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促进青年员工快速成长的几点思考(通用8篇)
关于促进青年员工快速成长的几点思考 篇1
关于促进青年员工快速成长的几点思考
【摘 要】青年员工是企业的新鲜血液,其功效发挥如何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企业活力通过青年员工的素质、精神和境界就可以表现出来。如何促使这些强于理论知识、弱于实践操作的青年员工尽快适应岗位、进入角色,是当前我们企业亟待解决的最重要的课题之一,也是团青工作必然的努力方向和作为舞台。
【关键词】青年员工;适应岗位;企业文化实现从学生到员工的“三个转变”
对于新员工来讲,离开校园、踏入社会、走进企业,面对的是新环境、新事物,我们企业首先要帮助他们解决的问题,就是实现“三个转变”。
1.1 实现自我角色的转变
所谓企业,就是创造物质财富、提供就业机会,发展经济、振兴社会的经济主体;所谓员工,就是创造价值、服务企业、实现自我、奉献社会的经济个体。从学校到企业,从学生到员工,大学生已经由完全的消费者转变为生产者和消费者,因此树立他们独立的自主意识和经济意识显得尤为重要。企业应通过政治训导、职业规划和理想信念教育培养他们对家庭、企业和社会承担责任和义务的人生追求。通过以“报答父母养育之恩、回报国家培育之情”为引导,使他们深刻认识到做一名好员工的重要性,使他们从思想上重新进行自我定位,对家庭、对祖国有回报,对企业、对社会有贡献。
1.2 实现价值观念的转变
大学生的首要的任务是学习、获取和积累知识,完成学业,知识就是最大的人生价值和财富。进入企业之后,其价值观也要随之重新调整和定位,知识固然弥足珍贵,对社会、对企业和对家庭的贡献却更加重如泰山。企业要因人制宜地为大学生制定发展规划、筹划发展蓝图、定位发展目标,把他们的个人理想和工作实践结合起来,将与个人进步和企业发展结合起来,从而帮助他们树立以“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求真务实、追求卓越”的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踏踏实实工作、一点一滴奋斗,创造业绩、展示作为、实现理想。
1.3 实现生活习惯的转变
古语云: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中国铁建是四海为家的施工企业,流动分散、条件相对艰苦;同时也是军转工企业,作风端正严谨,工作姿态高,心直口快、雷厉风行,吃苦奉献精神强。作为90后的年轻人,与老一辈的生活习惯上必然存在着较大差距。从近年我们接收大学生的情况来看,其中怕苦畏难、临阵退缩、怨天尤人,甚至“逃离”企业的现象屡见不鲜。因此,企业要从培养青年员工的精神面貌和生活习惯入手,以老一辈严肃的工作作风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感染他们,既要在物质条件上尽力照顾和支持,又要使他们经受磨练,耐得住艰苦、受得了委屈,经得起考验,潜移默化、润物无声,逐步将这“书生”队伍打造成为铮铮铁骨的铁建大军。努力培养成为一名合格员工的“四种素质”
企业的人才,就是能够为企业带来财富和效益、为社会提供就业机会的人。人才是企业生存发展至关重要的因素,培养一批高素质、高能力、肯干事、能干事、干成事、干好事的青年后备军,是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长远战略规划。
2.1 培养良好的政治素质
良好的政治素质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企业在政治教育中要注重培养大学生员工坚定的理想信念、强烈的政治敏感性和识大体、顾大局的战略眼光,使他们熟悉党的方针、理论和政策,关注国家经济动态和市场信息,并用以指导自身工作的有效开展,在实践中使员工政治素质不断得到进步和升华。
2.2 培养优良的个人素质
良好的思想品德是人在社会中的立身之本,良好的职业道德是企业在市场中的发展之基。企业员工应具备的基本道德素质包括:品行优良、德才兼备、爱岗敬业、忠诚企业、不计得失、乐于奉献、以及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我们的道德教育要以上述内容为重点,通过传统美德教育、选树典型人物、宣传先进事迹、表彰个中翘楚等形式,激励青年员工尚德崇信、明理守法,对内构建企业内部良好的生态文明环境,对外彰显企业良好的道德风尚和精神面貌。
2.3 培养突出的能力素质
当今时代,企业需要的是一专多能、精一门、熟多门的复合型人才,员工的能力素质建设无疑是人才培养的核心工程。一是,培养他们较强的知识储备和理论水平,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改善知识结构,提升运用能力,做到学岗位技能、尽岗位责任、树岗位形象。二是,培养他们较强的技能水平和操作能力,将学习得来的知识运用到工作和实践中去,真正发挥其价值和作用,成为善动脑也善动手的实用型人才。三是,培养他们的社会公关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文牍水平,使他们在团队中树立良好形象、增强沟通协作,为个人和团队赢取卓越的业绩。
2.4 培养过硬的作风素质
对于任何企业来讲,没有过硬的作风素质,就很难办成事和办好事。我们的企业有着优良的传统和作风,要将这些作风传承到年青一代身上,重点培养艰苦奋斗,乐于奉献的创业精神;团结协作,诚信关爱的团队精神;忠诚企业,顾全大局的奉献精神;博采众长,推陈出新的创新精神。将铁道兵的大旗插到新时期的发展阵地上,锻造一支能打硬仗、能打赢仗的百战雄师。促进青年员工岗位成才的基本思路
3.1 树立岗位建功观念
青年员工文化程度高,专业素养好,而且思想活跃,对新鲜事物理解力、接受力强。企业特别要鼓励青年员工树立“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和理念,不怕错,不怕丑,不畏难,用不惟书、不惟上,只惟实的唯物主义态度,围绕本职和企业发展需求,不断推进岗位本职工作迈向新台阶、新水平,在关键岗位发挥核心作用的同时,也使员工自己成为行业的技术能手和专业学术带头人。
3.2 强化制度创新
促进青年员工岗位建功必须要在制度上给予刚性支撑。首先要制定相应成长体系,让青年看到希望,激发他们想干事、干好事的热情。从青年员工入职教育开始,协助他们做好个人成长职业生涯规划设计,让青年员工奋斗有目标、工作有方向。建立青年员工成长档案,关注成长进程,完善跟踪培养、业务技能培训、基层轮岗锻炼等机制,并根据企业发展需要推荐相应储备人才。在青年职工成长的过程中,激发他们追求进步的积极性,既传授青年职业技能,又对其进行思想引领与激励。
3.3 发展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提升企业软实力、增强员工凝聚力和强化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把青年员工吸引到企业发展大局中来的好举措。通过企业文化,把青年员工的职业生涯设计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同企业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融合起来,在共同进步、共同发展、共同提高中达到“双赢”效果。日本松下电器把产业报国、礼节谦让、感谢报恩等企业文化精神融入到员工岗位中,在分配制度上采取了年功序列制的职位分配方式,使员工真正把个人的成就与企业的发展融在了一起,在企业得到高速发展的同时员工个人价值也得到了实现。
3.4 发挥共青团的导向作用
共青团是青年的先进组织,在青年中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和导向作用。一是,帮助青年员工树立岗位建功志向。通过畅谈人生理想、讲解企业形势和开展岗位对标,帮助青年员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爱岗敬业思想,找问题,查潜力,树目标。二是,培育青年员工的奉献精神。“付出才有回报”是社会流传的名言警句,“奉献”也是岗位建功的重要途径。像焦裕禄、雷锋、王进喜都是在不断地奉献中成为全国人民心目中的偶像。通过共青团组织的引导,使青年员工把比成绩、比贡献作为岗位建功的核心思想和内容。三是,提供多层次的岗位建功平台。共青团组织要结合企业实际,成立技术协会、兴趣小组,举办不同层次的学习班、技术讲座,开展导师带徒、岗位练兵、技术比武、劳动竞赛、科技攻关等活动,加强技术经验的纵向和横向交流,为青年员工的岗位建功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初涉企业对年轻的大学生而言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重要开端,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们未来的发展前途和个人的素养形成。作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企业,我们要尽其所能地为他们创造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同时在思想上教导他们,在生活上关心他们、在工作上支持他们,以真心换诚意、以作为取信任,我们的企业就一定能够拥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人才源泉,结构调整、转型发展的重大任务目标就一定能够得以圆满实现。
[责任编辑:张涛]
关于促进青年员工快速成长的几点思考 篇2
一、展未来, 论事业, 定方向
青年教师这个群体具有学历层次高、知识面广、头脑灵活、思想活跃、有上进心等诸多优点, 要用全面发展的观点看待青年教师, 自觉走出对青年有偏见的误区。做到“四破四立”, 即:破除“青年人办事不稳”的偏见, 树立“后生可畏”的观点;破除“求全责备”的观念, 树立看主流和本质的观点;改变“青年教师可自然成才”的想法, 树立“早培养早成才”的观点;消除患得患失的心理, 树立加快培养青年教师使命感和责任感的观点。所以, 对青年教师培养的关键首先是展未来, 论事业, 定方向。
