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师的教学反思(精选12篇)
数学教师的教学反思 篇1
一、认识反思的重要性
(1) 通过数学教学反思, 教师能形成科学的教学理念。教师可以将自己新的理念自觉转化到教学行动中去。反思的目的在于提高教师的自我教学意识, 增强自我指导、自我批评的能力, 能适应当今教育改革的需要。
(2) 教师反思能增强教师的教学科研意识。良好的教学素质要求教师必须参加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 对教学中发生的各种事件给予关注, 并把它们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3) 教学反思能提高教学质量。教学反思不单是指个人的, 它也可以指群体的。如果整个教研组经常进行集体备课、听课、评课, 那么在团体的研讨反思中, 每个人都会受益匪浅, 这样整个教研组的水平都能提高。
(4) 教学反思可以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作用。教学反思在让学生主体充分发挥的同时, 教师的主导性率先得到发展。教学反思是教师自我成长过程中一条经济有效的途径, 不断地进行教学反思是十分必要的。
二、反思型数学教师应反思的内容
1. 反思教案
对教案的反思, 不是简单地看看自己写的备课内容, 而是深究先前备课中存在的问题, 对不合理的行为和思维方式进行变革, 重新设计教学方案。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反思:
(1) 反思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预定的, 是在具体情景下学生的行为变化的结果, 是用“学生学会了什么”来评估最终效果, 而目的则是教师的主观愿望。其次在确立教学目标的同时, 还要设计“情感目标”“能力目标”。
(2) 反思数学内容。对于同样的教学任务, 教师在备课时必须根据自己学生的年龄特点, 再对照教学目标, 把教材上的内容重新组合, 以一个崭新的状态传授给学生。
(3) 反思教学方法。相同的教学任务, 共同的教学目标, 但展现给学生的形式却不一样, 这就是教学方法的魅力。一个好的教学方法对一节课是十分必要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就应该多选择一些有竞争性的方法。
(4) 反思对学生初始特征的了解。备课不仅要备教材, 还要详细了解学生。要想上好一节课, 必须先了解学生原有的认识水平和知识结构, 而不是盲目地大讲特讲。而且教师还必须认识到并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异。
2. 反思课堂教学过程
(1) 反思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的合作关系。师生关系是一种人际关系。要想取得和谐的合作关系, 首先应把学生摆在主体地位, 让学生能亲近教师, 信任教师, 只有亲其师, 才能信其师。其次教师要调用一切有利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要善于及时调控课堂气氛, 沉默时来点小幽默, 过分热闹时给点冷却剂。
(2) 反思课堂提问。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 在课堂上提问要做到以下几点: (1) 提问要切中要害。 (2) 课堂上的提问确实是有感而发, 触景而发的。 (3) 课堂上的提问要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来开展。 (4) 课堂提问要讲究新颖性、灵活性及调控性。
(3) 反思课堂教学结构——时间结构。为避免出现教学过程中先紧后松, 主次不明的情况, 我们在平时应做到以下三点: (1) 教师要合理安排一节课的组织教学、检查复习、教学新知、巩固练习, 及课堂小结和布置作业等课堂教学环节的顺序和时间分配。 (2) 课堂结构的安排要分清主次, 快慢适当。 (3) 课堂上应“精讲多练”。
三、数学教学反思的基本途径及方法
(1) 记教学日记。教师在自己的教学结束之后, 对自己的教学得失进行总结深思。
(2) 听课与评课。听课不仅要求你去听别人这节课讲了些什么内容, 学生做了什么样的练习, 还应该经常性地与同事, 专家坐在一起评课, 这对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是非常重要的。
(3) 总结和提炼教学经验。虽说创新才是教学改革的动力, 但是完善的教学经验也是不可缺少的。每一个善于思考的教师都应该从点滴的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 用理论来完善、提高一个层次, 并把它们记录下来, 这样时间长了, 就会成为一个不断进步的教师。
(4) 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规范化的教学应在单元教学结束后, 通过各种方式对自己的教学效果进行检查, 检查的目的在于了解学生学习的效果, 从而提出改进建议。
(5) 征求学生的意见。每上完一节课, 及时地与学生交流, 把从学生那儿反馈的意见再细细研究一番, 可以得到一些启示, 以防今后出现类似错误。
教学反思不只是一句口号, 它应是数学教师不可或缺的一种能力。把握它, 你将是新课程改革中的领跑者。
数学教师的教学反思 篇2
8的分成学习中,孩子们在动手和合作之后都能按照规律(顺序)来读(背)分成,但在这里有一点处理得不够好:没有让更多的孩子把读背规律这点掌握好,在这里,如果我能多请几个小朋友用自己儿童化语言来叙述,可能对规律,孩子们会掌握得更好。
另外,学习9的分成,我又一次让孩子们摆学具,这里就出现了重复的现象,也错过了一个举一反三的机会。如果能处理成:直接出分成让孩子们运用刚学到的规律填数,可能效果会更好。
数学教师的教学反思 篇3
數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步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在应试教育和旧的教育观念的影响下,教师一般采用的是满堂灌的教学方法,讲课追求讲深讲透,一步到位。对精讲多练的理解也有所偏差,认为精讲多练就是把公式、定理告诉给学生,然后相对于公式、定理的应用,编拟出很多题目要求学生做,大搞题海战术,从而使学生理解为学数学就是做题,而做题就是如何套用公式、定理。学生学到的不是数学,而只是解题技巧。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守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的理解的同时,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都能得到进步和发展。
下面笔者谈几点体会。
一、教师应发扬教学民主,成为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转变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为学生发展而教。教师要走出演讲者的角色,成为全体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激励者、引导者、协调者和合作者。学生能自己做的事教师不要代劳。
二、注重探究性学习策略
新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指出:(1)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2)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在教材编写建议中提出给学生提供探索交流的空间,即在实践中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从实际出发进行自主的探究性活动。在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中提出,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具有“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课程标准中的“课程实施建议”中也明确指出第一学段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第二学段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所以,课程标准很注重学生“大智慧”的发展。
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中一定会出现“多元答案”,而追求“多元答案”是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内驱力。面对学生不同的答案,教师都应坚持“鼓励为主”的原则。我们提倡对学生多表扬,多鼓励,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创新思维。即使学生的答案不合理,教师也应正确面对,教师和学生可以共同探讨,从多角度认识问题,多种形式表现问题,多种策略思考问题,尝试解释不同答案合理性的活动过程。
三、树立师生平等的交往观
