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特教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评价创新

2024-10-19

促进特教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评价创新(共4篇)

促进特教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评价创新 篇1

如果促进特教教师专业发展的评价创新

重庆市綦江区特殊教育学校

李丽丽

教师成长关系着学校和学生的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一直是学校建设的重要问题。由于特殊教育学校教育对象的特殊性,也就促成了特殊教育学校教师需要不断地加强学习、培训、研究。为了把我校打造成重庆市一流的特殊教育学校,提高我校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我校开展了特殊教育校本培训研究,不断的派老师到北京、上海、南京等特殊教育专业知识培训,让教师们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成长和发展的规律,逐步认识到校本研究在教师专业发展上的作用,并通过校本研究推进我校教师的专业发展,向培养专家型教师方向发展。但教师专业发展与评价的导向是密不可分的,教师专业发展的成败需要我们的评价不断创新。评价的准则规定我们评什么与不评什么。教师专业发展应与其评价准则是相一致的。从专业伦理与专业精神、专业的能力、学科专业和通识文化知识、研究意识和能力等方面,采用自主参与、质的评价、标准相对、过程互动等方法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教师专业发展评价所需要的。

创新的重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它对于一个民族来说,是一种不竭的动力;它对于一个教师来说,也是如此。教师要发展,需要评价创新;只有不断创新评价标准,教师才能更快、更好、更有效地发展。一名合格的教师,一名优秀的教师标准是什么?对此,一个科学的高信度的评价体系尚未建立.在现行的学校管理中更多的还是凭借印象和感情,或是班级管理和学生成绩等零乱的数据及表象,拼凑成一个完整的教师形象。当然不可否认这些经验的东西有其正确的一面,但也时时会有一些假象混淆视听。教师评价标准是有效管理教师队伍乃至教师全面地管理和发展自己的理论依据,今天我们就此问题做一些分析和探讨。

教师专业发展评价的创新是以促进教师专业能力不断发展为目的的过程性评价,它要求教师根据学校规划、教师发展计划以及学生发展的需求,使不同层次的教师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发展;教师专业发展评价的创新要充分尊重教师的主体地位,挖掘教师自身发展的潜能,开拓发展时空,发挥教师发展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教师自我反思、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能力。教师专业发展评价的创新改变以往只注重横向比较的评价方式,要注重教师自身发展的纵向比较,鼓励教师在不同阶段,不同基础的情况都能不断获取成功的体验,以形成自我发展的动力。

一、评价的内容创新

既然是创新评价,那么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评价就不能单单针对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自身素质来进行评价,创新要求评价需要从教师各个方面来评价,其中包括:

1、教师道德品质,2、师德修养,3、专业学识理论学习,4、进修培训情况,5、教育教学情况,6、教科研情况,7、反思性教学情况,8、教科研情况等。作为特殊教育教师,我认为除了以上评价内容,我认为更重要的是教师对待学生的情况是更为重要的评价方式,因为一个教师再优秀,但对自己的学生没有爱、没有关心,那评价就无从谈起。

二、评价的方式创新

首先评价需要创新,我认为评价应从多方面进行评价,而不是一味的以听取他人评价为主,主要可分为自我评价、学生和家长的评价、同事的评价、学校管理工作者的评价。

(一)、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可采取多种方法。

1、教师可以按照评价内容通过写自我反思的形式来评价。

2、学校可根据评价内容设计有利于教师全面发展的有关表格、数据让教师自我评价;

3、也可通过写教学日记、阶段性工作总结等方式进行评价。总之在自我评价中,学校要从多方面给予指导和鼓励,并加强自我评价工作的管理,防止自我评价过程中因过高或过低评价影响工作情绪的不良现象发生。

(二)、学生和家长评价

采取每学年两次的阳光活动月的形式让学生家长直接参与教师教师评价,让家长、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直接对每位教师的课堂教学做出自己的评价,还将家长请进课堂,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价。通过家长、学生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的评价。在“很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中选择自己认为合适的项目进行勾画,并折算成分数进行评价,同时对教师教学工作提高意见和建议。

学生和家长参与评价的方法还可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的方式进行,来收集学生、家长对教师日常教学的评价意见。

(三)、同事评价

评价的目的在于发现评价对象的优点和不足,以便取长补短、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在本教研组中开展参与式评课,在听课的过程中用评价标准衡量评对象的课堂教学,肯定优点,明确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形成个人对本节课教学的看法,并适时与评价对象交换意见,提高教研水平的同时促进教师自身的发展。

