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风控流程的几点思考

2024-11-20

关于风控流程的几点思考(精选10篇)

关于风控流程的几点思考 篇1

关于互联网网贷公司风控流程的几点思考

互联网金融发展日新月异,以蚂蚁金服、陆金所、融360、点融网为代表的公司在行业云涌的发展大潮中显山露水,各路英豪依托资金、人才以及各自商业生态圈,在支付、网贷、信用评级和网络安全等领域纵横捭阖,可谓群雄逐鹿,睥睨九州,划分各自领地。但在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中,也时常出现由于风控把关不严而致一批批风险事件迭出。近年来跑路关门的互联网网贷公司已经接近一千家,其中不乏类似数银在线这种行业翘楚。于是一些以风控为主的互联网金融平台应时而出,比如“神州融”,它与全球最大征信局Experian(益博睿)以及阿里金融云合作,并联合了国内各大征信机构、电商平台等伙伴合作打造了国内第一家大数据风控平台,整合了国内权威的第三方征信机构和电商平台等信贷应用场景的大数据,为P2P、小贷、电商金融等小微金融机构提供大数据驱动的信贷风控决策服务。

风险控制(以下称风控)环节对识别客户信用等级,控制借贷不良率方面至关重要,在互联网金融平台发展过程中也应该占据不容忽视的地位。互联网金融网贷中的目标客户群大都是信用空白或者信用瑕疵者,因此多维度识别客户信用等级,根据客户信用的置信区间来采取不同的风控措施,从而可以降低网贷不良率,减少违约成本。从这个意义来说,风控对规模较小的互联网金融借贷业务的可持续发展而言可以说是至关生死。

互联网金融平台的定位不一样,风控职责一般也不一样。涉及借贷关系的互联网金融平台业务模式一般可分为以下几种:个人对个人的P2P,个人对机构的P2F,以及O2O(Online To Offline)。从借贷全过程看,风控可以分为贷前、贷中以及贷后风控。贷前风控主要包括对业务模式的合规风控以及对客户的信用评级等。贷中风控主要包括对资金监管以及对客户履约行为的监控等。贷后风控主要包括违约后处置抵质押品以及追偿问题等。从风控的业务来看,又分为业务合规风控、对客信用审核风控、客户履约还款风控、贷后追偿风控等。除了P2F模式将风险控制转移到了金融机构,无论是P2P还是O2O,应该说风控都是平台的一项核心业务。

比较成熟的互联网金融公司的风控措施相对完善且不对外公开,一般建立在自己已有业务的生态圈,比如蚂蚁金服自己开发了芝麻信用。

一. 贷前风控的考虑

1.首先业务模式的合规应该满足法律监管要求

比如人人贷的P2P模式就涉及资金池和资金错配的风险,触碰了监管红线,业务开展过程中应当避免。该项风控应当在新发产品开展业务时与法律合规部共同确定。

2.内部风控流程的合规风险以及风控人员的道德风险

一般而言,这是一般公司风控当中最容易出现纰漏的地方。在风控流程中如果风控人员对审核材料一手清的话就容易造成风控人员的道德风险。所以对客户信用审核方面应当建立风险隔离机制,杜绝经办人员一手清的情况。3.对客户信用评级 这是风控过程中的最核心的部分。一般而言,对客户的基本信用评级包括对客户的身份基本信息核实、资产负债情况调查、物权抵押情况、过往信用记录以及个人诚信调查测试。(1)客户的基本信息:

身份证/家庭住址/学历/家庭成员/主要社会关系/工作单位/职位 主要证明信息皆需原件复印件。名单管理,进行征信调查,确认客户是否在某个行业(金融)黑名单之中。

身体是否健康,是否患有重大疾病(健康声明,避免客户一走了之)

(2)主要资产负债质量评估:房产性质(自有-产权清晰)、车辆性质、银行存款证明、有价证券市值、艺术品收藏以及其它投资,单位工资收入证明。有无银行信用贷款记录,有无外债欠条(是否有多头债务-可让客户解释通话记录最多的前五位联系人关系),有无高利贷历史。评估借记卡资金流水,评估家庭水电费(至少一年以上)以及个人税费流水。

(3)物权抵押以及司法纠纷明细:房产、车辆以及其它主要资产是否抵押,是否有民事刑事司法纠纷。如有,需详细了解。(4)信用瑕疵检测:有无银行信用卡,以及借贷欠款记录(个人诚信声明),是否有恶意欠款违约记录。

(5)个人诚信度测试问答(可设置100题测试客户的诚信度)主要考察客户前后的选择回答一不一致(可选项)二. 贷中风控的考虑 1.客户还款质量追踪

2.客户是否在还款过程发生民事纠纷以及债务纠纷,申请保全

三. 贷后风控的考虑 1.客户抵押物的处置 2.客户违约贷款的追偿 3.客户借款担保责任

网上快速批贷的一些建议和思路: 一.哪些是基本的信贷准入条件:

1.真实身份;包括真实姓名,身份证,其它真实信息 2.联系方式与地址: 3.紧急联系人联系方式

建议设置信贷准入评级:(征信完整度评分-满分100,60分准入基准)

要求客户上传能判断初始的信用评级,借鉴阿里的芝麻信用评级:

真实姓名,身份证,联系方式(20分)-引入系统核对姓名与身份证是否符合(支付宝可做到)

户籍以及家庭联系地址,租住地址(租期)---5分 家庭主要成员以及工作单位职业---5分 贷款用途详情描述以及还款计划---20分

最高毕业学校,学位---5分(学信网可以做到)

住宅信息:自有,房主,房产证,是否有抵押---20分 车辆信息:品牌,价位,车龄,驾驶证---15分

工作单位/职务,名片,收入证明,加盖单位印章---10分

二.哪些是必须要控制的风险以及相对应的风控措施 1.客户已经处于行业征信黑名单,老赖,毫无诚信可言 名单管理---建立信用名单(基本信用风险)

2.客户涉及重大诉讼或司法犯罪,涉及财产保全。(或有负债)公安系统,法院系统

3.客户身体健康不良,随时有危险。(人身健康安全风险)

4.客户个人人品以及诚信度:(附加分)

贷款用途评估:

贷款风险提前把控措施:

1.有第一现金还款来源

2.有足值抵押物(抵押物的真实性如何考究)

贷款对象的界定: 我们的目标层次:

1.把客户他人的钱送到安全收益都高的地方去 2.把公司的钱送到最需要且有一定保障的地方去。

常见客户分类:

1.实力不强,信用差的有逾期的-----排除对象

2.实力不强,诚信朴实有事业心的—权限内,可选择,跟个人审批绩效挂钩 3.资产表面状况可以,但信用差的—排除对象

4.资产表面状况可以,信用空白的—需审查资产情况与个人诚信度

关于风控流程的几点思考 篇2

目前, 有许多文章从教学设计、技术实现、课件评价等各个角度对如何提高网络课件质量进行了探讨。然而, 要想开发一个高质量的网络课件, 除了注意以上方面的问题, 还必须充分重视网络课件开发的项目管理工作。网络课件的开发涉及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 同时要求遵循远程教育的一般规律, 所以应当有一个符合两方面要求、比较合理的开发流程, 并辅以规范的管理, 方可保证网络课件的质量。网络课件的开发流程可以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即准备阶段、策划阶段、开发制作和测试收尾阶段。

1 课件开发的准备阶段

在一个课件开发项目进入正式开发阶段之前, 有一些准备工作是不可忽视的。只有在起步时做好准备, 正式开发工作才能顺利进行。

1.1 课件开发项目组的组建

通常, 网络课件的开发应组建一个开发项目组来进行制作。一个课件开发项目组至少应由两方面的人组成, 即:课程教师和设计开发人员。

设计开发组.设计开发组负责课程的教学设计、资源管理、美术设计、技术支持和后期的技术开发与课程实现等。教学设计包括协助课程教师组进行网络课程开发方案设计, 确定课程内容模块和技术实现方案;资源管理是指管理课程素材资源, 协调资源整理与技术开发的进度;美术设计负责网络课程界面设计和整体包装;技术支持主要负责课程音、视频素材的录制, 在课程教师组指导下进行动画制作, 进行课程素材的编辑加工;课件制作则负责课程素材的加工与合成, 实现网络课程。

课程教师组。课程教师组主要负责课程素材的整理和提供, 指导、协助技术人员进行课程开发。课程教师组一般由课程组长、主讲教师和辅助教师等人员组成。课程组长应当负责网络课程的整体策划, 内容的组织和审核把关, 保证网络课程的科学性和权威性;主讲教师主要负责课程内容的组织, 音、视频素材的主讲与制作;辅助教师则应协助主讲教师进行素材的收集与整理, 编写文字脚本, 制作媒体素材, 协助技术开发人员进行技术实现。

