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价值论文(通用8篇)
反思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价值论文 篇1
课堂教学反思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和价值是什么? 答:我认为课堂教学反思能起到以下两个方面的作用:
1、课堂教学反思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一节课下来,反思一下自己这节课中的闪光点和不足,以及有没有达到自己课前预期的效果,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效果?这些问题都要想到,这样就能促进教师不断完善不足,在完善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2、课堂教学反思有利于促进教师由经验型向反思型转变。以前我们总是凭借自己的教学经验进行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旧教材在脑子中有很清晰的印象,上课基本上不用看教材。但是现在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学生视野的开阔,我们以前在教学中积累的经验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学生不断探索、求知的愿望,我们只有不断反思在教学中的不足,才能促进自己专业知识的发展,也才能推进知识的不断进步。
总之,教学反思对于教师教学有很多的好处,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只有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才能发现并及时改正在教学中出现的错误和问题;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得到不断的提高。
反思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价值论文 篇2
一、反思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根据对“教师专业发展”短语的不同解读, 教师专业发展有两方面的含义: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师专业的发展。在本文中, 前者指教师作为独立的个体, 在专业上取得的进步;后者指教师作为群体, 整个教师职业在社会上获得发展, 主要指专业地位的提高。当前, 反思作为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 在国际上被普遍看作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积极、有效的方法和手段。
1. 反思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⑴反思可以增强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性。长久以来, 教师的角色被定位于“传道授业解惑”, 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就是按照上级指定要求行事, 在课堂上“我讲你听”, “我出题你做题”等等。如此往复, 教师工作成为毫无新鲜感的简单劳动, 这是造成教师职业倦怠的主要原因之一。教师的专业发展, 首先有赖于自身发展意识的苏醒。反思是一种批判、质疑精神。有了反思意识, 教师将不再满足于“我讲你听”, 而是进一步思考“我为什么这样讲”、“怎样讲学生听的效果会更好”;教师将不再停留在“我出题你做题”, 还要更深一层反问“这些题目是否适合学生”、“应该采用什么样的讲授方法”等。在教学活动后,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反思, 教师可以发现自己的教学目标设置、教学方法采用是否得当, 自己的教学观念、目标情绪是否需要改进, 教学行为是否得体等。此外, 在教学活动之前进行反思, 教师能够结合所教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在教学活动中进行反思, 教师可以根据课堂的动态变化, 调整教育教学策略, 从而确保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教师通过反思不断审视自己的工作, 找出其中的问题并力图解决。在这一过程中, 教师已经成为专业发展的自主者。
⑵反思可以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创造性。教师面对的是具有多种差异的个体。从时间上讲, 不同年级的学生有不同的特点;从空间上讲, 同一年级、同一班级里的每一位同学都有其特殊的特点。这些都决定了教师在解决工作中的问题时, 不能完全仰仗经验, 而是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一方面, 经验是从过去特定的实践情境中得来的, 具有不可重复性, 但是它可以为教师解决新问题提供借鉴。另一方面, 教师应当结合新情境, 充分考虑当下教学主体、客体、工具的特点, 寻求问题解决的突破点。反思正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创造性思维过程, 实际上, 教师在寻求突破中进行的正是反思。反思能够激发教师的创造力, 从而促进其在专业上的发展。我国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对原有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课程理念、教学内容、教学形式、评价导向等方面都做出了较大调整, 这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也改变着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在新课程环境下, 教师应该把目光投向自己天天踏进的课堂, 天天见面的学生, 通过反思, 不断创造新形式、新内容、新方法, 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从而适应并推动课程改革的发展。
⑶反思可以提高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性。“教师即研究者”的观念目前在欧美教育界广为盛行, 我国教育界也给予了关注和研究。教师身处教育教学实践的第一线, 他们具备进行教育研究得天独厚的条件。由于肩负教书育人的重任, 教师不可能像专家、学者那样潜心于宏观的、“书斋式”的研究, 而反思则成为他们走上研究之路的可行途径。在实践活动中遇到问题, 教师首先求诸己, 通过反思认清“问题是什么”, 追问“为什么会出现问题”, 并探讨“如何解决问题”以及“如何预防此类问题”。在这一系列的“问题”得以澄清之后, 教师有可能找出解决最初问题的方案或改进措施。无论结果怎样, 教师都经历了一个探究的过程。反思是一种自觉的研究行为, 促使教师观念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形成教育理念。如果教师在工作中能经常运用反思, 对各种教育活动现象进行检查、分析、反馈、调节, 那么在整个教学活动日趋优化的同时, 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也将日趋成熟化、系统化、科学化。教师通过反思能够冲破经验的樊篱, 从“经验型”教师成长为“研究型”教师。
2. 反思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
教师专业的发展意指整个教师职业的专业化。教师职业的专业化是教师群体专业化的必然结果, 而教师群体的专业化又有赖于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教师个体在接受专业训练和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的过程中, 不断接受新知识、增强专业能力, 同时也推进和发展了教师专业所需的知识技能、专业组织、专业道德和专业自主, 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因此, 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和源泉。从这个意义上讲, 反思促进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 也就是在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
我国教师专业的发展主要是从实施教师资格证书制度和师资培养两方面进行的。从目前的情况来看, 教师资格制度不完善、师资培养标准低等诸多问题依然存在, 影响了教师职业的专业化。要解决这些问题, 反思不失为一种可行策略。
二、反思游离教师专业发展
反思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同时, 也呈现出游离教师专业发展之态, 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 反思自身的“痼疾”
反思具有反省性。教师运用反思对自身的教育教学过程进行审视、考察和评价, 其所得结论难免由于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而有失客观。反思又具有反观性。教师反思的对象是过去发生的实践活动, 这就需要他对反思的“度”有较好把握, 如果一味地沉湎于过去, 那么将会陷入猜疑不定。无论反省性还是反观性, 都体现出了反思的个性化。教师若局限于个人反思, 将导致“孤芳自赏”, 竖起重重专业壁垒, 从而阻碍其专业发展。可见, 反思并非一剂能医治百病的灵丹妙药。
2. 反思在实践中的缺失
由于反思可行性、操作性强, 它受到了教育研究者、教育决策者的普遍欢迎, 同时也得到了一线教师的认可。然而, 在教育实践中, 反思面临着新的困难。
⑴教师缺乏反思的时间。迫于升学压力, 我国大部分学校的一线教师处于高度紧张的工作状态之中。笔者曾任某高级中学的数学教师, 当时学校已反复要求教师写“教后记”并指出要检查, 但真正行动起来的教师却很少。学校实行“坐班制”。一般来讲, 在工作期间, 除了中午两个半小时的休息时间, 教师需要从早上7:20至下午5:30待在学校, 要完成上课、备课、批作业、辅导等日常教学任务, 有时还要应付各种检查。由于班容量大, 平均每班60~70人, 这些工作已经占据了教师的绝大多数时间, 很多时候还不得不占用休息时间, 这使得教师无力也无暇进行反思, 更不用说认真反思了。
⑵教师缺乏反思的空间。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深入, 学校已经普遍意识到教育科研在学校和教师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然而由于长效的科研机制还没建立起来, 科研的呼声往往是雷声大雨点小;学校一般不能组织和开展行之有效的交流研讨活动。教师不熟悉教育科研方法, 缺少研讨手段和形式, 也就很少真正进行反思实践。如上文所提到的学校, 尽管教务处做出了要检查教师“教后记”的承诺, 但最后并没有实际行动, 也就不了了之了。
缺乏反思的时间和空间, 反思对教师来说, 要么成为不得不做的硬性任务, 要么成为“听到过”的时髦词汇, 反思沦为形式化的代言。
如今, 反思已被广泛地看作教师职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理论上看, 反思作为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 已经融入教师专业发展之中, 成为其密不可分的一部分。然而, 在实践层面上, 反思还需要继续拓展它的生存方式和生存空间, 只有它和一线教师的工作紧密结合, 才能获得鲜活的生命力。这需要教师养成反思的习惯, 学校形成反思的氛围;而这一目标的达成, 不仅需要教师个人的努力, 更需要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研究人员、学校领导和其他管理人员对教师的支持、引导与合作。