同事评价方法要灵活多样,但要把握一个原则,评价必须是以调动积极性促进专业发展为目的,切忌在评价中相互闹矛盾。为了真正做出客观、合理、有价值的评价,评价结果不应直接与教师的各种利益和名誉挂钩,避免教师间的摩擦或矛盾。

(四)、学校或管理者对教师的评价

学校领导对教师的教研课、学校优质课比赛,及时进时听课评课,收集教师课堂教学信息,根据评价体系,对学校的每一位教师作出恰当的评价,作为期末评价量化的依据,并从这中不断发现人才,为优秀教师搭建发展的平台,促进其向更高水平发展,同时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建设学校的骨干教师队伍。

三、评价应处理好几个关系 1.主观评价与客观评价相结合

一个人只有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才能进行自我教育,不断完善、提高自己。教师在日常工作中,与学生、家长、社会以及整个教师群体都有着广泛密切的联系和接触。在教师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在通过互评,使主客体双方意见得以沟通,逐步形成一致的价值取向。评价的过程就是教师思考判断、学习提高的过程,通过这一过程让教师学会自省,学会自我调节,学会自信。而客观评价过程,又是教师深化认识,学会理解,学会认同,学会修正,学会恰当评价的学习过程、提高过程。

2.常规性评价与阶段性评价相结合

常规性评价是一种过程评价,我们在教学评价方面的做法是每月由教研组、课题组评价一次,教导处、教研室不定时进行抽查,发现典型及时给予表扬,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相应的对此。

阶段性评价是一种总结性评价,我校在每学期期末进行。对教师学期或学年的工作进性考核评价,注重绩效与自我发展评价,同时进行教师自身素质、教育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反思能力和工作绩效的考核。

3.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

管理者在对教师实施评价时,不能简单化。我们在评价过程弄,能量化的则量化,不能量化的则加以描述性分析,为教师提供自我价值的机会和空间,满足教师的成就感。

4.教学流程管理评价与教师自我发展评价相结合。教学流程评价是指对教师的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考查等进行考核评价。而教师自我发展评价,主要指教育科研、学习现代教育技术、进修培训等情况,起到较好的评价导向作用。

总之,评价的不断创新能够使教师不断成长,教师的不断成长能够使学生更加的强大,学生的强大更够使学校更加的完美。我们都会努力为把我校建设成为重庆市一流的特殊教育学校。

促进特教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评价创新 篇2

关键词:校本研训,特教教师,专业成长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时代的发展, 对教师的要求似乎发生了质的变化, 不再单纯追求具备相应的合格学历, 也不再单纯追求所谓的“高学历”, 而比较多地要求教师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 学校也不仅仅成为培养学生的场所, 更是教师走向专业化的舞台。那么, 一所学校要向更高层次发展, 真正实施个性化教育, 必须实现教师本体的发展, 扎扎实实地解决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问题。教师专业化对于教师、学校来说, 既是机遇, 也是挑战, 是教师、学校今天赖以生存和未来进一步发展的迫切需要。

我校是一所办学条件较高的综合型特殊教育学校, 迁址新建后, 随着学校的发展, 知名度逐步提高, 学校硬件条件在逐步改善, 那么如何充分发挥“教师”这一软件的作用,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成为我校教学管理工作研究探索的课题, 是在“大浪淘沙”中遗弃, 还是在“凤凰涅磐”中永生, 这是对每一名特教教师的严峻考验。本文从学校的实际出发, 从教师专业发展状况的原因分析和具体做法两个方面入手, 探讨如何通过校本研训使教师获得主动学习和不断自我发展的能力, 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二、特教教师专业发展缓慢的原因分析

特殊教育学校教师专业发展体现的不充分, 有特教教师本人自身的原因, 但更多的是特教学校特殊环境的负面影响, 造成与普校教师相比, 特校的教师专业成长较慢。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特教相对封闭的条件, “独生子女”待遇, 使得交流的机会很少

多年来, 特殊教育发展速度比较缓慢的主要原因, 是因为特殊教育处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 信息不畅, 交流不便, 极大地制约了特殊教育的快速发展。

2. 外出培训学习机会较少, 工作和学习矛盾, 经费不足等问题

与普通学校教师相比较, 由于特殊教育环境的特殊性和局限性, 现有的继续教育机制无法满足特殊教育教师终身学习的需要, 与社会发展很不适应。同时由于学校经费及人员等问题, 教师没有更多的外出培训机会。

