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矿井瓦斯管理的几点思考

2024-10-18

关于矿井瓦斯管理的几点思考(共8篇)

关于矿井瓦斯管理的几点思考 篇1

关于矿井瓦斯管理的几点思考

【摘要】本文通过对瓦斯管理的论述,让人们明确了瓦斯管理的几个条件,让矿工严格遵守打哈哈 和的管理和规章制度,创造一个安全生产环境。

【关键词】预防瓦斯危害

我国是世界上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近十年,每年平均灾害损失很大,在很多灾害中,矿井业事故是所有工伤事故中最为严重的。而矿井灾害中尤瓦斯灾害最为突出。瓦斯事故是我国的矿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

我矿属于低瓦斯矿井,很多同志在瓦斯防治上有时过于乐观。具有关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全国共发生39起一次性死亡10人以上的特大瓦斯事故,其中发生在低瓦斯矿井的18起。2000年至2003年发生的24起一次性死30人以上的特别重大瓦斯和火 灾事故中,低瓦斯矿井占7起,由此可见,低瓦斯矿井并非安全矿井,甚至因管理不严格,制度不健全,而成为事故多发矿井。国家安监总局分析认为,矿井易发生瓦斯事矿的重要原因是思想麻痹。部分煤矿的领导认为是低瓦斯矿,不会发生瓦斯爆炸,放松管理,制度不健全。有的不设瓦斯检查员,有的对瓦斯检查不认真,有的停风后不认真排放瓦斯就开始工作。有的供风量不足不加以解决。下面,结合工作实际及近一段时间的理论大学习1

谈一下关于我矿区瓦斯管理的几点认识。

一、我矿区矿井类型及潜在瓦斯危害。

1、我矿区煤矿避于低瓦斯矿井,但是个别煤层瓦斯涌出强度高,危险性大。

我矿区所有煤矿均为瓦斯矿井。在采掘过程中,瓦斯容易放散,而且在一定的条件下,容易产生煤和瓦斯突然喷出现象。

2、煤与其瓦斯突出严重。

在矿井实际作业中,随着奇迹般地蝇开采深度的加大,开采强度的不断增,煤与瓦斯突出的危险性在增加,瓦斯突出危险区也在扩大,部分原未划分为突出矿井的煤矿也不得不按突出煤矿管理。瓦斯突出危险随着开采深度的延深,开采强度的增大而逐渐加大。

二、煤矿瓦斯灾害事故原因分析

我国煤矿瓦斯灾害事故频繁,瓦斯爆炸事故也时有发生,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现实原因,也有历史原因,但主要还是煤炭工业长期重抓把坡,近两年来产量超常增长,多种矛盾和问题长期积累的结果。

1、煤炭赋存和开采条件差,易发事故灾害。

从自然条件来说,瓦斯含量的大小与地质条件有很大的关系。在受煤掘井中。瓦斯容易放散,导致瓦斯积聚,矿井地质复杂,断层多,地应力大,煤层受到搓揉破坏严重,更容易产生煤与瓦斯突出现象。面且,当前我们煤矿到没有很远的深度,但要

随着煤矿生产的发展和开采工艺的进步,出现了新的瓦斯安全技术问题。矿井开采向深部发展,一些煤矿的开采深度已超过600m。随着深度的增加,煤层瓦斯含量和矿井瓦斯涌出都将随之增大,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增大,从而增加了治理的难度,煤矿开采新工艺的推广应用,加大了矿井通风与防火综合治理的难度,增加大了瓦斯灾害事故发生的机率。

2、投入严重不足,安全基础薄弱

我矿自然条件复杂,防灾抗灾的安全仪表和装备与其相比差距较大,如安全仪表中的初级仪表的加工水平大大低于国家先进水平,致使监测瓦斯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不足。

建井初,矿井的技术还是比较理想的,随着开采深度加在,范围的延伸扩展,瓦斯的涌出量增多,地应力和瓦斯压力增大,危险性急剧增长,这样,原有的矿井系统就难以适应新环境的需要。由于资金等问题,原有的技术没有改建,这样矿井的抗灾能力下降。长期以来,对技术投入不足,这样的话,一旦发生心斯爆炸,矿井火灾,损失就非常巨大。

3、基础研究薄弱、专业技术人才严重匮乏

为了防止煤矿瓦斯灾害事故的发生,安全科研投入对煤矿安全生产的健康发展是必须的,也是至关重要的。从矿井的层面上来看,瓦斯安全科技方面的投入较底,长期以来的安全投入不足,矿区专业技术人才青黄不接。

4、安全责任不落实,管理不到位

有些单位不严格执行安全生产的各项法律规定的规章制度,重生产、轻安全、重效益、较管理,内部管理松驰,安全管理漏洞很多,安全隐患不及时排除,企业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不落实。煤炭行业管理薄弱,一些地方安全监管职责不清、监管不力、煤矿安全监察的权威性和有效性不够。

三、居安思危,我矿防止瓦斯灾害事故的对策分析

虽然瓦斯是自然界存在的事物,但它又不同于海啸,地震等等,瓦斯是人类在开采煤层时释放出来的,因此在一定的程度上,只要采取相应的措施瓦斯还是可以控制的。

我国煤矿事故多发,有一定客观原因,但主要还是安全意识不到位,安全管理不到位,安全投入不到位,安全技术攻关不到位,队伍培训不到位。

必须从投入、技术、装备、体制、机制、管理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采取果断措施,进行结合治理。

近几年来,我矿的安全形势一直经较良好,没有重大瓦斯事故的发生,但是我们要应该总结吸取煤矿安全的经验教训,未雨绸缪。因此,必须切实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统一思想,高度认识煤矿安全生产重要性

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和“管理、装备、培训并重”的指导思想,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加强监察执行,深化专项整治,强化基础工作,加大投入力度,推进科技进步,创新体制机制,坚持“先抽后采、监测监控、以风定产”的十二字方针,并逐步建立起安全生产的长铲机制,实现安全生产。

2、加强瓦斯灾害的基础性研分科技攻关,构建煤炭科研,教育、装备、体育。

解决瓦斯突出问题,必须加强瓦斯的监测监控,瓦斯检测的传感器直接关系到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的可靠性和灵敏度,煤矿用固定式甲烷传感器已成为矿井瓦斯综合治理和灾害预测的关键技术装备,国家和政府十分重视煤矿专项,为有效遏制煤矿特大瓦斯事故的多发态势,保障煤矿生产安全提代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3、加大煤矿安全投入,实现煤矿本质安全

对矿井通风系统进行技术改造,完善矿井瓦斯抽放系统,大力发展煤矿危险源的监测监控技术,为煤矿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监测,监控创造条件,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

4、完善煤矿安全监察监管的技术支撑体系建设。

一是建立完善煤炭安全工作的法律、法规保障体系。二是健全善行业安全管理保障体系。

三是健全完善行业技术保障服务体系。

四是健全完善行业安全管理保障体系。

5、提高煤矿生产安全标准

煤炭开采业是高危险性行业,要从根本上改变安全生产状况,必须提高生产安全标准,制定和完善安全制度,全面提高我矿区火成岩生产的整体水平,促进煤矿安全生产。

针对全面,应牢固树立“瓦斯事故是可以预防和避免的”意识,把安全与生产的矛盾统一于科技步和先进生产力之中:树立“瓦斯是资源、是清洁能源”的意识,通过瓦斯治理与利用,解放生产力,保防生命,保护资源,保护环境;逐步构建安全、高效、节能、环保的煤炭产业秩序:坚持本质安全开采,瓦斯突出矿井必须通通瓦斯治理,使之处于低瓦斯状态下进行开采。

何玉云笔5月18日

关于矿井瓦斯管理的几点思考 篇2

1.1 附近煤矿开采严重

近年来, 随着人类生产活动的逐渐频繁, 对煤炭资源的需求量也随之增加, 同时也促使了煤矿市场的迅猛发展, 但是这样一来, 各大中小煤矿为了寻求自身最大化的经济效益, 纷纷加大开采力度, 一方面这些小煤矿并不具备健全的安全管理措施, 另一方面他们甚至缺乏必要的开采许可证, 在这种情况下, 就使得人们的生命安全以及财产安全均受到了严重威胁。

1.2 设备设施不健全

一直以来, 矿井安全都是亟待解决的重点问题。但是对于大多矿井而言, 其使用的设备设施均十分陈旧, 有些甚至是建井初期阶段置办的仪器, 随着采煤工艺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陈旧的设备现已无法在技术上满足矿井生产及安全的实际需要, 此外为了节省矿井的成本开支, 大部分企业都没能及时对生产设备进行更新、没能加大安全生产投入、没能及时对通风系统进行改造等等。不健全的设备设施会为矿井埋下安全隐患, 而不利于矿井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展开。

1.3 缺乏技术扶持

第一, 缺乏管理人员。在矿井安全管理中, “一通三防”管理方法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而“一通三防”中的重点是通风管理。矿井的防治工作大都建立在通风管理的基础上, 如对瓦斯、煤层以及火灾等的防治。通风工作不仅复杂而且艰巨, 基于此在配置相关管理人员时, 应确保数量、质量符合管理的实际要求, 然而实际上, 大多数煤矿配备的技术人员仅1~2名, 远远不能满足通风管理的具体需求。相关技术人员的缺乏不仅会导致整体、局部安全管理系统的不健全, 还会为灾害防治工作的正常开展带来一定阻碍。

第二, 缺乏专业的技术人员。现阶段, 煤矿企业中普遍的情况便是, 相关技术人员并不具备全面的专业知识及技能, 就矿井的安全系统而言, 不仅涉及领域较广, 包括计算机、通风、机电以及电子等等, 而且技术水平极高, 但是对于现在的技术人员来说, 他们所具备的素质远远达不到规定的标准, 若是矿井出现故障, 多数情况下仍需要请求厂家的技术帮助, 这样一来便会导致安全管理系统的实际作用无法得到全面、充分地发挥。

第三, 缺乏先进的装备。对于大部分矿井而言, 通风装备都较为滞后, 对一些先进的如自动风门、瓦斯报警矿灯等等的应用并未普及。

1.4 地理环境的影响

对于煤层来说, 地质构造会对其产生直接、重要的影响, 地质结构复杂会导致煤层的不稳定性, 从而导致矿井采煤工作难以真正符合相关的安全规定, 如工作面须具备至少两个安全出口以及回风巷道、进风巷道的通道分别一个;在不具备两个安全出口时, 安全措施必不可少。

