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教学反思,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周海利

2024-09-28

通过教学反思,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周海利(通用7篇)

通过教学反思,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周海利 篇1

通过教学反思,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河南省滑县留固镇尖庄中心小学

周海利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以自己的教学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从而提高自己教学能力的过程。通过教学反思,可以使教师将理论与实践、思想与行动联系起来,实现理论性知识和实践性经验的融合,提高教师的问题意识和教育科研能力,从而促使经验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的转化,实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一、对备课的反思

备课是上课前的准备工作。它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备课的过程是教师提高自身文化科学知识水平的过程,同时也是教师积累、总结教学经验和提高教学能力的过程。对备课的反思内容主要是指反思有没有认真钻研教材,有没有精心设计上课的全过程等。如自己认真学习教学大纲了吗?明确所教学科的教学目的、该学年和各章节的教学目标吗?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掌握情况如何?学生已具备了哪些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学习方法?自己设计的每一教学环节没个提问是否都围绕教学目标?用这种教学方法是否比另一种方法更好?自己期望学生从这节课学习到什么?自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程度,课堂中应该有什么样的活动等等。

二、对上课的反思

对上课反思的内容主要是教学目标(知情意行)是否达到,学生对知识点掌握的牢固吗?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了吗?教学效果怎样,对教材的讲解是否正确到位,层次是否清楚、重点是否突出,教学过程设计得好不好,教学方法是否多样,时间分配合理吗?课堂气氛如何,还存在哪些应该改进的问题,怎样改进,课后及时总结了吗?这节课成功吗?为什么成功?如果不成功,原因是什么?这节课主要的优点和缺点是什么?还可以采用什么方法实现师生互动等等。

三、对作业布置与批改的反思

对布置与批改作业的反思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对作业本身的反思:作业量是大还是小,是否达到效果了;不同程度的学生完成这些作业需多少时间;所选的作业题代表性如何,有没有一些无意义的、机械重复的作业;不同学生的作业要求有无区别对待,对作业的要求是否交待清楚。第二是对学生作业完成情况的反思:哪些题目学生未掌握做错了,原因是什么?自己对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学习方法如怎样审题、遇到不会的题目怎么办、怎样自我检查等进行指导了吗?学生有没有出现抄袭作业的现象。第三是对批改作业行为和方式的反思:自己是否需要批改所有学生的所有作业,可否只改部分学生的作业,可否只改学生的部分作业,让学生帮忙批改可以吗?可以让学生自己互换批改吗?哪些情况需要面批,作业情况及时反馈给学生了吗?作业的讲评是否达到了理想的效果。

四、对课外辅导的反思

课外辅导有三方面的内容,即给缺课的学生补课,给学习基础差的学生辅导,给学有余力或学有特长的学生个别指导以加深加宽课上所学的内容。课外辅导的形式主要有两种,即教师对一个或几个学生进行辅导和适当组织学习优秀的学生帮助学习基础差的学生。对课外辅导的反思包括课外辅导的内容是否对应学生的实际需要、辅导的形式是否恰当以及辅导的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

五、对学生成绩考核与评定的反思

对学生的学业成绩进行考核与评定,是相对完整的教学过程中最后的一个步骤,是教学工作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对教学工作起激励、诊断、反馈、调控、评定的积极作用。对考核的反思包括对考核内容的反思和对考核方法的反思。前者如对考核题目质与量、难易程度的反思,题目类型的反思;后者如采用考查还是考试,考查是书面测验还是采用课堂提问,考试采用笔试还是口试等的反思。对评定的反思包括评定是采用评分的方式,还是评分加评语的方式,评分时对学生有创见的回答有无适当加分以资鼓励等等。

国内相关的调查研究表明,许多中小学教师对教学反思还不够重视,很多人认为出现了问题才需要反思,平时没有必要进行反思,认为反思的内容是做得不好的地方,这反映了反思作为教学中的重要因素,还没有引起教师的注意。学校应该通过多种渠道,让教师认识到教学反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让教师掌握进行教学反思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使教师养成教学反思的良好习惯,形成没在的反思兴趣与动力。学校应该组织多种教研活动,让教师相互评课、说课,进行现场观察,鼓励教师间的合作。针对课堂上发生的问题,各抒己见,进行反思,共同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得出最佳方案为大家所用,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通过营造浓厚的反思氛围,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通过教学反思,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周海利 篇2

下面, 我以“梯形及其性质”课堂教学为例做教学反思。

一、创设情景, 置疑激趣

“梯形的有关概念”应该在具体情景中进行教学, 因为是异地借班上课, 上课伊始, 许多学生的注意力还沉浸在课间的趣事, 可能还在讨论和怀疑“新”老师的功底。“如何一下子就把全班同学注意力吸引到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上呢?”