3. 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教育特殊儿童是一个漫长而辛苦的过程, 并且在短时期内成效不明显, 致使教师很难在工作中获得较大的满足感和成就感。此外, 许多的残疾儿童患有多动、行为障碍, 甚至多重残疾, 在康复训练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体力投入。这些情况都会导致特教教师的工作量大大增加, 使机体经常处于疲劳状态, 产生各种不适症状, 影响教师工作学习的积极性。

三、特教学校校本研训方法

基于以上的种种原因分析, 我们学校结合师生的特点, 以校本培训为抓手, 大力推进学校教师的专业成长, 主要做法有如下几点:

1. 以课题开展为契机, 带动教师专业化成长

通过主持课题或亲自负责课题活动的开展, 促使教师形成专业化成长的一条主渠道, 多年来我校在这一方面一直在努力尝试。如2007年我校确定的以“河北省培智学校地方教材的研究”为主题的课题, 被立为市立项课题。通过这一课题的开展, 带动我校一大批有研究能力的骨干教师进行策划研究, 让更多的教师策划开展一系列的活动。这样, 他们在操作研究这些活动中, 促使自己的各种能力得到提高, 也带动身边其他教师提高。

2. 以教研汇报课为起点, 促进教师大胆实践创新

新课程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从“教书匠”到“研究型教师”的转型, 教师们在面对日渐深入的课程改革, 需要有专业的引领, 更需要行为跟进的全过程反思。

我校自成立教研组起, 为使课堂教学成为教师的自觉行为, 为让新课程的理念落实于课堂, 以教研组汇报课形式定期开展“教研汇报课”研讨活动, 通过备课、上课、研讨、反思、再上课、再反思……在不断探索与反思中提升教师课堂教学水平与研究能力。通过“教研汇报课”的研讨活动, 在“研究状态上”促进了教师之间的合作交流、共同成长。

3. 以点带面, 发挥学科骨干教师的辐射作用

我校教师队伍日趋年青化, 平均年龄28岁, 可以说年轻教师已成为我校教师的中坚力量, 为了使新教师和年轻教师更快更好地专业成长, 促使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我们要求每一学期评出的学科骨干教师为新教师上一节会诊课, 这样做一方面可以迫使骨干教师扎实地做一些调研, 另一方面可以使年轻教师从骨干教师那儿学到有用的经验。

4. 观摩录像课, 在反思中成长

运用录像课开展反思研究, 是我校在一次会诊课活动当中想到的另一条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渠道。我们每位教师在听别人上课的时候, 以旁观者的角度, 既能发现别人的长处, 也能找出不足, 但是上课教师就不同, 他们可能有一种“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感觉。可是在他们观看自己的教学录像, 再次回味课堂的时候就会发现很多问题, 他们往往会十分惊讶:“录像中感到我的手似乎没处可放、我的有些问题简直毫无意义、我怎么能那样评价学生呢”等。如果没有摄像机的记录, 我们的课堂评价很难达到心服口服, 主动认识问题、面对问题的效果。录像课的作用和价值就在此刻得以显现。

5. 校际交流——在研讨中为年轻教师搭建成长的平台

以校为本, 并不意味着学校可以自我封闭, 为了构建更大更广阔的“校本教研”的体系, 应大力加强与外校的合作与交流, 寻求专业引领的更多途径, 从而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

一方面是走出去。我校积极为教师创造并组织他们外出学习考察的机会。比如, 我们以评上优秀教研组为奖励机制, 奖励优秀教研组成员一次外出学习的机会, 另外, 对于每次的外出培训学习, 返校后我们都及时开展第二次培训。我们还积极联系我国一些知名特教学校, 和他们进行换岗交流, 相互切磋, 以这种形式让更多的教师有机会在外校进行交流研讨, 展示自己, 让他们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另一方面是引进来。我校被河北省教育厅命名为“河北省特殊教育师资培训基地”, 接待过全国各地的特教学校校长的参观学习, 多次承办国家或省级会议。虽然接待工作繁重, 但是我们力求不影响学校正常教学工作运行, 变被动为主动, 通过对外开课, 构建教师学校交流平台。我校把每一次的接待课都作为教师之间与外校交流、互相学习锻炼的机会, 使教师的培训也进一步得到了巩固。老师们能够抓住这种难得的锻炼自己、发展自己的平台, 敢于解剖自己, 在实践中不断成长。我们甚至要求来校参观者“不提出问题、不留下意见, 不允许离校”。这也是我校探索出的特殊教育学校师资培训新途径。应该说这种交流方式对于理解、丰富、实施学校的理念起到了直接的指导作用, 学校在为教师搭建的舞台上充分肯定了教师的发展, 教师体验到了成功, 焕发出了激情, 这样的接待是双赢的。一次次接待课及接待课后的说课答疑, 成了一次次研究交流的校本培训的平台, 成了一段段教师成长的阶梯。我相信, 只要能为教师多提供舞台, 教师一定会舞出自己的风采。