2 低瓦斯矿井通风安全的相关管理对策

2.1 增强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

第一, 对工作人员展开反复教育。企业要加强相关工作人员的通风教育, 通过定期的培训, 将其基本任务、影响因素以及其对整个系统安全、灾害防治等的重要性等方面的内容向工作人员进行反复教育, 与此同时还应在工作人员生产、生活的区域内通过安全标识的悬挂以及粘贴等方式, 以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工作人员, 从而增强他们的通风安全意识。

第二, 对工作人员展开分类教育。在进行通风安全教育时, 企业应根据工作人员的文化层次、工作年龄以及工作方向等等, 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类, 并展开针对性的分类教育, 以促进教育效果的有效提高。

第三, 对工作人员展开案例教育。企业通过通风安全方面事故的收集, 对工作人员进行现身说教式案例教育, 对每起安全事故的发生原因、发生后果以及相关教训等进行必要的分析, 并给予相应的防范意见及对策, 此外在教育活动结束后, 应积极鼓励工作人员阐述自己的看法及感受, 以加深他们的印象。

2.2 建立健全安全责任制度

第一, 提高矿井开采标准, 严厉惩罚非法生产。地方政府应通过矿井开采标准的进一步提高, 以加强对矿井安全的监督和管理。

第二, 加快更新设备设施, 充分发挥领导作用。在煤矿企业中, 相关管理者应充分发挥自身的领导、指示作用, 并将通风安全工作作为企业管理的重点, 而不能停留在“只说不做”的层面上。只有切实保障人员、设备以及环境等环节的安全投入, 才能在确保生产技术、产品保持先进性的同时, 使投入使用的装备符合行业的高标准, 以充分夯实矿井生产的安全基础。

第三, 低瓦斯矿井通风安全管理是一项系统化、复杂化的工程, 凭借个人力量并不能有效进行, 而只有全体工作人员通力合作、协同工作, 这样才能明确各级人员的责任, 从而确保通风安全工作的有效落实。针对工作不认真负责的员工而言, 应尽快将其调离原工作岗位, 以免造成严重的安全事故。

2.3 促进通风系统的改进和完善

创建科学的通风系统.通风安全工作的首要任务便是创建一个合理、科学的通风系统, 其不仅能有效提高矿井防范灾害的能力, 还能为灾害防治如煤层、火灾等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基于此, 不管矿井是新建、改建还是扩建, 都应该进行必要的通风设计。在设计新建矿井的通风系统时, 不仅要考虑目前矿井的实际需求, 还需要考虑矿井的长远、良性发展;而在设计改建、扩建矿井的通风系统时, 首先应对原有的通风情况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和了解, 通过对通风问题的分析, 进一步对矿井生产的实际特点及长远发展进行考虑, 以充分利用原有通风装置, 从而设计出更完善、更实用的通风系统。

进行合理的风量调节.在矿井通风系统中, 风量分配应符合实际的作业需求。而随着生产工艺的不断进步、发展, 矿井工作面也随之改进和完善, 这样一来, 矿井各生产环节对风量的需求也发生了较大变化, 因此为了确保矿井安全工作的正常开展, 应对风量进行合理调节。

2.4 提升技术队伍的专业素质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行业人员的各项标准也随之提高, 为了提升整体技术队伍的专业化素质, 大部分煤矿均加大了对技术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力度, 以促进技术人员专业知识及综合技能的有效提高。

3 结语

总而言之, 为了确保低瓦斯矿井通风安全管理工作的切实、有效, 进而防止或避免发生通风事故, 矿井应通过对现阶段通风安全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分析, 进一步采取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和对策, 以实现矿井生产的科学性及安全性, 从而促进煤矿企业的长远、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郑应龙.关于低瓦斯矿井通风安全管理的几点思考[J].能源与环境, 2010 (6) :119-120.

关于检察管理的几点思考 篇3

[关键词]检察权;检察;管理

检察机关是行使检察权的法律监督机关,检察工作具有较强的司法属性,同时也具有浓厚的行政色彩。“检察”所体现的更多的是司法属性,而“管理”所体现的更多的是行政特征。如何使二者有机结合,使检察管理发挥其最大效能,是新形势下检察事业发展所面临的最基本的问题。笔者结合检察工作实际,浅谈一下关于检察管理的几点思考。

一、现行检察权内外部运行模式

(一)现行检察权的外部运行模式

1.上级检察院领导下级检察院。我国宪法和检察院组织法明确规定,在上下级检察机关之间,我国实行的是上级检察机关领导下级检察机关,最高人民检察院领导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的工作体制。

2.同级党委领导同级人民检察院。我国宪法在序言中规定:“中国各族人民将继续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检察机关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必须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行使检察权力,使党的方针、政策、路线在检察业务中得到充分体现。

3.检察机关由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并对它负责。有的法学理论也将之称为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主要依据的是《宪法》第133条:“……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对产生它的国家权力机关和上级人民检察院负责。”认为这种“负责制”是对检察院双重领导原则的确定。但更多的法学理论和实践者否定了这一观点,认为检察机关与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关系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并逐渐成为共识。

以上可以看出,现行检察权的外部运行模式实际上是双重领导模式。上级检察院更多体现的是对检察业务工作的领导,而党委更多体现的是对行政管理的领导,而人大则是对包涵业务与行政管理等内容全方位的监督。

(二)现行检察权的内部运行模式

1.检察长负责制。《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第6条规定:检察长统一领导检察院的工作。《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第3条规定:“各级人民检察院设检察长一人,副检察长和检察员若干人。检察长统一领导检察院的工作。”

2.检察委员会民主决策制。《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第3条规定:“各级人民检察院设立检察委员会。检察委员会实行民主集中制,在检察长的主持下,讨论决定重大案件和其他重大问题。如果检察长在重大问题上不同意多数人的决定,可以报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

3.党组领导制。《党章》第46条规定:“在中央和地方国家机关、人民团体、经济组织、文化组织和其他非党组织的领导机关中,可以成立党组。党组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党组的任务,主要是负责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讨论和决定本单位的重大问题;做好干部管理工作;团结非党干部和群众,完成党和国家交给的任务;指导机关和直属单位党组织的工作。”第47条规定:“党组的成员,由批准成立党组的党组织决定;党组设书记,必要时还可以设副书记。党组必须服从批准它成立的党组织领导。”

以上可以看出,检察权的内部运行模式是三重领导模式。党组更多的体现在行政管理内容上,检察委员会更多的体现在检察业务等重大问题的决策上,而检察长则是全方位的承担起领导的责任。

二、检察权运行模式决定检察管理制度建设的现实性分析

(一)检察权的外部运行模式更多体现的是浓厚的行政色彩

从检察权的外部运行模式来看,同级党委和上级检察院的领导,以及人大对检察业务与行政管理全方位的监督,在实践中,检察权的实现更多体现的是行政特征,表现出来的是浓厚的行政色彩。

党委对检察工作的领导主要包括政治、思想和组织上三方面的领导,它通过组织领导、组织建设、工作监督、 支持保证等方式来实现党的方针政策的贯彻实施。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检察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党对检察工作的领导是实施党的领导权的重要内容,检察机关独立行使检察权与坚持党的领导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二者并不矛盾。

人大对检察工作的监督主要表现为:一是检察机关的设置由人大决定,受人大监督;二是检察人员由人大任免,受人大监督;三是检察机关的工作,受人大监督;四是检察长提交的重要事项由人大决定,受人大监督;五是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司法解釋权,受全国人大常委会监督。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法律解释工作的决议》规定,最高人民检察院作出的司法解释必须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接受人大常委会监督。

上级检察院安排部署检察工作,单纯的检察业务工作,具有纯粹的司法属性,也主要是通过行政命令的方式来落实。

检察权高度行政化,一定程度上掩盖了检察工作的司法属性。

(二)检察权的内部运行模式更多体现的是较强的司法属性

从表面上看,在检察机关内部,实行的不是单一的检察长负责制,而是检察长负责制和检察委员会集体领导相结合的检察院负责制,检察长和检察委员会都是检察机关的领导机构。在检察长的主持下,检察委员会讨论决定重大案件和其他重大问题。为维护首长负责制的权威,又赋予检察长将问题提交本级权力机关决定的权力。如果检察长在重大问题上不同意多数人的决定,可以报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单纯从检察业务来讲,检察委员会制度最显著的特征,就是民主集中制,它对“一长制”形成了限制。

但在具体的实践中,党组在检察事业的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很多涉及检察业务的重大问题,包括执法责任的追究、主诉检察官考评机制的确定与执行以及检察事业发展的长远规划等,都是由检察长任党组书记带领的党组一班人所决定的。既包含有纯粹司法属性的检察业务内容,也包含着行政管理内容。

(三)检察权内外部运行模式决定了检察管理的内容与形式

检察权内外部运行模式,决定了检察机关司法与行政并行的角色定位。检察权运行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行政色彩与司法属性并存的特征,决定了检察管理的基本内涵。检察管理不仅要完全适应纯粹的司法属性,也要完全适应较强的行政特征,并使二者有机结合,相辅相成。笔者在这里想要说明的是,通过上述检察权运行模式的分析,可以看出,在现行体制下,检察管理不可避免地呈现出行政色彩与司法属性的双重特征。既然不可避免,无法回避,那么,在倡导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强化党的领导的新形势下,如何更加科学的体现独立行使检察权,构建科学、有效的检察管理机制,是当前检察工作中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

三、关于检察管理的制度性思考

现行检察机关的管理,主要采用的是公务员式的管理模式。对检察官的考核主要以“德、能、勤、绩、廉”为基本内容,以量化考核为基本特征。从执法质量、责任要求,到检察官的考核标准,内容比较全面,范围比较广泛,在实践中也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随着检察事业的飞速发展,尤其以二级机要通道开通为标志,信息化特征日益凸显。从目前的形势看,还没有一套完全成熟的检察管理办法应用于检察管理。检察机关特殊的司法属性,要求必须有一套真正适应检察机关的管理方法,既符合党委与上级检察机关的双重领导模式,也完全适应党组、检察长和检察委员会的三重内部领导模式,这就必然要求有一套现代化的管理制度与之相适应,以更加合理的、现代化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方法、手段,使各种资源达到最优的结合。这种结合包括空间上的联系、协调与选择,内容和要求上的广泛、具体与准确。