我改变传统的复习引入, 不再按常规复习小学已学过的梯形有关知识, 而是“突然”拿出一桶方便面, 问“谁能说出这桶方便面与梯形的联系?”同学们的学习激情马上充分调动起来, 很快有人举手回答:“方便面的正视图是等腰梯形”。老师马上给予肯定:“这是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而且思维非常敏捷, 我们要向他学习, 这一桶方便面就是奖品了。”

二、盘活资源, 降低成本

多媒体的辅助功能的好处是非常多的, 许多老师在上“公开课”, 为了表演, 往往花费了许多时间制作课件, 而课件常常只能起到“板书”的功能, 甚至往往因为过分的“预设”扼杀了学生知识“生成”。然而平时的常态教学, 应该利用多媒体的时候, 由于种种借口反而没用。我认为多媒体有辅助功能, 必要时正确利用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当然, 多媒体不是花瓶, 不能喧宾夺主, 更不能影响学生的思维。

“探索等腰梯形的性质”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要不要通过几何画板制作课件, 让等腰梯形“动”起来, 还是让学生“动”起来呢?我反复问自己。后来我只利用教材附页提供的“方格纸”, 利用教材提供的“做一做”实验, 让学生动手操作, 学生由于有了折叠等腰梯形的经历, 在观察等腰梯形的相关线段、角、图形的对称性时非常主动, 在概括等腰梯形的性质时非常自然。学习效果比课件“动”一下更好, 而且在学生“做”数学过程中, 还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我们发现教材编者们在“关键”处, 在“难点”处, 真是用尽苦心。教师在课堂教学时, 一定要引导学生思考, 并且还给学生时间和空间进行讨论和交流, 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还要求他们用几何语言“翻译”出来。

在新的课程理念下, 教材资源、学生周边的事物、学生熟悉的生活经历、教师自己制造的教具, 只要能给学生展示多样和丰富多彩的学习参考资料, 促进学生深刻思考, 就是最有效的教育资源。

三、生成知识, 培养创新

中国的基础教育是扎实有效的, 但中国孩子的创新精神总是不如西方, 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也是我们的重要目标, 创新精神的一个基本要素是思维活动的非模仿性和独特性, 是学生从事一种“开窍”的活动。

许多老师, 为了引导学生, 经常把一些问题细化, 让学生沿着老师放下的“楼梯”, 一步一步走进老师设计好的“教案意识”, 时间短, 教学效果好, 老师往往还以为课堂教学很有效, 其实, 有时把“问题”开放了, 虽然学生的思维犹如脱缰的野马, 但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通过反思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 篇3

关键词:反思;反躬自问;勤于总结;交流与协作

所谓反思,是个体立足于自我之外批判地考察自己的行为及情景的能力。教师的反思是指教师对自身教育观念及行为的认知、监控、调节能力,它有利于增加教师的理性自主,使教师对教育实践有更多的自我意识;也有利于教师更为主动地教学和积极发展专业,使自己的成长始终保持一种动态、开放、持续发展的状态。因此,反思是幼儿教师促进自我发展成长的有效途径。

反思不是一种能够被简单地包扎起来供教师运用的一套技术,而是教师面对问题及对问题作出反应的一种主人翁方式,它涉及直觉、情绪和激情,虚心、责任感和全心全意三种态度。这就要求幼儿教师有较强的自我发展意识和反思意识,要意识到自身的意识系统和教育教学行为有改善的必要,要虚心倾听更多人的意见,要有对教育事业的高度责任感,坚持自觉反思,关注影响幼儿的方法,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和思考各种教育情景,不断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在实际工作中,我是这样通过反思来帮助自己成长,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