总之, 校本研训是促进特教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的有效途径, 我们应该关注每一位教师的生存空间和生活方式, 激发每一位教师的创造热情, 提高每一位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 这样我们的特殊教育才会飞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杨书悦.特教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策略[J].现代特殊教育, 2008 (02) .

促进特教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评价创新 篇3

校本培训质量的高低,依赖于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纵观以往的校本评价,常是奖惩性评价,评价的功能立足于对教师的监控,评价的方式常量化指标,简单地划分出等第,考核时只关注教师眼前的工作,不关注教师长远的发展;只关注管理者决策的实施,不关注教师被考核时的内心感受。在这种评价体系下,很难激发起教师专业发展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为此,我们确立了一切以教师发展为宗旨的评价思路,并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大胆对校本评价的方式进行了改革与创新。我们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作了有益的尝试与探索。

走进书林,感悟大师心语

在时下,不少教师在功利主义的驱使下,物欲横流的内心很难静守一方天地用于读书,已与文化渐行渐远。即便读书了,也是一些教学参考或应试之书,很难引起心灵共鸣,久而久之养成职业倦怠,再也不能养成读书的好习惯。上海北郊中学曾是一所不起眼的学校,学校师资力量薄,硬件实施差,生源质量低,但在这种情况下却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这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秘诀是:让教师读书。校长郑杰指出,读书是教师职业增值并成为品牌的有效途径,读书应是一名教育工作者的使命。加强阅读,充实自我,这是提升教师精神境界,提高教师工作质量,走向专业成长之路的必然选择。华东师大吴刚平教授说,文本是保存的经验,如果理论文本一直被尘封,没有被阅读,它就永远是一堆堆废纸而已。阅读会使教师与教育理论变成一种互动与互构的关系,它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内涵的一种重要方式。

为鼓励教师多读书,读好书,使阅读成为一种习惯,我校特意把读书作为评价方式的一种,单独组建了D2(校名简称)书林,购买了大量教育教学类专著。这些书籍都是根据教师们的需要而选购的,教师在平时的学习、研究中,如果发现或需要什么书籍,就把书单开到教科室,然后由教科室统一汇集购买,每学期都及时添置。为了不让这些资源浪费,在借书制度上特别规定,每位教师最多可以借阅十本图书,每本图书在手中时间不能超过两个月。学校每学期开学前都重点推荐一些书目供老师们阅读,推荐书目分学期必读书目和自由选读书目。评价时不仅看谁读得多,还要看谁读得透。在荐读的基础上引导教师撰写读书心得,悟大师心语,寻教育真谛。并要求每位教师把这些读书心得发布在自己的个人博客上,鼓励其他教师自由跟帖,一起交流,一起分享读书的快乐。

开设讲坛,聆听智者声音

我校是一所年轻的学校,教师大多是从全国各地引进而来。是一支具有不同地区风格、不同成长经历、不同发展历程的优秀队伍。其中既有经验丰富的特级教师,又有擅长教学的学科带头人,还有众多成熟有为的年轻骨干教师。因此在实施校本教研的过程中,我校从教师的实际出发,为教师的发展着想。积极推行“D2讲坛”的校本评价形式,让这些优秀教师不仅当好校本培训受益者的角色,更重要的是当好校本教研实施者与评价者的角色。

为此,在每周五下午的全体教师会上我们都会安排这个环节。通过讲述自己的故事,让主讲教师感受到了成长的艰难,也体会到了成功所带来的幸福,从而更加激励自己向前迈进。让听讲的教师,被身边的榜样所感染,被真实的故事所打动,从而勉励自己要迎头赶上。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们相互学习,相互影响,相互激励。真正做到了足不出校就能学到不同地区的优秀做法,取到不同风格的宝贵“真经”。在近三年的时间里,登上讲坛的教师已达三十多位,其实,讲述的过程也就是展示自我、剖析自我、挑战自我的过程。通过这样的锤炼,我们发现他们的自信心变得更强了,责任感变得更重了。