从制度建设方面考虑,笔者以为,应更新观念,开阔思路,大胆借鉴世界上最先进的科学管理经验和制度,有机吸收,融会贯通,为我所用。

(一)构建检察管理制度性建设机制,要强调科学,追求规范,注重效率

管理是生产力形成的要素,管理就是决策。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的美国人弗雷德里克·泰罗,提出了“科学管理”这一理论,他提出了管理控制原理。在检察管理的制度性建设中,完全可以借鉴其理论精髓。新形势下的检察管理,就是要借鉴科学管理的方法,保证工作质量,谋求最高的工作效率。科学管理的内涵,首要的是要求所有检察干警,包括管理干部和普通干警在思想上和精神上来个彻底变革,要适应形势发展的需求。科学管理强调高层管理者,即党组和检察长,把例行的一般日常事务放权给下级管理者去处理,自己保留对重要事项的决定权和监督权。

在追求规范和注重效率方面,我们可以充分借鉴ISO9001:2000质量标准体系。ISO成立于1947年2月23日,负责除电工、电子领域之外的所有其他领域的标准化活动,是国际上公认的质量管理标准。全世界有155个国家成为ISO9000成员国。它包含八大质量原则,具体包括以顾客为关注焦点、领导作用、全员参与、过程方法、管理的系统方法、持续改进、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和互利的供方关系等。

运用该体系进行检察管理,在检察系统中有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湖南省株洲市石峰区检察院2005年3月起试行ISO9001:2000质量标准体系,并于2006年1月顺利通过中国质量认证中心(CQC)湖南评审中心现场审核。通过建立满足标准要求的质量管理体系,实现了由人情管理向制度管理、结果管理向过程控制、无序管理向流程管理的转变,推动了与检察工作相关的其他工作健康有序发展,达到了抓执法质量促检察工作全面发展的目的。

(二)构建检察管理制度性建设机制,要对“正式组织成员”与“非正式组织成员”一视同仁

在这里,笔者将“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理论进行一下延伸与扩展。社团类“非正式组织”在实际工作中的重要性显而易见,不再赘述。笔者将事业类、合同制工人、临时工等称为“非正式组织成员”。在检察机关中,除了拥有大量检察官系列和书记员系列的“正式组织成员”外,同样,还拥有一定比例的事业编制人员、合同制工人、临时工和物业、保安公司等单位的雇佣人员等“非正式组织成员”。现实中,检察管理注重的是“正式组织成员”,对权利义务、任务目标明确的较为详尽,对“正式组织”的意见和建议也很容易接受,而对“非正式组织成员”,往往忽视它的存在,对这部分人员的感受考虑的不是很充分,在管理中,不是过于强硬,就是过于随意。但所有人又都不否认,“非正式组织成员”对整个队伍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力。而且,一旦这些成员成为“组织”,它的影响力更是非同一般。

美国的心理学家马斯洛,将需求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的欲望、安全的欲望、社交的欲望、自尊的欲望和实现自我的欲望。行为科学理论也提出,把工作和人统一起来,使之相互联系,进而从人的行为、单位行为方面把握住整个管理。

基于分类管理的考虑,未来的“组织”分工会更加复杂。因此对“非正式组织成员”高度重视,并与“正式组织成员”相互结合、相互补充,使其个体自我价值能够得到实现和认定,才能保证检察管理目标的实现。构建检察管理制度性建设机制,应充分考虑到这一点。要对“非正式组织成员”高度重视,将工作任务转化为目标,激发其潜能和热情,要让每名在检察机关工作的人员都参与到检察管理中,人人都成为检察制度的制定者、执行者和检查者,让各项管理制度都成为提升个人履职能力的催化剂。

(三)构建检察管理制度性建设机制,要以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为基础

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是现代科学的综合性的基础理论,也为检察管理现代化提供了理论依据。当前构建执法责任、执法管理和执法监督三大体系建设,规范办案流程管理和案件质量管理,可以有效借鉴此理论。检察管理机制,实际上就是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的有机结合,一套完善的检察管理机制,首先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也是一个信息系统。一个现代化的管理系统必须具有功能良好的管理信息系统,能够对单位内部和外部的各种信息进行完整的搜集、及时的加工、迅速的传递、有效的使用,以保证信息流的畅通。而控制是管理的基本职能,信息是控制的基础条件,一切信息传递都是为了控制。系统、信息和控制贯穿于检察管理的全过程。学会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論,并将其有机融入执法责任、执法管理、执法监督三大体系建设之中,对进一步规范办案流程管理和案件质量管理,实现科学的检察管理目标,必将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

四、关于检察管理的实践性思考

基于检察管理目标的实现,根据检察权的运行模式和检察管理的现状,笔者结合具体工作实际,从实践角度谈几点粗浅看法。

(一)分类管理,定岗定责,定责选人

分类管理理念的提出,是基于检察司法属性和行政管理特征的考虑。加之衡量执法责任、执法监督和执法管理三大体系内容。定岗定责,定责选人,克服人浮于事、不能胜任等弊端。实践中,分类管理的难点在于,检察人员的管理归属于《公务员法》,限定于“比照公务员”进行管理。同时,还有行政式“处级”、“副处级”、“科级”等晋级评定,还有一级检察官、二级检察官等级评定,加之行政式内部机构职务的确定,如处长、科长等。多重方式的管理,造成了分类的困难。基于以上现实,可以考虑完善内设机构设置基础之上,进行分类管理,实行检察官序列、书记员序列,后勤人员序列等。队伍、业务、信息化三位一体,业务与行政简要划分,因为检察权内外部运行模式决定了业务与行政无法割舍开来,简要划分,是为了让执法责任、执法监督、执法管理便于操作。

根据工作性质,确定岗位。现今推行的职位准入制度,其一好处就是把岗位职责进行了明确。岗位确定,职责明确了,再根据工作量、难易度进行选人。现实中,上级院与下级院,甚至平级院与院之间工作量都不尽相同。部门设定全国统一,上级院每个岗位都设定一个人专人负责,而到下级院,一个人可能负责三四项工作,俗话称之为:上有千条线,下有一根针。这在综合部门如办公室、政治处体现非常明显。定岗定责的最大好处在于,选择能够胜任的人选来担当,不能胜任的人选无法进入这个岗位上来。岗位重要性、工作辛苦度,年底评优选秀也能够通过定岗定责体现出来。

(二)坚持政治思想工作是生命线的原则

关于精确管理的几点思考 篇4

(2005-02-25 08:40:13)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研究院院长 肖金学

精确管理的内涵和特点

精确管理,顾名思义,“精”就是工作要

精细、做深、做透、做到位、做出高水平,“确”就是工作要明确、指令准确、具体、可操作、可控制和可衡量,总体就是坚持科学管理的基本思想、基本思维和基本思路,把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和效益作为基本目标,在企业管理过程中运用信息技术、数理方法和计算机技术,把企业的管理手段信息化,贯穿于企业的计划、组织、控制、协调和激励等各种管理职能中,建立科学、动态的工作规则、管理机制和考核评价系统,对企业管理对象进行定量分析和量化管理,真正使企业管理者做到心中有数。而一般所说的“精确管理模式”,是指将企业运营中的各种情况尽可能地进行量化,并且及时准确地采集、储存,进行多方面的统计和分析,以便对企业运营中的关键点进行有效调节。由于企业是许多人组成的,人们的行为和文化背景决定人们对待事情的判断和看法,所以,企业实行精确管理必须结合文化因素。中国电信企业实行的精确管理,就是将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管理技术与中华文化融合起来,形成的一种行之有效、技术化、可操作和具体化的管理模式,并能无限地复制,工作要用数据说话,提高信息的准确率,并贯穿于电信企业市场经营、网络管理、财务及人力资源等综合管理的全过程,使电信企业能依此解决其管理中的问题,实现精确管理。这种管理模式也体现出“管理的核心在于控制、成功取决于细节”的独特思想。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精确管理的核心是信息化

它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从管理理念到方法手段全面创新,呈现出区别于传统管理的崭新特征。精确管理作为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是信息时代的产物,是科学管理发展的高级阶段。它以当代高新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为平台,将当代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最新发展成果充分运用到管理实践中,使管理实效产生了飞跃。

2.精确管理采用数理方法,实现定量的精确化

精确管理将数理方法全方位运用到管理工作中,在注重定性管理的同时更加注重定量控制。用具体、明确的量化标准,取代笼统、模糊的管理要求,改变了经验式的管理模式;将量化标准渗透到管理的各个环节,以量化的数据作为提出问题的依据、分析判断的基础、考察评估的尺度,使无形的管理变成有形的管理;利用量化的数据规范管理者的行为,并对管理过程进行引导、调节、控制,从而便于及时发现问题并规范管理行为。

3.精确管理借助网络技术实现

通过实时的数据采集和网络的信息传递,缩短了决策时间,提高了反应速度。信息的“实时传送”,实现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信息交流“无缝链接”,使管理指挥更加快捷,便于管理者及时掌握各种情况,及时将管理指令下达到管理末端,使管理指挥更加直接。网络既可以传送文字材料,也可以传送声像资料,将各个终端采集到的图文声像资料适时输送到管理者面前,使决策指令更具体、更形象。

4.精确管理包括精细和准确管理

精确管理与精细管理是不同的概念,精确管理是精细管理的量化与改进,量化体现精确。精细管理是过程,主要指过程的严谨、周密和细微,如工作的规范流程、财务的月度预算、策划方案等;精确管理是结果和目标,它主要指结果的完美、有效和最佳,如规范流程的高效性、预算的精确性、方案的效益性。精确管理的精髓可以概括为:控制成本,掌握收入,一切尽在掌控中。

精确管理的基本原则

1.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原则

电信企业实行精确管理,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可求全责备。精确管理对企业信息化和人员素质要求很高,电信企业一定要认识到精确管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要寻找突破点,狠抓企业的基础管理工作,哪方面信息化成熟就先进行精确管理,以点带面,逐步推开。目前电信企业可以以MR工作为起点开展精确管理。

2.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原则

电信企业精确管理的定性分析要求企业管理人员具有“精益求精”的意识和任何工作都要用“数字说话”的思维方式,同时电信企业战略方向不能错,否则再精确管理也是做无用功。电信企业精确管理的定量分析要求管理人员在管理过程中能够量化的一定要用数字表达,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企业管理中的问题。同时也要避免定量分析过细而适得其反、定量分析过精形成教条和僵化模式。企业一定要明白“水至清则无鱼”的道理。