一、 坚持反躬自问

反思是从问题开始的,但面对教育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或麻烦,我们常常会体验到一种不安全感和不确定感。其实,正确的态度是应当反思问题,努力发现问题的症结所在,并力求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如在开展《我爱实幼》的主题活动过程中,其中有一个活动是幼儿自制连环画《我们的幼儿园》,是在幼儿基本了解、熟悉幼儿园的环境、设施的基础上进行的,幼儿几人合作,画出他们最喜欢的幼儿园的某个环境或场地,并要求给画面配上文字解说,由笔者来记录。在制作图书的过程中,我尝试将“因为……所以”“如果……就”等关联词运用到图书的解说中。孩子们在我的帮助和引导下,终于用图画和特有的文字语言展示了出来。如“如果你走进实验幼儿园,就会看见绿色的大操场。”“因为我们每天做游戏,所以我很喜欢上幼儿园。”“小朋友在幼儿园有的喜欢唱歌,有的喜欢画画,还有的喜欢搭积木。”“因为老师教我们本领,和我们做游戏,所以我们很喜欢老师。”“因为我们是实幼的好娃娃,所以实幼就是我们的家。”……

当我拿着这本书时,心中有股喜悦,可是也有点惴惴不安,虽然孩子们通过各种方法,对我们的幼儿园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在运用这些关联词上却不得不承认老师的指导性太强,我觉得有问题,觉得很牵强,但也似乎一时难以解决。

这时,我将这本书递给配班教师看,她看完后对我说:“编得还可以,可是我觉得一下子就用关联词编书,可能幼儿未能真正理解。”我立刻说:“我也知道,可是如何解决呢?不知从何入手,关联词好象对幼儿来说太难了。”她也皱起眉头,一会她说:“我只是觉得应该先听听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谈话,看看他们是否应用了这些关联词,然后再进行整理,加深印象,逐步引导。”我觉得有道理,决定在日常生活中了解幼儿的语言,给予幼儿在一定的情景下学习使用这些关联词的机会。果然幼儿有了明显的进步。

通过这个案例,我对自己进行了反思。首先,与配班老师的对话,让我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我在心中将自己的做法与配班老师的做法进行了比较,通过比较我逐渐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并尝试去解决这些问题。而配班老师运用了一个事例——幼儿现实生活的事例来说明问题,对我起到了说服作用。我由此又以配班老师的事例来改进自己的教育理念和行为,这个反思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的、不断改进的过程。

二、 诉诸笔端,勤于总结

对发现的问题、有关事件、自己的感想感受等,如果我们能用札记等形式记录下来,并保持与自我的对话,那么它就有利于我们抓住转瞬即逝的思想火花,在记述中理出问题的头绪,在思考中尝试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另外,坚持记反思札记还可以保证自我反思的经常化、系统化,且这些札记也是一种珍贵的经验积累,在此基础上进行总结、提升,能有效促进我们幼儿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逐步使自己成长为学者型教师。

如我的一篇反思札记:今天区域活动时,王艺达、冯天翱、龚翔一起选择了建筑区,他们分工科学,合作默契。在四通八达的立交桥上搭了一辆与众不同的汽车。“这辆汽车真不错,这是干什么的呀?”我问。正在一旁搭积木的王艺达告诉我:“这车上装的是肥皂,给我们幼儿园送去。”“为什么给幼儿园送去呀?”“幼儿园的肥皂太少了。”“你怎么知道少呀?”“我看见宋老师每天都拿着肥皂在水池上磕。”从孩子的话中,我体验到了做教师的快乐。我们平日细小的工作,也许自己都没有在意,可对于善于观察的孩子来说,却是一件件记忆深刻的事,他们会把看到的事情创造性地反映在游戏中。

通过反思札记,在记录过程中,我积极走入儿童的心理世界,更加深刻地理解儿童行为的意义,发现教育契机;同时,也了解到自身行为对儿童的影响,发现和认识教育的意义和教师工作的意义、价值,增加了教育主体意识,激发了自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给教师带来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么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教师正是在教育实践中,对“自己的劳动进行创造性思考”,从而能够在幼儿面前塑造教师的良好形象,不断增强对教师职业价值的认识,并且在教育实践中激发动力与激情,不断证明自己,超越自己,在提高教育成效的同时增强自身素质,要知道“记录”只是工具,只是方法,运用“记录”促使教师的专业成长才是实质。

三、 开展交流与协作

一个人的反思是有局限性的,要更好地解决问题,尤其是解决一些复杂的教育问题时,必须多渠道收集信息。除参阅相关书籍和杂志以外,还可以通过交谈、观摩等形式直接与他人交流,如咨询幼教专家、观摩优秀幼儿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听取同事的不同意见等等。这样的交流,有利于拓宽交流者的思路,并把思考的问题引向深入。同时,通过交流、沟通、寻求领导的支持和同事的协作,能够营造一种反思的良好氛围。