参与讲坛的每一位教师是学习者,也是评价者,掌声与微笑就是最客观的评价。真实的教育事件,精辟入理的分析,教师们俨然成为一位位精通教艺的智者。每学期结束时,我们还评出D2讲坛之星,颁发荣誉证书和奖品以资鼓励。

规划成长,设计精彩人生

人生因设计而精彩,科研因规划而发展,这是我们工作中的重要思路。我校现有特级教师两位,市级学科带头人七名,还有众多区级骨干教师。每位教师一到我们学校,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了解我校教师的实际情况,找准自己专业成长的起点。尤其是刚参加工作不久的青年教师,更是憧憬着有一天能像优秀的教师一样深得大家的认可。因此谋划自身的发展前景成为大家共同关注的话题。为此我们要求名教师为“老教师”的发展出谋划策,“老教师”又为新教师的发展出谋划策,老师们还可以共同为学校的发展出谋划策。在谋划的过程中,各种先进做法和有效的尝试得到了进一步推广,教师之间的感情得到了进一步的融合。共同营造了一个和谐共进、团结向上的研究氛围。在具体工作中,我们是分三类进行规划发展的。一类是名师型,强调学术研究,注重的是专业引领;二是骨干型,强调精通教学,注重的是科研提高;三是新师型,强调教学达标,注重的是快速成长。不管是哪一种类型的教师都要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为自己今后的发展设计一份专业成长计划,计划中要有自己近期、中期、远期不同的发展目标。成长规划一式两份,一份学校备份留以综合评价,一份自己留以对照反思。学期结束,学校将会以此来考核,评价教师。表扬先进,激励后进。

自我反思,找准发展方向

校本评价是促进教师发展的有效方式。在校本评价中我们坚信,教师自我评价是最重要的方式。我们努力使评价过程成为教师学会自我反思、自我诊断、自我总结、自我提高的过程。为此我校要求广大教师积极开展个性化的反思,以此找准发展的方向,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我们要求教师立足课堂教学,反思自身成长。

首先是记录教学点滴。教学工作看似平常,但是细细揣摩起来,还是值得回味的。为了不让这些宝贵的资源成为过眼烟云,学校特别鼓励老师们拿起笔,用文字来记录课堂教学中的点点滴滴,以此来关注常态下的教学活动。因为在记录的过程中,自身的教学实践活动成了观察、研究的主要对象,就能及时地捕捉课堂教学中的“灵光”,并且有意识的把生成的问题、产生的困惑及时提取出来。再借助专家的引领、同伴的互助及科研部门的指导加以攻克,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得以提升。

其次是剖析教学过程。如今,以“微格”分析的方式,来解析常态教学已得到了很广泛的运用。为此,我校积极发挥现代媒体的优势,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不定期地进行摄像,并将此素材作为反思的重要内容。这样一来,执教老师对自身的课堂教学过程就有了更为直观的了解,也更有助于我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当然,在这一反思的形式中,更需要依靠团队的力量,专家的指导与同伴的互助。

最后是调整教学行为。课堂教学是

一个动态的过程,活动的双方本身也是在不断地成长、不断地发展、不断地变化的。如果教师仅以单一的教学行为去面对每天的工作,不仅自己觉得枯燥,恐怕我们的学生也难以接受。为此,教师还要经常性地反思自己的教学工作,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多想想为什么,然后再找出相应的对策及时做出调整。千万不能以不变应万变,总是固守住自己的一套。为此我们要求教师应该学会自我更新,自我调节,自我充实。

师徒结对,实现共同提高

为发挥名师带头作用,促进年轻教师快速成长,我校非常重视师徒结对工作。“拜师为榜样”“收徒为光荣”已在我校蔚然成风。

为强化责任意识,学校还举行了隆重的拜师仪式,签订了师徒结对协议书。一方面师傅有责任引领徒弟专业成长,督促管理徒弟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另一方面徒弟也有义务帮助师傅搞好学术研究,按时完成师傅布置的各项任务。在评价中,我们要求徒弟每星期至少听师傅课一节,师傅每个月至少要深入徒弟课堂一次。我们还大力提倡师徒同课异构,让师傅现身说法,帮助徒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了更为有效地加强师徒之间的教学互动,实现师徒间的共同成长,我们每学期都要组织师傅们进行课堂教学示范。目的是引导更多的徒弟少走弯路,更快地发展自我。在这样的活动中,徒弟们通过听课、评课、仿课,在观察、对比、分析、理解之后,及时地发现自身的不足,找到了努力的方向。这种面对面的指导形式,更有效、更直观地帮助教师们改进教学、提高效益。真正地将徒弟们引上了专业发展的快车道。