参考文献
反思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价值论文 篇3
在新课程改革中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要求教师的教育观念更新,而且要求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不仅仅是学生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整个个性和谐健康发展的促进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这就要求教师要有高深的专业水平和个人修养,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切实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而提高这一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便是发展教师的批判性反思能力。
“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它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核心因素,是促进教师主动参与教育教学,提高教学效果极为重要的手段。“批判性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保证”,其功能主要表现在:
一、在反思中不断拓宽教师专业知识
专业知识是指某学科及其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及修养。拥有这些专业知识是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素养。一般来说,师范教育生掌握得都比较扎实、全面、透彻。但也不可否认,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近几年中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仅靠院校中获取的知识是不能适应当前的教育教学的需要,教师必须建立起终身发展的学习理念。而教师专业知识的增长,往往表现为在教育活动中反复实践的、不断探索的过程,即反思的过程。一是教育教学活动中遇到本专业新的知识。当今社会瞬息万变,新生事物不断涌现,新的知识层出不穷,作为新世纪的教育工作者应始终站在知识的最前沿,时刻关注新知识的动态,这样才能轻松驾驭新世纪教育教学活动。二是相关学科的知识。当今社会也是信息化的时代,学科之间的界限日益模糊,遇有非专业知识我们再不能只是兴叹“隔行如隔山”,而应是对所涉及的相关学科的知识进行分析,不断实践,通过自我的思考、消化、吸收,从而拓宽知识面。最终达到专业知识的综合化,以适应现代化教育的需要。
二、在反思中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
在当前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新形势下,教师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更需要具有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各种基本技能,如语言表达、板书设计、绘制图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等等,而这些技能绝非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能力,它是动态的,需要不断深化、提高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对我们自觉和不自觉的实践,经常性的思考、探索,不断的提炼、概括,促进我们教学技能的不断提高。反思每一次的教学实践的环节设计是否恰当,语言表达、板书设计是否准确到位,所用的教学手段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的,还需要做哪些改进等等,从而在反思中切实提高专业技能。
三、在反思中不断完善教师的个人修养
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高低,从根本上说应取决于教师个人修养的深浅。这里的个人修养既指教师的政治思想,也包括教师的教育教学的情感态度。教师的教育对象不是铁制的机器,也不是死板的木头,而是有思想、有情感且无时无刻不在发展变化的活生生的人。“德高为范”这句话高度概括了教师个人修养的重要性,而教师个人修养的提高也是一个不断反复逐步完善的过程。
这种个人修养的提高,可以表现在对教育实践行为的反思,如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教师的教学情感,对学生的态度和方式方法,也可以是通过自我学习过程的反思,如研究著名的学术论文、教育教学理论,或者是教师之间教学经验交流、观摩听课、专家讲学等,经过自我吸收消化,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把别人的优点为我所用,从而使自己在不断的探讨学习中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质,逐步完善个人修养。
四、在反思中不断增强教师教学研究能力
“反思型教师教育思潮认为教师应该既是实践者,又是自身教学行为的研究者”。当今社会要求教师成为学者型的教师。所谓学者型的教师,除了有深厚的专业知识之外,还应有敏感的教学研究意识和过硬的教学研究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形成,需要教师主动不断地创造性地反思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对自己教育教学保持一种探索的习惯,通过不断地研究和总结,从而形成理性地规律性地认识。这种总结和探索的内容,既可以是教学中的基本知识,也可以是教学中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也可以是教学理念等方面。首先把前瞻性的观点或方法应用于实际教学中,而后在不断地教学中反思,反思中教学,通过不断地修正、提炼,最终形成一种比较符合客观实际的的理性思维和操作方法,而在这一不断反思过程中教师的研究能力即得以大大加强。事实上,我们教育中的大量的研究成果,就是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通过反思而取得的。
反思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价值论文 篇4
【摘要】教师要适应发展和变革,就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素质的有效途径。教师应该强化反思意识,明确反思内容,掌握反思方法,养成反思习惯,努力提升反思力,实现自我更新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教学反思;实践反思;专业发展;
【 作者简介】吕西峰1965年出生,男,陕西大荔县人,在职研究生 中学一级,陕西省数学学会会员。曾荣获市首届中学中青年数学教师优质课评选一等奖。现任渭南市临渭区数学教研员。多篇教学论文曾在有关刊物上发表或获奖。
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意识淡薄,研究、探求和创新能力欠缺等问题,已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逐渐凸显,特别是在当前实施新课程以及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在基础教育领域日益广泛应用的背景下,转变教师观念、提高教师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已成当务之急。教学反思对教师的专业成长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教学反思的内涵与特征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专业行为和活动、自己的专业成长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持有的专业观念、所做出的行为和活动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对自己专业成长的过程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教学反思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一是批判性,即用批判的眼光去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当某一教学活动告一段落后,在一定的理念指导下,用“不满”的心态,对教学进行冷静的思考、分析,去发现和研究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或者对有效的经验进行理性化的总结与提升。二是创造性,即创造性地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反思自己的教学,寻找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在理论的支持与指导下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与观点,以此来解决在教学中存在的困惑,形成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三是自主性,即用自主、自觉的态度去反思。教学反思对教师而言,是一种高度自觉和自主的自我研修行为,是一种积极的精神活动,是一种高层次的工作方式。四是发展性,即能使教师得到发展。反思是一种手段,其目的是促使教师寻找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并在其中得到提升与发展。教学反思的真谛应该使教师敢于怀疑自己,正视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反思突破自我、超越自我,不断地向高层次、高目标迈进。
二、教学反思的价值与功能 1.彰显自我,突出主体
教师自我反思的过程,是教师自己主动思考教学现象、教学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办法的过程,是促使教师充分发挥教学自主性的过程,是教师自主、自律、自发的行动。同时,在反思的过程中,教师要以批判的眼光全方位地审视自己的态度、情感、价值观,审视自己在教学中的行为,发现自己的不足和困惑,客观公正地认识自我、改造自我的过程,是实践内化为意识的过程,也是充分彰显自我的过程。
2.增长知识,丰富理论
反思使教师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对自身的行为进行积极的、深入的反思,对教学中自己的活动以及学生的表现进行认真的观察和分析,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在不断实践、反思中、增长知识,丰富理论。
3.和谐关系,共享资源
反思实践不仅仅是对自我的反思,还包括实践中的各种关系,如自身与同伴的关系、活动与背景的关系等。集体同伴反思是高效能反思的要素之一,经常采取正式的或非正式的、伙伴式的考察、交流、切磋、协调、合作、讨论、分析和反思,既能够加深同事情谊、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又能够不断地获得和整合更多的信息资源和专业经验,不断地超越自我,更新和完善自我。