在幼儿园的实际工作中,开展得最多的是小组反思。比如在一个教研组中,作为陈述者的小组成员,对以往经历进行回顾,得出带来的问题,是对自身行动的初步反思;而本组其他成员作为支持者,通过小组专题研讨会上的不断地提出疑问,可促使陈述者进一步对行动进行反思。当然,小组成员要尽量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还要通过有效的方式鼓励别人也能这样交流。作为支持者,小组成员应仔细聆听、互相交流和讨论,力求了解对方的表达。只有这样,小组成员之间才能有效地互动,并在互动中相互促进团队反思,在反思中学习,在反思中成长。

通过教学反思,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周海利 篇4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已成为时代所需。而教学反思则是教师获得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经验+反思。这个公式充分说明了教学反思对于教师发展的作用。每一位优秀教师的成长都离不开教学反思。因为它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过程,它可以激活教师的教学智慧,它是教师成长的“催化剂”。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不可能有什么改进,他可能永远只能停留在一个新手型教师的水准上。有位教育名家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教学反思则能成为教育行家。可见教学反思对于教师的成长与发展意义多么重大。的确,“思之则活,思活则深,思深则透,思透则新,思新则进。”教师就是在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中教学艺术得到提升,专业得到发展。那么,如何才能够正确的教学反思呢?我认为,教师的教学反思应该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从小处着眼,从细节入手,做到三思:即课前反思,课中反思,课后反思。

(一)、教学前的反思。

课前反思,顾名思义就是上课前的教学反思,主要是对所设计的教学预案进行再思考。在教学前进行反思,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在以往的教学经验中,我们大多关注教学后的反思,完全忽视了或根本不做教学前的反思,对课堂的预设不够,对课堂的生成性估计不足,遇到预设与生成发生冲突时,无法调控或是照本宣科,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课堂成了一潭死水,没了生气,完全违背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其实,教师若在教学前对自己的教案、设计思路等进行反思,不仅是教师对自己教学设计的再次查漏补缺,吸收和内化的过程,更是教师关注学生,体现“人本课堂”的新课程理念的过程,可见,课前反思十分必要。

课前反思首先体现在对教材的有效利用上,以教材为载体的课程资源的利用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切入点。每学期开学伊始,我们教师要认真研读学科课程标准,分析学科教材特点,并结合班级学生实际,设计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

其次,课前反思还体现在备课上,备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备课的过程既是教师提高自身文化水平的过程,同时也是教师积累总结教学经验和提高教学能力的过程。在备课时要以课标为准绳,从整册教材和每个单元出发,对每堂课的内容进行全面思考、综合研究。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切实做到“以学生为本”,切忌“备课即备教材”,而忽视了“人”这一主体。对备课的反思既要反思有没有认真钻研教材,有没有精心设计上课的全过程,又要反思学生已具备了哪些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学习方法,还可能存在哪些问题等。

如我在教学“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前,看到教材中一道原题的内容是:一个粮店三月份售出面粉674袋,每袋25千克,一共售出面粉多少千克?这样一道例题让学生感觉与自己生活太远,和自己的关系又不是很密切,如果照着原例题讲,学生肯定会觉得枯燥无味。于是,我设计联系学生的生活来进行延伸。我是这样设计的:上课伊始,就让学生猜测一个滴水的水龙头每天要白白流掉多少千克水?这是学生们生活中经常能遇到的事情,先让学生们猜测,然后让学生们顺势算出:照这样计算,一年要流掉多少千克水?相信随着计算结果的出现,学生一定觉得非常吃惊,此时,教师又提出新的要求:“你家所住的楼房一共有多少户?如果按一家一个水龙头计算,一年要白白流掉多少水?”通过这样的课前教学的精心设计,既能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同时体现了课程综合化要求,使学生受到了节约用水的教育。这样,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气息的题材改编成了学生感兴趣的、活生生的题目,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生活中,让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提高了学生用数学思想来看待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之,课前的反思就是在教学前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水平,认真研读教材和课程标准,把握教学的目的和重难点,恰当地处理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式,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案。这样的教学反思一定能大大提高教学效率,教师的教学能力定会不断提升,才可能真正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二)、教学中的反思。

教学中的反思,是一种瞬间反思,实际就是一种教学机智。这种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捕捉教学中的灵感,及时调整设计思路和方法,使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佳。

