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农村

2024-11-04

目前农村(精选12篇)

目前农村 篇1

随着我国惠农政策的不断完善, 农村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然而在农村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提升的同时, 新农村的环境问题已经成为目前新农村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新农村的风貌必须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目前造成新农村环境问题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农民旧的陈规陋习与日益发展的现代生活气息存在很大的反差, 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还不够强烈。所以, 新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已经成为目前的首要任务。

1 我国新农村存在的一些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 城乡差距日益严重, 虽然近几年来, 国家的惠农政策已经做到了极致, 但是大多数农民还是选择进城务工, 尤其是年轻人, 大部分还是会选择进城打工, 导致现在的农村大多只剩下老人和小孩, 使得我国新农村的环境问题更加严重。

1.1 水环境的调节功能下降

如今的农村已经再也不是以前的农村, 大量荒地无人去种植, 使得农村整体氛围比较萧条。农村的环境问题最主要的就是水环境的调节功能明显下降, 这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农村河床的整体抬高, 从而导致大部分的河道出现淤积的现象, 使得有些地方严重缺水, 对当地的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破坏。同时也会对农村的生物多样性产生影响, 生物会由于不适应当地的环境而发生大规模的迁徙。

1.2 土地板结严重

由于大量有知识、有文化的年轻人选择进城务工, 留下来的都是一些中老年人, 他们在环境保护方面的观念并不强, 从而出现滥用农药化肥的现象。长此以往, 造成了现在农村土地的大量板结, 土壤中的有机质大量减少, 这对于农村的危害和影响是巨大的。土地板结严重将会为以后的作物种植带来很大的难度。庄稼种植在缺乏有机质的土壤中是不会得到充足的养分的, 致使庄稼大量减产。

2 解决目前新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问题的具体措施

目前, 我国新农村存在的一些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只有采取一些具体的措施, 真正地解决新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问题, 才能改善新农村环境。

2.1 加大资金的投入

加大资金的投入是解决目前新农村环境问题的首要措施。虽然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 但是农村还存在着猪圈、粪池等设施, 这种设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新农村的环境。同时, 新农村缺乏一些公共的垃圾处理设施, 出现垃圾任意堆放的现象。国家应该加大资金的投入, 为我国新农村建设提供一些必要的基础设施, 比如垃圾处理场、垃圾桶、路灯等。在解决新农村综合环境的问题上, 必须要在加大资金投入的基础上进行, 不然新农村的环境综合整治将会寸步难行, 加大资金的投入同时还能吸引更多的年轻人返乡。在资金投入方面也应该加大对农民的优惠政策, 目前已有的惠农政策有种地再也不用交钱交税, 这种惠农政策在我国农村得到了很大地反响。

2.2 综合治理环境

综合治理已经被破坏的环境是解决目前新农村环境问题的基础。只有将现已被污染的环境治理好才能谈及其它。农村的相关部门应该将农村环境治理做成一个完整的规划, 对河流、山坡、土壤等进行综合治理, 邀请相关专家到新农村进行考察, 接受专家们的建议, 保证在治理环境方面做到高效快捷, 最好能够采用高科技的手段和设备。比如, 在河流治理方面, 农村相关部门首先应该彻底清除河道下面积压的淤泥, 使河道恢复到正常的高度。同时还应该将河面上覆盖的一些对于河流有严重危害的植物做到彻底清除。定期为河道清理杂草, 待河水的水质变得较好的时候, 可适当放养一些鱼苗, 种植一些能够净化河底水质的水草。综合治理已被污染的环境是改善新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问题的必要途径。

2.3 增强农民保护环境的意识

增强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是解决目前新农村环境问题的根本保证。只有从根本上强化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才能保证新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顺利实施。在环境综合整治的问题上,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与其别人来对当地的环境问题进行治理, 不如强化当地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自行治理。相关部门可以定期向农民传授一些知识, 提高农民保护环境的意识, 消除农民一些陈旧的观念, 帮助他们能够更好地顺应社会的发展, 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 可以在新农村的未来发展中形成一股全新的风貌, 鼓励当地农民自主地对当地的环境进行综合治理。

3 结语

综上所述, 对于目前新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问题, 必须采取一些科学有效的措施, 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新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问题, 使新农村的环境能够得到根本的改善, 才能尽早打造出现代化、科技化的新农村。

摘要:近年来,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 农村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 但是在新农村的环境综合整治问题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分析了目前新农村所存在的一些环境问题, 并就解决新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问题的具体措施展开论述。

关键词:新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问题

参考文献

[1]柴宏祥, 徐海燕, 张东波, 何强, 艾海男, 刘鸿霞, 梁建军, 邓轲, 魏英华.三峡库区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程设计实例[J].中国给水排水, 2012 (20)

[2] 覃永晖, 王晶, 刘杰, 冯丕成, 邱实.新农村交通干线环境综合整治专项规划的实践探索——以湖南常德桃源县为例[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12 (2)

[3] 顾馨梅, 张翔, 水淑燕.改变农村面貌建设和谐新村——以江苏省扬州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为例[J].农村经济与科技, 2008 (3)

[4] 曾小溪, 曾福生.农村居民参与环境保护的困境与出路[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2 (2)

[5] 董鹏, 李凯, 袁艳平, 刘立军, 马晓河.我国生态农村建设之探索[J].兰州商学院学报, 2011 (5)

目前农村 篇2

目前,我国农村金融体系是一种以正规性金融为主导、非正规性金融为补充的体系结构,正规与非正规金融互为补充,共同为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服务。

(一)正规金融机构及其主要职责

1.中国农业银行:支持农业生产和农产品销售,既经营商业性业务,又经营政策性业务,从上个世纪80年代起开始进行商业化改革。

2.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承担国家规定的政策性金融业务并代理财政性支农资金的拨付。

3.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村正规金融机构中唯一一个与农业农户具有直接业务往来的金融机构,是农村正规金融机构中向农村和农业经济提供金融服务的核心力量。

4.农村邮政储蓄:吸收储蓄,再把储蓄资金转存入中央银行,开展存贷业务。

(二)民间金融形式

农村非正规金融是指农村中非法定的金融机构所提供的间接融资以及农户之间或农户与农村企业主之间的直接融资。目前,我国的民间金融主要有三种形式。

1.无组织无机构的个人借贷和企业融资(如企业相互融资、企业非法集资等) 。

2.有组织无机构的各种金融会,属于互助资金性质。

3.政府没有认可的有组织有机构的各种融资形式,如私人钱庄、典当行、基金会等。

二、我国农村金融存在的缺陷和理由

(一)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单一,金融机构匮乏

目前,在农村金融市场上已形成了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三驾马车”共存的局面。但是农业发展银行作为政策性银行,其业务经营范围十分单一,专门行使粮、棉、油收购贷款资金的封闭管理,业务空间日益狭小;本来“重农”的农业银行将竞争视角从农村转向城市,农村网点大量撤并,人员锐减,在支持农村经济发展上投入相对较少。

(二)农村信用社包袱沉重,力不从心

由于农村信用社多年积累的历史理由较多,又受到资金规模、硬件设施、业务品种、结算条件等方面的限制,普遍存在资产质量不高、经济效益欠佳和人员素质欠缺等理由,肩负的职责与自身的能力不相匹配,致使农村信用社在支持“三农”经济发展过程中力不从心。

(三)农村贷款利率偏高,利息负担较重

目前,农村金融贷款利率偏高,加重了农民的贷款利息负担。尽管中央规定了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浮动的区间,但由于农村金融市场不够发达,在利益机制的驱使下,其贷款利率不但不可能下浮,而且也不愿意低浮,使农民贷款优而不惠。

(四)农村政策性金融支农力度不足

当前农村政策性金融机构资金来源不足,大多数由政府全部或部分出资,而且在运营中多靠政府扶持。支农力度不够,在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经济活动等方面作用较少,对农户、个体工商户、涉农民营企业支持也有限。

(五)农村小额信用贷款发放难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小额农户贷款对于急需脱贫致富的农民群众无疑是雪中送炭,但农村金融机构却很难发放。主要理由,一是一些农民信用观念淡薄,逃废债务等违规行为时有发生,二是小额农贷业务量超常,放贷成本高,三是清收手段脆弱,致使很难使用依法起诉、强制扣款、变卖资产等手段清收贷款;四是农民风险防范能力弱,受社会、自然、市场条件的影响很大,小额农贷风险很大。

三、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策略及倡议

(一)发展多种类型的农村金融机构,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引导金融机构根据农村经济发展的目前状况和前景,尽可能地发展多层次的网点。规范和引导民间金融,适当发展农村互助性金融组织和互助性担保组织,逐步完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

(二)继续推动和不断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加强其合作金融功能

积极拓宽农村信用社信贷支农渠道,加大对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和涉农产业龙头企业的支持力度。大力开展和开发农村信用社的中间业务,提高盈利水平,对农村信用社进行股份制改造。

(三)加速推进农业担保和保险业务,分散和降低农业风险

适当降低担保机构设立门槛,鼓励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快发展农产品期货市场,开发农产品期货新品种,鼓励农产品生产经营企业进入期货市场开展套期保值业务。进一步完善农村地区的信贷市场、保险市场、期货市场,建立功能完备、分工合作、竞争适度的农村金融市场体系。

(四)建立农村利率定价机制,降低农民贷款成本

制定符合农村信贷资金供求特点的利率管理政策,对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等支农贷款要实行优惠利率,以减轻农民的负担,增加农民收益。建立科学、合理的贷款利率定价机制。

(五)加强和改善金融监管

利用政策扶持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对农村金融组织要执行有差别的监管政策。通过财政补贴、担保或税收减免等措施促使金融机构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信贷投入,实行支持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的税收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在农村地区经营。

四、总结

农村金融作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中最为重要的资本要素配置制度,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尽管目前我国农村金融服务的整体水平不高,农村金融体系存在一定的缺陷和理由,但是,通过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企业和农民自身各方面的调整,农村金融体系一定会逐步完善与健全,将会为我国农村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张贞,肖庆业.农村金融服务存在的理由与策略分析[J].老区建 设,:30-34.

[2]申维娜,孟彦军.我国农村金融目前状况与改革思路浅析[J].当代经济,2011.2:90-93.