4.提升能力,提高水平
教师反思的过程,是教师对教学诸要素、诸环节的再认识、再研究、再整合的过程,是教师思维再活化、再碰撞的过程。它能帮助教师及时捕捉、分析和研究各种教学现象、得失和灵感,加深对教学活动规律的认识和理解,有助于教师及时发现新问题,同时形成自己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见解,从而作出更更有效、更合理的教学决定,提升教学实践的实效性,提升教学能力,提高教学水平。
三、对策与措施:教师进行有效反思的几个关键问题
教师应强化反思意识,明确反思内容,掌握反思方法,养成反思习惯。因为只有养成了一定的反思意识,反思才有可能;只有明确了一定的反思内容,反思才会有的放矢;只有掌握了一定的反思方法,反思才能高效;只有养成了反思习惯,反思才能持续不断。
(一)、强化反思意识
一个不懂得反思的教师,是一个不成熟的教师,是一个缺乏理智与创新发展的教师。考尔德希德说:“成功的有效率的教师倾向于主动地创造性地反思他们事业中的重要事情,包括他们的教育目的、课堂环境,以及他们自己的职业能力”。因此,教师要自觉增强教学反思的意识,要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反思、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从而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
(二)、明确反思内容
教学反思的内容可以简单地分为教学理念的反思、教学行为的反思和教学效果的反思三个方面。其中,教学理念侧重于理论,教学行为侧重于实践而且只有当理论和实践能够以一种统一的方式被教师自我“否定”的时候,教学反思才是可能的和有效的,教师的自我建构才是有意义的。
1、教学理念的反思。首先,教师要敢于对原有的教学理念进行质疑,挖掘隐藏在教学行为背后的理念方面的种种问题。其次,教师要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指导自己的教学活动,要认真分析自己的教学行为是否贯穿了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理念是否内化为了教学行为,克服就操作论操作的错误做法。第三,教师要以开放的姿态接纳新思想,积极学习和研究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并通过不断实践、思考、构建新的教学理念,从而克服教学工作的盲目性,提高教学创新能力。
2、教学行为的反思。
教师应以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为基础,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理性思考,不仅从教学观念、动机水平、情绪状态等心理因素方面进行反思,而且从教学方法、教学资源、教学手段等方面去思考、质疑或评价自己教学的有效性,并自觉地根据反思的结果矫正自己教学中的不良行为。
3、教学效果的反思。
“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再成功的教学也有遗憾之处,而科学、有效地反思可以帮助我们减少遗憾。因此,教师课后要对自己的教学成败和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反思,总结成功的经验、分析失败的原因、寻找解决的办法,同时,教师要学会用遗憾的眼光看成功的结果,用辩证的眼光看失误的问题。这样,通过“由教反思到学、由学反思到教、由成功反思到失误、由失误反思到发展、由现象反思到本质”的多次循环,就会使教师的教学实践更加合理、更加优化,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掌握反思方法
要提高教学反思的效果,必须讲究科学的方法。教学反思的方法很多,但为了便于掌握和运用,我们可以将教学反思分为内省反思法和交流反思法。
1、内省反思法
内省反思法是指教师主动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的方法。根据反思对象及反思载体的不同,又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具体的方法:
* 日记反思法。主要是指教师在一天的教学工作结束后,通过写反思日记对自己的教学实践予以总结、反思的方法。反思总结的内容可以是自己教学中的经验与教训,也可以是自己在教学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灵感顿悟和教学活动中的关键事件,还可以是学生的反馈意见和独特的见解等。
* 录像反思法。即通过录像再现自己的教学实践,教师以旁观者的身份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的方法。这种方法能让教师客观地评价自己的教学过程,达到“旁观者清”的效果。具体操作可采用以下程序:上课和录像—观看录像—反思评价—修改完善教学设计。此循环反复,能更好地强化教师已有的经验,改造和弥补自己的不足。
* 档案袋反思法。即以专题的形式对教学实践进行反思的方法。在运用这种方法时,首先教师应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确定反思的专题,如 “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的程度”、“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程度”等。然后由教师本人根据这一专题反思自己的教学理念及教学行为,并记录下自己过去的状况、现在的状况、自己的进步以及尚需努力之处等。档案袋建立的过程,就是教师对已有经验进行整理和系统化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教师自我反思的过程。
2、交流反思法
交流反思法就是通过与同伴交流研讨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自己更清楚地意识到隐藏在教学行为背后的教学理念,进而提高自己专业素养的方法。实践证明,教师专业发展不仅需要教师自身的学习与实践反思,更需要在教师群体中形成合作的专业发展文化与模式。因此,教师应经常与同事及时交流、与专家共同研讨。这样不仅可以反观自己的意识与行为,还可以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而在互助合作中进步,在互补共生中成长。
(四)、养成反思习惯
教师专业成长是建立在教师对自身教学实践反思基础上,并逐渐积累富有个性的教育经验的过程,这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对于一位追求成功、善于反思的教师来说,每堂课都是一次全新的体验,要设置不同的情境,要面对学生的不同反应,教学中的每次师生互动、教学冲突都会激发新的思考和创造。因此,教师要养成对每堂课进行反思的习惯,而且将反思贯穿教学的全过程,做到教学前反思、教学中反思、教学后反思的有机结合。教学前反思起点是否合适、难点是否突破、讲练是否透彻,据此编写出符合实际而又风格鲜明的教学设计;教学中反思学生在课中的参与、学生在课中的交流、教学的目标达成,从而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教学后反思自己成功的经验、失败的教训、教学的应变、教案的修正等。
现代教师发展的研究表明,经验加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最有效的途径。思考产生变革,变革带来发展。教学反思,是教学实践中一个过程的结束,同时又是新的教学实践的开始。只要我们对教学活动坚持不懈地进行反思,就一定能不断提高对教学的认识,发展教学实践智慧,在“反思——实践——反思”的螺旋式上升中,实现自己的专业成长。
参考文献:
① 王春光.郭根福.反思性教学实践与教师素质的提高.中小学教师培训.2003.4. ② 易森林.教师专业发展基本途经的探索.外国中小学教育.2004.4.
教学反思教师专业发展多种途径 篇5
一、教学反思及其意义
任何一个教师,不论其教学能力起点如何,都有必要通过多种途径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我认为教学反思就是在总结以往教学经验基础上的开拓和创新,以及对解决某些问题采取的策略和方法。
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教师的成长公式是: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也就是说教师要想有所成长只靠以往的经验是不可能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在反思中不断地吸收经验总结,才能不断提高。可见教学反思在教师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教学反思,是在一节课结束后根据学生的反应情况及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回忆性反思,当然包括成功与失败、疑惑点、灵感点。课后反思,能够积累经验,优化教学方法,发现问题并激发教师的潜能。
教学反思还是一种完全自主化的东西,有感则反,无感则无需反。它不应该是一种任务,而是一个习惯。它没有固定的格式,文字也可长可短。比如写一两句话、或写成教学心得,、或写成日常札记都可以。只要内容集中具体,有思可循即可,不必把一般的教学过程统统写进去。如果我们能利用好反思的作用,对我们业务能力的提高是非常有好处的。
二、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教师专业化的核心问题,是要求教师对教育教学的真谛要有深刻的理解。爱因斯坦曾说过:“学校应该以此为目标:学生离开学校时是一个和谐的社会人,而不是一个专家。”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指出:“只有将人的培养、将完整人格的自我塑造而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看做教育的终极目标,生命的无限可能性才能在教育的过程中展现,教师才能成为富于新精神的人,教师职业也才能具有像律师、医生一样的专业不可替代性。”科学学科的特殊性对科学教师的要求很高,从事科学专业教学应该具有“广博的知识面、活跃的思维、敏锐的洞察能力”,具有“对科学学科本质规律的准确把握和科学学习方法的正确指导”技能。面对如此高的专业化发展要求,科学教师如果不能在自己的职业领域内迅速地跟上时代步伐,尽快地在专业知识方面和职业技能取得进步的话,就会面临许多现实中的问题,例如学生评价、职称晋升等等,有时甚至触及到职业的生存,所以科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问题不可忽视。
三、青年教师有效教学反思的内容和方法
教学反思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对整个教学活动过程的反思,这是教师在上完课后之后对自己的教学设计是否满意的反思;二是对自己教学活动过程中的表现、想法和做法进行反思;三是以上述两种反思为基础,总结经验,指导以后的活动。
教学反思的几种方法:一是教后记:一节课后,对自己这节课总体设计是否恰当,教学手段运用是否充分,重点、难点的突出是否达到预定目标,哪些地方需要调整改进,应作一总结;二是教育叙事:总结教学工作,记录自己的得与失;三是交流讨论:课后针对课堂上发生的问题,各抒己见,共同探讨解决办法,得出最佳方案,实际上是在无意间进行了实实在在的不拘于形式的集体备课;四是教学研究:为弄清课堂上遇到的问题,以理论为指导,广泛开展教研活动,通过多种形式探索新的教学理论。
青年教师应把教室当成实验室来实施自己的假设,在教育环境中记录收集资料,通过积累升华自己的教育经验,要在看似无疑的地方发现疑惑,在稀松平常的背后找到问题,进而揭示那些潜藏着的问题,增强自己的实践能力和自我超越的能力。因此我尝试着从引起自己教学怀疑、困惑的几种可能途径入手来进行了教学反思。
1、通过学生进行反思