1、反思教育教学行为。在课堂上,你问题的设计是否符合学生实际;课堂活动是否充分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交流合作;学生参与学习面大不大等。

2、反思教学策略。在教学中,是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否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是否有助于学生学会学习;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是否起到积极的作用。

3、反思学习的过程。在课堂上,问题是否让学生去发现,知识是否让学生去探索,实践是否让学生去操作,规律是否让学生去揭示,学法是否让学生去归纳,道理是否让学生去感悟,效果是否让学生去评价,这样通过对学生学习行为的反思,才能有效调整教学行为,我们的教学才会更高效。

在执教《长方体的表面积》一课中:一个长方体的长10厘米,宽5厘米,高5厘米,求它的表面积。

师:请同学们根据图中的数据列式计算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生1:(5×10+5×5+10×5)×2 生2:5×10×2+5×5×2+10×5×2 生3:5×10×4+5×5×2

在学生对上述算式进行了认同后,我突然发现一个学生手举起来又放下,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我问:“××同学,你还有什么问题?”

生:老师,我还有一种算法,算法是5×10×5。

师看他列的是求长方体体积的算式,于是就说:“题目要求的是长方体的表面积,不是求体积,”其他同学都笑了。

生:老师,我是求长方体表面积的。

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你能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一听吗?

生拿起一个长方体学具,指着说:“长方体的一个侧面积是5×10,我把它当作2个5×5,那么4个侧面就是8个5×5再加上上下两个底面积2个5×5,这样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一共就有10个5×5,即:5×5×10。

短暂地沉默后,教室立即响起了掌声。

又一位同学站起来说:“老师我也有一种新的解法,列式是5×10×5。” 师:方法是对的,这位同学根据乘法交换律,交换了因数的位置,其实方法是一样的。

生:老师,不对,我的解法和刚才不一样。惊喜再次出现:那你说说你的方法。生:我是把底面积转化成侧面积来计算的,两个底面积的和刚好等于一个侧面积,长方体表面积一共有5个5×10,所以列式是5×10×5。

掌声又一次响起„„

回想教学片断,如果我放弃了那双举起又放下的手,忽视了那张欲言又止的嘴,那么就不会出现这没有预设的精彩和自发的掌声,学生智慧的光芒,创新的火花也许从此消灭。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老师不仅要成为知识的呈现者、对话的提问者、学习的指导者,更要长着一双慧眼,关注学生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时刻关注学生那灵动思想的产生。这灵动的思想,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生对知识的疑问,二是对知识独到的理解和感受。这灵动的思想可能是直觉,也可能是综合推理,也有时会是异想天开,其特征是与众不同。如果我们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做到寓有形的预设于无形的、动态的教学中,真正融入互动的课堂,不断捕捉、判断、重组从学生那里涌现出来的各类信息,随时把握学生那灵动的思想,并做一个动态生成的推进者,努力尝试着把灵动思想浓墨重彩的张扬,扩大这些思想以及有灵动思想的学生数,那我们学生的进步将是整体的、快速的,我们的课堂也将因为学生的灵动而体现着生命的灵动。

(三)教学后的反思。

在课堂教学实践后及时反思,不仅能使教师直观、具体地总结教学中的长处,发现问题,找出原因及解决问题的办法,再次研究教材和学生,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而且有利于教师提高教学水平,使教师认识上升到新的理论高度。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因为教学是一门有遗憾的艺术,教学后的反思会发现这些不尽人意的地方,从而促使自己不断学习,进一步激发自己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那么如何进行教学后的有效反思呢?可以从如下方面进行:成功之处、不足之处、教学机智、学生创新、再教设计、同行之识,课堂火花和理性思考等方面。

1、反思成功之处。一堂课的成功令教师终身难忘,虽然它有时只是一个精彩的瞬间,或是师生一次短暂的共鸣,但那是教与学碰撞的火花,它将成为以后从事教学活动的宝贵素材或案例,不断加以充实和改进可使以后的教学更轻松,更趋于完善。同时,它也为教师开展教研工作提供了很有参考价值的第一手材料。

2、反思不足之处。任何人教学总有不足之处,故而需要改进。为此,我们在记录成功之处时更多的是警戒自己,找出不足,然后加以改进,通过失败之后的反思,才使我们达到“长一智“。