3.协调平衡发展原则

电信企业是一个复杂的运行系统,涉及人、财、物和信息的方方面面,要想将企业的所有工作环节都精确化是不现实的,也是没有必要的。电信业可以借鉴平衡计分卡的思路,正确处理财务、客户、效率、学习之间的关系,做到动态管理与静态管理结合,该精确管理的一定要坚持,如财务上必须坚持全面预算管理,财务指标必须落实到人才能有效执行;客户市场细分工作必须精确化,真正知道电信企业的有价值客户在哪儿。在企业绩效考核指标确定时,能采取精确化指标的就采取,不能采取精确化指标的不要强求,以免起误导作用。不适宜精确管理的要实事求是,如学习型组织的建立,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书本知识容易掌握,但许多经验必须通过实践才能获得,不能靠几个考核指标解决。

4.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原则

电信企业是社会大系统中的子系统,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和管理方法的实施离不开社会大环境。现在国家根据我国具体发展阶段,提出“科学发展观”和“电信强国”的总体思路,电信企业必须坚决贯彻。对于电信企业来说,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坚持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在实行精确管理过程中,要正确处理投入与产出、速度与效益、成本与效率、市场与竞争、发展与环境等关系,要通过科学论证和量化指标确保企业科学发展观的落实。实现电信强国的前提是一定要电信强企,中国电信作为国家主导电信运营商,应该承担起这个历史赋予的使命,在实行精确管理过程中,要强化这方面的量化指标,加快电信企业信息化建设,为电信企业发展提供准确的信息。

5.管理方法和模式与企业效益相结合的原则

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存在,追求企业效益是第一准则,企业的一切管理方法和模式的采取都必须符合这一最基本的要求。电信企业实行精确管理,不能沉浸于“科学的理想中”,不能脱离电信企业的具体情况,由于中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客观上决定电信企业的发展水平、管理水平以及人员素质有很大的差距,电信企业实行精确管理,绝不能全国“齐步走”和“一刀切”,基础管理工作到位的可先走一步,基础条件不好的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实事求是地进行精确管理。

精确管理的具体内容

现在的一种普遍观点是:管理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然而问题恰恰就出在这里,因为“艺术”是不能量化的、难以具体的,是中国千百年文化所传承的“言所不言”的事物,也就是大家通常所理解的以“悟”为主的事物。由于管理者自身“悟性”不一样,对事物的理解和认识也不一样,又没有统一的精确标准,在管理决策时很难达成统一看法,管理的沟通成本很高。

科学管理思想的精髓是严格、精确、自律和试验。这些思想要落实到管理职能的所有方面,包括计划过程和由此产生的制度、程序、政策、战略和目标、组织过程和组织结构、激励和领导。战略管理、流程管理、创新管理等新的课题离不开科学管理思想的落实。尤其是精确概念,对中国企业尤其珍贵,几千年中华传统文化稀缺“数字”和“定量”意识,电信企业要补这方面的课。我们不反对“企业人本化管理”,但是应该认识到“人本化管理”是在科学管理基础上实施的,是在员工和管理者能自觉地贯彻科学思想之后才能行之有效的。没有科学管理作基础,“人本化管理”必将是无本之木。结合电信企业实际,电信企业精确管理可具体细化为如下几个方面:

1.精确的战略管理

战略管理不仅要提出企业发展方向,更重要的是有战略实施的举措和行动方案。按照精确的战略管理思路,现在电信企业必须狠抓落实,结合电信企业的内外部环境,明确具体行动方案,精确到每年具体的思路、举措和行动方案,这样本地网企业干有方向,做有目标,知道自己与世界级电信企业的具体差距在什么地方,经过几年的努力,中国电信一定能够实现宏伟的目标。

2.精确的财务管理

精确的财务管理不仅要准确记录电信企业的资金活动情况,更重要的是进行资金的筹集、运作和增值,核心是“控制每一分钱,掌握每个环节”。加强财务精确管理,以权责发生制核算为基础,以资金管理为主线,加强预算管理和内控制度的执行,进一步控制和优化成本费用。充分发挥各专业部门对成本费用的审核、指导、控制、考核作用。设立预警机制,及时通报各单位成本费用完成情况,严禁超预算开支成本费用。中国电信企业要通过实施全面预算,有效地发挥资金的作用,真正做到收入最大化、成本可控化和利润可规划,一句话,要“心中有数”。实行精确的财务管理有三条措施必须加强:一是全面预算坚持刚性原则,落实到具体环节和每个人;二是加强电信企业的审计工作,将事后审计变成事前审计,将惩罚变成指导与惩罚相结合;三是实行作业成本法,真正掌控电信企业的成本,将“糊涂账”变成“明白账”。

3.精确的人力资源管理

精确的人力资源管理要在招聘、使用、考核、培训和开发方面进行具体化,招聘方面要结合电信企业实际需求,关注企业员工和管理干部的年龄结构、性别比例、文化层次、职业背景以及性格匹配;在使用方面坚持“靠得住、有本事、能干事、干成事”的选人原则,利用五年时间建立一支具有国际化素质的职业经理人队伍;在考核上,要不断完善绩效考核的管理办法,将日常考评和年终的绩效考核工作结合起来;在培训上,将岗位培训和学位培训结合起来,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满足员工职业学习的需要,提升员工的职业技能,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在开发上,完善职业发展的H通道和岗位素质模型,量化岗位任职资格的条件,注重员工的工作倦怠和职业枯竭问题,关心员工工作中的心理健康,释放工作压力,形成相互信任的工作氛围和人际关系。

4.精确的运维管理

推行精确化维护管理,以推进本地网AAA达标为基础,进一步完善全网网络监控、客户支撑、资源管控等管理体系,全面推进电信运行维护管理的精确化、差异化和规范化,充分发挥电信企业网络资源优势。加强网络维护精确管理,充分整合企业内外部的各种资源,真正把资源盘活用好,充分发挥资源整体优势,形成“前”“后”呼应、上下联动的良好氛围。要重视运维品牌管理,巩固电信服务优势。要注重对预见型运维技术专家的培养,合理进行网络资源配置,建立运维的知识管理库,注重对运维工作经验的积累,完善运维工作流程。

5.精确的网络管理

精确的网络管理要从以企业为中心进行网络规划变成以客户为中心进行网络规划,在投资方面,加强投资精确管理。按照市场需求努力做好投资细分,确保支撑重点业务,加强专业投资分析和预算执行分析,适时调控,确保投资方向准确。同时精确筹划网络的发展,发挥企业资源优势,把企业资源优势变成服务优势,认真把握网络发展方向,加强和完善网络建设投资的集中管理,发挥电信资源的综合优势。强调投入产出,注重各业务之间比例的均衡,在资金有限的前提下,保证对重点区域、重点业务和重点客户的投资。在通信设施采购方面,加强供应链管理,打造完整的产业生态链,与上下游企业进行战略合作,降低采购成本和运营成本。

6.精确的市场营销管理

精确的市场营销管理是指按照市场细分的方法进行有效的客户定位,特别强调业务的市场调查工作和消费者心理研究,寻找企业中的大客户、高价值的商业客户和忠诚度高的公众客户,制订有效的市场营销策略,提升客户价值,提高电信企业效益。目前电信企业在开展的MR工作,就是精确市场营销的具体体现。要明确业务定位,宣传业务品牌,建立高效营销渠道,推出合理的业务价格,控制营销费用,实施精确化经营,保持收入持续稳定增长。营销再造是企业发展的内在要求,是精确化管理在市场营销中的具体体现,也是提高营销能力的重要途径。

7.精确的信息管理

精确的信息管理是指通过建立和完善电信企业的OSS、BSS、MSS,统一标准和规则,统一信息来源,剔除不准确数据,提供有用的信息和情报,为电信企业决策层提供有价值的决策依据。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按照“统一规划、信息共享、面向市场、急用先行”的原则,统一企业的客户资源、网络资源。电信企业目前主要要解决财务数据、计费系统和关口局的数据不一致的问题,要加强“信息就是效益”的意识,要建立对企业信息负责的机制。

8.精确的基础管理

精确的基础管理包括原始记录、统计分析、计量工作、定额管理、标准化工作、知识产权管理、信息情报、规章制度和基础教育。电信企业只有做好基础管理工作,才能做到心中有数,决策工作更符合企业实际。在综合管理部门尽快引入“5S”管理,改善工作环境,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工作失误,提升企业形象。

中国电信实行精确管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中国电信像其他企业一样,几乎学遍了各种先进企业的管理之道。然而,多年的学习和实践并没有取得好的效果,与国外电信企业还是有很大的差距。究其原因,主要是管理基础不好。技术可以超越,但管理阶段是不能跨越的。电信企业管理实践证明,单凭哪一种管理理论都很难让企业有什么实质性收获,必须有组合式的、方便每一个员工操作、可复制的管理模式。精确管理属于补课,可以比国外企业花的时间短一些,但必须有这个过程。2004年,中国电信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要实行“精确管理”,是非常必要和及时的。

中国电信虽然取得了历史性进步,但通信的大发展掩盖了企业管理上的问题,企业粗放式管理依然存在,“长官意志”和“个人说了算”的现象还未完全消除,电信企业还存在降低成本的空间和效益增长的潜力。具体看,企业存在以下问题:

1.电信企业计划性不强,或者执行力度大打折扣。电信企业过去制订计划的基本着眼点是企业,而不是市场和客户。企业是有多少钱办多少事,由于企业信息不畅,“拍脑袋”现象时有发生,往往是上半年多上项目多花钱,下半年要上的项目发生资金紧张的情况,企业的“统筹兼顾”很难实现。

2.电信企业的收入、成本和客户信息数据不准确,各个部门都有自己的一套数据,统计到决策层的信息不一样,很难决策,其原因是企业没有统一的收集数据的标准,指标体系不一样。

3.电信企业全面预算缺乏刚性,主要原因是“心中无数”,企业的基础工作不到位,信息严重不对称,管理人员以各种理由质疑预算指标,预算指标的科学性和严肃性受到挑战。

4.电信企业管理人员缺乏职业素质的训练,习惯于定性分析企业,往往理念超前、实施落后,工作停留在“大概”、“可能”、“差不多”、“就这样”的层面,心中无数,根本谈不上“精确管理”,连“精细管理”都没有做到。企业的许多管理人员对“过程决定结果”认识不清,对企业流程各个环节很难做到有效控制和准确量化。

5.电信企业的信息化基础工作还没有做好,计算机技术、数据仓库技术还没有完全普及,信息技术知识亟待普及,连最基本的“数据准确”概念都没有完全建立。

6.电信企业市场细分概念只停留在表面或口头上,客户资源不能准确细化,电信企业很难掌握高价值的客户的消费偏好和消费行为,客户的离网原因不清楚,更谈不上如何有效提高客户忠诚度。