目前农村 篇3

关键词:留守少年 权利保护 未成年法律制度

Abstract:"The left-behind juveniles" are a particular social group appearing with rise of the tide of migrant workers,in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of China. The left-behind juveniles" are facing various problems, in the survival, development and other areas. Therefore, it arouses widespread concern in society. In China's current legislation, in addition to the "Law on the Protection of Juveniles" and "Prevention of Juvenile Delinquency" in legal system, there are many regulations involved in other branches of law but mostly scattered which are unable to form a complete system. Situation of such legislation has bad effects on judicial practice. For this reason, it is necessary to improve our country's current situation of Juveniles law. Among them, the rural issue of "The left-behind juveniles", because of a certain degree of particularity, we should pay more special attention to in the improvement process of Juvenile law of China.

Key words:the left-behind juveniles; protection of rights;juvenile law of China

一、留守少年的概念

留守少年指的是中国农村地区因父母双方或单方长期在外打工而被交由父母单方或长辈、他人来抚养、教育和管理的少年。留守,亦即被留下的意思,严格来讲,留守少年并不是一个法学概念,而是一个社会学概念。留守少年在中国当下,已经成为一个广为人们关注的特殊的社会群体,大量的留守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出现了生活、学习、损害别人利益和利益被人侵害甚至于犯罪等方面的问题,不论从生活状态看,还是从心理状态看,他们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这些已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在世界的各个国家,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少年的生存和发展似乎都伴随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在全世界的总人口中,少年儿童占到了三分之一以上,从长远来看,世界的发展与人类的进步离不开少年儿童的参与和支持。而作为社会中的一员,少年应当具有不可剥夺的生存与发展的权利,而且此种权利的实现应该由国家通过法律的形式予以保障。但是,在现实中对少年权利的保护却是不容乐观的。如贫困而导致的饥饿、辍学、童工的出现及父母对子女的虐待等等。鉴于此,1989年《世界儿童权利公约》出现,并成为世界上签字的国家最多的国家,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世界各国对儿童问题的普遍关注和儿童权利保护的重视。

二、我国未成年人保护立法的现状

《世界儿童权利公约》、我国《未成年人权利保护法》、我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我国《教育法》中都有关于未成年人权利的相应规定。但是,从中国目前的现实来看,未成年人所享有的这些权利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没有得到保障的。尤其是被父母留在农村的那些少年们,生存尚且面临重重困难,又如何实现其他权利的保障。在此意义上说,这些留守少年无疑是受害者。

我国没有统一的未成年人立法体系,关于未成年人的各项权利的规定散见于各种效力层级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及立法、司法解释之中,目前涉及到未成年人保护的法律主要有两部:《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涉及未成年的法律规定散见于其他法律条文之中,并未形成一个完整的立法体系。

《未成年人保护法》于1991年9月4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于1992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2006年12月29日,经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正式通过修改草案。这次修改是该法实施以来的首次修改。《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于1999年6月28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自1999年11月1日起实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共八章,57条,包括:总则、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教育、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对未成年人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未成年人对犯罪的自我防范、对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的预防、法律责任和附则八个部分。

三、从留守少年的角度对我国未成年保护立法的分析

我国立法上虽有《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来保护未成年人利益,但实际保护的力度仍然不够,现实中对少年儿童的忽视甚至是虐待的行为大量存在而又得不到法律规制的情形是常见的。在这里,笔者试从农村留守少年的现状进行分析。

第一、关于家庭保护的缺位。《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六条规定:父母因外出务工或者其他原因不能履行对未成年人监护职责的,应当委托有监护能力的其他成年人代为监护。此外,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涉及未成年人家庭、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的条文共18条,占正文全部条文的约32%,涵盖了对未成年人进行人身教育、犯罪预防、以及对监护人的教育惩戒等方方面面的内容。上述法条体现出国家对家庭监护的重视,但对于农村留守少年而言,家庭保护的缺位是现实存在的,然而,如法律中所说的另行委托监护人等替代监护措施的落实,在现实生活中存在很大的任意性。而且,法律也没有对替代监护人的范围和条件做出具体规定。有鉴于此,笔者认为,针对这一情况,法律应该对监护缺位时的替代监护问题做出更加详尽的规定,内容应该包括替代监护人的范围、责任、替代监护的内容、相关费用等方面。

第二、关于权利的救济。《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五十三条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或者侵害被监护的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经教育不改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有关人员或者有关单位的申请,撤销其监护人的资格,依法另行指定监护人。被撤销监护资格的父母应当继续负担抚养费用。这一条文存在两个问题:首先,针对监护人侵害行为须进行教育,但未规定具体的教育主体;其次,经教育不该时,经申请后人民法院的司法介入。但关于由谁申请的问题,上述法条中“有关人员”和“有关单位”的规定太过笼统,现实中少年儿童权利被侵害的情况的得不到有效的制止和救济。所以,未来的立法或法律修改首先应明确教育的主体,一般情况下应由专门的行政机关负责;其次,关于诉讼主体的确定。目前立法中否认了未成年人本人的诉讼主体地位,在他们的权利受到侵害的时候,只能有待于“有关人员”和“有关单位”的发现,然后通过司法途径得到救济。这就使得侵害未成年人权利的行为能否受到司法的裁量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在我国《民法通则》的监护制度和《民事诉讼法》诉讼代理制度中,规定了监护人为未成年人的法定诉讼代理人,但关于监护人侵害被监护人权利时的诉讼主体亦未作明确规定。有鉴于此,笔者认为,一方面应该赋予未成年人本人一定的控告权,因为他们是切实的受害人;另一方面,应该对诉讼主体做出明确的规定,将“有关单位”和“有关人员”具体化和明确化。

第三、关于国家权力(主要指行政权)的介入与干预。具体说来,是指国家亲权理论在制度层面如何实现的问题。我国农村大量的留守儿童存在,其各项生存与发展的权利得不到切实保障,这不仅是一个社会问题,也是一个法律问题。虽然国家针对这些留守少年也出台过不少相关的政策,但并未上升到立法的层面。在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背景之下,以立法的形式强调行政权对这一社会问题的适度干预,将会使得留守少年的权利实现具有强有力的后盾。国家亲权理论主张在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不能或不能很好地行使对被监护人的监护权时,由国家代替监护人行使监护权。行政机关相对于其他社会组织,如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而言,其权力的行使更具有规范性。同时,相对于司法机关而言,行政机关的行政权又具有主动性的特点,更能够及时全面地保护留守少年的各项权利。考虑到我国广大农村留守少年的各项权利保障,如生存权、发展权等主要将依赖于县、乡一级政府负责的实际情况,在立法上如何配置行政权,如何设置行政权的内容以及如何规范行政权的行使都将是未来立法中值得考虑的问题。

四、结语

中国自古代起即有“恤幼”的思想。目前,我国未成年人法治的发展相对滞后,在中国的未成年人立法、司法制度的发展都相对落后。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农村少年法治的发展状况将真正代表我国少年法治建设的总体水平。农村留守少年问题的产生有其特殊原因,在和谐发展的背景之下应该也值得引起法律的特别关注。

参考文献:

[1]姚建龙 《长大成人——少年司法制度的构建》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2003年版

[2]姚建龙“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思路与建议”《当代青年研究》2006年第3期

[3]李环“建立儿童虐待的预防和干预机制——从法律和社会福利的角度”《青年研究》2007年第4期

[4]张旭“未成年犯罪的处遇措施:比较与借鉴”《人民检察》2006年第3期

[5]卢建平“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政策完善——基于国际人权公约的分析”《南都学坛(人文社会科学学报)》2009年5月第29期

目前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形式研究 篇4

1.1 农村土地流转是建设现代化农业的需要

在传统家庭经营的生产方式下手工操作和狭小的规模使得现代农业要求生产经营的标准化和产业化根本无法实现。只有大力推行农村土地的流转, 实现规模化经营才能对农产品的生产、销售、技术推广等环节实行高效的管理与控制, 规范生产, 实现农业生产经营标准化、产业化的要求, 从而使我国农业向现代化的方向迈进。

1.2 农村土地流转是提高土地经营效益的需要

通过农村土地流转把有限的土地集中到有资金、有能力、善经营的人或集体手上, 使细化的土地集中起来, 得以集中开发, 扩大生产规模, 形成专业化的生产基地, 建立起专业化的组织机构, 使得土地经营效益能够显著提高, 摆脱以前土地零散、缺乏规范、经营效益低的困局。

1.3 农村土地流转是市场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土地流转使得土地这种稀缺资源能够充分自由的流动, 通过这种市场机制进行配置, 减小了土地资源稀缺所带来的局限性, 发挥了土地的最大效益, 这是对市场经济大环境的适应, 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2 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现状及问题

2.1 流转行为不规范, 缺乏统一标准制度

农村承包土地流转的方式一般有“追亲流转”、“追地流转”、“有偿流转”三种, 这些方式中存在诸多不规范不严谨的地方, 造成事后矛盾难化解, 解决问题无凭证。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也存在不规范的问题, 具体表现在农村房屋私自交易、农村宅基地任意买卖、在集体建设公共设施和企业用地随意建房经商并转让、买卖自己的承包地和责任田。目前农村土地流转尚存在缺乏统一标准制度的问题。

2.2 流转规模不够大, 缺乏统一管理机制

一直以来土地就是农民的命根子,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 农民们或多或少有些“恋地情结”, 再加上我国尚未形成统一规范的土地流转市场, 没有可供参考的统一市场价格, 农民担心损失利益, 他们并不那么乐意将土地轻易流转出去, 而我国尚缺乏完善的土地流转统一管理机制, 这使得土地流转的实行遇到困难, 规模受到限制, 不能充分发挥出土地流转的巨大作用。

2.3 流转进展不齐整, 缺乏统一实施细则

目前全国各地都开始逐步实行农村土地流转的政策, 但是有的地方进行的热火朝天, 有些地方却是冷冷清清;有的地方开展的全面而深入, 有的地方却只是浮于表面。各地土地流转进展情况参差不齐, 其主要原因还是缺乏具体可行的统一实施细则, 使农村土地流转的实施存在盲目性。

3 农村土地流转的几种形式

3.1 土地转包的模式

转包是农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农户之间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租赁, 转包人对土地经营权的产权不变, 受转包人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产权人享有土地承营权使用的权利, 获得承包土地的收益, 并向转包人支付转包费。这种模式让转出方有更多的时间从事其他产业增加自己的收益, 同时受转包方能够扩大自己的经营规模, 从而增加土地使用效益。土地转包的模式能有效地转移农村劳动力, 缓解人多地少的矛盾。

