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教师幸福发展

2024-08-22

促进教师幸福发展(通用10篇)

促进教师幸福发展 篇1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给教师一些乐趣, 使天天上课不致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 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一些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这里有一位校长对每一位教师进行个别工作的无限宽广的场地, 这里有收获和发现, 也有欢乐和痛苦。凡是感到自己是一个研究者的教师, 则最有可能变成教育工作的能手。”如何让教师从普通的教学者变成一个研究者, 如何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成长为教育工作的能手, 这可能是摆在每一位校长面前的重要课题。一年以来, 我校坚持从关注教师自身的职业自豪感的角度出发, 通过加强领导、精神引领、搭建平台等方式, 促进教师立体发展, 幸福成长。

一、组建以校长挂帅、行政推动的校本教研领导小组

通过校本教研, 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已经成为教师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 也是学校特色化教育的必由之路。我们认为要想真正地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只有通过学校和教师的发展来实现。而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 仅靠教师个人的自发研修还不够, 还必须辅以必要的外力来推动, 需要校长亲自引领践行, 并加以行政的力量来推动, 才能把校本教研落到实处, 才能有效避免近几年出现的校本研修走过场, 成“花瓶”现象。因此, 我校成立了由校长、副校长、各教研组组长组成的校本教研领导小组, 以便加强领导, 统一认识。领导小组要求学校各个职能部门通力协作, 一步一步把校本研修引向纵深。

二、培育执心若水、执行若修的的敬业精神

执心者, 谓心志专一坚定。身为师者, 要善若水, 清若水, 谦若水, 永葆如水一样“利万物而不争”的清亮澄明的育人之心;执行者, 意为行坚志真, 身为教者, 要执行若修, 将三尺讲台上的教育事业作为一种虔诚的修行永远坚守。我校为了激发教师校本教研的热情, 激励教师对职业的热爱, 积极培育“执心若水、执行若修”的教风, 通过打造书香校园, 开展演讲比赛、进行赛课晒课活动等方式, 努力为教师搭建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 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幸福体验, 从而更加自信地工作, 更加自觉地进行研究创新, 更为科学、更为有效地进行教学。

三、构建有活力的校本教研长效机制

我们认识到, 教育的现代化, 必须是教育人的现代化, 而教育人的现代化要体现在教师的学科教学和班主任的班级管理上, 因此, 我们将学校的发展的思路确定学科建设强本、科学管理固基, 还特别制订了《学科建设方案》和《科学管理方案》, 意在双管齐下, 以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两条主线向前发展, 有目标, 有检查, 有评价, 力争使校本教研制度化、长效化。无论是学科建设, 还是班级科学管理, 我校都以三年为一个阶段, 每年都有研究的侧重点。学科建设的三年规划是:2014—2015年, 学科质量建设年, 主要目标是提高各学科教学质量, 以促进学校发展;2015—2016年, 学科质量提升年, 主要目标是每个学科的教学质量必须提升一个台阶, 多个学科的教学质量要走在全县的前面;2016—2017年, 学科教育探究年, 主要目标是每个学科不仅教学质量高, 还要对本学科进行哲学之思, 要进行学科文化研究, 要出现一批本学科教学名师, 有自己的教研成果。

科学管理的三年规划是:2014—2015年, 规范管理年, 主要目标是规范班级管理, 提高班主任的工作能力;2015—2016年, 科学管理年, 主要目标是加强班主任对班级管理的科学研究, 使班级管理科学有效;2016—2017年, 人文管理年, 主要目标是班主任要树立文明管理、文化育人意识, 要有自己的班级文化, 要有自己的特色, 要出现一批名班主任, 有自己的研究成果。

四、铺设有个性化的校本教研之路

1. 名师访谈———汇集智慧, 为我所用

我校的教师来自县内各校, 汇集了很多经验丰富的名师, 学校针对这一实际, 专门设计了名师访谈活动, 挖掘各位教师的教学智慧, 研究适合学校实际、可推广的、有价值的教育教学方法, 指导新教师和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

2. 推行两稿———复习讲义稿和“361”学本研学稿

复习讲义稿是针对高三学生复习使用的, 高三备课组统一研发, 集考纲解读、考点解析、真题引路、模拟演练、能力提升、模块总结为一体的复习备考材料, 这是集体研究的成果, 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实用性, 通过一年的使用完善, 已成为我校特色性教案。“361”学本研学稿是针对高一教学研发的, “361”学本研学稿中的“3”指三个要素, 即课标解读、教学设计、相关链接;“6”指的是六环节导学, 即导入明标、自觉质疑、小组交流、展示点拨、训练拓展、小结反思;“1”指的是师生评价。学本研学稿是集备课、上课、评价于一体的导学资料, 是汲取静宁县教育局“学案导学六步教学模式”思想, 针对学校教学实践自主研发的, 通过一学期的使用,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 搭建平台———展示自我、增强自信

为了增强教师的信心, 激励教师教研的热情, 学校搭建了相关平台。主要做法:一是组织赛课活动。有组内赛课, 主要是为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校内赛课, 评选学科教学新秀能手, 以激励促发展;县内赛课, 主要是为了学习兄弟学校同行的教学经验与智慧, 以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二是网上晒课。利用县局组织的网络平台, 在网上展示自己的教学风采, 与更多更高的同行进行交流研究。三是微课研究。为了避免教学研究的大而空现象, 我校组织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进行微课研究, 由一个知识点的剖析与教学来提升教师纵深开掘的研究能力, 已取得了初步成效。去年在全省举办的“青苹果”微课网络大赛中, 我校有11位教师获奖。四是利用网络加入全国各学科名师协会, 尽量与大师对话, 以启迪智慧, 开阔眼界, 提升能力。

4. 双向学习———促进幸福成长

《学记》云:“学然后知不足, 教然后知困。知不足, 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 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陶行知先生说:“在共同生活中, 教师必须力求长进。好的学生在学问和修养上, 每每欢喜和教师赛跑。后生可畏, 正是此意。我们极愿意学生能有一天跑在我们前头, 这是我们对于后辈应有之希望。学术的进化在此。但我们却不能懈怠, 不能放松, 一定要鞭策自己努力跑在学生前头引导学生, 这是我们应有的责任。师道之可敬在此。所以我们要一面教, 一面学。”我校的发展理念是:“立足师生幸福, 促进双向成长。”这个双向成长里, 就包含了古人教学相长的思想与美国教育生态学思想, 也就是说, 在学校里, 学生不仅要向教师学, 更要求教师能俯下身子, 向学生学习, 学习学生的纯真和善良, 学习学生的坦然和无畏。在相互动态的学习过程中, 师生之间既能和谐相处, 又能幸福成长。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的:“只须你甘心情愿跟你的学生做学生, 他们便能把你的‘思想的青春’留住, 他们能为你保险, 使你永远不落伍。”

5. 打造书香校园———丰富教师专业知识

学校将打造“书香校园”列为促进教师学生成长的重要活动, 通过组织教师阅读教育家著作, 加强教师的理论修养。同时, 也倡导教师博览群书, 把阅读当作最日常的生活方式、交流方式, 并鼓励教师撰写教育随笔、读书体会, 来记录幸福成长的轨迹, 提升教师的人文素养。

校本研修是一条长远的路, 教师素养的提升是一个系统工程, 任何人想一蹴而就都是违反教育规律和成长规律的。但是, 在教育的路上, 我们学校正在努力探索以便找到一条适合学校自己的发展之路, 勇往直前。

促进教师幸福发展 篇2

促进健康发展

—全乡新教育现场会交流材料 新集乡唐原小学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下午好!首先,我代表学校对各位领导、老师莅临我校检查指导工作表示衷心的感谢!唐原小学现有11个教学班,388名学生,22名教师。学校坚持学习新教育实验“五大理念”,落实新教育实验“十大行动”,认真践行“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新教育宗旨,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果。学校曾先后被学区、县教育局、市委市政府授予“教学质量优胜单位”、“全县示范性小学”、“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现就我校教育教学工作向大家作以简要汇报。