一开始教科学的时候,为了拓展学生的视野和提高学生的兴趣,我喜欢在给学生讲许多科学家的故事。让大家感受到大千世界的奇妙,激发他们的兴趣,进而发奋学习学好科学。然而结果事与愿违,好多学生在发出“哇塞!”惊叹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现实”的想法:科学家真够聪明的,这么难的问题都能够想出解决方法,连听都听不懂,我们根本没有那个水平,还是别去探索了。
后来开始学习怎么对问题进行分析,做实验去验证,讨论实验结果,学生又慢慢开始喜欢上实验了,而且他们的问题非常多,每次课前我都要对学生的问题进行预设,否则有些问题突然提出来我还不知道怎么回答呢。有位学生问我:“老师,为什么同学提出的每个问题你都能回答,你是怎么知道的?这里面是否有什么秘诀?”我想了想,坦诚地告诉他:“之所以能够百发百中,是因为我昨天备好了课。如果不备课,你突然要我回答一个难题,我的思维同样要碰壁。”听了我的话,那个学生的两眼熠熠生辉,显得特别兴奋:“老师,下次我也要先预习去查资料,这样我就什么都知道了”这件事情使我受到很大的震动。回去后我反复咀嚼琢磨这几句话,感受颇多,我用自己的实践方法也提高了学生对于这门课的热情。这对学生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
由此可见,借助学生的眼睛看一看自己的教学行为,是促进教学行为理智化的必要手段。正如爱默森所说“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当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由于种种愿因,学生可能不大愿意将自己对教师的不满意说出来,此时,一方面应当为师生之间的沟通
创造一个宽松的氛围,让学生敢于说出心里话,另一方面则可以建议学生通过写科学日记等方式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
2、通过教师自己进行反思
记得第一次拿起教材,被它的趣味性和知识性所吸引,但心里却在敲鼓,怎么教呀?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我也慢慢摸索了一点规律。为了让学生动起来,我是这样给学生搭建舞台的:
首先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孟德尔,他在遗传学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被世人誉为遗传学之父。他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从小就很热爱亲近大自然。他毕业后从事牧师的工作,同时又在一所中学教自然科学,与此同时又种植了一片豌豆地。在他长达8年的豌豆研究中,他得出了一个惊人的结论,就是孟德尔定律。所以学习科学我们要能都做到持之以恒。
接着提问同学们都认识豌豆吗?出示孟德尔发现的豌豆性状图,我们观察第一排和第二排的图形,发现有什么区别?门德尔把上面的这些特征用一个更加专业的名词来代替就是性状。那么刚才我们说的不同点就是这些性状的表现不同。再来说说成龙和李小龙的相貌哪里不同。
然后做一次班级相貌普查:刚才同学们说了很多人面部的性状,这节课我们主要来研究6种性状:①前额平发际、前额V发尖②无耳垂、有耳垂③下颌中央没有沟、下颌中央有沟④卷发、直发⑤单眼皮、双眼皮⑥舌头能向内卷曲、舌头不能向内卷曲。请一位同学上来,让其他同学来说说他的这6中性状分别是什么。
最后提问:“我们的相貌是唯一的吗?”找几位6种特征都有的学生,问大家,这几个孩子的6种性状都一样,那么你们觉得他们一样吗?为什么?其实许多相貌特征的表现可能不止两种,我们将更多的相貌特征组合起来计算一下,我们获得的数字会怎么样呢?你们认为是否能在世界上找到一个和你一样相貌的人?你的相貌具有什么性?(我们要珍惜生命)
实际上,这个小小的调查不仅让我轻轻松松地完成了本节的教学任务,更让我感受到了师生之间的那份亲情带给我的快乐,带来孩子们高涨的学习热情,以及由此形成的教与学相互推进的合力。
这节课后,我对大部分的学生表现非常满意,然而我的头脑中也产生了疑问:为什么课堂教学进行得这么好?有几个学生似乎很安静,我想知道他们是不是仅仅通过观看或者听讲的方式进行学习?这节课采取的方式适合班里所有的学生吗?另外,讲课要适度,要留下悬念,给学生留有动手和动脑的足够时间和空间,因为本节课讨论的成分比较多。同时,在把
握学生的思维层次方面应适度,在做实验时,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思维方式与层次,教师一定要在他们的“最近发展区”进行启发。
3、勤记课后记,随时记录下对教学效果的主观评价
在教学中,即使对课堂教学情况有充分的预知,也无法完全遍及课堂实践实际,所以,需要教师将课堂实践中自己的感悟、感知等及时记录下来, 从个体感知、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突发事件处理方法等方面,对课堂实践进行客观且理性的记录、分析、总结,这是教师实现自我反思的最简易与直接的方法。实验证明教师如果能坚持记课后记并每月进行分析回顾,对提高方法,丰富实践是有很大帮助的。
4、采用录音或录像,直接分析反思得失
勤课后记虽然可为教师提供来自教学第一线的准确信息,但也仅限于以教师个体感知为主。在教学中,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方法的高度融合常常会使教师忽略掉一些重要细节,为了使教师捕捉到更加全面的信息,可采用课堂录音或录像的方式。相比较而言,录音的方法由于操作简易而更为可行,它可以使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语言、教学环节设置、教学交流、教学速度等进行反思。课堂录像虽然不便操作,但还应该创造条件采用,它是课堂教学真实而全面信息的记录, 提供的反思价值比较重要。
5.青年教师应该积极参加各种教育教学活动,在教学实践的展示与竞争中检验自己、锻炼自己,通过结果与评价来促进反思。通过参与公开课和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可以使教师从评价和结果中准确找出自己教学方面的成败关键,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反思,有效反思的比率远远大于自我感觉反思,是一种通过准确定位后的带有目的的反思,能促进青年教师更方便更准确地找到自己教学上的优缺点,可以提高反思效率,但我们也要注意在公开课评价环节中加强针对性和两面性,任何“老好人”的态度都是不利于开课教师的进步与成长的。
反思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价值论文 篇6
一、教学反思的作用与意义 第一,教学反思是教师自我教育和自我提高的过程。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化和信息及时的发展,对教师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教师不仅要不断学习和把握前沿的教育理论,更要反思自己的教学,促进自己向专业化方向发展,认识到自己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不仅是传统意义的教育者,还是新型教学关系的学习者和研究者。通过不断反思,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促进自己素质的提高。大量实践证明,如果一位教师仅仅满足于自己所获得的教学经验而不对对经验进行深刻的反思,那他就只能停留在新教师的水平上。
第二,教学反思有利于教师“学会教学”和学生“学会学习,师生共同提高。新课改要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通过教学反思审视自己的角色的转变,教学方法的改革,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在教师指导和帮助下进行主动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使学生学会学习。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帮助者和引导者,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改进教学实践,使自己的教学更有成效,以达到教师“学会教学”和学生“学会学习”的统一。
第三,教学反思有利于教师由经验型教师向学者型、专家型教师的转变。所谓经验型教师,是指在掌握一定专业知识和教学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也掌握了一定教学技能,并且在教学实践中总结了一定经验,利用这些经验来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所谓学者型教师,不仅具有扎实而宽广的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技能以及比较雄厚的教育理论素养,而且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所谓专家型教师,应该是不仅具有相当雄厚的专业知识和教育理论知识、娴熟的教学技能、过硬的教育科研能力,并具有较强的专业指导和引领的能力和水平。因此,只有通过反思,教师才能不断的总结自己的知识上的欠缺、教育理论的不足、教育技能的不到位和教育科研能力的急需提高;只有通过反思,才能获得实践性的知识,使教师认识自己的优势与不足,积累好的教学经验,并对不良的教学行为、方法进行改善和优化,扬长避短,不断总结,不断进步。林崇德教授指出:“教师的教育工作,多一分反思与监控,就多一分提高,就与优秀教师更接近一程。”叶澜教授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一条捷径,更是教师由经验型向学者型、专家型教师转变的一条捷径。
第四,教学反思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人类进入21世纪,知识门类激增,大量边缘学科涌现,知识更新周期不断缩短,信息化特征明显,知识经济时代即将到来。只有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才能在未来的发展中不断开辟新天地。学生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他们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决定祖国和民族的命运前途,而培养学生的重任在于教师,这就需要教师首先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而教师的这种能力就是在教学中不断学习、研究与反思中获得和提高的。
二、教学反思的内容
1、要反思自己的职业道德状况。“爱生、奉献”是师德之魂,教育是事业,其意 义在于奉献。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应“千较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育是科学,其意义在于求真。教师的使命在于用人格塑造人格,用情操陶冶情操,用性格培养性格,用智慧点燃指挥,用生命影响生命。教师的根本职责是教书育人,因此教师要以良好的职业道德即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等八个方面来出色的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
