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反思 促进专业发展——教师校本培训

2024-07-21

认真反思 促进专业发展——教师校本培训(通用9篇)

认真反思 促进专业发展——教师校本培训 篇1

认真反思教学 促进专业发展

——教师校本培训

一、教学实践中的存在的现象

1、不愿反思(观念方面的问题)

态度问题——消极的人生态度和工作态度。今朝有酒今朝醉,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等消极人生态态度和工作态度,致使部分教师不愿反思。另一方面有部分教师没有认识反思的重要意义,就认为自己工作几十年,教材滚瓜烂熟,不用反思。这属于认识问题——没有认识到反思的重要意义。

2、不会反思(方法方面的问题)意识问题——没有养成反思习惯 技术问题——缺乏有效反思方法

3、形式反思(内容方面的问题)

意识方面:为了应付各级各类上级主管的检查,不少教师在课后随意胡乱画上几句,或者从网上下载一段,文不对题,东拼西凑,蒙混过关,就万事大吉的现象普遍存在,我们称这种反思为形式反思,这类反思缺乏深层次思考,百害而无一利。

4、其他

还有一种反思现象,我们有些老师在每次考试过后也确实做了反思,也通过反思找到了一些成绩不理想的原因,对今后的教学也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有些老师反思自己的教学成绩时(包括我在内)例如在写总结时都会不自觉的出现例如:“学生基础差、学生上课不注意听课、学生课后练习做得少”等字眼。这就是一种把教学成绩不理想的归结于外部原因,而没有很好的去反思自己的一种现象。我们安吉中学的学生就那样了,是没得选择的。作为老师我们还需反思:学生上课不注意听课是否跟自己本身的教学没有吸引力有关系?课后的练习作业学生为什么不愿意做,是不是太难了,可否考虑分层次布置作业(我们的教学分班已经是分层次了)?自己批改、检查落实到位了没有?还有我们的月考、段考、期考的质量分析是否认真进行,学生的状况是否真的掌握了?为什么考来考去总会有人犯同样在错误?一方面我们教育我们的孩子,在学校学习要团结同学,学会和同学相处和同学合作;但另一方面我们自己在单位工作能做得团结同事和同事合作没有,我们能融入到各种团队例如教研组、年级组、同年级的同学科等团队,我们这里所说的团队是合作分工的团队。(不是像有些老师帮签到的小团队,我最担心新教师受影响)。

还有为什么周围的同事把近年来的材料(各种荣誉证书,论文发表获奖的材料等等)整理一下就去申请高级教师职称,而且居然也得了,为什么我连申报的底气(或勇气)都没有?大家都同在一个学校,甚至同在一个办公室。怎么差别那么大呢?这些难道还不值得我们去反思吗。我也在反思我自己:我作为学校的中层领导要求我们教职工努力工作,提高安吉中学的教学成绩,但对我们教职工的工作环境、职位晋升、身体健康等等关心了吗。确实在我们的周围需要反思的东西是很多的,今天在这里我们就讲一下教学上的反思。

二、什么是教学反思

反思,简单地说就是回过头来思考过去的事,从中总结经验或教训。在这里所说的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过去或对过去经历的“过电影”。而是一种思维方法、一种学习方法、一种研究方法、一种实现自己人生理想的途径。反思,指对自己的思想、心理感受的再思考,对自己体验过的东西的理解或描述,对自己经验的总结与提升,从而达到自己的人格、个性及至专业发展水平的提升。它实际上包含了这样几层意思:(1)它是一种理性的思维活动(即思考)

教育教学的反思就是对自己曾经历过的某个教育教学行为、情境进行的审视与思考,并从中悟出一些有内涵、有价值的东西,获得一些经验或教训。

(2)它具有明确的指向性(反思的对象)

(3)具有自觉性(自愿的、有意识的)别人是强迫不了你的(4)具有技巧性(反思的方法和途径)

三、反思的意义和作用

华东师大叶阑教授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没有反思的经验,只能是狭隘的,片面的,肤浅的,甚至是偏执的不足的经验;不会反思的教师,他的教学能力和水平至多只是经验的积累,只能做教书匠,而不是成之为名师。能够不断反思的教师,他的教育智慧就会随之不断增长。它可以帮助教师从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中发现自身的教学问题,从而不断的修正解决自身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不断的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

教师的教学反思是教师教学认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教师为了成功实现教学目标对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教学活动以及支持这些教学活动的观念、假设,进行积极、持续、周密、深入、自我调节性的思考。教师的教学反思是一个能动的、审慎的认知加工过程,也是一个与情感和认知密切相关并相互作用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不仅有加工,而且需要有情感等动力系统的支持。

四、教师教学反思的方法

1、树立反思意识。

没有反思意识,不愿反思。所有的什么方法、途径都将变成一句空话,只有当教师认识到反思的意义和它的重要性,把反思当做一种自觉行动时,教师才能主动反思,才能从灵魂深处去思考问题,提高反思质量,得到反思之目的。反思更多的不是求诸于外,而是求诸于内,在求诸于内中改变自我。反思贵在真实。反思的落脚点应是我们自已的教学行为。教学进程完毕。我们有什么想法有什么疑问,与组内的教学老师一起研究讨论,随机记录即成。千万别把它当成一项任务、一种负担。用心感悟、用心反思,这才是反思的真谛所在!

在这补充一下要求我们老师进行反思并认识到之前的自己存在的一些教学上的问题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无论从心理学还是其他方面,我们几年几十年的一些习惯一下子要改变是很困难的事。包括我自己(甚至不予承认)。这么办?可进行个人教学录像观摩,照镜子理论: 举例对着镜子才能更好的梳理自己才能更好的反思、反观自己。个人拿三角架自录、反思、反观、纪念(就是一面实践的镜子)

2、反思的内容

教学反思,“思”什么?“思”之要有物。这里的“物”,特指教学实践的过程(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结构、教学媒体和教学组织)。教师经历教学实践后,总会产生一些难忘的感知,或多或少;或“得”或“失”。这就需要我们通过“自问”来梳理。

一问:“特色”是什么?教学的特色是指教学过程中表现出的独特风格。独具特色的教学,给人的感受是别样的,给人的回味是无穷的。

二问:“精彩”在哪里?在教学过程中总会出现一些精彩的教学片断。精彩的教学片断,给人的感受是深刻的,给人的启迪是深远的。它依附于教学过程的方方面面:如引人入胜的新课导入,别有风味的氛围营造,新颖别致的难点突破,别具一格的智能开发,出神入化的学法指导,画龙点睛的诱导评价,留有悬念的课尾总结,等等。

三问:“偶得”有哪些?教学的偶得是指教学过程中得到的意外收获。意外的收获,往往源自对课堂意外事件的处理:面对学生突如其来的“顶牛”,教师如何“处理”;面对学生异想天开的“发问”,教师如何应对;面对学生阴错阳差的“歪答”,教师如何引导;面对学生无所用心的“沉默”,教师如何对待,等等。四问:“缺失”在何处?再完善的教学预案也难免有疏漏之处。教师上完一节课之后,总会或多或少地感慨有这样或那样的缺失。

3、课堂反思的基本方法

我在今年7月份在华东师范大学参加西乡塘区骨干教师高级培训班在听华师大教授王建军的讲座中,他对课堂教学反思提出了课堂反思五步法:

创造替代性的行动方案453回顾行动新的尝试行动分析到主要问题所在12课堂教学中的五步反思程序BACK 第一步:行动。即上课实践,这是课后反思的基础。执教者按教学设计并结合课堂情况进行教学实践,按步骤推进自己的教学内容。实践过程中要注意积累自己的教学经验。

第二步:回顾行动。叙述自己在课堂中的教学步骤,这个过程只需作简单的勾勒,无须全部进行实录,但要重点突出,尤其那些值得思考、修改的地方。在此环节也可对自己的课前设计与实际教学之间所发生的改变作进一步的比较描述。为下一步的分析打下基础。

第三步:分析课堂教学中的主要问题所在。在实际教学中,会遇到许许多多的问题,但反思过程中要抓住主要问题。第四步:制定创造替代性的行动方案

第五步:新的尝试。将改进后的方案再次尝试,课堂教学效果必然要有所提高,当然可能还会遇到新的问题,那就更需要我们再进行新的分析,创造新的方案,再次尝试的过程,若如此不断反思,课岂有上不好的道理?