促进特教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评价创新 篇4

吴中区特殊教育学校姚里英

伴随着普教战线课程改革轰轰烈烈的开展,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结合特殊需要学生的特点,也积极投身到教育教学改革之中。树立了“一切为了特殊需要学生,为了特殊需要学生的一切”的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化水平。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素质教育的进程,特殊教育的价值在不断提升,教师仅仅依靠已有的知识与技能从事教育工作,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理论学习与实践反思已经成为教师工作的必须和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需要。在现实工作中,教师的疑惑和质疑,反映了时代要求和教育现实的差距。特教的发展向特教教师提出了从时代发展的大背景和科学性的高度实现从经验型向研究型转换的要求。这就需要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学会终身学习的方法。在学习的过程中思考,在实践的过程中反思,在学习、思考、实践、反思中再学习、再思考等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逐步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于是,我们从实践中发现问题,在研究中分析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关键点,以教研为主阵地,以科研为抓手,相互渗透,齐抓共进,从而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

一、教育科研引领教师确立角色

“教师即研究者”蕴藏丰富而深刻的内涵,要求教师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教育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使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教育研究有利教师重新定位专业角色,完成角色确立。

1、教育科研引领教师成为学习者

学习不仅是教师吸纳新知识的重要途径,更是专业成长的不竭动力。人类进入新的世纪,终身学习应该成为也正在成为教师自主的需要和习惯。这里指的学习不仅仅是书本的学习,还包括工作过程中的学习,生活过程中的学习,教育孩子过程中的学习。我们提出“蹲下身来,聆听童声”,其目的就是要求教师能真正地走进童心世界,聆听孩子的心声,真实地捕捉每一个有助于理解孩子的线索,破译儿童世界独有的语码,理解与学习“儿童的理论”。

2、教育科研引领教师成为思考者

波斯纳曾指出,教师成长的简要公式为:经验+反思=成长。所谓反思是指教师对自身教育观点及行为的认知、监控、反馈、调节能力,教师通过重新审视

自己的教学思路,并积极探索新思路、新策略来解决面临的问题,从而获得专业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增加教师的理性自主,使教师对教育实践有更多的自我意识,也有利于教师更为主动地参与教学和发展专业技能,使自己的成长始终保持一种动态、开放、持续发展的态势。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其发展将大受限制。

3、教育科研引领教师成为支持者

通过创设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来帮助孩子学习,孩子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因此我们要求教师努力为孩子创设和提供各种丰富的学习、活动的机会和材料,积极鼓励孩子操作、探索和与人交往,激发主动学习的态度与愿望。重视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建立起积极的情感支持性环境和进行充分的情感沟通,启发孩子“内驱力”,引导他们主动投入、积极参与、发挥潜能,全面提高综合素质、不断张扬个性品质。

4、教育科研引领教师成为促进者

要求教师以自己的专业能力促进孩子的发展。孩子身心发育成熟度较低,其能力、品质更多地是作为潜质存在,孩子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的有效教育行为,教师要积极地、有效地参与到孩子的活动中,成为“平等者中的首席”,“从容应对孩子抛过来的球”。作为“合作者”,教师应该和孩子在彼此感兴趣的问题上聚焦,与孩子们进行经验的交流、情感的共享、智慧的碰撞。因此,我们提出教师要与孩子合作,做孩子支架,为孩子助跑。

二、教育科研促进教师快速成长

教师专业化是一种动态的发展过程,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与探究来拓展其专业内涵,提高专业水平,从而达到专业成熟的境界。教育科研是联结理论和实践的桥梁,是学习和探究的有机结合,是加速教师从“经验型”向“研究型”转换的最佳途径。教师要实现自己的专业快速发展,必须结合教学实际开展教育科研,采用适合自己特点的科研方法,选择有个人优势的课题,制定切合实际的研究方案,求真务实地开展研究工作;在学习中了解前沿的知识,在实践中掌握科研的方法,在反思中寻找教学的规律,在交流中形成教育的共识。多年来,我校老师们深深感到:走上教科研这条道路,潜心学习,才能真正意识到教育科研对一个青年教师要快速成长有如此大推动作用;走在教科研的道路上,静心反思,才能真正理解了教科研的内涵与本质;走在教科研的路上,尽心探索,才能真正领略到教科