但土地转包模式在土地流转的模式中地位相对而言叫次要, 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土地分配不合理的问题。

3.2 土地股份制模式

入股是农户在自愿联合的基础上, 将土地承包经营权以入股的形式组织在一起, 从事农业生产, 并以参与股份制或股份合作经营的土地使用权为年终分红的依据, 入股收入按经营效益的高低来确定。它是一种具有合作性质的流转形式, 能够通过分担的方式有效降低风险, 促进企业、公司、农民相互之间的帮助与合作, 提高生产效率。

这种模式还处于初步推行的阶段, 虽然好处明显, 但也避免不了其使得公司企业亏损、破产, 农民利益受到损失的风险, 可能会给社会稳定带来影响。

3.3 土地互换模式

土地互换是指承包方之间为方便耕作或者各自需要, 对属于同一集体经济组织的承包地块进行交换, 同时交换相应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但是, 承包方不能与其他集体经济组织的农户互换土地承包经营权, 同时, 互换后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人仍要按发包时确定的该土地的用途使用土地, 履行该地块原来负担的义务。这种模式对实现农户土地的集中有很大好处。

但是, 土地互换模式也存在着缺陷, 它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一家一户为生产单元的形式, 仍不能使农业规模化的优势发挥出来。

3.4 土地转让模式

转让是指土地承包经营权人将其拥有的未到期的土地经营权, 经发包方许可后, 以一定的方式和条件转移给他人的一种行为, 并与发包方变更原土地承包合同。多是因为公共设施的建设需要, 土地被政府征用。转让将使农户丧失土地承包经营权, 因此对转让必须严格条件, 转让的农户必须有确实的非农生活保障。

但是, 这种模式实际上混淆了所有权和使用权的界限, 实际上是使用权者把土地所有权一并进行了出让, 因为出让的土地大多改变了性质和用途, 真正的土地所有权者却并未得到收益。

4 加强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措施

4.1 加强组织领导, 健全组织机构

政府应该加强对农村土地流转政策的领导, 而这种领导应该尽量避免采用行政命令的方式, 它应该是一种引导、一种鼓励的方式, 其工作重心应该放在加强对土地流转政策的支持、加大财政支持的力度、提供社会服务等内容上。同时应该逐步健全相关的组织机构:建立专门的土地管理机构, 对土地流转的实施进行监督和管理;逐渐强大我国中介组织服务体系, 对土地流转提供信息等服务。

4.2 加强制度建设, 完善法律法规

必须完善法律制度, 明确土地产权的界定, 这是成熟土地流转市场的基础和前提。同时, 应该以法律的形式确立土地的集体所有权, 土地归集体所有的制度应该稳定, 决不能动摇。农村土地流转的相关制度目前还不够成熟, 还存在漏洞、矛盾, 应该逐步补充完善, 让农村土地流转政策的实施有更明确、具体、合理的方向。

4.3 加强技术指导, 实现科学流转

目前我国农村土地流转政策还未成熟, 还有许多需要探索和研究的地方, 也还有许多需要改进需要完善的地方。农村土地流转走向成熟不会是一个短暂的、简单的过程, 切忌对此急于求成, 盲目实施。农村土地流转必须走科学的道路, 用科学的方法引导农民, 引导领导, 引导政府前进。通过一步步脚踏实地的努力, 逐步解决目前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 这条路也就会越走越顺利, 而最终社会的进步也将不会只是一小步。 (指导老师:龙振华)

参考文献

[1]罗树明.农村土地流转对农业现代化的助推作用探析[J].农业经济, 2013 (5) .

目前农村 篇5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由短缺经济向过剩经济转变,买方市场日益繁荣,在当前国家扩大内需刺激消费的情况下,开发市场特别是农村市场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农村市场潜力巨大,但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制约了市场潜力的释放,导致长期以来难以形成有效的市场需求,使农村市场启而未动。

一、目前我国农村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产品结构不合理

不少生产者和经营者,把开发新产品和推销商品的着眼点放在城市市场,追求高附加值,特别是耐用消费品的设计多数是以城市需求为基础,造成城市市场与农村市场商品结构趋同性问题十分突出。

(二)流通组织滞后

由于种种原因,农村部分干部的市场观念、市场意识淡薄,只重视抓生产而忽视流通组织的建设。一些农民盲目生产、无序流通,导致销售不畅,如近年来经常出现柑桔因销路问题而烂果枝头的现象。再有,大部分农产品市场建设规模小,没有形成网络,配套设施差,服务功能严重不足,市场带动作用很弱。

(三)信息服务薄弱

主要体现在信息不足,真正用于农民生产、生活信息指导不多,信息质量不高,鱼目混珠的现象时有发生,令农民不敢轻信;信息网络不够健全,使一些信息无法送到农民手中。农村信息服务发展滞后,农民不能得到必要的生产指导和市场销售信息,产销之间的联系度不够通畅,时常出现农副产品积压和卖难问题。

(四)农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如农民的家用电器和各种农用机械及农用汽车近年来增加很多。但农村的供水、用电、道路建设和电视信息接转等基本问题,未能尽如人意;第三产业又难有作为。因此制约了很大部分商品的普及和在农村市场的开拓。

(五)假冒伪劣商品多,影响购买积极性

长期以来,在打假治劣方面,也存在重城市轻农村的现象,加上一些造假者利用农民对商品识真辨假能力相对较弱,自我保护能力差,在不少地区甚至投诉无门的状况,将大量假冒伪劣商品投向农村,严重侵犯了农民的利益,也影响了农村的消费环境,使农民正常的消费需求不能顺利实现。

二、加快农村市场发展的对策与措施

第一,增加农民收入。是开拓农村市场的根本前提,是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购买力。首先必须打破二元经济结构中城乡、工农产品、市场的隔离和要素

市场的隔离,为农民提供充分就业的机会。政府亦可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支持农业和农村发展。其次是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实现农产品加工增加值。目前我国农业效益低,主要低在农产品加工滞后。乡镇企业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相结合,重点发展以农副产品为主要原料的加工业,面向农村市场,开发适应农民消费的产品和服务,则能有效解决农产品加工增值的问题,也能在农村消费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开拓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第二,用市场的观念引导广大农民逐步改变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要让广大农民深刻懂得农村市场这种规律,作为卖方市场,农民要知道自己生产什么产品更好,效益更高。作为买方市场,农民要知道自己购进什么更有利于自己的生产效益和生活质量提高。

第三,加快农村小城镇建设步伐,转变农民生活方式。城市化滞后是我国农产品和工业品双重过剩的症结所在,因此,农村城镇化是中国启动内需的重要内容。通过农村城镇化,转化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农民收入,改变农民生活方式,提高消费水平。同时,人口的流动和迁移,将带来交通和市场的繁荣,推动第三产业发展,扩大就业领域。国家应不失时机地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积极探索小城镇发展模式,吸引各种投资主体参与小城镇的开发建设。如果由财政支持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能够侧重于农村地区和贫困地区小城镇的电网、道路、供水等与生产和生活有关的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和解决农村就业问题的效果将比较显著,而且有利于消化目前“相对过剩”的生产能力。第四,加强农村市场培育,建好、用好农村集贸市场。当前还有相当一部分集镇的市场设施跟不上日益发展的农村交易的需要,有些集镇没有按规划建设农村贸易市场。因此,在农村电网改造基础上,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加速市场建设,最大限度地发挥市场功能,在广大农村依据市场规模形成梯度规模的网络体系。使其为开拓广大的农村市场发挥更大作用。

第五,发挥和开发交通优势,为城乡物质加速流转创造更多的便利。要把现有的交通优势发挥好,要进一步开发出潜在的交通优势,为城乡和外界等物质的快带流转创造更多的便利。

目前农村 篇6

【关键字】农村财务管理;问题;解决对策

农村财务管理工作是农村经济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理顺农村财务管理体制,规范和完善农村财务管理工作,是当前对于农村财务管理人员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农村经济改革和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

一、当前农村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领导重视不够

尽管上级领导对工作已经做了详尽的要求,但乡镇的个别领导和部分村“两委”主要干部并没有照例执行,思想上的懈怠松动,导致领导不到位,农经人员精力不到位的工作倾向。有个别人员还千方百计横加阻拦,人为地加大了工作顺利推进的难度。因而造成已经制定的各种制度在有的地方不能完全落实,致使在整体范围内制度执行不是很好。

2、会计基础工作薄弱

目前村级会计基礎工作差,具体表现在:一是帐薄设置不规范。二是原始凭证不规范。三是会计信息严重失真。四是会计当案不全。

3、管理体制不明

目前在村级财务管理权问题上一直意见不一致,客观上存在者乡村两级财务由乡级农经站,乡级财政所或乡镇企业局两线管理,造成了机构重叠,人员冗多,管理职权,范围不明确。

4、财会人员素质不高

据调查,目前村乡财会人员普遍年龄老化,文化程度低,大多数没有经过专门学习和培训,对管理者制约不严。不少乡村领导不熟悉财会知识,“外行”管理“内行”现象屡见不鲜;而且有的乡村领导财经法纪观念淡薄,有章不循,有法不依,个人说了算,长官意识严重。

5、财务监督不力

不少乡镇很少对村级财务进行定期审计,没有监督机制,没有审计组织机构,缺乏民主理财和群众监督意识。

二、解决农村财务管理问题的措施

1,加强财务规范化管理

首先要统一思想,规范监督程序,二是统一帐、表、册、据,规范会计操作程序;三是统一审批手续,规范支出管理;四是统一业务规范交接手续;五是统一档案专柜,规范财务资料。为此,乡镇领导必须提高对村级才务重要性的认识,加强领导、强化管理,使之逐步纳入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

2、建立健全约束机制

建章立制是村级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当前要解决村级财务混乱状况,最迫切的任务是在一定区域内制定一套统一的,切实可行的财务规章制度。

3、努力提高业务素质

财会人员是村里的重要角色,一定要有全局观念和法制观念,要有较高政治觉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为此,各级领导应重视对村级财会人员的培养,定期进行业务培训争取尽快地把国家改革的有关政策和新的财税制度,贯彻落实到乡村一级;同时乡村也要建立会计人员上岗制度,即要求会计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4,定期开展财务审计