五、除了课堂教学反思之外,听、评课也可以反思

古人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教学生活中,我们要把眼光放远些,前辈、同事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教研活动中的听评课便是学习他人的最好途径。每次的听评课都要确立一个专题,讲课人与自己的差异,便是我们关注的焦点。比如,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互动热烈,学生参与度高,那作为听课人就要认真归纳梳理一下师生互动的方法,结合自己的经验,加以补充形成课堂师生互动,提高课堂学生参与度的框架。这样自然会对我们的教学有着极大帮助。听课过程也可中写反思,常用的形式一般有四种:旁注、点批、总评、串析。

旁注。旁注就是在教案或听课记录旁边的空白处写反思。旁注的重点是教学的“细节”:在教学过程中,由某一句诱导的提问、某一个知识的展开、某一处操作的安排、某一道练习的设计……所引发的点滴感受,及时用简要的语言真实地记下来。坚持旁注,有利于教学感悟的积累。

点批。点批就是在教案环节的中间处写反思。点批的重点是教学的“片断”: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令人难忘的东西,或典型的经验,或深刻的教训,或得意的做法,或失落的感悟,进行深层次的剖板。坚持点批,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升。

总评。总评就是在课时设计或听课记录的结尾处写反思。总评的重点是教学的“整体”:通过对教学过程的回顾,反思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教学预案的可行性,教学过程的合理化……从多个角度去透视教学实践。坚持总评,有利于教学风格的形成。串析。串析就是在章节设计的结束处写反思。串析的重点是“归纳”:对一个阶段积累的教学反思进行系统的归类、比较、分析,从多个特殊的现象中疏理出共同的本质。坚持“串析”,有利于教学经验的提炼。

六、如何提高反思能力

1、多读书、多学习,丰富理论功底,为反思实践寻救 理论的支撑。

只有掌握了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才能站在理性的高度去审视我们的教育教学行为,才能看到行为背后那些有价值的东西,反思才有深度,才能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策略。

2、多参与、多研讨,在专家引领、同伴互助中提高反思实践能力。

多出去听课,积极参加各种教研活动,听评课时注意专家的意见。专家的对课堂教学的点评和理论的引领会起到“画龙点睛”、“豁然开朗”的作用,能让我们放开眼界,开拓视野。与同伴的交流会给我们更多的启发和思考,能够相互学习,共同分享,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3、多思考、多动笔,强化反思意识,在自主实践中提高反思能力。

古人云:“每日必三省吾身”。作为一名21世纪的人民教师更要具备反思的能力。我们一直在反思但反思的效果却微乎甚微。原因在于我们的反思成了一种形式,是为了反思而反思,根本就没有用心地、及时地去捕捉那稍纵即逝的、新奇的思维火花,即使有了好的想法、做法,也会因懒惰而不愿动笔只解决眼前就了事,就在这样不断地推诿中自己也变成了一个“教书匠”。时间是把双刃剑,可以治疗伤痛,但也会让你曾经怦然心动的课堂火花一闪即逝,也会让你曾经印象深刻的课堂情境渐行渐远。而文字却能将这些会随时间而逝的精彩成为永恒。打开电脑或拿起钢笔,写点东西吧!天天坚持,一段时间后再看自己的积累恐怕自己也会吓一跳吧,居然有这么多素材,已遗忘的事情此时却又历历在目。

有了这样的素材,再对其加以分门别类,抑或是从中找出共性,再与自己所学的教学理论相结合,那么一篇篇翔实的论文、案例便应运而生。在这个反思的过程中个人专业水平就会不知不得到提升,说的功利一点,我们的论文发表了,获奖了,评职称便容易多了。特别对刚毕业的年轻教师:认真做事只能把事做对,用心做事才能把事做好。

七、结束语

美国通用电器公司首席执行官杰克·韦尔奇应邀来我国讲课。一些企业管理人员在听完课后,感到有些失望。便问:“您讲的那些内容,我们也差不多都知道,可为什么我们之间的差距会那么大呢?”杰克·韦尔奇听后回答:“那是因为你们仅仅是知道,而我却做到了,这就是我们之间的差别。”

正是行动,使人和人之间拉开了距离;正是行动,使人与人之间分出了高低;正是行动,使人与人之间产生了差距。希望我们教师特别是年轻老师立即行动起来,做一个会反思会创造的学者型教师,为安吉中学的发展奉献出一份光和热,同时也能使自己的人生价值得到体现。

认真反思 促进专业发展——教师校本培训 篇2

一、校本培训的有效开展, 建立了适合贫困地区农村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基地

在校本培训开展的初期, 新课程改革正在部分省市进行试点, 中小学教师对相关新课程的概念并不是很清晰, 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也不是很高。因此, 在校本培训实施后, 教师认识到了校本培训在提高自己教学水平上的意义, 调动了教师自觉进行培训提高的积极性。校本培训在教师成长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通过校本培训成长起来的县、乡、校三级骨干教师培训带动了全县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教育教学技术水平、课堂教学形式、教育教学能力等方面的变化和提高, 在拓宽资源利用渠道, 整合其它教育教学资源, 综合开发各种乡村教育资源等方面也创建了新的、较为有效的模式。

1. 学区和学校学会了挖掘本学区、学校现有教育教学资源的方法。

如充分利用中欧项目和国家“远教”试点项目、“义教”项目配备的信息技术设备、图书与软件资料, 整合原有图书仪器、优秀教师的教学案例, 以及适合培训教师的音像资料、自制教具等, 拓宽了教师培训资源渠道, 实现了资源利用途径的普遍化和利用方式的多元化。

2. 学会了教师培训资源开发的方法。

县项目办在全县范围内组织省、市、县级骨干教师与学科带头人根据县乡实际, 编写适合本地教师实际需求的培训资料, 开展教学风格明显、课改理念深、具有引领作用的示范观摩课, 举办导向性较强的专题讲座等, 对农村教师提供多种形式的培训条件, 强化对骨干教师与学科带头人等人力资源的有效利用。

3. 建立了有效的教学资源传送渠道。

县级教研部门以校本培训为载体, 精选活动中积累的教学资源向各级教研组织复制下发, 再由本学区、学校根据实际需求进行二次增减筛选后复制下发辖区学校或教学点用于教师培训和教学, 这样便实现了优质培训和教学资源在全县范围内范围的最大共享。

4. 初步建成了教师校本培训新体系。

通过校本培训, 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需求得到激发, 教师能够根据自己的不同需要, 对所需资源进行整合, 方便了开展校本培训或教师在家里进行自学“充电”, 为教师的学习最大化地提供了硬件支持。校本培训已收到了一定的效果。“校本+自学”的教师培训模式, 已成为实现教师终身学习的较佳方式之一。