一、重构学校文化,创设幸福环境

幸福教育,不只是浅显的情绪体验,更富含浓厚的理智色彩和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我们把重构学校文化,创设幸福环境作为学校特色发展的启动键,着力为师生营造宽松、和谐、幸福的教育环境,使师生在紧张的工作和学习中体会到温馨和快乐,享受工作和学习带来的幸福。一是优化制度文化,为幸福教育提供良好的保障。学校重新制定了各项管理制度,学校的制度中尽量不出现“不”、“严禁”等生硬词语和“如果、那么”这样的处罚性词语,做到刚性约束与人性化管理的和谐统一,让制度情感化、科学化、人文化,使师生在公平公正、规范有序、以人为本的校园氛围中体验教育的幸福。二是优化校园文化,为幸福教育提供有力的支持。我校虽然硬件设施较为落后,既没有宽敞明亮的教学楼,也没有优雅美观的校园环境,校舍陈旧,环境滞后。但我们却确立了营造书香校园、塑造特色校园文化的办学之路,提出了“让书香充溢校园,让心灵徜徉书海”的办学目标。我们设计制作了色彩亮丽、图案丰富、内容童话的标语牌、文化牌、班级小展板、校园展板;绘制了文化墙,设置了8个橱窗,展示师生的书画、剪纸、习作等优秀作品,彰显师生风采。同时,各班级对教室也进行了精心设计,设有读书角、才艺展示台、班级之星、卫生角等专栏,为学生提供才艺展示的平台,努力让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营造优美的育人环境。

二、诵读经典美文,培养健康幸福人生

学校坚持“快乐读书、健康成长”的育人理念,让经典滋润童年,让阅读陪伴孩子健康成长,注重培养学生健康乐观的人生态度。一是坚持诵读经典诗文。学校制定了《经典诵读活动实施方案》,以《中华经典古诗文读本》和《日有所诵》为主要诵读教材,确定了各年级诵读篇目,利用每天晨读、课间、夕会等时间,全面推进经典诵读。目前,《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增广贤文》、《论语》等国学经典已成为必修课,让学生吟咏古今诗文,涵养文学情怀。二是引导师生热爱读书。学校现有图书3千多册,每年都加大投资购置新书,同时学校大力开展“捐一读百”活动,要求学生把家里藏书带进学校,建设班级图书箱。虽然由于条件原因,学校没有图书阅览室,但是学校按照每月每生2本书的流量,定期定量周转,保证了学校图书在班级之间、班内学生之间的有序轮换。同时要求学生每天坚持写读书日记,每周写一篇读书笔记或心得体会。三是开展读书系列活动。学校积极组织开展读经典、写经典、画经典、唱经典、演经典系列活动,组织师生积极参加县局各种征文活动;开展各种主题演讲比赛、主题手抄报评比、规范汉字书写大赛等竞赛活动,极大的提高了师生的读书热情。学校先后编写了《唐原小学学生优秀作文集》、《唐原小学师生优秀书画集》等作品。2013年9月,学校代表学区参加了全县举办的经典诵读大赛,李倩老师获得全县小学教师组二等奖、六年级强丹同学在全县66名参赛队员中赢得第9名,荣获小学生组三等奖。

三、引领教师专业发展,启动幸福教育按钮

作为一名教师,缺少的不是幸福,而是感受幸福的心灵。每天从学生的点滴成长与进步、精彩的发言、创造性的作品中感受到教育的幸福,感受到生命燃烧的光亮和价值,这就是一个教师最大的幸福。因此,学校把教师的专业发展作为学校特色发展的关键,着力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一是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各类进修、培训学习,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仅2012年,我校就有6名教师通过自考、函授等方式取得了本科文凭。学校先后派出雷雯雯、李麦霞、冉永攀等6名教师分赴北京师范大学、西北师大、天水师院等学校培训学习。外出培训教师回校后均做了学习报告,引入新理念,引进新教育。二是加强校本培训,促进教师幸福成长。开展以教师专业成长为切入点的校本培训,将教师的需求与学校的专业发展相结合,将自学与集体学习相结合,每月凸显一个主题,每学期实现一个目标,每年体现一个变化。学校充分利用每周四的教研教改活动时间,认真学习新教育理论,研究《新课程标准》,利用远程教育培训、校园网络等现代化设备,促进教师由实践到理论上的提升。学校积极鼓励教师撰写教学随笔、教育论文,参加县局组织的各种论文大赛,学校编写了《唐原小学教师论文集》,李小兵、雷雯雯、成伟伟等10余名教师先后在市级、县级论文大赛中获奖。

四、构建幸福课堂,感受成长快乐

学生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课堂上度过的,课堂是学生学校生活的主要场所和活动方式。不能让学生幸福的度过每一堂课,我们就无法给予学生一个幸福的童年。为此,学校始终坚持以更新教师教育理念,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加强课堂教学内涵研究为抓手,构筑幸福课堂,努力改变教育科研新模式。一是创建“快乐高效课堂”新教学模式。“快乐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是我校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一种尝试,其核心在于体现“主导”与“主体”的有机统一,实现“教”与“学”的和谐共振。其核心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一个中心”:即以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为中心。

2、“两条线”:学生:预习定标-自主探究-合作达标-展示交流-巩固训练-整合提高;教师:激趣导入-目标确认-引导探索-互动展示-小组强化-反馈矫正。

3、“三为主”:即课堂教学过程中体现“以学为主、以练为主、以赛为主”的原则。

4、“六个环节”:即课堂教学过程分为六个主要环节:激趣导入-预习定标-合作达标-互动展示-小结强化-反馈矫正。学校要求每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积极尝试该种教学模式,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二是创新教研教改模式,积极开展小课题研究。本学期,学校成立了以教研组长为组长的课题研究组,分为语文、数学、英语三个课题组,分别确立了《小学中年级语文学困生成因及转化对策的研究》、《农村小学留守学生家庭作业完成情况的调查研究》及《小学英语游戏教学方法的实践与研究》三个课题项目,按照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分阶段进行研究,以满足课堂教学的需要。三是坚持教师岗位练兵活动。学校采用“推门听课”、“同课异构”等方式开展课堂教学观摩和交流活动,班子成员全程参与听课、说课、评课活动。本学期,教导处组织开展了教师教学技能大赛,凡是年龄在45岁以下的教师全员参与,极大提高了教师的工作热情,全面提升了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今年,冉永攀、成伟伟两位教师在全县教学技能大赛中荣获小学组二等奖。四是实施集体备课。本学期,学校安装了5台“班班通”多媒体教学设备。学校规定每周一上午为语、数、英集体备课时间,要求每位教师都要会用多媒体教学,学校领导、教研组长均参与级组集体备课活动,全体教师共同研究教法,钻研教材,集思广益,共享学生成长的快乐。

五、加强健康教育,夯实幸福教育基石

促进教师幸福发展 篇3

【关键词】教师;校园建设;育才小学

【中图分类号】G624 【文献标识码】A

育才小学的追梦教育是每一位育才人人生旅途中的重要驿站,对孩子当下负责,对孩子未来负责,是我们每一位育才人身上沉甸甸的责任。自建校以来,我校一直重视教育管理创新,外树师生品牌,内求师生和谐,力求打造阳光校园。一个亮丽的校园环境,不仅来自于自然环境的绿化、美化、净化,更来自于一种人文内涵的创建。

以发展为本,努力构建师生发展的生态场,使学校成为教师实现价值的绿洲,学生放飞梦想的蓝天。阳光师生是阳光校园的内在特质。我们认为,管理更多的应是引领,在学校管理中始终倡导以人为本,管与理并行,重在疏导的柔性管理理念。在班子管理中倡导“思路决定出路,态度决定高度”,“思想决定行动,行动决定质量”,坚信每一位领导和教师自身潜能的存在,最大化发挥每一位教师的智慧和才能努力打造阳光校园——教师心目中的理想学校。

学校积极搭建动静相合的教师发展平台,构建阳光的教师团

队,来促进阳光幸福校园的发展。

一、选树榜样——发现美丽,寻找感动

坚持“底线+榜样”的管理模式,除了继续落实《石家庄市育才小学教师行为准则》和《育才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十要十不要》,本年度我校还在去年每月感动教师——“最美教师感动校园”评选的基础上,拓宽评选范围,开展了首届“育才小学金紫藤教师”的评选活动,通过组内推荐,学校评审,教师公选,推选出了10名“育才小学首届金紫藤教师” 和10位提名奖教师,学校在教师节举行了隆重的颁奖仪式,并将他们的事迹编印成册,10位教师的优秀事迹宣传不仅对其自身是鞭策鼓舞,同时也无不感染着育才的每一个人。

在不断的探索实践中,2013—2014学年根据学校教师的实际情况,修订“十项之美”评选标准,推出“第二届校园最美金紫藤教师”的评选活动:

* 最具爱心奖;(爱生如子,关心学生,深受学生爱戴)