还记得那是一节顺利而精彩的课——《分数的意义》,全校公开课。在课的结尾,我没有安排学生围绕知识点去小结,而是让学生用分数表述一下自己这节课的学习情绪。令人难忘的是有一位学生这样表述:“我把整节课的学习情绪看成单位‘ 1’,高兴的占了3份,即3/4高兴,遗憾的占了一份,即1/4遗憾。因为面对这么多的老师听课,我们班的同学一个个都正确地回答了老师的提问,展示了我们班的风采,为班级争了光,我为我们班而自豪。我之所以遗憾,是因为整堂课我一直认真思考,积极举手,许多问题又不难,但老师没有给我一次机会,我感到很遗憾„„”

下课后我找到这位同学了解情况:

问:小朋友,你知道老师为什么没让你发言吗?

答:老师有可能没有看到我举手,也有可能怕我回答不准确吧,因为数学这门课我学得不太好。

问:平时课堂上,老师都叫哪些同学发言呢? 答:差不多都是成绩较好的同学。„„

反思这节课,那位学生的遗憾又何尝不是我们的遗憾。这可以说是我们数学课堂中存在的普遍现象,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该如何来面向全体学生呢?„„

3、反思教学机智。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的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

4、反思学生创新。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因此,将其记录下来,可以补充今后教学的丰富材料养分。

5、反思再教设计。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探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许多误区有无突破;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教,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6、反思同行之识。名家说得好:“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进行公开课教学,同行的意见尤显珍贵。因为每位教师在教材处理、教学方法、学法指导等诸方面都有自己的独特见解,都有值得自己学习和借鉴的地方,因而我们要多多听取同行意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不断提升自己。

“善于反思的人是成熟的人,善于反思的教师是成熟的教师。”反思,能让我们拒绝平庸;反思,能使我们捕捉教学中的灵感;反思,使我们吐故纳新;反思,使我们的教学经验升华。也许反思会让你深思、迷惘困惑;也许反思使你辗转难眠,挑灯夜战,然而你会发现:反思使我们的教学生命如东升的旭日,每一天都是新的。它一定会使你超越自我,达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境界。

活动反思,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篇5

一、以理论为先导, 促进教师反思

观念是行为的先导, 理论是实践的依据。因此, 我们有计划地学习纲要和规程, 并组织教师进行考试。在学习中每个老师都带着任务来, 带着问题来。在每周的教研活动会上, 要求每个老师对自己的一次活动进行反思, 然后大家来讨论。促进教师对不同学习中的理论知识进行对比, 刺激教师进行反思, 从而解决困惑不解的问题, 促使教师们带着疑问去实践中探索的愿望, 去不断学习国内外的优秀案例, 从而使教师切实转变观念, 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 促进了教师的反思。

二、做好活动前的反思工作

1. 目标的制定是否合适

目标的定位要适合孩子的认知能力, 看其是否能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是否能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在一次《水的秘密》公开活动课上, 执教老师读完自己的教案让大家来讨论, 大家觉得目标定得太低, 不适合大班孩子上课。在大班试教过程中, 由于知识面太浅, 整个活动过程不到十分钟就完成了。第二次在中班试教, 效果完全不一样, 活动过程井然有序, 幼儿的积极性很高。

2. 教学方法是否恰当

以往听过的一些公开教学课, 老师只顾自己讲得有声有色, 教态亲切, 其讲课水平是无可挑剔的, 但一点也没有顾及幼儿的感受, 幼儿成为了一个完全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还有些课教师准备了大量的教学玩具, 很多的现代化教学设备, 如有一堂课是认识树叶, 老师准备了各种各样的树的图片和各种各样的关于树叶的课件, 可唯独没有一片实物树叶。其实树叶随处都有, 真正的实物远比那些花里胡哨的教育实用得多。这就是老师在选择教学方法上的失误。

3. 重点难点是否突出

每一节课, 教师都要定位它的重点部分和难点部分, 要引导孩子如何攻克难点, 安排在突破重点的教学环节要时间要相应多一些, 还要有充分的操作时间。

三、活动过程中的反思不容忽视

教案写好了, 准备工作完成了, 并不代表课就上得好, 课堂上老师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 孩子的积极性和兴趣的调动都是很重要的。每个学期, 我们都规定每位老师听课不得少于15节, 所以没课的老师每周都要去听一至两节课。听课老师基本上是带着教案去听课, 结合教学实际, 及时提出疑问, 及时进行教学反思, 反思的内容主要是:目标是否完成, 是否关注孩子的情感体验, 教具的运用是否恰当, 师生在课堂上的交流和合作是否充分, 幼儿的情绪是否积极高涨, 提问的方式是不是引导性的, 最重要的是教师对预设与生成的处理是否正确, 也就是课堂应变能力是不是灵活等等。