二、校本培训为农村中小学教师搭建了培训提高的广泛平台

校本培训不要求统一模式, 但必须注重实效, 并要鼓励教师开阔思路、大胆创新。在实际开展校本培训工作中采取举办讲座、组织观摩教学、案例教学、读书活动、备课指导、教学诊断、师带徒、参与式培训等形式, 改变了过去一直沿用的单一的讲座形式, 极大地提高了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各级教研部门还可组织各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研员开展“送教下乡”活动, 深入教学现场与山区教师面对面进行交流, 这种形式可使广大农村教师在不耽误教学的情况下, 得到有效培训。在平时的校本培训活动中利用乡镇资源中心的条件和教师资源优势, 以及其示范、带头作用, 以校本教研为龙头, 解决农村学校分散、学习资源有限的问题, 改善教师的学习环境, 提高培训设施的利用率, 提高教师的素质与工作效率, 改进教师的教学态度和行为, 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教与学的质量。同时, 教师学习资源中心为辖区学校培训学习支持人员和技术支持人员, 让他们为学区或村级学校的教师提供学习上的帮助和技术上的支持, 使校本培训活动成为农村中小学教师学习的组织和纽带, 让农村教师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时, 能及时得到他人的指导和帮助, 形成片区中心校本培训有骨干引领, 全员培训教师能够自主学习和互动交流, 教学反思有培训者指导。多方位开展的培训活动为校本培训的发展开辟了持久的运转途径, 带动了周边学校教师的整体提高。由于开展的各种培训活动符合教师的教学需求, 因此, 得到了教师和学生家长的支持, 在辐射周边学校进行教师培训、服务社区的活动中发挥了较大的作用。

在校本培训中开展的信息技术 (ICT) 应用培训, 是提高教育教学的有效手段之一, 因此, 要把ICT培训作为创新校本培训的重点进行促进。为了培养广大农村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 使多数农村教师能够利用信息技术整合教育资源, 优化教学方法, 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在校本培训指导中对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学科教学的开出率和参加有关信息技术校本培训的次数等应做明确的要求, 并要作为教师教研及常规管理的硬性指标列入业务考核范围。要求每位教师每周参加一次信息技术集中培训, 每学期都要开展五次以上利用信息技术的学科教学, 并结合教学实际撰写两篇以上的有关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学论文。对每位教师关于信息技术设备的使用情况、学生的反馈效果、教师的教后感等都进行详细的记录, 在年终结合信息技术教育效果对教师进行量化评估, 从而激发教师充分使用信息技术、认识和学习信息技术教育的积极性, 促进校本培训效果。

三、校本培训理顺了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长效运行机制

校本培训的实施过程既是一个建设过程, 更是一个总结经验, 为农村教育今后的发展建立运转机制的过程。因此, 摸索出一套适合农村环境, 促进教育跨越式发展的运转机制, 对校本培训的可持续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在培训实践中, 要充分发挥各级教研部门的协调组织功能, 牵头组织教研室、电教馆等指导帮助乡镇学校开展各项工作。充分利用县级教师进修学校在教师培训工作中长期积累的经验, 负责开展对乡、校骨干教师的培训, 并在资源库的建设和资源管理上向受训学校提供成功范例与典型经验。发挥教研室研究、指导教学的功能, 教研员要深入基层调查了解学校、教师的需求, 指导帮助乡校开展以提高教师素质为主的教研活动;利用教研部门主办的教育刊物编发教师的论文、教学经验、培训材料等, 通过开展以教学方法为主的研究活动, 把教师的教学感悟和体会挖掘总结出来, 转化成教师共同的学习资源, 在中小学广泛交流, 使教师能够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电教馆派技术人员要经常性地深入各基层学校解决技术问题, 现场培训各校技术人员, 并定期对设备进行保养和维修。在加强指导培训计划的制定, 加大对各资源中心计划落实的督查力度, 指导完善乡镇学校的培训工作机制等方面, 要随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 督促各中心计划培训任务的完成。

多方位、多层次的有机配合, 既可高质量地完成校本培训任务, 又可逐步完善建立农村教师继续教育的长期运行机制。

四、校本培训提高了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和教育教学水平

经过这几年的校本培训实践, 我县坚持以乡镇中心小学 (或初级中学) 为主阵地, 利用各级教研部门的信息技术设备和教学资源对全体教师进行校本培训, 在提高教师素质上, 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1. 教师个体素质得到了快速提高。

开展的校本培训, 使教师对新教材有明确的认识, 对新理念、新课标、新教法有正确的理解;教师会根据自己的理解说感受、谈体会, 会展示自己的新见解;在教研活动中, 教师学会了在对比中学习, 在对比中找不足的方法。

2. 乡、校教师群体水平得到了提高。

通过各级骨干教师和校长的带动, 校本培训带来的最新教育教学信息和各校开发的本土化教学资源在大多数基层学校已“生根开花”。如有的学校以组建摩托车为交通工具的“送教下乡”小分队, 极大地缩短了培训周期, 拓宽了培训面, 提高了培训效果, 实践证明, 这是一条值得推广的耗时少、投资小、效果好的校本培训新路子。从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来说, 各基层学校在一学期中每个重点学科都能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学科教学,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使各级各类学校利用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进行的整合课程数目达到了相关要求, 为教育质量的提高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在校本培训中以培训促进教师发展、以培训强化教师业务素质的运转途径, 是贫困县教师成长的一种低成本、高效益的培训途径。教师水平的提高, 促进了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校本培训为农村学校带来的最大变化是, 学生学习的途径变得丰富多彩, 学生的知识视野得到了拓展, 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正在形成, 学生学习变得积极主动, 学习不再是中小学生的负担。这些变化的出现, 均得益于以教学实际为起点的校本培训活动, 得益于校本培训与常规教研活动的融合, 得益于校本培训的实施促进了学校的发展。

摘要:以学校为依托的校本培训, 对促进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改变农村教师的研修方式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本文以作者所在县的实际开展情况入手, 阐述了校本培训的实效。

关键词:校本培训,专业发展,农村教师,实效

参考文献

[1]陈如平.欧洲教师校本在职教育模式[J].中小学理理, 1997, (9) .

[2]曹大宏.关于“校本教师培训”的辩证思考[J].成人教育, 2005.01.

抓好校本培训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篇3

2003 年初,市教委将我校纳入北京市示范高中建设序列,学校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为了加快学校发展的步伐,几年来,我们紧抓校本培训不放松,努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1.以“主体参与”研究为载体,优化教育教学习惯

“十五”继续教育初期,我们学习了素质教育、建构主义和主体教育理论,并以此反思本校的办学实践。我们感悟到:习惯决定能力,积累、实践使人聪明。为了使教师形成良好的教学习惯、抓住教学过程的本质,我们以“主体参与教学”为主题,开展了连续不断的培训活动。

2003 年初,学校被“全国中学JIP 课题组”确定为实验校。我们通过专题学习、专题研究、方案设计等方式,进行了全员参加的“主体参与教学”的理论和实践培训。我们组织教师学习“主体参与教学”的理论和实践文章,并让教师结合实际拟定自己的课堂教学设计方案。接着,以备课组、教研组为单位开展做课研究活动。从2003 年下半年至2005年7 月,我们持续开展相关培训,每学期都组织一轮做课、评课活动,组织一次优秀课例展示活动,并召开研讨会,总结工作,交流经验,表彰先进。