* 家校沟通奖;(尊重家长,善于沟通,家校关系和谐)

* 最佳表率奖;(以身作则,事事严谨,成为学生榜样)

* 最佳教学奖;(钻研业务,教学高效,教学效果突出)

* 班级管理奖;(管理有序,特色鲜明,班级管理到位)

* 勤勉敬业奖;(勤勉敬业,认真负责,完成工作出色)

* 博学多才奖;(热爱学习,博览群书,教育理念先进)

* 老当益壮奖;(经验丰富,干劲十足,成为师生楷模)

* 勇挑重担奖:(顾全大局,克服困难,担当学校重任)

* 和谐共进奖;(热爱学校,团结同事,具有团队意识)

在期末召开的教师大会上刚刚评选出了我校10名“第二届校园最美金紫藤教师”和10位提名奖教师。

二、团队建设——群体创优,幸福家园

完善校长负责制,加强三支队伍建设。坚持班子会讨论决策制度和隔周一次的学校办公会制度,坚持副主任以上干部的周工作汇报制度和月度工作汇报制度。开展干部包组活动,各级干部深入一线,参与教育教学活动,了解教师与学生情况并帮助解决问题。包组情况如下:

一年级杨晓勤(校长) 五年级张同顺(书记)

二年级邸英宣(教育处主任) 六年级王玲(教导处副主任)

三年级宋漪(大队辅导员) 英语卜丹霞(副校长)

四年级王宇(法制安全处主任) 科任谢明(教导处主任)

为了进一步促进教师团队建设,学校开展了育才小学团队创优建设评比活动,并制定了分别适用于各行政组的教师团队和适用于各处室的服务团队的七项评比内容。

每学期初要求各团队上报《团队建设创优计划》,学期中督促各团队开展活动,并于期末开展团队办公室文化建设评比,学期末各团队负责人制作PPT在全体教师会上进行5分钟团队建设创优评比展示,全体教师投票选出3个优秀教师团队和1个优秀服务团队。我们注重团队文化建设,要求每个团队精心设计团队名称、团队口号,有的团队还设计了自己的logo,制作展板建立团队文化园地,阳光团队、快乐家族、追梦人团队……汇成了幸福家园!

三、专业成长——业务深化,积淀提升

学校十分重视教师的专业成长,每年度都制定详细的教师综合培训计划。本年度组织外出学习、专家讲座、基本功培训等形式进行专业学习与培训多达50余次,同时坚持每学期对教师进行业务考核,并不断创新形式。今年上半年教师的朗读考核就改变了当场朗读打分的形式,要求教师将自己朗读的录音制作成与音乐合成的音频作品,考核了教师现代化技术运用的能力,促进教师综合业务水平提升。去年,我校刘明老师参加了省级骨干教师培训,并在2012国培计划和2013省培活动中做观摩示范课,受到专家好评。谢明老师参加了省名师培训并荣获省学科名师称号,所做的观摩示范课受到与会专家的一致好评,并被长安区教育局命名为“长安区小学数学谢明工作室负责人”。

本学期我校还专门设立每周四下午为“教师学习日”,开展“爱学生、爱工作、爱学校”——“三爱”主题教育活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还加强“三支队伍”培训学习,提升教师专业成长。

四、多彩活动——阳光活动,幸福成长

关心教师工作与生活,积极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开展了广场舞、瑜伽等健身活动;正式启用了教工活动室,定期开放,其中设有围棋、象棋、茶艺、健身器材等供教师们休闲娱乐的设施;元旦前夕组织大家包饺子,“育才一家人”其乐融融;生日送祝福和欢送退休教师活动也是我们一直以来的保留活动。在此基础上,今年我们又创新形式,聘请了心理专家进行团队拓展训练,老师们在活动中锻炼了身体,舒缓了心情,增强了团队意识。

“思在行中,行在路上。”让育才小学成为长安区乃至石家庄市的名校,成为一方学生家长信赖的孩子成长的摇篮,将是我们今后“上下而求索”的方向!

作者简介:卜丹霞,女,1971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小学高级教师,本科学历, 1989年8月参加工作,现任石家庄市育才小学副校长。从教25年,取得了优异的教学科研成果,成绩突出,先后荣获区优秀教师、优秀共产党员、市模范工作者、全国教改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专业化引领促进教师幸福成长 篇4

一、用校本教研, 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一是以有效备课为抓手, 提升教师教学设计能力。我校有效备课的基本思路是:以个人备课为基础, 以集体备课为保障, 集有效备课与教学研究于一身。语文、数学以同年级教师组成备课组, 科任学科按学科组成备课组, 教研组长为负责人。每月初, 备课组长根据教学进度及计划, 对全月集体备课活动作出安排, 明确本月集体备课活动的时间、地点、内容和主备人。组长在安排备课内容时要做到单元整组备课和具体课例相结合, 不同的课型都要涉及。

二是以课例研讨为载体, 提升教师实施评价能力。我校十分重视教研组的建设, 把集体备课和校本教研结合起来, 通过组内上研究课, 开展观课议课活动, 以教研组的成长带动教师的个人成长。

三是以专题活动为平台, 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为进一步推进学校的教改进程, 深入贯彻“以理念为引领、以实践为主体”的教改方针, 以促进教师理念的更新, 观念的转变, 为学校的可持续奠定良好的基础。我校经常组织一些扎实有效的专题活动,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四是以质量监控为手段, 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学校坚持教学常规检查制度。坚持听评课制度, 业务领导坚持参与随堂课、研讨课、评比课, 及时了解课堂教学情况, 并随时指导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坚持质量监控方案, 注重过程管理, 做好质量抽测、学科竞赛, 学困生检测等教学活动, 进行质量分析, 改进追踪。通过质量监控达到科学评价与激励, 促进学科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二、建立“梯级名师”培养机制

一是目标激励机制。适度的目标激励机制能够激发教师成长的欲望, 要把具体目标和长远目标结合起来, 将长远目标分解为具体目标。新教师经过3-5年培养要“一年入门、二年过关、三年合格、四年成熟、五年骨干”。

二是情感激励机制。在名优教师培养活动中, 领导如果与教职工建立密切的情感关系, 可以使教职工产生被信任、受尊重的体验, 产生比有形的物质奖励更深刻、更持久的激励作用。要特别重视情感在学校管理中的激励作用, 视教师为挚友, 在管理中讲求以情治校, 办事原则体现情, 思想工作注入情, 精神鼓励蕴含情, 物质激励富于情, 以情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三是奖惩激励机制。为了激发、挖掘教师的潜力, 要注重不断优化积极导向的奖惩激励机制, 考核、评优、晋升等都应以奖勤罚懒、奖优罚劣、公平、公正、公开为原则。实行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 过程考核与终端考核相结合, 发挥教师个性特长, 让教师有表现自我, 自我完善, 积极向上的动力。

三、多措并举, 促进教师幸福成长

一是引导教师认识自我, 重构价值观。学校把教师看成什么, 教师就会成为什么;教师把自己当成什么, 就会让自己发展成什么。学校注重引导教师不要简单的把自己定位在一个“教书匠”, 而要向更高层次发展, 提升教师职业价值取向、塑造职业精神。

二是广泛开展师德主题教育活动。教师的管理首先是师德管理, 我们认为规章制度效能的真正发挥, 最终依赖于教师内在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因此, 学校把对教师的思想教育放在首位, 做到“管理先管人, 管人先管心, 管心先知心”。而且把教师的成功放在首位, 努力创设一个既照亮别人又温暖自己, 在奉献中成就自我的良好环境。

三是倡导健康风气, 创设和谐、融洽的人际氛围。学校形成了团结合作、公平竞争、崇尚一流, 积极进取的人际环境, 让教师的精神追求和个人价值得到充分体现。

四是加强交流与合作, 倡导团队观念、团队精神。班主任, 备课组、教研组采取捆绑式考核, 培养教师团队意识, 团队精神, 营造集体创优的氛围。

五是强化服务意识, 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搭建“五大平台”。加强业务指导和培训, 鼓励教师学习进修, 支持教师外出参观学习, 为教师搭建学习提高的平台;支持教师参加各种业务比赛活动, 定期邀请教研员到学校指导课堂教学, 为教师搭建自我实现的平台;加强集体备课、集体研讨, 为教师搭建研究交流的平台;健全教学反思制度, 为教师搭建自我反思的平台;广泛开展“每人一堂好课活动”, “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武活动”, “教学基本功比赛”等, 为教师搭建活动展示的平台。