网络课件的开发制作决不应简单的理解为仅仅是将文本教材多媒体化, 它应该是教师多年来在相关学科上积累的知识和教学经验的总结;是在先进教育技术支撑下, 对传统教学手段的弥补和创新。因此, 网络课件在内容的科学性、完整性, 教学手段的实用性、新颖性和生动性方面都有较高的要求, 从而也对主持课件开发的课程教师提出了较高要求。

另一方面, 由于计算机网络课件需要综合运用各种媒体, 涉及多方面的计算机技术, 比如平面设计、动画制作、音视频制作、网络开发、虚拟现实技术等, 所以媒体开发人员也应由技术熟练、经验丰富、有一定审美素养的, 在多媒体技术领域涉猎较广的人员担任。

1.2 进行相关知识储备

在课件开发过程中, 课程教师与设计开发人员的沟通协作非常重要, 这是决定课件最终质量的重要因素。这种沟通能使双方互相了解对方的工作, 建立良好的合作基础。所以, 在进入正式工作之前, 最好能够进行相关的知识储备。

设计开发人员应适当学习所制作课程的内容。设计开发人员适当学习所制作课程的内容, 将有助于在开发过程中更好的理解脚本的内容和责任教师的要求, 甚至可以帮助责任教师设计出一些更合理, 效果更好的脚本。虽然这将额外花去一定精力, 但将给开发带来更高的效率和更好的效果。

课程教师适当学习媒体制作领域的知识。课程教师应适当学习媒体制作方面的知识, 了解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的基本特点和优点。一般来说, 通过学习课程教师最好能够了解以下内容:第一, 对各种媒体制作处理的难易程度和处理工作量有一个基本认识;第二, 对各种媒体可能达到的展示效果有一个基本认识;第三, 对课件的整个制作流程有一个基本认识;第四, 了解素材来源与媒体品质的关系。

在组建了一个比较合理的课件开发项目组, 以及进行了必要的知识储备之后, 课件便可以进入正式开发的阶段。

2 课件的前期策划阶段

课件的策划非常重要, 它决定了整个课件的风格、内容框架和技术实现方案。前期策划如有失误, 会对后面的开发制作造成很大的影响, 因此必须高度重视课件的策划工作。一般来说:前期策划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以获得优化的教学效果为目的, 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及传播理论为理论基础, 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 确定教学目标, 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修改方案的过程。

学习需求分析。学习需求分析即分析学生的具体情况。应综合考虑参加远程教育的学员的水平、学习时间、岗位、年龄层次等情况, 并对他们的学习心理和学习方式进行充分探究, 对他们的需求和能力做出准确的评估。

内容框架设计。在学习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应进行内容框架设计。设计应分析开发课程的特点, 决定内容的取舍与组织、知识点讲解的表现形式与深度, 做到中心明确、重点突出、层次分明。

功能模块设计。根据课程性质、教学目标和学员的学习需求分析, 应确定课件的功能模块。网络课件的常见功能模块有在线练习、在线自测、案例分析、在线讨论、全程播放、内容搜索等等。在功能设计时不必贪大求全, 以实用、够用为原则即可。

2.2 案设计

同样, 技术实现方案设计的基本依据也是学习需求分析。在符合教学要求的前提下, 技术方案应力求简单、有效。应特别注意的是:技术方案应具备一定的可扩展性, 以应对在开发过程中不断出现的新要求。

2.3 素材准备

在前期策划阶段就应该为课件准备初始素材。例如, 在设计“银行职业礼仪”课件时, 在前期策划时就开始搜集有关着装、仪容仪表、待人接物的相关图片和资料等。一般情况下, 课件在进入中期开发后, 素材的短缺往往是制约开发进度的一个常见因素。

2.4 DEMO的开发

很多课件往往在开发完成后才发现有很多功能并不符合教师和学员的实际需求, 但为时已晚。欲避免此种情况, 可在课件的前期策划中借鉴计算机软件工程的快速原型法, 通过选取课程某一专题或某一具有代表性的知识点, 以能够体现课件主要功能、技术特色和风格制作为基本要求制作一个样本。项目组成员可以通过对这个样本的研究、交流、探讨, 发现课件的缺陷并予以修正, 从而提高前期策划的合理性。

在实际开发过程中, 课件的前期策划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最终设计方案的确定往往要经过好几轮的修正。

3 课件的开发制作阶段

课件开发制作的任务就是将课件策划的方案付诸实施, 将设计的功能模块逐一实现。

3.1 项目经理的任务和要求

项目经理作为整个开发项目的牵头人, 应带领整个项目组对项目的工作量作认真评估, 并在此基础上制订合理的进度计划。计划应留有余地, 即留下一定的机动时间以应对特殊情况, 因为在开发过程中, 诸如开发人员变动、设计规划更改、遇到技术难题等情况是不可能完全避免的。

3.2 教学设计人员的任务和要求

在大体的内容结构和功能模块确定之后, 教学设计便进入具体的脚本编写过程。具体脚本应该以知识点为基本单元, 在设计时应尽量发挥计算机课件的独特优势, 综合运用多种媒体立体的、全方位的诠释相关的知识点, 避免大量文本的堆砌。脚本编写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a.选择合适的素材。常见的素材主要有文字、图片、声音、动画、视频等。选择的素材必须符合教学内容需要, 使用贴切、表现力强。需要特别指出的是, 在网络课件的制作中, 网络链接也是一种学习素材。对于知识点的相关内容或问题, 不一定要在课件中直接讲解, 而是提供一些相关的链接, 让学生自己去阅读、比较和分析, 从而培养学生自己获取、加工知识的能力。这是网上课件的独特优势。b.决定素材出现的次序和方式。根据教学内容需要, 按照确定的内容模块, 应研究确定媒体解决方案。素材出现的次序和方式是其中的重点。c.对需要制作图形或动画进行单独说明。

3.3 设计制作人员的任务和要求

在开发制作阶段, 设计制作人员的任务就是实现教学设计制作脚本, 比如各种媒体素材的创作、加工和组合。设计制作人员在制作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统一制作规范。无论是只有一个, 还是有多个制作人员参与开发, 制订一个统一的制作规范是极为重要的。不规范的制作往往使课件难以使用和维护, 同样也会使开发工作举步维艰。

一个统一的制作规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目录结构设计、文件名命名和统一相同类型素材的格式。

合理搭配及使用软件。课件开发工具很多, 有的软件功能非常强大。课件开发软件不一定要一味追求功能强大, 能用、够用是最好的。

防止“唯技术化倾向”。所谓“唯技术化倾向”是指不顾课程本身内容的要求, 一味追求使用技术的高、新、难。

网络课件的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 只有充实的内容与完美的外在形式有机结合, 才能真正达到好的教学效果。课件开发不能单纯地为技术而技术。

克服懈怠心理。相对于课件开发的前期策划和后期完善, 开发制作是一个相对比较漫长的过程。由于设计方案已经确定, 在这一过程中大量的工作可能是重复性劳动, 相当乏味。因此, 在中期开发时要时刻注意克服懈怠心理, 认真做好每一个知识点、每一个模块的制作。

3.4 交流和信息反馈

在开发制作阶段, 项目组成员之间的交流和信息反馈应该是非常频繁的, 因为每一个具体知识点的设计都必须经过一个方案设计->制作->反馈->方案修改->制作定型这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教学设计人员和制作人员之间往往会产生一些意见分歧, 常见原因是教学设计人员所提出的方案由于受时间、设备、技术水平等因素的限制, 不能很好的实现。在这种情况下, 应通过良好的沟通交流, 将方案修订到双方都可接受为止。在某种意义上而言, 教学设计方案往往是教学设计人员和制作人员双方妥协的产物。

4 课件的测试收尾阶段

课件测试收尾阶段的主要工作有内容审定校对、性能及兼容性测试、资料归档等。

4.1 内容审定校对

衡量一个课件的质量, 课件内容的正确性应该是第一位的。原始教材经过多道加工和组织难免会出现差错和疏漏, 因此需要仔细地进行审校。

4.2 网络性能测试

基于Web的网络课件能否取得较好的效果, 除了本身制作的水平之外, 从学习者的角度来说, 还要看是否有良好的传输速度。拥有较快传输速度的课件可以减少学习者的等待时间, 保持学习者的注意力, 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网络性能测试应模拟学习者的实际网络环境, 观察网络课件在不同地点、不同带宽条件下的传输速度。要保证在一般网络条件下, 网络课件的传输速度能够为大部分学习者所接受。