从2005 年9 月开始,我们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能力为目标”的“主体参与教学”原则,根据新课标倡导的教学方式,确定在毕业年级进行系统复习课、专题复习课、试卷讲评课的实践研究;在非毕业年级进行探究学习、体验学习、合作学习、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等四个专题的实践研究。各备课组选择一个专题进行教学实践,引导教师改进教学方式。学期结束,全校131 位专任教师做研究课146节、展示课17 节。2006 年2 月后,在以教研组和备课组为单位集中做课、评课的基础上,“主体参与教学”的研究进入教师个人边上课、边研究、边反思、边优化的阶段。教师个人注重对实践效果的测量和研究材料的积累,每位教师每两周至少写一份教学反思,学校组织大家交流研讨。这样,一批教师的教学习惯得到优化,课堂教学效果越来越好。

几年来,我们先后制定了六个《“主体参与教学”实施意见》、五个《“主体参与教育”实施意见》;开展了四轮全员参与的学习、做课研究,有组织地做“主体参与教学”研究课、展示课630 余节;召开了三次“主体参与教学”研讨会,请教育教学顾问、中央教科所专家做专题讲座;建立教育教学案例库,组织案例观摩、说课和研讨活动;组织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和交流活动。通过一系列培训,教师们已经习惯于运用“主体参与”的理论和方法改善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

2.“上挂下联一师多徒”,促进青年教师成长

为了使新教师尽快成长,我们紧紧抓住教学基本功训练不放松,开展了持续不断的培训。

四年来,我们坚持在暑期对新教师进行岗前培训,请老教师现身说法,进行案例培训。开学后,组织新教师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基本功训练,开展相关的竞赛活动。

我们还采取“上挂下联一师多徒”的形式,对新教师进行适应性培训。“上挂”,即组织50 余名青年教师到示范高中拜教学骨干为师,学前设计自我发展计划,学中边学边用,学后交流学习收获;组织全体教师,分年级、分学科到本区教研室和东城区听教研辅导。“下联”,即组织那些发展较快的青年教师同外校新教师结师徒对子,鼓励他们追求高标准。“一师多徒”,即在校内组织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结师徒对子,开展帮学活动。由于骨干教师人数较少,所以通常一个师傅要带几个徒弟,如英语教研组长陈军伶一人就带了三个徒弟。

遵从“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规律,我们在实行“上挂下联一师多徒”的基础上,请教研组长和骨干教师做示范课、研究课、专题讲座、微格教学和案例评析,组织青年教师研究成功教师的经验,制定教学实验方案,拿出自己的教学思路,通过课堂实践,把握教学规律。

3.导入“ISO9001”,提高持续发展能力

“ISO9001 教育质量管理标准”是国际认可的教育质量管理体系。2004 年初,我校导入这一管理体系,先后制定了质量目标、质量方针、岗位职责、规章制度、控制程序等文件。2005 年初,我们组织了“贯标”培训,主要是理解“教育的产品是服务”的理念,理解“以服务对象为关注焦点”和“持续改进”的质量方针,理解以“服务对象满意度”为尺度的质量标准,明确这一教育管理体系的要求和操作程序。通过两个月的试运行,2005年4 月,学校通过首次认证。

接着,全校教职工进入实践培训阶段,大家一面学习一面实践。学校建立了教师个人的教育档案、教学档案、教科研档案,以及职员、工人的服务档案。管理者履行职责,坚持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指导和督促大家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教职工履行职责,“想应做,写所想,做所写,记所做”。经过两年的实践培训,教职工基本适应了这种“守岗敬业持续改进”的工作流程,形成了执行“ISO9001 教育质量管理标准”的基本习惯,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越来越科学、规范。

4.开展教育科研,培养研究型教师

2004 年,教师们在教学论坛上经过讨论一致认为,教学、教研和科研本是一体,教学过程亦即研究的过程,搞好教科研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在此基础上,我们开展了有关研究方法的培训,购买了《教科研方法讲座》光盘,放到校园网上供大家学习。同时,在全校范围内,组织大家根据自身实际选择工作需要的研究课题,立项研究。适应期教师选择验证性课题,发展期教师选择优化性课题,成熟期教师选择探索性课题,基本做到了“人人有课题,工作研究化”。在研究过程中,教学部门以及教研部门组织教研组长、骨干教师对教职工进行指导,并通过开设课题研究课进行案例培训,帮助一线教师提高教科研水平。不少教师主动请人听自己的课,帮助自己诊断问题;同时自己也去听别人的课,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大家逐渐养成了研究问题的习惯,研究成果不断涌现。有关“主体参与教学”、“主体参与教育”的研究成果以及整体构建德育体系的研究成果纷纷在市、区获奖,有的还在全国性的评选中获奖,或者在国家级的正式出版物上发表。

2005 年暑假后,我们采取“学习-考察-研讨-设计-实践-改进”的方式,进行了新一轮“主体参与教学”研究的培训。学校印发相关文章组织大家学习。同时,两次组织教师去江苏考察。回来后借鉴成功经验,优化教学设计。不少青年教师在不断做课、不断反思等实践活动中迅速成长起来。有的不仅在校内当了师傅,还被兄弟学校聘为师傅。

通过多种形式的校本培训,干部、教师更新了教育观念,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明显提高。四年来,有两位教师被评为市级骨干,两位教师被评为“紫金杯”优秀班主任,一位教师被评为区级名师,13 位教师被评为区级骨干,38 人获区级高三优秀教师奖,两人获区“三位一体”评优课一、二等奖,11 人获全国课题组优秀实验教师奖。

校本培训促进教师发展 篇4

校本研训作为一种以学校培训为主阵地、将教师教育活动与教育教学结合起来的培训模式,能够有效整合本校的培训资源,充分调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主动性,实现“为了学校发展”的目的。从某种意义上讲,校本研训就是一种学习、工作和研究三位一体的学校活动和教师行为。它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既要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要注重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升、规律的探索和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是保证新课程实施不断向纵深发展的新的推进策略。

校本培训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征:第一“为了学校”——“以学校发展为根本”,强调必须从学校实际出发,围绕学校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校本研训活动,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发展服务。第二“为了教师”——“以教师发展为根本”,必须确立教师在校本研训中的主体地位,让教师成为研训的主人,通过校本研训来培养教师,提高教师素质,为教师的自我发展、价值实现服务。第三“为了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根本”,教育是培养人、发展人的事业,校本研训要研究学生、了解学生,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关注学生健康成长,解决学生学习问题,尤其要解决学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疑难问题,要有针对性,可操作性性,讲求实效,注重过程,反对形式主义。

认真反思 促进专业发展——教师校本培训 篇5

校本研修我们成长的沃土 我们知道现在的教师需要不断的成长除一自身的努力还要为教师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可以说校本研修就是教师成长的沃土。校本研修是以学校为基地、教师为主体教师专业发展为主题 校长自主组织以教师在教育教学实际工作中发现问题通过专业引领、同伴互助互动交流等方式解决问题并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专著、专业知识等学习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学习、工作、研究三位一体的学校活动和教师行为。校本研修是在新的教师专业发展形势下产生的新的教师培养形式是为使教师尽快适应新课程改革而产生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方法和新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培养工作的重要目标是教师培训机构和学校校长义不容辞的责任。在新的教育形势下为了提高校本研修质量我就如何通过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谈点个人看法。

一、因校制宜健全校本研修机制夯实校本研修基础 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是打造既能适应现代教育又能开创教育美好未来的教师团队。