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会出现矛盾冲突、认识不一致等现象,但不足为怪。课堂教学应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不应拘泥于设计好的固定模式。不仅是要预设,更重要的是生成,让不同的学生敢于发表意见,激活学生的思维。教师应善于点燃学生思维的火把,注意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保护学生的创造火花,探索运用各种激励为主的评价手段鼓励学生进步。学生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课堂活动,保持旺盛的斗志,这样的课一定会是有实效的课。
四、新课程标准着力于自主能力的培养
新课程标准着力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面对世界范围内的信息爆炸现状,如何使学生在离开老师,离开学校以后仍具有获取数学知识的方法和技能?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在传授数学知识时,更要侧重于学生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和处理信息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德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我们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善于挖掘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熏陶的素材,让学生自然地去关注社会,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并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五、注重教学媒体的有效利用
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往往是带领学生按照课前设计好的教学过程程序化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学内容仅仅是教材的简单呈现,学生基本上处于被动的地位。即使有一些自主活动,也是教师事先就设计好了的,是为教师的“教”服务的。教学评价也更多地关注教师教法的选择和应用。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和核心任务,倡导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这必然要求教师的角色由重“教”向如何指导学生去“学”转变,由简单地呈现教材内容向创造性使用教材转变。现代信息技术是课程改革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恰当地选择和使用现代教学媒体,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
综上所述,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课程设置为中学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不仅要做好知识上的准备,更为重要的是教学理念上要更新,从而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以适应新课程的需要,为社会培养出具有较高数学素养、对人类社会有所作为的人才。
(作者单位 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侯庄中学)
数学教师的教学反思 篇4
一、反思的意义及作用
教学反思, 或称为“反思性教学”, 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 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体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依据, 通过观察、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 或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 或给予否定、思索与修正, 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 从而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 提高教学效能的过程.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 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 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传统的数学教学注重教师的教, 而学生则是被动接受、重复记忆、题海训练、强化储存, 根本没有学生主体活动过程, 新课程则提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究式学习的习惯, 把关注学生的发展作为新课程的核心理念, 新课程下的教师只不过是学生自我发展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因此一个称职的初中数学教师, 要以“课标”精神为指导, 要在教学中不断反思, 不断学习, 与时俱进.
二、如何在教学反思中学会教学
1. 反思课堂教学行为是否符合新的教学理念
新的教学理念认为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一种合作共建.因此教师教学中新的教学理念应用的体现, 就是是否在教与学的交互活动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习惯, 提高他们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的能力的形成具体来说, 教师的教学行为应有以下的转变: (1) 由过去重“教”转变为现在重“学”; (2) 由过去重“结果”转变为现在重“过程”; (3) 由过去重“问答”转变为现在重“对话”; (4) 由过去重“讲解”转变为现在重“引导”; (5) 由过去重“程式化”转变为现在重“个性化”; (6) 由过去重“强记”转变为现在技能的拓展.总而言之, 评价教师课堂教学行为, 不仅要看教师讲课的水平, 更重要的是要仔细考察学生学会和会学的程度以及学生的精神状态.
2. 反思教学中是否要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
初中生已具有相当多的生活经验, 对生活中的许多数学现象或问题怀有浓厚的兴趣, 教师要巧妙地运用学生在生活中的感知, 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活动经验以及原有的生活背景, 是良好的课程资源.在“图形初步认识”这节课中, 有一道题问一个正方体的盒子有几个不同的展开面, 我想, 如果直接给学生答案有11种基本图形, 他们不但不明白为什么, 也想象不出来这11种基本图形会是怎样形成的, 于是我让同学们从家带来正方体图形, 让学生在课堂上剪一剪, 彼此相互交流, 实现了他们对立体图形关键特性的理解和认识, 大家共同分享发现和成功的快乐, 共享彼此的资源.又如有关“几何体的切截”的问题, 我想没有实践学生是不会有立体感的, 于是我就让学生带来土豆, 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实践, 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不论什么档次的学生都有获奖的可能, 使学生能抬抬脚就得到满足.
3. 反思是否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在课堂教学案例研究中, 教师首先要了解当前教学的大
典型的教学案例, 然后对案例作多角度、全方位的解读.教师既可以对课堂教学行为作出技术分析, 也可以围绕案例中体现的教学策略、教学理念进行研讨, 还可以就其中涉及的教学理论问题进行阐释.如一位教师在让学生进行分数应用题的综合训练时出了这样一道题:一套课桌椅的价格是48元, 其中椅子的价格是课桌价格的, 椅子的价格是多少?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 用多种方法算出了椅子的价格为20元.正当教师准备小结时, 有学生提出椅子的价格可能是10元、5元……这时, 教师不耐烦地用“别瞎猜”打断了学生的思路.课后学生说, 假如一张桌子配两张椅子或三四张椅子, 那么, 椅子的价格就不一定是20元了.通过对这一典型案例的剖析以及对照案例检查自身的教学行为, 教师们认识到, 虽然我们天天都在喊“关注学生的发展”, 但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却常常我行我素, 很少考虑学生的需要, 很少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
4. 反思是否真正让探究过程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