4.3 链接跳转检查

对于网络课件, 链接是其特点之一。链接是否正确, 决定了课件是否正常使用。在制作过程中, 由于有大量的链接需要设置, 有时可能会出现个别的链接错误。在学习时, 如果点击该链接, 将会跳转到错误的页面。所以, 要仔细测试每一个链接是否正确。

4.4 病毒检测

在整个网络课件开发过程中, 由于素材的来源比较复杂, 最终的课件文档存在带病毒的可能。必须进行彻底的病毒检测, 确保课件运行的稳定以及学习者的计算机安全。

4.5 相关资料的编制

在网络课件的开发基本完成之后, 应该编制完整的技术文档, 如安装说明、用户使用帮助等, 指导学员能够正确使用。

4.6 资料归档

网络课件并不是进行一次开发全部工作就结束了。随着课程内容、学习要求和运行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变化, 课件可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存在修改、升级的需求。因而, 所有在课件开发过程中使用过的原始素材、中间文件、源程序、中间程序都应该归档保存, 这样才能进行便捷、高效的修改或升级。

5 结束语

网络课件是发展网络远程教育的基础。只有把握网络课件开发的自身规律, 做好开发工作的流程管理, 同时注重教学设计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才能开发出一个优秀的多媒体网络课件。

摘要:网络课件的开发须有既涉及软件技术又遵循远程教育规律的合理流程, 并辅以规范管理, 方可保证其质量。网络课件的开发流程可分为准备、策划规划、开发制作、测试收尾四个阶段。准备阶段须组建课件开发项目组、储备知识;策划阶段包含教学、技术方案设计, 准备初始素材, 开发DEMO;开发制作阶段须明确课程教师、设计制作人员的任务和要求并确保开发成员的交流和信息反馈;测试收尾阶段的主要工作有内容审校、性能及兼容性测试、资料归档等。

关于行政流程再造的几点思考 篇3

[关键词] 行政流程;行政流程再造;业务流程再造

【中图分类号】 D6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4)02-033-1

一、行政流程再造的必然性

从传统的政府行政流程角度来看,传统的行政流程是一种基于专业化分工的工作流程模式,它以行政职能为中心,这种行政流程工作方式的典型特征就是层级明确、责任清晰、自上而下的命令系统,但是它常常将一个完整的业务流程分割成各个细小的组成部分,每一部分掌管在不同的行政职能部门中。伴随着公共行政的发展,这种传统的行政流程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实需求,笔者从公共行政的历史和现实出发,将传统行政流程进行重塑的必然性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官僚制的弊端。传统的公共行政是建立在政治行政二分法、官僚制理论和微观管理理论这三大理论基础之上,可以说,传统行政流程的基本特征是以官僚制作为流程体系建立起来,随着公共行政现实的发展,官僚制的弊端也日渐显现:传统的官僚制行政体制,其一切组织设计、工作流程都是围绕提高行政效率为目的,这种效率优先的价值体系和当前的民主价值、顾客至上价值理念背道相驰;传统的官僚制提倡专业化分工,将公务人员按照专业特长进行职能划分,将政府划分成一个个专业的职能部门,容易造成部门利益主义和公务人员创造性的缺失;自上而下的金字塔式组织结构和命令指挥系统造成行政内部信息畅通受阻。

第二,新公共管理运动为行政流程再造提供了理论基础。20实际70年代末80年代初兴起的新公共管理运动提倡将“企业业务流程”再造运用到政府部门,以提高行政工作效率,这一运动典型的代表就是美国克林顿政府的政府再造运动。

二、行政流程再造的基本内涵

(一)行政流程再造的含义。关于行政流程再造的具体定义,学界不同的学者对此有不同的看法,但是综合这些观点,其基本的核心理念存在一定的共识,笔者在此将行政流程再造的基本含义作如下界定:行政流程再造是指将现代企业的业务流程再造理念和方法引入行政流程中,以公众需求为核心,对传统的行政管理过程和办事程序等进行重新设计,以行政流程为中心进行再造,实现政府行政绩效的显著提高,从而不断增强政府政治合法性,赢得社会公众对政府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的认可和满意。

(二)行政流程再造的理论基础。迈克尔哈默和詹姆斯钱皮于20世纪90年代率先提出的“业务流程再造”理论为行政流程再造建立了理论基础。“业务流程再造”最先是应对企业发展而提出,随着公共行政的发展,一些学者将其运用到政府再造实践中,并且产生巨大影响。

第一,“业务流程再造”强调将传统的职能型组织结构转变为流程型组织结构;第二,“业务流程再造”提倡进行跳跃式发展,进行放权、组织扁平化和信息化建设;第三,“业务流程再造”主张加强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于流程再造的运用。

三、行政流程再造的三种模式

综合国内为行政流程再造的实践和学术界关于行政流程再造的基本理论,笔者将行政流程再造的模式归纳为三种,分别是:流程规范,流程优化和流程再造。

(一)流程规范。1.流程规范运用的基本情况是现有流程基本上能够满足公众的需求,只是存在个别问题,进行微调即可;2.流程规范主要是在领导的支持下,在组织内成立流程规范小组,对于流程问题进行解决即可。流程规范涉及的流程范围比较小,在较短时间内即可完成。

(二)流程优化。1.流程优化运用的基本情况是现有流程问题较多,但是基本上可以接受,需要处理流程中不增值或价值较少的流程;2.流程优化需要高层级领导给予支持和关注,成立跨职能部门的流程优化小组,既包括组织内成员也包括外聘的咨询成员;3.流程优化的范围仅在本级政府内,涉及不同部门,优化时间比较长。

(三)流程再造。1.流程再造运用的基本情况是完全摒弃现有流程,进行流程的重新设计;2.流程再造需要高层级领导特别关注和关心、重视程度高,需要由专门的全流程再造团队进行,同样需要内部人员和外部咨询人员合作;3.流程再造的范围涉及整个政府机构、整个工作的流程,包括同级不同部门、上级和下级等,甚至是政府外部组织,因此再造过程本身比较复杂,所需时间最长。

四、结语

随着我国政府从“全能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传统的以职能为中心的行政流程在现实行政发展中遇到种种阻力,同时也带来诸多负面影响,严重阻碍中国的经济、政治、社会等多方面发展,进行行政流程再造不仅是走出传统官僚制弊端的有效途径,而且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提升行政效能、满足公众需求,促进“服务型政府”的建设。

参考文献:

[1]郑勇.浅论行政流程再造[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2.

[2]李福海,雷咏雪.改造行政流程——行政体制改革的一个新视角[J].中国行政管理,1998,06:34-35.

[3]蔡立辉.基于电子政务应用的行政流程再造:问题与对策[J].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07,03:28-36.

[4]姜晓萍.政府流程再造的基础理论与现实意义[J].中国行政管理,2006,05:37-41.

关于秘书素养的几点思考 篇4

引言

做好办公室工作要强化三种意识:

1、角色意识 办公室是个综合部门,联系上下,沟通左右,同时还是个门面、窗口。办公室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领导工作,关系到整个机关的工作。“办公室工作无小事”。作为办公室的一员,不管身处何岗位,都要有很强的“角色意识”。

2、服务意识 办公室工作就是服务:为领导服务、为机关服务、为基层服务。从事办公室工作,就得甘于平凡、甘于繁琐,搞好服务。办公室工作“日计有余,岁计不足”,因此必须有一点奉献精神,要会唱孙悦的《祝你平安》。

3、勤奋意识 曾国藩云:勤则有材而见用,逸则无劳而见弃。做好办公室工作必须始终做到四“勤”:勤动脑、勤动手、勤动脚、勤学习。

勤动脑:多观察,多思考。对工作中的事情反应敏捷,要有悟性,善于“感悟”。

勤动手:多收集第一手资料,多写。勤能补拙。

勤动脚:多跑腿,多搞调查研究。只有“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方能耳聪目明。不深入基层,不搞调查研究,动口则所云不详,动笔则言之无物,言之无味,空洞寡淡。

勤学习:办公室工作人员应有较好的知识素养,“腹有诗书气自华”,“图书馆就是美容院”。加强学习,有一双慧眼,方能清醒做人,成功办事。为了事业的成功,为了理想的实现,我们要“所虑时光疾,常怀紧迫情”,少些应酬,少些闲聊,少些酒杯牌场,少些无所事事,把自己融入知识的海洋,吸取智慧的琼浆玉液。

一、秘书人员的素养

秘书是一种特定的社会角色,全美秘书协会《章程》对秘书人员的要求是:要象心理学家一样善于洞察别人的心灵;要象文学家一样善于驾驶文字;要象外交家一样有潇洒的风度;要有灵活运用各种办公自动化机器的能力……

社会对秘书人员有一种期望:能干、善于处事、谦虚友好等。

作为秘书人员,对自己应有较高期望。社会心理学认为,对自己期望高的人,相应地在某一领域取得成功的可能性也越大。皮克马利翁效应。

大致说来,秘书人员应当接受才干、智能、心理、道德4种训练。换言之,一个合格的秘书人员应当具备必要的才干素养、智能素养、心理素养和职业道德。

(一)才干素养

做工作要尽可能做得出色,这就需要才干。秘书工作所需要的才干包括哪些?