二、大力培育研修文化努力提升研修水平学校的生存与发展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都离不开校本研修。学校必须围绕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紧紧抓住课堂教学这个关键环节始终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重点开展切实有效的校本研修努力提升研修水平。首先不断强化研修意识抓住课改做文章积极发现和提炼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难点、热点问题认真确定校本研修的侧重点实施研修逐步形成“研修兴教、研修育师”的良好氛围。其

次制订校本研修的长远规划完善校本研修工作条例、制度为校本研修工作提供制度保障。再次依托校本研修资源库和校本优秀教师、骨干教师的团队优势充分发挥专业人员的引领和骨干教师的辐射作用以课堂教学为基点切实开展课堂教学问题研究、经验总结、论文撰写。

三、实施教科研相结合的研修形式以研修兴教 学校应该围绕国家新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重点落实新课改、聚焦新课堂、提升教育质量实行教科研相结合的研修形式。校本研修应该及时总结、发现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使研修活动课题化、系列化营造良好的校本研修氛围构建资源共享平台实现研修促教、促教师发展、促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学校不仅要抓好教育教学常规工作尤其要重点抓好课堂教育教学的研究一方面要认真开展随堂课的听课、评课活动与教师面对面进行课堂教学研究把有关信息及时反馈增强与教师信息交流和沟通另一方面要组织主题鲜明、目的明确、针对性强的教学研讨活动让教师们结合课堂教育教学、结合课改的先进教育理念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抓住课堂教育教学的热点、疑点、难点问题进行争论、商榷和研讨。通过研修使教师的备课、说课、教学反思、研究课堂教育教学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锤炼与提高使教师之间达成教育教学共识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四、以课堂为基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学校既是教师工作的场所也是教师成长的家园课堂是教师实施教育教学的主要阵地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基地。因此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课堂。课堂之于教师尤

如水之于鱼天空之于鸟一般离开了课堂谈教师专业成长无异于缘木求鱼。所以校本研修应该以课堂为基地通过对课堂的研究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师的专业素养最突出的莫过于德育素养和教学研修素养。教师德育素养的成长要以德育示范课为主要研究阵地通过组织开展德育主题班会设计开展德育主题班会示范课比赛撰写德育示范课案例等提升教师的德育素养在这个过程中德育课堂是基地是核心。教师教学研修素养的成长要以课前提出问题确立研修主题提出初步解决思路再到设计教学过程开展开课研究再到提炼为教学研究案例等着力提升教师的德育素养和教学研修素养。

五、优化校本研修策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校本研修是基于学校为了学校解决教师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的一种研究模式。所以应该确立以问题化、主题化、专题化为校本研修的基本策略。以教师专业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为研修的重要目标和突破的重点通过教师的反思形成问题对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思考提出解决思路和解决方案通过教师对教育教学主要的方法和环节的研究提炼出研修的主题针对教师专业发展和教育教学实际提出教师专业发展的研修主题在主题下确定研修的专题。使教师在问题化、主题化、专题化的校本研修中提升专业发展水平。我想只要我们立足于校本研修这片沃土集思广益共同开发就能够不断成长。校本研修日志之四——学习习惯的变化

以学习者为中心参与式教学是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炸者、引导者。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为主。

改变学习方式最主要的途径是小组活动。小组活动是一种教学形式。作为一种教学观,它视教学过程,尤其是课堂教学为一种特殊的活动过程, 小组活动是建构自主、合作与探究性新型学习方式的平台,因此,我认为小组活动是实施新型学习方式的主要途径。小组活动是建立平等、民主、互动式新型师生关系的契机, 小组活动是促进主动、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的中介。形成教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构建学生的主题性学习活动,实现教学活动化。作为一种教学形式,它要求教师善于挖掘利用课内外教学资源中的活动因素,创设出适宜的活动目标、活动内容、活动条件和活动策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方式,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强调的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力图通过建立课程标准、设置综合活动课、强化信息技术教育、改革教材及评价与考试制度等一系列举措,提供、引导并促进学生建立新的学习方式。

小组活动试图通过构建学生的主体性学习活动,实现教学活动化,达到促进学生建立新的学习方式的目的。在这里, “小组活动”成为师生共同的探究实践,成为“教”与“学”的中介,通过“活动”使教学成为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和理念,丰富教学内

认真反思 促进专业发展——教师校本培训 篇6

高淳县固城中学:傅君

摘要:教师专业化发展是学校发展的前提之一。农村中学的教师队伍有其特殊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就要研究教师专业发展方面的一些现状和表现,特别是要研究造成教师不愿意做教科研的原因。所有这些问题,也只有在教师专业化发展中得以解决。教科研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植根于教育教学的校本教科研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立足点之一。

关键词:教师专业发展 校本教科研 校本教研的途径 发展性教师评价

一、现 状

农村中学教师专业发展方面的一些现状和表现:

农村中学的教师,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心理学需要更新,但知识更新不同于学历提升。

农村中学的教师,超过45周岁一心想做事的人就不多了。特别是在职称评上中高或中一以后,大多数教师喜欢用老眼光老办法来对待问题,业务上满足于上好课,总以为:考得蛮好嘛,干吗要变呢?——难以接受新观念。

从教多年的农村中学教师,有一定的教育教学经验,但多数是停留在经验的层面,只停留在“心中有”状态。——经验有待提升,变成“口中有、手中有”。

教科研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这个道理已被理论和实践所证明。与教师专业发展密切相关的教科研现状如何呢?

教师写论文做研究,多数为了职称,出于思考和解决自己在教育教学实践遇到的问题很少,一但评上,“教科研”念头便隐退其后。个人课题刚刚起步,教师个人的教科研很需要引领和指导,更谈不上用教科研指导教学实践了。取得的教学业绩,离“低耗高效”状态较远。——教科研意识不强,氛围不浓。

更有甚者,由于教科研工作的不得法,造成有的教师不愿意做教科研。“两张皮”。有的人将教科研理解为高深的理论研究,或者认为需要高深理论的指导,科研离开了教育教学实践,造成“两张皮”现象。脱离了鲜活的教育教学实践的教科研,给教师感觉遥远,对教学帮助不大。

想法不务实。有的人想法不务实,立课题求大求全,结果研究没有实效很少收获,挫伤了自己的研究热情和自信。一线教师的教科研完全可以从自己或同事遇到的小而具体的问题着手。

研究的做法不求真。有的人研究的做法不求真,功利心强,流于形式,不脚踏实地的做事,当然不会有实效。这是“假的教科研”,非常有害,要彻底抛弃。应试教育是不可取的,但学生的应试技能是应该提高的,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是理所当然的,这与素质教育并不矛盾。可是,有的人搞教科研,从心理上就回避考试方面问题。他擅长教学非常有经验,结果却到自己不擅长的领域苦苦地找课题,苦苦地研究,耗时费力,事倍功半。

学校教科研管理方法不科学。有的学校,把教科研当群众运动搞,不问课题的内容,硬性规定,“抓壮丁”。教师呢,无奈何,“累、烦、厌”的情绪伴随,效果可想而知了。

所有这些问题,也只有在教师专业化发展中得以解决。

二、拓展校本教研的途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以上问题,在我校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也或多或少存在。“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是教学研究的主要而直接的目的”,因此,校本教科研应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立足点之一,并且,校本教科研应该植根于教育教学。