六是关心教师的身心健康。学校领导设身处地的体谅教师的难处, 想方设法帮助教师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困难。教师家庭有困难, 领导教师尽力相助, 帮助教师解除后顾之忧。

七是深入开展“学生评教”、“社会评校”活动。努力形成“做学生爱戴的老师, 办人民满意的学校”的浓厚氛围。

促进教师幸福发展 篇5

保定市满城区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宋永红

一、教材分析

1.本课内容的地位及结构

本课内容属于第二单元第三课第二节内容,主要讲的是良好道德促进家庭幸福,良好道德促进人生发展。是落实大纲中规定的“懂得加强个人品德修养是人生的必修课,良好道德是人生发展的条件”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学习了《良好道德推进社会和谐发展》,已经掌握了道德的基本知识,能够区分良好道德和不良道德的行为,知道了良好道德推进社会和谐发展。这为学习本课做好了铺垫。本课的学习也为之后职业道德的学习打下基础。本课时在本课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本课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目标: 2.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知道家庭美德的基本规范,认识到良好道德是家庭幸福、人生发展的重要条件。

(2)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自觉遵守家庭美德、建设和谐家庭、追求高尚的道德人格的意识。

(3)运用目标:引导学生自觉践行家庭美德的要求,加强塑造个人良好品德。3.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1)教学重点:让学生知道家庭道德的基本内容,知道良好道德对社会、家庭、个人的重要作用。

确立重点的依据:在上一节课学生学习了“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良好道德推进社会和谐发展,而今天这堂课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了解家庭美德的基本规范,并指出践行良好道德的重要性,在生活中去践行道德,在家庭中践行道德,在社会中践行道德。让学生充分理解良好道德的作用。深刻体会良好道德能促进家庭幸福,良好道德能促进人生发展。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树立知行统一的道德观,逐步加强个人品德修养。确立难点的依据:道德的作用涉及的理论面很广泛,有一定的难度,中职学生由于年龄小,阅历少,知识面狭窄,无法理解良好道德能促进人生发展,不能理解良好的道德有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创造自身和事业发展的有力外部环境。

二、教学方法

现在的学生很多是独生子女,在家娇生惯养,对道德漠不关心,甚至认为道德是个人的事,与她人无关与社会无关。如果这些学生受到不良道德的影响,将会危害社会的和谐。

感兴趣的事例,用真实的事例来感染学生,提高学生对道德的认识,进而在生活中加强自己的道德修养,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为了激发她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主要采取以下的方法:(1)案例激趣法

利用视频、图片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活跃课堂氛围,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选择孟佩杰的事迹、微公益名人、全国劳动模范等许多实例,吸引学生眼球。(2)引导法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老师起指导作用。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对案例进行分析、思考、交流讨论,把知识还原为他们生活的经验,使其在具体的情境中获取知识,从而实现教师只需发挥好指导的作用,指导学生完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任务驱动法

教师给学生布置探究性的学习任务,学生查阅资料,对知识体系进行整理,再选出代表进行讲解,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也可以以个人为单位组织进行,它要求教师布置任务要具体,其他学生要极积提问,以达到共同学习的目的。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探索及合作精神。从教学的实际出发,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一方面可以将媒体信息与文本信息进行整合,另一方面还可以培养学生利用相关资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学习方法

(1)主动参与,自主探究

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学生通过动手、动眼、动嘴、动脑,主动去获取所需资料,并能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拓展视野,延伸知识。

(2)分析讨论法

课前学生利用网络搜集的人物或事例,课堂上分组分享给全班同学,去分析讨论,由于是学生自己获取的资料,一定是他们自己感兴趣的,他们自己印象深刻的,因此对他们触动是最深的,所以多利用分析讨论法,能活跃课堂气氛,加强同学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动课堂”。

(3)总结反思法

“从生活中提炼观点,感悟人生”。让学生会学,学有所得,每个定义、每个观点都要让学生自己找出来总结出来,学生会更加珍惜这个知识点,掌握更加牢固;学生通过反思,发现自身的不足,找到改进的方向。调动气氛、升华知识。

四、教学课时:一课时

五、教案

导语: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良好道德推进社会和谐发展》,今天我们要学习第二课时《良好道德促进家庭幸福和人生发展》。大哲学家康德有段名言:“在这个世界上,唯有两样东西深深地震撼着我们的心灵:一是我们头上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内心崇高的道德。”这段大气磅礴的话语,折射出了道德的重要性。道德是最美丽的花儿,隐藏在人们的心底,散发出它迷人的清香。让我们现在认识一位你们的同龄人——孟佩杰,找出在她身上有哪些美德?

(一)视频导入,触及灵魂

1.师说:“屏幕上这位小姑娘就是孟佩杰。苦难多艰的孟佩杰,用柔弱的身躯为养母托起了一片天,迎来了鲜花和掌声。让我们通过一篇简介和视频来走近这位主人公”。快速浏览一下孟佩杰简介图片,下面请同学们注意观看 “孟佩杰事迹视频”。

设计意图:由孟佩杰简介图片和“孟佩杰事迹视频”引入,既有央视舞台灯光之美,又有鲜花和掌声的反衬,马上会使学生产生敬佩之情,激发学习兴趣。简单明了的导入让学生即可进入新的课堂。

2.探究活动一

提问问题:你从孟佩杰身上发现了哪些家庭美德?

说明:信息技术的介入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改变。老师的教学方式也发生了质的改变。教师的任务不是教学生学习知识,而是为学生提供各种学习资源——信息技术将为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展示多角度、多层面、全方位的信息资源提供可能,创设有利于学生发现创新的信息平台,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通过思考、讨论、得出结论:孝心、爱心、善心、感恩、责任心、勤劳、不怕吃苦。

3.探究活动二

把教学内容转化为问题,作为子女,我们应该怎样营造家庭的幸福生活? 设计意图:让学生产生强烈的问题意识,自由发言。让学生在讨论中实现共鸣。为营造家庭的幸福生活做出自己的努力。教师总结:我们要为家庭做力所能及的事,帮家长做家务,关心父母,理解父母,关心长辈,学会用良好的沟通处理好父母的关系。

4.师说: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幸福生活离不开家庭美德。那么我们今天倡导的家庭美德基本规范是什么呢?

意图:最后通过思考、讨论、归纳,从课本中发现答案,得到家庭美德的基本规范,水到渠成。完成第一个教学重点:

我国公民的家庭美德规范: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

屏幕显示家庭美德基本规范内容,要求学生齐读家庭美德基本规范内容并解释它的含义,教师简单讲解。

最后教师倡议(品味与感悟):中职学生要以遵守家庭美德基本规范为荣,从一点一滴小事做起,加强个人品德修养。美德不要求你有多强大,只愿你能为社会带来感动!有一种感动叫孝敬,我们要孝敬的太多太多,选择孝敬,不要让迷雾遮住双眼,让污垢蒙蔽心灵,为长辈,捧一颗清纯、孝敬之心、圣洁的心....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回答问题中了解家庭美德基本规范内容,进而能够在生活中践行家庭美德基本规范内容。

说明: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我把讲课步骤二三步顺序颠倒了一下,个人是家庭的分子、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有小到大的思路进行思想品德的逐步升华。个人品德提升了,才会营造家庭幸福,家庭幸福了,才会有和谐社会,整个社会公德提高了,参与到微公益中的人才会多,实现“人人可公益”的理想。

(二)案例分享,提高意识

1.师说:“道德无处不在”,“道德就在你身边”时,把搜集到的全国道德模范的案例在课堂分享,提出问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有哪些?

回答:张青彬,见义勇为,不计个人得失,无私奉献

郑久强,不断钻研,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2.汲取精神精髓

郑久强曾经说:要把道德的力量传承下去,让我们每个人,把我们的智慧,还有我们的工作,都统一到思想道德方面来,踏踏实实的做事,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为我们国家的建设,做出我们每一个人的贡献!设计意图:通过图片直观展示,让学生了解全国道德模范的相关内容,学生进行思考、讨论、分析,让学生在案例中得到自己的见解,每个道德模范的身上获得道德知识,从而使学生产生珍惜自己的人格,提升自身魅力的想法。其中让学生说说自己搜集到的“全国道德模范”的事迹,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

教师总结:良好道德有助于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良好道德是人生幸福和事业成功的重要支柱。良好道德有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创造自身和事业发展的有利外部环境。

(三)践行道德,与美同行

1.展示微公益微课,让学生体验多媒体带来的不一样的感受,让学生了解微公益。用明星效应激发学生参与微公益的热情。主要是以情感人,培养和激发更多人的爱心和社会责任感,推动“人人可公益” 的慈善理念,对推动社会公益意识的提升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2.师说:爱家庭,爱社会是我们和谐社会年轻人基本的道德准则,虽然你没有亿万的身价、也没有强大的社会影响力,但这并不妨碍你从事公益事业,用自己的行动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虽然你没有高大的臂膀,但你柔弱的身躯一样能给社会带来感动。提出问题:你所了解的“微公益”有哪些?