1.展未来。展未来, 就是让青年教师立足长远, 放眼未来。要明确地告诉青年教师, 他们就是学校的未来, 带领他们思考, 未来十年、二十年, 甚至三十年后自己将以什么样的姿态站在讲台上, 是否有成为名师的决心, 是否有带领学校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勇气, 是否能以主人翁的意识和放眼学校全局的视野去投入到每天的工作和学习中。展未来, 不能忘记过去, 忘记历史。要把学校的始建起源告诉给他们, 把学校的文化传承讲给他们, 把学校老一辈建设者的艰辛、名师成长的励志故事、走出过哪些传奇人物、获得过什么重大荣誉、经历过怎样的坎坷等都讲给他们, 让他们踏着前人的足迹, 去憧憬和创造美好的未来。展未来, 更要立足本职, 脚踏实地。让青年教师明白, 从入职之日起就要认真上好每一节课, 干好每一件事, 做好每一次教研, 写好每一篇文章, 批好每一次作业, 备好每一次课……真正从点滴做起, 明天才会有进步, 未来才会更美好。
2.论事业。如果说前边提到的“展未来”是一种总体的精神引领的话, 那么, 这里的“论事业”便是一种具体的价值导航。首先, 一定要让青年教师明白, 我们所从事的职业不同于社会上的众多行业, 不单纯是一种“谋生手段”, 而是真正具有普世价值的教育事业, 教师承担着文化传承的重任, 培养的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这是一个严肃的课题。面对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 我们所做的每一件看似微不足道的事情都有着非凡意义。其次, 教育事业让我们有限的生命在学生的身上得以保存乃至延续。教师身上那些优秀的品格、良好的习惯、优雅的气质、丰富的知识等, 将会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一个学生;教师所组织的每一个精彩的活动都会或多或少地将真善美留在学生的心中, 从而逐渐内化成他们身上的种种优秀品质。不可否认的是, 我们从学生身上不仅能看到其父母的影子, 更能发现历任教师在他们身上留下的种种影响。因此, 看似平凡的教师职业, 其内涵之丰富, 影响之深远, 足以让我们甘愿为其奋斗一生。最后, 作为青年教师, 必须要有为教育事业献身的信心与决心, 才能使自我价值得到充分的展现。呕心沥血育桃李, 千锤百炼自芬芳, 这是教师职业的真实写照。青年教师一定要有奉献精神, 要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做到默默奉献, 爱生如子, 鞠躬尽瘁, 守得清贫, 耐住寂寞, 甘于平凡, 不尚虚荣, 真正把学生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恪守教师职业道德, 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做到这些方面, 成长与进步自然水到渠成。
3.定方向。定方向, 是青年教师培养过程中应重点解决的问题。青年教师个体有着不同的家庭背景 (家庭教育氛围) , 在不同的地域文化熏陶中长大, 经过不同大学的培养, 形成了不同的专业学科特质, 也有着不同的性格特点。根据每个青年教师存在的个体差异, 为他们科学地规划未来的发展方向, 让他们既可在工作中扬长避短, 又能快速地进步与成长, 从而使每个青年教师都能达到自我实现的培养目标。例如:有的青年教师思维缜密, 口齿伶俐, 知识储备丰富, 善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能深入浅出地讲解知识, 深受学生喜爱, 这样的人, 天生就是做教师的“材料”, 如加以重点培养, 予以悉心指导, 必将成为学科带头人乃至名师;有的青年教师思想活跃, 组织协调能力强, 工作有思路、有方法、有成效, 在青年教师群体中有较高的威信, 属于领头羊式的人物, 这样的人往往教学也很出色, 可以让他们在担任教学任务的同时也在管理岗位上做些兼职工作, 加以锻炼, 为学校今后的管理岗位储备人才;有的青年教师热心公益, 有很强的服务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为人热情, 对琐碎的和重复性的工作不仅不厌烦, 反而乐在其中, 这样的人很适合学校各类教学辅助岗位和后勤服务岗位, 教学之余到相关科室兼职做些事务性工作, 为学校教辅岗位作人才储备, 将来转岗之后, 他们会对教育教学工作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 从而促进学校整体工作和谐有序的运行;有的青年教师与世无争, 性格中庸, 遇事不急功近利, 讲求水到渠成, 但在某一方面有着特殊的爱好与天赋, 这样的人, 可适当给予其宽松的发展环境, 再加以引导和鼓励, 他们就可能成长为“奇才”或“怪才”, 关键时刻能为学校工作增添意想不到的色彩。
二、出方案, 抓落实, 勤反馈
要把青年教师培养工作落到实处, 除了在校长办公会、学校教工会、教研会、民主生活会、教师节大会等大小会议、各项活动以及公开场合上作广泛宣传动员外, 还要制定出台详细的青年教师培养方案, 并在方案实施过程中抓落实, 勤反馈, 并根据实际情况, 适时地对方案以及既定策略做出相应的调整。
1.出方案。制定出台详细的、可操作性强的、符合校情的青年教师培养方案, 无疑对做好青年教师培养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制定青年教师培养方案一定要多维度考虑, 立体式构建。一是从学校可持续发展和人才储备的宏观层面出发, 进行总体设计, 充分发挥学校已有优势, 下力气弥补现有不足, 大力突破发展障碍, 为实现学校中长期发展目标奠定基础;二是从学校教育教学中心工作的中观层面出发, 进行合理布局, 以构建学校良好的人才结构为基础, 以实现教育教学良性循环和打造良好的教学秩序为目标;三是从学校教学中的最基本单位———课堂教学的微观层面出发, 具体进行实施, 以课堂教学为任务导向, 以学期教育、教学、教研成绩为考核指标。
青年教师培养方案中的具体措施可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或优秀传统来制定, 例如:①签订以老带新的师徒协议, 师傅要从教育、教学、教研、管理等多方面入手, 指导徒弟按时间节点完成分级式学习目标。②指导青年教师从“基本功扎实、教学经验丰富、授课灵活生动、调节课堂气氛、浓缩教学内容、调动学生积极性”等多种教学风格中去选择相应的优秀教师, 去观摩听课, 通过模仿探索, 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③集体备课也是提高青年教师整体素质的重要途径, 不仅可以挖掘青年教师个人的潜能, 又能充分发挥群体的作用。青年教师积极参与集体备课, 大家集体研究, 在资源共享和智慧碰撞中相互启发, 相互促进, 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④以青年教师风采大赛为载体, 为青年教师搭建一个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以及锻炼自己、展示自己的舞台, 大赛的形式和内容可以多种多样, 例如:将教育热点问题设定为辩题, 开展辩论赛;以青年教师个体自参加工作以来的成长历程为题材, 将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发生的感人至深的某一个或多个事件为内容, 开展“我的青春故事”演讲比赛;以“我的教育观”为主题, 开展大型宣讲;以“我是书虫”为题, 开展读书大赛;根据教师基本功要求, 还可以举办赛课、赛说、赛教案、赛课件、赛板书、赛论文、赛才艺等活动。
2.抓落实。培养方案再好, 如不能落到实处, 也如一纸空文, 因此, 青年教师培养工作一定要形成学校领导重视、多部门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首先是领导重视, 要成立专门的青年教师培养工作领导小组, 分工要明确, 责权要清晰, 并实行例会制度。校领导要定期听取各部门负责人的专项汇报, 要在会上解决实际问题, 并对重要事项做出批示。其次, 各部门要分工合作, 教务处负责青年教师教育、教学、教研等方面培养方案的制定、执行与考核;学工部负责青年教师所在班管理, 青年教师各项赛事、各种活动方案的制定与执行;各系部配合职能科室将工作落到实处, 并起到上情下达、下情上传的重要作用;支部或党委负责提高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 除进行必要的理论学习外, 更重要的是把思想政治素质的教育贯穿于日常各项工作中, 及时给予正确的引导, 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从而使他们不断加强对自身的严格要求, 正确理解教师的本质内涵, 发挥教书育人的积极性, 树立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为人师表, 以身立教。
3.勤反馈。有落实, 就要有反馈, 及时、有效的反馈是事物走向成功的必要条件。方案的制定往往具有很强的主观性, 很多内容都是根据以往经验或情况预判制定的, 所以在方案的具体执行过程中, 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对落实方案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及时反馈, 并做出相应调整或进行修改, 甚至对个别不合时宜, 乃至起到相反作用的条目要果断地进行删除。反馈内容一定要真实、及时, 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例如:观察青年教师刚入职后是否出现各种不适应, 是否存在思想波动较大的情况;关注青年教师的教案是否合格, 课堂是否有效, 班集体管理是否得法, 同事间关系是否融洽, 家庭是否需要帮助, 个人情感是否顺畅, 等等, 这些都需要相关责任人、教研组组长、年级组组长、同事等给予帮助, 并及时反馈给学校。
三、压担子, 树典型, 创成果
青年教师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 更像一台“制造”优秀人才的大“机器”, 只有让这台机器上的每节链条、每个部件都能够顺畅运行, 才能最终获得优秀的产品。因此, 有了完备的培养方案, 有了有效的落实过程, 有了及时的问题反馈都还不够, 更要在这一过程中对青年教师敢压重担, 力树典型, 使其勇创成果。
1.压担子。要有意识地把一些重要的教学任务交给青年教师, 让青年教师挑重担, 增强其工作的独立性。诸如:让他们搞公开课教学, 承担教改实验课题, 担任毕业班班主任等。让他们在教学第一线“唱主角”“挑大梁”, 在实践中见世面、长知识、增才干。