1、创建学习型教研组

学校要根据新课改要求,结合实际制定出本校的教研制度及校本教研计划。开学初组织教师学习各科新课标要求,按时组织教师之间的听课评课活动,交流心得与反思,同时对教材和教法开展实质性的研讨活动。学科教研组是学校开展教学研究活动的组织形式之一,是教师与教师之间相互学习、交流教学心得、研究教学方法的途径。教师的教学成果来自于教研组的团队合作,大家可以通过公开课、示范课、研究课的实践与反思,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提高自我的教学能力,通过教研活动,解决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从而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促进教师发展。因此,我认为学校可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把教研活动认真开展起来,每周定时组织不同形式的教研活动,如:组织教师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大家共同探讨教材教法(学科不同,教法可借鉴);还可以利用学校的远程教育网组织教师共同学习省外教育专家先进的教育理念和优秀教师精彩的课堂讲座;这些形式的教研活动既有同伴互助又有专业引领,这样才能帮助广大农村教师尽快成长。

2、撰写教学案例——教师成长的阶梯

“在课堂拼搏中学会教学”。上海一位特级教师的成长经验就是“一篇课文,三次备课”。第一次备课——摆进自我,不看任何参考书与文献,全按个人见解准备方案;第二次备课——广泛涉取,分类处理个案中与其他文献的不同见解(我

有他有,我无他有,我有他无)后修改方案;第三次备课——边教边改,在设想与上课的不同细节中,区别顺利与困难之处,课后再“备课”,这一做法,坚持三年,就成为了上海市著名的特级教师。因此,每位教师要学会备课做到课前有预测、对策,要针对教材中的重点、难点进行预测,要针对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或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预测,并找出对策;课后进行反思,找到教学中的成功与不足,反思自己的观念是否更新,与他人的经验是否有差距,学生是否有收获,然后写出每节课后小结,到半学期或一个学期再写出自己的体会和感受,把它上升为理论,这样教师就由学习的人转变为思考学习的人,再由思考学习的经验转换为教学实践,从而发展为能力,这就是教师专业化自主发展的过程,也是造就经验教师和专家教师的必由之路。

3、在经验中学习,在反思中成长

教师要经常进行教学反思,例如:“怎样备课”、“怎样写教案”、“怎样上好一节课”、“如何听课、评课”、“如何引导学生课堂质疑”、“怎样发挥学生教学资源的作用”等,这些问题虽细小、具体,却是教师几乎每天都可能碰到的教学实际问题,应成为校本教研的主旋律。反思的目的在于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养成教师对自己的教学现象、教学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和创新性见解的习惯,真正成为教学和教研的主人。学校要求教师写教后记、案例分析,并鼓励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反思进行理论总结。

经验加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最有效途径,专业发展不能无视教师原有的经验,要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反思和实践,实现智能的重新建构。教师只有不断的研究新情况、新问题、新环境,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才能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先进的教育理论也只有在教师个体与其自身具体实践情景和经验的研究结合起来的条件下,才能得到有效的运用。教师专业发展需要反思型教师。因此,教师要对自己的教育行为及时进行反思,要善于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改进方法。在日常教学中记下自己的教学感悟、教学心得、教案设计并与学校教师进行交流,这样使教师由个体反思向群体反思、由肤浅反思向深度反思转变,这种不停的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教师可以不断调整自己的教育教学思路和教育教学方法,使自己在教师专业化发展道路上快速成长。

4、建立教研集体,完善规章制度

校本研究强调学校是教学研究的基地,教学研究的问题是要从学校教学实践中归纳和汇集,而不是预设和推演的。因此,我们要变教室为研究室,变教师为研究者,发挥集体智慧,促进每位教师自我反思创新,将学校建成具有浓郁研究氛围的学习化集体。

学校作为教研的主体,教务主任、教科主任要主动承担校本教研的组织、领导之责,教研组、年级组、备课组是基本研究单位,教研组长、年级组长及区、校骨干教师是骨干力量,全体教师都是参与者、行动者、研究者。为了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保证校本研究有序开展,学校要制定相关管理制度,如教研组、备课组活动制度,教研论文评选、奖励制度,课堂教学评优制度,考核与奖惩制度,教师学习制度等。学校以教研组、年级组为单位,制定详实的活动计划,每一项计划都要做到人员、内容、组织保障、检查督促四落实。校长、主任都要具体包保一个教研组、年级组,参与活动。通过完善制度保障和强化规章的约束,促使教学研究活动由被动变为主动,由自发走向自觉,由无序走向有序。

5、加强理论培训,促进观念转变

要注重对教师进行新理念、新知识、新技术的培训,以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利用业务学习时间、组织教师学习新的课程理念,使广大教师提高了认识,明确了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该做什么,成功的课应该具备什么。在教学目标上,不仅传授知识,还要训练技能,发展智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健康个性,体现认识、情感、技能、目标的统一。在教学关系上,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关注每个学生,充分发掘每个学生的潜能;在教学内容上,从知识、能力、品德、方法等方面研究教材、挖掘教材,把握教材、处理教材。从而使教师转变教育观、教学观、课程观、质量观、评价观。着重研究教学与课程的整合问题、师生关系的互动问题、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问题、小组合作学习等问题。老师通过学习使实践活动有了理论的支撑,目标更明确,有利地促进了全体教师对新课改的精神实质的正确理解和把握,促进了课改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

6、同伴互助,资源共享

(1)抓好集体备课。实行以年级为单位的集体备课,加强集体备课与教学研讨。要求教师以新理念指导教学,采用每位教师负责一个单元的备课方式,活动时,中心发言人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设计意图”等方面介绍教学设想,然后,全体成员再针对本班学生实际及自身的教学风格进行参与式讨论。写出个案,交流讨论,达成共识,形成教案(学案),然后由一人主教,备课组集体听课,听完课之后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再次进行修改,反复磨合,直至满意为止。

(2)广泛开展教师之间听课、评课活动。同一学科教师之间要互相听课,同时,鼓励不同学科教师之间相互听课,为教师之间的学习与交流搭建平台。学校要定期就教育教学中疑难问题开展集体教研活动,要求教师将本人在教学中遇到的疑

难、困惑问题,随时记录下来,通过教研组、备课组、年级组专题研讨等形式进行集体“会诊”,找出解决的办法。

(3)加大力度,提高教师的电化教学水平。目前,郊区各间学校都有电脑教室或多媒体教室,电教组应该对40周岁以下的教师进行课件制作培训,还可以举行课件制作比赛,通过制作课件培训,就会改变过去只会制作演示文稿的局面,在评优课中,大量运用了动画课件,使老师们的电脑课件制作水平上一个新的层次。同时,还注意课件的整理积累,收集较成功的课件,以利于保存和其他教师使用,达到资源共享目的。

7、搭建实践平台,促进教师的专业提升

从教师的需要出发,开展特色活动。例如 “四课”活动(即:组内研究课、个人精品课、骨干教师公开课、优秀教师示范课);教学评优;基本功大赛;说课比赛;师德演讲比赛等。达到“以赛促研,以研促学”的目的。

三、以发展性教师评价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离不开评价,建立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能有效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发展性教师评价是一种面向教师未来的激励性评价。评价的是故去,着眼的是未来。学校可以改变评价中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的做法,注意研究制定形成性评价制度,注意在评价中尊重差异,体现教师的主体地位,促进教师自我反思。评价者和被评价者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目的出发,在“尊重、平等”的氛围中开展评价。教师根据前后的评价结果,知进步知不足,有信心有方向,加快专业发展脚步。

提倡人文关怀,让教师个性发展。每学期每位教师读一本教育理论专著,强化终身学习意识。树立终生学习,持续发展自己的理念,设计自己的发展蓝图,明确个人的发展目标。能结合工作实际,适合自己特点的个人发展要求,选择符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并按计划实施,促进教学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小学管理》2003年11月《改善教科研工作,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2、《学校管理》2012年2月《“六有”撬动教师专业发展新引擎》。

