及分享各种学习资源;第二,共同开发课程资源;第三,组内开展教学研讨活动。

以年级组为单位建立的教师研修小组要努力实现以老带新,以新促老之目的。

(2)开展课例研究,基本环节为“课前设计——课堂观摩——课后研讨”。

上一篇:2022寒假读《繁星春水》感想作文下一篇:品社课认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