针对存在的问题必须建立一整套监督机制,强化内部约束和外部监控制度。

5、真正做到民主理财

农村财务能否如实向群众分开公布,能否接受群众的监督,事关重大,官不仅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而且关系到整小农村的稳定,因而农村必须要实行财务公开,进行民主理财。对财务公开的时间,内容、地点,管理及效益要进行逐一规范。时间上要定期公开;地点应设在住户集中,位置显眼,群众易看到的地方;公布时,所有的帐目必须都是上级审计部门审计合格的;公布后,要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的建议。对群众反映强烈的,要本着实事求是,对党和人民群众负责的态度,对财务公开中揭发出来的违反财经纪律的现象,要在群众进行民主评议的基础上,该纠正的纠正,该查处的一查到底。

三、积极推动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

1、建立健全各项制度,为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做好制度保证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使村级财务管理有章可循,是搞好财务管理规范化的重要保证。针对目前村级财务混乱的种种现状,对现金管理、固定资产管理、费用开支管理、票据管理、农民负担款项和共同生产费管理、义务工和积累工管理、财会人员及财会账目管理、财务审计与民主理财等方面都作了具体规定。对完善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会计工作,推进村级财务管理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2、规范资产管理,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

(1)明晰产权,摸清家底,建立集体资产台账。做好这项工作,首先要建立集体经济组织的清产核资小组,对本村的资产进行彻底清查,对现有的资产进行产权界定与评估,对账上有而实际已经不存在的资产要按规定程序进行核销,明确集体经济组织的资产存量、结构、分布和运用效益,了解整个资产状况,明晰资产所有权,并进行产权登记。其次,根据清产核资的结果准确无误地建立资产台账,做好集体资产的登记工作,做到账实相符,并及时反映资产的使用及其变动情况,防止资产的流失,保护集体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2)搞好资本营运,确保资产保值增值。根据不同类型的资产特点,搞好资产经营。经营性资产重点抓增效,非经营性资产重点抓增值,资源性资产重点抓开发,福利性资产重点抓保护。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方式充分利用集体资产,如发包出租、使用权拍卖、统一经营等,达到集体资产保值增值的目的。

(3)加强专项资金的管理。目前,村级专项资金主要包括征地补偿费、“一事一议”资金等。首先,加强对征地补偿费的管理。其次,加强“一事一议”资金的管理。

3、搞好财务公开,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村集体经济组织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文件的要求,以便于村民理解和接受的形式,将村级财务活动情况定期、如实地进行公布,自觉接受村民监督。

财务公开的内容主要包括:财务计划、各项收入和支出、各项财产、债权债务、收益分配、代收代缴费用、通过“一事一议”筹集的资金、群众要求公开的其它财务事项。财务公开应以填写财务公开栏为主要形式张榜公布。财务公开栏应建在便于村民阅览的公共场所。对村民关心的热点问题,要专项公开,重点解释。财务公开应当及时,并做到每季度或半年公布1次财务收支情况,年终公布各项财产、债权债务、收益分配、专项资金筹集和使用情况。财务公开的账目要真实,公开的内容要存档备查。

4、提高财会人员的业务素质,为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做好人力资源准备

目前农村 篇7

一、财务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 财务制度不够健全, 执行乏力。

一是在现行的农村财务管理体制下, 农村财务人员业务上归乡镇经管站管理, 但在行政上隶属于村委会。这将导致财务人员迫于村委会的压力, 同时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 不坚持原则, 只按村委领导的意图办事的情况。二是部分村集体不严格执行国家的财务和会计制度, 存在“坐支现金”现象。三是部分村集体不按国家财务和会计制度的规定分设会计、出纳和物资保管等岗位, 往往是一个会计人员身兼数职, 不能起到相互牵制作用, 导致私存、私借和挪用公款等现象发生。

2.“财务公开, 民主理财”流于形式。

许多村的政务、村务要么不公开, 要么公开的内容不真实、不及时、不全面、形式单一、时间短暂。有的村搞内部公开, 把财务公开榜贴在村委办公室, 影响群众看榜, 明里是公开了, 可是群众却看不到。再者是笼统公开。在财务公开时内容不详细, 尤其是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 如, 吃喝招待费、干部工资及补贴等“敏感项目”, 含混不清, 使群众像“雾里看花”, 看不到真实情况, 群众监督的作用很难发挥。

3. 审批报销制度欠规范。按照《村合作经济组织财务管理

制度》规定, 开支由村经济组织主管“一支笔”审批, 但在实际操作中, 跨年度报销、开支不经集体研究、村开支费用不切合实际、干部滥发工资、奖金补贴等现象时有发生。有的村虽然实行“一支笔”审批开支, 但审批权限未作具体规定, 几千元甚至上万元的单项支出未经集体研究, 而由“一支笔”签字入账。

4. 财务管理人员流动性大, 专业素质不高。

当前, 很多村都是“一朝天子, 一朝臣”, 人员变更频繁, 造成财务工作缺乏连续性, 财务移交手续办理不及时等问题。另外, “任人唯亲”, 将一些不懂业务的人员安排到专业性很强的岗位上, 导致村级财务处理不规范、不完整, 无法系统体现村级账目情况。据统计目前绝大部分乡村财会人员未受过系统完整的专业知识培训, 专业素质低, 文化程度普遍不高, 更有甚者无证上岗, 难以完全适应新会计法的要求。有些甚至不会做账, 不能及时发现村内经济运行中的问题, 根本担当不起管理村级财务和集体资产的重任, 更谈不上为上级经济决策提供依据。

5. 财务管理混乱。

一是账目管理混乱。部分乡村没有严格按农业部、财政部要求设置总账和明细账, 造成某些会计项目核算不清, 多年只有一本流水账。再者村干部工作移交时不重视财务工作移交, 形成节节账、片片账。二是现金管理混乱。现金与存款不分导致会计不能很好地监督出纳实有现金, 造成备用金过大, 违背现金管理的有关规定。三是村、社财务中“白条抵库”现象仍然非常严重。四是职责不明确。村委会的主要干部人人能管理财务, 人人能审批经费开支, 人人能用钱, 人人能收钱。相互之间的职责不明确, 经常是互相扯皮推诿, 向村集体揩油。五是账本保管不善。很多村将账本、原始单据等随便夹到书里, 或者抽屉一搁, 造成原始资料的损坏、遗失。

二、原因分析

1. 个别领导思想认识不到位, 对村级财务问题重视不够。

一是认为村是自治组织, 不宜多管, 再加上实行“村账乡监”制度, 多数人认为村里账由乡里监管, 自己无须再操心。由于这种认识上的误差, 导致乡村干部对村级财务管理不够重视, 对群众反映的财务问题不进行认真的调查和处理。二是“重税费, 轻管理”的片面认识普遍存在。税费收上来以后疏于管理, 这种认识上的偏差, 导致部分村干部对村级财务问题视而不见, 对村级财务管理缺乏力度, 该公开的财务不认真公开, 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财务管理的混乱, 给某些不廉洁干部开了方便之门。

2. 乡镇领导法制观念淡薄, 责任意识差。

少数村干部不懂财务, 法制观念淡薄, 我行我素, 不听财会人员的意见和建议, 甚至带头违反财经制度, 使制度形同虚设, 造成财务管理新老问题不断。个别领导思想上存有“重生产、轻理财”的错误认识, 对加强财务管理的认识不够, 担心财务管理管严了不利于搞活经济, 不利于各项指标的增长, 怕影响自己的政绩, 忽略了财务对农村稳定的影响, 致使财务方面的政策、制度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

3. 群众参与意识不强, 乡级审计不到位。

目前, 涉及村级财务监督的制度, 虽然有章可循, 但实际上名存实亡。乡行政主要部门和乡财政所不能及时对村级财务进行审计或检查, 农村干部任期和离任审计制度得不到有效落实。另外, 多数群众由于怕得罪村领导、村干部, 不愿顾及村集体之事, 再加上群众本身不懂得财务法规和制度, 看不懂账目, 对村里的账目不看也不问, 导致民主监督的作用无从发挥。部分行政村虽然设有内部民主理财机构, 但很多村社都以各种借口排斥民主理财小组的监督工作, 大量的收支事先没有经过理财小组讨论, 有的民主理财小组成员由村社主要干部的亲朋任职, 难以起到监督作用。

三、对策建议

1. 提高思想认识, 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农村财务工作点多面广, 工作量大, 而且历来都是群众比较敏感的问题之一。各级政府, 特别是乡村一级干部要端正思想、提高认识, 把村级财务管理工作当做头等大事来抓, 列入党委的议事日程, 编入年度工作目标计划和目标管理责任内容, 着力解决自身财务制度不健全、民主理财观念不强的问题。

2. 完善规章制度, 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要不断健全财务规章制度, 使村级财务管理有章可循。村级财务要从各村实际出发, 建立健全切实可行、便于操作的财务管理制度, 如大项开支村委会集体把关制度, 审批报账制度, 收支两条线制度等。要进一步强化农村财务预决算、财务审批、民主理财、货币资金管理、票据管理、财产物资管理、财会人员管理及财务档案管理等工作, 用制度管财、管人、管事。

3. 健全监督机制, 强化财务监督意识。

一是要进一步完善监督机制, 加大监督力度。二是要切实推行财务公开, 强化民主监督, 加强对村财务公开工作的指导、检查和督促, 防止有名无实搞假公开。三是要加强审计监督。乡镇要建立审计组织, 加大对农村财务的监督检查, 特别是要进一步加强农村财务审计、村干部离任审计和日常工作的检查力度。

4. 加强会计队伍建设, 提高财会人员业务水平。

一是对村级财会人员的使用要严格按政策操作, 履行必要的程序, 坚持任人唯贤的原则, 对农村会计公开招聘、考试录用、争竞上岗。另外, 不随意调换村级财务工作人员, 要保持村级财会队伍相对稳定。二是财会人员必须实行持证上岗制度, 并建立相应的岗位责任制, 规范业务行为。三是乡镇要经常组织会计核算和村级报账员的业务培训和考核, 不断提高财会人员的业务水平。

5. 创新管理手段, 提高农村财务管理信息化水平。

推行农村财务管理电算化、信息化, 建立会计记账服务中心, 实行网络化管理, 提高农村财务基础规范化水平。农村会计工作由微机来处理, 会计数据的输入、处理和输出必须符合有关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和操作规范, 使整个会计核算过程受到有效监控, 这将消除手工操作的不规范、不统一和错账、假账等村级财务管理混乱问题。同时, 县经管部门可以通过农经信息网查询全县村级账目, 监督村级经济业务, 提高村级财务的透明度和农村会计及财务管理的工作效率, 保证会计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安全性。

6. 改变财务管理模式, 推进农村财务代理的市场化进程。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多元化经济发展, 对农村财务管理模式提出了更高要求。原有的管理模式在决策、执行和监督等方面都存在一些不足。会计委托模式在保证村集体资金所有权、使用权、审批权、监督权不变的前提下, 依托乡镇农经部门, 建立村社会计代理记账中心, 进行代理记账, 这在制度上对财务行为进行了有效的约束和规范, 强化了财务管理的有效运行和监督, 从而保证了财务管理行为的规范化, 使得农村财务管理水平得到提高。同时由于管理水平的提高、管理制度的不断健全, 财务公开制度的不断完善, 从而也能在源头上堵塞漏洞, 预防和解决农村干部的腐败问题。

参考文献

[1]郭小楚.实现农村财务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的探索[J].河南农业, 2006, (7) .