2、要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正确的教育教学理念是有效教育工作的前提,它指引着教育、教学实践的方向,是教师素质的核心。这就要求教师要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准确把握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思想的内涵,用科学的、先进的教育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并用以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教师要与时俱进,在课改的新形势下,树立新型的学生观,要明确学生是发展的人;是独特的人;是独立的人;是生活中的人。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有效的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3、要反思自己的知识结构。思想品德教师要履行自己的职责,实现课程目标,把学生培养好,就必须努力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也就是为实现思想品德课的教育目标,所必须具备的各方面知识要素有机的结合起来而形成的整体结构。合理的、优化的知识结构能够充分发挥知识的合理的,优化的知识结构能够充分发挥知识的综合优势和整体功能,对提高教学质量起着重要作用。教师的知识分为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其中,专业理论知识是教师知识结构的核心部分,也是教师教学的核心内容。它包括思想品德学科内容、思想品德学科教学法、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教育学、心理学和教育管理方面的知识等。一名合格的教师应该具有多元化的知识结构。曾有人说过,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就得有一桶水。以后又有人提出,在教学中教师应是长流水。我赞成这种观点,因为一方面,现代社会是多元文化的社会;另一方面,思想品德学科具有综合性的特点,是与其他学科的知识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教师只有具备渊博的知识,才能在课堂教学中纵横驰骋,应付自如,才能给学生以丰富的知识,满足学生的求知欲,给他们带来美的愉悦、强烈的感染和无限的乐趣。此外,教师的知识还包括实践知识,如教师的自我评估、自我教学效能;教师的人际关系知识;教师的策略知识;社会实践活动知识;现代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课程整合的知识;教师的反思知识。教师只有不断的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质,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4、要反思自己的的教学设计,《基础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按照这一基本理念和新课程实施的要求,思想品德课在教学设计时就要突出时代精神和创新精神,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 重学生之间的差异,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具体说来应着重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突出思想性,在教学过程中做到知识、能力和觉悟协调发展;
第二,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加强互动,做到寓情于理,情理结合; 第三,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做到理论与学生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相结合; 第四,加强启发引导,促进学生的主体发挥和主动发展; 第五,处理好预设和生成的关系,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是可以预设的,是具有相对稳定程序的过程。但是,课堂教学又是动态的、千变万化的,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把握是一个自我构建过程,这又决定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又是一个动态开放的过程。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对课堂中可能出现的情况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做到有备无患,应对自如。
第六,教学设计要有序、优化安排教学要素。一是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指针,新课程条件下教学目标的设计,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要注意以下几点:(1)教学目标的设计要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实际情况,克服随意性。(2)教学目标的设计要做到“三位一体”做到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统一。(3)教学设计要考虑到面向全体学生和学生间的差异,制定不同层次的目标做到因材施教。(4)教学目标的设计,要考虑到预设和生成的关系,给学生主体性的发挥留有时间和空间。二是教材的分析与处理,有人做出了这样的总结,传统的教学是教师教教材,而新课改则是教师用教材教,对教材的分析与处理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的完成和学生的行为养成,关系到教学的成败,因此,在现代课程背景下,必须重视对教材的分析和处理。(1)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2)要注重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联系社会生活实际。(3)要正确体现三维目标特别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4)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三是教学方法的设计,“教学有法,法无定法,教学得法,乃为至法 ”好的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的关键。因此,在设计教学方法是要考虑以下问题,(1)要符合教学原则和教学目标。(2)要符合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的特点,注重书本知识与社会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3)要符合学生实际和教师个性,突出认知获得与过程体验相结合。(4)要有利于激发学生对思想品德的学习兴趣,增强求知欲。(5)要有利于学生在教学情境中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合作互动。(6)要有利于促进学生质疑与反思,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四是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学环节的设计是课堂教学设计的核心 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对象的分析、教学媒体的选择、课堂教学结构类型的选择与组合等,都将在教学环节中得到体现。教学环节设计的主要内容有:导入新课、新课教学、新课小结、巩固练习、布置作业等。新课程背景下,师生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与学的关系了,而是师生互教互学的“学习共同体”,因此,教学设计应注意以下几方面(1)统筹安排,注意整体性。全国优秀教师汪兆龙曾撰文指出,尽管课型千变万化,但努力追求课堂教学境界有三:开头,引人入胜;中间,波澜起伏;结尾,余音不绝。这正是我们设计课堂教学追求的理想境界。(2)精心设计教学情境,为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搭建平台。新课改形势下的课堂教学应是在教师与学生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和谐交往中进行的,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为师生和生生互动搭建平台和提供空间。如有位教师在给学生讲不良情绪对人的消极影响时,创设了这样的教学情境,首先出示了两个材料,材料一:美国有位医生曾做过一个试验,将15名大学生按性格分成三组,第一组谨慎持重,沉静安分;第二组学生举止大方,活泼开朗;第三组学生多愁善感,或妄求或拘谨。若干年追踪调查发现,第三组的学生中有77.3%的人患了癌症、高血压、冠心病等,而第一组的学生的患病率只有25% ,第二组为26%。材料二:有人做过这样一个实验,让一个健康人处于舒适状态,用语言暗示并使之精神快时候此人的血压可下降2.66kpa,脉搏每分钟可减少8次。这是如果用x光检查此人的胃部,会发现胃的体积会缩小了这时工作能力随之提高。
给出材料后,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并由学生得出结论:不健康心理有损于身体健康。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教学情境的创设,不能只强调形式的新颖、热闹,最重要的是能否激发学生的灵感和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3)灵活有序,跌宕起伏。一堂好客的教学程序是有序的,但应是灵活开放的有序。好的一节思想品德课,更应追求要引人入胜,教学过程应高潮迭起,变化起伏,错落有致,呈现出较强的节奏感。(4)教学过程的设计强调预设性,重视生成性。课堂教学的一般规律和原则决定了对教学程序要做总体的统筹安排,即做预设性的精心设计。但课堂教学又是千变万化的,有诸多不确定因素,具有较强的生成性,因此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中不仅要考虑预设性,更要考虑到生成性,因为教学过程的生成性,更能激活学生的心灵和思维的火花,更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艺术和教学机智。
5、要反思自己的的课堂教学,我认为,这应该是作为教师反思的主要内容。一节好的思想品德课,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一是教学目标应是明确的、具体的、三维目标是统一的,所谓目标明确是指学生应该装我那些知识、形成什么能力,提高那些觉悟,这是完成思想品德教学的前提;所谓目标具体,是指教学目标具有可操作性,不是大而空的;所谓三维目标是统一的,是指知识的把握、能力的提高,与情感的体验、态度的表现、价值观的形成应该是协调完成的。二是体现趣味性、科学性、思想性的统一。三是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体现主导与主体的结合。四是教学结构要合理、和谐优美。
作为教学中的自我反思的内容很多,一般而言,教学中的自我反思须从以下几方面来考虑:
总结精彩片断,思考失败之处。
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反思自己的教学是否真正实现了教学目标。哪些教学设计实现了预期效果。哪些学生的表现有了进步。是否你所希望的,发生了什么?
上课时改变了计划的是哪些内容?为什么?
思考是否能从教学过程中找到新的研究课题。
三、自我反思的时机
1、教学前的反思
教师在上课前要做好准备,对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等作出反思。在整个教学计划过程中,教师可以自问(反思)下列问题:需要教给学生那些关键的概念、结论和事实?这节课中对我来说重要的是什么?什么样的深度和范围的材料对学生是合适的?哪些学生需要特别关注?哪些活动有助于学生达到目标?如何组织材料给学生以形成一种积极的氛围?创设怎样的情境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哪些条件会影响课的效果?课堂教学能生成那些知识?