2.树典型。“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尤其是自己身边的榜样, 经常见面, 倍感亲切。对于在教师培养过程中涌现出来的优秀青年教师, 一定要给予精神、物质两方面的肯定与激励, 将他们作为典型进行广泛的宣传, 要在各种媒体 (报纸、杂志、电台、电视台、网络平台等) 、学校内部会议及公开场合上进行表扬, 利用强大的舆论氛围, 形成青年教师群体在工作上赶、超、比、拼的良好局面, 给予物质奖励时在奖励金额上也要有所倾斜, 让青年教师在前进的路上既有压力, 更有动力。
3.创成果。青年教师培养的目的就是要出成果, 出青年才俊, 出优秀教师。因此, 一方面, 学校要在青年教师群体中结合教师实绩考评活动评出“教坛新秀”, 在优秀教师、标兵教师的评选中也要给青年教师一定的比例;另一方面, 要按照教育管理队伍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方针和德才兼备、任人唯贤的原则, 大胆起用一批优秀青年教师, 让他们担任学校的各种领导职务, “扶上马送一程”, 从而为学校的领导班子增添新的生机与活力。
关于促进青年员工快速成长的几点思考 篇3
1.依据企业实际,结合青年员工成长特点,搭建成长平台
1.1构建学习平台,丰富知识素养,实现由“理论”知识向“应用”知识的转变
青年员工刚入所时绝大部分都是大专院校的应届毕业生,他们踏出校园后直接步入社会,在留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同时,应用知识显得十分匮乏,这时企业应搭建一个有针对性的学习平台,促进他们尽快地补给实践知识,实现知识结构由纯理论知识向应用综合知识的转变。
(1)针对不同岗位提供“动手”机会,提高操作技能。
为了尽快实现青年员工由“院校”人向“企业”人的转变,我们在每年年初都有针对性的编制年度培训计划,重点围绕青年员工实际的岗位需求进行技能培训。此外,我们还根据工作进程不定期的实施补充培训,真正实现了缺什么补什么,什么能力薄弱就培训什么技能的目的。实践证明,及时的、大密度的、高强度的技能培训对于迅速提高青年员工的操作技能,满足各自岗位的需求起到了特别好的效果。
(2)出台政策,引导青年员工进行“回炉”学习。
当今社会知识更新速度极快,大学期间学习的课程可能在毕业后不久就已过时,为了与外界最先进的知识、学说、理论相接轨,提高员工的知识层次,我所出台政策引导青年员工在具有了一定的实践知识后重返学校进行“回炉”学习。我们在管理、薪酬、学费等各方面都出台了优惠政策,例如,在工作时间上予以适当放宽,在薪酬方面按全勤待遇对待,在学费方面由单位负担全部或大部分。此外,我们还针对不同情况,在生活费和毕业后的待遇方面出台规定和办法,促进了青年员工继续学习的积极性。
(3)组织各种读书和学习活动,扩展视野,活跃学习氛围。
由各级组织出面开展读书和学习活动是促进青年员工尽快成长的重要措施。我们每年春秋两季都组织青年员工开展读书和集体学习活动。内容不仅涉及思想和人生而且包括各种技能和方法。有组织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氛围,学习中的讨论更为青年员工提供了思想和技能交流的平台,促进了青年员工们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
(4)开展形式多样竞赛活动,增进交流,不断提高协作的意识和水平。
提供各种交流机会是提高协作意识和水平的重要方式。为此,我们努力创造条件,经常开展技术交流会、青年座谈会和各种知识竞赛以及文娱活动,例如英语竞赛、论文征选、三维绘图大赛、卡拉OK大赛、排球比赛、拔河比赛等。实践证明,通过交流、竞赛以及文娱活动不仅激发了青年员工的学习和交流积极性,还培养了个人情操、提高了知识水平、增强了体质、丰富了业余生活,而且对于提高协作的意识和水平也发挥出了重要作用。
1.2搭建实践平台、提供锻炼机会,促进青年员工快速成长
青年群体是一个可塑性非常强的群体,对于这样一个群体要实施关怀和呵护,更重要的是要搭建实践的平台,鼓励青年上台演出,同时施加适当压力来激发潜力,促进青年员工快速成长。
(1)设立青年创新基金课题。
为锻炼和提高青年员工的科研能力,根据青年员工自身特点和现阶段知识技能水平,我所量身定做了专项课题—青年创新基金课题。几年来的实践经验证明,青年创新基金课题在锻炼青年员工科研能力方面起到了非常突出的作用,一些优秀课题晋升为所级课题和院级课题;同时,青年创新基金课题在服务国家“863”项目方面也起到了积极作用,由于青年创新基金课题的设置主要是着眼于科研和生产的实际需要,使得国家“863”项目中的很多问题得到了优化和改进。
(2)实施“传、帮、带”工程。
青年员工自进入我所起就会被安排一位“师傅”,这位师傅通常是科研能力突出的项目长或课题长,师傅的主要职责就是在工作中多给青年机会,敢于放手让青年员工去干,尽快帮助、带领青年熟悉项目并尽快参与进去,然后逐步加重其科研任务、锻炼其能力,最终成长为另一个“师傅”。几年来,这种“传、帮、带”的方式在现实工作中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它不仅促使青年员工很快就能熟悉自己所在领域的工作并且快速的提高了独立开展工作的能力,而且在解决我所人力资源不足方面发挥出了重要作用。
(3)实施轮岗制度,培养工作“多面手”。
为使青年员工尽快熟练掌握各种工作技能,我们针对管理工作特点在机关管理部门中实行了定期轮岗制度。管理工作纷繁复杂、门类繁多、事务性强,员工只有了解全面、样样经历才能尽快上手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我们通过实施轮岗制度有效避免了员工因为从事单一工作而带来的技能局限。同时,轮岗制度的实施不仅激发了员工工作兴趣、提高了员工积极性,同时也拓宽了青年员工的视野,提高了把握全局的能力,短时间内培养了一批年轻的“全才”。
1.3打造激励平台,激发活力,引导青年员工健康成长
激励是一种手段更是一种平台,它体现的是企业对员工行为的一种认可和鼓励,搭建这样一种平台对于员工能力的循序提升、良好行为的持续深化以及对员工不良行为的劝阻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1)树立榜样,开展形式多样的评优活动,形成追、赶、超的良好氛围。
(2)完善薪酬激励机制,激发青年员工的成长动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竞争的加剧,建立一套具有竞争力并满足员工需求的薪酬激励体系已是大势所趋。我们认为,薪酬分配政策的制定应以引导企业期望的员工行为为根本原则,也就是说企业薪酬分配政策应该具有明显的指向性,要以调动积极性为主要目的。为此,我所将薪酬体系分为了基本薪酬、绩效薪酬、福利薪酬3大类。
(3)丰富晋升制度,增强青年员工的实践创造力。
此晋升制度不同于一般意义的晋升制度,主要是指员工参与课题层次的晋升。走出校园步入企业的青年员工尽管学历高、理论知识丰富,但操作技能、实践经验十分匮乏,而企业又不同于学校,是要实实在在出产品、出成果的。有鉴于此,我所为青年员工设计了一个阶梯型的成长路径,由浅入深、先易后难。青年员工进入单位开始先参与青年创新基金课题,之后再担任青年创新基金课题项目长,通过青年创新基金课题的锻炼,再参与更高层次的院级课题,以后随着能力的提高再逐渐参与集团级和国家级课题。这种“晋升”制度的设计一方面是基于青年员工能力现状的考虑,更重要的是要通过这种层级设置来激发青年员工的创造力和积极性。
2.青年员工平台建设成效显著,取得了丰硕成果
2.1青年员工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
2011年开展的外出培训中青年员工所占比例达到60%,全年开展的技术交流、知识讲座青年员工都积极参加、场场爆满。2010-2013年度的在职工程硕士班青年员工比例达90%,青年员工在补充新知识、提高自身学历、学位方面尤为积极,待大家正式毕业后,单位硕士以上学历者比例将达60%,这极大的提高了青年员工的学历层次、优化了知识结构。过去的一年里,广大青年员工积极参与了英语竞赛、论文征选、绘图比赛,都取得理想的成绩,既丰富了员工的业余生活、活跃了工作氛围又提高了员工各方面的技能。
2.2青年创新基金课题项目取得了超预期效果
根据近几年青年创新基金课题项目的执行情况,效果是非常良好且大于预期,2年内共立项6个青年课题,近60%的青年员工被纳入进来,其中,青年创新基金课题在服务国家“863”项目—连续管技术研究方面有重大贡献,受到各级领导和专家的好评。
2.3青年员工已在工作中充当“主力军”角色
得益于近几年单位对青年员工有计划、大力度、全方位的培养以及其自身的努力,现在青年员工已在各自岗位上游刃有余,一大批优秀的青年员工已经在自己的项目组、课题组、团队、科室里面充当了主力军的角色,能够独立解决科研、生产、管理方面的问题。现在院级项目甚至国家863项目中都有青年员工担任了课题长,这些经过单位刻意培养的青年员工在短时间内迅速的成长起来,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科研骨干。
3.加快青年员工快速健康成长的几点感悟
近代著名社会活动家、改良主义思想家梁启超在其《少年中国说》一书中阐述了“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的思想,我们不仅要深刻理解这一思想,而且努力实现这一思想。我们在培养青年成才的实践中认识到,要想实现这一思想,加强制度建设是根本,健全青年工作运行机制是基础,完善配套措施是保障。
3.1加强制度建设是根本
(1)组建专门管理部门——青年工作部(团委)。为使青年工作制度化、体系化、规范化、可持续化,我所在原所团委的基础上组建了青年工作部,实行一个班子2块牌子合署办公的模式,在原团委职能基础上进一步扩展了管理职能,这就使我所的青年员工工作有了专门的职能部门,对青年工作的长远、持续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编制青年工作发展规划。为使我所青年工作更加系统化,同时增强计划性,由青年工作部牵头,全所各部门配合,制定了青年工作五年发展规划,对青年员工工作宗旨、原则、方式方法、进度安排、目标、效果等做出明确的规定,为我所青年工作指明方向。同时,每年年初由青年工作部编写青年工作年度工作重点,指导全所青年工作。
3.2健全青年工作运行机制是基础
(1)职能部门与基层、业务单位密切协同,共同着力。