设计意图:发出倡议,唤起学生参与微公益的意识。学生在课前作业,搜集微公益资料。在课堂分享,小组讨论找出本组认为较好的例子,找一名代表发言。

3.畅所欲言,谈谈你想参加的微公益有哪些?

意图:倡导大家积极参与微公益,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行动计划。并赞美同学们提出的可行性方案,对同学们的行为表示肯定,对践行微公益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4.结合“微公益”活动的了解,谈谈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对个人成长的作用。找到微公益的落脚点,使学生思想意识得到升华,心灵得到震撼。

(四)登堂入室,课堂总结

提问:为什么说加强个人品德修养是人生的必修课? 回答:1.可以提高全民素质,优化我们的社会环境。2.可以提升个人魅力,塑造完美人格。3.可以促进家庭幸福,促进社会和谐。4.可以提升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

5.中职生可以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担当起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和使命。教师总结并强调:加强个人品德修养是人生的必修课。中职学生只有积极参加道德实践,切实加强道德修养,不断提高道德水平,塑造完美人格,才能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担当起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和使命。

设计意图:和学生一起回顾、梳理、总结这堂课的主要内容,完成知识目标;总结良好道德的意义,升华情感目标。中职学生德育的目的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处事,学会生活。告诉学生:助人就是助己!尽孝是一切善德之始,也是一切幸福之源。我们要抱着尊重、宽容、仁爱之心与人交往,走向大爱,走向和谐!---就此实现教学内容的升华。完成第二个教学重点。

(五)名言欣赏,推动高潮

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甚至也没有伟大的艺术家,伟大的行动者。富润屋,德润身,做道德高尚的人。

道德可以弥补智慧的缺陷,智慧却弥补不了道德的缺陷。

道德是一种财富,更是一种美德,只有拥有良好道德,我们才会有更加绚丽的人生。

设计意图:屏幕显示名言欣赏,让学生在世界名人中体会良好道德作用。利用多媒体,在很短时间展示名言,通过世界名人的名言警句感染学生,让学生实现共鸣效果,进而本课达到高潮。

教师总结:道德是人生发展、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良好道德促进家庭幸福和人生发展。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吧!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让自己成为对社会、对国家、对家庭有用的人吧!

设计意图:结尾处起到鼓舞和激励的作用,鼓励学生加强品德修养,一起创造快乐人生!留有余味,让学生对美好人生充满强烈期待。

(六)布置作业,突破难点

1.设计、制作社会公德警示语或者公益广告画,放在校园的宣传栏里。2.参加一次志愿活动,谈谈感想。

这样,把学生置于明天的社会微环境中,有效刺激和激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让学生切实体会将来社会性的活动是不可避免的。实现践行道德,懂得加强个人品德修养是人生的必修课的目的。----就此突破难点。

(七)板书设计,一目了然 孟佩杰事迹 幸福生活中的家庭美德 案例分析 归纳家庭美德的基本规范 展开讨论(优缺点)微公益概念 良好道德促进 家庭幸福和人生发展 成长路上的个人品德 参与微公益 道德升华 良好道德促进人生发展 资料分享 讨论实例 思考人生 归纳良好道德的作用

六、教学反思

促进教师幸福发展 篇6

教师心理发展室的理论依据

“发展室”依据团体动力学理论,通过建立良好的集体心理教育氛围,改变团体的行为准则,优化教师的心理环境,改变教师的个体行为。

团体动力学是一种综合性的社会心理学或社会科学,它涉及众多领域,研究的范围大致包括团体内聚力、团体成员间的相互影响力、领导方式与团体生产力、团体目标与团体成员动机以及团体的结构等。其中团体目标是团体动力学中的核心课题,它决定一个团体的发展水平、成员对其团体的信任程度、成员的自尊及成员对自身行为的要求等。

团体可以吸引各个成员的内聚力,这种凝聚来自于成员对团体内部建立起来的一定的规范和价值的遵从,它强有力地把个体的动机需求与团体目标联结在一起,使得团体行为深深地影响个体的行为。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成员在交往中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和探索自我,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师对心理问题的认知水准,从而疏导教师心理障碍,完善其个性。因此,“发展室”实际上是利用团体动力学的理论依据,采取团体辅导的方法和技巧对教师进行心理咨询和业务培训,它符合时代需要和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是一项具有探索意义的工作。

教师心理发展室的主题设计

1.指导思想。“发展室”是以本地教师为学员,利用学校专职心理教师和外聘心理专家为主讲教师,针对教师存在的心理困惑和在班级管理、课堂教学、师生关系等方面的心理需求,运用团体心理辅导理论与方法,采用“专题发展室”的形式,开展短期心理培训。它以此改变教师的工作理念,优化教师教育手段,促进教师个人成长,提升教师人格魅力为目的。它是一种融培训、教学和科研为一体的活动模式。

2.活动形式。“发展室”是一种体验式、参与式、互动式的学习模式,属于教师团体心理辅导。它利用团体心理辅导的各种活动形式,如专家讲座、同伴启示、辅导点评、小组讨论、头脑风暴、角色扮演、游戏体验、绘画投射等,通过团体讨论、角色扮演、行为训练、集体分享、教师点评,使学员获得感悟和内省。“专题发展室”将主题思想贯穿于大量的趣味性团体活动中,活动起到了吸引参与、引发思考、促进互动、推动成长的作用,让每位教师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并将所学的方法和技巧及时运用到自己的工作实际中去。

3.活动内容。“发展室”的内容采取专题化设计,如“教师生涯探索发展室”、“自我形象设计发展室”、“师生沟通艺术发展室”、“野外拓展训练发展室”、“班级活动设计发展室”、“学科心理指导发展室”、“自我情绪调控发展室”、“身心整合发展室”与“职业生涯辅导发展室”等。每个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参加最适合自己的“发展室”。由于“发展室”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灵活,因此,效果显著。

教师心理成长的现实意义

1.教师心理成长是教师职业发展的需要。随着先进教育理念的广泛传播、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纷纷涌现、新课程标准的相继出台,这些对教师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然而,应试教育和陈旧的评价制度依然存在,从而使教师处于巨大的压力之中,处于种种矛盾和无法排除的紧张状态之下。教师们渴望掌握心理学理论、渴望掌握客观评价自我的标准、渴望掌握有效调节自我情绪的方法,使自己处于心理健康、工作快乐的良好状态。班主任渴望能掌握剖析学生心态的技巧,能运用心理辅导的方法进行班级管理。因此,从教师的职业发展来看,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已成为当务之急。

2.教师心理成长是教师自我修炼的需要。据对北京市500余名中小学教师的调查显示,有近60%的教师觉得在工作中烦恼多于欢乐;70%的教师忍不住要生气发火;教师中普遍存在烦躁、忧郁、敏感和偏执等不良心理,教师的心理问题已是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教师要想受学生欢迎和爱戴,必须修炼自己,不仅要熟悉教育科学、精通专业知识、懂得教育规律,而且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心理品质。

3.教师心理成长是解决“师源性”伤害的需要。据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对辽宁省168所城乡中小学的2292名教师所进行的检测表明,中小学教师已经成为心理障碍的高发人群,教师心理障碍问题是造成学生“师源性”心理伤害的根源。“师源性”心理伤害主要是指,由于教师自身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的消极影响。心理不健康的教师只会源源不断地“制造出”心理不健全的学生,减少和避免“师源性”心理伤害的有效途径就是提高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

4.教师心理成长是教师人格提升的需要。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过:“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因为教育力量只能从人格的活的源泉中产生出来,任何规章制度,任何人为的机关,无论如何巧妙,都不能代替教育事业中的人格作用。”教师的人格表现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心灵,影响着学生的内心世界,对学生人格的形成有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良好的教师人格是学生成长的重要保证,教师心理成长应着眼于提升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

5.教师心理成长是学校心理教育全员化的需要。21世纪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趋势表明,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渗透在教育观、人才观和学生观之中,要求心理健康教育全员化、心理咨询专业化。