精确管理是实现低成本、高效率、低损耗、高收益的保证。实施精确管理,不仅可以减少成本支出、保留客户、减少决策错误、提升服务水平,而且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企业的生产力水平、增加市场占有份额、改进产品结构和质量、改变公司文化,对于企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现代企业在管理实践中,对于精确管理有很多的应用案例。如美国贝尔实验室的休哈特博士创制的“质量控制图”、海尔公司提出的“市场链”管理以及经杰克·韦尔奇介绍而扬名企业界的“6б管理法”等,其实质都是基于“精益求精”精神之上的精确管理。其中,6б管理法是最为突出和有效的一种管理方法,在实践中应用非常广泛。比如美国通用电气公司与摩托罗拉公司推行6б管理法所取得的巨大成功、沃尔玛的经营之道等,都从不同侧面反映了精确管理的现实意义。

电信企业现在处于全球化的信息时代,电信企业之间的差距更重要地体现在细节和执行上。管理过程是一个复杂系统,自始至终有两股巨大的流向:人力、物力、财力形成的“物流”;大量数据、资料、指标、报表等形成的“信息流”。“物流”作为管理活动的主体,其畅通与否决定着管理质量的高低。而“信息流”的畅通则是“物流”畅通的前提条件。提高管理的效率与质量,必须围绕信息收集、处理、传递和反馈开展管理工作,着力建立适合信息时代的管理结构和运行方式,实现管理的标准化、数字化、可视化、实时化,用科技手段推动管理工作由粗放走向精确,由模糊走向清晰。竞争莫过于精确,成功更在于精确和细节。

我国通信业正迅速进入“充分竞争”条件下的市场环境,电信企业要保持竞争优势,必须从规模型发展向规模效益型转变,确保在每一环节、每一环节的每项活动及每项活动的组成元素上决策准确,产出高效。精确管理涉及电信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从市场营销、网络发展和维护,到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中国电信近年来取得的成绩实际上已包含了精确管理的结果,如“九七工程”及BPR、MSS、MR等管理措施,就是精确化管理的具体体现。实践证明,企业的精确管理不是一种理论的管理思想,而是一种具体的、可操作的管理模式。这些实践也为企业实行“精确管理”提供了很好的经验,中国电信实施“精确管理”不仅是有必要的,更是可行的。

实施精确管理应注意的问题

电信企业实施精确管理,必须掌握其特点和工作流程。一般来讲,精确管理具有循序渐进性。电信企业要学会如何找出企业发展的优势和劣势,并在此基础上了解差异,创新目标,确定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方向。要寻找企业优势和劣势,不妨使用“标杆对比法”,确定对比的标杆电信企业,通过诸如网络一流等主要发展指标、网络优化等主要工作项目及EBITDA等关键绩效指标的相关性比较,全面分析企业的优势和劣势,分析各项工作的成绩和不足,分析各个部门的作用和责任,使各项决策更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在此基础上,通过系统校准方法,以闭环的概念探讨企业资源、组织、计划以及达到战略目标的必要手段,探讨对关键客户、最终产品和利润的影响,从而了解差异、细分客户、创新目标,不断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保持服务与业务优势,使服务与业务始终处于市场领先地位。

电信企业在实施精确化管理过程中具体要把握三个问题:

1.更新观念,强化意识。

精确管理作为一个新生事物,被人们完全接受和认同有一个过程。因此,加强对精确管理思想的宣传,认清精确管理的巨大理论和实践价值,是一个艰巨任务。当前,首先要准确把握精确管理内涵,深刻认识精确管理就是高效运用信息技术,实现管理效益的最大化这一本质特征,据此确立正确的工作目标、工作思路、工作方法,最重要的是根据精确管理要求确定工作的新标准。实施精确管理要把发展通信生产力作为终极目标,围绕实现管理决策信息化、任务目标明细化、管理手段多样化、信息管理标准化、资源配置合理化的具体目标,制订明确具体、有很强操作性的新的工作标准,使精确管理的实施有所遵循,确保精确管理落到实处。

2.以人为本,提高素质。

实施精确管理的当务之急是提高管理者的素质,特别是提高科技素质。实施精确管理依赖大批精通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人才,必须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干部培训,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基层电信企业的科技素质有一个飞跃。同时,精确管理的手段和方式在提升管理效能的同时,也会带来新的问题,管理者必须养成严谨细致、雷厉风行、精益求精、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解决精确管理“如何自觉”、“如何贴近”、“如何深入”的问题。此外,精确管理是创新的产物,要求管理者具备很强的创新素质,能够敏锐地把握当今世界电信管理科学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及时学习借鉴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理论。还要能够运用当代高新技术的最新成果,不断创新管理模式和方法,解决精确管理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同时电信企业要优化投入、更新手段。管理设施和手段的现代化是实施精确管理的重要物质条件。

3.与时俱进,创新模式。

精确管理在选择管理模式方面要努力实现“四个结合”:一是“人管”与“机管”相结合。“机管”可以代替“人管”中常规的、定式的、数字的管理,但“机管”并不是万能的,防止陷入“技术壁垒”和驶入“信息孤岛”。要采取“人管”与“机管”并举并重的管理模式,充分发挥“人管”与“机管”各自的优势,最大程度地实现精确管理的效益。二是动态管理与静态管理相结合。只有实现对动态与静态的全面管控,才能对管理对象实现全方位、全时空的管理。实施精确管理,要重视研究和把握管理客体的发展变化,努力使管理标准、方式、手段适应管理对象的发展变化,通过静态管理与动态管理的相结合,最大程度地增加管理的成效。三是定量与定性相结合。量化机制的运用,弥补了以往长期使用的定性方式不精确的缺陷,极大地提高了管理的精确性和科学性,但也应看到,管理中的许多问题也不是都能用简单的数量关系来表现的,要注意克服重定量、轻定性的问题,坚持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准确把握管理对象的本质。四是“硬管理”与“软管理”相结合。人既是管理活动的主体,同时又是管理客体诸要素中最活跃、最积极、最具有能动性和影响力的要素。要提高精确管理的整体效能,必须在抓好以贯彻落实电信各项规章制度为主要内容的“硬管理”的同时,抓好以素质教育为主要内容的“软管理”,充分激发和调动作为管理客体的人的主动性、能动性、创造性,推动精确管理获得最大效益。

(人民邮电报)

以客户为导向推进电信企业精细化管理

(2005-02-25 15:15:51)

企业从重视管理迈向精细化管理,是当前电信企业管理理念和实践最显著的变化。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

三个基础电信企业,围绕精细化管理思路,陆续在流程操作、组织管理、文化建设等多层面展开了一系列改革措施。精细化管理模式深入到电信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为电信企业管理确定了基本的原则和格调。

中国电信集团总经理王晓初强调精细化管理时就指出,精细化管理的范围不仅包括全面预算管理KPI指标,也不仅指成本管理,还延伸到市场逐步精确。客户群的细分,不同客户群所使用的不同产品,每一客户群的销售费用都要尽量精确化管理。可见,围绕电信用户,以客户为中心,也是推进精细化管理的着力点。

以客户为导向是推进电信企业精细化管理的必然要求

电信企业运营管理的精确化,必须把顾客置于中心位置,站在顾客的角度审视公司的各项管理流程和运营流程。首先,精细化管理模式不会一成不变,它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同样,作为实现精细化管理重要实现手段的量化管理,也处于不断变化发展中,这给衡量精细管理的成效带来了一定难度,但在各种不确定性变化的背后,电信客户数量变化以及对电信服务的满意度则始终是衡量精细化管理的关键性指标。客户对电信企业来说是第一位的,建立基于客户为中心的核心竞争力,已经是各大电信企业普遍的共识。电信企业的各项管理活动,都是为有效的挖掘出目标客户群的需求,开发出客户的潜在需求,建立健全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市场机制。在企业精细化管理过程中,量化管理不可避免地与市场挂钩,与客户需求形成联动,从而提高企业管理对市场的快速响应和应变能力。

其次,企业对内精细化管理,对外以客户为导向,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企业为了适应市场变化,提高企业经营效益的基本原则。电信市场逐步放开,电信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电信技术日新月异,对电信企业的业务经营、运作模式已经产生巨大冲击。在这种背景下,电信企业变革管理思维,因势而动,是市场环境变化使然,同时也是电信企业建立现代制度的必经之路。作为现代电信企业管理制度的组成部分,精细化管理模式最终目标是使企业能准确及时响应市场需求变化,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经营效益,而在这一点上,与电信企业推崇的“用户至上”、“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不谋而合。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企业管理机制,实际上就是建立以市场为中心的管理应变模式,因此在企业长远发展上,精细化管理与以客户为导向存在一致性,而且客户作为市场中最活跃的因素和主体,更能清晰和准确反映企业精细化管理的成效。

再次,精细化管理模式虽然在电信企业中被广泛重视,但它应用的时间跨度并不长,相比于其他管理理念,精细化管理思路在电信企业中还属于比较新颖的管理思想。因此,如何将这种新的管理思想充分贯彻到电信企业管理各环节,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过程。从目前中国电信正在进行的BPR流程重组,以及制定的各岗位的KPI量化指标不难发现,精细化管理理念过渡到管理实践,各项制度改革都是紧紧围绕客户和市场而展开。由此可见,以客户为导向,是精细管理从理念层面走进实践操作层面的必需手段。

实现精细化管理以客户为导向,可实现“客企共赢”

实现精细化管理,要求以客户为导向,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观念,在实际管理操作中也要有章可循,并避免走入一些误区。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王育民教授曾指出,在电信企业精细化管理中,其一忌把精确管理变成繁琐管理、复杂管理;其二忌不计成本地推行精确化管理;其三忌对所有运营细节进行全面而严格的控制。其四忌忽视管理模块和运营模块的匹配性和系统性。实际上,四点归结起来,主体上有一个共同原则,即精细化管理既要给客户带来价值,也要给企业带来效益。

为客户创造价值,是精细化管理的首要目标,但企业终究以赢利为目的,精细化管理也必须能为企业带来经营效益,实际上,为客户创造价值最终也是为了提高企业经营效益。在这一原则和前提下,企业精细化管理因此既不能为一味追求内部精细管理而不计成本,也不能隔绝精细管理与客户导向之间联系,使精细管理流于形式。