青年员工分布在全所各个部门,虽然青年工作有了专门的管理部门,但要把青年工作做好,必须全所各部门密切协作,共同着力,依据所青年工作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重点并结合各单位实际开展工作。
(2)定期召开青年工作联席会议。
为及时掌握青年工作动态,交流工作经验,推广好的工作方式方法,及时纠正工作中的不当之举,每年年中及年末召开全所青年工作联席会议,总结前一段青年工作并对以后的工作做出安排。
3.3完善配套措施是保障
(1)强化企业文化的激励作用。
现阶段关于企业文化工作的探索非常盛行,也是企业建设中的重要方面,塑造一个符合企业自身生产经营特点的企业文化,对于企业长远发展、员工性格的塑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日本松下电器创办人松下幸之助塑造的质量第一的企业文化,使松下电器屹立近百年不到。日本企业虽大多是家族企业,但历来重视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的传承造就了日本众多百年老企、百年强企。放眼当今世界,日本之所以能在精密机械、电子产品、船舶重工、汽车制造乃至娱乐文化等领域独占熬头,日本企业的企业文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日本的企业文化也成为世界各国争相借鉴、学习的典范。
(2)实施差异化管理。
企业的员工有着不同的教育背景、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青年员工更是如此。差异的存在是企业竞争和发展的动力,也是企业管理者必须面对的客观事实。如何更好的利用员工的差异,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以差异化管理的方法管理员工,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必须解决的问题。我所在员工尤其是青年员工差异化管理方面主要采取设计差异性职业发展道路和实施差异化激励等措施,努力实现了人尽其才和才尽其用。
关于促进青年员工快速成长的几点思考 篇4
作者:铁道部信息技术中心副主任 张红麟
建设目标
信息化的目标就是要为铁路的整体战略服务。目前铁路的重点工作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
1.加快铁路的建设。运能长期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是铁路面临的最主要问题,而加快铁路建设,尤其是加快客运专线网的建设,实现主要干线客货分线运行,是面向未来解决铁路运能不足的根本途径。
2.是进行挖潜扩能。充分挖掘现有运输资源的能力,使之发挥最大效率,尽量满足社会对铁路运输的迫切需要,是立足眼前缓解铁路运能不足的有效措施。
3.是保障运输安全。保障运输安全,关系到广大人们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是铁路运输永恒的主题,头等重要的工作。中国铁路正在步入高速时代,运输安全的重要性也更为突出。
4.是提高服务质量。这些年铁路的服务质量不断改善,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对铁路运输服务质量的期望也不断提高,如何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也是构建和谐铁路的一项长期任务。
这些方面,都需要铁路信息化提供技术支撑,也都是铁路信息化的广阔舞台,是铁路信息化面临的良好发展机遇,也使铁路信息技术队伍面临新的挑战。
应用现状
自上世纪60年代,铁道部就开始着手铁路信息化的应用工作,最近十多年铁路信息化进入大规模、快速发展时期。
在基础设施方面:铁道部、各铁路局建成机关园区网,2000多个站段也建设了内部局域网,铁道部与铁路局,铁路局通过地区汇聚点与站段星型连接,形成铁路专用计算机网络。铁道部、铁路局和主要站段建立了数据中心,计算机成为各机关、各部门和各主要岗位必备的工作工具。
在信息化应用方面:我国先后开发并投入应用的一大批信息系统,基本上覆盖了铁路业务的各个业务环节。信息技术正向铁路运输组织、客货营销、经营管理的各个领域全面渗透,并向更高层次的综合应用方面发展。信息化对改造铁路传统产业、提高运输效率、提高服务质量、提升管理水平、保障运输安全,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我国逐步发展建立起了一支统一管理的信息技术队伍,不仅铁道部有信息技术中心,各铁路局有信息技术所,比较大的站段还有计算机室,中小站段也有专
职的人员负责信息系统的运营维护工作。这支既精通信息技术又熟悉铁路运输的队伍,是铁路信息化的主力军,承担了铁路信息化从开发建设到运营维护的大量工作,是铁路信息化发展中最宝贵的财富。
目前铁路信息化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各个信息系统没有构成有机整体,大多各自独立,信息资源难以共享,综合应用难以展开,整体效益难以发挥,运维成本越来越高。另外,网络与信息安全等问题也有待进一步解决。
发展策略
我认为铁路信息化的发展策略应着重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1.统筹规划、资源整合。铁道部已经制订了《铁路信息化总体规划》,按照规划推进信息化资源整合工作。信息化的资源整合涉及到基础设施整合、信息资源整合、应用系统整合等多个方面,是一项非常复杂的、长期的系统工程,必须从易到难,渐进式推进。目前,我们正在制订硬件资源整合的总体方案,期望从相对简单的硬件资源整合入手,同时进行网络整合,建立公共基础编码体系,为信息资源整合、应用系统整合奠定基础。
2.强化基础、加快发展。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铁路信息化建设必须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要按照铁路发展战略,组织实施一批具有前瞻性、高标准的信息系统,为大规模铁路建设、内涵扩大再生产、确保运输安全、强化经营管理、深化铁路改革等重点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发挥信息化的巨大作用,体现信息化的重要价值;另一方面要不断完善、改进既有信息系统,尤其是铁路运输的核心业务系统,不仅要提高系统软硬件的质量,更要提高系统的应用水平,把系统管好用好,只有强基固本,才能保证铁路信息化的科学、持续地发展。
3.加大投入,保障安全。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是保护国家利益的需要,也是铁路信息化本身的需要。铁路运输业务的特点,决定了铁路信息系统对系统安全的要求尤其突出,当信息系统出现问题时,铁路运输业务不会停,当恢复系统时,如何补充系统中断运行期间的数据变化,是非常复杂的事情。以信息技术保障铁路运输安全,也是信息化的一项重要任务。近些年建设了许多监测、监控系统,在保障铁路运输安全方面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今后也仍然是铁路信息化的一个重要领域。
4.科学管理、强化运维。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信息化的应用范围几乎覆盖所有部门、所有岗位,而且与各类用户的业务需求紧密相关,所以信息化的管理较之其他专业的管理更为复杂。每个系统单独建设时,只需考虑系统本身,更为强调发挥各方主观能动性。而要统筹规划、资源共享,对信息化建设的每个环节都必须从信息化的整体考虑,要求信息化管理水平从建设理念、标准规范、技术方案、建管模式、应用水平等各个方面,都必须有质的飞跃,更加强调统一管理。由于铁路点多线长、应用分散,信息系统运行维护工作的难度很大,随着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和应用水平的不断提高,单点的故障对铁路运输业务的影响和对信息系统整体的影响越来越大,因此在加快信息化建设的同时,必须保持与之相适应的运维水平的不断提高。
重点工作
1.保驾护运,迎接中国高速铁路时代
我们要完善并推广铁路建设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形成覆盖规划、立项、施工、验收、后评估各建设阶段和业务主管部门、建设、设计、施工、监理各种工程单位的铁路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体系,全面提升铁路工程建设的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精细化管理水平。利用建设期间的力量信息,结合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建立数字化铁路。
研究开发工程施工安全监控系统,基于有线或无线通讯网络,采用视频和数字检测技术,监测重点部位的施工现场状况,掌握人员生产、活动及周围环境等图像信息,监测桥梁应力、温度、风力风向、水位变化、桥址边坡稳定性、隧道断面位移及受力、瓦斯气体浓度等,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并预警,保证施工安全。
2.立足一流,提升客运专线运营管理现代化水平
以《铁路信息化总体规划》为指导,从铁路信息化整体角度出发,加快开发铁路客运专线运调、客服、动车维修、综合维修和防灾监控等各主要应用系统,为客运专线的高效运营奠定良好基础。同时,积极研究客运专线信息系统集成方案,实现客运专线各信息系统总体架构统一,应用设计灵活,资源配置优化,数据共享充分。
3.加快整合,以信息共享促进运输组织智能化
在目前已投入使用的信息系统,基本覆盖了运输组织的各个环节,在车号信息自动采集具有一定规模的基础上,整合信息资源,建立铁路运输数据管理系统。将分散在各应用系统中的运输数据,统一组织、管理起来,实现对列车、机车、车辆、集装箱、货物的实时追踪。
整合路局计划、机调、货调、客调、施工调等工种调度信息系统,建立统一的调度计划协同编制技术平台与调度生产管理信息平台,实现多工种协同编制货运、列车、机车三大工作计划及局间接续联动编制调度日班计划。闭环管理各分项计划执行,实时统计各项生产指标,形成以基础、生产、决策、办公四位一体的涵盖部、局两级调度生产指挥网,促进以计划为龙头的运输组织智能化和精细化。
4.拓展服务,以电子商务促进客货营销社会化