[2]陈念东, 金晶.村级财务管理的规范化探讨[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 2006, (6) .

[3]褚颖.河南省村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业科学研究, 2006, (12) .

目前农村 篇8

1.1 第一阶段中华民国时期:披沙炼金

此段时期农村房屋具体来说, 有以下几个特点:

(1) 规模较大:其实, 大户家庄子的规模比较大, 一般占地面积1334㎡左右, 甚至还有2001㎡以上的。整个庄子是四合院式的, 院内又分里院和外院, 而且里、外院的四周均盖满了房屋。里院正面是三间上房, 左右边的房屋称为厢房, 背面的中间是街门, 两侧的房屋为倒座。里院的房屋用于住人, 并设有厨房。上房专供老人居住和接待客人的。晚辈则住在厢房和倒座。外院的房屋是盛放粮食、农具以及物资的。同时, 还设置了碾坊、磨坊, 另外在里、外院的左面有个较大的畜圈, 是圈养耕 (牲) 畜的。

(2) 质量尚好:民国时期, 农村房屋均系土木结构。 (1) 结构良好:不论住房, 还是库房, 碾、磨坊皆为套架房子。即房顶有担子、檩子 (每间房子有4道檩子。其中, 中间两道, 前后墙上各1道) , 担子两端是用柱子支撑的。盖房时, 先把担子、檩子和柱子套好, 竖立起来, 素称“立木”。再用土坯砌墙。最后, 铺放椽子、苇帘、麦草以及草泥, 其房屋即行建成。那时房屋的间架很小。 (2) 门户洞开:一般住房都有里门和外门, 里门是双扇门, 外门则是带亮窗的封门子。窗子是用木条做成豆腐块状的, 其面积为1.8m2左右。窗子和亮窗皆用纸糊的, 以防蚊蝇入内和防风御寒。

1.2 第二阶段人民公社时期:交相辉映

新中国成立后, 经过减租反霸、土地改革, 以及互助合作运动, 农业生产得到了迅速恢复和发展, 人民生活有了明显的改善。至此以来, 一些无房或缺房的农民开始修建住房。1962年、1964年提出了农村“五好” (好条田、好渠道、好道路、好林带、好居民点) 建设的任务及“兵团方向, 公社特点, 全面规划, 逐步实现”的建设方针, 为人民公社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人民公社化后, 大兴居民点建设, 其目的就是营造集中居住的人文环境, 以适应人民公社体制的需要, 做到统一管理, 有利于集体生产, 方便社员生活。

综观当时农村居民点, 其特点是: (1) 房屋布局方面:由于各生产队的情况不同, 居民点布局也各有千秋。大体上有二:一是幢落式:一幢幢的房屋坐落在居民区, 这种格局建立于居民点初始阶段, 而且为数甚少。公社居民点就属于幢落式的。二是院落式:社员修建房屋时, 还筑造了院墙, 形成了一户一院。这是在前一种格局的基础上改进而成的, 它有利于发展庭院经济, 是多数生产队所采用的。 (2) 房屋结构方面:鉴于国家实行封山育林政策, 对林木采取限量采伐和木材计划分配, 加之社会需求量甚大, 致使木材的供需矛盾十分突出。为此, 普遍采用土梁土柱。即盖房屋时, 先砌墙, 后放木料。凡单间房屋, 只用两根檩子, 不用担子和柱子 (若两间房屋只用一根担子) , 群众把这种房屋称为“光棍挑担”。它虽然不如套架房屋, 但可以用较少的木料盖起房屋, 能够满足人们对住房的需要。 (3) 门窗式样:这个时期, 一改过去豆腐块式的为大格式的窗子, 群众誉为洋式窗子, 并开始镶上了玻璃, 使室内光线充足, 显得十分明亮。

1.3 第三阶段改革开放时期:精彩纷呈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我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 有些干部和群众已不满足原有的住房, 开始兴建更加宽敞的房屋。当时, 农户的宅基地面积偏大, 但它适应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客观需要, 既能发展庭院经济, 又把养殖的畜禽隔置于后院, 使庭院十分雅观与清洁卫生。

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雨露, 住宅建设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局面。即在继续修建土木结构及砖木结构房屋的同时, 一种高标准的民居—砖砼结构的房屋悄然兴起, 已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1983~1985年, 农技站、财政局、科委、审计局、农业局相继修建了砖砼结构的家属住房 (平房) 共计13幢 (每幢6间) , 使一部分职工开始住上了高标准的房屋。历史已经证明, 这种住房较以前的土 (砖) 木结构房屋是一次质的飞跃。其特点是造型别致、结构新颖、布局合理、宽敞明亮、坚固耐用、美观大方。

2 中国农村房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 建设没有规划, 资源调配欠妥

由于缺乏整体规划和统一标准, 我国农村居住分散化的问题不但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而是愈演愈烈。有以小公路、河流为主线, 逐水而居, 沿路而建, 有的农户以历史形成的原宅基为中心进行分布, 也有的农户以“朝向”、“风水”等为标准进行分布。农房布局凌乱, 尽占好田好土, 既影响了土地的集约利用和农业的规模经营, 又阻碍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业的发展;建筑节能是我国农村住房建设长期以来忽视的一个问题, 西方发达国家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实施该项工程, 目前许多国家把建筑节能上升到基本国策的高度去重视。目前我国单位建筑面积能耗为发达国家的2~3倍, 居各种能耗首位, 小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中基本上还没有节能建筑的概念, 仍在使用单一结构的烧结粘土砖而不是保温墙 (可节能30%) , 使得50%以上建筑能耗消耗在冬季采暖和夏季制冷空调上, 浪费巨大。

2.2 建设缺少监管, 建筑标准较低

近几年因机构改革出现了几次村镇建设管理机构撤、并、合的现象, 乡镇几乎没有村镇建设规划管理的专职机构和人员, 严重影响了工作的正常开展;其次, 乡村负责村镇建设工作人员变动频率较快, 素质参差不齐, 使乡镇建设管理的持续性和连贯性出现断档, 出现监管空缺。同时, 农村施工技术人员偏少, 村民自身水平的限制, 存在很多任意改造, 随意更改, 极少考虑建筑的要求与标准。

2.3 建设队伍混杂, 施工质量不高

当前我国农村存在很多包工头临时搭建施工队伍的现象, 这些松散的施工建筑队大都由未经过培训的农民拼凑而成。他们一无上岗证, 二无施工经验, 甚至连施工图纸都不懂, 更谈不上技术操作规范。也有一些包工头为了牟取利润, 偷工减料, 更有甚者与不法建材商沆瀣一气, 以次充好, 将大量劣质建材用在农房建设中, 致使一些刚刚修建的新房就出现这样或那样的质量问题。

3 解决我国农村房屋建设问题的有效对策

3.1 加强政府监察, 建立健全村镇组织机构

对农村房屋建设用地进行严格管理, 坚持依法用地原则, 规范审批手续, 加大执法力度, 坚持违法必究的原则, 严厉打击违法违规用地占地圈地的行为。对于已经建成入住的房屋, 政府应采取较人性化的措施, 督促这部分老百姓要补办一些相关的手续和交纳一定的税费及罚金, 对那些不听劝阻, 一意孤行, 正在强行建设中的房屋, 政府部门应该按照有关法律法规, 采取强硬的态度, 强制拆除, 绝不手软。对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 要依法其追究刑事责任。对党政干部在农村房屋建设中大行违法之道的、或参于其中的要认真查处, 一旦落实要按照党纪国法进行严肃处理。在农村人民群众中形成依法用地节约用地的良好社会环境。建议地方政府组建农村房屋建设管理办公室, 对建房用地、建房施工单位进行管理, 同时组织相关从业人员进行建筑行业知识培训, 严把建筑行业质量关, 让有资质的施工单位进入农村建筑市场, 有专业技能的施工人员持证上岗。规范农村建房市场, 完善建筑施工行为, 把农村建筑业的风险降到最低点。

3.2 加强宣传教育, 提高全民质量安全意识

要深入农村广泛进行有关政策的宣传工作。大力宣传村庄建设规划的实施给农民、国家带来的好处和实惠。让农民了解规划的实施对于集约利用土地、提高基础设施的共享性、改变农村陈旧、落后的面貌具有重大意义。另外, 要大力进行《土地治理法》、《房屋建设治理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 加强农民法制观念, 预防和制止违章建房现象。

3.3 加强业务培训, 实现村镇建设技术支持

政府应对乡镇村镇建设管理岗位的业务人员进行培训, 使他们懂得一定的规划、建筑专业知识, 经考核合格的人员才能持证上岗;同时国家为农村培训基本施工技术人员 (主要是第一线的, 如泥工、木工、钢筋工、模板工等) , 对符合条件的分级别颁发从业资格证。当前很多乡镇都没有设计单位, 而大多数村民都不知道还有设计单位, 或不知道设计单位在哪里, 也不想花费任何设计费用。因此, 政府应努力为农村建设建房提供设计咨询服务, 设立建设技术支持中心, 特别是要免费提供村庄建设标准图集, 供农户选择。 (指导老师:龙振华、邱福清、余周武)