1、精明的办事能力

秘书的基本职能就是办事,办事能力是秘书工作的重要能力。办事能力涉及完成任务的情况和临机处事的本领。要具有一定的办事能力,必须以知识面广、头脑清楚、思维敏捷、手脚勤快、经验丰富为基础。

办事能力主要体现在:

1)理解和领会能力:就是要听得快,听得清,记得牢。为此,要有集中的注意力,灵敏的反应力,深刻的理解力,牢固的记忆力,机智的组合力和精湛的品评力。

2)条理和驾驭能力:善于把繁杂的机关事务处理得井井有条。

3)口头表达能力:这是对秘书职业的特殊要求。会说话,这是一门学问,而且是事关办事成败的基础。什么是会说话呢?起码要做到:①口齿清楚,②达意准确,③有点说话的艺术。前两条是最基本的,第三条是进一步的要求,它包括了感染力、说服力、风度、礼貌等等。

类语言学认为人的口语由两部分构成:声音要素和功能性发声。声音要素包括音调、音量、音速和音质,功能性发声含哭、笑、哼、哈、叹息、其他表情等。

提高口头语言表达能力还应研究体态语。

4)应变能力:世界上的事物总是瞬息万变、不断发展的,人们办事的计划和预案,常常会与现实不大相符,甚至大相径庭,有时会突然变化,把原来的计划和预案完全打乱。在这种情况下,秘书人员要胸有成竹,临机不乱,迅速做出抉择,一案不行另换一案,原则不变,灵活处置。

5)交际能力:处理人际关系是一门学问。“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一个秘书如果很善于交际,见面就熟,使人很容易接近,也容易被人信赖,那么,办事的成功率就比较高。秘书的交际能力,多半是体现在工作协调中。尤其要注意处理好与领导的关系。秘书与领导的关系是工作关系,秘书要处理好与领导的关系,关键是出色地做好为领导服务的工作。

还有其他条件。总之,办事能力是个综合水平的体现。

2、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视文章为“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曹丕《与吴质书》)。真正写好文章,不是小事,而是关系治国安邦的大事,千古不朽的好事。文字表达能力是秘书人员的基本功。秘书几乎整天与文字打交道。人们常把秘书称为“秀才”,道理正在于此。

写作是个痛苦的过程,常给人“难产”的感觉。

秘书人员文字表达能力的形成和提高,有赖于长期的、反复的、刻苦的写作实践。有一言应记取:文章得失不由天,厚积善识多实践。

公文写作应达到的境界是:“信、达、雅”,准确、简明、流畅、有韵味,但不可掉书袋。

3、操作能力

随着社会现代化程度的提高,秘书人员必须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学会掌握现代化办公手段。办公自动化(oa)是时代潮流。

(二)智能素养

才干决定于智能的高低、强弱,智能是才干的基础。

增强智能,可以从5个方面着手:

1、知识积累。主要包括:马列主义基本理论、国际政治、国内政策、历史、文化、决策科学等等。此外,工作经验、社会阅历也是知识,而且是开发智力和才干的重要知识。

积累,意味着积少成多,意味着勤奋好学,绝不是听其自然,坐待知识进门。勤奋好学是成功的前提。我们党和国家的很多优秀领导人,都是勤奋好学的楷模。##、周恩来、邓小平,都曾做过秘书工作。他们的成功之道,有理想、有追求是一方面,勤奋好学是另一方面。

知识的积累应坚持两点:一是“博而返约”,二是“真积力久”。

2、思维训练

人的智能高低,是由思维能力的开发程度决定的。若从认识论的角度说,人的智慧,则是社会实践的结果。因此,加强智能训练,途径之一,就是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加强思维训练。

加强思维训练,从秘书工作角度看,应当加强语言能力、逻辑能力、思辨能力、认识能力、领会能力等诸种能力的训练。

语言是表达思想、进行交际的工具,绝对离不开思维。甚至可以说,没有思维就没有语言,没有语言也表达不出思维结果。思维越深刻、越复杂,越需要语言加以正确表达,词汇越丰富、语言表达能力越强,表达思维的能力就越强。一个秘书人员,既不断同领导人打交道,又不断同各种普通人员打交道,缺乏思维训练,语言表达能力低,就会影响智能的发挥。

逻辑能力、思辨能力、认识能力(包括认识论、方法论等)都是思维的基本功,都是思维能力的要素。训练思维能力,就是使人能熟练地运用逻辑思维辨别、认识事物的本质和现象,能够“拨开乌云见青山”。

领会能力(包括听力、反应反射能力)也是秘书人员必不可少的智能。上级交代意图、布置工作要领会,下边汇报情况、请示工作,也要领会。秘书人员必须反应快、领会准,才能正确贯彻意图,提高办事效率。有的人说话简得无法再简,几乎只是“嘣”出几个单音节来;有的人则是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但又说不到点子上。都要靠秘书的特殊领会能力去准确捕捉对方的思想。

3、临机处置智能训练

是指在一切情况下所表现的反应迅速、思路敏捷、处置泰然、机智灵活的智能。它是以知识、经济和思维力作后盾的,并与心理素质、行为智能和精神状态密切相关。这些,一要靠思维开发,二要在实际工作中学习和锻炼。秘书人员接到突发事件信息后,应当迅速做出反应、按顺序先弄清事件的性质、程度和主要数据,发生地点,报告者情况,然后确定需要解决什么问题,应报告谁,通知谁,怎么做,做到灵机泉涌,左右逢源,分秒不误,毫厘不差。

4、记忆训练

很强的记忆力是秘书人员必备的基本功。为了工作方便,秘书人员必须善于认人、记人、记事。这就是要求秘书人员强记博取,应付自如。贪懒是学不到本领、开发不出智力的。

5、自省能力

一个人要善于随时回顾自己的言行,善于总结自己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特别要善于发现自己的过失和不足。孔家贤人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曹操也曾说,“伏自三省。”常常自省的人,容易开发智能和增长才干。秘书人员从事的是服务工作,特别要求把事情办得妥善、得体,这就要不断反思自己的言行,使智慧和才干在不断总结中增长起来。

(三)心理素养

就一般情况说,秘书人员应当提高乐观和幽默、自信心、竞争精神这几种心理素养。

关于薪酬管理的几点思考 篇5

关于薪酬管理的几点思考

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企业的一项战略性的重要管理职能,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在人力资源管理职能中,薪酬管理与岗位管理、绩效管理等构成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三大核心体系,不可或缺。管理的本质是产生对员工的激励,而其中的薪酬管理就当仁不让成为实施有效激励的工具之一。

一般而言,薪酬管理体系本身包括:薪酬理念、薪酬模式、薪酬等级、薪酬水平、薪酬结构等核心内容。

尽管这些内容对于大多数的人力资源工作者而言并不陌生,但是在我们接触到的企业案例中,仍然在这些方面存在着形形色色的问题。比如薪酬激励的理念矛盾或者不清,与公司倡导的价值观背离;薪酬模式单一,以一种简单的模式覆盖所有的岗位,特别是以职务工资制一统天下,造成“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局面,最终导致严重的官本位事项或者急功近利的倾向,不利于企业长期发展;再比如有的企业简单的把职业跑道与任职资格混为一谈,或者以职业跑道代替宽带薪酬,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还有很多。事实上,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要想实现对员工的有效激励是不可能办到的,把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企业的战略职能也会沦落为一句空谈。

当下,对于人力资源管理的学说观点杂陈,良莠不齐,有的如果不加辨识或不得要领,甚至会造成误导,实施的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所以,必须要对薪酬管理体系有关内容有一个正确的理解,方能实施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和有效的激励。

一、关于薪酬理念

薪酬理念是企业薪酬激励体系建设的指引,本质上是企业核心价值观在人力资源资源领域的重要体现,是要说明在企业内部,应该“激励什么、反对什么”,通过薪酬激励体系对于薪酬激励理念的反应,达到强化企业核心价值观的目的。比如,有的企业特别强调忠诚,有的企业特别强调绩效,有的企业特别强调创新,有的企业又特别强调岗位职责等等。这就要结合企业的发展历史和行业特点,以至关键领导的价值取向等。