实现以客户为导向,企业不仅要提高把握客户需求的能力,也要在文化建设上下功夫

现阶段,电信市场竞争已经日趋激烈,而激烈的市场竞争,归根到底是对企业外部资源的争夺和内部资源实力的较量。在企业内部,它将成本管理和投资管理贯穿于公司整体运作中,而在外部市场中,为争夺企业外部资源中的关键要素——电信客户,企业精细化管理措施中的各种量化考核指标,无不与电信用户的消费和满意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为加强以客户为导向的企业精细管理,关键看企业如何提高把握客户需求的能力。在电信企业推出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中,首要面临解决的问题就是要进行客户再定位和服务再定位,使企业意识和行动向着客户关系管理的理念和模式发展。而在电信企业运行的各个环节中,为树立客户中心意识,市场营销部门受到的影响首当其冲。根据营销部门的运作状况,企业及时反馈营销部门的信息,进行科学市场细分,改变过去从产品标准的市场细分方法,将是电信营销需要解决的第一问题。另外,按照市场用户多样化需求,提高个性多样的电信产品和精细化服务,也是一线营销部门必须负担起来的重要职责。

企业管理意识需要以制度为载体才能贯彻,目前电信企业在制度变革上作出的一系列努力,为建立客户为中心的市场运作机制打下了一定基础,不过要将这种经营服务观念推向新的发展境界,还需要在企业文化上做文章。唯有电信员工上下都能在观念上真正确立客户意识、服务意识,电信企业应对市场变化才能快速响应,游刃有余。

总之,着眼于培养企业核心竞争力,精细化管理需要与市场外部相衔接,通过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电信企业的精细化管理才能真正在企业管理活动中落实。

关于班级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篇5

班主任工作在很多人的眼里是一项琐碎的工作,是一项机械而又重复的工作,是一项仅仅为了班主任补助的工作。因此,很多老师总觉得班主任工作单调乏味,难于取得突破性进展,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任之由之。其实不然,任何一项工作的开展都应该讲究策略,以下是本人关于班级工作一点思考:

一、以尊重加快适应,以沟通促进和谐

作为班主任,我们常常会接手新的班级。在新接手一个班时,很多班主任往往会想出各种办法对班级进行整顿,如:制定各种严厉的班规,以此控制学生,试图显示自己的威严,树立自己的威信。不可否认,其出发点是好的,但是针对高年级的学生来说,未必收到良好的效果。这时期学生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尚属于不稳定期,尽管具有可塑性,但叛逆心理已开始形成,加上还有对以前班主任管理办法的习惯和认同,如果处理得不好,势必会造成师生关系紧张,一些个性张扬的学生会与新班主任树敌,直接影响到班级管理的效果。

接手新班级,班主任应“蹲下来”学会适应学生,而不是单方面强迫学生适应自己。所以,在刚接手新班级时,我一般会延续上任班主任的一些管理方法,沿用以前的班干部,尊重学生的已养成的学习和行为习惯,然后再慢慢渗透自己的管理和教育方法,使孩子有一个过渡期去适应新的班级管理方式。记得我在接手一个新班级时,开学第一天,当我走进教室那一刻,看到的那一幕是我始料不及的:整个教室“热闹非凡”,在教室里追赶打闹的,在走廊外面闲逛的„„他们全然不把我这位新班主任放在眼里,看到这样的场面,我有点不敢相信,这和我之前所想象的反差太大了。我一时变得有些措手不及,直觉告诉我:这是一帮不好对付的家伙。这时,我很想发脾气,但最终还是忍住了,我能理解学生开学前的散漫表现,或许这不是他们的本质,或许他们只是没来得及把心收回到课堂上„„我静静的看着他们“表演”,过了一会,他们似乎意识到了我的存在,才慢慢地静下来。此前,我从原班主任和科任老师那里了解到这个班级学生的一些情况:个性及其张扬,学习氛围不浓,集体观念淡薄、自控能力差等。怎么办?如何扭转这种局面?是立刻整顿、扭转局面,还是让顺其自然、逐渐过渡?经过思考,我还是决定让其慢慢适应。在我看来,接受任何一个新事物,总有慢慢适应的过程。对于一个新班级,与其努力让全体学生顺应我,倒不如尊重他们,让我来慢慢接受吧。于是,我用了将近两个月的时间基本摸清了学生的情况。通过与家长对话,了解一些特别学生的家庭教育背景;平时一有闲暇,我就去和学生们“混”在一起,与他们一起玩游戏,一起聊天,加深对他们的了解;并在学生中收集一些建议和意见。这期间,我开始向学生提出一些我的新规定,期中过后,经过一段时间磨合,针对学生的思想、行为方面存在的问题,我制定出了新的班级管理规则,从学习、纪律、安全、卫生、文明礼仪等方面对学

1生进行了规定。由于事先已经对学生进行了新班规的宣传,所以规定一出,已得到学生的默认并能顺利执行。

其实,尊重和理解是加快师生相互适应的基石,而沟通则是架起师生和谐共处的心灵之桥。所以,面对新班级,我们班主任应该在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上让其合理过渡。

二、培养班干,目标明确

经常会听到一些班主任同行们抱怨:班干部管理不得力,班干部形同虚设呀,还是你们班级的班干部等,诸如此类的现象常有之。其实我们不妨反思一下: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样的结果?我想,问题主要在于班干部的培养这个节骨眼上。曾经有个当选为副班长的学生问我:副班长是干什么的?是呀,连班干部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又如何谈班级管理呢?利用好班干部,充分发挥其作用,既能培养学生的能力,又有助于班级的管理。但是,如果班干部培养的目标不明确,会导致责任不清,执行无力,其负面影响会更大。所以,班主任应重视班干部的培养。那么,怎样培养班干部?应培养什么样的班干部?这就成了班主任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我认为:应该培养能力型、自信型和信任型的班干部。

(一)以指导提高班干部管理能力

指导班干部工作是班级管理中的重要一环。信任班干部并不等于完全放手,班干部毕竟只是班级管理中的执行者,并非完全的决策者。如何有效的提高班干部管理的能力,增强执行的力度,确保管理的效果?这需要班主任对班干部进行管理工作的方法指导。指导可以是预见性指导,也可以是即时性指导。预见性指导则需要考虑到班级的特点以及在管理中可能会出现的情况或暴露出的问题,教给班干部预防的措施和处理的方法;即时性指导则是针对某种现象或某个问题指导班干部解决的方法。如:平常发现班级管理中不到位的地方,班主任应提醒相关的班干部,并教给他一些方法,这样能提高管理的效益。

(二)以鼓励增强班干部的自信

班干部是为班集体服务的,他们的工作也是辛苦的。应该让班干部体会到“苦中有乐”,以苦为荣,以服务为荣。在课余时间,我经常和班干部一起聊天,从班级管理聊到学习生活,消除了他们工作上的疲劳。用好每周的班队课,及时小结反馈上周班级常规检查的情况,在全体学生面前,对班干部工作给予肯定和鼓励。这样能为他们在学生中树立起威信,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其目的是更有利于他们开展工作。期末结束时,通过学生评选,对表现优秀的班干部,给予表彰奖励,以此来激励他们工作的热情。

(三)以信任激发班干的积极性

作为班主任,在班级日常管理中,很多时候是无法亲历亲为的。怎么办?这就靠班干部了。用好班干部,班主任工作就如鱼得水;用不好班干部,班干部形

同虚设或起负面影响,则会加重班主任工作的负担。在这一点上,我绝对坚持。就拿我去年新接的班级来说吧。刚开始,我自认为学生都会以当班干部为荣,试图通过竞选演说的方式选举产生,这样选出来的班干部更容易开展工作,没想到我失败了。一些具有组织管理能力的学生都纷纷表示不想当班干部,这是我意想不到的,或许这是高年级学生中存在的普遍现象。了解其原因,他们有的是担心这样会影响学习,有的是觉得班干部工作责任重,弄不好会得到老师批评,又会得罪同学……为了能够用上一个好的班干部,我经过细心观察,并耐心做学生的思想工作,鼓励他为班集体做贡献。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我很信任我的班干部,放手让他们管理班级,让他们为班级管理出谋献策。我把班级常规管理的内容分项落实到他们身上,制定出各种管理检查登记的表格,赋予他们实质性的工作内容。这样,他们就不会感到迷茫,不会出现管理中责任不清的现象。

班干部的职责是贯彻班主任意图,协助班主任实施班级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管理的成败。所以,班干部的工作方法、工作热情、成绩,班主任应时刻加以指导和肯定。因此,班主任工作应不但要重视班干部的选用和培养,更应关注班干部工作的方法和情绪。

三、管理目标要循序渐进

在我看来,要管理好一个班级,不能光在口头上对学生进行各种忠告和教育引导,而是应将对学生的各种要求和要达到的目标书面化,使它成为班级管理实施的依据。因为学生的能力有限,目标制定不宜过高,否则会使学生望而生畏;由于学生的意志力缺乏持久性,所以目标实现的周期也不宜过长,这样会令学生感厌倦。因此,班级管理的目标应体现循序渐进的原则。

班级管理的制度和规定中考虑要周全,要求要明确。此外,应根据学生实际存在的一些问题,给学生制定出短期目标,并积极采取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比如:班级卫生方面不够好,就利用一两周的时间开展“关注卫生”的专项整顿,每天走进教室,检查走廊、室内的卫生、看看是否有乱丢、乱涂、乱画等现象,这样的工作反复多次后,学生的卫生意识也就慢慢增强。分阶段进行专项整顿,其好处就在于化整为零,各个击破,这样容易看到效果和成绩,总比“胡子眉毛一把抓”的效果要好得多。

四、管理措施要富有人文关怀

法律法规是严肃的,惩罚是无情的,但是我认为班级规章制度应体现其人文性。我想:想尽办法惩罚学生的各种违规行为,倒不如创造条件鼓励学生自觉遵守各种规章制度。所以,我班的制度严中有松,重在鼓励,健全激励机制。这样富有人文关怀的措施大大激发了学生遵守班规的主动性,也促进了良好班风的形成。

上进之心,人皆有之,只是有明显和不明显之分而已。孔子曰: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教师应该正视学生的过错,允许学生有过错,更要给予学生改过的机会,这样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因此,管理的措施应偏重于激励,应体现人文性关怀。

五、发挥班队会的功能,建立正确的舆论导向

任何一个集体乃至社会,如果缺乏正确的舆论导向,那将会是一个不健康的集体和社会。班级也不例外,营造弄良好的舆论氛围,建立正确的舆论导向,将会使班级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那么,如何建立正确的舆论导向呢?班队会就是一个很好的载体。对学生中出现的好人好事,哪怕是一件小事,也不应该视而不见。在班队会上,让学生针对这样的好人好事以及所涉及到的价值取向进行表扬和引导,使学生的潜意识内形成一种正确导向。而针对一些不良的行为现象和风气,哪怕是一种苗头,也应该让学生进行批评和议论,在集体内造成一种声势,使学生对是非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

利用班会,针对班级的实际情况,设计会议的主题,提供可舆论的话题,充分发挥班队会的舆论功能,做到好事有人说,坏事有人讲,逐渐营造班级监督舆论氛围,建立正确的舆论导向,能及时有效地遏制住一些不良的行为和风气,大胆弘扬优良的班风,使班级体得到健康的发展。

关于精细化管理的几点思考 篇6

技术室

王蒙

论文摘要:本文从精细化管理的概念入手,阐述了精细化管理对当前单位持续进步的重要意义,提出了精细化管理生存的基本土壤是单位由上而下的文化、组织、制度保障,强调了精细化管理“以人为本”的本质,并着眼于“以人为本”这一根本要素探讨了如何实施更好实施精细化管理,及实施精细化管理所需要克服的困难。

关键词:精细化管理 人本

正文:

我们一般在家里煮鸡蛋,无非找一口锅,放上水和鸡蛋,打开火,煮上几分钟,等自己觉得差不多了,关火取鸡蛋,放凉水里冰一下,就完成了。那么,如果采用精细化的方式,将怎样煮鸡蛋呢?