参考文献

目前农村 篇9

农村水资源对农村生产生活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它不仅供给农民饮用水, 还是农民灌溉土地的主要资源, 另外, 其对维持生态平衡也起着重要的作用。而水环境即指承载这些宝贵水资源的载体, 包括河流、地层、各条沟渠等。由于农村基础设施落后和环保意识不强, 再加上一些工厂排污超标等原因, 致使农村水环境恶化, 昔日的清澈已不复存在。为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水环境, 相关负责人士就要从源头抓起, 弄清水环境恶化的来龙去脉, 并加以分析, 最终制定出有效的治理措施, 以求改善农村的水环境、保证水资源质量, 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助力。

2 目前我国农村水环境现状与问题

据我国国家环保局公示的水环境监测数据显示, 目前有大部分农村地表水已出现断面现象, 同时各地区水质急剧下降, 农村水环境岌岌可危。地面表层水是农村获取饮用水的主要来源, 地表水的大规模断面意味着日常生活的饮用水供给将日趋紧张。水质的下降一方面使有害物质有机会危害人类以及其他动植物的生命健康, 另一方面超过生态的自我调节能力, 破坏生态平衡, 造成环境越来越恶化, 鸟语花香、环境优美从此只能变成一种愿景。此外, 各地污水处理设施不到位, 致使一些污水处理不达标即被排放, 也是不可忽视的问题。治病讲究对症下药, 同样地, 若要改变这一现状, 必须先要找到其症结所在, 而明确影响农村水环境的因素不容小觑。

3 农村产生水环境问题的影响因素分析

如今, 不健康的水环境是多种影响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据调查, 影响农村水环境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

3.1 化肥污染

农田施用的化肥均为化学产品, 其包含对农作物生长有利的氮、磷、钾等元素, 但是每次施洒的化肥的利用率不会是100%, 未被利用的化肥则会渗透到土壤水体中, 再随水体流动汇入河流或湖泊中。过量地施用化肥, 日积月累就会使河流或湖泊由于营养元素富集, 超出自身调节能力, 出现水体富营养化现象。紧接着为水生植物的繁殖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水生植物如藻类大量繁殖, 同时加速了河流或湖泊中氧气的消耗量及消耗速度, 制约了鱼类等水生动物的生长, 从而使水体变臭且鱼类消失、水质变差, 造成水污染。

3.2 农药污染

农药污染同化肥污染对水环境有着相似的作用机制, 不同之处在于残留农药是剧毒物质, 通过各种途径最终还是会进入水体, 如若浓度超标的话, 将会直接威胁水生生物或者是人类的生命安全。况且近几年由于病虫害的加重和抗药性的逐渐增强, 农民使用农药的频率较前几年明显成增长趋势, 因此农村水环境的形势非常严峻, 减少农药使用、采用绿色生产方式刻不容缓。

3.3 畜禽养殖污染

畜禽养殖在农村随处可见, 它是农民获取经济来源的一部分, 然而大部分养殖户不太重视环保或者是缺乏再利用意识, 直接将粪便随意堆放、污水随意排放, 不仅影响了村容村貌, 还造成水体污染及富营养化, 影响水质, 威胁饮用水安全。

3.4 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污染

人类生活产生的大量生活污水未经任何处理直接被排放, 流入水体, 造成水质的下降。由于环保意识的缺乏以及农村生活的无拘无束, 使人们对自己的行为举止逐渐缺乏管理, 一些生活垃圾随处乱扔乱堆, 污染环境, 再加上风的吹刮以及雨水的冲刷, 很容易进入水体, 威胁农村水环境, 造成严重的后果。

3.5 工业污染

相较于其他因素而言, 工业上的污染是影响力最大的。大多数的工厂投资者看中农村丰富的土地资源, 将工厂建在了人烟稀少的农村地区。但是由于各工厂数量众多且分布相对比较分散, 多为小型工厂, 生产工艺落后, 缺乏严谨的管理制度, 污水处理不到位, 致使大量未达标的工业废水被排入水体, 严重污染农村的水环境。另外其产生的固体废物未做处理就随处堆放, 易渗入地下水, 污染地下水源, 影响饮用水水质, 甚至致毒。

4 农村水环境保护治理对策探析

针对农村水环境存在的问题, 根据其影响因素, 制定出几项治理保护措施, 希冀农村水环境能够得以有效改善。

(1) 完善相应的法律制度和管理体制。法律法规是规范人类行为的准则, 建立健全与农村水环境相关的法律制度以及管理体制, 能够有效约束各界人士的违规行为, 从制度方面对其施压, 具有一定的效用。目前的水环境保护制度由于一些原因未引起相关执法人员、农民和工厂相关负责人员的重视, 所以宣传保护农村水环境的思想口号, 全面考虑各个方面, 加强执法力度, 完善法律制度, 使各项活动有法可依, 不失为一种有效措施。

(2) 推进农村工业、畜牧业废污水处理规范化进程。防止污水排放到水体中是最主要的解决方式, 因此要规范农村工业及畜牧业废污水处理进程, 提高污水的处理率。其规范化管理可分四个模块进行, 第一是倡导企业工厂零污染排放生产, 最大限度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引进先进生产技术, 注重污水处理技术, 严格控制工业废水达标排放;第二是农村相关政府官员做好农村的发展规划工作, 尤其是对工业与畜牧业, 增强企业或养殖户水环境保护意识;第三是加强水环境实时监测工作, 随时获知水环境各项动态并加以保护, 同时责任到人;第四是实行污水再利用机制, 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其过程的实现需要科研人员的技术研发。

(3) 大力开展农村水环境修复与亲水环境建设。水污染问题直接的表现就是河流污染和断流, 农村水环境修复活动就是从最直接的举动出发, 疏通农村河流或沟渠, 去除拥堵、淤积的垃圾, 采取有效措施净化水资源。另外, 倡导水产养殖, 将池塘等承包给养殖户, 通过水产养殖方式达到另一方面的水环境治理, 原因是这时养殖户为提高经济收益, 将会越发重视日常水环境管理等。农村是回归大自然的领地, 不同于城市, 其拥有众多的自然资源, 这些资源具有丰富的价值, 以水资源为例, 加强亲水环境建设, 不仅可以充分利用水资源, 开发旅游项目, 提高农村经济, 保护水环境, 还能够起到宣传环保的作用, 为保护水资源打下基础。

(4) 加强污水灌溉管理与技术研究。污水的再利用率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举措。随着科学发展观念的提出, 各项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被提上议程, 水资源也不例外。农村最主要的方式就是将生产生活污水处理后灌溉农田, 这就需要各项污水再处理技术的支持。污水灌溉管理要合情合理, 被处理后用于灌溉的污水必须保证不会对农作物造成伤害才可以使用, 以免得不偿失。

(5) 加强农村垃圾管理, 推行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垃圾管理模块同样是工作的重中之重, 要增强居住人员环保意识, 生产生活垃圾分类处理, 对部分易造成土壤、水体污染的垃圾实行回收再利用政策, 推行经生物降解后不会对环境造成负担的归类生活垃圾卫生填埋, 落叶归根, 为土壤提供养分。

(6) 加强湿地保护与建设。湿地不但是鸟类等动物的栖息天堂, 而且还对生态尤其是水资源平衡有着重要的调控作用。保护好湿地, 有助于保持水资源平衡, 稳定生态。天然湿地逐渐减少, 在技术允许的条件下, 加强人工湿地的建设更有利于水资源的净化处理, 为农村水环境的治理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7) 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 推行绿色生产。农药化肥的过量使用是人为因素, 因生产方式落后导致的。推行绿色生产观念, 提倡用有机复合肥代替化肥, 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 对保护水环境会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5 结语

综上, 农村水环境问题关系到生命的安全以及生态的稳定, 理应受到重视。但由于其涉及到多方面的因素且是长时间综合作用的结果, 故治理起来是项复杂又漫长的工程项目。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 必须靠大家团结起来, 共同参与, 才会收到成效。有效治理保护农村水环境是推动农村向前发展的标志, 依据各农村水污染状况的不同, 因地制宜, 实行适合某一地区的治理保护对策是明智的水环境工作者的选择。只有保护好农村的水环境, 才能保障水资源的无害供给, 进而发挥其在生产生活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为农村的可持续稳定发展贡献力量。

摘要:随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决策性目标的提出, 农村水环境问题日益成为关注的焦点。就这一话题, 以我国农村水环境现状开篇, 指出了目前农村水环境存在的诸多问题, 然后针对造成农村水环境问题的因素进行了逐个解析, 最后提出了治理和保护农村水环境的多项措施, 以实现农村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关键词:农村,水污染,现状,影响因素,治理对策,水环境

参考文献

[1]王金龙.浅谈农村水污染问题[J].地下水, 2010, 32 (5) :48~49, 61.

[2]姜涛.农村水体污染治理技术及政策研究[J].科海故事博览·科教创新, 2009 (3) :129~130.