认真反思 促进专业发展——教师校本培训 篇7

那么,如何加强教师专业化培训呢?我们作了校本培训模式探索。

“校本”一词源自国外开展的校本教育改革,大意是“以学校为本”。我国于2001年开始实施的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次以校为本的教育改革。也就是说“以学校为本”乃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力倡导的教育理念。它主张在政府宏观指导下,社会积极参与,学校自主办学和自主改革发展。因此,我国教育学术界所说的“校本”实质上是指一种重视学校自身力量和学校自身发展的理念。

而“校本教研”则是校本教育改革的一个下位概念,大意是“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其中教师发展的必然趋势就是走教师专业化发展道路。农村高中信息滞后、地处区位劣势、教育教学资源相对薄弱、教师队伍变动较大,如何对新教师进行培养,让他们尽快适应教育教学工作,完成大学生到专业教师的职业转变,这是作为农村高中每年必须面对的实际问题。

为了全面提升农村高中教师专业化程度,可根据教师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精神三元结构目标,分别采取三种基本策略,促进全体教师专业化发展。

1. 校本培训———促进教师专业知识发展的基本策略

农村高中教师专业水平参差不齐,必须进行分类培训,以切实解决教学实际问题。

(1)对新教师实施“入格培训”。核心是要求新教师上好三个“过关课”:一是组长帮扶“过关课”,在学科教研组长指导、帮扶下上好合格课;二是学校定题“过关课”,由学校指定课题,新教师自己备课,独立操作,合格过关;三是随堂抽查“过关课”,学校行政不打招呼,随堂听课,抽查结果要能够合格过关。

(2)对教学有困难的教师实施“补偿培训”。对在教学上有困难的教师,克服他们教学基本功的某些缺陷,有的放矢,实施专项补偿培训。例如进行课堂教学的语言、教态、板书和教材处理,教法选择等训练,使他们尽快缩短与其他教师的差距。

(3)对中老年教师实施“更新培训”。为了使中老年教师更快、理好地更新教育观念,跟上课改的时代步伐,学校定期向中老年教师传达教育教学新信息,介绍课改新动态。同时,分析青年教师的优质课,组织中老年教师学习青年教师新的教学方式方法,使其自觉改进陈旧过时的教育教学方式。

(4)对骨干教师实施“提高培训”。为教学骨干及有潜质的教师提供机会,搭建平台,让他们承担课题,担负各种类型的公开课、研究课、示范课,鼓励他们形成个人的教学风格。同时提供机会,让他们走出校门,参加各种学术活动,拓宽其业务视野,提升其学术品位。

2. 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基本策略

针对我校教师的实际情况,可结合现有的教师培养的方法,构建起自我进修、群体协作、专家引领的“三位一体”的校本教研模式。

(1)自我进修主要是加强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它包括学历提升进修、自我反思、自我学习及各级各类进修培训等。教师个体自我反思是教师在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和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研究活动。

(2)教师群体协作,是教师之间的交流、互动的合作活动,教师专业化发展是通过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进行的,具体的形式可有组织化观摩、反思教学训练、校内建立新老教师传帮带关系、以老带新。开展对话,如:教学研讨、经验交流、课改沙龙等。实现共享,如:共享集体备课的教案,共享学校教学资源,共享反思经验,共享课改成果等。

(3)专家引领包括:专家讲座、借用别人学术著作中的有效经验、网上查询最新教育教学动态等,把专家引领、专著和网络引领有机结合起来,以及时解决在新课程实验过程中教师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加快我校教师专业化的发展进程。

3. 师德修炼———促进教师专业精神发展的基本策略

教师的专业精神是教师职业成功的精神动力。叶澜教授认为:教师专业精神“是教师做好本职工作的重要保证,是教师教育人格和伦理的核心组成”。其内涵包括:“认识教师从事的是关系到社会发展和民族、国家的未来,关系到每个人的生命价值和每个家庭的希望与幸福的重要社会事业;形成对事业的责任感、崇高感和光荣感;具有的敬业和为人类及其文明发展奉献自己为特征的专业精神;乐于从事平凡而高尚的青少年教育工作。”从某种意义上说,师德是教师专业精神的核心。因此,提升教师专业精神,就必须树立“四个意识”,强化师德修炼。

(1)树立“立志”意识。所谓“立志”,就是形成愿景,包括个人愿景和共同愿景。个人愿景要把焦点放在真心追求的终级目标上,由此引导个人激发对事业的热情,沿着专业发展目标一步一步攀登。共同愿景是指学校教师员工希望共同创建的未来景象。共同愿景是由个人愿景产生的,而个人愿景则是共同愿景的具体体现。共同愿景的目标、使命、核心价值是每个教师一切行动、任务的最高依据和准则。因此,树立“立志”意识,就是引导教师把个人的理想和日常教育教学工作融入学校的办事理念、发展目标之中,以形成合力,促进学校发展。

(2)树立“立业”意识。首先,勤奋是立业之基。农村高中教师要做到“四勤”:一是勤于学习,提高学识水平;二是勤于观察,善于发现新问题、新经验、新观点;三是勤思考,善于形成自己的观点,总结自己的经验;四是勤于实践,在课改实践中建功立业。其次,创新是立业之源,农村高中教师要有农村教师的思想,有农村教师的风格,要探索农村高中教育教学的新途径、新方法、新举措。再次,育人是立业之本。农村高中教育要树立全面育人意识:一是一切为了农村学生发展服务的意识,二是为了一切农村学生发展服务的意识,三是为了农村学生一切发展服务的意识。

(3) 树立“立德”意识。一是正己以立德。面对农村学生, 教师要淡泊名利, 甘于奉献。二是修道以立德。农村高中教师要有“大爱”情怀, 关怀弱势学生群体, 谋育人之大道, 修师表之大德。三是养性以立德。农村高中教师要少一些世俗习气, 多一些师表风范。

总之,在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要坚持走教师专业化发展道路的三种基本培训策略。我们坚信,随着校本培训更深入、更全面的开展,它将有力地推动我校教师专业化的发展进程,提升我校教师整体专业化的水平,促进学校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瑾瑜.新课程与教师专业发展.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2]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

认真反思 促进专业发展——教师校本培训 篇8

【关键词】实效性 教师专业 中学

以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为例,在西部少数民族边远农牧区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具有特殊的意义和价值:除了落实国家三级课程改革方案之外,也为探讨少数民族地区课程开发领域提供契机,更为边远地区教师提供了提升素养的平台。

一、校本培训唤醒教师专业发展的意识

校本培训是以学校为基础,以教师为主体,解决教学中实际问题,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提高教育质量的培训活动,也是教师岗后培训的主要形式。

以往的教师专业发展中,由于天祝藏族自治县地处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特殊原因,特别是很多边远农牧区的教师缺乏专业理论的支持,加之教学条件落后,教学任务繁重,专业培训机会极少等原因,使得教师的专业发展意识比较淡薄。他们认为教师仅仅是课程的执行者和实施者,对于其本身的专业发展以及课程开发的意识未被唤醒。

鉴于以上原因,针对边远学校及教师的实际情况,加强县级区域教师培训机构的建设是唤醒教师专业发展意识的有效模式。同时,由市级、县级培训机构配置比较强的培训力量走进学校,以学校为基地,进校指导,及时解决教师们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困惑,引导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同时,校本培训也将教学一线教师个人反思,集体科研等教研活动情况的信息及时反馈,具有上传下达的作用。教师即是培训者又是指导者,增强了参与培训的教师的信心和积极性。