结合培育战略装(卸)车点、物流中心建设和路企直通运输等货运组织改革,研究基于客户服务中心,以现代物流管理为发展方向,实行货运集中受理模式的货运组织流程和对信息系统的业务需求,研究电子商务、客户关系管理、企业应用整合、业务流程再造和业务智能等高层次信息技术,建立电子商务平台、短信服务平台、呼叫中心平台、门户网站,在既有生产信息系统改造的基础上,集成开发铁路客户服务中心信息系统,拓展铁路运输服务领域,实行路港衔接、路路接续的“门到门”运输,占领物流市场制高点,提升铁路综合竞争能力。
5.推进改革,促进经营管理现代化
经营管理的现代化,体现在整合机车调度和乘务员管理信息系统,实行机车运用的集中化管理,支持机车长交路运行,提高机车使用效率,以及研究开发车流推算和空车调整系统,科学调整空车,降低车辆空驶率等。
关于促进青年员工快速成长的几点思考 篇5
行办 黄日学
摘要:随着京津、武广、沪杭等时速达350km/h的高速铁路不断开通运营,我国已逐渐步入高速铁路时代,技术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未来几年沪昆高铁、湘桂新线等也将陆续开通运营,我段铁路供电设备的管辖范围将进一步增加,然而人才资源短缺的问题却日益突出,特别是在一线生产车间更为凸现。如何加快人才队伍建设步伐,满足现场生产实际需要,笔者结合参加工作几年来的工作经历谈谈自己的认识和体会。关键词:车间 人才 队伍 建设
1.目前青年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是动手不勤,导致业务基础不扎实。“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许多青年大学生在学校也许都是成绩优秀的佼佼者,但他们却缺乏实际动手操作的机会,经常会把一些先进的科学理念局限于理论上。车间在培养人才上需深入研究,让他们不但勤于动脑还要勤于动手,目前青年大学生往往怯于动手,如果不利用有效的培训方法让他们在业务学习上有一个质的转变,那么他们将很难找准自己的定位,更不能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不切实加强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将会严重阻碍其业务水平的提高。
二是理论与实践脱节,导致现场经验不足。许多青年大学生在一线班组见习期满后就迅速走向了车间或机关管理岗位,实际上他们在工班见习短短一年还未全面了解到铁路安全生产的根本所在,在他们见习期间可能仅仅被安排每次天窗接挂地线或抄写台账等等,并没有太多参与高空作业或故障抢修的机会,有些甚至完全被车间抽调作内勤人员,完全失去了现场实践的机会。这使得许多大学生仍把学校学到的知识停留在理论基础上,不能很好的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来,导致现场经验严重匮乏。
三是思想引导不深,导致大量人才流失。全段23个车间,其中14个位于偏远山区,大多新进大学生见习第一年会被分配到偏远班组学习锻炼,每天工作早出晚归,生活无规律,条件比较艰苦,工资相对正式职工要低。如果车间在思想教育上不出良策,那么极有可能导致青年大学生无故离职跳槽,因为他们年轻、思想认识不够深,而现代社会鱼龙混杂、无奇不有,外面世界诱惑力大,他们很容易经受不住外界干扰而迷失了方向,误入歧途,从而使他们失去了在艰苦 环境中成长的机会,也是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之一。
2.目前青年人才队伍建设存在问题的分析。
一是人才稀缺,车间技术力量薄弱。目前我段现有干部职工3985人,其中拥有本科学历的干部职工占全段总人数的9.1%,拥有大专学历的干部职工占总人数的19.8%。数据表明我段目前职工学历层次总体较低,而部分一线生产车间更是人才不足,部分偏远车间甚至只有车间主任或者个别技术员是全日制大学学历。因此很有必要将新进大学生留在车间充当安全生产的重要一员,让他们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发展平台,让他们把学校所学到的东西充分发挥出来,为做好一线车间基础建设贡献力量。
二是厚此薄彼,人才资源调配不均。在职工眼中,机关工作都是五天八小时制,使得很多年轻人趋之若鹜,一个劲想往机关钻,但他们进了机关后却发现并非自己所想。因为机关工作相对车间略显繁琐,上下班非常正规,不同于车间那种粗放式的管理,且到了机关后他们每天忙于管理上的一些数据、台帐、报表等等。此时才会发觉虽然管理水平提高了,但技术水平却下降了。如此一般被调配后,机关的力量得到了表面上的充实,但车间的力量却从实质上被削弱了,因此调配不均是牵制车间同步发展的一块绊脚石。
三是认识不足,现场实践经验不够。“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当莘莘学子迈出大学校门的那一刻,他(她)们将面临的第一件事是就业,就目前国家经济形势与社会发展特点来看,对一个没有任何工作经验的人是很难找到一份自己理想工作的,由此说明只将知识停留在书本上是远远不够的,纸上谈兵,难成大器。然而铁路企业给了他们一个很好的发展平台,第一时间从学校聘用,让他们边上班边学习,使他们在见习期间把所学理论与实际密切结合起来,因此只有让他们在现场经过一段时间的锤炼,才能使他们的工作能力不断提高,才能更好的发挥他们生力军作用。
3.壮大一线车间人才队伍要做到“四个确保”。
一是确保青年人才不流失。车间要严格执行行业工作制度,有序管理职工队伍,解决思想涣散,让职工生产生活实现正规化,时刻关心职工生活,多与职工交流,尤其要摸清青年职工思想动态,对他们有思想滑坡现象,要从侧面进行旁敲侧击,从正面做好督促引导。使他们不去仰慕虚荣,顶住诱惑,通过正确的教育指导,避免大学生、专业技术人才轻易跳槽、无故流失。
二是确保青年人才有所作为。年轻人都有大胆的创新意识,要给他们一个自由发挥的平台,让他们在铁路企业这个大舞台上演奏出一支美妙的歌曲。江泽民曾在全国科学大会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自主创新能力的名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名族之林”,要让青年人才在实践中求创新,让他们在磨练中发挥出聪明才智,干出一番属于自己的事业,创作出骄人的成绩,从而填补车间人才不足的空缺。
三是确保青年人才有效培养。IBM创始人老沃森告诫他的经理:“要记住,拥有优秀人才是公司立足于世的支点,顺理成章,培养优秀人才就是公司至高无上的使命”。进一步解放思想,打破陈规,开拓视野,在培养人才上要有新思路,在吸取凝聚人才上要有新举措,在充分发挥各类人才作用上要有新境界。纵观古今中外无论哪个国家,哪个民族都会培养出属于他自己的人才队伍。加强人才队伍培养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根本所在,那么企业同样具有人才培养的使命,通过科学培养青年人才,必将让他们成为未来企业发展的有用之才,不断加强车间,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从而为祖国,为企业创造出更多的财富,作出更大贡献。
四是确保青年人才思想稳定。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人们的思想在不断变化。那么青年人才思想动态如何呢,他们常常会经不起上海、深圳、广州等大城市的高薪诱惑而轻易跳槽。那么车间指导员在思想工作上要起到指导作用,深入分析,认真找准每个青年人才的思想切入点,时刻关注他们的思想动态。要使青年人才思想稳定需做到三个结合即:思想工作要与现代社会发展形势相结合;与培养和实施铁路跨越式发展的人才要求相结合;与本单位的安全运输工作和具体实际相结合。只要抓住了根本,思想政治工作才会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4.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培养机制。
一是科学调剂,合理搭配。青年人才分配至车间后,首先要制定一套合理、科学的培养计划,不能随意放在班组,让他们放任自由。首先要经车间综合考虑安排一位业务扎实的师傅进行引导,班组长在工作和生活上加强关心,段根据实际情况定期对他们进行一些业务测评,但必须是实实在在的测评,不能是过套路,走过场的形式。经过一段时间的考试测评后再根据各自专业特点进行合理地调配。使他们找到自己的定位点,在自己合适的岗位上努力学习,不断为铁路事业发展而奋斗,为自己的人生理想而拼搏,成为一名优秀的铁路职工。
二是改变观念,放开思想广纳贤才。在人才利用上,既要充分发挥本科、大专毕业生的作用,也要特别注意发挥已有人才的作用,不可埋没人才。清朝大思想家龚自珍曾说过“不拘一格降人才”,而当今社会企业、单位往往看重人们资历有多深、获得荣誉有多少,发表的论文有几篇来评价一个人是否适合某个岗位。因此必须要转变观念,用科学的发展观培养、选拔合格人才,只 有思想彻底解放了,观念转变了,才能开阔视野,拓宽用人渠道,才能冲破陈旧观念的束缚,为企业赢取更多的人才资源。
三是打破常规,实施“五年计划”。“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苦其心志、困乏其身”,要想培养出一个过硬的管理干部,优秀干部,需改变以往保守的培养机制,创新做法,打造出一套新的培养计划。首先让青年人才在一线班组至少锻炼两年以上,让他们充分掌握现场安全生产的基本模式和生产规律,不断积累经验。然后在车间扎实苦干一年,学会基本的管理方式,最后根据青年人才的个人能力采取公平竞聘方式,经笔试、面试竞聘后,按一定比例招聘到机关工作。一批不合格的继续留车间,被挑选到机关的一批优秀人才在机关锻炼两年后,根据他们各自能力再次竞聘下放到车间管理岗位挂职。经过五年的磨练他们基本在基层、机关管理上都有了一定的基础,最后由挂职管理岗位向正式岗位任职,一个优秀的管理者从此诞生,使得车间力量得到充实。
关于促进青年员工快速成长的几点思考 篇6
促进产业大发展的几点思考