目前农村 篇10

陕西省北部X县属于贫困地区,调查发现,学生厌学情况较严重,原因复杂,主要原因是学习成绩差,底子薄,上课容易分心,下课作业不会做,或者是因为某些事情受过老师的批评而产生厌学思想,上课扰乱纪律,分散同学注意力,大多数学生不求上进,生活懒散,作业抄袭,不讲究卫生,污言秽语,拉帮结派,敌视说教。这些现象导致了现代农村学生在学习中产生了许多困惑,导致了目前农村教育质量不容乐观的状况。现做一赘述。

1 农村学生学习现状分析

X县属于贫困地区,整个教育师资严重不足,和大多数教育落后地区一样,存在着严重的教育硬件不足,教育环境条件差,学生厌学情绪严重辍学率不断升高的情况,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着许多问题:

1.1 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目的不明确

大部分学生厌学的主要原因是学习动机问题,他们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学习态度不端正,导致不想学习,不愿学习,认为学习又苦又累又无聊,没有了学习目的,自然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不好思想:迟到,早退,旷课,逃学,打架,与学校外边闲杂人交往,在社会污浊的环境影响下必然会导致失学的结果,走向社会以后也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1.2 学习方法不掌握,知识接受能力差

同一个教室,同一片蓝天,同样的教师,同样的课本,可是学习效果就是不一样,一旦考试,上至满分,下到零分,两极分化比较严重。许多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每一天都有目的的预习,复习,课外涉猎有关内容,而许多考试成绩差的学生,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作业不按时交,有空就去玩耍,说闲话,甚至静坐。

1.3 迟到旷课屡禁不止,扰乱纪律经常发生

由于现代教育目的的不同,教育对教师的要求不断提高,教师对学生只能是教育,教育再教育,不能体罚学生,或者变相体罚学生,一部分游手好闲的学生就是钻纪律的空子,常常迟到,早退,扰乱纪律,甚至上课时候和老师发生冲突,批评重一点,学生可能跑出教室,如果出现不安全事件谁来负责?因此特别难管理的学生,一旦受到老师的批评,便会导致学生成群结队殴打老师,因此使得课堂教学出现松散状况。

1.4 不善思考不动手,作业抄袭很严重

按照新教材新标准的要求,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发生了变化,教师尽可能地组织学生运用合作、小组学习等方式。在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的同时,调动每一个学生参与意识和学习的积极性,可是山区学校的学生生源差,个别差异性大,知识面狭窄,组织能力差,合作能力差,语言表达能力差,总结能力差,上课不善于思考,不动手,不动脑,许多问题的解决,采取“等、靠、要”的思想,对学习没有浓厚的兴趣,导致上课听课不认真,下课作业不能按时交,必然去各处寻求答案。

1.5 社会环境恶劣,道德滑坡严重

胡锦涛同志提出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为:“民主法制,公平正义,成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2]尽管校园周围的环境不断整治,社会风气有所好转,但是各种腐败现象,各种网吧,各种娱乐场所,各种危害中学生健康的违法乱纪现象在学校周围经常发生,尤其在现代网络技术的传播下,许多青少年受不良环境的影响,道德观念淡漠,思想品质不良,受社会文化的影响,使部分学生产生了极端主义思想,直接导致青少年个性畸形发展。

1.6 考试制度不改变,辍学率不断升高

新教材实施这么多年,素质教育也喊了这么多年,减负更是减了许多年,到头来,高考中考的指挥棒不变,各级各类部门对学校的评价,对老师的评价对学生的评价,都以学生考试成绩来论英雄,过去是学校县局、市局凭借成绩论优劣,现在发展到省上也凭成绩论优劣,学校教育依然是传统的应试教育,囚笼式的管理,学生课业负担重,成绩提不高,产生厌学,逃学,最后辍学。考试结果是:踏踏实实学习的学生成绩优异,学生自信,家长高兴,老师欣慰,考试成绩差的,学生自卑,家长无奈,老师无趣。

2 农村学生学习现状产生的原因

2.1 理想教育淡化

江泽民同志曾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教育是一个统一工程不断的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水平,不仅要加强对学生的文化知识教育,而且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品质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同时还指出“抓好教育和青少年的思想工作,直接关系到我们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能否取得成功、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能否取得成效,大家都要从这样的高度来认识问题和开展工作。”[1]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社会发展的希望,加强中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中一个重要的部分就是加强理想教育。在“四有”教育中“有理想”占首要地位,因为现代农村学生理想淡化、产生的学习动力削弱,从而导致其它不良因素的诱发。

2.2 国家政策的乏力

虽然国家的法律法规中有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但当学校和学生的利益受到侵害时,学校无能为力,当学生违犯了校纪校规时,教师更是无能为力,因为不准打骂学生不准体罚学生,长期以往,滋长了一部分学生的各种劣迹。

2.3 升学无望上技校

农村学生尤其是初中生,相当一部分学习不用功、不吃苦、对学习不感兴趣,我行我素,不是一门心思地想升高中、考大学,究其原因有多个方面:一是考大学没钱上何必那么用功,二是出去打工也能混口饭吃,社会的进步带给学生的负面影响,为不好好读书的学生找到了诸多理由。

2.4 家庭教育跟不上

大部分有厌学思想的学生,容易发生各种违背学校教育的事情,这些学生的家庭背景又比较相似:一是家庭富有者,这些学生依仗父母有钱有权、吃的好、穿的好,对枯燥无味的学习生活比较厌倦;二是家庭贫苦者,这类学生不能正确看待贫苦,甚至敌视社会,于是趁早打工挣钱、养家糊口;三是家庭父母不和者或是单亲家庭,这些学生从小缺乏父母的关爱与呵护,往往拉帮结派,听信他人,意志薄弱,动不动就旷课逃学,长时间发展,会结交不利于自己成长的校外人员,甚至出现早恋现象。

2.5 自立意识不强

由于初中生的性格、气质可塑性很大,言行的可变性、模仿性很强,对他们的教育本身是一种行为的矫正,一种良好习惯的形成。从教育过程看反复性很大,而且学校的五天教育往往不如社会的双休日教育,学生在没有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之前,往往会受到各方面的影响,自制力差没有判断是非的能力,行为思想表现不稳定,波动大,最易受感染、最易偏离思想品德的标准,往往会被“享乐主义”、“读书无用论”所影响而不能独立自主的学习与思考。

3 改变农村学生学习现状的途径

3.1 加大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力度

我国教育方针指出:“要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学校其目的是培养祖国的接班人,我们必须贯彻这个方针,努力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加强青少年的养成教育。随着改革深化的浪潮,人的生活、工作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改革开放中的污泥浊水也影响了人们,也吞噬了我们的青少年。腐朽落后丑恶的思想文化、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在一定范围内影响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因此,端正思想、以德育为首将青少年养成教育要摆在首位。学校要大力发展青少年的养成教育工作,克服重智育、轻德育、重升学、轻素质、重结果、轻过程的思想。

3.2 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学生是社会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要克服学生学习为自己、为父母、为老师的错误认识,而是要学生知道自己是社会的人将来要为社会服务,从现在起要教育学生勇于承担责任、帮助他人、乐于助人、见义勇为等思想教育学生,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为学生的成长奠定好基础。

3.3 加强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对学生教育不可缺少的部分。现在大多数农村家庭最多两个孩子,父母对孩子的溺爱,娇惯,放纵,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也缺乏学习的兴趣,一些父母望子成龙心切,经常以其他孩子为榜样训斥自己的孩子,觉得自己的孩子一无是处,样样不如人,有些父母忙于挣钱,对孩子疏于管理,有些父母思想修养本身就差。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想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父母自身应加强思想修养,父母应经常与孩子谈论学习,谈论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倾听孩子在学校遇到的问题,经常与孩子沟通,倾听他讲述学校的生活,关心他们的成长,这对培养学习兴趣非常重要。

3.4 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创造教育是开发人的潜力,提高学生创造性的解决问题和适应未来的能力,通过创造性教育,可以激发学生对看似明明白白的事物产生疑问从而拓宽和加深他们对该事物的认识。创造教育可以是全体学生针对一个共同的问题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相互启发相互修正,集思广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创造教育方面也可以引导学生从尽可能多的不同角度来分析问题,鼓励学生发表与众不同的主见:鼓励学生幻想,异想天开,提出尽可能多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方法,让学生体验成功,人人在成功中获得自信,主动不断的争取新的成功。

3.5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课堂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新型的师生关系包括师生伦理关系和师生情感关系。(1)教师要树立教育民主思想,要求教师承认学生作为人的价值,每个学生都有特定权利和尊严,要有自己的思想感情和需要。(2)教师要树立法制意识,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3)加强师德建设,纯化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一种教育关系,教师要加强自身修养,提高抵御社会不良风气的能力。现在的师生之间缺乏积极的情感联系,不仅使一直为人所珍视的师生情谊黯然失色,也使教学活动失去了宝贵的动力资源。优化师生感情关系,重建温煦感人的师生情谊,是师生关系改革的现实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具体做到:(1)真情对待学生,(2)展现教学过程的魅力,品味教学成果的喜悦,(2)完善个性,展现个人魅力。

3.6 改变对学生、教师的评价体系

目前农村中学对学生教师的评价依然是不管过程只管结果,不管形式只管成绩,忽视了学生在各个时期的进步状况和努力程度,不能很好的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忽视了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付出和投入,把教师教育能力的大小仅仅定格在学生的某次考试成绩上,打击了教师的积极性,失去了教育的本来目的,因此,学校和上级各部门只有彻底改变对学生教师的评价体系,才能改变学生的学习现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感受力,发挥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为祖国培养合格的接班人。评价体系的改变,要求做到:建立学生全面发展的指标体系,考试只是评价学生的一种方式,要将考试和其他的评价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全面描述学生发展的状况;打破唯“学生学业成绩”论教师工作业绩的做法;打破关注教师的行为表现,忽视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传统的课堂教育评价模式,建立“以学论教”的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模式。

摘要:作者带着“陕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之研究”课题,对目前学生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认为:造成部分学生厌学的原因来之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方法不掌握等;解决的途径:加大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力度;加强家庭教育;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改变对学生、教师的评价体系。

关键词:现状分析,产生原因,解决途径

参考文献

[1]王亚娟.关于潼关县农村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调查研究[J].价值工程.2011(17).

[2]人民日报[N].2000-07-20,(9).