2、教学中的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不可预料的情况会不断发生,需要教师随时作出反思。这样,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反思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以及在预设中所未料到的新生成的知识,自己如何调整教学计划?采取怎样的策略和措施?从而顺着学生的思路组织教学,确保教学过程沿着有效的途径进行。并结合以上这些问题,找到解决方案。
3、教学后的反思
教学后的反思即有批判地在行动结束后进行反思,结合各方面的教学反馈信息,对自己前一节课或前几节课的教学行为以及效果的分析与思考,判断在教学中所确定的教学目标,教学形式以及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指导是否适宜。教学后的反思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提问):这节课是怎样进行的?是否如我与设中所希望达到的目标?怎样用教和学的理论来解释我的课?怎样评价学生是否达到了预定的目标?上课时改变了预设(原计划)的那些内容?为什么?是否有另外的教学活动或方法?下次我会尝试哪一种方法?是否有哪些问题一直困扰着我?我怎样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根据这些问题,教师就可以判断自己是成功地完成教学目标,还是需要重新计划或试一试新的策略。这些问题的提出与解决,就是一个教育研究的开始。
四、自我反思过程
一般而言,教学反思过程可以范围几个阶段:
第一步,具体检验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明确问题的情境,并试图改变这种状况,这便进入到反思环节。
第二步:观察与分析阶段。此阶段,教师应着手广泛收集并分析有关经验,特别是关于自己活动信息,以批判的眼光反观自身,包括自己的信念、价值观、目的、态度和情感。获得观察数据的方式有多种,如自叙与回忆,观察模拟、角色扮演,也可以借助于录音、录像、档案等。在获得一定的信息之后,教师要对们进行分析,看驱动自己的教学活动的各种思想观点是什么?它与自己所倡导的理论是否一致,自己的行为与预期效果是否一致等。经过这种分析,使反思者对问题情境形成更为明确的认识。这一过程可以由反思教师单独完成,也可以通过合作的方式完成。
第三步:重新概括阶段。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上,教师反思旧思想,并积极寻找新思想与新策略来解决面临的问题。此时,来自研究与实践领域的新信息的获得有 助于更有效的概念和策略办法的产生。由于针对教学中的特定问题有较清楚的理解,这是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活动是有方向的、聚焦的、自我定向的。
第四步:积极验证阶段。此时要检验上阶段所形成的概括的行动和假设,它可能是实际尝试,也可能是角色扮演。在检验过程中,教师会遇到新的具体经验,从而又进入具体经验第一阶段,开始新的循环。在以上的四个环节中,反思最集中反映在观察和分析阶段,但它只有同其它环节结合起来才更好地发挥作用。在实际的反思活动中,以上四个环节往往前后交错,界限并不分明。
五、怎样自我反思
1、从学生的角度进行反思。教师的教学是为学生服务的,从学生的角度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及其结果,教学过程及内容的设计是否符合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并遵循认知即思维规律,这是教学成功的必要条件。学生反馈回来的意见,能使教师深刻反思自己教学的优点与不足,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和教学方法、教学策略的改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从学生的角度进行反思,就要及时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要做好这项工作需注意以下几点:①教师要从多渠道、运用多种形式收集学生反馈的信息。可以通过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反应来收集;可以通过课后与学生的交流来收集;还可以通过学校对学生的民意测验来收集等。②要尽量获得真实的信息。教师的教育教学要民主,建立亲密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反馈意见时打消顾虑,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以获得准确、真实的信息。③教师必须重视学生反馈的意见,并及时回馈与学生沟通,对教与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矫正。④要辩证分析学生反馈回来的信息。教师要对收集来的信息,要进行实事求是,辩证的分析,既不能不理不睬,也不能全听全信。要做到客观分析,有效的吸纳。
2、从同行的评议中进行教学反思。教学反思不应仅仅是个人的行为,更应有同行群体的参与,因为同行教师从事的是相同的工作,对同类问题有大致相似的看法,所以,同行教师之间对往往具有较深刻的理解,更容易发现对方教学中的优缺点,彼此间的经验与不足更容易为对方所借鉴和改进。因此,在教学反思中,发挥群体优势和团队精神,互相观摩、交流,切磋琢磨,就有利于提高整体教师的素质,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运用这样的反思教学应注意①端正思想,教师之间合作互助是搞好教学反思的前提。学校间的竞争带来了学校管理的变化,在学校管理中关注教学的质量和效益。学校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的改革,是学校内部教师间的竞争更加激烈,使得教师之间的关系日益演变成单纯的竞争关系。有些教师对教学资料和教学方法进行保密,尽量避免其他教师学习到自己的长处,甚至有些教师还通过不正当手段贬低自己的竞争对手,以己之长,攻人之短,这种“同行是冤家”的旧职业观念和“文人相轻”的不良习气,必然会造成学校内部教师整体配合的不协调,因此,端正思想,加强教师间的密切合作,是搞好教学反思的前提。②明确这种反思是互动的、多向的、立体的,而不应是单向的。在教研工作的实践中,我们经常看到的是在老教师对新教师的传、帮、带中,都是新教师的反思,在公开课、观摩课、调讲课活动中,都是执教教师的反思,而老 教师和其他听课的教师的指导,评议,往往是帮助新教师或执教者进行反思。按理说,这是对合作反思的误解。教学反思的过程,无论对新教师还是老教师,无论是执教者还是观摩者来说,都是一个相互学习相互提高的过程,在新老教师的传帮带过程中,老教师要反思自己的经验是否合理有效,体现在新教师身上的生机活力和激情、观念和思想有哪些值得自己学习和借鉴等;参与听课、评课活动中,评课者应反思,“如果我上这节课我来上,我会﹍﹍”,同时,执教者哪些优点值得我学习和借鉴,哪些不足是共有的,需要共同改进的。
3、以“超越自我”的角度进行自我反思。所谓“超越自我”就是抛弃自己过去的成见,以一种全新的眼光审视自己的过去的教学行为。这应是教师自我反思最重要的方面。它包括教师对自己的教育观念、教学设计、教学行为等进行反观内省。对自己教学反思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写教学日记、札记;同行对话;案例的收集;课堂教学录像等。在反思教学的实践中,我个人认为效果最好、收效最快的是教学录像反思,因为它可以是教师的反思提供更多次重现教师的教学过程和行为的教学情境。
4、以专家引领的角度进行反思。由教育理论的学习向教育实践的转化,专家的协助与带领是十分必要的。因此,教师就要寻求机会与专家交流与对话,但是由于我们受经济发展和地区等诸方面条件的限制,不可能与专家有更多的机会见面,只能通过多阅读专家们的理论著作,来接受一些新观点、掌握一些新信息,进而帮助我们用新的视角来反思自己。
5、通过与家长的沟通来进行反思。学生家长是十分关心自己孩子的成长的。他们对孩子的学习态度、学习成绩、思想品德、情绪和行为表现以及在校内、校外和家中的所作所为都相当关注。所以通过家长来了解学生,倾听家长们的意见也是教师进行反思的一个重要途径。与家长沟通可以通过电话、家访、家长调查表、家长座谈会等多种形式。
六、教学反思的方式方法。
教学反思的方式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要想提高教学反思的效率,就必须讲求科学的方式方法。
1、反思日记、札记或课后记。课后写10分钟左右的反思日记或札记是很必要的,内容包括教学中的成功之处、失败之处、教学机智的闪现、学生反馈的意见、教师自己的心得、对教学设计的思考、同行与专家的点评等。教师对于这些内容要加强反思特别是要上升到理论的高度。
2、对话反思.对话反思应该是通过课堂教学与学生的对话,以及课后征求学生意见的对话;教师自己做课与听课者(教研员、学校领导、相关教师等)的评议与讨论的对话,对这些对话的内容要进行认真纪录和进行反思。这里既有教研员的引领,又有作为知悉自己教学情况领导的指导,还有与自己朝夕相处的同事之间的评议,对这些对话的反思最是难能可贵的,作为一个又上进心的教师是自己专业发展的最好机会。
3、案例研究反思。所谓案例研究反思是指对自己的在教学中的案例或对别人的教学案例进行的反思。这种教学反思要求教师对自己或他人在教学的成功或失败 的案例进行反思,对成功之处发扬光大,对失败之处改进和克服,求得最佳的的教学效果。
4、利用录像进行反思。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学的发展提供了全新的技术支持,录像可以重现教师教学的过程,是教师既可以审视别人的的教学过程,也可以是教师以“旁观者”的身份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这是教师重新认识自我,审查自己的教学行为,学习他人优点,纠正自己不足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七、教学后记(反思)的撰写
教学后记,也称为教学日记,是教师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回顾、总结和评价之后的感悟,是教师进一步了解学生认知水平,改进教学思路,完善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的有力依据,是教学反思的主要组成部分。撰写教学后记,有利于教师养成注意搜集和积累教育教学资料、勤于思考、善于动笔的行为习惯;有利于教师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自身教学研究水平和能力;有利于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认知联系、拓宽师生的思路,推进教学相长,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
1、教学后记的撰写内容 要写好教学后记,首先应明确教学后记应记录那些内容。教学后记的内容不是教师预先设想出来的,而是经过教学实践的反思、评价、总结出来的。(1)写成功之处
就是把教学过程中自己感受深刻的、效果明显的做法记录下来。即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教学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过程;;备课中未曾考虑而在课堂上突然爆发的灵感之花;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的运用的感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2)写不足之处
即使是成功的课堂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如教材处理不当、教学思路不科学、教学方法选用不佳、师生关系不协调等。对它们进行系统地回顾、梳理,并对其进行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可以使自己在今后授课中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少走弯路,提高教学水平。(3)写教学机智
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渐趋融合,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