在新的课程标准中十分强调“过程”一词, 既要重视学生的参与过程, 又要重视知识的再现过程.教师要全面地积极地准备教学过程, 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主动思考教师为他们准备的问题, 让学生体会发现的乐趣, 依靠自己的分析, 独立思考获取知识, 这样获得的知识才是最宝贵的.例如在“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教学中, 其中我是这样设计的:多媒体课件 (1) 出示不等式三角形 (可用几何画板) . (2) 画出同一边上高线、中线、角平分线、观察三线位置. (3) 慢慢拖动三角形一顶角将不等边三角形转化为等腰三角形, 同时观察三线位置的变化过程, 让学生自己去发现, 展示汇报, 可相互质疑.为此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 在相互交流中掌握了知识.教师要给学生思考、动手的时间和空间, 变教师“主讲”为“主学”, 真正让探究过程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师的教学反思 篇5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使学生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去。
“公倍数”、“最小公倍数”单从纯数学的角度去让学生领会,显然是比较枯燥、乏味的。我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使这些枯燥的知识变成鲜活、灵动数学,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既学到了知识,又体念到了学数学的快乐。
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教学中,我们不要教给学生现成的数学,而是要让学生自己观察、思考、探索研究数学。在研究最小公倍数的意义时,设计了例举法找最小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猜想、分解质因数比较,一系列开放的数学问题,让学生有足够的思维活动空间来解决问题,自主地进行探究性活动,使学生体念到数学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三、挖掘不足有待改进
1、课初的情境创设虽考虑到与例题之间的联系,但过渡得不够好。
数学教师的教学反思 篇6
【关键词】教学反思;教师;学生;成长;财富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问题或困惑时,通过不同程度的思考,并采取一定的措施,不断加深对问题的认识与理解,进而改善教学实践的一系列活动,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它可以激活教师的教学智慧,探索教材内容的崭新表达方式,构建师生互动机制及学生学习的新方式。它是一个教育者进行自我认识、自我矫正、自我超越的过程。
反思成功之处。每一位教师在专题处理、教学方法、学法指导等方面都会有自己的独特设计,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出现闪光点。教学反思时要注意吸取这些经验,并不断推陈出新,发扬光大。反思失败之处,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存在疏漏失误之处。在教学过程中常会有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如教学内容处理不妥、教学起点过低等等,对于这些情况,教师课后要冷静思考,仔细分析,确定改进措施,以便在以后教学中不断提高、不断完善。
教师教学中要和学生平等对话。教师在与学生对话时,或会在潜意识中对话语的表达有着很强的先念,学生往往受其诱导,在不知不觉中失去了师生对话的平等性;或怕打乱了自己的课堂教学节奏,不敢放手让学生多元解读,不能接受学生的“误读”,而“委婉”地限制学生的主体性,压缩学生的话语权;或为了多元解读而“多元解读”,不能“纠正”学生的“误读”,过分放纵学生的主体性。
在教学之余,我们要对自己反思,如果能多与学生交流,师生感情会更融洽,对于提高课堂效率是一种很大的帮助。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家庭、性格、学习成绩、兴趣爱好等。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谈话的要求。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要多问多观察学生。在生活上多关心学生,让学生体会到爱心,比如,当天气冷了,及时问问学生冷吗?加衣服了吗?这样学生会体会到教师的温暖,在学习上更努力。
教师在教学反思中会影响着学生,会解决问题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必经之路,经常进行教学反思的教师会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把解决问题后的反思应用到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形成解决题后进行反思的习惯,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对提高学生学习效果有积极的作用。通过学生反思所解问题的结构特征和解决过程,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创造性,进而提高学生学习效果,既有深度,又有广度。鼓励学生结合所解问题提出问题,并将其指定为反思内容之一,既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又能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情境,还能培养学生的不断探索的精神,从而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保护和培养。通过解题后对习题特征进行反思,用自己的语言或数学语言对习题进行重新概述,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促进知识的正向迁移,提高解题能力。
教学反思有利于教师观念的转变。通过进行教学反思,使教师成为研究者,教师不仅要成为教学的主体,而且要成为教学研究的主体,研究自己的教学理念和实践,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反思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以及教学效果。通过反思和研究,教师可以不断地更新教学理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
教学反思被视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要素,因而成为当前教育界比较流行的话题。从专业发展角度看,教师的成长离不开教师自己的教学实践,教师的专业发展只有在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在对自身活动的不断反思中才能完成。所以教学反思是教师成长的最好的方式,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在教学反思中,教师可以总结课堂得失,反思教学成败,梳理工作思路,在回顾一段段教育经历的同时,问问自己:“我做好了吗?我做错了吗?哪里出了问题?我该怎么办?”在反思中学会反思,养成勤于反思、善于反思、乐于反思的良好习惯;通过反思,树立鲜活的教育理念,改进教学行为,融洽师生关系,提升自己的教育智慧和生命境界,教师的每一节新课都会比上一节课安排得更合理。这样日积月累,教师的成长和进步才会更快,自己的教学会日趋完美。
写教学反思,可以真实地记下自己教学中一个个真实的例子,一点点真切的感受,就能保留下珍贵的材料。俗话说的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李镇西老师说:“一个教师,如果坚持写30年的教学笔记,那就会成为教育专家。”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经常写教学反思,这样日积月累下来,那可是一笔无价的财富啊,面对这宝贵的财富,谁都会涌现出一种无与伦比的幸福感受。
要迎接未来教育发展的需要,教师就要努力做研究型、学者型教师,教学反思的过程就是一个研究、提炼、升华的过程,它使我们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可以得出新的教学规律,并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教学理论,从而提高自身素质。教学反思中积累的心得体会,可为写教育教学论文提供最直接的灵感和素材。教师作为教育研究者,要有一个良好的积累资料的习惯,这样,长期积累,厚积薄发,就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获,可以催生出教研成果。
新课程对教师的传统教学经验提出了全新的挑战,只有教师意识到自己的教学经验及其局限性并经过反思使之得到调整和重组,才能形成符合新课程理念要求的先进的教学观念和个人化教育哲学。
总之,教学反思对学生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对于改造和提升教师的教学经验和教学观念是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没有工作经验的教师更是极大的帮助,因此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学会写教学反思,勤于写教学反思,总结发扬教学的成功经验,改正弥补教学中的缺点与不足,不断进步,不断完善,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参考文献】
[1]学英语(高中教师版)[M].2011(52).
[2]学习方法报·理化教研周刊[J].2011(8).
[3]浅谈数学教学反思的实际意义[J].21世纪教育网.