从我们角度认为,企业作为一个赢利性组织,追求绩效是必须要突出的要求。但是不是一切以绩效为导向呢?也需要结合企业的发展阶段综合考虑。比如大家都知道华为曾经非常强调“狼文化”,特别强调绩效导向。这种导向在创建之初或者快速发展阶段,确实起到了非常明显的作用。无论是营销队伍,还是研发队伍,都是斗志昂扬,攻城拔寨,几乎战无不克,创造了商业史上激动人心的画卷。

但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激情也在渐渐归于理性,企业必须要依赖组织系统去参加更大规模的竞争,所以也开始反思调整,要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对于规则和员工归属感的尊重。这样,就必须要在薪酬理念上进行调整和更新。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通过问卷调查和高层研讨的方式,特别是与最核心领导层的沟通,引导、总结,提炼出一个企业的薪酬激励导向,不仅会指导后续薪酬激励体系的设计,而且也会有助于完善企业的文化理念体系。

二、关于薪酬模式

薪酬模式也是很多人容易混淆的一个基本概念,可谓“模式是个筐,什么都可以往里装”,以至于造成概念混淆,难以理清脉络,造成实际操作过程中的混乱。要说清楚薪酬激励模式,首先就要确定,在一个企业组织内部,我们究竟要根据哪些要素确定对于员工的激励?这些要素将直接决定采取什么样的薪酬模式。从目前理论研究和行之有效的实践来看,岗位、绩效、技能、潜力和市场成为决定员工薪酬激励水平的关键要素,由此在实践中出现了岗位(或职位)工资制、绩效工资制、技能工资制等依据不同激励要素形成的激励模式。岗位工资主要是强调岗位价值的差异或者内部职务级别的高低,岗位或者职务不同导致收入差异较大。绩效工资则主要是依据绩效达成的程度决定个人收入的多少。技能工资则主要是根据个人技能水平的差异决定薪酬水平的不同。

尽管不同的企业由于行业属性不同,在激励要素的选择上可能有所侧重。以技术为导向的企业,可能比较强调技能导向,比如研究所、设计院一类。但是更为重要的是在一个企业内部,一般都会存在不同的岗位,不同岗位的属性差异决定企业内部的激励要素也不同。比如技术研发类岗位,从事的往往是一些短期内难以见到效益的工作,但是又是比较重要的,并且和技能的高低有直接的关系,所以较多的体现技能导向。而销售类岗位,比较多的要体现绩效导向。一些管理类岗位虽然难以体现绩效导向,但是由于岗位不同,要求的管理能力以及承担的管理责任与风险也不同,岗位相对价值也不同,所以要体现岗位价值导向。也就是说,从实际操作的有效性来看,一个企业内部激励必须要兼顾岗位、绩效和技能等不同的激励要素,所以必须要采取混合的薪酬激励模式。实践中比较有效的是以“岗位绩效工资制”和“技能绩效工资制”为主。至于针对高管人员实施的“年薪制”,是以绩效考核的跨度为依据,相对其他员工的“月薪制”而言的。“年薪制”和“计件或计时工资制”在本质上都无外乎“岗位绩效工资制”或者“技能绩效工资制”。

我们必须要明白,不同的薪酬模式背后需要有不同的逻辑来支撑。对于采取“岗位绩效工资制”的岗位,不仅要对岗位相对价值进行合理的评估,而且也要有相应的绩效管理体系作为支撑。对于采取“技能绩效工资制”的岗位,不仅要

对于技能的评定等级有所区分(比如高级、中级或者初级等等),也要有针对性的绩效管理体系作支撑。

岗位级别和技能级别的确定也为后续人力资源的任职资格体系建设奠定基础,也是鼓励员工多通道发展的工具。

三、关于薪酬等级

薪酬等级里面其实有不同的两个维度。一个是指岗位的等级,也就是在岗位评估以后设定的岗位等级的多少。在这里就出现了窄带薪酬和宽带薪酬的概念,二者是相互对应的。窄带薪酬就是将岗位级别分的很细,可以达到30多级以上。而宽带薪酬确实将岗位级别压缩到几个左右。薪酬等级的另外一个维度就是薪档的概念,也就是在每一个岗位等级里面设定不同的档次。这样就形成了岗位级别和薪档相互结合的薪酬等级体系,每一个岗位都会被锁定在某个岗位等级的某一薪档上。由此可见,窄带和宽带薪酬都可以达到一岗多薪的目的。但是,为什么会发展出来宽带薪酬呢?其实设计宽带薪酬的主要的目的在于减少管理的复杂性,并增加管理的弹性。由于竞争环境的变化,造成企业内部的岗位也会不断的变化,企业内部岗位轮换和人员流动也会比较频繁。在这种情况下,岗位级别设置的越细,管理的难度就越大,弹性也就越小,直接主管的空间也越小,也难以根据同一岗位不同人员实施不同的薪酬激励,岗位上的人员也会比较在意级别的提升而不是绩效的达成。在有的企业实施宽带薪酬甚至没有明确的薪档,只要在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都可以根据不同人员的能力与绩效,实现“无级变速”的薪级调整,极大的增加了管理的弹性,达到有效激励的目的。

所以,严格的讲,宽带薪酬并不是一种薪酬模式,而是相对于窄带薪酬的一种较为灵活简便的岗位级别处理方式。有的企业甚至把不同路径的职业生涯规划或者发展通道理解为宽带薪酬,更是谬之千里了。

四、关于薪酬水平

薪酬水平的确定首先是要了解企业的总体薪酬水平在同行业以及本地区处于什么位置,特别是同等级别的岗位大致是什么水平。其次要在薪酬理念的指导下,通过高层研讨确定企业内部的薪酬政策现,也就是要确定不同性质、不同级别的岗位分别应该处于行业的什么水平。需要注意的是,薪酬水平比较的变量要一致,是基本工资的比较,还是总体薪酬水平的比较。如果比较的参照系不一致,就很难保证最终的薪酬水平对外具有竞争性和对内的相对公平性

五、关于薪酬结构

关于教师评价的几点思考 篇6

永顺县对山乡九年制学校

谌录刚

对教师的评价从传统的“奖惩性评价”到现行的“发展性评价”,不仅彰显了教育科学的进步和社会对“教师”的重视,更是关于“教师”的理念的革新。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上世纪八十年代兴起于西方,引入国内即引起教育界广泛关注,成为我国现在比较通行的教师评价制度。这是因为发展性教师评价体现了如下主要理念:一是主张评价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为目的;二是强调教师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民主参与和自我反思;三是重视教师的个体差异者;四是主张评价主体多元化、多渠道为教师提供反馈信息。可以说发展性教师评价体现了评价的民主色彩和对评价主体的人文关怀,是一种“人性化”的新型的教师评价制度。但作为一个一线教师,一个被评价者,笔者就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的实施还有些别样的感受。或许是由于我们的理念没有得到深层地更新,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在实践中其理念的“人性化”没有得到真切、深切的彰显。总感觉到在打着新旗号走着老路子,归结起来有以下几点稚嫩的思考:

一、评价核心理念的“人本性”思考。

我们一般认为“教师评价是对教师工作现实的或潜在的价值做出判断的活动。”所以就教师评价的界定来看有着很强的功利性。在建立评价制度时从评价的内容、评价的标准、评价的目的、评价的功能、评价评价的手段、评价结果的运用等方面的设定,往往更多关注的是教师的“职业性”需求,很少关注教师的“自然性”需求,也就是说我们把“教师”更主要的是看成“职业人”而非“自然人”,评价的价值取向是主要强调教师的职业价值没有明显的强调其人生价值。评价的内容主要参照教师的短期教学成绩而忽视了长期教育效果;评价的标准规定统一缺少了自由选择;评价的方法还重量化评比轻质性反思;评价形式程式化、单一化,少了灵活性、综合性;评价的功能重任务和管理,而轻展示和促进。可以说,现行教师评价较之传统评价就理论层面有了质的更新,但从实践操作上看传统的影子依然清晰。这说明评价理念中的“人本”思想有待强化。

二、评价标准(内容)的设定要强化“人文元素”。

教师评价的内容广泛、层次较多,可专项评价,也可综合评价,因此评价标准的设定是系统性的。目前教师评价标准的结构一般包含“效能标准、职责标准、素质标准”三个方面,其子标准很多。这些标准富含人文元素,然而人文元素未能得到强化。给人的感觉是这些标准是对教师的职业价值评价或要求,让人觉得“教师”只是一种职业,淡化了“教师”自然人的要义内涵。