促进教师幸福发展 篇7

1 人本管理与员工幸福感的联系

企业人本管理的出现, 不仅仅是受到中国儒家思想的影响, 主要是由于企业生产方式的转变造就而成的。当今社会, 企业的竞争力的高低, 主要表现在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科技创新的高低, 而管理和科技要素的主要执行者和践行者是人。人的主观能动性如何发挥, 是直接关系到企业生产效率和经济利润的好坏。

2 员工幸福感缺失的分析

据北京某家咨询公司关于企业员工心理健康数据调查报告中的数据显示, 在中国的企业当中, 至少有45%的员工有着压力困扰, 有25%的员工在企业的工作中没有活力, 有9%的员工对现在的工作非常不满意, 有3%的员工有着非常高的精神抑郁倾向。

上述调查数据突显出我国企业员工的幸福感缺失, 其实质则反映出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管理中存在着重多的问题或不足。

2.1 没有把“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做为核心

人本管理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许多的企业只有以为本口头化、形式化, 流于形式。主要表现在口号响、实践轻、宣传多、贯彻少, 文件下了不少, 宣传标语贴了很多, 在实际执行中却把企业生产任务和利润目标高于一切, 没有把如何提高员工的幸福感, 作为企业应有的责任和义务。

2.2 物质利益的过份追求, 忽视员工心理需求

因受物质主义和拜金主义观点的影响, 许多的企业管理者将员工的幸福, 理解为物质利益的需求。从而对如何提高员工的幸福感, 全部都放在物质层面考虑。但往往的实际情况显示, 短时间内物质奖励的刺激, 可以给员工带来短暂的幸福感, 不能带给员工心理上长期的需要和幸福感。相反, 却给员工带来了巨大的工作压力, 工作节奏逐渐紧张。导致员工在社会交往中, 实现自我的精神层面需求, 得不到满足, 幸福感低下。这一点正是造成员工缺失幸福感的重要原因之一。

2.3 缺少员工幸福感考量标准

有不少企业对提升员工幸福感的作用缺少足够认识, 不能把其作为人本管理的考量标准。员工幸福感, 是指员工对其各种需求的满意程度的主观感受。其贯彻到员工当中, 必然表现为企业对员工幸福感或满意度的关心, 其效果的好坏, 必然体现为员工幸福感多少。因此, 做好人本管理的企业, 他的员工幸福感程度必然较高, 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创造性, 也必然会进行有效的发挥;反之, 员工感到不幸福、不愉快的企业, 其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生产效益以及经营利润也不好。

2.4 创新激励机制

受官本位意识和功利主义的影响, 许多企业只重视有突出贡献的人, 并给予重奖。对其他参与者缺少物质奖励和精神上鼓励, 制定的奖励标准不合理, 导致员工们怨声载道、愤愤不公, 产生不良情绪。

2.5 过于重视结果, 忽略过程

人们对幸福的追求, 是一个不断追求新目标的过程。对于员工的幸福感来说, 为了能够完成企业目标, 充分发挥自我, 施展自身的潜能, 与同事们互相激励、帮助和关怀的种种因素, 都能给员工带来工作的乐趣, 这不是直接摘取成功果实, 能来带来的“幸福”。许多的企业过于重视结果, 忽略了过程, 对员工重视其完成特定目标任务, 而不理睬员工心理感受和变化, 使许多的员工完成了目标任务, 也不能感受到幸福。

3 落实人本管理, 助推企业发展

3.1 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创造优良发展平台,

人一生中的绝大部分时间一直都在工作, 工作期间是实现员工自我价值的重要时期。只有物质层面的享受, 不能使员工充分的感到自身的幸福, 80后90后特别是高水平、高学历的员工, 更加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

企业要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科学评估每位员工的潜在能力和自我价值的基础上, 提供更多岗位的选择, 让每位员工都有机会自由发挥, 都能不断挖掘自身潜能。建立行之有效的职务晋升渠道, 从单位层面帮助员工完成自我希望的职业生涯目标。把企业发展与自我实现相结合, 同发展、共命运, 做到企业与员工的同收益的双赢局面。

3.2 正确树立企业员工的主人翁意识

把人的因素放在首位, 信任、尊重、关心、爱护员工, 树立他们的“企业为我、我为企业”的人本思想, 树立员工的主人翁意识, 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新精神, 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把员工作为企业这棵大树的根, 为员工营造一个良好的、健康的工作氛围和环境, 让员工的精、气、神都生气勃发, 为员工的个性发展和自我实现创造渠道, 鼓励员工为企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4 结论

幸福是相对的, 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幸福度的高低取决于每名员工的自我期望与现实工作的比较, 相差的越少, 员工的满意度就越高, 反之, 则感不到幸福。

由于每位员工的家庭、心理、年龄、知识水平等结构都不相同, 所以, 对幸福的感悟也不相同。随着需求总是在不停地变化, 期望的不目标逐渐的提高, 因此, 想不断提高员工的幸福度, 必须要对员工的工作、生活、家庭等情况, 有持续的了解、调查和分析, 根据员工的不同阶断, 提出解决方案, 改进工作能力, 提高认识层面, 从而提升员工的自我幸福度, 提高企业的核心凝聚力, 促进企业人本管理的纵深发展。

摘要: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人本管理越来越占据重要位置,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 我国的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经历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员工民主意识、利益诉求和思想形态已日趋活跃。注重企业员工幸福度是当今企业尊重员工发展、突出员工个性的主要体现, 是帮助企业人本管理纵深发展的主要手段和切入点。

促进教师幸福发展 篇8

近年来,四川省旺苍县坚持把扶贫开发作为统揽农村工作全局、增进民生福祉的关键举措,按照“产业发展全域推进、基础设施全域覆盖、社会治理全域跟进” 的总体思路,突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创新推行“455”扶贫模式,强力推进县域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2014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7218元、同比增长12%,贫困人口减少到4.33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2.51%。年来,四川省旺苍县坚持把扶贫开发作为统揽农村工作全局、增进民生福祉的关键举措,按照“产业发展全域推进、基础设施全域覆盖、社会治理全域跟进” 的总体思路,突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创新推行“455”扶贫模式,强力推进县域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2014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7218元、同比增长12%,贫困人口减少到4.33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2.51%。 近年来,四川省旺苍县坚持把扶贫开发作为统揽农村工作全局、增进民生福祉的关键举措,按照“产业发展全域推进、基础设施全域覆盖、社会治理全域跟进” 的总体思路,突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创新推行“455”扶贫模式,强力推进县域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2014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7218元、同比增长12%,贫困人口减少到4.33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2.51%。

一、突出四个优先,全面夯实扶贫基 础

(一)突出规划优先纳入。坚持将扶贫开发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统筹安排,将其作为制定全县 “十三五”发展规划、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以及县委全委会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县委工作要点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全县97个贫困村、5.1万贫困人口的脱贫计划逐一分解到每个年度,确保2019年实现“脱贫摘帽”, 2020年与全国、全省同步小康。

(二)突出项目优先倾斜。运用 “534”综合治贫经验,整合扶贫、交通、 水利、农业、林业、国土、以工代赈等各类涉农项目,集中打捆、整体投放, 优先用于扶贫开发。近年来,仅万山乡综合治贫就累计整合各类项目资金达7400万元,普济镇洪江、三溪村综合治贫累计整合项目资金达6200万元。

(三)突出产业优先布局。围绕全县产业发展总体布局,结合贫困区域地理环境、区位优势特点,在北部山区重点规划发展核桃、魔芋、中药材等产业,在南部山区重点规划发展茶叶、畜牧等产业,鼓励发展新型农民专合组织和家庭农场,推进产业规模化、专业化、企业化发展,努力形成“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产业发展格局,进一步增强扶贫后劲。

(四)突出人力优先保障。成立了以县委书记、县长任组长的扶贫开发和移民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由县扶贫移民局为主体、相关部门为辅助、 乡镇扶贫专干为骨干的1000余人的扶贫队伍和技术力量,为扶贫开发工作提供了有效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二、创新五项机制,不断提升扶贫实效