(4)写学生创新 学生的学习,是一种积极的认知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就是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可以使教师教学相长,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5)写“再教设计” 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摸索出了那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观点上有哪些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哪些新招、启迪是否得当等等。及时记录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分析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些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境界和高度。
2、教学后记的撰写形式(1)附后式
就是记录在教学活动之后,把自己的感受与体会加以总结归纳,这是写教学后记的最常用的一种形式。(2)片断实录式
即将课堂上那些精彩的“镜头”,令人回味的片段,通过回忆,如实地写在“实录本”上。(3)卡片式
将各章节中的重点、难点、知识点、疑惑点以及易错点、闪光点、空白点等分类集成卡片。(4)批注式
即在教学活动方案的空白处,对应某个教学环节,不拘形式地加上批注。批注要力求简洁明了。
(5)特殊符号标记式
有时因为时间关系不能详细记述,可以用自己规定的一些特殊符号来标记。
3、撰写教学后记应注意的问题(1)重在及时
在时间上要做到及时,尽可能抓住转瞬即逝的感受,把它记录下来。(2)善于总结
要养成可后对教学过程进行“反刍”的习惯,敢于重视现实,用于发现问题、剖析问题,善于总结。(3)就事论事
在内容上做到宜小不益大,宜实不宜虚,可以分点陈述,点点滴滴,也可一事一议,分析一个现象,解决一个问题。(4)勤于查阅
要经常翻阅写好的教学后记,从“点点滴滴”的小收获中悟出教育理论的“大道理”,并查阅和参考有关的书籍,以便更好的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形成“从实践到理论再回到实践”的螺旋上升的过程。
4、贵在坚持
教学反思: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 篇7
一、教学反思的意义
英语教学反思是指英语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作为认识对象进行的全面深入的审视、思考、分析和总结, 从而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 重构自己对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基本看法。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过程一系列行为进行反思, 能有意识地积累经验, 提高教学水平, 逐步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之后, 需要对教学目标以及根据这一目标选定的教学策略作出评价,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追问如下问题:“这节课是怎样进行的?是否如我所希望的发生了什么?教学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上课时哪些计划改变了?为什么改变?是否有其他更成功的教学策略?”可见, 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其目的不仅是回顾过去, 不仅是对过去的教学过程进行察觉与质疑, 更重要的是为了指导未来的教学行动。
二、教学反思的内容
1. 反思教学法。
教师在上完每一节课后, 应静心沉思, 反思自己在教学中总结出了哪些教学规律, 教法上有哪些创新, 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 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 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 启迪是否得当, 训练是否到位等等。例如, 笔者在教单词时, 发现学生单词记不住, 一个单词记十多遍, 好不容易记住了, 第二天又忘记了。同时我发现学生对流行歌曲非常着迷, 于是我就尝试用歌词作为例句, 来激发学生“我爱记单词”。如教单词ugly时, 我举了一句歌词的例句, I am ugly bu I am gentle. (我很丑, 但我很温柔。) 学生很快记住了ugly和gentle两个单词。起到了“唱的比说的好记”的效果, 学生感到听得愉快, 学得轻松, 记得牢固。
及时记下这些得失, 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 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 写出“再教设计”, 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 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2. 反思得失。
在上完一节课或一个章节后, 教师可以记录下成功之处, 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目的的做法, 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 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 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 教学方法上的改革和创新等等, 详细地记录下来, 供以后教学时参考, 并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教师也可以记录下教学中的不足之处, 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 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 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 使之成为以后再教时应汲取的教训。
3. 反思过程。
反思过程有助于教师思考自己的教学是否与学生的学习同步, 自己的教学法学生能否接受等, 从而及时调整自己的授课方法或教学进度。例如, 在初中英语词汇中, 有许多单词在不同的句子和语境中表达出来的意义完全不同, 如, Is he running in the 100 meters? (赛跑) Run for President. (竞选) The report ran in all the newspapers. (刊登) He ran a cow into a barn. (赶) 等。正是由于词汇的多义性, 所以讲授单词一定要放在一定的语境中, 为了让学生能够牢固地记住单词, 教师经常会在教学中创设一定的语言情景, 使学生知道什么时候使用这个词, 怎么用。但这样的情景有没有效果, 作用有多大, 教师就需要在课后对教学中学生的接受情况和互动情况进行反思, 从而判断他们是否真正掌握了所学知识, 如果学生对自己的教学法不适应, 接受效果不理想, 就应当及时对自己的教学法作出调整。
反思促成教师专业发展 篇8
当我们说到理想教师时,头脑中近乎固化的形象就是“红烛”——牺牲自己照亮他人,似乎很少会想到这个时代已经赋予理想教师新的内涵。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理想教师的形象首先应该是能主动追求发展和不断自我更新的教师,他不会满足于现有的成就,而是主动学习、思考以寻求进一步发展的方向和途径,他会主动更新教育理念,并切实改变教育教学行为,反思自身的改革实践,逐渐练就适应教学改革和班集体建设需要的新的基本功;其次应该是能主动追求教育智慧,积累和汲取更多教学机智的教师;再次应该是能主动追求鲜明教学个性和风格的教师。
时代呼唤理想教师,但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令人担忧。不少教师教育观念落后,对前沿教育教学成果、经验了解不够,汲取、接纳新知识和新技术的意愿不强;个人文化底蕴不足,对与新课程综合性、实践性、创新性相匹配的学科间的渗透把握能力差;教学方法和手段落后,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很大程度上仍然存在“换汤不换药”的现象,严重影响着新课程的实施效果。那么,怎样才能促成教师的专业发展,以适应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
反思就是一条促成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教师通过反思可以找出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而觅得解决问题的决策。教师的反思虽然不等同于专业研究者从事的研究工作,但这却是教师直面困境时,最实用和最必须的手段,同时反思过程体现教师作为人,作为研究者所拥有的共性,教师在反思中体会自己的责任、自己专业和自身存在的价值与意义,实现生命境界的不断超越和完善。有句话说得好,如果培训是教师最长久的福利,研究是教师发展最长久的动力,那么反思就是教师超越经验,实现专业发展最根本的途径。
二、反思为哪般,求索路漫漫
1.反思是什么?
反思,一般是指行为主体立足于自我以外的批判地考察自己的行为及其情景的能力。教师的反思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对自身的行为表现进行解析和修正,不断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效能和素养的过程。其主要特点有:实践性——教师教学效能的提高体现在其具体的实践操作中;针对性——教师对自我行为观念的解剖分析;反省性——教师对于自身实践方式和情境,立足于自我以外多视角、多层次的思考,是教师自觉意识和能力的体现;时效性——教师对当下存在的不当行为、观念的及时觉察、纠偏、矫正和完善,可缩短教师成长的周期;过程性——反思是一个过程,要经过意识期、思索期和修正期,教师的专业成长更要经过长期的自我修炼才能达成。
2.反思些什么?
教师从事的教育教学活动是涉及面较多、较广的复杂性社会实践活动。这种活动在客观上与多种职责的履行和多种任务的完成紧密相关,在主观上与履行职责完成任务所依赖的自身的知识、能力、态度和具体采取的行为、策略、方式方法紧密相连,而主客观两方面的多种因素之间相互交错和影响。这些决定了反思的内容具有广泛性和关联性等特点。
作为教师反思的内容,可以分为教师的理念(或知识)领域和行为(或操作)领域两个方面,前者侧重于理论,后者侧重于实践。比如一节具体课的教学,我们可以反思外显的行动本身(教学过程)的细节,以及行为背后行动者(教师)的观念或知识基础,进而获取自身弥散的经验以及内隐的、将个人实践知识表达出来的资料,然后对上述资料进行分析,围绕某些主题或依据某种框架(教师观、师生关系观、某项措施的有效性等)做出判断和评价,不仅要对教育观念或教育实践中“有问题”的部分作出评价,而且要对其中“好的”部分做出判断,最后可以尝试将优秀的部分通过某种方式的重建,作为未来行动基础的原则性知识。原则性知识一旦形成,就可以成为整个反思过程中分析、评价、改进环节的指导。
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反思中,教师可以重点关注这些问题:①反思自身教学状况(我今天微笑了吗?我训斥学生了吗?我讲话的语调怎样?我的体态语言是否丰富?我在教室里是怎样走动的?我尊重学生吗?这节课我快乐吗?);②反思学生的学习状况(学生听课的反应如何?学生学习的合作情况如何?我发现了哪个学生的闪光点?哪个学生我要找他谈谈?);③反思自身的教学内容,授课的方式和技能(关注学生的生活情况如何?与其他相关学科的联系如何?我与学生互动得如何?哪些教学设计达到了预期效果?非预设性问题如何处理?我的授课技能怎样?);④课后反思已获取的反思资料(这节课我从学生那里学到了什么?课上有哪些精彩片段值得细细品味?体现了哪些理论?这节课如果再上一遍,我将如何改进?)。
3.反思的困难是什么?