四、课后反思是关键

上完一节课后, 对自己的教学理念, 教学效果, 对孩子所起的效应进行反思是最关键的, 但也是最难的, 最迷茫的过程。幼儿园的课后反思要从幼儿教育的特点出发, 应有自己的特色。在做课后反思时要注意一下几个方面:

(1) 反思要及时, 在上完课后总有一些感想, 如不及时反思, 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会淡忘, 所以在反思中要发现问题, 总结经验, 并要有记录。

(2) 反思要有针对性, 要选择突出的东西进行反思, 在平时的教学中每次反思都做到面面俱到也是不现实的。

通过教学反思,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周海利 篇6

下面我就以语文课堂教学为例,谈谈自己对教学反思的看法。

一、课前反思

这主要在备课阶段进行反思。从目前大多数农村初中语文教师备课的现状来看,主要存在两种不良的倾向:一是照搬现成的教案。我们有些语文教师热衷购买一些优秀教案,配套教案,当然,这些教学设计确实有它的可取之处,但我们不能不考虑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就照搬照抄,以“他思”代替“我思”。二是一些有一定经验的老教师,过分依赖多年积累的教学经验,不注重教学反思。三年前这样教,三年后还是这样教。针对这些问题,就需要我们教师在备课中应对我们过去的经验进行反思。如自己或他人以前在教这一内容时,曾遇到哪些问题?是采用哪些策略和方法解决的?效果如何?根据自己所教班级学生的实际,预测学生在学习这一教学内容时,可能会遇到哪些新的问题,针对这些新问题,可采取哪些策略和方法。

二、课中反思

教学设计是一个静态的过程,而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课前的教学设计方案是否合理,还需要经过课堂教学实践的检验。教学中的反思,主要解决课堂教学活动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在反思中必须具备驾驭课堂教学的调控能力,因为这一阶段的反思强调关注在课堂教学现场发生的一切问题。

在课堂上,我们面对的是活生生的有思想的生命,他们不是机器,不会完全按照预定的程序走完四十五分钟,往往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如当提问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该生不能按计划时间回答;当发现一篇构思精巧、立意新颖的优秀作文,在班上交流借鉴时,却被学生检举系抄袭之作;当你上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讲到“美女蛇的故事”时,突然有学生问你有没有“美男蛇”;当你分析朱自清的《背影》中父亲为“我”过铁路买橘子的情形时,学生突然问父亲是否违反了交通规则……

这时,我们就要进行课中的反思,以灵活的方式处理教学中发生的种种问题,随时控制和调节教学进度,对某些内容和环节做适当的取舍,既要给学生以学习的主动权,激发他们的思维,又要把握教学的主动权,使学生的思维不游离目标。实践证明,课堂上的有效反思,往往会化险为夷,出现“柳暗花明”的教学佳境。

三、课后反思

这一阶段的反思主要是教师在课后对整个课堂教学过程进行思考性回忆,包括对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学生的表现、教学的成败等进行理性的分析。当课堂气氛沉闷时,你是如何进行有效地调控的?在授课过程中,是否出现了令你惊喜的“亮点”环节?这个“亮点”环节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假如你再教这个内容,教学设计还可以做哪些修改?

通过有效教研,促进教师成长 篇7

1.提升内涵,理论学习专业化

“专业”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要求,而专业不仅来自于实践和反思,首先来自于专业理论的学习。我园成立了由园长牵头的领域组,各领域组长针对教师现有水平筛选和整理适合现阶段我园青年教师学习研究的教育理论和信息,利用定期开展的领域组活动向大家推荐。如,美术组学习教学中色彩对比和色块运用,构图技法和画面设计,语言组探讨幼儿语言能力发展规律,健康组解析幼儿每日“一操三活动”的要求等。这其中我们强调辅导与自学相结合,书本与网络相结合,长期与短期相结合,重点与一般相结合。