目前农村 篇11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培训;劳动转移

中图分类号:F323.6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

1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实践模式

湖北恩施地区在农民培训方面做出了很多尝试。为缓解当地县乡和农村地区的留守农民收入水平低下,科学技术能力欠缺的情况,恩施地区对农民给与选择性的技术培训和补助。在培训过程中,地方政府会给当地农民提供一些补助资金,农业部门的专家和技术人员到场为大家培训各种技术。比如魔芋的栽种、茶叶的种植、葡萄及修建沼气池等。

通过这种方式,确实为一部分留守农民带来了技术提升的空间,还给与了部分生活补助,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不过在这个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为农民朋友学习技术的积极性不高,眼光不长远,把获得补助金作为主要目标,不注重学习效果。

2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存在的问题

2.1 部分劳动力参与实践培训的积极性不高

农村地区的劳动力接受培训的积极性不是很高,尤其是在一些文化水平相对落后,交通条件相对封闭,民众很少接触外部环境的地区,比如偏远的山村地区。这里的农民文化水平很低,对实践培训的理解有限,不愿意走出家门到外面参与工作和培训。这类情况的存在使得乡镇政府的规划成为一纸空文,无法发挥作用,对特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民众收入水平的提高依然起不到良好帮助。

2.2 部分农民接受培训的时候表现出学习兴趣低下的情况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过程中,接触到的技术和知识稍微复杂和高深一些。因此有很多农民在接受培训的时候理解的难度较大,跟不上节奏,而且有部分农民存在不关注技术培训效果只想领取补助金的情况。根据很多参加技术培训的农业部门技术人员反映的信息来看,农民在接受培训的时候因为听不懂或者跟不上节奏而不配合或不听从教导的情况经常出现。而且由于农民本身的素质较低,在言行举止方面也表现的较为无礼和粗鲁,这也给实习教学造成了一定干扰。

2.3 农村转移劳动力资源尚未形成规模化

目前劳动力转移培训之后的安置工作还处于较为松散的水平。在转移劳动力接受培训完成之后,继续回到平常的农业劳动上而不发挥技术优势的情况比较常见。或有人想要发挥技术出外务工也仅仅是个人的举动,无法形成规模,不能对地方经济发展起到良好的带动作用。单独出外务工无法形成品牌效应,单凭个人实力也无法让用人单位信服,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村劳动力的整体输出。劳动力资源的整体输出和长期任用成为劳动力转移培训面临的主要问题。

3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改进方案

3.1 强化意识观念培训,加强乡土资源开发价值灌输

湖北恩施地区农业发展潜力巨大,山区资源丰富,开展各种动植物种植养殖是个不错的项目。不过本地农民在传统意识中不注重对地方资源的发掘和利用,在学习了相关的养殖、种植技术之后,也不进行这方面的创新。为此,有必要邀请农业部门为大家讲解地方的特产和资源价值,介绍当前国家政策和地方经济发展政策引导下的自然无公害农副产品的发展前景,让农民意识到自己学习的技术是有很高的财富发掘价值的,让农民朋友可以积极的掌握技术,把眼光放在利用技术为自己造福方面,而不仅仅是为了收取一部分补助金。要培养农民朋友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让农民朋友努力寻求新技术支持下的突破和发展。

3.2 强化劳动力资源的输出和本土利用

对恩施地区县乡农村的劳动力进行培养,落实农民朋友的技术应用观念和意识,让农民形成以技术带动个人增收,以技术带动家庭创收的新理念。在此基础上,要强化农民劳动力资源的输出,也就是在地方创建好的技术开发项目,让技术突出的留守农民集合到这些项目中发挥作用,给予更高的补助和实行绩效奖励机制,推动留守农民向技术型农民转变。目前该地区开展的特色农产品种植项目已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为参与农产品种植的留守农民带来了上万元的年收入,让他们的腰包鼓了起来,日子好了起来。

不过从整体来看这样的项目还是太少,仍然有大部分地区大部分留守农民没有得到好的开发项目,收入水平偏低。建议地方政府深入研究地方特色和资源,上马一批新项目,为更多的留守农民提供增产增收的渠道。在现有项目运作的成功经验指导下,地方政府继续加大政策扶持、经费投入和宣传力度,吸纳留守农民参与到项目建设中来。以地方特色和资源为基础,多措并举,一定可以为更多的农民带来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上的提高。

此外还可以为农民朋友寻求走出本地,走向其他县区、乡镇的机会。比如一些农村地区的水土资源并不是很好、交通不便,搞开发的难度大,不如把这些地区的农民组集中起来。在地方农业作业完成之后的农闲时节让留守农民批量的到外地去打工,通过这种方式为留守农民提供一个发挥技术优势获得额外收入的机会。

4 总结

目前,湖北恩施地区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取得了一定效果,这证明了对农村劳动力进行实践培训是有切实优势的,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可以作为为农村劳动力提供其他出路和良好经济收入的主要途径。不过从现状来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也面临着很多问题,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农村劳动力自身素质太差,对技术培训的理解与误区,不看重技术培训的效果,而且劳动力的培训和培训之后的人才输出之间尚未建立系统有效的分配方案,导致一部分劳动力自谋出路,不利于收入水平的提升。这需要当地政府部门多做研究、多做尝试,提高培训时长,促进农村劳动力水平的逐步提升,促进收入的增长。

参考文献

[1] 林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中的八种模式[J].成人教育,2006(10):64.

[2] 马键.职业教育服务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实践与探索[J].贵州教育,2009(07):57.

(责任编辑:赵中正)

收稿日期:2014-01-02

浅析目前井下试油技术 篇12

1 油井的分类

钻井的发展史史包括了早期接管、顿钻阶段以及目前阶段。目前钻井发展表现为设备的高性能型;新材料的使用、工艺技术的不断更新等等。这是有的开发基本工程包括:地质勘探、三位地震、部署勘探井、编制油气的开发方案等等等。其中编制油气田的开发办法包括了油藏地质的开发方案、钻井工程等等。其中钻井的施工还包括:钻井前的准备、用木板规定方井、修建钻井平带等等。还有就是钻井的特点:第一钻井技术的分类:过平衡、平衡以及欠平衡。井的结构:有效保护油气层、能有效的避免漏、塌、卡等井下的安全事故, 保证安全快速钻井, 在井涌时, 有压井处理溢流的能力等。还有钻井液的循环流程等。在油气水井的分类以及用途:勘探井、开发井、特殊用途径等。

2 重视研发投入

新技术的研发及工程和商业化都需要资金的不断投入, 同时还存在很大的开发风险, 所以, 只有那些规模较大的油田技术公司才具备强大的技术更新一集研发能力。油气侦测公司的研发投入情况包括了专利数量、研发投入、研发的强度一集研发人员的数量。

平成情况下每家油田技术服务公司每年都会有一大批的科研成果去申请专利。某人在04年的公司报告中提到:04年全年公司总共收到了3000多份新的点子, 并对其中700个进行了考察, 300个在那一年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大部分的油田公司任何时间都有大部分的处于概念研究、可行性研究、研发试验或者商业化的应用等不同阶段, 所以获取专利是这些公司技术商业化的最好途径。

20世纪90年代以后, 西方世界的大石油公司在科技方面的投入不断下降, 但是各大石油服务公司的服务却在不断加大投入。大部分油田技术公司都大大提高了本公司的研发的绝对支出, 但是强度都有下降;但是处在行业最低谷的公司强度在提高, 这正是由于油田公司低成本高效率所造成的。

其中值得一提的就是斯伦贝谢公司, 这个公司为了保证公司技术在本行业的领先地位, 一直把提高技术水平作为公司的重要战略问题, 并且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这个公司在测井技术方面给之所以能在几十年中始终占据行业的领先地位, 是与公司一直高度重视技术的开发时分不开的。在1948这个公司就建立了世界科研力量最强的科研基地, 坚持开展基础的研究技术, 十分注重知识的创新。所以, 多年来他的技术投入强度一直保持在百分之五的水平。油田技术服务公司积极了大量的试油工业中绝大部分技术人员。各大油田技术服务公司从业人员基本都在万人之上, 其中至少一半为技术人员, 所以这些油田技术服务公司的不断壮大的背后, 都有一只庞大的科研队伍为后盾。为了不断的鼓励科技人员的不断创新, 没加公司设立丰厚的经历奖励机制, 比如:年金、退休金和股票的期权计划等等。于此同时各个公司的长期培训为公司的技术更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制定灵活多变的技术引进方法就是首先是对本公司所拥有的知识产权的保护。随着公司没研究一项新的技术, 新技术的专利申请也就被提上了日程, 所以, 各个大的油田技术服务公司都在海外设立科研机构的时候首先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对本国的知识产权的保护状况。其次还有就是制定一个完整的技术锁定的策略。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经营步伐的不断加大, 公司为了在核心技术的垄断地位, 公司总是从最初的技术封锁、技术垄断, 逐渐发展到制定一套完整的技术锁定策略, 也就是在基础理论、研究开发、产品构思、工艺设计、管理技术、物流配送等等全过程设置了多项难以解开的障碍, 市公司获得最低的成本的同时来获得最大的收益。技术锁定时油田技术服务公司使用的一种高级的防止本公司技术产品效益降低的方式, 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客户对本公司的技术依赖性。跨国的公司通常是将自己新研发的技术转移给自己的子公司, 而把自己公司比较陈旧的技术卖给本地的公司或者合资公司。设立独立的研发机构也是公司防止自己技术外泄的战略之一, 这样能在最大程度上减少本公司的技术泄露。其实在我国石油技术服务公司应该解决的问题有很多。比如说是我国现在还不存在一个完整、符合我国市场经济规律的油田技术行业。而且在我国的公司具有行业的局限性, 使得我国的油田技术发展不均衡。这样就会使我国的大部分的公司的技术都是引进的国外的技术, 缺少自主的创新。高压油井的测试, 不仅要做好防喷、防火等工作外, 还要搞好井控工作, 让高压油气有控制的流动, 从而使测试人员能够按照正常的测试测试程序测试。所以必须要对井下测试管住、井口压力控制装置、地面流程进行严格的把关。

3 结语

石油技术服务公司在我国还算是一个比较新生的产业, 各个公司为了未来的发展必须加大对科技的研发, 要投入更多的资金以及有石油方面的专业的技术人员, 以保证不会在竞争中被淘汰。

摘要:随着长时间的技术研发和积累, 有天技术服务公司越来越成为石油勘探行业的技术研发的主题。他们不仅要以应用为主线, 分层组织不同的科学研发, 而且又要注重塘栖的投资于研发项目, 占据技术的顶端。所以, 在制定技术发展战略的同时还要不断的完善研发管理, 加强科技的投入, 成为技术服务公司巅峰的不败之地的重要策略。油田技术服务公司不断的进步, 先后在50-60年代和90年代, 为石油勘探行业带来了两次质的飞跃。当中, 90年代的勘探技术的应用, 使得勘探技术在数据采集、处理、解释上有了非常大的进展。勘探的成功率大大提高, 使钻井以及相关的产业有了巨大的进步, 大大减低了成本, 勘探矿井的技术的更新, 大大提高了油田的价值。

关键词:油井,试油技术,安全措施

参考文献

[1]张英芝, 等.特低渗透油藏开发技术研究[M].石油工业出版社, 2004

[2]阿卜杜勒·萨塔尔.油田注水开发综合管理[M].石油工业出版社, 1990

上一篇:分散使用下一篇:车削精度