(一)落实精准识贫机制。按照精准识别的工作流程和要求,通过农户申请、“站位倒排”群众评议、村组把关、乡镇核实等程序,扎实开展贫困识别建档立卡工作,做到 “户建卡、村造册、乡立簿、县归档”,并对全县贫困对象实行动态管理,2014年全县共精准识别出贫困村97个、贫困人口5.1万。比如,柳溪乡蟠龙村创新“一增两评一选两公示”机制, 精准评定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其中, “一增”即增加初评贫困人口比例, 按增加30% 的比例由县测算到村贫困人口134人增加到179人并分解到各社公推;“两评”即初推贫困人口通过分社初评和全村通评两次评审;“一选”即由村社干部、群众代表、党员、 初推出贫困人口组成的评选团、列席团和监督团,采取会议差额选举的方式确定正式贫困人口;“两公示”即村上对初选名单第一次公示后,报乡政府审核确认后再进行第二次公示, 得到了老百姓认可。

旺苍县大两乡大河村实施连片扶贫 开发项目后呈现出水天一色的新农 村面貌

旺苍县乡镇文化站

旺苍县科技扶贫项目——茶叶园区

(二)健全项目实施机制。坚持“村民自治、一事一议”、“民办公助、 先建后补”方式,创新精准扶持机制, 针对不同的扶贫对象,量身定制“长短结合”的产业组合增收项目。在高阳镇双午村等4个贫困村探索贫困户 “入股分红”方式,与专合组织或种养大户签订产业项目协议,将到户项目补助资金和自筹资金(含申请扶贫小额贴息贷款)集中统一用于发展产业,贫困户不仅可通过就地务工获得报酬,还能获得利润分红。对因年老体弱或重大疾病、重度伤残、智力障碍而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探索将其到户项目补助资金和申请扶贫小额贴息贷款通过入股保底分红等特殊扶持政策,确保项目补助资金发挥最大效益,并将其纳入农村低保、新农合等社会保障范围;对与子女分户的年老体弱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教育引导其子女帮助产业发展,帮助实现如期脱贫。

(三)强化社会帮扶机制。积极争取九三学社中央、省气象局、攀钢集团和社会各界力量联系帮扶旺苍, 协调配合25个市级部门、统筹安排131个县级机关单位和35个乡镇,对全县352个村分别组建了驻村帮扶工作队,建立了6000余名干部帮扶1.7万户贫困户的结对帮扶台账,做到了 “每村每户一个脱贫规划,每户一张帮扶明白卡、一张干群连心卡、一本扶贫手册”,在全县形成了“大帮扶、 大扶贫”工作格局。2014年,各级帮扶单位直接投入帮扶资金1600余万元、协调项目资金2500余万元,争取 “母亲邮包”、金秋助学等社会帮扶资金600余万元,有力促进了贫困村、 贫困户的长效增收致富。

(四)建立评估考核机制。狠抓扶贫开发战略压力的层层传导,实行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坚持分类考核和突出重点原则,把提高贫困人口生活水平和减少贫困人口数量作为主要考核指标,制定了乡镇、县级部门农村扶贫开发考核实施细则和干部驻村帮扶工作考核细则,通过过程控制和综合评价相结合,真正把扶贫开发工作的实绩考准考实,年终对精准扶贫的过程、进展和效果进行“一对一” 实地评估,对考核排名前30% 的评为先进,对排名靠后10% 的逗硬追责, 并与单位班子及领导干部考核、扶贫工作管理和项目资金投入挂钩,确保扶贫开发工作成效。

(五)创新金融服务机制。积极探索金融扶贫新模式,2006年率先在全国实施了贫困村互助资金试点项目, 该项目被财政部评为“最佳执行项目”, 中部10省及“亚非拉”18国扶贫官员到旺苍参观考察,其运作模式得到国务院扶贫办原主任范小建的充分肯定, 目前已累计发放借款突破亿元大关, 有效破解了贫困农户发展资金短缺的瓶颈问题,促进了增收致富。按照“支部 + 互助社 + 专业合作社”模式,自2009年开始先后在龙凤乡锦旗村等7个村启动实施了金融创新试点,累计放款79批398.84万元, 培养了100多名创业致富能人,实现了金融机构与贫困农户双赢。大力推广扶贫小额保险,参保人数从2011年的1.47万人增加到2014年的15.9万人,扶贫小额保险“旺苍模式”被美国哈佛大学列为“解决贫困地区低收入人群保险保障”的成功典型案例,《人民日报》、 《四川日报》等主流媒体先后进行了深度报道。积极探索开展扶贫小额信贷工作,县政府不仅在财政切块专项扶贫资金中,落实财政扶贫贴息500万元,而且在农村信用联社、邮政储蓄银行设立“扶贫小额信贷风险补偿基金”专户,落实1000万元资金用于风险补偿,有效缓解了贫困户贷款难、 利率高、风险大等现实问题。

三、狠抓五大工程,切实加速扶贫步 伐

(一)狠抓基础设施全域覆盖。 坚持“扩大成果、完善设施、提升能力、 统筹城乡”的总体思路,深入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城乡基础条件大幅改观。 2014年,全县建成324公里乡村公路, 村级道路通畅行政村达到256个、通达率达70%;新建和整治渠系120.7公里,新建蓄水池581口、新增有效灌面9500亩,治理水土流失14.7平方公里,解决2.28万农村群众安全饮水问题;建成高标准农田2万亩,完成土地综合整治1.13万亩,新建沼气池1370口;完成11个贫困村的农网改造工程,农村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

(二)狠抓特色产业全域推进。 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特色,因地制宜发展工业、农业、旅游产业,切实解决产业发展增收难问题,不断增强扶贫开发的“造血”功能。坚持把工业作为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加速带动整体脱贫的主攻方向,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促使每年转移农村劳动力近2万多人,1000多贫困农民通过务工脱离贫困;大力发展茶叶、核桃、畜牧、 中药材等优势特色产业,2014年全县实现茶叶产值7.6亿元、核桃产值4.8亿元、杜仲产值1.5亿元、畜牧产业产值11.8亿元;坚持把乡村旅游作为扶贫开发工作新的增长点,实施农旅结合,进一步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

(三)狠抓生态环境全域改善。 围绕建设“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目标, 着力推进农村危房改造、避灾搬迁、 生态环境保护利用等工作,加快建设幸福美丽新村,着力打造良好的生态环境。2014年,全县高规格打造了2个市级新村建设示范片、30个幸福美丽新村、18个新村聚居点和1个低碳新农村综合体,尚武镇被评为全省“环境优美示范乡镇”,正源、国华等4个乡镇被命名为省级生态乡镇,高阳镇虎垭村、木门镇柳树村等8个村被评为全省“美丽乡村”,鼓城乡建成全市首座自燃式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厂, 森林覆盖率达到56.3%,城乡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四)狠抓能力素质全域跟进。 树立“扶贫先扶智、治穷先治愚”的工作理念,坚持把提升农民整体素质作为扶贫开发的重要突破口,大力开展实用技术、劳务技能培训,为贫困群众搞好农业生产、发展致富产业、 提升基本技能、尽快摆脱贫困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服务和智力支持。2014年, 全县完成农业从业人员各类培训16万人次、“品牌培训”374人,农村劳动力就业率达到85%,输出转移农村劳动力15.7万人,实现劳务收入21.63亿元。万山乡檬溪村一社贫困农户陈贤贵通过参加魔芋种植技术培训,种植了5亩魔芋,年收入达2万多元。

促进教师幸福发展 篇9

我们依照卡茨将教师的发展分为求生存时期、巩固时期、更新时期、成熟时期的发展规律理论,根据教师年龄特点、知识结构、经验积累、思想认识、任教学科的特征,将教师分为不同层级,确定不同的发展目标,实施有针对性的培训。

一、针对新教师,成立青年教师学习小组

我们针对本校教师所作的一项调查表明,工作5年之内的教师新手对培训需求为:48%的人有参加教师培训的需要,46%的人有迫切需要。

针对新教师的特点,我们组建了青年教师学习小组,构建了“四化”管理机制,强化了对新教师的培训:力求实现专家引领常态化、同伴互助经常化、自我反思制度化、管理措施系统化。

1. 师德为先,提高育人意识和责任。

我校坚持30多年的“三结合教育”享誉全国,在我们的“三结合教育委员会”委员中,有时代楷模,也有著名的教育专家。我们充分利用这一宝贵资源,培育青年教师树立“教育的本质是育人”的意识和“育人是教师的根本职责”的社会责任感。

2. 专业为重,提高教学技能。

我校聘请了著名特级教师担任青年教师的指导教师。他们不仅每周参加青年教师学习小组的活动,而且经常深入课堂,根据每位新教师的教学个性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这一举措既解决了深入解读课标、不断挖掘教学资源等诸多实际问题,也激发起常规教研活动的生机与活力。