2.结合实际,实践研究有效化

教师的真功夫还是在课堂上,而领域研训活动更是扎根于日常教学活动,我们努力使教师技能的提高最终都能为课堂教学而服务。如,数学组把研究内容紧扣在逻辑关系、数和量、空间与形体三大类,积极开展幼儿数学领域总目标及阶段目标的学习活动,经常组织教师进行数学教具、学具的制作和运用培训,通过解决问题— 澄清思路—提高认识的过程,使青年教师更能根据幼儿发展情况开展教学活动,增强其把握领域课程和执行课程的能力。在这其中,大家不仅形成了许多相对完善的活动策略,活动中所积累的教具、课件还可以起到资源共享的作用,真实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的课堂效率。

3.定岗考核,练兵活动常态化

结合市区两级教育局对青年教师大练兵的要求,各领域组相互协调,做到周周有学习,月月有作业。一方面,根据40周岁以下教师承担的教学任务定岗考核,另一方面,对大练兵的5年内教师定期开展练兵活动,形成相对固定的练兵制度,使得练兵活动常态化。通过这些措施促进教师不断修炼自己,培养其具有敢于超越自我、积极进取的心态。

二、特色教研———互学互研促提高

1.多元互补,教研形式不拘一格

朱家雄先生曾在《提倡以幼儿园为本位的教学研究》一文提出:“做教研,就是要求教师对自己或他人的教学进行研究,没有高不可攀,没有深不可测,教师可人人参与。”我则把特色教研活动作为发现和培训骨干教师的平台,引领大家在思想与观念的碰撞中, 在探索、实践和创造中产生共鸣,寻求特色教育价值。主要形式有: 个人—个人:主要建立在师徒结对活动的基础上开展。如,开展“你说我评”说课评课活动,活动中师徒双方坚持“你表达我倾听”“我质疑你反思”“你回答我追问”“你困惑我点拨”,摆正各自的角色, 最大限度发挥自己价值。

团队—团队:主要以头脑风暴的形式展开。如,“四小活动之我见”,以教研组为单位,分成小、中、大三个团队,在保证组内教师之间专业梯度均衡的前提下,大家围绕四小活动开展的困惑,经历组内带头人说出自己困惑—三组共同诊断问题,寻求最佳方案— 围绕核心问题,把研究引向纵深的三个过程,实现智慧的碰撞与融合。

团队—个人:各班语言特色活动观摩,各年级语言特色环境评比,班级特色记录手册展示、特色专题片交流,这既是个人展示的舞台,也是团队研讨的平台。团队会善意且委婉地对个人提出问题,以商量的口吻提出具体可操作的建议,教师则在感受重视与关注的幸福之时收获着教学的智慧。

名师—团队:每学期的“名师名课观摩交流活动”,应彩云、蒋静这些特级教师都成为大家研究分析的对象。而这些活动更使大家领略到了特级教师的智慧与光芒,树立不断鞭策和超越自己的信念。

2.追求实效,特色研究博采众长

追求实效意味着我们要进行的教研活动是为了解决教学实践中的“真”问题,是以优化教学质量为核心,改善教师行为为目的的,所以我们应努力做到。

(1)教研问题来自于教师。教师遇到什么问题,就研究什么;教师关注什么问题,就研究什么;教师需要研究什么问题,就研究什么。如,当我们刚开展小导游系列活动时,我们遇到了几大难题: “幼儿受经验的限制,无法像成人那样熟知众多风景名胜的专业知识;解说内容多为教师和家长事先准备好,再由幼儿背诵,难免显得枯燥生硬;许多幼儿面对解说对象时只能模仿成人说一些客套话,而不能迅速组织语言应对突发状况”。针对这些问题,课题组展开多次讨论,各抒己见,博采众长,就此类课程开发和设置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磨合和推敲,逐渐摸索出一些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小导游活动。如,以儿歌为载体,开发出了介绍常州新貌、几大公园、几大人文景观的教学活动,教师也逐渐掌握其中的规律,少走了许多弯路。

(2)教研工作做“精”做“透”。为了防止教研活动泛泛而谈,“走过场”,我们在“精”字上下功夫,在“透”字上下文章,努力将内容研细、研深,力求达到“宁挖一口井,不挖一条沟”的深度。如,在对教学活动《动物歌》进行课例分析时,大家对教师介绍动物的次序和把握绕口令慢速、中速、快速不同难度的方法展开讨论。为什么这样处理?这样把握教师感觉如何?幼儿感觉如何?还有什么处理方式?哪种效果更好?做法越辩越明晰,见解越研越深刻,最终提升了活动的质量和教师的研究水平。

上一篇:旅游业工作总结下一篇:比尔盖茨的忠告和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