研的无穷魅力。

根据各课题的研究进程,每学年学校教科室制定课题研究计划,围绕研究目的和内容,安排活动,同时要求老师在每个学期上一次研究课、写一份研究报告、作一次研究成果展示,把课题研究活动做细做实。(1)制定学习计划。一是教科室将理论学习纳入工作计划,要求全校教师加强教育理论、科研理论学习。保证业务学习及教研活动时间;二是课题小组坚持每周学习研讨制度,定期组织学习相关教育科学理论,丰富头脑,使研究更具理论性和科学性;(2)围绕课题研究,定期开展课题研究,有的放矢地进行研究;(3)收集学习资料。课题组成员广泛收集相关改革信息和经验,定期研讨交流;(4)邀请专家开讲座。每学期定期邀请省市及高校专家来校开讲座,用理论来指导课题研究,丰富课题研究内涵。这些活动激发了全体教师的研究热情,开阔了视野,更新了教育观念,深化了对课题的认识。真正把课题研究的过程当作教师学习的过程,当作教师专业提高的过程,当作教师发展的过程。

科研引领教师专业化发展。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必将促进自身的发展、学生的发展和学校的发展。

确立了研究的课题之后,要重视研究的过程,规范课题的管理。我们要求课题立项的教师每个学期要落实“五个一”活动,即教师要确立自己的研究专题,围绕专题学习一本有关的专著,摘录一本学习笔记,上好一节“专题循环研讨”课,写好一篇专题小结。循环研讨是指以教研专题为核心,以行为序列研究和课堂教学比较研究为重点,以得出规律性的教学共识为目标的一种研修模式。行为序列研究是指按一般行为发生的顺序构建研究序列,研究一般包括以下几方面,学习:即围绕专题交流学习体会,提出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们再将这些不同方法进行对比筛选、去粗取精,找出最佳方法;实践:专题研讨转化为课堂教学行为;反思,反思主要是针对研讨结果在课堂实践后,是否达到预期效果而进行的,反思的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过程,即以研讨的结论去衡量课的成败,反思课堂设计是不是落实了研讨的结论等,也可以从课的成败来看研讨结论的正确与否,通过反思,教师对研究讨论的结论作进一步的补充,修订,以形成正确的共识。

科研是一种方法,是解决师资问题的方法;科研又是一种手段,是培养教师能力的有效手段。科研还是一种过程,是教师走向专业化途中的一种生动学习过

程。我们注重了科研过程的管理,从而既锻炼了教师,又提高了她们的科研水平。

三、教育科研激发教师充满活力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每个人在其基本需要满足以后,都会产生更高级的需要。教师的成长需要成功的体验,当教育研究成为教师内在的需要,时时审视身边的一切,处处反思自己的言行,点点滴滴地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无疑会帮助教师走上专业化发展的快车道。几年的探索和实践,特别是课题研究,教师的专业信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自觉、专业自主得以显著提高。

为激励广大教师积极投身教育科研,学校搭建多种平台,让教师享受科研的成功乐趣,实现教师自我发展的需要。如为激励广大教师积极投身教育科研,教科室完善了教科研奖励制度,及时收集课题成果材料,认真考核教师教科研资料,认真组织学期末的“优秀课题组”、“先进教科研个人”的评比奖励工作。对课题研究、论文发表、获奖、学术交流、辅导学生等劳动成果均有奖励措施。促使教师经常总结教学经验、思考课程改革,进行教育创新,提高教学实践能力及教育理论水平,努力成为科研型教师。发挥每位教师的特长,有针对性地为不同年龄的教师创设机会,选择课题研究项目;组织青年教师开展岗位练兵、技能比赛等活动,让她们尝试活动前的准备到活动后反思的整个过程,体验课题研究的成功快乐,促进科研热情,骨干教师则结对子、压担子、搭台子,促使在帮助其他教师成长的同时向专家型教师发展;让每位教师都有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的机会和各自的发展空间,在教学实践中真正锻炼能力,增强自信。

上一篇:励志的网名适合女孩下一篇:学生党校培训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