在青年教师学习小组内,坚持每月一次的小组交流活动,为青年教师搭建了交流和展示的平台,满足了青年教师获得肯定和树立自信的心理需求,有力地促进了青年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与教师团队精神的形成。

10多年间,青年教师学习小组培训成效显著,培养了10余位市级双优课获奖选手,数学、语文小组先后被评为和平区先进学习型班组,多人被评为市、区级学科带头人。青年教师学习小组多次面向市、区开放专场教研活动,受到一致好评。最关键的是小组发挥辐射带动作用,达到了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目的,形成了共生效应。

二、针对骨干教师,组建首席教师领衔团队

骨干教师是学校发展的脊梁,代表着学校发展的方向,昭示着学校的未来。在对骨干教师发展需求的调查中,我们发现:这部分教师的发展需求最为强烈。

其中,32%的教师认为,进一步提高和发展的主要途径是从事教育科研;30%的人认为是外出考察学习;24%的人则认为是校本培训。

基于这种情况,我校组建了由语文、数学首席教师领衔的两个团队,吸纳了从青年教师学习小组“毕业”的教师参加。团队特别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注重以课堂教学实践中问题的解决为中心,开展以呈现问题解决过程为特征的互动研修活动,增强了团队整体的教育教学专业能力。

1. 交流共享,打造学习共同体。

首席教师在参加天津市“未来教育家奠基工程”培训后,带回的几十张名家大师精彩讲座的光盘,成为团队成员学习和掌握前沿教育改革成果的宝贵资源,拓宽了骨干教师群体改革教育的视野。

思想观念和创新能力不是他人教会的,而是在碰撞与互动中产生的。为了及时交流团队成员的学习感悟、共享研修成果,数学团队创建了博客,搭建了团队内部交流和对外沟通的平台。团队开展的很多活动都借助博客进行交流、沟通、互动。如首席教师把读书心得发在博客上与他人共享,还有优秀教案、反思体会也在博客上交流,促进了团队成员之间教育思想的碰撞。仅数学团队至今已发表各类博文500余篇,受到了全国各地网友的关注,博客点击率超过79000次,充分发挥了骨干教师的引领与辐射作用。

2. 科研引领,提升工作水平。

“十一五”期间,数学团队申请了课题“小学数学激趣引探教学法的研究”,团队成员围绕“如何进一步在课堂教学中更有效地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学生探究”的问题,共同探讨,合作研究,现已成功结题。“十二五”期间,语文、数学两支团队又成功立项两个市级课题。课题研究已经成为青年骨干教师将理论与实践有效整合的最佳路径。

在首席教师的引领下,我校创造性实施的“小学语文言语体验教学法”和“小学数学激趣引探教学法”,在和平区举办的3届对外交流研讨会上,向全国各地的专家、教师们进行了展示,得到与会同行的赞誉。

此外,骨干教师团队成员充分利用到国内外教育先进地区学习实践的机会,吸收名家大师最先进的教育思想,选取可学以致用的教育理念,为青年教师学习小组和全体教师传经送宝。

3年多来,团队的每一名成员专业素养都得到了进一步提升。有7人被评为区级学科带头人,3人在天津市第七届双优课比赛中获一等奖,数学团队被评为和平区优秀团队。

三、针对老教师,采取任务驱动式培训

老教师多年形成的教学观念转变过来较慢,他们常常害怕自己影响学校的发展,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针对老教师的特点,我们采取充满人文关怀的任务驱动式培训,引导他们破除倦怠,超越自我。

1. 创造岗位,赋予责任。

学校中多次发生新教师和家长沟通不畅的问题,此时,老教师可充当“问题调解员”,居中调停,做沟通解释工作,平息矛盾。这是老教师的特长。我们为新教师配备一位常年教此年级的老教师作为“入门师傅”,来帮助新教师树立良好的师德,规范日常的教学行为。这一举措发挥了老教师的特长,促使老教师更积极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2. 对口互助,补足短板。

针对老教师对多媒体技术掌握不精的问题,我们再次采用任务驱动式培训,多媒体白板安装后,年轻教师学起来兴高采烈,而老教师就有些憷头。对此,我们制定了学校集中培训和青年骨干教师一对一指导的帮助措施,使50岁左右的教师学会使用方法。同时,学校又专门设计了“多媒体白板课件设计比赛”,促使老教师熟练掌握并灵活应用。现在,老教师们都喜欢上了这种先进的教学设备,解决了很多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也推动了老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通过反思促进教师发展 篇10

一、重新认识“反思”

教师教学中由于存在以下特点:一是教学情境的不确定性;二是教学对象的复杂性和差异性;三是教学决策的不可预见性和不可重复性。教师的教学反思是教师教学认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教师为了成功实现教学目标对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教学活动以及支持这些教学活动的观念、假设,进行积极、持续、周密、深入、自我调节性的思考。教师的教学反思是一个能动的、审慎的认知加工过程,也是一个与情感和认知密切相关并相互作用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不仅有智力加工,而且需要有情感等动力系统的支持。

二、反思要以“两个学会”为目标

学会教学其含义与学会学习有类似之处,即要求教师把教学过程作为“学习教学”的过程,不仅学习教学的技术,还要学习教学伦理与道德知识。由于教学反思要以两个学会为目的,因此,它既要求教师教学生“学会学习”,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学习能力,全面发展学生,其次又要求教师“学会教学”,通过多种途径,使自身获得进一步发展,成为学者型教师。

三、反思的特征

首先表现为自觉性。如果你想在三尺讲台上开启一片蔚蓝的天空,那么你会觉得不断地教学反思不仅是个人的思想需要,而且是一种高尚的精神活动,是精神产品的再生产,你会发现生命就像每天升起的太阳一样是新的。其次表现为超越型。反思是一种手段。反思后则奋进。存在问题就整改,发现问题则深思,找到经验就升华。如此说来,教学反思的真谛就在于教师要敢于怀疑自己,敢于和善于突破、超越自我,不断地向高层次迈进。第三个特征为个性化。教学反思是教师自身自觉地把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进行反观自照,属于“个人奋斗”。教学反思具有别人不可替代的个性化特征。

四、反思的方法

(一)行动研究法。即把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为一个认识对象放在历史过程中进行思考和梳理。同时开辟信息绿色通道,不断地获取学生的反馈意见,并把它作为另一个认识对象进行分析,最后把两个具体的认识对象揉在一块儿整合思考。

(二)比较法。教学反思需要跳出自我,反思自我。所谓跳出自我就是经常地开展听课交流,研究别人的教学长处,尤其是要研究优秀教师、特级教师的教学思想。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学习比较,找出理念上的差距,解析手段、方法上的差异,从而提升自己。

五、反思的方式

1.内部自我对话方式:这种方式往往是短时间内,比如一堂课上,要求教师要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调动各种感官捕捉反馈信息,快速、灵活地对教学计划做出适当调整和及时反应;2.外显自我对话方式:主要通过培训、写教学反思日记表现出来;3.同事讨论:通过教师间的协商与探讨、共同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六、反思的类型与实施

1.课后思:一场课下来就总结思考,写好课后一得或教学日记,这对青年教师非常重要;2.单元思:一周课下来或一个单元讲完后反思,摸着石头过河,发现问题及时纠正;3.月后思:对于自己一个月的教学活动进行梳理;作好课堂教学分析报告,使教师明确课堂教学努力的方向。4.期中思:即通行的期中质量分析,这是比较完整的阶段性分析。通过期中考试,召开学生座谈会,听取家长意见,从而进行完整的整合思考;也可以以一个学期、一个学年或一届教学的宏观反思。

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初始阶段我们可以这样实施教学反思:首先让教师对本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收集整理,填写在文本的“问题集锦”中;然后选出本周课堂教学的一个教学流程,简单地填写在“教学流程设计”中;第三部分是让教师先取自己本周课堂教学中最精彩的片段写在“精彩回眸”中;第四部分是反思一周中教学存在问题的环节;第五部分是理论结合实践,谈清楚存在问题的原因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措施。以上五部分运行了一段时间以后,我们不难发现这样的教学反思缺少评价与反馈的内容。这种评价与反馈有教师自我的、有来自学生对老师的,于是,我们又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评价与反馈的内容。虽然这样增加了教师的负担,但是有对教学反思的正确认识与执著追求,再加上不断地熟练,相信它会大有用武之地。

上一篇:优化改进方案论文下一篇:生物柴油反应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