*县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要推进科技进步,实施人才兴县战略。发达地区的发展经历告诉我们,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大力实施人才战略,盘活人力资源,最大限度地引进人才、开发人才和管理好人才,是促进产业发展的关键。*县是典型的农业大县、人口大县,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为我县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宝贵的人力资源,促进了我县近几年经济的快速发展。但随着*县承接产业转移步伐的进一步深入,*县的人力资源与产业发展之间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笔者最近通过深入园区一些企业调查了解招工用工方面的情况并作了一点粗浅思考。
一、我县人力资源与产业发展的不和谐
(一)高级管理人才与产业升级之间的矛盾。
*县虽然是劳动力资源大县,但农村劳动力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大部分进城务工农民都没能接受过系统的职业技能培训,从而造成劳动力产业化程度不高,从业水平较低。据相关数据显示,*县每年大中专(技校)毕业生3000多名,其中返乡就业的不到10%。笔者最近调研走访了红金工业园几家上规模的招商引资企业,80%的中高层管理人员是从外地聘请,或从总部派入。随着*县进一步深入承接产业转移、推进产业升级,高学历、高技能、懂管理人才的缺乏问题,会更加突出。
(二)承接产业转移所需大量劳动力与人才大量流失的矛盾。经调查,我县常年需工量在30人以上的工业企业共120多家,缺工企业46家,占38.33%,用工缺口达8000多人左右,平均每家企业缺174余人,其中县工业园区有各类企业167家,提供就 1
业岗位达25000多个,现有员工19800多人,用工缺口 5200多人,占全县缺员总数的65%;在人员需求结构上,一线生产技术工人缺3900多人占80%,普通管理人员缺900多人占19%,其它人员(主要是勤杂人员、保安等)近200人左右。可以说用工难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县企业发展的一大难题。但与此同时,我县作为一个劳务输出大县,仅09年向广东深圳输出的劳动力就达十万多人次。一边是本县企业招不到工人,一边是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大量外流。
(三)人才服务机制与人力资源开发、人才健康成长之间的矛盾。
一是企业主普遍地缺乏人才引进、使用和培养的紧迫感和危机感。*县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人才竞争不如在沿海地区那么激烈,企业主普遍地缺乏人才引进、使用和培养的紧迫感和危机感。在观念上,一半以上的企业虽承认人才对企业的作用,但没有真正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在选人用人上,急功近利思想严重,重视实用型人才,注重即聘即用,重使用、轻培养,片面强调人才工作经验,忽视了对人才的提质培养,是典型的“拿来主义”。从调查情况看,60%的企业认同大学生的人才价值,但同时又认为,大学生没有实际工作经验,不愿花1-2年的时间进行大学生工作积累;在人才评价上,没有专门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和科学的人才评价方法,依赖企业老总的平时观察和个人好恶,难以保证其公平与公正,也难以发挥其对人才的激励作用。
二是政策保障机制滞后。虽然《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等法律法规已经颁布多时,要求为劳动者交纳五大保险的禁令也三令五申,但考虑到全县招商引资的大环境,考虑到县内企业的实际困难,我县对这些政策的实施一直都是采取从松从轻的态度,致使全县的劳动合同签订率一直不高,企业五大保险的缴纳率一
直上不去,拖欠员工工资的行为还经常发生,这些都导致了我县对人才的吸引力大幅下降。
三是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虽然,在思想上我县非常重视人才服务机制的健全,但在具体的工作举措上就显得有点薄弱。在政策的制订上,虽有大的方针政策,也出台了一些配套的措施,但具体执行起来较为困难;在管理方式上,还停留在比较粗放的政策引导性的阶段;在人才储备方面,虽有举办人才市场招聘会、发布人才信息、推行人事代理等用人制度,但还没有真正形成人才流动的绿色通道,没有充分发挥企业与人才的“桥梁”作用。
二 几点对策
(一)完善引进机制,破解高技能高学历、高技能人才紧缺难题。
敞开大门广招英才为我所用,是迅速壮大人才队伍的一种最便捷、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也是迅速提升我县人力资源竞争力、破解我县高学历、高技能人才缺失难题的有效途径。我县在人力资源引进方面,也有一些好的尝试。比如利用07年成立的学士后流动中心这个平台,搭建起了企业与所需高学历人才的交流平台,通过对企业引进的高学历人才在试用期内发放一定的生活补助,短短一年半的时间,就为县内企业引进了40名大专以上学历毕业生,其中4名硕士研究生,探索出了一条低成本解决我县私营企业引进高学历人才的新路。如果我们能够进一步加大投入,扩大补偿面,对企业引进的高技能人才和紧缺的管理人才也进行补贴,那么对化解我县企业难以引进企业高端人才的难题也有很大的帮助。
(二)完善培养机制,最大限度地开发人才资源。
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强培训机构与园区企业对接。以校企合作、订单培训为纽带,开展培训机构与园区企业的合作。
使企业在合作中能招收到满意的员工,学校在合作中能够得到更快的发展。通过采取送教下乡、校企合作、校镇合作、订单培训等形式,分类实施技能培训。
一是针对有回乡外出务工人员还乡创业和有创业愿望的人员,实行创业培训,通过培训全面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文化素质、政治素质和驾驭市场风险的能力,将他们培养成为新型的农民企业家。条件成熟时组织到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工作做的好的省、市等地学习,通过创业带动就业。
二是对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意愿的本县农村劳动力,提供一次免费单项或中初级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转岗能力;对当年未能继续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实行半年至3年的职业技能教育,并对最终取得初、中级以上职业资格的,实行一定费用的学费补助;对农村大龄劳动力,开展免费适应性技能培训。
三是对企业职工进行技能提升的培训。我们可以通过邀请高校专家教授来给县内企业中层管理人员进行企业管理方面的免费培训,并可以把它制度化,扩大培训规模,对企业有发展潜力的优秀员工也纳入培训范围,提升他们的职业成长机会,从而使企业的人才培养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三)完善管理机制,促进人才健康成长
一是实施还乡创业的优惠政策。通过转变政府职能,加快完善*县返乡创业园的发展规划,加快创业园区和商品流通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使园区成为返乡务工人员兴办各类企业的聚集地,改善返乡创业的环境;拓宽返乡创业的融资渠道,加强金融、财政对回乡创业企业的支持力度。返乡创业一般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是创业初级阶段,在这一发展阶段基本上是利用自己所积累的资金和掌握的技术进行生产经营;第二个是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准备进行扩大再生产的阶段。要根据各企业的具体实际情
况,对不同的创业者和处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给予不同的财政与信贷支持。要允许农民利用承包土地、房屋等进行抵押融资,解决创业过程中出现的融资困难问题。同时要建立激励机制,对返乡创业发展经济、扩大就业、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人数多等的创业者给予表彰奖励。
二是开展各类企业创建活动。引导企业善待员工,改善环境设施,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改善劳动条件,着力优化工作环境。配备图书阅览室、影视娱乐室、学习培训室、健身运动场,积极开展职工文艺、体育竞赛活动和其他职工喜爱的娱乐休闲旅游活动。
三是强化执法,优化就业环境。加大劳动执法力度,对严重违反劳动法的必须予以处罚。大力推进劳动合同制度,提高劳动合同的履约率。严格执行最低工资标准,坚决打击无故克扣、拖欠职工工资行为。
关于促进青年员工快速成长的几点思考 篇7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 由于农业的特殊地位及我国的发展民情, 为了确保农业的安全, 我们有必要动员社会的各种力量来支持农业。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了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号角。深化农村改革, 既需要政策、资金、科技等要素的支持, 更需要“人”的参与, 特别是以青年为主体的大批高素质新型农民的涌现。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及城乡一体化的进行, 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年选择外出择业, 使得农村劳动力输出严重, 导致生产力匮乏, 直接影响到我国农业发展。据不完全统计, 到2010年, 我国农业从业人员严重高龄化, 近40%的农业从业人员已经达到50岁以上, 自2006年以来平均每年以2%的速度增长, 预计到2016年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时, 农业劳动力中50岁以上者所占比重将超过50%。然而当前, 不少年轻人宁可留在城里打拼, 也不愿意回农村创业发展, 即使留在农村的年轻人, 大多也不愿从事农业生产。“人”的问题不解决, 农村改革发展就无从谈起。“谁来种地”, 已然摆在眼前, 且迫在眉睫。最根本、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培养青年职业农民。