二、校本培训增强教师专业发展的能力

天祝藏族自治县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但是由于自然环境恶劣,地理位置偏远,造成学校文化与社会文化间的疏离,少数民族地区落实国家三级课程管理,发挥教师在校本培训中的主体作用,不仅有助于满足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独特的发展要求,促进教师、学生、学校完整、独立族群个体的发展,还有助于促进民族地区文化传播,维护区域团结和政治稳定。

天祝藏族自治县的教师多为本土教师,并且拥有相当比例的少数民族师资,他们秉承了多元文化并存的传统,同时对边远牧区多民族共生,相互认可,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民俗有较强的理解和认同。在很多的牧区,教师是为数不多的“文化人”,他们不仅了解学生的需求,也是教育教学工作的承担者,所以提高教师的科研以及课程开发水平,直接决定着校本课程开发的质量和校本培训的成果。教师是少数民族地区校本课程开发的中坚力量和主力军,他们的能力的提升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以校本课程研究为基础,提升边远少数民族地区教师专业素养的途径

1.挖掘区域资源优势,帮助教师获取有效信息

笔者在天祝县古城中学开展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中发现,很多老师在校本课程的开发方面做了大量有效而实际的工作,从本地区、本民族的民俗和文化出发,培养不同族裔学生之间的相互尊重共同进步的民族热情。

有些老师开发了民族舞蹈课,把藏族民间歌舞,如锅庄、山歌、说唱、藏戏、民族乐器演奏等特色民族文化传统的元素带进校园和课堂,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增强了民族自信心、自尊心,促进了民族的团结。

2.通过发展性评价,促进教师自主发展

教师的专业发展过程是不断了解自我、反思和改进自身教育教学行为的过程。教育学和心理学家的大量研究表明:教师的自主发展有两个重要条件,良好的激发教师自主发展的机制和文化;能及时获取各种真实有效信息,明确自己进一步改进的方向。

发展性评价尊重被评价者的个体差异,重视评价的起点与过程,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参与,最终目的是促进被评价者的发展。运用发展性评价,让教师找准突破点,实现教师的自主专业化发展。

每一位教师分析出本班学生的知识准备、认知特点及文化背景,学习、生活各方面的适应状况,进而反思自身的教学是否符合学生特点,并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活动。同时,教师集体互助、专业研究人员引领、专题讲座、连片科研等形式都可以支持帮助教师提高专业发展的能力。

3.构建网络学习共同体,实现教师专业发展

“构建网络学习共同体”针对甘肃省天祝县这样的少数民族边远地区农牧区教学资源不足,教学条件相对落后,教育信息相对封闭的状况,具有积极且实际的效果。这样做不仅调动教师热情,鼓励全校教师共同参与,形成自己的学习氛围,提升教师专业发展能力,更有助于改善教育行为和教学效果。

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需要终身学习,不断更新知识,完善自身,甘肃天祝藏族自治县可以结合实际,以校本培训及校本课程研究开发为基础,开拓一条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创新之路。

参考文献:

[1]刘国军,许勤.提高市级新课程师资培训实效性的对策【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07,(4).

[2]虎技能,王晓军.以校为本提升边远农牧区教师课程开发素养的研究【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0,(5).

[3]边玉芳,柯李,尚学文.实施发展性评价——为教师自主发展提供模型和工具【J】.北京教育,2010,(5).

[4]陈丹.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发展【J】.北京教育,2010,(5).

认真反思 促进专业发展——教师校本培训 篇9

⑴明确自我发展主题,强化教师理念。校本教研工作的落实程度不取决于我们制定了多少条条文,更不取决于我们向教师灌输了多少新鲜的理念,而在于教师在思想上是否有了真正的转变,在工作中能否真正落实。对此学校必须让教师明确自己肩负的责任,以促进教师“自我发展”为主题,树立教师与学校共同成长的意识,使教师真正意识到校本教研的必要性与实效性,使教师参与“校本教研”成为教师自发的、有目的自觉行为。

⑵建立特色教研机制,规范教师行为。任何一项制度,没有评价机制,没有进行考核,即便失去了制度的有效性。我校便建立富有特色的校本教研机制:一是实行校本教研的“四挂钩”机制——即与年度考核挂钩、与职称晋升挂钩,与教师聘任挂钩、与评优、评先和绩效奖励挂钩。二是为全校教师设置校本教研个人档案,将教师每学期的校本教研活动情况、自学笔记、听课笔记、承担公开课、教案设计及课题研究情况和所发表或获奖的论文存档。三是在考核评估中,一方面让教师自我评估,即每学期结束,让教师翻阅自己的个人档案,让其看到参加校本教研前后的不同,进而明确努力方向;另一方面是学校规范参与校本教研学时、学分的考核登记和校本教研档案资料的建设,强化动态管理。

⑶加大校本教研投入,确保活动开展。没有好的投入,便没有好的产出。为了保证校本教研的顺利开展,我校加大了校本教研经费的投入力度。如建立了校本教研的奖励机制,对在校本教研作出突出贡献的教师进行奖励;制定了校本教研培训预算,对参与校本教研活动进行经费上的扶持;加大了科研课题立项的研究经费;提高外出教研活动的旅差费等,从而确保了校本教研的各项活动顺利开展。

2.搭建富有科研特色的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以科研的方式和科学态度处理教育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是学校开展校本教研的主旨。以课题带科研,以科研促教师,以教师促教改,以教改促教学是校本教研主要途径。因此学校开展校本教研必须以科研为载体,以搭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平台。

⑴以常规为主线,落实教师对校本教研的要求。以常规为主线,落实校本教研要求。如明确以每学期对教师教学常规进行不少于两次的检查;每一个学年要求教师开设一节公开课;每一个月写一篇教学反思。对教师的教学常规学校还制定了“五认真”制度,即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布置和批改作业,认真做好学生辅导,认真进行考核、分析。实行推门听课制度。完善调研、检查、教研制度。落实论文撰写、学习、听课、评课、教学反思和案例撰写等常规工作。

⑵以活动为主干,贯彻教师对校本教研的行为。校本教研不是关起门来搞闭门造车,而是要辅以各种形式多样的活动,以规范教师们对校本教研的行为。我校明确了以活动为主干,来贯彻校本教研行为。如一是进一步完善教导处——学科组——备课组三级教研网络,组织开展年级组、学科组的教研活动;二是实行抓住教师在听课制度和反思性教学制度中的关注点,激发教师参与教研的主体意识和创造热情;三是鼓励教师合作、交流、共享教研成果,切实提高教研课的实效;四是开展各学科的教研活动,如骨干教师的示范课、青年教师的汇报课和展示课、学科组和年级组的教研课、学校对外观摩课、校际交流课等。

⑶以教师为主体,构建教师对校本教研的评价。对参与校本教研情况,一定要辅以科学的评价,否则便不能持久和有效。因此,我校建立了以教师为主体的校本教研评价机制,如在教导处的组织下,成立了以校内骨干教师、各学科教研组长、各级备课组长、各年级组长和教师代表共同参与对教师的校本教研情况进行评价。并将评价结果进行公示,对评价结果优秀等次的教师按相关奖励方案进行奖励,学校评优、评先名额率先在评价考核优秀等次的教师中进行择优挑选等。

上一篇:就业户口下一篇:一株奇特的植物小学生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