在日本的超市里,鸡蛋售出时都会附赠一份说明书,介绍的是怎样煮鸡蛋的步骤: 1.采用长宽高各4厘米的特制容器; 2.加水50毫升左右; 3.1分钟左右水开; 4.再过3分钟关火; 5.利用余热煮3分钟; 6.凉水浸泡3分钟。据说,这样煮出来的鸡蛋,不但生熟适度,并且能节约4/5的水和2/3的热能。

两种煮鸡蛋给人以截然不同的感觉,其迥异之处就是当前我们所熟知的一个词――精细化管理。

精细化管理是20世纪50年代发源于日本的一种企业管理理念,它是社会分工的精细化,是建立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所占的资源和降低管理成本为主要目标的管理方式。精细化则是一种意识、一种观念、一种认真的态度、一种精益求精的文化。

一、如何实施精细化管理及实施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意义

1、实行精细化管理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人是工作中唯一具有能动性和创造性的主题因素,以人为本的管理.需要确立基层人员在管理中的主导地位,并围绕调动其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去组织一切管理活动,最大限度地发挥基层人员的能动性,全方位地去调动基层人员的积极性。使全体基层人员都以主人翁的态度关心单位,做好本职工作,从而使单位真正实现“人人都管事,事事有人管,事事能做好”的局面。因此,实行精细化管理,就必须把以人为本的思想渗透到管理工作的全过程,把识人、用人放在管理工作的首位,进而形成尊重人、关心人、培养人的良好氛围,达到管理精细的目标。

2、实行精细化管理的根本在制度。实行精细管理是一项长期、艰苦、细致的工作,要由浅人深,循序渐进,不能一蹴而就。只有基础管理进行长期的细化,使其根植于管理创新之中,渗透到日常管理之中,融会于生产经营之中,才能营造出一种无形的约束力。制度不是一劳永逸的,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必须在实践中针对新情况、新要求不断完善、补充各项管理工作制度和工作标准,真正建立起一套科学、规范、操作性强的制度体系,才能形成一种具有强大动力的管理方式和运行机制。使基层人员在一种动态管理中不断完善自我,使单位在动态管理中不断得以创新,进而实现管理中的人本内涵,发挥精细化管理的作用。

3、实施精细化管理关键在领导。其实具体的来说,精细化管理就是落实管理责任,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精细化管理是一把手工程,它的发力点在于抓落实。领导是单位的核心组织者和指挥者,具有决策、组织、指挥、创新和人事管理等方面的职能。实行精细化管理,需要领导者发挥组织职能,为单位的运行制订制度和规则,从而发挥“人”的作用。同时,领导者通过指挥协调各个部门的相互关系,调动各个群体的积极性与创造力,进而实现制定的各项目标、计划和设想。因此,实行精细化管理的关键在领导。在于领导发挥核心的组织和指挥职能。

4、实行精细化管理的成败在考核。精细化管理所有的运作程序和流程都是建立在严密完整考核平台上的,这个平台由若干个具体目标组成,一旦其中一个缺项,就会产生多米诺效应。对于管理流程的每个环节都应该做到严密监督和控制,抓住考核这个核心,就会全盘皆活。通过严格的考核,才能做到软指标硬化,硬指标量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性的标准化,定量的数据化,从而保证精细化管理的目的性和有效性。成功在于细节,细节决定成败;精细化管理是精在事前,细在过程,细节管理,精益求精。

二、实施精细化管理的保障条件

1、文化保障。要建立精细化的单位文化。长期以来,单位管理如何精与细的做法在实际工作中一直在实施,但以往这样做,有些是自觉的以精细化管理理念为指导有意识地开展的,也有不少并非从精细化管理的角度,而是从加强管理、使资源得到充分运用或者提高各项工作效率等角度出发,在这种出发点下针对管理的具体内容做到精查细找、精打细算的。

对于以往无意识的以精细化管理理念开展工作的情况,现在就要求重新以精细化管理理念审视以往的工作,将一切工作自觉纳入精细化管理视野。

达到这一要求,需要建立实施精细化管理的思想基础,尤其要建立精细化的单位文化。精细化管理就是将精细化的思想和作风贯穿于单位各个工作环节。精细化管理最根本的一点在于人们思维模式的转变。推行精细化管理,就是要从思想源头培养人员追求精细化的文化氛围。通过单位文化建设,转变人员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方法,使精细化成为单位全体成员的自觉行为。

2、组织保障。精细化管理是一项庞大的、持续不断的工程。为了扎实推进精细化管理工作的开展,需要成立专门的实施精细化管理的推介机构,负责指导、推动、协调、督促精细化管理工作的开展。

3、机制保障。这里的机制保障主要是建立推行精细化管理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对开展精细化管理取得成效的做法和经验及时进行总结、交流、表彰、奖励,及时加以推广;对各岗位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解决的建议或办法,并进行相应的鼓励公示。

三、更好的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几点思考

随着任务的高速推进,精细化成为单位发展的必经之路。粗放的管理模式让精细化措施的推行大打折扣,严重制约着竞争力的有效提升。目前单位的精细化的土壤并不成熟,粗放化和精细化的界线并不明显,要想达到良好的精细化管理效果,必须抓住精细化中的瓶颈,即“人”的因素。因此,如何更好的实施精细化管理,本文主要从一下几点进行思考:

1、人员自作主张和持怀疑态度的抵触行为:

在管理中,基层对上边布臵的事情往往并不“理解”,认为那样做对他们并没有什么用,有的人员甚至按照自己的理解行事。为此,让人员具备精细化管理的基本常识,知道精细化管理的主要内容、基本方法及重要意义,大家形成统一的共识,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应该如何去做,为什么要这样去做,就可以减少自作主张或持怀疑态度的抵触行为。

2、管理者要重视“执行的过程”:

基层人员,工作内容往往是由基础性工作、临时性工作、阶段性工作、协助性工作等多种方式构成的复合体,事情又多又杂,为了完成任务,应付考核,只好眉毛胡子一把抓。“哪一样都抓、哪一样都抓不好”成为自然法则。所以管理者应站在基层“执行状态”的角度,正确考虑人员承受专业难度和强度的“极限”,合理地设定岗位职责和工作量。超过了这个极限,就算是机械,也难免要“抛锚”。

尽量不要超越“专业”极限:“简单的事情重复做”,是精细化的特点。不熟悉的“异域之事”,未能经过培训的“意外事件”,只会使应变能力有限的基层感到困惑。勉为其难、影响效率和效果,宁可另设岗位,或深入培训,也不乱了阵脚,才能达到高质高量的理想效果。

工作量要适当:无论是人,还是设备、计算机等,都有一个正常工作的时限和节奏。如汽车每小时行驶不超过多少公里,创意人员需要多少小时才能产生一个好的创意,运动员每隔多久要中场休息等,都有一个极限的标准。一味地追求挑战极限,让人员疲惫作战,只会让精细化变成粗耕化。一会扯到东,一会又扯到西,也定会造成哪一方面都顾不好的结果。

3、执行不到位:

“赢在执行”是一个陈旧却新鲜的话题。说其陈旧,是因为这个道理似乎高、中、基层领导无人不晓;说其新鲜,是因为执行不力而造成任务失败的例子周而复始。也许正如某本书所说,中国人有不求精的习惯。所以,我们必须强化人员的意识,通过学习、考核等强制措施将以下几个要点在他们的脑海中打上烙印。

布臵不等于完成:人们往往有一个误区“只要方案好,其它问题就不用多考虑了”。试问,把一个好的方案放在抽屉里,它会自动生效吗?答案显然是,不能,它必须要借助于不折不扣的执行。一项工作,调研和规划仅仅是事先的准备,工作的正式展开是从布臵以后才开始的,工作的内容贯穿着执行始终的全过程,这个过程因实际的需要而长短不等,有的只需几分钟,有的却可长达数月乃至数年,所以,布臵仅仅是工作的第一步——预备。

布臵完成以后,执行者是否就能立刻弄清执行的意图、要点、方法、步骤、技巧等,这还需要一个过程,较为复杂的执行更需要示范、演练、指导等。真正到了执行的时候,会遇到什么障碍,该如何去解决等还是未知因素。复杂的环境中,任何事情并不可能处在一种理想的“真空世界”。

严格是保障:精细化是市场竞争的产物,“6西格马”管理的核心是挑战极限。形象地说,执行者就像电子游戏中的主角,除了要战胜对手、虫兽的攻击,还须跨越火山、沟壑等自然障碍,没有较强的执行力,执行的效果定会大打折扣,甚至根本就执行不下去。管理中,上纲上线是从情理的角度看问题,严格与否是从事理的角度看问题,只要有人开绿灯,就一定有人会效仿。这样的执行,从开始到结束,执行就会递减式地打折,最后,干脆就不执行了。所以,执行必须要严格,对于执行力不强的人员,可以通过培训、示范、演练、指导等方式进行提升,使其达标。