现行教师评价标准人文元素未得到强化的表现笔者认为主要有两点,一是从标准设定上看,首先作为评价的重要标准的效能标准,我们往往参照和关注的是曾经的工作业绩,而忽视了长期的工作绩效。比如,评价一个教师的教育教学业绩,我们常常说他教的学生表现怎么怎么样、学习成绩怎么怎么样,却很少说他的学生升学或毕业以后各方面表现怎么这么样。一个教师教出的学生没有一个名人和伟人,很平凡,但他的学生走入社能具有会公德心,做正值的人,他也能获得学生的普遍尊重和爱戴,也不失为一个优秀的教师。所以评价教师教学不能只看“教时”还要看“教后”,这样真正体现教师的工作价值。评价教师工作协同效能也不能仅仅只看工作时的表现及效果,还要参照过去的表现,并充分考虑其自身现实水平和能力以及未来影响力,从人本角度讲,一个人在团体协作中能尽心尽力、能创造进步就是一个优秀的合作者。其次看职责标准。现行教师评价的职责标准强调的是对教师承担的教育教学工作的责任及相关任务完成情况的考量,其子标准主要落在育人管理、职业科研、工作协同方面,总的来说主要着眼于教师的职业需求。其实教师的根本的自然属性是“人性”,“教师”作为职业是社会属性范畴。人性是基础,由此生发出来的社会性角色,就教师而言

还会是为人之儿女、为人之父母、为人之朋友等,就要承担相应的责任,这些责任和教师职责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打个简单的比方说,一个教师因家庭或别的突发情况而导致迟工或缺工,就评价其工作散漫,不负责任是不恰当的。这样的评价是不公正的、难服人的,因为它忽视了人性需求。

二是评价标准实施过程中“人文化元素”往往被忽略。这集中表现对教师的素质评价方面。其一我们评价一个教师大量提及的是他的思想道德素质、业务技能素质、学识理论素质,却很少提及他的身心素质。其二素质评价在对教师综合评价定性时参考值比重很低,主要被业绩和表现挤占了。其三素质评价的功能和深远意义未引起足够地认识。其实通过有效的教师素质评价可充分了解学校教师现状,这样便于教师培养的规划和教师队伍结构的优化,同时如果评价表现方式得当还能引起共鸣,激发潜能,于教育教学和教师自身的长远发展是有益的。笔者认为现行的教师素质评价标准构成最能彰显人文性,因为它涵盖了作为人的最基本的素养要求和社会健康准则,虽然它的界定难于把握,但不能弱化处理,更不能忽略。

三、评价的策略(方法)运用要考虑“人性自觉”。

时下我们主张对教师实行发展性评价制度,其核心目的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即通过诊断问题,提供教师优缺点信息,鼓励改进,帮助教师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专业水平。”较之以“提高教学效能”为目的的传统教师评价制度,它克服了过去存在的片面追求学业成绩和升学率而阻碍了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教学行为的弊病,有效推动了素质教育的顺利发展和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但由于这一评价目的的界定其浓烈的职业功利性追求掩盖人生功利性追求,导致评价时的参照只关注教师的表现是否符合职业的需求和工作的要求,而忽视了客观环境和自身需求,从而出现不少片面的、不切实际的、硬性的工作任务和要求。举几个浅显例子,如一个不写政治学习笔记的教师,我们不能说他不关心政治,政治思想不合格,社会上关心政治而未写学习笔记的人多了去了;一个网络不通的偏远地区,去考察评价那里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电化教学水平或规定远训任务,不实际,说他们业务能力差,不公正,看他们低一等,不公平;一个教师无课题、论文就轻易评价他肯定是不研究不学习,不是好老师不能参与评优评模,不能晋升职称,不一定合情合理;一个教师文凭低,就说其文化素质不合格,不能上岗教学,必须提升学历,不客观,各大专院校专升本调整之前,实质上大专文凭就不是相当于现在的本科文凭,何必非要通过一些不切实际的渠道拿一个高学历文凭,既增加工作负担又劳命伤财。等等,这些都是未充分关注教师人性需求的表现。如果过分关注教师职业化的评价,不经意间导致评价者只关注工作表现和工作成绩,不关心教师;只注重管理效果,忽视教师的主观期望。评价时不自觉出现居高临下的心理状态,或以挑剔的眼光对待被评教师,教师对评价的抵触情绪难免产生。加上长期的繁重教学任务易导致教师巨大的心理压力,从而消极的情感体验出现了,久之形成职业倦怠。不仅不利于促进专业发展,甚者导致一些意想不到的严重后果,影响学校发展。因此,教师评价策略的应用要充分考虑教师的自身需求,最大程度上唤起促进专业发展的人性自觉,方能有效保证评价目的的达成。

四、评价结果的应用(功能)要体现“人文关怀”。

传统的教师评价,其结果应用于对教师的鉴定和选择,其手段是奖惩,不能体现对教师的人文关怀。发展性教师评价不以奖惩为目的,而是在没有奖惩的条件下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从而实现学校的发展目标,其结果应用于促进教师的反思和专业成长,其功能手段是展示、改进、激励,体现了人本思想,然而其人文关怀的理念体现力度还不够强。笔者认为一种评价结果的应用不能只关注被评价者的反思还要关注评价者的反思。如果不这样,就不足以展现对被评价者的真正的人文关怀。这是因为,一方面,如果只盯着教师的评价后行为,会逐步淡化发展性评价的“质性评价”特征,忽略评价的 “背景”(即人的行为要素要放在特定背景下评价才能得到真正理解)、“个人感受”(即评价必须理解评价对象个人丰富多彩的经历、愿望和想法)”、“定性资料”(即不是寻找个人行为之间的定量关系,而是在纯自然的条件下观察、收集评价信息)三个关键要素,评价的功能会逐步指向对教师完成职业工作要求和任务的考量,使评价变得不公平,不利于教师专业成长的促进。一方面,如果不注重评价者的评价后反思,就会忽视评价体系本身存在的不足,会逐步使评价变得居高临下,潜化成管理性评价,评价变得不公正,不利于发展性评价体系的科学建构。

关于教具的几点思考 篇7

1、教育性。教具的教育性是指教具是针对教学主题而选用的, 它包含着教育思想、教育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要素, 并渗透在教学的全过程当中。

2、科学性。我们的教学是要传承人类文明, 传播科学文化知识, 而不是宣扬封建迷信。因此, 每一件教具都应当是渗透、凝结和体现了人类长期探索、总结的科学道理, 只不过科学性是寓含于教育内容之中, 并体现在你的教学活动过程中而已。

3、直观性。这是与抽象性相对应, 是指教具应当便于学生直接通过感官形成感性认识, 认清事物的特征, 形成概念。

教具使用的基本原则。

1、正确性。使用教具是为了更好地传播科学文化知识, 当然就得首先考虑科学性问题。

第一, 是要正确地展现出教具本身的科学含义。就像用平面镜, 对应的是光的反射原理成像。其二, 是教学应用中的科学性。教育是科学, 你的教学活动也应当按照教育科学的原理来设计、进行。什么时候、该用什么、怎么用教具等等, 都不能随意乱来。

2、针对性。其一, 应根据教学实际需要, 并针对教学的重难点。一方面是该用才用, 别画蛇添足;另一方面, 则是要针对那些比较抽象的、学生不容易理解的内容来选用。其二, 是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这是从因材施教的角度来说的, 要从学生的知识水平、思维特点、兴趣倾向、可能产生的学习障碍等方面来考虑教具的使用。其三, 是针对现有的教学条件。没有多媒体, 你就得考虑挂图、模型或者是其他方式替代;没有条件购置成品教具, 就得想办法自己制作。

3、可视性。一方面, 对于正常学生来讲, 教具主要是视觉类的感知材料, 所以能否看得见、看得清楚是应当放在首位来考虑的, 特别是要注意, 应当将抽象内容尽可能直观地可视化展现出来, 达到“百闻不如一见”的效果。另一方面, 教具是面向全体学生的, 因此, 在课堂内, 就得保证让每个角落里的学生都能够准确、清晰地观察到你所呈现的教具。

4、完整性。使用教具来直观性地呈示感性材料, 不能像奸商那样缺斤少两。因此, 一方面, 是要客观、全面、完整地展示教具所对应知识的相关内容;另一方面, 则是要前后有序、有条不紊地依次呈现, 不能颠三倒四。

合理正确地使用教具可有以下作用:

1.吸引学生注意力, 激发学习兴趣。我们教学, 总得想办法把学生给吸引住, 俗话说得好:“强扭的瓜不甜”, 对于教学也是一样的道理。作为教师, 不可能将知识强行灌输给学生, 得让他们自己动起来, 只要他们被吸引住了, 产生了兴趣, 有了学习的欲望, 个个飞蛾扑火, 剩下的事就好办得多了。教具就有这等功效。

2.培养学生观察力, 启迪学生思维。人们常夸奖一个人“真聪明”, 这“聪明”就含有“耳聪目明”之意, 也就是说聪明包括了以感知为基础的观察力水平。在我们的教学中合理选择、使用教具, 让学生看、听、思, 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训练观察能力, 调动启发思维, 帮助他们更好地省事明理, 变得真正聪明。