数学教师要善于进行教学反思 篇7
一、明确教学思想, 在教学理念上深刻反思
传统的教学注重知识的传授, 而忽视了学生的活动。新课程标准要求注重学生知识的获得过程, 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数学教学最能体现获得知识的过程, 所以数学教学要让学生自主学习, 主动探究, 让学生亲历学习的过程, 感受知识获得的途径, 理解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 使学生形成知识的素养, 培养实践能力。学生的发展离不开教师地指导, 教师指导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又快又好地发展。新课程注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让每一个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教师的理念是第一位的, 有了新的教学理念, 就能将自己的理念付诸行动, 就能将填鸭式变为启发式的教学。学生的被动接受知识就会变成自己主动参与与获取, 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就会确立。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会观察, 学会思考, 能够用准确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 通过自己的思维展现知识获得的过程。整个学习的过程是学生认识自己的过程, 也是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的过程。
二、关注知识获得经历, 在学习过程上反思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 学生是被动接受, 单纯记忆, 机械模仿, 形成能力的过程缓慢。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教学, 学生主动学习, 积极探索, 深入探究, 逐步实现了教学观的转变和教育观的发展。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发现问题的过程, 是一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过程, 而解决问题注重过程而不单单看唯一的结果。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否体现了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 必须认真反思。想一想, 学生学到了什么, 学会了什么, 形成了什么能力, 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 还需要解决哪些问题等等。如果每一个教师都能够认真思考, 深入思考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和自己教学中的问题, 那么, 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就会得到提高。
三、善于吸收, 在教学方式、方法上反思
在传统的教材中, 知识的安排以逻辑为主线, 忽视了学生接受的可能性。每一个章节的内容就是单元的教学内容, 教师必须按照章节的先后顺序安排教学, 不能有丝毫的变动。授课方式“满堂灌”“填鸭式”, 灌注的是知识, 缺少的是方法, 有的是教师的单一教学行为而缺少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这样的方式, 不能启迪学生的智慧。师生之间的教学关系是一种输入的关系, 很多学生的潜能不能得到真正的挖掘, 不能得到真正的发挥。教师都应该深刻地思考我们的教学方式是否符合现代教育思想, 我们与新课程的标准要求距离还有多大。我们常说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 它明确了教师在课堂活动中的地位。我们说教师是课堂活动的促进者和参与者, 教师要通过课堂的活动参与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所以, 教师的教学方法应该是灵活多样的, 教学的内容应该是丰富多彩的, 师生之间的交流应该是畅通无阻的。教师应该通过讨论、探究、实验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的整个过程, 要关注所有学生, 让每个学生都得到长足的发展。
四、优化教学思路, 在教学过程上的反思
在上课前, 教师一定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知识的掌握程度, 优化教学思路, 确立自己的教学方法。高中数学, 难度大, 学生有畏惧情绪。在教学实际中一定要了解学生的实际和教材的难易程度。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总结。教师一定要创设教学情境, 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愉悦的教学环境中去思考问题、表达思想、形成自己的认识和看法。对于教材中的每一个问题哪怕是一个词语也要认认真真地推敲分析它在句子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生成的过程, 有时并不能按教师预设的问题进行下去, 经常会出现一些突发的情况。有时学生会提出一些令教师难以解答的问题, 甚至是一些“奇思妙想”, 它对于我们的教学有些裨益。有的可能是一些“歪理邪说”, 它使学生的思维方法出现问题。不管是哪一种情况, 教师都应该认真对待, 合理分析, 指导学生辨析, 千万不要武断。要不时地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案, 改变自己的教学设计思路, 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展示。
教然后知不足, 学然后之困。即使再成功的课堂教学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比如, 导语是否能够吸引学生, 巧妙地将学生引入新授课中, 是否创设了民主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 学生的思维是否得到充分地展示, 板书设计是否合理, 教学的多媒体是否得到有效的利用。教师一定认认真真地思考作为以后教学的借鉴。
初中数学教师如何进行教学反思 篇8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师,教学反思,意义,原则,方法
教学反思已成为新课程下促进教师自我成长的一种有效方式, 也是推进课程改革的强大动力。那么初中数学教师怎样进行教学反思呢?大致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认清教学反思的意义
教学反思的意义在于: (1) 通过教学反思, 增强教师自我教学意识, 提高自我指导、自我批评的能力, 并能冲破经验的束缚, 不断对教学诊断、纠错、创新; (2) 通过数学教学反思的研究, 解决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将反思理论指导实践, 反过来, 通过实践的检验进一步升华理论, 增强教师的教学科研意识; (3) 教师通过反思, 能加深对教学活动规律的认识和理解, 有助于教学更有效、更合理, 提高教学水平, 整体推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4) 教学反思可以激活教师的教学智慧, 它是教师成长的“催化剂”, 是教师发展的重要条件。教学反思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二、遵循教学反思的原则
1. 及时性。
课后反思贵在及时。一有所得, 及时记下, 有话则长, 无话则短, 这样以记促思, 以思促教, 每天实践一点, 每天反思一点, 每天进步一点, 长期积累, 必有“聚沙成丘”的收获。
2. 持续性。
课后反思贵在坚持。教师只有养成对自己教学活动经常性反思的习惯, 才能更好地监控自己的教学行为, 从而改善教学行为。
3. 实效性。
课后反思要注重实效。要树立不是为了反思而反思, 而是为了改进而反思的观念, 反思出自己的问题后, 要分析原因, 思考改进的途径和方法, 力争在预期的时间内收到改进的实际效果。
4. 自主性。
课后反思要自觉自愿, 要认识到反思是适应新课程的需要, 促进自我发展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如果不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思考, 上完课后不重新审视、分析, 教师就很难提高自己。
三、熟悉教学反思的内容
1. 反思成功之处。