过程控制是关键:“下级应付上级检查、上级检查走马观花”的现象在人们的心中由来已久,有人甚至对考核、检查的字眼持怀疑和不理的态度。所以,在执行的过程中,到底是在认真执行,还是在走马观花,还是在应付了事,什么样的动机都有可能存在。过程的控制应该重点考虑如下几方面:第一,将执行者进行分组,缩短管理的宽度。第二,加强执行过程的跟踪。对执行过程进行抽查和指导,也可采取反复突击检查的行动。第三,加强执行的反馈。对执行过程必须如实地进行总结和汇报,对遇到的问题要求及时反馈。第四,立竿见影、赏罚分明的措施。执行优秀者,当场就奖,可以树立榜样,激励众人。执行不力者,当场就罚,可以引以为戒,防范未然。

四、结束语

关于矿区管理的几点思考 篇7

对油田矿区的供暖业务, 实行两步走:第一步, 先把油田中心地区的供暖业务社会化, 积累经验后, 走第二步, 研究与地方供暖企业联合办独立矿区的供暖业务, 引入多元机制, 减少油田自身的人力物力投入, 逐步退出此项业务。

2 对托幼业务进行调整

对油田矿区的托幼业务可以考虑分步实现社会化, 具体分两步走:先对油田中心地区的幼儿园, 采取能联合办学的联合办学, 不能联合办学的进行并校和自负盈亏经营, 边缘矿区一律对幼儿园业务进行自负盈亏承包经营, 油田逐步退出托幼业务。社会化后, 为减轻职工家属的学前教育成本支出, 可以考虑进行适当的学前教育补贴。

3 对矿区收费业务进行调整

(1) 目前全油区进行的收费制度改革, 矿区事业部推出了“一卡通”的费用补贴和收费管理模式, 具体做法就是把职工享受的水、电、液化气等“补贴费用”定额充值到物业缴费卡中, 住户持卡到所在物业小区收费服务大厅缴纳水电气费用和超面积的采暖和物业费用, 卡中金额不足时, 住户用现金充值后消费。

目前这种“一卡通”方式存在着一定的弊端:①它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来支撑, 各物业服务单位还要修建收费大厅, 并配备大量的电脑、读卡器、车辆等办公设备。② 存在着网络数据安全和资金安全问题。③这种方式可能导致住户不及时缴费或以各种理由拒绝缴费, 加大物业单位的收费难度, 也容易把业主和物业服务单位置于矛盾之中。

(2) 改革建议依托目前的ERP系统中的人力资源管理子系统即SAP系统来代替“一卡通”系统。具体做法是:SAP系统里的薪酬发放模块功能强大, 目前部分员工的车公里补助和保健费等工资外项目都用它来发放。我们可以在薪酬发放模块里增设两个子项目, 一个用来做物业补贴, 把职工本人按级别享受到的物业补贴做进去, 另外一个用来做物业缴费代扣代缴, 职工个人的物业缴费放在代扣代缴项目里。这两个项目一起随工资发放来进行补贴和收费。

这种做法与“一卡通“对比, 有以下几个好处:①不用“一卡通”系统来进行补贴发放, 各物业服务单位不用建收费大厅, 不用配电脑、读卡机、车辆等收费设备, 初步估算整个矿区系统减少投资在千万元以上。每年还要减少相当高的运行费用。②优化了人力资源。经测算, 此举矿区系统将减少收费系统人员300 人以上, 这些人转岗后, 每年还可节省外雇人工费千万元以上。③保证了资金安全和数据安全, 单位之间进行资金划转, 这样快捷、高效、方便。同时还减少了相应的办公费用。④对油田职工的多套住房, 也实行代扣代缴办法收费。所有费用能及时收缴到位, 保证物业服务单位的正常运转。⑤减少了职工个人缴费时间。缴费主体是油区的在职职工, 节约了在职职工的时间成本, 也减少了业主和物业服务单位之间的一些不必要矛盾。

对油田小区内少量的非油田职工住户, 委托商业银行代收费。对油田小区外的油田职工住户, 采取直接到所在单位财务部门进行费用缴纳的管理模式。

4 对液化气供应业务的调整

将整个液化气供应业务和人员全部划转到油气工程技术处, 油气工程技术处成立一个液化石油气供应中心, 按多种经营业务进行管理, 全部市场化运作, 减少中间流转环节, 还能做到及时、高效供应。有条件的话可以考虑用管道天然气来逐步代替石油液化气。

5 对环卫保洁和绿化业务尝试实行“农村土地承包制”方式的改革

改革工资奖金分配方式, 实行目标管理。打破大锅饭, 要让干活的人在干活前就知道自己能挣多少钱, 真正体现“多劳多得”的分配思想。分配方式改革矿区可以先走一步, 为油田分配制度改革做一个尝试。

6 改革小区保安业务

一是通过增加技防来减少人员, 二是对保安职能重新定位 ( 保安称谓改社会秩序维护员) 后, 今后此类业务主要安置年龄较大人员为主, 这部分人对保安工作的认知度好, 责任心更强。

7 机构改革

首先对事业部机关实行精简, 矿区事业部机关处室职能与油田公司相关处室相同 ( 近) 的不再重复设置, 如:在油田公司安全处设置矿区管理科来专门管理矿区安全就可以了。借鉴辽河石油物业管理模式, 取消各物业处的大队级单位设置, 以一定规模小区为管理单元, 对维修和绿化业务优化资源统一配置。同时对几家事业处进行重组, 对干部实行目标量化考核, 竞争上岗。

8 人员分流

关于语言实验室管理的几点思考 篇8

关键词:语言实验室;管理

语言实验室是高校外语教学的重要场所。它为外语教学在软、硬件方面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为外语教学各种手段的实施提供了各种各样的平台,使教师教得有声有色,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外语的学习过程就是一门语言的实践过程,就是要把听、说、看有机地结合,反复实践,逐步培养学生掌握一门外语的听、说、读、写、译等基本技能。各种外语教学软件和语言设备、设施的有机结合和运用,很好地满足了外语教学中的各种需求。

一、目前语言实验室存在的问题

语言实验室是高校使用最普遍,能承载各种外语多媒体教学,且环境安静、舒适的外语教学设施和场所,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但在使用过程中,师生对设备的保护意识比较浅薄,超负荷的使用,加进了设备的老化。具体从如下几方面进行简述:

1、学生不爱惜语言设备,在设备上乱涂乱画,擅自拆卸耳机,拔电缆线、电源线和信号线,导致学生终端故障频繁。

2、任课教师操作不规范,不熟悉语言实验室的使用功能、运转情况、操作步骤等基本情况,另外有些任课教师使用U盘、移动硬盘或者允许学生使用U盘进行操作,使系统感染病毒,从而影响了正常的教学活动。

3、学生在教室吃早饭、零食,乱扔果皮、纸屑等,造成恶劣的教学环境。

4、管理人员地位低,经验不足,不注重自身业务素质的提高等因素造成了设备维护上的欠缺。

因此,为了保证教学的正常进行,使语言实验室更好地为外语教学服务,合理地、规范化的管理制度显得非常重要。

二、健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健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是规范化管理语言实验室的重要依据。各种规章制度有利于管理人员在管理过程中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为以后的顺畅管理铺路。

1、制定《语言实验室学生使用守则》、《语言实验室教师管理制度》、《语言实验室管理人员职责》等各项规章制度,按照规章制度严查各种违规行为,使规章制度落到实处。

2、建立教师培训和学生固定座位制度。对初次使用语言实验室的任课教师必须进行技术操作培训,直到他们熟练操作设备的各项功能。对每个在语言实验室上课的学生按学号固定座位,未经允许不得随意调换座位,损坏赔偿,责任到人,让学生养成爱护设备的良好习惯。

3、建立定期检查维护设备的制度。每个学期对所有设备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大检查,平时,管理人员须进行常规性检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确保教学的正常进行。

三、加强实验室管理人员培训,提高业务素质,增强服务意识

实验室管路人员是语言实验室的直接负责人,语言实验室的管理水平与管理人员的思想素质和技术水平密切相关。

1、加强培训,提高业务素质

计算机的发展是日新月异的,设备的升级换代周期比较短,软件更新速度快,这就要求管理人员不断学习,积累经验,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同时还应该加强与其他院校实验室交流,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和设备。

2、增强服务意识,爱岗敬业

语言实验室管理人员是语言实验工作不可缺失的重要力量,要加强他们对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理解自己工作的意义,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具有甘为人梯、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牢牢树立为师生服务,为教学服务的思想。

四、加强语言实验室设备的管理

语言实验室的设备管理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工作。管理人员要从硬件管理和软件管理这两方面加强,充分发挥语言设备的作用,保证外语教学的质量。

1、硬件管理

硬件的日常管理主要包括电脑主机和学生终端系统的管理。

1)学生终端系统有学生耳机、显示器和学生机组成。最容易出现问题的是学生耳机,由于学生耳机使用频繁,耳机内部的软线及弹簧很容易损坏,所以应教育学生正确使用耳机,以延长耳机的寿命。

2)教学电脑往往会因为长期使用,灰尘大量沉积而出现显示器无显示、电脑主机开机报警、光驱无法驱动等现象。管理人员应该对显示器、键盘、鼠标、主机等设备定期除尘保洁,以保证硬件设备的正常运转,同时也延长其使用寿命。

2、软件管理

1)计算机技术迅速发展,我们的软件也要及时升级,特别是播放器的升级和更新。这样才能保证教师资料和学生资料不存在兼容问题。

2)计算机病毒是随着计算机应运而生的。在日常管理中,要给教学电脑安装硬盘还原卡、杀毒软件,定期更新病毒库和查杀病毒,这样避免病毒入侵系统,保证教学的正常进行。

五、加强语言实验室的卫生管理

良好的教学环境是学习的前提条件,管理人员要积极做好卫生工作,为师生营造一个舒适而优雅的学习环境。具体工作为如下几点:

1、禁止带食物、饮料、雨具入室,不准乱涂乱画,不准乱扔果皮纸屑,不准随地吐痰。

2、经常对语言实验室进行自然通风,保持室内空气干燥、清新。

3、对实验室勤打扫,勤吸尘,确保实验室干净整洁。

六、结束语

总之,语言实验室管理也是一门科学。管理人员要不断地加强自我建设,提高业务素质,探讨新时期语言实验室管理中出现的新问题,充分发挥语言教学设备的优势,使之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参考文献:

[1]闫淑红.多媒体语言实验室管理中的几点体会[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12).

[2]周和平.浅谈语言实验室的管理[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3).

[3]夏玉宏.多媒体语音室的科学管理[J].教学与管理,2005(9).

上一篇:职场礼仪:西餐海鲜料理礼仪篇下一篇:权威医师工作计划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