3.促进学生形象感知和理解知识。我们要传授给学生的知识, 都是人类长期以来积累的精华, 都是高度总结、抽象的结果。如果只是依靠语言文字这种也是抽象化符号形式来传授, 基本上就是抽象对抽象, 就会把学生弄糊涂。如果恰当使用教具, 就可以实现化抽象为直观, 便于学生感知, 形成概念, 从而更好地理解抽象的知识。

关于“翻转课堂”的几点思考 篇8

一、“翻转课堂”的价值取向

任何一项改革,都有其价值取向,课堂教学改革也不例外。“翻转课堂”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一种新趋势,它旨在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把学习的机会留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它的价值取向是以学生学习为中心——鼓励学生自己学,教会学生如何学,今后不教也能学。

二、“翻转课堂”翻转什么、坚守什么

从学生的学习流程来看,“翻转课堂”,一般由“知识传递”与“知识内化”两个阶段组成。课前“知识传递”过程解决的是“是什么”的问题,课堂上“知识内化”过程解决的是“为什么”的问题。“翻转课堂”的实质是“先学后教”,翻转的是教学程序,从“先教后学”向“先学后教”转变,从改变教学结构来实现课堂转型。“学生能学的,自己先学,课堂上教师帮助学生解决更为困难或重要的问题”是“翻转课堂”的出发点,“翻转课堂”坚守的是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以帮助学生学会学习为使命。

三、学生先学什么、怎么学

在“翻转课堂”的实践探索中,普遍的做法是课前学生利用课本、微视频、网络等资源自主学习,找出学习的重难点和困惑点,然后通过课堂上的展示、辩论、讨论与交流,解决问题,内化知识。先学要取得实实在在的预期效果,一要精心设计和制作微视频,以精彩生动的画面吸引学生,以有层次性、有递进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入思维的有序状态,避免先学处于无序、无效状态;二要设计检测先学效果的适当材料,以检查学生先学情况,更重要的是为课堂上的针对性教学提供事实依据。

四、教师如何“后教”

一是有针对性地教。学生自学后,教师要弄清学生哪些懂了、哪些不懂,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简言之,教学生不会的,这才是教学的要害。凡是学生自己学会的,不教;凡是经过同学之间讨论能学会的,也不教。二是有智慧地教。即关键时候教,教在关键处。所谓关键时教,是指学生最需要教师帮助的时候的教,此时的教让学生“柳暗花明又一村”;所谓教在关键处,是指教在内容的深处、难处、转折处、争议处,此时的教让学生有“烟花三月下扬州”之感。

五、“翻转课堂”是否会带来“知识碎片化”的教学风险

在“先教后学”的课堂里,教师是按照知识的逻辑关系来展开讲授的,至少教师发布的信息是完整的,但是“翻转课堂”的课堂结构是以学生学习活动的心理过程为线索的,原本是一个完整的知识,有可能被学生的学习心理过程切成一个一个相互之间暂时没有联系的碎片。因此,在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体的“翻转课堂”的课内,在完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知识模块的学习活动之后,需要将学生的学习成果整合起来,就显得非常重要。

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在我国尚属起步阶段。哪些学科、哪些知识适合运用微视频的形式呈现?每个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同、自律性也不一样,如何使课前先学达到预期的效果?如何设计和开发微视频,为“翻转课堂”的实施提供有效的课程支持?……这些问题都需要进一步的实践检验和探索。

关于企业普法的几点思考 篇9

石桥司法所 项立勤 2009年7月8日

近期,按照省司法厅《服务企业发展“双千百日”专项活动方案》的要求,根据司法所职能,围绕“践行科学发展观,全力保增长、促发展、保民生、促和谐、全面实现社会经济发展的目标任务,带着为企业排查矛盾纠纷和普法宣传、法律服务这个课题,对全镇的落户生产企业开展调研和服务。通过走访、咨询、座谈等活动,获取了大量的信息资料,了解到企业普法与企业发展的互动关系,也了解到企业普法难点和瓶颈问题,从而引发了我对如何进一步创新企业普法工作进行深度思考,对企业经济发展与企业法治建设如何协调共进的课题产生了浓烈的研究兴趣。

一.从调研情况看全镇企业普法现状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依法经营和诚信守法,依法经营是现代化企业发展的生命线“。目前,全镇大多数企业始终都比较注重依法治企,但是,只有少数企业聘请了律师担任企业法律顾问,参与企业经营管理的重大决策,而大多数企业都没有聘请法律顾问。少数企业领导对普法宣传教育工作认识不够,依法经营和法制观念淡薄,满脑子都是利润,认为企业就应该一心生产经营,以获得更多的利润。

在”五五“普法期间,全镇各企业基本能严格按照”五五“普法规划的要求组织实施,并收到了较好的成效。一是企业依法经营能力不断提高,通过各种形式的法制宣传教育、培训等,进一步增强了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诚信守法、依法经营的观念,提高了依法经营、依法办事的能力。二是企业依法决策的自觉性不断增强,许多企业领导在深化改革和发展中自觉按照法律规定和程序办事,学会运用法律手段去克服和处理新旧体制转轨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三是企业内部管理逐步走上了法制化轨道。

二.企业普法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在这次调研中发觉到的个性问题,归纳起来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少数企业对普法宣传教育工作认识不够。认为企业就是生产经营、财产增值,在这一理念的约束下,出现企业普法”五难“,即认识难统一、时间难安排、人员难集中、经费难保障、资料难落实,甚至还有极少数企业担心员工法律知识懂多了找自己麻烦等等。因此,对普法部门组织的学法活动不感兴趣,不能积极参加。企业的认识不到位是制约企业普法工作深入开展的首要瓶颈问题。

(二)依法经营和法制观念淡薄。有少数企业领导满脑子就是利润,为了减少成本,可以不顾产品质量;为减轻企业负担,可以严重侵犯企业职工的合法权益,不为或少为企业职工办理养老和医保等劳保手续;为了利润,可以不惜一切手段,干出违法 事情,严重影响了企业形象,也影响了企业的发展。还有极少数企业干部,平时不学法、不懂法,到了出了问题的时候去找法,甚至花了高昂的代价解决问题,得不偿失。

(三)普法形式单

一、应付检查。上级检查时,贴贴标语、读读报纸,应付一朝又一朝,为我所用时,利用法律当工具,照了一遍又一遍,严重影响了企业法治建设和企业员工素质的提高。

三.开展企业普法教育的几点思考

(一)明确目标,有效组织。企业普法依法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有一套完备的管理、运行和实施机构。为确保企业把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各企业一定要贯彻落实司法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学法用法工作的意见》,做到领导思想认识、组织机构、普法人员、普法经费”四个到位“,明确职能,落实责任,并建立学习报告制、学习考核制、学习激励制,做到有部署、有检查、有总结、有效果,使普法依法治企在各企业强势推进,有序开展。

(二)突出重点,注重实效。首先,根据企业类型设置普法教育内容,其次在企业内部区分不同层次进行普法教育。一是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要重点学习与其经营管理工作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是”五五“普法重点对象之一,每位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要本着”干什么、学什么、用什么“原则,采用自学、培训、讲座等各种方式,适时学习与本职工作联系密切的法律法 规,同时,还要搞好预防职务犯罪的法律知识学习。二是普通职工要重点学习与其工作、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依法保障自身的合法权益,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履行自己的义务。要结合各企业的实际,普法编印发放以《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工会法》、《妇女权益保护法》、《婚姻法》、《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为主要内容的企业职工常用法律法规读本,解决企业职工缺少学习资料的问题。

(三)努力创新,整体推进。在新形势下,要使各企业形成强大的整体竞争意识,使企业走出金融危机的困境,除了要狠抓自主创新、提升产业结构外,还必须加速实现从注重依靠行政手段管理向注重运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管理的转变,实施管理变革,推进依法治企。

一是坚持践行”大普法"理念。司法行政部门作为法制宣传的主管部门,要继续发挥好组织、协调、指导、检查作用,各普法部门要整体联动,送法律进企业,组织开展好企业学法面对面活动,形成人人关心、人人参与企业普法的崭新局面。

二是建立长效法治机制。采取聘请法律顾问做企业的法律助手、用责任状来监督和保障合法用工、成立企业工会组织和农民工维权协会、建立健全企业内部人民调解组织、建立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学法制度等等。