一、现代农业需要培养青年职业农民
青年职业农民是指生活在农村以农业活动为职业的青年人群。它的主要组成人群是闲散在农村的普通青年, 以及是高等农林院校培育的农业科技类大学生。农业科技类大学生属于青年职业农民中的佼佼者, 大学本科、研究生阶段的学习, 让他们掌握了大量的高端农业科学技术, 且学习能力强、接受社会新讯息敏感度高, 但缺乏农业实践能力、缺乏吃苦耐劳的农人本质;而一般的普通农村青年科技素质仍普遍偏低, 经营管理意识和法律意识依旧薄弱。由于受到地域环境等条件的制约, 他们得到相关培训的机会并不多, 大部分都是临时性个别性的, 而非系统化教育。
对于现代化的发展农业而言, 职业农民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具体表现为:第一, 解决了现代农业的传承问题, 现代农业需要更高层次的农业劳动力。第二, 有助于保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实现耕地上的科学保护, 国家在这些方面都有政策相应支持。第三, 有助于发展民族农业和特色社区农业。第四, 有助于对我国传统农业文化的保护和继承。总之, 青年职业农民在提高农业技术与积累生产经验、理解农业价值和传承农业文化等方面有着其他农业群里不可替代的作用。
目前青年职业农民的培养现状不容乐观。首先, 高等农林院校是培养和输送农科类科技人才的摇篮, 农林院校已成为我国农科人才培养的主力军。我国目前对教育、人才、“三农”等问题非常重视, 果果的高等农学、林学等院校也相应地提高和改善了教学和办学条件。农业人才培养总量和质量都有了较大的提升, 并在未来将持续保持较快速度和较大规模的发展。但是, 这个数量还远远不能达到我国农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尤其是在农村基层和偏远山区, 由于经济条件等方面的问题, 农村留不住农业人才的现象十分普遍,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依旧缺乏大批有志农业事业的高素质人才。另一方面, 普通农村青年的整体文化素质令人担忧。由于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公, 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远不如城镇基础教育的投入多, 农民子女接受教育的机会和质量都远不如城镇子女, 另外由于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等随迁问题, 导致流动人口边缘化, 这样使得农村的年轻人受到的教育水平很低。
二、青年职业农民的培养方法
1.针对高校农业类学生的教育。针对农林类高校, 对于现在学生学农不志农的情况, 首先要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加重对学生从事农业的就业导向;加大对国内外未来农业的发展趋势介绍、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加强以爱农、志农、学能为主的各种在校文体活动, 将职业理想和专业思想认证的贯彻到各个教育细节中去。优化农科类专业的课程设置,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注重素质教育, 指导建议学生选择经济、管理类等选修课, 培养全面发展的农业人才。同时对已毕业大学生从事现代农业的, 政府应加大支持力度, 在各方面予以优惠, 让大学生切身感受到农业是朝阳产业、致富行业, 从而积极投身农业。
2.普通农村青年的教育模式。对于普通农村青年的培训, 正如前面所提到的, 要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地采取不同的培训手段。目前我省刚刚成立的“浙江农民大学”, 就是以非学历教育为主, 以培养对象和所从事行业性质为依据, 以基础性、应用类农业学科和专业为背景, 跨学科、跨行业, 重实用、宽口径, 构建农民教育培训专业体系, 吸引更多的返乡青年和农村闲置青年劳动力参加培训。该培养工程的招生对象主要针对农村地区的初高中毕业生, 并对符合相应条件的学生给予优先录取的原则:致力于农业科技开发的农村青年, 致力于农业生产服务的农村青年, 致力于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的农村青年, 以及农村承包大户和家庭农场继承人。在人才培养的方式上, 要避免实际需求和教学内容脱节, 一定要理论结合实际, 紧密围绕当前农业发展的状况和结构, 既要包括现代化的农业科技, 也要保证农业的经营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同时, 应进行更加全面的农业知识教育、农业文化教育, 最后要加强实践教育, 做到在教育中解决实践中遇到的各种农业生产经营问题。
3.以榜样的力量鼓舞青年投身农业。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曾说过:学习者倾向于选择模仿与自己在性别、年龄、生活经历、家庭背景等方面类似的榜样, 是为“有效榜样”。建设更加健康完善的农村青年带动农业发展, 举办农业创意大赛赛制、常规化举办优秀农村青年事迹巡回报告等活动, 从而能够挖掘出更多的农村青年, 培养一大批带动农业发展的职业青年, 他们可以是看得见的、扎根在农村、生活在农村的典型事例, 让他们在同龄人的身上, 看见自己可能的灿烂未来, 这对启发和鼓舞青年农民自觉树立服务农业献身农业的伟大志向具有其他组织无可替代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三、优化青年职业农民培养环境
职业农民青年靠培养是不够的, 我们在有了大批的培训机构的同时, 要建立完善的社会环境和农业制度, 只有具有良好的职业环境, 才能培养出优秀的职业农民青年。近年来, 团浙江省委联合省委组织部、省农办等部门部署实施了“万名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培养工程”, 目的就是要培养出一大批有多文化、高技术、懂创业、能经营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农村青年。既为普通青年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又营造了优良的社会培养氛围。主要做法包括了:提供金融信贷支持, 联合省农信联社、省邮储银行等金融机构, 重点探索“1+X”小额贷款工作模式, 形成了七种适合青年贷款的担保方式, 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青年创业“贷款难”的情况;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 联合工商、农业等部门, 组织实施“农产品品牌培育行动”, 为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提供品牌申报、标准认证、经纪人培训等方面的帮助;强化科技成果支撑, 积极推动科研院所设立成果转化应用示范基地;开展农产品营销策划, 联合省工商局实施“农产品营销千百十工程”, 帮助农村创业青年农产品营销;打造综合服务平台, 积极推进省、市、县三级涉农青年协会组织建设, 利用协会组织平台, 组织广大会员开展技术指导、品牌塑造、金融支持、人才培育、市场营销、学习培训、考察交流等活动。除此之外, 要创造良好的职业农民成长环境, 还需要重点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建设。
一是农民职业准入制的建立和健全。早在20世纪早期郭伟就已经开始实行了农民职业的准入制度。在德国农民首先要取得三年的职业教育毕业资格, 经过五年的生产和实践后, 通过国建的资格考试才能够拿到农业经营资格, 才能享受政府的各种针对农业的政策和补贴。随着我国农业生产标准化、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 尤其是新型职业农民的出现, 实行农业职业准入制是势在必行的, 这样不仅能够改善目前我国农民的社会地位, 也有利于我国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同时也只有建立了农民职业准入制度, 农业相关的教育机构才能找到职业农民教育培养的抓手, 农民也才能持续积累农业生产和经营经验, 促进现代农业不断进步。
二是政府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很多人曾实现农业规模化的经营我国的农民收入就可以提高, 同时也不需要国家的支持了, 其实不然, 农业的本质就是公益事业的范畴, 而规模经营不能给农民带去与工业规模生产那样的效益, 反而会增加更大风险, 因此更离不开政府的支持。政府支持农业的目的在于降低农民的生产成本、增加抗风险能力、提高农民素质和收入, 是职业农民得以形成的重要条件。职业农民教育与培训, 正是政府支持农业的一个重要体现方面。
青年职业农民的培养依赖很多的配套制度和设施, 其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只有在全社会营造热爱农业、尊重农民的社会氛围, 并对农业有更加科学全面的认识之后, 农业的地位才能够相应提高, 青年职业农民人才的队伍才能越来越壮大。
摘要:农业劳动力的老龄化趋势, 严重制约了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 未来谁来种地?现代农业建设急需要新型的青年职业农民。针对大量闲散普通农村青年和相关农学专业的大学生, 发展农业技能的培养的教育理念, 势在必行。我们不能把培养职业农民的重任都归结于教育机构, 还需要一系列的配套制度和政策, 只有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关注职业农民的培养, 才能形成未来稳定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关键词:农村青年,职业农民,培育
参考文献
[1]蔡秀珍.朱启臻.论职业农民培养的意义及途径[J].教育与职业, 2011, (27) :160-161.