教师上每一节课总会有自己满意的地方, 也就是成功之处, 包括教学过程中预先设计目的的做法, 或是课堂教学中突发事件的应变过程, 或是对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运用的感触, 或是对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 或是双边活动开展得很成功, 或是在备课时未曾考虑到而在课堂上突然迸发出的灵感等。无论是哪一方面有益的收获, 课后都应该及时地详细记录下来, 日积月累、持之以恒, 把它们进行归纳整理, 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
2. 反思失败之处。
任何一节课都会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 即使教师课前进行了充分的准备, 也可能会出现意外。如:对教学中突发事件估计不足;对某个问题阐述有偏颇;或者感到对某个问题的处理力不从心等。对这些做深刻的反思、探究, 使之成为今后教学的教训, 有利于教师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 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更上一层楼。
3. 反思教学疑难。
这里的疑难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学生的疑难点。每节课下来, 学生总会或多或少地存在某些疑问, 但是课堂上无法解决。教师把从学生方面反馈过来的疑点记录下来, 细加琢磨, 有利于今后的教学和复习。另一方面是教师的疑难点。教师对教材中的问题并非一下子就能理解得十分透彻, 有时甚至似是而非, 通过课堂教学, 教师把它记下来, 促使自己今后对这一方面的问题深入研究, 使之明白透彻。
4. 反思教学所悟。
每节课之后, 经过深思熟虑, 教师总会摸索出一些教学规律和教法的创新;知识上有什么发现, 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 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 启迪是否得当, 训练是否到位, 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 并进行必要的归纳和取舍, 写出新的教学设计。这样可以为自己下一年的教学做准备, 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四、掌握教学反思的方法
1. 独立反思。
一堂课后, 通过对整个教学过程及各个环节的回顾与反思, 特别是要抓住教学片断、实例, 并从中找出成功与失败之处, 及时记下对教学实践的反思, 是教师积累教学经验、提高自身素质的有效方法。
2. 换位反思。
学生时时刻刻用眼睛和心灵观察着教师, 教师要有意识地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 听他们真切的声音, 听他们真实的感受, 从而反思自己的教学。
3. 互动反思。
教师的反思不能始终在自我的圈子里, 要树立沟通、交流的意识, 与同行经常互相听课、评课, 从而达到共同学习、合作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
4. 自学反思。
是指教师在自我进修、自我学习的基础上, 以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 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 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
5. 对比反思。
听与自己上同一内容老师的课, 或看优秀教师的教学录像, 对照检查自己与其他教师的差距, 取长补短, 吸取他们的教学长处和优秀品质, 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 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数学教师的教学反思 篇9
数学教育家弗莱登塔尔指出, “反思是重要的数学活动, 它是数学活动的核心动力, 是一种积极的思维活动和探索行为, 是同化, 是探索, 是发现, 是再创造。”这使我们感悟到反思的重要。一个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 师德高尚, 讲究奉献精神, 对数学教学精益求精的教师对自身的要求较高, 不会满足于已经取得的成绩, 不会因循守旧, 他们的敬业精神使他们渴望成功, 这种实现自我的需求会成为他们不断进行教学反思的源动力。当前, 新课程改革对广大数学教师的专业理论素质和知识结构提出了新的挑战。新课程呼唤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人才。这就要求教师要以人为本, 以发展的眼光对待学生, 做到眼中有人, 心中有人。在行动中逐步把自己的教育观念统一到新课程的方向上来。
对于教师而言, 教师比教育领域中的任何人都具有进行教学反思的优势, 反思主体是教师本人, 反思对象是教师本人的活动历程或现状中的种种现象, 教师本人活动的过程与阶段、方法、效果、内容、目的、结果、价值等也是反思的对象, 作为教师, 要善于向别人学习, 经常听同行们的课, 特别是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的课, 并以此为镜子来对照自己的教学, 反思自己的行为, 发现自己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总结成功和失败之处, 探究优化教学的方法。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的“教”应服从于学生的“学”, 教师应该主动由“站在讲台上”, 变为“走到学生中去”, 使自己成为学生中的一员, 与学生共同探讨学习中的问题, 以交流、合作、商讨的口气与学生交流心得、体会, 这样学生会亲其师, 信其道。遇到什么问题都愿意与老师讲, 互相交流。
在教师的教法上, 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为学生提供学生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 这是学生自己学习最重要的学习资源环境。教师应经常引导学生通过反思自己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策略, 使学生能够对自己的情况有整体的了解, 并从教师的评价、指点中得到启发。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 反思教学中的得与失, 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学生, 服务于教学工作。作为教师, 教学任务完成后, 我们应该静下心来细细想想:教学设计是否恰当, 教学环节是否合理, 讲授内容是否清晰, 教学手段是否充分, 重难点是否突出;有哪些行为是正确的, 哪些做得还不够好, 哪些地方需要调整、改进;学生的积极性是否调动起来了, 学生学得是否愉快, 教得是否愉快, 还有什么困惑等。把这些想清楚, 作一总结, 然后记录下来, 这样就为今后的教学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这种在“课后反思”中作为专题内容加以记录, 既积累经验又为教材的使用提供建设性的意见, 使教师、教材和学生成为课程中和谐的统一体。经过长期积累, 我们必将获得一笔宝贵的教学财富。
教师不仅要有良好的数学反思习惯, 平时的教学中应有目的的培养学生进行有效的数学反思。在数学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更多反思的时间和空间, 创设反思的良好氛围, 并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适时地开展反思活动, 让反思在数学课堂中生成, 成为学生的一种自觉行为。教师应该注意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 让学生反思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是否达到要求, 哪些是欠缺的, 哪些是更新的知识, 学生在反思中将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因材施教, 平时布置作业时, 让优生做完书上的习题后, 再加上一、两道有难度的题目, 让学生多多思考, 提高思考意识。
反思在教学中是学生提高数学能力的一条捷径, 有了反思要求, 老师就不会出现一味强调反复操练的盲目性, 有了反思, 学生就会既见树木, 又见森林, 就很容易把数学过程对象化, 而不只是把数学看作一些过程, 一些细枝末节。有了反思, 就不停留在把过程、法则, 当作无意义的符号游戏的认识上, 有了反思, 使学生的学习观念不只停留在会算、会变形、会套公式的认识上。学生只有体验到不断的反思可以带来不断的成功, 才能真正体会到反思的作用, 从而乐于反思。因此, 要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在于“指导学生将注意力转移到数学过程和自己的解题过程的反省上来”。