①缺乏教育评价素养,难以对自己的行为及结果做出正确、深刻的判断。
教师的反思能力,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一种评价能力。无论是“寻根究底式”的反思,还是“行动中反思”,其重要的部分都是教师能够对观念或行动的性质做出评价,没有较深刻的评价,就谈不上有价值的重建。教师反思的深度,往往受制于教师的评价素养,狭隘的评价观使得教师往往难以对自己的实践(包括自己的行为及其对学生的影响)做出比较全面和深刻的分析,更难以基于这种分析做出判断、进行重建。因此,一个缺乏教育评价素养的教师,即便是他想反思也会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
②受思维“惯性”的影响,普遍缺乏反思意识。
教师在长期的学习和工作实践中,一般都形成一种思维定势,往往非常重视教什么和怎么教,“我是老师,你是学生”,教学就是“我讲你听”、“我出题你做题”等等,这样周而复始,教学工作便成为教师毫无新鲜感的简单劳动。无怪乎,不少老师总是喊累,却总无法改变自己的状态,对不少教师成功的做法和经验,更不能及时总结提炼。究其原因,“为什么这样教,好在什么地方”,“讲给谁听(似乎不成为问题)”,“题目适合谁做”等有关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意识薄弱,相对封闭的工作环境和心理环境,都导致教师之间多了所谓的竞争,少了真正的研讨交流,结果使得大家都缺少反思,久而久之,反思的意识就淡漠了。
③缺少反思的机会。
一方面,一线教师的工作量比较重,骨干教师尤其重,不少教师日复一日陷在备课本里、作业堆里、题海里,忙于应付各种检查、考试,还有年复一年简单重复的公开课、观摩课等等,耗费着教师们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另一方面,项目科研的机制未能有效建立起来,教师就不能形成围绕课题研究提出的问题,组织和开展行之有效的交流研讨活动。再一方面,教师不熟悉教育科研方法,缺少正确的研讨手段和形式。这些都决定了教师很少有反思实践的机会。
4.有效反思需要什么?
①关注教师最关心的问题,积极鼓励教师开展课题研究。
不同阶段的教师关注点是不同的。新教师的关注点往往更多的是自己,如对教师角色的接受、控制能力、是否被学生接受、他人如何评价等;相对成熟的教师,则更加关注自己的教学表现;比较成熟的教师则更加关注学生的需求与发展。教师的关注点,其实就是教师发展的生长点和落脚点,因此关注教师最关心的问题,积极鼓励教师开展课题研究,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实践与反思。这样的教育科研,会少一些“泡沫”,多一些实在,教师也会欢迎、愿意的。作为管理者要建立起“科研型教师成长档案”,精心选拔参与研究的教师(第一线涌现出的骨干教师),针对他们的工作实际,进行参与人员的筛选;不搞整齐划一的要求,突出参与研究教师的个性和特点,以及各自的优势,力图在研究中实现教师的自主和主动发展;不搞大面积的所谓经验推广,而是立足于典型示范、行动先导、成果共享。这样就会使得课题研究自然成为教师生活和工作的组成部分。
②剖析典型形象,进行榜样引导。
典型是具有教育性的,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现实的中国教育领域中,涌现出了一批卓有成效的教育实践家,他们的教育教学思想、模式、策略和方法蕴含极高的理论内涵,他们的成长过程表现了自我反思的价值和意义,展现了一个专家型教师的理论素养和实践智慧,可以构成经验型教师超越的思想库,对这些典型形象的剖析更可以为教师提供一个活生生的教育教学思想和方法的范例,这些教育实践家的成功所包含的实践智慧中涵容了教师反思内容的所有方面,体现了教育事业之真正价值。有调查发现,专家型教师时刻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表现出审慎的态度、品格和习惯,他们习惯于以开放的姿态,善于把他人的成功之因素嫁接到自我经验的相应部位。如果教师把自己的同类经验与之联系起来,便获得了产生必要知识的某种性格;同时也促使自己的感觉、表达与行动都介入其中,从而更好地反思,更好地成长。
③创设“宽松、民主、和谐”的学术环境,引导教师在参与、互动中提高反思能力。
现实中,教师面对更多的是行政会议式的活动场面,大家得不到畅所欲言的机会。但如果管理者能着力创设“宽松、民主、和谐”的学术环境,那么在这个场合里老师们的拘束感没有了,就可以畅所欲言了。例如可以让同一教研组或不同教研组、不同年龄、甚至不同学校的教师观摩彼此的教学,详细描述他们所看到的情景,对此进行分析讨论,然后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最后得到的为所有教师共享。其实这样做应验了一句话:共享智慧是智者的智慧。众所周知,重建是反思的归宿,但由于受到个人经验的限制,完全依靠个人的力量进行重建,对许多教师而言都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因此,在教师反思中借用“他人的力量”就显得极为必要。教师反思虽然在根本上是教师个体的事,但在组织上,并不限于教师个体。事实上,合作的、集体的反思,往往能够获得更好的效果。
④积极创造机会,引导教师不断强化反思的过程。
注重利用各级各类研讨活动,为教师提供反思的机会。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教育科研、教学改革等领域的研讨活动异常活跃,这就给教师创造出有利于强化反思过程的各种机会。在具体工作中,不少教师已经尝到了甜头。正是在参与这样一些活动的过程中,老师们“逼着”自己反思自己的经验,提高自己的认识。但这还不够,还要不断强化反思的过程,因为教师的反思大多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进行的,既有回顾性的“实践后的反思”,也有过程性的“实践中的反思”,还有突出经验教训对新的实践过程指导的、具有前瞻性特征的“实践前的反思”。这样的一些反思往往是教师思维火花的闪烁,只有引导教师及时加以捕捉,并加以深化,才可能形成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如勤于动笔、动脑(人脑和电脑),“强迫”自己多提出几个“为什么”,强化学习——批判精神,及时形成书面材料,通过交流促进提高。
⑤积极创造条件,让自主、主动的反思成为教师的一种习惯。
营造氛围、创造机会,说到底仍然是外在因素起作用。如何真正让反思实践成为教师自主、主动的一种研究意识和能力,使之成为教师的一种习惯,归根到底要让教师明白反思实践的科学途径和方法,尝到反思实践的甜头,为教师自身提高工作成效,促进自身成长提供有效的帮助。显然,以教师发展为本,倡导和开展师本研究,鼓励和指导中小学教师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开展行动研究、案例研究,是一种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如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适当搞点特殊,用特殊的政策,发掘教师中自我成长需要的潜能。这部分教师首先具有自我成长的需要,因为他们通常是教学经验比较丰富、教学效果比较好的教师,他们往往自觉或不自觉的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渴望实现更高层次的人生价值。教师在实践中进行反思,犹如碰撞的火花时时闪现,只要有适宜的政策扶持,这些教师一定能够把满腔的热情,倾注在行动研究的过程中,并且在行动研究的过程中,养成自主、主动地进行实践与反思的习惯。
三、反思旨归:提升教育智慧
提升教师的教育智慧,造就智慧型教师,是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迫切要求。很难设想,一个没有智慧、缺少灵气、只会照搬教条的教师,他能发展得很好,因此,我们应该在理论指导下大胆实践,在实践基础上进行经常和深刻的反思,在反思基础上积累经验并最终形成教育智慧,再以高超的教育智慧来把握和处理复杂多变的教学情境和问题,达到专业发展的最高境界。可以预见,这种以提升教育智慧为旨归的新理论,必将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理解和接受,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然逻辑。
【反思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价值论文】推荐阅读:
教师专业发展反思11-22
教师专业发展阶段论对教师教育的启示论文06-10
认真反思 促进专业发展——教师校本培训07-21
加强教学反思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工作实施方案10-26
学习和反思对教师成长的重要作用06-16
对生物复习课的教师教学反思12-10
对《中学教师专业标准》“理念”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指导作用的认识09-02
教师自我发展计划、反思、总结08-12
通过教学反思,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周海利09-28
教师成长需要教学反思论文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