[2]朱启臻, 杨汇泉.谁在种地——对农业劳动力的调查与思考[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1) :162.
[3]李惠, 张梦蝶.职业农民培养模式改革的对策研究[J].职教通讯, 2012, (1) :66-70.
关于促进青年员工快速成长的几点思考 篇8
关键词:中青年干部 健康成长 思考
中青年干部是我们党的各项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的坚实基础和重要保障,所以管理和培养中青年干部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对人才特别是中青年干部的成长而言,良好的外部条件固然重要,包括组织培养,老干部传帮带等,但说到底还是要靠自己的努力,靠自己素质不断的提高。“刻苦学习、勤奋工作、勇于创新、自觉奉献”,这就是中青年干部成长的必由之路。笔者认为,年轻同志的成长,还要在“五个增强”上下功夫。
一、要增强大局意识
具有大局意识,进而把握大局,这是中青年领导干部在政治上成熟,驾驭整个事业乘胜前进的重要素质,是做好各项工作的根本要求和重要保证。
大局意识,首先表现在对大局的认识和把握上。大局就是全局,就是发展趋势,就是国际、国内、外部、内部总体形势发展变化基本形势发展变化的基本方向。作为领导干部,应当胸有全局,努力认识和把握本部门的大局,同时深刻理解全党全国的大局,全世界的大局。既要看到我们取得的伟大成绩,同时也要正视存在的问题,既要看清现象和本质,区分主流和支流,又要根据已经发生、正在发生、将要发生的历史变革.努力洞察发展趋势。只有认清了大局,我们才能审时度势,因势利导,掌握工作的主动权。
大局意识在很大程度上往往表现为政治意识。二者在本质要求上是一致的。只有具备正确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才能真正了解大局、洞察大局,才能谈得上为大局着想,才能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保证国家的法律法规贯彻到各项工作中去,防止和排除各种错误思想、错误倾向的干扰,保持正确的发展方向。因此,树立大局意识,最重要的是在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任何时候都不摇摆、不投机取巧、不阳奉阴违,做到有令则行、有禁则止。
二、要增强法治意识
法治意识,就是遵守党纪国法,就是依法办事。这是现代社会对每一个公民的基本要求.是公民必备的道德品质。对于中青年干部而言,更是职业之基,立身之本。
遵纪守法,依法办事,首先必须熟悉党的纪律,了解法律,弄懂法律,不能浑浑噩噩,不懂装懂。熟悉了党纪国法,就要严格遵守,带头用法、守法。要在思想上时刻紧绷一根弦。那些徇私贪赃的领导干部,对党的纪律和国家法律不是不知,不是不熟,就是一个“贪”字使他们忘记了自己的身份,忘记了自己的职责,忘记了党的原则,忘记了人民的利益。究其原因,就是廉耻意识丧失,法治意识缺乏,背弃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放弃了主观世界的改造,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变成了谋取私利的工具。党纪国法在他们头脑中淡薄了,取而代之的是权力滥用、生活享乐,最终走向犯罪,成了人民的罪人。这些都是中青年干部需要力戒的。中青年干部必须增强遵纪守法的自觉性,一切都按党纪国法、规章制度办事。一切都按规定要求操作,以身作则,以正祛邪,在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中,真正起到生力军的作用。
三、要增强忧患意识
忧患意识,就是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就是要有责任感。古人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意思是艰苦的生活环境锻炼人们的坚强意志,激励人们不断进取;安乐的生活条件容易腐蚀人,沉湎其中会走向颓废乃至死亡。这是古往今来无数经验教训总结出来、提炼出来的警世良言。
年轻同志走上管理岗位以后,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宽了,报效国家、报效企业的机会多了,但肩负的责任也重了。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同志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安不忘危、治不忘乱,奋发向上,做出了令党和人民群众满意的成绩。但也有一些同志一走上领导岗位,就开始松劲、泄气,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对自己的提拔重用自满自足、盲目乐观,一叶障目而不知不足;有的沾沾自喜、得意忘形、自命不凡:有的求官欲望强烈,心术不正、不择手段,千方百计往上爬;有的只想收获,不愿付出,急功近利、心浮气躁、患得患失:有的则追求安逸、贪图享受、颓废丧志,热衷于吃吃喝喝,沉湎于灯红酒绿,在不知不觉中走向了毁灭。
如果人一旦缺乏忧患意识,安于现状,对自己身上的毛病和缺点视而不见,对自己分管的工作中的不足不以为然,不思进取,等待他的必然是被淘汰。因此年轻的管理干部在各自的岗位上,一定要有一种崇高的历史责任感、使命感,要有一种“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危机感,不能有丝毫的懈怠和放松,一定要有一种干不好工作、完不成任务有负于党、有负于人民,有负于广大职工的忧患意识,不断自我加压,不断把压力转化为新的动力和干劲,才能大展一番宏图。
四、要增强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就是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就是与时俱进、大胆探索。这不仅仅是精神状态和人生状态,更是事业有成的重要经验。如果不奋斗、不拼搏、不进取、不.创新,而是抱残守缺,我们就不能从现在走向未来,无论是国家的发展,还是个人的进步,都是不可能的。因此,中央领导同志反复强调要求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各项改革,努力开创工作的新局面。
年轻干部的思维比较敏捷,接受新观念、新事物比较快,但也应该看到有少数缺乏闯劲、胸无大志,热衷于守摊而不是创业,工作中仅仅满足于上传下达。照抄照转,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有的则在旧观念中兜圈子,靠老办法、老经验对待新事物,缺乏开拓新路子的勇气和一往无前的胆略。其结果是既贻误事业和工作。又妨碍了自己的锻炼成长。
人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事业是峰回路转.唯有攀登。中青年干部既要继承前人,又不墨守成规;既借鉴别人,又不照抄照搬;既扬弃旧义,又创立新知。努力做到分析形势有新视野,研究情况有新见解,布置工作有新思路,解决问题有新办法。以只争朝夕的精神。踏踏实实地干事业。
五、要增强表率意识
表率意识,就是身体力行,率先垂范。这是对于每一个领导干部的最基本要求。表率是导向、是榜样、是教材,既能照亮现在,又能世世相传,辉映后人。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与其所拥有的权力和地位连在一起,作用越大,影响越深远。否则,“上梁不正下梁歪,中梁不正倒下来”,会使我们的事业蒙受巨大损失。因此,领导干部应时时处处起模范带头作用,要求群眾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
【关于促进青年员工快速成长的几点思考】推荐阅读:
关于促进民营经济科学发展的几点思考07-29
关于促进失业青年就业的思考07-26
关于提升员工素质的几点思考08-21
对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几点思考论文05-28
关于促进农民增收的思考08-01
关于学风建设的几点思考09-27
关于计划生育的几点思考08-29
关于家电下乡政策的几点思考07-13
关于矿井瓦斯管理的几点思考10-18
关于创建和谐家庭的几点思考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