总之, 经过一次次的反思, 我们会受益非浅, 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在教学中及时反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它会使我们逐渐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只有通过教学反思才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才能把教师潜意识的活动纳入到教师有意识的活动之中, 才能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 从而使数学教学水平迈向更高而有效的境界。在今后的教学中, 会通过不断地反思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 ,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4年1月版;
[2]《关于如何提高教师反思能力的思考》,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王希海, 2008年05期;
[3]《论教师的教学反思》,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刘加霞, 2004, 22;
[4]《浅谈数学教学反思》.教海拾贝.姚向阳, 2007;
数学教师的教学反思 篇10
“反思”是这几年教育界不断强化和凸显的教学思维。荣昌初中耗费三年时间, 专题研究了教师“反思”能力的培养及在教学中的应用, 并取得了可喜成绩, 顺利通过了市专家课题组的验收, 这从又一个角度证明了“反思”能力是优秀教师成长的一个共性特征。
“反思”, 最早源于佛学, 现成为近代西方哲学中广泛使用的概念之一。古人的“三省吾身”, 强调的是内省。余映潮老师在“苦做8法”中提到的“总在设想、计划、构思、安排”, 就是强调教学中要不断地反思, 我们可以称之为“反思的精神”。余老师在“巧做8法”中也提到“所谓的创新, 其实往往就是角度的变化”, “角度的变化”就是要从不同的角度去反思, 我们真切地看到了一代名师对“反思”的重视。
所以一位农村教师要成长, 要锤炼自己, 就应该从以下三方面锤炼自己的“反思”能力。
一、应努力锤炼自己的教学“反思”能力
农村中学, 由于受到地域环境及社会信息的影响, 不少学生对数学缺乏兴趣, 加之数学本身的逻辑思维也令他们望而生畏, 一部分学生便由小学的被逼学过渡到初中的拒绝学。这就要求教师以自己的课堂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 对教材、备课、课堂流程、教学方法、作业设置、受教育的对象进行反思, 并对学生学习的效果进行统计、分析、比较, 从而为提高课堂效率提供依据。例如, 八年级的全等三角形, 多数的学生对边边边、边角边、角边角、角角边、斜边直角边的判定方法容易混淆, 解题中一片迷茫。教师就应该从理解各自相同点与不同点的角度反思教学中的各类因素, 从而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尤其是农村学校, 学生的兴趣本来就低, 教师也就轻言放弃, 所以教学质量难以提高。
二、应努力锤炼自己的教育“反思”能力
学生因学习压力、生活压力而走极端的, 因些许矛盾铤而走险的, 这些在媒体的报道中屡见不鲜。凡此种种, 都与我们的思想教育相关。而大部分数学教师或多或少都忽略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 认为那是班主任、政治与语文教师的责任, 数学课只要学生能做题就行, 这真是谬之千里。教师, 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 还要培养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学生只有具备了健全的人格, 树立了远大的理想, 才会有学习数学的强大动力, 才能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材。所以, 我们努力锤炼育人的“反思”能力, 反思我们工作的特定对象, 反思他们的成长环境, 反思社会负面因素对教育对象的不利影响, 反思留守儿童, 尤其是双亲在外或父母双亡无人监管儿童的心理特征, 根据教育对象的个体差异, 利用数学家成才的经典案例, 利用知识中的自然真理, 利用题目中相关的社会热点及社会价值取向引导他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三、应努力培养学生学习与成长的“反思”能力
长久以来, 农村教学中存在一种怪现象:教师呕心沥血批改的作业, 学生只瞥一眼有多少红勾便塞进了书桌;每次发下的试卷, 学生只看一眼分数便揉成了纸团;每次违纪, 只是被动地在老师面前承认错误, 却很难从心里明白错误的根源。新课程要求学生要自主、合作、探究性地进行学习, 要成为反思型学生。那么教师首先要在情感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反思的热情, 强化学生反思的意识, 着力营造一个促进学生反思的学习氛围, 以激发学生反思的动机。
我们还要教给他们明白反思的方法, 如上面提到过的三角形全等, 如果能引导学生从它们的相同点与不同点进行反思, 那么对其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就会容易与牢固一些。同时, 还要帮助他们拓宽反思的范围, 如, 在新课上反思, 在作业上反思, 在作业后反思, 新旧知识的反思, 尤其是在错题后反思, 从而找到进步的正确道路, 成为品学兼优的一代新人。
数学教师的教学反思 篇11
为了进一步了解高中数学教师的反思性教学的情况,我研究组成员调查了全校数学老师,依据数据分析可以发现,在目前高中数学骨干教师队伍中,虽然普遍存在着教学反思,但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导致形成教师教学反思的意识薄弱,反思能力不强的事实。
那么,如何培养教师的反思意识,发展他的反思性教学能力呢?我们研究组认为教师反思自己教学实践经验的最好办法是,尽可能多地从他们所不熟悉的角度来审视自己的教学实践.其中每一个视角都解释着教师教学的不同方面,把它们放在一起,就能清晰地构成教师教学依据的立体轮廓.笔者根据已有的调查结果,提出以下的对策和建议。
一、撰写反思日记
全国政协常委、苏州市副市长、苏州大学朱永新教授在他的“成功保险公司开业启事”中曾幽默地承诺:“投保条件,每日三省,写千字评语篇。一天所见,所闻,所思,无不可入文。10年后,持3650篇来本公司。如投保方自感10年后未能跻身于成功者(名师)之列,本公司愿意一赔百。”叶澜教授也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难以成为名师,但如果写三年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 由此可见,教师撰写反思日记对其本人的专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所谓反思日记,是一位教师对教育事业的责任心的外在表现,是教师以一颗发现的眼睛去思考自己的课堂教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把它记录下来,长期坚持,形成札记,它就成了教师职业生涯中可以参照的一部宝典。它可以促进教师进行针对性的思考,积累教学难点的教学经验,促进教师今后教学设计的不断优化和水平的提升。考虑到一线教师的工作繁重程度,教学反思日记不可面面俱到,也不需要面面俱到,笔者认为,教师可以从成功和失败两个方面思考,吸取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做好反思即可。
二、记成功之处
一般情况下,一节课总有一些成功的闪光点:讲课中的教学机智;学生中出现的独到的见解;教师对教学设计的临时的成功的改变;主体间性教学关系的有效调拨;一个有新意的提问;整体教学过程对教学目标的达成的值得借鉴之处。这些亮点,都很值得记取,以便在以后的教学中推广,或者给以后的教学以一定的启示。
三、记失败之处
由于教师面对的是一个在学习心理上、学习的基础和水平上、探究的主动性上都存在着一定差异的学生群体,所以教师在教学时的课堂设计和教学的实际实践情况可能会出现事与愿违,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出现教学脱离,不能很好地实现教学目标的情况。这时,就更应当及时地作以反思,总结教训。
案例:高一教学中,在学过函数的单调性和奇偶性后,已知函数y=f(x)对任意x,y∈R,总有f(x)+f(y)=f(x+y),且当x>0时,f(x)<0,试证f(x)在R上单调递减。
由于教师评讲到本题时,时间已所剩不多,于是教师有些急躁,就把本题的解法按部就班地给学生讲了一遍:令x=y=0,可得f(0)=0;再令y=-x,可得f(-x)=-f(x)设-∞讲完后,教师感觉思路很顺畅,一路就这样走过来了,可是学生却不理解。从学生的脸上就可以看出,他们是一脸的困惑和急躁。此时也就下课了。当我走出教室的时候,我本身也感到了一种失败感。