三是建立依法决策、依法维权保护机制。企业凡是重要决策涉及法律事务的,都要有法律顾问和法律部门的参与,企业要认真听取并吸收其法律建议,为企业的经营发展服务。

关于增加农民收入的几点思考 篇10

但是,通过冷静思考,认真分析,农民增收的空间还很有限,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因素还很多,形势还不容乐观。以***县为例,主要表现在:一是城乡收入差距较大,呈现不均衡性。2004年全县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4,300元,而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2,680元。二是农产品加工层次低,附加值不高。由于全县农产品加工企业少,科技含量低,产业化程度不高,导致农产品商品率比较低,加工增值少,农民增收步伐不快。全县90%的农产品是原字号产品,“现种现收现卖”现象较为普遍。三是农村劳动力“两个富余”问题比较突出,多元化收入格局尚未形成。全县农村劳动力总数44,850人,其中富余劳动力21,528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48%,富余劳动力比较大;由于气候影响及农村二、三产业不发达等原因,农民“半年农忙半年闲”的现状非常普遍,富余时间很长,农民增收空间较小。四是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农业集约化程度不高。由于土地流转机制不健全,农村土地分散经营,生产规模小,集约化程度低,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和农业经济效益的提高,给农民增收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

面对大好形势及诸多不利因素,如何有效地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加快农民增收步伐,已成为各级党委、政府面临的重大课题。我通过多方调研,结合多年工作经验,认为要想加快农民增收步伐,关键要解决好优化农业结构、提高科技含量、延伸产业链条、增加劳务收入和加大支农力度五个方面的问题。

一、调整农业结构,提高农产品比较效益

农业结构的调整是农业内部农林牧副渔及其产品不断调整提高的过程,核心问题是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应在确保农产品总量平衡、供应充足的前提下,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走精细化、集约化、产业化的道路,向农业发展的广度和深度进军,不断开拓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空间。要做到“三个优化”和“三个提高”。一是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优质农产品比重。在当前市场供求的格局下,农产品要实现高效益,就必须及时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增加农产品的知识和技术含量,实现传统农业结构的升级。要在保证粮食生产安全的基础上,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的“两高一优”农业,要选用优质品种,压缩低产抵效作物面积,在体质增效上下功夫,向优质要效益。二是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特色产品比重。向特色挖潜力、要效益是农业产业结构升级的方向。要努力寻(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查看)求地域差异、季节差异和市场差异,利用当地特色资源,开发特色农产品,不断增加特色产品的内在价值和附加值,有效保持特色、特质和特价。结合地域特点、资源条件、环境状况,***县的特色产品应注重在畜牧养殖、绿色食品、大豆精深加工、经济作物(如甜菜、烤烟)等上下功夫,全力打造自己的特色,努力实现一乡一品,几乡一业的格局。三是优化区域结构,提高优势产业比重。当前,有些地方在农业结构调整上也有些闪光点,而农民增收却不明显,原因之一就在于没有形成区域化、规模化种养。农业结构调整要提升层次,农业生产必须上规模,这样不仅弱化千家万户小生产固有的特性,提高农民抗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还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在结构调整过程中,要按照地理位置,资源状况和产业特点进行规划布局,想方设法搞好农产品基地建设,通过抓基地、抓大户,向千家万户延伸,培育优势主导产业,通过扩大对农民的覆盖面来提高基地规模,形成产业优势。***县应注重在种植业和养殖业两大基地上下功夫,种植业应重点放在大豆、水稻的基地建设上,养殖业应重点放在生猪和奶牛基地建设上。依托域内外龙头企业,不断扩大基地建设规模,提升产业层次和水平,实现规模效益。

二、加快技术创新与推广,增加农业科技含量

科技创新是调整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和档次、开拓市场、增加效益的根本措施。农业科技的应用是农业增产增效的必要保障,是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前提,是促进农业发展、加快农民增收的重要生产力。为此,必须进一步加大科教兴农战略的实施力度。一要广泛开展科技培训工作。对广大农民进行“田头”教育,把科技真正交到农民手中,使农民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一干就有效益,形成自觉吸纳科技成果的动力。二要提高科技示范带区建设水平。要突出抓好示范园区新技术的集成与配套,实现良种与良法、农机与农技的最佳结合;要实施标准化种植,规范化管理,统一技术规程,统一操作程序,使其成为科技的集散地,科技推广的示范地;要加大科技示范带区建设的扶持力度,充分发挥其应有的示范带动作用,使效益的最大化增强农民建设示范带区的自觉化。三要加大科技推广力度。现在农业科技很多,但是推广的层面却很小,查其原因主要是,一方面农民的素质低,对科技的认知度和实施能力不足;另一方面是科技推广方式方法单一,导致科技推广速度慢。因此,要在对农民进行科技培训、示范、引导的基础上,改革农业科技推广体制,培育多元化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组织,创新科技推广方式。可以采用技术人员包村、包地块,技术人员与农民进行合作等多种方式,建立利益联结机制,使技术人员推广科技变被动为主动,加快科技推广步伐,提高农业科技含量,促进农民增收。

三、延伸农业产业链条,搞活农产品加工流通

农民要想加快增收步伐就农业抓农业增收的空间是有限的,只有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大力推进农业工业化,增收才是无限的。只有延伸农业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加工比重,才能提高附加值,实现效益的最大化。一要全力抓好农产品精深加工,提高农业效益。我们要树立围绕农业抓工业,抓好工业促农业,产加销一体化经营理念,把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作为农民增收的主攻点,围绕主导产业,研究、引进、开发农产品加工项目,特别是要在精深加工项目上有所突破。要通过在资金、项目、技术等方面的扶持,壮大本地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要通过政府协调、建设规模化基地,挂靠、吸引域外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要通过抢抓国家扶持农业生产、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加大扶贫开发工作力度、实施农产品加工推进行动等战略性机遇,加大向上争取、吸引外资的工作力度,在加工项目建设上实现突破。二要开拓市场,搞活流通。由于农民市场观念还比较淡薄,收集农产品市场信息的能力还比较弱。因此,我们要有意识地引导农民多发展一些具有市场潜力和远期收入的品种,并不断淘汰低劣品种,由被动供给转变为对诱导市场的需求,增强结构调整的预见性,这样才能在市场竞争中争取主动。要积极培育技术、劳务、资金、信息等要素市场,通过市场关系的发育,形成多渠道、少环节、开放式、高效率的农产品流通网络。只有在无形市场上下功夫,疏通流通环节和渠道,才能实现流通增值,才能促进农民增收。三要建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实践证明建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是解决农民与市场对接的最有效形式,是推进产业化步伐的有效载体。特别是***县县内没有大型龙头企业,挂靠县外龙头企业更需要有中介组织做桥梁。通过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既可以降低交易成本,又能减少风险,更能有效解决新技术推广入户难的问题。我们要引导农民按照“自我组建、自我完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原则,建立完善各种协会,充分发挥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增加农民劳务收入

发展农村二、三产业,不能单纯地依靠数量增长、外延扩张,要转变增长方式,注重内涵式发展。要推进乡镇企业结构调整和体制创新,建立健全经营机制,增强技术创新能力,提高产品适销率。要加强对发展农村二、三产业的引导和服务,在市场准入、融资条件、政策支持等方面创造平等竞争环境。要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开辟离乡不离土的就业岗位,大力培育、发展信息咨询、技术服务、家政服务等新兴产业和行业,鼓励和支持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转移,减轻农业生产压力,提高劳动力生产率。要建立和完善土地流转机制,规范流转行为,确保土地流转规范有序进行,让农民(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查看)放心进行劳务输出;按照“政府推动、学校主办、部门监管、农民受益”的原则,加大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工作力度,全面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综合素质,加强用工信息的搜集,积极与用工单位联系,建立劳务输出基地,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劳务输出。努力实现土地流转的规模效益,劳务输出的多元收入。

五、加大对农业发展的扶持力度,为农民增收提供有力支撑

农业是一个弱势产业,农民是一个弱势群体,农业要想大发展,农民要想快增收,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因此政府应该发挥组织优势,学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提高农业结构升级的本领,努力解决各种矛盾和问题,为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一是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要通过采取市场化管理、向上争取、招商引资等多种融资渠道,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农业防灾抗灾能力,确保农业的健康发展,农民的稳步增收。二(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查看)是要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充分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要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中央减轻农民负担的各项政策,建立长效监督机制,确保农民负担不反弹;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实行标本兼治,彻底整治对农民群众的“三乱”行为,坚决保障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要加大农资市场的规范整治力度,严防坑农害农事件的发生,为农业发展保驾护航。三是要搞好规划,合理引导。农业发展一家一户的分散决策毕竟有很大的局限性,很难与市场进行有效的对接,这就需要统一规划和组织。只有通过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引导农林牧副渔各业的发展方向和资金投向,加大投资支持农业新增长点的发展,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服务体系,才能加快农业升级步伐和农民增收步伐。

上一篇:目标责任制考核汇报材料下一篇:微笑的含义作文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