课后,教师找了几个同学了解了情况,他们反映了一个共同的问题:思路是怎么来的?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教师意识到:这个抽象函数问题对于高一的新生同学来讲,解决它是有相当的难度的,要把解题思维暴露给学生,可我没有,致使学生对思路的产生很糊涂。事后我采取了补救措施,对待本题的思路来了一个回顾:为什么要探求f(0)?为探求f(x)的奇偶性;为什么要探求奇偶性?是因为要把f(x2)-f(x1)中的负号拿进括号里,需要有-f(x)=f(-x)来支撑;为什么考察f(x2)-f(x1),而不考察f(x1)-f(x2),是结合题设条件的。于是,我赶紧把这个案例记录了下来,写了一个教学反思日记,最后作了一个总结:教法源于教材和学情,脱离了教材和学情的教法是无效的;解题教学应把自己的思维的发生和发展暴露给学生,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我思故我在,我思故我新.教学反思日记是一个人反思智慧的结晶,它反映了教学实践的经验和方法,渗透着对特定教学问题的深刻反思,可以帮助数学教师树立一种观念,明白一个道理,理解一个概念,学到一种方法。
四、与同事交流
范良火博士在其博士论文中研究得出:教师教学知识的重要来源是:①自身的教学经验和反思;②和同事的日常交流。至于职后培训、当学生时的经历、职前培训等都是其次的、第三第四位的,教师自主的实践中学习及教师群体内部的自主交流是对教师的专业发展贡献最大的两个方面。可见,和同事的交流是培养教师的反思性教学能力的一个关键因素,其地位非常重要。
五、日常教学探讨
笔者认为,日常教学探讨是非正式的,却是最普遍的,最灵活的,最容易发生的同事之间的交流方式。它通常发生在办公室里,在非教学时间,在闲谈之中。由于它最普遍,所以它是促进一个教师与其他教师“教学相长”的有力补充。笔者认为,日常教学探讨也有一个氛围的问题。一个同年级的学科教师群体,只有在大家都能破除“文人相轻”心理,正确对待竞争与合作,本着一个无私交流,互补提高的态度才能使日常教学探讨变得更有意义。这就要求大家既要有“程门立雪”的虚心又要有“王婆卖瓜”的胸襟,既要亮丑,又要示美。当大家有教学上的困惑和收获的时候,都能够毫无保留地说出来,供大家探讨和吸收,这时,在大家的心里才会形成一个无形的“论坛”。
六、观摩教学
⒈观摩教学的内涵
观摩教学又称公开教学,是探讨教学规律、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评价或推广教学经验,开展教学研究活动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观摩教学一般有三种类型:①由经验丰富的教师上示范课。②教学专题研究课。一般是在某一个学科的教师学习和讨论某一个专题的基础上,由一位教师设计教案,再进行试验性的教学。③青年教师汇报课。由任课的青年教师独立地钻研教材,撰写教案,经有经验的教师指导修订教案之后开展的教学。
观摩教学的课前备课、课后评议都需要教师间切蹉交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每个成员都可以从中共享到集体的智慧。
2.摩教学的操作程序
(1)确定观摩教学的目的。示范课的目的是学习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方法,或研究执教者的教学特点;研究课的目的是研究某种教学方案的合适性;汇报课的目的是为了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不同类型的观摩教学有不同的目的,上课或听课之前,执教者和听课者都应有明确的观摩教学的目的。观摩教学的目的直接影响执教者的教学行为、听课者的课堂记录以及课后讨论的主题。
(2)听课者听、看、思、记。课堂上,听课者要眼、耳、手、脑并用,听、看、思、记结合。要听执教者讲解中对教材的发掘以及语言表达水平,还要听学生对问题的回答;要看执教者的教态、板书和教具的演示,还要看学生的课堂学习表现;要思考隐藏在执教者课堂行为背后的个人教学哲学以及执教者的个人哲学与“所倡导的理论”是否一致,还要思考学生课堂上的错误说明了什么,以及与教师的教学有何关系。在听、看、思的同时,听课者还要做好课堂记录,它是听课者课后借鉴和评课的凭借。课堂记录的内容至少包括两大部分:一是记录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板书设计。二是记下听课者的评注意见。当然,不同类型的观摩课,课堂记录的重点也不同,课堂记录的重点又与观摩教学的目的有关。如听示范课,重点记录执教者的教材处理及方法运用,同时思考并记下执行者课堂行为背后的理论依据;听汇报课,重点记录执教者的进步之处及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并思考和记下改进的建议。
(3)执教者说课。执教者用简洁的语言说明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思路、教材处理、方法运用、自己课堂行为的依据以及教后的体会感受,这即是执教者全面系统反思自己教学的过程,也有利于听课者给执教者提出更有价值的意见。
(4)评议。课后评议是观摩教学的最后一环,也是最重要的一环。教学评议一般也是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几方面进行。同样,不同类型的观摩课,评议的重点也不同,示范课侧重于可以借鉴的方面,研究课侧重于进一步完善的地方,汇报课侧重于今后努力的方向。教学评议的方法,尤其是寻找问题解决的方法。
七、集体备课交流
集体备课组是一个学术共同体,是一个教师成长的摇篮。每周一次的备课组活动,是同学科教师切蹉教学技艺,交流教学思想,研究教学方法的主阵地。活动内容不能仅是商讨教学进度,分配一下本周的教学工作任务,而应以研究教学案例为主,分析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确定研究课题,集体讨论教学设计,上课评课。在这种活动中,教师尤其是年青教师一定要积极参与,认真听取人家的意见,博采众家之长,纠正自己之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益,促进自己的成长。
参考文献:
[1]赵昌木.论教师的成长《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2年第3期.
[2]肖川.教育探索──从自我反思开始《江西教育科研》,2002年第5期.
[3]钟启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4]马颖,刘电芝.反思性教学研究述评《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10期.
[5]熊川武编著《反思性教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年版.
[6]卢真金.反思性教学及其历史发展《全球教育展望》,2001年第2期.
数学教师的教学反思 篇12
1 引言
新课程实施以来,建构主义已经成为指导新课程实施的主导思想.建构主义理论下的教学模式也多种多样,如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支架式教学等.但是,如何对这些教学进行严格有效的评估,缺少一个有效的标准.目前,建构主义教学评估思路一般有两种思路:
1)情境性评估.即对某个内容进行短时间的教与学活动的过程进行细 致分析和 评价.这种评估具有情境性和过程性的特点.其优点是可以提供非常细致和微观的资料,为深入分析课堂互动模式和知识建 构奠定基础,缺点是难以总体上反应教学的一般水平与质量[1].
2)一般性评估.即对某个较长时间内教学活动的整体评估,侧重于获得教学质量和特点的一般性资料.这种评估一般采用问卷法或量表法,较易获得量化资料,但是问卷题目设计较难把握[1].
这两种评估方法各有利弊,但却无法平衡.基于以上弊端,结合我国新课程的背景,2006年辛自强从建构主义视角编制了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教学评估问卷及学生认知压力问卷,属于一般性教学评估,测量数学教师教学中的建构主要成分,其目的在于对一段时间内的教师教学质量进行比较稳定评估.究竟建构主义视野下的教学模式是否能促进学生思考、提升其认知能力,专家和新手教师教学的建构主义成分是否有差异等,这就是本研究的问题.其意义在于通过对两所平行学校的专家和新手教师数学教学进行评估,并与2006年的研究结果进行对比,评估当前建构主义教学现状,以了解新课程背景下专家和新手教师在教学风格上的差异,为教师的教学提供相应的参考信息.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样本
研究样本来自兰州市的两所平行初中的4个班级.4个班级分别由两名专家和新手教师代课,专家教师班级共139名学生,新手教师班级共120名学生.这里的专家和新手分别指的是高级教师和工作1-2年的教师.
2.2 研究工具
辛自强编写的“建构主义教学评估问卷”和“认知压力问卷”.“建构主义教学评估问卷”分为7个维度(讨论式教学、设置概念冲突、同伴分享观点、有 效设计教 学材料和 资源、激励学生反思 和研究概 念、满足学生 需要、教学的现实性),共30个问题,采取5级评定[1].填写问卷前,让学生填写数学老师与学生的基本资料.“认知压力问卷”,测试学生在数学课堂上被感知到的一级和二级认知压力.问卷共30个项目,13个测试一级认知压力,17个测试二级认知压力.一级压力是大部分教学活动所产生的,学生多数是根据教师的要求机械模仿或重复,而二级压力是较一级压力更高级的思维水平,需要学生对不熟悉的背景、问题等运用已知去建立联系[1].
2.3 研究过程
2.3.1 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主要采用Spss 13.0,分析方法主要是独立样本t检验及方差分析、回归分析.
2.3.2 问卷信效度
本次调查“建构主 义教学评 估问卷”的Cronbachα系数是0.958,“认知压力问卷”的Cronbachα系数是0.877.对问卷进行 数据分析,“建构主义教学评估问卷”KMO值是 .946,Bartlett球形检验值为5315.368,表明适合进行因素分析.因素分析中,采用主成分分析法,限定6个因子,所提取6个因子累积贡献率67.954% .“认知压力 问卷”KMO值是 .874,Bartlett球形检验值为3311.377,表明适合进行因素分析.因素分析中,采用主成分分析法,限定2个因子,所提取2个因子累积贡献率40.168%.
3 研究结果
3.1 初中数学教师教学中的建构主义成分现状
对“建构主义教学评估问卷”总分进行统计,计算整个问卷及每个维度的均分,描述初中数学教师教学中的建构主义成分现状如表1所示.
表1数据显示,在数学课上,教师做的最好的是讨论式教学(4.1±0.698),与2006年(4.004±0.774)相比,具有一致性;其次是激励学生反思 和研究概 念、教学现实 性,与2006年相比(4.066±0.721,3.788±0.961)有所下降;接着是有效设计教学材料和资源、设置概念 冲突、同伴分 享观点 (3.574±0.830,3.774±0.761,3.709±0.800),与2006年 (3.113±1.071,3.419±0.923,3.325±1.048)相比,有所提高;最后是满足学生需要(3.457±0.665),与2006年(3.948±0.864)相比,有所下降.总的来说,义务教育数学新课程实施14年以来,教学中的社会建构(讨论式教学和同伴分享观点)做的较好,较之前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教学中的个体建构方面,设置概念冲突方面有所提高,激励学生反思和研究概念方面有所下降;对于建构主义原则,有设计教学材料和资源有所提高,满足学生需要及教学的现实性有所下降.
3.2 初中学生数学课堂中的认知压力现状
对“认知压力问卷”进行统计,计算初中生在数学课堂上感受到的一级压力和二级压力均分如表2所示.
表2数据显示,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感受到的一级认知压力和二级认知压力分别为3.315±0.630,3.736±0.630,与2006年 (3.284±0.681,3.643±0.611)相比,有所增加,与国外史 蒂文森 (1998)报告(3.19±0.61,3.14±0.55)相比,也有所增加.这说明新课程实施以来,初中学生在数学课堂上感受到的一级压力和二级压力逐步增加.
3.3 专家和新手教师在教学上建构主义成分的差异
对专家和新手教师在讨论式教学、设置概念冲突、同伴分享观点、有效设计教学材料和资源、激励学生反思和研究概念、满足学生需要、教学的现实性7个方面进行比较,如表3所示.对专家和新手在教学中给学生产生的认知压力比较如表4所示.
表3数据显示,除了在满足学生需求方面,专家和新手在教学方面都存在显著差异.专家在讨论式教学、设置概念冲突、同伴分享观点、有效设计教学材料和资源、激励学生反思和研究概念、教学的现实性方面都较新手好.这说明在数学教学中,新手教师更关注满足学生需求,专家教师对建构主义理念和原则及方法的运用比较到位.表4数据显示:专家和新手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到的一级压力上没有显著差异,二级压力上存在差异.
3.4 学生在数学课堂上感受到的认知压力
以建构主义教 学的总平 均分为预 测变量,分别以一级和二级压力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建构主义教学对一级压力没有显著预测作用(=-.058,t=-.932,p>0.05,=.003),解释率为0.3% ,与2006年解释率9.4% 相比,有一定差距.建构主义教学对二级压力有预测作用 (= -.72,t=16.631,p < 0.001,= .518),解释率为51.8% ,与2006年47.4% 相比,有一定的提高.这说明,数学新课程实施以来,从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产生二级压力,学生的创新意识等有所增加.
4 结论
4.1 专家和新手教师在数学教学上的建构主义成分存在显著差异
对专家和新手教师在数学教学上的建构主义成分进行比较得出,专家教师在讨论式教学、设置概念冲突、同伴分享观点、有效设计教学材料和资源、激励学生反思和研究概念、教学的现实性方面都比新手教师要好,在满足学生需求方面,专家和新手教师没有显著性差异.这说明义务教育数学新课程实施以来,专家教师无论在社会建构、个人建构还是建构主义理论原则的运用方面都较新手教师好.同时,也说明在满足学生需求方面,新手和专家教师都有提高的空间.也说明新手教师需在教学资料的准备、教学方法的选择、及课堂教学方面的组织有很大的提高空间.
4.2专家和新手教师在学生被感知的认知压力上存在显著差异
对专家和新手教师在学生被感知的认知压力进行比较得出,专家和新手教师在学生一级压力产生方面没有显著差异,在学生二级压力上存在显著差异.认知压力可以反应出教学在多大程度上使学生进行不同水平的思维,专家和新手在一级压力上没有显著差异.新手教师在一般教学活动中,注重的是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等方面,对学生二级压力关注较少.而专家教师在一般教学活动中,更容易通过设置多种背景等措施来培养学生的二级认知压力,来促进数学发展.因此,新手教师应在平时教学中多关注如何培养学生的二级认知压力.
5 反思
5.1 关注学生数学需求,促进数学教学有效进行
心理学家威廉·格拉瑟在《了解你的学生:选择理论下的师生双赢》一书中写到,“如果学生不愿意读书,任何处罚都无法逼他们就范.所有的动机都源自内心,一个学生在学校里表现不佳,是因为他没有在学校里找到足以令他满意的学习动力.”[2]学生知识的获得需要自身的理解和建构,也需要教师提供更多的自主探索思考的机会.调研得出,专家和新手教师普遍对学生的数学 需求关注 不够,这反应了新课程实施中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还尚未得到质的上升,多数对学生的关注更多的是在改进教学方法等方面.如果学生的数学需求得不到满足,那么正常的数学教学效率就会受到影响.因此,在实际教学中,首先,教师需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数学需要,根据学生特点分层设计作业,以使得不同的学生获得不同的数学发展.其次,教师应设置多种社会和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从而产生各种不同的数学需要.只有在学生数学需求达到并不断增长的基础上,数学教学才能有效进行,达到真正意义上的高效.
5.2 关注学生被感知的二级压力,促进学生数学发展
【数学教师的教学反思】推荐阅读:
新课标下数学教师若干教学行为的反思07-26
数学教师教育教学反思07-23
一年级数学教师教学反思07-29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师有哪些教学反思07-16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师教学反思08-31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工作心得体会(教师反思随笔)11-06
数学教师的数学史教学08-25
初中数学教师师德反思06-19
数学教师的教学价值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